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课堂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课堂论文

篇1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强调教学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纲、偏纲,以前上课时也常听教师说这道题超纲了等。这种教案限定了教师创造发挥的余地,设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现在的教学设计则不同,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有了较大的创造发挥的余地,它设定了学习的下限,要求学生具有某些基础知识。

(三)二者的教学分析内容不同

传统的教案更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侧重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而教学设计侧重“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学策略的差别

传统的教案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教学设计则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

(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同

传统教案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教案与现在的教学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合适。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教学目标以三维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表达为“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能使用“使学生掌握……”等表达方式。“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实际,学生能够达成。同时制定目标尽量使用课标中要求的行为动词。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进行,要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3.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本课概念与课标列出的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了解多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实际经验、能力,教师都要进行分析。及所谓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前期分析准备好了,下面就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与媒体整合在一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先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完成,再根据板书设计完成后面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一堂课的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菜市场或家庭中新鲜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萎蔫,我们怎样让它新鲜起来,学生会提出方法,喷水或将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这样教师就会以此为契机引出这堂课的教学。还可运用问题探讨导入,这种方法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热烈地争论,教师给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切入了这堂课的教学。故事导入,包括科学家的故事,包括本节课的小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适应的。总之,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成功导入新课,就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即师生互动部分,如何来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选择哪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及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实物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模相直观,如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语言直观,语言与直观教具的配合,语言的形象话、讨论法(常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这是目前提倡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不过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使授课教师感到时间紧迫,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等,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思考这么设计学生能否与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学设计完成后,我们要试行该设计方案,看是否适应所教学生。

三、试行教学设计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篇2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生物的生理功能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依靠传统的讲解说教,教师不仅感到很辛苦,而且还会事倍功半。毕竟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对此理解自然非常困难,甚至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畏难情绪。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快捷、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以及具体生动的文字解说,不仅图文并茂,可以使比较复杂的生理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自然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另外,引进多媒体,通过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乃至情境再现的形式,还可以丰富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组织学生观察“鱼是怎么呼吸的”。如果单靠教师说,或者出示实物,让学生去想象是有点困难,自然理解也就很难到位。这里,教师可以把鱼的呼吸过程制作成动画,可以把鱼的呼吸道的有关位置、具体部位,以及颜色变化等,都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针对重点部分,比如腮,教师还可以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以及具体作用;针对细微部分,比如腮丝,教师可以截取,再次放大,引导学生观察血管,用动画形式表示水的流动方向,空气的行径路线等,甚至还可以用动画展现氧与二氧化碳在腮血管里进行交换的过程。这样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边思考、边分析,就会明白鱼鳃为啥是红色的,水中的氧是怎样在鱼鳃中进行交换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鱼的呼吸也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光合作用”的教学也是如此。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章节里,并且安排了三个实验,分别来说明原料、条件以及产物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难度,让教师便于教、学生便于学,但是如果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则可以一节课完成,并且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如,通过“天竺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个演示实验就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具体生成物是淀粉,而光则是必须的条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

三、有效呈现,善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化教学

生物学科中,具体的生理进化过程比较缓慢、比较细微,甚至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直观的、具体的。比如,血液的流动、呼吸、细胞的变化等,相对而言,属于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微观变得宏观,可以让静态缓慢变得动画而直接。因此,教师在整合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也需要精心选择图片,精心选择音乐,甚至还需要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形式,从而让整个播放过程与生理过程趋于一致。这样,有效的动态呈现过程,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还需注意图片的科学性,图片线条要清晰、色彩要柔和、比例要大致相当,从而在整体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美。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推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形象。例如,“血液循环”这一章节的教学。过去,有很多教师喜欢直接讲解,或者干脆让学生进行背诵。虽然也有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又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既能清晰呈现整个血液的流动过程和心脏的跳动过程,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出具心脏模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血液先经过那个心室,后流经哪里。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用光点先把“腔”进行强化,接着再强化“瓣膜”。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用血管与腔联系,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强化。教师还可以强化“心脏”,通过多媒体呈现心跳的动画。在具体的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进行时间控制。可以边讲解边显示,一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巩固知识,二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结果显示,利用多媒体教学,85%的学生能够通过回忆画出血液循环图,90%的学生能够具体描述血液循环内容。

篇3

(二)教师因素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师,是在接受灌输式的传统教育下培养起来的,面对新课改要求的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本身没有接受过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从自身转变教授方式的难度是很大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效率因教师的教学方法、水平和个人素质的不同表现出的差异化,无形中被放大。个人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可能对于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接受并逐步适应,对于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完成转变就要打折扣或完不成。传统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标,新的教学方式依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呈现出教学效率的参差不齐。

(三)学生因素

目前班级制授课的模式下,班容量普遍偏大,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个体差异明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照顾大多数需求的教学策略,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要求而言,可能表现为效率偏低,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偏高,事实上造成课堂效率无法完成最大化。此外,由于高中生物处于“小学科”的现状下,仍旧看重分数比重的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偏低,重视程度不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应灵敏度”偏弱。

(四)环境因素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的灯光、教具、多媒体等诸多方面。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非常重要,许多生物学的规律和知识点,用直观的动画展现,加之声效、讲解等手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然而,真正实现每节课能够随时采用这种手段教学的课堂并不多,仍旧是课本、图片为主,比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伴性遗传等,很多教师或照搬课本或“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还是不明白,死记又记不住。不同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对策

教材、教师、学生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体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主体的现状,但可以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有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加以合理的调配、安排、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主次处理教材内容,注重取舍,形成明朗清晰的教学路线

教师要强化备课环节,增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掌握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各个章节内容要有合理的安排,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对于重点内容,要精心策划安排,巧设情境,对于次要内容,可适当删减,一带而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大胆放开,观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加以引导,对于重点的概念、规律和明确必须牢记的内容,例如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等,要侧重总结、归纳、对比,给学生讲解到位、分析透彻。

(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交流互动,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充分备课,巧妙安排课堂流程,明确自身的定位,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主动构建学习的意识。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生活动,有效控制活动开展的流程,鼓励学生主动操作和体验,加强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环节,有利于削弱和消除因学习能力不同导致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差异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果惠及全体学生,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三)不断锤炼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灵活转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学生自主探究法等,也包含作业练习、谈话指导等方法。同一节课上,依据不同教学板块,也可以穿插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总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的教学方法。努力契合中学生的兴趣点,寻找教学题材,对课本上比较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改造创新,比如采用一些图片、科普动画和视频资料等,应用于多媒体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比如遗传学知识可以讲到单眼皮、双眼皮、卷发、直发、色盲、是否有耳垂等,植物学知识可以让有种花经验的学生讲解经历,庄稼为什么要锄地,花草为什么要松土等等,呼吸作用的知识就可以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免疫调节的知识可以联系器官移植和疫苗制备的过程等等。

(四)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倾注情感,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新课标对生物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的应用,网上搜寻整理教学资源,制作视频动画课件,把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等,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语言感染能力、教具使用技巧、与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这些都是教师个人魅力和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更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

篇4

(二)学生成长需要个性化教学

一位学者曾说过:“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不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那种进取心去探索问题。”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身上越发难以见到这种宝贵的品质。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障碍了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主观探究欲望,学生极其需要从掌握枯燥、封闭的学科知识延伸为培养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时展召唤个性化教学

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态势,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追赶上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的速度。因此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教育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已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未来是复合型人才的社会,未来人应当具有创造性、个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教育必须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念,要贯彻新的教育观念,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个性化教学无疑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确保提出问题的科学性

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时间,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学。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深刻,但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为避免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选题过大,问题不明确、过于抽象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学生指导,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1.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关注日常生活,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与生物科学相关的问题。

如:探究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发育的影响,探究酒精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探究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要求学生对教材中规定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出版的人教教科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类型。如:探究、调查、课外实践、实践活动、课外制作、模型建构等,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积极指导学生大胆而科学地假设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那么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科学的假设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学生作出的假设应当是学生个体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或集体的智慧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一种科学猜想,是用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疑问。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告诉学生科学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并积极地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供相关资料或让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在生活经验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多维的、科学的猜测,并鼓励学生在集体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科学的假设。

篇5

在实施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和谐,要敢于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变得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和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训斥性的语言,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和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和敬业的力量。

三、实施和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谐教育,离不开参与教育各个主体间的和谐,既包括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又包括生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和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某个问题时,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家合作得愉快,教学就会进行得顺利,反之,大家合作得不愉快,教学进行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实施和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是当今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根据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很多获奖的项目都是几个人共同获奖,这就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想在一项研究事业上获得成就,离不开众多个体的合作。尤其是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如果缺少起码的集体感,大家不能齐心协力进行合作的话,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每一个成员为着共同的课题目标,大家集思广益,各尽其能,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良好合作创造多赢。

篇6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矗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篇7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教的过程中,把握主体(教师)的客体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使知识变枯燥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来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论文,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目标定位1,能对生活化的素材归纳和演绎获取新知识。如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例举如下材料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用相关知识解释,并进行创新。

材料一: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出来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材料二:最近有许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种被称为“核黄素”的保健品,据说其主要成分是从一些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嘘其有健脑作用和能够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

材料三:美国911事件死难者身份确定。科学家将对每具尸体的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检查。由于很多尸体已经被分成了数块,据专家估计此次将被检查的碎片数有可能达到百万以上。所有的细胞核样本将被送到美国盐湖城的基因研究中心进行分析,他们的工作是要对死者的身份加以辨认,而线粒体DNA则将被送到马里兰州罗克威尔的细胞研究室去,他们的任务是要查出死者属于哪个家族。据称研究后得出的分析数据将与所有遇难家属提供的资料和样本进行核对,这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DNA分析鉴定行动。

材料四: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经破译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病变区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基因药物将成为21世纪医药中的耀眼明星。基因研究不仅能够为筛选和研制新药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利用基因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比如,有同样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由于具有不同基因序列,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就大不一样。明显的例子有,同为吸烟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教育论文,有人则不然。医生会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给予因人而异的指导,使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

目标定位2,学生能把知识回归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如平时布置学生作业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等等。再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小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能达到验证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功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如要求学生在家中腌制咸菜和萝卜条,制作腐乳、果酒和果醋,检测家庭中常用食品的成分等。利用学生寒暑假期、周末在家的时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家庭作业。比如,、泡菜的制作、制作小生态瓶等;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还可以走上社会调查居住附近有无遗传病患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等),并分析其家族系谱图找出遗传方式;调查附近的商店中有哪些转基因食品;农村学生可以调查蔬菜大棚是否经常通风并思考原因;外出旅游时可以调查当地景区的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身边有无生态入侵现象等等。通过生活中观察、验证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会很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艿慕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Φ淖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教必修2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我讲到,如果孟德尔要直接验证他的假说,只能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和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进是分离的,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事实上孟德尔所检验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当我讲到“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教育论文,实际上检验的是演绎的‘推论’,是一个特例,孟德尔用实验验证这个特例,从而验证了规律”,学生仍然不理解。怎么办呢?这时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地球是椭圆的还是方形的呢?假说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说二地球是椭圆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看到整个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椭圆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依据假说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即推论,用亲身体验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个特例(推论),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是整个完整的船身,则大海是方形的;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则大海是椭圆形的。这时我给学生说,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个假说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只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智慧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有效的教学必然是采用恰当教学方法的教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智慧程度越高,带来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智慧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生活实践中。

三、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体现选择性原则,更能带来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1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卵斑等许多方面与宿主相似,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 义亲抚育,这样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编者注:杜鹃又称布谷鸟,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2 蜂鸟。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种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直型。第一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中采蜜教育论文,这一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而且它们也经常吸引许多传粉的昆虫。尽管长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花中的蜜,但它们一般更偏爱长筒花,而且在短筒花附近,它们往往受到其它短喙鸟类的驱赶。蜂鸟飞行速度快,可以长距离地飞来飞去取食那些不能被短喙蜂鸟利用的花蜜。蜂鸟是典型的通过一次飞行造访不同种类的花来提高摄入的能量,而不是只依赖一种植物的传粉动物。因此,对于种群数量小的植物来说,选择压力可能促使植物产生较多花蜜吸引蜂鸟。有趣的是,依靠蜂鸟传粉的植物几乎分泌同等数量的花蜜,这也许是因为蜂鸟不屑于光顾那些产蜜量不高的花。有些依赖蜂鸟传粉的花可能与蜂鸟密切地协同进化。笔者在亚马逊热带雨林考察时曾好奇地观察长尾蜂鸟(Phaethornis superciliosus)取食一种风梨科植物的花蜜,这种植物花筒的形状似乎刚好能容纳进细长的蜂鸟喙;除蜂鸟外,似乎没有任何其它动物前来采食花蜜。

通过这些生活化媒体的呈现,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共同进化理解深刻到位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②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③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四、用到位的语言文字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后,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分裂间期图像大大多于细胞分裂期图像。我以“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来解释。这样解释虽有一部分同学明白了,但总有一些学生还是实现不了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过渡。看来要通过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学们累了,蹦起活动的时间变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时间变长了。此时我带着照相机来到操场,对准同学的活动场面,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我问同学,在这张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数多,还是停在操场地面上的人数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数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学好比间期的细胞,少数在空中跃起的同学好比分裂期的细胞。对于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时间长,停留在空中的时间短,在拍照的一刹那,被摄入停在地面场景的机会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刹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被固定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场景与细胞分裂的场景如此相似,真可谓实例不同,其理相通。

又如我在执教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我提问“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位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既有正确的成分,又有不正确的内容,我不是只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

此时我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在秋季开放教育论文,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

接着我继续与学生对话:“有句科学名言是这样说的——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大家知道否?有人想在夏天让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做短日照处理,终于在夏天开放了。同学们依据此实例再做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冷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此时的我利用生活化的知识材料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引导者。

篇8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篇9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集体讨论和集体思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使学习效果加强。例如在学习《预防传染病》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几个问题:(1)列出你们所熟知的传染病种类;(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3)传染病的预防及应对。这样学生可以在集体的环境中查找和思考问题,并将自己所熟知的和所不知的提出进行讨论。等学生讨论完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讨论和研究的结果进行回答,找出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而可以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额可以有计划的进行侧重。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利于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老师可以再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是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3注重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

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可以让老师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复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一个曲线下降的状态,在二十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这时学生听课质量便会下降,而通过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提问,同时在提问中我们也应注意一下几点问题:(1)提问的时间;(2)提问的内容;(3)提问的学生。再提问时我们应当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在上课之初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对学生进行上节课的复习和这节课预习情况的测试;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来看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掌握度并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临近下课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提问时应注意对提问内容的选择,既要选择与所授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应当注意问题选择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契合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过复杂使得学生难以回答,丧失信心。在提问人群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注意到程度好的学生,也要给程度稍差的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全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和谐氛围。

篇10

设计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一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对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虑;二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中哪些知识学生了解一点,哪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所谓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糖酵解的讲授,如果学生预习的话,他会发现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应、酶、产物。虽然反应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维中是紊乱的,搞不清谁前谁后,能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在课堂上就有畏难情绪。我们在本节课引入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大家,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在操场跑两圈后,第二天大腿会有什么感觉?(又酸又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最讨厌学习的学生也有诱惑力———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产生乳酸;肌糖元又从哪来,又是怎样酵解的?男生爱喝啤酒,女生爱喝葡萄酒,酒酿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粮食,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分枝状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样变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学习,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课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师绝不反对。这样既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共10步反应,不难记,首先记住反应的起始物和终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学通了。在讲课时强调“第一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问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催化的酶是......”,接着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学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脱氢反应;“第三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应。糖酵解过程讲完,再总结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这样学生在愉悦中基本把酵解过程理解了,并记住了关键内容。

三、利用天盘记好课堂笔记,启发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

篇11

建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挖掘。新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教师挖掘和利用的资源,可以有效解决现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关于学生学习的用具,或者带动学生一起制作,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首先教师需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整体流程加以描述和讲解,具体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肉细胞通过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影响到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运用植物细胞的放大的剖面模型来为学生展示细胞中内部反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反映过程和场景,通过这种形式开发出利用实体模型演示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达到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目的。进而让学生分析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它们是如何做到合理调控环境因素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就更好地挖掘了教材,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3反馈教学

课堂教学是接受、传递、处理、反馈信息的一个过程,因而想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及所提问题进行反思、回应,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强化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既增强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又有助于教师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并且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起到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学评价的各种功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打造出真正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篇12

(二)有利于掌握学生学习程度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数量,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掌握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改进教学,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对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积极提问,能够反映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生物学科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

(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交流和掌握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知识扩展程度,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二、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个性,对于没有勇气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缺乏自信心,不确定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正确的回答坚定学生的信心;对于找不出问题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思路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维,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沟通和交流。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

学生的思维只有在轻松和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够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丰富想象空间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沉下心来思考问题,不断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同时,教师还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提出问题,将教学引至深入。

(三)鼓励学生树立质疑的学习态度学生要创新

要学会提问,要学会独立思考,首先要有质疑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才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打破传统的已经得出的结论,在“为什么”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通过问题的提出发现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获得自信心和肯定之后继续对问题进行思考。

(四)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环境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把握和控制节奏,使这些特定的环境与学生知识结构相关联,能够吸引并且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扩展。同时,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进一步思考然后提出新的问题。

(五)合理安排学生提问

时间和教学节奏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把握节奏,合理安排。教师通过特设的环境和突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的课程内容之中。或者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提问安排到课程结束之前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之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篇13

生物作为一门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从时事热点背后感受生物学科的作用以及引发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如“禽流感”“艾滋病”是社会经常提及的关键词,那么如何防治?在学习“病毒”和“传染病”这些知识点时可以及时讲解相关的知识。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禽流感来了是否还能吃肯德基、鸡蛋;是否所有的家禽鸟类都得杀死;是否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就会感染,应当如何与他们相处……这些问题都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