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有效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有效教学论文

篇1

笔者将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教学实践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成道路绿地与城市景观、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四个单元,对于每个单元的教学大约4~5周,16~20课时左右。每个单元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体相同,教学流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展示—教师归纳理论要点—实地调查与分析—模拟抄绘—评价—设计实践练习—再评价,每学习一个单元循环一次,这样有利于强化掌握学习设计课程的方法和流程。通过预习、展示、调查、设计、反馈几个环节使学生目标明确,通过分组合作,相互学习,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一次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得以逐步提升。若整个学期中前四个单元学得较轻松,还可增加一项专类园、农业观光园、屋顶花园等开放式学习内容。

3.创设有效教学的学习氛围

一个班级的学风对于有效教学能否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相互影响有时比教师的说教更有作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在一开课就组织实施,而且要贯穿整个学期,每个单元的学生讲课和实地调研都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分工及展示的机会,在此过程可开展一些小的竞赛和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表现自我。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谊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抓两头,带中间。而在设计课堂上中等水平学生是大多数的,更应受到关注,因为经常得到关注和鼓励,当他们开始主动上进时,慢慢会变得和第一类学生一样好,这样第三类学生在想不完成任务时,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也就慢慢跟上了。当学生经常在教学活动后有成就感,课堂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篇2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写作,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作文批阅和讲评过程中,而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却较少。其实,写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也是关键。在写作中,只有写作方法得当,才能让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而从小学高段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都较为“主观”,多是凭借经验写作,方法不到位。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重在作文结构方法进行引导。作文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少了结构,内容再丰富的作文也会显得零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提纲式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即先构思好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和结尾,然后再丰富内容。其次,要针对具体的作文进行方法引导。如六年级上写作一的“假期生活”的教学为例,本次作文是记叙文,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就写人而言,要将人物融入到事件中,且要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进行刻画。如动作描写,写作中可学生根据事件而多采用动词来表现。

三、读写结合拓展应用,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以写作方式来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首先,注重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写作。采用这种方式在形式上要讲究多样化,如拓写、缩写、读后感等。如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围绕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题或事件而谈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在《变色龙》的读后感中就写出了变色龙变色是环境所需,也是变色龙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体验。如根据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观察而写作。但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而进行,要求不宜太难,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能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才会有效。

篇3

例如: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10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置,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表演了魔术“神奇的小球”:用一根无色透明的尼龙细线,穿过内孔是弯曲的塑料实心球,两手拉住细线两端,球可在细线上滑动,改变细线的绷紧程度,小球可停在空中任意位置,可听人指挥。学生观后百思不解,兴趣陡增。

再如在讲《惯性》时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消防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批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由此而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强化有效的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本能,通过合适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形式上的探究。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这样的环节教学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生搬硬套、约定俗成,缺乏探究的真正内涵。甚至探究课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课堂热闹的背后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学生的思维受教师诱导的限制的探究。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导”得超前。即在学生还没有主动讨论探索知识之前,或者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提示。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再次就是“导”得过细,在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留给学生讨论探究的空间太小,缺少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导致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成为过眼云烟,探究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1、应给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首先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从时间方面来说,学生们需要有时间去实验自己的新想法,需要留出被错误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应充满着激情、快乐、信任、鼓励、轻松和谐,真正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驾驭教材中情感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支持也尤为重要。

2、精心设计使探究内容有层次感和深度。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参差不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和和深度。例如,进行“二力平衡”的新课前,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叫惯性定律?(让学生回答)(2)物体受到外力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可很快做出肯定的回答)(3)物体在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4)这时外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此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导出学生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思考提炼出物理学习方法,同时也体现出学生才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的理念。由于教师的参与指导,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这三件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及时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课堂反馈能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质疑能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观察,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听他们谈些什么,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及时提供有意义的反馈直接地指导学生。

三、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

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迷迷糊糊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启发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满堂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学生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既无法回味、联想、思考又缺少刺激而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思维的最佳途径。例如把一冰块放在0℃的水中,外界的温度也为0℃,问:冰和水的质量哪个发生了变化?我设置以下的问题:(1)水和冰的温度各为多少?(2)水凝固和冰溶化的条件是什么?(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如此设计问题的前提,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篇4

职高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美术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素描,并通过让学生欣赏素描作品来加深对素描的理解。受到优秀作品的吸引,学生进行美术素描课堂学习时才能积极地投入进去,才能提高他们的素描能力。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对优秀素描作品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然后,让学生对静态事物进行素描,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从基础的绘画技能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树立起学好美术的决心,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习惯,在有效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到的美术基本技能得到强化,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职高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1.喜欢美术课堂,主动探究美术知识的好习惯。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从对简单的美术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开始,逐步深入,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习作、写生等绘画实践,认识艺术创造的价值,增进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艺术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作风,爱护绘画工具和珍惜艺术成果的品质;培养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务实精神,培养并最终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

2.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职高学生由于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有效保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一些美术知识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来进行深入理解。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他人发表的意见没有注意,思维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得不到启发,就不能有效掌握重点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精神不集中的学生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

四、把多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他们对美术知识才能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具有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他们进行主动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体,过于重视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教师在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深入探究多媒体的使用,设计出好的教学课件,使美术课堂能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篇5

在引进多媒体教学之后,为许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许多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来说,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自动化专业、机械质量管理检测、汽车制造专业等,这些专业要求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这些专业领域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更多的还是应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反而会使学生更加易于学习和实践。

2.多媒体教学比重过大,本末倒置

在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过分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多媒体工具,使原本的辅助教学方式成为主导方式,结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确实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的好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使得学生难以接收到老师真正想要教授的知识。有些老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但结果却使得学生们抓不住教学重点,学生们的注意力事实上并没有被教学内容吸引,结果自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工具确实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思考过程,但是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己思考和消化知识,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带来的好处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工具就必须找到合理的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

1.找到准确定位,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多媒体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看似与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冲突,但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将两者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些知识。例如在教授酿酒过程中,老师可以用传统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并带领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有关酿酒的一些趣事以及展示一些实际的酿酒工厂制造过程,使得学生对这一过程产生更加立体且全面的认识。这种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既掌握技能又开阔眼界。在实际教学中,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根据实际教学课程和学生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比例,将两者完美地有机结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使老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也只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目的上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有些学生在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单方面地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式的教学方式,从而认为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就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知识上,而只用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对待老师的教学。这种思想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减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们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学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不重视教学内容。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才能正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端正心态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能够顺利教学,进而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工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利用这一工具而不是完全依靠多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有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才能使得学生更有效率地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篇6

2.增强理解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错题其实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错题管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二、当下化学错题管理所存在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强调错题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关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错题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使得化学错题管理相关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错题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

1.缺乏充分认识

认识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化学管理来说,缺乏有效认识,会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对错题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影响学习效果,也浪费了时间.

2.管理方法落后

通过化学教师督促,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了错题管理工作,但是其管理方法却十分落后.学生虽然准备了专用错题本来记录错题,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总结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将错题抄到错题本上,直接附上答案.这样学生只是完成抄写工作,没有整理归纳,错题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改进策略

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错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采取相应调整策略.

1.以预防为主

错题管理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减少错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为了整理错题而整理错题,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教师应该将错题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在做题时,学生应该认真检查题目中的条件和细节,尽可能杜绝因马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从而使错题可以真正反映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归纳

对于整理的化学错题,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做错的题目需要反复拿出来做,从而强化相应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主动督促和帮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错题只有经过整理,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因此,教师的着力点不应该仅仅放在错题收集工作上,而是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归纳和总结上.对学生的错题本,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对于有困难学生,则应帮助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升.

3.建立错题档案

对于教师来说,应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情况建立相应档案,甚至是一些简单记录.只有这样,才能看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复习和引导.

篇7

(二)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权威的倡导下,语文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二者的差别是,教教材是只把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把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而用教材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教材只是教师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新的教学观念形成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极为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关联。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教师一味向课外延伸、盲目补充拓展,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等,导致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变少,无必要教学环节和内容变多,造成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自主变成了盲目,没有目的性。表面看来,学生是进行了自主阅读,实际上学生缺乏引导、盲目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难有收获。而合作与探究也都是空有形式而已。因此,这种没有目的性的自主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来学习氛围良好,实际上却缺乏思维的力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低微。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目标

为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首先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今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设计教学目标时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导致教学目标非常宽泛和模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对这一节课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定位,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一堂课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一堂课中,教师不能安排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调查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同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教学的能力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等相适应。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提高课堂效率、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当,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而且也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优化提问的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与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慎重措辞,用词不仅要含义清晰,避免出现双关或者歧义,同时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容易理解。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想问就问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当由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层层递进,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深刻的问题。

(三)正确引导自主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是一下子把结论和盘托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走出‘独白’的霸权地位,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接受教师的灌输”。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阅读教学才能更有效。

篇8

要确定自己教案面对的学生群体,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层次化教学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2.选择研究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研究过程的方法与结果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法等,而研究结果又涉及到各种评估方法。一线的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3.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

美术知识比较杂乱,在搜集和参阅材料,不断了解研究教案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对研究方案做稍微调整,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制定每一部分切实、可行的计划。

4.确定方案设计的变量

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扰因素等。比如高中课程时间少,美术课题组人员较少属于不可控因素,美术教师需要清楚方案设计的变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体条件,还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误差等,尽量使变量造成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的科学和准确性。

二、设计科学、周密、合理的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研究都是从简便的、周期较短的、与教学实践结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在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观察、不断积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具体的教学方案有很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1.课程目标细化分解

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种类划分;学生通过学习能总结出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意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一件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课下的交流,用“审美的眼睛”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挑选大家都不懂的问题,然后分开讨论,最后再互相分享经验。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实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益。但是需要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力,不能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经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摸索和与同行们教研的交流学习,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也可以来个基于标准的教学。

3.把握好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设成一个标准的、统一的模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对要学习的美术知识互相补充,而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每个环节上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发挥。

篇9

2对于当前问题所提策略

2.1利用英英释义讲解新词

在初中阶段,运用好英英词汇教学法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初中生来讲,英英释义也确实不好理解。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相信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快就会有所提高。教师和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查词,这点非常重要。当然老师可将任务分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查找对应单词的英英解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可由教师准备释义文档,老师备课时,把新词的英英解释和例句查出,英英词典的解释条目清晰,易于分类。教师只需按照大纲要求,列出相应要求掌握部分即可。课上进行讲解时,可先讲文档分发给学生,然后配合讲解课文语境中新词的意思以及更多相关的例句,一定会使学生对新词的印象更加深刻。

当然,中英词典也有英语解释,但其释义不够清晰。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汉英词典多为中国学者编制,无论学者的造诣多深,但终归没有nativespeaker理解的到位。而英英词典完全出自英美学者之手,其用词更地道、解释更清晰。所以说查看英英解释会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下面以“over”一词为例,对比英英及中英释义异同、优缺点。

我们知道,“over”既是介词(prep.)也是副词(adv.),且其用法纷杂,不好掌握。但按照中学大纲要求,学生只需掌握“over”作为介词的三种表达,即:a在…上方(以上)b越过c遍及。对比“越过”这一释义,首先看英汉词典解释(以朗文英汉大辞典为例):over<prep.>

from side to side of,especially by going up and then down again[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从一边到…的另一边

英英词典释义(以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为例):

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s 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 tot 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 thing high such as a wall or mountain

对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如果光看汉语解释不仅看不明白,反而更糊涂。如“[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从一边到…的另一边”这一解释。但对照英汉双语的解释来看,如“fromsidetosideof,especiallybygoingupandthendownagain”,却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清楚的思路。那么反过来看英英词典的释义,

如“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 s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t o t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thinghigh such as a wall or amountain”。

其解释清楚、一目了然,然后老师进行更多的例句分析,学生将很快对其用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理解英英释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计划。但如果学生能从基础阶段就开始积累地道、准确的表达,一定会为以后的英语学习铺平道路。

2.2结合语境,听说读写相辅相成

篇10

2、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艺术与创新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比较重视的问题,而忽视了对作业设计的研究,特别是对阅读教学作业。设计新型的阅读教学作业,利用阅读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往大部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都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设计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重复计算作业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业少,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学生虽做了不少作业,教学成绩却提不高。所以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势在必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效的作业即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升教学质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在一种适当的负担下愉快、高效地做作业,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阅读教学中有效作业设计的方法

1、作业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所谓作业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布置所有的作业,都要考虑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按既定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要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课后作业成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在作业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压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只有这样,教师布置的作业才有的放矢。例如,小学三年级应该十分重视的语段学习、主要内容概括等阅读能力训练、写作训练。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根据教学目标,可增设以下作业内容:

《北大荒的秋天》填空: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发出了();挺拔的高粱(),像()。山坡上,大路上,村子口,榛树叶子(),红得像(),把()。作者采用总分的构段结构,通过对大豆、高粱、榛树等具体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原野热闹非凡。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家乡的春天》写出来。

上述题目着重训练语段概括能力、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写句能力、按总分顺序写段能力的培养,符合年段要求。

2、作业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多数课文都是作者生活中点点滴滴事情与感受的记载。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生活化的活动时空,进行语文阅读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阅读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教学《鸟的天堂》,本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鸟,学生平时生活中都能见到,但是“群鸟纷飞”的景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幸目睹,没有亲眼所见,就无法真切地理解“群鸟活动”的描写,所以课前预习作业就针对此处盲点,要求学生去公园或是鸟林观察鸟,了解鸟的活动,这样课堂上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感知到“鸟的天堂”中“鸟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联系社会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如北京奥运、APEC、克隆技术、汶川地震等问题。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学思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作业过程体现自主化过程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的教学思想,要让学生亲自获取知识。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过程自主化要体现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要以体现探究性学习为导向,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动手”和“动脑”,避免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依赖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阅读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例如:在学完《我爱拼图》后,了解了拼图的制作过程,课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拼图,自己构思,自己设计,自己收集资料,然后安排一个作品展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否灵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没有创新。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手工作品,例如,动植物标本、贴布画、撕纸画等等,然后让学生模仿《我爱拼图》的写作手法,也写一段描写,练习模仿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这样的练习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框架式的指导,既渗透了方法,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可多得的好作业。

4、作业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在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不断的创新、变化,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口头、读图、读表、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书面形式中也可以分为选择、填空、画图、论述等等,口头形式可以选择课堂口述、课后录音等等。作业内容的设计可以将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从内心里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即尊重差异、丰富多彩、自主化的作业。例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课后让学生扮成贾岛和童子演一演,议一议,品一品古人当时的心境,将语言文字转换成鲜活的画面,凝炼的语言转变为形象的故事,让诗中的情景在我们身边展现,从而将诗歌的意境逼真地再现了出来,这样学生会对知识的感觉更亲切,掌握更牢固。再如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根据诗意查找有关参考资料,创作图画,以另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美好壮观景象,从中可以培养小学生宽广、豁达的审美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不但能避免作业形式单一,使学生感觉乏味,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四大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作业形式多样化符合小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激发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效果。

篇11

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存在课本知识容量大、题型灵活多变、难点无法突破等问题,教师若能结合教材在概念、公式、定理的发现处、易错处进行有效的变式,对例题、练习的条件、结论等处实行有效变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揭示,通过类比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概念、公式、定理、例题,通过有效的变式突出知识的基础性、梯度性、灵活性、关联性和过程性,以点带面,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道原题是课后的巩固训练题,教师若没有进一步的挖掘发挥它们更强大的功能未免太可惜了,这里通过有效的变式,变式题形似质同,都可以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解决,但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变式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三、有效反思,感悟思想和方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数学学习并非单纯的靠数学知识的积累,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感悟,可以反思题目的条件、过程、结论、解题方法甚至错误的解法,通过反思感悟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还有助于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感悟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以上的反思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思想,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正如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反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完成的解答,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篇12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篇13

二、课程引导,加深阅读体会

在2011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独立的语文课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与鉴赏,也能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展示自身个性,丰富精神海洋。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教学,在阅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1]。

阅读首先是大致的读。这要求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课本的大体意思,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就是精读、细读,这点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性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精辟段落、找出文章生字以及理解生词意思。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北大荒的秋天》,而《北大荒的秋天》中所表达的秋天到来的景象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体悟自然也不同。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此文中的体会时,在读到第二节时,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下流云会变成什么样子?读好“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朗读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分为分段式、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形式。教师在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课堂发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方法。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李广射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分段的朗读中,在前一段搭箭射虎,需要学生读出李广射虎的从容。而读到射中的是石头时,需要学生读出将士们的震惊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之情。(前段的学习需要读出拔箭就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后面得石中拔箭则是佩服与激动)

三、读写结合,拓展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