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妇产科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妇产科学论文

篇1

3、《因素型产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4、《产科护士共情能力的调查分析》

5、《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6、《改良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7、《孕前及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8、《产科超声规范化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9、《产科子宫切除70例临床分析》

10、《产科医生剖宫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11、《三种常见病因所致急性DIC51例临床分析》

12、《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13、《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28例分析》

14、《对护理实习生关于产科易发护患冲突场景的沟通指导》

15、《CRRT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16、《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评价》

篇2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3

我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在校医学留学生500余名,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毛里求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虽然我校专门为留学生设置了本科全英文教学项目(MBBS项目),但英语并非是所有留学生的母语,且各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给语言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我校要求所有留学生实习之前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但留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要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仍然困难重重。除了语言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在临床教学中设置了一条鸿沟。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医学专业留学生必须直接面对所留学国家的人民,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尤其突出,上述现象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妇产科学教研室通过以下多种途径,较好地解决了留学生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临床教学难题。

2.1提高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

全英文授课是留学生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医学教育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妇产科学教研室建立了一系列留学生带教教师上岗资格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如带教考核与劳务分配、职称晋升相关。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力量。选拔骨干教师到海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外教进行留学生部分课程的授课,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提供指导意见。如聘请布里斯托大学的马丁•约翰•奎恩教授来给留学生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英语水平,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生源国的文化背景、学生的,减少由此带来的文化沟通障碍。

2.2给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学习汉语

指导留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汉语功底是在中国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汉语才能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开设针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课程,除了学习普通汉语,还要学习医学专业汉语,定期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听说读写考核。把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邀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加入,建立医学英汉双语角,每周进行2-3次规定话题的小组讨论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小组间的汉语竞赛,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增加其对中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医患沟通障碍。

2.3建立“一加一”的同伴教学模式

在临床实习、见习过程中,把8年制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混合编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共同参加临床实习,既能解决留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困难,又能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这种学习模式,已在我院试行了一段时间,深受留学生和本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欢迎。

2.4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课方式发展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英文原版文章、图片、视频,教研室添置各种教学模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不但能看得见,而且能摸得着,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以简单、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弥补语言沟通方面的不足。

篇4

1.2临床症状

有10例患者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该病,有2例患者因在妊娠期期间出现口干、多饮、尿多等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有4例患者发生了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3诊断

1.3.1糖尿病的筛检

孕妇在24~28w早餐之后口服葡萄糖50g,1h之后对血糖进行测定,若血糖≥7.8mmol/L(140mmg/dl),则糖筛查为阴性。再做进一步的糖耐量的试验。

1.3.2口服糖耐量试验

糖筛检呈阴性者,在禁食12h之后口服75g的葡萄糖,测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2、3h的血糖值,正常值为5.6、10.6、9.2、8.1mmol/L即100、190、165、145mg/dl[3],若是其中的任意两个数值高于正常值,则为妊娠期糖尿病。

1.3.3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是参照地Fernando多定义的诊断标准所进行的。第一,口服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出现了两次异常第二,患者空腹血糖测量,两次均≥5.8mmlo/L(105mg/dl)第三,测得患者任何一次的血糖只均≥11.1mmol/L(200mg/dl),并且再次测空腹血糖值≥5.8mmlo/L(105mg/dl)。

2结果

本组患者在做完糖尿病的筛检,在一次服下之后的1h后抽取肘静脉血,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7.8mmol/L(140mmg/dl),糖筛查试验为阳性,然后在进行糖耐量试验,本组患者的血糖值均高于以上的任意两个值,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周明显的降低(P<0.01),胎儿出生的体重明显的增加(P>0.01);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体现为:胎儿出现了窘迫、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等。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的死亡进行分析:在本组30例患者中,出现了4例死胎,主要是因为出现糖尿病合并妊娠,通过追问其患者的病史患者均出现了多饮、多尿等症状并持续了4月以上,甚至超过一年,加之患者的受孕之前均未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查。其中有2例产妇在入院之后突然初夏了昏迷症状,测其血糖值为58.6mmol/L,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渗性的昏迷、死胎,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待纠正其休克之后转到内科进行治疗。有2例患者在怀孕的早、中期对尿糖进行检查均为阴性,怀孕的晚期并发妊高征,怀孕36周所检测到的尿糖(+++),再检查其空腹血糖,一直到怀孕的39周,因为胎动消失,第一天就入院,检查其尿糖(+++),血糖为10mmol/L,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死胎,并进行了毁胎术,其胎儿的体重为6300g。出现巨大儿是因为早期的治疗与晚期的治疗是紧密联系的,之间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孕妇在妊娠期具有糖像化的特点,导致妊娠本身成为了一个致糖尿病因子。由于皮质醇、胎盘胰岛素以及胎盘催乳素的作用,增强了胰岛素的降解。假若胰岛的功能不全以及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就很难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就容易导致血糖的升高从而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生理病理的变化很难使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加重病情,导致机体的代谢发生严重的紊乱。对于妊娠的中晚期,胰岛素的需求量加大,胰岛素的拮抗作用加强,而Hplr的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又致使外周组织分解脂肪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妇在分娩期应激状态以及宫缩的时候易造成大量的糖原被消化,因此,导致低血糖性酮症酸中毒。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孕妇在怀孕期间摄入了过多的营养,使其营养在体内分布、消化不均,尤其是南方的人喜爱吃甜食,对糖尿病的发生埋下的重因;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不深刻,在围产期的保健并不完善。因此,孕妇饮食的调整,围产期的正规管理是预防该病的重点。孕妇在妊娠期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强,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了高胰岛素症,但是胎盘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其血糖的升高。

篇5

2.1加强人文教育,关心爱护患者

“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导师应该结合妇产科专业特点,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学。导师应针对妇产科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在做妇科检查时,应该告诉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多为患者考虑,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看病人时,要换位思考,作好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在产科学习时,告诉学生在妊娠、分娩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孕妇,尤其是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要及时跟孕妇和家属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分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积极配合医生的处理,使患者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

2.2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复杂、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产科学分娩动因、分娩机制的理论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将分娩机制、产程处理产等一系列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充分理解、印象加深,并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观看妇产科手术录像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妇科肿瘤轮转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了解卵巢癌的综合治疗,以及化疗耐药的发生和相关机制。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化疗耐药的机理及基因靶向治疗,使学生们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了学生们对临床病例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意识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不仅指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更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2.3重视研究生临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要有好的临床技术,还要善于从复杂的临床现象中寻找科学本质。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应注重临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得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妇产科工作需要许多相关科室的经验,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导师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在临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中影响学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导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让他们亲身参与融入其中,增加学生们的兴趣,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增长他们的学术见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4加强研究生管理,优化考核制度

良好的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之一。首先,教学部门要对即将进入临床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们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医德医风教育。同时也要学生了解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以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一些技巧。其次,教学办公室、导师、研究生要针对妇产科临床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制订适合研究生轮转计划、临床工作程序,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导师在研究生临床轮转时,应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临床工作量。例如,在产科轮转时,要从具体的病例中进一步掌握妊娠高血压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应的临床处理。研究生们往往喜欢做手术,而忽视病历的书写与及时记录,以及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指导学生总结临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篇6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学习、自己获得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思教学方法就是使教与学都不定法。每一次的反思,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笔者在刚开始讲授月经失调妇女的护理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青春期女生,常常出现月经失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会很感兴趣、容易理解,因此笔者采用单纯的理论讲授法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多数学生兴趣不高。笔者课后通过了解得知,多数学生感觉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很难理解,因而无兴趣学习。经过多次反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探究月经失调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3反思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学生的这种精神生活是学习兴趣的体现,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和捕捉学生学习的心理反馈信息,加强学生职业心理训练,从而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护理教学中探索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职业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促进当前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异常分娩时,感觉分娩很可能随时出现异常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反思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笔者在教学中播放分娩视频,让学生感受接产者如何指导产妇在精神上、身体上做好分娩的充分准备,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同时也感受产妇产后的幸福情绪,并结合临床资料说明充分的准备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异常分娩的发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4反思教师情绪,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情绪是能够互相感染和影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积极饱满,能给予学生正能量,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互动、求知;而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抑和紧张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全方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后笔者都特别注意反思课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经常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是否无意中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增强教学效果。

5反思教学价值,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反思教学价值就是充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情感价值、道德价值、行为价值能否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国家对妇女身心健康的相关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爱国、感恩等思想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6反思教学遗憾,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备课时,有些问题不容易发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因此,笔者很重视课后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教学能力。

7反思教学亮点,积累教学、教研、教改素材

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片断”,包括学生的创新活动、精彩答题、探究质疑等,教师课后若能及时捕捉、提炼、记录,就能为以后的教学、教研、教改等积累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篇7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1.1.1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1.1.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1.1.3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1.2应用特点

1.2.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1.2.2变被动为主动

情境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因产生浓厚兴趣而主动探索、求知更多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几乎都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此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这样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觉自愿地让医护人员检查操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即使是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认识和领悟到医护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篇8

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通过增加实习课课时、更新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临床实验室、小班化典型的病历讨论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会使临床7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增加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达到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临床技能的要求,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1.2方法

一般护理应用于44例对照组,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做好抢救措施。人性化护理应用于44例观察组:(1)评估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护理人员必须要迅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神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为了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协助患者缓解重要脏器如肾、肝、脑的血供应不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好休克,将患者的下肢抬高18度左右,将患者的头部和躯干抬高大约30度。另外,医务人员要做好输液的准备,并且帮助患者做好保暖措施。(2)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展开抢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通常选择12号针头,选择肘正中静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穿刺部位。(3)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快速、及时的补充足量血容量,首先为患者输入平衡液和葡萄糖。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加压输入,从而保证患者的静脉通常。等到机体获得充足的血容量,需要调整补量,从而控制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4)心理护理。患者遭受失血性休克的折磨,难免心生恐惧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安抚患者和患者家属,告诉患者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恐惧、不安心理,从而平复患者的心情,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5)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将失血性休克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包括失血性休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6)出院指导。出院前夕,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失血性休克的相关知识,包括平时的注意事项和发病时的基本自救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并且叮嘱患者定期回到医院接受复查。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差、良、优)、患者满意度(不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

2结果

2.1对比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

44例对照组中,抢救效果为差的总共有9例,抢救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1例,抢救效果为优的总共有24例,对照组的抢救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55%。44例观察组中,抢救效果为差的总共有1例,抢救效果为良的总共有6例,抢救效果为优的总共有37例,观察组的抢救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73%。观察组的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满意度

44例对照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0例,较满意的总共有11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23例,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7.27%。44例观察组中,患者不满意的仅有1例,较满意的总共有4例,非常满意的总共有39例,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7.7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抢救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55%。观察组的抢救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73%。观察组的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以肯定人性化护理的优良效果。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7.27%。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7.7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王晓禾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以得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性。

篇10

2、消除性别顾虑,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多而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扩招后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学习妇产科学的男生越来越多。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强调学好妇产科学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于学好妇产科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后到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认为即使学好了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多看看其他书籍或千别的事情,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外科的学习上,对西医妇产科学不屑一顾,持这种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拒绝男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故男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阶段易陷入尴尬境地;(3)个人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使得男生对妇产科学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抵触,而且社会上对男医生做妇产科检查存在着偏见,认为男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就“不正经”,男生在正常教学中看录像片也觉得难为情等;

(4)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自行创业,但也不会从事妇产科学方面的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病例收治制度,学生实习转科等制度,严格实习生的管理与监督。此外,我教研室还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临床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同时听取专家组和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理采纳和改革教学方法。除此,我们还设立了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出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

篇11

1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的理念缺乏先进性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都属于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的范畴,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重视理论多于重视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顺应社会对于临床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1.2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妇产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通常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导致临床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理念难以实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妇产科护理实训与操作的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出现了技术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1]。

1.3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

由于妇产科疾病往往都会涉及到女性的生殖系统,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害羞甚至是抗拒等情绪,因此,导致妇产科的护理实践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护理学实训室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但是,由于目前其所用到的人体模型仿真程度比较低,并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4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不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就少不了要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和重视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然而,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临床实习的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2《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卫生保健的投入力度,有效的释放了群众对于就医的需求和能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护理教学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的培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

2.2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2.2.1病案讨论法

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将问题展现出来,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于积极性。并且,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例如,在进行对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方法的教学时,其重点教学内容,在于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病例展示的方式,帮助护生掌握这一难题。例如:患者年龄27岁,足月临产,因第二产程延长行胎吸助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胎儿娩出时伴阴道持续大量流血,呈鲜红色,有凝血块。通过这个病例,让学生们根据诊断,来得出软产道损伤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理解,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2.2角色扮演法

从本质上来说,角色扮演法能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并通过让学生充当观众或者演员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自然流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针对先兆流产患者所进行的心理护理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学生们对这一点有比较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教师扮演孕妇,学生扮演护士。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先兆流产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借助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2.3强化对妇产科护理技能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之间的充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对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种操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会阴擦洗“操作课的讲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习时间相互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对其进行轮流的讲解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课时不多问题。长期以来,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考核大纲大昂中,都会把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成绩单独的列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也能引导其自主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2.4强化对临床实习管理的重视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床实习的内容与标准,不仅要充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到位。例如,就针对于护生的病房实习过程来说,要求其必须要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并为妇科疾病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等。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就要求每位护生分管3~5张病床,在每日的查房时间,要求护生必须要在床边进行患者情况的汇报,并对其进行护理体格检查。只有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内容,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迅速的提升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对整体护理的方法与要求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3结论

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的妇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妇产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和和考核,加强学生的临床实习管理等,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全面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并以此来推动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进步。

作者:高莉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篇12

1.2方法

妇产科学教学中可运用旧知铺垫教学法的地方非常多,笔者分别以产科及妇科内容中的“产力异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例做一介绍。前者是“异常分娩”章节中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也是该章的难点,很多学生对产力异常中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过强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区分;后者是“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涉及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学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倍感困惑。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介绍疾病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实验组采用旧知铺垫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课前提问复习旧知识

讲授“产力异常”前先提问:(1)正常分娩中产力的组成;(2)子宫收缩力的特点。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以图例形式带领学生复习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此过程注意归纳总结。讲授“功血”时先围绕以下知识进行提问:(1)卵泡的发育、黄体的形成及其分泌的激素;(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串讲知识点: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月经周期第5~14天);卵泡发育成熟后卵细胞被排出(排卵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排卵后塌陷的卵泡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形成黄体,黄体可分泌大量孕激素(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及少量雌激素,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改变(月经周期第15~28天);若排出的卵细胞未受精,则黄体萎缩(黄体寿命14天),分泌的雌、孕激素减少,使子宫内膜缺血、坏死,最终脱落形成月经(月经周期第1~4天)。归纳总结:(1)若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生成,卵巢将无孕激素分泌,基础体温不会升高,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作用而增生过长;(2)若有排卵就有黄体生成,卵巢将分泌雌、孕激素,基础体温就会升高。

1.2.2导入新课

在复习了正常产力相关知识后,引出产力异常是由于子宫收缩力失去了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或收缩的强度与频率发生改变,具体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有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之分。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或过强时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或过强时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接下来逐一介绍每种产力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对母婴的影响及处理。功血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内分泌紊乱影响了卵泡的发育、排卵及激素分泌;同时子宫内膜也受此影响导致月经失调。按卵巢功能发生障碍的时期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大类。无排卵型功血因为卵巢不排卵,则没有黄体生成,卵巢无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影响而呈增生过长,一旦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就会缺血、坏死、脱落,故其特点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有排卵型功血虽然卵巢排卵,有黄体生成,但黄体功能出现异常。接下来分别介绍每种类型功血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

2结果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旧知铺垫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束后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妇产科学试题进行理论考试。

3应用旧知铺垫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3.1设置问题难易适中,找准切入点

旧知铺垫教学法往往适用于难度、跨度较大的章节。若教师设置的问题太简单,学生则不屑思考,思想上处于松懈状态;若设置的问题太难,会让学生一开始便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所以,设置的问题应难易适中,让学生在新课开始时通过积极思考便能回答,由此产生的自信,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有时新课涉及的问题可能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有很多联系,究竟在哪些知识上巧设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学经验。一般来说,应从本章节重点、难点入手,找准切入点,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顿悟的喜悦。切入点选择恰当,学生学得轻松;切入点选择不当,学生学得吃力,对知识的领悟不能上升到新的层次。

3.2分析问题循序渐进、有效引导,注意归纳总结

旧知铺垫教学中,往往1~2个问题的提出并不能涵盖新课中所有的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有的放矢地归纳、总结,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与新课有关的内容上来。这样,既能使课程环环紧扣,增加生动性及吸引力,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3.3合理分配时间

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时间过短、讲授速度过快,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思维,丧失学习信心;时间太长、讲解过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会使整个课程设置不严谨、主次不分。所以,在导入新课时要合理分配时间。

4分析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水平低、接受能力弱的特点。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很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中相对较复杂的知识点呢?笔者将旧知铺垫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学教学中,认为其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4.1复习巩固所学旧知识

中、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往往教师讲授后面的知识时,他们已经把之前所学的知识抛在了脑后。旧知铺垫教学法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其在新旧知识间铺设一条平坦的道路。

4.2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某学科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教师授课方法、技巧有很大关系。在众多方法、技巧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是很关键的。由于中、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讲授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适当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4.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增强学习的信心;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病人的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2.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2.3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2.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3.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建立学法制度,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3.3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4小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