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气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气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气论文

篇1

对于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大,直接排污系数也大的部门或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一方面,严格控制其规模,加紧技术改造,强化治理措施;另一方面,在发展时必须制定严格的防治污染措施,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对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小,直接排污系数也小的部门或行业,从环境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优先发展。对于那些目前污染负荷不大但排污系数较大的部门,则在发展时必须持慎重态度,防止因过分发展而扩大污染。这就是说,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或规划时,即要考虑当前状况,又要考虑排污系数,预测未来的污染产生量,从而预先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固定源。能源密集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状况将影响流动源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能源消费政策也影响小城镇的大气环境。冬季采暖期,北方城镇供暖,如果用煤,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果改用天然气,则大气环境质量就会改善。家庭生活用能政策也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如家庭用能从燃煤改为燃气,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很大作用。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小城镇的经济以采矿业为主,或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如:炼钢、炼焦、燃煤电厂等)企业较多,小城镇的工农业、生活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那么实现大气环境目标的压力就大。流动源。汽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流动源。因此对汽车尾气的控制能减少流动源污染。如果所有车辆安装三元催化驻置,使用清洁能源,那么城镇中的大气污染就会减轻。如果城镇交通设计合理,顺畅,街道上的大气污染就少。如果小城镇的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没有或很少有机动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那么流动源的污染就小,实现大气环境目标的压力就小。相反,如果交通繁忙,机动车多,那么流动源的污染就大,实现大气环境目标的压力就大。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

篇2

2、设计说明

用三条等压面分别表示出低、中、高三个不同高度气压分布(如图1)。当受热不均时,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产生垂直运动;与此同时,上升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下沉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如图2)。由于高低压产生,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进而产生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由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遂形成闭合的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如图3)。

3、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能使课本插图更加简化明了,环流形式更加形象直观。用等压面表示出的高低压分布状况,更加突出,使环流与气压分布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热力环流产生的真正原因。

二、气旋与反气旋

1、板图设计(以北半球为例)

(附图{图})

2、设计说明

气旋:气压分布状况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产生了水平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由于气流从四面流入气旋中心,使得中心空气被迫上升,产生垂直运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所含水汽凝结成雨(如图4)。

反气旋:气压分布状况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产生水平运动。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由于气流从中心向四周外流,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产生垂直运动,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如图5)。

3、设计目的:

经复合设计,形象地把气旋、反气旋、气压分布、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状况合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大气环流

1、板图设计

(附图{图})

2、设计说明

假如仅考虑地球形状——球体,对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影响,即仅考虑极地与赤道之间的冷热差,则全球大气环流形式为闭合单圈环流(如图6)。假如考虑地球形状和地球自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则单圈环流破坏进而形成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7)。假如再考虑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海陆分布造成的热力差异。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由于大陆形成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和冰岛低压(如图8)。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由于大陆形成的热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分别形成夏威夷和亚速尔高压(如图9)。

3、设计目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板图显示,把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联系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象展示了不同因素作用下,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同时,也对后面季风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季风的形成

1、板图设计

(附图{图})

2、设计说明

篇3

2分析测试

在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测试时,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例如实验时的环境因素、化学试剂的纯度、仪器的精度、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和先进性等。

3人为因素

大气环境监测对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就必然会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与此同时,监测结果的质量还受到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态度和熟练程度的影响。

二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对策

1严格监督

现场采样的质量要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首先要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而采样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现场采样质量的监督力度,严格控制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采样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要立足于现场调查,严格核实相关资料,以具体情况为基础,确定采样周期、采样频次、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为目标,制订出适应现场实际情况、符合相关规范的科学的监测方案。对于重要的工业污染源,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对污染源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重点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要适当提高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地区以及次重点污染源的采样频次。同时还要加强对样品容器的标志、现场加标样品的数目和频率、样品的保存条件、采样设备和样品存放容器等因素的控制。

2积极使用先进方法和仪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方法、仪器都不断改进,灵敏度和精度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应积极研究和倡导新方法和新仪器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使用,以突破现有方法和仪器的技术瓶颈,让监测数据更为准确、及时,数据分析更加全面、完善。

3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

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都会对监测质量造成影响,提高监测人员素质是减少监测误差、保障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的人员培训、操作能力测试、业务深造等方式,可以提高监测队伍的素质和操作能力。

4落实和完善实验室认可制度

实验室认可制度指的是由权威机构通过一定的考察,认定某实验室有能力进行某一类型的校准或检测,并对其进行正式认可。实验室认可制度是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的基础,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体系认证。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科室,应安排相应的质量监督员监督其监测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保障和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要对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仅要关注监测结果,还要控制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在报告审核、数据处理、样品分析、现场采样等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大气环境的实际状况。

篇4

2.1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不断有新型除尘器的出现等,势必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因此,应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从资料和互联网等中搜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将它们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将实验课融入到理论课当中,时间安排应当合理。如学习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验中,而且也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理论与实际及时地结合大大体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且达到双赢的效果。

2.3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安排了在株洲发电厂的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个大方面的实习。其中包括株洲发电厂锅炉烟气的整个处理流程,从烟气产生、除尘、脱硫,到烟气排放,涵盖了整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部分。如果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到一起,将生产实习的部分工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设计是生产实习的巩固,生产实习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最终同时达到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目的。

篇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规定了33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其中除5类常规污染物有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外,其余28类大气污染物暂无对应的质量标准。虽然国家并未明确表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数值上是否存在关联,但已有相关人士在实践工作中尝试找到一些推算规律。目前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大多认为,取GB16297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1/4或1/5作为其环境质量标准,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2]。不过此类研究尚处萌芽阶段,往往缺乏有效的论证和理论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运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

篇6

笔者在与家具企业沟通中发现,一聊到企业文化话题时,有些老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的理念就是员工的理念,而有的企业认为,建一套班子、挂一个牌子,开一次会议也算是在搞企业文化。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中存在误区,第一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娱乐活动;第二企业文化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CIS;第三形式主义风行,企业文化成了花架子、名利场作秀工具等等。一些家具企业不是把精力放到深刻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上,而在不知不解的状况上仓促上马搞企业文化,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而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人财两空”。

再比如有一些企业盲目崇拜CI工策划和ISO9001,以为企业导入了CI,推行了ISO9001就可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实则不然,现代社会中,导人了CI、认证了ISO9001的企业倒闭的比比皆是。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合和适度的问题,不适合的东西再好,你要了也没用。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不能模仿照搬,反之会起反作用,不仅你的企业文化未形成,反而失去了原来企业最淳朴的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业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主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理念。

二、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一般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都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具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经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些小企业,几个人的公司,不能说没有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个传统的方法而已,但如果立即给它导入一个企业文化框架,就有可能把它框死,限制了它的发展,使它丧失了发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的优势。所以企业文化是个适宜的东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之后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的。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它具有时代性,它是随着时代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逐渐调整,就像企业战略一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家具行业,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能保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大文化”,它的内涵是丰富的。那么作为一个行业内诸多企业的“小文化”,都应该在“大文化”所涵盖之内的。由于地域和辐射、覆盖性的限制,行业文化很难做到“一刀切”:把企业的文化全部人为抛弃。更为合理的办法是进行“战略整合,逐步渗透,长期并存”进而水到渠成的达到一种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一致的“大文化”。企业文化忌大与全,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涉及的越多越大越具体越好,实则不然。因为,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企业是发展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世易事异,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把企业文化限制的过大过全过死,企业的转身就会困难,况且文化是思想的东西,并不是用理性的认识所能困囵的。

三、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手段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和领导、管理者首先从思想和认识上深刻理解这种文化,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和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产生销售张力、竞争张力、发展张力。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传播出去,也就代表了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更是企业文化的“航标”。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的价值观引导到企业价值观上加以融合,把员工的事业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倡导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使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有了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存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在这其中,员工贯穿着整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主力军。企业文化的塑造也必须体现以员工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工作的核心不偏离,才能更好地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整个企业的风气,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诱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企业文化同时也对员工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它依靠其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形象标准和各项约定俗成,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一句话:企业,没有了人,就成了止业。这位企业家对企业中人的重要性的理解可为精辟。人是企业的主宰和命运,同样,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用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主经可以通过两种管理:即制度管理和行为影响。两者均属管理的范畴,前者是权力管理,后者是非权力管理。企业通过制定如企业CI手册、员工手册、企业行为规范等文件和相关制度,来明确企业文化,并通过全员学习,以求员工达成认识并实施,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而要真正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则主要依靠企业领导、企业核心团队的行为影响和感染。

四、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以提高企业文化绩效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的提升或重塑的活动与过程,是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并不是指整体推倒重来或是标新立异,而是指一种文化上的兼容、吸取、整合、重构。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是要重构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使企业内部形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使全体员工正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篇7

1.2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蜡烛在玻璃杯中不断燃烧时,杯中空气受热膨胀,当玻璃杯被倒扣入盘中后,空气的缺少导致蜡烛熄灭,此时空气温度也会慢慢降低,在杯中空气体积不变、重力加速度也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密度降低,由初中物理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v可知,杯内大气压强会逐渐减小,由于大气压平衡,要维持杯内杯外压强相等,所以杯内液面上升以达到杯内空气体积减小,空气密度上升,增加杯内压强的目的,所以盘中水被吸收到玻璃杯中,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都是大气压强存在的表现。

2总结

篇8

何谓大气?在我看来,大气是一个人能接纳世界的胸怀,一种高瞻远瞩。我们中国人是否有这样的胸怀与眼光呢?

一个月前的北京 奥运会 已经拉下了帷幕,这届 奥运会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的话来讲,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精彩的奥运会,也点燃了所有中国人的热情,全民共同努力办好了这届奥运会。奥运给我们带来了和平,美好,欢乐,友好,团结的火焰永不熄灭,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永不忘记。有些人包括我都希望圣火永远停留在中国,但那不可能,奥运会是全世界的节日,它将会带给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希望和光明,正义。还有人希望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希望它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届奥运会。的确,前无古人我们做到了。但至少最为一个真正大气的中国人,他会希望下一届奥运会能够超越这届奥运会。因为奥运会进步与否,则象征世界各领域的进步与否。只要世界进步,我们才会进步,但骄傲的是,我们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还有一个事例,近几年来,我们中国的许多教练都去了外国执教。比如说:我们曾经的“ 铁榔头”郎平到美国女排任主教练,我国乒乓球教练刘国栋任新加坡、女队主教练,美国女队体操主教练乔良……于是,国内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说他们是卖国贼,还气势汹汹的讨论着。很少人会想到,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光荣呢?我们就拿乒乓球 女队主教练刘国栋来说吧。我国乒乓球,尤其女乒在世界上占有霸主地位,其他国家也没有什么威胁,刘国栋把先进的技术传给新加坡,使新加坡女队成为中国队的强大劲敌。试想,如果刘国栋没有 去新加坡执教,国际乒坛就一直会处于这种状态,没有丝毫进步。我们只有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也不会进步,但他去那执教后,一普及了乒乓球在世界上的程度,二来使中国队有了强劲的对手,大大的推动了它的发展。而那时,我们会骄傲的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功绩。

我泱泱大国,大气的有无则意味着名族国家的兴衰。现在,我们应认真的扪心自问。你有这种大气吗?

指导老师;武凤莲

篇9

CAD的主导是人,而计算机是工具。CAD系统是将人的创造性思维、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与计算机高速运算功能、大量信息储存及逻辑判断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人机信息交流及交互工作的系统。CAD又是现代设计相关学科综合运用的新技术,它把常规设计原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各种现代设计方法有机地综合运用,不仅继承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精华,而且注入了现代科学的精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环境时高质量、多功能、多样化的新产品和高质服务不断涌入高速多变、高度细分的国际市场。大型企业同样要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同样面临着市场全球化、制造国际化及需求多样化的新挑战。各大型企业围绕着产品研制周期、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够掌握新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系统和新的管理方法,谁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龙头地位,而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无一不是与CA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

2CAD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CA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九五”计划的一个重点,这些年来已在全国的各大型企业中初具规模。这些单位由于起步较早,用于CAD技术开发的资金较为充裕,所配置的硬件数量较多,软件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及时。随着国内掌握微机CAD系统应用与开发设计的技术队伍不断扩大,企业也能很方便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来自外部的技术支持,如版本升级、二次开发、应用培训等。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已成功地将CAD技术运用于本单位二维工程图纸的绘制;有的企业尝试将数据文件存在软盘中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然后进行有关文件数据的汇总(如汇总整件汇总表、外购件汇总表、标准件汇总表等),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产品研制时间;更有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单位,在三维CAD技术方面的掌握和应用较好,可以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结构三维图的实体造型,在方案的初期配合三维造型完成各种图像、动画进行方案的预演及汇报,并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建好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这些企业已完成了“甩图板”,达到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单位的CAD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程度与单位主管领导的主观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以某大型企业为例,早在90年代前后就开始CAD方面的尝试及应用,采购了几台在当时不错的Intel-286原装机和惠普卷筒式绘图仪,CAD软件用AutoCAD10.0版。由于单位领导层并未意识到CAD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不鼓励设计人员使用计算机绘图,五年过去了,只有少数几位对CAD感兴趣的年轻人用计算机绘出了一些简单的零件图。一直到1995年,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强力推行CAD,规定只有用计算机绘的图纸才能归档,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该单位就彻底甩掉了绘图板和丁字尺。

3CAD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CAD设备利用率低

部分单位把三维CAD软件只用于三维造型。三维技术成了向上级领导“演示”其本单位技术实力的工具,成了“展示”单位形象的工具,而在实际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需要用来解决问题时却成了“聋子的耳朵”。

大型企业一旦决定上CAD项目后,往往会大量的购进所需的设备,在软硬件配置上所花费的成本是为数不少的。但真正到使用中才发现很少有设计人员能完全掌握如此先进的设计工具为研制任务服务。技术设备的闲置使得CAD技术投资并没有如期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CAD的推广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领导决策层的重视,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量身定做”,更需要使用CAD的工程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2盲目“重硬轻软”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CAD的工程的实现往往体现在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引进了多少大屏幕工作站,在各部门建立了多少计算机房等硬件设施上。而对于CAD软件来说,就觉得不重要,认为小小的几张光盘要花如此大的价钱,不合算,不如“盗版”来的方便,来的便宜。

其实,大型企业应用CAD技术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效益,合理地将CAD软、硬件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能。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不可能保值的,更谈不上增值了,真正的计算机价值体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而对于那些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或“拷贝”的软件,是无法在功能上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保证的。

我们不可能象国外大型企业那样,以7:3的比例进行软、硬件投资(即70%投资的资金用于购买软件,30%用于购买硬件),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5:5或3:7的软、硬件投资比例应该是能够承受的。

3.3对CAD软件的二次开发的认识不足

每个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相关系列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他们面向的社会需求也是不同的。目前市面上的商业CAD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对某一专业的带有共性的通用开发平台,如建筑方面的CAD、机械方面的CAD等,它们所涵盖的范畴相对较大。如何才能得到真正适合本单位特定产品研制过程的CAD软件呢?这就牵涉到软件的二次开发问题。

许多大型企业经过了CAD初期的使用后,都会有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迫切要求。目前大部分单位采取的是鼓励本单位的设计人员针对需求进行开发,有些单位还专门组织了一批人员进行专职的软件二次开发。这种培养CAD人才的意识是正确的,但得到的最终效果却不明显,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抱怨软件不好用,存在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其实大型企业CAD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应用CAD软件来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而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的CAD人才培养重点才是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为了摆脱二次开发软件的无序状态,大型企业必须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合作,针对不同的企业,开发出更适合企业自身的CAD软件。

3.4对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CAD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许多大型企业都具备了多台计算机及相应的CAD设备,有的单位还设立了计算机房以便于统一管理。但实际情况却并未管到实处,大部分计算机管理人员是兼职而非专职,他们同其他设计人员一样要承担各种硬指标的设计任务;对于计算机管理这一任务而言,往往是软指标,除了制定一下机房管理条例及定时开关主机,并无其它的任务需按时保质完成。这就使得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本无暇也无意去考虑CAD设备的维护、CAD软件的更新及解决推广使用CAD软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的情况,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设为专职,应较为精通应用软件及维护硬件,并经过一系列必要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他们必须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以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以保证能够对专业设计人员进行CAD软件应用方面的辅导。一般来说,他们平时工作的劳动强度应保持与其他设计人员相当。

3.5对CAD应用软件过于依赖

CAD软件可以替代工程设计人员完成许多繁杂的计算,使原来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人脑的创造性思维。CAD技术应用的程度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软件者的工程设计水平。在很多大型企业里,不少设计人员往往注重让计算机得出结果的快慢,而忽视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互相印证,不愿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他们把CAD技术当作简单的机械性的流水作业,而忽略了在工程设计中的创造性、具体性和正确性。其实任何一种CAD软件都受到开发软件者的实践水平、经验等局限,不可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工具。现实工程中千变万化的情况也无法与软件使用时的初始条件相吻合,每一位设计人员在应用CA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都需依靠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工程经验对辅助设计进行修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CAD技术人员在应用软件的同时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确保产品设计质量。

4CAD在大型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CAD应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化,就应走企业信息化的道路。目前比较好的思路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将一定规范的设计信息(明细表、明细栏、标题栏中的信息)作为数据对象,储存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也可以进行实时变更。CAD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实现制造过程信息集成为目标,不少大型企业已着手开始建立企业级的CIMS(ComputerIntegrationManagementSystem)系统,从而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

作为CIMS工程的一个子系统,CAD可独立于CIMS之外而运作,并通过BOM(Billofmaterial)的形式向CIMS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再通过PDM(ProductDataManagement)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将CAD、CAM、CAE、CAPP的应用集成。

具体地说,CAD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面向产品的全过程

在产品的全过程中,要求产品的信息能在不同的环节间方便地转换,有助于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阶段能全方位地考虑产品的成本、质量、进度及用户需求。

4.2考虑产品的继承性

在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要求能方便地获得产品的全部历史数据,以便充分利用已经经过生产实践的产品信息,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只需对其中极少部分零部件进行修改后重新构造,即可得到全新的产品,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节约了研制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保证了产品的一次成功。

4.3满足产品的并行设计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简单地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由设计人员分工进行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组装和集成,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置从顶至下(uptodown)的工作模式,不同的设计层具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权限,对产品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后进行动态管理。

4.4灵活的虚拟现实技术

设计人员可在虚拟现实中创造新的产品模型,并检查设计效果,可以运用虚拟工具任意改变产品的外形而无需耗费材料及占用加工设备。这种方法可尽早地发现在产品研制过程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设计缺陷,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5结束语

总之,国内大型企业完成“甩图板”只是企业实现CAD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CAD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CAD软件、硬件,立足于CAD人才的培养,不断的逐步完善技术数据,自然过渡到计算机集成应用阶段(PDM、MRPⅡ、ERP),真正做到降低企业的投入风险,达到增强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3.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对象没有体现层次性。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我国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还存在其培训对象没有层次性等问题。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将其人力资源进行混合培训,而没有对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做提前分类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的人力资源培训由于缺乏针对性而不能取得较好的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因此,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应该针对人力资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职务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

二、解决我国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误区的策略

1.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国际接轨。目前,虽然我国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最重要的要实现我国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能够与国际接轨。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应该提前制定完善的培训标准,这样才能使得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具备与西方国家接轨的水平。但是,我国实行对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国际接轨的时间比较晚,从而导致我国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还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要呈动态性。在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只有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才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的培训效果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要及时更新呈现动态性变化。由于不断实现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内容的更新,还需要切实做到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接轨,从而提高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3.注重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人力资源培训。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普遍存在与实际工作脱轨的现象,由于很多大型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而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人力资源培训一般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当然,现代化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的学科。因此,在培训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大型企业的工作人员学习到更多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从而满足大型企业与其工作人员发展的需要。

4.建立先进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理念。对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这些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对大型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一定的培训设计。但是,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企业将会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因而企业的员工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好定位工作。同时,大型企业也应该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做出合理的调整,旨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从而使得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长远的发展需要。目前,大型企业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以往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意识的问题,导致我国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进而导致这些大型企业的发展停滞。5.创新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手段和内容。现在,大型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也应该不断创新培训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在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该合理地利用企业所具有的资源,改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创新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手段和内容显得非常重要。

篇11

信息技术的深入改革也促使着国内各大企业逐步落实关系营销模式,而且这一关系营销模式可以科学合理地协助企业加强自身和利益相关群体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处理好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各流程,所以当代企业应当将其运用至营销管理过程中。而且与其余企业营销模式相比,关系营销模式具备着自身最为独特的性质,并且按照每部分工作的阶段环节、落实特征等方面来收集、整理、归纳信息,而后再根据所获取的市场信息来分析研究出当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倾向,最终基于上述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企业营销模式。

(三)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策略

就当前国内外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落实现状来看,企业开展营销策略的创新工作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价格,二是渠道,三是促销。企业营销部分务必要注意的一点是科学技术与网络通信的高速发展会使广大社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着营销企业和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也由此可见企业所制定的产品价格、营销渠道、营销工具、营销模式均与当代消费群体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关系,为此企业在进行创新营销策略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着重强调价格、渠道、促销三方面的策略方法,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提供有效的营销优势。

篇12

(1)语文课堂教学;

(2)第二语文教学渠道;

(3)语文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主体,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和语文学习环境是“两翼”。尤其是在后示性时代,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上丝毫不滞后于教师,甚至多于教师,以往教师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削弱了。如果语文教学仍然秉承“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观念,只会与当今变化迅猛的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大语文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冲破“三中心”的旧教育观念的牢笼,要以课堂为基地,并延伸至广阔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因此,“大语文教育”观具体化到操作层面,即为“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

2受大语文教育启发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思考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唤起医学生敬畏生命的理念,塑造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医德素质和职业价值观、丰富的医学伦理知识、良好的医学伦理意识和较强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与传授知识相比,医学伦理学教育更注重信念的培养,而信念的培养是道德主体经由他律到自律、内化为主体生命一部分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的开放性。这与重在培养学生情感、信念等的语文学科在教学目标上具有相似性。受“大语文教育”的启发,笔者试图从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出发,为医学伦理学教学提出建议。

2.1大教材观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既要研究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体系,又要研究在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医患关系问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问题等,还包括医学科学所特有的道德问题,如人体试验、器官移植、克隆等。因此,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是不够的,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医学伦理学研究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要以一切适合的素材作为教材,包括课本、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的相关热点、相关的影视作品及医学人文著作、临床案例等,其根本特点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教材的学习当成唯一的学习任务,而是把能力的提升、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作为教学的目的。例如,大多数教材对知情同意权的论述主要为知情同意权的概念及理论上如何应用,缺乏与现实应用对接的桥梁,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介绍患者知情同意权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时,要应用一切有价值的素材,包括通过教材以了解其理论应用、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了解学术前沿及动态、影视资料如《死亡工厂》以明白知情同意权的起源、医学临床领域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以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其临床应用。在介绍其他内容时,同样需要将一切与之相关且有价值的素材引入课堂,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全方位的理论介绍;另一方面由于理论与实践往往有差距,进而通过多种素材的结合生动地呈现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以提升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

2.2大课堂观大课堂观就是打破传统的有限课堂的时空观念,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进行学习。通过上述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介绍可以看出,与医学专业课相比,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医学生理念、素质、价值观、情感等更为柔性的素质,这些素质的提升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般的人文氛围的熏陶。如果只是局限在一个学期固定的教学时数中,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不能只以课堂为医学生唯一接受医学伦理素养培育的基地,而应当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笔者认为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以讲座形式进行启蒙教育,内容主要为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国医学生誓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与死意义的求索等思想教育,以端正学医的动机和学习目的;

(2)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开展理论教育及实践教育,即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进行医学伦理学的医德、临床决策能力、生命高新技术应用出现的伦理问题等内容的教育,并进行专题讨论;

(3)医学生进入临床见实习阶段:加强实践教育,以床边教学、案例分析、调查讨论等形式,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使医学伦理学的理论、规范在学生动手亲身实践过程中内化为其生命过程的一部分。

2.3大教法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教法观是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的程式结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按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内因(自我教育、内心陶冶)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外部约束)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外部教育和约束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才能产生教育意义。道德准则只有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医学伦理学教学要运用一切能提升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如C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故事引入法、模拟讲座法、专题论辩法等,减少说教式的灌输,以增强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促使医学生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进行自我伦理教育;实践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课堂,创设更多接触患者及医疗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开展各类专项调查。调查可以是座谈式、访问式、问卷式等,让学生深入到医疗实践中去,与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人群直接打交道,根据调查目的搜集第一手资料,掌握实际情况。目前国家级、省级、校级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及科研的课题中。医学伦理学方面的选题可以共同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分组调研,将调研结果汇总整理并分析,写出调研报告,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并了解到医疗领域的问题所在。我校思政部每学期组织1~2次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基地选择一般会倾向于红色革命基地、基层医疗、基层教育等。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践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此外,还可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义务支医活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感触,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使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篇13

当前,我国大学生鉴于各种因素,主要存在学习层面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层面的心理问题、网络运用带来的心理问题、就业求职层面的心理问题、恋爱情感层面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精神层面的心理问题,等等。

1.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90后”的大学生和以往高校学生一样,一个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学习,与高中那种高压力型的学习心理相比,又出现了新的大学学习心理问题,急需各个视角和各个学科理论指导的科学干预。比如,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明显不如高中充足,学习目标迷茫、学习兴趣淡化和主动性发挥不够;一部分努力学习的学生学习觉得疲倦,出现失眠、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很低和小错不断等现象,等等。这些学习心理问题严重,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发展。

2.网络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

网络生活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由此带来很多与网络有关的心理问题,简称为网络心理问题,这些网络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经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沉醉于于虚拟的网络情感、网络游戏娱乐和网络在线谈心等;二是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网络自闭冷漠症状,严重依赖网络,与网络为友,导致其与现实人交往沟通不多,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三是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网络忧郁症,缘于对网络上各种不安全的信息的恐惧;四是很多大学生由于有网络的存在,导致其网络人与现实人的身份有天壤之别,人格心理严重异化和扭曲,对大学生各种正确的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3.人际交往与情感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

与高中生活不同的是,人际交往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在各种交往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如对自己认识过足,过于看重自己,产生不正常的自负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的个性,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沟通,语言表达逻辑混乱不清楚,产生巨大的羞涩心理问题。这些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正常开展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另外,恋爱成为“90后”大学生的“必修课”,恋爱和情感成了其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表现出诸多不正常的恋爱和情感心理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异性特别好奇,陷入对异性想入非非的幻想状态,以至于渴望和产生了不健康的同性恋心态;二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待性问题,缺乏科学心态。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心情和情感世界健康发展与运行。

4.兼职、求职和就业方面的职业心理问题

兼职、求职和就业成为了大学生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在这些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心理问题,具体如下:一是很多大学生对求职和就业前景的预期非常高,一旦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形,便产生悲观失望的心态;二是一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表现出一味利己、片面从众和保守心态;三是在求职中自卑与自负心态截然不同的反差心态;四是兼职大学生表现出处理学习与兼职关系的左右为难心态。这些兼职、就业和求职中的种种心理问题,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不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与举措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多样,阻碍着其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心理问题的处理有赖于各层面努力。其中,大学生本人是其心理问题能否顺利处理的关键性因素,理应成为自我心理问题干预和排除的主体力量;学校、家庭、社会等主要是从外部排除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和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度和氛围等,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环体和载体的作用。

1.大学生层面理应采取措施,发挥主体性作用,自我排解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不像其他学科教育问题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借助于教师,因此,大学生面对各种心理问题,理应积极寻求措施,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心理自我调适办法,充分展现自己处理问题的主体性作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定期阅读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杂志报刊和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心理健康的知识殿堂,积极掌握与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努力增强自己有效预防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参加各种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活动参与中不调适自我心态,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

2.学校层面应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处理

高校理应科学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重点培训和提高这些专职心理教师和从事学生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的实际能力;二是利用各种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各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零距离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三是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四是积极联合学校各部门,积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提供各种尽可能的服务,从根本上排除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3.大学生家庭层面应积极配合,从氛围和对策上促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家庭应该积极关心子女的成长,尤其是心理问题,为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积极指导教育。一是家长应该带头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理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务必要努力创造健康、文明、和谐、快乐和宽松的家庭气氛,营造良好的健康向上态势和让孩子拥有阳光的积极心态;二是采取以朋友式的态度方式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引导孩子主动说出心理话,用爱和责任心态去教育指导孩子,帮助他们科学处理生活学习中各种问题,养成处理问题的良好心态。

4.社会各界层面应积极努力,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全社会理应积极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一是绿化和净化各大媒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努力提升高校附附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