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动化硕士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篇2
1 DTS的概念
随着电网安全性的要求,在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DTS概念,之后美国电研会组织讨论后推广使用。DTS(即调度员培训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为调度员提供一个和平时完全相同的操作平台,调度员可以在这个模拟平台上进行实时仿真,模拟现场操作和反事故演习,它不仅满足与主系统的同步实时性,又因其与主系统通过防火墙隔离,还可满足操作的安全性,作为先进的调度培训手段已逐步取代传统培训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网省地调的调度员培训工作中。
2 DTS的用途
主要用于电网调度员的培训,可以实现模拟现场操作和反事故演习,也可用于运方专业的潮流计算分析和断面控制等。
3 DTS的设计原则[1]
(1)实用性:满足调度员实际工作需求,包括正常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
(2)真实性: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而调度培训过程中调度员面对的只是仿真电网,电网状态的变化是通过模拟操作、电网相关计算及继电保护逻辑判别仿真而来的。
(3)先进性:先进的硬软件平台和先进的仿真技术。
4 DTS的培训方式
主要分为教员机自学培训、调度员技能考核和反事故演习三种方式。
5 DTS的结构[2-3]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网仿真子系统:频率计算、动态潮流计算、继电保护及安自装置仿真等;
(2)SCADA/EMS仿真子系统:包括日常工作中所使的EMS系统中的各项功能使用;
(3)教员监控子系统:包括教案编制、故障设置、学员操作监控和培训流程控制等。
教员机DTS系统中设备操作主要包含有参数检索、变位操作、故障设置、故障解除、继电护查询及设置、保护故障设置、保护二次回路故障、重合闸查询及设置、同期装置操作、旁路代路操作、综合令操作及定值保护查询、遥控遥调、出力调整等,这些操作均可通过设备菜单轻松实现。
教员机主要进行教案编制和反事故演习的故障设置,也可作学员自学培训使用。培训过程中教员机可以执行学员下达的各项指令。在教员机DTS系统上统计信息的操作信息表中监控到学员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还可以在事故情况表中对照故障点位置、保护动作逻辑及开关跳闸行为,掌控整个培训的流程,其间也可以根据学员的被演情况暂止、继续和插入事件。
培训结束后DTS系统可以将整个培训过程保存下来,还能通过快照演示实现对培训过程进行反演。教员可以根据培训的总体情况对学员进行考评打分。最后教员可以将所选的整个培训过程和打分结果生成一个培训报告,以文本的形式保存或打印归入培训档案中。
6 DTS各模块关系[3-4]
DTS主要包括9大模块:动态频率/潮流模块、保护自动装置模块、画面响应监控模块、事件信息管理模块、数采仿真模块、快照评估模块、初始化模块,保护参数录入模块。
其中初始化模块和保护参数录入模块均属于非常驻模块进程,即它们都是在某一状态下只需要执行一次的模块,而潮流模块、保护自动装置模块、画面响应监控模块、事件信息管理模块、数采仿真模块都属于常驻模块进程,即它们都是在某一状态下要循环运行的模块进程。下图1DTS各子模块关系图。
以培训状态为例,调度员在培训时面对的是一个仿真电网,教员操作、学员操作指令都送到事件信息管理模块,然后对电网模型做出调整,动态频率模块和潮流模块对所下达的指令进行仿真,得到新的电网状态,这些状态信息送入数采仿真模块,经过处理(RTU、通道处理等),把量测数据送入学员控制中心模块,提供给调度员新的电网状态信息。
7 结语
DTS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涉及到调度、运行方式、保护、自动化等各专业的紧密配合,DTS系统相比传统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更加灵活,系统平台贴近现场实际操作环境,可以模拟真实电网中各种类型故障,有效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置能力,适合在调度培训工作中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辉.地区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3
1、主讲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各1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导论1次,全院性讲座1次。
2、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毕业2人。
3、教学奖励:
(1)201x年度济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1人。
(3)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
(4)校级优秀硕士论文1人。
4、教研项目:
主持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院级教研项目各1项。
三、科研工作
1、科研奖励:
(1)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校内人员第1位,总排名第2位)。
(2)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内人员第1位,总排名第2位)。
2、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新项目2项。本年度新入账经费26.8万元。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项目),本年度入账经费19.8万元。
(2)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本年度入账经费2万元。
(3)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项(新项目),本年度入账经费5万元。
3、专利: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公开)。
4、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4篇。其中,EI收录3篇。
5、著作:负责编写《锻压手册》(冲压)第3版第十篇第一章,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4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篇5
(2)控制软件编程:控制软件采用自适应设计,使系统的稳定性发挥到最佳 状态。采用提前量自整定的控制算法并编写了 PLC 程序,实现了提高了发油精 度的设计目标。
(3)组态软件设计:利用组态软件实现上位机对系统的组态控制。
由于时间有限,本课题难免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后续工作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本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中小型油库而设计的,总的发油鹤位小于十个, 如果油库的规模再大些,可以采用 S7-300PLC 作控制主站,S7-200PLC 通过 PROFIBUS 现场总线挂接在 S7-300 上作为控制从站,形成 PROFIBUS 现场总线 结构,系统的适应能力会更强大。
(2)为了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增加双设备冗余或双 机热备功能。
(3)在原有控制程序的算法上加入人工智能方法(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 经网络),实现智能控制,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6 技术经济分析
本文是针对中小型油库设计的。设计的对象是自动发油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前,提高油库效率,加快周转,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人为差错,增强竟争力和提升企业形象。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是油库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PLC为控制器投资比较大。一台西门子S7-200的PLC加上扩展模块售价为5000元;油泵每台2500元以内;电动机每台2000元,总投资为23000元。它比DCS系统和以太网系统要贵一些,但是,它以良好的人机界面、发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为以后的维修和长时间的使用打下了基础,后期的维修费用大大降低了。
致谢
本论文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课题进展的全过程中,宋老师精心指导,严格要求,可以说自己每一步的前进都是与老师的指导分不开的。 宋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的实际科研项目经验。宋老师待人热情,从不以长者自居,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宋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本论文之所以能顺利完成,还要感谢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还要向自己的父母、亲戚和朋友表示感激,感谢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鼓励。最后,我再一次向曾经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 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司马冰.石油化工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工.2004,(12):1~4
[2] 王常力,罗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与应用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2~39
[3] 郑晟,巩建平,张学.现代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10~22
[4] SIMATIC S7-200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2002.4
[5] 周万珍,高鸿斌.PLC 分析与设计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41~173
[6] 彭向军.基于现场环境的部队油库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43~54
[7] 王金龙.浅谈油库防爆电磁阀的选用.石油商技.2000,(2): 40~41
[8] 高东华.新旧国家标准《石油计量表》与微机自动发油系统之分析.石油库与加油站.2000,(5):32~34
[9] 赵翔,李着信,税爱社.自动罐装系统电液控制阀恒流调控软件包.油气储运.1997,(3):30~33
篇6
关键词:动态仿真 CORBA 人机对话界面
通讯
接口设计
:28000多字的自动化专业硕士论文 有目录、中英文摘要、图、参考文献
篇7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档案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避免人工管理的缓慢问题,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整合,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准确性,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档案管理的简单化,促进档案管理的优化,最大程度的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1.2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在传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都是纸质档案,携带、整理、查询都比较困难,档案信息没有办法实现信息共享,这给档案管理的综合利用带来不便。通过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更改、查询、共享,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让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逐渐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档案管理的保存方式,让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更高,有效的增强资源的利用,促进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应用阶段
2.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阶段
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文件档案管理进行编辑、统计、借阅等,利用计算机编制归档技术,建立文档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对单位的数据、文件、文档进行分类与管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加强对文档的识别能力,让员工能够快速的检索文件,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的文件出入库、库存空间的占有率、归还等进行记录与统计,方便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与用。
2.2计算机技术运用的综合阶段
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阶段,是指在计算机文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管理人员依据应用效果转变自身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改变工作方式。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大量的研究,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构建平台与系统,满足日常工作中的计算机要求。
2.3电子文件应用阶段
电子文件应用阶段,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技术,利用电子对文件进行处理,在工作形式与管理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在生成环境上,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将文档的关键信息与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程序中,然后形成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可以在形式、格局上进行改变,可以高效存储、输入,可以更好地进行保密工作,让生成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3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明确应用策略
为了提升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升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素质,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掌握现代化的档案处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加强档案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2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字档案进行及时保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文档数据系统也应该不断安全、优化,要不断的研发、建立科学的计算机技术与防火墙的技术,对事业单位重要数据与文件进行全面保护与升级。事业单位内部要加档案安全管理,注重自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事业单位在建立数字库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值得信赖的生产商,建立多重保护系统,加强对病毒、网络黑客的防范,在硬件设施上要反复检测,定期维护,全面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该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高效性。不仅仅重视行政工作的有效进行,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运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定期开展合理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计算机文档的管理流程,完善计算机操作技术,推行奖惩制度,对于那些积极配合、完善自身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那些没有办法跟上时代步伐的员工给予淘汰。单位也要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与编制问题,多多的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单位高度重视对先进设备的采买,忽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导致采购的先进设备长期闲置,浪费资金,新型的计算机档案系统没有办法满足单位的真实需求,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要包括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等,确保为档案管理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与文件档案管理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的共享,让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杜鹏远.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杨卉.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中意义研究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8(7):254-255.
篇8
[3]朱源源,聂立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作用机制[J].河南高教,2015(9).
[4]张震环.“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径探索.当代继续教育,2015(10).
[5]郭志钦.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学术交流,2013(11).
[6]王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7]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8]张一,罗理章.新媒体境遇下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探索,2012(12).
[9]曾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10]姚望.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科学社会版),2015(2).
篇9
高校基建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至今,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按照这两个“蓝本”执行,而社会上档案观念的转变、监理制度的实施、对基建工程审计的加强,使基建档案的特点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也导致目前基建档案的库存状况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亟须改进。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扩建、新建;后勤服务中心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危房鉴定、房产部门办理房产证,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等方面,由此可见基建档案的重要性。
要更进一步科学化地管理好基建档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目前高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元化也必然带来管理的多重性,从而增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对高校基建档案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数据的准确性、查找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抓住基建档案的特点,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以下七点:
①专业性,集中表现在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
②成套性,基建工程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规律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科技文件。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地质勘查、设计招标、签订合同等全过程文件,要把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清楚显现。
③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它文件材料归档后,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而基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
④广泛性,档案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从工程项目建议书到竣工验收,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设计部门论证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监理单位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质量评定以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等等都使基建档案材料具备了广泛性特点。
⑤复杂性,基建档案涉及地质、气象、环保、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供变电、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这些专业有机地融合才能完成一个建筑单位工程,也带来了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⑥庞大性,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往往较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使得最终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技术活动行程的档案多。硕士论文,档案管理。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施工图纸的变更部分没有重新绘制到竣工图纸上;项目文件涉及单位多,收集不齐全;学校立卷制度不细致等等;从大方面讲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①档案意识不强,归档材料质量不高。高校基建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对基建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建管理人员严重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经常发现有些工程项目档案内容丢失,图物不符,不少材料分散在承办人和技术人员手中,其中设计变更、施工记录等的遗失最为常见。严重者还有管理人不交接、不存档,“人在资料在,人换资料失”的现象。一般情况,高校仅能做到目录级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没有相应的材料和电子资料。具体材料又常常是复印件或者用铅笔、圆珠笔书写等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地下管网工程等也普遍存在没有及时记录和编制准确的资料、数据等竣工档案。
②管理制度不严格,缺少制度保障。硕士论文,档案管理。虽然国家自1994年1月1日全面要求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但由于基建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导致档案工作难落实,管理人员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归档滞后、拖拉甚至遥遥无期。除此之外,在人员、设备经费保障上也不能满足,对专(兼)职人员不能进行定期培训,在这些需要经费支持的工作中,学校往往投入的专项费用很少甚至没有,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造成的。
③ 缺乏档案专业人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基建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较少,能分配给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既熟悉基建业务又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一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能在了解基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技能和熟悉数据库技术,因为“新校区”建设工程浩大,没有相应地信息化管理手段易导致资料的遗失,这一点普遍存在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办法
①制度要健全,约束机制要完善。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细则实施是不够的,要根据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好符合学校或者基建部门特点的制度,它并不是按部就班。基建档案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集科学性、严谨性、特定性于一体,力求完整、齐全、系统、准确。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和明确岗位职责,不仅在校级有管理机构,而且基建部门也应设立专人负责,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减少收档人员工作强度。
②执行要坚决,归档管理要同步。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和交接制度。按章管理,能使基建档案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基建档案资料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提高档案的卷宗质量,应坚持基建档案“三纳入”、“三同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加入比如:每月技术例会检查,重点工作归咎;档案管理部门参加成果鉴定,工程竣工验收,专家会谈等活动。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软硬件同步进行,保证竣工时,竣工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使归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③领导观念更新,硬件投入加大。搞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实实在在的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关键,只有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将基建档案纳入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分配各科室工作,形成网络,责任到人。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同时,逐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提高学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和立卷归档单位的工作效率,把繁重的组卷、调卷、抄写卷内目录等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逐步变手工操作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添加必要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等。
④多方协作,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由于基建档案牵扯单位较多,常涉及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等,因此需多方密切合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建投资日益增大,建设工程也逐年增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为学校基本建设做好重要的历史记录,适应形势,满足学校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2010年第二版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8)
篇10
1 绪 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揭示迎向21世纪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首即是学习各种知识和做人的方法。而求知的基础关键正在阅读,儿童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密切相关,丰富的阅读经验与优秀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儿童未来的学习。有鉴于此,阅读教育已然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动教育的重点项目。台湾则从2001年起,积极推动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各项计划,显现台湾认同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用心和决心[1]。
随着网络与信息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有了更为便捷的交流渠道,过去于平面纸张上进行的阅读已逐渐跳脱平面形式转为透过多媒体影音方式进行,因特网已彻底改变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新一波的知识革命正悄然开展。台湾2012年的上网家庭比率为83.7%,上网人口比率达73%。十二岁以上网络使用人口超过一千五百一十万人,台湾十二岁以上的上网族上网比率已达到77.3%[2]。台湾学龄儿童家中计算机上网普及率近八成,每天平均上网四十七分钟[3],如何将上网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使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阅读空间,数字阅读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模式,都值得关注与研究。
为应对数字阅读风潮,台湾部分图书馆陆续推出电子书平台服务,服务对象以广大使用计算机、手机上网的族群为主。在云计算时代,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内容都可以借由数字化储存为“云”上的电子数据,电子书服务平台便是一种“云”的建构,读者透过上网终端设备连接上“云”,使虚拟化的网络资源透过因特网的形式呈现。现阶段推动数字阅读最易取得的阅读载体为桌面计算机与笔记本电脑,目前台湾提供电子书平台服务的图书馆,多是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大型公立图书馆,台中图书馆于2009年4月推出免费电子书服务平台,是现今台湾地区繁体中文电子书藏书量最为丰富的服务平台[4]。本研究以台中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平台为研究个案,探讨台湾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中的行为与相关影响因素。
2 文献探讨
2.1 数字阅读
网络科技深入现代人的生活,数字化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数字阅读”包含在联机或脱机状态下阅读数字内容,依据《远见》杂志2010年“台湾数字阅读大调查”,以全台湾地区十八岁以上民众为受访对象,发现在同时可选择电子书和纸本书的情况下,有近四分之一的民众优先选择电子书[5],数字阅读风气已然成形。
网络阅读具有零距离性、互动性、开放性与资源丰富性等优点,能使阅读的广度扩大,运用多媒体的特性,文字符号可从视觉变成听觉、知觉等多感官刺激,与读者产生更多互动[6]。数字阅读透过多媒体声光刺激,能带给儿童新鲜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对于注意力不佳的学生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其注意力,其正面效应是能引发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找寻信息的能力;缺点是信息质量掌控不易、担心沉迷网络与过度声光刺激减少学童想象力[7]。
对于数字阅读的接受性,众多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台湾的学龄儿童对数字阅读抱持正面的态度[8]。有些研究的结果更指出数字阅读能帮助台湾地区小学儿童阅读理解与学校的学科学习[9]。而许素梅[10]的研究指出:电子书读者的使用原因以方便为主,类型上以文学类为主,使用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电子书用户的需求包含经验性、功能性及象征性需求,其中功能性需求影响效果最大。而且用户认为若电子书能在工作表现以及生活上有帮助,会大大影响其使用意愿[11]。从相关研究显示,台湾地区小学儿童对数字阅读的接受度很高,如能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电子书,将可协助他们的学校学习效果。
2.2 电子书信息服务平台成功模式
信息系统成功模式(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乃德隆(Delone)与麦克莱恩(McLean)汇整了1981年到1987年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证研究后于1992年后提出的通用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式中导出六项评估指标用以衡量信息系统成功要素,分别为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使用情形、使用满意度、个人影响、组织冲击,以解释分析组织推广导入信息系统的影响为主,架构图如图1。
信息系统成功模式(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乃德隆(Delone)与麦克莱恩(McLean)汇整了1981年到1987年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证研究后于1992年后提出的通用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式中导出六项评估指标用以衡量信息系统成功要素,分别为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使用情形、使用满意度、个人影响、组织冲击,以解释分析组织推广导入信息系统的影响为主,架构图如图1。
本研究将以台中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平台为平台系统个案,以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式理论架构作为整理定性数据的基础,研究了解学龄儿童利用计算机透过网络平台进行数字阅读时的使用影响因素。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平台个案与实验受访者
研究平台对象:台中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平台。台中图书馆为台湾地区目前中文繁体电子书藏量最多的图书馆,其电子书免费服务平台以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为要务,其阅读内容具备较多童书、动感绘本,相较于其他电子书网站较适合于学龄儿童,平台上提供的电子书可透过计算机与智能型手机免费阅读,通过借阅后可脱机浏览,借阅到期后自动还书等功能,是目前台湾推广数字阅读的主力平台。
实验受访者:研究对象乃以有使用过台中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平台的学龄儿童,为方便取样选取8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受访者。
3.2 实验流程设计
实验流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实验前期:实验设计、条件设定与确认;接着为实验中期:放声思考前置练习、正式操作、问卷填写;最后为实验后期:资料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整理、结论等。受试者正式开始电子书服务平台操作时须配合放声思考法,呈现其行为思考,而研究者在旁以参与观察法佐以录像或录音的方式搜集使用者操作之思考历程;受试者平台操作结束后填写问卷,以搜集研究所须的其他资料。实验流程如图3所示。
4 结 果
4.1 主轴概念
8位受试者的放声思考定性资料整理后的一阶主轴概念共有13个主轴概念:认知个人化、内容相关性、充足性、电子书设计、系统设计、操作接口设计、响应性、稳定性、使用习惯、知觉感受、分享性、设备质量与家长规范。其主轴概念、概念定义、受试者表达人数与总次数如表1。
将这13个一阶主轴概念依其共同特性与属性的部分,进行二阶建构,得出5个二阶主轴概念: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使用情形、使用满意度与外部因素。二阶主轴概念与一阶主轴概念的整理如表2。
进行二阶建构后得出5个二阶主轴概念,依选择性编码方法将主轴概念间的关系透过比较与对照找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并将主轴概念组织关联,选择性编码之结果如表3所示,横轴列出各因素构面下的各个变量,纵轴仍维持本研究之五大因素构面,以便清楚呈现横轴主轴内涵之各面向对纵轴主轴概念的影响。
4.3 结果命题
依据选择性编码的结果显示,结果命题共分七大命题24个子命题。
命题一:“系统质量”对“信息质量”有影响关系
命题1-1:电子书设计对信息质量有影响关系,电子书的设计必须具备阅读便利的特点,电子书设计越佳,越有利于信息内容的呈现。
命题1-2:系统操作接口设计对信息质量有影响关系,接口设计须具备易用与直觉化操作的特性,系统操作接口越容易使用,越有利于信息内容的呈现。
命题1-3:响应性对信息质量有影响关系,系统响应速度越快,阅读越便利。
命题1-4:稳定性对信息质量有影响关系,系统不稳定,信息内容的呈现与阅读会因此中断。
命题二:“系统质量”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
命题2-1:电子书设计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电子书的设计越佳,使用越便利。
命题2-2:系统设计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系统提供用户越多自动化服务,越有助于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信赖。
命题2-3:操作接口设计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操作接口设计越直觉化,使用越便利。
命题2-4:响应性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响应越迅速,使用越便利。
命题2-5:稳定性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系统越稳定,使用越顺畅。
命题三:“信息质量”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
命题3-1:认知个人化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平台上提供之信息内容越符合用户个人的需求,越吸引读者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
命题3-2:内容相关性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与用户需求内容两者间的一致程度越高,越吸引读者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
命题3-3:充足性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单一图书授权之可借阅本数越多,读者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越方便。单一读者最高借阅量越多,读者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越方便。
命题四:“外部因素”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
命题4-1:设备质量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设备质量越佳,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越顺利。
命题4-2:家长规范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家长规范影响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的时间长短。
命题五:“系统质量”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
命题5-1:电子书设计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电子书内容的呈现越易于浏览,越有助于读者阅读。
命题5-2:系统设计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系统设计提供用户越多自动化服务,越有助于提高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命题5-3:操作界面设计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操作界面设计越直觉化,越有助于提升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满意度。
命题5-4:响应性、稳定性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响应越快速、系统越稳定越有助于提升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满意度。
命题六:“信息质量”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
命题6-1:认知个人化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平台上提供之信息内容越丰富,越能满足学龄儿童使用需求。
命题6-2:内容相关性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与用户需求内容两者间的一致程度越高,越能满足学龄儿童使用需求。
命题6-3:充足性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单一图书授权可借阅本数越多,越能满足读者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需求。单一读者最高借阅量越多,越能满足读者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需求。
命题七:“使用情形”与“使用满意度”有相互影响关系
命题7-1:知觉感受对使用者满意度有影响关系,眼睛疲劳的知觉感受对使用者满意度有负面影响。
命题7-2:使用习惯对使用满意度有影响关系,电子书服务平台系统设计越能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越有助于提升使用的频率与时间。
命题7-3:系统设计对使用情形有影响关系,系统提供用户越多自动化服务,越有助于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学龄儿童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儿童在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性:翻阅一本电子书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分钟,数字阅读偏好文字较少而图片丰富的书籍,偏爱选择漫画类型图书,阅读题材内容以科学类、史地类的故事为主,同学间阅读材料的推荐影响力高,多数在使用网络上都有时间上的限度,系统响应性影响学龄儿童阅读的持续,数字阅读存在分心阅读的情况,单次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时间多在三十分钟以内,单次上线以阅读1—2本书为主。
影响学龄儿童电子书服务平台的因素则有:认知个人化、内容相关性、充足性、电子书设计、系统设计、操作接口设计、响应性、稳定性、使用习惯、知觉感受、分享性、设备质量与家长规范。且彼此之间具有互为影响的关系存在。这些关系可提供电子书服务平台设计的实务参考。
5.2 电子书服务平台设计建议
本研究结果对电子书服务平台设计的建议如下。
(1)加强服务器响应性与直觉化操作,以提高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的便利性。
(2)中文电子书版面配置调整成横式书写:现阶段电子书服务平台上的电子书排版方式采用该书纸质版排版相同的方式,建议未来中文电子书在设计上以横式排版较为合宜,才能更易于读者阅读。
(3)取经“屏幕触控设计”,改良翻页与放大操作。
(4)丰富电子书内容,增加电子书服务平台对学龄儿童的吸引力。
(5)增加图书可借数与个人可借阅量,缩短借期,提高电子书流通借阅。
(6)图书分龄,缩短信息过滤时间,使学龄儿童更容易接触适读电子书。
注 释
[1]张彩凤.进化阅读策略,加强理解力[N].国语日报,2012-01-01(15)
[2]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2012年个人家户数字机会调查报告[OL].[2013-03-31].http://dgbas.gov.tw/public/Data/
33414403071.pdf
[3]吴翠珍.2009儿童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R]
[4] 陈雅莉.数字充电站:国中图扩大服务,电子书平台启用[J].书香远传,2009(071)
[5]林奇伯.台湾数字阅读大调查 阅读革命来临!23.2%优先选择电子书[J].远见杂志,2010(292)
[6]郑茂祯.E世代的阅读与出版[J].新书信息月刊,2003(52)
[7]林巧敏.学童数字阅读资源与学习兴趣之探讨[J].图书与信息学刊,2011,3(2):13-32
[8]方宣懿.国小六年级学童数字阅读行为与阅读理解能力之研究[D].台中教育大学硕士论文,2012;袁爱玲.数字阅读教学对国小高年级学童阅读理解与阅读兴趣影响之实验研究[D].台南教育大学硕士论文,2013
[9]崔梦萍.以全方位设计学习策略取向(UDL)之计算机融入教学模式对儿童学习之探究[J].教学科技与媒体,1993(64):18-35;杜峻伟.数字阅读教学对国小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与阅读态度影响之行动研究[D].台南教育大学硕士论文,2012;Doty, D. E., Popplewell, S. R., & Byers, G. O.(2001). “Interactive CD-ROM Storybooks and Young Read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3(40) :374-384
[10]许素梅.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讨电子书使用与需求之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篇11
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与无功功率的状况密切相关。无功功率从电源端经线路和电压器向负荷端输送,要产生电压损耗。高压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损耗主要取决于无功功率。输送的距离越远,中间环节越多,引起的电压降也就越大,负荷端的电压也就越低。合理配置无功电源,使无功功率就衡,不仅可以提高电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损耗。我国电网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地区在电网发展过程中无功设备配备不足,使得局部地区在负荷增大后无功功率明显不足,造成局部电网较长时间处于低电压水平运行。另外,随着现代电网的发展,大容量机组直接接入超高压电网,使超高压电网内无功过剩。城市供电网的迅速发展由于电缆数量增加使得充电功率增大。当电力系统不正常运行时,大容量发电机组或超高压输电线路退出运行,又会使部分超高压线路符合过重而使无功出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用户的电压质量、系统的输电能力、电能损耗及安全、经济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1 电压无功功率控制方法与现状分析
充分开用各种调压手段和无功电源的补偿作用,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对于提高电压合格率和降低网损有很大的作用,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实现电压和无功功率的综合控制有全网电压无功功率优化和以变电站为单位的局部区域化两种方法。全网电压无功功率优化是从整个电网考虑,根据电网的潮流分布,确定电网的运行方式,并合理进行无功电源的调度和配置,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从理论上讲,通过电网调度中心实施全网电压、无功功率综合控制是最合理的方法,但限于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较低,实现全系统的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困难较大,目前主要是以变电站为单位自动调节电压和无功功率,就地平衡。
变电站电压无功功率控制主要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和补偿并联电容器组,通过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来实现调节电压和无功平衡。但是在电压、无功功率双参数需要调节的情况下,考人工调节往往难以做到准确判断和及时调节,人工调节不仅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无功电源设备的补偿作用和保证电压合格率。因此,如何实现变电站电压、无功功率的自动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传统的九区图法
传统的九区图法是固定电压和无功功率边界特性分割区的综合控制策略。根据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运行情况分为九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对策,综合利用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两种手段,将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在各自的允许范围之内。该方法综合考虑电压和无功功率,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控制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工作过于频繁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振荡。因此,如何尽量减少工作次数是该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压无功功率调节
人工神经网络有集体运算和自适应学习的能力,具有预测性、指导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大大减少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次数,合适的网络结构能够逼近任何一种非线性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将无功功率和优化决策相结合的电压无功功率综合只能控制方法,通过对电压、无功功率进行预测来减少工作次数。该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无功负荷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连同当前的母线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等经模糊化后作为决策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该决策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即为调节动作的策略,该方法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九区图的范畴,计算复杂、对硬件要求较高,而且其动作是否合理还依赖于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工作的成功与否。
4 九区图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控制策略
传统的九区图法的控制策略是基于固定的电压无功上、下限而没有考虑无功调节对电压的影响及其协调关系,用于运算分析的信号有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这就造成了该方法具有控制策略的盲目和不确定性,实际表现为在九区图的某些边界区域,设备会频繁调节。
当运行点在图中的9区时,由于它接近电压上限区,根据该区的传统控制规则“投电容器”,则有可能出现图中所表示的三种结果。结果①是运行点进入了0区,说明这次控制成功。结果②和结果③是运行点进入了1区或2区,人为地增加了电压的不合格率,并且它又会引起变压器分接头下调或切除电容器,从而造成设备的频繁动作。因此在9区内有两种控制方式:一是直接投电容器;二是下调变压器分接头降压,再投电容器。类似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在10区。
当运行点在图中的11区时,由于它接近无功下限区,根据该区的传统控制规则“调变压器分接头降压”,则也有可能出现在图中所描述的三种结果。结果④是运行点进入了0区,说明这次控制成功。结果⑤和结果⑥是运行点进入7区或8区,它又会引起变压器分接头下调或切除电容器。因此在11区内也有两种控制方式:一是直接调变压器分接头降压;二是先切电容器使运行点原理无功下限,若电压还是越上限则再调变压器分接头降压。类似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在12区。
因此,电力系统运行在9,10,11,12区时,应该考虑采用哪种控制方式以最小次数的动作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实时系统电压、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之间的关系存在随机性、非线性的特点,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联想记忆能力功能,在九区图的9,10,11,12区预测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或电容器投切后的变压无功,决定采用何种控制方式,以得到最佳控制效果。在除9~12区的其他区域内可采用传统的控制策略。这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九区图法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电压合格率有线、无功功率基本平衡的原则下,尽量减少调节投切设备的动作次数。
5 小结
基于九区图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策略依据给定合理的电压无功功率上下限值和比较准确的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得到极好的控制效果,既考虑了对受控变压器目标侧母线电压和高压侧无功功率的最优变化曲线的跟踪,又估计了减少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锦清,黄国现,罗晓曙.束晕-混沌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6.
[2]杨剑. 新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的研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硕士论文.
[3]冯兆冰. 一类非线性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研究. 大庆石油学院 2005年硕士论文.
[4]罗晓曙,邹艳丽,方锦清. 应用脉冲电压微分反馈法实现DC-DC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混沌控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06.
篇12
Abstract: Hydro-viscous winch is designed as a novel hoisting equipment based on original inclined mine hoisting winch and it overcomes the original winch shortcomings of 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starting performanceof the winch, a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AMESim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two start-up conditions, load on horizontal and load on slope, were analyzed.
Keywords: -hydro-viscous winch; AMESim; simulation model; starting performance
斜井运输绞车主要应用于提升倾角小于30度的运输巷道中,其主要缺点为自动化程度低、控制精度差。在液粘绞车系统中液粘制动器代替了原绞车的手动制动器,因此提升速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液粘制动器制动扭矩而实现。开展液粘绞车起动特性仿真研究,对绞车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1 AMESim仿真模型
液粘制动器是绞车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改变推进油缸的输入压力,改变两摩擦片间隙,从而改变油膜厚度,制动器输出压力也随之变化。油缸输入压力是可控的,其值由压力控制回路中比例溢流阀的输入信号决定。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如下:
其中,M为输出扭矩; u为输入电压; K为系统增益; J为转动惯量; Km为负载扭矩转动速度增益。
由于液粘制动器模型在AMESim中建立较为困难,因此用其传递函数代替。根据液粘绞车结构建立液粘绞车AMESim模型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仿真模型包含两个friction模块,分别表示盘式制动器和液粘制动器;mass-friction模块表示负载;两个planetfear模块组成了液粘绞车行星轮系;forcecon模块表示重力。一般情况下绞车在负载处于水平位置时起动,此时负载运动方向不受重力作用,因此设置forcecon模块输入信号为0。模型主要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图1 液粘绞车仿真模型
表1 仿真参数设置
2 仿真结果及分析
2.1起动阶段仿真及分析
设置仿真模型的仿真时间为10s;仿真精度设置为0.0001s。图2表示了负载速度曲线;图3表示了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输出及friction模块实际输出扭矩曲线。
由图2可得负载速度经过5s到达稳定,系统超调较小。达到稳定前系统存在微小振荡,该振荡频率与钢丝绳刚度有关,刚度越小系统振荡越剧烈。图3中曲线1表示了传递函数输出在10s时达到1500,但是实际系统正常运行并不需要这么大的扭矩值。曲线2表示了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初始阶段该曲线一直跟随曲线1变化,4s时曲线2突然下降,在6s时曲线2稳定于130 N・m。这说明液粘制动器输出扭矩实际仅需要130 N・m。
图2 重物速度曲线
图3 液粘制动器传递函数输出及液粘制动器实际输出扭矩曲线
2.2提升阶段仿真及分析
绞车进入提升阶段重物在其运动方向将会受到负载突变,因此对绞车进入提升阶段进行仿真分析是必要的。在仿真模型中将仿真时间设置为14s;仿真精度设置为0.0001s;forcecon模块的输入信号在7s时设置为-2500,运行仿真模型。
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曲线如图4所示,绞车在7s时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有微小下降,这是由于负载突然增加造成的,12s时系统再次达到稳。图5表示了液粘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及其传递函数数值输出,曲线1表示其实际输出扭矩,曲线2表示传递函数输出,由图可知实际扭矩在7s时突然增加,并且在11s之前其值大小跟随曲线1变化。11s之后输出扭矩足够维持系统正常运行,输出扭矩在12s时达到稳定。
图4 进入提升阶段重物速度曲线
图5 进入提升阶段液粘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及其传递函数数值输出曲线
2.3斜坡起动仿真
在特殊工况下,绞车必须在重物处于斜坡时进行起动。此时将forcecon模块的输入信号始终设置为-2500。仿真分析液粘制动器输入电压分别为150、200、250时绞车的起动特性如图6、7所示。
图6表示了不同输入电压重物速度曲线,三条曲线一开始都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在重力作用下重物一开始就沿斜坡发生下滑。曲线1的值一直维持负值,这说明输入电压过小会使重物一直下滑。曲线2、3都出现的正值,观察其变化趋势可得,输入电压越大重物速度提升越快,绞车达到提升状态所用时间久越短。
图6 不同输入电压重物速度曲线
图7表示了不同输入电压制动器实际输出扭矩曲线。观察曲线2、3,发现其值先增大,后发生突变减小,经振动后趋于平稳,这说明输入电压较大时,将使制动器输出扭矩足够维持重物达到提升状态 曲线1一直平稳增大,最后趋于平稳。这是由于输入电压较小时,制动器输出扭矩不能维持重物的提升状态。
图7 不同输入电压制动器实际扭矩输出曲线
3 结论
通过对三种工况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起动条件对液粘绞车起动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系统的相关参数,这样才能使系统的起动特性达到最优。同时本文的研究对液粘绞车起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波.液粘传动绞车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
篇13
1.人员结构不科学,整体素质偏低。(1)管理层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管理人员队伍学历普遍较低,甚至低于教师队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美国的学历要求较为严格,甚至基础教育的管理人员都要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历。通常情况下,学历等同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水平。如果让学历不高的人位居管理层,无疑会降低管理层的工作效率,甚至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所以,管理层的低学历状况是我国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的一个难题。(2)管理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是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展开的,管理者要结合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运用管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管理手段,有效配置教学资源,认真执行教学任务,并对过程加以控制,充分的配合领导和关心下属,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的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然而,现实情况是,管理层的领导中,具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学历的人才不多。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掌握了教育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者,在处理管理事务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管理制度不合理。有些管理工作者在进行日常的岗位职责、方案所需物品数量设置等事务方面,不能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详细的任务分配也不清晰,由于管理层的安排不够科学,直接导致了学校内部各部门以及不同职位级别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容易出现政令不一,相互推诿现象,这样不仅有损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影响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高校机关人员设置方面比如机构设置、任职条件、考核提升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因为长期沿袭党政机关的管理办法,而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存在不可忽视的“官本位”思想。在大学的管理层中,一些管理部门决定着学校的人力、财力和权力的归属问题,有了这些特权,官僚思想也暗中滋生,出现了不应出现的官僚作风。甚至出现了权利至上,学术反被严重忽视的现象,这些不良之风导致一些管理者不思考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反而钻研如何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这不仅扭曲了原有的价值观,而且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借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公自动化也逐渐提上了高校的会议议程,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办公效率,做好管理工作,大多学校都引进了办公自动化这个概念,并全面升级学校的日常事务的处理方式,这固然促进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一些行政管理层中,有些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欠缺或者不懂计算机技术,同时,有些年轻老师有着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因人微言轻,工作积极性不高,得不到重用,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较低,也存在资源闲置的现象。
3.队伍不合理。(1)对高校管理层不够重视。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热情往往大于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而事实上,管理人才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校运行的现实环境中,同教学和科研等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言,管理工作显的就不是很重要了,因从也不被重视,一味的认为“管理就是服务”,只是对其他部门或任务起着一些支持辅助的功能。除了管理工作被忽视以外,还有就是拥有管理工作知识或深厚经验的管理人才容易产生一种“学无用武之地”的精神上的失落感,使得工作激情丧失。如何提高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就更是无从谈起。(2)薪酬待遇不合理。国家工资制度的相关设计中,就有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高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在潜意识里,人们就认为管理工作对学校的贡献不如技术人员。在传统的岗位津贴制度中,多数高校的津贴分配方案的天平都明确的倾向于科研工作者,因此,这些老师的工资“水涨船高”,随着承担的科研目标的多少和重要性而进行按劳取酬。而管理人员的岗位津贴则是按照规定中的职务等级确定的一个固定标准,实际获得的津贴少之又少。在教育改革这些年当中,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现出一种差距逐渐扩大的态势。(3)发展空间不够广阔。在高校颁发的一些人才培养文件里,大多看不到针对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的方案和计划。没有关于管理人员成长培训和支持学校目标发展的建设规划,就是将“管理和执行”作为一个低层次的目标。管理者通过高校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满足感和工作成就感,使高校管理人员面对眼前的工作会产生一种困惑,甚至陷入到这种矛盾之中,对于将来的工作没有把握和信心,成为工作队伍不稳定的一大因素。
二、关于我国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建议
1.完善管理人才的相关制度。不论是对于短期的任务还是长远规划而言,管理人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重视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薪酬标准和考核选拔会极大的提升管理层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兴趣,这最终会让学校的发展目标收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确保有一个标准来规范和引导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就需要制定一个全面、完善和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这个制度的基本板块应当包含以下内容:管理人员的选拔晋升;工作职责;绩效考核以及奖惩标准。这些制度用来严格监督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事务。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明确职责,奖罚分明,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广揽贤才进入管理队伍。人才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应当唯才是用,甚至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提高管理队伍的平均水平。具体方案可以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提升,通过考核选拔出具有扎实的管理水平或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学校管理层;第二,对外交流,同其他兄弟学校或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学达成协议,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协助对方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和建设;第三,引进人才,通过海外人才计划或其他渠道引进海外高级人才或国内领航型的人才加盟自身管理层,借助他们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关方面的建设。以上不仅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是对学校发展的重视,只有充分的重视人才的作用,才能收获到人才带来的好处。
3.重视办公自动化和先进理论的积极意义。上面一点主要的对象是人才,古语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借助好的工具,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展示。所以,就要全面的办公自动化,当前的办公自动化程度几乎已经满足了学校的发展要求,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没有完全跟进,此处所说的办公自动化不单单指多媒体等硬件配备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器能否充分的被利用,即是否有足够的人员来使用和维护设备。其次是要引进当前国内的或者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加强管理效率,甚至可以颠覆传统的管理办法,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校管理队伍的体制建设和工作效率不仅关系着办学水平和办学目标,也间接的影响着广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基于以上因素,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需要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也需要管理层人员的多方配合。相信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对解决方案的探讨,一定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使我国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 考 文 献
[1]郑雪琳.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刘哈兰.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管理干部“双肩挑”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