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行动导向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

篇1

(三)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引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率。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首先要将学生培育成健全的“社会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人”。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的尝试。首先我们必须明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含义,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以同一个项目为平台,以完成这个项目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掌握相关职业能力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构成应包括五个教学阶段:一是项目任务的确定,二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三是实施方案,既学生在确定的项目任务指引下,项目任务完成的环节和程序;四是检查与评估,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成效进行自评,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平等互动,比对自评和教师评价,找出原因;五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尝试的效果进行归档,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我们以编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二)情景教学法的尝试。在会计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根据职场真实情景模拟特定的社会场景,比如银行、公司、税务部门,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真实环境,让学生学到特定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培养应对未来职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原始凭证填制课程的支票填制中,情景教学法的尝试步骤如下:第一步:情境设置。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并归纳有关支票的各类资源。第二步:计划实施。教师在论证了教学任务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至少三人,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力水平差异。一个小组分别扮演付款方、收款银行,在模拟结束后,要求学生共同探讨支票填制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三步:决策。在学生基本上明确了支票的填制内容和填制方法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自己模拟的角色,明确职责。第四步:教学实施。前面三步都是为第四步做铺垫的,这一步,各小组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填制现金或转账支票,将填制的支票由小组集体审核,确定无错误之后上交,教师将上交的填制好的支票交叉发回各小组审核,请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表达评价结论,最后再由教师统一点评。

三、在会计教学中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均要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21世纪,注定是人才角力激烈的世纪,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转型,但升级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尤其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篇2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角色扮演法主要应用在小说类型的课文中,该方法能够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课本描述的情景中,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提高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饱满、丰富,情绪和精神都达到最佳的状态,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探究和认识,比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各个角色,使学生能真正体会文中所描述人物的复杂心理。此外,角色扮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所扮演角色的印象,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也比较老路,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就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应付和处理了。与以往语文教学方法相比而言,该方法的应用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篇3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的工作任务,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研究一项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难易程度根据小组学习基础程度分配,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讨论,每个小组成员掌握了分配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部分专业知识的专家,然后由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成立新的小组,新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任务是掌握工作任务中的所有专业知识,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所以新小组每位成员都分别掌握了工作任务中各项知识点,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小组成员通过互相教授,咨询讨论,最后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电路分析方法”教学中,一个典型电路问题可以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等三种分析方法解决,为了掌握这三个分析方法可以将十五位学生分三个小组,每小组五名学生,每个小组负责学习掌握一个电路分析方法,经过学习研究,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了相应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五个新小组,每个小组三名成员,每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的任务是掌握所有分析方法,新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一种电路分析方法,并负责教会小组其他成员,通过互相教授,研究讨论后每名同学都能掌握三种分析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高。

三、模拟演习法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计划进行模拟操作,以检验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以便于进行及时修正,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组装和调试”任务完成中,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控制,检验控制功能后进行修正,验证成功后,再进行实物组装调试,如“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在“套类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完成中,将制定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加工,根据仿真加工情况对工艺和程序进行修正,待仿真加工成功后再进行实际数控加工操作,保证了实际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四、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以模拟企业接受订单到完成订单后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扮演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如其中一个小组扮演客户,另一个小组扮演厂方负责人,针对接受订单或完成订单后怎样跟顾客交流进行计划模拟,扮演接受订单后负责人进行生产计划安排,编程及工艺员安排工艺和编程,车间组长分配工作,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各个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角色扮演法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片,把各个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描述出来,学生按角色扮演,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进行观察,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进而找出不足,完善角色任务。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企业一线工作情况,学生兴趣浓厚,职业技能得到综合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五、工作站学习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特点设置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安排不同工作任务,各站工作任务之间最好没有关联,学生分小组在各个工作站轮流完成该站的工作任务。每个站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各个小组轮流到各个工作站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报告,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弥补漏洞,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工科课程教学比较实用,如“数控加工”课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任务教学中设置工艺分析,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站,各小组轮流对每个站工作进行学习实践,然后进行集体汇报交流,某小组对某工作站有深入研究,会帮助其他小组解决对该站技术掌握的困难,促进全体学生对整个工作任务的熟练掌握。

篇4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具备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能熟练掌握业务的操作、管理、服务咨询等技能,具有从事金融专业相应岗位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完善课程内容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而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项目模块化设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项目来源不规范。职业学校一般采取的是模拟方法,要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匹配较困难。课程教学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在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这种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只凭以往教学模式经验来完成,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行业调研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在岗毕业生的寻访了解、走访金融组织,并在广泛征询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从而明确教学项目。银行会计课程的内容应以银行典型业务为主轴,以项目为载体,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然后在各模块中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描述工作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将行业专家的实务经验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

2.课堂与岗位要充分结合

在充分考虑银行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增长,从而更好地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3.注重实训实习

为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之外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校外实习是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学校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通过企业实习,可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教学法

银行会计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操作性强,所以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以实际工作业务为参照构建仿真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是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依据的。我们把整个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教学实施”、“学习检查”“、学习评价”五个环节。下面以存款业务当中的“单位活期存款业务核算”为例,采用项目化来实施教学过程,教学中,我们选择兴秦有限公司办理现金存取的业务为工作情境,模拟项目教学法从第一个环节给出工作任务开始到最终环节学习评价,全程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开始教师参与会占较大比重,而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学生参与为主。此外,对于不同的工作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FLASH演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体会实际的操作技能,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篇5

2、教材与课时

所用教材为《儿科护理学》第二版,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本课程共分十五章,每周4学时教学。

3、方法

(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考试成绩评价:学期结束,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同样的试卷进行期末测试,并对两个组的期末成绩分别进行整理、分析。从表1的实验数据来看,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9.04,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9.71,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三、讨论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和讨论,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重视的是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景,不断作出新应答。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中角色的扮演,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加强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3、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独立制订方案、独立作出决案、独立实施方案、独立反馈信息、独立评价成果。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篇6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并且涉及的范围也较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其课程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找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课程的学习。同时热加工工艺的实践性特别强,仅仅通过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工艺的具体做法,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生在很长阶段的学习中,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别说工程实践了。他们虽然在课堂上学习相关技术的理论知识,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很多技术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理解的。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

3.1营造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背景

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设施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如做实验、观看录像、参加实践活动等,更好的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如在金工实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锤子,并给出小锤子的力学性能指标,学生需要根据这些性能指标,制定小锤子的加工工艺路线,设计热处理方案,然后进行动手操作处理,同时检验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并填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并懂得应该根据物体的使用条件来确定其使用性能,通过合理选材,确定最佳工艺,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3.2编排的课程内容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秉承以“运用导向,提高能力”、“基础与实用相结合”、“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三个原则,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核心,转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将教材合理分为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材料选用三大部分,运用问题引导、项目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和做的融会贯通。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两部分多为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及较为复杂的工艺参数,学生往往也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将该部分的课堂安排在金工实习之后,这样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对一些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相关的热工艺方法有了简单的了解,可以促使他们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师给出焊接件的零件,要求学生分析它的工作条件,并合理选择材料及生产方法,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流程,进而了解设计产品的一般过程及实际生产的步骤。

3.3建立多样化的立体教材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但是当前的教材并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因此,教师应当对当前教材进行改进,首先教材内容要贴合生产实践,并强调以生产应用性内容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其次应当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改进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写足够的实践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部分;最后教材应当实用、简单、直观、多样化,还应当多编排一些简洁直观的插图、简单易懂易操作的实验、具体的实例、案例,形成利于学生学习需要的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3.4转换教师的角色

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教学习惯,积极参与专业的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现场教学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多种样式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积极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根据学生反馈的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运动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初始,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如提问、巧设悬念等,合理引入课题。如在结构钢的讲解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钢属于结构钢吗?结构钢都有哪些?生活中哪些属于结构钢?随后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实际,利于学生的学习。

3.5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有效跟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课堂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举一些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与工程材料有关的实例,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工程材料知识,同时将工程材料及其热加工工艺和工程材料应用的实例结合起来更好的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巧设一些模拟项目,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的执行中,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篇7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征比较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筑于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其关键点在于改变行为主义的认知的单向输人模式和认知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的动态建构特点。建构主义本身的流派众多,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建构主义思想的特点首先在于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灌输者和接受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强调“协作学习”;注重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是一项针对实际情况的自觉行为转变,目的在于改变职业教育面对社会经济变化的被动局面,以能力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为受教育者提供宽阔的职业前景和发展平台,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教学评价多角度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说,注重学生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创新精神;它是一个完整的职教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这样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见表1)。

通过对这两者的细节比较,可以发现,这两者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上,尽管细节上有所区别,但是保持了大方向上的一致。这主要是建构主义思想作为认知方式,更多地是一种指导意义上的教学思想,适应于大教育的领域,体现了一种抽象的教育观。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这是具体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指导思想,更强调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环节的各方面体现的较为具体的视角。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比较

在上文中提到了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三种主要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人教学,尽管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教材、教学环境等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基本遵循着类似地教学环节(见图1)。

可以看出,这三种教学法在整体构架上有三点是保持一致的,即创设情境为先,然后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进行评价。在遵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应该注意两个特点:所有的教学环节在主客体之间,或者说学生与其建构的知识体系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则是单向的线性发展关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环节上与建构主义思想教学法区别不是很大,其中,资讯、计划和决策三个环节就相当于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为能力培养收集外部和内部信息,设计恰当地行为模拟方案,为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实施环节方面行为导向教学法所遵循的原则是与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是近似的,或者说,两种教学思想有着近似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在整体性上有一点与建构主义思想有很大不同。与学习领域的教学范围相对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学科体系,打破了学科导向的限制,目标在于培养跨学科的、能够适应时间空间变化的关键能力。正如建构主义所持的观点,只是不是固有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的认知关系中建构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职业行为能力的劳动者,他们应该具有这样的关键能力,能够适应技术、环境和职业的变化。这种能力抛弃了原有的终结式的教育状态,出现终生教育的需求。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趋势,而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以此体现出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人的发展的动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地自由的发展”(见图2)。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评价模式比较

由于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外部灌输到认知器官—大脑中去的,而是个体注定积极建构的结果,最终形成的认知(知识)也就具有个体建构的特点,不能够以单一的外在标准进行衡量,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审视建构过程的一面镜子,应该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建构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开展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评价的多元性和动态性,在进行对建构主义教学效果的评价时应该注意以下标准:①目标自由的评价;②以真实任务的评价;③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④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⑤背景驱动的评价;⑥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⑦多种观点的评价标准;⑧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

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37-02

中国文秘教育发展30余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秘书人才培养经验,关于如何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受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职业能力是秘书的核心竞争力,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秘书是应用型人才,无论是本科还是中高职层次的秘书人才培养,都应自觉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本文以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接待能力为例,阐述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设计教学项目“秘书的接待工作”的方法及教学实施过程,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指导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性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源自职业教育成熟的德国,它以培养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秘书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的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辅助工作,从事这类岗位的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这类岗位上得到长足的发展。秘书人才素质及技能的要求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目标定位是一致的。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学、知道了从哪里去学、掌握了怎样去学”。该理论有可借鉴的被成功运用于课程教学的经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文秘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所培养的学生能为未来工作”的特点,这是文秘专业办学的社会责任和理想诉求。

二、高职文秘专业“秘书的接待工作”教学项目设计

接待工作是秘书重要的日常事务之一,也是秘书作为单位形象的重要窗口。文秘人员热情、礼貌、耐心、细致的接待会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留下美好的印象。从接待对象来分,接待包括日常接待、团体及重要宾客接待。本文将以团体接待为教学内容,阐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教学项目的内容及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高职文秘专业所培养的是中级秘书人才,主要服务于需要综合型秘书的中小企业。该类企业对秘书接待能力的要求较全面,从接待方案策划到落实接待细节,秘书都要参与其中。为此,把“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教学项目学习目标设定为:熟悉团体接待的准备工作,掌握团体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团体接待计划的拟订工作,熟悉团体接待过程中突况的处理方法。

(二)设计职业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组成,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其核心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融合。要培养学生的接待能力,不能仅限于接待礼仪、接待程序等碎片化内容,就“接待”讲“接待”,而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职业情境,让他们参与接待,直接体会接待工作的特点、难点,并综合运用秘书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设计“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职业情境关键是要给出一个接待对象合理、接待工作量充足、接待过程可操作性强的驱动任务。本文以所组织的一次实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真实的被接待对象是秘书接待工作职业情境真实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对学生接待能力的培养。笔者围绕“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设计的驱动任务是“学生接待涉外文秘教学团队参观校园”。学生接待的对象是涉外文秘教学团队,由该专业7名任课教师组成,他们熟悉秘书接待的基本知识及职业能力要求,既作为接待对象,又能在学生实施驱动任务后的评价及反馈中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设计突破了由学生模拟被接待对象而造成随意性的局限,学生会自主激发紧张感,像接待初次见面的客人一样去做相应的正式沟通准备:与接待对象确认时间、地点及相关信息。

设计职业情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充足的接待工作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模拟一次简单的日常接待,例如在门口迎接客人、引领客人到会客室、奉茶、送客,这样仅达到了培养初级秘书的要求,是不能完成培养高职文秘学生接待能力的目标的。围绕所设定的教学项目学习目标,该项目运用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接待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且都有收获。该项目接待对象参观的具体地点是学校办学成果展厅、学校新建成的综合实训楼,两个参观地点之间距离约800米,而且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确实是初次集体参观。学生在接受驱动任务后,组织会议讨论并向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汇报接待计划,确认要完成的接待任务:拟订团体接待工作计划,学校办学成果展厅讲解,两个参观点途中的“一对一”陪同安排,综合实训楼讲解,准备接待工作总结会议,应急工作方案等。这是这个教学项目按行动回路设计的主要环节――学生与教师融合进工作过程,学生是接待工作人员,教师是接待工作组领导,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特点。

三、高职文秘专业“秘书的接待工作”教学项目的实施

(一)实施接待过程

学生按照确认后的接待计划实施,但要根据临时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师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引导他们树立“为未来而工作”的学习理念。

该教学项目实施的总体过程是:学生根据接待任务成立两个接待小组,分别负责学校办学成果展厅及“一对一”陪同接待、综合实训楼接待及接待总结会议。第一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是提前10分钟到学校办学成果展厅迎接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带领客人参观,并陪同客人步行800米到综合实训楼3楼;第二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是在综合实训楼3楼楼梯口迎接客人,带领客人参观实验室,并做好接待总结会议的工作。

在接待过程中,涉外文秘教学团队成员和普通的被接待对象一样,对学生的表现不予任何评价,但按照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布置,认真观察每一个接待环节和每一个接待人员,为下一阶段的接待总结会议发言做好准备。

(二)接待质量评价与反馈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设计的教学项目,并非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某种或某几种具体技能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设计了具体的教学项目质量评价与反馈方式。第一,由学生通过会议的方式自行总结。学生对接待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接待过程中主要环节的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印象深刻的细节及各自承担的任务完成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他们在“一对一”陪同时的沟通不够积极、在参观时的讲解不够生动等。第二,由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被接待过程中的感受及发现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除肯定学生礼貌、热情、细致的接待态度外,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信、更加自然地做好接待工作。第三,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点评,就接待计划实施效果、临场应变能力表现等发表意见。肯定了学生的时间控制能力,保证接待计划顺利进行;表扬学生贴心地奉上温度适宜的热茶、给客人准备了因大雨需擦拭衣服的毛巾等。同时,也对因大雨而学生未能提前致电客人确认抵达时间及方式、学生在步行及上下楼途中的接待礼仪不够规范等提出了批评。最后,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发放“接待质量评价表”,教师与学生从接待计划、接待程序、接待礼仪、沟通成效、讲解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总之,无论是政务秘书还是商务秘书,用人单位对其职业能力都有很高要求。这些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办学专业用前瞻的理论针对岗位职责设计课程体系,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倡导“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教学观,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应吸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观点,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就是在未来岗位上适用的。

【参考文献】

[1]代潇.高职英语通过“行动导向法”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6)

[2]藏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 2011(12)

[3]张发明,姚一雯,贾惠英.基于行动导向理论重构汽车营销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8)

[4]李楠.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篇9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活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实践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和学科的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

1.制度保障,营造教师“小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教科室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组团队”建设为抓手,促使全体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负责起草了《校本化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从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特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形式、研究操作流程和小课题研究管理措施等五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和举措。随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教科室相继制定了小课题立项、检测、结题等相关的制度,还编辑了“小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学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

2. 讲座沙龙,引领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践

科研沙龙是一种交流科研成果、探讨研究问题的有效研究方式。教科室把“科研沙龙”作为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沙龙让教师们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讨论教育实践问题,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实践的把握。学校多次给全校教师作“小课题研究”的理论讲座和案例指导。教师的科研问题意识和课题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学成果撰写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种教育理论进行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等。教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写作过程也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以校“暑期论文”评审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意识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总结,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学论文”评比是培养教师教学“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校科研处也非常重视对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进行修改、提炼的指导工作。为帮助教师修改论文并编辑相关学习资料,使教师能从论文的题目、内容摘要、正文和具体案例呈现等方面知晓如何处理、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科研反思能力的形成。

2.以区“课题成果”提炼指导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每年2月,学校科研处结合区科研成果评审的契机,对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总结的讲座培训,并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修改指导,帮助教师整理、归类、提炼,拓展教师课题成果总结的视野。

三、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使人们对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教师课程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教学计划、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教师课程创生”使课程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内在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以“社团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科研处确立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对学生兴趣和潜能的调查,开展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让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构建了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社团课程多样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

2.以“学习社群”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师“2+1”专业结构能力调整

专业学习社群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专业知能、增进教师之间合作,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2+1”专业结构发展需要教师与专家对话;分享与讨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学习与评价等相关议题。学校为教师专业学习召集了校内同领域、跨领域的教师成立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增进教师共同专业成长。“科研导师”旨在发挥学校科研“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的一线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专业发展之路。为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学校还成立了校外科技导师团,开发丰富的科技教育社会资源。

四、科研学术交流

学术论坛培育教师自由的学术思想、深邃的学术智慧,激发教师自觉行走在造福学生、幸福自我的教科研之路上。学术交流活动有很多专家参加,有不同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被展示,有对热点问题的深入研讨,通过参与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可开阔视野,启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研选题的产生,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学术思维的碰撞。

1. 以市区级“科研论坛”交流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表达

“科研系列论坛”活动能活跃学术气氛,也便于广大教师分享和交流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学校科研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系列论坛活动,去年一个学期就有10人次参加了市、区各级“科研论坛”的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校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以学校“科研特刊”编辑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理念的传播

篇10

近10年来,中央财政在职教改革与发展各类项目上共投入专项资金1113亿,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些投入中很大一块用于师资队伍的培训。11-13年财政已安排16.6亿元,推动了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凸显了教师在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专业认证已被众多国家作为教育质量评价和鉴定、保证和提高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高度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和标准,目前高校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和社会现实却导致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制约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师工程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改革。

一、专业认证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的问题分析

2014年第一期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培训会上,教授对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地解说。下面本文结合专业认证对师资队伍的五个标准要求来分析当下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师队伍具备的“素质要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结构合理,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对于教师的数量,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高校都会在人才引进的时候考虑教师的数量配备和结构优化问题。专业认证对教师的年龄和学缘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本人所在学校通信专业的教师年龄和学缘结构比例中青年教师比例偏少。工程认证是新形势下的改革,需要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并付出。然而,专业认证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给本科生授课,这一条要求如果要真正达到,存在很多客观现实问题。首先,兼职教师的聘请问题,由学校层面聘请还是分院层面聘请,甚至是专业层面聘请呢?当然,如果是请企业或行业的专家来给学生做一次或是几次讲座,这应该不会有问题,但这不能称为兼职教师。专业认证要求的是专门为本科生定期定量地授课而聘请的行业或企业的专家才能称之为兼职教师。

(二)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从这一点看出,专业认证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的状况还远远不符合要求。而我们专业坚持校本研修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当中比较欠缺,目前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授课,一方面要做学术研究,涉及工程项目的相对较少,所以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较欠缺,但在专业认证这样的新的形势下,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培训和进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挂职势在必行。高校的考核机制和对教师的评聘机制与当前专业认证对教师的教学上的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工科专业来说,特别是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以后,专业认证在国内高校已成为常态,我们的专业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比例应该有所增加。这个对教师来说,海外背景尤为重要。

(三)教师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

个人认为目前的教师的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决定了多数教师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当中,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一流大学都有所谓的“非升即走”政策,这让许多老师都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写论文。在一般的高校里面教师科研经费的考核、职称的压力也不得不迫使多数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当然,很多高校认识到了科研和教学不可兼得,但是即使偏向教学的职称评定条件中也需要在教学上有教学项目和较高级别的教学论文和少数的科研论文,而往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申请教学项目、发表教学论文甚至比申请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更难。在这一点上势必约束和阻碍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和学生指导中。

(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教师除了教学就是科研,教学和科研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等等,那也只能是力所能及,偶尔做做,一般学生也不太会找专业教师来咨询,除非专业教师正好是兼职做班主任工作的。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后做自己的科研,学生继续上其他课程,所谓的指导咨询服务是只有少数双方主动有强烈需求意识的情况下才有的行为,往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的指导是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专业负责人在开学初或专业导论或专业讲座时才会涉及一些笼统性的指导。当然,目前浙江省出台了一项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的推行的确非常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小班化和分层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也会增加教师对学生指导和提供服务的几率,但也只是由点到面逐步才能铺开,而专业认证要求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指导和服务更多。

(五)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专业认证要求教师要充分知晓和理解所承担相应能力导向教育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相应毕业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他能做什么”。这样的学生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显而易见的。以前评价教师的标准是教师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这一标准要求对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多很高。据调查,台湾科技部长张善政点出台湾的各大学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也是经常不符业界和市场所需,学用落差严重,学生学习意愿低落、大学四年知识学习的成效不佳,美国也差不多。最近的全国性样本调查显示,36%大学毕业生在认知和知识能力并没有收获。为此,国家教育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不断推出,工程教育认证、卓越计划、转型、课堂教学创新等等。

二、评教机制现状及分析

既然专业认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要突破,要改革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那么紧随的教师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是否也要创新和改革呢?既然我们的高等教育要进行专业认证,那么我们既要了解国际的专业认证,也要有自己的创新。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都是采取量化评价机制,这种数字化的评价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并不一定适应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指导学习。而随着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在高校的推行和铺开,对教师在教学的工作要求仅仅用数字量化已经行不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已经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合理。

目前,我国有些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结合对专业认证的认识和体会,本人认为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使得教师充分知晓和理解相应能力导向教育任务,从而在教学中落实课程中对应的毕业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满足培养目标要求。考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潜力和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职责,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职责,通过评价持续改进,使之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结论

当下高校推行的专业认证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从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专业认证工作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得以实现和满足的首要是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评价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为此,专业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教师教学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而管理层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丹.浅析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 职业技术. 2013(10).

[2]翁伟斌. 高等教育认证的国际态势和我国的应对[J]. 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2009 ,(9).

篇11

同时,我们认为,对这些教师的管理也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学校要求教师遵守基本的工作规范,但不能管得过细、过死,要给他们留出主动发展、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自估专业素质

在实施专业发展行动研究之前,首先让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基础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文化素养、知识与技能、情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趋向)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所处环境(如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对自身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2.自定行动目标

教师在素质自评基础上,制订自己的行动目标,目标带有阶段性: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教师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相映衬。

如信息技术组朱曼老师在取得省优质课第一名后,给自己定出新的目标:将自己在这一学科的优势进行整合,探索学科教学的互通性。通过一年的努力,朱老师的课堂教学再次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其本人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的荣誉。

3.自设行动方案

教师自设的行动方案,大到教师5年自主专业发展规划,小到教师日常班务工作。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不同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它侧重于行动研究,遵循行动研究的规律。有些行动方案是在自定行动目标时就已经设置的,但更多的是即时性的,在行动中不断调整的。行动方案可以是外显的,文本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存在于教师大脑内的。

4.自寻行动指导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往往离不开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要使这一行动有效,就必须让教师获得需要的、贴切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一方面引导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与同伴共同研讨,另一方面也鼓励教师像大学教师一样去做访问学者,到高校或者教师培训机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家,进行不脱产和不定期的访问研修,或者请专家跟进其行动过程,进行诊断和指导。

5.自省行动过程

教师行动中的自我反思常有立竿见影的功效,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冲突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自省行动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反思一学习―调整一反思”。教师的行动反思既在行动中,也在行动后,有时也在行动前,是不拘形式的思维活动。

二、打破旧有桎梏,建立校本评价体系

学校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我校通过实践,建立了多元的教师校本评价体系,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注重评价的促进与激励功能

由不同评价目的决定的评价,在组织、内容及方法上都很不相同。目前各地所使用的教师评价模式多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强调的只是评价的鉴定与评判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从整体上看属于非校本的外控式评价。

我们在评价中注重发挥评价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如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对教师当前的教学给出评价,更主要的是为其今后的教学改进开出“药方”。

2.评价标准的分层化

评价的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更取决于被评价者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的条件、能力及其目标不一样,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只会使教师千人一面,缺乏特色,甚至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在对教师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关注被评价者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标准分层化。这也是对教师自主发展的规范和肯定。例如:我们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教师的年龄差异、学科差异入手,建立了胜任教师、特色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评价标准,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走向成功的阶梯。

3.评价方式多样化

(1)展示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被评价者可以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充分地展示出来。如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随笔精品集”、“教育教学论文集”,是对教师个人成果的展示,“教研组风采展示”、“我说我发展”论坛,是对教师团队学习成果的展示。这种展示既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培训和学习。

(2)表现性评价

是指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方式。教师成长的主要落脚点还是在教学上,因此,表现性评价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

(3)文件袋评价

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激励教师主体参与、自我反思、主动和谐发展的全新的评价方法,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4)捆绑式评价

一直以来,教师评价都沿用评优奖先的办法,它促进了学科竞争、个人竞争,但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为了消除这种弊端,学校实施了捆绑评价。

例如:我们对毕业班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以年级段和班级为单位,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评价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捆绑评价使每个教研组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变个人学科本位为班级本位,变班级本位为级段本位,变单纯鼓励个人奋斗为倡导团队合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领悟管理内涵,提升教师个体的生命质量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作为校长的我常常思考并分析教师事业成功、人生幸福需要什么条件,思考我们能帮助教师做些什么。

某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80%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问题,近40%的教师心

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我校在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上优于周边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也高于其他学校,教师承受的负担与压力自然更大。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我们对教师的硬要求,这些硬要求绝对不能降低而且应逐步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为教师“减压”。教师管理切忌杀鸡取卵,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核心需求,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命质量。

其一,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通过“变提要求为提供资源”与“使要求更合理化”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例如:很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不可否认有其工作量很大的原因,但也有可能与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强有关,为此我们给教师提供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在不减少其工作量的前提下,帮助他们缩短工作时间。

其二,在管理设计中减轻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近几年,我们在学生晨读、午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节省了教师的学生管理时间。对于教学检查,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篇12

1、落实常规工作,计划先行。

预备周,根据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学校在全体教师就各学期工作展开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各教师则依据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层层细化,提高了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

各年级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并进行评改。数学各年级组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一年级组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需要,设计了制作拼图等实践作业;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后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二、开展富有英才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兰校长亲历亲为,2006年以来先后数次为校内教师作讲座,专题有《感悟》、《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世界观》、《再谈人生感悟》、《谈人生观、教育观》等等。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2006年以来学习先后组织老师参加了省培训院伍冬梅、宋涛老师关于师德师风的讲座,谢立可、邢建军、杨明丽、胡兰滨分别在科组中进行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标》的解读等培训,杨明丽、陈慕贞老师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解读》的讲座,组织教师观看了《忏悔录》、蔡礼旭的《幸福人生》及许宜铭的《生命的灵洞》等主题录像。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今年上半年,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全省师德师风考试均获优秀成绩。

2、开展“读书节”、“主题教学节”等系列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节”和“英才杯教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游园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才智。“英才杯教学节”活动,在活动中三大科组围绕着自己的主题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每个教研组推荐6位老师上课,上课后教研组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进行专题小结。同时,注意引导教师思考和探索教学与评课过程中的同伴互助与合作,逐渐打造学习共同体。12月中旬,我们还将承担市教育培训院组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3、开展集体备课和“一课多上”活动。遵循校本教研“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再反思”往返循环的模式,开展“一课多上”活动,集体备课、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听讲座系列活动

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讲座则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科研型教师群体初见雏形。

5、开展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为了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师徒、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6、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研训活动。“请进来”为了受益于全体教师,近两年来,我校聘请了吉林省数学特级教师李韶华老师和海口市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吴爱宝老师亲临学校坐阵,随堂听课指导,还从北京请来了著名特级教师翟景华、徐安德到我校上示范课和作专题讲座。“走出去”,一年来,我们选派出省外听课学习人数达15人次,在省市内听课学习的达230余人次。

7、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活动

《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是我校富有特色的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学校设有两间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室,分低、高年级各配有近20套,每套65册左右适合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每班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有语文老师开发指导。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课外阅读知道的策略;提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多书,构建“书香校园”文化,让师生们从真正意义上体验我们的校训——书能让我们一生快乐!

8、开展现代技术培训工作。06年1月份学校组织了行28位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7月选派两名教师到海南师院参加多媒体可见制作的培训学习;8月选派5名教师擦参加市教育培训院组织的国家级新课程远程培训学习;10月份又组织了25位教师参加通用技术培训。促使教师掌握word、powerpoint、excel、internet等一般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与所教学科整合,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9、开展论文、案例分析、教学故事评比系列活动

论文、案例、教学故事等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于是,学校集二者之功能,举办第五届论文、案例分析、教学故事评比系列活动,成立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评委组,各评委组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文本审阅、评议的做法,先根据个人标准各自评分,再结出论文所得的平均分,最后根据分数高低评出名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从这届论文等评比可看出:①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课改理念较丰富。大部分论文以课改论题为主,根据课改理念去反思自己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有益尝试,结构严谨,论点鲜明,论述充分,论据充足,行文流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②文体多样,能体现我校教师学习、体验的多样化,除大部分为教学论文外,还有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③与实践结合很紧,说明反思意识和能力增强。大部分论文所举例证,皆是教师们教学实践中案例。④不足:a、有的论文论点过多,论述空泛。b、论文格式有待进一步完善。c、有的论文选题陈旧。d、有的论文有感而发,但感触不多,篇幅不够,陈述不清。

10、学科竞赛系列活动

按计划,今年上半年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五届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三大组对本届赛事高度重视,从计划到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从组织指导到组织竞赛,做了大量工作;从命题到组织评卷、评比,做了无偿的贡献,为学生施展个性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挥学习导向功能提供了平台。

本学年,除校内学科竞赛外,面向校外的学科竞赛还有海口市小学生各类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诗朗诵比赛、小学生文艺汇演、“六一”少儿画展等。在这些比赛活动中教导处及相关的教师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也都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好成绩。

三、帮扶、支教活动

1、亲临指导、示范带动

在工作繁忙,师资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校依然委派谢立可副校长和三位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海口市大致坡镇高林小学支教,谢校长具体对三位老师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了具体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给高林小学提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同时还亲自为该校全体教师上两节示范课。其他三位老师除了在该校正常的担任教学之外,几乎每月都为该校全体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观摩课,符娴、陈毓洁两位老师还在大致坡镇中心小学为该镇教师各上了一节观摩课,把新课改的一些新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高林小学和当地的同行,受到了当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2、教研资源优势共享

从2004年6月我校与海口市大致坡镇高林小学结帮扶对子、手拉手以来,每学期都要邀请该校9位全体教师到我校参加各种校本研训。上半年,他们还亲临我校听了我校兰校长做的有关师德师风讲座2场。5月我校又邀请高林小学全体教师到我校参加我校举办的第4届“英才杯”教学节观摩活动。除此之外,每学期高林小学9位教师还轮流依次参加我校各教研组开展的“一课多上”和“集体备课研讨”,学习了解我校教研组是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该校每学期还有计划选派1名教师到该校与我校省级骨干教师跟班学习一个月,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到本学期为止已有4位高林小学老师到我校跟班学习。

四、研训成效

1、教师技能稳步提升

通过教学一课多上、参加岗位培训、评优课等活动,我校教师实现了教学观念能转变、教学模式善提炼、教学结构会构建的目标。而且大部分教师掌握了制作简单课件的技能。近,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两年在课堂教学方面有1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人次获得省级奖励。3人次获得市级奖励。全校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有8篇教学论文获全国奖励,有6篇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12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16篇在省级交流或获奖;有32篇市里获奖、交流。

2、科研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开展科研培训,目前,我校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何梨香老师参与海南师范学院初教系的“新课堂实施中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已结题,我校的实验工作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

2004年承接的中央教科所“十五”国家重点德育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也在实验研究中,将于明年7月份结题,。最近,我们又申报了三个课题,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已通过省级审评,报送国家课题组审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也通过了市级审批。

面对我校取得的点滴成绩,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仍清醒地知道我们还需要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努力。我们坚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全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实际,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走出有英才特色的教学之路!

2007年的思考与展望

2007年,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紧抓实五项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和专题研讨活动。

2、开发具有英才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着重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和国学文化课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人”的读书活动。

4、上半年办好第三届“读书节”,第五届英才杯“教学节”;下半年办好第二届“童话节”,努力大造英才的品牌。

篇13

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写作不是以篇数和字数来衡量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并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是如此。 

我们学过的好多文章,在文章开端,都强调写作是出于某种原因的心灵触动。可见,在写作中情感一旦被激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作家尚且遵循这样的写作规律,学生写作更应该奉为圭臬。 

二、生活——积累激发 

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要从中观察,并积极发现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生活的积淀和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作文最主要的是反映作者自身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反映自己的实情。《包身工》的创作就是先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亲自观察、深切体会,搜集很多资料进行筛选才写成的。因此说,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需要我们去细心阅读。 

实际创作时感觉无话可说,要论证时无事可写,这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积累才能逐渐充实,需要材料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如单独拿出课时让学生诵读课本,尤其是大家都感觉不重要的课外阅读篇目,或者我自己从网上搜索时事要闻,名人名言要事,甚至集中一些模拟题中的阅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并且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 

三、模仿——借鉴激发 

借鉴名家名篇,让学生心理上相信。学生单纯积累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要模仿其他人的优秀文章,尤其是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等,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借用吴增祺先生的话,文章“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学习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后,我让学生模仿文中的铺排句式和比喻修辞写出自己的梦想,学生模仿得非常成功,他们既写出了自己的梦想,又掌握了抒写的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模仿优秀,从中总结方法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以后自己创新打好基础。 

四、鼓励——分享激发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任何人都需要在感受成功的体验中,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实现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逐渐有能力写好作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