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机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机械论文

篇1

1.2加大农业机械管理的宣教力度

向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员工以及用户全方位宣传相关法律规定,增加其责任感及安全生产意识,通过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防止违规操作的基础上,确保生产及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开展。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保障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因此,管理部门应将工作深入田间,通过选择典型案例,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对农户展开监督管理以及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及农业机械保养、维修水平。

1.3完善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工作

在开展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首先应深入分析当地农业机械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仔细的规划,选择型号合适的机械设备,合理搭配,优化使用,在减少重复购置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成本的降低。此外,农户在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时,应选择符合标准、质量可靠的产品,并办理等级入户手续。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还可举办相关培训活动,免费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其驾驶、操作、保养及维修等,在确保农机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基础上,保证作业的安全性。2.4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为保障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后,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定,规范农业机械的操作及运行,加大农业机械的管理力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培训,充分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篇2

2.中央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中央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中央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仅为1.6115亿元,而到了2011年则高达192.037亿元,增长了百倍多,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之间有重大的突破,增长的值甚至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和,这个增长幅度在很难在其他中央财政投入中看到,可见中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3.地方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地方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地方财政的投入增长明显要平稳得多。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地方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为29.2528亿元,2011年为94.9459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在2004年时地方财政投入的金额还是中央的近两倍,而到2011年却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央财政投入,这与两者组成状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后文会详细解释这方面的原因。

二、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证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回归模型,②求解回归模型中的参数,③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1.中央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1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698.7699+1.4023x1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53,判定系数为0.908,说明中央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7.72,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0.01402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1.4023百万千瓦。

2.地方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2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2的线性回归方程:y2=515.0372+4.9948x2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4,判定系数为0.988,说明地方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21.6,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4.9948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4.9948百万千瓦。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

1.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主要是以农业机械购置投入为主,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48.48%提升到2011年的91.35%,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绝大多数都向农业机械购置项目倾斜,同时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的大力投入使得这项政策的贯彻力度极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

2.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主要是以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主,但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一般行政事业支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65.31%下降到到2011年的46.73%,同时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9.11%提升到2011年的27.92%,相比而言一般行政事业支出的比重还是接近总体的一半,在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共同职能是满足基本建设支出、科研推广支出、推广培训支出和农业机械购置支出的需要,而地方财政支出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这是中央财政投入不需要涉足的地方,在比重变化的幅度中也可以看出中央也舍得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下大力投入,因此中央财政投入增长的弹性和空间比地方财政投入要大得多。同时一般行政事业支出就占了地方财政投入的一半,然而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系统机构的数量也由2005年的34470个减少到2011年的32936个,基于行政支出的稳定性,因此整个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也是稳步提高的,这也解释了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数额差距巨大的原因。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地位

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比例,这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在众多投入中所处的地位。农民个人投入仍然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重要程度逐年下降。农民个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84.56%下降到2011年的64.08%。与此同时,财政投入的重要性逐年凸显出来,财政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4%上升到2011年的33.36%,仅次于农民个人投入的比重。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农业机械化投入中财政投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五、总结与建议

1.财政投入的长期增长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投入的提高会引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财政投入短期内仅仅存在提高生产率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装备了“农业机械”就代表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推广培训也是其中的重要步骤,这些步骤都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农民所磨合和消化的,因此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从而使财政投入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篇3

在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产品、乳畜业初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就是农业机械,也就是指用于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加工的所有机械都是农业机械。因此,农业机械包括动力机械、农田机械、种植机械、耕作土地机械、施肥机械、灌溉农田机械、农产品运输机械等。农业上推广使用农业机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作物产量,发展农业经济。

3分析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应用

3.1大棚卷帘机

大棚卷帘机又称卷帘机,是温室大棚实现保温作用的“保温被”,实现大棚草帘自动卷放的机械设备。卷帘机根据动力来源分为电动卷帘机和手动卷帘机,根据安置大棚位置分为前式卷帘机和后式卷帘机。在设施农业中常用电动前(后)卷帘机,由于卷帘机选用五轴全钢壳,提高了其抗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卷帘机应用于设施农业极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为设施农业提供全自动控制管理温度的设备,为动植物提供最优环境。伴随着大棚卷帘机的广泛使用,也出现因操作卷帘机不当的意外事故,为此国家农机推广中心推广宣传遥控式卷帘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2温控设备

动植物生产和生长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设备农业中可以通过大棚卷帘机、开窗机械以及覆盖层来控制温度。但在冬季严寒夏季酷暑的北方地区,需要采用温控设备协调其他设备控制大棚温度。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多采用提高温度的设施,尤其是在北方,设施农业广泛使用温控设备,利用温控技术,全自动调温。

3.3大棚湿度控制器

温湿度控制器可以检测环境的湿度,调节环境湿度值。使用该系统用户通过操作装置,设置一定的湿度值,并在操作装置上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测量的温度值和设定的温度值。当检测到湿度值高于上限设定的湿度值,会自动开启排风循环扇以此降低室内的湿度,使湿度恢复到设定的湿度值。如果湿度低于设定的湿度值系统将自动开启湿机增加,以此温室的湿度,直到室内湿度值达到设定的湿度值。

3.4农业运输机械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运输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较大比重,因此提高农业运输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中需要运输物料和成品,由于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形状不一,这就要求运输机械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农作物秸秆、动物饲料、地表草被等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体积大且形状不一,该类物料可以采用小型运输车,每吨载重量占用装载溶积为4m3-6m3。相比该类物料,质量较重和体积较小的水泥、土料、化肥等选用每吨载重量占用装载容积为0.5m3-0.8m3。在运输中需要根据运输物品特点决定运输机械。

篇4

1.3有效利用农具的幅宽在农机作业中,每个作业机具都有固定的宽度,从理上决定了作业的幅宽,如果驾驶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水平较高,能够尽量保证作业时拖拉机直线行驶,这样就会少出现漏耕作和重耕作的问题,使实际作业的幅宽尽量等于机具构造的幅宽,就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几种方法

2.1要保证农业机械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农业机械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只有将具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农业机械投入农业机械化作业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使农机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保证农业机械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农业机械在投入作业前要进行彻底的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和事故隐患;二是对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要按时进行,保养到位,防止出现事故隐患,保证农业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投入农机作业;三是严格操作要求。农业机械在使用时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程操作,不能盲目操作,才能保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良好,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上述三点,应同时掌握和运用,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2.2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除了机械技术状态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再好的机械也要靠人来操作,如果驾驶操作人员的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就会使农机作业质量无法达到农艺要求。因此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保证农机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提高。一是坚持择优选人原则。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聘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时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优先聘用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二是老人带新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新聘用的驾驶操作人员要采取老人带新人的办法,将一个机组中的人员配备要新人和老人结合,通过老人带新人办法,使新人尽快熟悉机械技术状况,掌握农业机械操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经验交流活动。组织驾驶操作人员相互之间交流技术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操作水平;四是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驾驶操作人员对机具性能和操作方法熟知,才能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的质量。

2.3实行严格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查制度农业机械作业的时间、地点和作物不同,对农机作业质量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应根据农艺要求,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技术规范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才能确保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得以认真执行,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促进农机和农艺相融合,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篇5

篇6

其主要形式是在农作物播种的前后,利用大型的镇压农机对其进行合理适度的镇压。在播种前对于土壤的施压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让土壤保证了地表附近土壤坚实,土壤深处依然蓬松,有大面积的空隙可以进行蓄水与作物后期低下根基部分的生长空间;当农作物播种后,也需要对土壤进行镇压,其目的是要保证农作物能够进入土壤地表下,融入到坚实的土壤中去,让作物能够苗全苗壮。当然,重耙施压技术的最大的好处是使得农作物对土壤中水分利用率提高了4.0%左右;同时,对于蓄水量也有显著的提高,与为进行重耙施压的土壤相比,蓄水量提高了80左右,这仍然是个可观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深松技术以及重耙施压技术在适宜地区对旱作节水作用巨大。

3地膜覆盖技术

这是一种较为方便且效果明显的处理方式。对于旱区作业节水工作来讲,最主要的是要减少土壤内部水分蒸发与流失,只要确保水分流失尽可能的少,就能最大程度的保墒。因此,地膜覆盖技术就是用来进行这一环节的。其主要通过地表覆盖塑料薄膜,土壤中的水分不被蒸发至空气中,保证了膜内的湿度,从而有效协调土壤耕作层内的水分、温度、湿度、肥料等外在条件,改善土壤内部的物理环境,最终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地膜覆盖技术虽与农业机械的旱作节水方式不同,但更是一种创新。因为其操作的简便性以及高效性,这可以在很多旱区进行这种技术的推广,来达到作物良好生长,最终增产增收。但是这种方式缺陷也是存在的,就是由于薄膜的覆盖,导致无法进行区域性大面积灌溉,这对于后期的作物处理工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能将农机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将又会是农业机械工程领域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因此,有关部门依然要大力探索旱作节水环境下农业机械工程中的新技术,让新技术可以更好的改变旱区人民的生活现状,让我国的农业发展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篇7

1.2从已有的农业机械向无人的自动化操作转变

田间操作机械里主要有两种方式的无人机械自动化操作。一种是利用无线遥控来操纵机械的间接性的无人自动化操作,主要是农药喷雾直升机、割草机、插秧机等。还有一类是直接进行的无人机械自动化操作,例如将耕地、割草、收割集为一体化操作的。而在目前来说,也在积极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无人自动化对土壤干湿状况、土壤肥力状况等等各方面的研究。在固定机械方面的无人自动化操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在农作物收割后,进行全自动烘干技术,以及在对农作物质量所进行的分拣技术。主要是通过光电传感技术、照相机以及X射线等各种方式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挑选,从而使农产品根据自身的不同品质卖出不同的价值,换一句话来说,在同一条件满足了不同种类的人的需要,是一箭双雕的办法。

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在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尝试新的方案并进行总结,争取在尝试不同的方式中取得进步。在推进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组织方式,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其他的因素。例如,当前农业生产的条件,还有生产的技术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机械自动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而只有我们提前进行充分地考虑,才能确保在推进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2.1机械自动化模式的选择

首先,要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作业的精度以及作业的效率,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质量,节约能源。同时,要正确评价这些模式在推进机械自动化过程中的作用,根据这些作用的大小按先后顺序进行选择来推动机械自动化模式。

2.2机械产品的质量(耐久性、可靠性)的增强

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变化,特别是它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往往是最大的挑战,大多数时候是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而此时机械的质量(耐用度的问题)往往会对工作效率产生绝对影响。特别是目前机械大多数采用微处理机或者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所以提高这些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3树立正确的机械自动化理念

在推进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转变理念,不要仅仅考虑那些大规模的农户,同时还要考虑到那些小规模的农户,毕竟中国大多数还是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而这些也是我们在推动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所要面临对象,所以在机器的研究过程中开发和投入一些价格相对较低、多功能且是针对小规模的。而在机械的改进上,要根据土壤以及农作物出发,来开发一些适合实际生产且价格相对较低的,不能停留在到对原有机械的改装上。

篇8

1.2流通体系不健全

在西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基本上是民营企业,经销商多是个体私人流通企业,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经营分散、实力较弱、服务观念不强,与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不符等,而且个体经销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引发的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尤其在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地方的市场管理秩序比较混乱,仍处于初级市场阶段,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

1.3市场信息不够充足

由于在农村地区信息流通性不强,很多地方掌握信息的渠道较窄,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是太强,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并不知道最新的农机产品使用性能怎样,在使用操作方面也都比较困难。

1.4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的市场交易观念比较落后,跟不上现代的市场理念,导致售后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另外再加上交通、通讯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加造成了农机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的困难。通常情况下,农民经常出于技能服务的费用问题而担心,这也是西部农村地区售后服务不到位的一方面因素。此外,我国目前各个省区内缺乏农机产品的统一准入制度,部分仿造产品也多混杂其中,再加上农机购置缺少严格的市场监管手段,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始终上不去。综合上述几种情况,因而影响了农机产品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销售情况。

2西部地区对农机使用特点

2.1西部地区农业机械未能发挥最大生产效能

当前,大多数农户拥有最多的还是耕整机械,大约占调查户数的72.63%;而农业机械产品中的其他机械,比如说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和运输机械相对来说则所占比例较少,分别是调查样本的64.21%、45.26%、26.32%和13.68%。农村地区的机械设备往往是一家单独拥有,这或许是农民从自己可以随时使用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再加上西部地区的农户邻里之间关系比较复杂,考虑到联合购买可能会导致影响邻里关系的事情发生,有时候还会牵涉经济问题,包括农机出现故障后的维修费用问题等,这些都是农民所顾虑的因素。

2.2农户使用农业机械时顾虑太多

农业机械不同于一般的农副产品,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对农机价格表示难以承受。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购买农业机械产品的补贴政策的兑现,这种状况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好转。但是由于补贴利润的诱惑,促使部分不法经销商大肆抬高农机商品价格,这样以来,国家补贴后的价格没有真正给农户带来实惠,这也给农户造成一种补贴与否都无所谓的心理,在购买需求方面的欲求也有所降低。在农机性能方面,少量农户发现国产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进口机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国产机械的性能有所改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工作条件,这也会造成工作质量不高,出现浪费情况。

2.3农业机械的未来发展展望

由于目前农民的经济水平大有好转,加上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很多农户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会购置自己的农机产品,其中表示计划购买收获机械的约占23.16%,而倾向于购买动力机械、耕整机械、种植机械的分别占17.89%、12.63%、9.47%,因此这也提醒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家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在确保产品成本不变、价格稳定的基础上,投入设计力度,制造出更多符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产品。

篇9

2.1将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管理中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而农业机械管理的信息化却落后于其他产业,因此在农业机械管理中需快速提高农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如开发农机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农业机械的信息统计系统等等,这些可提高农机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2农业机械管理的系统化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各个地区的农业水平也不同,如各地对农业机械的经济投入、对农业机械的重视程度和农机的经济效率等,由于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系统,让农机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规范健康的发展,这时就需对农机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的推广、供应与维修等完善的服务体系。实现农机的系统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2.3农业机械管理的数字化农业机械管理的数字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远程监控、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水平,如各个地区的农机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交流,将一些常见的农业机械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信息共享,交流经验,并将一些先进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提高农业机械故障诊断的时效性。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工作日中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常见信息,做好数据统计与记录。这样管理能够快速查询出当日的环境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可查询出农田的相关信息,这样会大大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生产率,节约了成本。

2.4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机制首先,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的创兴与发展机制,农机管理部门应明确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的优先地位,作为我国建立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组成部门,应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这也是适应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需要。其次,需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定期组织对农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农机管理人员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使农机管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一些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与维护保养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农业机械管理的智能化系统,从而大大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整体效率。最后,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机制是需要制定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国情的农业机械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得我国农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能够顺便的进行,提高各农业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农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3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深刻意义

在当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形势下,对农业机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业部门需制定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国情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广大农业机械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出一只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对于农业机械管理,在其创新与改革浪潮中,必须摈弃旧的思想,用现代化的眼光增加农业机械的融资渠道,稳步提升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篇10

1.1.1着火性柴油着火性能表现在柴油喷入燃烧室到着火燃烧这段过程时间的长短,它与发动机启动快慢和运转是否平稳有很大关系。所谓着火性能是说自然着火温度要低,而影响着火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柴油中的十六烷值,因为它最易着火,也就是燃点最低。因此,十六烷值高的柴油的着火性能就好,反之则着火性能较差。

1.1.2流动性与雾化性此性能影响着柴油机的供油和雾化质量,而决定这一性能的主要是柴油的黏度、浑浊点和凝固点。

(1)黏度。它是柴油稀稠程度和流动难易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高转速(1000r/min)的发动机一般用黏度较小的柴油,低转速的发动机则使用黏度较大的柴油。

(2)浑浊点和凝固点。浑浊点和凝固点是保证柴油在低温下流动输油和过滤性能的指标。当温度降低时,柴油中的水分和石蜡大量排出,柴油出现浑浊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豆腐脑”油,这时的温度即是该油的浑浊点。如温度继续下降,柴油开始不能流动,这时的温度就叫做凝固点。

1.2规格及使用

轻柴油规格按凝点分为10,0,-10,-20,-35,-50共6个牌号,分别表示凝点不高于10℃,0℃,-10℃,-20℃,-35℃和-50℃。牌号越高,凝点越低。冷滤点是衡量轻柴油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柴油低温实际使用性能,最接近柴油的实际最低使用温度。用户在选用柴油牌号时,应同时兼顾当地气温和与柴油牌号对应的冷滤点。

2油性能和使用

油是农业机械广泛使用的材料,习惯上统称为机油和齿油,由于其作用部位不同,所以对它的性能要求也不同。油主要使用性能:黏度和黏温性、浮油性、油性和抗腐蚀性等。

2.1黏度和黏温性

该性能是油的主要性能。要保证摩擦表面在各种温度下均能保持足够强度的油膜,以减少机件的磨损,所以要求油必须具备良好的黏度和黏温性,而且不应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其黏度,以及不能形成很好的油膜,从而影响其效果。

2.2浮油性

浮油性是抑制生成胶膜和沉淀的指标。浮油性好,能使氧化物悬浮在油中,使之不沉淀在金属零件的表面上,避免胶状膜的形成。

2.3油性

指当摩擦表面由于相对运动的速度低和负荷过重而油油量不足的情况下,油膜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的能力。

2.4腐蚀性

为了防止油中酸类物质腐蚀机件,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抗氧化、抗腐蚀的添加剂,以保证机件不受腐蚀。

3脂性能和使用

使用脂时,要根据农业机械使用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脂。对此类油料使用的基本要求是,稠度适当,具有良好的高温和低温性能,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良好的抗水性等。

3.1稠度

稠度是指脂在所部位上的保持能力和密封的性能,以及与泵送和加注方式有关的重要性能指标。

3.2温度性能

温度对脂的流动性具有很大影响,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大,使得脂的附着性能降低而易于流失。高温性能好的脂,可以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保持其附着性能。农业机械起步时的温度与环境温度近乎一致,在寒冷地区使用时,要求脂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待良好的性能。

3.3极压性与抗磨性

附着在相互接触的金属表面间的脂所形成的膜,能承受来自轴向与径向的负荷,膜具有的承受负荷的特性就称做极压性。

3.4抗水性

脂的抗水性表示脂在大气湿度条件下的吸水性能,要求脂在储存和使用中不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

篇11

2.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很多人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前并没有进行实地或深入调查,导致很多农业机械在山区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很多农业机械并不适应山区作业。因此,需要研制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加之山区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下降。

2.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我国排名前五的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24.8%,其它均是中小型企业,这表明农机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对于那些小型农机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整体实力弱,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常常被弱化,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2.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

在我国,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它们普遍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业机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

3推广山区农业机械的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随着我国实行了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且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在逐年增长,补贴领域在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国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距我国农村现实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其它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的不同补贴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中间环节的腐败现象,使广大山区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3.2坚持大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并举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健全,很多山区建立了农场、牧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应用农业机械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所以大型机械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的机械购买力普遍较低,所以还是要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主,比如小型拖拉机、微耕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能够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深受山区农民的青睐。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针对山区要坚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机械为辅”的推广模式。

3.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健全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农业机械推广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好坏对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要加快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村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站。这样就可以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使用农业机械的“后顾之忧”。

篇12

按文件要求,项目组制定了每个产品监督抽查实施细则,产品合格判定包含实物质量和标识质量,当实物质量和标识质量都合格时判定产品合格,当有一项不合格时,综合判定不合格。实施细则编写主要依据产品标准,由于受季节的影响仅对产品的安全性、装配质量、加工质量和部分产品的作业性能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兼顾产品的安全标志、鉴定产品鉴定证章、涉及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章、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和产品铭牌等标识要求等方面,结合行业质量状况调查,对文件规定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按实施细则对监督抽查的产品进行实物质量检验和标识质量检验和判定,产品综合判定合格率为100%。本次监督抽检中,所涉及产品主要是铧式犁、饲料混合机、残膜回收机、旋耕机、播种机、铺膜机、磨粉机、脱粒机、马铃薯种植机、铡草粉碎机、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等16种产品,共37批次。本次监督抽查的依据是相关产品标准和2014年农机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

1.产品实物质量检验情况。本次监督抽查的16种类共37个批次农机产品,在国内基本成熟,涉及企业的质量、品牌意识高。产品安全性、装配、焊接、外观质量较高,保证用户按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时不发生危险,并有良好的作业性能和可靠性,按本次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的判定规则,综合判定所有批产品实物质量检验为合格品。但也存在部分零件机械性能未达到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如所有播种机产品的开沟器、粉碎机锤片、旋耕机刀片等零件的硬度未能达到相应标准的规定,表现出热处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零件更换频次。

2.产品标识质量检查情况本次16种类共37个批次农机产品监督抽查中,所有产品安全警告标志粘贴齐全,其内容、形式和颜色均符合GB10396的规定;产品有金属标牌,并铆接于机器明显位置,内容、形式符合GB/T13306的规定;每台产品都粘贴有产品合格证,标明了产品质量状况;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机具表面粘贴有生产许可证认证标志;进行了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认证的产品,机具表面粘贴有推广鉴定认证标志;产品都配备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能指导用户安全、正确操作机器,并能实现固有作业性能,说明书中有随机附件清单、装箱单、三包凭证等。

三、对此次抽查工作的分析

按文件要求,本次监督抽查的企业为生产企业,产品均为已通过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成熟产品,安全性较好。另外,由于部分农机产品作业受农业生产季节的影响,田间作业机具试验地不易选择,场上作业机具试验物料难以准备,本次监督抽查无法进行部分性能试验,仅对安全、装配等质量项目进行检验,因此导致本次监督抽查合格率较高。另外,通过本次抽查,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农机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机生产企业的转型发展。近年来,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农业生产劳力紧缺等原因,极大地拉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为甘肃省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带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另外,各种项目基金孵化,使企业在发展规模上、生产设施配置上都得到了发展和优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甘肃省农机生产企业已走过了原始积累发展期,产品种类多样,大量特色产业农机产品不断涌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储备各具特色,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增强,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大的改变,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2.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促使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按《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的规定,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是通过对鉴定产品的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安全检查、可靠性试验、适用性评价、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用户调查等八个方面的评价,保证了推广鉴定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作业性能,规范了企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体现出鉴定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特性。

3.企业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产品安全性不断提高。近年,随农民法律知识的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带来的财产损失,企业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产品安全防护、安全警告标志等安全性普遍提高,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极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13

1.2针对不同作业确定适宜的拖拉机型号

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在牵引功率、机械性能、行驶速度、作业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只有根据具体作业要求,结合不同型号拖拉机的性能及特点,合理匹配拖拉机,也就是科学编制机组,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作业效果和最经济的作业支出。如:农田基本建设、深翻地、起垄等作业项目,可分配大马力的链轨式拖拉机;中耕、播种、除草、施肥、喷药、运输、后勤加工等作业项目,可分配轮式拖拉机。在确定机组编制时的原则就是必须保证机组既能够确保农机作业质量,又要确保安全生产和降低作业成本。

1.3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

各种拖拉机均有多个档位,每个挡位的行驶速度也不同,在实际作业中,应根据作业项目和作业阻力选择合适的档位,要保证拖拉机不超负荷工作、保证作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作业速度。如果选择高速度作业时拖拉机功率不足时,就要降低一个档位;如果选择较低速度作业时拖拉机功率没有充分发挥时,就要提高一个档位。总之,最经济的速度应当是使拖拉机的功率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能提高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作业成本。

1.4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大的作业量,才能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在农机作业中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要降低拖拉机空驶和空转时间,尽量把时间用到作业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作业前做好机具的检修工作和作业准备工作,确保机具有效好的技术状态,确保作业现场无障碍物和作业路线的畅通。另外,作业地块的大小和长度对时间利用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作业地块越大、长度越长,则农机作业时间的利用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1.5有效利用农具的幅宽

在农机作业中,每个作业机具都有固定的宽度,从理上决定了作业的幅宽,如果驾驶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水平较高,能够尽量保证作业时拖拉机直线行驶,这样就会少出现漏耕作和重耕作的问题,使实际作业的幅宽尽量等于机具构造的幅宽,就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几种方法

2.1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影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除了机械技术状态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再好的机械也要靠人来操作,如果驾驶操作人员的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就会使农机作业质量无法达到农艺要求。因此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保证农机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提高。一是坚持择优选人原则。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聘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时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优先聘用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二是老人带新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新聘用的驾驶操作人员要采取老人带新人的办法,将一个机组中的人员配备要新人和老人结合,通过老人带新人办法,使新人尽快熟悉机械技术状况,掌握农业机械操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经验交流活动。组织驾驶操作人员相互之间交流技术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操作水平;四是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驾驶操作人员对机具性能和操作方法熟知,才能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的质量。

2.2实行严格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查制度

农业机械作业的时间、地点和作物不同,对农机作业质量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应根据农艺要求,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技术规范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才能确保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得以认真执行,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促进农机和农艺相融合,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