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市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校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种旅游产品,广义的高校旅游是指以高校为载体,在校园内进行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狭义的高校旅游仅指以观光游览大学校园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本文所指的高校旅游为前者。
随着高校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项新兴的特色旅游产品,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客体的理论研究,而对于高校旅游客源市场的案例研究在国内外都极少。
为了调查目前高校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情况,本文采取街头随机拦截的方式,对沈阳城市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计1155人,其中:听说过高校旅游的有812人,对其进行了有关高校旅游认知与态度的调查;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有201人,本文对这部分高校旅游者的结构特征与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98%。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建议。
本文对于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高校旅游的认知
(1)感知度。在1155名调查对象中,听说过“高校旅游”的调查对象占样本总数的70.3%,这表明“高校旅游”在沈阳城市常住居民中的知名度较高。
(2)对“高校旅游”概念的认知。在感知到高校旅游的812名调查对象中,95%认为高校旅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观光;仅有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旅游可以包括修学旅游、体育旅游及事件旅游。这说明,目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虽然对于高校旅游的感知程度较高,但在认知上还有很大局限,仅把高校旅游理解为狭义的高校观光游。
2.消费市场规模
在所调查的1155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中,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对象为201人(指广义的高校旅游),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7.4%,用沈阳城市常住居民总数*17.4%可以近似估算目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对高校旅游产品的消费规模。
3.消费者结构
本文按照人口统计学及旅游行为的主要特征指标,对有效回收的197份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性别。男、女比为1.3∶1,男性略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旅游者是利用到高校出差开会的闲暇时间游览高校的,而男性在这方面的机会略多于女性。
(2)年龄。20岁~25岁年龄段的游客最多(41.9%),其中多为大学在校生,他们到访高校的主要原因是:①探访同学、朋友;②与其它高校同学联谊;③以访学和考研为主要目的,到其它高校进修,在上述过程中顺便游览高校。16~19岁年龄段的旅游者次之(30.2%),其中高中学生居多,他们高校游的主要动机是了解高校、为高考填报志愿做准备。上述两个年龄段构成了高校游客的主体,其它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小、且较分散。
(3)职业。在各职业类型的高校旅游者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体的48.8%,这与年龄结构的统计较一致。列第二位的是企业管理者,占18.6%,其高校旅游的主要原因是:①与高校有业务往来顺便游览高校;②到高校招聘人才,参观高校;③知名企业家到高校讲学,游览高校;④到高校进修学习,游览高校。其它职业类型占总体的比例较为分散,没有体现出较多的规律性。
(4)学历。高中以下学历占旅游者总体的11.6%,高中及同等学历30.2%,大专及本科学历55.8%,本科以上学历2.3%。上述数据显示,大专及本科学历、高中及同等学历的游客占绝大部分,这与上面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所表现出的结果较一致。
(5)月收入。除去学生无固定收入的因素,月收入1500~2500元中等收入水平的高校旅游者所占比例接近半数,达44.4%;2500元以上的旅游者占6.2%。
(6)旅游经验。通常,近三年来旅游次数在4次以上的旅游者被认为是旅游经验较丰富的旅游者。根据调查,近三年来旅游次数在4次以上的高校旅游者占总体的79.1%,说明高校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较丰富。
4.消费行为特征
(1)动机。绝大多数高校旅游者到访高校都有其他目的,高校旅游只是附属行为。在197名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对象中:直接以观光游览为目的造访高校的,仅占7%;另外93%的旅游者造访高校都有不同的原因,游览高校只是闲暇时的附属行为,造访高校的主要目的包括:①工作或学习需要(23.3%)、②探亲访友(34.9%)、③日常休闲(11.6%)、④其他目的(23.3%),包括:参加同学或孩子的毕业典礼、送新生入校,等等。
观光和体验大学生活是高校游的最主要旅游动机。高校旅游各种动机所占比例如下:①观光、感受大学氛围(36%);②了解和体验大学生活(25%);③欣赏科研资源,学习科学知识(11%);④日常休闲,锻炼身体(8%);⑤圆自己的大学梦、名校情结(10%);⑥其他(10%)。
(2)旅游方式。在197名高校旅游者中,没有人参加旅游团,全部以散客的形式进行高校旅游(散客组成:个人、家庭成员、朋友、其他)。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①客观原因:目前沈阳市旅行社中开展高校旅游业务的较少;少数有此项业务的旅行社未把高校旅游作为重点推广产品,缺乏宣传推销,很多市民不知道旅行社的这个旅游项目;少数旅行社对高校旅游的线路设计不科学,游览内容少而空洞,造成人们不愿参团。②旅游者主观原因:大部分旅游者认为自己去高校旅游有以下优点:自己旅游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有孩子或亲友在高校读书或工作,可以安排参观游览高校;自己旅游比较省钱。
(3)消费结构。197名高校旅游者都是以散客形式进入高校的,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于个人出入高校管理比较松散,高校大多可以自由出入,所以这些旅游者在购买门票上的消费为零;53.5%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饮食消费,但金额都不大;在住宿、乘坐校内交通工具两项上没有游客参与,消费为零;没有游客参与旅游购物,消费为零;23.3%的旅游者参加过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例如校园歌曲大赛、校园文化节等,但没有金钱消费;没有人在游览过程中聘请过校园导游,在导游消费方面为零。
综上所述,游客在高校旅游过程中的金钱消费几乎为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①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开展高校旅游,因此不能为游客主动提供交通、导游、旅游购物等服务;②少数开展高校旅游的高校,其旅游开发程度不高,例如几乎没有学校进行旅游购物及校园交通的开发,使游客不愿消费或消费无门。
(4)到访时间。在一年中,78.9%的高校旅游发生在5、7、8、10月。在一周中,高校旅游没有特别明显的高峰,但周末游客稍多(约占一周游客总数的35%)。上述现象的出现与学生旅游者所占比例较大有一定关联,因为学生的闲暇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五.一、十.一和周末。
(5)游览时间。有72.3%的高校旅游者在高校的停留时间在4小时以下;13.3%在4~8小时;8.7%在8~12小时;停留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只占5.7%。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在高校的停留时间都较短,而且以观光游览为主要目的,对学校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6)重游率及重游目的。有65%的旅游者游览过多所高校,他们认为不同类型与档次的学校之间在校园景观及氛围等方面差异明显,会使其产生游览不同高校的欲望。
但是,同一所高校的重游率较低,只有5%的旅游者重复游览过同一所高校,重游原因主要有:探访同学或朋友顺便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高校附近居民在闲暇时间到高校健身、休闲。
(7)各种高校旅游产品的消费比例。观光型、体验型与求知型旅游产品较受欢迎,详见本文2.4.1部分对旅游动机的统计分析。特色突出的高校入游率较高。根据调查分析,特色突出的高校吸引了多数旅游者。特色高校主要包括:①国内的一流重点大学(例如北大、清华)。56%的高校旅游者游览过一流重点大学,34.5%游览过重点大学,9.5%游览过一般大学(指省、市级各类普通高校)。可见,一般情况下,高校的等级越高、知名度越大,旅游者对其的旅游需求也越强烈。②79%的高校旅游者游览过各种专业类院校,例如音乐、美术、农业、电影、体育及建筑类大学等。自然景观、园林小品、教学及科研设施类的高校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大
在高校旅游过程中,消费各种高校旅游资源的旅游者比例如下:自然景观,26%;园林小品,26%;教学及科研设施,25%;校园生活,8%;科普讲座,6%人;体育设施,3%;旅游商品和纪念品,1.3%;校园文化,0.6%;其它,3%。
(8)满意度评价。11%的游客对高校旅游感到很满意,35%比较满意,54%不满意。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高校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经历感到不满意,主要原因如下:①感兴趣的许多地点不允许进入,例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一般不向校外人士开放;②高校未建设有效的旅游解说系统,使游客在游览中缺乏引导,旅游期望得不到满足;③高校内缺乏合适的住宿地点;④缺少旅游购物场所及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例如校徽、特种纪念品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进行旅游开发,高校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学校内没有供游客消费的各种旅游产品,也没有为外来游客设置相应的旅游服务,例如导游讲解、旅游纪念品销售、组织游客参与学生的某些文体活动等。因此游客只能自己在校园内凭着感觉游览,游览效率和效果都不会好。
三、关于高校旅游产品开发的若干建议
根据本文对高校旅游产品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高校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注重以下环节:
1.条件适合的高校要主动开发高校旅游产品。目前,普通市民对高校旅游的兴趣较大,而且已有17.4%的调查对象有过高校旅游行为。但由于管理难度大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正式向社会推出旅游产品。这种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既使旅游者在自发游览高校的过程中得不到旅游期望的满足,又使高校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被动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受到了不良影响。因此,条件适合的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旅游开发与接待部门,化被动为主动,对到访学校的各类游客进行疏导与管理,以实现高校旅游产品的良性开发。
2.高校在销售旅游产品时应该重视与旅行社的合作。目前高校旅游者主要是以散客的形式游览高校,由于其在到访时间上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不利于高校对旅游者的规范管理。因此,高校在销售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利用旅行社的分销渠道,把高校旅游推向市场,实现高校旅游的规模化与规范化。
3.根据不同类型客源市场的需求偏好,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例如,邀请学生的亲友参加与学生相关的节庆活动;召开高水平学术会议,以吸引更多的公务、会议型旅游者;举办校庆活动,邀请校友、政府人员、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吸引高校节庆旅游者;将体育馆、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向外界出租,吸引健身、休闲型旅游者。
4.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特点,联合多所高校,设计出特色突出的高校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石云霞:发展高校旅游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
篇2
为了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性和适应性进行认真贯彻,并在高校市场营销中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学,只有稳扎稳打才可以对高校案例教学的实际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成为在营销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步骤一:首先,就是对案例的选择在对高校市场营销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很多的教学案例,所以对案例的选取是教学案例中首要的条件。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本土性的案例:其真正含义就是要贴近生活,走进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事,可以从我国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实际现状出发,去选择一种学生们关注和熟悉的公司进行实质上的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营销理论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兴趣的激发。其二就是注意案例的专业性和深浅程度,高中案例教学要以相应的教学改革为主要重点,并且在案例上要对案例的问题设定进行强调,要让学生自己掌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步骤二:进行课堂的组织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了班级探讨和小组探讨两个部分。在小组探讨的环节中,可以给予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在意见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对一致的意见分到一个小组,对于那些不一致的现象可以拿到全班范围之内进行讨论。步骤三:进行相关的归纳和总结首先,要进行教师的总结在对案例讨论结束之后,相关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这里的总结并不是要直接的给出答案。对于问题来说并没有一个十分标准性的答案,只是对本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难点进行探讨和解决。其次,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所进行的总结是案例授课教学中最后的环节,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个案例的分析报告。在案例中的分析和探讨中对所获得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进一步对相应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对于高校营销案例教学的改善建议和相应的思考
3.1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营销案例中的主导性作用。
对于高校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所发挥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在教师的教学中对学生是否进行合理的引导。高校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积极掌握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的问题,积极地引导讨论的方向,同时要求提出不同的见解。
3.2积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高校案例教学的市场营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案例的组织以及对案例的讨论都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去。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营销课堂上的章节进行调查性问卷,以此来充分了解学生比较擅长的案例。
3.3灵活地利用相关的案例教学。
在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相关教师应该依据实际内容的需要去进行灵活的案例教学,以此来充分保证在实现教学的前提下注意相应教学的多样性。以案例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将实际的理论性知识完全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归纳营销的理论性知识。
篇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激烈剧增。由附表可以看出,1998年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规模为360万人,到2004年底,达到了1400万人,是1998年的3.9倍。高校在校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扩大,孕育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若按每年每人近2000元用于消费品支出来计算,就有大约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消费总量,这无疑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高校市场,我国企业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开发大学生市场上,多是零售或餐饮企业,资金投入量少、经营规模小、营销深度不够、营销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值得探讨且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2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与普通青年相比既具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注重情感内涵
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对产品的要求与其同龄人一样:赶时髦,追潮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注重商品的色彩、造型、式样以及包装,希望商品能美化环境、树立形象、陶冶情操。由于大学生文化素养较高,其求美的方式往往比一般社会青年更含蓄,讲究自然美、朴实美,更注重产品所赋予的文化、情感内涵,看重形式产品之外的附加价值。比如喜之郎水晶之恋果冻,除了本身作为食品的功能外,它还附加了一层情感内涵——“爱情”观念,因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2.2倡导优良服务
作为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购买不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上,也体现在追求附着于实体上的文化和品味上。良好的服务态度、经营作风会使他们获得“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体验作为时代文人的成就感,从而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商品的青睐度。因此,企业应树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理念,重视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他们留下良好的产品印象,产生今后还想购买的欲望。
2.3消费动机兼有冲动性和理智性
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稳定,消费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求新、求美的个性,因而在选购商品时,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同学喜欢集体结伴购物,选购商品时难免受到同伴影响,忽略对商品全面认真的分析比较,导致大学生在消费时带有浓厚的感彩,冲动性购买较多。
另外,大学生的消费又具有理性,首先,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的供给有限,因而他们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收支,谋求在有限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要;其次,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大、信息的增多,他们选购商品时会考虑得更全面和细致,表现出较成熟的价值取向。比如,以购买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为例,购前不仅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价格、性能和市场的信息,甚至还会找专家咨询后再决定购买。
2.4消费行为的实用性与前卫性
由于受有限收入的限制,加上消费观念的不断趋于成熟,大学生在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希望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追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大学生有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购买心理:追求前卫。在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诱导下,容易产生与时尚同步甚至超越的心理欲望。因此,大学生特别注重商品的款式和式样,以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前卫性还体现在消费方式上,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联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方便快捷;同时对网上购物、“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这些新兴消费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和采纳。
2.5消费结构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消费类型:
(1)学习投资型。平时生活上省吃俭用,但在学习投资上毫不含糊。如买学习资料、订报刊、参加各类英语、考研培训班等。
(2)时尚信息型。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已成为了大学生的“新三样”。
(3)娱乐休闲型。周末选择唱歌、跳舞,假期选择旅游作为主要消费项目,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成为大学生的普遍愿望。
(4)其他消费。几个要好的同学和老乡偶尔聚一聚联络感情,购买礼物送人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项目中的一个部分。
3高校市场的营销策略选择
抓住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企业就可以抓住商机,有的放矢,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开发“高校市场”。.1产品策略
企业开拓高校市场,首先必须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掌握其消费需求的变化特点,开发出能够适应高校学生需求的各类产品。
一般来说,品质好、价格适中的新产品易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我国企业应面向大学生推出经济实用、功能多样、具有良好性能的产品,以适应大学生求实的心理。同时,基于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年级这些结构性差异,具有多元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及经营特色,进行市场细分,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位和营销,开发出不同类型和档次的产品,争取在款式、包装方面塑造产品的优势和特色,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需求。
我国企业除产品开发外,还要注重服务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提供一般的同时,提供热情、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和指导,体现对大学生的关怀与尊重,搞好产品咨询、信息传递与介绍工作,为其当好参谋,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3.2价格策略
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一般来说,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因而,价格中档偏低、薄利多销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当然,对于少数家境富裕的大学生,企业也可以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着重开发他们求新、求异的消费潜力,合理引导,适当增加一些优质优价的产品以满足其需求。
鉴于高校市场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应采取中低档的定价策略,并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辅以价格折扣、优惠、送礼等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也可选择差别定价法,对相同类型的系列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3.3分销策略
大学生的时间观念较强,购买商品时希望购买方便、节约时间,因此,他们选购一般商品时习惯于就近购买。企业在进行分销渠道设计时,应尽量将销售网点布置在学校附近或校内,减少流通渠道的中间环节。这样的话,一方面可降低商品价格,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便捷地掌握市场动态。可以考虑下面两种分销形式:
(1)零售终端。直接将超市、零售店设在校园附近。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武汉的大部分高校校园内都设有校园超市,学校附近也有零售商店。这些企业将目标市场直接指向校园,为师生服务,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2)厂家直销。厂家可以考虑在高校直接设立零售网点,当然这依赖于校企之间关系和企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可根据大学生爱热闹、猎奇的心理,通过卖场欢快气氛和文化品味的强化,以增强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如有可能,众多商家联盟,营造兼有休闲、购物、观赏功能,集吃、穿、用、娱乐等消费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购物一条街”,往往会令大学生流连忘返。
3.4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适当而到位的促销将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我国企业针对高校市场的竞争也会体现在促销的组织上。针对大学生消费者,企业可采用以下几种促销策略:
(1)广告策略。由于受到学校文化娱乐设施的限制,电视广告对大学生的促销作用一般不大,有效的促销手段是利用阅读率比较高的报刊、杂志、校园海报、宣传单等。针对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消费特点和心理,将广告定位立足于心理诉求,在感情的传递和表达上,力求动之以情、诱之以物,以新颖别致的商品吸引他们。同时,结合广告宣传举办一些推销活动,如派发赠品、现场表演等,帮助缺乏商品知识和消费经验的大学生们了解商品性能,引发即兴购买。
篇4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十分活跃的艺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十分重要,这就对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如果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实现与社会、时代进行同步更新,将会导致这一专业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最终走向穷途末路。因此,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创新可为高职院校寻求更为科学的培养方案,建立与高职教育相匹配的教学理念。不可否认,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如果学生缺乏实用性强的营销技巧,则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很难有所作为,所以,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理论也就显得意义非凡,通过教学创新则可以让市场营销专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二是教学是实现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媒介,要解决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学创新有利于纠正学生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偏差,实现营销专业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促进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高。三是大大提高了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教学不仅是专业建设发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展现学生营销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创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成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能够彰显不同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
三、对推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
近些年来,市场营销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职业之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来说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与课程创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一定的关联。因此,要做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能力为目标,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决定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最终培养质量和效果。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发展处于停滞阶段,从课程层次来看,依然采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层结构式,虽然能够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但不能依据行业或职业特点对学生开展专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差。从课程组织结构来看,实践环节很难取得良好的收效,尽管一些高职院校纷纷与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在营销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客户隐私、商业机密等信息,导致这一专业的校外实践情况欠佳。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下足工夫,是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创新和改变传统营销课程体系的“法宝”。以学生的能力塑造为中心,一方面可以重新划分课程层次,让课程层次更加适应营销专业的现实情况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增设一些与交往技巧、言语表达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策划、应变和动手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营销过程中的众多任务得心应手。从市场调查分析到营销策划,从产品渠道开发到品牌管理,确保在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都能展现出高超的营销技巧与能力。
2.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已经开设多年,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比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都已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院校的教学特色。尽管如此,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与实际相脱离、营销案例陈旧与不实用;教学手段单一,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流于形式等。这些弊端也限制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很难发挥出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所带来的真实效果。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突破营销专业教学发展瓶颈,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从学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开展专业教学应在师生、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交流互动,保证学生认识自然与社会,完成自身价值的积累。基于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要实现创新,就要在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人才需求的变化来探寻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灵活而理性地选择适合专业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选用项目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突出营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灵魂,主要是运用学校内的教学资源或校外实习基地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实训教室、校外实习基地等,提高学生对所学营销知识的领悟能力,帮助他们从容应对营销中的突发事件,掌握一定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实践教学是一种将知识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教与学的交互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改善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这类教学模式十分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不同的是各个院校的实践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知轻行”是一种弊病,认清这点之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摸索更加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实践能力,体现各个职业院校“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篇5
1.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缺少市场化的商业赞助
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理论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这些都将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3)高校体育产业重视力度不够
学校体育只强调投入,依靠学校拨款为主要渠道来维持,实际操作的方式靠领导的恩惠与施舍,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别无选择。
(4)缺乏高校体育产业管理的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应熟悉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学校体育管理能力。高校中虽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因受到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其中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使得不能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的最大潜力,大量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性浪费。
2.高校体育市场需求分析
(1)高校内部学生需求
高校体育在高校内部存在着广阔的体育市场,大学生处在特殊的高层次文化氛围中,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体育已成为首选内容。
(2)大众健身需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高校可以利用闲置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建立完善的大众健身服务业,为居民健身,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比赛提供场地等有偿服务。
(3)科学健身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社会上的一些体育培训和咨询市场属于个人行为,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期计划,挫伤了大众的学习和健身热情。然而学校具备专业的高知识层次的指导员,场馆、器械完备,大众更容易接受,健身更科学。
(4)商业宣传需求
高校每年都要举行众多的体育比赛,。有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展示公司的形象,就会与学校合作,提供赞助,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因而学校体育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同新闻媒体的合作,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的加入,从而获得更多的赞助3.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对策、建议
(1)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资源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搞培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但自身原有的体育技能又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一市场来寻求帮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资源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搞培训,满足人们对体育休闲的需要。
(2)利用高校体育人才开发全民健身器材
高校拥有一大批体育专门人才,可以聚集起来大力开发科研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和运动竞赛器材,与企业联合转化为商品,既能为企业获利,又能解决高校体育研究资金短缺的问题。(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高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可利用课余、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4)开发学校体育广告市场
大部分高校都拥有一支或几支高水平运动队,每年都参加校际或校内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吸引企业参加广告大战,也可以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以赛养赛,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扩大了学校声誉。
三、高校体育市场运作研究
1.运作可行性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休闲时间的增多,健身与健心成为生活中新的追求,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大部分高校位于市区内,再加上其自身的需要,高校体育产业化运作势在必行。
(1)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运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设施的维护、水电、工作人员的工资等一切费用都由学校来承担,无疑将更加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自身来解决,加速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产业成为可能。
2.市场运作模式
(1)建立健身俱乐部
根据学校自身具备的条件,设置以娱乐休闲健身为主题,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的俱乐部。把经营权让渡给企业,让企业每年向学校交纳一部分费用。也可利用学校的一些无形资产(如著名教练员等)寻找赞助商,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学生及社会公众便于参加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武术跆拳道俱乐部等。
(2)场馆有偿服务
学校内的体育场馆(如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馆等)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收取适当的费用,把收取的费用在用到场馆的维护上面,以体养体,可缓解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3)体育咨询培训服务
利用高校独有的广大人力资源,向学校和社会提供健美、健身等体育活动常识,竞技体育规则等咨询服务,培训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裁判员,向运动损伤和老年人提供运动处方,为社会公众健身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
(4)开发体育用品
高校通过与体育用品企业合作,利用其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发体育用品,加强与体育用品生产商和商的合作,在学校形成开发、生产、消费一条链。一方面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高校体育市场的范围。
篇6
每一次活动或每一轮问题结束后,总结和点评的工作交给学生。由他们从问题回答的正确性到回答问题时的站姿、语音语调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也要说出别人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自己去学习和借鉴,哪些问题是自己也需要注意和避免的。这种形式的总结既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又有助于他们改正自己的问题。
篇7
首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市场,演变成全球市场。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使出不同的招数,利用各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外营销活动。
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规则正在成为我国教育规则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约束我国教育国际交往的制度体系。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市场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来看,作为教育服务承诺的国家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其在与外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使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国外教育消费者宣传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状况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直接参与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新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争取更多权利和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有是GATS规定“一成员可承认在特定国家已获得的教育或经历、已满足的要求、或已给予的许可或证明”,并鼓励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和其他方式互相承认学历。我国高校所颁发的文凭必将得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承认,这将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由于不承认或无法获得学历所带来的市场障碍,为我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在国外设立和创办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各成员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和贸易形式方面的具体承诺上。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跨境交付,指一个成员方在其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出国留学和培训;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如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境内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说,成员国对以上承诺越多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就越有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对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6个对四种贸易方式作出了全部承诺。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承诺来看,对境外消费全部承诺的有18个,部分承诺的1个,不承诺的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在境外消费方面,如出国留学和培训贸易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将近一半(欧盟12国为一整体计算)。这也就意味着有能力支付境外教育消费的市场相当庞大,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在跨境交付方面,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16个作出了全部承诺,3个作出了部分承诺,也只有2个没有作出承诺,这表明在跨境交付方面,作出承诺的国家也占了大部分,这将使我国可以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以满足国外教育消费者对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需求。虽然目前承诺开放商业存在教育服务方式的国家不多,全部承诺的只有7个,部分承诺的有12个,没有承诺有2个,但总的看来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是有利的。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和主打产品
如何利用以上有利宏观和微观环境,积极大力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从教育消费者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国外校友和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希望了解祖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市场。根据未来学家奈斯比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估计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有5700万人;其次是外国人才市场上,那些为适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需要而迫切要求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消费者,近年来有这方面教育需求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加;再次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语言感兴趣的外国教育消费者等等。从教育消费的地域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周边,开拓欧美,兼顾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方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我们应该考虑以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以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品牌自然科学优势学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打产品。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主要形式
篇8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1.高校要创新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兼容了传统的案例分析、讨论法、体验法、发现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讲授法等的优点,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一种或者多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整个市场营销的教学环节都能够体现参与式教学。下面是根据市场营销的特点建立的参与式教学体系:(1)小组讨论。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的交流和讨论,为了保证组内成员的参与度,老师可以控制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在教室中进行来回地走动,对于偏离讨论主题的小组及时进行引导,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帮组其讨论的顺利进行,然后老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做出总结,点评分析各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另外,及时收集汇总小组活动评价,建立严格的完善的小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知识素养以及素质能力的提升。(2)案例分析。首先,案例的选择很重要,老师所提供给学生的案例,不论是以视频、音频还是口头的,都要保证案例具有很强的逻辑分析性,老师在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要抓住关键点,理清整个分析思路,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例如:老师在讲“企业家精神”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选取张瑞敏的故事作为案例,让学生们分析探讨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精神。(3)实践活动。老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市场营销的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营销实践,使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现状有更深刻的认识。
2.高校要更新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在参与式教学法下,老师应该树立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共同参与的意识,树立终生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主题教育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参与到市场营销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市场营销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9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商业社会中,广告充斥着每个角落。这些广告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新意怡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不平的高低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广告策划之后,广告活动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创意阶段。此时,广告创作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充分、艺术性地表达阐释广告主题的问题。成功的广告战略首先来自不同凡响的卓越 创意。创意是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驱动力。
一、广告创意内涵
(一)什么是广告创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 Creative ”在英语中表示“创意”,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象之意”,从这一层面进行挖掘,则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创意”,有必要对意念、意象、表象、意境做一下解释。
“意念”指念头和想法,在艺术创作中,意念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意念即广告主题,它是指广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要说明的观念。它是无形的、观念性的东西,必须借助某一定有形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任何艺术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二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而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思活动,就是创意。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形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传递客观事物信息的符号。一方面必须要比较确切地反映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能为公众理解和接受。同时形象的新颖性也得重要。广告创意活动中,创作者也要力图寻找适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广告主题意念如果艺术形象选择不成功,就无法通过意念的传达去刺激感到遗憾染和说服消费者。
符合广告创作者思想的可用以表现商品和劳务特征的客观形象,在其未用作特定表现形式时称其为表象。表象一般应当是广告受众比较熟悉的,而且最好是已在现实生活中被普遍定义的,能激起某种共同联想的客观形象。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经过创作者的感受、情感体验和理解作用,渗透进主观情感、情绪的一定的意味,经过一定的联想、夸大、浓缩、扭曲和变形,便形成转化为意象。
表象一旦转化为意象便具有了特定的含义和主观色彩,意象对客观事物及创作者意念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其所能引发的受众的感觉也意象会有差别。用意象反映客观事物的格调和程度即为意境。也就是意象所能达到的境界。意境是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挥。
(二)广告创意的原则。
广告创意的独创性原则。所谓独创性原则是指广告创意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要勇于的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创性的广告创意具有最大强度的心理突破效果。与众不同的 新奇感是引入注目,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长久地被记忆,这一系列心理过程符合广告传达的心理阶梯的目标。
篇10
1.3固守传统方法市场营销学老师选择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教学,缺乏情趣,效率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向学生灌输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让学生更加自主的探索思考,学生的质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训练,并且总是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市场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1.4教学手段简单化现阶段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但是,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环节,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对于学生实际营销技能、营销思维的锻炼力度有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5缺乏职业技能和素养的锻炼课堂教学中缺乏锻炼学生的营销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虽然市场营销实训室,模拟企业营销环境,达到一定的营销实训要求和效果,但是,现实中的企业经营情况和营销环境千变万化,只有培养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才能适应将来就业的要求。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一门满足顾客需要、引导消费和繁荣市场的经济管理学科,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2.1理论知识比重过大,实践能力培养亟待提高目前市场营销学受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创新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存在理论与实际不衔接的问题。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来分析,当前,企业的发展,对优秀的营销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可以说,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营销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需求的宝贵资源。销售,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也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营销理论,不能脱离营销的实际过程,营销实战能力,应该成为营销专业重点培养的核心技能。
2.2依据市场营销学教学特点突出案例教学作用亟待加强案例教学具有典型、直观等特点,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能够培养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远离社会,无法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衔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精心选取的,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3市场营销学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亟待创新市场营销学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使学生很难直观体会到教学的效果,扬长避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资源,才是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例如利用教学媒体的现代化进行模拟演练,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学校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所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保证教学质量,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3深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具体措施
3.1教学方法的改革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的津津有味,出神入化,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授课老师所期望的,不妨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3.1.1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和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课程教案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之上,确保教育教学的基本水准。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必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邀请企业及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使授课计划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复合型、多元化、全程性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例。
3.1.2注重课堂特色教学市场营销学的课堂应该是精彩的、活泼的、有趣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更多的亲和力,相信这样的特色课堂教学,一定能够获得学生的广泛欢迎。①课前教师认真准备。教师的工作是幕后的大量工作,要为精彩的课堂付出很多辛苦的准备,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明确核心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的各种可能反应,预备应对方案、确保教学有趣有效。②注重学生兴趣导入。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并有积极性参与教师精心准备的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是教师的基本能力。③重点问题深入解疑。教师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告诉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问题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其自己表述学习的难点重点,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归纳总结向老师提问。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经过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④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市场营销课要求学生外向乐观,能言善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通过讨论,给予学生指导、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⑤教学过程举一反三。教师要灵活教学,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讨情况,进行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通过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⑥延伸完善激励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予充分肯定,对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最好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
3.1.3注重职业技能和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学习和实践针对性强,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实践一体的“项目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培养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2教学手段改革鼓励广大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
3.3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试方法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营销学课程,实行半开卷或开卷考试。市场营销学安排了64课时,教材15章,章节过多,分得太细,建议系统整合课本知识结构,优化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拓展和专业实践能力分数所占的比重。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可能会使得测评过程进行的不够科学合理,有失营销测评的公平性。因此,学校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考核模式和具体考核指标的设置进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篇11
(二)高校教育面临社会的极大考验。目前的高校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随着国家每年的扩招已经过度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那就意味着高校承担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现在高校承载着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过度教育,因此,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思路,转变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加强实践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实用性人才。
二、高校市场营销船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
据社会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企业对本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表示不是很满意,尤其应用在实践上,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的经验太缺乏了,因此目前市场营销高能力人员还是紧缺的,因此可以说明在学校期间大多数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大力度实施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考核偏重于理论。不少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方法是采用搬进书本,在课堂上实现实践理论的传授,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式又大多停留在纸卷上,评估的标准也是考试试卷的分数高低。很显然,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不能有答题的对错来评判的,这样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的重视,然而市场营销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实践导致学生对它的认识停留在纸上,离自己是那样遥远。
(二)学校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固然好,但是由校外企业老师负责即可,甚至有的觉得实现起来较为麻烦还浪费经费,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实习是一样的,因此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机会不珍惜、不重视,原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实现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老师本身的实践的能力就缺乏,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是很致命的,一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有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到公司去实习、做市场调研,这些都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必须严格把关,每位学生的实践内容和成果。如图所示,可以开展这样的学分制安排来制约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知识摄取量的增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只有一线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学校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具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对实践教学予以足够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与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属于金融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科一组织学生与其他系一齐组成模拟的团队进行企业模拟实践,校内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利用基地的现有设备、产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篇12
(二)高校教育面临社会的极大考验。目前的高校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随着国家每年的扩招已经过度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那就意味着高校承担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现在高校承载着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过度教育,因此,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思路,转变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加强实践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实用性人才。
二、高校市场营销船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
据社会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企业对本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表示不是很满意,尤其应用在实践上,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的经验太缺乏了,因此目前市场营销高能力人员还是紧缺的,因此可以说明在学校期间大多数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大力度实施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考核偏重于理论。不少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方法是采用搬进书本,在课堂上实现实践理论的传授,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式又大多停留在纸卷上,评估的标准也是考试试卷的分数高低。很显然,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不能有答题的对错来评判的,这样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的重视,然而市场营销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实践导致学生对它的认识停留在纸上,离自己是那样遥远。
(二)学校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固然好,但是由校外企业老师负责即可,甚至有的觉得实现起来较为麻烦还浪费经费,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实习是一样的,因此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机会不珍惜、不重视,原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实现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老师本身的实践的能力就缺乏,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是很致命的,一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有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到公司去实习、做市场调研,这些都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必须严格把关,每位学生的实践内容和成果。如图所示,可以开展这样的学分制安排来制约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知识摄取量的增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只有一线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学校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具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对实践教学予以足够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与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属于金融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科一组织学生与其他系一齐组成模拟的团队进行企业模拟实践,校内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利用基地的现有设备、产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三)积极推进教师体系的实践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老师的引导和教导是学生社会观形成的阶段能力的提升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们为了加强实践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真正运营时的机制,高校校应该支持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实习;或者为了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可以定期的请一些企业的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实践内容,让他们作为老师来教授学生,应该是更合理有效的方式,通过一线实战经验的分享,提升学生对社会具体工作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13
1.2课时设置少。
市场营销是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往往设置在大一第2学期或大二第1学期,在其他专业课之前开设;在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通常是专业选修课,大多开设在大二第2学期或大三第1学期,课时设置较少,一般是营销专业课时的1/2,教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不得不缩减授课内容,很多理论尤其是新理论无法展开讲述。
1.3重视程度低。
一方面是学生重视程度低。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行,选修课可上可不上,自己今后使用不到。有些非营销专业将市场营销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大多忙着参加招聘会或者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选修课的到课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安排实践环节,也因为学生到课率低而无法开展,教师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另一方面是学校院系的重视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课时设置以及考试形式的安排上。
二、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差别
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2.1专业基础的差异。
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营销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之后就会有专业讲座,学生在参加过专业讲座后就会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平时就可能偏好阅读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或收集相关信息。因此,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就对市场营销及其相关学科有了或浅或深的了解。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对市场营销了解甚少,加之有些专业学生没有学习过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理解市场营销中的一些理论就存在困难。
2.2观念的差异。
对非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市场营销普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销售,“推销产品”不足以成为一门课;认为市场营销的主体只有企业,如果今后不到企业工作,也就没有学习市场营销的必要性;认为市场营销是一门纯文字、纯理论的学科,平时不需要花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考试时临阵磨枪就能通过;认为在推销产品方面,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所以应多参加实践积累经验,学习理论没有太大必要。
2.3兴趣的差异。
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真正了解了市场营销的理论后,会认识到学习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作用,对这门课程往往充满兴趣与激情,愿意主动学习。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通常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与此有关的工作,抱着“听讲座”的态度,只对涉及的案例感兴趣,不关心理论知识。
三、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探讨
鉴于非营销专业学生与营销专业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应针对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搞“一刀切”。
3.1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毕业生从事理论研究的较少。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本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作为专业选修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突出市场营销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这门课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框架,又把握市场营销理论的重点内容。
3.2找准课程与学生的结合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将产生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激发和培养非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市场营销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与其专业的联系,认识到市场营销对其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市场营销的魅力,从而对市场营销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针对物流专业,把市场营销中的渠道策略与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在学生熟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知识;针对酒店专业,把顾客认知价值、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作为讲解的重点并引入酒店案例;针对企业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的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营销战略的制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3改进教学方法。
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可以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热点讨论法等。
3.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分为“理论讲解过程中辅以案例”和“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理论”两种。对于非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后者的效果比前者好。这种方法通过经典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其注意力紧跟案例,主动分析、提炼出营销理论,能够培养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一般要求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非营销专业而言,市场营销案例的选择还应注意结合专业特色,深化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酒店专业的案例应尽量围绕酒店业务,涉及酒店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以及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将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
3.3.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设定营销情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开展相关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分析并最后作出总结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营销环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运用市场营销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