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

篇1

《古代汉语》作为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如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实际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古代汉语》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就是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单纯听者角色,使他们成为听者和言者,促使他们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学习,从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实践中自主获取、掌握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三项内容,通过三项载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反应,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三项基本内容

1.探究即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体会、细密梳理、认真辨析、总结归纳、融会贯通、切实消化吸收后加以反馈的学习行为。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学生以某种互动形式对所学内容,如课文主旨大意,予以陈述、阐释、演讲,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独立见解,力求论述翔实,有说服力。学生的学习——反馈过程是一个探索、钻研、深究的过程。该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领会、概括、应用,注重学生将知识用好、用足、用出水平。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实践(表达),对学到的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同时更进一步地对其予以灵活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学习。2.质疑中国学生课上表现多是“不违如愚”③,教师讲什么就接受什么,从不质疑。古汉语课应培养学生的反诘精神,让学生学习中具有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④的不盲从态度。《古代汉语》课现有教材都出自名家、名校、名出版社,其内容似乎都是定论。但我们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原有的一些注音、注释、结论等有应该商榷或纠正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授课内容质疑、纠错。只要学生的论说有见地,有新思想、新观点,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多加鼓励,比如增加平时分等。此外,还应在课堂内外开展讨论,找出质疑点的真伪,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搞研究、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找准学路。3.评析即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予以分析、评论。评析环节是学生教学反应的最高层面。在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达到理论思考高度,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辨方式,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对传统观念、共识定评的分析、批判态度,不盲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有主见。评析中,学生可以评述教师对教材解说的观点是否恰切、全面、深刻,也可以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就所学内容搜寻新的参考资料,在现代学术视域下,从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各种新视角对课文内在涵义加以多元化审视、考量与解读,自出机枢,发表新观点,给出新论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扩展与应用。评析互动注重学生的表达特色与独创性,鼓励自由发挥性学习。

(二)互动式教学的三种载体

1.提问提问是互动式教学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最简便易行的坏节。它是双向的,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8期即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向教师发问,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一般是请求解答疑点,或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提问学生,包括对其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对其创造性予以提示、启迪与引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宜浅不宜深。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初始接触学术讨论,囿于学术素养不深、读书不多、学识不够,尚不具备驾驭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深浅适度十分重要。其次,宜小不宜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知识积累和学术积淀,自行搜集材料寻找答案的能力尚弱。因此,讨论议题不宜过大,否则不好把握,讨论难以展开。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适度挑战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自行解决,并能从中获取成功喜悦与自信的题目。再次,宜新不宜旧。古汉语课也应站在当今知识前沿谈古论今。讨论题目应参考最新考古发现、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最新学术动向,参与讨论,辨别真伪,获取新知。如网上现传发现孔子遗书《子寿终录》,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对该遗书真伪进行辩论,以求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2.讨论讨论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整节课讨论、插入式讨论、课上讨论、课余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坚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原则,以40%的时间与精力讲授知识,而将60%的时间与精力投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同时,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增强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讨论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论题应该是教学关键点、学生学习难点、与教学拓展相关的现实热点等,既有研讨价值,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讨论要有前期准备。教师要有指导方案,学生要有发言提纲。教师要注意引导讨论围绕主题与焦点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争相抢答,提高思辨,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式学习,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与扩展,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古代汉语》课教学中,除提问与讨论这两个主要、日常互动环节外,还可以开展其他多种不定时教学互动活动。安排辅导学生开展小型、有一定要求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又如,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为其演讲做前期准备,使其就讲演的论点、论据形成就绪的思路,增强其口头表达的系统性与准确性。再如,就有故事情节的古文,像《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等,组织学生排演短剧小品,表达他们对原文的现代解读,展示其现实意义。此外,教学互动活动可以从课上延续到课外,从教学周延伸至假期。如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加强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带好科研实习。总之,互动式教学的各种形式,目的均在于助推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

我国法学教育的传统和特点是重视法学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一般法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和原理可以用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大学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有限的,不可能每颁布一个法律,就设置一门法律课程。对于新的法律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从相关理论出发进行法律推理,使学生能够在无需课堂教授的情况下,也能够依靠法律教育培养起来的素质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新颁布的法律”[1]。学生要具备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需要良好的法学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法学理论课程占比重较大,而从事实际操作的课程极少。即使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都比较重视一般的法学原则介绍。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理论脱离实际。最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主要以培养法学研究人才为目的,难以造就具有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然而,“从我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情况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将需要大量法律人才,这些人才当中绝大部分将会从事法律实务,从事法学研究的只是极少一部分”[2]。因此,这种脱离实践的法学教学模式跟不上我国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质量要求,导致法学毕业生的理论和能力都与社会脱节,甚至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为此,必须加强法学教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来讲授理论,重视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外国、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具有了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思维习惯。在案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论才能。

2.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第一,观摩审判,即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通过法庭旁听,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各种诉讼角色的诉讼行为,了解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这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理论学习和进一步的法律实践打下基础。第二,模拟审判,即由教师提供恰当的案例,学生运用该案例模仿正式的审判进行演练。在模拟审判中,学生担任各种诉讼角色,亲自实施与其角色相应的诉讼行为,运用其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通过模拟,理解具体适用法律,从而获得强烈的亲历性。通过模拟法庭,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辩论能力。第三,实习。实习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法律环境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司法从业经验,从而为其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基础。上述实践性教学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观摩审判为模拟审判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而学生在模拟审判中获得的经验又为法律实习打下了基础。总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有助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法学教师应当参加司法实践活动

法学实践教学对法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应当具有很高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甚至法学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如果一个法学教师没有司法实践经验和能力,指望他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若教师从来就不曾参加实践活动,对司法实务没有切身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提出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其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是主观的和教条式的。又如,模拟审判是一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一次成功的模拟审判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解决学生在模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而且要对模拟审判活动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总结。然而,在教师本身无出庭经验的前提下,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并无多大帮助。

从我国大学法学教师的情况看,虽然有些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司法从业经验。我国法学教师中,多数是从不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而且,我国高等学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师科研压力很大,法学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研究,而无暇顾及法律的现实,更难以抽出时间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上述因素决定了我国法学教师较为擅长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而难以开展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因为,教师本身就不了解司法实践,缺乏法律实践经验和技能。

我国高校要进行法学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应当尽快改变教师只重视理论研究而不关心和参与法律实务的状况。教师应当走出大学校园,参与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司法实践经验,并借此了解我国的司法实践状况。这不仅有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可以使教师的法学理论研究工作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参加司法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鼓励法学教师做兼职律师工作。可以考虑在大学法学院系设立律师事务所,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律实践活动的场所。因此,可以不按市场价格向当事人收费,如按市场价格半价收取费用,以维持日常开支即可。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可以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司法的运作过程,这使他们在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研究中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和能力。

2.与司法机关合作,配合我国陪审制度改革,由法院聘请法学教师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审判。这样做对法学教师和法院均有好处:对于法学教师而言,可以直接参与审判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对于法院而言,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水平,因为合议庭里既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又有具备较高法律理论水平的法律专家,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三、高校法律院系应当聘司法实务界人士到学校任教

教师参加司法实践活动,改变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缺陷,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法律的现实,熟悉法律的实际运作过程,积累司法实践经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办案的亲身感受作为例证对法律原理、原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避免纯粹的和空洞的理论教学。而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时,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不过,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角度,仅仅依赖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法学专业教师从事司法实践活动是兼职的,他们的本职工作仍然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由此决定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局限性,他们更擅长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仍然缺乏司法实务经验和操作技巧。因此,指望专业教师传授给学生从事司法职业的具体的经验和技能是不现实的。

篇3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篇4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学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要培养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其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化学教师的要求。而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难度偏低;实验方法呆板,多数是师范生在中学时已做过,没有新鲜感、时代感[1];实验教学模式也较死板,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报告的各环节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跟随教师和教材,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师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得不到训练等。因此导致本课程不受学生的重视,教学的目标和定位难以达成。针对以上几点主要问题,我校对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①优化实验的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②创新实验运行模式,实施“课内实验,课外研究”的开放实验的运行模式;③丰富实验的教学方法,辅助以互动式教学方法;走出了一条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验教学、实验研究、设计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研究组织能力[2,3]。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而在互动式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教师作指正、补充和总结”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预备

与传统的教学法一样,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对于指导教师来讲要预备的是:应精心组织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给每个设计性实验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导向并对结果进行预计和评估;明确授课方式和流程,有计划的安排好实验教学时间等;准备好软件和硬件,使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顺利运行实施。对学生来讲要预备的是:要认真研读设计性实验内容,对选题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研究,明确设计性实验的问题导向及要求和目标,充分做好实验研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做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授课”内容的组织。

1.设计性实验选题及问题导向设置。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即选题是成功的关键。设计性实验应含有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所涉及的方法、仪器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有所了解的。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并能促进更高实验能力的培养;②是能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联系学生未来教学实践的内容;③能结合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的,对实验内容起到改进、优化和创新的作用。我们以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开展以改进研究为主题的设计性实验。这些选题一般由老师筛选,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体会或兴趣自己提出。选题所关联的问题导向涉及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可行性差、成功率低;或一些课堂实验耗时太长;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和容易出现异常;或不够环保可靠等。设计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方案的探究;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等[5]。按一个实验教学组20位学生计一般要准备收集20多个选题及关联的问题导向,保证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不重复。例如:①“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改进实验的设计探究”选题,问题导向:制备中氯气逃逸,造成环境污染;性质实验中装置麻烦,步骤多,不能同时进行,浪费课堂时间。②“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污染;实验设备和装置影响收率和产物质量。③“二氧化碳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易失败等。在具体教学安排中,这些问题导向可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

2.实验研究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条件的完善。一方面,由于设计性实验的科学研究性质,使得完成设计性实验周期较长,实验的运行模式采用“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场所并开放充裕的时间随时满足学生自主研究需要;相应地实验室还必须提供设计性实验研究必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或仪器设备改造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另在教学条件方面,要合理组织安排该课程课内实验的教学的流程,以便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在硬件方面配备和完善了计算机、摄像机、播放器,投影仪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文字、影像和声音记录,并在互动式教学中应用和展示这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供大家观摩和讨论。

二、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运行安排和指导教师的作用

1.选题、明确实验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法的嵌入。所有选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每位学生选定设计性实验选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现有实验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设计性实验选题的问题导向,从而明确该设计研究改进的方向。在这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存在的待设计研究解决的问题。

2.查阅和收集文献和资料。学生确定自己的选题后,在课余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教材图书信息、期刊信息、互联网信息和学校的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收集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这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方法、工具,并帮助学生对文献和资料进行评价等。

3.确定设计实验方案——互动式教学法的展开。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学生提出初步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开设一次实验方案的大讨论课,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走上讲台。学生上讲台陈述各自实验的初步方案,阐述实验方案制定的根据、可行性,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应用的前景等。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方案讨论,对各步骤和环节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给予补充;教师及时对学生遗漏或讲错的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去伪存真,集思广益,吸收有益的建议,使实验方案朝着可靠、简明、科学的方向进行,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方案的提出—讨论—确定的过程,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地互动局面。

4.实验研究准备。为了不占用实验课堂时间,学生需在课外完成各自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设备的调试使用、仪器的改造加工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实验室工作基本流程,也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在这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在仪器的改造加工方面,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等。

5.实验研究探索和创新。实验准备工作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后,在课外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探索研究并进行摄像记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调整方案、或改变方法,经过反复实验摸索改进突破,使实验过程成熟并可重复再现,实现实验设计研究的目的。实验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展开,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最后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设计性实验。

6.实验成果汇报和交流——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自主选题的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组成,分配有计划教学课时,我们将这部分课时分解到常规实验教学课中,即在每次常规实验教学课前增加一节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每次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将各自设计改进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以“教师”身份给任课教师及其他同学“授课”,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创新和收获与大家共享。其他20来位同学,对其教学过程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给出中肯建议。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相当明显,获益颇丰。在这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设计性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技巧进行指导等。这是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升华阶段。

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三、效果和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1.拓展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它包含有20个具体的选题,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特别是在实验成果的汇报教学这一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了更多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另外,学生在实验方案讨论和实验汇报的展示和交流中学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学生对一个实验的理解不再是平视的,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学生收益颇丰,增加了教学的深度。

2.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正如上面我们提到,设计性实验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资料的查找、分析、加工、整理,确定实验研究改进思路,然后制定实验研究的方案;再到着手准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反复探讨和试验,一点一点地改进突破,最终接近目标,从而寓学生的研究和创造能力培养于全部的教学过程中。从2009年实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以来,每年均有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迄今已10余篇。

3.“讲”与“做”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做”不“讲”,当走上讲台时只会“做”不会“讲”,或者“讲”和“做”脱节,还有在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中,不少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教学感到棘手。互动式教学法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在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中,学生将各自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训练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科学的化学用语、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授课”,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现象鲜明、装置简单、操作规范、面向学生、掌握时间、确保安全、启发思维等实验教学的各大要素,使自身的实验教学技能得到切实地训练和提高[6]。因此互动式教学法也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有力支撑。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训练,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感到上手快,上讲台有自信,教态也较自然和老练。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技巧都有明显地提高。

4.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的广泛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钻研学习业务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性特点,要指导每个学生完成设计实验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更多的实验。因此通过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通过这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大大开拓了他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和提高了实验技能,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能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言林,魏先文.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0,31(09):50-52.

[2]张晓晖,杜学东.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29):520.

[3]李立军,兰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02):107-109.

[4]尹传奇,黄齐茂.有机化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探索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2-334.

[5]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1,32(04):46-48.

篇5

一、引言

健美操以其变化多样的动作、完美的节奏感,使健、力、美得到了完美融合,运动者通过健美操运动,一方面外在体质得到很好的提高,另一方面其心灵也会有很好的愉悦之感,因而,健美操在高校中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与此同时,健美操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教学形式,在高校教学实践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单一的“完整示范―讲解―分解―练习”的模式,学生只有被动地、机械地进行“拷贝”,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技术动作的提高。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发投入到健美操课程的学习中去,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成都东软学院健美操选修课学生58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需要,通过在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了关于健美操相关的文章60余篇,重点对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创新和改革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参考。

②问卷调查法。对成都东软学院健美操选修课的5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100%。

③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所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④访谈法。在发放问卷调查中,对健美操选修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实施态度以及意见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互动式教学法及其特点。互动教学,实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并互相影响的过程。在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互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营造出一种平等交流的和谐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深入性。由于互动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2.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健美操课程中的学生态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表示喜欢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8%,排在第一位;表示非常喜欢的占28%,排在第二位;认为之前的教学模式就挺好,没必要改成现在这种模式的占8%;仅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说明互动式教学法在教美操教学中运用大部分同学还是非常喜欢的,更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少部分不喜欢或者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健美操还不够了解,肢体协调性也相对较差,较为随意。见表1。

3.互动式教学法的积极因素调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互动式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积极思考,对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动作或技巧能够大胆向老师提问;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对同学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认真纠正;在组与组之间的互动环节,每一组都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做到最好,每一组都不甘示弱,干劲十足。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而且部分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互动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竞争意识,烘托了课堂气氛。见表2。

4.互动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IT院校中,男女生比例是(3~4):1,所以在进行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男女生学习进度和动作难度上要有所区别或侧重。

首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技术要求;然后通过优美的示范动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通过“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向学生教授健美操动作,经过反复几次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技巧。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较为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每节课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各组轮流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他组员要认真观察,找出优点和问题,再进行点评,最终达到完美的学习效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重新审视,提升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带动了全组同学学习的动力,营造了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协调性差的或是男生掌握动作相对要慢一些,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配对,由接受能力强的、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来带较差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动作要领,共同进步。这种做法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来缩小同学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5.互动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师生关系需重新定位。互动式教学本身已将师生关系进行了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永远是主导地位,永远是正确的,教师就是权威,而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是平等关系,可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探讨,以求得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关系的转变是开展互动式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2)互动需要激励和支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求学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要激励和支持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要通过老师不断的鼓励,在同学中进行表扬来激励学生在求学路上不断前进。

(3)教师对互动式教学要有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师生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问题;第二,师生间要互动,90后的大学生更有思想,提出的问题也更有深度,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要更为宽广,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在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好节奏,要对课堂氛围、临时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准备。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独大的模式,使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更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②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提升学生自信心,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在为学生搭建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基础上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2.建议。①高校的健美操课程应因势利导,利用专业特点,发挥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做好准备。②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对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教学效果。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要打破常规,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有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丛丛.北京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D].首都体育学院.

[2]张宁.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北京教育(高教),2006,(12).

[3]李映红.在健美操课中运用互动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4).

[4]张轶星.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与分析[J].才智,2008,(11).

篇6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为此,需要教师改善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介绍 

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方式,为了配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可以探讨采用以下几种创新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互动式教学法。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尤其是经济类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已经成为西方各国高校主流。而我国传统的专业教学以“原理教育”为主,学生得到的是相对抽象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和应用性训练。这样一方面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要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的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依靠教师的单兵作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因此,一方面相对集中力量编制国内外经典的案例集,公开出版或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交流,可能是有效的途径。

(四)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也叫模拟教学法。一般是指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一组模拟情景,例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让学生根据设定的条件或借用现实条件,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虚拟的经济行为,然后观察和分析这种行为的结果。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采用这种方式时,利用网络汇集和共享高水平的软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二是建立相应方向的有形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传统观念认为文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只有理工类才需要实验室。但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拟的教学实验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五)研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是以对问题的探究来组织教学,例如,“面向问题教学法”,直接让学生面对现实专业运作中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教学的步骤主要是要求每个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指定的文献、分析问题背景、提出研究思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研究结果,采用论文演讲或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一方面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提示、阐释或指引,另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要求对问题做出唯一的求解,而非常注重对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路径的指导,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如,“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小组学习、小组研讨、小组调研为主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共事能力。

三、各种教学方法及其特点的比较 

表1 是各种教学方法及其特点的比较。

教学方法 导学式 互动式 案例式 情景式 研讨式 特点

启发诱导,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注重知识的传授

打破师生教与学的框架,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式的互动研究

形象生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用性高

模拟实际的经济运行机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把握前沿理论的发展动向,建立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

上课方式

老师提出问题,重点讲解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发言

安排一个报告人针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提出分析框架,然后开展集体讨论

针对所指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写报告,然后教师点评和讲解

在实验室中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熟悉实际的操作环节和工作方法

讨论为主,深入剖析

注意点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控制好教学进度及其内容

“搭便车”问题,对报告人的质量要求

案例的代表性,适时性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上点和面的兼顾

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学生学术能力最好在同一层次上,以利于深入探讨

适用对象

小班,高年级

小班,高年级

应用学科和实务课程

应用学科

研究生

教师要求

很高(有的放矢,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

高(指明发言和自愿相结合,点评及时到位)

高(案例选择,点评到位,实务经验)

实务经验,针对性指导

很高(善于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捕捉和评价学生的思想火花)

四、结论 

总之,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或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改革,而必须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选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业务类、应用性强的课程和专业硕士层次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而理论性课程和培养学术性人才更适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学术训练,提升研究和分析技能。

篇7

一、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方法就是“导学互动”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不过我们应当纠正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才算得上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错误观念,如果生搬硬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结果不一定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讲台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导学互动”教学,使之一方面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是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的精华所在。所谓“导学互动”教学法是指导的教学策略和发现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法中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又吸收了现代西方教学法中合理的因素,在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手段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一定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将理论课教学与先进的教学技术接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接受正确理论的教育,又能接收到丰富的知识和当前最新的资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

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性、时代感和针对性的统一,力求提高理论课的课堂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少而精”,确保所讲授的理论是理论课中的基本原理,并且表述准确、科学,是相对成熟、经得起检验的观点;所谓时代感是指教学内容必须能反映时代对理论提出的新课题,能反映理论发展的新进展;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能够解决学生在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有实际效果。做到这三者的统一,是确保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二、理论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要适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的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储器。学生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做法将教学理解为单向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对学生自身积极性的发挥有很大的制约。当代的学生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思维非常活跃,十分注重个人意识和个人能力的发挥,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反感,因此在教学中更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教学如果还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量的速度很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是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节奏过慢会造成学生的情绪涣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同时多媒体呈现的容量较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记忆的内容,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三、“导学互动”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教”与“学”有机结合

在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以往那种上课动手不动脑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法采取的是双向沟通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听老师授课,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索知识,使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由以前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我们在开展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时,经常进行热点评析、课堂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学互动”的教学方式是让“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以及体验式教学将知识自然、生动、深刻地映入学生脑海中,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式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经常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理论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就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准备论题,组织学生讨论或者辩论。这一般要求教师在课前事先公布论题,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等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组织大学生讨论“网恋”问题,讨论和辩论的过程是不断帮助大学生们从多个角度、从不同的层面用所学知识辨证认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加宽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而且可以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可加入到学生的讨论辩论中,也可作为主持人,在必要时进行引导。但在讨论、辩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堂点评,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把握知识。要让学生的设问、辩论、答题等课堂行为通过信息工具当场转化为形象生动、具备分析评价的多媒体演示,形成交互式的信息化交流,并且对课堂过程形成记录,课后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积极借鉴案例教学法。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采取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案例;第二步是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做准备;第三步是阅读、讨论;第四步是对案例进行总结,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解等。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与我们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是不同的。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中,案例的组织非常重要,案例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有现实意义,时代感要强。如以当代大学生如何择业问题为案例开展教学,先将一些择业失败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其失败的原因,然后在上课时鼓励学生分析、总结其择业失败的原因,进行必要讨论,再举一些择业成功的案例,经过正反对比,“解剖麻雀”,揭示其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通过师生问的“导学互动”,借助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让学生深刻认识抓住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作用。当代的学生非常注重现实,对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物较抵触,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一定要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有一些是学生将来可能要面对的实际情况,这对学生来讲才具有吸引力,因此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

四、构建理论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多媒体互动式教学,应构建师生共享的理论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该资料库是指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基础,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进行组合的素材资料的数字化集合。主要有文本素材、图形索材、图像素材、动画素材和音频、视频素材,其中文本素材占主体地位,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化课外阅读材料、参考资料、教案、各类习题以及经数字化处理的学生小论文、发言提纲、学生课堂讨论照片与录象等。

集件思想是建构理论课多媒体素材库的基本依据与指导原则。集件不等于课件。课件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电脑软件,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固定的,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因此,不少教师在使用中感到它不适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而集件则不同,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合运用教学信息资料的教学系统。自由选择和组合教学素材资料是集件的基本属性。建构理论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就是为了主动收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通过收藏和积累各种资料,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有选择地组合使用教学素材。因而,多媒体素材资料库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多媒体素材资料库的指导原则就是“以不变(素材资料)应万变(教学实际)”的集件思想。

五、开放教学系统。适应21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篇8

    在现阶段,相对于其他的专业课程来说,我国众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落后于该专业的发展。所以,在当今形势下,有必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案例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学生所接触到的公共部门实际问题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案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专业知识。

    第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9

[3]蒋锋.高等数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篇10

在课堂形式上,36.7%的学生喜欢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35.6%的学生喜欢幽默的,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23.3%的学生喜欢教师讲的多、知识容量大的课堂;4.4%的学生喜欢纪律要求严格的课堂。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师生互动、讲解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民主互动、生动幽默的课堂氛围。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情况从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价值认同上看,32.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52.2%的学生认为“重要”,13.3%的学生认为“一般(可有可无)”;认为“不重要”、“完全不需要”的学生分别只有1.1%。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对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认同度较高。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要求笔者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学时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强调案例教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这两个教学环节。

将课堂讲授(Lecture)、课内讨论(Seminar)、软件操作(Softwareoper-ation)、课后作业(Assignment)和案例讨论(CaseStudy)等形式相结合。1.对师生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在学生喜欢的教师关注方式上,47.8%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如email、QQ、论坛等方式关注自己;40%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多提问、勤辅导;10%的学生选择眼神交流、目光关注;2.2%选择其他方式。这说明学生希望课堂内外都能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此外,与角色互换、师生讨论、多媒体面授相比,学生不太喜欢传统的问答方式,无论是师问生答,还是生问师答,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支持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它图文并茂,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同学不支持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知识量大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相似,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速度较快,学习吃力。2.对生生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在生生互动方法的选择上,学生喜欢的方式依次是:小组合作学习(58%)>学姐学长交流学习(42%)>小组竞赛学习(23.9%)>其他(5.7%)。可见,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希望通过积极的交流探讨掌握知识、深化知识,基于此,可以投其所好,丰富生生互动的形式。3.对人机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对于人机互动,90%的同学认为实验课是有用的,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更加直观生动。在配套实验的次数上,61.1%的学生要求维持实验次数;33.3%的学生要求增加实验次数;仅有5.6%的同学要求减少实验次数。在配套实验的难度上,82.2%的学生要求维持难度。由此可知,人机互动教学结构基本是合理的。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适应程度关于学生对《管理定量分析》互动式教学适应程度的调查中,65.6%的学生表示现在的课堂纪律和气氛在教师的组织下,和以前差不多,规规矩矩的;32.2%的学生表示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更加活泼;仅有2.2%的学生表示课堂展示乱七八糟、闹哄哄的。通过分析,学生的这种不适应是由于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传统,使很多学生习惯规规矩矩地听课,欠缺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满意程度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满意程度是发展互动式教学的基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教课内容感到满意(30%+53.3%=83.3%)。但在授课方法的趣味性、实验的实用性、前瞻性、及时反馈信息、照顾学生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生在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学习《管理定量分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题中,60.7%的学生选择数学类课程基础差,学习吃力;51.7%的学生选择课堂人数多,互动困难,参与度低;41.6%的学生选择学习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11.2%的学生选择花太多时间准备;4.5%的学生选择教师水平有限;5.6%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这表明,除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影响教学效果外,还存在教学组织上的原因,即学生过多,在课堂和实验中互动难度大,同时包括9个上机学时的36个教学总时数太少,这给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平添两道障碍。学生对《管理定量分析》知识的扩充情况调查发现,学生课后自学情况比较好,除一名同学外,其他同学均进行了《管理定量分析》知识的扩充。在途径选择上,58.9%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24.4%的学生选择阅读教师推荐书目,6.7%的学生借阅光盘;3.3%的学生选择阅读期刊;另外,16.7%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之一,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传播知识、解决问题是提高互动式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其次,知识扩充途径的多样化为学生学习《管理定量分析》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可以向更广的方向发展[3]。

结合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本课程教学的宝贵经验,关于提高“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开放式问题导出所要讲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内课外的民主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造平等的、活跃的、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管理定量分析》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认知、行为、情感方面共同参与课堂互动[4]。此外,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过程也是对学生高层思维的锻炼,从而实现现代教学目标。开放式问题导入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游戏、角色互换、优秀SPSS论文展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二)尊重差异,关爱学生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中西部地区又偏多,这些学生在文化、个性、学习基础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上都要尊重这些差异;对于那些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更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的优点或进步要及时肯定或表扬,努力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三)高效组织生生互动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应该是互补的和积极促进的,教师应注意将学生按照现有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别、民族、个性特点混合编组,尽量了解谁是主持者、谁是协调者、谁是总结者等身份,使小组成员各行其职,人人有事做,这样才是一个有效的组。在编组时应避免“自由组合”,这样可能导致一部分消极的同学愈加消极,对于他们来说,课堂还是和以前一样———“规规矩矩”[6]。(四)保持适当的教学规模课堂规模过大会给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带来很大不便。从师生互动上看,教师很可能在照顾不同情况学生时分身乏术,有限的精力会使教师的情绪消极;从生生互动上看,组织可能低效,无法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团结合作“、头脑风暴”等优势;从人机互动上,实验课上学生的电脑问题、操作问题等会使教师筋疲力尽。总之,保持适当的课堂规模有利于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五)扩展知识扩充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扩展“管理定量分析”知识,如加入相关论坛,向本专业优秀学生请教探讨,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历年试卷和教学案例,借阅教师、学生和网络推荐的书目和期刊等。换言之,只要是有益的、适合自己的都可以拿来进行知识扩充、活跃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作者:叶慧 曹洪波 刘杨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篇11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自从有了教育以来,人们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懈追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哪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完美传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因其枯燥,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其晦涩,所以内容不易理解,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深讲解才能理解。因此,教这门课的教师大多采用讲析法进行教学,认为讲析法是教好这门课的不二法门。讲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在采用讲析法进行古汉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融合与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加强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了以创新教学与和谐教学为指导,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互支撑,课堂内外互为依托,通过师生各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和谐性、交互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它对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主导者,首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注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要甘当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互动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和谐友善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尊重教师,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互动式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再次,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古代汉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汉语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在此之前,学生经过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在初中及高中阶段,接触了一定数量的现代汉语知识,大学一年级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知识,有了不少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可以拿它们和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链接。再者,古代汉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令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其中还是有一些知识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它们。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中放弃传统的讲析法,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还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一种讲析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太好。再者,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知识、新的问题。要获得这些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看书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时代就要不断加强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从多种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下面选取几种教学法谈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被誉为哈佛大学法宝的案例教学法在1918年就开始实行,但到了1980年以后才引入我国。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教师讲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教学互动的主角。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进而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能否采用案例教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字词教学、语法教学、音韵教学、文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诗词格律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案例设计:在近两年,网络上热议赵忠祥创作的近体诗。赵忠祥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家对他也都非常熟悉。赵老师将他写的诗发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他的诗开始热议。有赞美的,有批评的,当然批评的比赞美的要多得多。批评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矛头所指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因为他写的格律诗不合格律,矛头所指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咱们刚学过诗词格律,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就用诗词格律知识,分析赵忠祥的格律诗是否合律。然后笔者举出赵老师几首格律诗让大家分析、讨论、总结,分析的结果是赵老师的诗确实有很多不合律的地方。这个案例运用名人效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等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论,讲的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一部分是文选,即古代比较好的文章。在古代文选中,有一部分文章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叔向贺贫》《靖国君将城薛》《颜周说齐宣王》《寡人之于国也》《更法》等文章。这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在角色扮演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道具等方面的局限,人物的对话比动作行为的扮演更容易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提前一至两周让学生熟悉课文,将各自所演角色的对话背下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拿捏对话中的语气和声调,经过多次的演练达到成熟。在课堂表演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摩。观摩后进行讨论,形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十分符合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篇12

有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这个样子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做学生看,老师布置学生做。看起来老师跟学生都一直在互动,但是为什么学生越来越没有积极性,为什么老师越教越乏味呢?因为这种教学并不是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互动,而是为了应付教学,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为了应付某种考试,比如说结业考,高中会考。我觉得,真正的互动式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交流应充满激情乐趣,双方都是积极探讨,主动思考的。本人已在中学信息技术岗位教学五年,教龄不长,但感触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比较成功,能实现教学互长的几种互动式教学法。

一、采用实践操作的互动式教学法,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介绍电脑的各种功能时,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式教学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制作一个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形象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分层教学的互动式方法,使学生更自信,积极

因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纯粹地学,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四、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作品的互动式,使学生更独立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五、组织学生协作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更主动

除了要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办法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合作小组只有一个人包揽,其他人坐享其成的结果,相信很多采用过这种办法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这就要靠老师去严格要求,可以和学生作个约定和处罚措施,提交成果的时候由老师任意抽查一个组员来报告。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六、通过课外活动的互动式交流,使学生更喜欢信息技术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课外活动的互动式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外的联系。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21世纪,有一些很普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随时跟信息老师取得课外联系,如手机短信,视频聊天,网络电话,电子邮箱等,这些方法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跟信息技术老师交流各种课内外问题,老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尽量多的计算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去解决问题,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计算机课题,并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类是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我校一直很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每年都鼓励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组织电脑兴趣小组,让有兴趣并愿意提高的同学自愿加入,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并推荐有能力和潜力的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每年都有同学获奖。这种加强计算机教学的课外活动更能让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更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型教学方式,期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 刘家访,互动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篇13

1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教学形式,互动式教学的内涵无疑更加深广。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导,以教室为中心”的桎梏,致力于打造出一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师生交流和谐的学习环境。互动式教学将学生推向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状态,旨在培养他们的灵活性与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之“动”,就在于变更学生的接受角色,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寻求者。如此一来,师生之间便形成了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模式,促成了知识资源以及各种观点、见解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凡个方面:一是平衡了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中心。以往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承载着绝对的中心地位。而互动式教学则将教师定位为“引导者”,同时凸显出学生的角色重要性,让他们成为教学流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与主体;二是教学过程不仅有认知性因素,而且包含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在行动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要融入到课堂上所设定的特定情境中,并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感,以真正地内化与获得教学知识;三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还能塑造其共同学习的合作能力;最后,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高水平参与,也是同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交流和体现。

2互动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开展互动式教学,适应了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2.1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三个主体因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单一、僵化的,缺乏足够的互动性。互动式教学克服了这个问题,让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由此,教材内容得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也更为默契、多元。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观点、想法都处于交互的状态,彼此之间达成了良好的“传递——反馈”机制。在此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更乐于去表达自身的理解与看法。此时,教师也就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继而及时地端正施教态度并调整施教方法。

2.2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创新是时展的源泉,是推动一个人走向进步的不竭动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应重视开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之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目标之中。互动式教学不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路径。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设疑、积极探索。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课外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敢问、会问”,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导向一条正确的、纵深的道路上来。由此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便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2.3互动式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若想营造一份交流融洽、视野广阔的教学环境,就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格局,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力图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开阔度与活跃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与合作,达到和谐的教与学相互促进。有了这样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会更为专心学习,自然也会对学习效果、学风、学习态度起到积极作用。

2.4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记》中早就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概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教学本身是一个双向活动,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反过来,学生的思考、提问和反馈意见对教师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教师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示,获得灵感,对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必然大有裨益。

3互动式教学应把握的问题

3.1正确理解和运用互动式教学手段

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大多停留在提问和讨论的层次上。一种情况是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回答,而且提问总是围绕知识传授的思路,用的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提问词。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方式对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利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行形成某些观点,然后再给予正误评判与统一化的共识。虽然这两种互动形式具备简单易行的特点,容易按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真正的教学互动,应是反应性互动,是教学双方相互启发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应是建立在研究探讨基础上的教学双方观点和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应是开放、便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交流,交流中可以有争议和质疑,讨论的结果或答案不一定是确定和单一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不应是封闭的,而应具有发散的性质。

3.2充分体现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何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引导者,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地强调教师的掌控力,又会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利于他们发扬思维活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实行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适度的主导作用,既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也鼓励学生表达创新意见。

教师的适度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善于整理、善于调动”三个方面。所谓“善于发现”,就是指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程的态度反应、有何心理期待等方面,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之融入到教学设计流程中来;“善于整理”则是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与易接受性。对其中可以拓深、延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投入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善于调动”的能力,利用情景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活跃度与兴趣度,从而营造一份愉悦、活跃的教学氛围。

3.3有效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