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博文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微博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微博文化论文

篇1

微博文化是随着微博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能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对具体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微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微博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思路。

(2)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微博的传播及时、迅速,所包含的信息丰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具体工作开展时应该注重微博文化的利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效果和优势突出、明显的特点,有效辅导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时效性。

(3)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利用微博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管理,本身就是工作的创新,顺应时展和需求。微博文化能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载体,创造环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推动该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策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工作者未能认识微博文化的重要作用,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影响工作效率提升。今后应改变这种情况,合理和有效利用微博文化,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水平提高。

(1)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微博平台。

注重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微博平台,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成立微文化工作室,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微博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构建官方微博,将学院、班团支部、社团协会等纳入组织体系当中,并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品牌栏目,例如“学习两会精神”、“中国梦学子梦”等,为思政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平台。加强微博平台建设,更新和完善相关内容,提高关注度和订阅量,并且学校和学院开通运行微博平台,增进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对学生进行指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2)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微博文化内涵。

要求专业任课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讲解新媒体专业知识,加强微博建设,校园微博运行报告,推动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微博平台,能为学生与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排解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工作室、小微在线等栏目,通过微博私信互动方式,咨询、指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还可以出版校园微博文化思想建设指导丛书,挖掘微博文化内涵,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3)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舆论阵地。

利用微博的沟通和信息传播优势,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更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发挥微博成为掌握校园舆论的工具作用,增进师生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对微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思政教育管理。发挥微博传播速度便捷的特性,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指导各院系、党团支部、辅导员、班委开通微博,举办特色教育活动,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创新主题和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篇2

《文化与社会》是雷蒙・威廉斯1958年发表的作品,乃他成名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本书被看做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英国新左翼的开创性作品。作者以五个关键词“工业”“民主”“阶级”“艺术”“文化”为写作索引,梳理文化观念、艺术审美的变迁乃至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解构与重构,他尝试架构出影响文化思潮的思想脉络。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一词的内涵发展记录了人类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这些变革所做出的一系列正常而持续的反应。

二.理解浪漫主义艺术家的艺术观

《文化与社会》在“浪漫主义艺术家”中论述的关于艺术的观点与《第三次浪潮》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浪漫主义艺术家们认为诗人是富有想象力,“感知并再现‘根本真实’”的天才,雷蒙・威廉斯选择了几位代表作家如华兹华斯、雪莱、布莱克和济慈进行了分析,他们都坚持同一个艺术观点,即工业文明带来的技术革新破坏了艺术的神秘感和内在灵魂,使精英文化的地位遭到威胁,文化进入大众化的时代,精英文化只存在少数人的心里。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前,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存在地位是如雷蒙威廉斯评价布莱克所说的那样:“对他来说,艺术所体现的想象力不是商品,而是对‘对那些真实不变的永恒存在之物的再现’”。然而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先进技术破坏了这一切,所以浪漫主义艺术家们极力抵制工业文明,当然也不仅因为如此,还有随之而来的民主政治运动对艺术家们地位的冲击。民主革命的结果是贵族的权势、精英文化的神圣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受到打击,也就是艺术家们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家了,他们必须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求存。

三.艺术观受到冲击的关键因素――传播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便是传播技术的革新,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到电报、电影、广播再到互联网的出现,传播媒介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日益丰富多样,传播技术的革新使精英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众视野。可以这样说,工业文明带来技术革新,促进工业的兴起,工业的兴起便产生了新的阶级,新的阶级通过改革运动和传播新思想谋求政治地位和权益,于是民主革命爆发,而这一切在无形之中就改变了艺术和文化的内涵。

四.传播改变艺术、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观念

1.读者群发生变化。在精英文化时代,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只是在他们所谓的精英人士(除了他们自己还有贵族)之间传播,互相欣赏。那时候还没有印刷术,流传的版本都是手抄本。同时受教育的权利的也属于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底层民众并不享有这个权利,于是诗歌、戏剧和绘画等多是上流社会用来消遣和品读的艺术,其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都是很有限的。工业文明改变了这一切,文化走向大众化,作家创作的作品面向的不仅仅是精英阶层,更多的是普通大众,读者群变得更广,鉴赏水平更低。

2.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在工业文明之前,艺术家们对公众的态度正如济慈在书信中写到的那样:“除却永恒之物、美的原则以及对于伟人的怀念之外,我对于公众或者现存的任何事物,毫无谦卑之感”,可是工业文明之后,艺术家的成败的标准变成了吸引读者的寡众,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改变对待公众的态度,以获取支持。

3.艺术品的性质属性发生变化。工业文明带来的技术改革使天才们的作品被复制和模仿,再加上读者群的扩大,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于是专业化、技术化的生产就应运而生,艺术的复制品随处可见,商品价值衡量艺术价值。

4.艺术是展现“高级真实”的理论得到重视,这也是由模仿和复制艺术品的技术决定的,人们更相信技术创造艺术的真实性,对于那些天才们融入灵魂的呕心沥血之作反而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艺术家是人,社会的人,创作艺术时必然带有主观的因素,个人的情感。而机器是客观的在生产艺术的真实。

5.艺术家的天才地位受到挑战,日渐成为一种常规存在。这种变化是由前面的变化引起的一种结果,艺术家的优越感和独特性被大众文化颠覆,于是他们批判工业文明带来的一切,也就是雷蒙・威廉斯所讲的那五个关键词身上所发生的新变化,他们甚至参与到政治中去,撰写政治小册子,参加游行和煽动革命,或是直接参加战争,带着对过去的回想和对现实的挣扎。

五.结语

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精英文化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与当下的文化状态相比较,精英文化实在要品质很多,如何做好“内容为王”,吸收精英文化的精髓,促进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值得进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手机(mobilephone,cellphone)是蜂窝电话的另一个俗称,手机从1980年代初推出,十年后迅速扩散到一般用户市场。蜂窝通讯是通讯与电脑结合之后能提供的多种服务之一。无绳蜂窝电话相对于现存有绳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明显优势就是移动性增加和功效增大。美国着名媒介理论媒介家保罗·莱文森把人的功能分为说话和走路,之前的媒介,即便是强大如电脑这样的传播媒介,几乎把之前人类一切媒介的优势集于一身,但它也没能彻底地解决人类随时随地接收、传达信息的困难。直到手机的出现才从根本意义上把人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过去的电子媒介绝大多数时候是在单向地发送或接收信息,从来没有一种媒介将人的“说话”和“移动”功能整和起来,直到手机的出现才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有了手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说话和书写、虚拟世界和物质世界任意选择其一,可谓鱼和熊掌都可兼得。

手机在很好地弥补了电脑不足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在和互联网结合后,手机更是体现出它胜过电脑的优势,和旋铃声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既悦耳动听,又避免在公共场合竞相查看是否是自己手机响的尴尬;发短信使人们在接收处理信息过程中不必“说话”,即保护了隐私,又节省了话费;收发电子邮件的功能使人们摆脱个人电脑的束缚;摄像功能使人们能够抓拍并即时把瞬间形象发送给他人;而新型手机甚至可以下载和播放歌曲及电影,几乎囊括了MP3和电影的功能。由此可见,手机几乎把先前一切媒介的功能集于一身,手机更是把电脑的优势自然的承接过来,并更好的弥补了电脑的不足。难怪有人说如今的手机早已超越了作为通讯工具的功能,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尽管曾经有人质疑过“第五媒体”的说法,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手机的媒体功能越来越凸现出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这些功能将得到更加完美的演绎。仅就中国而言,伴随着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的推出,打开了手机进入媒体行列的大门,之后的手机小说、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动漫、手机广播等接连不断地出现,手机在不断地寻求和他媒介的结合。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口袋,吸纳了传统媒介的众多精华,并正在凭借自身的先进技术优势整合出一个全新的媒介。

保罗·莱文森是美国着名媒介理论家,他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remedialmedium)这一理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媒介补偿理论”为我们研究媒介历史以及媒介理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媒介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它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媒介形式本身就已经改变了人类历史,媒介塑造和控制人类交往和行动的规模与形式。这就是着名的“媒介决定论”,其本质是“传播的主导性媒介影响历史性社会的发展”。

1979年,莱文森提出了不同于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的“人性化趋势论”。莱文森认为,人可以对技术进行理性选择,能够主动去选择和改进媒介。而“人性化趋势论”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补偿性媒介”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在《数字麦克卢汉》里面说:“人是积极驾御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在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这种媒介演化理论可以叫做一种‘人性化趋势’的理论”。“人性化趋势”理论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认为,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不难看出,“人性化趋势”理论在于说明人们可以选择和发展媒介和技术,用以维持生发展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媒介发展到今天,“第四媒体”互联网方兴未艾,手机,被很多人认为的“第五媒体”正粉墨登场。手机对于互联网的优势不言而喻,以往依赖电脑接收、传送的新闻、图象等信息,现在可以用手机来完成。麦克卢汉把电子媒介影响作用下的人类社会称作“地球村”,而真正把村民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的是手机,手机在握,“地球村”村民们就可以信步环游全球了。从互联网到手机,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机对于它先前媒介电脑功能上不足的弥补,再反观媒介发展的整个历史,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正是对先前媒介的补救和补偿。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或多或少代表了技术悲观主义,而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则代表了技术乐观主义,它强调人可以对技术进行理性选择,能够主动去选择和改进媒介。手机的运用和普及的确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然而,科学技术能不能始终在人的理性范围内发展,我们还得以手机为例,手机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骚扰短信,摄像头偷拍别人的隐私等等。风靡2004年的国产电影《手机》的导演冯小刚就说过:“朋友和陌生人的手机声常常骚扰人,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产生疯狂的话语泡沫。”这部电影的原着小说作者刘震云也谈到:“手机像手雷,承载着太多的谎言,有可能爆炸,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都有其为人服务,促进人发展的一面,但其潜在的危机也不容忽视。技术乐观主义是否正确,说到底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试金石来检验:任何新媒介、任何技术的发展是不是利大于弊。

注释

[1][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陈龙:《现代大众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篇4

一、国际化评审的重要意义

博士培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即论文采用全英文书写,主要由外籍专家评审,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有利于比较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评审促进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同时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国际化评审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全英文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我国攻读全英文博士学位。有些高校甚至聘请了国际知名外籍教授担任全职教授或兼职博导。这部分博士生毕业全部撰写英文论文。采取国际化评审的方式,更符合这些师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众多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双学位博士生项目。试行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优质留学生生源来我国攻读双学位项目。

三、国际化评审的实践背景

此前,国内少数高校曾进行过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5],但是并未有大范围的实践。国内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尚待完善和改进。因此,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实践为借鉴,通过分析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探索提供参考。

我校的生物学科近年发展迅速,在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三,且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生物学科成为我校985三期试点国际化评审的学科之一。本文以该学科进行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为例,通过分析专家的评阅意见,力求从国际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总结出先进经验,为今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四、评审的侧重点分析

参加评审的既有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欧美专家,也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洲专家,还有来自欧美著名大学的华裔专家,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对总计32份国际评审专家的评阅意见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评阅的重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侧重点的不同。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科学,讲究的是发现未知,各国专家都关注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创新的实用价值。不过专家们评阅关注的点各有不同。

(一)欧美专家

欧美专家往往会对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策略、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逐一细致分析,指出闪光点。欧美专家关注作者作为独立的研究者,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并熟练运用,使之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能力,并同样看重课题合作研究者对文章的贡献。欧美专家不光看重论文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也看重作者作为第二甚至第三作者,协助他人完成的相关课题。尤其重视作者是否在本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同时,欧美专家尤其关注英文的写作,特别是摘要和前言的写作。大到文章的结构,语言的陈述,小到图表图例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标注,语法和拼写错误等,都会在评阅意见中指出。

(二)亚洲专家

亚洲专家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并同样关注作者的科研水平,包括对所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和欧美专家相似的还有,亚洲专家同样重视作者在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论文的写作细节的关注度也和欧美专家类似,也都提到了前言和摘要的写作,用词的准确性,图表图例、参考文献、语法和拼写错误等。不同的是,亚洲专家尤其关注论文的实验部分,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有说服力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并且,亚洲专家往往会关注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欧美华裔专家

欧美华裔专家和亚洲专家相似的是,也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并同样重视论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作者对本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是华裔专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这和欧美、亚洲专家也类似。华裔专家也重视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但程度不及欧美和亚洲专家。虽然所有参加了国际评审的博士生都发表了较高水平的SCI论文,但是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华裔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提及了SCI论文。而绝大部分欧美专家和亚洲专家都对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有所提及,并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博士生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华裔专家特别重视的是论文的独创性、工作量以及研究深度。华裔专家还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细节如拼写和语法错误等也有提及。不同的是,华裔专家往往会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国内专家

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相似的是,关注作者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且关注论文实验的设计和的分析,以及论文涉及的工作量和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华裔专家相似的是,国内专家一般也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国外专家明显不同的是,评阅意见中几乎不提及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国内专家会对论文写作上的细节有所关注,如指出图表和图例的标注错误,但是对英文用词的准确性,拼写和语法错误等,未有提及。

五、启发与思考

一方面,多份海外专家的评阅意见提到论文已经达到国外知名高校授予博士学位的水平,这表明国内生物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虽然各国专家的评阅重点有所区别,但是所有专家都特别重视论文的独创性。独创性既包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科学问题,又包括提出创新的观点,使用创新的方法,得出新颖的结论。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博士生培养的重点。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对博士毕业有发表一定水平的SCI英文论文的要求,但是,从专家的评阅意见来看,国内博士的英语写作能力尚待加强。除个别专家提到论文作者的英文流利外,其他都曾详细地指出作者用词、拼写和语法的错误。因此今后在博士培养中,撰写英文论文的能力需要作为一个培养重点。目前我校已经开设专门针对博士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旨在提升博士生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

综上,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是博士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准备。国内博士论文虽内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和推广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努力学习国外培养博士生的先进经验,提升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而观念决定我们的命运,在江苏、上海、湖南等多个广电媒体纷纷及时地调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在迅速地进行着产业拓展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上的制约,没有将财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应用在产业的发展上。对于产业重视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方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与经营的规律,这需要有能与之相匹配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产业技术型人才与文化创意型人才。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下,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详细地了解了这些技术,并且能够较为娴熟地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统领整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策划、营销和研发,才能够在社会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三)机制上的障碍

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在当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迅速地增长,这使得广电媒体整体上的受众的规模在逐渐减少,广告增速也在持续地减慢,媒体支撑也是后继乏力。另外一方面,乐视、优酷、百度、腾讯等正在发展成为“一体共生”。他们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整个广电媒体进行蚕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制与体制的障碍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近些年来,像马东、王利芬等一大批业界内的精英都选择辞职并且转投到新的媒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传统的媒体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亟需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的重点组成部分,一种文化的力量,是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大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早已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这相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显得远远不够。

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现今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与传播媒体的主体,广电媒体应当在思维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以达到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互呼应,而这种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的主体三个层面。在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关系:商品与作品的关系,生产与创作的关系,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一)商品与作品的关系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原则是“用户至上”。在创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关乎到产品的属性问题,也是商品与作品的分水岭。对于作品来说,是否有人会购买,可不可以传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则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够应用的功能,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应用形态。例如:电视节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许多电视人努力创作的、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转化为商品,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且能够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的一些作品才能够变成商品。作品要强调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但商品却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时,才能够发生买卖,进而形成利润。

(二)生产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是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是只有能够批量化的一些创作才能形成足够的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生产规模的一些创作,也就不能产业化。创作的发生往往追求个性,而生产却更重视其共性。综艺节目在创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说“流程”,就是这些节目能够完成批量生产的主要元素。

(三)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电视台、电台等作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闻媒体的阵地,必须坚持住事业体制,坚持以新闻的宣传为主体,坚持其公益性。其次,电视台或电台中经营的部分,又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平台拓展、技术升级,也需要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完善和调整。

三、在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新模式

(一)在传播渠道上的创新

一云多屏,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却是2014年在广电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愈发普及,我们看电视的方法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已经大为降低。而客厅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核心的区域,正在受到PC、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疯狂的蚕食。即使电视节目再怎么好看,也难以扭转当代年轻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转身按下鼠标或者捧起触摸屏的趋势。坐观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收缩,传统的广电媒体除了反击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服务范围必须由电视机逐步延伸到手机、PAD、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一云多屏。

(二)在经营板块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跨界竞争与融合的立体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势,不同行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经营互相渗透,而终端客户的争夺之战成为了当下竞争的焦点。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3家国内的互联网络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在整个文化产业方面发起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触角涉及到了视频、手游、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领域等相关文化产业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强力的“跨界打劫”行为,广电文化产业自然也要借势而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个文化产品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和生产流程。

(三)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

篇6

一、工程概况

万科天誉中央广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北侧为龙翔大道,东侧为德政路,南侧为一号路,西侧为西埔西街南向临近深惠大道,地理位置优越。本设计包括了一个购物中心和四栋超高层建筑。本项目设三层地下室,地上为五层的购物中心,南侧1~3#住宅楼为41层,西侧4#办公楼为32层。

4#办公楼按《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要求,经过计算4#办公楼自身不满足建筑节能要求,考虑建筑的规划布局、绿化和建筑朝向,故须增加建筑物保温层,因深圳市地处夏热冬暖地区,经过节能、环保、工程造价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特决定在剪力墙、柱外侧增加保温层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二、保温砂浆的选择

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按《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及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其他现行有关节能标准、规范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要求,4#办公楼剪力墙、柱外侧增加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层。

表1:4#楼保温砂浆做法

编号 做法 厚度 25 附注

1 涂料或其他饰面材料(具体详业主室内装修图纸) 使用于4#办公楼结构柱

2 5厚抗裂砂浆,并压入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3 20厚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4 涂刷界面胶浆

5 基层墙面处理

6 钢筋混凝土柱

中空玻化微珠是一种酸性玻璃质溶岩矿物质(松脂岩矿砂),经过特种技术处理和生产工艺加工形成内部多孔表面玻化封闭,呈球状体细径颗粒,是一种具有高性能的新型无机轻质绝热材料。

中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墙体保温系统由中空玻化微珠干混保温砂浆为保温层,在保温层面层涂抹一到二层具有防水抗渗、抗裂性能的抗裂砂浆保护层,该保护层与保温层复合耐碱网格布形成一个集保温隔热、抗裂、防火、抗渗于一体的完整保温体系。该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同时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燃烧性能A级),中空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属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目前已经应用到大量的工程中。

三、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施工简单,操作方便。

2、该产品品质稳定,抗风压能力强,不易开裂、不易燃烧,有利于环境保护。

3、施工方法为整体抹灰施工工艺,节省劳动力成本,性价比较高。保温系统与基层全面粘结,形成连续的无空腔防水保温整体,保证保温层牢固安全。

4、产品材质稳定,和易性好,收缩性小,吸水率低,保温性能好,耐久性较强,无机材料的稳定性确保系统与基层墙体达到同等寿命。

5、新型无机材料,无毒无害、无辐射,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环保建材,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净化了环境,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

四、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原材料要求

1、“中空玻化微珠”是玻璃质火山熔岩矿物破碎后加热膨胀、玻化冷却而成的表面封闭、内部多孔,呈不规则球体状的无机玻璃质颗粒。

2、保温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为均匀、干燥无结块的颗粒状混合物,其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

表1:性能指标要求表

性能名称 性能指标要求

外观密度(kg/m3) ≤250

分层度(mm) ≤20

干密度(kg/m³) 240~300

抗压强度(MPa) ≥0.02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W/(m.k)) ≤0.07

压剪粘结强度(kpa) ≥50

56d线收缩率(%) ≤0.03

软化系数 ≥0.6

蓄热系数(W/(m.k)) 1.59

初凝时间(h) ≥1

终凝时间(h) ≤4

抗冻性 15次冻融性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应不大于5%,抗压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25%

燃烧性能级别 A

五、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图1:施工工艺流程

2、作业条件

①基层墙体经检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无质量缺陷。

②基层表面应无油污、浮浆等,大于15mm的凸出物应剔除铲平。

③施工机具、运输设备运行正常。

3、施工准备

①材料: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双组分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专业配套罩面剂、32.5级水泥、砂子、水。

②工具:木抹子( 用于粗平抹面)、平铁锹(拌和上料用)、铁抹子(用于抹灰压光)、长毛刷(清扫灰尘及刷浆用)、阴阳角抹子、砂浆搅拌机、托灰板、灰桶、2.5 m大杠、1.5 m中杠、2m靠尺板(检查垂直及平整用)。

4、施工方法

图2:施工方案

①界面拉毛

现浇混凝土墙面应事先拉毛,用毛刷甩界面处理剂,水泥砂浆在界面成均匀毛状体。经过8h,水泥砂浆达到终凝后方可涂抹保温材料。要求拉毛长度适合, 当设计保温层厚15~20mm,拉毛长度为3~5mm。界面砂浆按砂:水泥:界面剂=1:1:1的比例配制,为保证界面砂浆施工的适宜性,合理调整界面剂用量以达到适宜的稀释度。

②打巴、冲筋

根据保温层设计厚度,在墙面两端顶部吊垂直。依据垂直控制通线做垂直灰饼,再根据两垂直方向灰饼之间的通线,做墙面保温层厚度灰饼,每两灰饼之间的距离(横、竖、斜向)不超过2m。

③保温砂浆施工

须设专人专职进行保温砂浆及抗裂砂浆的搅拌,以保证搅拌时间已配合比的准确。搅拌好的保温砂浆应在3h内用完,且应随配随用不得回收落地料再二次加水使用。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应分层施工,第一遍抹灰施工厚度控制在10mm以内,第二遍施工厚度控制在15mm以内,分层施工间隔至少应在72小时以上。保温砂浆施工时应达到贴饼、冲筋的厚度,并用大杠搓平使墙面平整度达到要求。阴阳角施工时宜从外向内压抹。

保温层验收:保温层施工完毕后,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查。保温层应垂直、平整、阴阳角方正、顺直,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修补,直至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抗裂砂浆的施工。

④抗裂砂浆施工

抗裂砂浆粉料:水按2.5:1(重量比)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器搅拌,先在容器中按比例加入清水,然后慢慢倒入抗裂砂浆干粉,同时用搅拌器搅拌至均匀膏状。抗裂砂浆配制好后,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水,应在1.5h内用完。抗裂砂浆第一遍抹灰厚度为1-2mm,竖向把网格布压入砂浆内,再从中间向四周抹压,搭接横向不小于8cm,纵向不小于10cm,搭接完毕应平整无褶皱,饱满度100%。第二遍抗裂砂浆抹平压实,网格布呈暗格为佳,再压入第二层网格布,最后抹面层抗裂砂浆,总厚度5mm,面层应收光压实。

图3:现场施工

5、施工注意事项

1、操作地点环境最低温度不低于5度,风力不大于6级。

2、保温砂浆和抗裂砂浆必须是由专业厂家严格按照配方配制好的袋装材料,施工时加水搅拌,不需添加任何外加剂,配制好的砂浆要及时用完。

3、施工完毕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墙面避免磕碰及水冲浸泡,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每次施工完毕后,要及时清洗施工机具和搅拌器材,以免影响使用。

6、成品保护

1、施工完的墙面等处残存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

2、对已施工完毕的墙面,其它工种作业不得损坏。

3、保温层、抗裂层、装饰层在干燥前防止水冲、撞击、振动。

六、质量验收标准

1、防材料品种、配合比及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层与基体墙面之间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起泡、裂缝。

3、外观质量应达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顺平,灰线清晰顺直。

4、保温层干燥后,轻敲有均匀空声为正常情况。

5、主控项目

①所用材料品种、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保温层厚度及构造做法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保温层厚度不允许有负偏差。

③保温层与墙体以及各构造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及裂缝,面层无粉化、起皮、爆灰。

6、一般项目

①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及相关其它物理性能指标,应按经国家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检测确定值采用。

②建筑节能材料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钞票,除应符合节能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环保要求。

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应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ZJG31-2010),建筑节能验收时,应通过现场检测(或送样品检测)核查节能部件材料的有关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原节能设计的要求。

7、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2: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保温层 抗裂层

1 立面垂直 4 3 用2m托线板检查

2 表面平整 4 3 用2m靠尺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4 3 用2m托线板检查

4 阴阳角方正 4 3 用20cm方尺检查

5 保温层厚度 不允许有负偏差 探针、钢尺检查

七、结论

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质量稳定可靠,容重轻、保温性能好、粘结性能耗,早强快干,施工周期短,并且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作为新型绿色无机材料,无毒无害,具有优良的吸音、透气、耐高温、耐水、耐冻性能,收缩率低,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附着力强,面层不空鼓;施工不下垂,不流挂,减少施工损耗。 在当前施工工艺中可省去主体结构的抹灰砂浆,而直接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上墙,大大节约成本,减少了施工工序和劳动强度。

本文参考文献:

1、《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年第01期

篇7

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依赖自己的代码和编、译码方式,而且也同时了解并参与对方的的代码和编、译码方式,是一种互动的传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输人方(个人、组织、国家)对输出方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输出方式感到陌生和新异。因此,“跨文化”包括所有的自我特征和陌生新异性,认同感和奇特感,随和性和危险性,正常事物和新异事物一起对参与者的行为、观念、感情和理解力起作用的复杂关系。简而言之,“跨文化”是指通过越过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奥运文化的传播就是跨文化的传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但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代运动会是为祭祀希腊的万神之王—宙斯神而设立的,每四年一届,在希腊最著名的宗教祭祖圣地奥林匹亚举行。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结束,古代奥运会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9年,其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久远,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因此其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浓厚的。

二、奥运吉样物文化

奥运会吉祥物(OlympicMascot)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19世纪末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人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能带来吉祥和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

为冬季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始于1968年格勒诺布尔第10届冬奥会。这个称为Schuss的半人半物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儿形象,有着夸张的硕大脑袋和细巧而坚硬的身体,象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小精灵。Schuss的原意是“高速滑雪”。为夏季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始于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人们习惯将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的五彩狗“Waldi”视为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会吉祥物。从那时起吉祥物的设计、制作和,就成为每一届奥运会的惯例。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奥会吉祥物是Amik,Amik是加拿大印店语海狸的意思。1980年莫斯科夏奥会吉祥物是Misha,由著名苏联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切兹可夫设计。1984年美国洛杉矶夏奥会吉祥物Sam由迪斯尼公司设计,吉祥物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1988年韩国汉城夏奥会吉祥物是Hodori,它的名字采取了社会征集办法,"Ho”是韩语的虎,"Dori”是韩国对小男孩的称呼。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奥会吉祥物是Cobi,由西班牙漫画家扎维尔,玛瑞斯设计,是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奥会吉祥物是Izzy,它是奥运史上第一个电脑设计的吉祥物,组委会公开为它征集名字,最后采用了亚特兰大犯名儿童的建议。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夏奥会吉祥物是Syd,Olly,Millie,它们是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土地、空气和水。2004年希腊雅典夏奥会吉祥物是Athena,Phevos,根据希腊神话故事记载,Athena是智慧女神,Phevos是光明与音乐之神。

吉祥物成为多届奥运会的核心形象之一,是传达奥林匹克精神和该届奥运会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届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它广泛出现于奥运会的各个领域,加之形象可爱、性格鲜明,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历届奥运会最深人人心的形象。奥运吉祥物也是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三、北京奥运及其吉样物文化

跨人21世纪,北京选择了奥运,奥运选择了北京。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由于体育运动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的文化需求中都值得占有一席之地。”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理念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其主题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2008年奥运会虽是在北京举办,但也是世界的盛会,奥运吉祥物的形象十分重要,它作为一个载体,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让世界能够接受。因此吉祥物向国际进行跨文化传播十分重要。

当今世界跨国文化传播已进人到文化全球化的境地。如果说跨国文化传播只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态,那么按阿芒·马特拉的理解,文化全球化则意含着一种世界整合的控制论模式。正因为如此,面对当前跨国文化传播—文化全球化的强劲势头,人们或惊呼“狼来了”,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忧患意识,同时也有人胸有成竹地坚信: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决不会被这种全球化浪潮所淹没。但无论是这种文化悲观态度或是文化乐观态度,似乎都过于简单、片面。当前最重要的是廓清澄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复杂性,烛照幽微,如此才可能处变不惊、从容对待。

北京时间11月11日晚8时,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在工人体育馆正式公布,形象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金燕,名字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用5个动物作为吉祥物。

国际化与民族化并不完全处于对立状态。适度的民族化是国际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国际化往往离不开民族化的特有魅力。北京奥运吉祥物运用了很多民族元素。五福娃的名字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谐音,即北京欢迎你。五个福娃与奥运五环相呼应,蕴含着海洋、森林、火、大地、天空的联系,也与中国的数字文化密切相关,诸如五行、五福临门、五方保护神、五湖四海等,向世界传递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和追求。在设计上也应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如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迎迎的头部纹饰融人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的两个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这使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大量使用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四、“五福娃”的跨文化传播

在新闻业进人技术高度发展的的20世纪之前,跨文化新闻传播就作为一种精神交往现象而存在了,它不是现时代特有的景象,不是仅仅由卫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制造出来的“人体延伸”景观,而是植根于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与精神交往需要的历史现象。奥运吉祥物作为一种文化也已经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五福娃”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进行着一场跨文化传播运动。

篇8

西汉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释古铜器,整理竹简,记述古迹。在宋代学术成就中,金石学已占重要地位。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步入鼎盛时期。可见对出土文字资料的研究,古已有之。

若从学术史角度看,对研究最具价值的应推简帛类出土文献。李学勤曾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学术史。在甲骨文、金文和简帛这几种主要的出土文献中,他认为甲骨文和金文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简帛类文献。李零认为由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商代和西周社会史和学术史都很困难,没有办法和战国秦汉相比。简帛类发现中,文书是研究古代早期社会史的史料,古书是研究早期学术史的史料。它们提供的信息虽晚,但很重要,其实是史料的主体。特别是写学术史,出土的古书才是第一手资料。

本文选取清华简《系年》为例论出土文献对历史研究的价值。清华简是指2008年秋天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过碳十四测年,属于战国中晚期。清华简连同其残断的在内,一共约有两千五百枚,经过缀合排比,集成六十多篇。其中被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是一部史书。原来没有篇题,整理者拟提为《系年》,一共分为23章,记载从西周初到战国早期的历史,对这对段时期的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批出土文献为传世文献提供了新的佐证,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纠正《史记》之误,很好地实现了“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史记・周本纪》记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可见在《史记》中,对“共和”的理解是二公行政。而《系年》记载“乃归厉王于彘,共伯和立”。此处的记载中,共伯名和,是指一位人物。这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可互相印证。《史记・周本纪》索隐引《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意思都是说在厉王离开之后,共伯和执掌王权。且根据《系年》记载“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宗”完整的叙述了十四年来共伯和得到权力和失去权力的整个过程。

30年代有学者怀疑《左传》为汉代刘歆伪作。而《系年》中的很多史实与《左传》、《国语》可互相印证。如《系年》第二章与《左传》定公四年祝佗说的一段话都是讲周初封分的问题,可互相印证,做进一步研究。《系年》简文为战国时期作品。由此可知《左传》记载的大量事实符合战国时期的记载,并非汉代伪作。

此外李学勤认为《系年》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竹书纪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二者作者的年代、地域互不相同,却有不少可以对比研究的地方。如《系年》第二章中提到的“惠王”,其记载与古本《竹书纪年》“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嫡),故称携王。”文意相近。

其次,这批简文对一些事件的叙述较为完整,可补充史实。如从对平王东迁与在这个事件中列国所起到的作用、卫国国都的迁移、楚灭息、蔡两国而强于江汉之间等,对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系年》对卫国国都的迁移情况有很完整的叙述。第四章主要记载“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康丘迁于淇卫。……翟遂居卫,卫人乃东涉河,迁于曹……戴公卒,齐桓公会诸侯以城楚丘……翟人或涉河,伐卫于楚丘,卫人自楚丘迁于帝丘。”李学勤先生认为《系年》的记载解决了对《康诰》等的疑问。由于殷商故土分为邶、、卫,康即在殷的故土内,并一定是在卫,因此叔封称为“卫叔封”。

再次,《系年》在史书的写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价值。《系年》的写作特点是,仅叙述从周代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且在以时间为前提的情况下,分国别和事件进行具体的叙述。这可以从每一章所述内容中看出。如第一章讲述了周从武王始作帝籍到宣王始弃帝籍的事。第二章叙述周权没落的过程及各诸侯国的动向。第三章交代秦国的起始到强大。第四章讲述卫国的建立及国都的多次迁移。第五章讲述楚国在江汉间崛起的过程。可见《系年》的写作方式介于《左传》和《史记》之间,并且可能更偏离《左传》而偏向《史记》。《系年》第五章叙楚国在江汉间的崛起过程:

“蔡哀侯娶妻於陈,息侯亦娶妻於陈,是息妫。息妫将归于息,过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救於蔡,君焉败之。”文王起师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师以救息,文王败之於莘,获哀侯以归。文王为客於息,蔡侯与从,息侯以文王饮酒,蔡侯知息侯之诱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见之。”文王命见之,息侯辞,王固命见之。既见之,还。明岁,起师伐息,克之,杀息侯,取息妫以归,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启,出方城,圾於汝,改旅於陈,焉取顿以恐陈侯。”

以上记载显示蔡国、息国、陈国与楚国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勾勒了楚国崛起的过程。《左传》对其事记载如下:

《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熬及成王焉。……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由于楚、蔡莘之战发生于庄公十年;楚文王灭息发生于庄公十四年。所以《左传》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两个片断。虽然这两个片断能够连接起来,但两个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有所缺失。《系年》的记述更完整。

从史书内容来看《左传》多应验占卜预言等记载。《史记》对一些国家起源的记载中存在史实与神话传说混杂的现象。两书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而《系年》对列国史实的记载从平王东迁,列国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若有追述其始也仅从周初开始。如对秦国起源从三之乱写起,对卫国起始从周初封分开始。整个写作风格客观而理性,除第一章提到“商王不恭上帝”外均为客观的史实叙述。

新发现总会带来新问题。《系年》的研究提出了更多问题,有待学者研究。如以往认为“三监”是指管叔、蔡叔和纣子武庚。而清《系年》第三章记载:“杀三监而立子耿”,根据学者的研究子耿即纣子武庚禄父。整理者认为简文中的,“杀三监”是指杀三监的周人吏卒。但是对“三监”究竟指什么并没有很确切的材料确证。有待以后新见。

综上,以清华简《系年》为代表的简帛类出土文献,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佐证了正史,又对正史和今人研究成果提出挑战,引领对出土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李学勤.《李学勤:解读清华简 从《系年》看《纪年》》[J].《光明日报》2012年02月27日15版.

[3]李学勤.《清华简《系年》解答封卫疑迷》[J].《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

[4]王国维.《古史新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第3版(2009年10月1日).

注解

①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②李学勤:《李学勤:解读清华简 从《系年》看《纪年》》,《光明日报》2012年02月27日15版.

篇9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游行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着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

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政府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政府资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资金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政府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政府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第一,政府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利用都是一句空话。应该说,这几年,中国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兴起,出现这么速度的效果,没有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倡导,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

第二,政府是实际工作的指导者。

在具体旅客市场开发过程中,政府对其文化传播在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着具体的指导。政府承担着文化传播“守门人”的作用,必须要考虑开发什么?保护什么?用什么样的战略和速度进行开发?用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一致?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的。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文化,这样势必使文化沦为单纯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化价值,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也就毫无价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但从其产生和使用的具体过程来看,是有其区域性、个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是不一样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自己的利益、开发企业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应该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在文化传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诉求,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顾,又使旅游景区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通过内容分析,解决文化传播讯息内容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不可能是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镜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经过了一定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传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当一个信息被‘放大’时,就意味着它引起了共鸣,即无意识的认同,它因此产生了~种新的意义:成为大众心理归宿的符号。”怛是。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1.要注意内容选择的真实性

内容的真实性是传播学的最基本原则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文化传播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是带来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危机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可能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如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与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寺庙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就可能成了宣传和扩散封建迷信内容。一些地方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历史或虚构历史,大量制造“文化赝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复传统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义,不顾当地社会文明进化的事实现实发达的状态,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来,还煞有介事地标上正宗传统文化的标签,冠以“人类学的活博物馆”的美名供人观赏。

2.要注意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旅游市场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层次,必须要注意深层次的文化传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旅游将成为一个热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高层的旅游活动应该“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上的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仅仅只限于直接的感观刺激,带给旅游者的是低层次的浅薄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所以,对于旅游市场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加大对旅游景区或景点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传和传播,以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增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

3.要注意内容选择的认同性。

从内容上讲.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会受到区域文化、民族传统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无人问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经历这种差异时感到无所更从。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去寻求传播者与受信者之间的含义认同,即传播者与受信者对含义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没有文化认同,旅游就失去了意义。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所以发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虑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通过媒介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实施渠道的问题

文化传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介。从现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纸质媒介(报纸、期刊、书籍等),又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还有新型媒介(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这些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旅游市场开发的文化传播中,要根据媒介的特点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优势,选择正确的媒介形式,来促进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传播。

1.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媒介

受众作为受信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满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习惯、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不同媒介的形式喜爱程度不同,对不同媒介内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进行文化传播中其讯息所能送达的顾客类型必然是不同的。电视、广播、报纸及其各节目时段或栏目通常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一部分观众、听众和读者。因此,旅游文化传播要针对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受信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试想:如果用互联网去传播旅游文化,有几个农民能够知晓。在中国农村,电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获得讯息的,因而,在农村通过电视加强对旅游的文化传播应该是更有效。更能获得这些居住区的人大多数人的接受、承认和信赖。

2.要根据不同的特性选择媒介

各类媒介的特性是很明显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而任何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容和样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应该把某景区或景点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结合起来,有目的地选择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样式的形状或动态,就尽量不采用普通黑白报纸和广播来作为传播媒介,而是尽量使用电视或网络媒介乃至电影。电影《少林寺》生动形象去展示了少林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让人们知道了“十八罗汉”、“梅花桩”、“易筋经”、“双节棍”等少林武术文化的精化,促进了中岳嵩山的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电子媒介的基础上,还应加上一些纸质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对中医文化的宣传,在其电子媒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纸质媒介(特别是医学报纸、期刊)更能增加受众的理性认识。

3.要根据技术的发展选择媒介

互联网的兴起,使传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传播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互联网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传播有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起的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出的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旅游文化的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通过对象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向谁传播的问题

确定了传播组织者,弄清了传播的内容,选择了传播的渠道,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向谁传播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旅游文化的传播面临的对象是谁?这里可以确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与一般的文化传播是有区别的,它在进行普通人群传播文化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特定受众一旅游者的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在旅游市场文化传播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选择哪些人比简单地选择人数多少更为重要,也即使是说,选择哪些人最终可能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质为目的,确定对象。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对象就是旅游者,通过加大旅游文化的传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提升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参与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质的提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鲜明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

第二,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确定对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下的旅游细分市场,确定对象,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从地域角度出发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海外客源又可细分为以日本、台湾、港澳、东南亚、韩国等东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和美国、欧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因此,在进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时,对于东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而对于西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就以介绍一些简单的东方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就国内市场而言可以以年龄把文化传播的对象分为处于不断成长的青年人市场、数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场、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的中年人市场,文化传播要根据这三个市场客源的不同文化经历,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分别针对层次、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籍的人、因时、因地。灵活的的需要,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三,以客源组成形式为目标,确定对象。

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来看,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团体市场和散客市场。对于团队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对象重点是它的组织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旅游商,由他们去对游客进行再传播。对于散客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复点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潜在游客受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本设施的改善,自备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场越来越向个性化发展,旅游者开始由团队组织方式向自助组织方式转化,自助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该更加重点观注散客市场,针对散客市场,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五、通过效果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完成好坏的问题

拉斯韦尔模型主要注重对传播过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一种目的行为。因此,拉斯韦尔模型对其传播效果非常重视。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场的意识传播,就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信者、以统一鲜明的形象、积极主动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达到长期的效果,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它所取得的效果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组织者是否明确。

第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否在真实的情况下吸引受众。

第三,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介的优势。

第四,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对象是否明确和具有针对性。

篇10

一、三零优势,促进辅导员博客开设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为网络日记。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有“零距离、零壁垒、零成本”的优势,将博客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可以快速便捷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信息整合、自我提升等功能,打造网上的师生沟通、教育、学习平台,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促进辅导员成长。

1.师生互动,打造零距离沟通平台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高校各职能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的工作范围牵涉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在学生中有一种特殊的威信和魅力,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谈话、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要真正做实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目前高校的辅导员一个人一般要负责好几个班级,同时还有许多事务性工作需要处理,如果单纯依靠一对一、面对面谈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经常化的要求。E时代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变化。博客作为展示一个人生活、学习、思想的平台,受到很多大学生的热捧。辅导员要创新传统“谈话”的模式和平台,依托博客,用学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网上谈心。在网上,学生没有了现实中面对辅导员的紧张与拘束,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方法,通过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真正实现零距离沟通。辅导员可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后随时上线与学生沟通,在线可以同时与多名学生沟通交流,覆盖面较大。

2.信息整合,打造零壁垒教育平台

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做学生工作必须因人而异。辅导员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工作模式都是通过下寝室、与学生谈话、学生干部信息反馈等渠道获取班级学生动态信息。但是光靠这些渠道所获取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学生干部反馈的信息,辅导员获得的只是表面的信息,深层次的信息得不到挖掘;获得的只是单向的信息,而不能互动交流,同时信息更新也比较慢。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实时查阅学生的博客和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感情等问题给予及时引导。辅导员在开设博客的时候要注意博客网址的选择,要选择学生较多关注的网站开博,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博客群,校内辅导员、专业教师博客甚至校外优秀辅导员的博客可以相互链接,扩大辅导员博客的影响力。

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动态,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态。通过博文发表辅导员个人观点,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让学生走近辅导员,了解辅导员。让辅导员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博客的即时性使得它可以作为辅导员的通知、公告的电子栏,辅导员可以在博客上把学校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等信息集中做一个链接,方便学生查阅。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上传下达,使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更顺畅。

3.自我提升,打造零成本学习平台

辅导员博客是展示辅导员知识素养、个体经验、兴趣爱好的一个窗口,也是自我提升的平台。博客可以记录辅导员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就某一具体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博文的撰写,可以提升辅导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辅导员也会为了使博客更加完善而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理论。但是辅导员博客切忌一味以曝光辅导员个人的私生活来换取高点击率。辅导员博客应该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并重。通过高校间辅导员博客的相互访问也可以吸取别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与成果。

博客的存储性功能可以让辅导员把一些优秀书籍、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专业知识、国家相关政策等资源下载后放到博客上,通过图、文、音、像共举的方式,使学生有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二、三个坚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

2004年6月,比尔·盖茨开设博客。然而,至今仍只有个开篇语,没有其他的更新。能吸引盖茨开设博客,说明开博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盖茨的博客同时也说明建设博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近些年来,各地高校辅导员开设的博客犹如雨后春笋,但是博客的开设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要管理维护好博客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只有这样,博客才能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加强宣传,坚持人文关怀与贴近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中央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人,有高高在上说教的意味,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人文关怀则是要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辅导员博客中也要融入人文关怀理念。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是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当前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学业、感情、就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关怀和引导。因此辅导员博客要注重人文性原则,更多地从一名知心朋友的角度,以关怀之心、真诚之心去建设博客。同时博客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需求,要以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对于博客的留言和建议给予及时反馈和回复,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关的信息或者上报相关部门。  2.明确主题,坚持原创与引用相结合的原则

博客开设之后,博文的质量与更新速度也会影响博客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只有原创的博客才能真实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体验,展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和体验。只有原创的博文里才会有辅导员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阅读博文中了解辅导员,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博文主题要关注社会校园重大事件,提升辅导员博客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在博文中的观点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辅导员博文要提升公信力,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要注重信息的真实度。当然辅导员事务性工作比较多,个人精力有限,辅导员博客如果全部都要求是原创的博文,那么博客更新率肯定不高,很难吸引学生长期关注。同时,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教育资源也非常有效,也要使用起来。因此,辅导员博客要坚持原创为主、引用为辅的原则,对于转载来自网络的文章要把好质量关。在博客中引用他人的文章要表明出处,规避风险。

3.完善机制,坚持个人主导与团队力量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博客作为思政工作的网上平台,必然要求起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个人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辅导员博客除了个人开博之外还可以采用团队开博的形式。湖南大学的“金大团”就是团队建设博客的一个很好个案。“金大团”博客以大学生党团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朋辈辅导为主要形式,整合了学院专家教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及学生力量开展团队博客建设。博客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辅导员加学生干部、辅导员加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加专业教师等形式。利用团队的力量可以在学科、专业、经验积累方面形成有效互补,提高博客质量和更新速度。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把博客分为若干版块,例如就业园地、心理沙龙等等,每个版块由一位专业博主负责,而一些共通的版块则由大家一起负责。团队建设博客就不会因为一位博主的离开而中断博客,能让博客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有利于博客思政育人功能长效性的发挥。

三、三推三导,加强辅导员博客管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辅导员博客作为思政工作的新平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思政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博客建设大部分都是自发的、不规范的、零散的,没有形成辅导员博客群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多高校也没有相关的经费、制度和政策的配套,因此很多辅导员博客在开博之后更新数量不多,点击量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网上思政教育平台。高校对于辅导员博客要加大推广应用,通过推荐典型、推选先进,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跟踪督导和示范引导作用。

1.推广应用,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

高校应该加大对辅导员博客的推广应用。针对一些社会网站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不安全的情况,高校可以统一选择权威、主流、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站建议辅导员开设博客,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料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辅导员博客规模效应。要配备专人对辅导员进行组织、培训、指导,以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院系也可以整体上对辅导员博客的布局进行规范,形成该院系或专业辅导员博客的特色。博客的点击率是辅导员博客发挥育人作用的前提,在辅导员开博之初,高校要积极利用校园网、海报、口头宣传等形式,集中在学生中宣传辅导员博客,吸引学生关注辅导员博客。

2.推荐典型,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跟踪督导

辅导员博客对学生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对于辅导员博客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督导。每位负责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都要对本院系的辅导员博客进行督导,一方面是为辅导员博客提供指导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其导向的正确性。通过校内、校外优秀辅导员博客的链接,不但可以增进对其他辅导员博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改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全面性。高校要为辅导员博客建设做好支持平台和培训平台,要为辅导员提供网络技术应用、文学写作、新兴网络语言等各方面的培训。

3.推选先进,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示范引导

篇11

档案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对档案文化工作都较为重视,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特别是档案文化传播并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只局限于档案管理工作者内部,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

1.2 档案文化传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媒体为主

当前有我国档案文化传播更多依赖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主要以档案讲座和档案文化沙龙等作为主要传播方式,这对档案文化传播速度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受众面较窄,无法及时对传播内容进行更新。

1.3 新媒体在档案文化传播中利用率低

当前新媒体出现后对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手机、微信等都能够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重要的载体。但在实际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中,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媒体在档案文化传播中并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档案文化传播中对新媒体方式利用率较低。

2 新媒体对档案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全面普及,这使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媒体影响下,当前人们信息传播更多依托于网络。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信息海量性特点使其在当前档案文化传播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微信和微博等方式来阅读各种档案信息,并进行互动,而且档案文化工作者也能够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来及时将档案信息传递给他人。

2.2 档案文化传播

档案作为历史的原始记录和储存,真实的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活动方式的转变,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档案储藏文化、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档案文化的传播引领人们不断向前。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和进步,更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档案文化传播的媒介有许多,如报纸、杂质、广播、图书等,档案文化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论文、著作、原始档案、照片,还有录音录像等。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途径

3.1 档案微信

微信是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它主要为智能终端上使用,可以实行不同操作系统和通讯运营商的通信服务。人们可以利用微信将短信、图片、视频和文字发送给亲朋好友。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微信在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中应用。目前部分单位已开通了官方档案微信,可以将优秀的馆藏资料在官方档案微信上,更好的弘扬档案文化。而且在开展好档案微信的同时,传统的各类专题展览及档案网站也相继开展起来,二者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档案的宣传效果。因此在档案文化传播中,需要主动占领微信这个新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微信平台来推进档案文化的传播。

3.2 档案微博

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就是档案微博。在官方微博上,档案部门可以工众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积极与社会大众开展交流和互动,最终使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现在,开通了官方微博的公共档案馆并不多,大多数高校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都尚未开通档案微博。公共档案馆通过开通微博,更好的体现地方的人文特性,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吸引大量的网友及地方媒体的关注。如成都市档案馆开通官方微博后,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异常天气状况下,及时将历年成都特殊气候状况进行对比,全面提高大家对天气的关注度,有效的调动起大家对环境保护和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相关网站进行了转化,使微博点击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档案馆微博的关注度,这对档案文化宣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档案博客

档案博客具有更新周期短、信息传播速度快和宣传面大等特点,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档案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和新途径,有效的增强档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但一直以来我国档案博客在我国档案界中发展都较慢,只是个别现象,开展档案博客的人数较少,仅局限在少数人,虽然档案博客的数量较少,但档案博客传播档案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比如,辽宁大学的赵彦昌教授设立了“中国档案学研究”这一博客,并了两万多条博文,吸引力六万多条评论和两百多万的中访问量。档案博客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3.4 档案网站

篇12

网络教研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它是以在学校的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1]。

“网络教研”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早在2005年5月正式立项和全面启动的建设工程,各地先后建立了教研网站、网友论坛和在线研讨,同时还设置了学科博客群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和成果,拓宽了教研渠道,丰富了教研方式,促进了新课程研究[2]。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教师角色的转换,也促进了教师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依靠网络进行学习和教研已经越来越普及,而教师需要成功地从传统的教研模式向网络教研模式转变。

很多中小学,职校,大学都陆续积极地展开了网络教研活动,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国内一些学校尝试着不同网络教研平台,因此也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学习教研团体。如依托博客平台且比较成熟的群体,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育博客等;其次利用魔灯(Moodle)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如鞍山一中的Moodle平台,上南中学的Moodle课程;再者利用论坛(BBS)进行网络集体备课,集体探讨;另外也有学校利用QQ群进行网络教研,如淄博附属中学;最后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更有很多教研工作者把目光投入到了Google平台,同时形成了一批比较活跃的学习共同体,如周村教育教研,益学会,社会大发现等。本文选取应用比较成熟的博客平台以及刚刚起步的Google Group平台进行比较分析。

一 平台对比――博客和Google Group平台

Google Group也称Google 网上论坛,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创建一个在线的论坛,也可以申请加入一个论坛,通过在线或者电子邮件参与论坛的讨论。以下根据博客平台,Google Group这两个平台的特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协作学习维度,平台技术维度,教研文化维度。

1 协作学习维度

(1)深度互动

深度互动,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从查阅文献中可以知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3]。深度学习涉及对信息的整合,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行为[4]。深度互动是指学习者之间进行深度学习的互动,其判断的依据是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否。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个体,而深度互动更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注重的是两个人或多人。

将学习互动从六个维度进行划分,划分成浅度互动和深度互动。其中浅度互动包括简单回应,摘录表态,粗略表述;深度互动包括内化迁移,总结反思,综合评论;简单回应一般是用少量文字表述,通常表现为“学习了,赞、同意”等简单性回复语言;摘录表态,指学习者摘录作者语句并表达自己的态度,或简单回应前面的评论或主题,一般表现为同意某某的某句话;粗略表述是指学习者对文章或主题进行简单分析,或简单描述个人行为或态度,较简单回应更深一点;内化迁移要求学习者深入思考文章,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有迁移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的趋势;总结反思则是学习者在总结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渴求进一步进行探讨;综合评论则是学习者能够结合主题对文章或者主题进行概括,评论作者的某些观点,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以上六种维度的具体举例,见表1。

现选取苏州教育博客2009年1月6号至2009年3月31号时间段的所有精华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博文数为206篇,回复总数为153篇,浏览总数为13241次,其中135篇博文为0回复,有34.5%的博文得到回复,平均87.11次浏览后有一条回复,有回复的博文平均每篇有2.16条回复。参照上述标准,分析如下(见表2),对回复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仅有14条回复属于深度回复,占回复量的9.15%。此外,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见表3),用支持,学习了,谢谢三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其中简短回复“支持”的评论有6条,“学习了”有16条,“谢谢”有26条。

数据表明博文并不能引起学习者的热烈讨论,多数学习者仅是看别人的文章,互动比较少。再者,互动的质量较差,仅有9.15%的回复属于深度互动,31.37%的回复使用的是简单回应性话语。这种没有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不能让教师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研水平。整个群体的学习看起来就像是老师在自言自语,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

以淄博网络教研(ZhCedu)周村教育项目的Google Group(Groups.省略/Group/zhcedu/topics?hl=zh-CN%3Fhl)为例,该论坛从2008年12月26号开始开放,截止到2009年3月20号共有共83篇帖子,回复总数为563条,其中75%的帖子得到回复,25%的帖子是0回复,有回复的帖子平均每帖有9.08条回复。依据上述标准进行划分,属于浅度互动的共有130篇,占回复总数的23.1%,属于深度回复的评论有433条,占回复总数的76.9%。从平均回复量来看使用Google Group的要远远超过博客的回复数量,另外从回复质量上看,Google Group深度互动要明显好于博客。从而说明使用Google Group要比使用博客更能进行深度学习,更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2)同伴互助

教师利用博客平台主要是撰写个人博文及教学叙事等。基于博客的同伴互动方式是访问者在博文下面进行回复或留言,而不能进行及时的在线交流。Google Group平台是和每个人的Google邮箱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很方便的在邮箱里看到所有的帖子,并且可以在邮箱里直接对某一个话题进行回复。同时,Google邮箱提供了邀请某人在线聊天的功能,这样教师可以和在线的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其同伴互助功能要比博客平台好。

(3)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也可以理解群体智慧,它是指是由许多个体在合作与竞争中所显现出来的智慧集合。群体的智慧要优于少数专家,另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群体知道的更多。因此,网络教研过程中要注重整个群体智慧的提升。而在群体智慧形成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是多样化――不仅是指生物学上的意义,还包括概念和认知层面[5]”教师利用博客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时,更多的教师自己在写自己的博文,却很少和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目前校本教研的教师博客群组一般是本学校的老师,群体内认知差异小,由此而进行的教研活动,很难提高整个群体的智慧。基于Google Group的网络教研团体在进行区域教研时有明显优势,它可以整合整个地区的教师资源,通过论坛进行探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参加,他们的个体认知差异更大,也更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智慧。

2 平台技术维度

(1)平台易用性

教师只需要在博客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即可,零技术,零基础,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上手非常快的一个平台,而且并不需要教师维护。Google Group 平台必须要求每个教师要注册Google账户, 还需要有一个Google信箱。另外,由于Google Group 目前还是英文版本,英语基础比较差的教师会感觉不太适应,而在Google Group发表帖子的方法和普通论坛一样。

(2)平台开放性

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博客平台进行加密,或者对某些文章进行权限设置,有利于保护教师个人隐私,博客平台的权限设置比较灵活。Google Group的设置只有管理员有权限进行设置,它可以设置为开放型的论坛(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或者只有成员可见的论坛等,诸如一系列的设置只能有管理员来完成。

3 教研文化维度

(1)教师话语权

教师的话语权反映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博客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把话语权还给教师的一个平台。教师话语权也是博客平台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自己所思所想,而并没有人限制,从而给教师们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去思考,去学习。Google Group 平台,教师也有充分的话语权,但是教师参与程度不一样,“参与教师按照参与程度氛围分为核心参与者,一般参与者、边缘参与者、潜水者、游离者”[6]。潜水者和游离者,他们并不积极发言,他们对这个集体的贡献很小。而核心参与者他们积极引领教师进行不同话题的探讨,对网络教研贡献大。

(2)教师自我意识

教师的自我意识更强调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在从事教师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及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特点[7]。教师利用博客平台可以将从事职业中的疑惑,反思,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和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评价叙述出来,并且可以和同行们讨论,甚至可以得到专家的建议。但是博客平台的实时交流讨论功能并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建议和反馈。基于Google Group平台教师可以就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群组里的教师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在这种互动的环境让教师不断的将话题深入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过程的情感体验。

以上从协作学习,平台技术,教研文化三个维度进行了网络教研平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协作学习方面Google Group 在深度学习,同伴互助,集体智慧上都要优于博客平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博客比Google Group在平台易用性和平台开放性要更胜一筹,但是Google Group在平台互动性上要优于博客平台;从教研文化角度来看Google Group在教师话语权和教师自我意识方面都要优于博客平台。

二 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平台存在问题

目前,网络教研已经非常的普遍,平台也不仅仅是上述平台,除此以外,还有区域性的专业Q Q群(研讨)、专题学习、研究网站(群)的利用等多种形式[8]。不管使用上述哪种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平台缺乏引领教师进行深度教研的机制。目前多数平台提供教师在线聊天功能,但是这种实时在线的通过聊天就行的教研如通过QQ群,往往是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开始回答问题,使得所探讨的问题没有深入的进行下去,讨论质量不令人满意。还有一些教师游离在外不发言,抑或跳转话题,进行和主题无关的发言,都阻碍了网络教研的进行。论坛或主题网站,往往是核心参与者发起话题,而其他教师只是观看,抑或发表简单的问候性的话语,并不参与进去。网络教研时间一长形同虚设,只剩下一个平台,人气非常不旺。这种教研方式我们可以称为“浅度教研”,而深度教研则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并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对该问题有继续向下延伸讨论的趋势,而目前的平台都没有这种引领机制。

其次,平台缺乏人―媒体―人互动的功能。人―媒体―人互动是指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要强调媒体在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媒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达到推进网络教研。在网络教研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抑或共同分析案例,很多时候还要分析一节课的录像,比如进行微格教学,教师说课等的录像,而目前的平台很难实现把这种视频进行快速上传,并且由教师或教师和专家共同来探讨。

再者,平台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目前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多数还是因为兴趣或者个人需求。很多教师也缺乏持之以恒性,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凑凑热闹就忘了。而参与的教师多数想要索取,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别人的资源,而自己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个人的成果。造成了教研中索取的人太多,而奉献的人太少。目前的平台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每个教师真正参与网络教研的程度,比如教师参与时间,教师奉献资源数,教师解答了多少别人的问题,以及自己提出了多少问题等。目前的平台不能给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一个清晰的反馈表,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网络教研的质量,以及个人教研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就不会素手无策了。

2 平台问题之对策

我们从平台技术角度去思考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人的管理。要想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师研修队伍,应加大监管质量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同时网络教研作为教师学习进步的有力工具,每个人应该树立如下的观点:(1)协作观,网络的教研应该是人人协作,而不是竞争,协作促进人的发展。(2)共享观,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大家都为自己的平台多做点贡献,以开放的姿态把自己的知识拿出去和别人共享,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别人的知识。(3)主体观,每个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有主人翁的意识,主动的去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专家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局限于别人的看法,这样参与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提高。

基于以上原则而形成的网络教研团体,会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为了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获得、共享和创新,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进而让学校获得持久的竞争力[9]。以上网络教研平台存在问题的提出也仅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教研员教师们去思考并着手解决。

参考文献

[1] 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 ,(1):34-35.

[2] 张成昆.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实践研究――以苏州市网络教研活动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 2006 ,(1) :19.

[4] 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 2007,(4):36.

[5] [美]詹姆斯•索诺维尔基.百万大决定[M].孟永彪.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4-25.

[6] 冯立国.网上教研的教师教研行为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08,14(6):113-114.

篇13

1 “微博”相关的概念

1.1 “微博”的定义与现状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渠道访问微博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博客技术鼻祖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 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于2006年3月推出了国际上知名的微博始祖微博twitter,英文原意为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用户可以通过桌面、移动终端等各种工具不收空间限制的及时更新信息。近几年微博在中国发展也很迅猛,大家最熟悉的要数新浪和腾讯微博了。

1.2 “微博营销”的定义

微博营销是以WEB2.0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长度在140字以内的微博客,快速宣传关于企业的新闻、文化、产品等,形成的一个相对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

2 微博特点

2.1 准入门槛低,传统博客对于思维逻辑性及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更高,而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使用微博。

2.2 分裂式传播,的信息可能会被自己的粉丝转发后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

2.3 信息更新及时,对于终端的灵活性,只要一部移动终端或者其它智能移动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信息,不再停留于以前固定的终端上才能使用。

2.4 互动性很高,FOLLOW和被FOLLOW使得信息与获得信息都更具有互动性

3 微博营销的优势

企业加入微博的行列,开始了140个字的淘金游戏。微博使人际关系更加扁平化更有人情味, 不论你经营的是一家大企业还是一家迷你小店,都可以利用微博与你的客户进行沟通,聆听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而留住并拓展你的客户群体。

3.1 便捷。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会立刻拥有一个虚拟店铺。3.3.聆听是一种战略。与用户的积极互动,倾听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销售计划。交流的越多,学到得就越多,就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客户服务。

3.2 降低广告和营销费用。优化和扩展了搜索引擎,降低推广了成本(可以利用商品优惠券的促销手段吸引顾客)。有了微博,企业可以降低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资,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更新主要的信息,然后链接可查看全部信息地址,这样感兴趣的人就会根据你的链接方便准确的查看到原信息。

3.4 预警系统。微博使用者不断地微博,文章、统计报告、视频,甚至有趣的照片链接,而且内容不断更新,在微博上可以及时观察大量主题早期的报道情况。

3.5 不间断的反馈循环。原来的目标群体算是一种抽样调查,而微博是一种不间断的反馈循环。微博实时反馈那些 消息灵通的真实客户。

3.6 降低客服成本。公司在以更低的成本服务客户同事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3.7 危机公关。如果你的公司陷入一场信誉危机,那么这场危机很可能涌入社会性媒体。在你的公司名誉依赖微博之前,及早加入,在那里建立你的诚信,是非常明智之举。在大众参与评论下,企业及时诚恳的感情牌会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3.8 品牌营销。品牌并不是人,但可以让人在微博上用自己的声音代表这些品牌,并显示自己的真实面容,以这种方式加强品牌的影响力。微博为公司的品牌添加了一丝人情味。

4 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微博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推广方面。庞大的受众群体,“病毒式传播”使得企业发表的博文,新闻,信息,广告等总会有粉丝转发或评论粉丝的粉丝也会转发或打开相应链接查看更详细的相关信息,其速度与广度,其宣传力度都很强大,微博是未来植入式广告的最好载体之一。微博营销可以在图片和视频、还有趣味话题中植入广告。往往能在微博中热议的话题,就能够马上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微博也成为了重要事件的最好的新闻现场,大众的参与也是一种力量,围观的力量很强大。微博是一种按照的读者喜好而定制的活媒体,将是深受企业和媒体人热衷使用的客户满意度测试工具。

基于在网络推广方面的优势,企业可以与微博的运营商共同策划,以企业微博、用户微博、代言人微博为载体,针对新产品、新品牌等进行主动的网络营销。

5 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

国际知名电脑DELL,公司的年营业额的40%―50%都来自于DELL公司的网站。2007年twitter进行微波营销,针对用户打折信息,戴尔通过微博客已经带来了接近700万美元的营业额。在与客户交流的各个方面,它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公关机构和广告商已经意识到市场营销风向的转变,并据此调整了核心战略,他们明白昔日那种竭力将信息植入“目标群体”头脑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最佳的营销方式是,通过对话与现有以及潜在的客户保持接触。市场营销的定义正在向它的本意回归,即构建与客户的关系。

IBM是世界上在Twitter上留言最多的公司,到2009年已经有1000多为IBM公司的推客,IBM的员工们运用Twitter主要是为了相互交流,这些员工也同他们的合作伙伴、客户、零售商、媒体、分析师,以及公司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交谈。IBM对于结果十分满意。Twitter节省了时间,把员工和客户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公司整体上变得更加高效。

6 微博营销的发展趋势

未来微博营销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LBS(Locatiao Based Service)结合,LBS产品会让微博用户跨终端的运用各种移动工具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所在位置,分享当下的精彩瞬间。LBS产品的发展将紧密整合人与地理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使构想的网络社会真正从虚拟走向现实。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有可能搭建出媒体、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三者融合平台,当未来某一天官方微博可实现支付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链接即时充值手机话费、购物等电子商务行为,对于电商和消费者都是真正的福音。

7 总结

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是无穷的,一旦爆发有可能耐创造一种新的引擎服务平台。甚至又可以在中国产生一个新的引擎服务平台。在现在互联网行业高度细分的时代,微博这个新兴的交互软件无论作为信息的平台还是官方代言品牌宣传或者草根秀场,处处彰显了微博所带来的信息传播变革对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的影响。希望像新浪一号人物曹国伟憧憬的那样:希望“微博”能给明年的经济带来温暖。这温暖拯救的也许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我们逐渐疏离的生活和冷淡的人性。这才是微博的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谢尔・以色列 微博力【专著】

[2]吴小璐 微博时代的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期刊论文】-中国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