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外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村委会选举的深入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村委会选举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对中国乡村问题展开研究,引起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欧博文(Kevino’Brien)、李连江(LianjiangLi)、白思鼎(ThomasP.Bemstein)、戴慕珍(Jean01)、爱波斯坦(EPstein)、劳伦斯(Lawrence)、柯丹青(DelKelliher)、史天健(shiTianjian)、墨宁(MelhaeMon)、罗伦丝(susanLawrence)、斐敏欣(peiMinxin)、西尔维尔·陈(sylviaChan)、郑永年、何包钢等为代表的国外专家,多次就中国农村的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来我国进行“田野调查”,被誉为我国农村选举与治理研究的“海外学派”。这为当前我国农村的村委会选举研究提供了国际化的比较视角。
这些国外著名学者,他们以局外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的田野,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如欧博文的《村民、选举及公民权》(2001);李连江的《村委会选举观察》(2001);戴慕珍的《选举与权力:中国村庄的决策主导者》
(2000);柯丹青的《中国国内关于村民自治的争论》(2001);牛铭实的《村民自治:中国民主化的基石》(2000),等等。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他们主要侧重于对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本质、方式、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农民能否行使民主权利等相对敏感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欧博文、劳伦斯等从村委会选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斐敏欣(PeiMinxin)、西尔维尔·陈(sylviaChan)等则指出,我国的村委会选举是中国渐进民主的一部分,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增长点等。
总的来看,当前国外对中国村委会选举问题的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研究领域广泛,可以说是一种多元化、全方位的研究。目前西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学者,运用各自的理论对中国乡村选举问题展开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第二,研究人员日益增多,研究受到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建立了机构研究中国村委会选举问题。不少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及一些国际组织都提供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国乡村问题研究,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出资支持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单位进行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问题的研究。
第三,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当前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中国乡村选举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到中国乡村进行过实地考察。由于资料收集的关系,不能详尽例举,但国外专家的成果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启发的观点,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篇2
建模,是早期三维地形生成的方法。由于其数学计算的复杂性,对于复
杂场景来说,计算量大而且要采用较复杂的曲面拼接技术。只适合中小 规模的数据处理。另外,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采用了欧式几何方法,而欧 式几何所描述的物体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规则形状,物体的形状可由方程 来描述。利用常用的参数曲面,通过插值、拟合来生成三维地形,也是 采用方程来对地形建模。但由于地形的不规则和复杂性,用这种方法得 到的地形真实感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 (2)利用分形技术生成三维地形1973 年,曼德勃罗(B.B.Mandelbrot) 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几何学 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 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欧式方法 不能真实地描述这些物体,但可以用分形几何来真实地描述,是使用过 程而不是方程来对物体建模。分形几何具有无限以及统计自相似性的规 律,用递归算法使复杂的景物可用简单的规则来生成,可以生成任意水 平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描述一般地面形状的数学模型。由 于分形显示自然景物具有非常逼真的特点,自从分形技术产生以来,人 们就开始探讨用分形技术来生成三维地形,地景生成技术也达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采用分形技术来生成三维地形是目前地景生成的主要方法。 (3)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可视化。这种方法就是运用数字高程数 据构造多边形面,用多边形网格逼近。数字高程模型是针对地球表面实 际地形地貌的数字建模的结果。MilIerC.L 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提出了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DTM)的概念,后来把基于高程或海 拔分布的数字地形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DEM 自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被采用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测 绘、地质、景观建筑、农业、规划、军事工程、飞行器与战场仿真等诸 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DEM 的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 破性的进展。现在,随着各种精度级别的DEM 的普遍获取,过去许多潜 在的应用领域现在已变成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三维空间数据结构算法方面,杨必胜、李清泉、史文中提出了一
种用于多分辨率三维模型快速生成和传输的稳健算法;龚健雅提出了面 向对象的矢量栅格集成数据模型:还有邓念东,侯恩科提出了一种顾及 维数的三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框架;齐安文,吴立新等重点研究了基于 三棱柱体体元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曹彤,李颖研究用于三维GIS 的八叉树和四叉树算法等;Klein 采用一种与视点相关的TIN 数据结构来 表示交互中的集合信息,当视点改变时,采用Delaunav 三角剖分法重构 侧TIN;Luebke 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顶点数的简化算法,它可以对任意几何 模型进行简化;Hoppe 将他提出的渐进式网格模型也应用到地形当基于 OpenGL 三维分形地形的可视化研究4 中,并且提供了与视点相关的支 持,为了避免三角剖分给全局带来影响,他在算法中将地形预先分成大 小相等的若干块,在块内进行渐进式网格剖分。由于不能解决拼接问题, 块与块没有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简化的效率。 近年来,国内外在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动画技术制作动态地图,可用于涉及时空变化的现象或概念的 可视性分析;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地形环境仿真,真实再现地景,进行交互 观察和分析[15]。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国内 外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或 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 有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 (1)研究团队过小。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往往是由一个 单位、几个人开发与研制,其专业覆盖面窄,因此涉及领域非常有限, 所能投入的财力、物力等也非常有限。 (2)软件专用性较强,适用范围有限,通用性差。严格意义上来说,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软件还不能称之为软件,只能算是一个 针对特定问题的可视化计算程序。近几年,虽然不断的涌现出一些新的
算法,但仅能作为一些初步的尝试,距离应用其编制出成型的计算程序
来解决工程问题,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 (3)核心算法创新能力不足。算法是一个程序或软件的核心,但国 内外目前在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算法研究方面,还停留在相互跟 踪国外研究的阶段,往往是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国内再跟踪 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这也是我国软件领域5 甚至整个科技领域普 遍存在的问题。 (4)商业化程度落后。 由于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存在 着上述诸多问题,而对于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商业软件,在具体使用时, 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其代码的保密性,使我们不可 能进入程序内部去进行调试和加入自己的应用模块。因此,开发编写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 价值和很强的国防应用前景。 国内外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内涵 也不断拓展,其发展趋势是: (1)驾驭式计算功能(computationalsteering):即以交互的方式监视 和干预计算过程,通过实时的可视化处理将计算结果图像提供给用户, 用户通过判断可随时更改计算参数,从而干预整个计算过程。 (2)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软件及设备将计算结果转换成3D 立体图像,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发展过程。 (3)并行计算:由于基于微观、细观、宏观的多尺度计算方法的不 断发展,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多CPU 的分布式网络系 统将逐渐成为主流。 在数值方法方面,近年来,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不断涌现,主要概括 如下: (1)高精度算法: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以TVD、ENO、WENO 为代表的高分辨率方法占据了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数值 方法研究又有新的突破,一些新型算法已经出现,其中有代表性的算法 有美国学者S.C.Chang 提出的时空守恒元解元(CE/SE)方法、日本学者
篇3
同时,为了加快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于1999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对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从信息、税收、信贷、审批制度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5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2005年又创历史新高,达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449美元,与发展中国家的存量比较,中国位居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518亿美元,2003年统计数据)。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未来将会引发更大的对外投资热潮,这对处于汇率变化中的海外企业来说,将面临着巨大的外汇风险。
通常,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转换风险(也称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汇率波动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许多管理者能理解汇率变动对他们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的影响,而不能充分理解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很多公司受制于国际竞争,汇率波动会严重改变这些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从而影响他们的经营现金流量,而经营现金流量的变化又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重点阐述人民币升值对跨国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即经营风险。
人民币升值对跨国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1)竞争效应,即人民币升值会影响海外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地位从而影响以外币表示的经营现金流量;(2)转换效应,即给定的以外币表示的现金流量转换成人民币时现金流量会减少。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现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国内某家电企业在美国开设了一家冰箱生产企业,关键部件从国内进口,其他零部件从美国当地采购,而制成品全部在美国销售。这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如下:
现假定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8.27下跌为7.8,人民币升值幅度为5.7%,则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将如何变动呢?随着美元的贬值,从国内进口的零部件的成本将会上升,每台冰箱中零部件进口成本变为:150美元×8.27÷7.8=159美元,增加9美元,则将提高每台冰箱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该子公司在美国的竞争地位。如果在美国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保持不变,虽然该子公司可以保持冰箱的美国市场份额,但以美元表示的经营现金流量必然下降,下降了的经营现金流量在兑换成人民币以后因美元贬值而继续下降。面对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经营现金流量的大幅度下降,子公司会根据美国冰箱的竞争格局和该子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销售价格,策略有二:一是如果该子公司生产的冰箱在美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子公司完全可以提高冰箱的销售价格而销售量保持不变,则可以提高以美元表示的经营现金流量和以人民币表示的经营现金流量;二是如果该子公司在美国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地位,子公司提高冰箱的销售价格则销售量必然会下降,则可能也会导致以本外币表示的经营现金流量同时下降。
从以上分析得知,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海外子公司除非在海外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很多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将面临经营现金流量下降的风险。
二、跨国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策略
(一)选择低成本的生产地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为了缓减子公司从母公司进口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母公司应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有利投资机会,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既可以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充足且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进行投资生产,也可以考虑把关键零部件直接在美国设厂生产。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汽车工业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带来的汽车向美国出口减少的不利影响,几大汽车巨头如日产、丰田、本田等纷纷到美国及加拿大建立汽车装配厂,在美国本土与美国汽车巨头展开竞争与合作,改出口贸易型为当地生产销售型,这样不仅占领了汽车美国市场,并且带动了一大批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到美国投资。在1990年,本田在美国销售的85万辆汽车中,有近2/3是在它的3个北美装配厂中生产的,其中极大部分是在美国俄亥俄州,同时至少有29家主要的日本公司在俄亥俄州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向本田公司提供零部件。
(二)加大对R&D的投入和产品差异化
面对人民币升值对跨国企业竞争地位的不利影响,我国跨国企业为了维持和提高竞争地位,最持久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对R&D的投资,因为成功的R&D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产品,使竞争对手无法生产相似的替代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价格不敏感,从而形成垄断优势。为此,国家应从全球竞争战略的高度,加大对我国成熟产业如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从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三)采用灵活的原材料、零部件采购政策
篇4
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EIP)概念以后,生态工业园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我国自1999年启动生态工业园区项目以来,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括广西贵港(制糖)、广东南海、包头(铝业)等,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了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上来探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里主要介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同是,也介绍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自己的发展特点。
1、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美国是首先提出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国家,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PCSD)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生态工业园区具体管理上涉及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两个管理主体。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各司其职,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优先关注园区投资者的利益,而社区管理机构关注的则是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利益。为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在组织建设时,通过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机构互设代表来解决这些问题。物业管理者多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者,主要是保持生态工业园区的商业绩效,保持园区的稳定以及园区对于进驻企业的吸引力,同时,为社区和进驻企业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社区管理者是维持社区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沟通企业间的创新性项目,有效利用社区内企业的资源,降低社区内企业的成本等。
欧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发源地,丹麦的卡伦堡共生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欧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可分为规划建设与自发形成两大类。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典型案例;荷兰、芬兰、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则采取政府规划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同时欧盟各国民间规划方式也逐渐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民间规划中,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民间规划方式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欧盟各国居民的环保意识高,也积极投身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可以看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
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上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模式,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的管理工作。日本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因此,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区由民间自主投资、自己经营。日本两个发展最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例如,藤泽生态工业园区由EBARA公司独立投资和独立经营,整个园区由EBARA公司拥有和管理,所有的废物交换都在EBARA公司下属企业之间进行,整个流程为EBARA公司所管理。
2、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打造出新型工业化及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树立了循环经济典范。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管理。2006年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三年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企业超标排放的工业园将不会被验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是指《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国家和各地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对生态循环工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园区的微观管理方面,园区建设完成后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隶属于园区所在的市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园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其次,发挥“第三方”的功能,协调企业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最后,制定总体发展方案,进行积极维护和管理。例如,广东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是由佛山市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和佛山市南海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限公司来管理,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园区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招商工作和园区经营。
三、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从以上内容可知,决定运行那种管理模式,取决于政府、企业、居民等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国内外园区的管理模式的差别。
1、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的角色比较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在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园区的管理中的角色却不一样,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各国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在园区的微观管理中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
我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既有宏观层面的管理,也有微观层面的管理,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隐瞒,使整个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管理组织上的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管理效率不高。同时还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的功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扮演了几个角色。
2、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的比较
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主体决定于园区管理模式。如企业自发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由各企业派出代表组成管理机构,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协调各种公共事务。注重企业的利益。由政府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在企业间出现矛盾时,政府处在中立位置协调矛盾,比较注重当地公共事务的管理,强调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有自发形成的也有政府规划的,园区的形成方式多样,园区的管理主体也呈现多样化。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社会组织、企业、当地居民,管理主体多样化。多样化的管理主体有利于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园区管理和和建设的积极性,较好的协调了各方利益,提高了整个园区的管理绩效。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在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上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级政府和环保等主管部门主要在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方面给予指导,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有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参与,但是参与度比较低,居民基本不参与园区的管理。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比较单一。单一的管理主体,没有企业和居民的参与,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都不高,园区的管理绩效不高,各方利益协调困难,加上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方面的比较,认识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不同的影响。欧盟的一些研究表明,由公共部门计划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市场的反应灵敏性不高,且规划成本过高。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不对园区的微观层面进行管理,而且,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样,尤其是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发挥了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园区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既参与宏观层面的管理,同时也参与微观层面的管理,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行政色彩过浓,企业、居民等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园区的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管理主体比较单一,没有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不但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要吸收更多的和园区相关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促进我国态工业园区更加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文娱、钟书华: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6(1).
[2]王志华:工业园的发展终结——生态工业园[J],科学与管理,2004(1).
篇5
(一)汇率重要性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表现
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对贸易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上讲,汇率变动会改变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利润的核算;从宏观上讲,汇率变化因对商品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而使贸易收支差额以至国际收支差额发生变化。汇率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而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后,则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
(三)以本币贬值为例
本币贬值后,对出口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等值本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折合比以前(贬值前)更少的外币,使国外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二是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本币贬值会使等值外币兑换成比以前(贬值前)更多的本币,国内出口商品的出口利润增加,从而促使国内出口商积极性提高,出口数量增加。也就是说,本币贬值或者会使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或者会使出口商品利润提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都会使出口规模扩大。如果出口数量增加的幅度超过商品价格下降的程度,则本国出口外汇收入净增加。
本币贬值对进口产生的作用与出口正相反,贬值后,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折合的本币价格比贬值前提高,进口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进口数量相应减少。如果维持原有的国内销售价,则需要压低商品的外币价格,这又会招致外国商人的反对,因此,本币贬值会自动的抑制商品的进口。
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原因
(一)国际因素
虽然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压力得以缓解,但并未彻底消除。我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年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尤其是随着美元贬值和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美元贬值压力并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的要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是我国周边国家大部分越来越信任人民币,从而对日本的地位造成威胁,所以日本为降低人民币的有时,确保日元地位而要求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值长期被低估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给过剩,给美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人民不但币的高利率及外贸优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在经济形势中,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投资者可以享受优惠的政策和人民币低估,获取更多的人民币利益。
(三)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甚至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还在不断攀升,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2006年顺差为1775亿美元,2007年达到2600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0%,成为世界最大顺差国。顺差的急剧增大给人民币带来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此外,美国的赤字经济和贸易逆差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美国赤字的主要原因,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我国内外部经济失衡的风险不断加大。最后在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对外贸易正面影响
(一)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出口产品效益
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主要为加工贸易。长期以来,低技术含量产品一直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致使我国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大力推进其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人民币的升值恰好冲击国内企业传统的出口方式,争取在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用高科技含量来获取优势。从而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二)缓解贸易顺差,改善和各贸易国的贸易关系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进口总额,减少贸易顺差数值。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价值低估,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国际贸易磨擦也在增多,一些产品过于低价的倾销,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顺畅流通。因此,人民币合理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使国际贸易更为顺畅,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三)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投资,从事跨国经营。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获得价格低廉的生产物料,扩大海外市场,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四、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对外贸易负面影响
(一)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大量相关企业面临优质进口产品的更大冲击,同时,出口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自身贸易条件恶化和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二)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三)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
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而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进而对部分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且会抑制或打击出口,使中国的工作岗位减少,最终影响到就业。
五、面对人民币汇率上升应采取的对策
(一)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扩大出口贸易,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我国地域辽阔,消费人口多,国内需求巨大且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也很大。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企业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应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篇6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高校走上了强强联合的道路,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为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相关的管理软件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都采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但毕业论文的管理大多采用单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只能简单的完成论文的输入和输出工作,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如:出题、选题、资料交流论文检查等任务只能靠师生的手工操作来实现。
国外高校很早就开发了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网络化的系统,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很早就开发了专门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毕业设计的网上双向选择,国内高校近几年也有了相关软件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的网络化管理,但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机构设置等方面与国外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国外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网络应用及设计都更见成熟并具有稳定的技术队伍,网络发展稳定,而国内信息化的建设与国外相比就显得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像国外那样成熟的网络技术加上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在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面临既要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又要不断开发各类应用于教学、教务、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两大难题,在信息起步晚,技术队伍不稳定规模不大的背景下,国内高校经过发展虽然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落后,信息化建设任务多而重、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仍然不完善。
2.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ASP的C#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工作平台结合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设计,本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能实现选择自己的导师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浏览公告、修改信息、给导师留言等功能。
(2)导师:能够通过网站给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可以浏览本站的所有信息,可以给自己的学生、其他教师和管理员进行留言,并查收自己的留言。
(3)管理员:可以对学生、导师、通知等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的操作。
3.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几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系统登录模块: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不同的角色登录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学生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查看论文题目导师信息并进行选择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3)导师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提交论文题目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4)管理员模块:编辑、删除、添加用户,对老师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查看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导师基本信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留言等,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4.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要具备易操作、美观、安全等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外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站的可视性及美观性,界面设计要力求达到层次分明、简单大气、兼顾美观、突出重点、有吸引力等特点。在系统的后台代码设计上要能够精炼,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4.1 系统登陆界面的设计
系统的登录界面能起到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保存在用户表中,本系统有三种权限学生用户:学生、导师和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角色选框中进行登陆,系统通过在用户表中加入power属性来判断用户的权限并进行身份验证,若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系统将跳转到与角色相对应的页面,若用户或密码错误,则提示“您必须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提示信息。”
4.2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界面如下:
(1)学生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包含我的信息、修改密码、修改资料、可选题目、帮助信息、打印本页、退出等选项,学生从登录界面正确登录后将跳转到本页面,学生在本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可进行修改个人的资料修改密码,查看可选题目及教师相关信息等操作。
(2)学生个人资料修改界面:本界面的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学生可在本界面下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
(3)教师提交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功能是让教师通过本网站进行毕业论文题目及论文说明的,通过本界面提交毕业论文题目,在通过管理员审核后即可作为学生选题。
(4)系统功能设定界面:此界面是在管理员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通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可以实现对选题系统、添加课题、审核课题、学生注册等功能的开通和关闭操作、实现网站的分时处理,在相应时刻提供相应操作,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加大了系统的安全性。
(5)审核题目界面:本界面罗列出各教师的相关毕业论文课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本界面可以知道老师的毕业论文所面向的专业、学生选择状态的信息,通过功能选项可实现对教师作废毕业论文的删除操作。
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测试
篇7
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应是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题目应侧重于理论应用类型或理论研究类型,要有个性化。
2、对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
1.文献资料的查阅
根据选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查阅、检索有关的国内、国外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本领域内的现状与发展。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鉴别、判断归纳的能力。
2.撰写要求
①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应体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少右或生产活动中,或个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说理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②计算机应用,动物科学,食品科这等专业的学生可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有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进行试验的,要有试验内容的设计方案,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③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主要反映实际现状与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
篇8
3.体裁分析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
4.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模式与作者介入——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实证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7.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
8.英语专业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常见错误评析
9.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
12.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析
13.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14.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学者国际期刊英语之对比研究
15.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
16.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国外商务英语研究进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18.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英语论文四词词簇特点研究
19.英语论文APA格式评介
20.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21.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
22.生物医学英语论文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
23.英语论文写作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4.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的言据性研究
25.浅谈英语论文如何选题
26.论项目驱动下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7.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作者英语论文中的介入资源
28.二语能力背景与隐喻思维关系的研究——在学术英语论文答辩语境下对二语隐喻的实证研究
29.英语论文自动评分系统探索
30.英语论文写作与语言学习效果的关系——一项基于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的实证研究
31.英语论文MLA格式要求评介
32.非英语专业多学科大班博士生英语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33.课程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展望——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论文分析(2004-2012)
34.语篇模式与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
35.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
3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一次对全国112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操作的调查
37.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
3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
39.浅析英语论文摘要结构要素之应用
40.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历时对比——以1990—1994年与2005—2009年英语医学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为例
41.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
43.等离子体物理学英语论文的用词与写作特点
4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ERPP写作研究:回顾与展望
45.英语论文MLA与APA格式中参考书目格式的异同比较
46.英语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
47.中外学术语篇中的重述标记比较研究
48.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9.从讲座到工作坊——英语辅修专业论文写作课的任务性和互动性
50.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5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52.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
5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54.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之失误例谈(一):语体
55.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56.“以写促学”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57.中国英语学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与出路
58.理工科英语科研论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间构建对比研究
59.模因论与英语论文写作教学
60.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
63.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6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65.科技英语论文编辑文字加工中的语态处理
66.中医药主题英语论文语言模式特点初探
67.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69.医学英语论文的撰写中英、汉表达差异的探讨
70.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7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语论文中语态使用的对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74.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
76.英语医学论文写作模式分析
77.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78.SCI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格式和技巧
79.过程写作法在IMRAD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80.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81.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82.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原则
83.再谈英语论文写作规范
84.“过程”与“体裁”的良性互动——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证
85.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论文写作研究
8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7.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交际功能——基于科技英语论文视角
88.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89.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立场标记词块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语论文文献自动生成工具
92.英语元话语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的应用
93.英语论文写作研究——以“易得”论文写作软件专家系统为案例
94.语料库驱动的科技英语论文词束研究
95.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96.人际意义的创建与维系——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的互动问题研究
97.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22-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学扩招。如同邓海建在《我们何以对大众教育抱以精英期待 》一文中提到的:“从国外来看,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并不是传统大学。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批新的学校,美国是社区学院,日本是短期大学,英国是多科技术学院。但是从中国目前进行的大众化进程来看,却选择了和国外完全不同的途径,是通过精英教育阶段的传统学校来完成大众化的任务。”骤然扩招的结果将直接导致师生比大幅下降。同时,高校教育投入也跟不上,学生学习所需的必要条件比如仪器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配备不足,严重影响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能力对目前的现状作出什么大的改变,但可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众教育”下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当前的“大众教育”依然走的是“精英教育”之路,这也是选择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及其家长所期待的。有人认为现代教育应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得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掌握各种现代化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1]但是这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极难实现。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多数高校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延续,教学模式单一,部分学生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差。整个教育过程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原本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但由于师生比例的下降和硬件设施的不足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难题。此时,毕业论文除作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之外,更可以借此让学生综合利用大学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以及实验综合能力,同时也是目前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极佳的教学手段。
二、毕业论文的完整性应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文章中讨论过,比如选题陈旧、题目过于简单、与实际联系少、指导不力、学生自主性差、缺少团队精神、没合理的评价手段等等。也有很多人提出自己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一生一题甚至一生多题、与企业联系并选择针对性的选题、与其他老师甚至是外校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等等很多方法。[2-5]这些观点都非常正确,也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论文质量。但是,在目前师生比如此低的情况下,很多措施很难实施。倒不如在高校自身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尽量减少外在的困难,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的培养上,从中提高其创新性和实验综合能力。考虑到多数学生并不太可能都从入学后就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所以他们的毕业论文时间较短。时间的限制和科研能力不足导致学生们没法完成一项复杂或过于困难的研究工作,更难在如此短的时间下完成企业的某个技术攻关。所以企业也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去参与指导。因此,毕业论文不需要多难,也不需要一定强求与实际应用有多大联系。但是,整个过程一定要完整,包括如何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药品仪器的准备、具体实验过程以及后续的表征、应用研究等等,最后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当然也包括与实验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和探讨。毕业论文重点不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具体技能,而是教会其如何去进行科学研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科研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缺一不可,同样重要。所以毕业论文的完整性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极为重要。
三、提高毕业论文完整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1.合理选择、分配题目是关键
合理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完整性的首要条件。题目不能过简或过繁,在能起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毕业论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顺利完成。这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应是指导教师。首先,指导教师可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及所能提供的毕业论文题目提前放到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最后,师生讨论研究内容并将题目合理分配给学生。如何合理分配题目呢?如果题目整个思路及具体研究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则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甚至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合适的题目。如果题目相对比较困难或者过程较为复杂,个人难以独立完成,就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但是一个小组的学生最好不要太多,可以的话控制在2~3个人,人数太多将增加小组同学之间的协调难度,不适合毕业论文设计。考虑到毕业前期有的同学选择考研,有的同学要找工作,所以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同一组中两种情况的同学都要有,避免学生同时外出而致使毕业论文无法进行的情况出现。当然,对个别长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另当别论。还有部分同学可能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这种情况可由学生和指导教师探讨选择合适的题目。
2.重视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门功课,也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从学习向工作转变的一个纽带。能否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直接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尽快顺利地完成身份转换,适应新角色。大学学习不仅包括学知识,还应包括学做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才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就认为一个人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学业、事业能否成功。所以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也要有沟通协调能力的训练。这也是为什么强调论文完整性的最主要原因。课题的进行需要很多步骤,比如资料查询,可能不一定能查到,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还有怎样去购买药品、仪器,如何和销售人员打交道;实验后期的工作像材料的表征、性能测试等等都需要其他人协助。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社会经验。较复杂的题目个人难以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让一组同学合作完成。例如笔者将两位同学分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制备改性半导体光催化剂并用来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两名同学共同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整理过程,设计实验方案。随后,一名同学主要进行催化剂的制备,另一同学主要进行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实验以验证催化剂效果。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必须充分配合,了解对方实验情况并提出良好建议,优化实验内容。两者的实验相互支持,缺一不可。找到最好的催化剂之后,两名同学共同联系进行材料的表征。这样分配任务的原因正是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和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合作还能让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在此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指导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同时给他们更多的肯定和认可,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试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指导教师的方法非常关键。首先,教师要对他们的试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他们的进步给予适时表扬和激励。其次,教师参与实验但绝不能事事替他们出谋划策,只在关键时候给予提示或建议。毕业论文环节的主体是学生,应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不怕失败。
3.成立指导小组,将专职实验室人员引入其中
根据课题特点,成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指导小组,根据个人擅长的部分分别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应重视实验专职人员在毕业论文环节中所起的作用,让其加入指导小组。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药品和仪器的准备、使用注意事项、购买甚至是具体的实验技能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对实验室人员进行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其在毕业论文方面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指导帮助,而不是只让他们被动地做辅助工作。
4.能否得出很好的实验结果不应成为毕业论文质量最关键的评价条件
先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毕业论文单指短期进行实验的本科毕业论文,而不包括像研究生这种长期研究后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工程技术文件写作的最好锻炼,因此,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性一定要严格要求。论文要求结论要有数据支持,学会如何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同时,提高图表质量。但是,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和论文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当然还包括学生的自身能力问题,会导致部分学生到期得不出很好的结果。如果将结果的好坏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关键,那么有两种可能势必会发生:一直在做得不出好结果的某一步而使实验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抄袭甚至伪造数据。所以说,毕业论文应重视内容,从中考查学生的态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出下一步的研究方案,也一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当然,能得出好的结论的规范论文是最好不过的了。
四、结语
以上只是从毕业论文完整性方面讨论了毕业论文的部分环节,并提出了相应实施措施。当然,其他方面(比如合理评价的体系、学校的有效支持等)都对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在目前教育环境下的毕业论文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找出更适合各高校自身条件的方法,做好学生大学阶段的最后一门功课,真正培养出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娜,西凤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思路[J].中国冶金教育,2011,(1):33-35.
[2]岳恒立.毕业设计环节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2):121,134.
篇10
1 引 言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sup>[1]</sup>。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sup>[2]</sup>。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1,0.1,0.2,0.3,0.2]。将该权重转为直接的表格,便于在阶段性答辩中进行统计和打分,表格所占的分值如表1所示:
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
由于采用的是多轮答辩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能够对比出不同素质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表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有利于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11
篇12
一、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题大而空泛,与实践严重脱节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转载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 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 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13
高职专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必须用英文进行撰写。对于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来说,英文的毕业论文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们会向论文指导教师提出各种问题。笔者统计,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他们对毕业论文为何物不了解,对毕业论文概念模棱两可;其次,选题盲目;再次,不知道参考文献的意思,更不知道参考文献如何查找。除此之外,在语法用词上错误甚多,语言运用能力差。加上欠缺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章逻辑混乱,结构松散等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些同学由于平时阅读量不够,对所选题目不了解,文章内容上空洞乏味。
结合平时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如果学生不知道毕业论文是怎么一回事,就无法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为解决此问题,应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以及参考文献的检索课程。因此,开设毕业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目前,在本科院校中此类撰写论文专题讲座已经普遍开设,甚至此类课程列为本科毕业生的必修课,时间为一学年或一学期。
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却很少开设此类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将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何为毕业论文以及在撰写时的资料查找等进行详细讲解。高职院至少应在第五学期开设此类专题讲座。在院校师资力量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将此类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不在盲目。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合理地运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不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都是造成论文写作困难的原因。相关调查显示,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开设文献搜索课程的为数甚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参数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与各大本科院校相比相差甚远。但是,这也不是高职院校不开设文献搜索课的理由。现在已经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很大一部分信息已经电子化。运用网络查找信息,不仅能够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同样也能够更好掌握网络信息的应用,为今后信息化工作打好基础。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首先应对论文进行命题选择,帮助学生顺利迈过论文撰写的第一道坎。在选题时,很多同学绞尽脑汁选出的题目不够理想,或者是重复以往选题,或者是偏离本专业,又或者选题没有任何研究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本专业并未做深入科学的研究,对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不了解,因此,很难提出既有研究价值,又新颖的选题。相关调查显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选题由教师选题。此方法在本科生中适用,那在高职学生中应该也同样适用。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拟定选题或给出选题范围,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出命题,帮助学生选题时的盲目,直接给学生命题范围,让学生在此范围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写作,这样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应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命题中应实用性大于学术性。其次。可以按照选择命题范围不同进行成组合作,讨论所选命题查找资料。可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彼此交流中做到取长补短,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合理运用信息,做到资源共享。再次,教师所提出的命题范围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过程中要已实用性为主,降低学术性。
高职院校学生入校时基础较差,因此应严格把好词汇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许多同学在即将毕业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都无任何提高。错误的语法和用词的错误在文章中随处可见。文章中有些句子完全没有任何语法可言,更有甚者,将中文的文章直接通过网络中英文翻译器进行翻译,此类文章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问题令指导老师甚是无奈。令在修改文章语法和用词上花费大量时间,而文章结构、内容、论证、论据等诸多问题却没有时间审阅。有些文章虽然在语法和用词上没有问题,但是文章内容上却空洞无物,思想不够新颖,文章结构松散、紊乱,更谈不上学术性,此类文章也完全没有达到撰写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为杜绝论文写作时出现上述问题,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开设语法、用词、写作等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基础课程,多加联系,以便更好地运用。现有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对语言的运用没有兴趣研究。有笔者调查显示,在传统的写作课教学中应将语法课与写作课相结合,讲解写作方法的同时穿插结合语法语境,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课的课后作业,应当让学生用联系各种观点句式的表达方式。然后,联系运用不同的论述方法进行段落写作,最后形成完整的文章。此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更好地学习和积累语言基础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运用能力。扩大阅读面,在有效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跟好地开拓思维,扩大眼界,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有些同学在文章题目确定下来正式写作时,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不了解自己选题的意义,不知如何着手写作,因此开始海量搜索一些相关的、不相关的信息,致使整篇文章没有任何自己的观点、看法,全都是他人的语言观点。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考虑到论文与专业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及写作时都应与本专业紧密相连。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应向学生体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并且能够让学生有阅读兴趣、有价值且难度适中的读物。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也可适当采用阅读加测试的方法,敦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达到读有所获,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