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金融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目前各金融企业普遍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经营风险造成的,其二,由财务管理失误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金融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当前,金融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通过营销,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市场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以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但部分金融企业未能重视财务管理,过于关注市场营销,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欠佳,财务管理的状况较差,进而造成了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三,多元化的经营。目前,金融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了成熟期,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纷纷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理解实物资产投资,同时也忽视了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的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支持,进而极易引发财务危机。第四,核心业务的萎缩。在金融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经营,但众多金融企未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积极拓展市场,此形势下,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将不断增多。
(二)在财务管理失误方面
首先,贷款管理的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获得发展,增加市场的份额,采取了发放贷款的措施,虽然降低了其资金周转的速度,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出现了众多的坏账,死账,呆账等,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其财务危机极易出现。其次,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财务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即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当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的负面影响则会出现,金融企业的盈利力将有所降低。最后,财务预警系统的欠缺。该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金融企业发展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分析与决策等。它是金融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但是部分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此时财务预警机制则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不能预防财务危机的产生。
三、控制与防范金融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财务危机对金融企业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为了实现金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需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管,同时,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监理机制。下面提出了几点防范财务危机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内部,展开危机教育管理活动,其中企的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危机,在金融企业内部逐渐形成良好的防范财务危机的氛围,并且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严肃的对待,使危机意识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二)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金融企业理财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保证其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与合理性,可以运用定量分析,决策模型等,也可以对各种决策进行可行性方案的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各种财务决策的技术与方法,使财务方案保持在最优状态,进而才能够保障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的质量。
篇2
2.企业对投资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
由于企业不了解行业的市场走向,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投资项目获利低、甚至是亏损的现象。此外,在没有对投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就盲目投资,一旦企业进入经营阶段就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下。
二、流通企业该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财务预警机制
1.加强流通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结合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现状,对资金、采购、存货、信息管理等进行严格的责任制。要确保各个业务各个部门互不相容,互相监督和制约。在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的控制。建立健全资金审批工作,一切资金的流动都要经过资金支付申请、资金支付审批、资金支付办理这三个环节,层层把关做到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控。第二,对采购、付款及存货管理的监控。要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对供应商采取供应商评价制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实际销售量合理制定采购和存货计划。第三,对销售业务与收款业务的监控。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销售与收款业务机构,谨慎的配备有能力的员工。要明确部门的职责与分工。要严格控制销售、发货与收款流程,管理好应收的账目,登记好未收的账目。
2.合理运用企业财务预警指标。
流通企业的预警指标要求:流通企业预警指标的设置要有较强的操作性,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企业要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的获利情况、偿还债务的能力、未来发展趋势和资金储备能力的指标。此外,流通企业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所以在考虑预警指标时应包括:企业的运营能力指标、企业的发展潜力指标等等。当预警指标完成后,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大的市场背景下自行合理调控。下面,笔者就几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
2.1企业的运营资金。
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可以保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债务以及盈利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不至于引发负债到期而导致资金流动混乱的情况。企业的运营资金越大,企业大财务状况越稳定,相对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也就进行的越顺利。但是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也会因此大大降低。所以要将企业的运营资本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且流动性较强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运营资金来制定本企业的运营资金预警区间。
2.2资产负债率。
由于融资渠道困难,多数企业的负债对象比较单一,导致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也反应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偿债风险要高于国际水平。流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偿债的风险。
2.3毛利率。
通过营业毛利率,能够清楚的反映出企业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商品的销售价格是否合理,同时还能够反应出销售策略是否合理。将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的企业毛利率形成数据,就能够看到其变化趋势,帮助企业直观的分析和找出预警超标的原因。
2.4利润的增长率。
利润的增长率可以有效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企业的利润增长率过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不利影响,但是企业利润增长率过快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可以综合企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制定利润增长率。若企业的标准利润增长率为7%,那么其预警区间可设置为6.5%到7.5%。
2.5企业的或有负债率。
或有负债率是指可能发生的债务。这种负债率不会直观的表现在企业的负债情况上,但是若不及时注意它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或有负债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企业要设置合理的预警区域,保证对或有负债率的实时监控。
2.6企业存货的周转率。
企业存货的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在采购、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的情况。也能够直观的反映流通企业的运作情况。所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库存量既安全,又要符合企业的资本投入量。
篇3
从备案登记、监管政策和警戒惩处三方面看,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基本空白。以P2P行业为例,首先,监管部门中只有通信部和工商管理部对设立信息进行登记备案,但没有定期审查制度,实际经营与登记情况相悖。其次,针对P2P平台“倒闭潮”现象的“十条监管原则”至今没有相应实施细则,且对虚假合同、虚假交易、甚至洗钱和腐败等其他风险并未涉及,也未提出将P2P平台纳入社会征信体系的要求。再次,目前只有涉及刑法第192条、第199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的案件可通过公安和检查院立案惩处,其他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仍处于“真空”状态,监管成本高、覆盖面小,各类套利行为滋生,亟需金融监管部门将其纳入行政执法范畴。
(二)治理结构不合理
互联网金融企业性质包括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有限责任公司为财务困境企业的主要载体。统计显示,2013年风险已暴露的70家P2P平台全部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无限公司的人合性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合性,但股东人数受《公司法》严格限制,治理结构多表现为大股东完全控制经营权和财务权,即“一股独大”的典型权力架构。实证调查显示,46家接受调查的有限责任公司中,32家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占总数的69.6%;全由大股东担任董事的公司有46家,占总数的100%(乔宝杰,2011)。这种治理结构的主要弊端是缺少内部监督机制,易导致决策失误和逃避责任。
(三)产品服务结构单一
从集中度、期限结构和非常规产品份额三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单一业态下的产品结构单一。首先,个人小额信贷产品比重过高。2013年个人小额信贷业务占P2P平台总业务量的80%以上(商业银行同期个人贷款业务总占业务量20%~30%)。集中度过高使得平台无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途径分散风险。其次,短期和超短期产品比重过高。2014年1~11月P2P平台平均借款期限为5.85个月,其中有10个月份平均期限低于6个月(详见图3)。产品期限越短,期限调整幅度越大,到期兑付压力就越大,财务困境发生概率越高。第三,非常规金融产品比重过高。P2P平台推出的“秒标”“天标”和“净值标”等非常规产品缺乏实际价值,加大了运营商挪用资金的风险。(四)定价机制不完善非理性、不受控的定价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重要特征。互联网金融作为信息中介,本应仅供撮合平台和交易信息,但部分机构为谋取利差,对借贷方隐瞒信息以干涉定价,实质承担了信用中介的角色。为吸引投资者,风险暴露的问题平台最高收益率甚至达50%以上(同期正常P2P平台利率20%~30%),远高出《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监管“红线”。短期或超短期异常高的收益率往往说明平台急于在短期内弥补资金缺口,逾期风险与自融资金链断裂风险较高,较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四)信息披露机制缺失
互联网金融企业尚未建立定期披露机制,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还可能诱发“挤兑”风险。以P2P行业为例,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网络平台或没有披露逾期率、坏账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和重大风险事项,或披露的统计口径不一,无法进行比较、判断和决策。以逾期率为例,各P2P平台对逾期的界定标准、公布时间和数据定义并不一致,“拍拍贷”在逾期90天后公布数据,其他P2P机构则界定为坏账;“拍拍贷”将逾期计入借款年份,而不是逾期发生当期,可能导致少报或漏报逾期数据。
(五)风控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风险保障有多种模式,各类模式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不同。P2P平台风控机制主要分三类模式:一是风险保障金模式,类似于商业银行风险拨备金,是从本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以违约赔付。在不滥用或不挪用的前提下,风险保障金模式有助于防范风险。二是平台担保模式,即以平台自有资金承诺对违约损失进行本息赔付。此类模式的经营、财务和法律风险水平都较高,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暴露可能性更高。三是第三方担保模式,即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担保公司提供全额担保,对第三方担保机构资质、资金杠杆及关联关系等方面要求较高,若担保机构先暴露风险,投资者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一)研究方法
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Beaver(1966)将财务困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均值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同期指标均值进行方差比较。Altman(1968)提出多元线性判别法(简称Z-score模型)。Ohlson(1980)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此类研究方法对于变量分布没有严格要求,适用范围广,运用简单方便,预测效果较好。国内学者亦对此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以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建立企业破产预测模型,发现对于同一信息集,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的误判率最低。基于以往实证研究的效率比较,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已暴露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P2P网贷平台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二)模型构建
假设因变量为“是否发生财务困境”服从二项分布,取值为0或1,0代表不发生,1代表发生。假设X1为第i财务困境公司的第i个预测变量。根据以上原因分析,“企业性质”X1、“3个月年化收益率”X2和“风控保障模式”X3是可量化的预测指标。其中,“企业性质”“风控保障模式”是分类变量。“企业性质”取值为1~3,1代表合伙企业,2代表有限责任公司,3代表股份有限公司。“风控保障模式”取值为1~4,1代表风险保障金,2代表平台担保,3代表第三方担保,4代表无担保。
(三)样本选择
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2014年出现重大坏账、提现困难、高管失联和破产四种财务困境情形的P2P网贷平台和正常经营P2P网贷平台,以此标准选取样本。首先,互联网金融不同业态的财务指标具有较大差异,如果不进行划分,会降低预警模型实用性。目前风险暴露最多、最严峻的为P2P网贷,其他业态问题数量较少。其次,考虑到样本容量,截至2014年10月末,新增P2P网贷平台811家,新增问题网贷平台110家,本文选取20家陷入财务困境的P2P平台与20家正常经营P2P平台作为样本,样本总量达到40家,问题平台抽样率达到18.18%。再次,在组内分布方面,样本尽量选取投资人规模、交易金额较相近的平台,以控制和减少规模因素可能带来的模型偏差。
(四)实证结果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自变量“3个月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53.87,P值为0.029,说明在5%置信水平短期收益与财务困境发生概率正相关,短期收益越高,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越高。自变量“企业性质(2)by风控保障方式(2)”的回归系数为4.992,P值为0.079,说明在10%置信水平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且风控保障方式为平台担保时,财务困境发生概率较高。其他变量回归系数对应P值都超过10%,说明与财务困境发生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得到如下互联网金融财务困境预测概率模型:模型系数混合检验Chi-square值为40.15,自由度为5,P值小于5%,说明5%置信水平系数综合性检验结果显著。Hosmer-Lemeshow检验的Chi-square值1.95<14.07(5%置信水平自由度7Chi-square临界值),Chi-square值低于临界值时该检验通过。据此,在5%置信水平上,上述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五)模型预测检验
根据互联网金融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如果计算出的概率<0.5,则预测该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计算出的概率>0.5,则预测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将样本数据代入计算,可得到以下预测检验结果:灵敏度是观测值为1且预测值也为1的概率,特异度是观测值为0且预测结果也为0的概率,漏诊率是观测值为1且预测值为0的概率,误诊率是观测值为0且预测值为1的概率。总体预测准确率为结果正确的比率。由表2可见模型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0%,漏诊率为10%,误诊率为10%,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0%,说明模型整体预测的效果较好。
(六)模型实际应用
根据上述模型,通过企业性质、风险保障方式和短期收益三项指标可以预测互联网金融财务困境的概率并进行预警,可运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当模型预测值高于0.5时,加强对其资金收益率和交易规模的监测,排查分析其大额资金动向,采取必要保全措施以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还可用于投资决策:如果预测值高于0.5,即便收益率高,投资者也应谨慎进入。本文模型以2014年P2P平台相关数据为基础,系数估值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可能有所偏差,但变量之间强相关性是确定的。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策
(一)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已牵头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银监会牵头承担P2P监管研究工作。应对当前互联网金融财务困境问题,需要尽快建立监管制度框架,强化部门协调机制;加快《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赋予各方合法权利和义务;构建“一行三会”为主,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参与的联席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制定限制沉淀资金及自融行为的管理办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维护公正市场秩序。
(二)根据企业性质设置差异化准入门槛
针对有限责任制“一股独大”的治理问题,要提高此类企业的准入门槛,如要求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净资产超过1000万元,公司自有资金占总资产8%以上,严禁采用平台担保模式。无限合伙制企业的责任监督约束机制较完善,资金准入门槛可适当降低,如公司注册资金应达到500万元以上,净资产应超过100万元;任职资格的门槛可适当提高,如必须有5人以上在银行从事风险管控超过5年的经验。差异化的准入门槛机制可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采用无限合伙制形式,促进风控人员培养,提高风险防御能力。
(三)重点监测集中度高的非常规产品
高集中度、非常规产品的收益率和交易规模是判断互联网金融风险高低的较好观测指标。非常规产品是指没有实际价值,收益完全来源于资本“空转”套利的金融产品。当非常规产品的收益率突然异常大幅上涨,交易规模大幅扩张,往往暗示机构正进行自融、聚集资金池,或急于通过短期融资填补资金缺口,故建议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非常规产品进行备案和实时监控,一旦其收益率和交易规模出现异常波动,则立即加强监督和检查该企业的运行情况,并对社会公众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四)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必须从基本信息、重大事件、定期报告、关联关系和风险提示五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一要公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管理层资历、经营理念和治理架构,以判断经营稳定性和管理能力。二要公开重大风险事件,尤其是逾期和坏账率、不良贷款率和高违约率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三要完善定期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实时和定期数据。涉及需计算的指标如逾期率,应当制定行业统一口径,坚持真实、准确和相关原则。四要及时披露关联方信息,包括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基本情况等。五要加强风险提示,应详细说明企业的运作模式、风控策略、政策法律保护和技术保障。
篇4
二、中国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改革的重要作用。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战略部署,金融改革是重要的环节,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金融改革的大体趋势,既要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从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分析自身问题,从根源入手,同时需要根据金融改革背景与经济发展的形势作出判断,不仅从金融领域改革入手,也需要从其他领域入手,将改革深入到实处。金融改革是一个影响最深的改革方面,金融能够从我国各个领域入手,从而进行突破,解决问题。例如使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将利率的波动与市场相联系,使利率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也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同时金融改革对于我国的经济形态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向全球化转型,使我国经济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金融改革也对下一次全面的总体的经济改革有促进作用。(二)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经济体制之下,存在许多经济领域没有获得充足的金融服务。我国当前的经济体系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类型,相应的就是对重工业服务方面的投资成本加重,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之下,这时其他领域的资金,技术投入就会相对应减少,资源的减少,就会使其他领域里对金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之下,企业就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企业难以进行优化升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最终落后于时展。一方面现在的金融体系状况难以推动下一轮的经济体系改革向前推进,同时重资产行业也难以向轻资产行业转变。当今世界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多极化世界,一个国家若长期以重工业为主导,忽视轻工业、科学技术的力量,那么这个国家终将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这时我国的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促进科技资源和新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难以长足发展引发的双轨制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金融体系功能的紊乱和潜在金融体系之下的风险问题,利率和汇率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加趋向合理化,使市场在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之下运转。在当前金融体系下,管制的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并存,在岸的人民币市场受到较多管制与离岸市场上自由的市场定价并存。(三)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数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五百强的企业之中,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仅仅占总比例的6%左右,利润居然高达35%,但是五百强企业中有两百六十家制造业企业的收入占比是41%,但是利润只有20%多,这一现象就表明我国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十分悬殊,企业的利润大多数被商业银行所吸纳,自身利益难以增长,商业银行的高利息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企业难以融资,资金有限,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这时的金融改革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例如利率的市场化,企业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金额也愈来愈大,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给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机会,中小企业也可以融入国际市场,寻找更多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机会,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另外,金融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改革是在鼓励企业更多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加快市场竞争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拓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当然,金融改革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国家的企业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国外企业发展的竞争压力,这就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将阻碍企业发展,国外企业竞争之下势必对我国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造成企业的发展环境难以维持企业的发展成长。例如,造成我国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抢占市场资源。同时金融改革背景之下,政府融资平台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依靠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话,就会导致大量结构性矛盾的增长,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难以化解,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压力,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我国经济泡沫化发展。
三、企业财务创新的措施
(一)重新建立起一个财务管理的机制。想要在金融改革之中革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这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认识财务管理在市场运行中的规律,形成一个利益与风险统一的信息理财观念,使用筹集资金,投资,分配资金运行的财务管理的机制,更加全面并且高效地使用财务的运算,同时将资金的管理工作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将它们作为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将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过程之中,强化财务的核算职能,并且需要将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需要提高领导部门的决策领导能力,作出正确的并且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决策。同时发挥会计审计部门的监管职责,使其能够保证资产的价值增长。建立起资金的补偿积累体制,同样需要严格管理好资金的后续工作,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一个统一管理与利用,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防止资金过度流入到员工工资、福利投入之中,以及和企业经营发展无关的事情当中,尽可能将资金投入到利益创造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税后分配利润计划,把税后利益投入到企业扩大生产中去,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二)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更大程度的创造经济效应。一是要建立资金的投入使用机制,确保资金的正常使用,把握好资金源头这一重要环节。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从各个资金渠道出发,利用各个信息的渠道和途径,部门做好主动研究市场的工作,同时自觉地参与到市场投资的预测中,对市场变化多多关注其中的变化。二是要考虑好货币在每一个时间段的价值和其中存在的风险,还需要比较一下项目的投资中对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筹集资本时的成本投入,将财政预算控制在最低的情况之下,将项目资金融入到考虑范围,同时需要优化企业资金占用的结构,在企业的项目运算之前,需要先对财务进行一个严密的运算预测,从而确定最佳的购存点方案,并且需要与企业客户之间签订一些风险协议,这时不仅是给客户自身一个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将企业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对企业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警惕,采取正确而又有效果的方式解决问题。三是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牢牢抓住企业资金结算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将企业的资金运行形式逐步完善健全,同时企业可以模拟银行的结算方法,开拓资金成本的结算内容。企业自身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筹资结构,接受负债经营,但需要掌握好其中的度,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三)完善财政事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面对金融改革的压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促进自身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改革这一巨大背景,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支持,抓住适当的发展机会和时机,积极将融资渠道进行拓宽,从而不断增加自身实力。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大创新的元素,不断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每个部门人员都控制在管理之下,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大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企业的每一次投资都需要担负巨大的风险,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有对风险的判断能力以及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能力,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这时,就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将企业资金分散的做法,就可以将企业风险分散,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世界拥有一席之地,经济的发展,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金融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有企业构成,这个时候要想发展,就需要处理好金融与企业财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每一次金融改革的运行之下,只有财政管理符合时展需求的企业才能长久在市场中发展,所以这时企业的财政管理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苏武俊.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设想[J].教育财会研究,2007,2:13~15
篇5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以及这一发展对会计业、会计教育及会计研究的含义是什么P今天,我愿意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广义的财务会计是运转良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股权市场的核心。但是对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本文拟探讨将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五个方面。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虽然多年来会计一直存在着跨国界的影g向,如德国对日本、英国对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美国对加拿大,但是现在却有一股强劲的推动力,促使各国制定一套为各国管理者所接受的会计准则,用于管理在主多人也会感受到这些变革的力量,其中包括税收当局、证券交易所、以及公司立法者与管理者,但是对他们,我们只是一提而过。我们主要是对会计问题感兴趣,我们对这些需求的变化作何反应,也将反过来对金融市场的功效产生影响,事实上还将影响到某些地区性市场是否能充分发掘其潜力。最终,未来的会计将与今天的大多数做法不同。因此对会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其前景是光明的。这一前景实现的程度如何,则直接取决于那些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取决于那些决定对高等教育与研究的资助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事项的人,取决于这些人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它也取决于我们自己。
二、金融市场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金融市场为方便起见,我们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是股权市场。此处,我主要指有组织的、公开挂牌的一级和二级股票市场·而非更专业的风险资本市场。
第二是从事诸如期权和期货合同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开挂牌的市场,这些市场自70年代期权定价模型成型以后就问世了。
第三类市场由其他“市场”组成,如债务和场外交易市场(OTC)。虽然财务会计中许多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都集中于二级股票市场,我们还是应该承认,所有这些市场的参与者都会对会计准则的形成产生影响。
2.财务会计
正如其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那样,会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例如,它包括专门用于内部管理的报告与分析:一般用途的对外财务报告、审计、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税务等.此外?几家主要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寻求发展机会而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从而也扩大了“会计”的疆界。有些变革是内部的,如上述事务所对其国内业务进行重组:以便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另一些变革则涉及拓展其鉴证服务。或管理咨询、公司理财以及其他一些咨询业务。最近,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收购或者建立附属的法律事务所。所以,“会计师”的业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有许多不同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他们可能是企业“内部人员”、将财务会计信息用于管理;或是“外部使用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组织、金融与产品市场的管理者,以及税务当局。今天,我着重讨论资本供应方(投资者和金融家们)对信息的需要。以及资本需求方(企业)是如何满足这些需要的。因此,我对财务会计的界定是狭义的,即为在外部金融市场使用而准备的会计信息,而且我要强调的是会计的控制过程。财务会计在企业内部的使用将被排除在外,理由是业务经理们对信息的需求因环境而异,而且随意性较大。同样,非市场使用也将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它们源自不同的激励结构,而且不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就是可能处于不同制度的控制之下。’这样做的一个后果便是我的说明和预计会不充分:因为在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时会产生共同的成本与共享的利益。
3.金融市场与财务会计的未来为什么是相关联的
这两者并非是一直相关联的。被许多人视为财务会计精要的借贷记帐法,早在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就为商界所接受和使用了。‘但是:就本文的目的而言,认为早期的财务会计一直是受业主对信息的需要所驱使的,这似乎更恰当些,这些业主并未以此身份从事所有权的交易。在如英国和美国那样拥有发达的股权市场的习惯法系国家,这两者之间现在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关联非常重要,因为会计准则以及这一准则的制定与控制过程,就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样,主要是20世纪发达的二级股权市场发展的产物。股权市场的发展一直基于社会的一种期望,即产权将受到保护,合同将得到执行。作为这种关联的一种持续表现,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正推动着各种会计准则朝着一个同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这个阶段,以英美会计准则为基础的那么一套东西像是在成为全世界的“会计货币”。由于国与国,譬如英国和美国的会计准则有着重要的差异,还需要更多的妥协。9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在伦敦,美国的准则制定者和管理者却仍然对此发展进程具有高度影响力,因为他们监管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股权市场;而且流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强。”最终的问题并非是否会出现一套为各国所接受的会计准则。而是何时出现、如何出现的问题?R卮鸬钠渌恍┪侍馐牵耗切荚蚧岵捎檬裁葱问剑伤贫ǎ伤馐停侨绾卧诟鞲龉一竦煤戏ㄐ浴び伤凳?这些都是难题,例如它们提出了的问题。所以,不会在一夜之间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会计研究人员中,自60年代初在芝加哥大学会计和财务学术界出现实证研究传统后,金融市场和财务会计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自那以后,这一传统一直在发展,在金融工具会计方面尤为突出。这种联系往往通过以外部金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而得以建立。而且,在拥有发达的公开股权市场的国家里。这些做法往往会以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的形式,而不是一套适用于每一家公司的信息披露惯例的形式出现的。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应该探讨一下会计准则本身的作用。
三、会计准则的作用”
在一个发达的股权市场,会计准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们有助于解决严重的问题。什么是问题?泛泛而论,对企业的投资机会、管理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与薪酬、企业的业务状况等,内部人员——他们被称为企业的经理一企业家,或简称“经理”——比外部人员都要知情得多。但是,为了维持公司的业务,经理们需要掌握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而资本是由他人——外部人员控制的。通常,外部人员对公司的投资机会的了解不及经理们,他们不知道经理们工作有多努力,也不知道经理拿多少薪水。但他们肯定知道经理们也有人的弱点,他们会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有时会是机会主义的。掌握了这些情况,外部人员仍然会提供资本,但要求得到十L偿,这个补偿要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资金前景如何不如经理们知情而承担的成本。问题就在这里:经理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增加他们的财富7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出金融家们在信息上的劣势。有一件事是经理们可以做的,那就是同意提供信息,同意让其业绩受到监督,让其对外部人员的报告由专业审计人员独立地审核。从理论上说,同意这样一种监督和报告的方法,经理们就可以与他们的金融家们签订一对一的合同,确保为每一个人提供有特别针对性的每个投资者、每个贷款人)和每个资本需求者(每家公司)之间签订单独的合同来,成本低得多。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7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公司给股东的年度报告是按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的。第二个例子是报酬合同,在这样的合同中,经理的报酬是按某些与会计相关的业绩标准发放的,如销售额不低于1亿美元,资产报酬率不低于20%。或下两年每股收益增长率高于15%。业绩标准可能不同,但它们通常是按适用的会计准则计算(并审计)的财务数据。”第三,债务合同可能事先规定一个最高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超过了,会违背借款协议。“一个基本事实可以说是这样的:在一个复杂的金融市场,会计准则如果不是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决定如何分配资本及如何监督业绩的基础。15这就是目前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在辩论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时的一个难点。各国的会计准则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在不同国家中有许多相互作用的经济与社会力量,这些力量决定了这些国家今天的会计准则。正如Brown和clinch(1998,第2l页)所观察到的、“(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些国家在法律制度、企业与其资金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所税体系、通货膨胀率、(政治与经济的)历史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区教育水平等方面深层次的差异。”1()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差异中有许多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不会仅仅因为我们想要编制可进行国际比较的财务报表而迅速消失。论据推断的必然结果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国际会计准则受到英美会计准则的极大影响。它们源自以习惯法保护产权的国家,那里特别注重保护少数股权股东的权利不受大股东侵犯,股东的权利不受管理人员的侵犯。具有其他传统的国家不加区另31地照搬冈际会计准则。这样的做法本身不会自动来相同的市场结果,因为公司治理的其他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通向会计共同语言的道路可能是漫长曲折的。如果我们是明智的,.那么,我们在这条道路上的行进既会受到观念、也会受到实证的引导。至少,有一些实证可能是由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所作的财务会计研究来提供的。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在制定财务会计准则时其作用是什么呢?)本文下一部分将对此进行讨论。然而,在进入正式讨论前,应该提一下由前面的分析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要使会计准则获得有效远作所必须的合法性,采甲么样的政治方法是最好的?例如,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盛衰无常,只能设想前面还有更多的动荡不定。
第二,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披露的分界线在哪里?“换言之,为什么有些问题成为会计准则的主题而另外一些却不是呢?
四、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在确定财务会计准则中的作用
Brown和Howieson与其他人一样,也考虑了该问题。他们观察到(Brown和Howieson,1998,第6页):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研究有30年之久了,而又它完全有理由进一步发展。一般地说,以资本市场55基础的会计研究探讨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有目标公司的股价,或一段时间内股票的报酬率,或它们的系统风险。与权益法相比,投资的会计处理中用成本法计算的EPS(每股收益)预测的每股报酬率有多准确,便是可考察的一例。尽管Brown和Howie50n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在财务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是乐观的(他们自己的话)、但他们同时也指出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该研究基础的预测能力标准、它本身带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这种标准背后的基本观念是。不同的会计准则就如不同的理论,可以通过评价它们预测某些有关事件的准确性来对其进行评估,例如预测股价的准确性。Beaver,Kennelly和Vo5s(1968)阐明了这种标准,他们预见了实施中的几项困难?例如,选择要预测的事件。今天这些困难依然存在,而且限制了预测能力方法的有用性。另一个限制是因为管理人员与研灾人员激励的差异引起的(SchiPPer,1994)。对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研究人员所作的反应不一定符合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需要在作出法规是否变更的决定之前得到答案,而研究人员常常直到变更作出之后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到研究人员真正完成研究时,他们有时会更多地强调方法而不是答案、而且对答案闪烁其词,在管理者看来,这项研究的相关性就值得怀疑了。尽管有这些以及Brown和Howieson提及的其他一些局限性,但正如他们说明的那样,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所作的研灾对准则制定过程的潜在贡献,还是有充分的理由持乐观态度。例如,尽管会计的历史悠久,却不会缺少研究的问题:还有,现在的研究过程得益于更高质量的投入:有受过良好训练的研究人员,数据也更容易得到。此外,对研究的发现,也不乏发表的渠道。例如,从l992年到1996年,在世界主要会计学术刊物之一的《会计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上发表的文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除了传统的研究杂志外,出版界还向其他方向扩展,譬如通过迅速发展的电子出版物增加发表渠道。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对财务会计(研究)的意义
前面,我提出了五项相互关联的重大变革:全球性、市价法、“持续披露”制度、前瞻性披露、以及风险的管理与报告。现在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上面的每一项,以及它会带来的研究机会。
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不是最近这一两年所发生的事,但是,直到最近本地区的某些国家才被迫去感受它所带来的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后果。尽管在货币与资本市场的动荡之后各方面都要求对国际金融市场多加管制,然而,总的来说,来自专业交易人员的压力从长期看,总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市场磨擦,因为磨擦会提高交易成本。而且事情还不会就此了结,因为交易成本会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减少经济中的实际投资水平,并最终对整体经济福利造成消极影0向。有各种理由来说明向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这种长期趋势。”有些理由反映了在股权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利益。从供应方来看,力图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寻求在国际上分散风险,因为这样会改进风险一收益平衡状况。从需求方来看,只要有机会,企业就要寻‘求以最有利的条件得到贷款。那些市场经营者(例如,证券交易所)也为一体化施加了压力。他们的经营产生了规模经济,特别是依靠电子市场,经营更是如此。而且对有些交易所来说,公司化意味着他们自己必须面对竞争性资本市场对效率的更高要求。”在流动性较强的地方,资本市场的规模经济是显而易见的;加强流动性能降低投资风险,因此也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对证券交易所来说,全球化的趋势既是好消息,也是环消息。
rown和C1inch(1998)指出,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会进一步减少证券交易所的“进入障碍”,在某些情况下能引发证券交易所的跨国界兼并和收购,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会导致国内交易所的萎缩直至最终消失。”说它是好消息,是因为其他中介机构将有机会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特殊要求。尽管有时也会反复、但是今后十年将不可避免地朝着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因此,也会更加强调减少会计准则在制定、解释和实施中的差另fJ。23这一推进使对不同国家会计准则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的研究变得更加紧迫了。这样,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们寻—求最有效的会计方法时,对国际会计准则多样性感兴趣的学者们就有了内容丰富且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了。在这方面,最丰富的研究数据一直就是“证券交易委员会20—F表”、该表由外国驻美企业填制,美国证券法要求它们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调节其本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指标。”有些人对20—F表格本身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了信息提出疑问,”要进一步研究的两个相关问题是:调节中有多少是可预计的、以及预测在什么时候做?更笼统地说,在形式的一致性(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致程度)和实质的一致性(各?笠邓捎玫幕峒剖导涞囊恢鲁潭?之间已划出界线(vander丁a5,988)。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各国的准则不一致。例如在美国,对长期财产重新估价(高于成本)是被禁止的,但是澳大利亚却提倡这种做法。准则制定者协调会计准则的目标就是为了消除这些不一致性。第二个原因是,会计准则允许存在各种选择,而不同企业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大量的文献资料介绍了英美国家的企业所作的各种会计政策选择。第三个原因是,企业的实践各不相同,因为有些企业无意中偏离准则,有些企业会故意偏离准则。有关出现偏离的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偏离,以及它们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知之甚少。
2.市价法
股权市场是这样一个地方,对股票的“基本”价值持有不同信念的人们(我们称这些人为知情的交易者或是糟糕的交易者)和流动易者(那些希望买卖股权米使自己的收入与消费需求相当的人)聚在这里,根据自己的“期望报酬”买卖股票。在金融经济学的语言中,投资者的保留价格,即他们愿意进行交易的价格,是他们按自己的主观概率分布计算的股票未来报酬的现值。会计信息有助于发现证券的价格。这一说法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财务报告宗旨的陈述中最重要的,26也是有关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和报酬之间关系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最关键的。但是,由于采用历史成本架构,财务报告的预洲性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尤其是在美国。美国一直明文禁止高于成本的重新估价。”财务会计准则第2条要求也间接表明了上述约束,它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就立即注销。巧合的是,该项要求引起了公司购并会计中的创新,即自此以后就禁止确认并立即注销“正在发生的研究与升发费用”,据称是为了避免当时将此项费用资本化,而在以后像购入商誉那样再记入费用帐。”历史成本在其他国家约束力较弱,在那些国家,对某些资产的重新估价是允许的,甚至还受到鼓励;较高的通胀率是可接受的现实。”除了历史成本法,另一种方法?褪鞘屑鄯ā8梅椒ㄒ蔡岢隽诵矶嘌芯课侍狻T诠?5年时间里,对美国之外国家的会计惯例所作的研究发现,尽管有可能产生管理上的机会主义,长期资产的重新估价能使财务报表为股东提供更多的信息。”按照美国管理者对资产价值重估的态度,这方面的文献要增加。有关历史成本与现时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有两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它们是:如何对它作最恰当的计量,如何对它作最恰当的报告。例如,是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这种差异还是在脚注中进行披露P如果确认它,是应该通过收益确认,还是绕过‘收益,直接对业益作调整7“如同人们对金融工具是否应该按市场价值计量的争论一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将热火朝天。32;年以前的财务会计准则第l33条是有关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业务的,它反映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所有的衍生工具的决定是个困难的决策。同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表达了它的信念:“在解决所有的概念问题和计量问题时,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该按其公允价值计入财务报表。”(财务会计准则(FA5〕第133条第334段)有些人:也包括我自己,把金融工具会计视力潜在的会计转折点。
3。持续性披露
由于今天的股价反映厂明天的现金流,来自投资者的、要求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了解未来境况的历力就会越来越大。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证券分析人员正在给管理者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自己偏离目标时修正其利润预测。分析人员自己已成为大量研究的课题,如:准确的预测取决于什么因素,什么因素导致预测偏于乐观;他们的激励结构;在处理公升信息时的反应不充分、过分反应以及效益;他们公开哪些预测;以及他们选择和注意哪些股票。在拥有不同文化的不同国家、所有这些是否也会各不相同,如果是的话,又是如何不同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知之甚少。但是再回到持续披露。我会参考澳大利亚立法的发展来说明这个问题。1994年9月,澳大利亚的公司法作了修正、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只要一发生价格敏感事件,须立即通知澳大利亚证券交易委员会。这项旨在改进澳大利亚金融市场效率的法规,只规定了极少几个例外可以不遵循“持续性披露”要求。Brown,TaYlor和Walter所作的一项有关法规效力的研究(CA5AC,l996)从各种市场指标中寻找市场效率得到改进的证据,包括:有关价格敏感事件的宣布更频繁;分析人员对利润的预测变得更准确: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较少;股价反映新闻更为迅速:股票市场?拇蟆耙馔狻苯仙伲汗杉鄄ǘ冉闲U业降闹ぞ菸寤ò嗣拧⒖赡芩亲餮芯康氖奔浠固蹋净估床患岸孕碌呐吨贫茸鞒龀浞值牡髡5撬堑淖楹戏椒?六个不同的、但不是相互独立的标准)值得一提,因为在研究其他金融市场法规的经济后果,如会计准则变化的后果时,也可能完全适用。当然,公司还有另一种互补的方法可使股票市场得到信息。按照它们的信息系统,只要它们愿意,原则上大多数公司都可以向外部各方提供金融市场主要指标的最新数字,尽管不会按照年未财务报表常用的全球合并形式来报告这些指标。将来也许会有实时报告,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呢?是因为管理人员的诉讼风险吗7是因为证券法太过僵硬吗?是因为市场管理人员不顾实际情况,坚持所有投资者都有同样的机会获得信息吗7还是因为公司考虑到信息的所有权成本而没看到净效益?几乎没有必要向会计从业者和审计人员指出开发出外部财务报告系统的含义,以及它们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研究问题。
4.前瞻性披露
与刚刚讨论过的发展(持续性披露制度)相关的,而且是为了相同的原因,我期望财务报表更重视管理的前瞻性披露。期待更重视前瞻性披露的另一个原因是发达经济的基础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制造业更大。例如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产”在表外,因为只要费用一发生马上就注销了。3
3这一变化可能加速前文已提到的另两个变化,即财务报表更依赖市价法,以及更重视持续性披露。澳大利亚的购并文件中已要求以收益预测的形式进行前瞻性披露,“而且澳大利亚大多数首次公开招股书中也包含了前赡性披露。”自1997年以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已允许以收益罚市场主要比率和价格的敏感性这一形式进行信息披露RajgoPal和Venkatachalam,1998);一些澳大利亚公司的年度报告中也含有类似的披露。但是在他们可以更广泛地用未来现金流贴现后的现值证实财务报表中的数额以前,前瞻性披露可能还需要法律的大力支持,因为作这样披露的经理们面临着诉讼风险。“可以给予法律援助,对以善意所作而且有合理依据的披露,给予安全港规则,由原告承担举证的责任。在未来几年中,前瞻性披露会提供很多研究机会。举三个例子:从这样的披露中出现的管理偏见的程度和性质;资本市场变量是否反映用贴现未来现金流估价的资产和负债在可靠性上的差异;补充的前瞻性披露是否会由于在年度报告的其他地方提供了更及时的信息,而使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投资者的相关性减弱。
5.风险管理与报告
这样说可能太过简单化:股权市场是投资者从事预期收益的交易场所,而衍生工具市场则是他们为收益的变化无常作交易的地方。也就是说,之所以存在衍生工具市场是因为在投资者对风险的评估和他们对风险的态度之间常常会不相称。它们现在是金融风景中一个永恒的亮点、尽管人们在经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和其他一些“对冲”基金的活动后开始关注系统风险。3’衍生工具市场将继续存在,因为衍生工具为管理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管理股权和商品价格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对有些企业来说,还是一种高效的工具。而且,尽管期权市场不必为期望报酬率的各种想法去交易:它们仍然会有发展前途、因为某些交易商认为它们比起基本市场来,更有成本效益(Manaster和Rendleman,1982)。人们对衍生工具会计一直是有争议的。l993年,当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把职工认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收益性支出时,热锅终于炸开了(Zeff,l997)。随后,它又被迫放弃这一提议oALoody(1996)找到的证据表明,授予职工认股权对股东来说是值得的,而且股价确实反映出认股权的公允价值。对银行使用衍生工具来管理其资产和负债暴露,还有其他研究(Barth,Beaver和Land5man,l 996;Eccher,Rame5h和Thi;garajan,1996),证据表明,公允市价比传统会计数字与银行的股价与风险关系更密切。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把某些衍生工具划入“对冲”:然后采用与其他衍生工具不同的会计方法,对投资界来说,这样的分类方法是否有用。
总之,衍生工具市场将进一步鼓励引入市价法会计,为风险管理披露更多的信息。目前,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来说,衍生工具方面的研究机会看来是方兴未艾。
六、对会计高等教育系统的启示
有关今后几十年时间内财务会计的研究机会,我已作了一些评论。在结束本文之前,我应该为那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负责拨款和其他重要事项的人士归纳几点启示。
一个经济体的力量以及它向公民提供经济利益的能力,除了许多其他事物外,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质量,取决于他们和资本提供者对自己所作的决策以及所取得的进展等信息掌握的多少。而这些,又取决于会计界的力量,取决于教育体系如何为会计界提供服务。教育体系的毕业生终将塑造会计业的未来。就在身边的组织纷纷向国际金融市场寻求至少部分解决其资本需求时,人们不禁为本地区对会计教育服务出现的需求之巨感到惊异。如果那些公司的会计与报告业务不能跟上国际投资界的需求,资本还是能提供的,但价格就要高许多,而为公民提供的净利益就要相应地减少。因此,在“谷种”上,也就是说,在教育者身上多一点、早一点投资,就可以培养足够多的专业人士,以满足蓄势已久的需求。对会计教育体系进行巨额投资,用于对教师和研究人员这样的教育者的培训,用于对教育者来说是最重要的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切是会得到真正的回报的。作正确的教育投资,自然需要会计教育者们的远见卓识,但它同样需要资深教育管理者们在考虑全局问题时做到深谋远虑。恕我冒昧,我认为研究基础设施中有两个领域需要作早期的投资,这样的投资会有极高的效益。第一是建立与金融市场相关会计问题研究相适应的集中的财务数据库。研究这些问题的人员必须能够得到大量有关金融市场交易的高质量的数据,以及那些有证券在市场上交易的机构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研究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可供各地的研究人员随时使用,可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第二是促进研究成果的发表。与此次会议有关的《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杂志的创刊,是一个极好的开端。地区性工作论文的电子出版物也许会是一种有用的补充。
篇6
1.有关“资产”、“负债”的确认
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要素的冲击着重体现在资产、负债两要素上。按现行会计要素定义,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可用货币予以计量的经济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显然不完全符合以上定义和标准摘要:一方面,其立足点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是具有“未来”的时态性,即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对未来权利和义务的约定,是一种对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所制定的协议,而且很有可能这种交易根本就不发生。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较高的风险,于是其将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无论在时间上和金额上都难以确定。这样,根据现行会计模式下的资产确认标准,很难将其纳入财务报表的资产中予以核算。
负债也是一样。按传统会计理论,负债是由过去交易事项带来的需要企业在未来期间用资产或劳务进行偿付的债务。这一定义强调负债有确切的或可以合理预期或估计的债权人和偿还金额。金融衍生工具则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其只是一种可能负债,而且这种负债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负债。由于和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去甚远,所以很难将金融衍生工具作为负债予以核算。
2.对“收入”、“费用”要素的冲击会计处理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原则。传统的财务会计往往采用权责发生制,并要求所确认的收入是已实现的收入。其实,无论是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核算基础,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则不予反映。对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这一原则能起到很好的功能,但对于作为预期合约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可能带来巨额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则权责发生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金融衍生工具在订立合约时,虽然双方权利义务已基本确定,但交易并未实际发生,而且可能到期时也不会发生,如期权交易中到期选择不执行。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工具的权利和责任并未实际发生,收入也尚未实现,按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现行会计不能反映未来的财务活动,不能及时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不能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未实现持有损益。假如在合约履行时以实际市价入帐以确认损益,则不能反映金融衍生工具从签约到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二)策略
面对冲击,我们的策略是摘要:一方面对于传统的“资产”、“负债”概念进行改变。当然,要有充分的思想预备%26amp;#0;%26amp;#0;这一改变将导致财务会计理论中一系列基本概念的改变;另一方面,保留权责发生制,但必须对“实现原则”加以补充和修订。应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在合约签定,相应的风险和报酬已实质性转移时,立即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承认其利得和损失,这种“转移原则”将合约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的情况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二、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计量的冲击及策略(一)冲击
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坚持纯而又纯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要求一切资产的计价、负债的承诺、费用的计量、损益的计算均以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即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即会计确认金额的选择,并坚持维护这一原则,历史成本是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具有客观性、可计量性和可验证性,一旦形成,入帐后一般不再变动,一直到相应资产已销售或耗用,或负债已得到清偿为止。
而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大多具有远期合约性质,订立时,实际的交易尚未发生,只是产生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而且在未来不一定实际交割,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也只是一个未来的金额。
(二)策略
可以猜测,历史成本不可能永远是财务会计的唯一计量属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熟悉现代财务会计的人都清楚,其实作为计量基础的历史成本,从来都没有真正纯而又纯过,比如存货有可能采用成本和市价孰低法计价,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也很难说是“纯粹”的历史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共存创造了条件。面对冲击,我们应分阶段、分情况运用公允价值真实地反映企业所待有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首先,一项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利率和汇率的影响,其价格有可能扶摇直上,也有可能分文不值甚至出现价值负数。对于这样一个价值的不断波动的过程,为了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方式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其次,分阶段反映也就要求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即在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和计量,并合理处理由此带来的本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所谓公允价值,是假定在持续经营和信息畅通的前提下,企业在交易时收到或支付的金额。一般说来,在开放和活跃的市场上,金融行生工具的市价即其公允价值;再次,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应分情况进行核算摘要:1.当初次确认某项金融衍生工具时,应以取得该资产的付出和耗费或产生某项负债而得到的补偿的公允价值予以计量;2.假如企业欲长期待有该金融衍生工具,原则上,在财务报表日以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人帐,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摘要:一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量不确定,其公允价值跌至帐面价值以下且没有充分证据证实其有能力回升的;二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量确定,但有充分证据表明其价值极可能遭到损害。对于这两种情况,企业应在财务报表日重新计量公允价值并确认当期损益;3.假如企业不打算长期待有该金融衍生工具,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议,又分为两种情况摘要:一是企业因投机目的而持有金融衍生工具,因为这种非避险目的的持有,往往在价格上涨时,企业会抛售之以赢利,而在价格下跌时又会遭受损失。干是,对于这种不是降低或转移风险的投机性持有,所产生的损失或收益,应立即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企业因为套期保值等避险目的而持有金融衍生工具时,假如规避的是未来交易的现金流星风险,则对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不计入当期损益而予以递延,直至交易发生日转列为当期损益,同时在报表中披露未来交易的性质、时间及所形成的递延利得或损失金额;假如规避的是已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应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权益列入当期损益。
三、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报告的冲击及策略
(一)冲击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目的是向外界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报告,最新的财务报告应揭示对报告使用者决策最相关的全部信息,即有关会计主体未来现金流量时机、金额、不确定性的信息。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往往存在如下局限性摘要:首先,传统财务报表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填列方式及项目,对金融衍生工具等非凡业务往往无法反映;其次是传统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信息,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的金融衍生工具难以准确披露;县后是传统财务报表仅记录可以用货币予以量化的信息,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本身特征,往往难以准确估计未来金额,故在会计报表中披露也有一定困难。由于以上原因,金融衍生工具不能在该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而只能作为表外业务,在表外作附往说明,投资者甚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也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的风险状况。但在现实生活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额十分巨大,交易十分复杂,其作为表外业务风险的隐蔽性潜伏着巨大风险的危机,对任何一个会计主体而言都不可等闲视之。但由于其不完全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标准,而只能在表外列示。这使得投资者无法依据传统财务报表估计和判定其风险和报酬,成为经济决策中的严重障碍。
(二)策略
面对冲击,传统财务报表已无法满足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德要,无法适应经济、金融形式变化的需要,必须予以改进,具体改进方法有以下四种摘要:
1.改变现有会计报表的格式,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而不是按流动性分类,使报表使用者直接获得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这是目前较普遍的一种看法。
篇7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管理不好现金流,也可能面临倒闭。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地说:一是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建立应收账款赔偿制度,企业不承担任何损失,责任与收入挂钩考核,以保证按时回笼货款,有效巩固资金链;而是企业要根据市场销售计划,做好资金预算,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量入为出,留有余地,做到物资快进快出,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确保现金的节约使用;三是在经营中选择经营较为稳定、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并尽可能要求对方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因为金融危机和市场萎缩可能导致与本部企业相关的供应商、经销商因坏账而破产或资金紧张,采用现金交易可以避免企业售出货物而无法收回货款的被动局面;四是适时缩减盈利能力较低、资金占用较大或资金回收难度较高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优质项目上。
经济学专家郎咸平曾经对中国的企业提出忠告: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在萧条的时候利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随时随地保存大量的现金,随时随地拥有最低的负债,这是他们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3加快资金的流动和周转,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以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
(1)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为基础,借助ERP系统进行企业内部存货管理,保持合理的存货水平,提高存货周转率。存货作为流动资产之一,其流动性比货币资金相差了很多。特别是在市价持续下跌的经济危机时期,作为存货表现形式的原材料、周转材料、若产品、成品等在积压太多,在影响资金周转效率低下的同时,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将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按照计划采购,层层把关控制,月末进行分析,但是因单据传递的延误性、实物盘点的滞后,给企业的存货管理带来诸多麻烦。通过ERP系统进行物资管理,原始单据同一时点录入,对存货进行时时监控,将会降低存货占用时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2)支付货款时尽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做到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增值。在订立物资采购合同时,付款方式尽量采用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模式,期限最好是六个月的。这样以半年期的存款利息计算,100万元资金可为企业带来1.96万元的利息收益。
4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但不能节省创造收益的支出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所有工作产生的都是成本,只有营销产生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营销产生的收益,其他的成本越大,企业的利润就越低。因此,如果节支成为企业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那么在营销领域的节支必须慎之又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是缩减开支,但是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进一步拓展有利的销售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对于企业有利的产品增加的营销费用,要积极支持。另外采用以货易货方式,以货易货是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进行直接交换,换回应用现金购买的原料及设备等,从而达到减少资金流出的目的。5充分利用国家在信贷、税赋方面的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负担。一方面,企业将获得低成本的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企业生产不振,消费不力,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降低利率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途径之一,企业应该利用好银行贷款,降低成本筹集的资金用在资金周转“短、平、快”的项目上,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另一方面,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生产型的增值税,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税收带来的益处,在经济低迷时期进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对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进行经营扩张,购置相应的设备,为企业下一轮的生产做好充分准备。(1)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条件许可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环保型、出口型项目的商业银行贷款,应予以一定的贴息支持。发挥财政贴息的导向功能,积极引导社会投资。(2)理顺、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条件。
6在对外签署合同时尽量签订短期合同,并利用商业信用融资
当前市场上的任何偶然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从2008年中国的经济走势看,物价忽高忽低,大涨大落,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为了避免市场风险,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应该尽量采用短期合同的方式,避免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企业生产经营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在客户中具有良好信用的情况下,以企业良好的信用向上、下游企业融资,如占用供应商货款、收取预付款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7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1)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经营理念。市场是没有长胜的将军,没有永远营利的企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中,能渡过难关,实现企业经营的最低目标——生存已经难能可贵了。企业经营者应该调整心态,对没有利润的产品,制定现实目标,能够保本经营、维持生存就是最好的营利。
(2)要有舍得放弃的经营理念。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获利。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在经营过程中,若产品存在市场经营萎缩,成本费用高居不下,长期亏损,那就应该当机立断,放弃产品生产,将人员、设备进行合理调配,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产品,寻找新的出路。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要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主体,重视那些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有契约关系的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者、职工、政府、顾客等,并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
(4)树立信息化理财观念。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大大加快,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快、准、全的信息,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化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篇8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篇9
一、嘉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嘉兴中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缺乏大企业能运用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嘉兴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特别是受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嘉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由融资难引发的嘉兴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收入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嘉兴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成为阻碍嘉兴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1、融资管理方面
(1)社会因素。第一,由于目前嘉兴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造成嘉兴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第二,社会中介担保体系不完善。嘉兴市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缺少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嘉兴现有五个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分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小企业投资咨询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但政府对这五个中心的建设,除了为担保中心注入了注册资本金之外,对其它几个中心政府没有任何投入,难以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也难以开展更多的服务项目,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各项社会化服务难以满足。
(2)企业自身的原因。第一,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形成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目前嘉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寥寥无几。众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和向金融机构借款进行筹资,而且嘉兴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2009年3月,市经贸委对近200家小企业进行了实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中小企业感到贷款难,有50%的中小企业认为银行信贷条件过高,有37%的中小企业感到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第二,不少嘉兴中小企业处在创业阶段,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用等级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差,银行不愿对其贷款。据调查,50%以上的嘉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嘉兴市中小企业缺乏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有34%的企业至今还没有编报现金流量表。
2、投资管理方面
(1)投资决策比较随意,缺乏长远规划。有些中小企业将部分营运资金用作长期投资,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紧张;不少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分析,缺乏风险成本意识,决策随意。
(2)不敢接触资本市场,缺乏投资意识。多数中小企业一方面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另一方面由于不了解资本市场,担心资本进入后会丧失企业的控制权,因而很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即使陷入资金困境,仍对风险投资不屑一顾。
3、成本管理方面
(1)成本增加。嘉兴产业以纺织、电子、轻工业为主,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各项支出增加,加上自身缺乏技术创新以有效减少资源耗费使得这些行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同时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销路不畅导致积压又带来了存货成本上升。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和财务费用的增加,不少企业利润单薄,步履维艰。
(2)经营风险较大。大部分嘉兴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既无自己的核心技术,又无自主品牌,在价值链中一般处于低端,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时,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由于经营模式较为传统、融资渠道单一、管理人员素质差、制度不完善、加之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其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经营风险加大。
4、收入管理方面
(1)众多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具备竞争优势,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往往只能利用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产品品种落后、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更是盲目赊销,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再想尽办法催收货款。加之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完善,一般无专人管理,最终导致大批应收账款难以回笼,产生坏账。
(2)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代价,很多中小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因而缺乏有效的销售与收款过程内部控制及信息传递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提升嘉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融资管理方面
1、从政府角度来看
(1)要积极推进嘉兴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政府要尽快构建起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政策性、互担保机构为补充,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配套协作,各类担保机构互为补充、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担保体系。2009年7月,嘉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补充意见》,提出要从财政资金扶持、担保机构与银行的互利合作、加强对担保机构征信支持等多方面,为嘉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提速”。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专项财政风险补偿。对有志于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民营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市区现有担保机构增资扩股,积极推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评级,提升信用水平,增强金融机构对其的认同度。这些措施需要落实到位。
(2)要努力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努力使中小金融机构更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例如,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贴身”服务,嘉兴银行近年来在推行多级授信分权、授信审批流程和用信审批流程分离、加快授信审批效率方面进行了探索,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操作流程,要求“以速度取胜”。其经验值得推广。根据现实情况,嘉兴当前应重点关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使其发展成为以当地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嘉兴市政府应该加大对重要产业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效应,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企业自身来看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争取享受相应的融资优惠政策。当前,嘉兴中小企业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还相当薄弱,技术研究开发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远远不够,企业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强劲的竞争能力。因此,应考虑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渠道体系,切实突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用先进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重。有计划的引进风险投资,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大品牌建设,加快嘉兴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步伐。
(2)中小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首先必须要练好内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和完善自身信用建设,提高信誉和资信水平,这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最基本的要求。
(2)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经营方针的融资政策,包括融资结构、融资质量标准、还款计划等方面的规划。
(二)投资管理方面
1、加强投资日常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上,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的营运资金周转不受影响为前提。同时,还要树立起充分运用财务预测的科学投资决策观念,在决策中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真正把投资决策放在投资管理的核心地位,提高投资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2、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应对投资机会进行周密的考察和缜密的判断。在企业主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时,应冷静的调查、分析和判断,将投资机会的盈利前景、回收周期等因素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在慎重权衡后作出选择。同时,要根据政府的产业政策,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在注重自身能力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切实把握市场的机遇。
(三)成本控制管理方面
1、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
嘉兴传统的皮革、纺织、化纤、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不具备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等方面的非价格竞争优势。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晚,竞争优势不明显。作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薄弱,只能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技术水平以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嘉兴的主要特色块状产业区要以培育区域名牌为抓手,以制定实施产品标准为重点,将特色经济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凝聚成一个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抱团突围,降低成本,实现提升。
2、做好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不仅要做到市场可行、技术可行,还要注重经济可行、财务可行。在产品设计阶段,必须对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等做好成本估算,既要保证产品质量过硬,又要防止产品功能、精度要求过高,造成因质量过剩而引起的浪费,加大产品生产成本。
3、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要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依据产品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材料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精选生产人员,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6、加强存货监控,降低存货成本
首先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为企业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第三,要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四)收入管理方面
1、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
嘉兴中小企业要建立有关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等方面的信用管理制度。根据客户资信状况,慎重选择结算方式和信用政策。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赊销管理。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账政策。
2、完善销售收入内部控制制度
贯彻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负责制。对赊销、发货、售价、销售条件、运费、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业务,未经过授权审批,一律不得私自办理。企业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篇10
1、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渗透已经初具规模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当前的企业产融结合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参加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论文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有20.4%的企业持有各类金融机构股份[1],27.8%的企业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有5.8%的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调查表明,各类型企业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见表15)。
2、大型企业的产融结合程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的产融结合程度要明显地高于中小型企业,有30.7%的大型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21.9%和17.6%;有32.2%的大型企业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31.7%和23.9%;有25.8%的大型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4%和2.6%(见表15)。
3、国有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积极性更高,民营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积极性更高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融结合方面各有侧重。在持有金融机构股份方面,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更高,20.7%的非国有独资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要高于国有独资企业(15.5%);21.4%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17.5%)。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方面,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更高,15.4%的国有独资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论文范文论文格式范文,要高于非国有独资企业(5.0%);12.9%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要高于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4.1%)。在是否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别不是很大(见表15)。
表15企业产融结合情况分析(%)
企业持有金融机构股份的情况
企业拥有自己财务公司的情况
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
总体
20.4
27.8
5.8
东部地区企业
21.3
26.8
6.5
中部地区企业
20.9
31.5
4.0
西部地区企业
20.6
25.5
6.4
东北地区企业
10.4
30.9
3.8
大型企业
30.7
32.2
25.8
中型企业
21.9
31.7
5.4
小型企业
17.6
23.9
2.6
国有独资企业
15.5
27.2
15.4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20.7
27.7
5.0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17.5
25.0
12.9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21.4
28.3
4.1
农林牧渔业
23.7
26.1
4.4
采矿业
29.8
29.8
12.5
制造业
20.8
28.0
5.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1
27.9
10.8
建筑业
21.0
26.9
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9
34.4
10.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8
15.4
3.9
批发和零售业
15.4
28.2
8.0
住宿和餐饮业
28.9
31.6
5.7
房地产业
31.3
22.7
5.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篇11
毕业设计与论文环节是高校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该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它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了基本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科研活动,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开始进入设计、研究、管理等领域。通过该环节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业务工作基本技能、调查研究、论证、计算、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哪一门课程或环节能够达到如此全面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毕业实践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假大空、抄袭现象时有存在。如何改进才能制止这种现象,以保证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目前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毕业论文的难点
自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务与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财政、金融和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方针和政策,成为具有较深的财务学理论素养和现代金融意识并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操作的财务与金融方面的通用人才。 财务管理属于软科学,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主观世界,研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财务管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过程,包括到实习单位跟岗(或顶岗)、调研、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对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文字、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实际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检验。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毕业论文资料、素材获得难
毕业论文通常应利用毕业实习来获取相关的实践素材,毕业实习一般应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或者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审计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如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投资、成本、利润、税金、价格等),学生实习帮企业干活不多,却要给企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更不愿意提供有关资料数据。
(二)毕业论文写作主观性强,无一定之规
财务管理的毕业实习论文环节的特点是主观性强,论文写作无一定之规。由于有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事先确定,因此论文题目、论文素材、写作方法及内容的选择都需要通过学生在实习中了解企业情况后自行确定。整个毕业论文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精通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场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等,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这常常使得学生在毕业实习的一段较长时间内,以及论文写作初期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若要写好很不容易,但若写成假大空,则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完成。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实习安排方面的原因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院校可以有同一系统的归属关系,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比较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前,先由教师去企业了解情况确定题目,再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能作到实习内容与论文题目内容相结合,有了问题也可及时解决。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院校与企业无隶属关系,由于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环节具有实习调研等上述特点,企业一般不愿接纳学生实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只得由学生通过亲朋好友自行联系解决。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多数学生由于事前对实习单位情况不了解,所以论文题目事前不能确定,只有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回学校进行论文写作时间大约十周,答辩时间一般为六月底。
上述实习安排在客观上会造成以下弊端:
1. 毕业实习不能针对论文题目内容作到有的放矢。
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会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学生无经验,联系的实习单位不一定合适。有的实习了二、三周才发现实习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数据不足,再换单位已浪费了很多时间。由于实习收集不到论文所需的资料数据,写论文如同无米下锅,这是论文假大空的重要原因。二是老师没有跟班带队,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与教师相距遥远,不便于教师监督指导。
2. 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分配不再由学校分配而是要自主择业,供需双向选择。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有以下原因:
1. 受考研的冲击:考研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前期,学生无暇顾及实习单位的安排;此外个别院校为了便于学生考研,允许学生缓考,缓考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期。
2. 受就业的冲击:毕业实践论文写作时间正值学生就业找工作、面试时间。
3. 受最后补考的冲击:给予大学四年中课程不合格学生的最后一次补考机会的时间也与毕业论文实习期重合。
4. 其他原因:有的学生还要打工挣钱,或是为了偿还上学贷款、或是为了旅游。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毕业时期的学生诸事缠身,难以将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毕业实践、论文写作中去。上述市场经济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造成高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
(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有些院校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认识和安排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形式下的毕业实践论文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的院校对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评价标准,或者有标准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管理部门人员短缺,管理经验不足,有的学校无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如不设校系两极答辩委员会等)。
2. 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果无质和量的具体标准,尤其是不合格的下限不明确,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
3. 对青年指导教师缺乏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认证和指导质量控制不严。一些青年教师未经培训就参加指导工作,由于缺乏指导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无法对学生实习调研、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有的教师对论文指导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精力没有放到指导上。对学生实习调研不过问,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字不批,一字不改,有的论文题目存在明显问题。
2. 指导教师数量短缺,有的一人指导多名学生。
3.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追根寻源实际是教师的水平问题。
(四)学生存在的问题
1. 投入到毕业实习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够。其主观原因在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认为论文写的好坏都可以过关,其客观原因在于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在时间上受到就业、考研、补考等冲击。
2. 写作能力欠缺。有的学生不懂什么是论文体裁,错字漫天飞、词不达义、语言表达能力差,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学校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训练。如平时的作业、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更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论文,到毕业时,一下要写一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确实不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确实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和制约,但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能否跟上,为此建议采取下列改进措施:
(一)实习安排上的改进
借鉴国外院校经验,平时应增强调研写作实践环节,为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提早做一些铺垫。
1. 学生从进入大三专业课的学习后,可利用假期布置一周左右的小调查或小实习,开学提交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以培养学生社会调研实践能力,为毕业实习调研提早做一些铺垫。
2. 平时的作业、考试应有一定比例的主观题,在有的课程中应增加小论文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及写作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管理上的改进
院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转轨变型工作,即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深入细致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基础上,制定相应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实习论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始终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标准,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措施,严把质量关。
(三)教师方面的改进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强、整体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实践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
1. 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严把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关。
2. 对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应有合理的限制,以讲师为准一般以不多于3人为宜,助教一般不得独立任指导教师,以保证指导质量。
3. 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1)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实习、调研和写论文的大体步骤、方法、内容。使学生对实习、调研、论文有个大体了解。要使学生作到三个明确:
第一: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明确毕业论文的总体思路和方式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
第三:明确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及各项规范性要求。待学生实习一段时间确定论文题目后,再下达具体任务书。
(2)实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指导。
(3)学生论文写作阶段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保留修改学生论文的初稿,以便检查。
(4)建立竞争机制,毕业论文应有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
(四)不拘形式,让学生真正从此环节收益
毕业实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是建立校外毕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及有关资料、数据的获取。二是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实践,以弥补学生难以接触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可以采取案例实践或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篇12
[1]张转玲.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现代商贸工业,2009(9)
[2]谭维庆.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现代商业,2008(4)
[3]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黄董良.税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5]王艳华.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415.
[6]王瑛.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218.
[7]李中锋.关于税务会计师作用分析[J].会计文苑,2012,(04):11-13.
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陈金英.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J].现代商业,2012-08
[2]卢向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与协调分析[J].当代经济,2010-01
[3]朱静.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商贸,2013-06
[4]史海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探究[J].时代金融,2015-10
[5]林翰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分析及协调路径[J].西部财会,2010-05
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萌.对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4:116-118.
[2]张惠群.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2:28-29.
[3]李娜.对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9:160.
篇13
在此,本届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组委会所有成员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诚挚地欢迎您届时光临。希望在您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本次会议提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您的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本次会议将继续出版《第三届(2011)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将被CPCI(原ISTP)收录。欢迎您就本次会议的议题积极投稿,与大家一起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会议的具体情况及投稿要求,请登录:
【重要期限】
即日起至2011年4月30日 论文投稿截止
2011年5月15日 论文录用通知
2011年6月29日 会议报到
2011年6月30日-7月1日会议召开
【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邮编:1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