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会政策研究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会政策研究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会政策研究论文

篇1

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

纵观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农民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民人口素质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马来西亚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为农民生产提供支持服务。

1969年的种族冲突事件促使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消除贫困尤其是马来族农民的贫困成为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采取专门的济贫措施,而是通过为农民生产提供各种支持服务,促使其在生产发展中摆脱贫困。

1971年,马来西亚开始推行农村综合发展战略,以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实现农业部门的现代化。为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支持。这些支持项目主要有:(1)开发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安置无地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至1987年,马来西亚共实施了422个土地开发项目,开发土地76万公顷,安置无地移民111728人。(2)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建造水利灌溉工程。两个大规模排灌工程——吉兰丹州的吉姆达计划和吉打州、玻璃市州的慕达计划均于70年代上半期完成。(3)提供化肥、高产种子和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扩大油棕、可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对换种高产作物提供补贴。(4)实行价格补贴制度,减少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由于稻米种植是所有农作物种植中收入最低的部门,为了保证稻农的利益,马来西亚政府对米价实行补贴。在1986~1990年间,政府在给稻农补贴上的开支达到3.968亿马元,1991~1995年间,补贴开支达3.98亿马元。政府还建立国营销售系统和稻米烘干、碾磨、贮存一条龙的综合企业,为稻农提供种种方便,减少中间商对稻农的盘剥。(5)建立支持农业的信贷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6)在城市中心建立农贸市场,让农民直接出售农产品,以获取较好的价钱。马来西亚这些支持农业生产的措施对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政策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卫生医疗条件;二是对贫困农民实施救助和帮扶。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网络。马来西亚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分为两级,即卫生中心和社区护士站。卫生中心有医师或专科医师,服务人群1.5万~2万人;社区护士站服务人群约3000—4000人,能处理多种医疗问题,包括分娩。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部免费,即使是住院病人也只需缴付很少的费用,贫困地区和医疗条件差的地区的农民还可以减免费用。政府还定期对乡村卫生服务质量进行改进,尤其重视对农村卫生设施、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进入21世纪后,马来西亚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初级卫生保健诊所,部分助产诊所也可提供更多的卫生保健服务。

为了加快农村地区的脱贫步伐,1989年,在“新经济政策”即将结束之际,马来西亚开始实施专门的反贫困计划,即特困人员发展计划。政府将特困家庭登记在册,并设计一系列适合这些特困家庭需要的项目,以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这些项目包括小型贸易、家庭手工业、家畜饲养、水产养殖、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生产等。政府还为贫困家庭提供无息贷款和培训、改善住房条件、为孩子们提供食物和教育资助等。至2000年4月,马来西亚共发放7.672亿马元的无息贷款,大约有15。35万名贫困者从中获益。除此之外,联邦土地发展机构还给那些因伤残无力工作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提供直接经济救助,每人每月可获得50马元的救助,一个家庭每月最高可获250马元的救助。总共有7000个贫困家庭获得救助。

在第七个马来西亚计划期间(1996~2000年),马来西亚实施了一个专门帮助土著少数民族脱贫的计划。该计划的资助形式主要是鼓励土著少数民族参加各种能够增加收入的活动,如土地开发、蔬菜种植、零售业、家庭手工业等。在新土地开发和安置计划中,共有8100个土著少数民族家庭获益,涉及土地面积达1.98万公顷。到1999年底,1.582万个土著少数民族家庭获得了7900万马元的补贴,土著少数民族的贫困率已由50.9%下降到15.4%。自2001年起,马来西亚开始实行“国家远景政策”(NationalVi-sionPolicy)。这一时期,政府继续实施一系列类似的反贫困计划,资助对象主要是边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

在以上反贫困计划中,政府一方面对无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还为农民提供住房、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和卫生医疗等社会服务。到1995年,72%的农村贫困家庭通了电,65%的农村贫困家庭有了安全的饮用水;77%的农村贫困家庭能在周边9公里范围内有一家政府或私人诊所,还有汽车牙科医疗队和诊疗所、村卫生队、飞行医生为边远的农村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由于实施特困家庭发展计划,农村地区的特困家庭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5.2%下降到1995年的3.7%。

第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一直是马来西亚政府农村社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希望以此促进贫困农民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直至摆脱贫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农民及其子女能够有机会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对6~15岁儿童实施全民义务教育。为了使《义务教育法》在农村地区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马来西亚的农村发展计划及反贫困计划都将学校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到1995年,马来西亚94%的农村贫困家庭能在周边9公里范围内有一所小学,60%的贫困家庭能在同样范围内有一所中学。如今,马来西亚政府可以为儿童提供11年的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还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各种教育资助,例如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免费课本、食宿、制服等。另外,改善农村教学设施,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也是政府特别重视的内容。近年来,一些乡村学校的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不足150名学生的农村学校被合并,以便保证学生能够享有更好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环境。为了使边远农村学校跟上科技发展形势,马来西亚发起了一项农村学校无线因特网培训和教育计划,为农村学校提供计算机等相关设备,为学生和老师进行信息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是政府设立了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财政资助,使马来西亚青年都有可能进入大学学习。

除了保证让农民子女接受正规的教育外,马来西亚还特别重视农民自身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耕种以及工作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提高生产能力;二是为农民提供工业培训,使其能够受雇于非农部门,或自己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从事商业活动。在第五(1986~1990)和第六(1991—1995)个马来西亚计划中,政府在培训和咨询方面的开支达到2800万和3.417亿马元。

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特点

第一,农村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融为一体,在生产发展中实现社会目标。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在处理农村的社会问题时,往往将其与农村的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发展中解决社会问题。因此,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相关内容往往包涵在经济政策之中。在1971~1990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政府明确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不只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重建社会、维护国家团结。“通过项目方式来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和为不分种族的所有马来西亚人增加工作机会来消除贫困”,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马来西亚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没有实行专门的消除农村贫困计划,而是将消除农村贫困贯穿于各种农村发展计划之中,通过为贫困农民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增收渠道以及生产服务,使其摆脱贫困。即使在“新经济政策”末期实施了专门的反贫困计划,但反贫困的主要措施仍然是通过各种生产发展项目为贫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提供各种机会和支持。

第二,注重农民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直接的现金济贫措施有限。

在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马来西亚一直将消除贫困特别是马来农民的贫困作为其奋斗目标。但由于奉行“在发展中消除贫困”的原则,马来西亚的社会政策并不主张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过多的现金救助,而是注重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在其反贫困计划中,只是对那些因伤残无力劳动或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提供经济救助,而对其他人则通过提升其素质和能力来使其摆脱贫困,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和教育培训体系,以此来促进农民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民有能力自食其力以及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这反映出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特别重视“自立”和“自尊”的理念。

第三,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在马来西亚,社会政策的推行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各种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的建立中,政府都起着关键作用。如表1所示,马来西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呈不断上升趋势。在20世纪70、80年代,马来西亚的社会政策主要关注农村地区,政府是农村发展资金以及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亦鼓励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为农村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篇2

1 问题的提出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新闻媒体、书刊杂志、政府文件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公共政策作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所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是名词概念出现在前,真正的研究、实践在后。虽然“公共政策”一词在人们口头上和书面中已经使用了一些年,但是在中国真正的公共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连有关公共政策的学科定位和自身概念在学界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至于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这些具体的环节上,学者们的争议则更多。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关于“公共政策”,有哪些人在研究?都说了些什么?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本文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从而探寻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

2 样本来源及指标设计

2.1 样本来源

本文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评述选取的刊物是《中国行政管理》,选取的时间段为2004―2009年。剔除了非学术性的书评、会议综述等文章后,最后所获得的总样本量为70篇。需要说明的是,样本的选择标准是论文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学学科取向或问题取向,即主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判断是否符合样本要求而非标题中有“公共政策”字样。

《中国行政管理》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唯一大型综合性权威学术月刊。其理论成果反映了目前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较高水平,从中我们可以对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的现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2 指标设计

基于评估的需要,本次评估设计了一些具体指标,包括:

(1)年份。分析在不同的年份,研究在数量上是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作者单位为了统计的方便,对于合作文章,均以第一作者为主要作者,作者单位与学术地位均采用第一作者的资料;对于有诸多头衔的作者,我们只采用第一单位的资料。

所有未标明资金支持的都看做是无资金支持。与学术地位。分析哪些人在做公共政策的研究。我们将作者单位分为高等院校、行政学院、研究所/学会、党校/团委、其他或未标明五类;学术地位则划分为博士研究生、讲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教授(研究员)、无标明或无学术身份五个层次。

(3)资金支持。四个层次为: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省市级政府基金、高校或研究中心基金和无资金支持。

(4)研究主题。我们将研究主题划分为基础理论、具体政策分析(或政策选择)、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过程、价值取向和其他。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具体的分类标准在分析样本时还会进一步阐明。

(5)研究方法。参照陈辉在《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基于高校学报的分析》中的分类方法,把研究方法分为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和非经验研究三类。

(6)研究阶段。根据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实际状况,本次评估将研究阶段分为概念界定、问题描述、变量识别和变量分析四个阶段。

3 样本的分析

3.1 论文的发表年份

《中国行政管理》每年刊登的论文有近四百篇。这些文章涉及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核心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文章从2006年的9篇到2009年的15篇,呈稳步上升的状态。可见近年来“公共政策”的确是一个高频词汇,也反映出学术界开始关注公共政策,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进行学术研究。

3.2 作者单位与学术地位

从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研究者所处的机构部门比较集中。多达75.7%的研究人员来自高等院校,这表明高校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阵地。

图1 作者单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多达32.8%的作者“未标明或无学术地位”,而研究者中教授最多,所占比例为28.6%,其次是副教授。这表明教授、副教授等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研究者是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同时,讲师和博士研究生也达到了一定的比例,这说明不少年轻的研究者正把目光投向公共政策领域。

3.3 资金支持

表2显示,多达71.4%的研究都没有资金支持。获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有12篇,占17.1%。获省、市级政府基金资助的研究占8.6%。样本中仅出现了2篇高校和研究中心资助的研究,且均见于2009年。这些都反映出资金来源单一且支持力度不够。

3.4 研究主题

有些研究主题不是很容易区分,在此详细地说明分类标准。基础理论研究是指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特性和利益需求结构,研究现代政府治理与政策系统的关系等。具体的政策分析是指基于具体问题(如公共物品、产权、城镇化、NGO等)进行的研究。政策制定既包括宏观政策的制定,也包括具体政策的制定。政策执行是指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的研究。这里归为政策过程这一类别的文章,其主题是宽泛地研究政策过程。研究主题涉及价值目标、公众认同等方面的,姑且以价值取向来概括。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公共政策研究最多,占27.2%,可见现阶段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是带有相当程度的问题导向性的。然后是政策过程,占17.1%。另一方面,样本中有3篇文章的标题直接提及“中国转型时期”,不少文章在行文中也提到,可见学者们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正在努力立足于我国国情,以期更好的发展。

3.5 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是通过观察、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及焦点团体讨论等方法来发现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结果或理论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运用统计技术考察“量”的规律性,从而把握事物性质的研究方法。

如表3所示,既非质化研究又非量化研究的非经验研究达到了81.4%。这些论文通常都按照概念界定、提出问题、分析对策这样的三段式结构来撰写,研究方法滞后,缺乏创新。

3.6 研究阶段

表4反映出,在公共政策研究的论文中,82.9%处于问题描述阶段,这说明大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仍处在研究的初始阶段,重复进行着低水平的研究,缺乏深度的挖掘。

4 结论与启示

以上的分析表明,近6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研究在研究者覆盖范围、涉及的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在的危机:理论体系缺乏创新;研究内容有待丰富;研究方法亟待改进;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反映在上面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中,表现为:概念化的研究停留在问题描述阶段;研究方法滞后单一导致知识的积累性不强;重复型研究众多,缺乏影响力;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等。

以上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缺乏问题意识。公共政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生命力在于要回答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目前,大量的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还未将研究重心转向中国的现实问题。

第二,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方法单一滞后。大多数研究者完全是埋头做研究,采用的绝大多数是非经验主义的方法。非经验主义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当此研究方法比重过高且流于形式时,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会局限在基础理论层面。由于缺乏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有机结合,导致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结构性失衡,缺乏可操作性。

第三,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矛盾: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理论、轻实践,大多进行“不出门”的研究;而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又重视实践经验、轻视理论的作用。这就造成我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应用率和采纳率低。

因此,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研究者集中在高校而鲜少有社会组织研究足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研究者需要改进研究方法,努力提高公共政策的研究水平。我们需要的不是只停留在概念界定、问题描述阶段的重复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与其研究方法息息相关,我们需要通过摸索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再次,还要重视公共政策学科建设,加大研究基金的扶持力度,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带着面对问题的勇气去反思已做的研究,虽然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在目前的环境下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政策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绝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 张金马.公共政策:学科定位和概念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1):7.

[2] 丘昌泰.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之研究[M].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1997:1-2,35-49.

篇3

本刊设有科学学理论与方法、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常设栏目,科技论坛、书刊评价、学术动态等非常设栏目。

二、投稿与稿件处理

1.请作者登录《科学学研究》网站 kxxyj.com ,注册作者信息并上传匿名稿件(用word格式),即稿件需要隐去所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未进行电子版投稿,编辑部不予登记处理。

2.凡来稿四个月内若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书者,请自行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3.全文一般请不要超过10000字。

4.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请勿一稿数投。

三、格式规范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等内容中英文各一份。论文要求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

2.基金项目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表名和单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b. 期刊文章[J]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卷(期):起止页码.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d. 报纸文章[N]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e. 国际、国家标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批准年.

f. 专利[P]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g. 电子文献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篇4

代言型智库在德国不如在奉行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政策的英美国家盛行,其规模也远没有那么大。较常见的是那些依附于各行业协会的政策研究机构,如德国贸易联合会、雇主联合会、纳税人联合会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特殊利益团体,都设有政策研究组织。近年来,德国一些大的利益集团对代言型智库的兴趣和资金投入较以往有明显增加。

在德国,各主要政党都有支持各自政策主张的“政治基金会”。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基金会有6个。这些基金会虽然在政治上支持各自的党派,但并没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像一般代言型智库那样对背后的利益集团具有那么强大的依附力。

公共资金保障智库公益性

德国社会高度期望智库能够与企业特殊利益划清界限,因此受政府财政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据统计,德国有75%以上的智库接受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一般对各州学术型智库的资助按照1∶1的比例均摊。

德国政治基金会的资金同样绝大部分来自德国联邦和州的公共预算。根据阿登纳基金会公布的2010年度预算,公共财政资金占全部资金总量的96.8%,仅有0.5%的资金来自私人捐助。2008年到2010年,每年平均有4亿多欧元注入6大政治基金会。这些资金主要以三种形式划拨给各基金会:行政资金,用于维持基金会各机构的正常运转,约占年资金总额的30%;项目资金,如国际合作、政策研究、人才培养、留学生资助等项目资金,约占年预算总额的近70%;特别资金,主要用于分担各基金会政治教育工作的费用。这种以公共财政资金对智库进行直接支持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智库免受利益集团的过多干预,更容易从全局角度开展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研究。

适应社会政治变迁的新趋势

随着政治社会环境的变迁,德国智库本身的构造、角色以及对公众和决策过程的影响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篇5

经过10多年发展,政研室队伍逐渐扩大,职责日益明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研究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和政策、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的研究制定,为学校决策提供理论、政策依据;二是参加或负责起草学校党委行政重要文件和报告;三是在校内外进行调研,组织开展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专题研究,为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在工作实践中,政研室形成了“高度忠诚、高度自觉、高度认真、高度和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高度忠诚,就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忠于学校、忠于领导、忠于职守,把服务领导和服务群众高度统一;高度自觉,就是自觉学习思考,主动研究谋划,在被动中掌握主动;高度认真,就是严谨、细致、深入,替学校把好文字的最后一道关;高度和谐,就是对外加强沟通合作、甘居幕后、甘当配角,内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力量。

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探索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面向新百年的发展,学校向政研室提出了加强政策研究能力建设的要求。两年多来,政研室围绕政策研究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保证文稿服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努力为学校战略决策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1.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开展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政研室多次参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起草工作,把理论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有关政策举措。2011年上半年,政研室参与起草了清华百年校庆有关重要文稿。根据同志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2012年政研室在起草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对于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到办学实践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凝聚全校的思想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从历史维度和数据挖掘的角度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律的研究,注重新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为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服务。

2.围绕学校改革创新,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研究。2012年,《教育决策参考》连续几期刊登了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的有关内容,引起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后,政研室先后就在线教育起草了相关的报告、政策研究论文等多篇,从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视角对在线教育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了分析,许多观点被教育主管部门采纳。最近,政研室正组织力量进一步开展在线教育的系统研究。同时,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社区管理等专题研究。

3.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思想文化研究。高校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的守护者,应积极引领社会风尚,承担好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为此,前几年政研室提出建设创新文化的建议,被学校采纳。时任校长顾秉林院士在百年校庆大会上的发言就以清华精神为主题,强调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在陈吉宁校长的高度重视和亲自主持下,政研室参与起草了校长致大一新生的公开信和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典礼讲话,所提出的“生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坚守良知”“懂得坚持、学会放弃”等观点,都引起了积极的社会舆论。最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研室按照学校党委领导的部署,积极开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党群关系各种表述等专题研究,以澄员干部的一些模糊和错误认识。

从我们的探索来看,高校政策研究工作是结合学校实际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既不同于教育研究院偏重理论和学术的研究,又不同于机关业务部门和院系偏重事务性的研究,而是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应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工作既要紧紧围绕校领导班子的决策需要,又要保持前瞻性,适度超脱于现实的具体工作;政策研究工作既要加强调查和研究,又要加强基本建设,如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资料建设;政策研究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文辅政”,文稿服务是衡量政研室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志。

高校政策研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照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高校政策研究工作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1.存在的问题

封闭性。高校的政策研究工作基本上局限在教育范畴和学校内部,经常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项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刻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很多问题都涉及社会其他领域,甚至是由其他领域的矛盾决定的。高校战略发展和具体政策也受各方面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资源条件等约束。因此,就教育论教育、就学校论学校的政策研究往往无法触及根本矛盾和关键问题,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从研究选题、机构设置、队伍组成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国际形势,高校智库也需要围绕国家战略开展研究并作出积极回应。只有打破封闭思维,强化开放思维,高校智库建设才有出路。

分散性。高校学科齐全、专家云集,这是地方和其他部委的政策研究工作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高校的政策研究力量由于受行政体系制约,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合力和品牌。同一学科领域,各高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单打独立。在同一学校内部,也是各干各的,缺乏合作。以清华大学为例,像在服务国家决策方面,就有国情中心、农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运行往往靠教授个人的声誉和影响,没有形成学校的智库品牌;在服务学校决策方面,教育研究院等院系主要关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工作,教师们项目多、负担重,参与学校政策研究几乎完全是义务劳动,缺乏利益杠杆和有效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合作机制、改变评价机制、完善分配机制,高校智库建设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滞后性。首先是历史原因,过去一个多世纪包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研究和学习西方,政策研究往往也跟在人家后面,基本没有突破。其次是客观原因,主要是教育的长周期性和后效性,使相关的政策研究成效不明显,超前思考、前瞻谋划的动力不足。最后是体制原因,我国的教育政策总体上是一刀切的,而教育部的要求通常是适合所有高校,很可能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冲击世界一流的高校就是一种制约,因为创新本身是对现有政策的突破。我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将来还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发展的关键是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再唯美国是瞻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尽快从跟踪转向超越。就像当年美国高等教育对英国、德国模式的突破一样。只有通过前瞻性的政策研究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政策体系,为中国梦的教育版提供政策支撑,高校智库建设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2.举措

为此,我们建议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牵头,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系统智库的统筹建设。在全国高校规划、部署和建设一批新型智库,多方筹集资源,以立项方式重点支持高校开展与国家发展全局相关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政策研究。

二是加强对新型智库的专题研究。组织高校政策研究部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功能、体制机制等,发挥对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指导作用。

篇6

中国宏观经济论:主要刊登国家权威部门、著名学者所做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管理热点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具有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前瞻性的特点。

中国金融·财政研究:本着理论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对中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资本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探讨现实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为国家职能部门的决策、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和有关社会研究机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信息。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主要刊登围绕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主要围绕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以及针对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向规范性、实证性的方向拓展。

中国就业·分配论坛:主要刊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中国就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方案。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主要刊载中国区域发展、区域性经济结构以及区域发展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主要刊载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以期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使其成为政府了解中国乡镇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现实状况,本栏目着重关注有关中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国家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研究成果。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结合中国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着重研究、探讨切实符合中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以求全面、准确掌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工商管理评论: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形式,探索、总结、推广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经营理论与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以及管理方法等。

 

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必须依次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并注明项目号)。

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

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篇7

1、毕业论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内容选择适当题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2、方案设计: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完善解决方案或制度设计。

3、调研报告: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社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岗位,最后成果要求对本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对某一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三、可选择的指导老师信息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五、提醒

1、项目、提纲和文稿完成后及时以电子文档发给指导教师,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教师要求的时间内补充、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

  3、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请与指导老师商量沟通后定题;题目选定后,报经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动一次。

  4、选定指导老师后,非报经系上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5、请每位同学积极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凡有未及时完成的,警告一次,相应成绩降低一个等级,但仍需在15日内补齐;出现第二次,取消成绩。

6、如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步骤,或者在论文写作中不认真写作、敷衍了事,指导老师可以拒绝继续指导论文写作。

  7、超过论文定稿时间一周,仍未定稿者,视为论文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六、参考题目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接合工作实际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题:

会计部分

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

27、 刍议权责发生制

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50、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52、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54、 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

5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

5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财务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8、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0、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6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3、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6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6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6、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6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68、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0、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1、 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73、 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

74、 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75、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6、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77、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78、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79、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80、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8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83、 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

8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85、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87、 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88、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89、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9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业税收筹划

92、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96、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97、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98、 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0、 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

101、 企业财务本质研究

102、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03、 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

10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105、 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

106、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107、 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

108、 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109、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10、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111、 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11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113、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114、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115、 论成本的经济实质

116、 关于ABC法的研究

117、 责任会计的研究

118、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19、 标准成本的研究

120、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1、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23、 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124、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127、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8、 试论成本效益原则

129、 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

130、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131、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32、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4、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35、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36、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7、 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38、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39、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0、 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141、 论经济效益审计

142、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3、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44、 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

145、 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146、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47、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48、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50、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51、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52、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53、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54、 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55、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156、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

157、 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15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60、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61、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6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63、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64、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5、 网络会计研究

166、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67、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68、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69、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170、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篇8

1 引 言

根据最新调查,全球共有5465个思想库,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学术界对思想库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从研究流派来看,学术界研究可分为两类:组织形式、出现和影响的研究以及政策过程研究,后者探索的重点是思想和技能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从研究区域来看,目前关于思想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关注欧洲中东部、亚洲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思想库。从研究对象来看,思想库研究从对单个思想库的分析研究,扩展到对思想库网络的研究,如Diane、Raymond。比较研究也是思想库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大部分比较研究中都将美国思想库作为比较对象,如Morgan等。虽然目前思想库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样,但对与科学技术政策相关的思想库研究不太多。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这类思想库的调研分析其特点和趋势。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样本

Martin认为思想库是一个对重大公共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组织,而James认为思想库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或参与其中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面向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建议使决策者和公众在更多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公共政策决策。James的定义更清晰地反映出思想库的性质(政策研究分析)、工作内容(面向政策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目的(使决策者和公众在丰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思想库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根据工作重点可分为政策研究型、思考建议型以及参与行动型。本文根据研究领域将思想库分为政治类思想库、经济类思想库、科学思想库、社会问题类思想库、军事思想库和外交思想库等。这种分类也反映了思想库所研究问题的类型。思想库的分类并非是一种简单、非此即彼的分类。与按工作重点进行思想库划分的方法相类似,思想库可能涉及上述分类中的多个类型,称之为综合类思想库。同时由于目前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密切关系,看似社会问题(如气候变化)却可能与科学技术政策有密切关系,以此类问题开展研究的思想库也可以视为科学思想库。

科学思想库就是以科学技术问题或与之相关的政策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思想库,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面向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建议,对科学问题及其有关科学技术政策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参与其中的机构。科学思想库的目的是通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弥补决策者与公众对科学技术问题认识的不足,它可以帮助相关决策者和公众在更丰富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科学问题进行决策。

James按研究领域分别对思想库进行了排名,涉及领域包括:国际发展、卫生政策、环境、安全与国际事务、国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环境问题与科学技术问有着密切关系,根据上文定义本研究将James调查中的环境类思想库视为科学思想库,研究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James调查中环境类TOP10思想库(共11个机构)构成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样本。为进一步增加样本代表性,又增加气候组织以及3个专门进行科技政策研究的组织,最后构成一个包括15个机构的研究样本。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Morgan等认为思想库目前面临着各种挑战:①需要多方资金支持;②需要招募“机智而且善于利用媒体”的人;③提出创新性思想,提供解决方案;④需要理解如何影响并引导公共政策。为此思想库需要理解受众、提供何种产品、成功的关键以及思想库评价等问题。本文尝试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科学思想库的现状,具体包括:愿景与任务、资金与课题、组织结构与体制、产出与出版物、研究平台与方法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客观、系统、定量地描述交流明显内容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社会学等领域。也有学者将该方法用于网络环境中的研究,如Stephen等。鉴于本文研究对象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将采用对机构网页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定量化描述与分析。

本文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年7月―2009年9月。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除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无法访问外,其余机构均可访问。后文所用到的该机构资料均来自内部报告。

3 结果分析

3.1 概要

这些机构主要来自于美国,这与目前世界思想库的分布相似。样本中有多个思想库从事多领域研究,属于综合类思想库,如卡内基、布鲁金斯学会;有专门面向环境资源问题的研究所,如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观察研究所等;也有面向科技政策研究的机构,如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等。这些机构代表了不同类型、面向不同问题领域的科学思想库。

3.2 科学思想库的特点

3.2.1 愿景与任务 14个机构(不包括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中,除德国发展研究所外,其余机构都有愿景或任务声明。表2是对这14个机构网页中愿景或任务内容的关键词词频分析:

这些机构都明确将政策研究作为愿景或任务的核心,关注科学技术发展。这与上文关于科学思想库的定义相一致。表中“Environment”、“Climate”等词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样本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思想库在愿景或任务描述中一般都会明确地说明研究领域。“International”、“Global”以及“World”表明这些机构所关注内容的范围,即全球,这也可能与研究样本选择有关(样本中包括在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环境方面思想库)。此外,从表2中也可发现这些机构的受众:公众与政府。通过对愿景任务的分析可以发现:科学思想库都是以对某领域的研究为基础,不仅为受众提供信息及评价工具,而且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以及解决方案,目的就是要弥补公众或决策者对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理解上的不足,以提高其决策的可靠性。

3.2.2 资金来源与选题 研究样本中能从网上获得资金信息的有11家。从对资金类型描述来看,11家机构都有基金支持,其余分别是公司、政府和个人,如图1所示:

从具体描述内容来看,基金是这些科学思想库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些机构对政府资助的依赖程度和态度有很大不同。德国发展研究所认为保持机构独立性的关键就是获得政府资助。而卡托研究所却声明为保持机构独立性,不接受任何政府资助,其资金主要来源是个人捐助。

未获取资金信息的机构有四家。如果将从网页是否可获得该机构的资金信息视为机构资金管理透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将机构是否入选TOP10看作为影响

力大小的表现,对这两个变量的Fisher检验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影响力的思想库在资金信息透明度上是有差别的(显著度为0.05,伴随概率P=0.033)。这也进一步证实了Morgan等人的观点:欧洲思想库落后于美国思想库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财会制度透明度比较低。

本研究中仅获得兰德公司的课题信息。兰德公司的选题取决于具体的研究单位:从事社会经济政策研究的单位通过竞争取得政府部门和私人基金的资助;联邦资助的研究中心会接受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研究项目;除此外它还会利用慈善和公司投入研究那些因为过新或比较紧急而无法取得具体资助单位支持的问题。

3.2.3 人员和内部组织 根据员工数量信息,可以将这些科学思想库(不包括苏塞克斯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分为3类,如表3所示:

科学思想库非常注重利用外部人才。如卡托研究所有75名客座研究员,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数量甚至远超过其雇员数,高达94人。科学思想库人力资源的突出特点是研究人员比例高、学位高且专业多样。德国发展研究所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均有2/3的人员在从事研究工作,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50多名员工中30多人具有博上学位,未来资源的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人力资源组成r11包括了有学科背景和政策研究背景的研究人员。

本研究仅获得了兰德公司和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的组织结构图。对其他机构组织特点的分析只能通过员工职位名称和部门名称进行。从所收集的资料来看,机构内部的组织机构可分为两类:研究部门和研究支持部门。研究支持部门一般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外事、规划、财务、图书情报等。除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外,研究部门一般是按研究主题进行划分,如兰德公司将研究部门分为军事研究、基础设施安全以及环境研究、人口研究等。而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是按研究类型细分研究部门:面向理论研究、面向研究政策研究、科技预见中心、科技分析和指标研究部门。

研究支持部门的突出特点是对外关系。兰德公司、卡内基等八个机构都有类似部门处理对外关系(包括媒体关系和政府关系),如卡托研究所不仅设有政府事务经理,而且还设有媒体经理甚至于新媒体经理的职位。

卡内基和平基金认为国际化改变了思想库的运作方式和结构,因此提出了新愿景计划。新愿景将思想库从一个聚集在一个地方的学者组织转型为一个集成化的国际网络。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气候组织也具有借鉴意义。该组织成立于2004年,总部在伦敦,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北京都有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独立注册为公司或慈善机构,总部与其他地区团体间通过法律合同维持关系,内容涉及工作计划协调以及机构名称和商标授权等。

3.3 思想库研究与成果推广

3.3.1 研究类型与研究影响力 根据研究领域的相对集中情况,将环境类思想库TOP10分为两类,即专门研究环境问题的专门思想库和研究领域比较丰富的综合类思想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1家机构中,专门思想库只有4家(分别位列4、5、6、8),仅占36%。从这些机构成立的时间来看,综合类思想库的平均年龄为55.4,而这4个专门思想库的年龄为32.5。由此可见思想库的成立时间与思想库的影响力具有一定关系的。但4家专门思想库中,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最值得关注,它成立的时间仅有11年。

3.3.2 研究支撑与成果评价 研究支撑包括信息资源及研究方法等内容。15个科学思想库中有7家拥有图书情报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保存机构成果、收集相关研究领域信息。此外兰德公司还有一系列的专业数据库。本文仅获得了3个机构关于研究方法的信息。日本科技政策所有专门的机构从事科学技术分析和指标研究,科技预见方法研究最为突出。兰德公司除了相关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外,还公开了一些研究工具如健康调查工具等。德国发展研究所在专项研究中主要采用实证方法,特别是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从评价客体来看,评价可分为成果评价和机构评价。针对成果评价,兰德公司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两部分:①一般标准,包括问题描述清晰、研究方法设计与执行良好、数据与假设可靠等;②特殊标准,包括研究综合全面、研究具有创新性、研究具有持久性等。而对机构的评价,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主要是利用独立于机构之外的评价委员会。

3.3.3 出版物 通过对网页中关于出版物类型内容的分析(即出版物类型词语的频率分析),可以发现论文(包括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研究手稿、报告、图书、期刊和简报是科学思想库出版物的主要类型,其次是证词、专栏、演讲和情况报道,最后是广播、指标、参考书、小册子和数据库。从出版周期来看,包括了不定时的简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的季度分析、年度报告等。

通过出版物类型分析(见图2)可以发现,目前科学思想库的重点受众是决策者和科学共同体,并非愿景分析中所提到的公众与政府。说明许多机构在针对公众的产品设计中存在问题,但也有少数机构利用专栏、演讲、广播及小册子等形式针对公众传播其研究成果与思想,如卡内基、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等。

3.3.4 公共交流与Web2.0 科学思想库除了利用出版物传播研究成果外,还通过各种活动和技术来进一步扩大影响。许多机构都采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加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媒体的联系。在所能访问的14个机构网站中,9个机构有机构动态栏目,5家有专门针对媒体的栏目。

图3是14个机构(不包括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网站中所出现的网络技术:

从图3可知,目前RSS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新闻组,成为主要应用技术。其他Web2.0技术依次为博客、社交网络和播客网站。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苏塞克斯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未采用上述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而卡内基和卡托研究所采用了多项Web2.0技术;以世界资源研究所采用的Web2.0技术最多。这些Web2.0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了弥补了公众出版物的不足。

篇9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资源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促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资源在整个社会资源结构中的比重的攀升,使之成为许多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和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目前关于研究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论文也与日俱增,对信息政策与法规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有利于研究者们了解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研究现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文献计量分析

笔者以“信息政策”、 “情报政策”、“信息法规”、 “信息立法”、“信息法学”为主题词或关键词,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和“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进行了精确检索,将其搜索结果合并,并去除重复结果,得到2003-2012年间发表的与含有这些关键词的相关论文共576篇,其中65篇为毕业论文。

1.1 论文时间分布

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成长过程与其研究文献的数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相关文献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水平、发展速度和研究规模等。

2003年是我国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一个高峰,之后逐年减缓,2007年达到谷值,然后迅速回升,2009年的发文数量几乎和2003年持平,后又有所减少。十年间的年均发文量是57.6篇,2003-2007这五年的年均发文量是56.4篇,2008-2012的年均发文量是58.8篇。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有一定的起伏,但都在合理范围之内,且年均发文量都在40篇以上,说明我国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正处在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有众多的学者为此付出了关注和研究。

1.2 论文期刊分布

排在前10位的期刊载文量都在10篇以上(含10篇),它们的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28.47%,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现代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探索》、 《情报杂志》、《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处于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是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重要情报源。

1.3 论文作者分布

通过对几位核心作者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马海群教授研究范围广泛,从信息政策的体系建构、方案优选到信息政策的运行机制和评价过程,都有专门的研究。马海群教授和周丽霞共同研究了信息法学学科体系、学科价值及学科归属问题、研究模式及其研究方法等。肖希明教授和张新鹤博士侧重于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马费成教授对中、美及欧盟信息政策法规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详细介绍了日本国家信息战略的发展经验,并在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李东业主要做比较研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信息政策进行对比。汪传雷主要研究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和企业信息政策模型。

1.4 论文作者合著率分析

1982年美国学者提出了分析合著率方法,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合著率可以用公式:C=Nm/(Nm+Ns)表示,其中C为合著率,即一个学科的合作程度,Nm为一个学科在1年内发表的多著者论文书,Ns为一个学科在1年内发表的单著者论文书。

从整体上来说,2003-2012我国信息政策和法规论文著者合著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合著率达到一个高峰,2012年为48.08%,为十年间的最高值。这说明了,我国信息政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与其他领域的沟通和交流也在逐渐加强,这符合信息政策与法规这一研究课题的交叉性、多学科性,以便于取各学科、各领域专家的特长,能够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地分析信息政策与法律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复杂问题。

2 十年来我国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理论研究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包括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目标、内容、体系结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和反馈、与现实的协调性、国际兼容性等方面。马海群等人在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较为突出,在信息政策的方案优选上,他提出基于加权灰靶决策理论,依据靶心距离对多个方案进行排序,根据这些理论依据从而做出最优选择;在信息政策的综合评价上,他提出了信息政策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2.2 国外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

国外关于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研究比国内更早,尤其是发达国家起步早,成就突出。因此,在2003-201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多数都是介绍、评价欧美日俄等国家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根据其内容与范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对国外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的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其发展道路、研究特点以及对我国的研究启示,还出现了综述类的研究。

2)对具体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的介绍,也出现了一些综述类研究,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家信息政策综述》,《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综述》等。

2.3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政策内容比较、信息政策环境比较研究、信息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比较、信息政策目标比较研究、以及政府在信息政策上参与程度比较研究。主要是美、日、俄、英等国与我国的比较,如《中美信息政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也有一些文章对国外两国或者多国之间的信息政策与法规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如李东业等人的《美日信息政策比较及其启示》。

2.4 信息保护政策与法规

由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使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安全与保密上的问题,同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和获取手段,使得具有产权性质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可以被轻而易举的复制和扩散,再加上信息社会信息自由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被滥用,知识产权与信息产权被侵犯的现象屡屡发生,所以信息保护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倍受学者们的关注。

2.5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信息资源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措施、对策等。论文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2012年十年间我国关于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大多偏重于有关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以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的研究。

2.6 网络信息政策

网络信息政策是针对互联网的特殊性而制定的有关规范、管理和发展网络信息活动的行为准则和指南。网络信息政策的研究热点大多集中在电子商务政策、电子政府政策等方面。内容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的调控、网络信息隐私权以及计算机犯

罪等。

篇10

一、征文形式与要求

(1) 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设想可行,结论可靠;条理分明,书写清楚,用字规范,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2) 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二、投稿及联系方式

1、地址:北京市100055信箱10分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55,

2、投稿邮箱:csjsllyjlw@126.省略

3、联系电话:010-52882442;52882428;60309377

4、责任编辑:娄宇丽,编辑QQ:824383956, 526848888

5、http://省略 (官网)

新闻出版总署:gapp.省略/

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网:省略/

龙源国际期刊网: 省略/

篇11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0135

国内刊号:11-2257/G3

邮发代号:82-153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12

European Commission, A Policy Framework for Climate and Energy in the Period from 2020 to 2030, Brussels, 22.1.2014COM(2014) 15 final, P.12,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52014DC0015,last accessed on 15 Novem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COM(2010)2010 Final, Brussels, pp.1-34,http://ec.europa.eu/europe2020/index_en.htm, last accessed on 9 Octo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pp.1-16.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 pp.1-16, 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strategies/2050/documentation_en.htm,last accessed on 28 October 2015.

Peter Johnston & Waldo Wanderhaeghen, Economic Recovery to a Greener Economy:Mobilising ICT-Based Innovations, Working Paper No.33, European Policy Center, Brussels, February 2010, p. 43. http://mercury.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13806/ipublicationdocument_singledocument/234ce837-0447-41f9-8a39-52c4ba2b5381/en/EPC_WP_33.pdf, 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5.

篇13

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471

国内刊号:37-1460/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