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司理财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最优,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篇2
同时,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决定委托上海富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万元投资国债,受托方承诺上述资金的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最低的也达到了8%。如首创股份拟将1.5亿元委托北京巨鹏投资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双方约定,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年收益率大于8%时才开始计提报酬。这种完成预定收益率才收取报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收回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同时,该公司还有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是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财约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财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广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样,那么委托理财及其投资收益如何核算呢?这似乎并不成为,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财行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
企业将自有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委托理财,一般而言,期限不会超过一年。根据《企业制度》的有关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因此,委托理财属于短期投资。
当委托理财到期,对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财,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财,即使前后期累计投资时间已超过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视为一次新的理财行为,即为短期投资。
二、委托理财投资的运作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委托理财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受双方就资金流向及其余额定期(如按月)或随时沟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2、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封闭运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而是将资金交付受托方后进行专项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与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资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三、委托理财投资的核算
(一)委托理财投资核算的一般原则:
委托理财投资,属短期投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确定:
委托理财均为现金方式。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业取得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应于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3、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在期末时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篇3
2.公共财政是提高政府支出效率、遏止腐败的一剂良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政府预算建立在一整套科学公开的运作程序之上,这就为精打细算、有效地使用政府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避免了由预算制度流于形式所造成的政府支出铺张浪费现象,大大促使政府支出效率的提高。公共财政的又一重要特征,是通过对政府财力的法律制约,将所有政府预算内外的收入都纳入政府预算中,将政府的一举一动都纳入到法治范围之内。政府收支行为如果不能受到有效的法制约束,政府预算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就为权力腐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因此,公共财政的推行实为医治政府权力腐败的一剂良药。
二、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所面临的难题
1.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与国有经济相关的财政收支始终是一种客观存在。西方公共财政学建立在以私有经济为主的“社会共同需要”之上,我国在借鉴西方公共财政体制时如何给大量的国有经济定位,就成为一大难点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财政应该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所组成,提出所谓的公共财政双元结构论。也有学者将国有经济视作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障碍,主张放弃对国有产权的庇护。“公共财政双元论”本身违背了公共财政论将财政定位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这一初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国有资产的财政收支,也同样服务于社会公共需要这一大目标,这部分政府收支仅仅是财政的一个构成要素,而非独立成分。也即是说,国有资产财政只是公共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如果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分配的唯一目标,那么公共财政必然是一元论。至于将国有经济视作公共财政的障碍、主张放弃对国有产权庇护的观点,与我国政治经济的本质特征相违背,也是不符合国情的。
篇4
1.相关人员财务管理观念缺失。热力公司大多是区域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其经营状况历来都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当公司经营出现资金困难或者经营不善时,当地财政或银行都会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因此,长久以来,热力公司高层及员工较少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其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然而,近年来,区域供热市场的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热力公司的垄断地位逐步被打破。此外,由于国内国企改革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债务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多数热力公司的经营压力陡然增加。2.成本核算过程不够明确。由于热力公司生产的特殊性,产品高度单一,产、供、销同时完成,没有存货,不存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盈亏不实问题,根据会计核算从简的原则,热力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只将财务费用列为期间费用。其他费用列入成本。其成本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产量增减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费、基本折旧、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而变动成本指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增减的费用,包括燃料费和水费等。但是有些热力公司在进行生产成本归集时,未将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区分,所有车间的生产成本全部统一核算;产品成本组成模糊不清,对企业今后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带来一定麻烦。3.采暖费回收率不高。每年热力公司都会有供暖费收缴不上来,除了企业单位欠费外,还有不少居民拖欠采暖费,拖欠采暖费势必造成热力公司资金运转困难,服务水平下降;服务水平下降,又反过来成为用户不缴费的理由,进一步使企业陷入越拖越久的恶性循环之中。居民拖欠取暖费的主要原因有:(1)个别居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当季全额支付暖气费有困难;(2)因房屋买卖或转租导致房屋拥有者和使用者不同,从而引起暖气费缴费关系不畅;(3)有些用户以暖气温度不达标为由不愿缴费;(4)有些居民小区由物业代收暖气费,由于恶意拖欠、捆绑式收取等种种原因,造成居民长时间拖欠暖气费。
三、解决热力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1.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热力公司要加强管理工作必须要树立财务管理重要的观念。而这种意识的树立首先要从公司管理者出发,加强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通过培训、脱产或在职等学习方式,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学习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而坚持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理念。只有管理者转变了传统的观念,秉持创新理念,才能深人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其次,全面贯彻财务管理的理念。让公司的所有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树立成本领先、全面预算等财务管理意识。在公司管理者的带领下,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深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系统熟悉和深层次运用程度,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识需要不断的加强,也需要从上到下的认识和坚持。2.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完善成本核算流程。热力公司要放弃以往粗放型的核算体系,不断细化核算单位;应该做到正确识别成本项目要素,完善成本核算流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是完善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工作,其核心工作包括:2.1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分析费用预算、定额消耗、成本预算完成情况的依据。热力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存货的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损毁等,都应当及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既要符合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又要简便易行,讲求实效。2.2健全计量验收管理。对于热力公司这样的供热企业,计量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做好计量验收工作是正确计算费用、成本的重要前提。各供热所应当配备计量人员和计量设备、仪表、工具,对各项财产物资的进出消耗、不同责任单位之间财产物资的转移以及出入库,进行严格的计量验收,做到手续齐全、计量准确。2.3做好财产清查工作。各供热所应当对设备维护材料、、保养材料等辅助材料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费用、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主要维护保养材料要逐月盘点,年终对所有财产、物资都要进行盘点,按规定及时报批处理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做到账账、账实相符。3.加强采暖费的回收力度。3.1加大对各营业场所营销业务办理的监管力度。热力公司可以从供暖期开始起,每月将热费任务逐一分解,针对热费收费难点,进行分析、汇报、解决,对于各所热费回收情况,在系统营销工作群每天一报,提示大家不断关注收费率,努力完成收费任务。加强对热力收费管理系统中热用户的应收热费、供暖面积、交费单价等内容的调整的监督审核力度,要求各营业所对所有的调整操作进行汇总,并实地予以检查核实后,制表汇总上报公司,由公司相关部门逐一认真审核后,才能予以调整,确保热力收费管理系统中应收热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杜绝违规调整和误操作的发生,使热费回收的管理工作更加严谨。3.2优化产品的服务质量。一是做到信息公开,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各个热力公司都可将各地的供热原材料煤炭、油料等价格、收费标准和依据进行信息公开,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二是开展便民服务,比如增加收费点、设置智能缴费卡,甚至可以为一些老弱病残等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等;三是加强市场调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热能产品“暖气”本身的品质。3.3强化激励机制。暖气的供给和买卖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可以将采暖费的收费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内(供暖期之前)缴费的,可以小额度降价,给予打折优惠。热力公司可以开展预收采暖费优惠活动。比如在8月1日-8月31日缴费的用户,可以按其所缴采暖费的2.5%返点;在9月1日—9月30日缴费用户,可以按其所缴暖气费1.5%返点;对于往年欠费用户如在8、9月期间预交当年的采暖费,并交齐往年欠费,将给与免除全部滞纳金的优惠措施,同时享受当年采暖费缴费返点的活动。热力公司还可以开展预交采暖费赠食用油活动等等。在第二阶段(供暖期间)缴费的,采取平价收费;在第三阶段(供暖期结束后)缴费的,可以小幅度的涨价,并给予滞纳处罚,按供热管理条例收取滞纳金。3.4多管齐下,采取不同的追缴策略。不同的用户拖欠供暖费有着不同的原因,需要区别对待。对不同的用户人群采取不同的追缴策略,既要有采取法律诉讼的“强硬手段”,也要有扶危济贫的“柔情手段”,软硬兼施,多管齐下,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林 单位: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海云,对热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J].会计师,2016(03).
篇5
当前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系性;二是某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三是缺少主要制度。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不足给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1.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问题,公司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中心的理论、政策的研究水平来进行解决与克服,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语义清楚、层次分明以及用词准确,对于实体性的制度,在制定时则要注意制度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要具体,同时还要联系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2.由于公司中的某些制度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加强对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特点的了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制度。
3.由于一部分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缺少一定的主要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要从系统、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篇6
因此,针对集团公司各子公司核心作用与否、与主业配合关系的密切程度、控股程度大小等,财务管理的深度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二、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框架设计
有效的财务控制框架主要包括:
(1)强有力的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能够控制和协调所属企业的活动,这是集权与分权问题的直接体现;
(2)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有效的相关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和其他牵制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
(3)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经验表明,母公司对所属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手段是财务监督。
根据不同种类的财权,母子公司之间,就公司的财权配置做出如下构思:
1、投资决策权
对外投资权归母公司,子公司不得有对外投资决策权。对内投资决策上可在集权基础上适当的分权,母公司对控股公司的分权程度要大于对全资子公司的分权程度。流动资产投资决策权以及简单再生产范围内的技术改造权利完全授权于子公司;在扩大再生产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应限额,母公司审批后才能投资超限额的项目,或者根据子公司自身情况、资本多少给予一定的确定性内部投资权;在有效期内,子公司无论投资项目多大或投资额多少,只要投资总计还没超过授权比例,子公司都可以任意投资,在没有经过母公司审批情况下,超过比例无论项目大小都不能再投资。
2、融资决策权
母子公司需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杜绝和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
以下融资决策权母公司需牢牢把握:
在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方面,超过资产负债率安全线的举债融资,以及导致母公司股份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的融资,子公司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子公司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等问题。母公司在集中重大融资权的同时,赋予子公司的融资决策权仅限于: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内的限额举债、提存的折旧费、税后利润留成、与自行决策的投资相配合的融资,如流动资金借款、技改借款;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项目,则应由母公司审查或备案,以监督为主。
3、资产处置权
子公司的对外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重要建筑物、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处置必须经母公司审批,流动资产及其余资产的处置可由子公司自主决定,但需报母公司备案。子公司拥有资产的日常管理权。母公司对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拥有监控权。
4、资本运营权
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决策权限集中在母公司,各子公司一般没有这一权限。集团公司财务部应该拥有更大的资本运营管理权限,以适应集团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5、资金管理权
母公司对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子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制定资金内部管理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组织资金收支平衡、进行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其它的都有母公司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将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各子公司超过限额的对外资金支付、子公司在银行开设账户、子公司的资金收入以及子公司间的资金调剂等事项由母公司统一办理和审批。为保证子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零星开支需要,母公司应该给予子公司限额以内的资金支付权。
6、成本费用管理权
母公司通过预算控制手段(下达预算——检查进度——考核结果)对各子公司和下属单位的成本费用进行间接管理。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原因。对各子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情况制定具体的监督检查办法,定期监督检查。
7、收益分配权
篇7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化的企业注重的是知识技能和资产的积累,对于现代化的安装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知识技能对于企业来说也不再是简单的影响企业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而应该视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来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已是企业财务管理所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
二、安装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安装企业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一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对于安装现场资金活动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企业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等现象发生,此为资金活动的高风险领域。二是在实物管理方面,项目现场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公司对其基本上处于失控状况,对于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三是在工程招投标管理方面,不具备投标所必须条件,《投标书》不够规范,而且对项目投标未能进行合理的考核。四是在物料采购管理方面,现场所需日常办公用品设备、日常生活开支及现场项目设备安装所需零部件等的采购程序不完善、不规范。
(二)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很多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了很多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发生。例如,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够认真,而且可能还会由于管理方式的不正确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在安装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做好了记账、报税、做报表的本职工作,却未能够认真地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查,导致财务管理不善。先进可靠的财务管理理念能够为企业指引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向。对于安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对财务管理知识不能进行全面的掌握,就会导致在成本核算、现金流控制、验工计价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降低成本管理在节约企业成本方面的作用,造成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当,收益效果不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安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安装项目要求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财务管理者的工作还仅仅停留在管理企业工程的资金、票据的进出,而没有把数据分析和管理对策作为工作重点。这将导致整个项目的资金规划不合理,最终降低项目收益。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重大缺陷。由于盈利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很多安装公司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比比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问题还会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使企业资产的管理和财务的核算工作都得不到准确的落实,出现许多错账和资金流失等现象。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通过制度来严格要求他们的工作质量,对其工作进行合理的约束。
(四)安装公司对发票的管理问题
增值税发票是指纳税人通过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开具的发票,这是保证购买方能够通过增值税发票并且按照相关规定来抵扣一些税款的凭证。目前,我国的安装企业一般在地税开取营业税发票,对于增值税发票用于工程项目的开支,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做进项税额的转出,不能用做进项税的抵扣。企业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对发票的控制也是保证企业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由于许多中小规模企业经济成分的限制,开具增值税发票对于其经济利益的作用较大,致使很多企业违反《增值税条例》不给购买方开具发票,或者是通过提高成本来代替发票,这种行为损害了购买企业的利益。其次,增值税发票不合格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抵扣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很多企业开具的发票不够规范,而且分类不够清晰,导致了在抵扣税款时出现很多问题。最后,对税务发票的管理工作不当。很多企业未能对企业的发票进行合理的管理,致使企业的发票遗失。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的频繁换岗都会导致发票信息的不准确现象发生。
本文根据企业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一是安装企业要维护自身的利益,杜绝与此类企业进行经济交易,防止因收不到发票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二是有关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税务发票的管理,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防止税款流失的现象发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并且要对严格违反税务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治。三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税务知识的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有效地对税票进行审核和辨别。四是企业应当采用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增值税发票进行妥善的管理,对不慎发生的丢失现象,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补救,防止企业的财产和信息受到损害。
三、对安装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安装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对于安装公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控制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失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先进的电算化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专业软件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更加准确高效的管理。
(二)加强安装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对于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能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还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约束。并且企业的负责人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定期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嘉奖,做到合理的约束和激励,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篇8
总体来看,我国铁路公司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力度不大,但目前已经被广泛的采用。如大秦铁路2008年度报告就明确表明,公司已经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经营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铁路公司财务管理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政策
铁路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政策支持体系,针对中央所属的铁路公司,《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第167号)对其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要求,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铁路公司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有了依据。
2.铁路公司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实践
从实践来看,铁路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已经被广泛的采用,如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按照会计年度报送预算报表,这就包括央企中的铁路公司,部分铁路公司更是根据自身的业务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构建了“组织层级+业态特点+预算流程+从业务到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再如中国中铁制定了《中国中铁全面预算管理手册》,明确了“分层级、分业态、全流程”的特色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铁路公司财务管理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量的铁路公司采纳了全面预算管理,但实践中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调整与考核不严格等现象依然存在。以审计署公布的《中央部门单位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为例,审计发现2012年原铁道部本级及其所属单位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纪律的资金达到154922.4万元,占2012年度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比重达到3.89%。
三、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公司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铁路公司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从强化组织协调、强化预算编制与实施、强化监督与考核等方面着手。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组织
首先,铁路公司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全面预算管理事宜,铁路公司可以以财务部为依托,成立预算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负责相关事宜。其次,铁路公司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一般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的一般流程等,用于指导、规范预算行为。再次,铁路公司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配套体系,如构建完善的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制度等。
2.强化预算管理编制与实施
首先,要规范预算编制,铁路公司在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书之前,要对公司历年财务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公司下一年度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确定下一会计年度的预算总额,在此基础上,组织各业务部门编写预算书,在汇总后根据总预算对部门预算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预算书反馈给各部门,讨论后提交公司审核。其次,要规范预算实施,在预算审核通过后,财务部门要将预算书下达给各部门,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预算的金额规范经济活动,避免违规使用资金。
篇9
一、集团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在美国,集团公司(groupcompany)只是一个商业术语,而非法律术语,一个集团公司可以是一种松散的、交叉持股的公司集合,美国的“集团公司”一般是控股公司(holdingcompany)。当我们谈到摩根斯坦利集团(MorganStanleyGroup)或花旗集团(CityGroup)时,通常指所有公司在一个控股公司的结构之下,而不是说这些公司松散地、通过交叉持股而相互联系。
在我国,集团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部分国有的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以前的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如中国电信由电信局改制而来、物资集团一般是各地的物资局等。我国集团公司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关于集团公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集团公司的组成也从单一的国有集团公司向国有控股、民营、外资等多元化转变。
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集团,2005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有18家,比2004年增加了2家,同时,排名出现上升;而以连锁超市为例,九十年代初,基本上只有单打独斗的食品店、杂货店,1991年9月,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在一个居民区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市场,到2004年,全国百家连锁企业的门店总数达到30416个,基本遍布全国的各个大中城市,百家连锁企业实现零售496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根据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分析预测,到2010年,中国零售业最大的前4家零售集团的食品销售额将占社会食品销售总额的25%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集团公司将会不断壮大,今天,集团公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和民族产业实力的象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的脊梁。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集团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管理水平相当薄弱。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和财务管理重点主要依托于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能,它适应、服务于总体战略目标并起着主导作用。但目前,我们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尚处于初级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集团资源集约较差,效率不高。
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设置多级独立法人,集团公司缺乏集约的功能,各公司多头开户,资金分散占用,而且,投资的随意性大,资金失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报表的准确信和及时性难以保障。
多个法人的设立必然需要设置多套帐务报表,实行层层合并,最终报表的产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会产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等问题,出现信息滞后、管理失控等现象。
现代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当前的信息爆炸,财务管理需要在准确的时间里拥有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可是当今大部分集团公司决策仍处于被动状态,公司的许多决策将受到影响。
3、财务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都是会计核算问题,并都侧重于事后核算,很少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且都不具备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功能。而且财会人员忙于做账,无暇顾及监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集团公司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
4、国际化的要求难以达到。
WTO的加入,国内竞争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使我们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主动地或被动地走向了国际,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到世界各地筹资、投资,客观上要求其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必然要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化是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Internet和电子商务浪潮构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新的挑战,尽快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迫在眉睫。然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这一系列的变革离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使财务管理从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能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A公司是一家国际上有名的大型零售企业,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04年底,在中国拥有大型综合超市60多家,是中国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领先者。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实施其全球ERP项目,有效地整合了A公司在中国的资源,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为A公司以后地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1、项目实施以前的财务管理模式。
a、从财务组织结构看,主要通过门店财务部———区域财务部———中国区财务部三级管理A公司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b、从职能分工看,门店财务经理需要负责一家门店的所有财务工作,包括资金管理、供应商发票的核对、单证结算付款、财务核算、税务、财务分析等工作,因此,财务人员也较多,一般每家门店需要15人以上;区域财务经理主要是负责区域内各门店报表的合并和整理,为区域经营情况提供分析报告;中国区需要将各区域报表合并,生成中国区的合并报表,上交亚太总部;再由亚太总部层层汇总至集团总部。
c、从时间上看,基本上门店报表可以在下月7日前结束,区域至少需要1周时间汇总、检查;中国区同样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进行合并、平衡;一般情况下,中国区的报表在下月底可以产生,集团总部的报表则需要在一个月以后。
d、从实现手段看,基本上都是手工作业。门店的所有凭证需要手工输入财务软件(各区域的财务软件各不相同),门店与区域之间、区域与中国区之间的报表则全部通过手工的Excel表格归集、汇总。
2、实施网络化后的财务管理模式
a、从财务组织结构看,主要通过中国区财务部各主要部门———门店或城市单证等直接对应部门的二级管理A公司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b、从职能分工看,门店财务经理转化为业务监控(businesscontroller),主要负责分析门店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为门店管理层提供财务管理的分析报告;中国区财务部各专业部门直接负责相应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业务监控及结算等工作;集团总部直接通过网络从系统中得到相应的报表,从各专业部门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
c、从时间上看,门店报表在月底关账后即可直接通过系统生成报表,通过网络在第二天传递到相应的数据库;各区域报表、中国区报表、集团报表理论上是可以与门店报表同时生成,关键需要各级财务凭证及时输入系统。
d、从实现手段看,基本上是系统自动生成,各系统之间通过接口传递数据信息;极少数付款凭证需要手工录入。
3、网络化实施后,财务管理的提升效应
a、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即时。运用网络化的系统之前,每月的财务数据至少需要1-2周时间才能汇总到中国区总部,到全球总部基本需要1个多月,因为需要层层汇总,生成相应的管理报表。实施网络化管理后,在各级财务人员将当月凭证输入电脑后,第二天就生成了各级部门需要的报表,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输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b、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更加精简;实施网络化后,业务系统、结算系统、付款系统、人事系统的数据通过接口自动导入财务系统,凭证、报表由系统直接生成,可以相应减少30%以上的财务人员。
C、资金运用更加有效;施行网络化管理后,集团大部分的对外付款集中在总部,同时,各企业的资金基本集中在总部开设的网络银行帐号内,由集团统一调度,避免了资金的分散,同时也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四、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化是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计算机应用已得到普及,实施网络化财务管理,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是可行的。这是因为:
1、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数据准备
财务与会计二者联系紧密,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会计核算,同样,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其中所需数据可以从会计电算化系统直接转换获得,亦可以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共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功运用为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所需的规范、准确的数据提供了直接来源,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2、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奠定了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是我国计算机运用方面最成功的几大领域之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一方面使人们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计算机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既熟悉电子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并使他们在计算机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多数财务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高速、大量信息和复杂的处理能力,能帮助财务管理者建立决策时的信息。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国际化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管理网络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将出现下列趋势:
a、财务预测将广泛得到运用。预测是集团公司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没有快速、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预测将成为空谈,因此,网络化是财务预测准确的技术保障。
b、财务决策数量化。集团公司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c、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从现代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使领导可以直接对市场进行反映和决策,在形式多变的情况下判断方向,操纵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财务管理,就成为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网络化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效应
1、统一数据库在网上实现整个公司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
由于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处在不同的物理区域,相距遥远,集团可以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各项功能,使得集团财务可以对所有的子公司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将公司局域网广域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基于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调配,真正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聚合效应。
2、帮助集团总部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管。
集团财务监控的本质是充分授权并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在集团财务部电脑前就可以实时地了解到所属各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各分、子公司或机构的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集团的授权,查看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这样使得集团对分公司的监控变得简单易行,分公司也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需要的财务信息。
3、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财务管理,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的工具,使公司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的数据上,引导公司对数据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领导简化使用内部数据的复杂过程,从而更好的进行日常决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4、良好的外扩展性与业务关联。
集团财务管理属于集团核心业务结构,这一特点决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开放性,财务模块、采购模块、生产模块与经营模块高度整合在一起,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与业务环节之间建立起关联的业务流,从而实现业务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价值。
当然,实施网络化的财务管理需要作很多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整理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历史数据,统一会计科目反映的业务,建立集团内标准的管理报表;其次,要对外部的供应商、集团内部的各单位等建立统一编码;最后,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没有信息系统,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战略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1998,(9)。
[2]石人瑾、谢荣等。管理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M].财务与会计,2005,(10)。
[4]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1996。
[5]金占明。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10
(一)内部风险
销售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在此过程中,凡是由财务人员导致的过错以及相关流程或者管理制度引发的纰漏都属于财务管理的内部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相关财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销售公司中,收银人员要在现金和转账收款等事项上非常熟练,否则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假币以及虚假票据。与此同时,一些职业素养不高的财务人员在催收应收账款时也容易因为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应收款项一时难以回收。凡此种种,都给销售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2、财务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在销售公司中,财务部门一定要就银行账户开设、印章管理以及现金收付等事项制定相应制度,使基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以免出现私设账户,或者银行印章缺乏专人管理、白条抵库等现象,导致企业遭受较大的风险。
(二)外部风险
1、账款逾期和坏账风险。
在销售公司中,主要有转账、现金以及应收账款三种结算方式。在现金和转账结算中,有时会出现财务人员操作失当或者收到假币、虚假票据的现象,规避此类风险较为容易,只需相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细心留意即可。但在销售收入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却很难规避,此类风险主要是在赊销业务环节产生的。通常企业需要先评估赊销方的信用,对授信额度以及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都明确之后,才能开展赊销业务。然而,在此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赊销方不愿还款,或者因某种不可抗力失去还款能力的情况,从而给销售公司带来风险。
2、资金筹集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销售公司想扩大经营规模,首要的一点就是筹集资金。在此过程中,多数销售公司都会通过负债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但在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公司的核心项目难免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利率出现较大波动,且出现通货膨胀的状况,公司便很难保证及时偿还负账,从而给正常经营带来隐患。
3、税务风险。
在具体经营过程中,销售公司往往会出于提高销售业绩,完成销售目标的需要,采取一些促销活动,对商品进行打折,或者收款方式销售等等。这时一旦忽视了国家规定的税金,后期很可能出现被税务机关追缴税金以及滞纳金的情况,甚至有被罚款的隐患。
三、销售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
销售公司要想在财务管理中规避风险,除了要从管理程序和制度方面着手外,还应着眼全局,重视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明确收付款账户
销售公司要分别设立收款账户和付款账户,将两类业务分开核算,以此强化资金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要明确销售收入以及各项费用支出,并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以及控制制度。同时,要编制精准的现金收支预算,使支付账户开支的合理性和公司对资金调度的精确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明确监管规定
1、盘点库存。
对于石油销售公司,一定要精确掌握库存商品的数量,否则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业务。因此,公司一定要制定相应监管规定,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使企业据此对销售战略和计划作出调整,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库存商品,减少由此带来的财物损失。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对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重要。
2、制定借款制度。
销售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等诸多费用开支。相关业务人员为确保业务正常开展,通常会提前借款,致使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在处理和协调各类费用、借款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疏忽,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销售公司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借款制度,对借款的用途、额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还要设置相应审批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以更好的控制借款总额,有效避免了企业资金分散过度的现象,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风险。
3、把握时间差价。
销售公司产品定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上市时间、型号等等。如果是新品上市,定价通常会较高,若油品即将过时,通常会低价或打折销售。此外,在销售周期长的情况下,商品利润容易受到经济形势以及利率变动的影响。为此,公司一定要制定相关制度,督促相关人员随时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并了解经济形势,以便公司及时调整销售计划,控制因时间等因素的变动带来的企业利润遽减。
篇11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自身在进行采购的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为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收取贿赂,或者一味的追求价高而忽视质量,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经常发生。在一般的民营企业中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因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采购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市场中的主体,即国企而言,造成的影响便是巨大的。近些年,国企的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对于各项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采购资金也十分的庞大。现阶段的市场是属于买方市场的,卖方为了能够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数量,不惜出卖质次价高的物品或者是进行促销捆绑销售。很多采购公司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很容易买到质量低劣的产品,这些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大的隐患,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国企物资采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国企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出现采购商品出现质次价高的情况。其次,由于一些国企忽略采购的专业化问题,进而缺乏专业的采购人员,最终导致采购过程中很难鉴别区分出所需采购物资的好坏。另一方面,由于国企往往体系庞杂,很多管理者缺乏对于采购的重视程度,致使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违法违规的行为也常常会出现在采购过程中。这些都导致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三、对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各项问题,结合国家颁布的关于国企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文件,提出以下改善措施,以便建设科学严密的采购管理体系来规范国企采购过程中所出现种种问题。将整个采购过程,即采购开始计划之时、进行价格比较、勘查实物到最后的决定购买、交付价款、入库实现全面的监督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内部管理机构
建设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机构或者委员会进行领导控制,因此,可对采购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整个采购程序,定期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情况。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确定相应的采购标准、价格,对于违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和国家法律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二)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予以规制,但对于国企内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具体的进行约束。因此必须针对各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针对采购的计划,对于计划的确定以及审核都应进行规范。其二,对于申报价格的进行约束,价格的确定必须要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之下做出,对于较大的采购数量最好以招标的方式进行。此外,价格的最终审核确定必须要求做出书面形式的文件资料,以便后期购买进行对比或是监督检查。其三,对于采购合同的审查进行系统规定,合同必须经过严密的级次申报方能最终签订。其四,对于质量进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作为基础,避免质量瑕疵的物品进入企业的生产运营程序。其五,对于票据的制定、审核、归档进行规定。最后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惩罚措施的建立将会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加强采购员工整体素质
对物资采购管理公司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必须要予以重视,素质较低的员工不仅不能够辨别商品质量的好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容易受到贿赂或者收买。因此,必须对员工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国企首先做到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集中于专业知识领域,尤其是日常会购买的商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于采购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加强。其次,国企在新招用员工的时候提高准入门槛,在源头上便对其素质进行把关。同时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在国企进行采购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少部分人以收买贿赂的方式将自己的商品销售进去,因此,应经常对员工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也是加强采购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考核的内容除了日常培训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与其实际工作表现相互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间接性的督促员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篇12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人败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体现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财务治理主体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人员①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②选举董事③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④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①具体财务战略②合理的组织③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④动态协调⑤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②具体日常财务决策③财务分析与报告④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03,(4)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篇13
“先赠书后裁人”型
北京一家系统集成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得到此书的第二天,公司的400名员工就突然接到裁员的通知。《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为去冬北京IT圈的精神教科书。
“不当面告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