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材工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工作,在后续的过程之中,陆续开展了关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并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其对建材工业的节能减排发挥的作用也逐步的体现出来,并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可以使得建材行业之中的水泥混凝土领域都处于技术革新的状态,并深刻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淘汰落后的水泥混凝土生产技术,不断的推进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水凝混凝土生产技术,要采用严格的控制手段方法进行遏制,在提升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同时,促进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效果的提升;其次,可以以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为锲机,进行对建材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在进行建材行业的调整过程之中,要积极的支持具有着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破坏率低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发展。与此同时,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各项标准的各种要求,严格控制具有着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进入,并不断促进水泥混凝行业的结构升级,促进建材行业节能减能力的提升;然后,可以以节能减排为工作中心,加快建材行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支持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应用到建材的生产过程中。以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例,要积极的采用可以提升水凝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生产工艺,并逐步提升耐久性高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占据我国的建材行业的比重,并在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完成我国的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展导向,加强对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以提升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例,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资源,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2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变化,包括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等方面内容,城市建筑构建了城市的整体风格和特点,进而与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建工建材企业是建筑行业中的不可缺少重要部分,为施工项目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建材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建工建材企业的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建材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行业、环保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我国是建筑材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工建材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工建材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了解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二、建工建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建工建材企业强化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进行管理,并要对企业的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进行动态跟踪。财务管理是任何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它贯穿了建工建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因此建工建材企业要了解企业业务的特点,并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目标缺乏一致性,道德风险问题严重
建工建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并为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提高资金回报率。目前较多的建工建材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管理目标缺乏一致性。经营者的目标往往是实现自己财富最大化或者是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声誉,部分经营者的目标是为了增加自己单位工作时间的报酬或者是避免风险,因此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经营者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次优选择,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难以实现,甚至部分经营者与企业利益对立,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问题。
2.会计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机制,会计核算准确性不高
建工建材企业的产品线比较复杂,建材产品复杂多样,因此会计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特点。目前,部分建工建材企业的会计工作没有根据建材产品特点设置明细科目,会计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机制,建工建材企业难以根据财务管理信息开展生产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为建工建材企业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其次,部分建工建材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不完善,并没有根据企业建材产品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要么会计科目过分细化要么过分概括和笼统,会计核算不准确。同时,部分建工建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财务管理机制,并设置了会计核算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高,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灵活应用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反映建工建材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状况。
3.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应收账款管理是建工建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部分建工建材企业为了追求销售业绩而进行大量的赊贷业务,过分追求华而不实的账面业绩,忽视了应收账款风险,部分建工建材企业的应收账款过多导致企业陷入流动资金困境,企业资金机会成本过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较低,坏账率较高,企业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其次,部分建工建材企业缺乏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并没有针对现有客户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也没有对新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导致企业面临着较高的应收账款风险。
三、建工建材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机制应该采取的措施
1.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明确经营者责任和权力边界
建工建材企业重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优点和缺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管理的专业性,职业经理人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在管理和经营工作中具有优势,而且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但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存在不一致性,此时建工建材企业要完善经营管理监督机制,要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力边界,并要对经营者的责任进行量化,明确量化标准,并要对经营管理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企业要重视完善激励制度,尊重人性,尊重经营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协调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建工建材企业要重视自身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建材产品的特点设置会计科目,不过分细化会计科目,避免会计科目冗长加大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同时,建工建材企业要不断规范化会计核算程序,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切实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其次,建工建材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现金流管理和成本精细化控制,了解成本构成因素,对成本因素进行分解,以便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企业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应该要求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践性和执行力度,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3.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
建工建材企业要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重视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可以根据业务性质和资金回收周期建立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以便对新老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进而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其次,建工建材企业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重视审计制度的执行效果,保证内部审计制度可以落实到各个部门,以便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作者:张应荣 单位:重庆永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篇3
(二)严格规范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及权益,打造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建筑工程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使财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工作职责,科学、有效的行使自身权利,依法承担自身所担负的职责,不断提高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高效地完成岗位工作,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企业应从财务管理的根基入手,明确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严格监督财务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建筑工程企业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对建筑工程的成本和资金进行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建筑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在今后的发展中,建筑工程企业应当适当地对财务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培训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建筑工程行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工作顺利开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对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工作设备,掌握多种信息化工作手段,从而大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加快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顺应时代的发展。
篇4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日益呈现出规模,企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在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日益表现突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变为分层管理。传统财务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颁发,下面照章办事。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法规,是财务部门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绳。第二个层次: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即所谓的行业财务制度。第三个层次:企业根据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
2.在资金管理上取消专款专用和专户储蓄制度,建立资本金制度。《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打破了固定资产、固定基金、流动资产、流动基金、专项资产、专用基金三段平衡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企业资金来源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
3.改革了成本管理制度,建立了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全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调整了部分成本、费用开支项目。此外,为了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需要,设计了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承接的工程项目条件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小了。尤其是近几年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进入,他们先进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优势给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内部控制制度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以下本文将探析一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的队伍有的也比较混乱,有些企业应设置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的制度残缺不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虽然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挂靠企业更像是形同虚设。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现状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2.企业经营权责不清,账实不清
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里普遍存在有权无责的现象,只行使权利,而不承担责任,从而造成国家资产流失,对重大经济损失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直接造成财务管理混乱。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承揽到工程后,没有对合同进行深入理解,对财务知识懂的少,对财务工作观而不理或理而不管,这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3.建筑施工企业偷漏税问题较突出
一些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纳税意识不高,只有在税务检查时,查点补点,拖欠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外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结束之后一走了之,没有及时缴税;另外,由此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出现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的现象、建筑单位拖欠材料款等,从而使得开具发票和及时缴纳税款经常不及时。
4.财务管理缺乏监督
部分财务人员往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规不守、有责不负,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三、改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建议
1.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权责范围
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的财务管理创新体制,也就是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财务管理的权责范围、明确个人在各个职能岗位上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将这些权责范围明确到个人。从而就可以建立起有条不紊的权责体系,通过这种必要的制度体系管理人,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目的。
2.发挥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般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人工预算制度、材料费用的计划、采购验收、入库及款项审批支付制度、投资筹资的申请审批制度、货币资金(包括现今、银行存款、备用金)的审批报销制度等、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完善这一系列的申请审批报销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尽量开源节流”。最好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说准了就是要控制人的贪婪的源头,遏止住这些贪婪的机会。控制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财务管理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
3.加强资金结算的功能建设,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如果要比较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结算的职能,其前提就是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在资金流转中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占用,运作好沉淀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于现金的管理施工企业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结算中心根据这些规定控制整个企业的现今缴纳和支用。此外,作为施工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去把握和调配整个企业的资金,协调好各个项目间的资金利用,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障碍和效率低下。
4.从整体上把握和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资产链和资金链能够都运行良好
我们都知道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本身的工程的固定资产和其他一些资产占用的比例较大。目前,垫资施工和工程拖欠款回收难就是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两把尖刀。因此,施工企业除了严格规范垫资施工、下大力气清收工程拖欠款、必要时用法律手段说话等,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比例,尽量降低风险资金和贷款的使用,从根本上去除资金和资产协调问题带来的企业风险。
总体而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运作的各个阶段,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施工企业的一些其他活动比如投标招标、投资决策、资金运营等都跟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因而,可以说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关乎整个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
参考文献:
篇5
很多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都是因为互相的权责不明确而导致的,这些问题虽然在表面看不出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和最终收益。目前的建筑行业中的施工项目都是通过承包的方式来获得的,而很多的建筑公司对承包人不了解,很多承包人只关注自身利益,从而在发展过程中使得内部员工丧失了工作积极性,而如果直接将财务管理权交给了项目经理,经常会出现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会极大影响整个建筑团体的发展和运行。
2.内部运行系统紊乱。
在现代的发展中,每一个建筑行业内部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因为各个行业内的运行机制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表现在建筑行业制度上也有着相应的差距。虽然每一个建筑行业都有着规章制度,但是不能保证规章制度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在现实中的很多例子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规章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团队的建设是具有很大危害的。因为很多建筑行业的内部运行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一些项目承包、原材料选购等环节上都反应出很大的不实际性。
3.财会人员不负责任。
在建筑行业中,财会人员是管理整个财务工作的主要人员,但是正是因为很多财会人员掌握了整个施工项目的主动权,导致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财务监管不力的问题。很多财会人员只谋一己私利,而牺牲整个建筑公司的主要利益,很多建筑公司存在虚假报账、恶意抬价等恶,而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造成影响,并且会给公司形象抹黑,一旦查出,对公司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很多财会人员因为缺乏相应的训练,而工作能力很低。在公司的建筑行业中,很多财会人员不能正确的处理手头上的工作,在工作中大意粗心,常常会看错小数点,对公司的财务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并且,很多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欠缺,所以常常施工成本的预算存在大额差距,造成了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回收困难,这种现象,对于很多建筑公司来说,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实行相应的正确措施,就能将这些问题和损失“防患于未然”。
二、如何提高建筑行业中的财务管理能力
建筑行业中的财务管理是一个行业运行的基础和灵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整个项目施工的发展。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失误,但是可以提高避免失误的总体能力。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有着良好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一切事务的关键要求,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作为参考,那么整个建筑行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管是进行哪一个工程的实施都可以借鉴。财务管理制度要细化到每一个线下环节,例如,财务记账本的完整度,成本预算,资金流动支付,工程预付款等方面都要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如果在这些小方面不做注意,那么就会对整个公司造成更大的危害性。除此之外,财会人员还要负责每一个款项的去处,将每一项原材料花费、项目购置费细心记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清楚了每一笔款项,整个公司才能在不断地发展中做到“开源节流”。
2.改革财务人员选拔制度。
既然明确了财会人员的重要性,那么就要在选拔财会人员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检验。很多公司内部还存在财会人员“委派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实施范围广泛,但是会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而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在解决,为时已晚。在财会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首先要规定相应的审核人员,对财会人员的计算能力,细心程度,专业掌握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财会人员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实习,如果实习通过,就可以正式聘用,如果实习期间,工作态度懈怠,工作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另行聘请人员。在财会人员选拔后,也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养,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丰富其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为整个建筑行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3.提前预估项目施工成本。
在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中,项目成本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方面,也对整个施工项目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明确了施工成本,才能够相对应的进行施工的材料购置和后期投入,如果在成本方面马虎大意,很有可能会增大后期工程的开销。一般来说,成本预估是要结合市场交易情况,施工项目的困难度,人员安排等多个因素来考虑的,单纯的考虑一个方面,会使得成本预估出现或大或小的误差。在明确了成本之后,就能够相应的对施工进行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也是后期成功的主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开支问题,要及时联系财会人员,进行成本预估的比对,如果发现了成本预估和实际运行状况存在差异,那么就要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做出更加有利于整个建筑团体获益的方案改动。
4.强化施工项目中的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的主要方面就是在任何一个环节中的资金运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公司是否具有成熟的管理制度的关键标准。资金管理存在于一个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会对整个项目资金造成管理混乱。想要有效的强化施工项目中的资金管理问题,那就要在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做出长远规划,包括工程项目的实施时间,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以及投标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详细的规划和布局,而不是大约的估算,每一个资金支出都需要得到“回报”,在后期工程结束后,需要保证每一个款项的应用率,另外,在每一项的钱款使用中,都要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使用更加节约成本的材料,当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范围内,如果质量存在问题,那么会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效果大打折扣。
篇6
3.合同风险。在建筑施工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筑业实质上已演变为一个卖方市场,建筑投资资源面临着相对缺乏的困境,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业主趁此时机与施工企业签下不平等条约,将自身风险全部转嫁给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情形大量存在,更有甚者,一些业主还要求施工企业存放各种名目的保证金,导致有的施工企业在项目进场前就已经财务周转不灵,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就快濒临破产了。不平等合同的签订对施工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会使得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系数上升,为可能产生的风险财务埋下了隐患。同时,建筑施工项目自身存在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项目规模大、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会或多或少的导致施工过程和效果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在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时又难以全面考虑和预测,最终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事项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集团内部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企业员工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普及财务防范知识。将财务防范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以强化每一位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预见性,达到真正的责任到部责任到人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效果,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以便及时高效的应对不同形势下复杂的财务风险状况。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因其工作流程的复杂多样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加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因此,企业在配备财务管理人员时应进行严格考核,配备吃苦耐劳、行业经验丰富、对理论知识有系统性认识且洞察力强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2.树立风险评估意识,合理决策投资项目。承接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项目投资决策中,企业决策人员应有高度的风险评估意识。在决策投资项目之前,应进行项目承接的前期调查,坚决抵制饥不择食的做法,要对即将投标的工程项目的经济背景、技术要求,发包方的实力及信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其次,施工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应考虑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趋势,在投资决策中杜绝以固有经验进行粗糙决策,要以企业实际管理能力、货币资源充盈度以及周转能力为基础,以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为依托,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科学投资决策。最后,在决策中对即要招标的文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利用企业过去或现有的施工资料、数据、经验来分析项目经济的可行性、技术措施的可行性权衡成本与收益,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的目的。
3.建立适应施工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可靠性。要想最大限度规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关键。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针对此特点,施工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企业的债权管理和实物管理,以应对由于流动分散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保证资产的可控和信息真实。企业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环节,要突出施工企业人员管理的特点,通过网络、微薄、微信等信息手段对及其分散的员工进行制度通达和约束,做到制度的全项目、全人员、全环节的覆盖,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减少任何环节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施工企业集团须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集中力、理企业内部资金收支、运转、投资、分配,并定期向各部门管理者进行核实,这样可以降低虚假账目及失真财务信息而引发的系列财务风险,也能做到真正的信息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还能大大解决资金的分散、监控、筹划难题。
4.仔细分析合同条款,认真履约。合同的签订是整个项目施工成败的基础,那么合同的履行则是项目施工成败的框架柱,全面考虑合同签订执行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施工企业能够从中获利的前提与保障。企业签订合同前,首先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并初步了解项目实际施工环境,避免合同条款的遗漏和误判;其次要密切关注合同中的专用条款,特别是对“税金缴纳、工程变更、违约、保险、大型材料供应”等重要经济法律条款的关注,任何约束不清或遗漏都是有可能成为将来引起纠纷的地雷;最后,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应熟悉图纸,善于管理,保证现场操作者在施工中能按图施工、规范操作,在发生设计变更或索赔事项时,能及时办理工程签证,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顺利实现。
篇7
3.成本与收益风险。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经营需要支付的项目资金很大,每一环节的资金成本比较高,而企业只能依靠建筑项目来增加利润,促进发展。国家对建筑施工、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在高投入、低利润、高税负的情况下,企业施工的利润空间已压缩至最低,如果不幸发生安全事故,不仅要赔偿伤者还要接受管理部门的处罚,项目的亏损的必然的了。这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资金稳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关于风险的管理制度,尤其针对资金稳定性的风险管理,对于每一项工程,企业必须要做好充足的风险预估,对于投入的资金要做到恰如其分,不可以产生偏重的现象,尽可能的将工程项目资金投入的比例达到平衡状态,对于资金不足的情况,企业要做好内部资金调整,要有项目预留资金,以备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解决,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促进施工可以有效进行。
2.合理规划市场走向、降低竞争风险。面对市场竞争风险,企业要调整经营策略,可以分离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规模项目的投入,来解决市场上利润较低的竞争趋势,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同时,要合理的规划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的将企业突出的优势进行宣传,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可以向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成本与收益平衡。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利润作为支撑,而如今市场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减少收益,对于这样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打好提前量,有对比才有优势,企业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确保施工质量,尽量以最低的成本建造出最好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会营造出良好的宣传声望,这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只有保证施工质量,企业才会有项目可施工,才能让企业的利润逐步上升,取得更好的发展。
篇8
事先进行周密的调查、规划。并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做好现场材料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如果准备不周而仓促开工,势必造成混乱,使各项工作处于被动。
材料供应部门必须按照材料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有计地组织材料进场。首先,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取得材料采购中的主动权。其次,协调各方,紧密配合,积累资料,做好采购资料的基础工作。合理确定采购的数量,避免积压和浪费;根据施工需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供应所需材料。再者,合理安排材料储备,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就需要择优选购,尽量做到先本地,后外地;先批发,后零售;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和算成本,防止材料舍近求远,重复倒运,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最终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
2施工材料的储存堆放管理
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对实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疏于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②库房材料摆放零乱,无标明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的标识卡片。③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存台帐,无月度、季度材料收支动态表。④仓管人员给采购人员出具假入库单,同采购人员共同实施违法活动,或者与领料人员合谋将库存材料领出卖掉或私分。⑤仓管人员故意刁难供货方,以索取好处费。
3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认真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回收制度。建立健全原记录和各种台账,按日组织盘点,抓好业务核算。首先,坚持材料进场验收,防止损亏数量,认真做好现场材料的计量验收和台账记录,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运输方式,采取不同的验收方法进行验收。如遇数量不足、质量差的情况,要及时退回,并进行索赔。其次,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消耗。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需要制订详细的材料定额使用量计划,对施工班组下料进行合理使用指导,对超定额用料,经过原因分析后审批方可出库。第三,根据本日材料消耗数,联系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分析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制订材料节约使用的措施,分别落实给有关人员,并根据尚可使用数,从总量上控制今后的材料消耗,而且要保证有所节约。第四,做好余料的回收和利用,为考核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提供正确的数据。
现场平面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堆料场所应当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及施工机械停放的位置,避免二次搬运,造成人工和机械的重复投入,不能选在影响正式工程施工作业的位置,避免仓库、料场的搬家,现场运输道路要坚实,循环畅通,装卸方便,符合防潮、防水、防雨和管理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还必须搞好材料的收、发、存等工作,以降低工程成本。如:把发出去的油灰铲、毛刷、电焊条等材料,一律以旧换新,最终,把所有废旧材料回收,如有缺少则进行罚款;食堂尽量用废旧木头烧火做饭,以节约用煤,废钢筋头,则卖到支模用的步步紧生产商手中,这样钢筋头价格高,而且回收的步步紧质量好、耐用、省铁丝;对于漏电保护器,一个就几百元,使用一段时间就容易坏,我们与厂家建立长久业务往来,要求跟踪服务,这样就杜绝了漏电保护器的浪费现象;对于废旧安全网,联系厂家回收,既做到了环保施工,又做到了节约资金。
4材料进、出仓的管理
及时准确提供材料的进出仓数量,以提高材料计划采购的准确性。首先是编制单位工程材料计划,要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数量必须由技术员、统计员、材料员、班长共同计算核对,层层把关,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场,确保生产顺利开展。如果材料进场数量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占用大量资金,会增加工程成本;提供数量不足,不仅影响生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材料在点收入库时,验收人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技术证书、产品合格证。对残次等不合格材料或因施工方案变更不需用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而实际上,现场验收人员或者因缺乏责任心,或者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原材料进仓,仓管员除按要求进行记录、验证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护措施,并按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进货日期等打上标识。对出仓的原材料要登记,并详细记录材料使用的部位,做到使用的可追溯性。为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生误用,可将其标识复制随同材料一起发放,由于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故进、出仓还应记账,真正做到账账相符,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的材料成本构成。
5作好周转材料的护养和维修工作
(1)钢管、扣件、U型卡等周转材料要安规格、型号摆放整齐,并且在上次使用后要及时对其进行除锈、上油等维护工作,扣件还要检查上面的螺丝是否还能使用,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螺丝以不影响下次的使用。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在使用后要按其大小、长短堆放整齐成型,从而便于统计数量。
(2)在使用时,相应的负责人员要认真盘点数量,材料员办理相应的出库手续,并由施工队负责人员在出库手续上签字确认。当工程结算后,应要求施工队把周转材料堆放整齐便于统计数量;如果归还数量小于前面应归还数量。要对施工队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篇9
从近几年软件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到机关、科研和部队等事业单位就业的越来越少,今后大多数软件类本科生将到各类IT企业就业。而现状是:一方面大量的这类本科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着急,另一方面,众多IT企业又在为招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发愁,这种就业难和选才难并存的怪现象困惑着各高校的IT教育工作者,也困扰和影响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
问题出在那里?显然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大多数普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差;另一方面校企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开展(因为现在的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便录用后,往往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培训,才能独立承担技术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缝隙,无法直接对接,学生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企业再培训期)才能上岗。近几年,针对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我们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类专业本科生无缝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不同,它不是直接与用人企业开展合作,而是与IT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集中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零适应期的软件类本科毕业生,实现学校与IT软件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拓宽了高校软件类本科生的就业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开展的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所谓合作教育(Co-OpEducation)模式,这种模式在世界43个国家的1500所大学中实施,包括美国1000所的20万本科学生,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合作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谨和严格的产学合作办教育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轮流在学校学习和在产业实践;在产业实践期间顶岗工作、有报酬,学生毕业前已积累较丰富的产业工作经验,受到产业界的欢迎。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但是由于受经费、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当今的中国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普通高校教学体制也不允许与企业合作办学。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的目的。然而以就业为导向,与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零适应期软件类本科生的无缝培养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三、国内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状况
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到IT软件企业发放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目前国内高端软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历时二个多月的调查。
1.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来3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高端软件人才的缺口。IT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3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创新又懂管理的IT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白;第三类是熟练程序员。其中,一高一低两头的人才较缺。
另据国家教育部有关信息提供:中国软件还缺人才1000万人,如果以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培训培养30万毕业生的规模计算,也需用30多年。
2.软件人才的岗位设置和对素质和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IT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如:多媒体设计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构建工程师、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工程师、WEB应用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要求能应用关系范式进行数据库设计,精通SQL语言,胜任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与应用工作。获取Oracle数据库管理或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或WindowsXP应用认证。而网络系统管理员要求掌握网络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进行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获取Window2000Server或TurboLinuxTLCE或Cisco路由配置专家认证。因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岗位划分为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群:软件开发与应用(含可视化编程、WEB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计算机办公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与构建(含网络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应用(含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平面设计)。
调查发现,几年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仍是持续上升的,虽然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但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对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四、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特点和运行机制
所谓无缝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施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化项目实训合作,而不是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零距离就业。IT教育培训机构与校方的合作方式简单、切实可行,实训项目和教师由培训机构提供,学生既可以在校内利用学校机房进行培训,也可以外出到培训机构所在地去进行培训;另外,实训项目都是面向企业实际的企业化实战项目,教师也都具有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所以无缝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企业化环境、便于操作、费用少、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
这几年我们与中国软件国际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有限公司(ATA)、广州达内教育科技公司等多家IT培训机构进行了有效合作,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也积累了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在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我们采取:一是让机构开展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请进来。
二是走出去,我们派出青年教师到上海和广州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与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面向省属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1.方案实施的原则(1)基于无缝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强调的不是与用人企业的合作,而是与IT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在企业环境中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培养零适应期的计算机高端应用人才。
(3)充分利用IT培训机构与众多企业广泛的联系,以及这些企业对这些IT培训机构所培训学生能力的认可,搭建校企之间的桥梁,填补校企之间的缝隙。
(4)学生自愿参加培训,由IT培训机构负责将其培训后的学生直接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
2.方案的组成和内容。实施方案由学习学期和实习实训学期两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学期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在教务及时间上的安排,实习实训学期实训内容、合作方式、学生组织及保障机制的安排,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在制定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
3.方案实施的保障与管理。要使方案能得到真正实施,就必须要有稳定、可靠并且切实可行地保障与管理措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如:教务、实验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经费、就业统计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在实际运作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方案的实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监督和管理也很重要,如: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式有无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无困难?能否接受?教师教学的质量如何?学院对在外地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方案实施后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及跟踪等。
就政府层面来讲,应从政策和财力上大力支持和鼓励IT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面向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期和实训,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广州市政府和深圳特区做得较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广州市政府规定凡是经培训后在广州市内IT企业就业,且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将减免培训费40%-60%,这一政策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就IT培训机构来讲,要保障方案的实施就应更加注重后期就业的问题。上一届毕业生经培训后就业率越高,对后一届毕业生的影响就越大,等于为后一届学生做了一个活广告,那么后续参加实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培训机构本身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五、开展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些年来,一方面我们与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中信软件教育公司等机构开展了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把两周的教学生产实习交给IT教育机构,由他们派来师资,带来设备和项目,使用我们学院的机房让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初步尝试带项目的实习,往往会对这种实际项目的操作开发产生强烈的兴趣,自愿做出进一步到对方公司培训3-4个月的决定,从而在毕业前已具有相当地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二是我们派出了4位青年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
师资,为以后实习节约资源,也降低了学生实习成本。三是与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我们与其中5家机构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由对方每年定量保证我院经项目实训后的毕业生就业。今年还开展了校外集中培训、3+2模式(校内3个月,到公司2个月)实习及后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前后已有400多名本科生参加了实习实训。目前已有372人就业,其中有不少就职于IBM、中软国际、中兴通讯、广东电信等大型IT企业,月薪平均达到3000元,就业率达到93%。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六、几点思考
目前,各高校明显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和就业教育力度。为此,我们一直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定位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如:我校),能否将部分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本科教育的专业?修订原有的泛而不精、万金油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应用型(无缝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目前我们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在模式、机制和信用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不断完善。
如: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性等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和就业形势下,同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高端计算机人才,这种无缝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成效是显着的。通过项目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校可共享IT培训机构的就业资源;也降低了学校指导学生就业、学生寻找就业职位的成本,减轻了学校的就业负担和就业压力,因而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如:贫困学生难以负担实训经费、学生就业后所欠培训费分期还款是否守信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津民,管银枝.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9,(36)[2]李月,赵为.开拓思路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做好保障[OL].新华网,2008.
篇10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体验,就选题工作中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选题工作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弊病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启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都黯然失色,而现实中,这种现象却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课题的局限,还有一些则是囿于制度的僵硬。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比如: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命题随意而不规范;课题陈旧老化或脱离实际毫无应用价值;多年同题,多生一题,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选题方式呆板,不能因材施教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了。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影响选题工作的各种因素,切实保障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协同命题,优势互补,共同培养
针对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经验缺乏而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现状,我们尝试组建了命题小组。命题小组按一定比例由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共同组成,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借鉴了老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又发挥了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的优势。事实证明,以小组为单位命题,能最大程度上弥补因个人水平差距给课题质量带来的影响,能提供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新意识的题目。
针对科学发展更趋于整体化、综合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状,我们鼓励教师跨专业协作命题。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协作命题,甚至可以同其他学校的教师协作命题,也可以同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协作命题。这种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的协作方式,不但丰富了我们毕业设计(论文)命题的内容,提高了命题质量,而且开阔了毕业生的视野,甚至连参与协作的指导教师都受益匪浅。
(二)课题遴选与申请制度的引入
为抓好命题关,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材料工程学院引入了教师课题申报遴选与学生课题申请准入制度。
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给出的题目和任务书,要经过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专业责任教授组成的遴选委员会审查,并确认具有合适的深广度和可行性,才会予以通过。
学生也不再象以往一样,仅有选题权,而是从命题环节就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同样享有命题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将来工作、深造所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提出课题,给出题目和任务书。只要他们的命题通过遴选委员会的审查,指导教师认可并愿意予以指导,则该命题就有效。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从制度上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命题的质量,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一人一题,双向选择,因材施教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互不相同,并且,原则上每年的题目和内容不得重复。而且,通过遴选委员会审查,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要超过学生总人数的30%。这就意味着最终将有30%的课题要落选。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更是进一步优化了课题的质量。
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题目和任务书上网公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和兴趣点选题。选题期间,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若有多名学生选同一课题,则由教师决定学生人选,一人一题。落选的学生可以继续从落选的课题中选择。最后,学院调配并公布“双选”结果。实行“双选”后,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选题结果看,来源于科研、生产实际的课题,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以功能与信息材料专业为例,“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及表征”、“400t浮法玻璃窑炉设计”和“PMMA-氧化钛高强陶瓷生坯的制备”等课题,学生选题踊跃,这类题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全面培养训练的目的。
选题工作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大小,以及工作后所要从事的专业或读研时所要研究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命题。
三、结束语
采取这些措施以来,我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课题实用、先进、新颖,质量也有了保证。据统计,我院2009届和2010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80%以上都来自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有相当一部分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课题。选题工作的高质高效为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二)网络化服务化步伐加快,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211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超过了50%。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新形式诞生,平台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成效,涌现出电子商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智慧交通、搜索引擎等一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三)对社会经济贡献日益增强,带动就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为574万人,软件从业人员中以从事IT服务的数量最多,占比35.5%,位居榜首;制造、交通、教育、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软件人才所占份额超过60%,可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四)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2015年,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登记软件292360件,同比增长33.63%,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197件,同比下降3.14%;涉及合同197个,同比下降3.14%;涉及软件作品数量860件,同比增长16.21%;涉及主债务金额173685万元,同比下降6.68%;涉及担保金额156042.83万元,同比下降12.37%。
从地区登记量排名上看,2015年位列全国前10位的省市共登记软件236086件,约占登记总量的80.75%。与2014年度相比,上述省市登记数量增长61555件,约占增长总量的83.66%。其中前五位依次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五地共登记软件192152件,约占登记总量的65.72%。
从登记量增速前10位排名来看,中部地区占据5席,东部地区占据3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各占据1席。其中,广东省登记软件61804件,同比增长了64.18%,在全国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贵州省、青海省和重庆市继续保持增速,连续进入2014年和2015年的增速排名的前10位。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累计517项国家/行业标准,在研247项标准,提出依法287项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软件人才供需矛盾持续
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49万,其中软件和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122.8万,同比增长8.6%,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另外,企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继续增加,除了传统软件公司自身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也有大量人才需求,各行各业需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Android和IOS方向的开发人员和产品设计师已成为急需人才,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成效尚需时间,所以说软件方面的人才需求还将持续。
(二)软件人才的培养缺乏遵守标准与规范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与产业界的需求存在很大的脱节,一方面是由国家的体制机制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权威和适合中国国情的软件人才培养标准和规范。高校开设专业时要设定培养目标、岗位要求等,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部分企业需求,不具备行业代表性。
(三)缺乏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评价标准
近些年,企业在软件人才招聘中明确提出需要985/211毕业生或重点院校毕业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企业在面对100万以上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高级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所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软件行业迫切需求一些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方面的人才。
(四)软件人才缺乏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
由于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大、评价标准缺乏,为了应付人才招聘所带來的困境,好多软件公司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和培训机构,还有好多企业也通过大学和中介以及培训机构建立供应渠道方式缓解人才供应问题。但总的说来,由于招聘量和招聘成本的问题,这些都还只能是少数企业的个体行为。由求职者、中介机构、评价机构等构成专业的规范有序的软件人才市场才能减低供求对接成本,实现软件人才供求的有序对接。
三、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一)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基础薄弱
1999年以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在人员和结构上发生巨大变化。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新批准的本科院校已有358所(包括公办和民办)、独立学院292所,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6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加速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我们对二十多所同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一些专业点没有突出软件工程的特点,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参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这些学校学科教育模块的8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78%;专业教育模块核心课程开出率在36%以上的6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50%。
2.虽然初步形成了与主流技术对接的拓展课程,在培养学生开发软件技术应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积累,然而,课程建设还不成熟,未能纳入体系,课程间相关性偏低,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开出率在23%以上的只有7门,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得到支持。
3.校企对接程度偏低。校企对接教育与企业学习模块的企业参与率为42%。
4.职业标准能力需求实践体系相关分析和实训设计在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12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the hot topic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building material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s existing practice,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national related polic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needs, looking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 namely the new energy-saving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The new building material is in tradi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ed based on a new gene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new building energy-saving material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society the new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will be
Will sex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New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各大型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类造型新颖、功能要求很高的地标性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极大的丰富了国内相关建筑结构理论的发展。伴随建筑理论的发展和对建筑物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建筑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建筑材料的研发与使用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建筑行业所重视,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将建筑业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
2.1总述
2006年至2010年5年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2.2建筑材料行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截止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4亿吨,完成“十一五”淘汰计划的96%;淘汰落后玻璃产能2500万重量箱,完成“十一五”淘汰计划的83.33%。2010年建材行业将超额完成“十一五”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十一五”以来,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先后推出的结构调整、行业准入、节能减排及环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建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改善供求关系;第二,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第三,推进行业并购重组,进而提高行业集中度;第四,通过建设余热发电、循环经济等项目,在降低行业自身成本的同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市场化程度及国际融合度日益提高。
建材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建材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率先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向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出口的跨越,其先进性、可靠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得到国际业界的好评。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建材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37.1%,烟粉尘排放量比“十五”末年下降35.5%。
近几年建材工业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建材工业正在朝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迈进。
2.3 建筑材料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篇13
建筑材料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产涉及土地、木材、水、能耗等资源问题,存在污染指数严重超标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噪声扰民问题,建筑物耗能、隔声、防火等问题。论文百事通传统建材能耗高、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并从各个方面制约着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在建筑业应用极为广泛的粘土砖的生产会破坏大量的农田,家具制作、房屋建造及房屋装修过程中会耗用大量的木材。有些建材存在或放射出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如某些颜料、涂料、油漆中含有重金属铅,铅的毒性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还可通过遗传影响后代;胶粘剂、快干漆、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会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电脑、复印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臭氧,臭氧浓度高对室内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孕妇长期生活此环境中,则会使新生婴儿患兔唇、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几率增加,另外电磁辐射对人体也有影响;家具及其饰面材料可能会挥发出甲醛气体,对人体的粘膜有刺激作用;石膏、花岗岩、水泥、砂等,会产生氡气。长期在氡浓度高的环境中,会导致肺癌发病率增加。
3环保建材的概念及特性
3.1环保建材的概念
环保建材又叫有绿色建材、健康建材、保健建材、安全舒适型建材等等。环保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环保建材的种类很多,它一般包括节能型、利废型、舒适型、保健型、健康型、多功能型、生态型等建材。高性能建材、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或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的材料、对健康基本无害的材料、节能材料、可以生物降解或通过地球自然降解的材料、能循环使用或可再生利用的材料等,均可列入环保建材范畴。
3.2环保建材的特性
环保建材在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有传统建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环保建材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第二,环保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第三,环保建材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尽量减少废渣、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或使之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第四,环保建材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并具有多功能化的特征。如:抗菌、除臭、隔热、防火、调湿、消声、消磁和抗静电等。第五,环保建材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生利用,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环保建材中有害物质及放射性元素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含量绝不能超过限量值。如木家具产品甲醛释放量应小于1.5(mg/L),可溶性铅含量应不超过90mg/kg,可溶性镉含量应不超过75mg/kg,可溶性铬含量应不超过60mg/kg。新晨
4环保建材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传统建材与环境的关系是能源或资源经过生产加工成传统建材,建材使用寿命结束后变成废弃物排放回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一种提取资源、消耗能量,再大量的将废弃物排回到环境之中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资源和环境对此恶性循环的承受能力,导致环境资源的衰竭、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