在线客服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90%的教师教师们能在二次备课中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进行二次批注。

2、100%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超周备课;

3、学习目标的设定总体上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4、教学流程都能够做到比较详实、具体,符合学情;

5、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就教学实际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反思;如:褚洪卓、陈梅、许晓梅、韩晓春等;

二、不足之处

1、极个别教师的二次批注略显简单,极个别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反思;还有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未及时填写,教案未教师签约等问题。

2、个别教师培优补差措施不够具体,还有待完善。

三、整改措施

1、学习目标的叙写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指向性强;

2、二次批注不少于三次。

篇2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

……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20、30大小的关系。

生:因为两个10的和是20,所以20大于10;又因为20加10得30,所以30大于20,大于10。30最大,谁最小。

师: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写出比50大的整十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谁比谁大几十,谁比谁小几十。

生:小组活动,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小人手中的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生:学生填卡片,然后师生再共同反馈。

师:同学们做得都挺好,但38<45,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38小于4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小组议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8小于45

生1:38比40小2,而40比45小5,因此38比45小。

生2:38是三十多个,而45是四十多个,四十多个比三十多个大。所以38小于45。

生3:拨计数器,也可以得出38比45小。边拨计数器边说。

生4:……

师:请同学们在中填上“<”或“>”号。

289642383784

生:解答。

篇3

《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这节课只要教师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很快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页,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练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3+28-6-19+6-812-7+6

2.口算.

20+334+548+5060+15

9+204+8191+770+29

7+52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边说边板书课题:小括号记作()]小括号的威力可大了,为什么呢?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教学例2.

出示例2实物图.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这里黄色的有2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摆一摆,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怎样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号.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帮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块糖,而且还知道了算式里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要先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没有小括号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时,括号可以省掉不写.

3.教学例3.

出示例315-(6+2)=____

师:想一想: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算.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算一算,说一说.

12-5+4=11先算12减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先算5加4得9,

再算12减9得3.

师:这两道题的数目和计算符号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呢?这就是小括号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题增加了小括号,计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看图计算.

3.选择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2)60-(30-20)=

①17②3①50②10

(3)17-(2+8)=(4)8+(60-40)=

①7②10①28②18

4.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写在()里.

5.游戏——找朋友.

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写着算式的卡片,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说:“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学生要迅速地算出这张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题目的得数,如果得数一样就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边跑到前面举起手中卡片,让大家检验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组题目为例:

15+4-29+(10-2)12+(13-8)18-(9-8)19-(1+1)

6.思考题.

给算式添上小括号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篇5

(三)使学生了解所讲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四)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是教学重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投影)

2.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订正1题时,明确图(1)、(2)是平行四边形,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从而知道图(3)是四边形.但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

今天就研究什么叫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投影)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

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是四边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一人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看课本153页,测量四边形.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在原梯形上补充)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边是否平行来区分的,平行的一组对边是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是根据梯形的位置来区分的,一般上面的叫上底,比较短,下面的叫下底,比较长,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京密引水渠截面是梯形,渠口的宽度(上底)就比渠底(下底)的宽度长.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153页的梯形,量一量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

.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用图表示

4.四边形的关系.

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

如果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这些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前边讲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用集合图表示?

学生回答后填在四边形的圈里.

启发学生想一想:梯形和等腰梯形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用图表示?也填在四边形的圈里.

教师指出:在我们掌握每一种四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这部分知识不作为共同要求和考试内容.)

(三)巩固反馈

1.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上底和下底.(三人在黑板上做)

2.在下面梯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图形,有几种画法?可以分成什么图形?(每人在本子上画)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四)课堂总结

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梯形和等腰梯形有什么关系?

3.怎样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

练习三十二第4~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梯形和等腰梯形.

认识梯形、建立梯形的概念是从观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例或图形入手,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都是四边形,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它们边长的特点,从而概括出梯形的定义.结合图形明确梯形各部分名称.

在认识梯形的基础上认识等腰梯形.通过动手折纸,测量两腰长度,从而发现等腰梯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等腰梯形的定义.在比较中明确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同学们讨论,把四边形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大类,说明四边形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练习也要注意实践,明确概念.

板书设计

篇6

(三)掌握3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3的组成和3的书写.

难点: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计数器、贴绒小棒、点子图、方块图.

(二)学具:1~3的数字卡片、3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填数: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师指板演题,提问:2个海棠再添上1个是几个?(3个)对!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认识”.(板书课题)

1.教学3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老师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工人在生产电视机)

数一数:这幅图里有几个工人?几台电视机?(3个工人,3台电视机)

(2)拨珠数数: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个珠子,又拨出1个,问:老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几个珠子?又拨出几个?一共拨了几个?

师说:2个珠子又添上1个是3个.

指名说:2个珠子又添上1个是3个.

(3)学生摆小棒: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3根小棒,用这3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比一比,看谁摆得好,摆得快.

指名上前用老师的贴绒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3,就可用数字3来表示.(老师用红笔描课题3)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品的数量是3个3个的?(三角架有3个角,三轮车有3个轮子,3本书,3个碗……)

2.教学3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点子图::

提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写几?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123.

提问:1排在谁的前面?(1排在2的前面)

1比2大,还是小?(1比2小)

2比1呢?(2比1大)

2排在谁的前面?(2排在3的前面)

2比3小,还是大?(2比3小)

3比2呢?(3比2大)

(2)读一读:123321

(3)说一说:2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数是几?

3.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提问:左边几个方块?右边几个方块?师板书:23

提问:2个方块和3个方块比,谁多?谁少?(2个方块比3个方块少)

(2)出示“<”号:

师说:2个方块比3个方块少,就是2比3少,我们就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

板书:<(在2和3之间写<)

小于号

师说: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在<下面板书小于号)2M3:读作:2小于3表示2比3少.指名读、指名说.

(3)出示方块图::

提问:这是几个方块和几个方块比多少?比的结果是3个方块比2个方块怎么样?(3个方块比2个方块多)

想一想:谁能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

指名说:师板书:3>2.

指名读、指名说:3比2多.

小结今天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符号,叫小于号.它和昨天学的大于号的样子差不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符号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两人一组议论,然后指名说.

老师归纳:(指板书)小于号的尖朝左边,口朝右边.也就是尖朝着小数,口朝着大数;大于号的尖朝右边,口朝左边.也就是口朝大数,尖朝小数.

齐读:2<33>2

指名说:2小于3,表示2比3少.

3大于2,表示3比2多.

4.教学数的组成:

学生动手摆小棒:每人拿出3根小棒.

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

说一说:几和几组成3?板书:

3可以分成几和几?

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

说一说:几和几组成3?板书:

可以分成几和几?

5.教学3的书写:

出示田字格黑板,老师范写3.然后指导书写,强调3的两个半圆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的右边,一笔写成,要写端正.学生在书上练习格里描写3.

(三)巩固反馈

1.给数字卡片排排队.

请同学们拿出1,2,3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从1数到3,从3数到1.

2.出示卡片:

指名读、指名说各表示什么.

3.口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3的认识.知道3比2大,用3>2表示.记住了3的组成,会写数字3.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再看看哪些东西的数量是3个3个的.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3的认识是在1,2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教案时注意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由2导入新课.老师指海棠图问:2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学生对数的顺序的掌握比较容易,因为只有3个数.所以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上,教学生会说:1排在2的前面,1比2小,2比1大.2排在3的前面,2比3小,3比2大.

篇7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10个一是()100个一是()10个十是()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到商场买东西,到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对了,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听说过哪些货币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磅,法国的钱叫法郎,……)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分币.请同学们从自己面前摆放的人民币中指出1分、2分、5分硬币摆在桌面上.(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逐个出示1分、2分、5分硬币让学生看,并把放大的硬币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师:1分、2分、5分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它们的币值是相同的,用途是一样的.

教师指着示意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哪个是1分的硬币?(1分的正面有数“1”,数“1”下面有“壹分”字样,“壹分”周围有麦穗图案)

师:谁说一说2分的硬币有什么特点?(2分的上面有数“2”,数“2”下面有“贰分”字样,“贰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1分硬币稍大一点)

师:谁告诉大家5分的硬币上面有什么特点?(5分上面有数“5”,数“5”下面有“伍分”字样,“伍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2分、1分硬币都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2分、5分的硬币,同学们看一看硬币的背面有什么图案?(人民币的背面是国徽图案)

师:在国徽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这些是人民币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要爱护人民币,你们从小也要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2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让学生自己摆出学具,两个1分的)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同上)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2分和几个1分的呢?有几种换法?(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自己不同摆法的思路)

3.教学例2.

出示投影片,教师用壹分币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分来.

师:10个1分是多少分?(10个1分是10分)

师:想一想10分可以换学具中的哪一张人民币?请你悄悄地找出来,老师说一二三,你们一起举起来,看谁找得对.(学生举起1角)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10分可以换1角,1角的人民币左、右两个下角都有一个“1”字,面上有“壹角”两个字)

师:你真聪明,不但找得快,而且还说出10分可以换1角.那么1角也可以换成10分,1角和10分同样多,因此我们说: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

师:想一想几个2分币可以换1角?几个5分币可以换1角?(5个2分币可以换1角,2个5分币也可以换1角)1角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教师边说边板书并贴示意图)

4.教学例3.

师:请同桌的同学一起在学具中找出2角和5角人民币,互相说说2角和5角的人民币各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后,指名说出2角和5角人民币的特征.教师板书并贴示意图)

师:一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

师:一张5角的可以换几张1角的?谁与我兑换.(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还可以怎样换呢?(5角换3张1角和一张2角;换2张2角和一张1角的)

5.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所有1角的人民币,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学生动手数出10角)谁来告诉大家可以换一张什么样的人民币?为什么?(10角可以换一张壹元的人民币,因为1元=10角)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出1元的人民币.(教师同时板书并贴示意图)10角可以换1元,1元也可以换10角.因此,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1元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师:到现在我们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分、2分、5分三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角、2角、5角三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只有1元的1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其它纸币的,以后我们再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书:p.38~p.39.并在书上填空.集体订正后,让学生口答一元等于多少分?

师:你们认为人民币中最小的是多少?(1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全国12亿人每人节约1分钱,将是1千2百万元,能够建成几十所希望小学.所以我们从小要注意勤俭持家节约用钱.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1题.(出示投影片)

(1)把1角、2分、1分合起来是()角()分.

(2)把3张1角、1个5分、2个2分合起来是()角()分.

2.游戏: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购买.

一支铅笔:1角5分一把尺:2角4分

一只口哨:2角8分一块手帕:3角6分

一本书:1元5角8分

3.抢答题

1角=()分10分=()角3角=()分

40分=()角6角=()分50分=()角

4.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3题填在书上.

5.课堂练习:p.43练习十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它的十进关系有一个直观形

象的初步认识,教学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前应备有足够的学具,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的演示,通过看、想、拿、换、说,

使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1角=10分的进位关

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规律,学习了1元=10角,进而得出1元等于100分.并适时地

归纳、概括出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了整体认识.

篇8

(三)会区分“5个”和“第5个”.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

难点: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小棒、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1~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拨珠数数:

老师拨珠,学生数数.

顺数:1234,

倒数:4321.

2.看卡片口答:

14

43

24

34

32

41

3.口算:

3+1=

2+2=

1+1=

2-1=

3-2=

4-1=

2+1=

1+2=

1+3=

3-2=

4-2=

4-3=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前几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工厂、农村参观,同学们见到工人在做工,农民在种地.今天,老师又带着同学们到部队参观.你们看,他们看见叔叔在干什么?(出图)

1.教认数5.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图上有几位叔叔?

一共有几匹马?几支枪?

师说:你们都数对了.这幅图上有5位叔叔、5匹马、5支枪.这里的个数都是5,我们就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的认识.板书:5的认识.

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5?老师引导学生说:5角星有5个角、每个人每只手有5个手指,5分钱、5元钱……

(2)摆一摆:

请同学拿出5根小棒,摆在桌子上,然后从左往右数一数:1根、2根……看看是不是5根.

老师拿出5根小棒,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五边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摆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

师问:数一数,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条边?

师说:对,这是一个5边形.是用5根小棒摆成的.

2.教5以内数的顺序.

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摆的点子图顺序对不对?

指名上前更正过来: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写几?

板书:12345.

齐读:顺读,倒读.

师问:

①按照数的顺序,4的后面是几?

②5的前面是几?

③和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每人准备“>”和“<”的卡片.

出示方块图:

师问:左边有几个方块?右边有几个方块?(老师在方块下面分别写4和5)

4和5比较,谁大?谁小?

师指板书问:4和5中间应填什么符号?请把符号举起来.订正后,放下.

老师板书“<”.

指名读:4<5,4小于5.

指名说:表示4比5小.

出示方块图:

师说:我把这两摞方块互相调换了位置,改成这样摆,5和4中间应填什么符号?

学生举符号卡片,老师板书:“>”

齐读:5>4,5大于4.

指名说:表示5比4大.

4.教5的组成.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边操作、边思考.

指名说出不同的摆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师说:你们看,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这是因为两堆小棒的位置调换了.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也组成5,所以记住这一组就可以了.

师问:同样,知道了3和2组成5,就能想到什么?(想到2和3也组成5)

练习5的组成:

看卡片,说组成:

5.区分基数和序数.

指导学生看书上“小朋友赛跑”图.

师问:

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赛跑?

③穿绿衣服的女孩跑第几?(在中填数)

④穿红衣服的男孩跑第几?(在中填数)

图和数对照着说:“谁跑第几,谁跑第几,谁跑第几……”

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齐读:第1,第2……

6.指导书写数字5.

师边范写边说:5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写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第二笔在斜竖的靠上方写横.

学生在课桌上练习书空.

在书上练习格里写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认识,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还记住了5的组成.

(三)巩固反馈

1.请同学们拿出1~5的数字卡片.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做拍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5.

师说;我说1,生说:我说4.

3.两人一组做拍手游戏.

4.做“找朋友”游戏:两人一组,用自己的数字卡片找朋友.(两个数组成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5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4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学方法是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和5的组成.在教学方法上和前面几个数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来回答问题.

篇9

难点: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教法学法:

教法:游戏法、讨论法

学法:认真听课法、尝试自学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

教具:幻灯机

学具:存款凭证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新课

师:在上新课前,我们来看一个小品。大家可要仔细看,因为看完还要回答问题,先请看我们这两位演员:

同学甲:储户小丽;同学乙:张大爷;老师来演银行职员。好,小品开始:

(甲背着背包,兴冲冲地赶路,碰上乙)

乙:喂,小丽,这么早去哪里呢?

甲:张大爷呀,我还要去银行取钱呢!

乙:取钱!真不懂你们这些人,钱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银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烦。

甲:大爷,这您就不懂了,这钱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银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计划地用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呢!

乙:真的吗?钱存入银行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也赶紧去把家里的几百块钱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胆的。

甲:大爷,再见!

乙:再见!

(甲继续走,到了银行)

甲:您好,我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钱,请您办下手续。

师:好的,请填一下取款单。(生填完了,然后师把钱递给甲)

甲:(数钱)惊讶地叫道:哎,钱怎么多了?(扬起手中的钱)您多给了一块八毛。

二、新授:

1、学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几个概念。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知道,说说看!

生:(举手回答)多给的钱是利息。

师:是的,是利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利息(板书课题)。

师:那你对利息了解多少?

生: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师:说得真好,大家表扬他。还有谁想说说利息的意思?

生:(举手回答)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师:你们知道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结合课本找找看!

生:(看书后举手回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说的不错(师板书,让生齐读利息的计算公式。)

师: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

生:本金、利率、时间。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利息,对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结合课本,请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找代表发言。

生:(代表举手)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小丽的100元是本金;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银行规定的,有按年规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规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据存款的长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师:说的不错。小丽的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年利率是2.25。这“整存整取”是什么意思?

生:(讨论后回答)小丽存入100元,然后再全部取出。

2、计算利息。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公式,详细了解利息的计算过程。

(幻灯片出示):小品中的小丽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请一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生:(板书)100×2.25×1=2.25(元)

师:式子中的每个量代表什么?。

生: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时间,2.25元是利息。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

3、税后利息的学习及计算。

师:2.25元是利息,这可就奇怪了,可小丽只拿到1.8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钱算错了吗?(学生自由说,不清楚,可以翻书找找原因,小组进行讨论)

生:(看书后)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纳税,但国债的利息不用纳税,小丽的存款不属于国债,应该纳税。她得到的利息实际上是纳税后的利息,叫税后利息。(教师板书:税后利息。)

师:那税后利息该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谁的脑子最聪明,转得最快。

生:(讨论思考后,得出:)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师:看来,同学们真了不起,利息已经算出来了,现在,正式算税后利息。请一同学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师:现在,大家知道,小丽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吗?

生:知道。

出示第三个问题:小丽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师:这“一共”包括什么?

生:本金和税后利息。(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100 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反馈练习,让学生看教科书P124—P125内容。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知识掌握的最牢。

出示:

①把钱存入银行,只对国家有好处()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纳税()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税率纳税()

④利息=本金×利率()

⑤利息=税后利息()

⑥税后利息=利息×(1-20)()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明错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道题。

1、做P125的“做一做”

①学生读题。

②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几个数据?让学生找出这些数据。

③学生做,教师巡视,然后派一代表上台板演。

400×2.88×5=57.6(元)

57.6×(1-20)=46.08(元)

400 46.08=446.08(元)

答:……。

讲评时可让学生说说做法。

2、练习三十的第1题。

① 生读题。

② 师提示:是哪一部分钱捐给希望工程?(税后利息)

要求税后利息,应先求什么?(利息)

③ 学生独立完成。

3、老师想把暂时不用的6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70,存满半年时,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到期老师一共可拿回多少钱?

① 师读题。

② 师:这钱实际上求什么?(本金和税后利息)

③ 生独立完成,

600×2.70×0.5=8.1(元)

8.1×(1-20)=6.48(元)

600 6.48=606.48(元)

答:……。

4、做练习三十三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三的第5、6题。

五、板书设计: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20

篇10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

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篇1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熟记20以内退位减法所有题.

难点:找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师:首先拿出手中的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师: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共有多少道?(学生回答有各种不同答案,反映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一共有36张,知道有36道.善于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有8道,十几减8有7道,…,十几减2有1道,加起来一共是36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分的过程中,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二)动手操作归纳整理

同学们边思考边商量,很认真地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在适当的时候停止.

师:同学们分得非常认真,下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有的同学按减数相同,即按11~18减9,11~17减8,11~16减7,…,11~2的顺序分的;还有的同学按被减数相同,即按11减2~11减9,12减3~12减9,13减4~13减9,…,18减9的顺序分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分得很对,下面就按你们说的两种分法,归纳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好吗?

师:咱们先按第一种分类方法将口算卡片贴在表格中.(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卡片帖在事先画好的格中,最后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按第二种分类方法再贴一遍)

师: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把20以内退位减法表整理出来了.看看我们整理的和教科书上总结的减法表一样吗?(打开书后,每位同学动脑、动口算一遍36道退位减法题)

师:同学们动脑筋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和书上总结的一样,说明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得比较好.下面我们还要一起研究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好吗?

(三)认真观察探索规律

师:按四人一小组讨论,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可能会发现如下排列规律.

(1)竖着看:

第一行都是十几减9.由于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减数不变,所以差也随着一个比一个多1.十几减9的题共8道.

第二行都是十几减8的题共7道.

第三行都是十几减7的题共6道.

第四行都是十几减6的题共5道.

第五行都是十几减5的题共4道.

第六行都是十几减4的题共3道.

第七行都是十几减3的题共2道.

第八行是十几减2的题有1道.

(2)横着看:

第一排都是11减几.由于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所以差反而一个比一个多1.

第二排都是12减几的题.

第三排都是13减几的题.

第四排都是14减几的题.

第五排都是15减几的题.

第六排都是16减几的题.

第七排都是17减几的题.

第八排是18减几的题.

(3)从每一横行的中间起,比较左右两边的题.

第一行中间的两道题是:11-6=5,11-5=6;左右两边的题分别是:11-7=4,11-4=7;11-8=3,11-3=8;11-9=2,11-2=9.

第二行中间是:12-6=6,左右两边的题是:12-7=5,12-5=7;12-8=4,12-4=8;12-9=3,12-3=9;

(4)斜着看: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减数也一个比一个多1,所以差不变.如:

11-6=512-7=513-8=514-9=5

(四)动脑思考掌握算法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几种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如:11-9=(),想9+2=11,所以11-9=2.

2.用“见九想一”、“见八想二”、“见七想三”……的方法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1)11-9,见减数9想1,1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2,所以11-9=2.

(2)11-8,见减数8想2,2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3,所以11-8=3.

(3)11-7,见减数7想3,3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4,所以11-7=4.

(4)11-6,见减数6想4,4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5,所以11-6=5.

3.还可以用“差1得9、差2得8、差3得7、差4得6……”的方法,也能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1,得9.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2,得8.

(五)巩固练习

1.看表口答.

(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读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式题(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式题.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式题.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看图列式并计算.

8+4=7+6=

4+=+=

12-8=13-7=

12-=-=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分钟)

11-2=12-5=13-7=16-8=

15-9=16-7=15-6=13-5=

13-6=12-3=14-8=11-4=

12-7=13-9=11-5=14-9=

17-9=12-8=14-7=13-4=

13-8=11-9=15-8=14-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复习课是指导学生对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退位减法计算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已学过的36道退位减法进行分类,这本身就是使知识系统、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在分类过程中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方法.

篇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熟记20以内退位减法所有题.

难点:找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师:首先拿出手中的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师: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共有多少道?(学生回答有各种不同答案,反映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一共有36张,知道有36道.善于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有8道,十几减8有7道,…,十几减2有1道,加起来一共是36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分的过程中,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二)动手操作归纳整理

同学们边思考边商量,很认真地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在适当的时候停止.

师:同学们分得非常认真,下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有的同学按减数相同,即按11~18减9,11~17减8,11~16减7,…,11~2的顺序分的;还有的同学按被减数相同,即按11减2~11减9,12减3~12减9,13减4~13减9,…,18减9的顺序分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分得很对,下面就按你们说的两种分法,归纳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好吗?

师:咱们先按第一种分类方法将口算卡片贴在表格中.(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卡片帖在事先画好的格中,最后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按第二种分类方法再贴一遍)

师: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把20以内退位减法表整理出来了.看看我们整理的和教科书上总结的减法表一样吗?(打开书后,每位同学动脑、动口算一遍36道退位减法题)

师:同学们动脑筋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和书上总结的一样,说明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得比较好.下面我们还要一起研究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好吗?

(三)认真观察探索规律

师:按四人一小组讨论,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可能会发现如下排列规律.

(1)竖着看:

第一行都是十几减9.由于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减数不变,所以差也随着一个比一个多1.十几减9的题共8道.

第二行都是十几减8的题共7道.

第三行都是十几减7的题共6道.

第四行都是十几减6的题共5道.

第五行都是十几减5的题共4道.

第六行都是十几减4的题共3道.

第七行都是十几减3的题共2道.

第八行是十几减2的题有1道.

(2)横着看:

第一排都是11减几.由于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所以差反而一个比一个多1.

第二排都是12减几的题.

第三排都是13减几的题.

第四排都是14减几的题.

第五排都是15减几的题.

第六排都是16减几的题.

第七排都是17减几的题.

第八排是18减几的题.

(3)从每一横行的中间起,比较左右两边的题.

第一行中间的两道题是:11-6=5,11-5=6;左右两边的题分别是:11-7=4,11-4=7;11-8=3,11-3=8;11-9=2,11-2=9.

第二行中间是:12-6=6,左右两边的题是:12-7=5,12-5=7;12-8=4,12-4=8;12-9=3,12-3=9;

(4)斜着看: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减数也一个比一个多1,所以差不变.如:

11-6=512-7=513-8=514-9=5

(四)动脑思考掌握算法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几种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如:11-9=(),想9+2=11,所以11-9=2.

2.用“见九想一”、“见八想二”、“见七想三”……的方法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1)11-9,见减数9想1,1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2,所以11-9=2.

(2)11-8,见减数8想2,2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3,所以11-8=3.

(3)11-7,见减数7想3,3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4,所以11-7=4.

(4)11-6,见减数6想4,4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5,所以11-6=5.

3.还可以用“差1得9、差2得8、差3得7、差4得6……”的方法,也能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1,得9.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2,得8.

(五)巩固练习

1.看表口答.

(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读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式题(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式题.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式题.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看图列式并计算.

8+4=7+6=

4+=+=

12-8=13-7=

12-=-=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分钟)

11-2=12-5=13-7=16-8=

15-9=16-7=15-6=13-5=

13-6=12-3=14-8=11-4=

12-7=13-9=11-5=14-9=

17-9=12-8=14-7=13-4=

13-8=11-9=15-8=14-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复习课是指导学生对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退位减法计算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已学过的36道退位减法进行分类,这本身就是使知识系统、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在分类过程中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方法.

篇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花、树叶、小兔、萝卜、小鸡、小鸭、苹果、桃子图片.田字格小黑板,绒板.

(二)学具:每人准备圆片、方块、三角形各1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1)出示绒板图.(事先将小花和树叶混放在绒板上)

师问:谁能告诉大家,是花多,还是树叶多?

师说:要想知道花多,还是树叶多,我们先进行分类,把它们排列整齐,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老师把花和树叶排列成两排)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老师带领学生说:一朵花对一片树叶,一朵花对一片树叶……(老师边说边连线)

师说:每朵花都对上一片树叶,每片树叶都对上一朵花.没有多余的花,也没有多余的树叶.说明花和树叶怎么样?(同样多)

学生练说:花和树叶同样多.树叶和花同样多.

(2)出示萝卜和小兔图:

老师先摆出4个萝卜,再摆出4只兔子.

师问:

①这幅图表示什么?

②谁能告诉大家,萝卜多,还是兔子多?

师说:要想知道萝卜多,还是兔子多,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老师带领学生边说边画线:一个萝卜对一只兔子,一个萝卜对一只兔子……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我们就说萝卜和兔子同样多.

指名学生练习说:萝卜和兔子同样多.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3)摆一摆:

①左边摆3个圆片,右边摆方块,方块要和圆片同样多.想想应该摆几个方块.

②上排摆5个圆片,下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和圆片同样多,应该摆几个三角形.

2.初步建立“多些”、“少些”的概念.

(1)出示小鸡小鸭图:

老师在黑板上先贴出2只小鸡的集合图,对着小鸡贴出1只小鸭的集合图.

师问: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哪个少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要想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少些,就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把这个圈里的小鸡和那个圈里的小鸭一只对一只地对起来.齐说:“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学生说,老师画线.)

师问:

①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没有?(没有)

②有多余的小鸡吗?(有)

③有多余的小鸭吗?(没有)

师说:小鸭没有多余的,而小鸡有多余的,就是小鸡多些,小鸭少些.就可以说: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说,小鸭比小鸡少.

学生自己小声练习说、指名说.

(2)出示苹果、桃子图:

老师在黑板上先贴出2个苹果的集合图,对着苹果再贴出3个桃子的集合图.

师问:我们怎样来比较苹果和桃子,哪个多些,哪个少些?(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师说:对,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同学们说,老师画线:一个苹果对一个桃子,一个苹果对一个桃子.

师问:比的结果是什么?(苹果比桃子少)还可以怎么说?(桃子比苹果多)

学生小声练习说.

(3)摆一摆:

①左边摆4个圆片,右边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片多1个.

②左边摆5个方块,右边摆圆片,圆片要比方块少2个.

③上排摆6个圆片,下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和圆片同样多.

(二)巩固反馈

1.出图,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学生说,老师连线.或指名学生上前连线.

2.在课本上做练习一第2,3题.

3.做写字的准备练习.

(1)练习画横线:

师说:画横线时,由左向右一笔写完.横要写平,要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的横虚线上.(老师示范)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写横.

(2)练习画竖线:

师说:画竖线时,由上到下一笔写完.竖要写直,要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的中间,上下要留空.(老师示范,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写竖)

(3)练习画半圆:

师说:画半圆时,弯要拐得圆一些.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练习画半圆,再在田字格的左下格画半圆.

课堂设计说明

一、在建立“同样多”的概念这个环节上,先设计了小花和树叶比多少的准备题.而且把花和树叶混放在一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去探索,去思考.再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看到要先分类,然后排列成行,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在进行萝卜和小兔比多少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二、在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后,都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同样多”、“多些”、“少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