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业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诚实为本。
诚实是一种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对事、对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甚至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处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学生去诚实面对,而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就某些他们不想面对或是不好启齿的事来说,他们也许会下意识地选择隐瞒,所以,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以诚为本,诚实会赢得尊敬和爱戴,而虚伪和欺骗必然将遭到无情的唾弃和惩罚。
二、做事先做人
要做好事,得先做好人,道德水准决定一切。个人与社会两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任何一个人,只有融于社会中,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为了协调种种关系,必须要有个准则来约束自己,让学生理解“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的道理。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好规章制度,一旦学生越界犯错,一定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后果,使他们清楚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放纵他们养成轻视规章制度的习惯,要他们学会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好的人品,才能做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学校应该阶段性地给学生讲法,要让他们做到遵纪守法,学法、知法、懂法,提高法制意识,更好的依法行事。
篇2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中国。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篇3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育人为本,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然而,在就业问题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掌握一门技术,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各项技能,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被遗忘在角落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慢慢体现出来,进而极大的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需要认清目前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
1.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重视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甚而有部分人觉得它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院校领导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校在安排课时以及设计课程时就出现偏差,只是简单复制、粘贴以往的职业类课程,且占比例也比较小,内容也较为陈旧和乏味。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同样重视的是教师的知识、技能,而没有专业的职业类教师,直接导致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会太高。与此同时,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没有深入到专业技能教育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从上述分析可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教育的投入较少,必要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健全,软件配置严重匮乏,最终导致他们的职业素养较差,在工作上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1.2高职院校课外文体活动缺乏职业性
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缺失,导致学校在组织和安排文体活动时,活动内容过于单调,缺乏一些职业性的元素,使得高职院校文体活动的教育收效甚微。例如,在学校组织一些晚会上,学生的节目更多的追求一些酷炫的街舞、摇滚乐队以及博人眼球的一些浮夸表演,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而那些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比赛更多的停留在名次的争夺上面,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文体活动从内到外都缺乏职业气息,没有职业文化的渗透,学生缺乏学生职业素质学习的机会。
1.3高职院校缺乏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气息
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环境塑造方面有所欠缺,职业底蕴较差,缺乏一些时代性的新鲜宣传标语,宣传板报长时间不进行更新,且学生对此类事情参与度不高。此外,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支持,对学生的约束不够强,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环境诱导,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今的人们变得更加浮躁、急功近利,高职院校所招收大部分为学习成绩一般或是较差的学生,学校里形成的氛围更多是生硬的技能教学,以及功利的考证形式,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里,课后的大部分学生组团去网吧打游戏,部分学生则拿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看网络小说,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特别是对那些经典名著却很少去阅读。
2改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不是手足无措的茫然应对。因此,只有将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沟通处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德智育的全面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的方法。
2.1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全面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改善当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匮乏的问题。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首先是通过会议、宣传等方法,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整个学校都意识到学校要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进行大改良,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而针对职业类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职业类教师,增强教学力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从教学内容方面出发,高职院校应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技能教育模式,新增一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例如,民族文化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文化修养课程等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并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从职业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技能教学的同时应融入一些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容,例如,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而针对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期末成绩考核形式,积极开展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应新增一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实践以及职业精神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教师应重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通过设计评价表格,让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来按比例的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
2.2营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校园气息
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可以提升髙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氛围不强的问题,一是可以借鉴一些重点名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来进行完善,让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实现髙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在高职院校校园内张贴校训标语,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本校职业素质教育内涵,使得他们可以在潜移默化感受到浓烈的气息;二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进去图书馆阅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知识,对于班级宣传工作,可以规定板报的更新时间,严格把控板报的宣传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收集板报内容、书写或刻画板报,提升整个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气息;三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贴吧等站点,进行引导和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设置一些职业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升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整体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营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校园气息,让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作者:于佳平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梅,陈静.高职学生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
[2]王丽梅,于佳平.项目化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应用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鸭绿江,2015(07).
篇4
3.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高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有了目标,教师的课前的准备、课中的教授、课后的辅导,都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不会盲目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不会呈现出随意性,素质教育质量获得保证,素质教育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4.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克服教育目标缺陷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学制短,只有3年的时间,但是学生既要学理论,也要学技能,那么,留给素质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教学时间因各种原因受到挤占,高职学校的管理层会把素质教育时间占用。有了明确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学校就不可以随意更改素质教育学时,保证了素质教育活动时间。同时,有了明确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可以检验我们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是否有考虑不周或顾及不到的地方,避免一些必要的、重要的素质忘记或遗漏。
5.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通常包括教师、教材、教具、案例、影像、课件、基础设施、政策等等。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让教育者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和设计使用何种教学资源,以最大化地满足教学愿望,满足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目标。
二、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1.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正确。对于具有导向性功用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会导致教育效果的偏差。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不正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的功利性。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成长过程,包括天赋特性和后天获得的一切量变和质变”,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而当前素质教育目标的功利性,体现出来的是重视教育的结果,看重的是教育的商业价值而不是探索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不利于人的成长,不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功利性,会让学生也带功利性,让各专业系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二是素质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我们曾经对国内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问题,答案五花八门,每一份问卷答案都不一样,有的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有的强调道德素质,有的强调科学文化素质,有的强调身心素质,没有形成一致的答案。目标不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没有标准可执行。三是素质教育目标不准确。由于各种原因,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不同的院校有不同要求,有的偏向人文素质,有的偏向道德素质,有的偏向职业素质。同时,在目标定位上,有的目标要求过高,让学生难以达到目的;而有的目标要求又过低,学生很容易达到,这样目标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2.高职素质教育目标设置可操作性不强,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素质教育目标定位存在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会感到棘手,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找不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活动方法、方式和手段,导致素质教育活动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大,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要实现2014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是很难的。
3.高职素质教育目标的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教育目标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基础是相对弱一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但各高职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目标时,很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素质目标,内容重复,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3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素质的要求也应该不同,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能力也应该是逐年递增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目标时没考虑到按年级来制定目标。
三、构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1.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概述“科学的本质是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科学性原则要求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核心,而不是以短期的利益,或者个人意愿来制定目标。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科学与否,目标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顺利,效果是否良好。二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目标具备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因此素质教育活动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素质教育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可行。因此,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识。明确、具体的目标,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照目标,检验学习的效果。目标是经过多方的充分论证后制定下来的,因此目标表一旦制定,不可轻易变动,要保证目标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改变方向和数目。三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层级性。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应该按照培养“人—一般人—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样的顺序进行。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制定目标时要逐层递进,把目标分层分阶段逐级分解,从高级向低级分解,实现目标从低级向高级前进。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以达到因材施教,学生共同成长。
篇5
(二)纵横向系统设计教学章节内容课程内容方面,根据民航职业素质模块划分基本章节,教学章节依据职业素质在行业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有重点的纵、横向设计。
1.课程教学章节设计在纵向上的结构体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模块式、阶梯层进式、素质板块式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特点。(1)专业模块式:该体系以学校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民航运输专业等九大专业(群)为职业素质培养群体;(2)阶梯层进式:以年级为时间维度划分不同年级学生的重点职业素质培养任务;(3)素质板块式:将民航职业素质细分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科技与人文素质五大素质板块。“民航职业素质教育”中的章节则根据学习时间节点、专业的不同,深入解读五大素质板块。
2.课程单个教学单元的横向结构依据“认识—比较—感受—实践”的设计原则。在每个教学章节中包含知识点探讨、民航特色活动分享、团队或个体的职业素质实践计划与反思。例如在《民航职业交往》教学章节中,包含民航职业交往的概念和理解、与其他职业交往的异同、训练职业交往的常规方法、学校训练民航职业交往的形式。同时结合观摩在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校内外社会实践)中训练职业交往素质的品牌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摩后讨论,提升学生的职业交往能力。
(三)教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教学法”民航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内容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频论坛、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过程的理解。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着重体现以下四个特色:(1)参与性。具体教学的热身活动、连接方式、评价讨论都让全体学生参与。(2)体验性。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体验,纯理论讲述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中展示相关人物故事的案例视频,组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类教学活动。(3)开放性。在课程讲授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在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不同情感认知给予正面引导,允许多种结果和评价。(4)主动性。在课程主题结构和规则之下,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四)广泛收集民航类岗位优秀员工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民航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使用的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自编教材《民航职业素质教程》,该教材收集、整理了大量民航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资料、民航企业文化资料、国内外相关民航影视视频资料、各专业岗位优秀员工资料及成长案例分析资料等,立体、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民航业的风采和要求,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标杆。
(五)立体式民航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民航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追踪,在每个教学知识点上综合运用学生自我与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形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该课程的学习结果最终以学生个人职业素质分析报告、职业素质训练方案、个人职业素质养成计划书、训练活动策划等形式呈现,放入学生电子档案并进行规范管理。
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要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教育主导课程质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除了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外,在具体的课程建设方面有以下关键点需要重视:
(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依托相应行业所生存的,所以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往往要符合行业需求。民航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开设和建设前期对民航业的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关于新入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和素质弱项的调查,取得行业的需求分析。同时在与行业联系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收集大量的企业文化、岗位工作要求等资料,形成课程的背景资料库。
(二)职业素质教育主导课程建设要与具体职业技能发展相适应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所以在建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时要以具体的职业技能群为维度,具体讲解其特有的职业素质。在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时要及时掌握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及时将最新的职业技能发展方向与对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联系起来。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做好针对岗位职业群的调研和行业信息变化的跟踪工作,同时引领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养成关注行业发展、关注岗位新技能要求的职业习惯。
(三)与其他职业素质教育类相关课程有效协调职业素质教育的许多素质板块与部分公共课程方向相近,应该注意基础的协调性、统一性,但课程重点不同,设计和教授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在“民航职业素质教育”中有民航职业形象的章节,但它所讲授的民航职业形象内容应与“沟通礼仪”课程中的具体职业形象设计有不同侧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形象教育是要在公共形象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具有行业特色形象的历史背景、旅客服务要求等要素对自身职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与“沟通礼仪”相比,“民航职业素质教育”中的民航职业形象应该更具有行业及岗位针对性,做到将公共类科目具体化。
篇6
二、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国歌、校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各种违纪各类、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一来,谁都想在表扬栏内为自己增光添彩,谁都不愿意在违纪最差栏中“榜上有名”。这样,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也美化了教室,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增强,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分责设岗、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设置班、团委干部人员岗位。并将班内事务进行分组分块管理,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然后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进行竞选,在竞选之前对参选者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欢迎同学们对参选者提出意见。竞选时,先由竞选者在讲台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
将班、团委干部选出后,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门窗、电视机、饮水机、扫帚等都落实专人管理,校徽、团徽、长发、礼仪也不例外。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考评,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若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与操行分挂钩,并在公示栏内张榜。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在主管班干的同意下可以申请“换岗”。对工作效果差的,也有可以调整。对本周的工作总结采用写周记的形式交班主任处存查。一学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换届。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演讲、协调关系能力上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踏实、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让同学们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学生会、班干部、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一个最差组和一个最佳组并上榜公布。每获一次最佳组每个组员加操行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研究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综合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期中和期末各一次。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方式管理以后每位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都竭力为本组获取最大荣誉。同学们在有竞争力、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年轻心理的承受能力。
(四)、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男生班的枯燥和寂寞,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由组织委员负责,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一起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汇集成了百科知识题库。并仿照“开心词典”的组织形式,由主持人临时在题库里抽题。通过成功的举行了两次活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去查阅大量资料,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一些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中,必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班上,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主题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班上的优胜者将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出生社会后,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3、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康第一”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中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班以班内分组和班级联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各种棋类比赛(如:象棋、军旗、跳棋等).这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还让学生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减少了学生的违纪,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篇7
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学习经验之上,有效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手脑兼顾和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新知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创新性作业,进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布置一些家长参与的作业,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父母参与作业的完成,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使作业更具有“亲情味”。例如,讲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原因,自己做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父母参与一起完成。还可以设计一些“我和爸爸比口算”“亲子大比拼”等作业。在这种浓浓的亲情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和探究,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关注小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
促进他们勤思考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对课堂新知的巩固,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既要创新又要保证其实效性,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和探究。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的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对于学习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借助必要的演习操作活动。例如,在讲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的长和高,并算出它的面积。这些具体的操作,除了能够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更是探究、发现数学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现象、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推理,以期更好地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篇8
教育理念落后于实际需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及教师都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去考取各种资格证,而对于知识的探索、实践的反复操作、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塑造等则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不顾。那么,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和完善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时光,更会影响从业者、物流企业乃至行业的市场表现。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于教学质量则缺乏充分的重视。随着高中毕业生高峰已过,高职教育逐渐步入“买方市场”,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遗留问题的影响,以及缺乏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仍然缺乏合理的结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要达到年龄、知识、技能等层面的合理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但是,受“学优而仕”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当前轻视专门人才的社会风气的渲染,公众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就难免偏颇,而不是将其视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对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人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不够拓宽。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通常都简单地将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在这种意识指导下,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就受到限制了:课堂讲授是主流,实习、实训、独自思考、团队讨论以及对抗竞赛等形式流于形式甚至“三年不见踪影”。
篇9
(一)坚持健康、职业、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目标,健康的心理、生理,以及可以适应社会都是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不但直接与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有关,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职业定向性,表明高职体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职业需求满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专业设置,开展针对性职业素质开发,促进学生提高在今后的职业劳动中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加速适应各种职业岗位,保证学生身体对不良劳动环境的耐受力,防止发生职业疾病和职业伤害。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一定会要求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体育骨干分子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集体之间、小组之间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高的课堂控制能力,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教学的不同环节,利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实践,在提高学生职业身体体能、心理调适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推动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体育属于公共基础课程,首先应该为自己准确定位,要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应该重视发挥体育在提高职业体能、树立终身体育、具有特殊身体素质、存在综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具有多种专业设置,职业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在选择教学内容过程中,不但要联系学生的职业需求,而且还需重视防止出现内容泛化问题。不但要求针对性与目标性较强,而且要求具有较高的时代性与娱乐性。传统运动项目如田径和体操存在较高的锻炼价值,可以在其中选择合适的锻炼内容训练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对于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网球和瑜伽等,当前受到人们的大力欢迎,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在教学中可以应用课堂和俱乐部等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四)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多元化评价学生成绩。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学习时间短、体育课时少、缺少体育锻炼必备的场地和器材,所以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明、计划合理,在体育教学中全面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比赛,将体育教学课内与课外结合在一起,使体育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课内教学要重视完成基本目标,要重点讲解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水平。再有,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应在充分研究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应用的评价指标不但包括体能素质、体育理论、运动成绩等内容,而且也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全面表现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等发展情况,不但重视评价结果而且逐步应用过程性评价。
(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体育改革的重要保证首先就是建立起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的观念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让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者,而是能够进行职业素质开发,终身体育培养,以及健康的引导者。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该认真学习健康知识与运动处方等,做到一专多能,在出现学科交叉、相互融合与渗透过程中可以正确进行教学活动以及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力争获得更多的体育经费,改善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发挥一场多用与类群组合的作用,全面整合当前拥有的体育资源同时加强开发,大力培养学生中的体育骨干分子,使体育资源中的人力、物力、财务发挥最大的作用。
篇10
2.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
大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中会体现其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一种能够将人们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进行反映的观念。人的价值观会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价值观的一种,职业价值观也不例外。凭借一个完善的职业素养培训,能够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学生在各大高校学习的时间,就是能够改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好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大学生形成如下的意识: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会获得社会声誉,才能被人们所肯定,被社会所认可。
3.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是基础。因此,只有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了,才能提高公民整体的素质和道德水平。而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道德素养。全国各大高校都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国家未来栋梁之才的职责,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能够更加凸显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范畴的风采。
4.增强大学生职业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都没有很强的职业安全意识,这是因为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不重视对于大学生职业安全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这就导致大学生欠缺系统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通常来说大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教育都是在他们实习的时候做一些简要的教育,要点并未被做出详细说明。如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要灌输职业安全意识,使大学生这方面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和自我保护。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通常欠缺实效性。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讲解的是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不会侧重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和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让学生能够凭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认识到,学习到的知识会化作自身今后工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赛等方式进行。可以请知名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素质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需要各大高校完成的,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培养其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目前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看重的是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
3.开展大学生能力教育
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其适应能力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不少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都在培养基础深、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可以展开跨学科培养、试行主辅修制、文理交叉等,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不少高校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其次就是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现在各个高校虽然在专业课的教学方面做的很到位,但是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依旧比较薄弱。大部分高校都不能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就造成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具备很好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够满足自身岗位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农村支教,到企业实习,到机关做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最后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就是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的,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当今时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创新能力已经逐渐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积极的改善,从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化为重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求新求异思维不断培养起来,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4.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这是需要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所参与的社团活动来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之中,这就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中应该对相关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对活动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提高。在各高校的学生社团中开展同职业素养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应用,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能适应,并且对遇到问题有解决能力。各高校教师只有用心去管理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才能将其职业素质培养起来。同时,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以及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将大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培养起来。
篇11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并尊敬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会计职业本身也是一个诚信的职业。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失去诚信,在企业和政府经济财务信息中弄虚作假,必然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告诫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教育教导学生珍惜会计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会计工作。
2、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才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
3、培养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是工作者工作时的能力和手段。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专业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培养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的职业素养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调节经济行为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会计面对逐步健全的法制,一定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以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酿成苦果。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误入歧途。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工作创新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涉及谈判、联络和交际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这是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疑惑。所以,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准则同国际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就业竞争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优势。
二、科学有效展开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无可厚非的也要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是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掌握“财政大权”的职业,自然也就面对着形形的诱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推动了社会道德文化修养的进步。
1、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设置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职业理论课程偏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为,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凝练并升华。
2、创造会计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既要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校期间,会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启蒙的作用,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会计职业的真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专业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会计文化底蕴是形成学生职业人格的内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步积累起来的。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对学生专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培养学生娴熟技能和良好职业应变能力的重要条件。
4、在实践实习环节渗透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会计教育教学实践要改变传统作业式的模仿模式,要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情景,这样更具有仿真性。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在把控整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政策和制度,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学生学会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处理问题,体会和领悟会计人的特点,对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对效率和效益的认识,对数字的敏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等特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篇12
1.2方法
本研究为同期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100名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偏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护理专业知识;而实验组采用人文素质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礼仪训练,法学讲座,沟通训练,专业形象塑造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标准化病人教学、规范化形体训练等方法。
1.3研究时间
2012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开始,至2013年6月结束临床实习为止。
1.4评价指标
调查问卷中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职业形象评价、沟通技巧评价、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以及道德素质4个维度共20个条目内容,涵盖了护理人文素养的主要要素;评价分为很好、良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级别,级别依次评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包括他评和自评,带习教师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为他评,他评和自评均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该调查表经过我院5个以上副高职称专家测评,效度为0.85;经过20个护生间隔2周重复测评,信度为0.93,说明该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值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师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道德素养得分两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病人评价
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法律法规、道德素养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自我评价评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道德素养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专业技能成绩
研究发现,在专业技能成绩上,实验组在总分和临床实践技能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士职业素质是护士对护理职业的态度和行为的规范,由护理专业技能及思想品德素质、职业形象、沟通技巧、法律法规知识等人文要素构成。有调查显示,只有较小比例的护士对人文的内涵有所了解或参加过人文科学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频发并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除了医疗卫生体制等因素外,医护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沟通能力较弱也是重要原因。本研究选择在临床实习期间,对护生加强临床沟通技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护理礼仪和专业形象塑造等项目的人文素养教育,以期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
3.1护生的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评价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教师、患者评价及自我评价中对护生的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这两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实习阶段对护生加强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显著且快速提高护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
3.2护生的法律法规知识评价结果分析
在法律法规方面,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评价得分上无差异,但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是护生服务的直接对象,对护生在服务过程中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而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则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所以导致两组护生在患者评价得分上无差异,而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3.3护生的道德素养评价结果分析
在道德素养上,无论教师或患者评价,还是自我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在于道德的养成与个体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是逐渐形成的漫长过程,仅仅依靠临床实习阶段短期的道德品质培养,并不能显著提高护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建议道德素养的培养应从小进行,并贯穿整个初级、中级、高级教育阶段。
3.4护生的专业技能成绩评价结果分析
在专业技能成绩上,虽然实验组护理理论知识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总分和临床实践技能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素养培训,虽然对提高护理理论知识效果不明显,但对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作用显著。
篇13
(二)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体现
在每一个具体职业和岗位中,任何行业都有本行业的规范。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对社会承担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勤业,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谋求事业发展,勤奋开拓、求实创新,这是新时代对作为准“职业人”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德育教学的引导使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摈弃毕业后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高薪岗位而频繁“跳槽”的浮躁短视行为,养成爱岗敬业、注重技术积淀和职业发展的从业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无论将来从事任何职业,只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份付出才有一份回报,由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三)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独立完成某一项工作。只有依靠团队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复杂的任务。因此,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现代劳动者融入社会的必备素养,也是众多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团结产生力量,团队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通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实训练习等集体活动中着力培养中职生的协同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角色,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共同完成工作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合作的迫切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对于中职的德育教学,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点点滴滴做起,配合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渗透并逐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素质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愿意尽心为社会和企业承担责任的职业素养,只有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从近年来对中职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生中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只图索取不愿付出等不良品质,这些不良习性势必对其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职业素养不高的中职生,必将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实现德育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明确责任和事业发展的方向,确立自己的成才奋斗目标,打好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
(二)是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需要
开展中职学生德育课程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相关课程培训、感悟活动项目和实践训练平台等,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德育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能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让专业教师能理解和梳理出职业技能活动中职业素养与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关联,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设施条件有效地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双向贯通,有利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
(三)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树立正确就业和创业理念的需要中职生在校期间,通过德育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纠正不良习惯开始,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在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企业考察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育活动,使之能充分了解企业管理规范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等等,让德育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实现由“职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同时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鼓励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
三、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实现形式
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配合德育教学渗透展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拓展整合企业、家长等社会资源,以学生为本位,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况下,将其全面覆盖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职业素养教育包括职业素质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两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展开,其中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职业情感和职业信念素养等的培养应该是德育教学的内容,但两者是无法分割开来而应渗透配合进行的,而且它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主要可通过如下形式来实现:
(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教学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哲学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由此理解并明确:道德素质的思想与行为要求是生活、学习和工作行为规范的根本,更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础。这是在中职学生入学后前几学期由德育课程教师为主导来实现的。
(二)专业实践课程中职业技能训练及其渗透的德育教育
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技能训练获取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提升职业能力素质为主,同时对专业实训课中的动手实训行为按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规范,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逐步培养热爱本质工作的职业情感。这是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导并需要德育教学教师共同参与来实现的。
(三)在校日常生活管理及群体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除了在课堂和实训场地进行渗透,最重要的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主要包括:①班级管理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如从班级日常管理(考勤、学习、卫生、仪容仪表、参加活动等)多方面进行的班级内部月评表彰活动。②学校定期开展的各种工作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如寝室文明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寝室这个小集体里学会沟通、合作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再如对学校的卫生分区包干及评比活动,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检查、考评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又锻炼了工作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积极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③自主参与的各项活动中团队融入意识的教育。如社团活动、班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感悟活动、学生干部培训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团队人员关系、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团队的一员,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找准自己的定位,接纳自己,也学着接纳别人。
(四)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平台的职业素养训练的培训教学
借助校外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机构,组织校内老师开发适合职校特点的职业素养课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展开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行动”,培养其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针对二年级学生展开以憧憬职场工作为主题的“思动”,用思考引领行动,培养他们贴近职场中的思维应用能力;针对三年级学生以面向职场为主题的“对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培养其针对别人的需求调整自己行动策略的自我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