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英美文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美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美文化论文

篇1

《学衡》作为我国早期著名的刊物,其办刊宗旨就是要“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因而在1925年首次刊登了贺麟对华兹华斯《露西组诗》第二首的翻译著作。现就华兹华斯《露西组诗》第二首原作与贺麟译文部分摘抄如下。Shedweltamongtheun-troddenways/BesidethespringsofDove...Butsheisinhergrave,and,ohThedifferencetome!贺麟对其的翻译是:佳人处僻地。佳人处僻地,地在鹄泉旁……谒冢吊芳魂,彼我隔渺茫。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贺先生在译文中对原作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作了很大的改动,在将其舍弃之余,还将其巧妙地转化成汉语古诗的语句形式。

与此同时,在原著中华兹华斯在其表达上追求精确,对主语、介词等不可缺少的语言表达因素,在译文中贺先生则通过汉语古诗的方式将其省略。例如,“紫罗依苔石,艳姿半潜匿”,贺先生用汉语动词“依”换去英语介词“by”,并将“fromtheeye”隐去,让紫罗兰成为“半潜匿”的主动者,这是用中国文学的语言思维模式来规划英美文学语言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同时也凸显出英美文学翻译中对原文文本形式的归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本土化民族气息与文化精神的形成。

英美文学翻译的文化归化

译者对诗的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规划比形式层面更值得我们研究。《露西组诗》是华兹华斯借“露西”来抒发他的幻灭感的著作。《学衡》中曾有记载,诗人认为“露西”的美没人赏爱,她的离去却又令他感到幻灭,影射出诗人独自欣赏的心境。借女性抒感的作品,在中外文学中比比皆是。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楚辞》,“佳人不偶”和“士不遇”,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特有的社会政治环境。男女之间的怨尤与自恋成为他们的话语方式。以此寄托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进而使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人”具备了特殊的文化传承功能,并通过后人的传承,形成了我们的阅读模式。诗人在描写女性的绝色而无人欣赏之时,促使我们想起了佳人们的人生境遇。当译者重新诠释原作时,本土文化就把原作给归化了。《露西》的译诗中,译者以“佳人”指代“露西”,这是建立在原作基础之上的,是译者以中国的阅读模式进行翻译的结果。因此,译作就呈现了与原诗不同的风格,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之下的文化风格。这反而使我们与英美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似乎又拉近了与本国文化的距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翻译已经不是常规的文学翻译,而是把翻译归入了目的语文学的范畴。

这就是为什么在译诗中会出现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意象。如“佳人在空谷”,我们就很难看出这是译作。这是因为译者在翻译时既保持了原诗的意蕴,还进行了一定的转换,或直接加入中国传统诗歌中一些特有的词汇。例如,同样描写女性,“露西”与“佳人”不可同日而语;“佳人在空谷”其中的“空谷”是我们读者更为熟悉的场景。再如译诗中的“俗眼”“”等,这些都体现出了浓浓的中国文化情调。因此,这些词语符号所能传递的信息已大大超出原诗的范围,译者通过翻译,既摒弃了一些英美文化符号,但与此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丰厚的文化,使传统价值得以重构。因而,我们可以说《学衡》所刊载的这几首诗说明了在英美文学翻译中,既对英美文学进行了归化,同时也传承着本国的传统文化。但这一切也要视译者所持的文化理念所决定。

英美文学翻译的文化传承

《学衡》的诸位译者以文化归化的意识进行英美文学翻译。这正如吴宓所言:翻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用新的材料去练习旧学中的格律的最好的练习场所。近年来,我们翻译英美文学的作品不少,然而却多用白话文与英语中的标点符号,使读者顿感厌烦。同时,他还指出,要想使原文的意趣与本国文章相似,就必须反复诵读直至背诵,才能开始翻译。这就是《学衡》杂志的翻译总纲,也是众多译者的实践宗旨。

篇2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篇3

文学源于生活,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文学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它可以对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和行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康精神生态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文学教学中不仅正面的生态文学文本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负面的反生态文学文本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过程中也不可或缺。

在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部作品中就映射了生态文学思想内涵的三个方面:回归自然,生态整体和生态责任。主人公霍尔顿想着去西部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然后找一个又聋又哑的姑娘跟他一起住在他的小木屋里的行为体现了霍尔顿渴求用心,用灵魂跟大自然交流,渴求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中,这表明了霍尔顿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麦》中霍尔顿三次提及中央公园的湖以及湖中的鸭子,他对于冬天鸭子跑哪儿去这个问题十分关心。在一个只追求物质利益的生存环境里,霍尔顿屡次提及鸭子绝非偶然,这充分验证了霍尔顿心中所有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皆是兄弟姐妹,皆是大自然的孩子,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恩宠的生态整体观;《麦》中主人公霍尔顿甘当神圣的绿色卫士,使所有的自然之子诗意地尽情嬉戏于麦田这座伊甸园中,以免孩子们掉进悬崖涸泽而渔地消耗和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生态责任在《麦》中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薇拉•凯瑟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都重复着人与土地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与自然相容相契,浑然合一的自然之子。凯瑟的生态思想在创作早期主要体现在对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关注,在创作中期她转向对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洞悉,在创作后期她尝试寻找缓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提倡“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蕾切尔•卡森的名著《寂静的春天》(1962年)一经问世,震惊全美。该著作中以大量的事实为科学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激烈地抨击了人类在欲望的驱使下依靠科学技术对大自然的摧残与践踏。在英美文学课堂上剖析具体的生态文学文本可以呼吁学生关怀自然,唤醒学生的生态良知,培养学生的生态思想,最终实现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

从生态的角度重审培根,培根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言人。培根坚信人类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声称自己“已经获得了让自然和她的所有儿女成为你的奴隶,为你服务的真理”在《白鲸》中,人类不是适度地捕杀鲸鱼来维持生计,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贪欲过度地猎杀鲸鱼。贪婪的欲望最终导致捕鲸船及船员葬身海底。《白鲸》启示人类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贪婪,不能对大自然进行毫无限制的掠夺与摧残。《鲁滨逊漂流记》凸显了人类中心主义精神,宣扬理性和科技发明是万能的。人类征服、占有、改造自然的特性在鲁滨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鲁滨逊漂流记》中过分张扬了人自身的价值,而压制、排斥、否定了自然,这种理念会导致人的欲望无限膨胀,最终难以控制,欲望就像魔鬼,会给人类带来太多灾难。

篇4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篇5

(二)英美文学具有的特点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文学对国家的经济与历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它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完全遵循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总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在二战的发展时期,英国文学注重追求文学的写实、实验、多维度特点。从英国与文学的发展史看,体现了英国在世界中具有较强的地位,在发展中不断地展示自己文学的自信与成就。当然,英国的文学也经历了兴盛与衰落的发展阶段。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主要受英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比较严重,完全效仿英国的文学特点。直到20世纪,美国的文学才逐渐寻找出自己的特点,对文学实现了创新。在二战之后,它的文学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在初期重点发展乡土类别的文学,在中期重点发展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到了后期主要以现实主义的文学为主。从各自的文学发展和特点看,二者的文学在后期具有很大的差别。

二、英美文学的评论

文学评论是应用文学理论的有关现象进行探讨以及研究,它揭示了文学在发展史中的规律,从而指导文学在创作方面进行实践的活动。文学评论的相关内容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影视等方面的评论。对于某一文学作品进行的分析评价是对文学进行狭义的评论,而对于所有与文学相关的人物、思想以及现象给予的评价与分析则是从广义上对文学进行评论。相关的文学评论是需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关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文学评论要超出文学分析,因为对文学的分析是具体的,但是它的评论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英美文学的评论是整个文学评论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文学固有的理论和现象对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的一种实践类活动,从多个方面揭示和披露它的发展与遵循的规律,并对文学加以指导和创造。英美文学的评论主要是对两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尤其是在英语语言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主要目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文学内容、在创作方面具有的风格进行研究和评论,并以此提高英美文学读者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将文学作品中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达出去。而英美文学的评论与其他作品的品论有本质上的区别,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主要侧重于对作品的本身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给出文学性的评论;然而英美文学的评论则更侧重于对文学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客观的思考、分析与评论。

三、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一)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根源与基础,会对人类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的作品中,思想与内容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精髓,而语言形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语言能够表达出文学作品的主旨与思想,更是灵魂的体现,语言与作品相互依靠和并存。在评论英美文学作品时,在语言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评论的内容和结果。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角度和观念也有所不同,虽然是对英语方面的文学进行评论表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但是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等都存在语言的差异,势必会造成英美文学在评论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评论者,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由于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就无法真正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及其作品的内在深意。在英语方面英式的语言更具有严谨性,如果评论者不能随意地使用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关性的评论,语言具有的文化差异性在评论的时候必须尊重文学作品,从而体现英式英语语言的严谨性。而美式的英语语言,由于是在英语语言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因此在品论文学作品时语言不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从语言发展的时间上来说,美式语言要短于英式语言,这就促使了美国文学在创新方面的发展。另外在评论文学方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十分开放,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影响着英美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评论方式。

(二)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影响无论是使用什么文化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都无法逃脱选择的挣扎。在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例如:《哈姆莱特》这部文学作品,它的主人公为了复仇不知如何选择生存与死亡,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这种在选择中挣扎的特点。而文学作品的评论与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有些类似,19世纪之前,英国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这个发展时期文学作品的评论正处于选择文化的挣扎之中。20世纪以后,对文学的评论才发生了改变,评论者逐渐运用文学的理论对作品进行评论,这对文学的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对文学的评论正在向民主主义等方向发展,对文学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再作出理性的评论。而美国对文学的评论,深受欧洲的大陆文学所影响。欧洲的大陆文学产生的评论对美国的文学评论具有深刻、强烈的影响意义,但是在这其中美国文学的评论也具有独特的文学特色。虽然英国的文学评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但是依旧利用传统文化对文学实施分析和评论。而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真正地展现了文学的创新内涵,这充分地说明了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学特色与文化差异。美国文学的评论在内容与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吸取欧洲的大陆文学精髓,无一不体现了其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产生的影响。

(三)文化在人道主义上的差异影响人道主义是为了保护人类在社会中的权益,在资产阶级的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提出和构建人道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道主义趋于完善化、规范化。由于来自等因素的影响,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文化上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与认识,英国文学的评论在理解与认识的层次上停留在传统和成熟的阶段,从文化差异上分析,人类通过发展革命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而美国的文学评论具有更多的创新文学理念,对评论有着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文化差异,尤其是在人道主义方面的差异。综合所有的观点进行分析,英美文学的评论者对文学的评论方式存在文化差异与区别,都具有各自的评论特点。

篇6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篇7

英美文学指的是英国、美国民众艺

术化使用英语的一种表现,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英语具有强烈的表达功能,其文学的风格也非常多元化。其分类一般包括:戏剧、文学评论、诗歌、小说等。

(一)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文学的历史非常久远,其演变过得也非常复杂,在此过程中英国文学受到文学体之外的如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其内容遵守了相应的自身规律,经过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二战之后,英国文学一般的趋势为写实――实验――多维度。

(二)美国文学的特点

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由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在初期虽仍具有英国文学特点,但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二战后,美国文学历经了三个阶段:新旧交替期(20世纪50年代)――实验主义精神期(20世纪60年代)――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期)。由此可

见,美国文字形成了和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其文学表现为多维度、平民化、爱自由等。在美国文学史上,可归纳为三次繁荣:第一次,19世纪前期所形成的民族文学;第二次,一战、二战之后,美国有近十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次,文学理论、批评非常活跃,主要有结构、后结构、女权、新历史主义等。

(三)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传诵一时批评需直面面对三个比较敏感的问题:第一,文学伦理学、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第二,文学伦理学批评、道德批评问题(此内容是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的关键性问题);第三,文学伦理学批评、审美关系。20世纪是一个品评的时期,文学品评沿着内在到外在研究的发展轨道,结构、解构、女性、新历史主、后殖民主义等等思想及理论,改变了相应的文学观,由基础上转变人们对于文学传统、文学和社会关系、文学和文化之间的认识,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篇章。

二、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文化发展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化历史发展久远,有着良好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而且英语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的本宗,有着自己的优势,因它传承传统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好的表现能力。所以,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时候,对语言的使用非常小心,也许是出于对本宗英语的崇拜所造成,生怕因为语言使用不当而玷污了英式英语的地位。所以评论家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一向都是比较规矩的,缺少个性。

美式英语是英式英语的衍生,虽在本质上和英式英语比较没有改变,但作用自由、民主的新国家,美国在争取独立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制度都是新生。美式英语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便带有创新的特点。而且美国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未留下大的历史问题。这些反映到语言使用面上即文学评论家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具有个性和创造性。这种语言上的创新与美国自由、民主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

(二)文化内含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在是在传承与脱离传统之间挣扎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复仇中挣扎于“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充分表现了他的不独断的个性,而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7到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宗教色彩至荒诞的创造手法都体现了传承与脱离传统的斗争。20世纪后,英国文学评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体分析,英国文学评论界中除伊格尔顿之外,未出现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向着现代、后殖民、女权主义方向发展。文学评论对以前文学理论成就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并构建起新的、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文学理论。

・文化艺术马迪: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分析美国文学的评论,不可不重视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文学评论是在文学之后诞生的。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国家,文学受到欧洲文学,尤其是受到印第安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文学有自己的特点,虽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在美国自身因素上。美国文学和其评论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三)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篇8

一、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英美文学评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英美文学的形式和作品中,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特点或者英美文学中存在的特殊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来鉴定英美文学,从而得出英美文学差异的具体表现。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根据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差异可以将文学评论的形式划分为以下三种: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在英美文学评论体系中,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一个全面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品读与鉴赏是英美文学评论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评论英国著名文学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两部文学作品时,评论家们就需要对这两部文学从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学表现风格和形式等方面对文学进行理解与鉴赏,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性的评论方案,从而为提升其鉴赏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较于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英美文学评论的层次更加鲜明。文学评论家们对英美文学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分析是英美文学评论的基础,也是英美文学综合评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评论家们要想完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就需要对作品从背景、时间、题材、创作风格等方面做出深刻的文学评论。由此可见,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文学评论之间的最大差距是英美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艺术表现特点。因此,文学评论家们要将评论的着重点放在英美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属性上,全面综合评价文学作品。

二、评论视角选取策略

1、时效性策略

时效性是文学评价家评论视角选取策略考虑的首要策略,其原因是英美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评论家要想达到英美文学评论可以启发文学创作思维的目的就需要把握时效性策略和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保障。时效性策略研究是以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作品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为研究内容,以文学作品自身艺术属性和作品特色作为时效性策略的研究重点,以推动英美文学的发展作为研究目的。因此,重视英美文学评论的时效性是推动英美文学评论得以快速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英美文学评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脚步的重要策略之一。

2、差异化策略

文学表现形式和文学作品体裁的多样性赋予了文学作品文学样式的多元化特征,因此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属性,这也是区分文学作品差异的主要方式。针对文学评论体系中的文学作品差异认识,评论家需要正确把握差异性策略在文学评论体系中的应用原理,把提升英美文学评论质量作为差异性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以提高英美文学评论水平、提升英美文学评论的整体效果、帮助文学阅读者正确理解文学内涵作为差异性策略研究的方向。由此可见,评价家要以差异性策略研究的方向作为提升英美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从全新的角度把握差异性策略,从而为英美文学评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之一的语言,在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英语是英美文学作品创作的工具,也是传达文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主要方式。英美文学作品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现形式、抽象概念表达方面极具鲜明的主观色彩和浓厚想象力。英美文学评论家就需要利用英语传达出文学作品的精髓,为文学阅读者们提供简洁、华丽、通俗或者高雅的评论与见解,帮助文学爱好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内容。由此可见,作为语言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极强的语言表现了和文体风格。

英语与汉语一样,在表达文学思想内涵方面会受到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发音、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造成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的差异元素有很多,主要包含谚语、典故、俗语等。谚语、典故、宗教的不同,一方面造成英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另一方面使英语表达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他国家理解别国的文学作品含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英语是英国的母语,国家在传承与发扬英语文化的过程中会根据英语文化的“正宗”结构和表达形式来表达文学作品。虽然正宗的英语表达形式会给文学评论家和文学阅读者们带来方便,但是也会造成英国文学作品没有美国文学作品的随意洒脱。其原因是作家在表达语言时严格遵循英式英语的正规表达结构,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庄严”色彩。

相较于英式英语而言,美式英语在表达结构方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没有完全遵循英式英语的传统文化,在美式英语结构改革方面加入了创新元素,使美式英语充满“叛逆性”和“革新性”。另外,美式英语的历史背景没有英式英语那么浓厚,人们在传承语言文化时没有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作家在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面更加开放、随意,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美国文学评论的特色是自由、创新,与英国文学评论相比,美国文学评论不仅可以激发文学家们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促进美国文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作用

相较于美国文学评论而言,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继承英语传统文化与坚持自由开放、创新的评论体系之间挣扎。英国文学评论创作手法在17世纪与18世纪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遵循浓厚的宗教色彩向创新的创作表现方向发展,从思考历史文化向思考人性力量方向发展。创作手法在英国文学评论体系中的不断变化表明文学家和评论家在以一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思考文化差异对文学的作用,以传统文化内涵作为依托,将传统文化理念结合后现代文学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想向独立、个性、自由的文学方向发展。作为英国文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构主义,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体系中具有引导作用。文学是文学评论产生的理论基础,英美文学评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英美文学研究结构体系息息相关。在文学价值方面,英国文学评论和美国文学评论具有相同的文学价值:构建一个独立自由、共性与个性并存、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学评论价值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文化、结构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大,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而言,美国文学评论注重创新思维理论的应用。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英国文学评论体系遵循的传统语言文化对美国文学评论体系具有指导作用,美国文学评论是对英国文学评论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视角的英美评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03.282-283+285.

篇9

2、美国文学发展史及其具有的特点。十九世纪末从英国文学中脱离并自立的美国文学,其早期尽管仍然处处透露着英国文学的味道,然而在随后的数百年光景,其逐渐孕育出了自己的风格。美国文学共出现过三次大的的变化,第一次是十九世纪前期形成的民族文学;第二次和第三次乃是美国文学在一战及二战后两度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影响,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便有近十位。乡土主义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其在早期的美国各地不断涌现。随后美国文学的文学结构逐渐向着三十年代的新批评派,五十年代逐渐兴起的结构及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等方向发展[2]。

二、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本身隶属于文学一个种类的文学评论,具有特定的内涵,且评论语言均被加以严格整理,因而可以从语言差异上来体会其对文学评论带来的影响。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本质象征,语言在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英语作为英语的正宗语言,具有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历程经历了OldEnglish、MiddleEnglish以及ModernEnglish三个阶段,其文化传承作用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体现出来。由于语言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英国评论家在使用英语时,或许出于对语言传统神圣性由衷地崇敬,或许是顾忌对语言传统造成随意破坏,所以张狂程序远及不上美国英语,其应用与文学评论上的语言比较正统[3]。而美国语言因为是从英国语言衍生而出的,其伴随着英国英语与北美大陆印第安土着语的接触而生,尽管核心仍然秉承着对英国英语,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美国的民众、政治以及文化均充满创新与叛逆。同时,由于美国在政治、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包袱很轻,所以在使用语言方面的顾忌很少,比较张狂和大胆,并且处处彰显着美国一度推崇的“一切皆有可能”精神。

篇10

文学是民族文化展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各族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而英美文学是让世界人民认识英美文化的一个窗口。

英国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多个阶段,其在每一个阶段上都绽放着独特的光彩。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文学逐渐趋于多元化。美国文学起源于英国文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刚开始只是一味的模仿其他民族的文学,直到19世纪末才脱离其他民族的影响,走向了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文学达到繁荣状态。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旧文学的激烈斗争,引导美国文学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英美文学评论是以对作品分析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和评论,也因为英美文学评论比一般的文学分析更加的深刻,因此其并不等同于作品分析。英美的文学评论所注重的是对作品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和评论,而文学分析则关注的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二、英美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主要在文化发展载体差异,文化内涵差异和文化历史差异这三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着影响。

1、文化发展载体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所以从语言这一载体之上就可以看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大都是作者经过提炼而产生的,所以作品当中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更为突出。该种文化差异对英美的文学评论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从语言这一载体去理解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英语是英国历史发展的语言正宗,正因为这个原因,英国文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对语言的运用上更加精炼。也正因为考虑到这点,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之时,其语言的运用会异常的小心翼翼。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文学评论者在潜意识中就将英国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作为英语的正宗,自己作为外来者语言很容易使用不当,从而亵渎英式英语的正统地位。因此他们在评论英国文学之时会缺少了评论英国拥有的个性张扬。

美式英语是从英式英语发展而来的,与英国的英语相比,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别。然而,美国在争取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同时,也对语言进行了必要的改变与发展。美式英语作为一种新式语言的存在,在通过文学作品展示之时,就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反感。具体的表现就是针对美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之时,就具有较强的张扬个性,没有了在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小心翼翼。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总是在传承文化与挣脱传统文化束缚之间犹豫不决。尤其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所采用的手法都体现了继承与打破传统文化之间的抗争。进入20世纪之后,英国文学评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的文学评论家通过对文学评论的历史经验进行整理与审视,继而所出现的文学评论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评论家对文学评论历史经验进行总结,重新构建了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

美国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系。即便美国文学受到了多种外来文学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正因为美国文学收到了多种文学的影响,它的独立性才更加引人注意。美国文学起源于英国文学,却与英国文学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份独立也彰显着美国这一个国家的独立。而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有着明显的独立特色。

3、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化历史有着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但是该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神权主义和金鱼主义而言的。由于英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因此英国文学评论对人本主义趋于保守。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的文学评论家逐渐认识到,创新才是社会文学发展的条件之一,保守的人本主义并不能引导文学和文学评论的发展。

与英国的态度不同,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持有较为激进的态度。不仅如此,美国也拥有其一贯存在的独立特性。因为美国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因为美国所特有的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令美国文学评论家发展中能够更加的轻松。

结语:文化差异是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英美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的,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有着支配性的影响。在读者接触英美文学评论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英美文化差异对它们所带来的影响,以便对文学作品内容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浅谈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因素[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2).

[2] 刘艳艳;周玉忠.英汉差异与翻译的局限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篇11

文化在人类历史的形成之初就已经产生,并且对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产生着相对广泛的影响。但是受到不同民族生活环境和地理差异的影响,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世界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当前多元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英美文学评论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文化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要想对英美文学评论进行研究,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差异的重视,基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实施深入的探索,促使英美文学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1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发展与英美文学评论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英美文学评论是伴随着英美文学而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因此对英美文学评论进行研究应该借助英美文学对英美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进行审视和剖析,基于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学评论研究工作的深入性,保证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为英美文学的世界性传播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1.1英美文学的发展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典文学作品是民族智慧的反映,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做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英美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进行分析,英美文学不仅仅代表了英美两个国家语言的艺术性集合,同时也是对英美两国人民现实生活中艺术性的彰显,在世界中承担着宣传和传承英美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世界人民对英美文化进行认识和研究的重要渠道。而英语作为英美两个国家重要沟通和交流工具,一般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传达出作者甚至英美人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内涵等。相较于英美文学的发展来说,由于英国建国时间相对较早,文学也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以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阶段,并且在每一个不同的文学发展阶段中,英国文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文学在当前世界元文化的刺激和影响下也向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发展特征。美国文学则受到美国移民性质和建国时间的影响,不仅发展时间相对较为短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国文化的影响,多元化特征更为明显。到19世纪后,美国文学逐渐脱离英国文学的束缚开始走向独立,并且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美国文学逐渐呈现出繁荣发展趋势,能够与英国文学并驾齐驱,并统称为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美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战后出现了新旧文学之间的碰撞和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

1.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实践活动,能够借助研究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加以揭示,并为英美文学创作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英美文学创作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参照依据。一般来说,英美文学评论将英美文学作品当作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可以按照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合理选择不同的评论形式,如小说评论、戏曲评论、诗歌评论以及散文评论等。在文学研究领域,开展英美文学评论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相关英美文学作品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评鉴,以此为欣赏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英美文学的良好传播提供相应的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进行分析,英美文学评论与简单的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虽然建立于基本的文学作品分析基础上,但是还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文学作品加以评鉴。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分析工作将重点放置到对作品本身属性的研究方面,而英美文学评论的工作重点则为作品的外在表现、思想内涵以及艺术价值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系统的文学评论观点,为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英美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特定的支持。

2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2.1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定的困惑,是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还是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其甚至一度成为英国文学评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十七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表现出特定的发展趋势,受到当时文化发展环境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荒诞创造特征,宗教色彩也较为明显,在此阶段内,英国文学评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探寻摆脱传统文化束缚的方式,对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入到二十世纪后,英国文学评论在特定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文学评论专家们开始对传统的文学评论工作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对后世文学评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当今社会,英国文学评论的未来发展趋势愈加明显,表现出向着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的倾向,文学评论工作的内容也逐渐转变为对文学理论成就的研究和审视,进而希望能够为新文学理论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支持,促使新文学理论与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一定的增强。由此可见,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与英国特定的文化内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英国文化内涵的变化对英国文学评论的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对美国文学评论进行研究,也应该重视美国文学以及美国文化内涵。美国建国时间相对较晚,并且具有一定的移民性质,受到移民文化的影响,其文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应的美国当地土著文化和欧洲大陆文学特征,其中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最为明显。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文学逐渐将欧洲大陆文化、移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开始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趋势[3]。同样,基于文学方面的影响,美国文学评论也必然会受到欧洲大陆文学评论,特别是英国文学评论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存在绝对性,在不同文化内涵的驱动下,美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特色的文学评论。综合英国文学评论和美国文学评论进行分析,英国文学评论受到传统文学内涵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犹豫和挣扎,虽然有所创新,但是重点仍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美国文学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其对美国文学评论的影响较小,所以美国文学;评论的创新性更为显著,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多元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2.2文化语言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语言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也是一个民族彰显本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并且受到民族发展历程和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会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评论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英美文学评论为例进行分析,受到文学创作语言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因此要想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还应该重点把握英美文学语言的差异性。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相对丰厚,并且英语是英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的发展不仅表现出其对传统英国文化的继承,也促使英国文学的表现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一特点造成相关文学评论专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出于对英语这一古老语言的由衷憧憬,所使用的评论语言相对严谨,一般不会使用张狂性质的语言,因此英国文学评论的个性自由不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文化传承性。而美式英语作为英式英语的重要衍生语言,必然会受到英式英语的影响,其核心仍然延续着英式英语的思想。但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追求民族和国家独立的历程中自身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制度和规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民族文化的承载体——美式英语产生了特定的影响,逐步表现出一定的叛逆和创新特征。具体来说,就是在美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文学评论与英国的严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创新,一般将民族、自由作为中心思想,甚至表现出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积极文化精神。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载体存在的差异也会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英美文学评论进行研究还应该重点对语言差异加以关注,保证研究的全面性。

2.3文化历史方面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对英国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文化历史的发展方面,其文化历史的传统可以划分到人本主义的研究范畴中。但是,受到英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影响,英国文化史中所坚持的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而提出的,与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英国文学评论中,一般表现人本主义思想的观点都相对保守,甚至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对人本主义思想加以传播的活动。这种观点对英国文学评价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使英国文学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受到自身保守性的影响逐渐得到部分研究者的质疑和否定,他们认为社会要想获得一定的发展,就应该借助革命的力量,只有坚持革命才能够为社会的变革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一度造成英国文学评论工作走向误区。美国文学评论受到美国文化历史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本主义观点,在坚持激进思想的同时还重视文学评论的独创性,促使美国文学评论得到了一定的进步。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文学评论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历史文化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形成沉重的文化包袱;另一方面,美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追求民主和独立的历程,因此美国文学评论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人本主义倾向较为明显,甚至体现出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创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和文学评论的发展过程中,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文化因素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文化差异入手进行研究才能够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持续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促使英美文学评论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盖颖颖.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4):183-184.

[2]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3):282-285.

[3]张薇.关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究[J].西江月,2014(12):444.

篇12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艺术价值。不同时期涌现了创作风格不同的着名的大作家,如莎士比亚、萧伯纳、拜伦等。英国文学做早的时候多以诗歌形式展现,以后逐渐发展成小说、散文等多样化的形式,慢慢的英国文学逐渐发展出一种浪漫理性的风格。英国文学作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这座大山中屹立不倒的一座傲人的山峰。

    美国文学史主要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分别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主要有马克吐温、狄金森、爱默生、惠特曼、海明威、庞德等人。美国文学因早期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曾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并一直致力于模仿英国文学,但是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何美国独自自主意识的增强,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开始脱离于英国文学。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独立意识被激发,再加上大批优秀文学家和作品的出现,让美国文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分支并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

    二、英式与美式英语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思想是文学作品的心脏,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躯干。语言这一载体能够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英语,英语能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艺术性和象征性表达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是一种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英美两国的英语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这些不同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是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国家都无法真正理解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用的语言是作者精心的提炼、汇聚而成的,英式与美式语言的差异无疑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特点、风格的差异,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式英语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以说它击沉了传统英国文化的遗产,是英语正宗。一直以来英式英语在文学评论中呈现出一种中规中矩的状态,很多评论家在进行文学评论时显得小心翼翼。究其原因,可能是顾忌其英语正宗的地位和对传统语言神圣性的膜拜,害怕过于锋利和大胆会亵渎了英式英语的传统地位。

    众所周知美式英语是从英国语言中衍生而来的,但是由于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本身文化、制度、思想等的全新性,虽然语言的核心没有改变但是美式英语充满了创新和不同。与英国语言不同,美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处处充满了创新精神。1930年以后,美国文坛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有人才。相比英国文学评论的保守而言,美国的文学评论则更为自由、大胆、创新。美国文学评论的这种特点无形中激发了作家的激情,促进了整个文坛思想的开化与前进,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后来后来居上打下了基础。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可以说是挣扎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和挣脱传统文化影响之间。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宗教主义到逐渐荒诞的创作手法,都体现了该阶段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传统与挣脱传统之间的挣扎和徘徊。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似乎就无形中展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性格特点,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苦苦的挣扎在复仇的道路上,对于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很好的展现出哈姆雷特那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到了二十世纪以后,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自身及其文学评论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种走出现状的全新的审视与反思使英国文学评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方向前进的。

    文学评论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对于美国文学评论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对美国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受其殖民地历史因素影响,其文学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极大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仍有其特性,不然也不会逐渐发展成独特的一支。美国文学评论也是特立独行的完整个体,其虽携带英国文学的基因,却结出了全新的果实。

    四、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人本主义。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比较保守,究其原因与英国资产阶级自身在文化历史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分不开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在说到自己的文学作品时认为其更多的是在多人本主义进行一种宣传,人本主义是要实现人类的和谐、自由、与爱,消除了人和人之间的阶级束缚。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观点的作品的评论可以说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人们认为社会要快速发展是离不开革命的催化作用的,创新是完善社会的必要条件,人本主义观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显得太过于保守,而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发挥其作用。

篇13

美国“天定命运”的文化观念起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主义传统。当时从欧洲到北美寻求新生活的清教徒们认为他们就是基督教义里所说的“上帝的选民”。他们欲在北美大陆建立一个伊甸园式的国度,并使它成为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这种源于基督教义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影响着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建国后,美国人至始至终认为他们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负有拯救世界于苦难的责任。纵观美国历史,美国历届总统都强调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的民主国家,要承担领导并保卫自由世界的责任,要在全世界推进和增强民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