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舞蹈课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舞蹈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舞蹈课论文

篇1

原来舞蹈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教师把自己认为最可爱、最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一些舞蹈内容教给孩子,然而却不管教学内容合适与否。舞蹈教师只顾着在前面带着跳,把自己的意志和内心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而舞蹈教学改革,必须是要在强身健体、培养艺术素质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尝试和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既适合舞蹈课,也适合校外活动。

(一)分小组练习,增强舞蹈基本功

每次教新的基本功动作时,总有一些同学怕苦、怕累,不记动作的规格要领、顺序、音乐节奏,而总是“大帮拱”,有依赖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互相帮助、监督,同学之间相互纠正不对的动作。还有的小组进行分工,把一个舞蹈组合分成几小段,每段有一个同学负责把这段舞蹈的规格、要领、节奏都记熟,下次回课时可以提醒大家记清楚、抓重点。同时,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二)分小组训练,提高舞蹈技能

经过个性化分组的特殊方式来训练舞蹈技术,技巧效果很好。首先符合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并且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各小组还可以自己组织练习技能技巧,由小组长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如:软手前桥,训练10分钟,每人每排做3个,共做5排。训练一个阶段后,教师在课堂上会举行一个小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技巧做得又快、又多、又好,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把又苦又累的训练过程变成各组为荣的快乐形式。

(三)分小组讨论,增强舞蹈的创编能力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采用自然选择伙伴关系的形式来进行分组学习,也给学生一个宽扩的创造空间。如:编一个表现藏族儿童游戏、玩耍的表演性舞蹈。在教之前,应提前给各小组留下作业,提出问题:藏族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跟你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请收集一些关于藏族儿童生活、舞蹈、游戏的资料或书籍。在下一次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来了收获。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大家踊跃发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比让学生自己想象效果要好得多。开始舞蹈编创教学后,给每组学生一小段音乐,利用自己掌握的舞蹈知识和创造能力编排一小段舞蹈动作,然后解说编排的意图和表达意思。虽然编出的动作不那么成熟,但想法有很多惊喜,很有儿童情趣和特点。

篇2

(一)加强舞蹈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对于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中职学生普遍舞蹈基础薄弱,甚至有些农村地区的生源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那么,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类别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就成为学生们训练形体素质、积累舞蹈语汇的必要条件。潘志涛教授说过:“不会跳舞的绝对不会是舞蹈教师”。因而,会跳舞是是否能够胜任舞蹈教师资格的第一门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把握好训练尺度,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并能够活学活用。同时,也考验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艺术修养。

(二)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大多数舞蹈教育工作者一直还在遵循着口传身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舞蹈训练课程普遍存在一种抑制性,机械化地重复练习也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就大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应及时开拓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打破“一言堂”现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启发学生能动性。

篇3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为了开展相关研究,笔者对表1中四个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走访相关专家,最后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填写对象为2013-2014下学期福建工程学院形体舞蹈公选课的女大学生。为了进行研究,在对于调查问卷进行审慎的分析和修改之后,确定两份问卷。

(2)问卷的效度检验问卷在专家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6名专家的评判。根据其对问卷的效度的评价,问卷一和问卷二的平均分都大于9.0,效度满足调查的要求。(3)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按照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进行发放和回收。面向福建工程学院学生选择形体舞蹈课程的女大学生,问卷共计发放100份,共计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共计89份,问卷有效率为89%;同时,向有关专业专家共计发放8份问卷,回收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8份问卷均有效,有效率100%。

二、高校形体舞蹈课程设计

相对于健美操、球类运动和田径项目,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十分普及。为了对于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论文进行了如下先期研究:

(一)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学时进度的设定

1.总学时

我国主要高校的形体舞蹈选修课程一般占用32学时,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的学时比较少,仅有18学时。在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在大多数形体舞蹈教师的理念中,32个学时的形体舞蹈课程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已经比较充分了。但是,如果让大学生每天都保持形体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让大学生在一定的有计划的学时内进行掌握形体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也算是为未来的体育习惯的培养开了一个好头。因而从总学时来看,目前的学时设计,基本上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2.周课次

在接受调查的高校中,7位专家表示形体舞蹈课每周两次为最佳,但是实际上学生每周只有一次形体舞蹈课。他们指出,保持周两次的频率能够使大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适宜的刺激,这种观点与运动学家对于运动的看法也是一致的。然而,从现状上来说,根据高校课程的频次,每周开设两次体育课尚且有难度,更不用提合理安排两次形体舞蹈课程了。

3.课时

关于课时,形体老师都根据自己的授课情况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三成教师认为,高校女生的形体课程可以根据健身房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每次进行1h的训练即可,大部分老师认为:应该将课程时间延长至1.5h左右。教师们普遍认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形体舞蹈课程需要包括热身、地面部分、把杆部分、中间部分和放松部分这五个部分,在训练中增添一定的理论知识介绍,则需要1.5h的时间是比较松紧适度的。

(二)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内容的选定

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内容的选定需要结合形体舞蹈本身的教学内容和当代大学女生的特点来选定。笔者认为:形体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大学女生矫正姿态和训练舞姿,还要帮助她们锻炼出健美的形体,同时对于减肥、塑身、形体等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到位。因而在教学中,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基本姿态舞蹈舞姿、形体健美和理论知识4个部分进行划分。

1.基本姿态训练

基本姿态的训练能够帮助女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纠正不正当的形体,在保持健康的同时使得自身更加挺拔、美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将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舞蹈舞姿训练

舞蹈舞姿训练更加偏重于舞蹈教学,这一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基本姿态训练的基础上学会一定的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等,从而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愉悦身心。

3.形体健美训练

形体健美训练对于现代女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训练门类。许多女生面临着过于肥胖或者消瘦的情况,都需要通过形体健美训练来提升自身形体美。形体健美训练侧重于增强女生体质,消耗多余脂肪,在训练内容上主要采用素质练习、热身练习、力量练习等方式进行,主要是在消耗脂肪的过程中提升女生自身的体质素质,同时达到减肥、塑身或者改善体质的效果。

4.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学习

形体训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更和生活中的各个元素息息相关。因而,在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不仅教授以上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还应增加一些与形体相关的现代礼仪、健康、养生、健身常识等。这些理论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于自我的形体训练产生认同感,使得自身的形体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坚持下去。

三、普通高校形体舞蹈课程设计实践、组织实施原则及评价方式

(一)普通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原则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本身和田径、足球一样属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范畴,因而必须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相吻合和配套,其组织实施必须符合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1.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形体美本身标准不同,而每位大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也是不同的,因而需要“因材而异、各个击破”。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帮助她们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她们内心的学习兴趣。

2.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不断推进。对于没有多少舞蹈基础的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次示范单一动作,将复杂动作分解,然后帮助学生慢慢连贯起来,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巩固,形成一种学习上的“螺旋上升”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活动难度,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信心。而对于理论部分,可以采用直线式安排。

3.坚持内外交融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在形体舞蹈教学中坚持课堂训练和课外活动,实现内外训练和校外实习完全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程整合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适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为未来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篇4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导游业务》课程实际,在职业教育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的指导下,形成了基于岗位需求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以任务为引领,过程为核心,学生活动为主体”来实施的教学思路。课程设计通过需求分析、行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学体系设计等环节,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导游业务》课程设计。首先,分析课程所属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由此确定此项工作过程所面临的工作内容,然后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转化为工作相对应的工作项目,然后给工作项目赋予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追踪,确定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对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制定出相关的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其次,根据工作岗位和行业的需求设计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五个一体化”来助推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即: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导游工作任务一体化;学校实践和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学校企业合作一体化;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本课程是学生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了理论教学内容及模拟导游实训的内容的设计与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相结合,(见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设计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以职业活动的岗位能力为主线,在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的技能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

(二)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实施

《导游业务》是一门要求实践性极高的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尤其注重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与交叉,将传统的学科体系变为行动体系,设计了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三)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设计

根据课程开发小组所确定的四个典型的工作项目,首先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将任务按工作过程展开,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围绕任务进行训练,创设仿真模拟情境,以任务引领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完成学生能力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导游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切实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四)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设计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五结合”学习评价体系:即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而且与工作岗位要求相符,真正实现教学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成为企业“拿来即可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计改革成效分析

(一)学生观念转变,积极性增强

通过对导游职业活动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导游真实工作场景为平台,以导游工作任务来引领,用学生活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了学生考取国家导游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从实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以重庆文理学院旅游专业为例,学生参加重庆市组织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过关率逐年增加。2014届毕业生参考达到60名同学,其中有30人获得导游证,过关率56%;2015届毕业生80名,有62人获得导游证,过关率78%。目前在校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已经有不少人已获得了导游资格证书。同时,他们利用假期进行实践锻炼,主要在旅行社和景区从事导游业务相关的兼职工作。

篇5

2课程改革的原则

按照导游职业岗位要求,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殊性,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设计考核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形式合二为一,体现了高职教学的职业性要求。通过学习情境的教学,以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注意根据社会、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知识并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强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导游的工作流程,解决导游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自主创业的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定位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教学学时80学时。通过对景区(景点)导游、地方陪同导游、全程陪同导游、领队导游带团等操作的知识点的讲解和模拟,尤其是对旅游途中各种情景的设计和典型范例的剖析,使学生了解景区(景点)导游、地陪、全陪、领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带团能力、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处理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切实提高将来从事导游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对突况处理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导游工作的运行程序及基本技能和技巧。其中,地陪服务和全陪服务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为学生毕业后1-3主要是做国内游的一线导游员,做出境游的领队服务可能是要在2-3年后。为了学生的今后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也作为拓展项目进行讲授。

篇6

艺术生是经过层层培养、考核、选拔才得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的,其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塑基础,但也已形成了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良习惯,这些都对高校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舞蹈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要求。专业知识扎实,课堂教学的语言就会更科学、更准确,学生就会便于理解。专业技术过硬,在课堂展示、动作演示上就会到位,有说服力,易于建威立信。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这些要求高校舞蹈老师要在平时苦练基本功,经常参加表演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验证,不断增加舞台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能够收放自如,准确到位,从动作分解到舞蹈感受讲解都要一应俱全,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舞蹈教师还要在专业知识上着力,一方面要对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学会活学活用,一方面要不断深入研究,紧跟专业发展步伐,掌握国内外舞蹈发展的潮流、趋势和方向,及时进行汲取和知识更新,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之中。

(二)丰富的综合能力

舞蹈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舞蹈教育需要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知识的滋养。正因为此,舞蹈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音乐、戏剧、力学等相关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校舞蹈老师要对所教授舞蹈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涉猎,才能在舞蹈教授的过程中收放自如,不会因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而造成教学的障碍。多元舞蹈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激荡,也要求教师增加对各种舞蹈作品的品评和鉴赏,对舞蹈相关的创作背景、舞蹈特色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涉猎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知识,特别是注意吸取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丰富的人文素养积淀融入到教学当中,增加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染力和精髓传递给学生。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要有途径

当前我国舞蹈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参与舞蹈的热情空前高涨。高校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舞蹈人才的平台,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拓宽舞蹈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课程设置,进行个性化培养;高校舞蹈教师也应当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一)优化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普遍设立舞蹈及相关专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不断进步,舞蹈教学的外部环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而,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也不能一成不变,以使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时代特色,根据学生年龄和生源地情况等综合要素,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舞台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时间比重。舞蹈教学不能离开舞台,应该把舞台实践纳入到课程设计体系之内,增加舞台实践的教学课时,加大舞台的时间比重,以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不断地磨练摔打,体会成功,发现不足,增加学生由学到用、因用再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进行个性化培养高等教育不仅要努力满足人

民共同的、基本的教育需求,而且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要。传统教育以施教者为主体,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使得教育过程因缺少一环而成效大打折扣。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差异性特长,注重学生教育接受过程,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开展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方向引导,专业选修侧重等教学模块,使不同特长的学生能在不同方向上不断进步,获得发展,使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一样整齐划一没有特长。没有特长就没有竞争优势,个性化教育在解决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问题。对于舞蹈教学更为如此,由于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个人先天条件和特长各异,尤其要注意通过个性化培养方式,使每个学生能够形成专长、展现优长;而一些学生的特长发展,在集体中往往又能产生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建立良好学风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要讲求方法技巧

高校舞蹈教学最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其成效如何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技巧紧密相关。尤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舞蹈教学来说更为典型,因而,高校舞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科学规范,更要注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讲究方法和技巧。

(一)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系统科学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方式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舞蹈教学中背景介绍、审美欣赏、技巧讲解、动作演示、指导训练等等,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而且每个环节中往往要加上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的感悟等相关内容,以提高韵律与动作的协调和舞蹈的感染力等。只有老师讲授得专业、系统、科学,学生记忆和理解起来才会更方便,才能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形成有效积累。老师对要点难点解释到位、演示准确,学生才能正确掌握,形成良好习惯;要严肃舞蹈教学的纪律,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讲原则,对作品负责、对社会负责。

篇7

2采用多法联合

治疗妇科疾病武教授长期临床经验表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武教授将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腹部外敷和适当运动四法联合应用,常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保留灌肠使中药成分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病所,可明显改善盆腔局部症状。药渣热敷时可将药渣反复加热,多次外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外,适当锻炼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盆腔瘀血状态,减轻了患者腰腹部症状。四联疗法结合应用,效果显著。

3提倡周期疗法

武教授在乳腺增生病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月经周期与发病的关系,提出周期疗法。其根据女性月经周期中肾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把女性的1个月经周期分为3个阶段:月经前期(经前7d)、行经期、月经后期(经后20d),依据此3期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明确提出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治疗法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1月经前

期此期主要表现为阴盛阳始生,渐至重阳,肾阳增长,阳中有阴,阳气渐趋充旺,气血阴阳平和。主要生理表现为诸经之血使冲脉充实,充分濡养,故时有胀感。武教授此期重在软坚散结、健脾利湿以治其标。以柴胡、赤芍、白芍、川楝子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使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以瓜蒌、鳖甲、王不留行、海藻、昆布软坚散结;以麦冬、生地黄增其津液;以夏枯草、黄柏、白蒺藜清其蕴热;以枳实、厚朴通下泄热,使热邪下行而出;以车前子、泽泻、薏米健脾渗湿。

3.2行经期

此期“重阳则开”,阳气推动经血排出,祛旧生新,重阳转阴,阳气下泄,阴气渐盛。武教授认为此期治疗应理气化瘀,因势利导。于经期第1、2天,在经前期治疗方药的基础上加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如莪术、川芎、延胡索等。乳胀痛者重用柴胡、瓜蒌、川楝子;乳胀甚者加入橘核、荔枝核、青皮;乳胀有块者加王不留行、皂刺、穿山甲使瘀滞之气得以疏通,使瘀滞之血得以下泻,则疼痛自消。

3.3月经后期

此期肾阴增长,阴中有阳,以阴为主,阴长渐至重阴水平,体内之血皆向血海流注,以补其之不足。武教授在此期多使用补肾柔肝、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之品,重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之本。用药主要以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以四妙散清泄湿热,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健脾。并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何首乌、菟丝子、知母以滋补肾阴,调理冲任,养气血;同时合用理气疏络之夏枯草、王不留行、延胡索、香附、川楝子以舒达乳络,解郁化滞,与软坚散结之昆布、海藻等药合用,共奏其效,以治其本。

4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篇8

1博客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特点

博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站制作技术,是继Emil,BBS,IM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拥有个^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从2002年博客引人中国,在教学中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话题。

(1)互动性沟通是博客网站的最大特点。博客技术是一种网站制作技术,而传统网站制作需要较深专业知识,且缺乏互动性:博客和传统网站不同,博客内容不仅由作者创作,且由读者的互动内容组成,互动功能强大,能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无限;同时建立博客不要太多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只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在专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申请账号。及时更新自己的日志。还可使用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博客是一种知识管理的系统和工具,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多。博客可以用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可以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可随时管理、整合获得的素材及心得,它可以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博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极大地缩短了实验中的知识点获取的时间和繁琐程度,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博客是计算机知识的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般要求掌握网站制作技术,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应用到学到的这些技术。虽然进行交流不需要很多技术,如果在博客中运用和展示所学脚本及图像处理等课程知识,就可以为博客增色不少.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博客中脱颖而出,会有成就的快乐体验。形成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

2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2.1博客学习方式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作为教师,研究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教学要求,学生要上网学习其他内容,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计划,兼顾两者要求,达到两者的双赢,必须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被动说教问题,缺乏趣味性,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探究知识奥妙。快乐是一个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快乐课堂,课堂寄寓着师生双方共同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乐趣。学生喜欢自己思考,探究知识奥妙。—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因为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从本质上来讲,个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安逸如同没有引爆的地雷一样危险。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喜欢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博客学习方式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必然改变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供研究方向。理论上讲,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1)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一般遵循了“课程多、课时少”的原则。很多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把各个细节都讲透,学生必须自己花时间对课程的难点或是自己关心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当然这样的知识点和难点会很多。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工具。博客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工具。帮助我们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写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从教学上讲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学习交流平台,师生沟通工具。博客是教学活动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中、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虚拟教研平台;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学生可以把作业本写在博客上,也可以写学习反思日记;教师可以写教学反思日记,把自己在学习或在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

(3)博客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科研平台。科研训练是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广大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平台。学生面向真实的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归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博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发展、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运用比较多。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真、细致、耐心、求实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养成。

3.1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兼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多元学科内容,实验课也涉及这两个学科知识课程,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分析,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通过博客可以监督实验组织上实验教学进度安排,实验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要求等情况。

(1)博客作为教师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学生必须课前获得,甚至需要学生课前预学。博客可以存放学生的实验结果.学生把自己实验课教学的结论心得发在自己的博客上,便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放在教师的博客上便于教师对实验过程的把握。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其他补充内容。教师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必然会收集并整理其他相关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往往更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更能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但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些资料具有易失性,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可以将这些教辅资料在博客上,再现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既可延续这些资料的作用,缩短学生自己搜索教辅资料的时间。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搜集、组织自己的学习资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

(2)博客作为教师指导和答疑系统。博客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它不仅能使用静态文本和图像显示教材,它还能运用网络语言。灵活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样的多媒体编制成一部灵活的教师指导参考书。这样,课堂上学生弄不懂的地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到教师的博客上,利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继续学习,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方式来全方位的学习。达到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在学习时间上既不受限制。同样学习起来也增强了趣昧性和直观性。

(3)博客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补充和创新发现系统。博客中不仅有大量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很多学生都会在其中发表头脑风暴式的评论、看法、文章等.这对于教学实验内容的制定、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来源。

3.2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监督考核系统

(1)博客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内容监督系统。把实验内容发在博客上,可以作为学生查阅,避免学生上实验课比较盲目,学生实验过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也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监督使用,考核教学过程教师的实验内容的有机性;通过对博客中学生的参与度、评论量、提出创新性问题及思路的积极程度及对课堂内容设置的反馈等项目,作为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和教师的反馈系统。

篇9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舞蹈类课程的现状

(1)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选修舞蹈类课程的问卷调查的整理统计表明(表1),有43.2%的学生是完全出于对舞蹈的爱好和兴趣而选择舞蹈课;有22.7%的学生是因为找工作或是今后的工作实际需要而选择舞蹈课;另外,有34.1%的学生只是因为学分而选修了舞蹈类课程。可见学生对于舞蹈课还是比较感兴趣,往往还带着一种好奇心。此外,部分学生对国家政策有一些了解,处于目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上舞蹈类课程,因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收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时候,也往往需要学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还有不少的学生是因为学分不够而选择舞蹈课。

(2)学生对舞蹈类课程设置的建议。目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舞蹈类选修课程的设置有现舞蹈鉴赏和体育舞蹈两门课。经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舞蹈鉴赏课兴趣不大,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少,达不到开课人数要求,所以此课程没有开设。学生对舞蹈技术课程更感兴趣。对已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表示非常喜爱的为49%,体育舞蹈高尚典雅、具有贵族气派,它涵盖了国际标准舞的十个舞种,具有严谨的舞风,舞步规范,深受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还能提高就业面,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专业基础。还有29.4%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形体训练、23.5%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民间舞、56.9%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流行舞课程,以满足当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的工作需要。

(3)学生学习舞蹈后的收获。据调查显示,通过舞蹈类选修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反映对自身收获很大。64.7%的学生认为对其专项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普遍认为目前舞蹈类选修课的学时偏少,并应尽早开设。

2、教师对于舞蹈课内容设置的建议有80%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类选修课非常必要,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应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舞种的选择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如现代舞、爵士舞、芭蕾形体等,另外,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也是很好的课程内容,可以解决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教师不足的情况。

3、师资队伍现状西安体育学院开设舞蹈类选修课有其他的体育院系所没有的优势,即舞蹈的师资较雄厚。在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今天,也秉承发展之势,开设了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及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方向)(体育舞蹈方向),引进了大量优秀的舞蹈教师。能充分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这也是体院的优势所在。但更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由于舞蹈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强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

4、教学设施现状场地是开设舞蹈课必备的硬件条件之一,是上好舞蹈课的物质保障,舞蹈教室应长约20m,宽15m,地面铺设专业的塑胶地板。西安体育学院于2012年新成立的艺术馆,有符合要求的舞蹈教室4间,能充分满足教学场地的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要使舞蹈课的更好的开展下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扩大舞蹈类选修课的影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舞蹈课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现在已经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外,尽可能的再开设形体训练课程,课程内容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来教授,如将民族民间舞及流行舞的内容涵盖其中。注意内容的更新、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及实用性,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易于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灵活的肢体并提高其艺术素养,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篇10

篇1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代人和后代人);“全面”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多重投入、多重身份、多重产出、多重补偿、多重目标的复合系统。科学发展观传统企业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也进一步对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财务目标核心利益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条件下,投资者、债权人仍然主要以货币资本、物力资本投入企业;劳动者和管理者以人力资本等知识资本投入企业;顾客、媒体、政府、供应商等以社会资本投入企业;生态环境、自然等非人类物种以生态资本投入企业。所以,企业更表现为多元主体的利益综合体。所以知识经济要求企业从传统的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目标转向以多元主体利益共同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

(2)对财务目标维度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条件下,企业间、企业与社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频繁,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虚拟企业等竞争与合作高度渗透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经营方式。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处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着眼内部,而且要面向社会。(3)对财务目标功能的要求。科学发展条件下,各利益主体的地位趋于平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如何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定成果条件下,促进均衡分配,保证利益主体对生产成果的效用最大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核心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目标在价值角度的再现,应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利益最大化应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这是各利益主体地位平等化、企业发展持久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项合约,这些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国家、社会公众以及资源和环境,他们既是合作者,又是利益的矛盾对立者。投资者和债权人预付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经营者和员工预付人力资本,国家预付国有资本和政策资本,社会公众、资源和环境预付生态资本等。这些资本预付者的共同目标是获利,获得应得的资本报酬。投资者投资于企业是希望获得资本增值;债权人借钱给企业是希望获得利息和租金;国家支持企业是希望国有资本增值和征取税收,发展国家经济;经营者和员工服务于企业是为了获得人力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社会公众关注并支持企业是希望企业能为他们提供物品和劳务,带来一个繁荣、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环境和后代人期望企业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经营者、员工是并列的经济主体,其经济利益是同质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建立的契约形式不同。

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利益要求的源头看,企业所追求的不是单一利益,而是综合利益,这种综合利益是各种形式的经济利益之间通过冲突与协调、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综合经济利益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耦合”。首先,综合利益是客体利益、主体利益、时间利益、过程利益的“耦合”;其次,从各种利益的内部结构看,主体经济利益是投资者利益、债权者利益、经营者利益、员工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耦合”;客体利益是从利益的内容上来看的,利益的内容是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耦合”;时间经济利益是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耦合”;过程经济利益是资金筹集利益、资金使用利益、收益分配利益的“耦合”。这种多层次系统性综合结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财务管理具体目标

综合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不同,其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客观经济环境。但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要实现综合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两点是必须的:(1)企业新增价值的最大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源泉;(2)新增价值的分配均衡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所以,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新增价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是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具体地说,财务管理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增加值

增加值是表现企业新增价值的经济范畴,从价值构成上看,即V+M,它是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经营者、员工等主体的利益源泉和基本保障。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增加值,才能不断创造更多的有效社会财富,才能有足够的新增价值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配。该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要深入分析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努力降低中间消耗;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经济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提高生产率;科学有效地进行知识资产和货币资产、物力资产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扩大生产,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扩大市场销售。

2、利润总额

在增加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人工成本,即V,则形成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表现了企业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投资者赖以分配的基础。

3、经济附加值(EVA)

利润总额虽然已经扣除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但仅仅扣除了制造成本,没有扣除资本成本,或者说只扣除了资本成本中的债务资本成本,即只扣除了一部分资本成本。所以,在利润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更能体现企业的新增价值。即经济附加值(EVA)

经济附加值=息前息后利润-资本成本

4、生态附件值

其实企业除了利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外,还在利用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有时,这些资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除了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补偿以外,还必须对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进行补偿。在EVA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企业应承担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后,形成新的财务指标——生态附加值。

生态附加值=EVA-生态成本-社会成本

总之,科学发展观条件下,企业不能仅仅追求自身发展的经济利益,而且要追求整个价值链的共同利益,还要关注社会责任和生态利益。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企业才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口服氯氮平、氯丙嗪治疗。(3)住院时间>5a。(4)病情稳定的男性患者。共入组42例,年龄30a~60a,平均年龄(47.83±10.46)a。其中服氯丙嗪10例,氯氮平32例。

1.2方法

1.2.1服药剂量氯丙嗪100mg~400mg·d-1,平均剂量250mg·d-1;氯氮平25mg~300mg·d-1,平均剂量171.094mg·d-1。

1.2.2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氯丙嗪、氯氮平的血液浓度。氯丙嗪血液浓度正常安全范围为0.05ug~0.3ug·ml-1,氯氮平为0.3ug~0.6ug·ml-1。[2]跟踪监测1a。

2结果

2.1氯丙嗪、氯氮平的体内血液浓度氯丙嗪最小血药浓度20.53×10-3ug·ml-1,最大血药浓度82.35×10-3ug·ml-1,平均血药浓度44.583×10-3ug·ml-1;氯氮平分别为26.01×10-3ug·ml-1,470.65×10-3ug·ml-1,144.245×10-3ug·ml-1。均在安全范围。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2.2血药浓度与年龄的关系42例患者中,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血药浓度值越高。

2.3血药浓度与住院时间的关系长期住院的患者药物剂量不变,血液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治疗效果稳定。

3讨论

本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越高,可能与个体氧化代谢、药物动力等有关,提示血药浓度监测在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应用中非常重要[3]。其重要性为:(1)可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方案用药,这对长期用药的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十分重要。(2)可考察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生物利用度的情况。(3)了解患者对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调整给药方案。(4)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作为药物急性中毒的诊断手段。(5)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常规剂量时出现中毒反应或药物过量反应。(6)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时,以及需要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剂型时等均可及时监测。本观察还显示,长期住院的患者用药时间长,药物剂量稳定,血液药物浓度可达到稳态,形成患者可依赖的用药浓度,从而达到稳定治疗的效果。

因此血药浓度监测为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13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已为人所熟悉。我国的职业导游队伍日趋成熟,导游服务也努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继续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旅游业在我国还处于建设时期,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现代导游既是一门服务,又是一门艺术,导游员必须在思想、文化、心理、身体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方能胜任这项工作,处理难题能力是导游工作实践性的突出表现,导游想要处理好难题,就要有应变能力,更应以保护安全、捍卫信誉、维护国家崇高形象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导游服务中与游客之间的问题

(一)由于导游的原因,游客产生不满意见

1.导游人员讲解水平较低

我国导游人员等级的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导游人员讲解水平偏低,持有初级导游证者相对来说学习的导游知识比较薄弱以及肤浅,我国部分导游人员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不够,导游对景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缺乏一定的了解。

2.导游个性化服务不够周到

导游人员对于游客的个性化服务不够周到,就是在旅游活动中,对于游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做好处理,也没有及时了解游客的内心给予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导游人员对于游客的超前服务比较欠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很多导游人员都没有在旅游活动通过细心对游客的观察和了解,心里面清楚的知道游客即将需要什么自己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在现实的导游服务中很多的导游人员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二)由于游客的原因,导致游客与导游之间发生的问题

1.旅游者发表攻击和污蔑的言论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会有极少数的来华旅游者对我国的现行政策不满,在一些问题上会存在分歧,因此,导游人员要积极的宣传中国,友好的介绍我国的国情,阐明观点,,但对于站在敌对立场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蓄意污蔑和故意挑衅时,导游人员应该理直气壮的驳回,必要时报告有关部门,查明后严肃处理。

2.旅游者对导游人员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游客往往会故意出些难题为难导游人员,结果让导游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甚至让导游当场表态或者做决定,这种行为实在是很难为人,有些游客提出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法办到的,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对导游人员提出苛刻要求

3.对于行程安排,游客意见不一

旅游团队的旅游线路一般都是在游客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明确写明的,但是有时候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游会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更改行程,此时会出现游客意见不统一的问题,面对一整个团队的游客,导游会很为难。导游要认真处理,不要为了一部分游客得罪了另一部分游客。

(三)由于第三方的原因,导致游客与导游之间发生的问题

1.酒店设施条件差

各个旅游团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安排入住不同的酒店,目前,旅游已渗透到各个阶层,中低档的酒店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到了旺季,酒店的供房非常紧张,会无可避免会预订到条件比较差的酒店,这样一来,旅游者当然不满意,会斥责导游人员为什么会住条件这么差的地方。

2.旅游景点因故暂停开放

旅游景点有时会因为特殊的情况暂停开放,这样就会影响到游客的游览活动,旅游的重点就是“游”,如果这个都没能完成,可想游客的心情肯定不会好,会因此责怪是导游人员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景点暂停开放一般都是有计划的,会提前通知,但是有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者不可抗的因素而临时开放,这就让人措手不及。

3.由于旅行社的失误,导游吃“哑巴亏”

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导致游客很不满意甚至是投诉,然而有些问题是因为旅行社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的,而并非导游人员自身造成,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游客会认为这是导游人员的过错,吃了“哑巴亏”,例如:游客在报名的时候,公司前台的服务人员对游客的信息没有做详细的统计,这就导致了导游对游客信息的缺失,对于游客的一些特殊要求,导游没能及时的给予满足,这就造成了游客的不满,而当时游客的特殊要求是得到前台工作人员许可的,可是却没能兑现,这就使游客认为这是导游的失职。

三、对导游服务中与游客之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导游的薪酬很低

我国导游员的薪酬主要是靠吃回扣和拿小费来获得的,旅行社的专职导游还可以有少量的基本工资,而社会导游是没有底薪的,旅行社也不会负责兼职导游的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像国内给小费的旅游团特别少,只有在部分的入境旅游团才能见到这种现象,那么,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导游为了挣钱,吃回扣就成了导游人员谋取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导游人员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拿到回扣,从而忽视了对游客的服务质量。

(二)导游的整体素质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都可以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在很多旅行社更愿意聘请兼职导游人员,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旅行社的支出成本,还不为他们买保险,而一般兼职导游员都是给一家或多家旅行社带团来获取收入,没有固定的企业单位来负责管理,心里就难以有一种归属感,这样兼职导游人员的责任心以及维护企业声誉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从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不断下降。

(三)社会对导游评价较差

现在有很多的旅游者在一边享受着旅游带给他们的快乐,一边又对导游人员心存芥蒂,原因在于现在对于导游人员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导致旅游者对整个导游员这个行业产生一种不好的看法。

四、对导游服务中与游客之间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导游的自身素质建设

导游代表着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所以需要不断的充电,要懂得更新观念、创新提高,导游人员最害怕就是墨守成规、只满足与现状,不懂得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我们应敢于创新,学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当前我们应该学习市场观念、诚信观念、国际水平观念、游客主导观念、绿色观念等,我国已进入了WTO组织,同样导游人员也应该用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会与国际接轨。

(二)不断提高带团技巧

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等综合能力是一个导游必需具备的,面对形形的人,面对难以预料的各种情况,这些都是对导游的严峻考验,同时掌握各种带团技巧能让导游在工作的时候得心应手,正所谓“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