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篇1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2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就家庭环境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以下几种问题:家庭独生子女依赖,自私、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富裕家庭子女乱花钱、贪享受、高消费、勤俭观念差;破裂家庭子女情感受挫折,缺乏家庭温暖,孤僻,自卑;不良家庭子女棍棒教育,经常被训斥,打骂,逆反心理重。在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分析、心理疏导,使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与自己成长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营造一个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容易进行思想沟通,才能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发生情感感应和情感支持等作用。

(二)确定实验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为依据的,在价值取向、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德育工作有所不同。我们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有“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

(三)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中,构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学科结构的限制,弥补教学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四)呼唤乐学回归

乐学是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甚至拒学情绪,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就会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平衡,寓教于乐,实现成功教学、和谐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慰和满足。

(五)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上课时会在课堂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教师各方面的表现都能被学生观察到、注意到、进而仿效。如果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容易出现暴躁、焦急、恼怒的情绪,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从而使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所以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克服师道尊严,教师决不能讽刺挖苦,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对教师疏远甚至畏服,最后导致出现逆反心理。

二、在职业学校中要建立起必要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在职校中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舆论导向机制

1.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需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做指导,也很有必要更新观念,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2.理论指导。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家长,尤其是有实验班的学校老师、学生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3.目标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并且有较好适应能力,把他们锻造成为新世纪的新人,总体要求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在家长心中必须明确孩子发展的方向。

(二)评估机制每学期可以建立两次“负担监测”制度

通过座谈、抽样调查、普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调控,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建立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每年的“评先”,每学期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各种奖励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实验,大胆探索,对改革实验有成效的给以奖励。

(三)参与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1.领导重视。我校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有关领导的支持、关心。领导经常亲临班级,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建立了实验领导和课题研究机构,学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请专家教授作为我们课题组的顾问,开展指导。

篇3

首先,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把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干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把“差生”作为重点对象,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全体学生。其次,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第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闲辅导,投入专项经费,增加学校休闲娱乐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放松身体提供客观条件。另外,为学生进行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休闲品位。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普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第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还有净化校园风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再次,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确立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利用奖惩手段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推进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老爱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行为心理教育。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应对逆反心理、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惑。最后,区别应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类心理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医学治疗,另外需注意一种情况,即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普兰提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努力维持内心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身与环境能够平衡及协调,但是一旦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明确问题的根源,制订问题解决的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行政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组织,加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领导是主管校长。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心理咨询室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定晋升和评职称的实施细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专业的心理量表的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根据需要调整方法和手段,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篇4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3.实行共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篇5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1.3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篇6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表征

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被抽样调查的13.1万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者高达21.13%。有位调研者曾经调查了北京20所高校,结果也表明,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6%;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6%。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其一,环境应激。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同学之间交往的语言隔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对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的大学新生构成了挑战,这些变化意味着大学新生将开始独立生活,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学习、生活以及交际等众多问题。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应激,容易造成有些大学生出现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校的冲动行为。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因家庭矛盾难以解决,导致心情烦躁,行为也异常起来,继而发生与同寝室的同学发生矛盾。在这双重矛盾的驱使下,擅自离校达一个星期之久。其二,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理想自我”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作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青年人所独有的理想特征,决定了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殿堂后即开始设计自我完美的未来。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客观因素会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可能造成部分大学生企图逃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攻击社会,部分学生因此而消极颓废、苦闷、不求上进、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有自杀企图等心理健康问题。在我的学生中,也有这样的人,中学期间学习非常优秀,本想到大学来继续中学的辉煌,但到了大学之后由于优秀的学生非常多,自己显得很普通了。于是在几次失败之后,就表现出另一番景象:经常不上课,也不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曾一度消极颓废了一段时间。在我的关注下,改变了她的心态。其三,在人际交往中的有障碍。在大学阶段中,大学生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尝试应酬性人际交往,在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的同时,当自己的交往成功或失败时,经常作出极端性定性评估。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孤僻的困境,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其四,与性有关的困扰。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健康的性观念和性意识不仅会造成其心理问题,对两往上往往有不健康的目的,当目的不能达到时,常表现出怪异的行为特征,比如同性恋、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易等。及时是正常交往,当恋爱双方发生变故时,也会导致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此外,对重大丧失的不适应等,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需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系列偏差和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3.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问题。在高校中仍然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将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视为思想道德问题。并且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到位,使得广大师生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概念的认识存在着误解,导致大家忌讳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专项资金严重不足,心理健康中心建设不完善,设施配备不健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效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3.2专职工作人员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缺乏的现象,整个学校几千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一位老师负责,有些学校由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医务人员等兼职担任,缺乏专业性,必将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咨询工作很容易受到咨询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还应加强对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咨询技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3.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动态开放性

目前几乎全部高校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或必修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健康成长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是仍有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普及力度不够,只有少数学生能从中受益。一些学校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预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了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设的目标、内容进行操作,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对目标的灵活变通,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课程内容大多按照课本进行传统的备课,表现为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没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教学,实际应用性不强。课程实施方面,多采用专业学科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不能吸引学生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它既有学科课程的性质,也有活动课程的性质。它关注的主要不是学生认知范畴的问题,而是通过认知实现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

4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为此,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5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1世纪的中国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在新世纪里又将会以何种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历史的责任,时代的重托,人民的希望都毫无选择地要求这一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磨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身心。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尤其重要的。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5.1合理的定位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方法上和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只有领导的注重,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实现其价值之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和需求,积极的开展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只关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现象。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上要优化,将教育摆在首位,关心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5.2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预防,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站在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的高度上,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解决“个性化”问题,也要解决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服务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发展性心理教育模式,发展性教育并不排斥矫正性的服务,而是把矫正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应加强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教育,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环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5.3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技能要求很强的工作,作为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要懂得一些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自己接受了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能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上的心理医生是有区别的,因为辅导员所要工作的对象不是不可知的,而是确定的,是自己经常接触的大学生。这就为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供了前提,为此,要求我们要积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是最好的影响,要以身垂范,以收润物无声之效。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本着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学生,每天我们要保持好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以此来影响身边每一个大学生。

5.4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到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切实了解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心,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应着重以下几点:

篇7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觉得学生只要不要出大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停留在认识期.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和工作流程,但是在具体落实执行的时候却欠缺力度,很多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上也不够到位,导致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有心理辅导室,但是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没有得到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现实问题较多.为了进一步研究,笔者对本市高等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高校中,72%的高校都有心理教育场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上都有,而应用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场所设置不完善,很多都是临时场所或教师办公室,没有固定场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75%的高校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用型院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较为缺乏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专业人士是指心理学,精神医学上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学生的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问题,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却是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广州医药大学的赖丽曾在08年做过一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3所高校之中,有61.5%的高校配有专业人士,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配备专业人员的比例占到了84%,而在被调查到的应用型高校里面,基本上都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这组数据也说明应用型高校专业人士的缺乏,也是他们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目前虽然教育部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投入的经费,人员编制,待遇等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保障.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里面,心理健康老师普遍都是行政编制,很难在岗位上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且待遇偏低,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一个较恶劣的环境下,这些问题也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和标准不完善,这些也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有的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经验,而有的经验丰富却缺乏很好的理论知识,而这些都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深入的重要原因.

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当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以单独辅导为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很好的普及下去.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适应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个性和共性的需要.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和谐的大环境下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开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为其不仅能让大学生学习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心态,而且还能使学生正确的去面对困难、挫折并能积极的调整心态.目前已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了心理学的教育课程,但是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说教形式,只是将相关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并没有针对性的去展开实践,因此所起的作用不大,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在学生中普及.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见,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为了控制和减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针对新时代新情况,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展好心理学课程学习和实践的同时,要针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展相关活动,使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1引进心理教育专业人士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在教育体系方面,学校可以将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去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就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条件的高等师范类院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专业,为高校培养输送高素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2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

应用型高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时展的前沿,研究当今90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问题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从而做出相应的教育指导.同时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科学,其主要是为了预防心理障碍和增进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等等,所以要清楚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其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

3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高校要贯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确保安全稳定,就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常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大学中营造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发达的网络力量去宣传,创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篇8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感受到工作乐趣。为此,思政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面向21世纪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整体、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呼唤。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压力,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辅导员如何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支持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专业辅导很难解决众多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也确的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首先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辅导员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其次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最后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重点关注三类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社会上也叫“拓展培训”,被广泛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一般是一些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在运作。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另外团体训练虽然也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但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却没有那么的高,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辅导员就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4、建立心理预警网络。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的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三、思政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篇9

2.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状况:所抽样的26所中小学中,100%都建立了组织领导,58%建立了功能场室机构,42%有专业和开展教学工作,50%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81%开展宣传及普及工作,58%组织开展教研工作,31%总体工作开展较好。2.2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与态度:中小学生抽样中,84.6%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26.9%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43.5%认为有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28.8%不敢去心理咨询;23.1%怕别人嘲笑;8.3%担心患有神经病。教师抽样中,90.4%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义有必要;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46.2%认为自己不会咨询辅导;75.0%认为忙,没有功夫;12.8%认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5.1%认为自己都需要咨询辅导。2.3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差异比较:在抽样的26所学校中,城区82%建立了功能场室,9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91%定期开放功能室,100%有咨询记录,82%安排教师值班,82%建立了心理档案,91%开展了课题研究和相关论文撰写,有73%有专业教师。而乡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是40%、33%、20%、53%、33%、47%、53%和20%,两区域χ2值分别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区学校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和专业教师5个方面显著高于乡村学校。其他指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学段学校在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学分别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别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别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标χ2值分别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抽样学生中认为心理咨询辅导有意义有必要、去心理咨询怕自己真的有神经病态度上城区87.9%和4.8%,乡村82.2%和12.1%,χ2值分别为0.935和2.149,城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敢去咨询、怕别人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城区15.2%、10.7%和27.2%,乡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别是10.453、10.023、8.213(P<0.05),乡村显著高于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城区48.5%,乡村11.1%,χ2值为27.033,P<0.05,城区高于乡村。在不同学段上,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经病,小学、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怕别人嘲笑的态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

篇10

一、培养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经历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积累成果阶段、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一路迤逦至今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能力相对薄弱成为问题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强、参差不齐等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以山西省晋中市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榆次区为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学,60%以上小学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空缺的现象[1],“学校每800~1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承诺更是难以实现[2]。即便随着社会发展达到这一要求,也只能满足部分个体咨询的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一名专职教师根本不能实现。在这种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主要来源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走入工作岗位后,就有能力主动配合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从而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体”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 构建知识体系

晋中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校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加大了小学心理辅导技能技巧课程的比例,适当增设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等课程。同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于全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学社会心理教育》以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内容选择贴切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且专栏新颖,有利于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初步框架;《小学科技心理教育》则从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寻找心理规律,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加强小教本科生对小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品质的重视。目前,该系列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2. 搭建成长平台

(1)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晋中学院积极与晋中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挂靠在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中心利用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心理技能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并为其搭建培养、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台。除定期开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中心还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月刊《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养》栏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发现、解决小教本科生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赛讲6场,校外服务活动53次,指导小教本科生心育论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参与并取得科研成果5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0场,个体心理辅导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4个班次(均有备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效益。

(2)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打破了传统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随后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是以晋中学院教科院教师为主,小学教育专业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各阶层成员广泛参与,集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编辑部、宣传部、咨询部、策划部、调研部、信息部六个部门,拥有室内250㎡活动场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会里,学生们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组织论坛、参与学术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小知识宣传,客观上讲,研究会的成立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 组建科研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晋中学院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率先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以大二大三为主,大一积极参与的稳定梯队,并设立了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级评选模式,使三级科技创新项目互相促进和推动。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引导学生申报课题,两年来学生团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公交司机心理压力源调查”、“山西省中学心理辅导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晋中市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四个省级项目,“榆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晋中市社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等10个校、院级项目。学生依托项目、科学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样实践育人有了重要载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过对部分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师状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人员整体素质上存在问题。晋中学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在全市城区、农村教育实习基地中各选取了10所小学,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副教授带队,以小教本科生为主力,配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率先在这20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小学生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一般需要1.5~2小时,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并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提出心理辅导机构设置标准化、设施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工作具体化,以及高度重视解决心理辅导老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进行了八个专题的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这不仅对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阶段培养

1. 注重意识培养,制定学习计划

一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意识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加强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课堂教学的途径, 加强心育内容,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

吸纳学生成为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员。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摩、分析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享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乐趣与经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

2.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独立地确立心育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等,

以适应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增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作用。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譬如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设小学生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心理教育座谈会、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网站等,使学生在高度认同、积极参与、感受心理教育氛围的同时提升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竞赛,并制定奖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时,学院还注意提升实践的层次,比如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带领下,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3. 调试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准备

三年级重点围绕心理状态的调试。加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的准备工作,在学科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选修课。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动主题,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题活动。选修课教材为校本研发,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加大心理实践课程比例。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试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

4. 实现角色转换,强化职业能力

四年级重点在于角色转换。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 促进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教师岗位的角色转换。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展仿真性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低年级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岗位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 它是检验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职心理教师、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实验,定期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当前,各个市级学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心理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千差万别,辅导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毕竟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们从属于两个学科门类,笼而统之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纳入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心理咨询场所简陋,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相对而言还相当简单,缺少基础的设施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具、场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大多数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德育处”或“政教处”,但实际也就是一间房子和几张沙发、凳子。心理咨询机构设施简陋,布置缺少主题,最关键的是没有专门值班教师,部分有值班教师的也是安排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值班,而他们的大多时间又忙于上课和管理班级,所以心理咨询室大多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此外,中小学教学任务和学业任务以考试或升学为主要导向,因而更多的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机构,但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工作,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见到许多的原始资料,比如,学生填写的SCL-90测验量表、行为测试的量表以及很多活动的照片、手工制作、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工作之后的经验总结很少,没有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就很难有后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要帮助中小学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促进后期的工作开展。

二、高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以及甘肃省心理学会下发的相关文件,甘肃省各个市级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与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取得沟通和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确定中,高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对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规范、科学和可行。同时,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收集教育论文、经验总结和优秀个案等资料;安排“知心屋”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撰写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严密的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都接触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和继续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互相作为实践基地,使得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方法多样化

心理辅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辅导。在校校联合的过程中,中小学给高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使得多种心理辅导方式都得到了实践。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的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是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在某一个时期或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高校可以组织这些方面的专家、教师专门去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成长快乐营”,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合作中,高校自然成为了中小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高校的实验室、标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究生命的兴趣和对高等院校的向往,这些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篇12

  一、指导思想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学校应牢固树立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教书育人并重的思想,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此,围绕“增强教师心理教育意识,提升心理教育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这一中心,将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拟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要求

 

  1.深化理论学习研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心理教师除参加区每月二次的业务研讨活动和围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的主题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其它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能带动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里手。

 

  (2)学校将对教师进行的“心育”理论学习辅导,纳入学校业务学习范畴加以管理。九月份,在本校心理教师的协助下,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爱祖国,爱父母,爱师长”活动;十月份进行个别教育辅导的知识、方法等”专题学习研讨;十一月份准备参加区心理健康表演课;十二月份组织班主任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2.合力探索实践提高

 

  (1)在启动20xx—20xx年“主题心理班(队)会”活动的基础上,本年度继续深入以“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内容,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一、三、五年级各选一个班级上好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公开课,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2)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的困惑调查及对策》的课题探究,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

 

  (3)学校将创设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继续规范“知心姐姐信箱、心灵有约广播、培养心理委员”等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同时,每学期为学生开展一次以上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心育常识普及活动。做到使心理知识有宣传阵地;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有疏通渠道;心理经验有分享空间,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四、具体措施与办法

 

  1.继续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网的学习、教研的平台功能,同步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业务参考学习资源。

 

  2.加强心理教师的业务学习,日常业务学习具体采取“个案解析、备课研究”等形式,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

 

  3.举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表演课”活动。

 

  4.学校将创设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继续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利用家长学校、调查问卷,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认真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开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逐步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想要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取得实效,一个健全的组织是保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心理辅导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在领导小组统一的指导下,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开展有成效。

 

  (二)提高心理辅导教师专业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于一支素质强硬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我校将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培训,从培训教师入手,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提高心理辅导能力。

 

  1、利用一切有利机会,选派学校的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2、聘请心理教师来我校做讲座,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学习。

 

  3、学校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如《大众心理学》、《心理与健康》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阅览室、图书室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

 

  4、继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的学习。

 

  5、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等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6、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

 

  7、要求班主任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实践,并及时积累经验和整理、收集相关的辅导资料,以达到促实践求进步的效果。

 

  (三)完善心理咨询室服务学生

 

  1、做好“心灵家园”咨询室的常规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需要。

 

  2、继续开设心灵信箱,欢迎学生来信倾诉自己的烦恼或困惑,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学生,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

 

  3、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咨询,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解决。

 

  4、成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来访者做到尊重、理解、耐心、疏导、解惑。

 

  (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育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校以学期为段确定辅导教育的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常规教育辅导活动。

 

  2、各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年级段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做到月月有主题,在每个月中都至少开设一节班队心理辅导课。

 

  3、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并要求班主任注重在平时的晨间教育、班队教育、生活的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任课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学科教育和生活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3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学校要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在师生中形成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一、基础现状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我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明确地表明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年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年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年的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体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咨询室设星星知我心信箱,专人解答学生来信;咨询室设星星和月亮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红领巾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国旗下讲话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展开。

 

  8、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块,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档次,让更多人来支持、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9、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四、月份安排

 

  学生:

 

  (一)低年级

 

  1、目标

 

  通过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使其初步具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2、内容

 

  九月、学生角色意识(如我是小学生)。

 

  十月、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十一月、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十二月、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一月、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

 

  二月、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兴趣乐园去)。

 

  三月、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四月、排除不良情绪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五月、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沟通化解小矛盾)。

 

  六月、自我保护方法(如披着人皮的狼自护在我心)。

 

  七月、时间观念(如做守时的好学生时间的妙用)。

 

  (二)中年级

 

  1、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初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爱心和集体责任感,初步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生活强者意识和创新意识。

 

  2、内容

 

  九月、自我控制策略(如智斗难题真快乐当天功课当天清)十月、基本学习策略(如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要得法)

 

  十一月、如何交朋友(如谦让、友善朋友多让我们走到一起来)。

 

  十二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如:优点轰炸缺点轰炸)。

 

  一月、应对挫折的方法(如批评不可怕我也曾失败过)。

 

  二月、正确的消费观(如巧用零花钱小会计)。

 

  三月、体验创新、创造(如我不同意这个想法创造就在你身边)四月、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当我难过的时候)。

 

  五月、集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如我爱我班集体力量大)。

 

  六月、什是理解、宽容、原谅、信任(如与我同行握住我的手)七月、什么是死亡(如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

 

  (三)高年级

 

  1、目标

 

  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使其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相适应,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性别观念。

 

  2、内容

 

  九月、学习计划的制定(如订好学习时间表)。

 

  十月、应考策略(如考试前的我考试中的我考试后的我)。

 

  十一月、工作神圣而平等(如职业大舞台条条大路通罗马)。

 

  十二月、家庭观念(如家庭小帮手爸爸妈妈和我)。

 

  一月、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如学会说不使自己感觉好起来)。

 

  二月、如何与他人沟通(如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怎样赞美别人)。

 

  三月、什么是竞争(如同学进步我高兴正确竞争好处多)。

 

  四月、正确认识社会不良现象(如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攀比之风不可长)。

 

  五月、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做情绪的小主人)。

 

  六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

 

  七月、什么是心理学健康及其重要意义(如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神秘)。

 

  教师:

 

  九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内涵、功能。

 

  十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途径。

 

  十一月、教师心理健康。

 

  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二月、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三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四月、心理健康测验。

 

  五月、心理训练。

 

篇13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二、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区教体局和*镇中心小学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促进德育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生态德育”、“难忘教育”。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

各年级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定大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生态校园,景观优美,文化和谐”的愿景。相关专题:德育工作计划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调动各界参与,整合德育资源,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率达100%,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

2、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能力,能从学生行为表象发现其内在的心理疾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合理疏导。第二: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这是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刻不容缓。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

第三: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要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2、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