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写作教学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者在对毕业生进行论文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力不从心,没有思路,没有方法,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论文提问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选题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结构混乱,论文整体上质量不高。从而也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某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而论文写作的特点,即选定一个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的目的,从而寻找合适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来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这与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完成项目的过程实质上就体现了一个针对某个学科的某个方向完成论文写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对项目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文学,语言学,翻译等几个方向,这与我们在课程中的学科设置基本相同。因此我们企图在教学上,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某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独自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正是当今大学生比较缺乏的一种能力。
下面以英语专业中文学课作为例子来具体阐述项目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很多学生都喜欢选取文学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评论作品中的某种写作方法等等。但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的整体结构把握混乱,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不甚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文学课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对可以给学生分配的任务进行规划,教师只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
比如在讲授美国文学中作家爱伦坡的部分时,爱伦坡的写作方法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等都是文学研究的重点。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我们选取爱伦坡作品中的一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比如爱伦坡笔下女性主人公的觉醒。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定适当的计划,从而掌握觉醒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影响等等。在获取信息方面,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也可以提供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明确任务以后,就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即通过怎样的步骤安排,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计划中,包括回答学生在计划中某个步骤的困惑,给出建议或更多的选择,或通过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确定更好的实施计划。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以往此类的优秀论文,作为范例来讲述如何实施。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完成一个论文,让学生参考或提出意见,从而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即项目完成的步骤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比如对作者生活背景的分析,对女性主人公生活时代的分析,女性觉醒表现的形式等等。检查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是否按照计划对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改正,以免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效果。学生完成项目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同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文学课中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制定任务完成的计划,明确任务完成的步骤,对整个任务解决过程,思维清楚,结构明晰。因此对未来完成文学方面的论文写作任务信心倍增,通过最近两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情况也证明,论文写作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可见,项目教学法确实能够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课型中应用。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效果。
篇2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篇3
一、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的重要性
(一)职业的与应用文种结合
据网络资料显示,按照目前对职业的划分,职业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六大类。当然,划分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在此就不赘述了。每个职业范围内有各种岗位。岗位原指军警守卫的处所,现在泛指职位。职位,即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并承担相应的工作。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职业规划,职业不同,对应用文文种的运用也不同。大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除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突破原有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瓶颈,找到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可开展项目式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全参与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小组分工教学
应用文写作项目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课堂上开展小组分工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完成相关项目的写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例如,按照应用文体的大类,可以分为行政公文组;事务文书组;公关礼仪文书组;专用文书组。每一个小组负责对文种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写法及注意事项、写作例文、写作实训进行集中学习,了解以后,能够熟练运用。
(二)工作室教学
1.工作室教学内容阐述
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学生按不同写作项目分为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独立完成各自项目,同时各工作室之间根据项目情境展开交流与合作。工作室的划分,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不同。以汉语专业为例,常见的工作岗位有教师岗、办公室文员岗、行政助理岗、编辑岗、记者岗等等,因此,成立的工作室依次为教师工作室、办公室文员工作室、行政处理工作室、编辑工作室、记者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负责学习与本岗位有关的所有应用文种,掌握写法,识别正误。以教师工作室为例,此工作室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案文种的相关知识,包括教案的界定与作用,教案的特点与分类,教案的写作要求,教案的写作范例。此外,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工作室的学生还应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
2.工作室教学体现培养的差异性
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体现培养的差异性。培养的差异性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结果。也只有使在校学生接受差异性的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能专长,避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打上“批量产品”的标签。只有高等学校的培养具有差异性,其毕业生才能有特色,才会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3]此外,通过工作室的组建,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工作室内的学生团结合作,可增加彼此的凝聚力。有差异性的学习与培养,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让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三、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按照项目教学法,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考评方式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样以来,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无法考核。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教学法,考核以多元化形式进行。
(一)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过程性考核以完成项目的进度与分工的科学性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与团结合作情况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平时过程性考核时间不固定,突显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期末终结性考核包括统一考试和课堂汇报。统一考试以最常用的文种为主,题型以“根据材料写应用文种”为主,不再考究应用文理论知识。
(二)课堂汇报和课后练习相结合
课堂汇报形式灵活,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R报,主选一个汇报人,也可按照工作室或者小组分工不同,集体汇报一个项目。为提高汇报质量,要求采用多媒体形式,制作精美的PPT,准备规范的教案。成绩根据汇报的情况评分。课后练习以加分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课外之余,对比较感兴趣的文种进行自学,做相关的练习检验自学效果。
(三)学生考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
原有的应用文写作考评以教师一人为主,学生基本不参与。依据岗位需求和项目教学法的不同,学生也可参与成绩考评。学生分小组或者工作室汇报时,本组或者本工作室的人员不参与考评,其他小组或者工作室的人员均可对汇报进行评分。教师给出评分标准,学生根据听课的情况评分。最后的成绩将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平均,这样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有效。
四、搭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
根据岗位需求,结合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搭建校外多元化的实践实训平台。根据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只讲不练或者简单的课堂练习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文水平了。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文写作人才,需高度重视校外实践实训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各高校力争与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建设一批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基地,建构起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互动的技能训练模式。这样以来,以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成果可以得到有力的检验。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到校外企业、机关、社区、农村开展短期见习,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应用文的使用情况,判断应用文种使用的正误。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提前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加深应用文的了解,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项目编号: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Y05。
作者简介:郑小琼(198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巴蜀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应用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周成霞主编.《岗位应用文写作》[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参考文献
[1]王洪泉.《大学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探索,2012,(9).
篇4
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教学方法;兴趣
造成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写作素材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的潮流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适应发展趋势做出适应的调整,加快写作方法改革的脚步。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的课改起到积极的建议。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传统,僵化,学生没有兴趣:首先,语文老师并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处于“被动”的状态。写作教学偏于形式化,最普遍的方式是把积累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名人事迹添加到文章中,而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很多老师只是注重写作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学生并为深层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写作技巧。其次,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对语文写作并不重视,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模式的僵化,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2语文基础薄弱,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但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老师经常抱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而忽略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只是加强的力度,而不没有重视文章的质量和内容。另一方面,小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约束自己,在充实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应付或者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1.3写作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感情交流: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依赖作文书上的文章内容,生搬硬套,甚至是抄袭,没有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与现实脱节。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创造提高他们结合生活能力的环境,缺乏锻炼和实践;第二是小学生自身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只是对自己身边的材料和资源选择写作内容和素材,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缺少总结概括、加工的能力。
1.4教学过于注重课本,迂腐和沉闷:首先,很多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凡事以课本为主,盲目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出现教条主义。教学中缺乏创新,无法发挥自身和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觉得写作很是无聊。其次,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按照课本传授知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写作,更没有给学生机会去感悟生活。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对于语文这一综合学科而言需要丰富的资源和素材,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1.5忽视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标之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以对生活的感悟为基础,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小学生生活空间和范围有限,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看待事情的态度不明确,导致在写作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和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改变制约因素对学生的阻碍。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打破僵化教学体制,使教学模式创新化:当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出现碰撞时,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认真落实相关的条例以及规章制度,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感悟生活;也可以组织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等感情的真谛。
2.2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操和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奖惩制度,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中的语文,为写作积累素材。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多翻阅字典,多读些名著,通过阅读课外书丰富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保障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丰富知识储备。
2.3学习生活相结合,表达真实情感: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感悟生活,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等能力。学生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身边的事物多加留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做到下笔言之有物,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4打破学生思维困境,培养学生想象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风趣有趣的课堂活动,利用游戏展开教学,例如成语接龙、“我是故事大王”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调动大脑发挥想象。言而总之,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面对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完成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红花.小学生写作策略运用的特点及其与作文成绩的相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5
根据黄甫全、王本陆的观点:“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①而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②。由此可知,教学方法论要考察的是教学方法背后所反映的机理和立场。教学方法论的存在依赖于方法,但又是对教学方法的超越,是教学方法赖以产生的动力、根基和根源。写作教学方法论作为教学方法论的分支,其考察的对象亦当是写作教学方法背后所反映的机理和立场。
二、当作教学方法论梳理与归类
结合1978年以来我国当作教学的发展历程,可按照写作教学方法所反映的不同价值立场,把当作教学方法分为以文章为本位、以摹写为本位、以交际为本位和以认知为本位四个大类。
(一)以文章为本位
“以文章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写出规范的文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技能训练法”,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978年新大纲颁布,针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形成各种作文训练序列。80年代初有常青老师创设的“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80年代中后期有以周蕴玉老师和于漪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作文训练体系;90年代初有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教学法”。至此为止,写作教学的方法仍没有跳出“文体训练”的窠臼。
以文章为本位的写作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方面功不可没,但对作者主观体验、生活积累、读者和写作目的等关注不多。程式化、公式主义的写作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内容虚假的“假”写作。
(二)以摹写为本位
“以摹写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摹写真实生活”,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教学法”,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996年大纲淡化了“文体训练”,特别关注观察和思维能力训练。写作教学方法开始转向教会学生基于“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思维”的“真”写作。这种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类。
1.摹写客观真实。这一亚类主张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反映客观真实,写出真人真事。比如:1977年刘dd老师创造观察日记教学法,并提出基于观察的三级训练体系;80年代有吴立岗老师提出的“素描作文”法;90年代有李白坚老师主张的“活动教学法”,提倡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真实而快乐地写作。
2.摹写主观真实。这一亚类提倡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1世纪以来,新课标规定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③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培养。最典型的是2006年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作文课,通过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失去亲情实现深度的情感体验。
以摹写为本位的一类写作教学方法使得写作教学从原来工艺流程式的“假”写作,过渡到内容真实的“真”写作,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然而,它对读者、写作目的等关注不多,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这种“真”写作还是“假”的,从而将焦点转移到写作本身的真实性,即写作的功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三)以交际为本位
“以交际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完成交际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重点解决“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随着时展,写作的功能与价值被不断挖掘。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如潘新和、李海林、许锡强、郑建周等也开始把写作教学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写作的交际功能上,他们都从新角度为“真实写作”开辟了发展空间。
“以交际为本位”的这类写作教学方法扭转了我国作文教学长期忽视读者、脱离生活需要的弊病,把作文教学从狭隘的作文训练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然而,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到写作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促进思考、学习和研究的认知功能。
(四)以认知为本位
“以认知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写作可以促进认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认知写作教学法”,多以跨学科的姿态出现,重点解决“写作怎样促进认知”的问题。
早在90年代,吴世昌就详细阐述了作文如何其他学科实现横向联系。但此跨学科作文对于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方面关注不多。21世纪初,杨I元根据新课程“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提出整合性“学科作文”概念,学生在作文过程当中,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整理,“使之上升为更加理性的知识系统,从而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内储与外化”④。
“以认知为本位”的这类写作教学方法开启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学习或研究活动流程管理类写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结语
从本质上讲,我国当作教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关注文章形式”到“关注文章内容”的“文章本位”,过渡到从“关注交际功能”到“关注认知功能”的“功能本位”。当作教学方法随着写作教学的演变而演变,因此,其背后所反映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即写作教学方法论的演变亦是如此。然而,不管是关注写作结果、写作过程还是写作功能,它们都是一个问题的几种不同维度,而绝非对立排斥关系。因此,写作教学应让各种要素协同作用,对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论进行整合重构,建构出一个融技能训练和策略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化写作教学训练模式,是写作教学方法研究的新方向。
注释:
①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00.
篇6
首先,联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去分析问题,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确定好文章的主旨,从而做到快速审题。有这么一则材料:古时候,有一个人捕鸟,他一面让人赶鸟入网,一面拉开网拦住鸟的去路,结果只有一个网眼上挂住一只鸟。于是,他觉得用这么多网眼纯属多余。从此,他只用由一个网眼做成的套捕鸟。然而,他再也未捉到鸟。我让学生看完材料后,迅速联系现实进行联想,确定好主题。有一个学生用相似联想法,由“只用一个网眼做成的套捕鸟”结果捕不到鸟这一点,想到了学习上的问题。他说,我们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一点点知识,而应把所有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并通晓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不能为了升学考试而忽略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压抑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变成书呆子。否则,最终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并由学习这样的小问题想到了国家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必须发展经济,但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环保问题;抓了物质文明建设,但不能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等。想到这里,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的立意。由此看来,联想法对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运用联想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思路,调集好材料,写起文章来便会才思敏捷,文思如涌。这样,不仅做到了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而且内容丰满,材料翔实,使文章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譬如,我让学生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作论点进行联想。有一学生用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法,想到了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的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改革精神,仍然躺在过去的安乐椅上睡大觉,结果被淘汰。而有些企业却能顺应形势的发展,居安思危,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又用由此及彼的方法(或横向联想法)想到了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一自然保护区中,鹿群的天敌狼被人们消灭后,那里的鹿饱食终日,结果丧失了昔日的敏捷和矫健,乃至大批死亡。人们又只好请回狼,于是,鹿又只得四处奔跑;很快,鹿又恢复了勃勃生机。照此看来,联想法对学生的构思确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一些优秀作品都表现出了作者超人的联想力。有一位喜欢读书的同学在读了杨朔的《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和《泰山极顶》之后,由《茶花赋》里观茶花而花未开放联想到杨朔的其他几篇文章都有相类似的行文模式。上香山没有观赏到枫叶,访海市而海市未出现,登泰山竟看不到日出,荔枝蜜也没有吃成功。这位同学据此进一步想,难道世界上的不凑巧的事物都被杨朔一个人碰上了?如果这种结构方式用一、二次尚可,重复采用,岂不是公式化、程式化?于是这位同学把这些想法写成文字,结果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中获奖。
篇7
一、叙事情节的安排
情节是指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叙事学中的情节观虽然是基于小说而言的,但因其在“事件”这一角度上与记叙文存在交集,所以相关理论可以移植到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行动的摹仿,所谓情节,指事件的安排。”他把情节界定为对“事件的安排”,这种安排其实是对故事结构本身的建构。基于这种认识,记叙文写作中情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完整的事件。在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借助叙事学情节观的相关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情节”的理解,从而掌握处理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一)结构的完整性
传统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强调记叙文“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强调的是情节的完整性。而叙事学情节观中关于结构的完整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认为,有机完整性原则是情节的第一要义,强调情节“任何一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减,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因此必须强调记叙文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学生在叙述过程中的“赘余”,会极大破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在平时训练中要重点解决学生作文中与情节结构脱节的内容的删减,增强文章情节的整体性。
(二)布局的合理性
在传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记叙文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侧重于叙事内容的详略,即该详处用墨如泼,该略处惜墨如金。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美要倚靠体积与安排”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叙事学中情节布局的合理性更侧重于各情节要素之间的组织规律,这种组织规律在布局上主要体现为各情节组成部分的承续原则,主要表现为时间顺序的原则和因果关系的原则。从时间原则来说,任何事件都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发生和发展的。我们经常说事件是一种变化过程,这无疑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因为所有事件都可以无一例外地在时间的轴线上表现出来。因果关系原则是一切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原则和基本规律。先有生,后有死;先有离别,后有重逢。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前一个事件是后一个事件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事件则是对前一个事件的继承和发展。由此环环相扣,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中,时间原则和因果原则可以结合使用,共同促进情节的合理发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情节安排的原则,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情节的能力,在平时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围绕一个中心编故事或给出一段情节让学生续写。
(三)安排的艺术性
谈到情节安排的艺术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何为“艺术性”。要解决这一认知层面上的问题,必须了解叙事学上的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即“故事”和“话语”(情节)。按照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故事”是指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情节”则指对这些素材在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实质上是“对故事内容和表现故事内容之方式的区分”,也就是说,“情节”是相对于素材的文本表达,作为素材的“故事”是一定的,而作为文本表达的“情节”却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这一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节”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记叙文写作不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再现”,而应该是对生活素材的艺术加工。在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以重点训练学生对同一素材的不同处理方式,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理解对素材的不同艺术处理而造成的不同审美效果的差异,进而提高学生对素材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即便是叙事也离不开人物,可以说人物是记叙文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而在叙事学理论中,先后产生了许多种人物观,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功能型”人物观,主要人物视为从属于情节的媒介或执行者,将人物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其作用仅在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是“心理型”人物观,这种人物观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是具有心理可信性或心理实质(逼真)的人,人物往往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真实的内心活动和鲜明的性格特点。在这两种人物观中,与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塑造的价值取向比较接近的是“心理型”人物观。也就是说,记叙文写作中的人物更多关注的是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心理的丰富性。叙事学理论关于人物的塑造,更多关注的是叙述形式,因此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塑造方式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章可循,游刃有余。就人物塑造的基本方式来说,主要有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两种方式。
(一)直接形容
直接形容是一种将人物的基本特征直接且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方式。它通常采用一些特定的形容词、抽象名词、喻词对人物加以直接界定,采用直接形容的方式刻画人物具有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的特点。在文章开头做这样的描述,不仅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得以直接展现,而且使读者能够对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能为人物在以后的情节中的种种行为寻找到根源。这种直接形容的方式在传统的叙述作品中比较常见,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常常在小故事的开头对人物做一些基本的描绘,如“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聂小倩》)作为一种叙事成规,这种方式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权威性和静止性,在运用中对它的采用必须是谨慎而有限的,最好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以免产生某种不均衡的效果。在记叙文中,它往往被用在开头或结尾,作为文章引起下文的“引线”或在文章结尾起总结强调作用的结论。
(二)间接表现
与直接形容相对,指的是不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来表明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采用各种手法来展示并以具体的表现反映出这些特点。间接表现的方式能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立体,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和能动作用,突出读者参与文本创造的能力,在现代的叙事作品中更为常见,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青睐。间接表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行动、语言、外貌以及对环境的描绘。
拿鲁迅的《孔乙己》来说,行动上,最典型的就是“排”和“摸”两个动作,虽然都是付钱,但表现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排”字不仅显示出他穷酸的本相,而且也有向别人卖弄他一文不少的意味,而“摸”则说明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语言上,孔乙己则是满口的之乎者也,如“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等,一方面显示出他显摆学问,炫耀他读书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深刻地揭示了他迂腐不堪的本质;外貌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和短衣帮一样低下,“穿长衫”则又说明他仍然自命清高,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种矛盾的表面行为下有着深刻的意义:孔乙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已根深蒂固;环境方面,咸亨酒店的人包括短衣帮对他的取笑和嘲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冷漠和麻木。总之,作者综合运用了间接表现的四种方式,将一个心地善良,执着于功名不可得,走投无路以致沦落为社会最底层的读书人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孔乙己这一形象保持着难以忘怀的印象。
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这两种人物刻画方式各有特色和优势,不同的作者可能会侧重使用其中某一种方式,但是就叙事作品总体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通过两者在叙事作品中的相互交融和相互组合,能够使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生动。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将上述塑造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间接表现的方法,逐一进行单项训练,然后,在篇章训练中再加以综合运用,这样学生的刻画人物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语
将叙事学相关理论纳入中学记叙文作文教学体系,是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全新尝试,也是将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纳入科学化、系统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记叙文写作实践中学生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为立足点,借鉴叙事学中的相关理论,从情节和人物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学记叙文训练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能将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为中学生叙事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8
驱使人们活动的动因或者力量,包含个人的主观意图、愿望、心里的冲动或者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就是动机。动机包括内驱力和诱因两个部分。内驱力是指在主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刺激。诱因指的是外部刺激,是主体趋向或者逃避的对象。在主体需要的前提下,动机的产生决定着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和方向性。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了动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动机使学习者产生了巨大的自我认可感和自我满足感。外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因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并没有绝对划分开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者往往受到多个方面的刺激产生内外两种动机,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内外两种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动机的功能主要分为唤醒功能和指向功能两部分。第一,唤醒功能也就是动机唤醒主体使主体进一步参与到活动中来,唤醒主体水平的提高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第二,指向功能。当动机指使主体参与活动时,动机指使主体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任务或者工作,本质上就是忽略某些客观主体而使活动指向某些特定主体,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写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实用性的,比如在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进行沟通交流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其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训练。然而,虽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作文写作的指导,但结果且不尽人意。在广大初中教学中,由于某些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写作教学一直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在初中学生尤其是乡镇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学习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
目前,很多教师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写作教学中,讲解了大量的写作知识,也制定了严密系统的教学计划。但是,事实却不让人满意。在这种教学中,只有极少数基础好文学素养高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写作提升目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上的差距以及认识上的偏差。学校过分关注成绩的提升,以成绩作为考评教师教学成绩好坏的标准,由此可见,即使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师讲解的写作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这也是为了追求成绩的快速提升,为了使学生和家长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写作知识很有限,写作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此外,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普遍提高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考试制度、教师的指导、写作过程以及学生自身文学素质等都是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语文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够明确的教学方向,根据老旧的作文写作标准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方式不够灵活,忽略学生的心理状态,写作训练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了作文写作的丰富性和发展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文学素养不够,思想浅显,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作文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三、我国初中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有效方法
我国初中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任务还没有完善,目前反映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可以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创设写作情境;激励学生进行诗歌写作,引导学生坚持日记写作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解除应试写作的束缚,改变被动写作的局面。但目前中学生整体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学生对写作缺乏热情和兴趣。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我国初中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有效方法。
第一,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命题格式来写,势必会埋没学生的写作才华,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感,不利于写作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写“自由作文”或者课外以写“小品文”的方式给学生留作业,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第二,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拓展学生写作视野。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推荐适当的有助于写作提升的书籍给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丰富写作素材以及提高写作技巧,可以说这二者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篇9
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例如:以study为中心组成句子。
I study in No.3 Middle School. I study very hard. My sister studies in the same school. But she studies harder than me.
又如,以“My teacher”为题写一些句子。
My teacher’s name is Miss Liu.
She looks very young and beautiful.
这些简单的写作训练会引起初学英语者的极大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巧用单元话题
新目标英语中的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写、缩写与仿写作文,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1.让学生情景对话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的许多话题“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 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让学生创新联想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除了复述课文的写作训练之处,进行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①把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联系到其他人物描写;把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这些练习可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周围发生的事,为写作积累素材。②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顺着课文情节写下文,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③在给学生出作文题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可写性,尽量让学生写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给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例如“My Family”, “Our Classroom”, “How can I Learn English”等。
三、用英语思维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势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原苏联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亚科耶夫指出心理语言学的根本原则:掌握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习用外语来思维,也就是掌握用外语来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过程。那么在教
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
1.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沟通。
2.经常性地给学生作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3.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注重一句多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创设情景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而有效的语言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某一语境而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感到自然,容易产生写的欲望。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开“生日聚会”,以“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为语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然后试着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这些话题。
在我们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进行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五、英文记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
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同时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六、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听、说、读、写这四者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决不可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总的说来,在起始年段,听、说、读的比重比写的比重要更大。
2.不可以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以至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部分;任何一门学科对一位学生来说都不是全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跳出英语学科的局限,既要为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也要为不具备英语特长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
篇10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篇11
一、过程体裁教学法简介
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最早是由英国的Stirling大学的Richard Badger和Goodlish White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综合写作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这三种写作教学法各自的优点,同时能有意识地克服和规避各自方法的不足。过程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基于资源整合互动策略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Go For It(人教版)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学会语言。单元话题写作是基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而这个话题通常与阅读材料section A 3a或section B 2b的文章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将阅读作为写作创设的具体情境,并在写作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一个体裁的文章在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上作进一步的深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将过程体裁教学法分为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文章阶段、话题写作阶段和批改总结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研究阅读材料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b的文章和单元话题写作要求。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背景语言为依托,通过改变作文材料,达到促进学生对单元目标语言进行再理解、内化提取和综合运用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文章阶段。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仿写作的过程,我们的学生是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的。教师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先见森林后见木的阅读方式,首先通过阅读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明白组句成章的各种原则,进而增加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角度上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3. 话题写作阶段。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从词汇、句型到篇章结构的框架,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将它们对某一体裁的认识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
4. 批改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是在课堂进行或是放到课后进行。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收集、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及时评价,从而使教、学双方得到过程体裁教学中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三、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单元写作为例,将Section B 2a-2e的阅读材料和3a-3b的写作任务结合起来探析过程体裁教学法。这也是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规范地进行议论文写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Unit 7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介绍了一个叫刘宇的男孩,他希望实现自己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梦想,为此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第一段提出话题(topic),第二段和第四段是父母的观点和理由,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刘宇的观点和理由。整篇文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Section B3a-3b是写作板块。3a以表格形式提供给了写作大纲,要求学生列出不赞成的规定、不同意的理由以及修改建议。3b则提供了写作支架,增加过渡性语言,帮助学生使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写出完整的文章。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要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完成这两大部分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使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式;(2)如何使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使用恰当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或句式;(3)如何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
2. 阅读文章阶段
在阅读文章的处理上,笔者采用“Top-down”即“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
Activity 1: Read the title
(After a short warming-up activity, ask Ss to read the title.)
T: What’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Ss: The article is titled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S1: The writer may have problems in making his decisions.
S2: Someone may not agree with the writer.
S3:...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话题,揣摩作者的意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理特征。
Activity 2: Read and Answer
(Ask the Ss to divide the article into som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 Could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By the way, where can we usually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an article?
Ss: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 Are you sure that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topic sentence?
S1: No. I think it is “Teenagers often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T: I am sorry it is not the right one.
S2: Do you agree?
T: What do you agree?
S2: Do you agree t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主题句,但应根据前一句补充同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主题句,引导学生探索议论文的模式。议论文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开篇第一句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主题句。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主题句与文章标题也是相互呼应的。
Part 2: Find Liu Yu’s and his parents’ opinion and reasons
笔者在这个环节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o gives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2. In which paragraphs can we find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紧接着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以“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为例:
T: What do Liu Yu’s parents think?
S1: They don’t allow Liu Yu to train so much and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T:How do you know Liu’s parents d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S2: In paragraph 2, there is a sentence, “However, his parents w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
T: Why don’t they allow Liu Yu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板书The first reason is that...,引导学生使用具有连接作用的句型)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颇费了点时间寻找到了四个理由。笔者将四个理由的句式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利用幻灯片上的词汇和句式复述“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并且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摘录学生使用的连词。“Liu Yu’s opinion and reasons”部分的操作基本一致。
设计意图: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议论文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这篇阅读材料不属于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为了更有利于后面进行的写作教学,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灵活处理,通过表格的形式提炼文章,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并且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使用。
3. 话题写作阶段
Section B 3a提供了单元写作话题,即父母制定了家规“can’t play computer games”和“can’t watch TV”,3b提供了写作支架。笔者认为在写作支架的搭建上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句式和词汇。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了写作材料。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Well,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in talking about Liu Yu’s family rule. And suppose you have a family rule.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 to watch TV because they hope that you can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Now look here.(呈现幻灯片上的材料作文)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in each paragraph?”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板书把作文的整体结构呈现在黑板上。
第二步:“In which sentence do we usually give opinions in each paragraph?”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已经知道在议论文这样的体裁中,通常是开篇就会明确地给出观点。答案无疑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topic sentence”。笔者继续追问,“What is your topic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和“What reasons may your parents have?”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主题句和学生要用到的词汇、句式写到黑板上。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操作步骤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生成的黑板板书内容。(内容略)
第三步:“Wow, we can see so many reasons in each column. How can we put these reasons together?”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总结这篇作文会用到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汇和句型。如下:
第1组:first/firstly, second/secondly, then, finally/at last/in the end...
第2组:also, besides, what’s more/worse, moreover, in addition, more importantly, by the way, one more thing...
第3组: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 The (上接第112页)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
第四步:呈现文章所有信息,并强调可以适当增加上课的内容。
4. 批改总结阶段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采用的是课后教师批改的方式。从开始实践过程体裁教学法以来,笔者都要求学生要将写作课中的关键词与句型记在笔记上,并切实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把课堂上出现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用起来。所以,笔者的作文批改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1)坚持给学生作文纠错;(2)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打勾的方式检查;(3)用得好的词和句子用波浪纹和五角星。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写作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了收集,佳句后面署上学生的名字,并且用幻灯片的方式在黑板进行了投影。
在作文讲评结束后,学生需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笔者也对二次修改的作了批改。
篇12
一、引言
英语写作的全过程在SMART五步教学法概念下完全呈现出动态化的形式。为了书面表达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与提高,无论写作前、写作中还是写作后,都将贯穿思考、记忆、分析、讨论、互评等一系列的学生交互活动。英语写作,因为SMART五步教学法的融入,而被分割出素材分析、相关语块的回忆、拓展句型、互评编辑、定稿成文等若干环节。其中构思、写作以及检修定稿阶段尤为注重。过程中,教师兼任组织、协调以及指导三重身份的负责人,将传统的课堂写作模式变换成协调性。
二、什么是“五步教学法”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产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以及认知和应用五个步骤。(1)感知:基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与教师的讲解,进而在思维中形成对某个写作文种特点、印象以及整体认知的概念雏形。(2)思考:为达到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层理解和认知,以“五个W”(即五个为什么)对学生提问,打开某个写作文种追根溯源的探索之门,并最终得到因为广泛应用的深层理解。(3)想象:以某个写作文种的来历(谁是第一个使用此文种的人,为何会有此文种的产生)为引导,鼓励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对该文种来源以及相关事迹情形进行陈述。(4)认知: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对写作的文种有渗透的理解和认知,借助相应的例文对其进行格式与写法的全面讲解,从而实现写作方法掌握的目的。(5)应用:为加深理解,巩固概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锻炼出真正符合该文种的写作方式。
通常情况下,五步教学法进行到第四步认知阶段时,对该文种特征形态的理解,学生基本可达到透彻与参悟。“该文种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形式”,“发挥出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即可层层递进,迎刃而解。贯穿协作模式的新型课堂引导,不仅可持续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还为第五步奠定实践练习的应用目的基础。就第五步应用阶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将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
三、“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感知。写作之初,教师可从教材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全篇通读。然后与例文相结合,对该文种的性质概念作以扼要简明的陈述。如:学习“议论文稿”时,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例文的通读,然后再对“议论文是为某种事物提供给解析评价而产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讲解。以及解析其“说服力强、认知力强、客观思想强、理论意识强”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此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议论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雏形。
第二步:思考。实践教学中,若想加深学生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入理解甚至产生一定的好感,引导学生对该文种存在缘由的思考很重要。对该文种存在想象的思考时,其过程可相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五个W”方法。如:分析倡议书为何被生活广泛应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全面认知其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影响性整体概念。通常情况下,学生得出的答案,会因为各自思路的异同而大相径庭,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而整合思考意见。
第一个W:倡议书为何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带动,组织群众投入公益性的事业中。第二个W:是何缘由,一定要发动群众投身公益?解答:滴水汇集千层浪,群众的力量可以从实际意义上规避危害因素。第三个W:为何规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胁人类,为他人与自身利益的保障,势在必行。第四个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第五个W:为什么及时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和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众同心同手持续(长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主要针对学习写作文种时,对其由来以及相关事迹情节进行想象,如:第一个使用该文种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发明并应用了该文种等情境想象。鼓励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陈述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文种生动形象的认知,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四步:认知。当学生处于被第三步想象阶段刺激得兴奋满怀时,教师可结合例文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格式和写法等特点,趁热打铁进行层层递进的解析,促使学生认知得透彻性,以便于第五步应用阶段的进行。
第五步:应用。基于前四步基础的奠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应布置文种的写作实践。此阶段,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1)题目选材必须是贴近学生,有一定熟识度的;(2)写作完毕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偃旗息鼓”,还应进一步强调或巩固该文种如何应于生活中运用。如:学习议论文时,可就时下社会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以写作选材,并将成稿投向校广播站或校内报刊中,达到传播意图。
四、“五步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尽管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事无绝对,其“弊端”不乏存在。所以教学不应盲目地引用,同时还应时刻保持客观的视角对教学法加以进一步的检验与改革。
SMART五步教学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时候,需要着重引导和加强训练,甚至是花费更多时间反复讲解。一旦某个写作文种不能被学生正确理解或误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厌学与兴致不高的课堂现象发生,最终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应导入情境或案例,才能配合五步教学法更快、更有深入、更有效地适用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13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仅具有一般写作的意义,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养科研创新意识,锻炼思维组织能力,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激活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等。而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论文选题多年来一直是学生和指导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论文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即价值。
二、论文写作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受其自身知识的局限,选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题目范围过大。比如,有的同学选这样的论题:“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题目不够新颖,缺乏创造性。笔者发现,如果选题是文学方面的,题目大都集中在《红字》、《苔丝》、《简爱》、《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飘》等少数几部文学作品上。其三,学生思路太窄,部分题目存在某种雷同现象。以此为根据,笔者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三、论文写作中选题的方向
论文选题应该符合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要有新颖性,有一定的学术性,选题原则上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选题:
1.文学、文化方向
对文学的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及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主题、产生的背景、作家的风格、派别等进行分析和评论。学生可以阅读一本或几本英语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个案或对比研究,或对一个或两个英美作家进行个案研究或对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经历,爱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学流派的影响等。也可以以文体分类的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等。
2.翻译方向
口、笔译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口、笔译方面毕业论文的选题大致有以下范畴:中外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理论评介;译文评价;翻译与文化特殊用途语言翻译(如外贸、体育、旅游等专门行业汉英翻译);翻译与文体、修辞;翻译实践等。
3.英语语言学方向
语言学与语法有相关、相连和包容的关系。语言学和语法选题大致包括:语音学,音位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方言;语法学,词法,句法,功能,转换,对比等;词汇学;构词法;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对比;外来词语等。
4.英语教学法研究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外语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与新式教学法比较;各种教学法比较:优势和不足,相辅与互补;分层次教学,优势与弊端,可改进之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和手段进行外语教学等。
四、论文写作中选题方向的可行性
关于选题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议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首先,就时间、资源、语料收集而言,该题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个人是否对该题目感兴趣,以保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与足够的重视? 另外,该研究是否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观点?换句话说,应遵守论文选题的三原则:价值原则,能力原则,兴趣原则。毕业论文要有新颖性,有一定的学术性,选题原则上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其次,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题,选择自己能够找到充足材料的题目。论文要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远见,应该发人深思,使人受益且获得新东西。
根据论文选题的可行性原则,结合学生选题的方向及常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文学文化方向选题。这方面的选题资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学生很难跳出一个思维定式,经典名著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该说的已经都说了,怎么创新呢?能够有所突破很难。不过,为了避免学生选一些老掉牙的题目,可以选择新的突破口。比如,选题“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等,笔者认为,这是比较好的题目,写起来可以结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还有,学生可以从所学课本取材,《高级英语》的课文大都来自原著,从这方面着手,既挖掘了课本,又开拓了知识,还完成了论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学就有这样的选题:“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从影视文学选题。(2)翻译方向的选题。学生在这一方向选题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选题部分或全部重复。诸如选题“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这些题目看似不同,其实写起来可以换汤不换药,可套用相同的写作风格,相同的提纲。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扩大视角,比如,“关于对外交流翻译中不足的反思”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可以从电影名的误译,旅游翻译的误译等多方面入手。(3)英语语言学方向的选题。这方面的选题令一般作者望而却步,因为涉及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兴趣的。但不容易与别的同学重复,也容易创新。比如,“网络发展中的英语进化”就是个不错的话题。(4)英语教学法方向的选题。此选题能查阅的文献很多,也能激发作者的兴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等。比如,选题“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需要做相应的实验。
综上所述,学生要尽可能多地查阅书刊文献资料,通过文献阅读,了解某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每个方向的选题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能力的学生也可有选择地把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等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或对上述学科进行某种类型的比较,寻找一个突破口,建立自己独特的课题,以便能够产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的突破性效果,能够形成“弃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别开生面的选题风格。
五、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前应当重视选题,深思论文的选题是否有新意、有创见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与本专业有关系、选题范围是否过大。而且应当特别考虑论文题目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题目是否简洁、大小写是否符合规范等几个环节,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题目都不可晦涩难懂。
参考文献:
[1]田贵森,段晓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