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化学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1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系统性、条理性学习,注意上下内容连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细心耐心、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习,多做习题是学习的关键。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每个知识点给出之前,我都会以启发教学的形式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的热情,这样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比如说我会在蛋白质这章,利用幻灯形式,把社会关注重点“三鹿奶粉”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蛋白质的缺失对生命的意义,并且深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胰岛素、生长素等)、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抗体等),传递信息的受体(激素),贮存功能(种子贮藏蛋白)等,都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有牛津大学的公开课,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在课堂上领略异国教育风采。

2.3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科学,教学内容的紧凑性和递进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各个章节中,首先涉及到新陈代谢概念,对学习四大物质代谢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可将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路,在进行四大物质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各大物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篇2

2.1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QQ,教师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开展网上视频教学,并在上面开展提问、答题等教学活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酶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知识,通过网络动画和多个角度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直接面对面,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有助于活跃思维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应当说,多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化的特点,能够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延伸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结果,一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实验要素,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学习“血糖的测定”知识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学生密切注意来进行结果分析。如抽血测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试剂是否稀释或浓缩、质控值是否在质控范围以及检验结果与病人是否对应等。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帮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在新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注,积极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请教。具有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不要害怕困难,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与同学、老师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强实验课程中学生操作教学

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药品和仪器的准备,并对实验操作技术和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实验进度和实验资源进行掌握,如延长实验室使用时间,开放更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完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意义,同时监督学生实验过程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完成实验之后,应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3

对于生物化学而言,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化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蛋白质化学主要包括核算化学及酶维生素等,属于静态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感到大分子化学学习过程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对抽象的结构,特别是对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讲解时可逐层推进,首先针对简单的肽链结构进行讲解,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逐渐递增,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归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物质代谢绘图讲解

物质代谢是整个生物化学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之所以过了很多年依然记得“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是因为在大多是课本中都有三羧酸图,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另外,糖代谢途径是整个生物化学中比较难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三羧酸循环”几乎成为了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言词。对教师而言,在讲解代谢过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条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之前需认真备课,从而明确重点。笔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讲解过程中,经常在进入物质代谢内容的第一次课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导作用。三大代谢,不管是哪一个代谢途径,都需要了解发生大的区域,重点掌握不可逆的步骤及限速酶和伴随的能量代谢,根据途径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径是整个糖代谢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体生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学好物质代谢,最重要的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在讲完了三大代谢途径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绘制一张代谢图,这张图上包含了三大物质的6条主要代谢途径,以及这几条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应、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点。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每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这样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传统的生物化学没有将基因表达这一章节放入到课本中,随着世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的研究已经放入到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中,因此生物化学是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将高中的课本中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及DNA复制等内容重新拾起。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速,从传统的表达逐渐上升为基因功能定位,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讲解一些这些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不必让学生理解其中较为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今后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仅仅让学生了解大概即可。笔者在进行见解的过程中,在幻灯片中插入了较多的动画图案进行演示,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4

2.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

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时,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别,每位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声调的高低以及与学生相互交流时的眼神等都有其自身特点。而多媒体课件通常是同一教研室内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制作的,凝聚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使用相似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内容的复述,忽视个人特点的发挥,失去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不可能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信息量大,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大屏幕”,教学课件成了教师的电子替代物,教师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极个别教师课前不充分备课,课上将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完全“照屏”宣科,自己充当“播音员”角色,学生则几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显得陈闷乏味,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搞不清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有何反应,师生不再互动,这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形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分离。与其他课程相比,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难懂,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和排斥心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许多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差异及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库。此外,教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的软件,目前最常用的是powerpoint软件,具有易学易用且视听效果较好的特点。在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并掌握了课件制作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依据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制作课件。

2.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交流

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走到学生中间去,边讲边用激光笔遥控屏幕显示内容,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根据其理解状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与进度。这样既可近距离接触到学生,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如讲解糖酵解途径时,可以先提出“体育课中l000米体能测试后为什么浑身肌肉感到酸痛”的问题,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就会明白肌肉酸痛是由于产生乳酸而引起的,进而掌握了糖酵解途径知识。在学习糖异生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时,可以先提出“肌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经过几天后消失”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课程进行的阶段和内容不失时机地展开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相应知识点全面剖析。如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时,结合前面讲过的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等内容。通过让学生先开展课堂讨论,然后逐步诱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逐步呈现课件内容,这种组织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因材施教

目前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一般都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与教师交流时间明显缩短,所以尽管教师认真授课,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层次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因材施教。对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笔者所在院校招收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以传统教学为主,有意识将讲课速度与节奏放缓慢,让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而对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以及有意向考研究生的学生,则应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基础上,加强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注重扩充知识,开启思维。

篇5

除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也很重要。传统的医学实验课内容多以简单的重复性实验为主,在重视基本技能操作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医学专业的生物医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一些探索。以病例分析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以一些疾病的病例为中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4],将相关的几个生化内容有机整合成一个连续性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辅以课堂讨论,使学生有条理和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5]。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6-7],已在众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8-9]。

3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授过度地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容易导致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现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10]。学习知识的意义是对于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在基础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适时、适度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医学知识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实现基础教学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很多临床疾病与生化过程有关,如酶原在胰腺的异常激活可引起胰腺炎,这样学生就记住了酶原的激活以及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苯丙酮酸尿症以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引起的,这样学生就记住了苯丙氨酸羟化酶。用75%的乙醇或碘酒消毒,其目的和原理是什么?进而引入蛋白质变性内容的学习。将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临床的疾病进行联系,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生化的这些基础理论也可以在具体的临床疾病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无用”理论知识[11],通过这样的结合,既可以加深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篇6

2应用分层教学法,全面改革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得各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根据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水平及个人的发展方向,将实验课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医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重视实践的过程,所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作可为必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并进行实验考核;而设计性实验可作为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己的科研兴趣及未来发展志向,自愿选择。大体规划如下:

2.1精选基础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清洗和干燥、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光谱光度技术、离心技术、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含量测定。按照教学目标,可安排如下基础实验: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氨基酸薄层层析、肝脏DNA的提取等。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水浴锅等常见生化仪器的使用,熟悉了基础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开设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奠定了基础。

2.2开设综合性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

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研素质。综合实验侧重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及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筛选以下实验:细胞核分离纯化及DNA、RNA含量的定量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碱性磷酸酶的提取和测定等。通过基础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实验技术。在综合性实验的开展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再答疑,指导实验的完成。通过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入认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细胞核分离纯化及DNA、RNA含量的定量测定”实验中,由于细胞质、细胞核的水解液中容易吸入少量沉淀,导致比色时吸光度偏大,实验数据有偏差,出现该问题怎样解决呢?首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管中的反应液是不是有悬浮物,不清澈呢?然后分析问题。根据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Lamer-Beer定律A=KCL可知,在实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A与C成正比,那么吸光度(A)偏大是由反应液的浓度(C)增大而引起的。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应液的浓度增大呢?引导学生思考,是由于吸取水解液时混入少量沉淀而造成的。那如何解决该问题呢?是不是可以采用离心技术,将悬浮物沉淀,再用上清液比色呢?通过离心前后实验结果的比较,学生懂得了实验中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体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然,也有同学实验数据还没认真分析,就已经把反应液倒掉了,若实验数据有问题,已来不及查找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再重复进行测定部分的实验。通过重复实验,学生了解到保存实验材料的必要性及其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性。综合实验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更加透彻,科研素质得到了提升。

2.3组织“研究性实验”,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实验可作为选修课,实验题目待定或由各学业导师出相关题目,让学生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倾向选择研究项目,由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业导师负责做好以下相关工作:(1)帮助学生选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并跟踪指导实验;(2)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保障实验药品、器械的正常供应;(3)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当然,研究性实验也可以在学业导师自己的实验室进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经历了查阅资料、选择材料、确定方案、准备试剂、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过程,教师则全程跟踪指导。研究性实验的开设让学生体会到科研的过程,体会到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知识的过程,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独立思考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这对学生日后从医或搞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出课题申请,获得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还有一些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术刊物发表。可以说研究性实验为那些喜欢做实验、搞科研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

篇7

对于一个患病的机体来讲,同时存在着机能、形态和代谢方面的改变。案例分析是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8]。如女性较为注意自己的形体,关注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比例正常,有些女性刻意减少饮食量以保持身材苗条,有的女性由于过度减少进食量而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教师授课时首先提出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这个现象,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再分析糖代谢的内容,最后回到案例本身,使学生既学到了糖代谢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及临床实践中,为将来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基础[9]。在案例的选择中我们特别注重案例与生化知识点的相关性及相互联系。例如:我们选择糖尿病的病例,讲解了糖代谢中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与学生一起分析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不仅讲解了糖代谢,同时还与脂代谢途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生化各章节内容从纵向到横向结合起来。在讨论的过程中,请学生先分析,教师参与讨论,及时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有效的、主动的学习方式。同时建立起案例讨论成绩评定方法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大班病例讨论成绩由病例讨论课现场讨论各班成绩(70%)和个人成绩(30%)组成。其中讨论课现场讨论成绩由教师及学委组织的答辩委员会评出;而个人成绩则根据每人准备工作多少、答辩参加状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由学委组织学生评分。案例式教学考核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10]。

篇8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了,课堂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与交流.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主体更多的转向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是师生双方参与的事.结合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知识,认识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轻松化。例如:在学习生物学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关于鼠妇的生活习性,笔者想起了夏天夜晚的意外发现,于是讲给了学生听:“夏季的一天晚上10点钟时,老师打算到学生宿舍去查勤,外面漆黑一片,笔者拿着手电筒,刚出房门,往地上一照,发现庭院葡萄树架下地面上,密密麻麻的爬着许多活动的小东西,当时,把老师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它们是鼠妇。”由此,学生就可以推断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即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生活例子.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点燃学习的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生物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时,根据生活经验,学生都知道,腌制的许多食品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因为盐能消毒,微生物不能进入食品内部,即使进入,微生物也会因外界环境盐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细胞失水,失水过多,就会死亡。那么生活中,我们食用的食糖以及被食糖泡过的食品为什么长时间放置而不会腐败变质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开始学生可能难于找到答案,老师可以把糖溶液与盐溶液对比,老师引导:糖中的食品同样是处在高浓度的环境中,经过这样提示,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找到了问题答案。因此,知道了糖渍也是保存事物的方法。进而在实践中应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篇9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铸造。

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亮点,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弥补不足的办法和发挥优点的途径,在多元化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可以得到逐渐提升,有利于专业素质的铸造。要使用好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师需要从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好的办法,在对比中发现自身在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加快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每一种教学评价都有自己的侧重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评价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指导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说,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组成了生物教学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生物教学不断优化创新。

二、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的应用

(一)学生自评。

高中生相对来说,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寻找到更好的办法学习,获得更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师完成一些展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展示实验。试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反思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评价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组织,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好发展。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实际也是信息分析、整理、比较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间互评。

学生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在学生间互评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提示学生互相评价时要注意对方的优点,同时能够看到不足,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给同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等等。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布置任务,通过知识传授和实验观察,最后让学生分组汇报学习内容和观察过程,并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在学生间互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多项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具体到互评的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性地开展,穿行。

(三)教师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要降低教师评价在的比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工作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改进的办法。在评价中,教师的要用好延时评价。就是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而是留一段时间给其他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给出合理评价,这种延时评价方法,为学生讨论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和探究。同时,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相点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点评,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逐渐发现师生交流和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师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篇10

1.2理论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一门研究关于食品成分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性质,和食品成分在其加工、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科。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宽广,理论性、实践性较强,但课程知识点零散、系统性不强以及章节相对独立,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产生畏难的情绪。然而,食品生物化学与日常的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独特的优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地方,一旦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就很快会让知识变难为易。

2.现代化教学手段

2.1制作动态教学课件。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但又十分重要,所以可以使用CAI课件,把课程所要使用的数据、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结合在一起集成处理,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理想。

2.2制作PPT。

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大段的文字,最好使用大量的图片、图例或表格,适量的动态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字体应该比较饱满,字号适中,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醒目,例如使用字体加粗格式等。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运用适量的超链接来清晰展现,将启发式提问贯穿于整个PPT。

2.3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或者制作flash让课程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对于学生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这种形式不宜过多使用,过度的多媒体和flash教学会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会因为大量的实践而难以完成。

2.4互动教学。

高职学校可以建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网站,将任课老师的课件和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来弥补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此外,学校可以砸网站上设立学生试题自测盒老师对学生疑难点答疑,真正落实教学互动,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能在对学生的答疑和学生自测中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查漏补缺。

3.加强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延伸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以理论指导实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所以,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巩固了专业学科的建设。第一,要加大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实验室的条件完善、设备先进,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第二,要提高实验教学地位,重视培养实验师资力量,注重完善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配置,建立具有专业化的实验队伍,为学生的自主实验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有余力且对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过程、实验管理和教师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组织实验,达到一个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提高管理水平。

4.教学相长

教师在学生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品德和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师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文明礼貌、政治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科学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从事教学方面工作的最根本素质。可能学生喜欢某门课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喜欢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程。所以,作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并且理解讲课内容、课上注重与学生互动、讲课方式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课下关心学生并且时常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时刻提升自我,扬长避短,促进教学顺利展开。

5.内容、实际和专业三者结合,贯穿课程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最本质的区别,所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就算只是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也要优化,要贴近实际而不仅仅是系统性的知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要时刻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为以后专业课的知识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篇11

2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途径

2.1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将故事教学法引入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食物链的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个故事思考和分析一下。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在引入食物链的讲解,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故事的奥妙,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单深刻的理解食物链。故事的导入能够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2巧妙使用多媒体

生物课本的内容是固定的,是不动的,多媒体的使用却可以让生物知识更加丰富,让生物知识动起来。教师在生活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深入的学习生物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和遗漏。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使用多媒体,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人体器官的知识时,书上的图片不够全面和清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器官图,通过放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的更细致更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3采用实物教学

实物的引入能够让生物教学更加真实,学生也可以根据实物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信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有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实物的知识时,可以携带绿色盆栽到教室中,然后根据盆栽向学生讲授植物的构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详细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组成。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盆栽,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的解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4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

生物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的相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生物学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观察或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花的构成以后,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的花朵,了解它们的构成,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教师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贴切,通过真实生活喜爱和学习生物知识。这对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也有积极意义。

2.5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应当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仪器和实践观察到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实物,从而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开展生物实验,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对于比较课本上需要实验辅助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将关于细胞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采用仪器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构成,做积极思考和详细记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开展生物实验可以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加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篇12

在食品生物化学每章内容中教师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设计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和问题的引入方式,可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结合自己科研课题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例如在蛋白质章节中,设计“试设计纯化枣核中11S球蛋白(种子贮藏蛋白)的工艺路线和方法”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2小组讨论与评价根据能力

水准,将学生分成4人/组。对于教师给出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先通过小组内部交流与合作,得出小组的研究成果。然后各小组在课程中再进行大的交流与合作,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指导(合作的技巧)。教师必须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少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3食品生物化

学作业单以小组形式提交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合作学习,最后以小组形式提交作业,教师通过考核作业成绩为其所属的团体加分。

1.4主题讨论学期末教师将

根据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10个主题,如糖类物质、脂类物质、蛋白质、核酸、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内容。并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负责,各小组成员各自准备、研讨承担主题的内容,并报告给整体,以报告的质量和相关的团队合作为成绩评定标准。

2互动交往教学模式

从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入手,来构建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学习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目的。

2.1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化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设大量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活动。如在教学“酶”章“维生素构成的辅助因子”,笔者设计如下几个任务:1)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并归类。2)各种维生素的辅酶分别都是什么。3)各种维生素分别参与哪些代谢过程,作用机制是什么。4)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是什么。5)缺乏各种维生素都会产生哪些症状。6)各种维生素的每日摄入量为多少。

2.2激活语言,使知识具有教学活动化

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1)活化教材文字为语言:例如在教学核酸双螺旋结构时,教师利用两条麻绳来展示核酸双螺旋结构,让学生产生感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展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活化教材内容为日常生活: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理解、巩固和运用语言。在学习脂类物质中三酯酰甘油皂化性质时,教师演示日常生活中肥皂的制作过程,深入理解皂化原理和意义,使教学呈现出"学习活动化"的崭新局面。设计良好的教学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中,使课堂真正达到沟通与互动。

2.3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互动交往的途径

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只有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多方面的交流、交换、交往以及相互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有效地学习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景,向学生充分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合作,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探究的能力。如学习氨基酸合成代谢时,笔者把20个氨基酸代谢总图展现给学生。通过讲解各族氨基酸典型代表的合成代谢过程,如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主要讲解谷氨酸的合成,再分别讲解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其他氨基酸合成代谢,学生会发现很多的代谢途径一致,通过引导学生可由自己探索出这一规律,自主学会了很多代谢途径,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激起求知的欲望。

2.4实施全面评价———互动交往的保障

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作一系列的价值判断。传统的评价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会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导致思维惰性的产生,影响交往的互动性。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课堂评价只有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对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得出结论后,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形式,要以定性描述方式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之进行自我体验,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实践中,学院还增加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并记入总成绩中。如关于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篇13

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进行创新,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它们给予多彩的表现形式,对教学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们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速度,使学生对于医学生物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比较先进的知识进行了解,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进行想象创新,比如酶的诱导契合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以及动画信息的传递,学生在观看了相关多媒体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酶的实际形态进行联想,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几种电泳、层析方法的区别与实践等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使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教学效率。

3突破教学难点,重视学生课后复习

在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自身实力以及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难点的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明确化。教师在进行难点教学的时候,应该对难点进行层次分析,从简至繁,逐渐的加深教学程度。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课后复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布置很是反感,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选择,尽量挑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但是理解程度又不深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不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上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很是丰富,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对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认识模糊的现象发生。然后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大方的举止、幽默的语言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逐渐改变生化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不利局面。

4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开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由于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繁多,分子结构复杂,且物质代谢变化多样,所以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认识不够彻底也是比较常见的,加上还有繁重的实践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佳,所以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别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繁多的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分类,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以及功能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分子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并且以营养学的角度进行饮食调节。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知识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识。而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实践知识,教师首选需要对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进行训练,然后对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对半分为基础实验以及综合技能实验两大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生化基础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相互衔接,锻炼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生化化验单做出基本的评价,体现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