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业药剂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业药剂学论文

篇1

(三)课堂内容的考查以往每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或习题等,这常常会导致同学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实际生产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设置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考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篇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既有验证又有巩固的作用。

(一)实验内容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内容通常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葫芦画瓢,不太需要思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重视综合性实验,辅以设计性试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是实验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为避免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忽视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偏向,弥补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在问题导入式实验教学法、示教系统演示性实验教学形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夯实基础。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相关课程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能对实际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这类实验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延伸,具有综合性、典型性、探索性和部分设计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地操作、测量、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实验,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虽然设计性实验的周期较长,又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却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教师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际的实验经费条件,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方面,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做一项实验之前,学生都须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书面汇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定为平时的考核方式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内容的展示方面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可直观地剖陈实验过程的基本原理。再次,由于实验室设备与药剂工业生产设备差别较大,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还应结合相应的工业流程进行讲解。

篇2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篇3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着、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篇4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药学类专业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实习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历来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方法采用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没有详细讲解要注意的事项,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目标

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实习教学目标、步骤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等。

1.1 多媒体制作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的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及音效、音乐、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药剂学多媒体课件,我们分别拍摄了不同剂型的实验室操作录像和工厂录像,然后运用会声会影9.0对录像的影、声进行剪接、编辑。动画采用Flash8.0制作。

1.2 课件内容

课件内容涵盖实习所有的内容;甚至有部分超过了我院教学条件的内容。

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各院校在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都不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难以讲清楚。我们在课件中的录像分别拍摄了注射剂水针剂、粉针剂的生产过程,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生产过程及中药的提取过程。实验操作录像分别拍摄了浸出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膏、栓剂的制备过程[1]。这样在实习前,学生就明确了目标,参观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效果。

2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随着我院网络的建立,网络已被广泛用于医疗、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我们把与实习有关的内容、方法、规章制度、实验软件等存放到实习主页下面,除了可以进行本实习相关资料的查询外,还可以提出问题接受医生的网上指导;另外还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及对实习的改进建议、心得体会等经老师整理,供学生参考,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以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在网上演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3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新之

处在于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对优秀的学生,还建议他们用英文写作。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5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实习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评定:

实验前预习通过提问和交预习报告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此次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物品的选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地选用仪器、设备,爱护仪器设备,尽量避免损坏;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工作台面清洁,实验有条不紊,强调质量意识;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布实习成绩评分方法,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不断完善。

学生实习操作考核,主要由教师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实习考核评定标准为:实习预习20分(书写整洁、认真10分,列有参考文献10分);实习操作40分(仪器、试剂选择合理10分,操作步骤完整10分,操作正确10分,及时做好记录10分);小论文30分(格式规范10分,结论正确10分,有独到的见解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态度认真,全勤给10分);实验设计20分(格式规范10分,数据正确10分)[2]。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最终提高实习效果。

6 结束语

通过药剂学实习教学的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习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现代药剂学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篇5

2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十年来药剂学发展极为迅速,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短。而本科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药剂学也即药物剂型概论,主要是讲述各普通剂型的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制备工艺等,使学生掌握普通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部分内容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均有交叉。高等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药剂学、制剂工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的内容既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也即是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这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由浅入深,与有些相关课程内容又有交叉[6-7]。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思考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推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学生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药剂学课程的后两个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通过采用让学生提取预习相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本学科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前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本学科老师在该方向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下一次课程的课题教学中,在讲述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节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最后采用老师总结的方式强化该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与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成绩一直在药学学科名列前茅,生源质量良好,学生素质逐年提高,可能与本学科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性。

3因材施教的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体会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已经创办了近四十年,培养了大量的药学专业人才,在本省乃至全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近十年来,药学专业在以招收高中毕业四年制本科生为主的基础上,每年还承担了为地方培养两年制的专升本的药学专业人才。而最近几年我校药学专业的招生划入一本招收,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数理化基础也较为扎实,但这类学生在药剂学课程授课以前,除了相关的药剂学基础课程学习以外,对药剂学的课程内容了解不多。我校招收的专升本学生,部分来源于本校的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毕业生,还有部分生源是本省高职高专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少量学生是以化学为主要方向的师范类专科生,还有极少数是其他来源的专科毕业生;学生来源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同;而我校药剂学课的授课老师一般情况下承担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但我校也有药物分析专业专科学生,有些老师承担了专科生的药剂学课程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不同生源的本科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工作值得思考。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们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块、不同阶段方式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我们的思路是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根据这类学生大多数具有专科阶段的药剂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在专科阶段对于药剂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各种制剂的基本理论和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以及制剂制备的基本实验技能,因材施教,以其具有基本药剂学的概念和理论及实验基础,我们在药剂学第一部分的模块化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每一次课程尝试让学生讲述课程内容的形式,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评的教学模式;而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内容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剂型,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很多关于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等与物理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而专升本学生的数学及物理学基础比四年制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此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采取督促学生提取预习,授课时请学生首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老师再将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介绍,在授课时针对理论性的内容及公式推导等难点及重点环节,采取反复强调,逐步阐述的方式,同时课后布置练习题强化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果。而对于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普遍较好,前期的课程中也学习了药剂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根据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采用以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同步性的实验教学和引导性的科研教学为导向,提倡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传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将药剂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的内容结合到模块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专业名词的英文也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为学生阅读专业论文以及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模式的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掌握课程教材之外的前沿动态,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授课安排上,内容讲授进度和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交叉穿插糅合。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发现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提高,不少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药剂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学效果也有所改善。

4结论

如何培养药学专业学生成为专业性和技术型的复合专业人才,药剂学科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因此,在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不能固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均有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同时也对任课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体会。

作者:孙黎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基于创新教学的药剂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38-239.

[2]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3]崔纯莹,崔国辉.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剂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4):21-23.

[4]陈亚,柯丽萍.因材施教提高药学函授教育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24.

篇6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由于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作为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未来的规划都有自己的打算,加之现代社会商业氛围很浓,经济发展较快,也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因此跟大一、大二相比,大三和大四他们已不再特别关注学习、考试分数的高低及在班级的排名,大部分学生已缺乏学习激情,他们更关注前途和就业问题,而我们的许多专业课程主要都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因此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成了我们专业课老师的头等大事。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我校药学教育应在“定量药学”、“标准药学”等方面有所体现,将数学模型理念与药学、生物学相融合,共同促进我校药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完善和延伸我校的“质量、标准”办学理念和特色。因此,作为“定量药学”和“计量药学”核心课程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药学人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国内外药学类专业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在我校已开设5年。本门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利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体内作用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为新药设计、药物质量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从事新剂型新制剂研发和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药学主要是经验药学,大多主要研究药物的活性,偏向于定性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学的发展最终要走向定量药学,以更加精确、量化的方式来研究和创制新药。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则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学和数学模型手段来开展外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进行“量化”,以此来定量评价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制定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目前国内外相关高校和专业均进行了探索。国内有高校教师对近3-5年的药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门课程比较难学,且药物动力学部分含有较多的高等数学公式,涉及公式推导、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大一所学内容,同时对于高等数学本身又是生物、医药类专业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及让学生迅速接受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动力学课程学习是药物动力学部分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对此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的高校采用优化教法、适当应用PBL教学法,同时采用EXCEL等软件编辑了不同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处理程序,让学生进行学习,收到很好效果。在国外的教学方面,北美和日本的药学院非常重视调整和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在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拟进行以下改革,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纯粹的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的说教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知能力,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首先,应用EXEL软件、SPSS等处理软件,编辑体内药物分析中标准曲线、回收率以及精密度的计算公式,同时编辑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公式,并在课堂相关章节进行模拟演示。其次,在一些重要章节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Seminar学术讨论会的模式,让学生利用所学文献检索知识,自己查找国内外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重要期刊文献,分组讨论,并写出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能力及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基于校级开放实验项目、校课外科技活动、新苗人才计划以及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将其中比较成熟的实验项目编入实验指导书中,同时与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紧密结合,编撰出一部特色的、多课程联合的实验指导教程。其次,以“产学研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基础,构建紧密的实习基地,构建“互惠互利”的长期机制。最后,积极与当地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师协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校外单位联系,采取参观、讲座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学生将来就业方向。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新药开发案例、分组讨论、激励法、强化训练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关键是要解决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课件及真实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及相关“药害”具体案例分析。

4.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涉及到高等数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因此除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加强改革外,在考核部分也应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模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学生制作的小软件、综述、实验设计、读书报告等内容均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在我校药学专业开设已满5年,五年来在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改进,并对相关课程改革进行了前期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05-08届药学专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我校教师初步体会到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上的共性问题,准备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以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因此,在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思路,并努力将改革思路付诸实施,为我校药学专业发展提供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剑伟,王成军,余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6):81-83.

[2]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3]李安良,吴艳芬.应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17-490.

[4]林以宁,马世平.日本6年制药学教育的实习模式及特点[J].药学教育,2008,24(4):60-62.

篇8

1.1 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该所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3月经台湾“教育部”审查通过。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若入学前具有药学学士学位者则授予药学硕士学位,其余则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中药教学理念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建立能结合中药方剂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团队,使中草药科技早日升级。为此,在课程设制中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上建立临床与基础整合的研究发展模式。为了配合台湾省发展中医药的重点计划,结合先进的农业及制药科技,该所以中医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其研究目标:中医药信息系统化、中草药种源标准化、药用植物育种及组织培养、药材有效成分最佳化、中草药最佳化。

1.1.2 师资队伍

该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专职2人、兼职3人),副教授3人(专职1人、兼职2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2人、兼职1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药理学、生化/分子生物;肿瘤药物化学、药物输送系统设计;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理;药用植物学、本草学等方面。

1.1.3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理学组和药学组的区分,其公共必修课设有:生物药学特论、天然药物学特论。公共主要选修课设有:分离技术、中医药基础理论、有机光谱学、科学研究方法、醣类分子免疫学等。理学组设“六选三”科目,即从仪器分析、药效学特论、基础药学研究方法、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物分析方法、药效筛选等6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药学组设“八选四”科目,即从药用植物学、药效筛选、讯号传递、中药药理学、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效学特论、中药信息研究(一)、中药信息研究(二)等8门课程中选择4门课程。

1.2 中国医药大学

1.2.1 中国药学研究所

该所创立于1974年5月1日,创立时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药学研究所博士班”。

1.2.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办学理念是:以固有中国传统药学为经,从历代的丰富文献资料中整理、探讨、研究药学。以现代药学为纬,即以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药学理论,从各个药材的原植物调查、采集、鉴定,确定真品来源,进而从化学、药理学分析,探讨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探讨其效价,改良剂型,扩展其应用范围,开创新有效方剂。

1.2.1.2 主要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35学分(硕士论文6学分另计)才能毕业。硕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专论、药用植物学专论、药用动物学专论、药理学专论、生物统计学、生药学专论、植物化学专论、药局学专论、专题讨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专论、中草药产业技术。药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20学分(博士论文12学分另计)才能毕业。博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特论、药用植物学特论、药用动物学特论、中国药学特论、中国药学研究方法特论、生药学特论、植物化学特论、药理学特论、药局学特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特论。

1.2.1.3 师资队伍

中国药学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包括教授9人(专职6人、兼职3人),副教授4人(专职3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6人(专职4人、兼职2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生药学、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学、酵素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1.2.2 中药资源学系

该系于2002年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主要培育中药专业的本科人才。

1.2.2.1 办学理念

该系以融贯中药系统、建立最新中药学术体系、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宗旨,培育中草药资源研发人才、中草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中草药资源管理与行销人才等有特色的中药人才。

1.2.2.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生理学实验、本草学、生物技术概论、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实验、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药理学、仪器分析、中药药理学、生药学、药用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炮制学、天然物化学、中药质量管理学、中药质量管理学实验、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商品学、中草药产品开发研究、中药调剂学、中药栽培学等。

1.3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

1.3.1 办学理念

该系以配合医药及发展生物科技的政策,参酌国际药物发展趋向,旨在培育制药科技人才,为台湾制药工业培养各种制药事务,包括生技药物的研发制造等适用人才为目标。

1.3.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核心课程涵盖制药技术与药剂学、生物技术、生药学及药物化学等4个专业。学生除共同课“生物技术”外,分别依主修专业设专业课程,其中中草药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设有:天然物化学特论、高等有机化学、光谱学、中药药理学特论、科学论文写作;选修课设有:仪器分析、分离技术、中药鉴定学特论、中药炮制学特论、毒理学特论、组织培养学特论、生技药品工业制造技术、药用植物学特论、中药方剂学特论。

1.3.3 师资队伍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包括6位教授,18位副教授,6位助理教授,其中有25位具博士学位。

1.4 台北医学大学生物资源技术学系

该系为2年制在职进修专班,于1999年起招生。

1.4.1 办学理念

将“传统中国医药融合现代制造技术,使中药科学得以传承发扬”作为该系办学理念。

1.4.2 师资队伍

该系现有教师1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

1.4.3 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60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毕业共计需88学分。必修课设有:生物科技讲座、传统医药概论、普通化学、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学、天然物化妆品学、仪器分析、物种鉴别、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学、药膳食疗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理学、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炮制学、方剂学、基因工程概论、天然物分析。选修课设有:生物技术信息、生物技术专利法规、酵素学、蛋白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微生物免疫学、企业管理、组织培养技术、药物食品法规、生物活性分析、细胞生物学、酦酵学、标准研究室规划、优良制造规范、医药法律与实务、醣生物学。

2 台湾中药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台湾中药高等教育已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中药人才的培养。但台湾在中草药相关教学方面,普遍缺乏深入的中药教学。如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明确指出其中药教学理念就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可见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2.1 向“西化”趋势发展

篇9

考核(答辩)地点

联系电话

3020109国际贸易

00094外贸函电(实践)

02636国际金融实务(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07036国际物流(实践)

10155国际贸易实务(一)(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23外贸单证操作(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118餐饮管理

00979烹饪工艺学(二)实践

00981烹饪原料学(二)实践

00983餐饮服务实践

00991宴会设计实践

03924茶艺学(实践)

10215餐饮管理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571-58108373

3020167文化产业管理

01145文化市场学实践

01147公共关系学实践

浙江传媒学院

0571-88024529

3020205人力资源管理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嘉兴学院

0573-83643005

3020207市场营销

03601服务营销学(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07147消费者行为学(实践)

07963市场营销与策划(实)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29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209旅游管理

10232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践

10233会展策划实践

10234导游业务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215电子商务

00895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实践)

00897电子商务概论(实践)

00899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实践)

00901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090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践)

10155国际贸易实务(一)(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67电子商务专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0574-87220028

 

0571-88071024-8305

3020228物流管理

06998毕业实习

07034物流设备应用(实践)

07036国际物流(实践)

07038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实践)

10286采购与仓储管理实践

10287运输与配送实践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28289

3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

03321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3020313销售管理

10493销售管理学(实践)

10497零售管理(实践)

10499网络销售(实践)

10513销售案例研究(实践)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3030111律师

10235律师专科实习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3030301行政管理

10237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综合作业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3040101学前教育

0085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

0085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10238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实践)

10239学前儿童语言活动设计(实践)

10240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实践)

10241学前儿童社会活动设计(实践)

20035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03小学教育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10242小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

10243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0244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09心理健康教育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06055心理咨询与辅导(实验)

10245学习适应辅导(实践)

10246心理健康量表的运用(实践)

10247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24义务教育

09280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实践)

0928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

 

3040301体育教育

10172田径(实践)

10174武术(实践)

10175健身体操实践

10176体育教育实习

10248篮球(实践)

10249排球(实践)

10250足球(实践)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104汉语言文学

10253秘书写作实践

10254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207英语

00593听力(实践)

00594口语(实践)

05348初级口译(实)

10221英语专科毕业实习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208日语

00490日语听说

20040日语综合技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0574-86891291、86891253

3050301广告

00638企业形象与策划(实践)

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实践)

08711电脑图文设计基础(实)

08712广告文案写作实践

08714广告市场调查(实)

08716广告摄影与摄像(实)

08717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实)

08718新闻采编业务(实践)

10273广告专科毕业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50308新闻学

06785新闻摄影(一)(实)

浙江大学

ce.zju.edu.cn0571-88981102

3050322网络编辑

00909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

01782视频编辑技术基础(实践)

03341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践

06387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8711电脑图文设计基础(实)

08718新闻采编业务(实践)

11571网络编辑实务(实践)

11572数字资源检索(实践)

11573网络编辑专科毕业实习(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50407音乐教育

00722视唱练耳(实践)

00723声乐(实践)

07095形体与舞蹈训练(实)

10183键盘与和声(一)实践

10184钢琴(实践)

10185合唱与指挥基础实践

10186音乐教育实习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409美术教育

00698素描(四)(实践)

00737色彩画(实践)

00739书法篆刻(实践)

00740应用美术(实践)

04314速写(实)

10077企业形象设计(CIS)(实践)

10160美术教育实习

10274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实)

10275西方美术作品欣赏(实)

10276中国画基础(实)

10277油画基础(实)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444环境艺术设计

00706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0707建筑设计基础(实)

01150效果图表现技法

01152内部空间设计

01153庭院设计

01154公共景观艺术设计

04315色彩

04317素描

04859设计构成(实)

2110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毕业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3050445动漫设计

01155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

01156photoshop

01157painter

01158漫画与插图(实)

01159表演

01160动画运动规律

01161影片剪辑premiere

011623DS MAX软件

01163MAYA软件

01164Softimage  xsi软件

01165After effect

01166combustion

03432动画剧本创作(实)

04849色彩

04850素描

07217形态构成(实践)

07930动画制作

21098动漫设计专业专科毕业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308060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2151工程制图(实践)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2272电机学实验

02274电子技术基础(二)实验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278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0230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浙江大学

ce.zju.edu.cn 0571-88981102

3080704电子技术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341线性电子电路实验

02343非线性电子电路实验

02345数字电路实验

0235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571-88809040

3080801房屋建筑工程

02386土木工程制图(实践)

02388工程测量实验

02390建筑材料实验

02392工程力学(二)实验

02395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02397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02399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02401建筑施工(一)课程设计

10096生产实习

浙江大学

ce.zju.edu.cn 0571-88981102

3081301印刷包装技术

02494印刷机械(实践)

02497印品质量控制(实践)

06383图文信息处理(实践)

09269印刷概论(实践)

09270彩色数字印前技术(实践)

09271印后加工技术(实践)

09272新技术知识讲座(实践)

09273印刷制版与打样工艺(实践)

09274数字印刷(实践)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057983803592

3100701护理学

02896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2900生理学实验

02902病理学实验

10268人体解剖学实践

10285药物学(一)实践

10288生物化学(三)实践

10289护理学基础实践

10290内科护理学(一)实践

10291外科护理学(一)实践

20022临床考核(面试)

浙江大学

ce.zju.edu.cn0571-88981102

3100803中药学

03036有机化学(四)实验

03039中药化学实验

03041中药鉴定学实验

03043中药炮制学实验

03045中药药剂学实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

0571-86613544

4020105金融

10103公司报表分析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70金融专科毕业论文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4020166会展策划与管理

08723会展策划与组织实践

08724会展项目管理实践

08726会展客户关系管理实践

08728会展信息技术实践

08730会展经典案例分析(实)

08731会展设计实践(实)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4020201工商企业管理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10216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题调研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4020203会计

061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践)

10217会计专科毕业设计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4020211饭店管理

08640饭店礼貌礼节(实)

08643客房与前厅服务技能(实)

08644餐饮服务技能(实)

10097毕业实习报告

10271饭店康乐服务技能(实)

10272饭店管理实务(实)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571-58108373

4020234物业管理

05568房屋机电基础知识实践

05569房屋维修与管理(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20311空中乘务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1429民航乘务英语(实践)

01432空中乘务基础(实践)

01434形体训练(实践)

01435普通话与播音技巧(实践)

01611沟通技巧(实践)

03920茶艺实训(实践)

03957形象塑造(实践)

04572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实践)

04575航空服务技能实训(实践)

09420航空服务礼仪概论(实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877035

4050102秘书

00347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实践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090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践)

03334电子政务概论实践

10251公关礼仪实践

10252公共关系口才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4050224韩国语

01106韩国语会话(实践)

01107韩国语听力(实践)

06916韩语综合技能考核(实践)

09268外贸单证操作(实践)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4050226商务英语

00094外贸函电(实践)

00593听力(实践)

00594口语(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788373414

4050303公共关系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0638企业形象与策划(实践)

01611沟通技巧(实践)

04106公共关系实务(实践)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50402服装艺术设计

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色彩

00675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0676基础图案

00678服装效果图

00679服装工艺

00680服装结构设计

00681服装款式设计

00682服装CAD(一)

00684服装纸样放缩

10091毕业设计

浙江科技学院

0571-85121904

4050404工业设计

00694设计素描

00695设计色彩

01594基础构成

01596效果图表现

01607设计初步

01608产品CAD

01609产品工艺基础

01610结构基础

03842工业设计专科专业专题设计

04107机械制图(三)(实践)

06217人机工程学

07943工业设计专科专业综合设计

10211工业设计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4050405室内设计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色彩

00675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0692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00705表现图技法

00709室内设计

00713字体设计

00714插画技法

00715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00718标志设计

10072摄影

10074室内设计制图

10075环境设计

10077企业形象设计(CIS)(实践)

10078毕业设计

浙江科技学院

0571-85121904

408030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86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2190机械制造基础实验

02192机械制造技术实验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3197理论与实践(毕业设计)

10278三维CAD设计与实践(实)

10280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0304模具设计与制造

01619机械工程基础实践

01621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实践

01623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

01625模具软件(UG)实践

01627模具软件(PRO/E)实践

01629模具数控加工实践

01631级进模与自动模实践

01633压铸模及其它模具实践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22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

05512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实践

1021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毕业设计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16822

 

4080306机电一体化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1机械制造实验

02235电子技术基础(一)实验

0235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0080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实验

10082CAD/CAM技术(实践)

10083综合设计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4080701计算机及应用

0034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验

00895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实践)

00901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2121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

02317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

04731电子技术基础(三)实践

07871多媒体应用技术(实践)

08418网络信息资源与利用(实践)

1029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实践)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4080744数控技术应用

01667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实践)

01668机床设备电气与PLC控制(实践)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4081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实践)

04110公差配合及测量(实践)

05788数控编程(实践)

05790数控机床操作(实践)

07998数控技术应用毕业实习与考核(实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788373414

4080765计算机控制技术

01641电器与电机实践

01643可编程控制器(西门子)实践

01645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

01646组态控制技术

01647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01648触摸屏应用基础

01650电器控制与PLC实践

02151工程制图(实践)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4731电子技术基础(三)实践

10214计算机控制技术专科专业毕业实习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16822

 

4081322食品质量与安全

0161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专题调研报告

02065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践

02067有机化学(二)实践

02518食品微生物化学实践

03247食品分析技术实践

03789食品生物化学实践

03796食品工艺学实践

07854仪器分析(三)实践

1021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专业毕业实习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81702汽车运用技术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3986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实践

05876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

05878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践

05880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实践

10191毕业实习

10284汽车电脑控制系统(实)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0571-88174012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4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

01264Visual basic 数据库应用实践

02317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

0238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02651综合作业

04755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06628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

10281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2209建筑经济管理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390建筑材料实验

02397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02656建筑施工(二)课程设计

04228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实)

10282建筑制图(实)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2238产品质量工程

01613机电产品质检技术实践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90114园林

00113测量学(实)

01441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实)

02429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实践)

02559园林设计(实)

02691花卉学(实)

03697盆景与插花艺术(实)

06640园林规划设计(实)

06641园林工程(实)

06787园林树木学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

0571-63741669

4100801药学

03025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实验

03030药剂学实验

03032药物分析实验

10068毕业实习及考核

10108药物化学实验

10109药理学(二)实验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0574-88222703

5090504淡水养殖

11788渔业资源调查(实践)

11974常见鱼病诊治技能实训(实践)

11975水产动物饵料配制技术实训(实践)

11976名优鱼类养殖技术实训(实践)

11977淡水养殖专科专业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38农产品营销

11948农产品经纪人技能(实践)

11950农产品市场调查(实践)

11951农村专业合作社专题(实践)

11952地方特色农产品营销策划(实践)

11953农产品营销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39社区管理

04106公共关系实务(实践)

11956社会调查专题(实践)

11957民事调解方法与实践(实践)

11958社区管理实务(实践)

11961社区管理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40农家乐经营与管理

08644餐饮服务技能(实)

11952地方特色农产品营销策划(实践)

11966服务礼仪实训(实践)

11967家庭旅馆服务实训(实践)

11968农家乐旅游调研(实践)

11970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点击查看:

2016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

篇10

1.2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增设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训练项目

在传统教学中,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实验课经常被作为两门课程进行讲授,将其人为割裂开来。而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课中思考理论知识。例如,在合成盐酸普鲁卡因的第二步中,用对硝基苯甲酸与β-二乙氧基乙醇酯化制得硝基卡因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采用二甲苯(共沸脱水)作溶剂;第三步中,硝基卡因还原制得普鲁卡因中,铁(Fe)和氯化氢(HCl)的作用是什么,并注意与第四步中HCl的作用进行比较。又如,合成利多卡因的最后一步中,采用丙酮与HCl生成盐时,为什么使用丙酮作溶剂等。这些问题都要请学生联系理论知识思考,并给学生讲解清楚。这些教学细节一方面弥补了因实验教学学时少、教师不能一一讲到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我院还开设了药学综合实验,即以某一药物为主线,将其相关的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训练。例如,在针对氟哌酸的综合实验课中,学生首先以邻二氯苯为原料,合成氟哌酸原料药(药物化学实验),然后将其做成片剂和胶囊(药剂学实验),再对制剂进行分析(药物分析实验)和药效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体验了从化学原料到产品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其综合实验能力。在现行的药物化学实验中,学生仅按实验教材或实验讲义进行“按方抓药”式的操作,无法进行深层次思考,缺乏创新性的训练。为此,笔者将自己的部分科研课题转化为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拔尖学生开设创新性实验单独教学,并选择部分拔尖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进行文献查阅、综述撰写、路线设计及化学合成等初步的科研素质训练,因材施教,以达到多层次培养的效果。

1.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开阔视野和思路

药物化学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复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为此,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1)要求学生课外学习《理论药物化学》《有机制备药物化学》等书籍,巩固药物化学理论知识;(2)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精选《中国药学杂志》《药学学报》上的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开阔其思路;(3)结合专业英语学习,有选择地选取国外J.Med.Chem、Bioorg.Med.Chem.、Eur.J.Med.Chem.等著名杂志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前沿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1.4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望一直是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着力点。在药物化学教学中,除了深入地将一些难懂的药物化学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外,笔者还特别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1)在绪论课教学中介绍当今药物研发的热点,如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抗感染药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在章节教学中,通过讲述该章节中典型药物相关的故事背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药物发现过程,加深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思维。例如,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就可以教育学生科学研究不要放过偶然性;屠呦呦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启发,发现了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从而实现青蒿素研究的重大突破。这些事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一些课程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素养。(3)每个章节讲解完之后都向学生介绍相关药物的最新进展,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

1.5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填鸭式”“满堂灌”“读课件”等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进行了一些改革,在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形、分子式及立体结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讲述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情景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9],尝试进行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实行“一课一法、多课一法、多法融合、注重效果”,使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1.6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正确反映教与学的效果。在考试内容上,传统的考试内容大多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笔者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则主要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重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考核方法上,单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此,笔者采用了结构化成绩的考评方式。结构化成绩包括主卷成绩、平时成绩和副卷成绩:主卷成绩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准,采用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占学业成绩的40%;平时成绩是针对课外训练的考核,主要由作业、小考和小论文成绩构成,占学业成绩的30%;副卷成绩则针对实践教学,主要由考勤、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构成,占学业成绩的30%。

2结果

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知识拓展完善了制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对教法和学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学效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则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而评价体系的改进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发展。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大大提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并在理论学习和实验中开始初步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012年,我院制药工程专业有6名学生获批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我院制药工程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2010年首届毕业考上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寥寥无几。从2010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后,近3年来,我院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升入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及其他一些“985”和“211”高校攻读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这表明我院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篇11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researchandevaluationmethodsbetweeninvivoandinvitroofdrugsandtheirrelationships;METHODS:Toanalyzethedomesticandoverseasrelativeliteratures;RESULTS:Knownbysummarizingthebasicresearchandevaluationmethodsofdissolutionand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theaimofresearchingtheIVIVCistosetupthein-vitroqualitystandardwhichcanillustratethebioavailabilityandtheQCindexbetweenbatchandbatchinproduction;CONCLUSION:Thedissolutionresultsofdrugscanpredictit’sbioavailabilityiftherelationshipbetweenin-vivodataandin-vitrometricisfine.

1、前言

众所周知,口服或局部用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内在因素中,已知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剂、包衣材料、溶剂和混悬剂等。在制剂开发中为了缩短科研开发时间优化处方,通常会通过对体内与体外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体内外相关性如果很好,那么体外溶出度的数据就可以较好地反应其体内的吸收行为。通过体内-体外相关性(In-vivoin-vitroCorrelation或In-vivoin-vitroRelationship,IVIVC或IVIVR)研究实质就是想建立评价体内的体外方法,为了使制剂开发者利用最少的人体试验获得的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制剂,同时最终达到应用体外溶出度的试验数据代替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或IVIVR)的基本定义已经被建立。国际药学联合会、美国药典委员会和美国FDA和欧洲医药评价署等均对IVIVC的定义进行了提议。FDA定义IVIVC作为具有可预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体外释放的程度和速率与体内相应的应答之间的关系,如血药浓度、药物体内吸收量。IVIVC是将药物剂型在体外的变化情况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药剂学一药动学变化情况关联起来,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说明或建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用于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8]。本文就体外溶出度测定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等应用方法加以综述。

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ClassificationSystem,BCS)

为了更好的理解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Amidon1995)是根据药物的水溶性和膜通透性来划分的药物类型系统。药物制剂的溶解性是以药物的最高剂量测定的。在pH1.0~7.5范围(欧洲医药评价署规定的范围是pH1.0~6.8),37±0.5℃,药物的最高剂量可溶解在不超过250ml水中,定义为高溶解性的药物,否则被定义为低溶解性的药物。药物的膜通透性是口服药物制剂与静脉注射参照剂量或肠灌注平衡剂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肠灌注平衡剂量可采用人体肠灌注、动物在体或原位肠灌注、人或动物离体肠组织体外膜通透性试验、体外单层上皮细胞(如Coca-2细胞或TC-7细胞)膜通透性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如果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程度不少于90%,则药物被定义为高膜通透性。

速释制剂通常是指其在0.1N盐酸或模拟胃液、pH4.5的缓冲液、pH6.8缓冲液或模拟肠液中,使用药典规定方法进行测试,30分钟内溶出不低于标示量的85%的药物。事实上在不同情况下,胃平均排空时间差异较大,在空腹情况下为15-20分钟。因此在0.1mol/l盐酸溶液中在温和实验条件下15分钟溶出85%的处方,可保守的认为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但如果溶出慢于胃排空速度则建议在不同溶出介质条件下考察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二类药物来说,药物的溶解度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需要在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其溶出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三类药物来说,药物的膜渗透性是其吸收的限速因素,其依赖于药物的溶出和肠转运的相对速率;对于BCS中的第四类药物来说,由于其低溶解性和低渗透性,其存在明显的吸收问题。

3、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BA/BE)

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血液的速率和程度。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的速率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据。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试验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进行BA/BE研究的意义

药物制剂要产生最佳疗效,其药物活性成分应当在预期时间段内释放吸收并被转运到作用部位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大多数药物是进入血液循环后产生全身作用,但是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血液中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因此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来获得反映药物体内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间接预测药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评价制剂的质量。生物利用度是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率的指标,尤其是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仿制产品要替代它的原创制剂进入临床使用的时候,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鉴于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相关,对于同一受试者,相同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意味着在作用部位能达到相同的药物浓度,并产生相同的疗效,那么就可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替代的终点指标来建立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已经成为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3.2研究BA/BE的方法

BE研究是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比较基础上建立的等效性,BA研究多数也是比较性研究,两者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基本一致,只是研究目的不同,因此在某些设计和评价上有一些不同,目前推荐的BA/BE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方法。按方法的优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临床比较试验方法、体外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3.2.1药代动力学研究

所谓药代动力学研究即采用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样本(如全血、血浆和血清或尿液)中药物浓度,获得药物浓度-时间曲线(DrugConcentration-Timecurve)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收到体循环中的动态过程。并经过适当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与吸收程度和速率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等,通过统计学比较以上参数,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

3.2.2药效动力学研究

所谓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也就是药效和药物浓度的关系。对某些药物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无可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于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时,例如无灵敏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浓度和效应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等,可以考虑用明确的可分级定量的人体药效学指标通过效应-时间曲(Effect-Timecurve)与参比制剂比较来确定生物等效性。

3.2.3临床比较试验

当无适宜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也缺乏明确的药效学指标时,也可以通过以参比制剂为对照的临床比较试验,以综合的疗效终点指标来验证两制剂的等效性。如果对照的临床试验因为样本量不足或检测指标不灵敏而缺乏足够的把握度去检验差异,应尽量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3.2.4体外研究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证明属于高溶解度,高渗透性,快速溶出的口服制剂即BCS分类系统中第一类药物的制剂,可以采用体外溶出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验证生物等效,既可以获得生物豁免(Biowaiver),因为该类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程度与吸收速率和程度已经不是药物进入体内的限速步骤。当然在没有明确的数据证明其体内体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前提下,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性,因为体外并不能完全代替体内行为。对于难溶性但高渗透性的药物(BCS分类中的第二类药物),如已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关系,也可用体外溶出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由于体内具有复杂的酶系,因此对于易溶性但低渗透性的药物(BCS分类中的第三类药物)中的某些药物来说,用体外溶出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的大门也为其敞开的。

4、溶出度

药物溶出度(dissolutionrate)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由于药物的溶出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溶出度试验已成为评价制剂质量及生产工艺的指标之一。

4.1溶出度的意义

口服制剂的溶出度测定主要包括考察和验证方法学,保证此方法具有专属性,能够反映体内过程,达到体内体外相关。一般来讲,体外溶出度测定的目的是反映其体内的生理循环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ADME),在临床前和一期临床阶段溶出度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一种方法为了清楚的建立体外药物释放和溶出的机理。在二和三期临床阶段溶出度测定的目的则主要在于提供一种监测方法来反映体内体外相关性,反映有关生物等效方面的信息。在上市批准后主要作为质量控制,以保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

通过溶出度测定结果既能反映产品的一致性又能反映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对于药物制剂和分析工作者来说显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文献方面和权威部门仅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体内体外数据的支持。

4.2溶出度试验的目的

做溶出度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释放特性,用体外释放模拟药物体内的释放行为,尤其是难溶性药物的体内释药行为。溶出度测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通过评价药物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帮助开发评价处方,监测工艺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通过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调整处方工艺,最终建立合理的体内体外相关性评价方法。溶出度测定对于上市销售的产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货架期药物的溶出情况,则可以评价产品在货架期间的质量变化,据此反映到体内的行为,以监测其有效期。

4.3药品溶出度测定装置

溶出度检查装置一般由模拟胃和检测装置两部分构成。模拟胃是一种程序控温的药物溶解装置,用以模拟人体胃中的环境,通常控制温度为37℃,酸度大小随进食与否和药物的性质的不同而作相应调整。目前科研工作者在努力建立能够模拟人口服药物后,药物在人体胃肠道的过程的体外反应模型,这项工作很值得期待。根据检测溶解装置的不同,溶出度检查方法有桨法(Paddle)、转篮法(RotatingBasket)、流通池法(Flow—ThroughCel1)、往复筒法(ReciprocatingCylinder)、桨碟法(PaddleoverDisk)、往复支架法(ReciprocatingHolder)、转筒法(RotatingCylinder)和小杯法(MiniVessel)等。

4.4溶出度测定的基本媒介

提高体外溶出度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及确立溶出度试验条件来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制剂质量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溶出度试验装置中的转篮、桨板及转速可用于模拟人体胃部和小肠的蠕动。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以下4种溶出介质来模拟:(1)0.1mol/L盐酸溶液,我国目前通常采用取9ml盐酸以蒸馏水稀释到1000m1方法配制。国外目前倾向于氯化钠2.0g,加水适量溶解,加盐酸7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的方法配制;(2)pH4.5醋酸盐缓冲液;(3)pH6.8磷酸盐缓冲液;(4)水。

一般口服固体药物可选用上述溶出介质,但对于水溶性差的药物来说可能不合适,实际实验操作中可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醇类、胆酸、胆酸盐和卵磷脂配成不同浓度的溶出介质来增加这些口服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因为,在体外溶出介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等附加剂,可改善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介质中的浸润状态,更好地模拟体内过程。为了更接近人体胃肠环境,还可以用与生物相关的溶出介质(Biorelevantdissolutionmedias),因为其造价较高配制复杂,因此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这些溶出介质有FaSSIF、FeSSIF、SGF和FaSSGF,其pH值分别为:pH6.5、pH5.0、pH1.2和pH1.8。

5、体内-体外的相互关系

本文分别从BCS、溶出度研究方面和BA/BE研究评价方法方面作了一些介绍。溶出度测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应用体外溶出度测定反映其体内的生理循环过程,模拟药物体内的释放行为,作为质量控制以保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其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这些作用已成为体外溶出度测定的重要价值体现。如叶冬梅等[16]研究比较了不同厂家的别嘌呤醇片的溶出度,结果A、B两厂家溶出度45min结果符合规定,C厂家则不符合规定,三厂家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极显著差异。说明体外溶出度试验对控制药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溶出度测定结果既能反映产品的一致性又能反映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对于药物制剂和分析工作者来说显然是需要大量体内-体外试验去验证的。水难溶性药物制剂是药典规定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BCS分类中的第一类药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药物制剂的活性成分只有在预期时间段内释放吸收并被转运到作用部位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才能产生最佳疗效。但是大部分药物体外评价还不能代替其体内研究试验,如王萍等[17]研究比较了四厂家的卡马西平片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从体外实验看出,不同药厂及同厂不同批号卡马西平片的含量、崩解时限均符合规定,但各样品间的崩解时限及溶出度差异较大(P<0.01),且C厂的卡马西平片溶出度未达中国药典规定要求;从体内吸收实验看出,不但不同厂卡马西平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和AUC有显著的差异(P<0.01),而同一厂家B厂的2个批号样品的体外质量虽然均符合药典的要求,但其生物利用度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在某些品种中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不能忽视,更加说明体内体外研究的重要性。

体内-体外相关性就是将药物剂型在体外的变化情况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药剂学一药动学变化情况关联起来,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也就是说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说明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和用作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即便当前由于体外溶出度测定与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本作者相信随之科技的进步,体外溶出度测定试验在不久的将来在模拟体内行为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6、参考文献

[1]ChP(2005)VolⅡAppendixXC(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S].2005:73-75.

[2]ChP(2005)VolⅡAppendixXIXB(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S].2005:173-176.

[3]USP30-NF25GeneralTestsandAssays(美国药典30版)[S](711)DISSOLUTION.

[4]BrP(2000)VolⅡAppendixⅦD(英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S].2000:216-221.

[5]Questions&Answersonthe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Guideline.EMEA.2006.

[6]NoteforguidanceontheInvestigationon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EMEA.2002.

[7]Noteforchemicaldrugs’guidanceontheInvestigationonHuman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CDE,2005.

[8]J-M.CARDTL,E.BEYSSAC,M.ALRIC.InVitro–InVivoCorrelation:ImportanceofDissolutioninIVIVC.DissolutionTechnologies,2007:15-19.

[9]LUOJ,ZHUZJ.Biowaiverofgenericdrugs[J].ChinesePharmaceuticalAffairs(中国药事).20062(7):430-433.

[10]LESLIEZ.BENET.PredictingDrugAbsorptionandDispositionbyApplicationofBDDCS.2009.

[11]DINGL,WANGJQ,ZHANGAL,etal.ThecomparationsofdissolutionresearchmethodsinChina,UnitedStates,BritishandJapanPharmaceuticals[J].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TCM(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1-3.

[12]CYNTHIAK.BROWN,HITESHP.CHOKSHI,BEVERLYNICKERSON,etal.AccepbrAnalyticalPracticesforDissolutionTestingofPoorlySolubleCompounds.PharmaceuticalTechnology,Dec2004:56-65.

[13]HUWJ,WANXX.Theinvivo-invitrorelationshipresearchdevelopmentofpoorlysolubledrugsfororal[J].JBranCampFirstMilMedUniv(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2):152-154.

[14]XIEMF,ZhANGQM,ChENJ,etal.IntroductiononForeignDrugAdministrationEvaluatingtheInternalQualityofOralSolidFormulationsbyDrugDissolutionCurve.ChinesePharmaceuticalAffairs(中国药事).2008,22(3):257-260.

[15]XIEMF.Improvedissolutionrateevaluationmethodsandsolidpharmaceuticalslevel[J].ChineseJournalofPharmaceuticals(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7):477-451.

[16]YEDM,LANSH.DissolutiondeterminationofAllopurinolbrtsbetweendifferentfactories.GuangxlMedicalJournal(广西药学).2002,22(6):1301-1302.

[17]WANGP,ZHANGQY,PANJ.DissolutionrateandbioavailabilitycomparisonofCarbamazepinebrtsfromdifferentfactories.JIANGSUPHARMACEUTICALANDCLINICALRESEARCH(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5):1-3.

[18]G.BRYANCRIST.2009TrendsinSmall-VolumeDissolutionApparatusforLow-DoseCompounds.dissolutiontechnology,2009:19-22.

[19]SHARONM.AVERELLFrost.IntroductiontotheValidationofaDissolutionApparatus.DissolutionTechnology,2004:19-21.

[20]LUCINDA(CINDY)BUHSE.DissolutionApparatusQualification.2006.

[21]ROCKVILLE.GuidanceforIndustry:DissolutionTestingofImmediateReleaseSolidOralDosageForms.1997.

[22]VIVIANGRAY,SAJITHOMAS.DissolutionHighlightsoftheAAPSAnnualMeeting.DissolutionTechnology,2007:35-36.

[23]LIMINZHANG,KHANHHA,BRENTKLEINTOP,etal.DifferencesinInVitroDissolutionRatesUsingSingle-PointandMulti-PointSampling.DissolutionTechnology,2007:27-31.

[24]RCLI,AHLCHOW,MSYIP,etal.Basicconceptsofbioavailability.HKMJ.1995,1(1):63-68.

篇1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篇13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researchandevaluationmethodsbetweeninvivoandinvitroofdrugsandtheirrelationships;METHODS:Toanalyzethedomesticandoverseasrelativeliteratures;RESULTS:Knownbysummarizingthebasicresearchandevaluationmethodsofdissolutionand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theaimofresearchingtheIVIVCistosetupthein-vitroqualitystandardwhichcanillustratethebioavailabilityandtheQCindexbetweenbatchandbatchinproduction;CONCLUSION:Thedissolutionresultsofdrugscanpredictit’sbioavailabilityiftherelationshipbetweenin-vivodataandin-vitrometricisfine.

1、前言

众所周知,口服或局部用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内在因素中,已知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剂、包衣材料、溶剂和混悬剂等。在制剂开发中为了缩短科研开发时间优化处方,通常会通过对体内与体外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体内外相关性如果很好,那么体外溶出度的数据就可以较好地反应其体内的吸收行为。通过体内-体外相关性(In-vivoin-vitroCorrelation或In-vivoin-vitroRelationship,IVIVC或IVIVR)研究实质就是想建立评价体内的体外方法,为了使制剂开发者利用最少的人体试验获得的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制剂,同时最终达到应用体外溶出度的试验数据代替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或IVIVR)的基本定义已经被建立。国际药学联合会、美国药典委员会和美国FDA和欧洲医药评价署等均对IVIVC的定义进行了提议。FDA定义IVIVC作为具有可预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体外释放的程度和速率与体内相应的应答之间的关系,如血药浓度、药物体内吸收量。IVIVC是将药物剂型在体外的变化情况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药剂学一药动学变化情况关联起来,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说明或建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用于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8]。本文就体外溶出度测定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等应用方法加以综述。

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ClassificationSystem,BCS)

为了更好的理解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Amidon1995)是根据药物的水溶性和膜通透性来划分的药物类型系统。药物制剂的溶解性是以药物的最高剂量测定的。在pH1.0~7.5范围(欧洲医药评价署规定的范围是pH1.0~6.8),37±0.5℃,药物的最高剂量可溶解在不超过250ml水中,定义为高溶解性的药物,否则被定义为低溶解性的药物。药物的膜通透性是口服药物制剂与静脉注射参照剂量或肠灌注平衡剂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肠灌注平衡剂量可采用人体肠灌注、动物在体或原位肠灌注、人或动物离体肠组织体外膜通透性试验、体外单层上皮细胞(如Coca-2细胞或TC-7细胞)膜通透性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如果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程度不少于90%,则药物被定义为高膜通透性。

速释制剂通常是指其在0.1N盐酸或模拟胃液、pH4.5的缓冲液、pH6.8缓冲液或模拟肠液中,使用药典规定方法进行测试,30分钟内溶出不低于标示量的85%的药物。事实上在不同情况下,胃平均排空时间差异较大,在空腹情况下为15-20分钟。因此在0.1mol/l盐酸溶液中在温和实验条件下15分钟溶出85%的处方,可保守的认为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但如果溶出慢于胃排空速度则建议在不同溶出介质条件下考察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二类药物来说,药物的溶解度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需要在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其溶出情况;对于BCS中的第三类药物来说,药物的膜渗透性是其吸收的限速因素,其依赖于药物的溶出和肠转运的相对速率;对于BCS中的第四类药物来说,由于其低溶解性和低渗透性,其存在明显的吸收问题。

根据药物的水溶性和膜通透性,BCS将药物分为四类,其分类方法见表1;各分类中所包含的药物实例见表2。

表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分类表

高溶解性

低溶解性

高渗透性

第一类

第二类

低渗透性

第三类

第四类

表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各分类的代表药物表[10]

高溶解性

低溶解性

高渗透性

第一类

阿巴卡韦

阿昔洛韦

安替比林

卡托普利

普萘洛尔

环磷酰胺

齐多夫定

依那普利

地尔硫卓

米索前列醇

罗格列酮

左氧氟沙星

利多卡因

洛美沙星

美托洛尔

咪达唑仑

硝苯低平等

洛伐他汀

甲苯达唑

利托纳韦

红霉素

胺碘酮

地高辛

氟比洛芬

格列吡嗪

格列本脲

吲哚美辛

伊曲康唑

兰索拉唑

萘普生

螺内酯

酮康唑

华法林

布洛芬

达那唑等

低渗透性

第三类

阿昔洛韦

阿米洛利

阿莫西林

阿替洛尔

西咪替丁

缬沙坦

法莫替丁

非索非那定

更昔洛韦

西替利嗪

青霉素类

普伐他汀

纳多洛尔

甲氨蝶呤

氯唑西林

环丙沙星

氢氯噻嗪

赖诺普利

头孢唑林

雷尼替丁等

第四类

两性霉素B

氯噻酮

氯噻嗪

粘菌素

氨甲喋呤

新霉素

环丙沙星

呋塞米

氢氯噻嗪

甲苯达唑等

BCS的建立是在大量的体内体外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的,对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BCS的分类依据上可以看出体内与体外的试验结果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体外溶出行为较好,不能代表体内吸收就好,反之亦然。基于所获数据,FDA定义了描述体内外联系的三种水平模式,对其评价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基于此三种水平模式,在IVIVC评价中用到的各种参数如表3。

表3、IVIVC评价参数对比表[5][6][7][8]

水平

体外

体内

A

溶出曲线

吸收曲线

B

统计距MDT

统计距MRTMAT等

C

崩解时间,T10%、T50%T90%,

溶出速率,溶出程度

CmaxTmaxT10%、T50%T90%,AUC

水平A模型所描述的体内体外相关性通常是一种线性关系,体现的是体外溶出速率与体内吸收速率的点对点的关系。为了获得体内-体外点对点的联系,通常在进行体内试验的时候要求受试者空腹,以期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体内吸收数据,描绘体内的吸收过程;体内数据依赖于血药浓度曲线,不同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吸收现象,血药浓度曲线上能反映药物进入血液的程度和速率,而这些又依赖于所服制剂的剂型、活性成分的性质及其药物在不同实验个体间的差异。因此仅仅依赖体外的释放行为并不能代表实际的体内的吸收行为,因为体内环境复杂。与体内研究结果比较,则显示出体外的溶出行为缺少一定权威性。

水平B模型描述了应用统计矩分析的数学原理,建立体外释放的平均时间与体内平均滞留时间的关系,但是应用此种分析相关性的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体内的血药浓度水平曲线,因为大量的不同的体内的血药浓度水平曲线将产生相同的平均滞留时间值。

水平C模型对IVIVC的建立是在体外溶出参数与体内药代参数之间的单点联系,例如t50%和一定时间的溶出百分量与AUC、Cmax和Tmax之间的关系。但此种分析方式不能描绘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整体轮廓。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依据试验情况进行选择或联合应用进行分析。

上文对评价体内体外相关性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接下来将在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意义、试验方法等及溶出度的意义、试验装置和溶出介质等方面作详细介绍。

3、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ioavailability/Bioequivalence,BA/BE)

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血液的速率和程度。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的速率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据。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试验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进行BA/BE研究的意义

药物制剂要产生最佳疗效,其药物活性成分应当在预期时间段内释放吸收并被转运到作用部位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大多数药物是进入血液循环后产生全身作用,但是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血液中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因此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来获得反映药物体内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间接预测药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评价制剂的质量。生物利用度是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率的指标,尤其是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仿制产品要替代它的原创制剂进入临床使用的时候,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鉴于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相关,对于同一受试者,相同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意味着在作用部位能达到相同的药物浓度,并产生相同的疗效,那么就可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替代的终点指标来建立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已经成为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3.2研究BA/BE的方法

BE研究是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比较基础上建立的等效性,BA研究多数也是比较性研究,两者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基本一致,只是研究目的不同,因此在某些设计和评价上有一些不同,目前推荐的BA/BE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方法。按方法的优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临床比较试验方法、体外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3.2.1药代动力学研究

所谓药代动力学研究即采用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样本(如全血、血浆和血清或尿液)中药物浓度,获得药物浓度-时间曲线(DrugConcentration-Timecurve)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收到体循环中的动态过程。并经过适当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与吸收程度和速率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等,通过统计学比较以上参数,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

3.2.2药效动力学研究

所谓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也就是药效和药物浓度的关系。对某些药物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无可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于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时,例如无灵敏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浓度和效应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等,可以考虑用明确的可分级定量的人体药效学指标通过效应-时间曲(Effect-Timecurve)与参比制剂比较来确定生物等效性。

3.2.3临床比较试验

当无适宜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也缺乏明确的药效学指标时,也可以通过以参比制剂为对照的临床比较试验,以综合的疗效终点指标来验证两制剂的等效性。如果对照的临床试验因为样本量不足或检测指标不灵敏而缺乏足够的把握度去检验差异,应尽量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3.2.4体外研究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证明属于高溶解度,高渗透性,快速溶出的口服制剂即BCS分类系统中第一类药物的制剂,可以采用体外溶出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验证生物等效,既可以获得生物豁免(Biowaiver),因为该类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程度与吸收速率和程度已经不是药物进入体内的限速步骤。当然在没有明确的数据证明其体内体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前提下,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性,因为体外并不能完全代替体内行为。对于难溶性但高渗透性的药物(BCS分类中的第二类药物),如已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关系,也可用体外溶出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由于体内具有复杂的酶系,因此对于易溶性但低渗透性的药物(BCS分类中的第三类药物)中的某些药物来说,用体外溶出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的大门也为其敞开的。

4、溶出度

药物溶出度(dissolutionrate)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由于药物的溶出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溶出度试验已成为评价制剂质量及生产工艺的指标之一。

4.1溶出度的意义

口服制剂的溶出度测定主要包括考察和验证方法学,保证此方法具有专属性,能够反映体内过程,达到体内体外相关。一般来讲,体外溶出度测定的目的是反映其体内的生理循环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ADME),在临床前和一期临床阶段溶出度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一种方法为了清楚的建立体外药物释放和溶出的机理。在二和三期临床阶段溶出度测定的目的则主要在于提供一种监测方法来反映体内体外相关性,反映有关生物等效方面的信息。在上市批准后主要作为质量控制,以保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

通过溶出度测定结果既能反映产品的一致性又能反映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对于药物制剂和分析工作者来说显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文献方面和权威部门仅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体内体外数据的支持。

4.2溶出度试验的目的

做溶出度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释放特性,用体外释放模拟药物体内的释放行为,尤其是难溶性药物的体内释药行为。溶出度测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通过评价药物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帮助开发评价处方,监测工艺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通过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调整处方工艺,最终建立合理的体内体外相关性评价方法。溶出度测定对于上市销售的产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货架期药物的溶出情况,则可以评价产品在货架期间的质量变化,据此反映到体内的行为,以监测其有效期。

4.3药品溶出度测定装置

溶出度检查装置一般由模拟胃和检测装置两部分构成。模拟胃是一种程序控温的药物溶解装置,用以模拟人体胃中的环境,通常控制温度为37℃,酸度大小随进食与否和药物的性质的不同而作相应调整。目前科研工作者在努力建立能够模拟人口服药物后,药物在人体胃肠道的过程的体外反应模型,这项工作很值得期待。根据检测溶解装置的不同,溶出度检查方法有桨法(Paddle)、转篮法(RotatingBasket)、流通池法(Flow—ThroughCel1)、往复筒法(ReciprocatingCylinder)、桨碟法(PaddleoverDisk)、往复支架法(ReciprocatingHolder)、转筒法(RotatingCylinder)和小杯法(MiniVessel)等。不同装置适用适用侧重点不同,具体内容如表4。

表4溶出度测定装置、名称及其适用[27]

溶出装置

名称

适用

1

桨法

片剂胶囊剂

2

转篮法

片剂胶囊剂

3

流通池法

难溶性药物

4

往复筒法

片剂胶囊剂

5

桨碟法

半固体制剂和透皮制剂

6

往复支架法

透皮贴剂

7

转筒法

透皮贴剂

8

小杯法

片剂胶囊剂

美、英和日作为发达国家其溶出度测定的药典方法值得借鉴,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溶出度测定装置的选择上具有其自身特点。丁丽等[11]对四个国家的药典标准(《美国药典》30版,《英国药典》2005版,《日本药典》15版和《中国药典》2005版)中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已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其中《中国药典》收载了小杯法用于活性成分含量低的药物制剂体外测定。正是因为一些药物具有高效,剂量低的特点,因此目前国外研究者[18]也在研究开发应用小杯桨法进行溶出度测定,这里指的小杯法不仅仅指是250ml容积的小杯,而是如100ml、50ml等更小的溶出杯测定法。开发小杯法还可以减少在研究难溶性药物时应用较为昂贵的与生物相关的溶出介质的量。将来小容量溶出杯及配套的桨或篮也将是溶出测定考察装置的补充。

4.4溶出度测定的基本媒介

提高体外溶出度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及确立溶出度试验条件来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制剂质量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溶出度试验装置中的转篮、桨板及转速可用于模拟人体胃部和小肠的蠕动。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以下4种溶出介质来模拟:(1)0.1mol/L盐酸溶液,我国目前通常采用取9ml盐酸以蒸馏水稀释到1000m1方法配制。国外目前倾向于氯化钠2.0g,加水适量溶解,加盐酸7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的方法配制;(2)pH4.5醋酸盐缓冲液;(3)pH6.8磷酸盐缓冲液;(4)水。

一般口服固体药物可选用上述溶出介质,但对于水溶性差的药物来说可能不合适,实际实验操作中可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醇类、胆酸、胆酸盐和卵磷脂配成不同浓度的溶出介质来增加这些口服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因为,在体外溶出介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等附加剂,可改善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介质中的浸润状态,更好地模拟体内过程。为了更接近人体胃肠环境,还可以用与生物相关的溶出介质(Biorelevantdissolutionmedias),因为其造价较高配制复杂,因此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这些溶出介质有FaSSIF、FeSSIF、SGF和FaSSGF,其pH值分别为:pH6.5、pH5.0、pH1.2和pH1.8。

5、体内-体外的相互关系

本文分别从BCS、溶出度研究方面和BA/BE研究评价方法方面作了一些介绍。溶出度测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应用体外溶出度测定反映其体内的生理循环过程,模拟药物体内的释放行为,作为质量控制以保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其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这些作用已成为体外溶出度测定的重要价值体现。如叶冬梅等[16]研究比较了不同厂家的别嘌呤醇片的溶出度,结果A、B两厂家溶出度45min结果符合规定,C厂家则不符合规定,三厂家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极显著差异。说明体外溶出度试验对控制药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溶出度测定结果既能反映产品的一致性又能反映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对于药物制剂和分析工作者来说显然是需要大量体内-体外试验去验证的。水难溶性药物制剂是药典规定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BCS分类中的第一类药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药物制剂的活性成分只有在预期时间段内释放吸收并被转运到作用部位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才能产生最佳疗效。但是大部分药物体外评价还不能代替其体内研究试验,如王萍等[17]研究比较了四厂家的卡马西平片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从体外实验看出,不同药厂及同厂不同批号卡马西平片的含量、崩解时限均符合规定,但各样品间的崩解时限及溶出度差异较大(P<0.01),且C厂的卡马西平片溶出度未达中国药典规定要求;从体内吸收实验看出,不但不同厂卡马西平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和AUC有显著的差异(P<0.01),而同一厂家B厂的2个批号样品的体外质量虽然均符合药典的要求,但其生物利用度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在某些品种中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不能忽视,更加说明体内体外研究的重要性。

体内-体外相关性就是将药物剂型在体外的变化情况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药剂学一药动学变化情况关联起来,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也就是说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说明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和用作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即便当前由于体外溶出度测定与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本作者相信随之科技的进步,体外溶出度测定试验在不久的将来在模拟体内行为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6、参考文献

[1]ChP(2005)VolⅡAppendixXC(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S].2005:73-75.

[2]ChP(2005)VolⅡAppendixXIXB(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S].2005:173-176.

[3]USP30-NF25GeneralTestsandAssays(美国药典30版)[S](711)DISSOLUTION.

[4]BrP(2000)VolⅡAppendixⅦD(英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S].2000:216-221.

[5]Questions&Answersonthe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Guideline.EMEA.2006.

[6]NoteforguidanceontheInvestigationon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EMEA.2002.

[7]Noteforchemicaldrugs’guidanceontheInvestigationonHuman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CDE,2005.

[8]J-M.CARDTL,E.BEYSSAC,M.ALRIC.InVitro–InVivoCorrelation:ImportanceofDissolutioninIVIVC.DissolutionTechnologies,2007:15-19.

[9]LUOJ,ZHUZJ.Biowaiverofgenericdrugs[J].ChinesePharmaceuticalAffairs(中国药事).20062(7):430-433.

[10]LESLIEZ.BENET.PredictingDrugAbsorptionandDispositionbyApplicationofBDDCS.2009.

[11]DINGL,WANGJQ,ZHANGAL,etal.ThecomparationsofdissolutionresearchmethodsinChina,UnitedStates,BritishandJapanPharmaceuticals[J].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TCM(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1-3.

[12]CYNTHIAK.BROWN,HITESHP.CHOKSHI,BEVERLYNICKERSON,etal.AcceptableAnalyticalPracticesforDissolutionTestingofPoorlySolubleCompounds.PharmaceuticalTechnology,Dec2004:56-65.

[13]HUWJ,WANXX.Theinvivo-invitrorelationshipresearchdevelopmentofpoorlysolubledrugsfororal[J].JBranCampFirstMilMedUniv(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2):152-154.

[14]XIEMF,ZhANGQM,ChENJ,etal.IntroductiononForeignDrugAdministrationEvaluatingtheInternalQualityofOralSolidFormulationsbyDrugDissolutionCurve.ChinesePharmaceuticalAffairs(中国药事).2008,22(3):257-260.

[15]XIEMF.Improvedissolutionrateevaluationmethodsandsolidpharmaceuticalslevel[J].ChineseJournalofPharmaceuticals(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7):477-451.

[16]YEDM,LANSH.DissolutiondeterminationofAllopurinoltabletsbetweendifferentfactories.GuangxlMedicalJournal(广西药学).2002,22(6):1301-1302.

[17]WANGP,ZHANGQY,PANJ.DissolutionrateandbioavailabilitycomparisonofCarbamazepinetabletsfromdifferentfactories.JIANGSUPHARMACEUTICALANDCLINICALRESEARCH(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5):1-3.

[18]G.BRYANCRIST.2009TrendsinSmall-VolumeDissolutionApparatusforLow-DoseCompounds.dissolutiontechnology,2009:19-22.

[19]SHARONM.AVERELLFrost.IntroductiontotheValidationofaDissolutionApparatus.DissolutionTechnology,2004:19-21.

[20]LUCINDA(CINDY)BUHSE.DissolutionApparatusQualification.2006.

[21]ROCKVILLE.GuidanceforIndustry:DissolutionTestingofImmediateReleaseSolidOralDosageForms.1997.

[22]VIVIANGRAY,SAJITHOMAS.DissolutionHighlightsoftheAAPSAnnualMeeting.DissolutionTechnology,2007:35-36.

[23]LIMINZHANG,KHANHHA,BRENTKLEINTOP,etal.DifferencesinInVitroDissolutionRatesUsingSingle-PointandMulti-PointSampling.DissolutionTechnology,2007:27-31.

[24]RCLI,AHLCHOW,MSYIP,etal.Basicconceptsofbioavailability.HKMJ.1995,1(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