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基础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础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础护理论文

篇1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篇2

一、对象与方法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转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篇3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篇4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出诊;到达救护现场予以急救处理;返回急诊科;缴费;进行CT检查;办理住院手续;联系术前准备事项;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急救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急救医护人员携带医疗物品迅速出诊。通过电话与目击者联系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呕吐、昏迷、剧烈头痛、血压上升、偏瘫等)等信息,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镇定,就地平卧,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家属不可剧烈晃动患者头部,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中呕吐物,确保呼吸道畅通,松解颈部衣物。

1.2.2现场急救

①快速评估病情:救护车抵达后,立即评估患者的瞳孔、意识、血压、神经系统等,确定抢救措施。②呼吸道畅通: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呕吐物或者分泌物,以防误吸;舌后坠者可置入口咽通气管;对于自主呼吸微弱的患者予面罩加压给氧,氧气流量为4~6L/min;遇呼吸道阻塞者,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③建立静脉通道:选取上肢粗直大静脉进行穿刺,固定留置针,急救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用药后的空安剖瓶应暂时留存,以便核对。④无菌操作: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静脉输液、导尿术、肌内注射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这对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率意义重大。

1.2.3转运以及途中监护

①实施初步抢救措施后,迅速将患者转送医院,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在转运患者时,担架应维持头部相对水平或者头部略高。专人保护患者的头部,尽可能的保持平稳;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说明术前应注意的各事项,采集血液标本,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关注患者的意识、瞳孔的改变,如发现病情有变化,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②心理干预:脑出血属于突发状况,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躁,医护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介绍疾病以及护理等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剧烈运动、情绪波动以及血压上升均会导致二次脑出血的危险,以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治疗。

1.2.4入院准备

护送途中立即与急诊科取得联系,备好急救物品,同时联系CT室、化验室、神经外科等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院内外急救通道完全对接。

1.3观察指标

①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对患者予以积极急救护理的时间;②待手术时间:接诊患者回至医院到进至手术室的时间;③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

观察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15.3±2.6)min与待手术时间(5.5±1.5)min均显著较对照组(26.3±3.9)min、(14.5±4.5)min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以及坠积性肺炎,观察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17.5%(14/80)、37.5%(30/80)、10.0(8/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24/80)、51.3%(41/80)、27.5%(2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发病急,病情演变快,数分钟或者数小时之内病情就会演变至高峰,如未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会造成患者大脑产生非可逆性的损伤或者死亡,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而言,时间更为宝贵。本组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后,及时干预患者的病情,该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证。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通常在20~30min内会形成血肿,6~7h后血肿周围就开始有血清渗出以及脑水肿,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本组对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改良后,院内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了连续性的无缝对接,术前护患沟通以及部分术前准备在院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患者到达医院后即刻打开急救绿色通道。实践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大多数的脑出血患者是在家中突发疾病,如家属采取不当处理,摇晃患者的身体或者头部,不注意保护头部,使得脑出血量加大,或者患者发生误吸,因此而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在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中发现,观察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篇5

产妇临产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分析

1.1 待产期

1.1.1 恐惧心理 自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对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1.1.2 焦虑心理 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1.2 临产期

1.2.1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加之疼痛却有增无减,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会让产妇难以忍受,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置之不理,而产生怨恨心理论文下载小论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1.3.2 无助心理 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会使产妇消耗很大的体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而体能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 首先对新入院产妇,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其次向患者讲解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相对减弱,而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 小结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篇6

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各种硬件设备它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及传输媒介和网卡等。这些设备那一个环节出了故障都会直接造成网络的工作不正常。网络硬件故障的种类大致有:网络线路传输媒介故障占整个计算机局域网故障维护率的62~72%左右,而网络线路故障,主要是因为网线的损坏和端口接触不良及网线受潮湿所造成。接插件故障:主要是网线与插头之间没有接触好,端口内部簧片氧化,在有就是网线与RJ45接头损坏信号无法导通。信号交换机与路由器故障:信号交换机与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硬件设备,如果该设备出现了故障会造成整个网络通信的不正常。网卡故障:网络适配器一般都安装在计算机主板上,通过参数配置和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就能与网络连接,它所产生的故障主要是网卡与计算机主板插槽没有接触好,或网卡内部元器件损坏,比如电解电容烧坏。

1.2网络软件的故障

网络系统中的软件故障主要是指配置文件、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当这些程序中那一个出了问题都将会导至网络运行不正常。例如:网卡驱动程序、路由器的参数配置文件、IP端口文件等等,都会造成网络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软件故障:是由主机内的操作程序、应用程序和各硬件驱动程序、参数设置,外网与内网之间协议参数配置所造成。网络服务器故障:当内网服务器受到外来的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侵害时会造成客户端无法正常打开网页信息不能传输。路由器参数软件故障:当路由器配置文件出错时,处理器CPU的运行频率加快,将会造成死循环,大大降低CPU的效率,使客户端电脑上网的速度变慢。如何解决排除网络故障:首先计算机网络是由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端、网卡、传输媒介、操作系统、应用、安全查杀毒等软件构成。当网络出现故障我们可从每一个网络环节来一一查找故障的具置,对于媒介问题,可利用网线线路测试仪来检查诊断出故障所在。比如服务器故障会造成整网络无法访问。当交换机那一个端口出问题,只会使一台电脑无法工作。客户端无法连接:根据网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该故障是由硬件造成的,也可用七层结构图来分析判断具体砟障的部位,再就是用线路测试仪来检测出网络中的端口、传输媒介、路由器、网卡、交换机等设施的问题,从而排出故障。客户端连接正常但打不开网页:经判断分析该类问题多为应用插件程序出错,如果用IP地址、或域名还是无法打开网页,可判定是Ie浏览器故障,或被病毒侵害更改导致无法访问网页。可用360查杀毒软件清理、修复或册除重新安装浏览器。再有当用IP地址能打开网页,但用域名无法打开网页,这类故障一般是DNS的参数配置问题,检查后重新设置即可解决。

1.3计算机局域网的维护

要建全一整套机房网络管理制度,设立专职网管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网络管理权限,口令管理体系。对于服务器的操作只能由网管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不准一般客户对服务器进行更改等操作。另外对网络中的主要硬件,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再有服务器防火墙、查杀毒软件,都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操作。网络系统定期检测: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对整个网络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进行检查测试整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排除。针对服务器硬盘中数据库设密信息区,可通过改变成NTFS格式,定期运行netware系统的security应用程序检测网络中存在逻辑故障。

1.4日常维护保养

硬件维护,经常定期对计算机网络的设备进行检测,维护。步骤可以从服务器开始到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网卡、端口、逐一进行测量排查发现问韪及时解决。另外还要针对客户端电脑的电源、主板、内存、硬盘、键盘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网络的软件维护:要针对服务器安装查杀病毒、防火墙等软件,定时更新升级,对于数据库要经常整理维护清除隐患,确保网络的运行安全。

1.5网络病毒的防范

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正常的运行,我们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范网络病毒的侵害。网络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可执行的具有破坏性的指令语言它具有隐蔽性,可隐蔽执行文件中具有破坏性、传染性、和潜伏性,它能够自身复制,一但发作变种传播,将会造成计算机网络的速度变慢,严重的会使网络瘫痪,甚至破坏计算机、服务器硬盘造成具大的损失。所以说加强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是极其重要的,它要求我们网络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再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查杀病毒的技术保障。网络服务器要安装查杀病毒、防火墙等软件,定期更新升级病毒库,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定期查杀病毒即时清除可疑文件及恶意插件。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及U盘,存取数据文件时要先查杀病毒方可使用,不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不登陆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或网站。

篇7

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6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31例,除有1例经抢救12h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1例患儿均符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标准,男14例,女17例,出生体重<1000g者2例,1001~1250g者7例,1251~1500g者22例,孕周28+1~36周,重度窒息3例,轻度窒息5例。胎膜早破5例,胎盘早剥1例,重度子痫前期7例,其他围生期高危因素7例。出现呼吸暂停及呼吸窘迫19例,高胆红素血症24例,感染11例,其他并发症10例。住院天数最短5d,最长65d,平均34.6d。

2护理

2.1保暖

在进行复苏的同时注意保暖,复苏后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远红外线台或保温箱内,尽量减少暴露时间。根据胎龄、日龄、体重及状态,适时调整温箱温、湿度,使体温维持在36~37℃,测体温q4h,体温高于36.8℃下调箱温,低于36℃上调箱温。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2.2呼吸

解除一切可以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肩下放置软枕,避免颈部弯曲,随时备好吸痰装置。31例患儿中19例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青紫,根据低氧程度采取不同的氧疗方式。为了保证早产儿氧疗的安全性,有学者提出氧疗时必须密切监测效果,包括临床观察及血氧监测,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氧疗时必须持续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监测[1]。吸入的氧浓度以维持PaO2在50~70mmHg(1mmHg=0.133kPa),SpO2在90%~95%为宜[2],当SpO2>95%时应下调氧流量。

2.3喂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呛咳、呕吐、胃食管反流、喂养不耐受、排便延迟等问题。31例患儿中,经口喂养5例,经胃管饲喂养15例,经十二指肠管饲喂养10例,以静脉营养补充者8例,在喂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喂养耐受情况,喂养量根据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见表1。

表1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情况

俯卧位可促进胃排空,降低反流的频率,减少反流物吸入,缩短哭闹时间,喂奶后给予俯卧位,每次30min,并加强监护[3]。每天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准确测量体重,为了减少患儿因肠蠕动迟缓而导致的胃内残留、腹胀现象,改善消化系统内环境,进行早期腹部按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控制及预防感染

控制及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出生体重低、是否进行医疗侵入性操作、病房空气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洗手合格率与新生儿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4]。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各项处置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空气、物品及设备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处置,湿化装置每天更换蒸馏水,病室地面湿式清扫,每天通风2次,每次30min。

2.5基础护理

待体温稳定后每天沐浴及抚触1次,以保持皮肤清洁和促进血液循环,病情较重的患儿给予温水擦浴,每次便后清洗臀部,保持脐部残端清洁、干燥及口腔清洁。输液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护仪探头要按时更换部位,减少患儿的哭闹,以避免皮肤擦伤、破损,避免留置针针柄受压,按时更换,手镯、脚镯随体重的增长适当放松。

2.6发育性照护

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5]。是以早产儿为护理中心,视早产儿为主动合作者,模拟子宫内环境,旨在促进其最适当的发育,较常规护理更人性化,也更个体化[6],通过减少不良刺激、遮盖温箱、调暗灯光、非营养性吸吮、安抚、拥抱、抚触等。帮助极低出生体重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外环境,促进生理平衡。

3小结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极差,甚至完全没有,极易合并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通过临床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完成各项技术性护理操作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也尤为重要。保障能量供给、合理喂养、预防感染是患儿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患儿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叶天惠,胡腊先,刘佑芝.早产儿氧疗与护理安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5.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

[3]王梅英,郑晓蕾.58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27-528.

篇8

2.皮肤的护理

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你选择的任何一种肥皂.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3.眼睛的护理

给婴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4.鼻子和耳朵的护理

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你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除非有医生的指导,否则绝不要往婴儿的耳朵或者鼻子里点药.即使你看到了,也不要试图从婴儿的耳朵里往外掏耳垢.耳垢是外耳道里的皮肤的天然分泌物.这种东西是抗菌的,它还能防止灰尘和细小的砂石靠近耳鼓.有的婴儿的耳垢比别的婴儿多,但是掏出来只能使耳朵分泌出更多的耳垢来.掏耳垢会使耳朵发炎,所以不要管它,如果你对此感到有些担心,那么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用湿棉花给婴我清洗耳朵和鼻子.

5.指甲的护理

大约三四个星期以内不用给婴儿剪指甲,除非他抓挠自己的皮肤.指甲软的时候最容易剪,所以把婴儿抱出澡盆的时候,准备好一把钝的小剪刀.如果马上就剪,可以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把手指甲和脚趾甲都剪好.但是,如果你害怕给婴儿剪指甲,那就等他睡了再剪.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将他的指甲咬掉,因为你的嘴巴会对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敏感的,绝不会伤到他.

如果你想要用剪刀,就让婴儿躺在一个平坦的地方,温柔地对他说着话,然后按照指尖的形状轻轻地剪掉指甲.超级秘书网

6.肚剂的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

医生或许会建议你每天用消毒酒精和消毒棉球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如果你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请向健康顾问或者医生咨询.不必等到脐带痊愈之后才给婴儿洗澡,只要洗澡后把它彻底揩干即可.

有的婴儿患有脐疝,但一般一二年内就会痊愈.如果你的孩子患了脐疝,而且还不断扩大或者总不见痊愈,那么请看医生.

7.生殖器官的护理

篇9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延安大学医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4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班,其中一个小班为实验组,另外一个小班为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男女生比例、所学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方法。由同一名教师对《基础护理学》理论课和实验示教(利用护理示教室装有护理示教与返示教系统)统一讲授。对照组:按传统教学过程进行,即按“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回示—教师总结”的流程来进行。实验组:按每6名同学组成的QC小组进行分组,其中民主选举一名圈长,负责直接应用品管圈活动原理和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因果分析等方法,按其基本操作步骤逐一实施;辅导员由教师承担,对整个品管圈活动加以把控和指导。每一个圈组的品管圈活动过程是完整、统一和连续的过程。实验组教学效果需要每个QC小组质量的保障,实验组中各QC小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采取了①学生自测评价法:学生利用手中的延安大学医学院自编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测。②圈组内互检评价法:组内互测是提高技能训练的关键。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一个操作,大家找出操作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共同探讨,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较好办法,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两组学生的操作成绩总分为100分,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考核评价法:以教师组织学生在护理操作回示中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按20%记入总成绩;终期考核评价法:操作考试成绩占80%记入总成绩,操作考试采用延大自编教材《基础护理学实验操作评分标准》作为考核标准。4、问卷调查。期末考试结束后,根据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设计9个条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评价。

二、结果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成绩来(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同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计较落后,采用灌注式方法,即预习(学生按教师要求提前复习,但教师不检查效果)——示教(教师边讲授概念、方法、注意事项,同时,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自由练习(学生模拟教师的操作过程)——回示(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效果)——总结(教师强调操作要点),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缺乏思考和对操作应用的灵活性,滋生了《基础护理学》操作是较枯燥的体力劳动这种念头。有的学生甚至对《基础护理学》的专业技术含量产生了怀疑的态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品管圈活动的运用,促进学生对所做的操作积极改进,多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这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品管圈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学习,[2]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所看到操作过程而不深思为什么这样做,缺乏批判性思维,进而不能发挥创造力。而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品管圈活动,通过多思考、多质疑,使他们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0%),从而培养了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3、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示教后,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对教师讲授操作理解和记忆,各自进行练习,缺乏同学间协作,帮助,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品管圈活动使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学习的团队,只有圈内所有学生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整个圈组才会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团队的作用;同时,促进同学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提高。4、品管圈活动培养了带教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把控和指导,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考核、督促,分析失误因素。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同学的主动性和团队学习的热情,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和老师双方互相评价和反馈,找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对不足的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3-4]在带教过程中,通过检索文献、多思考、多总结,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运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本次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运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都是一个新挑战,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整个护理实验都运用其方法,不能凸显重点实验操作项目,在这些操作上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如何更好地将品管圈运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苗梅静 臧小娟 苏鹏飞 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 延安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国幸.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自动检测微机保护装置的突出优点。它具有很多自检项目,输入开关量的自检就是其中一种。当保护装置检测到某些输入开关量发生变化时会将微机保护装置的某些功能闭锁,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同时,输入开关量的自检也给我们在处理微机保护装置的事故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开关量的定义及输入开关量分类

开关量就是触点状态(接通或断开)或是逻辑电平的高低等。开关量可分为输入开关量和输出开关量,而输入开关量又可分为:

(1)内部开关量:反映安装在开关量内部触点状态的开关量,称为内部开关量。例如,各种工作方式的切换开关,保护装置在调试或运行中定期检验时使用的操作键盘触点,复位按钮及其它按钮等,其输入电路如图(a)。

(2)外部开关量:从微机保护装置的外部,通过接线端子排引入装置的触点。这类开关量主要有保护屏上的各种压板、连片、切换开关触点以及操作继电器的触点等。其输入电路如图(b),此类触点由于与外电路有联系,不能象如图(a)那样输入,而需要经光电耦合器进行隔离,以避免由于触点输入而随之引入的干扰。

2、输入开关量在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这些开关量输入各CPU之后,CPU将读取各开关量的状态,并存放在RAM区规定的地址中。在自检中不断地读入当时的输入开关量状态,并与原来开关量状态进行比较。如发现输入开关量发生变化,则发出呼唤信号,并打印出输入开关量变化前后各输入开关量的状态。我们在处理微机保护装置的事故时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些开关量的变化来达到缩短事故的处理时间。

首先,在处理LFP-901A(或902A)保护装置的收发信机不能启动发信的故障时,应充分利用保护装置CPU1的有关开关量。我们曾经用这些开关量处理过这样的一个事故:220kV清远变电站220kV清红线A相保护(该保护装置是LFP-901A,配SF600的收发信机)收发信机用"通道试验"按钮时,收发信机不能起动发信,如下图。其处理过程是:

(1)进入CPU1的输入开关量状态子菜单,找出“CHNL”(通道试验),此时状态为“0”。当按下按钮时,“CHNL”由“0”变“1”。这说明试验按钮和+24V电源均正常,排除了按钮损坏或+24V电源不正常的可能。

(2)在输入开关量状态子菜单下再往下看发现“SX”(收信空接点)为“1”。而此时收发信机没有收到任何高频信号(用电平表在高频电缆侧测量)。由于“SX”为“1”,导致保护装置以为收发信机长期处于收信状态,而闭锁启信程序。

(3)于是拔出收发信机#10插件(解调输出插件)测量SXJ的输出空接点,发现其在正常状态都导通,接点粘死。更换另一对备用接点后,用按钮启信正常。

如果这样的事故不充分利用开关量,大部分的继保人员都以为是收发信机本身的启信回路有问题,就不能准确迅速地找出事故的原因所在,就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保护装置的重合闸不能充电时,应充分利用这几个开关量:HHKK(合后KK)、HYJ(压力闭锁重合闸空接点)、BSCH(闭锁重合闸压板或接点)、TWJ(跳闸位置接点)等。例如在试验LFP-900系列的110kV线路保护装置时,习惯于把模拟断路器合上,然后再把控制KK打到合后位置,就出现了“CD”灯(重合闸充电灯)不亮(即不能充电),而其它显示均正常的现象。于是进入保护装置的输入开关量状态的子菜单发现:此时HYJ为“0”;TWJ为“0”;HHKK为“0”;BSCH为“0”。可以看出重合闸不能充电的原因是HHKK为“0”。通过查阅图纸发现(如图):虽然把KK打到合后位置⑤⑧接通,但正电源不能导通使KKJ动作,于是按正常操作开关的步骤把模拟断路器合上后,CD灯亮。

有了这些开关量就有了线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开关量通过查看图纸来找出事故的原因,大大缩短事故的处理时间。

最后,对于保护装置不能动作出口的故障,应要利用保护投入的开关量。如以下这个例子:在对110kV凤城变电站#2主变保护装置(其配置是LFP-971+LFP-973A+LFP-974+LFP-973B)进行定期试验时,出现无论怎样调试都不能使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动作的问题。后来进入LFP-973A保护装置的输入开关量状态的子菜单发现:“GL”(复压过流保护投入)为“0”,这说明复压过流保护没有投入,但定值的控制字整定是复压过流Ⅰ,Ⅱ,Ⅲ段均投入了,而贴有“投过流”的保护压板却也投入了。这时我们怀疑是投错了压板,于是把所有备用压板都投入。投入“GL”就由“0”变为"1",证明是投错了压板。再把备用压板逐一退出,找出"过流保护"的压板,再试验保护正确动作。

保护投入的开关量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保护的投入情况,从而为我们处理保护装置不能动作出口的事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结束语

篇11

2急救护理对策

2.1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①产后24h内严密观察产妇病情变化,若产妇出现皮肤苍白、阴道出血量增多、意识模糊、出冷汗等表现,立刻给予产妇去枕平卧,增加下肢静脉血的回流;注意保暖,适当提高室温。②积极准备静脉切开包、止血药和升压药等急救物品,以备抢救时急需。积极检查血常规,并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型试验,立即备血,为输血做好准备。③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双鼻导管有效吸氧,流量控制在3~5L/min。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观察面色、唇周是否红润,呼吸是否通畅。④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根据产妇一般状况选取适当的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⑤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子宫收缩情况有无改善和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记录出血量,做好护理记录。⑥出血停止后,保证产妇安静休息,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阴道出血量,在产房观察2h,如生命体征、一般状况平稳即可返回病房。⑦产妇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持续偏低者,行子宫切除术。

2.2产后大出血的心理护理:产后出现大出血,产妇常常因为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而表现出惊慌、恐惧、情绪紧张。而紧张的情绪可以导致产妇病情恶化,使其更容易进入休克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针对这一常规现象要给予适当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解释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从而尽快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其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

2.3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感染护理:由于妊娠过程中暴露时间过长或者产道损伤,极易引起产道感染,对产妇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产后要积极预防感染,做到:①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做到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对病房常用器物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清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减少细菌滋生。②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加强产妇的饮食营养,多进食热量高、蛋白含量高和铁含量高的食物。③注意保持产妇会阴清洁,每12h进行1次会阴擦洗,一旦发现会阴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但要根据产妇的特殊性选择适当药物。

篇12

《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护理学科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护理观念也在进行着一定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首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新环境在那个已经不能使用,因此,不断的进行模式改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教学模式和质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逐步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的方向转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经过护理学科教育界的不断研究与探索,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情景模拟、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等数不胜数,虽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每种都有适合其运用的空间,属于实用性与局限性相结合的矛盾体,因此在应用中必须进行综合的评定,不能单纯的只看表面。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方法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养成了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素质得分明显高于之前的成绩。学生也普遍认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于总体教学效果的反映较好,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与具体执行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成效的成败,学生作为受教者是不具备独立学习和掌握全部知识能力的人群,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只有不断的利用这些外界因素使自己多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更要关注《护理学基础》相关课程的最新动态,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育质量达到最大化。

三、关于新时期基础护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一)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及时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随时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与学生做好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单纯从自身角度教育学生,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总之,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的个性和多彩生命力在受教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篇13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衔接,实现教学内容衔接根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根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按照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配合教学计划完成。(2)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强基础医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研究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奥秘,掌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2)结合临床知识,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知识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去寻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察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学生喜欢。(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许多知识来自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搞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很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实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实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讨论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在高职中重复出现,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采用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学生在高职中重复出现的部分知识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但中职院校对学生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长。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教师作为立校之本,实行一系列人性化制度,增强教师认同感。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知识能力和学历结构。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学历层次,积极参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层次学习,并给予相应补贴。每年轮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教育厅、卫生厅及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接受新信息,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建立相应的职称评、聘、考核及收入分配机制。(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中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院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现在很多教师本身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尤其是从事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不了解医院相关技术的进展。职业院校可把教师送到医院对口科室进行短、中期的挂职锻炼,让我们的医学基础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并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可以直接到医院引进一线专业人才,扩充到“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