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科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科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专科教学论文

篇1

注重专业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篇2

1.2教师的实践技能不高。

建筑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分析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发现: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非常少,尤其是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实践技能技术的缺乏,必然会影响中职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时也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中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素质不高。

2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

2.1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模拟教学法。

基于中职建筑专业较强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要本着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原则,深化教学模式,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模拟建筑专业就业岗位的要求与环境,让学生提前获悉工作岗位环境,通过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模拟应用教学,而是要灵活应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建筑基础理论教学则需要应用探究式或者启发式教学模式,总之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2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基于当前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之后,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而所有的前提必须依赖于中职院校完善的教学体系:一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要突破传统的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构建以社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因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如果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市场技术,导致学生在毕业的同时就失业;二是教学内容要提高建筑实践专业知识的比例,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3提高教学手段。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因为其含有大量的理论概念和图表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浪费课堂时间,而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建筑工程图表知识形象、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就需要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顺利实施。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支持,只有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建筑专业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团队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部门、行业所组织的技能教育培训,比如重庆市永川职教中心每年组织多次人才培训教育活动,以此增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其次学校要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建筑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将企业优秀的技能人才引入到学校中,让他们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配建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

篇3

1.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护理学

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

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2.1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双方目的明确,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具有客观性。

2.4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主要是针头)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自2009年起,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手不可接触针头,不取下针头,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5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学会与病人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篇4

1.2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物流领域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有:张雪莹(2013)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新建议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步骤和建议;钱莹(2013)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情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宋巧娜(2012)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位基础,提出构建方案设计、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路;曹细玉(2012)针对独立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策略。谢翠梅(2011)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教学模式。本文拟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将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战略意义。

2、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

2.1课前准备活动

2.1.1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纳。在此主要分析视频来源的第二种情况,即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课题组录制了教学视频,在此过程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2.1.2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每个知识点都有精练针对的习题,且难度恰当,并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2.1.3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课前任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2.1.4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2.1.5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学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生课下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相互解答。对于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2.2课堂组织活动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2.2.1师生共同确定探讨问题课堂探讨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学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讨的问题。2.2.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讨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当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2.2.3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探讨式题目,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讨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各小组的探讨状况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2.2.4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之后,要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2.2.5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基于翻转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和同学;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讨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讨问题。

篇5

教师可以通过向非口腔专业医学生介绍较熟悉的领域,多联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临床医学系学生,可以重点突出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对医技系的学生,多联系影像和检验的知识,口腔检查和治疗均离不开影像检查,强调拍片对口腔医生开展诊疗活动的重要性,无论拔牙还是根管治疗,都需要为患者拍摄X线牙片;正畸和颌面外科治疗前都需要为患者做血液检查。以此引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拓宽医学知识面。

3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教学重点应与口腔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分,根据学习目标重点介绍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比如,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和标志不需要重点讲解,应重点介绍面部形态标志与颜面部审美的关系,通过自我观察及互相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又如,牙周疾病的重点可以强调导致牙周病的不良习惯等病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再如,可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处理知识,如颌面部伤员担架运送时的,颌面部出血时有效的止血方法,牙脱位后再植前的保存方法等等,便于学生在遇到相同情况时清楚应作何种急救措施。现代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多数学生可能会存在颞下颌关节不适,可以重点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因和治疗原则,学生会对此内容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此外,应该适当增加口腔卫生保健一章的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选择漱口水、牙膏和牙刷,怎样漱口,刷牙的正确方法等卫生保健知识,利于医学生今后随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通过教学侧重点来引导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专业的基本知识。

4教学方法对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科学的影响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传统板书式教学方法更新颖直观[5]。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抽象,口腔疾病专业性强,凭空讲述口腔专业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将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声、像三维材料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在介绍一些临床操作时,视频及Flas的加入使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什么是根管治疗,以往学生只能依靠教师对课本文字的解释,难以理解,而采用动画示教,根管治疗的步骤一目了然,生动鲜明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介绍口腔卫生保健,单纯讲述什么是牙膏、牙刷,如何刷牙平淡无奇,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牙刷与牙齿的位置关系及旋转动作,轻松掌握刷牙的动作要领。再如介绍漱口方法之前,我们尝试利用影视剧作品中漱口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漱口的观念,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教学效果显著。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传统被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述恒牙的名称以及牙位记录法,教师在示教之后任意选择某几颗牙齿,请数名学生回答该牙齿在口内的具体牙位,或者在黑板上写出该牙的牙位记录式,举行一个随堂竞赛,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确。教师还可以采用病例引导的形式,先以图片向学生展示某一种疾病的典型特征,再通过引导形式使学生总结出引起该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加深记忆。

5利用教具进行教学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文字描述晦涩,单纯依靠图片示教,平面形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购买示教模型交给学生近距离观察,理解并记忆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血管的解剖结构。牙齿分类繁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离体牙加深对不同种类牙齿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实践能力教学: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依靠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无法深入掌握基础知识[6]。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和记忆。但是对于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而言,不应像要求口腔专业学生那样注重临床操作,而应着眼于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得出治疗方案。因此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可以模拟临床中接诊病人的程序,引导学生对给出的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历信息采集和规范的口腔检查,通过分组讨论,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并列出正规的治疗计划。

篇6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篇7

2妇产科学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培养未来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任。妇产科学教师帮助医学生,使其逐步过渡到没有教师的学习阶段。多年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记笔记、背笔记,应付考试现象严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病,即只强调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教师争分多秒地满堂灌,学生不遗漏地背,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不能进行主动地学习与独立思考,联系能力差。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妇产科学知识不断增长,教师应该分析知识的内容,用较少的时间把最基本知识(重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效地承受负荷,将较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上,更多地提倡学生自学。改变自学能力差,独立思考、工作能力低,创新能力更低的状况。要达到上述要求,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教学。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性事业,是从自己所懂的事物开始,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不能只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只有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的进展,并在智力上不断深化,不局限于本学科的小天地,这样其教学才能得到好评。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其需要各种类推、比喻和形象来建立起学生兴趣和教师理解之间的桥梁。教学上的程序应当认真计划、周密安排、不断地检查、修改,并同所教科目直接联系起来。通常教师传授学生的是须要记忆并加以回顾的信息,也改造和扩展知识。通过不断阅读研究新的信息,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性高度,在教学、学术水平上得到升华,更上一层楼。好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创造性思维地发挥,使其获得毕业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3强调情境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结合学习目标,将临床病例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教材等设施,使学生主动对疾病地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自我更新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和掌握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贯穿到从实习到整个妇产科学课程[3]。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学也是一种情感学习;教师展示出积极的态度,最终会使学生争取一个积极成功的妇产科学学习经验[4]。

4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新技术的相互应用

应重视妇产科学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交叉联系,在教学中要有一定学时安排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CT、核磁共振成像、内外眼儿科等讲座;不断更新知识,将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讲授给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科学发展。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辐射伤害,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MRI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断率,对早期肿瘤地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应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作为将来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应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已进入到妇产科教学工作中,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记录,精确表述妇产科教学中的某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难点,起到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将手术操作的重要过程进行录制,引入教学讨论,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

临床医学生最缺乏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训练医生重视临床科研工作,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科研实例,介绍临床科研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其主动参加到科研课题设计、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撰写科研论文中。重视基础医学科研,通过基础研究,将所获得的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对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新药物研发的应用性成果,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

6重视临床实训室的建设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实际操作训练是妇产科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重视实训室的建设,不断添加和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式教学,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观摩手术过程,然后由学生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临床诊疗室、化验室及CT辅助检查的结果,对某项特殊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部分学生已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是妇产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7采用新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方法

篇8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篇9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通常只注重美声、民族两种歌唱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幼儿歌曲歌唱技巧的传授;教学过程重视技能技巧,只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而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只注重理论学习,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学生在演唱儿歌的时候发声、表情、眼神等缺乏艺术表现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学生能力还达不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对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模式要与普通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相区别。普通高师声乐学生大多数在进校前就进行了长期的专业音乐学习,进校后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几乎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知识,音乐基础差,声音条件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利用声乐集体课,在学生刚进校学习声乐基础的时候,比如讲授发声方法、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吐字、咬字等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集体课的优势在于声乐教师避免了重复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尽量选用适宜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程度的声乐基础知识教材;同时要准备丰富的教具和音响资料;结合最新的学科信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利用集体课的优势,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声乐小组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将声乐基础、演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在进行小组课教学的时候,既要面向小组同学进行讲授,又要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由于点和面比较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打开声乐学习的思路。学生通过声乐小组课的互相学习,可以感受到相同难度的声乐曲在不同人身上产生的效果与作用,比如:在进行顿音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防止腹肌僵硬,并注意避免下颌僵紧,舌根不要用力。声音要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有气息的支持。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中,教师通常会模仿错的顿音发声,来与正确的顿音发声来进行对比示范,学生有时候听不出来。而小组课教学,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一个同学唱,其他同学听辨,老师在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听辨能力,还可以学习教师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来进行实际指导,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上小组课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水平和声乐演唱判断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一个共同讨论声乐演唱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音乐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思考,要打开思路并把握好教学尺度,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4在传统声乐教学基础上,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儿歌教学

篇10

(二)课前学习环节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学习指定的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或任务,以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看视频边做笔记,消化各个知识点,将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三)课堂活动环节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学习专业课程,具有了相关专业知识,课堂重心不再是以前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而是重点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一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最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答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中的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转变了师生角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而且需要加强学习,扩展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脱视频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生没有自觉性,缺乏自我管理,是无法完成学习的。因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对于一些学习意志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愿动,懒得动”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态,如何打破这种心态,改变学生们的传统习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主动学起来,需要付出较多的心血和汗水。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存在风险,所以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二)班级规模的局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大部门的班级都是大班教学,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小班教学。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因材施教相对比较困难。新型课堂教学里的核心思想,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大班教学的限制,实施效果受限。

篇11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篇12

2.重行政轻教学。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行政占主导地位,教师占附属地位的现象,无论是在学校的地位还是在利益分配上,行政人员优于教师。教师本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反而受到忽视和排挤,这使得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想要转行政岗,无心教学。

3.重必修课轻选修课。在教务安排上存在着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现象,比如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老师的安排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选修课经常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授课人员也常选一些刚进校、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上课。这给老师和学生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选修课不重要。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的认知、学习动机及课堂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所选课程认知不足。很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不够,当初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对所选课程并无过多了解,只是从课程名称上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进行了选择,导致在课堂听课时缺乏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课程内容,出现了跳跃式的选课,即因为没有学过前期必修的专业课程,直接选修了高阶的专业课程,出现了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选课时要多看看大纲,必要时可以请求老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

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哪门课将来考研需要、哪门课学分高、哪门课好过、哪门课可以逃课等,甚至单纯为了获得学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选修课;有的学生不关注课程的实际内容,选课只是为了获取成绩或学历,得到奖励或证书,谋取工作或职业等。

3.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差。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普遍较少。而参与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参与。比如:有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去上课就是为了老师的抽查和签到。另一方面是学生愿意参与,但参与方式被限。目前,教师在大学的课堂上是主角,教师策划和实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或是必须得到老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到堂课教学的活动中,而且参与方式非常有限。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动设计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势必会带来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多不良行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聊天或者玩手机;

(2)不能准确回答老师问题;

(3)迟到早退,到课率较低;

(4)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等。这些不良行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稍显枯燥,需要学生培养兴趣、主动地去接纳吸收知识。授课教师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看似讲解的面面俱到,实则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分不清主次。当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心理。相应地,当学生对课程不认真学习时,教师也降低了教学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师生无法互动。与此同时,还有个别教师讲课只是为了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学生到课情况要求也不严格,致使学生对选修课更加不重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解决材料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好材料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工作。要改革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鼓励老师参与科研,但不赞成科研至上的作法。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重视教学,并以教学为主制订相关政策和考核机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弱化并取消高校行政体制。

2.加大对选修课重视程度,指导学生选课。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在专业课的选择上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也在情理之中。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选课辅导,同时对每门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一一做了介绍,让学生不但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出现盲目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课。

3.端正学生学习观,使其学有所得。观念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效果。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观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个人的认知程度和经验水平的影响。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学习氛围的影响,摒弃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严明课堂纪律。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认同,或者不知道学习专业选修课有什么用途,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对同学进行专业教育,比如开展相关的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用途,培养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制订一定的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比如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现象,老师可以采取“无手机课堂”进行教学,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以严惩。对于无故不上课的同学,更要严惩,不能放任学生迟到旷课。一些违纪行为不但影响了违反纪律同学本身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可能带坏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约束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抱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和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学习和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一特点,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理念,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正解认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灌输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共同进步的过程。

6.教师提升选修课的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专业课的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突出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时刻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7.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步伐,更新和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及企业的生产现状,更新课程内容,补充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可学性;教材“绝对权威”,“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动向,及时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8.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穿插课堂研讨、辩论、演讲、竞赛、模拟实践等;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多角度阐释,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内容枯燥空泛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使学生听懂、领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篇13

1.2课堂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提高诚信品德

在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少不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一定要说到做到,说明天测验就要一定测验。言必行,行必果,将诚信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严谨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诚信。教学活动所体现的一切都要以诚信和公平作为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诚信,对提高学生诚信品德是一种促进。1.4实训教学中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作用。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互动的方式不能局限于提问回答,应展开广泛的交流,工作上的交流,技术上的交流,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把实训教学当做真实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制冷专业课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性

2.1制冷专业课程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时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所要讲授专业课的特点,在制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从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创新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

2.2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只能灵活机动

与专业课程不同,项目化教学授课千变万化,因此,授课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让学生逐渐接受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因此需要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开展德育教育。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在学习制冷设备维修这门课程时,教师和学生在上一门实训课程,教学对象是一台电冰箱。在这节课讲授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眼前的电冰箱没有兴趣,认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台设备没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专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重引导,那么会出项以下两种结果。结果一,教师填鸭式教学,从上到下进行地毯式讲解,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结果二,教师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动手,最后的效果也是一般。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并且融入德育教育,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组员各尽其责,分配任务,提出问题,让组员共同解决维修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并且排除故障。教师要求对于难点问题不能放弃,直到排除故障才算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使学生有紧迫感,遇到问题不服输,想方设法地解决,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排除困难的坚定信心。德育不仅仅是课本上进行的综述性描述,它贯穿整个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不放弃,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慢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3.将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

专业课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中学习,而真实的工作情景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针对高职类学生的特点,专业课中的项目化教学可把德育教育适度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在原有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的成果,使之应用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在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中得以锻炼。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专业课程的各种资源,提供环境和土壤,使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生根发芽,在学生步入社会前夕、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成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学是高职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一环,德育教育应该伴随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涯,甚至将影响一生。两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如果能相互渗透,两者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