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安全问题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安全问题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安全问题论文

篇1

一、地域经济如何影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于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分析看待一个问题,女大学生仅是个人因素,更深层面上应该从经济方面来挖掘。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又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地区交通网络发达与否情况、区域的信息传播与接收度以及高校的层次水平。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不公与歧视

通过分析案例发现,不同地区的事故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近20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北方地区占42.31%,东南沿海占38.46%,西南地区占19.23%,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几乎没有发生此类事件。同时,在对女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北方地区遭遇过安全事故的大学生有20%,东南沿海地区有9.59%,西南地区有11.5%,同样,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几乎没有遭遇过此类事件。因此,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相对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地区内人们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歧视,容易引发此类问题。西南地区,相对较次,事故发生比例相对较小,但也有发生。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内贫富差距并不大,犯罪率也较低,此类事件不易发生。

地域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大学生们对未来的期望越大,当现实状况不能达到理想状况时,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当被问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不够的占43.75%,家庭、学校、社会等施加压力过大和成长环境造就的各占28.13%。可以见得多数女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调节,使得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二)交通网络

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经过案例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多由于返校或离校途中转车失联。大学校园由于面积广,占地较大,一般选址于城市周边的郊区。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一般较少经过,可供大学生们选择的交通工具减少。而像公共汽车这样特殊的交通工具,为了使更多的居民能够乘坐,中途经过的站点比较多,这样在起点或者终点乘坐的大学生往往要等待很长时间。在紧急情况或者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她们可能就不得不选择“黑车”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大车站,或是春节等人潮高峰期,要想打车也得费一番功夫,在女大学生独自一人拿着行李的时候她们也许就选择了黑车。“黑车”可能不是她们的第一选择,但她们或许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三)信息的传播与接收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凭借媒体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女大学生安全事故一发生,人们便可以马上知道。而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是有地域差异的。表现在传播者和接收者。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息传播越多而迅速,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关注,有了解的欲望。有案例显示,一些初高中生在看了新闻报道之后,模仿失踪来达到与家长闹矛盾、令其担忧的目的。媒体多次将发生的事件告诉孩子,可能只是想强调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繁性,警醒自己的孩子在外时刻保持警惕性,却未料到这样的举措激发了孩子的另一种想法。同时,某些潜在犯罪分子有欲望报复社会,却苦于找不到方法,此类事件的报道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手段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四)高校的层次与水平

中国的高校分布广,遍布全国。高校的层次和水平多样,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高校分布越密集,且高校层次水平混杂。调查发现,一本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7.69%,二本的发生率为12.77%,三本和专科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4.63%。可见,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发生与高校的层次水平相关,层次水平较低的学校安全问题发生率越高。

二、对减少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力求达到收入分配公平,减少社会不公与歧视现象。其次,减少交通接驳的死角,完善高校公交路线,提高女大学生出行的便利程度,让黑车司机无可乘之机。再次,不必过分报道此类事件。新闻媒体的力量或者说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似密集的女孩失联事件,让不少女大学生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如今这种莫名的危险氛围,不过是一些舆论制造的一颗烟雾弹。这颗烟雾弹一边塑造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潜在危害,一边利用人们对这类暧昧与罪恶事件的兴趣,来博取眼球和注意力。最后,强化教育,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人身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适当开设防身术班,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和防御能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的处世原则,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认真负责,对自己也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各类设计环节是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设计是设计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工艺流程设计,在达到最大生产负荷量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问题。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而且要考虑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原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问题。设计往往是实现安全本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保证设计中不留安全隐患,以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酿成重大生产事故。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前,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灌输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设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本质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安全设计要工艺成熟、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可靠、易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无危险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1.2 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全意识教育

为锻炼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开设的专业内容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开设有毕业论文环节,以实现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近几年,为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节。此外,长沙理工大学各级部门还设置有科技立项以供学生申请,以鼓励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于化学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都是指导老师尤为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工厂发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实验室发生烧伤、烫伤等。在化工厂和化学实验室,许多化学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性质特殊,易发生燃烧爆炸、腐蚀、使人中毒等现象。也会因为自身操作的错误或安全意识差而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与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进入实验前,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实验涉及的危险物品,特别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不仅仅要“我了解安全”,还要应用于实践,“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利己、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不是被动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动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可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对安全意识教育要遵循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四是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原则。利用已发生的血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让受教育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感受到细节、小违规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于一些常用的通用类的安全知识应该广泛宣传和灌输。

五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原则。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总之,高校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前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超前意识,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把“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淑琴,王彩虹.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32-134.

[3] 柯红岩,钱大益,杨超华,等.实验室安全教学领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4-186.

篇3

一、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网络素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信息接收、信息解读、网络安全、网络利用、网络伦理道德1。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的关系是包含、融合和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是构成网络素养的重要部分之一,网络安全进一步发展了网络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网络素养包含了网络安全,缺乏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注定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

1.信息辨别能力不强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对信息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而言一旦遇到虚假信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如网络兼职,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途径,而电脑、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促使很多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兼职手段,而是涌现了部分网络兼职群体,也出现了很多网络兼职网站。虽然网络兼职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流通更快捷等优点,但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增多,如个人信息被盗,骗取押金、冒充亲人骗取钱财等。同时,大学生对二维码风险、公共wifi、伪基站风险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网络成瘾

包括“游戏瘾”、“购物瘾”、“社交瘾”等网络成瘾问题。长期处于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身心受损等严重后果。如网络购物,虽然突破了传统商务模式的障碍,无论对消费者、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上商品的物美价廉和便捷性也极大吸引了大学生消费群体。但是网购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虽然现在网络支付手段和环境相对安全,但也难免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利用不法手段窃取用户支付信息导致财产损失2。此外长期沉迷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会造成大学生超前消费,意志消沉,从而构成网络犯罪。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也是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刷微博、朋友圈和其他APP上获取资讯时候,“三观”尚未成熟且理性思维尚缺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尝新心理,导致错误的信息判断,网络舆论暴力、网络涉黄、网络诈骗、网络涉谣等现象出现。但是部分大学生不能合理规划个人消费,盲目攀比,或者部分大学生需要资金支持个人创业,如果遇到不正规不合法的网贷渠道,风险意识较弱的大学生必定成为弱势群体,倘若大学生欠下债务而无力偿还就有可能走向犯罪。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要建立网络安全产业链,构筑网络安全壁垒。一是从法律保障和安全监管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推动和完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做好法律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力和打击力度。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推出为保障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健康运行奠定了有法可依的基础。二是从社会监督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形成行业监管氛围;三是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企业之间都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严格自律。由此肃清网络环境的不良行为,对净化网络环境,为互联网良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拓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再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要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课堂教育、教材融入和科研课题研究基础上,在大学生之间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实践教育,通过正反案例分析、情景再现互动、技能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自我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虽然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尚未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容易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加之法律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大学生自我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是现实需要。首先,学习计算机使用知识。大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利用计算机为个人发展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辨别那些是有害信息、有害软件,通过知识的学习铸造一道网络安全心理防线。其次,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因为必要的法律认知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约束,但也更是一种保护手段。再次,要提高社会实践防范能力。大学生面临着从学校过渡到社会人的关键阶段,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之一,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思想的成熟,对危险预判的缺乏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是现实问题,是一项紧迫且必需完成的任务。网络安全作为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网络安全引导是我们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将开辟网络素养教育更多途径,丰富网络素养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

[2]吴泽鹏.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报告》,2015.

篇4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篇5

2.1教学目标。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等等。

2.2教学原则。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安全科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工具课程,课时不宜太多,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安全概念、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具体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还是由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中,如一些矿业、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学科的专业,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课时可以适当多一些。安全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应该由高校专门配备安全专业毕业的专职老师进行,有些课程最好能够和相关专业课老师一起讲授。

3.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3.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的,即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预测、系统分析及系统评价,并采取系统控制,所以应向学生介绍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事故理论,了解生产中的危险性是怎样变成事故的,要讲授事故的涵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和预防原则。再次,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确定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加以预防,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事件数、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最后,要特别强调系统安全预测方法,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事先分析。

3.2介绍安全经济和安全投入的辩证关系,明白现代社会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即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实现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在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

3.3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了解我国从中央至地方各省、市,已基本制定了对各种行业及特殊性质工作的安全法规、规定、条例和办法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到具体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规,基本做到职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并学会利用它,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以及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等。

3.4介绍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导致安全事故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

3.5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延误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该做的正确决重。同时,掌握必备的卫生急救技术。介绍安全文化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4.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辅助途径

高校中除进行课程教学外,高等院校应结合全国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在校内开设一些诸如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病防治类的讲座、报告和学习班等。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安全社团或协会;在校园生活中,应各个季节时期和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安全的宣传。另外,对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业,学校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情况在学生毕业期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论文提问一两个有关安全的问题。

篇6

引言

从80年代初至今,高职教育可以算是一位仍在探索与发展中的青年人,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不同于普通高校,它强调职业性、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性人才。然而,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没能同步学校的其他软硬件设施。诸如研究课题、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与心理,甚至是校园安全等领域都存在着漏洞与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的一次又一次扩招,很多问题将会愈来愈明显。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团结,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校的安全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以辅导员的身份对怎样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学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学校,认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亦是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高校必须具备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配套设施。合理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严谨的安全事故反应系统等因素。①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越来越的校园安全危机事件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旦预防或是处理不当,将会给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带来严重的影响。预防工作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而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指挥者与承担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同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广泛最直接。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普通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是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机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进社会而需要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第一道防线的辅导员,需要提升的安全空间很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养

辅导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负责校园安全管理的是保卫处,其他部门几乎不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学生一旦遇上紧急或突发困难,第一个求助的往往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笔者所带班级中就曾遇到过丢失钱包的事件,学生第一个打电话求助的是平日跟他们经常联系的辅导员。如果此时辅导员没有第一时间指导并教育学生做出合适的处理方法,那学生所损失的将会更多,除去钱财也将会丢失学生对老师及学校的信任感。因此,尽快且专业地掌握相关校园安全处理方法是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之一。

笔者认为我院的保卫处定期给相关辅导员进行谈话式的培训很有帮助,一来可以及时地掌握校园动态(学校组建的保卫武装QQ群会每天更新内容,第一时间将在校园里发现的可疑人员拍照分享),以便各系辅导员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展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来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有助于各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时更新有关安全知识的技能,也加强了辅导员对安全管理的正确认知,使得校园安全管理不再只是保卫处的工作,从而在各个方面确保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提升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可谓是繁琐而细小,其需要强大的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在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我系所开展的“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室中宿舍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辅导员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观点及权利。在安全管理中同样适用,辅导员该是学生在校园里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第一个掌握信息,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心理构成复杂,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各种因素交织组合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档案之后,辅导员仍需要及时关注所带学生的最新动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②,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

四、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块领域中更是需要加强认知与学习,因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重大事宜。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在其中发光发热,真正站好第一班岗。在平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以自己的实际努力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在实处,作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相信一定可以减少或是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与校园的平安与幸福。

注释:

①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②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是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

篇7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机制运作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弥补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安全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是独立学院这种新生事物产生时间较短,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尚不够完善,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二是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较之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些高校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大规模扩招二级学院学生,导致有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得以踏入大学,降低了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难度;三是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这些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理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思想单纯,考虑问题幼稚,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又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适应环境、处理和解决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富裕,从小养尊处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少。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校园竞争机制的引入、情感困扰、择业困难等因素,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对其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是目前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大众媒体,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就其负面影响来看,大体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二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容易轻信他人而被欺骗;三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网络犯罪。这几方面的案例给独立学院安全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独立学院甚至全体高校安全教育的一项新任务。

3.加强学生公寓安全教育

学生公寓是学生们的主要生活区域,在这里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都将受到一定的考验和挑战。集体生活要求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是要经过相互磨擦和冲突过后才有可能达到的,矛盾处理得好,会加深同学间的友谊,若处理得不好,将成为冲突战争的导火索。学生公寓最大的安全隐患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生人身安全;二是个人财产安全;三是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处理矛盾的能力较差,而这些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排除的话,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转贴于

4.加强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学生在公共场所会面临的一些安全问题。现在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及其它犯罪活动繁多而复杂,没有经过社会这座大熔炉磨练的大学生难免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如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一些工作中介、皮包公司、传销机构等,利用大学生赚钱心切而将他们引上邪路,另外还有专门以大学生为目标的抢劫、案件等,这些案件的逐年上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力度。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防范与应对上文所提出的安全问题。

一是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进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心理咨询师,或对现有辅导员进行系统地心理咨询培训,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寻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定期疏导的方法,通过讲座、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排解。而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则应密切关注、长期关心,深入了解其心理走向和情感需求,真诚地、善意地关心与爱护才是真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二是在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管理系统,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过滤,对校园网的功能进行相应地限制。如有的高校的校园网就只是用于学术资料的查询,而没有游戏和娱乐功能,这种净化校园网的作法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种纯技术上的操作是不可能彻底地消除网络安全问题的,真正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还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应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来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如以FLASH或视频等网络影像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与学生结为网友,经常在网上与他们聊天,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是在学生公寓安全教育问题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精神,心中无集体、无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一群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因此,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以公寓为单位的活动、竞赛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做好学生公寓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严格管理。

四是对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这项教育是最为艰难、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因为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从法律、道德、人性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聘请法律工作者来校进行法律讲座等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四项教育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齐抓共管,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篇8

1.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特点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作为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有学校安全事故的一般性特点。但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是个别的、个性的,往往不具备个体的特点。了解事物本身的特点,才会更好的、更有效的去把握它、应用它。因此,只有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特点,才能根据它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预警方案、解决策略。

体育教学与文化课的教学不同,它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自我练习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身体素质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发生安全问题的危险。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在使用体育器材和传授技术动作时要考虑器材和技术动作有哪些安全隐患,时刻注意。

学校的体育安全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包括教师的授课、学生的自我练习、场地器材的管理、学生的自由活动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导致学校体育安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

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产生影响,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三个大方面。三个影响因素中站主导因素的是人的因素。其中,人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差。教师方面包括责任心不强、安全知识缺乏、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物的因素包括场地器材存在隐患、不良气候的影响。

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安全事故预防的潜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重热身活动,不认真听老师讲解技术动作的技术要点。他们喜欢在体育课上没有限制,自由自在的玩,学生普遍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玩的很尽兴,但缺乏充分的热身活动,缺乏体育安全意识,无形中增加了出现安全问题的隐患。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严重,普遍存在“硬、软、笨”的现象,加之学生腿部力量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剧烈的运动和体能的下降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体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大多数教师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缺乏、课上组织形式不合理、运动量不合理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另外部分教师上课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没有钻心的去熟悉和了解学生,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课后也不认真总结,这些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安全构成了影响。还有部分老师对课前的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活动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就根本不做准备活动。还有部分教师在课上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由于运动负荷过大产生意外的伤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组织学生,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天气、场地、以及与周边环境等等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

2.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包括场地质量问题和布局的不合理,运动器械破旧损坏,体育经费不足和不良气候等方面。体育运动的场地安全隐患包括场地的数量、场地的布局、场地的质量等等因素。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不够用,只能满足正常的体育课需要,不能满足其他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导致有时候正常的体育课和学生自由活动时场地冲突。有的场地使用的学生数量太多,大大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发生几率。另外体育场地的质量也存在问题。有的学校足球场地是沙石场地,甚至部分学校还是土场地,而且场地很不平整,学生在上面踢球一不注意就会摔倒,导致骨折。所以场地的质量一定要加以提高。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也是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设施陈旧,不能定期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室外的体育器材,长期日晒雨淋,导致生锈。还有部分学校的体育经费不足,购置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劣质体育产品,时间久了,很多安全隐患就出来了。

2.3管理方面的因素

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控制好课堂的体育负荷,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课堂的管理主要由教师来实行,包括课堂的组织和队列队形的变换。调查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安全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教授学生的特点及水平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法,合理的安排运动量,是学生达到适当的运动强度又不会过度疲劳。同时组织好学生的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并且在进行有难度、有危险的技术动作教学时,要做好保护与帮助。在练习内容安排方面要考虑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基本的运动能力。

3.结论

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在不断提高,一但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对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来说都是很致命的打击,而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体育教师”来说,我们要提高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法,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并做好热身和整理活动,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9

由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使得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却依然是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和侵害。无论是在面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还是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骗局时,大学生都普遍存在防范意识缺失、警惕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高校应该承担起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的职责。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和谐、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辐射作用。 

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切实有效地将校园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二)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和生活环境是基础和保证 

随着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多元化,高校校园内服务业日益兴旺,各类不同身份的社会人员大量涌入,使得高校校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特征,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作为教育重地和科研重地,高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空间和环境作为前提和保证。面对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与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责任交织的局面,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命题。 

(三)弥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表现的应该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而不应该是因为安全知识的匮乏所表现出的无知无奈、无所适从。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列为必修内容,或者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方法手段相对滞后等。缺少了基本的、必要的、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环境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安全教育问题远不如生产经营单位那样重要,而且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有较强的自我防范能力,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甚至一些大学的安全教育明显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譬如上级部门强调了,就抓一段,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也就暂且搁置一边;上级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检查了,就集中力量敷衍了事,检查过后就又恢复原状;有重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了,就抓紧搞突击教育,过后就又放松不管。这就难免使得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 

虽然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会通过安排一些安全课讲座或者采取宣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缺乏稳定规范的安全课程,对学生安全教育多是为了应急或出现事故后的“亡羊补牢”,而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以及通过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代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教育效果被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形式等社会情况也将随之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给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教育一定要增强改革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特别是要把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却往往是形式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教育内容枯燥、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大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像“火灾逃生”、“生存技巧”等这些词汇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并不新鲜。然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测试后却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一知半解。在测试中有七成的大学生承认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对灭火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能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女生更是凤毛麟角。在“宿舍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的测试中,对于基本的逃生知识,竟然没有一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针对各种情况说出相应的逃生技巧。翻开大学生安全教材,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初起火灾时,用一杯水、一件衣物就可以将其扑灭。如果火势蔓延,不要轻易用水扑灭,如果是由于电路引起的火灾,需要断电后再灭火……但是这些知识学生却并不熟悉,大都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观理解来处理。报警、灭火、逃生……这些必要的技能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只是箱底一本积满灰尘的宣传册、只是一场看热闹似的消防演习。 

    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陌生,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安全形式的发展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可见,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急需加强,对安全隐患需要不断认识、加以重视,安全措施必须更加完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三、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潮聚集的场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学习热情高涨,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较高,所以,如果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得力,能够在大学生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从入学到毕业,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利用已发生的事故做典型材料进行警示教育,可防患于未然,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职前教育、爱校教育等。也可以采取开座谈会、请校友作报告,让学生自己针对有关情况进行自我教育等,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虽然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但青年人又比较单纯,容易脱离现实,缺乏社会经验与鉴别力,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而是要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积极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有些高校就尝试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通过实施系统地讲授安全知识、组织参观展览、听取违法者的自省、开展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学生,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通过课堂讲座、案例剖析、模拟法庭、个别访谈、文艺活动等教育形式,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强化安全教育效果。清华大学已将安全教育纳入本科生军训课程,并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解决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能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注重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能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则又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等学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校园各类事故和伤害发生,又可以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安全教育对高校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个人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华,郑文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5). 

篇10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象征艺术解读——劳伦斯小说创作艺术研究系列之二

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模式研究

档案文献编纂与历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三勤”

统计数据失真原因探析

浅析公安警察执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考

广西南宁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及改善发展方向研究

学术道德之我见——“复制、粘贴”是论文写作的一种伤害

广西供应链管理发展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合作学习的角度

浅谈本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备课与授课

高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人文性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根——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初探

“双师型”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亚当斯摄影理念看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冒进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论社区警务工作之深化建设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探论

对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思考——基于管理学的视角

整合多种资源,探索高职院校“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激励理论在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大班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疑难与策略探讨

影视教学法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开设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的思考

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到教辅机制引入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汽车专业英语特点分析

《GPS原理与应用》教学的探讨

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的影响

论高校行政的必要性及“去行政化”改革

克莱门茨“学期论文撰写事项”阅读断想

论《呼啸山庄》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和悲剧审美

论卢禹舜绘画艺术中的图形语言

民族节庆旅游效应分析——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

广西文场调查报告——以桂林市榕湖地区文场音乐艺术调查为例

西部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探究——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学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实践——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校门户网站WEB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认知视野下的隐喻离线加工与隐喻教学

后经济危机时代生物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从装帧到设计:新世纪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嬗变

从民俗节日看祭祀音乐的社会功能——以龙胜、恭城、阳朔三地祭祀活动为例

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广西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论文之十

师德的核心是个“爱”字

面向过程思维的独立学院专业教研室建设探究

将音乐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增强教学效果的尝试

篇11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篇12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篇13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通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也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问题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达到预定目标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受教育者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能力、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治安问题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生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但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珍惜在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但也有极少数人不珍惜进入大学的深造机会,当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不良习气:酗酒滋事、偷盗财物、参与传销、考试作弊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学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国外敌对势力和各种组织、非法传销组织和各种不健康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周围酒吧、网吧林立,不少违法分子混迹其间,伺机作案:而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吧、书刊、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四)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能使其在学习期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安全渡过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使其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受用,确保一生平安。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可能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采取紧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贴专业领域、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的科学性、哲理性、知识性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二)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

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违法后,还并不认为是违法:有的学生以为受到伤害后可以“私了”,不愿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的学生受到不法伤害后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救助:更有一些学生知法犯法、以身试法。因此,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

随着校园日趋社会化,高校由过去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走向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广泛,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加必耍,大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可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安全,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起码的需要。如何开展安全教育,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这项工作的重心。

(一)明确责任,遂级落实

高校领导把安全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亲自部署,在全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教育工作同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真正把安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高校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正确处理安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及“安全不能说明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堵塞犯罪漏洞、减少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这不仅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更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组织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国家关于高校安全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高校内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自查自纠,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加强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安全教育中要为高校领导当好参谋,对安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授课内容、运行途径和方法拿出规划,提出主导意见,供领导决策后在全院实施,真正起到保卫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建议

1.走在立法前列,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安全教育

进入课堂,作为学科建设,形成高校独特的教育制度。

2.从国家利益和高校利益出发,建立一个适应高校实际的、高智能的、有战斗力的保卫组织,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吸收相关院校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摸索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五)建立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学体系

1.完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法律教育应作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首要内容之一,耍用基本的法律知识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法律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讲授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开设《宪法》、《法律基础》、《合同法》、《劳动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使大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课程,开展“三防”教育,讲授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性事故知识,宣讲法律法规等,教授大学生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一是必须依靠其他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把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内容。二是在课堂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讲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三是发挥高校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利用高校校园网安全教育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二,创造有利条件,适时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法庭,学法用法;定期组织公安、法院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以生动、直观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