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

篇1

(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

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对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标准。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50名教师的教案,了解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设计的现状。并对5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并以我国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对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要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提出的依据不够科学。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教学方案的分析研究发现:有36%的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或直接参考教师指导用书上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4%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安排,结合优秀教案提出教育目标;6%的教师在提出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会考虑季节因素;14%的教师会根据家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科学教育目标;只有20%的教师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提出不够全面。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调查发现,94%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认知目标,80%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58%的教师提出了能力目标。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没有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有42%的幼儿教师会考虑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幼儿园班级是按照年龄来划分,但相同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访谈中发现只有16%的幼儿教师注意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说明有84%的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教育并没有提出分层次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准备设计能力丰富的活动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准备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准备较单一。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问题。56%的幼儿教师都是利用幼儿园现有材料或集体购买材料;28%的幼儿教师是根据活动内容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利用废旧材料。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足。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研究发现,只有54%的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材料,仍然有46%的幼儿教师在准备科学活动材料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这势必会影响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既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要拓宽幼儿的科学经验;既要体现科学的启蒙教育,又要具有时代性。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灵活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4%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了幼儿的发展特点,52%的幼儿教师考虑到了活动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但仍有16%的幼儿教师是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来选择活动内容,说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但是缺乏整合性。通过访谈发现,有86%的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就能发现科学;同时有76%的幼儿教师还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较为狭窄,72%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五大领域内容间的有机整合。仅有28%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重视将科学教育内容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所要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而在运用直观法时36%的幼儿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54%的幼儿教师会利用实物或挂图等作为直观法的教学材料。

(2)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运用没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案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够。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有24%的幼儿教师采用了操作法,积极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但是仍然有18%的幼儿教师只是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并没有运用操作法让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的个体探究,但调查中却发现,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58%的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6%的教师会利用小组活动的探究方式,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究。

5.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围绕教育内容展开,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发现:有46%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环节设计能够层层递进;3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4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是仍然有30%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较为单一。

6.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设计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科学活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的评价;二是对活动本身发展的评价。

(1)科学教育评价中偏重对幼儿获得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调查发现54%的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包括了对目标、内容、过程的评价,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68%的幼儿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性的目标的评价,而对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少,只有24%。这表明有76%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对自身评价缺乏自我反思,评价意义不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够,74%的幼儿教师较少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甚至有16%的幼儿教师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10%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形成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既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之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对职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职前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高低。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导致了对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素质培养力度不同。首先,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而忽视对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对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最后,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既要依靠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更要依靠职后阶段的教育培训。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园没有形成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虽然也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系统开展的对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其次,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培训活动,但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及对策

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和幼儿园要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一)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解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重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导要点的规定,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解读能力。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幼儿园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2.培养准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良好素养,才能够科学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内容选择、方法组织、过程设计和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明确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课,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二)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篇2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3

(2)教育活动准备。教育活动准备应包括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两个方面,教师应思考幼儿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本次教育活动内容是否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是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相关内容;物质材料的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反思时也应思考自己所组织教育活动的物质材料准备方面是否充分,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等。

(3)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思考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在各具体环节中教师分别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以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等。

(4)教育活动延伸。很多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都精心设计,并在组织实施中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对活动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用心去考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反思时应思考教育活动延伸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地巩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延伸设计部分有哪些需改进与完善之处等。

2幼儿方面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思考幼儿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本次活动能够或不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在调动幼儿兴趣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2)幼儿的发展。本次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的,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方面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二实现反思途径多元化

1幼儿园方面

(1)积极引进专家,引领教师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化提升过程,是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理论的有效手段。广大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而理论积淀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进行有效反思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则会影响反思的质量。鉴于此,幼儿园应积极联系相关教育专家,为教师有效反思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培养本园反思骨干,指导教师反思。教育专家的指导对幼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专家指导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然而园外专家的指导对大部分幼儿园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幼儿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本园的教学反思骨干来指导教师进行反思。

(3)开展反思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合作反思。调查中97%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的途径进行反思,而同事讨论仅占42%,这与幼儿园的反思制度不无关系。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与研究,共同学习,提升反思质量。

2幼儿教师方面

(1)借助专家力量,提升反思质量。园外专家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反思的理论水平与高度,当然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学习的进取心与动力。园外专家的指导是难能可贵的,一旦幼儿园给教师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反思思路,提升反思质量。

(2)合作互助,提高反思水平。教师之间就教学反思开展有效合作,能够促进教师取长补短,相互讨论与学习,提升教学反思水平。作为教师要敞开心扉,就反思问题开展共同研究与讨论,不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提供的反思教研活动机会,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对遇到的反思问题进行讨论,合作互助,提高反思实效。

篇4

一、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一阐述实质上抓住了教学论的关键问题:怎样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于造成师生负担过重。最优化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作局部的改进和完善,而是有科学根据地、自觉地挑选和实施一整套措施体系。

首先,我们系统考察物理学科教学具有的一些共性,如目的性、有序性、矛盾性、多样性等。

(1)物理学科教学大纲以文字形式描述了教学目标,并以此规划了若干项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生能力、兴趣、态度、方法等培养的内容,形成了物理学的逻辑联系,逐级“解体”系统目标,直指具体的每一堂课,进而构成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系统网络,以此评价教学效果。

(2)为保证对上述具体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物理教学的有序化十分重要。所谓“物理教学有序”,不单纯指时间、位置的先后排序,而是对物理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的整体设计或广义概括。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称为有序。而封闭系统随过程的发展,将趋于无序,导致结构劣化,与外界有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才有可能优化。因此,从宏观考察,物理教师的知识更新,精心备课,启发讲授,体态自然,情感丰富;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勤学苦读,都是促进信息反馈的积极途径。

(3)由于物理教学过程的功能比较复杂,物理教学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矛盾关系较为明显,如与知识“授受”过程相联系的师生相互作用,教师的能力结构与教学方法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教学需要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矛盾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过程的最优实现。

(4)物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常常体现在解决教学过程矛盾的具体过程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是教学过程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其次,分析物理学科特征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物理知识系统是一个以经验知识(物理现象、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原理、定律、公式、规则)等为中心并以归纳、类比、演绎为基本结构要素组合而成的逻辑体系。就中学物理而言,知识与技能是并重的两大要素,其中以物理实验为的主要成分。实验既是物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物理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在研究时只有从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检索各种可能影响整体最优的局部因素,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协调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对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等毁定目标进行最优的控制。

二、物理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策略

1、系统规划学生发展的重点内容。系统规划学生知识、技能和品德、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重点内容。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读写知识、史料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等;技能包括听说技能、阅读技能、书写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等等;品德、能力诸方面的发展包括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发展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良好的兴趣、情感、意志、修改等非智力因素。

所谓系统规划,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力水平、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对上述内容作不同层次的划分,从整体上构建具体学科教学最优化的目标体系。

2、综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的内容效度、控制教学进程和检查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人们常常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现有知识和潜在能力,综合制定目标体系。其操作程序是:确立目标层次分类(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分析教材整体及各章节的知识构成;建立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按目标界定的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到达与否检测;教学评价及目标优化等等。

物理目标优化的思路是,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体系,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减少教学时数,选择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实现目标;突出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以利于实施教学、诊断和评价教学。

综合设计既要明确当前必须达成的目标G是什么,又要了解达到G之前必须先达到什么,还须考虑达到目标G以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以A、B、C代表G的先前目标及其分解形式,E代表G的发展目标。

3、合理构建物理教学方案。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显示了学的具体任务,或教学的起、终状态。如何实现目标,必须研究其具体途径,或称“物理教学流程”,用文字、图表形式将其“固化”,即构成教案。形成教案首要的工作不是分析教材的内容表述,而是研究该单元或该节课的具体到达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课目标G密切相连的先前目标A、B各是什么?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不经复习能否直接导入新课?G目标达成与否如何检验?学生对G目标学可能产生的“反应”有哪些?通过分析上述问题,不难获得各种可能的学习途径,再经比较、选择,从中找出一到两种较合理的方案,尝试其可行性。运用相对固定的教案,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有时与实际学习情境难以协调,因而对教学优化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产生某种制约,影响最优教学的实现。

4、优选组合物理教学方法。在特定的学情境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定场合下,包括“满堂灌”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过去,由于人为地割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整体联系,曾有过一些极端的做法。从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到丢掉课本盲目“发现”、追求外国“时髦”的教学方式,对传统一概否认等等,严重地妨碍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对此,国内学者深刻指出:“其实‘传统’并不一定是贬义,只是相对于‘现代’而言。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这是颇具启示的。

各类教学论或教学法专著多从某一侧面讨论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有化繁为简、容易掌握等特点。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等,内涵清晰,操作性强,但忽视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因而造成以局部研究为主的“分析式”教学方法的局限。而类似“问题—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以研究整体为出发点的“综合式”方法,其最大特色是展开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突出具体方法的组合应用,而不限于某种具体方法或程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讲授、解疑、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途径,实施“问题—发现教学法”。“每一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种教学任务”。因此,对教学方法子系统中的某一种具体方法,很难论其长短。过分地推崇一种方法或贬低另一种方法的效用,都是不可取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只能看到其对教学系统优化的“贡献”如何,或从教学方法的“组合”上讨论其功能优劣。

5、评价物理教学优化的程度。巴班斯基将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定为两条,即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分别定义为“解决教学和教育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和“师生在解决这些任务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评价又有两重含义,从绝对意义上看,学生成绩不得低于国家统一大纲规定的最低要求(及格标准);从相对意义上看,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原有基础上均应有较大的发展。因此,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数学目标和以目标为基础的各类测验。

篇5

1.2教学模式的转换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实验结果,往往忽视了实验过程。有机化学实验教改过程,首先,注重实验前的准备。让学生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吃透实验操作中的一些问题,熟悉物料性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见图1)。其次,全面干预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既要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违规操作行为,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要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同时还要全面跟踪学生实验过程,设立专门教师实验台,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及时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一些反常现象的理解和认识,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图2)。第三,做好实验结果总结与实验报告信息反馈。对于实验结果来说,由于个人的操作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尤其在现象描述、收率计算和物理参数测定等方面都多少存在分歧,采取集中讨论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学生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后续实验报告的书写奠定基础;对于实验报告信息反馈,一要坚持原有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的做法,二要在新的实验开始时做好实验报告的点评工作,既要突出表扬优秀的实验报告,也要指出不合格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优帮差”,切实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逐步完善学生对实验报告的书写。三是对学生在实验创新中提到的一些改进措施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激发学生积极尝试实验的热情,增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1.3教学评价体系

老师通过实验教学中的“预习、操作、卫生和实验报告”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在某个实验中给予合理的分数。反过来,学生也要发挥监督老师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投入。学校虽然每年都通过教学评价系统,让学生对老师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但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引入了“一个实验一评价体系”,采取无记名信息反馈,梳理后将意见转达给任课教师,通过教研室活动讨论,确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地应用到下一个实验中,并将有用信息扩大到了整个教研室活动中,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丰富阅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长了见识。这种做法在学生与教师中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效果。

1.4科研协助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是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操作,在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增强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具体可通过内蒙古每年举办的“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两个途径进行尝试,让学生以兴趣小组形式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让学生从教师科研活动中吸取宝贵的信息资料,获得长足的进步。例如,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Mannich碱)是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中的内容,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并没有此类化合物的实验操作内容,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验操作,学生要从多组分溶剂的选取、TCL(薄板层析)、重结晶、熔点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技能入手,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有机实验手段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两届学生10多人次,借助教师科研平台,参与“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有三届学生15人次,通过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反过来又促进了实验教学的运行,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在实验中“敢想、敢问、敢做”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也完善了新版教学培养方案。

篇6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相联系,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围环境(房间里、书桌上、幼儿园里、书店里等)的书本和文字做出反应,在成人给他们念书、朗诵儿歌时,也会煞有介事地看书上的字,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些接触“认”、“读”的机会,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文字语言的信息,增加对文字语言的兴趣,懂得文字语言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幼儿识字活动虽然是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一部分,属于前识字经验,但与那种正式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要求幼儿机械的记忆和认读那些文字,而是在设定的情境中,为幼儿提供文字信息,使幼儿获得识字的经验,解除书面语言的知识、规律和学习的策略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同时,在幼儿园阶段,依据幼儿“脑先发育,动作滞后”的生理特点,识字的目的要明确,那就是为了尽早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让孩子间接地感知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开阔幼儿的视野,为接受开创性素质教育奠定基础。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幼儿识字阅读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将识字阅读与各科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诗歌、故事教学活动时,我将识字阅读运用在其中来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通过欣赏、跟读、朗读及识字游戏不同重点来进行,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重复中认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如:诗歌《眼睛眼睛亮晶晶》,首先,通过和小朋友做“盲人摸鱼”的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眼睛的作用、认识眼睛、怎样保护眼睛等,并出示字卡“眼睛”让幼儿认读;然后通过欣赏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生字卡,如: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出眼睛眼睛亮晶晶时,出示字卡“亮晶晶”让幼儿认读;小兔、小猫、黄发妹妹、小朋友的眼睛分别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后分别出示字卡“红”、“绿”、“蓝”、“黑”让幼儿认读。在幼儿初步认识了这些字以后,集体做游戏:拍拍手找一找,Χ字Χ字在哪里?最后请小朋友上来找眼睛,如老师说小兔是什么眼睛,幼儿则上来找出字卡“红的眼睛”等等。就这样,通过各种方法使幼儿在认字的过程中、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会儿歌。

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在开展《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萝卜回来了》等故事教学时,我会将故事中重复出现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制作成字卡让幼儿认读。同时对诗歌和故事中所出现的幼儿还不认识的文字,我还将故事、诗歌内容用电脑打印,并将字放大粘贴在大图画纸上制作成教学识字挂图,指导幼儿进行指读练习。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故事、诗歌,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进行指读练习,来丰富和扩展幼儿的识字阅读内容。

另外,我还结合社会、音乐等各科的教学,特别是与音乐课的结合,因为幼儿在识字阅读中大量接触配乐诗朗诵,使幼儿的语感、乐感同步发展。教材中有许多诗歌与幼儿音乐教材相一致,幼儿在识字阅读时就掌握了歌词,学唱时就很容易上口,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也自然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各科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识字阅读与各种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生活有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识字阅读活动中,要充分注重游戏的参与性。我常常开展“摸箱”游戏来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字,并学习组句或一句话。我把所学过的字用硬纸板制成字卡,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儿来摸,每摸出一个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如“黄”幼儿可说“黄发妹妹的黄”、“黄色的黄”答对了给一个红五星当奖励,答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复一遍,也能得到奖励。幼儿都能参与进来,都很兴奋,每次都争着要来表演。我还开展了“小孩小孩真爱玩”、“找朋友”等游戏,在游戏中请小朋友看字词做动作、看句连线、看字涂色来复习巩固汉字。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前提下,在玩中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创设识字阅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识字阅读内容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识字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的日常生活要与识字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在教室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识字环境,结合教材中的故事、情节,画出图片贴在墙上,并写上重要的句子,让幼儿在入园、晨间活动、游戏时进行识字阅读。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一课教学中,把几个动物画出来,然后将他们的对话写在上面。在教室里,我又布置了识字小火车,将所学过的字粘贴在车厢上,方便幼儿巩固复习。我还为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识字角“天天读句”,将“天天读句”的句子写在上面,如:“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然地接触。每月底还进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等等。这样,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认识了许多汉字,久而久之,幼儿知识越来越丰富,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篇7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音乐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美术教学虽已注重动手操作和欣赏评论,但美术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导向,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按照教材上很有限的作品讲解、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则可以把大量的作品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美术教材中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也有浪漫古典的西洋画;有独具特色的中外建筑,也有令人感叹的中外雕塑。美术情感所表现的多姿态的美,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调动学生欣赏美术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在美术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美术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美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的作品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唤起学生的美感

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媒体音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美术教育又是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接纳的过程。中学美术课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接纳艺术作品的载体,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与美术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美感。如:我在讲《中国古代山水画》一课时,通过电教媒体播放古筝曲子《高山流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学生被声像为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中国画陶醉着,感染着……有的学生闭着双眼尽情的发挥想象,有的学生随着乐曲哼唱,有的学生两眼注视画面,聚精会神的倾听。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深邃的意境美,使美术如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学生们的心田,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

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视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它强调以容纳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于一体,包含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视觉疲劳。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美术知识。当欣赏一些作品时,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讲解感到枯燥、单调,使得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媒体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美术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和美妙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空间很大,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篇8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9

在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中,对舞蹈教学内容的再次审视与研究,对较难的学生完成有困难的舞蹈动作进行修改,使舞蹈内容的选择更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与表演,有时甚至对某个舞蹈动作进行组队研究探讨,使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适合幼高师学生使用。如维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这个舞蹈动作,学生完成的不太理想,通过考教分离的过程中展示出学生的手脚完成的不协调,经过探讨研究决定,三步一抬这个舞蹈动作是维族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在舞蹈教学中必须要保留,研究探讨后决定保留脚下的训练,把上身的舞姿进行改编,使舞蹈风格不发生变化,即达到舞蹈训练的效果也解决了学生完成困难的舞蹈动作,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考教分离有利于学术交流

通过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为舞蹈教学的主讲老师与其他各位舞蹈教师提供一个坐下来探讨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机会,每位教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研究探讨如何使幼高师的舞蹈教学向良性发展。如:在藏族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中,在训练踢踏类脚下步伐时发现: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教材基本步伐,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中专版本的库马拉组合,还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家协会的考级教材,到底选用哪个教材好呢,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选用北京舞蹈家协会的考级教材内容,因为这个舞蹈动作更适合幼高师学生的学习与表演。在这样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学术的交流,不只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交流,还在教学方法与科研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在国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立意要新颖、如何在课题研究上找到立脚点等,在考教分离的同时更多的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在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考教分离有利于教学改革与创新

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考教分离发现舞蹈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在考教分离中发现学生完成不理想的舞蹈组合与舞蹈动作进行修改,如东北秧歌考教分离中发现,跳踢步舞蹈组合比拾豆豆舞蹈组合更好些,因为都是以后跳踢步为主要的舞蹈动作居多,拾豆豆舞蹈组合反复太多,显得长而难于记忆,跳踢步舞蹈组合短小精悍,训练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研究后决定选用跳踢步舞蹈组合作为下一年舞蹈教学的内容。对于个别舞蹈动作经研究后,大家共同进行修改成便于学生完成的舞蹈动作。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幼高师的学生,如:舞蹈动作剖析法、示范法、言传身授法等,在幼高师的舞蹈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并对练习法进行改革,不是单纯的集体练习或是小组练习,还可以灵活的使用它,一对一的进行练习,就是一个练习一个在旁边观看给予指出不当之处,而后进行修改。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所以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考教分离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幼高师的舞蹈考教分离中是一部分学生在考试,还有部分学生在观摩大家的舞蹈表演。进行考试表演的学生在表演时的心态,一般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要求学生把考场当做舞台,把下面观摩的学生想象成黑压压数不清的观众,运用具有感染力恰如其分的表情,灵活优美的舞姿以及一定的舞蹈技巧,完美的表演舞蹈作品,才能获得领导、老师的认可并且得到高分的好成绩。这种表演技巧不是一下就能具有的,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已拥有。所以每学期的这种考教分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作用。

篇10

幼师琴法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歌曲即兴伴奏能力。幼师生学琴并非要技艺多么精湛高超,而是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演奏一般乐曲,特别是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即兴伴奏的学习,是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平时所弹奏的音乐作品从调式、曲式、风格、和弦编配、伴奏音型等方面进行书面分析和听觉分析,丰富其伴奏手段。此外,要加强视奏、移调的练习,要进行多声部听觉与合唱训练,还要有边弹边唱的能力。通过即兴伴奏的学习,不但能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琴法、和声、乐理、唱歌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各种实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找准难点,克服训练障碍

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学生在学琴时会经常遇到许多难题,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力争做到有难题必解。学琴要眼看多行谱,手弹多行曲,耳正音。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初学琴的幼师生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解决:

(1)让学生分手弹好旋律和伴奏音乐;

(2)两个学生相互配合,即一人弹旋律,一人弹伴奏,嘴哼唱旋律,要求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3)双手配合,要先慢后快,先零后整,由句到段一气呵成弹完全曲。

四、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在学校文艺晚会上,尽可能给学生展示琴法才艺的机会,演奏形式可以是独奏、伴奏、重奏或合奏。同时,请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前来观看,并给予鼓励、赞扬,使学生受到鼓舞,以增强学生学琴的兴趣和调动学琴的积极性。学校每年举行的文化艺术节都有弹琴比赛,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准确地给学生的演奏水平定位,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

篇11

幼儿钢琴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再将学生在听,不会带来更多方式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的思维和发挥能力被禁锢,现代化的幼师钢琴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殊要求进行教学,在重要的钢琴知识点,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回答的方式,在前一阶段进行讲解之后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演绎。由于学生的基本素养不同也会导致学习进程、学习效果都不相同,科学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针对学生的个性、嗜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同时弹奏同一首钢琴曲,让学生互相比较,在互听互相对比的时候将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给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进行评分,第一时间指出学生的钢琴不足之处,从而将学生的个性能够很好地把握,一般的教学设计环节就是:作品赏析——讲解示范——弹奏评对——交流总结,从而给学生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主要的教学方式还体现在对有趣故事的设计上,对幼儿的童话设想需求进行联想性的启发,根据幼儿的爱听故事的习性,进行对于钢琴曲目的联想性教育,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脑海的画面进行对于钢琴曲目的创作,所以在科学的教学环节上才会在老师开放式的提问中,将钢琴教育进行全面的指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创造更多的钢琴曲目。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其自己创造乐曲

幼儿教学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天性,在进行钢琴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自行弹奏自己内心想弹奏的曲子,鼓励其发挥想象力进行音乐创造,因此学生的钢琴教学才具有可行性,学生对于钢琴课也会欣然向往之。

篇12

(一)打破传统禁锢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蕴含巨大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摒弃那些“形存实亡”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禁锢,因而,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地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地挖掘,贴切地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这既是全面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备条件,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观念观。如复习“民族文化”内容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开启新型的教学模式,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民族文化的元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思索:“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如何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这样,既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已学内容的理解、把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建有效课堂组建合作小组

思想品德就是在不同的思想行为模式中寻求真理,组建合作小组是创建有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它根据小组进行讨论,并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观点进行合作研讨,以寻求个性、多样、符合原则的结论。在此模式中,学生是主体者,教师是引导者,合作小组积极探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改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占绝大多数,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的措施。这样学生在合作小组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参与意识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最优化。如:在学习“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一课中,教师可紧扣维护国家统一的主题,联系反对的时政热点材料设计问题:①请同学们用史实说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建设青藏铁路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原则?③谈谈你对“3•14烧”暴力犯罪事件和分子破坏奥运火炬接力的认识。④在反对问题上中学生应该怎样做?以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恰当设问,激励学生带着思考题认真学习教材,尝试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材料,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创设情景和恰当设问,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才会高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大胆创新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四)内容化静为动灵活运用多媒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教学过程化枯燥为有趣,教学氛围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例如:《追寻高雅生活》这一节校歌导课,主旨在于让学生辨别“高雅”与“低俗”的生活,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在校歌选取上,播放周杰伦的《蜗牛MTV》视频,让学生从中领悟作者在用词、意境上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进而在视频中明白高雅生活即一种高价值最求的情感。

(五)引导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

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的动力。如讲“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学内容可延伸“汶川大地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有关坚强人物资料,如陈坚、谭千秋、邓清清、朱芙蓉、向孝廉、短信妈妈等,并舍身处境地联想自己假如在受灾地区,应该如何面对灾难中的人和物;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舆论传播媒体,通过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并联系实际,拓展自己对“坚强喝彩”的认识。

(六)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篇13

在幼儿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对幼儿们展开基础性教育,这对幼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通常幼儿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他们不受束缚,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习需要非常的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来说,能够使他们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的学习气氛下,幼儿们能够彼此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集体教学活动还能给幼师一个评价学生的平台,让教师经过横向的比较评价幼儿的各项能力。还能充分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二)目前幼儿园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这是我国特有的,是社会文化导致的,不能因为外部环境改变的。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人文背景都不同,虽然我国的幼师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但是集体教学活动是最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员短缺,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如今我国幼儿园的规模多数是较小规模的,大规模的幼儿较少,而且幼师短缺才是幼儿园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集体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而提出的。最后,我国幼儿园中缺乏有经验的幼师,多数幼儿教师都有教育过幼儿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

二、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一)幼儿的发展情况

幼儿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和成果,而其中的过程是以经验作为前提来进行顺应和同化。所以,只有以幼儿原有的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才能进行下去,在教师的周密设计下,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丰富。但是,如今很多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往往会没有对其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很多教师通常将注意力放在活动的内容本身的特别,流畅的环节等活动的本身设计,却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和发展上的元素撇在一边。例如,在识别数字的活动中,教师在操作的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准备,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游戏。但是,在其难度上却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挑战,非常轻松的达到了教师所要达到的要求,这说明了教师仅仅将目光放在了课程的完成流畅性,而完全没有考虑幼儿本身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活动的真正的目的,这也就没有达到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教学目的,对于幼儿的作用并不大。这样的教学,就算如何的新颖,如何的有趣,逻辑在如何的严谨,但是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多少的帮助。此外,很多教师为走捷径而去从杂志上或者其他地方抄袭现成的教案来进行组织教学,他们觉得这些教学活动达到了标砖,也是完美,可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教案只是适合一般的发展情况,或者针对某个班级而进行设计的,不适合多有的幼儿。所谓的集体教学要针对性的对本班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详细的思考。

(二)教学中的环节的目标

每一项集体教学活动,都具有相当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虽然可以不排除其生成的成分,但是教师需要掌握整个过程中的其所要达到的策略和目的。如今,教学目标的罗列在教师的活动设计里都能够达到,但是这些环节却没有说明的具体性,就是单纯的粗略的笼统的罗列出来,如:第一步,导入环节第二步,进行探索第三步,总结评价,等等,非常的套路化,模式化。这就让教师无法清晰的看清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关系,无法体现出各个环节的实效性。如,游戏是教师在活动所使用的一个常用方式,但是使用这个游戏是为了体现什么呢,这个游戏能给幼儿们带来什么,心中没有清晰的谱,这也就让活动出现一个表面上很成功,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性意义的状况。同时,这样的模式,罗列方式的简单就会把教师是思维固定下来,失去了创新,失去了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模式的机动性。被现成的教案牵着鼻子走,不能以教学活动针对性的处理存在的相应的问题。例如,某个数学活动对9的组成和分解中,其实幼儿早已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所在,但是因为教师的定性思维,走规定的老路线,坚持原有的设计进行一项又一项有趣的活动,去却是整个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教学,所以,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设计每个环节是要让自己知道每个环节的目的作用所在,发挥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作用。

三、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

(一)用心体会,创造良好环境

幼儿的基础学习方式就是去探索。所以,引发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总会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把教育过程弄精,弄好,就是所谓的操作材料、游戏玩具、演示教具在教学中齐全,从而达到其教学的目的性,但是幼儿在身心发展中所谓质量变化却被完全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没有得到支持,就像”做礼物”的活动,教师无需只把目光放在制作教具上,也可以记住一些教室内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导入,在省略一些复杂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重复的过程,让幼儿在自己的熟悉环境和材料,提高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行,自己去开发和探索,找出其中的奥妙和规律,并亲自设计出来,让幼儿亲身的体会其中的道理,把整个教室布置成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把幼儿对知识的认知有了向往,从而达到了教育效果。

1.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材料备足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对某物好奇时,眼睛是最好的正面,抓住他们的目光,找出吸引他们目光的根源,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材料。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在盥洗室里嬉戏,就留下来静静的看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原来孩子正在看从水龙头内流出的水柱正随着一只小手的转动而不断的变细变粗,好奇的脸庞洋溢着欢欣和喜悦,丝毫没有意识到身上的湿漉漉的衣服,墙上也充满了水珠,这让我有了一个想法,我在活动室一角的桌子上放上了几盆水,还准备了一些小瓶$小碗$杯盖$小船$积木$海锦等各种材料,孩子们马上围到这张桌子周围,开心的玩起水来。在玩水过程中,幼儿认识了水的特性,获得了许多有关水的知识。

2.为幼儿所需提供氛围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充分的爱是孩子们的基本需求,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丝微笑,一声赞美,一次抚摸都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动力,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活动中,对孩子微笑着说声:真不错,好极了,加油哦。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都能够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如果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的见解是,要去认真的听,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愉快的,自由的氛围。

(二)兴趣是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突破口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这是他们的特性,所以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新鲜度不会保持很久,这就需要教师犀利的洞察能力,找到幼儿的兴趣,并将此作为突破口,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下,在愉快情绪的触动之下,自主的积极的投入进去,教师开展的主题活动就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产生和蔓延的。

在参观商店活动中,孩子在路上看到了许多汽车,商店的柜台中也陈列着各种玩具汽车,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不停地讲着汽车。金金说:那个前面有只手的汽车是吊车。不是,是挖土机,我家里就有,任巍杰马上反驳。丁丁说:我家有小汽车,还有大卡车呢。我家也有,我还有警车呢。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谈论着汽车。汽车这个主题活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活动中,每个孩子对汽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讨论轿车时,夏正阳最感兴趣的是刹车和排档,他不厌其烦地问司机:这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它!你能用给我看看吗!(童俊心感兴趣的是车轮,他整个身子都钻到了车底下,把衣服都弄脏了,终于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看见这辆汽车有四个轮子。(他的话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在参观停车场的时候,他们还专门对每辆汽车的轮子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三)游戏是学习的催化剂

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工作,不是负担,不完全是生活,是学习的一个途径,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追寻,它是自发的,是主动的,是愉快的行为活动,知识技能往往都是通过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到的。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找椅子,请幼儿找一个椅子坐下来,比一比人多还是椅子多,戴帽子,请幼儿给瓶子盖上盖子,比一比瓶子多还是盖子多,开锁,请幼儿找钥匙开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比一比钥匙多还是锁多,喂鸡,请幼儿把虫子喂给小鸡吃,比一比虫子多还是鸡多。游戏是在幼儿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许多的本领,将玩中带学,学中有玩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其中得到了主动性的培养,为幼儿在将来学习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将为此受用终身。

(四)生活中的节奏,刺激学习主动性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的节奏通常包括“节奏乐”“认识节奏”活动。这也是教师训练幼儿节奏的主要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节奏音律随处可见,就如动物的叫声,音乐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找到节奏的所在,也可以在自己的设计的有固定节奏环境下,让幼儿们充分体会,找出节奏的奥妙,让节奏乐陪伴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去。

1.语言活动伴随着节奏。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教师可以以诗歌的朗诵特点,围绕教学发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利用外物只管的将诗歌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拍手,点头等,找到节奏的规律,最后和乐器伴奏一起配合起来。

2.音乐里找到节奏。学习节奏,这和舞蹈,歌曲、律动、欣赏等活动是分不开的。在让幼儿学新的歌曲之前,要让孩子们先练习歌曲的节奏,在拍子的配合下,让幼儿们找出歌曲中的特点和奥妙,再在这基础上把歌曲的歌词记下来,在手脑并用之下,即学会了新的歌曲,也掌握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