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保险会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保险会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保险会计论文

篇1

2、操作性强。

保险会计的具体核算是紧密联系保险业务具体流程的,到什么环节,会计要做何会计核算,因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非常清楚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同时将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相联系,就这点来说就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课堂讲解就能让学生学会的,学生首先要先学习了解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不同的会计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保险会计教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本就是个相对枯燥的课程,保险会计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大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到这时一般会有点学习松懈和疲态,而笔者所教授的保险专业学生,是经过多次优秀生转专业出去之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都不是很好,所以枯燥的保险会计教学很难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可参考的教材不多。

因为保险会计的特殊性,目前市面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材屈指可数,近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解释以及保险行业相应办法的施行,保险会计的变化较大,而能够与时俱进的教材就更少了,因此教材的选择面有限。

3、课程内容枯燥。

会计本来就是个枯燥的工作,保险会计作为特殊的会计就更枯燥了,而且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必须要静下心来才能学得进去,而现在的人特别是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三、教学思考体会

1、创新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保险会计的教学不仅仅是把保险会计书本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能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对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这个理念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做”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完书本知识后,遇到具体的保险业务,就立刻知道该怎么进行会计操作。

2、理论联系实际。

书本理论来源于实际经验的总结,也必将应用于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笔者每次上课时都会打开最新的金融保险新闻,分析与课程相关的业界动态,比如2014年3月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机事件,可以就此事与学生讨论保险公司需要提取什么准备金,是不是要进行预付赔款,还是直接进行保险赔付的核算,除了直接赔付款之外,这起事件还可能涉及什么样的赔付支出,通过这样分析以后,学生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各项业务的具体核算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动脑学习思考并且消化吸收了的内容,学生才能真正自己掌握,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保险会计教学过程中,有些相对简单的内容,笔者只是讲解一下大体要点,具体的案例方面会计核算过程就交给学生自己去看,因为本人所选的教材有大量相关的例题。

4、学练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完书本理论,如果学生不去练习,就没办法真正掌握。基于这样的理念,本人经常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会计核算练习让学生去做,一般都是一些典型的练习,学生如果会做了,那说明相关的知识点就基本掌握了。

篇2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上市企业施行。200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顺利地拉开了在海外股份上市的序幕,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开始实行。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分析,以求对我国的保险会计制度研究有所启示,进而为建立保险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82~1993)

1978年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立出来,相继在1984年2月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计划体制,而且保险公司发展还处于“拓荒”阶段,许多保险企业独有的特性尚未发挥出来,财会制度上缺乏相应细化的规定。因此,1989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对此制度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并于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其实用性和规范性均增强了。从总的来看,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务管理实行计划管理原则。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保险公司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实行统一计划、分户经营、以收抵支、按盈提奖的财务管理体制。突出财务计划的作用,利用定额进行财务计划的编制,用以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公司收人大部分上交国家财政,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规定,盈利全部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将资金划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由国家有计划地划拨,仅以专用基金形式给予企业一点财务权力。

2会计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统一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会计制度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各级保险公司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各级公司不得自行变更或修订制度,但可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总公司,由总公司负责修订。

3在核算体制上按照不同性质的保险业务,分别确定会计核算体制,如按国内财产险、涉外财产险、出口信用险和人寿保险业务分别单独核算。其中国内财产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一般由各级公司独立建帐、独立核算、分级管理、自计盈亏或自负盈亏;涉外财产险与出口信用险一般由总、分公司以下单独建帐、分级管理,总公司统一核算盈亏,分公司自计盈亏。

4会计恒等式采用“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保险企业的资金,从占用的角度看可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是指占用在企业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它包括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机具设备、交通工具等,流动资金是指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它包括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如应收及暂付款、预付赔款等)、各项支出(如赔款支出、手续费支出、业务费等)。保险企业的资金来源,按不同渠道分为自有及内部形成的资金(比如国家拨给的资本金、固定基金、内部形成且有专门用途的准备金、专用基金)、借入资金、结算资金(如应付及暂收款、应付手续费等)、业务经营收入(如保费收入、利息收入、迫偿款收入及投资收入等)。

5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和损益类。另外,鉴于当时的核算体制是按四大险种分别核算,因此,设置国内、涉外、信用、寿险四套会计科目,分别核算不同险种的业务。由于四类业务的财务活动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四套科目中大部分科目是四类业务通用的,少部分是专用的。

6记帐方法允许从资金收付记帐法、借贷记帐法中任选一种。

7在货币计价上国内业务(包括财产险与寿险业务)以人民币为记帐符号;涉外财产险、信用险业务则采用外币分帐制,直接以原币入帐,年终时将外币业务损益按决算日牌价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二、《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时期(1993~1998)

随着党的“十四大”召开,以上这种计划体制下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新要求。因此,1993年,财政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对我国所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革,财务会计改革进行了模式性的转换。1993年2月24日,财政部结合保险行业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体系,并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出了基本规定,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实行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核算体制上将非人身险业务与人身险业务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即分别建帐、分别核算损益。非人身险业务可分为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险业务分为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企业经营的再保险业务,可区别为分入业务与分出业务进行核算,也可将分出业务并入直接业务核算。信用险业务可实行三年结算损益的核算办法。

3建立了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按照资本保全原则,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转让、报废、毁损发生的净损益以及计提折旧不再增减资本金,而是直接计人当期损益。这与以前企业收入中大部分上交国家财政、资金随意增减相比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积累和发展壮大。另外,改革了资金管理办法,取消了专款专用制度。实行企业资金统一管理和统筹运用,以促进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4建立了资本金核算体系。制度抛弃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金来源总额=资金占用总额”的平衡公式,采用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明确了产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资本金核算体系。

5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类,并分别对保险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各类科目的设计,并从保险企业“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角度出发,细化了资产流动程度、风险程度和财务损益的科目。

6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借贷记帐法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规定保险企业对外报表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并对这些报表的作用、报表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作了具体说明,使财务信息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7扩大了保险企业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自。制度规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决定”。

8规范了保险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标准和损益的计算。制度对资金的筹集与积累、非人身险业务、人身险业务、再保险业务、拆借、贷款和投资业务、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结算款项、费用、营业外收支、利润及利润分配等业务的会计核算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9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会计稳健原则。制度规定保险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计提坏帐准备、贷款呆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10对有外汇业务的企业规定即可采用外汇分帐制,也可采用外汇统帐制。采用外汇分帐制的企业,应设置“外币兑换”科目。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帐务间的联系均通过“外币兑换”科目。

三、《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98~2001)

1993年制定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了6年,它对于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间有序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保险行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1995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保险法》,国家加大了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并于1998年成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后,保险监管部门出台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由多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另外,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发生了重大转变,改变了过去放开经营的做法。这些新变化和新情况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与之相适应,作出新的规范。因此,1998年12月8日,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修改,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改变了会计制度名称。制度考虑到当时保险企业都已是公司制企业,因此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改名为《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这样更加符合我国保险公司实际情况。

2重新确定了保险业务的分类,并实行按险种分类核算。制度根据保险分业经营的原则,对保险业务的分类进行了调整,将保险业务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和再保险公司的业务三大类。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等;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普通人寿保险、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再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分入保险业务和分出保险业务。在具体业务分类上,修改了原制度在具体业务划分上存在的交叉情况,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公司不得再经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划入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另外,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保险业务进一步分类核算。

3完善了保险业务损益结算办法。制度规定除长期工程险、再保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外,其他各类保险应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与原制度比较,本制度作了如下调整:(1)原制度只明确了信用险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本制度明确了长期工程险等长期性财产保险业务以及再保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2)前者规定业务年度为三年,后者没有规定业务年度的具体年限,其具体年限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业务性质确定。

4增加了确认保费收入的原则。关于保费收入的确认,我国原制度规定,非人身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和分保业务规定保费的收入入帐时点,确认原则不统一,也不尽合理。本制度对保险业务规定了统一的保费收入确认原则,明确规定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第二,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第三,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5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和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的会计处理。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应按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根据该规定,本制度相应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的会计处理;另外,《保险法》规定,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应当对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按当年自留保费的1%提取保险保障基金。根据该规定,本制度相应增加了提存保险保障基金的会计处理。

6调整了贷款和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按照《保险法》及其他有关保险监管法规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从事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贷款业务,不得买卖股票和进行股权投资。根据上述规定,新会计制度相应取消了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各类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取消了股票投资及其他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7增加了抵债物资的会计处理,修改了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制度将原“递延资产”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是因为“递延资产”实际上是不能全部计人当期损益而在以后会计年度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它并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一项资产。

8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本制度将原“损益表”名称改为“利润表”,将原按保险业务设置的损益表改为按保险公司设置利润表,并对各报表的指标项目作了相应调整;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确立了现金流量表在保险财务报表中至尊的地位。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1至今)

2001年,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财政部又了《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又面临一次重大变革。因此,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充分考虑了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基本要求,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制度于一体,分别对6个会计要素以及有关金融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次改革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其主要内容有:

1实现了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以及相关的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框架,虽然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要素作出了基本规定,但是,仍然只规定会计记录和报告,并没有完全解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这种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规范簿记的内容。这次新制度对6个会计要素进行了严格界定,并对其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规定,和原制度相比较,更加全面、严谨、规范,使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事实。

2首次将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新制度。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对于保费收入的确认,强调的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这一经济实质,并不以“保险合同成立”这一法律形式作为唯一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3在某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它要求国内保险公司的会计标准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采用国际保险业的通行做法。这次新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基本相同。比如,各项准备金的提取采取了国际通用的办法;短期投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上,允许企业按照资产的使用情况计提折旧。

4谨慎性原则体现更充分。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它本身属于一种负债经营,其业务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而也就决定了保险行业在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上必须更加稳健保守。这次新制度无论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还是会计方法的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说将谨慎性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新制度将虚拟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明确规定开办费不得列入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期末结帐前处理完毕;注重资产质量,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它包括坏帐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准备;此外,对利息收入明确规定了严格的确认条件,对于逾期贷款,缩短了应收利息转表外核算的天数,由一年缩短为90天。

5明确了新业务和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所得税会计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过去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很少涉及,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上,也只局限于应付税款法。而这次新制度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上分别确定可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并详细地列示了其计算方法。此外,新制度对于实务工作中新出现、以及在以往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一些疑难业务比如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证券投资基金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6增加了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新制度在原来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充分考虑了上市公司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此外。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了详细、严密的规范,提高了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可理解性。

7明确了会计政策的审批权限。新制度规定,在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保险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财产损失处理的批准权限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不再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和批准,改变了过去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批准权限混淆不清的现象,赋予了保险公司更大的自。

综上所述,我国的保险会计制度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市场的开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不断完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任何一种建立完备制度的企业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基础的不严密性,其体系就不可能完备,加之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本身当然也是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虽然,新制度的颁布和旧制度相比,更加注重了保险企业的风险问题,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较多的运用。但是,新制度只就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事项做了原则性规定,财会制度相关内容不全并过于宽泛,而且,新制度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制度于一体,没有体现保险行业的特色。此外,2002年,为了履行我国入市承诺,加强保险监管,新《保险法》又重新颁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保险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组织形式、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等方面又发生新的变化,比如,在财寿险分业经营上新《保险法》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同时经营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因而保险会计制度又面临新的调整。笔者认为,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单独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保险会计准则是符合保险会计规范的发展趋势,它不是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在系统地把握保险会计个性、保险会计规范发展与变革趋势以及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当务之急,财政部应在现有的新制度基础上尽快出台保险行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1]财政部。保险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篇3

(二)工伤保险支出的核算内容

工伤保险待遇支出,即用于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个人待遇方面的支出,包括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生活护理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辅助器具配置费、康复性治疗费,职工因工死亡后其亲属从经办机构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劳动能力鉴定费用,指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聘请医疗专家对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所支出的费用。储备金支出,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调剂支出。

二、工伤保险核算中的问题

(一)工伤医疗费核算中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4-08-05作者简介:周小红(1979-),女,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师,现在煤炭社会事业保险局基金管理科任职。工伤保险基金会计是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那么我们从监督工伤保险医疗费支出研究,控制不合理的工伤医疗费支出。由于工伤职工就医的医院不注重政策,管理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服务过程中重效益轻管理,甚至有的医疗机构还采取不同的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基金导致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挂名治疗或住院的不制止

由于医院与参保患者存在利益一致性,有的医院对参保患者住院把关不严。一些非参保人员为了个人住院不掏医疗费用,就通过关系以参保人员的名义办理住院手续挂名住院,套取工伤保险基金。

(2)制度执行不严,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医疗机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比较突出,医疗机构采取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使医务人员随意降低入院标准,造成挂床现象。不按规定限量开药,超过处方剂量或将自费药品与可报销药品混淆计价;这些行为增加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二)工伤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利率存在的问题

从工伤保险会计的保值、增值的职能中我们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也是审计过程中一项重要检查内容。自治区煤炭系统工伤保险基金主要靠工伤基金存入银行优惠利率完成保值增值。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优惠利率,国家也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但是,到目前没有提到工伤保险基金应遵循哪一条银行优惠利率。工伤保险基金落实增值、保值在具体执行中增加了难度。四、制定控制工伤医疗费的有效办法和执行保证工伤保险银行优惠利率政策

(1)自治区煤炭社保局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控制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针对工伤协议服务机构出台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服务机构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参统单位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时,实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

①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核算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围绕工会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注重在选煤公司工作中维护女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福利待遇方面的特殊利益。同时,通过组织女职工观看健康知识视频讲座和永锦公司组织的女工体检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2)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系列送温暖活动

长期坚持到车间、进班会送安全毛巾,元宵节开展为一线职工送元宵,端午节送粽子活动,深入一线职工宿舍为职工整理床铺、打扫宿舍、缝补工作衣,进行安全劝导,送安全祝福。

(3)通过开展女工现场

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发放安全知识宣传页、组织员工安全签名等系列安全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员工的安全知识。

(4)及时对“三违”人员进行了帮教

用亲情帮教、真情感动,提醒职工时刻注意安全,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半边天”作用。(责任编辑:杨敏英)各参统单位社保部门实施的服务质量保证金办法报主管部门备案,对于按确定比例留存在社保部门的服务质量保证金要加强管理。服务质量保证金属于工伤保险基金范畴,要专户储存,不得挪作他用。参统单位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定期与主管部门对账,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主管单位对参统单位上报的年终考核结果备案同意后,应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的,由参统单位社保部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经考核不予支付的,及时上交主管部门。

②有关质量保证金会计核算要求

a参统单位社保部门会计核算

1)收到主管部门结算的医疗费时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

2)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预留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时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贷:银行存款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

3)年终考核,按规定拨付医疗协议服务机构保证金时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贷:银行存款

4)年终考核,上交主管部门服务质量保证金时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贷:银行存款同时冲减收入和支出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红字)贷:上级补助收入(红字)

b上级主管部门会计核算

1)收到上交的服务质量保证金时,红字冲减费用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红字)贷:银行存款(红字)

2)期末转入基金结余借:工伤保险基金贷: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2)执行银行优惠利率是基金的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保证

而工伤保险基金的现行政策中,没有明确优惠利率规定,虽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商,工伤保险基金也执行了优惠利率,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各自立场不同,理解也就不同,如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医疗保险基金优惠利率。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篇4

公认会计准则为兼顾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各方面的要求,它只能在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任何一张报表都不能偏废。法定会计准则着重于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法定会计准则服务的对象与目的决定了它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侧重。只要保险企业具有偿付能力,保险监管部门并不是那么关心保险企业当期是否盈利,利润表在法定会计体系中只能居于从属地位。

2.风险认识的差异。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和关心的重点不同,这些要求与关注点有些是交迭的,有些则是不相容的。为了能够兼顾这些要求,公认会计准则在对待风险时只能在总体上保持不偏不倚的特性。保险监管机构运用法定会计准则主要是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因此为了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进行债务偿付时有一个足额的缓冲,同时也为了使保险监管机构更好地免除监管责任,在不必考虑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前提下,保险监管机构在制定法定会计准则时往往会采取一种十分稳健的态度。

由于公认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对待风险态度的不同,对于资产、负债、收入与成本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二者之间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就结果而论,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点:法定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资产较公认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资产小,法定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负债较公认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负债大,想应地,法定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所有者权益较公认会计准则下所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小。

3.会计假设差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即是我们常说的持续经营假设。而保险法定会计准则则是以“清算假设”为基础,即假设保险公司出于可能的各种原因停止销售新保单,兑付所有现有保单责任,监管机关要保证保险公司在“清算假设”的前提下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有些资产项目在实际清算时,是不具备偿付能力或清算价值的,例如递延资产、预付费用或清算价值极低的小型办公设备、家具等。第二,在公认会计准则的持续经营假设及其他基本假设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与真实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保险公司的资产尤其是大量的金融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实际价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常常受到质疑。法定会计准则为确保保单持有人权益未来能够得到足够的偿付,必须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予以保守、谨慎的评估。因此,法定会计准则抛开持续经营假设,将保险公司暂时视为处于撉逅阕刺瑪而对资产和负债状况予以评估,由此来判断保险公司是否具有清偿现有负债的能力。

所谓清算状态和实际清算的概念还不尽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很多清算事务一定要到真正的清算状态时才可能准确计量。保险公司这种对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只是对“清算”的假设,若干评估标准仍是凭会计理论和相关因素推演而出的近似值,与实际清算相比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差距。因此,我们对保险公司这种清算概念的会计假设要加上“修正”或“准”字,称为“准清算假设”,来与实际清算加以区别。

4.会计基础的差异。会计的计价基础一般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它主要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使收入和费用配比。收付实现制则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受到和支出作为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在收付实现制下,凡当期受到的收入或支出的费用,均确认为当期收益,而不需进行期间配比。对保险企业而言,在公认会计准则下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而法定会计准则采用棗混合会计基础,即平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年末采取权责发生制进行决算。其原因如下:其一保险公司一般以现金为交易工具,且一般要到保险公司受到保费后保险合同才生效,相应地保费只有在实际受到是才能予以确认。其二、对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计提,要运用很深精算知识,普通的会计人员不可能也不必要掌握,因此,保险公司平时不可能对每张保单进行详细的计算、记录,只有到年末时,通过精算师的计算后才予以记账。二、建立法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保险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也需要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国外对保险行业的规范一般形成了两套准则,即公认会计准则(GAAP)与法定会计准则(SAP)。而我国对保险行业的会计规范从1993年颁布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到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保险法》以及1999年又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但至今仍为出台一套针对保险行业的具体会计准则。因此,建立我国保险法定会计准则已刻不容缓。

1.中国保险业在经历保险市场高速发展时期的过程中,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暴露。虽然,我国《保险法》和《保险管理暂行规定》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作了规定,但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造成有法不依。同时以上法规有些过于陈旧,没有考虑保险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其保守与稳健程度无法与我国当前保险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相配比,因此制定并实施保险法定会计准则一方面有助于落实以上法规并实现跟踪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弥补两法规的不足。

2.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股份制上市保险公司必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这样有利于不同投资者相互比较。但是保险公司应具备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偿付能力,而有一部分偿付能力则是股东权益,这就存在分配经营利润与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保险公司利润不被过度分配以维护偿付能力,就有必要制定保险法定会计准则。

3.顺应国际保险服务自由化和一体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我国国际保险市场逐步接轨,也就客观上要求我国保险的监管水平与做法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保险行业法定会计准则与之配合,这才能管好外资保险公司,也才能使我国保险业稳步地与国际接轨。

三、保险会计运行模式构建

虽然各国的保险会计都存在公认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两种规范,但对这两种规范的运行模式却不尽相同。

1.主辅相成模式。在主辅相成模式下,会计核算日常接公认会计准则运行,只在会计期末按法定会计准则对按公认会计准则核算的结果做出一些调整以填制特定的监管报表,或附加保险监管方面更详细的特殊会计要求或精算指南等。也就是以公认会计准则为主,以法定会计准则为辅。运行主辅相成模式的国家有美国。

2.合二为一模式。合二为一的模式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和法定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不同于非保险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形成一套特有的会计准则。如日本等国。

3.二者并行模式。即保险监管者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于公认会计准则的保险法定会计准则,企业在实际操作与会计运行系统中采取二者并行的方式。如巴西等国。

笔者认为,第二种模式运行成本低、但由于一般会计原则和法定会计准则在服务对象和目的、对风险的认识以及会计假设等方面固有的区别,把二者揉进一套体系中进行操作十分困难,难以兼顾公认会计准则和法定会计准则使用者各自的要求。第三种模式因其在实际操作与会计运行系统中公认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两套规则分别同时进行,运行成本较高。第一种主辅相成的模式则能较好地解决公认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的不同要求与运行成本之间的矛盾,在实现两者不同要求的同时,又使得运行成本不致太高,应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四、监管当局的任务

为了建立并推行实施保险法定会计准则,监管当局目前应至少做以下准备:

首先,保险法定会计准则是专属于保险业的法定会计规范,因此需体现出保险业的行业特征。其基本特征有经营对象的无形性,偿还金额与对象的不确定性,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等。为了使这些特征在保险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一方面,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

篇5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呈健康发展态势。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保险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产品日益完善。保险公司由此面临着如何全面、客观地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为保险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投保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何为保险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重要信息等会计问题。然而,尽管2007年新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保险行业特殊会计准则,但是该准则内容过于概括并且缺乏权威的应用指南,我国保险会计规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

一、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慢,相关保险行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研究相对滞后。尽管保险业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保险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却只有二十余年。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认知需要以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据此才能制定出适合于行业特点并且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会计规则。

我国的第一个保险行业会计制度是1984年2月份颁布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的保险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该保险公司特殊会计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而更多的是采用“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这一计划经济会计原则,突出保险公司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进行统一计划、分户经营、以收抵支、按盈提奖的财务管理制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保险公司开始转型,外资企业开始涉足中国保险业,1993年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具有转折性意义,奠定了目前保险业会计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紧接着我国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实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并且通过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以此为契机推出了针对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业实行专门的会计规则,既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保险公司开始进行海外融资和开拓海外资本市场,我国保险行业特殊会计规则面临着新的挑战。新会计制度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的状况,更应该从全球视角出发,对保险业面临的特殊会计问题比如保险合同确认、准备金计提等实行改革,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会计趋同。2007年我国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尽管适用于所有企业,但是具体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第26号《再保险合同》充分兼顾了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改变过去以保险公司为规范主体的特点,进一步从保险产品属性的角度规范会计规则,基本上保证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

二、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分析

保险行业会计规则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它既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又要求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保险公司,核算和监督保险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这一会计规则必须充分兼顾到保险行业的属性,以保险属性与特点为基础来发展和完善保险会计理论。

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看主要分为三个原因,即保险行业宏观意义、保险产品的无形性和未知性以及保险运营资金链的反向性。首先,保险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转移公众的风险从而自己承担风险并且通过大量风险的集合内部消化和平衡风险。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公司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保险公司破产或者倒闭,负面影响将使广大被保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带来社会福利损失和影响社会稳定。普通企业会计制度无法保证保险公司保持应有的偿付能力。

其次,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以经营特定风险为前提,以集合大量风险单位为条件,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进行保险赔付,风险的无形性决定保险产品的抽象性。由于保险公司在保单的有效期限内无法准确预知事故发生概率和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保险产品的经营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保险公司执行普通企业会计制度而没有兼顾行业特点,其会计数据将无法满足基本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也无法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最后,保险运营资金链有别于传统制造行业。对于传统制造业,资金链表现为先支后收,即成本发生在前,收入发生在后。保险运营的逆向性表现在先收后支,保险产品定价在先,成本即保险理赔发生在后,因此保险公司在计算利润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企业所适用的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并不适用于保险企业,为了正确评估保险公司的运营,不仅需要对保险会计进行详尽的披露,而且必须单独界定保险企业财务指标,增加赔付率、退保率等特定指标。

由此可见,保险会计所适用的会计规则必须有别于一般企业。保险规则既要考虑会计的一般特点,又必须充分体现保险业的特殊性;既要考虑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要求和保护投保人利益,又要兼顾保险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既要考虑我国保险业现行的发展特点,又要兼顾国际会计制度的趋同性。

三、保险属性对保险会计规则的影响

尽管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成为全球性的认知,但是极少有学者关注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本文将影响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主要保险属性归类为4性,即时间关联性、利润射幸性、产品无形性和大数平衡性。该部分重点分析以上四类保险属性,并结合其特点分析其对会计制度的特殊要求和影响。

(一)时间关联性

时间关联性是影响保险业会计制度最主要的保险属性,其表现为保单的出售一般都横跨一定的时间,公司运营的优劣与时间的关联十分密切。这一关联性引出了会计学上的两大基本问题,即保险公司资产账户投资科目类的确认和负债类责任准备金的计提。

保险公司在签署保单的同时向保户收取保险金,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对保险合同约定条件下对投保人进行保险赔付。从收取保费到支付理赔之间,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将该部分保费收入进行再投资,通过同业拆借或者购买金融工具等形式获取收益。保险公司的投资类科目成为保险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重中之重。另外,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量的人寿产品引进了投资的概念,许多保险公司出售投资连接账户人寿保险中包含了保户有权利参与分红的投资,如何在财务报表中科学合理地反映这一部分保户投资,成为保险会计制度中的特色之一。

责任准备金的计提是我国目前保险会计制度规范的重点,这也是保险经营时间关联性使然。尽管大部分财产保险合同都为短期合同,但是其合同的有效期不同于保险公司的会计年度。因此保险公司在年终会计报表上有必要对保费收入进行调整,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此外,由于保险公司处理理赔需要相应的时间,保险会计年度报表为了客观反映保险公司的运营状况,有必要对保险事故已发生已报案或已发生未报案的保险赔付计提准备金。对于人寿保险合同和健康保险合同,该类合同的有效期间往往超过一年,收入补偿和发生成本之间存在着较长的时间差。对该类合同计提责任准备金是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也是为了保证保险赔付,从而更好地为投保人提供服务。

(二)利润射幸性

利润射幸性是指保险公司的利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影响,保险行业利润周期的震幅很大,随机性很强。利润射幸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会计计量方法的特殊性,即会计确认和计量必须运用特殊的方法和假设,保险会计必须与精算密切联系。

在确认非寿险保费收入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作为保费收入的调整项目;在非寿险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在确认寿险保费收入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与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相比较,保险会计中凸显了精算的重要性,实现精算与会计的资源共享。此外,利润射幸性引发了保险会计中对巨灾准备等会计问题的探讨,针对目前众多学者对巨灾准备确认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分歧,利润射幸性的会计要素界定成为未来解决这一分歧的主要途径。

(三)产品无形性

产品无形性是指保险商品的构成要素在很多情况下是抽象和不可见的,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很难凭借外在的直观感受获得对保险商品品质的准确判断。产品的无形性使得保险会计的披露制度远远复杂于其他行业。

保险公司产品的无形性加强了市场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一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很难简单地从会计信息中获得保险公司相关风险评估、产品定价等详细信息。为了帮助报表使用者获得有效的信息,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较其他行业财务报表而言必须披露更为详细的信息,以识别和解释承保人财务报表中因保险合同而产生的金额和相关风险。除此以外相关的信息还必须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源于保险合同的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

(四)大数平衡性

大数定理是保险运营的基础法则。大数平衡性是指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风险在内部平衡的可能性就越大,保险总赔付相对于保费总收入而言就越小。大数平衡性给保险会计提出的挑战是,如何在保险会计中使用单一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

保险的大数平衡性为会计实践中采用综合评估法提供了可能。单一评估法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单独分开计价(比如针对每个保险合同或者每个风险的评估),综合评估法是指通过简易的方式对多个合同或者多个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计价。保险会计中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方式,比如我国保险公司当前适用的会计制度中对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中综合运用了整体测算、按产品大类测算和按照个别产品测算等多种方式。保险公司既可以按公司所有产品品种计算应补提的整体准备金差额,也可以选择按照产品大类分别计算各产品大类应补提的准备金差额或者按照个别产品分别计算各产品应补提的准备金差额。大数平衡性客观上增加了保险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性。

四、由保险属性确立保险会计规则的意义

我国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适用于生物资产、保险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等特殊行业的会计规则,这主要是由各行业的特殊行业属性使然。尽管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基本的趋同,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仍然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不少差异,趋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各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不同,各国所适用的保险企业会计规则也存在差异。但是各个国家保险业之间的共性所在便是保险属性相同,保险产品和经营主体等要素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实现保险会计的国际化趋同,只有从保险行业的属性出发,并且根据其属性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差异,使保险会计服务于保险业,加强国际保险市场融合和推动国际保险业的发展。

为了使保险公司在2005年能够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将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即保险合同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成果于2004年3月,主要对现行保险会计实务做出一定修改,第二阶段是由保险合同专家组对保险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视,帮助分析保险合同相关的会计问题。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尚处在讨论阶段。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目前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所涉及的保险行业特殊会计规则内容更为丰富,规定更为详细,对保费收入的确认计量和准备金计提等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未来我国的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还存在着与国际会计准则磨合和修改等问题。研究保险属性决定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必然性,有助于减少磨合时间和降低修改成本,从制度上保证我国保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旭华,许闲.保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保险研究,2008,(4):17-20.

篇6

1.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单一的法定保险会计规范阶段。

由于美国各州保险监管当局对保险企业有偿付能力的要求,各州立法机关对保险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从法律上加以强制约束,形成了法定保险会计规范。其核心是采用了全国保险监督员协会(NAIC)规范的标准格式文件。标准格式文件分寿险企业和非寿险企业两种,对保险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应该提供的信息种类和采用的会计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标准格式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计算明细书。计算明细书对财务报告上的仅列总额的各项目提供充分帐载资料,比较重要的项目有:保费收入、投资收益、资产出售损益、营业费用、税金、责任准备金、保险给付、寿险的新契约额、解约失效颇、有效契约额、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等资产。

美国寿险会计科目的结构、编表的程序及帐项的估价均以全国保险监督员协会的规定为首要依据,与GAAP有很大不同。

2.第二阶段:(1982年6月至今)法定保险会计规范与保险GAAP并存的阶段。

1982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财务会计准则第叫号公告《保险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该准则对保险企业基于通常目的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进行了规范,适用于股份制的寿险企业、股份制以及相互制的财产与责任保险企业、保险交易所、不动产所有权保险企业,部分地适用于抵押保证保险企业,但不适用于相互制的人寿保险企业。1982年6月后,保险企业除了要按法定保险会计原则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外,还要按FASBNO.60编制基于通常目的财务报告以提供给企业的外部财务信息用户。

二、美国法定保险会计原则与公认会计准则的区别

1.保险公认会计准则是将保险企业作为一般企业,它要处理作为一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关系,如与所有者。借款人、政府的财务关系,要报告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报表日的财务状况。因而保险公认会计准则遵循着真实与公允的基本观点,其财务报告的对象为一般的外部使用者。保险法定会计原则是将保险企业作为特殊企业,充分考虑了保险产品成本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企业有足够的偿付能力而提出的,其财务报告的使用对象为国家的保险监督管理当局。法定会计原则采用比公认会计准则更保守的观点,要求保险企业根据法定会计原则通过法定会计报表定期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

2.法定保险会计原则下,有从许资产与非认许资产之分,只有从许资产才能列入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而在公认会计准则下,所有资产均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认许资产指那些在短时间内能以合理价值变现的资产,又称有清算价值的资产。其余资产则称为无清算价值资产,即非从许资产,它们的流动性较弱,在企业清算时,难以获得合理的转让价值。非认许资产通常包括:日常用品。办公家具、汽车、仪器设备;预付递延费用;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应收雇员借款;人往来(此帐户记录保险企业与人间的帐务往来,如人预支佣金等);期满三个月以上的应收保费;再保险中超过90天的应摊回赠款。

3.法定保险会计原则下,有帐载帐户和非帐载帐户之分,保险会计报表的科目除来自帐载帐户外,有很多情形是来自非帐载帐户。而在公认会计准则下,所有的会计报表科目均来自总帐。

帐载帐户是指实际登载于总帐上的帐户,反之,则为非帐载帐户。无论是帐载帐户还是非帐载帐户均包括资产与负债两类。大多数资产均是帐载资产。非帐载资产主要是应计投资收益,如债券利息、股利、抵押放款利息、不动产租金、保单放款利息等。作为负债主体的责任准备金都是非帐载负债。两种资产划分间的关系是:从许资产=帐载资产十非帐载资产。非从许资产。

4.投资资产的计价原则不同。公认会计准则规定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均按该种证券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而在法定保险会计原则下,股票投资按市价计价入帐,该市价由全国保险监督员协会下设的证券估价委员会在每年年末的股票市价基础上制定而成。但对利息和本金均有保证收回的债券投资按债券的分摊价值(即取得成本加上折价或减去溢价摊销后的价值)计价入帐。采用这种方法,保险企业股票投资尚未实现的资本收益或损失都可直接引起权益的变动,而不必等到这些股票被抛售后才能反映出来。而公认会计准则由于采用成本法,对本实现的资本收益或损失是不能立即被确认的。

5.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不同。这是法定保险会计原则与公认会计准则间最大的差别。公认会计准则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采用权责发生制,预付费用要递延,收入要在实现时才被确认。法定保险会计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保险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费用,即采用混合会计基础。具体地说就是:所有为获取保险费收入而支出的成本与费用如寿险保单取得成本,无论其应归属的期间,一经发生就被用来冲抵收入,而不必资产化并在以后期间摊销;而收入的实现只有在已经履行对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障责任后才被确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保险企业对其所签发保单的履约偿付能力。

三、启示

通过对美国保险会计模式演变的考察,对我国未来的保险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篇7

保险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加强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首先,保险公司要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员工责任制度、凭证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来规范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会计人员的配合和协调,培养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尤其是精通保险会计的会计业务人员。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3.创新成本费用核算模式,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保险经营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广,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和涉及到的财务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保险的管理需要建立在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的基础上。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核算工作的范围非常广,信息量非常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公司需要引入先进的会计财务信息系统,提高公司的会计核算效率。例如,上海一家保险公司于2012年引进先进的ERP系统,把公司的各个部门,下属的各个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都纳入到这一系统中来,提高了数据的搜集、管理以及分析的效率,使得公司的会计核算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

篇8

一、着力避免发展理念上的失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一些公司在发展的问题上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一是把发展单纯地看成是上速度、上规模,忽略展业承保、核保核赔、经营权限和费用支出等经营风险的管控质量,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盲目发展。二是一讲效益,就简单放任,减速缩量压规模,忽略了市场获利空间缩小后,利润形成规律对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占有率的迫切需求。三是一谈发展,特别是在分析发展能力为什么上不去、盈利水平为什么提不高的问题时,总是强调客观,强调困难,强调竞争的激烈程度,而较少从主观能动性方面分析问题,因而不能正视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四是在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短视行为,不能立足长远谋发展,抢抓机遇快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增长方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发展要抢抓机遇。当前,《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保险业的发展展示出一幅美好的蓝图: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可以预见,随着《若干意见》精神的逐步落实,中国保险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就要求保险从业人员思想上要有新的解放、观念上要有新的变革、行动上要有新的突破,以求在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上,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抢抓机遇,争取在业务拓展上有较大突破。

(二)发展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发展要靠效益来支撑,又快又好发展的本质是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率、规模和效益的内在结合与统一。从国内产险业看,近年来盈利空间在逐渐缩小,这就要求必须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必须讲成本,讲效益的发展。在服务能力趋同的情况下,盈利能力的提高就主要体现在综合成本的控制上,这就要求公司的经营要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通过实施成本控制工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来赢得更多的盈利空间。

(三)发展要有切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目标。由于保险业收入与支出存在时间性差异,使得一些公司可以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而其后果在短期内不易被发现。但从长期来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发展时一定要克服短期行为,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狠抓规划实施,一步一个脚印地快速向预定目标迈进。

(四)发展要有强大的动力。随着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多,发展的难度也愈发加大,员工难免会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公司在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有效的激励考核措施,用制度、用措施为发展提供动力。

二、着力培育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公司优质服务品牌

目前,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服务水平比较低,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有些地方的竞争甚至达到非理性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财产险公司如何不断培育竞争优势,在财产险市场中继续保持和发挥主渠道作用,是一个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现在保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保险主体的增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主体增加必然要加剧竞争,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竞争是分享,竞争是创造,竞争是双赢。只有竞争,才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促使企业不断走向成功。客户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双方都用最少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同样,保险公司主体之间应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同实现快速发展的关系。在竞争中要学会尊重别人,要善于学习其它公司的长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自身的能力来竞争,特别是要严禁内耗,坚决杜绝内部恶性竞争的发生。

篇9

一、题目名称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界定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及财务管理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并未取得共识,大部分学者赞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实务界则更为偏爱利润最大化。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再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的是什么?财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回答。因而笔者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争论上,而应当先对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然后再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界定。

三、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多元化经营在理论和实践上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企业集团化的组织形式,由于其在内部形成多元法人主体结构,分散了财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企业集团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则是为了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实际,从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操作思路和解决方案、必需的基本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并定位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2、案例举证方法

五、论文提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分析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①分析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

②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

③分析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 。

④分析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 。

⑤分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现状。

2.探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①财务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

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③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④论述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论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① 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

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④管理决策因素

⑤外部环境因素

(三)比较几种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四)财务目标选择的标准

1.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因素

①经济体制

②经济发达程度

③企业经营机制

④资本市场

2.财务管理目标优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①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研究

②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六、主要结论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综上述,将它作为我国企 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总之,财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体现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割和价值分配关系。从理论概念的角度来考虑,作为目标,必须服从于本质。财务就一般本质来讲,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并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财务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目标,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向与最终选择。

七、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8226;r.爱默瑞,约翰&8226;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3 林景新.《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m. 广东经济出版社,9月.

4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5谢剑平.《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本土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庆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j .财务与会计导刊,,(10).

7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12).

篇10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1、战略经营系统对管理会计的冲击

2、决策会计与业绩评价会计的融合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 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

2、 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大,效果显著

四、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1、战略目标制定

2、战略成本管理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4、战略业绩评价

五、责任会计再造:现金流量的视角

1、现金流量评价的重要性

2、责任会计中责任概念的变迁

3、资金责任会计:现金流量经营的产物

六、小结

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战略经营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试图探求新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法去适应时代变迁的新潮流,并把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行为。如果在企业实践中管理会计创新活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的话,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将被降到最低,而机会则更大。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篇11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选择论证的学术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

  1.论题的来源。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诚信的思考”、“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般会计论文论题的范围包括:

(1)会计方面

(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3)审计方面

(4)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在本资料附注中,有相关的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选好题目后,接下来就是研究步骤。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三)编写初稿与修改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会计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速度,不宜求快,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毕业论文应由学员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员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论证充分,思路畅通,结构完整、严谨,条理分明,语言通顺。需把握以下几点:

    (l)要思路畅通,纲举目张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

    (4)要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种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二、会计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目录、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毕业论文的格式应该有专业的模板格式,参考格式请点击毕业论文格式。

  目录

  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关键词:3-5个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关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篇12

首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为资产,而传统会计则作为费用。所以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确认人力资源是否是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据此定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因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而且,人力资源的成本,即企业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支出都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还有,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一旦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他的劳动力事实上就已经为企业所控制,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不能再自由地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特别是正常上班时间,劳动者的时间和所做的事都不能为自己所控制。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其次,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具有无实物形态、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而持有、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人力资源符合上述定义和特征: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人力资产本质上是指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潜力,这种能力、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人力资产是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管理的人力资源;人力资产投资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以资本化;人力资产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实质

马克思指出:“按本文由收集整理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价值,用公式表示是w=c+v+m,如果从这个产品价值减去剩余价值,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上耗去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只是补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商品的成本价格。”在这里,被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的“成本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把握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基本的经营目标就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要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抵偿自己在商品的生产经营中所支出的各种劳动耗费,并取得盈利。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主要研究有关人力资源投资支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出的计量、核算和报告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经济工作中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

但二者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二者都是市场经济,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成本、利润等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只是它们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有所不同。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有很大区别。一般商品的理论成本由两部分组成:(1)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v),因此,一般商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但人力资源与之不同,它在使用过程中为商品创造了价值,也为自身创造了价值,但其本身不仅不会发生耗费,而且还会增值。综上所述,可以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为商品创造的价值和为自身创造的价值的货币体现,即企业在取得和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对象及处理方法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从理论上讲,也就是人力资源成本包括的内容,即企业为取得和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招聘、录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和管理等的费用和支出。与其他资产成本的分类相似,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两种。

1.人力资源历史成本,它是指已经发生的现实成本,伴随着人力资源的获得、拥有、使用、安置和流动,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它可以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记录和核算,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在初期,要经常进行人力资源的购入和更替,为此企业所支付的全部价值,构成了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②人力资源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在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会消耗掉许多费用,即要为其载体支付工资薪金、津贴和各种福利费用,这些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③为了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使他们适应新形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支付培

篇13

诗一首沈梅鹤

天净沙(小令)——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张时燮

学会动态

论会计管理循环阎达五,陈亚民

树立新观念充实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竺素娥

简讯

试论会计的本质吴建敏

审计工作中对于错误的审查管锦康

浅论企业资不抵债的评价项志国

开展工商企业申报注册资金审计公证应注意申报不实的问题胡潮生

深化企业改革拓宽理财领域史道华

会计改革断想高进迪

会计独立论与会计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张怡,赵诚

论责任中心的自控条件——应分清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责任中心各自应负的责任蒋尧明

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的特点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姚廉信

怎样看待老企业的改造高作武

谈现行电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胡传秀,宗良燕

农垦企业资金短缺及其缓解途径耿显仁

财政部制定《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

试谈责任会计对社会责任的核算与监督李亚光,高玉成

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的程序胡义贵

资金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心合,叶陈刚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任光铸,朱金华

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承包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胡旭,刘光华,高超

海门二建公司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刘雄先

积极开展行业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胡海滨

如何进行新产品的投产效益预测王紫金

大同湖纸厂推行目标管理成效显著严明,胡承佑,胡文钰

介绍一个“三无”企业张生福

基层供销社推行“观念仓库法”的尝试姚永辉

把增产节约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抓谭玖初

浅谈乡镇企业“对外投资”的核算李化先

乡镇联办企业利润核算初探傅德良

谈多镇企业的考核指标问题张永才

完善乡镇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几点意见吉小明

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关问题陆兆林,平惠生

西团镇试行减免税款集中使用高峰,刘进,玉平

蒲圻市抓乡镇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有成绩熊正权

适应新情况健全财会制度张广生,周同恩

农村地力增值补偿额的计算方法还振赞,周春法

介绍“新直线法”折旧率徐兴恩,黄湘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赵武松

改进大型机电产品的销售核算办法慎扬舟

建筑企业栋号工程承包成本核算的探讨吕季铭

如何清理二轻集体资财合理划分产权归属姚执桓

小型印刷企业怎样正确考核成本升降王志权

谈计划内外物资串换销售的核算周琦珍

建议改进超购加价款和提价补贴款的拨补办法林祥竹

国营农场建立“场内银行”的构想许锋

医院药品材料“厂批差价”的核算方法孔庆宏

加强中小学校预算外经费的管理朱忠良

对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的改进意见华彩桔

财会系统电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龚金保

会计职称改革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伯英

改进大修理基金提存制度的意见陈小玲,钟油子

控制企业管理费小议吴仲友

会计人员要注意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庞清明

如此创收不可取周国华

供销社应改变现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龚家旺

税收知识讲座——第二讲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简介刘晓惠

满北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奖励工资(奖金)问题的通知

关于提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发出《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

西方资产负债表的本质沈广镕,伊文田

风雨情(电视文学剧本)何廷栋,王汉清

全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理论研讨会综述夏博辉,邵良志,王福胜

审计署召开会议部署1988年审计工作任务言诚;

加强学会工作进一步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何福林;

学会动态

论会计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十三大报告的体会杨时展;

会计的理论基础只能是理论经济学谭劲松;

会计工作具有“监督”职能吗?林兴;

会计职能与会计人员的职能向德伟;

会计理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曾月明;夏广良;

试行目标责任制审计落实经济责任制胡景云;

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李召伟;

国内联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黄水良;陈培坤;

浅议多种货币银行存款的对帐方法冉广成;

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柴树森;

湖北省财政厅召开总会计师座谈会胡海滨;

试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刘荷芳;

对海洋渔轮折旧方法的探讨楼小刚;

CVP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黄复岗;

怎样写好主管部门财务分析夏先飞;

建立发展基金预算的设想樊忠达;

谈谈制定会计专业职务结构比例郭连东;

中国人民银行将安装布尔电脑周宗真;

浅谈会计人员的单调心理李恩江;

试谈财会人员的心理动力马占荣;

在招标承包中要注意发展企业后劲汪明则;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曾光辉;

文摘

简讯一束

介绍“目标利润考核、超额分档分成”承包责任制形式蔡必达;

邮政通信企业试行全额利润分成初探唐方清;

汽车运输企业千吨公里工资含量工资制的利弊白介中;

银行储蓄所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兴华;

通山供销社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姚于天;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记湖北省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在双增双节运动中的贡献隋兵;

达标上等强根固本冯彬;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尝试张学正;

建立内部银行灵活调剂资金徐德镛;

完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做法龚所荫;

小经验五则

对加强乡镇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意见汪成才;

乡镇股份制企业的几个核算问题王云书;

乡镇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二级科目肖少林;李仁斌;

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记帐方法许庆源;

浅谈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效益考核指标张国凯;

村级积累下降的反思与对策鲍友明;

海河乡农经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杨祖荣;许佳荣;

严格会计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张家銮;

企业管理费分配方法新探李杰;

控制企业管理费支出的几点设想胡高新;

专用借款贴息的会计处理周家鼎;

保本保利期计算中的几种特殊情况潘经民;

对建立新的结算资金考核指标的探讨李广庆;

批发企业向进货单位返还差价的核算方法郝兰云;

供销社削价损失的帐务处理樊守智;

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办工厂的管理朱忠良;

财会部门怎样写经济案件鉴定书陆学斌;

简讯二则

小意见五则

保险知识(一)——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湖北省二轻局会计专业职务业务考核试行办法》简介姚执桓;

职称改革工作问答(三)

美国学者谈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范刚;邓腾江;

管理会计已与现实不相关、过时了吗?——《效用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读后感杰佛·米切尔;马克·伯宁斯屯;王代富;

新的形势新的构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座谈会综述赵武松;

把财会知识献给山区——记无私奉献的林长祥同志

作者对编者的感激与钦佩辛玉祥;

有节却有损苏纯华;

《现代管理会计学》评介林志军;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发展企业集团促进经济联合的通知黄先林;

“有奖知识竞赛”记(讽刺小说)周重庆;

评聘高级会计师应既重实绩又要论文郑炜;

制度“睡在地上”的思考何业地;

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何光裕;

试论会计控制张新民;

关于建立决策会计的探讨杨有红;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两个前提■敬贤;

试谈承包经营审计杨雄胜;刘林;

浅谈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的审计监督问题杜水清;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服务监督效果显著黄润芳;

学会动态

简讯一束

浅谈会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李平;

关于建立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探讨魏承玉;

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决策的影响尹新宇;

价格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策应办法凌代圣;

关于净现值的正确计算潘爱香;

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特殊的汇率风险胡寿龄;

经济特区企业的外汇应以调剂价入帐宋介麟;罗甘尧;

浅谈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及评价标准宋云;

发挥财会职能搞好经营管理王淑贤;郭德光;高清义;

会计报表标准化设计的一点尝试朱汉霖;

宝应县百货公司推行内部银行的做法薛长顺;

介绍一种代销商品明细帐俞财信;

上海市珠算协会表彰姚耐同志朱明旗;

实行客票销售日报制完善营收日常管理刘秋菊;李林新;

如何确定有问题商品张以来;

介绍一种一次有效的托收无承付合同书蒋志新;

我们是怎样制止学校滥收费的张光发;

管好用好体育事业费的几点作法董士全;

也谈“资金”与“基金”的含义田震生;

推行承包制要加强经济法制的配套建设刘晓惠;

租赁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探讨谭明合;

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柴润田;

鄂州市商业企业承包经营的奖惩规定

全国第一家会计局在湖北老河口市成立张运浩;吴同兴;

谈乡镇企业技术转让费核算盖地;

产品销售率指标计算方法的探讨成身康;吴天乔;

乡镇“三来”企业厂房租金收入如何核算钟立军;

嵊县乡镇企业积极清理会计档案冯遂耿;

介绍一个街道小厂由穷变富的经验林国祥;

“以工补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永庆;

改由销售环节进行粮油加价补贴的探讨唐绍华;

粮食企业怎样正确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张帮林;

改进“应收销贷款”核算的看法胡高新;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应否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刘开瑞;

企业各部门在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中的作用史佩忠;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无形损耗的补偿及帐务处理陈廷扬;

简讯杨新胜;袁胜达;

应加强“三待”资金的控制和管理谈德让;

银行要切实对贷款进行审查监督张布克;

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芮明生;

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会计科目的设置苏少坡;

谈银行存款帐的设置和登记刘启发;

小意见五则

也谈现金日记帐能否取消屠乃均;刘治平;

对“会计学科体系模式初探”的几点意见马晓芳;

保险知识(二)——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业务自传李贵斌;

西方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其理论结构王正德;

西方总会计师制度简介舒新国;

湖北省省级先进国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记帐员智擒诈骗犯王绍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