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篇2
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等6类科室中抽取514名在职护士。纳入标准:中国注册护士,知情同意并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非所在医院的护士,如进修、被医院解雇的护士;②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如休假、外出学习;③机关、后勤、辅助及供应室的护士。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科室、学历、职称等。②中文版护理组织文化量表(NCAT):本研究以美国学者Susan[3]研制的NCAT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并取得原作者的同意将其改编为中文版。中文版量表经信效度测试,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维度设置适用于我国护理组织文化的测定。该量表属于自评量表,由两个分量表组成(机构文化评估量表、专业承诺文化评估量表),共19个条目,包括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专业承诺4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4个等级。预实验显示总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46,折半信度为0.971,4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36~0.919,结构效度为0.519~0.790。③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用于测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该量表由澳门学者MingLiu等[4]以国际护士会(CIN)提出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改编而成。量表共58个条目,包含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7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没有能力、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及完全具备能力,分别计分1分~4分,分值越高,该项能力越强。总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7个维度Cronbach’sα为0.79~0.86,两周间隔重测信度为0.53。
1.2.2资料收集方法
2013年3月—9月,调查者到各医院向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员说明研究意义和方法,并详细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前首先向科室护士长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经科室护士长同意再统一发放、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9.39%。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为计量资料,且均呈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资料
调查对象年龄20岁~55岁;女510人,男4人;中专47人,专科305人,本科158人,硕士研究生4人;工作时间5年及以下242人,6年~10年132人,11年~15年64人,16年~20年48人,20年以上28人;助理护士7人,护士232人,护师216人,主管护师54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任护士1人。
2.2护理组织文化各维度得分情况
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总均分为(3.19±2.07)分,3家医院总均分分别为3.09分、3.24分、3.27分。按照Likert4级评分法,2.5分为中间值标准。总体而言,处于中上水平。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总分为(60.66±8.27)分,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专业承诺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28分、3.34分、3.11分、2.92分。各维度均分见表1。
2.3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47.15±37.76)分,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批判性思维和科研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66分、2.73分、2.69分、2.77分、2.69分、2.60分、2.57分。3家医院各自护士核心能力的总均分分别为2.40分、2.90分、2.80分,按照该量表的Likert5级评分法,2分为中间值标准,显示3家医院得分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将护理组织文化7个维度及总均分与护士核心能力4个维度及总均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291~0.416,两者呈正相关。结果见表3。
2.4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线性回归关系
通过对护理组织文化中的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与专业承诺4个维度分别与护士核心能力的7个维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期望与行为、专业承诺两个维度与护士核心能力呈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详见表4。
3讨论
3.1护理组织文化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3家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水平都处于中上水平,研究结果与李敏等[5,6]研究结果一致,整体组织文化水平基本一致。机构文化的3个维度评价得分大部分处于“同意”的水平,说明大多数护士认同整个组织机构的护理文化。其中,团队合作与沟通维度得分最高,说明护理队伍的团队建设与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较高,有较好的护理组织效能。其次是期望与行为、满意两个维度的得分,可见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工作中行为的期望与满意的评价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专业承诺,但得分仍在中上水平。此维度包含的条目有“我觉得自己对护理事业非常忠诚”“对我而言,护理是最好的职业”“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从事护理专业”和“我非常关注护理专业”。说明大部分护士对于职业的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存在消极的方面,与高虹[7]对上海市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研究结果一致。专业承诺具体是指对护理专业的认同,为专业努力的意愿,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和对护理的正向评价[8]。在专业承诺这一维度中,得分最低的两个条目分别是“对我而言,护理是最好的职业”“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从事护理专业”。专业承诺方面呈现出的问题可能与社会的传统观念、普通人群的价值观、护士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护士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大多集中在“有一些能力”“有足够的能力”水平。其中,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平均得分最高,其他依次是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临床护理、教育咨询,得分最低的是批判性思维与科研。以上研究结果与吴菲等[9,10]调查结果一致,都体现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另外,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维度得分最高,表明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这可能与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形势严峻、管理部门重视相关教育等都有联系。而护士批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较低的现状,则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等因素有关[11]。在本研究中,中专及专科学历护理人员占大多数,所占百分比为68.48%。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护士接受的教育方式为继续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全方位科研能力的培养。
3.3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相关性分析
由表3得知,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呈正相关,即护理组织文化水平越高,护士核心能力越强。与祝筠等[12]对临床学习型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的结果一致。同时,表4中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护理组织文化中的期望与行为、专业承诺2个维度对核心能力有影响,均表明护理组织文化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期望与行为文化维度包含以下6个条目:“在本单位中护理的标准有清晰的界定”“护理任务和条例的标准被阐明,并被很好地理解”“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遵循护理任务和条例的标准”“护理管理者能有效地履行其角色和职责”“护士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角色和职责”“注册助理护士有效地履行她们的角色和职责”。总的来说,此维度包括加强对护理标准的确立、强化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意识,能使其按照清晰的护理标准各司其职等内容。在护理标准方面,包含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4个方面的内容。因为确立护理标准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能保证高质量护理得以实施,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和技术水平[13]。同时,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明确,一定程度上增强和调动了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所以,通过期望与文化建设能使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方面得以提升。对于护士核心能力中得分最低的批判性思维和科研、教育和咨询两个维度,则是专业承诺文化与两者的关联性最强。可能因为以上两个维度的内容都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高级活动能力,这就需要护士对本专业的较高认同度、为专业努力的意愿作为实践基础。反之,护士通过在从事的活动中实现专业价值,更加促进了对专业的认同度、关注度和忠诚度。因此,专业承诺文化与以上两个维度密不可分,也是在文化建设上需要首先关注的。总的来说,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因此,正确认识两者的相关性,并将其合理运用、付诸实践,是今后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
4措施与建议
本研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三家医院的护理组织文化和护士核心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护理组织文化水平影响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医院护理管理者可以尝试从推行护理组织文化建设入手,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尤其要注重医院在专业承诺文化、期望与行为文化的建设以及护士在科研、教育方面的能力培养。
4.1重视专业价值观输出,加强专业承诺文化建设
研究显示,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专业承诺。由此看出,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积极关注护士对专业的认同与关注度,还要重视护理价值观输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士对自身专业的承诺与认同。从医院的建设来看,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一些医院开展的“护理师正名运动”,以称呼的改变着手,通过医院自身的影响力向社会输出护理的价值观,即护理工作者专业性和职业价值。这些医院通过在医院张贴宣传海报以及网络宣传等方式倡导护理的奉献与专业精神。目前,我国护理发展前景广阔,护理学科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学历护理人员队伍不断强大,但护理行业发展始终受到一定的阻力。无论是社会传统认知,还是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都冲击着护理的专业承诺文化。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医院渠道宣传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性。可以在医院人流量最大的门诊、急诊等场所,通过各个媒介平台,以海报、视频的形式,向大众宣传护理的发展趋势、行业走向。比如在护理界,“高级实践护士”等研究热点对于大众来说,了解甚少。这些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可以以此途径向外输出专业的价值观,不仅使外界正确认识护理行业、护理专业,同时为在职护士创造积极正向的专业承诺文化氛围。
4.2确立明确护理标准、强化护士角色责任意识
篇3
建设一支有着文化素质一流的护理队伍,是建设、发展护理文化的根本保障。否则,护理文化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流文化素质,是指除了合格的学历和一定的医护理论之外,还必须要有三种精神。
2.1无私奉献――崇高的献身精神护理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业,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幸福、安宁。为了这一伟大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无一丝的私心杂念,这就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这方面,我们以南丁格尔和优秀护士为榜样,感受她们为了人类健康而自觉献出一切的优质品质,把为了事业而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2.2终生学习――可贵的进取精神当今世界,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无论何种职业,一张文凭定终身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要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知识不落后于时展,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进行终生学习――连续不断的专业学习与文化积累。终生学习,作为一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优秀护士保持一流文化素质的根本性途径。在我院的骨科护士,都认识到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大专课程学习已蔚然成风,制订近、中、远期学习计划,同时主动自觉地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直至终生。还有的参加进修、阶段培训,有的进行专业自学,或阅读各种护理报刊。终生学习在科室已深入人心。了解护理发展现状与信息则是大家除上述学习之外的一致行动,护士们的自身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12名注册护士中大专毕业的有6人,还有3人在继续大专学习。
2.3亲密合作――优秀的团队精神护理活动,需要个体的优秀表现,更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因而无论是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还是院外的延伸服务,都要依靠科室或与外科室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团队使用的含义不仅仅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更重要的内涵是具有高度文化素质,但持长不一的多个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的层面上尽力,在各自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共同出色地完成某一项任务。只有具备了较高文化素质的人群,才能充分地发挥团队合用的威力,因而,团队精神也是护士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就骨科而言,患者从骨折发生到痊愈,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如缺乏团队精神,很难保证护理的高质量。本科室的护士,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把每一个患者的全程护理都当作一次团队合作的实践,保证了护理质量,赢得了患者的赞誉。今年,在大雪突袭,骨折患者骤增的紧急情况下,本科室护士与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治疗护理任务。
3推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文化护理模式[2]
2000年,中华护理学会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通力合作,概括出了中国文化护理的定义。情、理、知、行,即关怀照顾、伦理道德、知识、实践。也就是说,文化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而这个中心是建立在关怀照顾、伦理道德、知识实践的基础上的。我科在护理工作中推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文化护理模式,要点如下。
3.1整体护理――文化护理的需要整体护理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护理模式,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具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从多角度、多层次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与健康需求,表现出极强的文化性。我科有幸成为我院整体护理试点科室。在此基础上集中体现了文化护理的基本理念。数年来,整体护理的实施结果,大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营造医院护理文化氛围。这足以证明整体护理与文化护理息息相关。
3.2人文服务――文化护理的关键何谓人文服务,即在护理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并为之竭诚服务。这是实施文化护理的关键。本科室的全体护士认识到人文服务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施文化护理的关键。人文服务渗透在整体护理之中。护士们始终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处处关注患者的权利与尊严,时时关心其身心的需求,“只有患者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3.3健康教育――文化护理的重点文化护理的理念是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由此,健康教育诞生了,并成为当前医疗界的一大热点。又是文化护理的极重要之点。本科室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从整体护理开始,取得良好效果,我科的健康教育以住院的骨折患者为对象,对其进行入院宣教,术前、术后宣教,早、中、晚期功能锻炼的宣教等的健康教育活动。护士们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了骨科知识和疾病诊断、病程、预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护理方案,在每一检查之前,介绍其检查手段的必要性,注意事项,配合要求。检查完毕,及时反馈检查结果。患者出院后,护士们进行延伸的宣教,通过这样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篇4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避免院内感染。维持病房温度22℃,湿度65%,定时通风换气,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空气,减少家属探视,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严格按照护理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医疗器械定期消毒保养,以免交叉感染,对传染患儿应做好隔离工作。
3加强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针对儿科病房特殊性,对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制定相应应急预防,于窗户安置防护装置,地面置防滑垫,地面保持干燥。锁好大门和仓库,及时巡夜,打开监控器开关,保证监控正常运作,以免发生意外事件。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5%(1/200),即1例患儿导管脱出;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10/200),即3例患儿导管脱出,2例患儿烫伤,3例坠床,2例患儿感染,两组对比(P<0.05)。4.2两组患儿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未发生护患纠纷,对照组8例护患纠纷,占4%,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2.1目标任务与团队建设
护理团队应根据医院的远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出相应的团队规划与计划,而在制定团队目标时,应经过充分论证、调研,且团队的目标与医院整体目标要保持一致;要使团队成员对团队规划与计划及设定目标有充分认识,明确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项、经过的程序及流程,以避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目标任务的实现;团队成员应认识到在完成团队规划与计划中各自的角色和彼此关系,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充分调动每名成员的积极性,为共同实现目标而努力。
2.2领导行为与团队建设
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注意研究领导的行为类型,由于多数领导的行为类型为工作导向型,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下属的活动,计划、布置与分配工作任务,跟踪和监督计划执行情况,而与下属沟通较少,且不能充分的授权,致使上下级间界限明显、氛围紧张,甚至造成领导难以获取建设性的信息,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因此,护理团队建设应不断适应领导的行为模式,加强与上级的沟通,或主动邀请领导参与到团队的目标、任务的制定,以获得领导的支持和授权。
2.3激励机制与团队建设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团队成员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在护理团队建设中,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团队成员有激情、有活力,萌发实现团队工作目标的动机、动力和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使团队成员获得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行为。
2.4协调机制与团队建设
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要使每名护理人员对自己在团队中角色与工作目标有正确认识,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渠道和完善的协调机制,采用通过会议、网络、短信、飞信、微信等形式,相互之间多倾听、多沟通,减少或避免矛盾与冲突,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实现护理人员的言行与医院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2.5竞争协作与团队建设
在护理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竞争与合作是共同存在的两个方面,合理的竞争对于团队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护理团队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加强合理、良性竞争的引导,抑制竞争向恶性方向发展,如采取思想教育、技能竞赛等措施,以促进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与协作性的提高。
2.6创新推动与团队建设
创新是团队建设的生命力,如果没有创新一个团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性。医院在开展医疗制度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增加创新的投入,并以此推动团队建设;要从源头上增强创新建设,从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发与提升来开展创新力建设,要有明确的创新机制与创新目标,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凝练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和管理问题,从而持续增强医院的创新力与活力,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3护理文化建设
3.1护理文化的内涵
护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被全体护理人员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全体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护理文化是指在特定护理工作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其内涵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护理精神和行为准则等。由此可见,护理文化内涵丰富,是整个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的群体意志和信念,其规范着护理人员的思想、追求、情绪和情感,并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发展的软环境。
3.2护理文化建设思考
中华护理学会已对全国护理人员提出了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三贴近”的要求,其为护理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医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针对护理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从护理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1)建设情感与价值和谐的护理文化,稳定护理团队队伍。目前,社会上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在医院中,护士的工作琐碎繁重,但获得学习培训和使用的机会很少;多数医院重医疗、轻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够,护理与医疗发展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护理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更具现实意义;必须深刻认识护理工作意义,科学领导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使命感,建设和谐温馨的情感护理文化,建立起基层护士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护理团队目标建设的稳定性。
(2)建设协作与竞争共存的护理文化,提升护理团队活力。护理团队是有众多护士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协作原则是护理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而其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实力。医院的制度建立、对护理岗位的设计及选聘及安排护士等都要贯彻协作原则;要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护理人员之间和团队优势的互补,激发出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因此,在护理团队建设中,需要建设协作和竞争共存的护理文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护理团队的活力和工作效率。
篇6
2000年3月,全院32个病区,777位出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在病人出院时填写,病人无法完成则由家属填写,最后一个问题用文字形式表示,项目完成不全则以实际例数计算。
2.结果:问卷从6个方面,共设立18条问题进行调查,(1)作息时间(2)病区环境(3)文化氛围;(4)病人权利;(5)注射技术;(6)评价护士;(7)
3.讨论:
2.1以病人为中心,改变作息时间,从每天早晨开始。
99年6月上海市卫生局为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要求全市医院晨间护理在6:00以后进行,扭转了晨间护理越做越早的局面。我院曾率先执行,获得病人好评。以后随着天气转热,早起床病人增多,但护士仍坚持6:00后进病房,病人对此项措施究竟持何种意见?通过调查证明88.3%的病人持赞同意见,11.6%的病人认为还太早,只有一位病人认为太晚,由此证明,6:00后进病房做晨间护理得到绝大多数病人的赞同,晨间护理宁晚勿早。
3.2在争创文明医院过程中,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其中为保证病房舒适化,做到病区环境顺序良好、整洁、安静、舒适,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病人及其家属是否能接受?如床边桌台面只能放3样以下物品,并放置有序,生活用品必须定位放置,控制陪客,查房时间家属不得进入病区,病情内不准晾衣服,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病人及家属表示很好或可以接受。其中9.7%和3.1%的病人对桌面放3样以下物品和要求放置物品认为不方便,27.5%的病人家属要求开放陪客,8%的病人认为查房时间家属不得进入病房不放心,6.9%的家属对病区内不准晾衣服表示不能接受,60.2%的家属表示接受衣服集中由洗衣房收费服务(详见表1)。数据说明大多数病人对病房环境要求表示赞同接受,体现出病人对病房整体环境舒适、安静、整洁的重视程度,当然,这样会对卧床、活动受阻的病人带来不便。因此,护理必须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加强巡回,力求做到服务于开口病人之前,让病人称心,让家属放心。
3.3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要重视、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病人入院后,在整个医疗服务中,病人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如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各项检查的目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等。调查结果尚有14.6%的病人对病人对化验结果不了解,18.2%的病人没有得到完整的健康教育,4.8%的病人对检查目的不了解,2.2%的病人对病情不了解,可能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详见表3),在用文字表达项目表中,病人要求了解病情\u25163手术效果\u26816检查结果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心情十分迫切。
3.4在医院服务文化中,除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安全外,还应充分重视病人的精神需求文化氛围,在调查中病人对病区内提供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表示非常需要,希望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增加文化娱乐。另外医疗设施、仪器设备,病房生活设施的完好,直接关系到病人住院期间正常医疗秩序及生活质量调查证实,病房设施、设备完好率达64%,由此可见,后勤保障同样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之中,对保障医疗工作惯性运行有重要作用,也是医院物态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病人对护士静脉注射的技术的评价,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3.6%,其中包括长期住院的血液、免疫、肿瘤病人。由此说明,护士必须加强训练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详见表1、2、5)
4.体会
4.1重视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在研究医院服务文化过程中,尊重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1)维持生命,享受医疗的权利;(2)自主同意的权利;(3)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4)获得有关信息的权利;(5)要求保护隐私的权利;(6)因病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在医疗过程中,通常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而病人则处于被动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2]有位病人要求每天能与护士作3-5分钟的交谈、沟通,及时了解病情,了解病区和医院的情况。可见病人除了关心自己的病情外,还十分关心医院的整体水平。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应“以人为本”,如何注重了解病人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病人,如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重视维护病人的权力,已成了当务之急,因此,首先必须在医务人员中加强宣传,广泛开展尊重病人权利的教育,其次,设立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让病人了解应享有的权利,医患护患间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4、2提供优质、特色的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在构建医院服务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医院服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护理部开展研究医院护理服务文化,两年多年,取得显著效果。此次调查对护士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有位病人是这样写道“护理小姐甜甜的微笑,柔柔的声音,让病人听了倍感亲切,也让重病中的我感到欣慰”。还有位病人写道“最希望院领导对护士小姐们给予表扬,因为她们太热情、工作态度太好,使我们很快恢复”。从中也充分说明,护士的态度、护士的微笑对病人是多么重要。因此开展有情服务、微笑服务、超前服务、细微服务,服务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家的感觉…已成为每位护理工作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在开展特色护理的研究中,护理部组织各科开展特色护理及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展和完善。
4、3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
在研究医院服务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硬件设施的改造,打破长期延续的模式化。如(1)背景音乐,播放优美、舒畅的轻音乐营造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我院在浦东分院建设中充分重视并设立了全院背景音乐系统,以提高医院文化建设的品位。(2)为解决外地病人洗衣、晾衣的困难。医院可设立洗衣房,开设承接病人衣裤洗涤项目,确保病房环境整洁,保证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方便。(3)在病房家具设计中,尽量达到合理、便捷、安全。如多功能盐水架,床边可移式迷你电视,全自动、多角度防褥疮床,一次性可充气加热被等等。创造舒适、方便温馨的住院环境。
篇7
在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中的护理信息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理排班信息及以各科室护理站应用的最多的护理语言提示系统,语言提示系统可按时语言提示各位在班护士准确地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还有试行的电子护理交班等等,护理信息化管理后可有效地降低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也使护理跟上当代飞速发展的脚步,翻开护理工作的新篇章,为护理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常规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可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栏目输入,图文并茂,使护士达到规范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护理理论
在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有护理教育及科研成果交流栏目,可以学习目前先进的护理理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在此护士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应用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在此大力鼓励护士们在护理的学习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实践中学到的新东西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更多的实践,不断提高护士知识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提高护士的护理本领,例如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从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友情链接可以很快地查出诸多的护理期刊,很快捷地查阅文献和网上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护理理论,真正意义提高了护理内涵。
4有利于拓宽护理领域的横向联系,开阔护理服务的范围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新闻动态一栏会及时报道国际国内大事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护士能及时了解并与医院其它部门相协调,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护理服务,如社区的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扩展了护理内涵范围,再如与医疗上临床路径相适应的临床路径护理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护理内涵范畴;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护理网上会诊,跨科护理服务,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联系,请有关护理专家进行实际考查,解决本科内不能解决的疑难护理问题,拓宽了护理服务的范围。
5有利于全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在护理园地一栏中,设有护士情趣、天使风采、护士吧、文化娱乐、音乐、图片和更多的文化交流,使护士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增加多方面信息交流,调节护士心情,使之放松心身,增强修养的同时使护士达到劳逸结合,保存体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就更有利于做好护理工作。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是提高护理内涵的必备条件。信息时代护士要学习与健康人的信息交流,也要学习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如在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出院患者的健康随访、护理科普知识交流等等,在不断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召唤。
篇8
就目前晋南地区的面塑市场及其运营模式来看,面塑此种文化事项仅限于出现在特殊的时节与特定的场合,这即是其全部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将其纳入到更广阔的文化保护理念的氛围中,显然是不够认真、不够长远的。作为一项非遗,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仅存在于少数人的观念中或依靠民俗学工作者来阐释,而作为其文化受众和承载者的广大民众却没有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意识;此外,将传承工作只落在了手艺人的肩上同样是不完善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手艺人所做的是单纯的技艺传承,这属于保护的初级阶段人文历史论文,他们在文化认识方面是缺失或忽略的。
对民间文化艺术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认识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在晋南面塑文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对其开发与保护的浅显认识。
一、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
晋南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处于较低层次,以分布在各个旅游景点周围的摊点为主,就所出售的商品种类来看,无非是佛像、木梳、手链项链、牛仔帽夏凉帽、风筝、油纸伞等等,这些与其他地方所售的旅游纪念品毫无差别,找不到一种具有本土色彩的纪念品,被称为“无地域性旅游纪念品”论文怎么写。可以说,不具有地方特色、工艺劣质是大多数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问题,而晋南如临汾地区的这种缺失更为严重,竟然没有形成一种可供进行地方文化定义的商品类型。事实上,这是缺乏地域自信力和文化创意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发现和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建立一个较高端、具有实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来增进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意识,提升我们的文化品味。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典型,“陕西泥塑”已成为与兵马俑、农民画并列的标志性特色传统文化,不必说其相关的专业研究,单从它们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繁荣就足以见证它在保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成绩。因此,在晋南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提供面塑的展示平台是可行的且必要的,它能够代表一方水土的风貌人情人文历史论文,能够成为地域文化的定义之作。同时,欢迎更多的传统工艺参与进来,如平阳木板画、威风锣鼓的微型复制品、根祖文化纪念品等等,开发更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深层地域性旅游纪念品”,让技艺精湛、寓意深远的传统文化登上现代舞台,见出其在现代审美功能中的适应与需求。
二、与政府及民间组织结合,开展多项弘扬晋南传统文化艺术的工作
我国政府不单是作为管理的职权部门,亦是文化艺术工作的引导机构,在此方面它往往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舆论引导和环境支持,地方政府更能发挥如是作用,一些特色活动的开展对树立地域自信力、提升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间组织是作为地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载体出现的,与政府相比更能体现出人民群众在精神领域的自觉和高水平的文化诉求。2001年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倡导实施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即“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由此展开了声势浩大、功在千秋的保护工作,并及时出版相关学术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民间文化认识。近年来各地也举办过不少文化节,如风筝文化节,剪纸大赛,面塑艺术节等等都属于增进民间文化影响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极之举,临汾在2002年也举办过剪纸面塑大赛人文历史论文,但其组织宣传与影响力度并不明显,人们依然没有认识到面塑作为非遗、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与发展空间。2009年在咸阳举办的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可谓此领域工作的一个高水平平台,它凝聚中央与地方的民间文化保护力量,对面塑这一传统事项进行提升与再认识,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发扬的保护模式之一。举办这样的文化节不仅有利于本地文化的繁荣、经济的促进,还有利于培养人们积极的社会心态及树立本土传统文化的品牌实力论文怎么写。
三、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民间文化的活动中来
《民间文化保护学沿话语——民间文化保护讲演录》一书中提到,保护工作被视为一种“历史使命”,意即我们的研究工作正是对传统、对当下、对未来的文化事业负责,认真对待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积极维系今天我们还能够体验到的文化事项,就是为后世创造一个文化现象多元、地域色彩丰富的广阔天地,让人们不再生活在精神领域贫瘠的家园中,将我们的根祖情怀传承下去。因此,除了民间传承人、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志愿者与爱好者外,青少年同样是不能忽视的文化传承队伍,让这些未来的主人参与到民间文化生活中来,即能使其体验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厚重情感,他们亦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在这方面,很多省市近年来也组织过学生参与面塑制作的相关活动,但也仅体现在作为手工课程学习的层面上人文历史论文,还未在青少年群体中渗透关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观念,因此这一点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让青少年热爱并参与自己家乡的文化建设同样是一项可贵的保护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即博大精深又生动活泼,从而主动地将其融入到他们成长的视野和血液中。
地方文化特色的丧失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保护好地方文化特色,就是保护本地域的文化身份,同样是保护全人类的文明。作为晋南地区的传统特色文化,我们应当拿出更多的勇气与智慧,投入到面塑的关注和保护中来,鼓励有关的团体提出更丰富的开发模式,让我们的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辉.从猫福的前世今生看民间造型艺术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篇9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科学、艺术或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如文物、建筑群、遗址等;“自然遗产”则指具有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地域空间,如九寨沟等;“自然文化遗产”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体,如黄山、泰山等。本文所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即等同于上面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且,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合理利用,达到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协调统一。
一、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地增添和丰富。
首先,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而现在,许多由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其次,从保护范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和城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全面保护”。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包括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等。
再次,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来都局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但正如《马丘比丘》所指出的,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体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
此外,在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更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与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众参与(见图1)
二、遗产保护的价值取向原则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规定,文物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价值,但这些价值指的都是文物自身固有的特征,基本上都属于历史的价值。而当文物特别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日渐融人到现代生活之中,它们的社会价值便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世界潮流也是如此,早在1964年,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简称ICOMOS,我国为成员国)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简称《威尼斯》)规定的保护宗旨是“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因此特别强调保护与修缮的目的是保存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即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但30年来的实践,对何谓“真实性”,何谓“原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威尼斯》规定:“对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任何添加均不允许”。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许多国家就把残毁的原始草棚泥屋重建起来作为文物保存。我国在江西、福建也重建了不少被毁的革命纪念建筑,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俄罗斯把古迹的重建视为保护的最高标准,莫斯科、圣彼得堡重建了大量的宫殿、教堂。日本甚至把掩埋地下一千多年的奈良时期宫殿寺庙遗址发掘出来加以重建。这就说明,各个国家、民族对文物保护都存在各自的价值取向。因此,1994年11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日本奈良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制定了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这份文件的主要理念是:首先要承认并尊重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其次要尊重所有国家、民族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用以检验各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第三,确定文化遗产价值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总之,“不可能按固定的标准来判断价值和真实性”;“真实性判断取决于文化遗产的性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及它的时代演变,可以同多种多样信息来源的价值联系起来”。我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也规定,“因特殊情况”,经过必要的审批,文物建筑也可以重建、迁建。
根据上述的实践和认识,当前应当明确一些新的保护理念:第一,保护文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其文化价值,这种价值既有自身存在的历史价值,也有可能发挥的社会价值;第二,保护措施取决于价值取向,只要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只要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可以相容,无论加固、防护、修复、迁建、重建,都是合理的选择;第三,价值的取向来源于价值判断的信息。文物的真实性或文物的原状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真实性,并由此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合理性。
三、从大树到森林——全面保护观
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曾提出:“以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点总放在一座庙、塔等文物保护单位上,但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这些,需要保护得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环境风貌,这些往往是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集中体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只停留在一个个具体的物质形态上,那么,在改造后的新城市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就被割断,沦为“文化孤岛”。散布在新城市中的这些“孤岛”,在常人看来就只能是一个被“崭新的”混凝土、森林包围着的古建筑或旧房子,那么渺小,那么不协调。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这些渺小又不协调的“孤岛”,又将成为绊脚石、拦路虎。因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保存历史原址、原物、原状。
此前不久在绍兴举行的“全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上,绍兴在古城保护中将名人故居保护发展为名人故里保护,从保护“文物大树”发展到营造“文物的森林”,恢复文物的原生态,专家称此为“绍兴模式”,此模式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1.“文物孤岛”现象
绍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历史上曾是越国和南宋小朝廷的国都。在历史的演化中,绍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个性、清晰的历史文脉。但是,自半个多世纪以来,绍兴古城已受到严重破坏,仅1952年至1978年间就填掉河道17条,拆除桥梁百余座,许多文保单位也曾成为文物孤岛。即便是鲁迅故居,周边的环境也惨遭破坏。1972年将周家新台门拆除,建鲁迅纪念馆,一座现代建筑极不协调地矗立在鲁迅故居旁。20世纪80年代的鲁迅路拓宽工程,宽仅6米、两边屋檐隔窗相望的鲁迅路被拓展成25米宽的大马路;咸亨酒店南新建了百草园公园,公园旁挺拔的小区楼群俯瞰着鲁迅故居。
建设性破坏现象在古城中普遍存在,一个个文物孤岛在现代化建设中岌岌可危。“绍兴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从“故居”到“故里”
本世纪初,绍兴开始做鲁迅故居保护规划。此后有专家建议,扩大保护范围,将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环境也保护起来,恢复鲁迅当年生活的原貌,建议将鲁迅故居保护扩大成为鲁迅故里保护,并进而保护整个历史街区。2002年8月,由清华大学和绍兴市设计院共同完成的规划方案终于通过了评审。在这个方案中,保护范围已从故居扩展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增到51.57公顷。
鲁迅故里2003年9月25日对外开放后,马上引来好评如潮。保护名人故里并不仅仅是保护一两幢建筑,还需要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营造出历史人物的成长生活环境。
3.从大树到森林
绍兴模式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从保护“文物大树”到营造“文物森林”,以恢复文物的原生态。“森林说”源于著名学者吴良镛教授提出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市区有74处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文物保护点。绍兴古城是个整体,是一片森林,鲁迅、秋瑾、等名人故居都是一棵棵大树。但是这些大树如果孤立地存在,那就成不了森林,要营造大树周边的环境,恢复其历史风貌,把文物的大树连成森林,产生森林的生态效应,恢复文物的原生态。绍兴历史街区的修复把一棵棵文物大树连成文物的森林。鲁迅故里、仓桥直街等历史街区,以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和谐淡雅,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的原生态气息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四、科学、动态的保护观
1.现代科学的保护观
科学地保护文化遗产是通过对具体保护对象的分析研究,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保护方法的过程。古建筑、石窟寺、近现代建筑等借助于物质的实体传达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存的信息,保护即是现代人对这些物质实体实施的干预,其目的是延缓物质实体的蜕变从而使历史文化信息更真实完整、更长久地传递下去。
各学科的综合、分化、再综合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轨迹。新的科学突破和学科生长点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点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手段和多学科的合作。
但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界仍然存在着学科割裂现象,参与遗产保护的学科门类较少,且多是单兵作战,这种现象制约了保护技术的提高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在许多人眼里,历史学、考古学是文物保护行业的正宗,其他学科即便参与,往往只在局部的项目上。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保护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合作(见图1)。因此将现代科学“聚散共生”的概念引入文物保护领域,孕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是十分必要的。
2.动态保护观与“可逆性”原则
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科学的认识始终在进步和发展中。即将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继续公布的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年扩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断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日渐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都说明文化遗产判定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同样,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保护技术的提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认为今天所实施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文化遗产一劳永逸的留存下去,就可能产生过度的行为。动态保护观即是肯定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为发展留下余地。
“可逆性”原则是动态保护观的最好体现。即在还不能够肯定现今所实施的保护方法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时侯,应当采用最少干预与最简单的加固措施,以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例如,对考古发掘后的遗址,如果没有恰当的保护措施,就应当尽少地发掘和展示。
五、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再利用
1.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物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是遗产地面临的普遍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把世界遗产当作发展经济的“金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和利用,结果使“遗产”受到伤害,甚至导致不可修复的破坏。不少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等以“现代化”建设等名义,大兴土木,大毁古建,甚至置国家文物保护法律于不顾,将已明确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夷为平地。还有的只是象征性地保护一部分,拆毁或改建大部分。有的则将文物古迹拆毁后在异地重建,实行所谓的“异地保护”。
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据英国文物建筑学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中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欧洲城市大多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与现代化建筑浑然天成,整个城市既是美丽的花园,又是一个别致的“大博物馆”。这自然与其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也与文物保护的理念息息相关。法国普罗万小城位于巴黎以东80公里处,11—13世纪曾是欧洲商旅往来于北海与地中海城市间的必经之地。如今,这座小城从整体布局到每个建筑的风格,都保持着中世纪欧洲古城的浓厚韵味。所以说,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
2.正确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历史例证。这是作为文化遗产首先要发挥的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证明历史,而且可以补充历史、修正历史,甚至可以成为一部实物的历史,包括各种历史的例证,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文化艺术史和各门专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物保存门类丰富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文化遗产在这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
(2)科学研究参考。我国许多文化遗产蕴藏着许多科学技术的成果,有些东西今天还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如天文、冶炼、化学、水利等,都是值得研究并加以应用的。
(3)实物教材。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在许多文化遗产中凝聚着先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聪明智慧。这些文化遗产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等的生动教材]。由于文化遗产是实物例证,借此进行形象化教学,收效更大。
(4)创新借鉴。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历代留存的文化遗产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凭空的创新也是没有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的。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可以为改革创新提供实物的、形象的借鉴。
(5)文娱欣赏。有许多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陶冶精神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6)旅游参观。文物古迹是旅游参观的重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式旅游的优势。万里长城、故宫、十三陵、云冈、龙门、敦煌、秦始皇兵马俑等都是旅游的热点。
篇10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均常规入住监护室,予重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精神刺激和声光刺激及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打喷嚏、情绪激动等,以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发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即对患者在给予集中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护理,运用科学、规范、合理、细致的临床护理方法,从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强化细节管理理念,让“细节事关患者生命利益”的意识深入人心
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对细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指导护士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培养护士良好的观察力,把关注细节时刻牢记在心。如在观察病情过程中,密切观察动脉瘤破裂的前兆和体征对于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十分重要,如aSAH患者出现眉弓上方疼痛并向耳后放射、疼痛逐渐加重、一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消失时,都高度提示动脉瘤正在扩大并有破裂的危险。
1.2.2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不断完善
aSAH患者护理细节规范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及aSAH疾病特点,制定该疾病的护理工作流程,如术后第1日交接流程,术后管道管理流程,动脉瘤再破裂急救处理流程等,并且每一项流程的制定需经过专科护士们的广泛讨论和认可,以培养她们在遵循规范化工作的同时培养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力。
1.2.3加强特殊患者的交接班管理
特殊患者包括急诊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各班护士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就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及所带导管等进行交接、记录和双签名。
1.2.4深化细节服务,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除了给予常规住院宣教以外,还接受专职护士对其进行认知心理干预。护士要不断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并通过交谈帮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理解,缓解其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5出院后指导
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建立个性化护理档案,并通过电话定期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咨询和健康宣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家属对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肢体康复锻炼方法。
1.3数据记录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1.4预后评定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OS)、KPS预后评分以及ADL评定:各种量表的使用及评价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肺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GOS、KPS预后评分以及ADL比较
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GOS、KPS预后评分、ADL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1
1.2加大投入,保证培训机制的常态化和有效运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医疗领域是科技含量最密集、服务对象护理保健要求最高的一个专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相应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胜任消化内镜中心的护理工作。只有加大投入,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随时掌握最新的技术规范,创造一切条件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保证培训教育的常态化与有效运作,才能培养一支符合长期发展要求的学习型、业务型、服务型优秀专业护理队伍。
1.3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加大消化内镜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培训
护士的职业素质包括的范围很广,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的是涵盖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的综合品质,热爱护理事业,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有高尚的慎独精神、良好的医德医风,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与时俱进,比如新版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即将出台,始终保持行业较高的理论、技术水平,用高超护理技能减轻病患和维护健康,同时做好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心理健康、文明礼貌、工作作风严谨,团结同事,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护理任务。
2切实保证消化内镜检查、诊治质量与安全
2.1建立消化内镜中心QCC品管圈
2.1.1QCC品管圈的涵义:品管圈活动是日本品管权威大师石川馨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活动主题可以是减少患者诊疗等候时间,也可以是提高清洗消毒技能杜绝交叉感染等活动。
2.1.2成立消化内镜中心品管圈活动,选定提高诊疗质量的活动主题,5—10人组成一个圈,被授予一定的权力,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各种统计方法,对活动前影响诊疗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流程,以持续改进为宗旨不断巩固有效措施,包括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十大步骤。并将研究成果以作业标准书或者规范等形式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形成消化内镜中心的长效管理机制。
2.1.3由护士长接受品管圈的训练之后,身体力行地实施(QCCirclePracticalActivityTrainingMethod,Q-PAT)实际演练法训练课程,一个圈找出一个主题,通过研讨解决后进行下一个主题,然后就可以不断地分享成果,共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推行护理工作,减轻护士长的管理负担,还能提高士气、促进关系,在品管圈中让人才脱颖而出,增强全员的业务能力,甚至全面提升诊疗质量和病患的满意度。
2.2注重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
事先预防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使消化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消化内镜是一种侵入人体的仪器,因其结构形状复杂精细,管腔死角较多,反复使用周期密集,造成消毒灭菌难度较大,非常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医患纠纷,所以说加强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尤为重要,是消化内镜中心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
(1)加大投入配备与我们医院规模与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的内镜设备数量,减少周转次数,科学安排清洗消毒时间。添置超声清洗设备,使用一次性口圈和活检钳,以及专业流动水清洗槽、高压水枪、负压吸引器、通风换气设备等,严格单独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的划分,提高专业化程度。(2)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抓好关键控制点,根据现有医疗条件合理安排患者进行诊疗,避免设备超负荷使用,以及人员的连续、疲劳作战,做好消化内镜使用、清洗消毒、灭菌、生物检测等方面的记录,进行内镜中心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3)选择正确的消毒剂,达到杀菌广谱、性能稳定、对人体无害、对内镜仪器无损伤、易溶于水的要求,做到高效、安全、快速、方便。根据临床上消毒目的的不同,选择使用灭菌内镜或者消毒内镜,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消化内镜诊疗安全。(4)加强消化内镜室的环境管理,操作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内镜器械时,必须穿隔离服、戴橡胶手套、戴眼罩,清洗消毒内镜时穿防水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注射乙肝疫苗,严防发生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交叉感染,这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2.3加强消化内镜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原因,熟悉其结构性能,熟练掌握正确操作内镜,做到轻拿轻放,避免端部与硬物的碰撞,避免锐器划伤或患者咬伤内镜橡皮,内镜在清洗前必须盖好防水帽,采用漏水测定和人员复查双保险的工作机制,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的维修保养工作,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器械损害及医疗事故。
3强化管理意识,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管理水平
3.1建立健全内镜中心各项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下设预约登记班、清洗消毒班以及内镜操作班等,以人为本,合理安排护士各项工作任务,根据消化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的特点,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护理操作规程,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操作流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护士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增强了护理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管理,秩序井然,效率高效。
3.2严格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护士的质量意识
把质量管理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护士长重点做好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根据护士量化考核指标来考评工作成绩,奖罚分明,督促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地保障医疗安全。积极打造消化内镜中心的企业文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拼搏精神和工作氛围,选举技术先进人物,评比样板班组,激励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最佳的正能量护理服务,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有效沟通,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作风做好护理工作。
3.3努力创造护士学习、交流的机会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的方式,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同步接受消化内镜中心技术操作的画面,把珍贵的资料用于教学、科研,开展研讨会和交流会,在培养专业骨干的同时,使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3.4建立消化内镜中心各项应急预案
篇12
一、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调查对象127例,男68例,女59例,年龄42~82岁。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表结合本科临床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分特别需要、需要、不需要、无所谓4个等级,做出评定,内容包括:(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需要了解环境、住院规章制度、认识病区医护人员、了解病情、注重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口头、书面、图片等);(2)住院期患者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化疗期):需要了解化疗的作用、化疗不良反应、保护血管方法、静脉输液注意事项、营养、休息、心理状况对化疗的影响;(3)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了解用药指导、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指导;(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需要了解化疗患者所需要的健康需求、如何调配饮食、如何帮助患者渡过化疗期等。
二、结果
各时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见表1~4。表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2住院期(化疗期)患者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3出院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等级评定(略)
从表1~4可以看出: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特别需要与需要两者相加绝大部分>90%,只有需要了解住院规章制度的<80%)。
三、讨论
3.1热情接待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使化疗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针对患者入院需求的特点,应适时适度地做好住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等的介绍,如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应采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介绍;而喋喋不休地介绍,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引起患者的反感。只有选择适当的时机或待患者稳定后再做详细介绍,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
3.2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心理状态的好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护士应充分了解化疗患者的心理、疾病因素,耐心地解释化疗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多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化疗。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对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护士应与之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化疗或术后化疗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明确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应强调化疗必须足量、按期、有规律地进行,不能半途而废;应提高患者的自身防护意识,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口不佳等胃肠道反应,告知相关的护理知识,从而减轻对毒副作用的担心和恐惧。对多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治疗中护患之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护士应与之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由于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有一定的认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效果。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宜过分强调,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强调饮食、卫生、休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饮食休息作用等不够重视,应耐心解释它们在化疗中的作用,帮助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休息习惯,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3.4突出教育的多样化、个体化根据患者对化疗知识的知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通过讲座、宣教手册等形式,来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强调个体化教育,做到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化疗方案而异。如同一种化疗方案,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化疗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剧烈恶心、呕吐;有的反应轻甚至无反应。另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应对化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害怕化疗的不良反应产生心理拒绝,而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反应;有的甚至因害怕恶心、呕吐而拒绝进食等。因此,化疗知识的宣教应贯穿于整个化疗过程,依照教育的个体,注重方式,体现个性,加大力度,积极引导,针对性、指导性地解决问题,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5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保证化疗的疗效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体现出化疗患者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不仅在入院与化疗期患者有教育需求,而且在出院期同样有教育需求。出院指导应切实可行,做到详细、具体,做好用药、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等指导,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充分调整好身心,积极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应对疾病,增加信心,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保证疗效。
3.6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提供支持化疗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患者。假如有一个细微的动作,患者与家属、家属与家属的交谈若表现出不耐烦、不关心等,都会影响到患者,使之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随之带来配合不积极,甚至拒绝治疗等后果。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应列入重点对象,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及化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与家属的每一位成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配合化疗,共同去应对问题,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篇13
keyword:Highwayplanting;Maintenancemanage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intenancemanagement;Beautification
前言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公路绿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公路绿化的范围
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防护带绿化,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有机整体。
立交区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树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
公路中央分隔带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一般路段多采用整体式,隧道前后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离式。整体式分隔带的营造效果比较弱,绿化的主目的在于遮挡迎面来车的大灯眩光。尤其是弯道竖曲线及组合段落的中央分隔带应尽量减弱夜间行车大灯眩光的影响。因此,中央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须是浓密、多细枝的品种,其高度应足以胜任其功能。
边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应尽可能绿化。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往往还有防护带,防护带树种经常选用抗风性强的树种和乡土树种,防护带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从而达到防风、隔音的绿化效果。
二、公路绿化的设计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生态环境敏感点指: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可栽浅根性的花灌木等。
4.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的绿化费用,如弃土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5.测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则。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三、公路绿化的作用
公路绿化一个显着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的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本文重点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线诱导功能。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车前灯光造成眩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缓冲功能.公路两侧栽植较密的乔、灌木,可以缓和驶离车道汽车的冲击,将事故限制在较小规模,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四、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
(一)日常养护管理
公路绿化的日常养护主要是及时检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等。
1.干旱季节,应及时进行人工灌溉,灌水量应随树苗的大小和土壤气候情况确定。
2.锄草和松土应结合进行,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和夏季,松土深度5~6cm,应除掉杂草根系,注意不能损伤树木根系;风沙较大的地区,可不松土。
3.对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树木,尤其是果树和经济苗,应与以施肥,促进其生长。
4.各种树木如栽后枯死,要及时补值。补植的树苗,应与原来应植的树苗的种类相同;苗木规格,须大于原植树木规格,并合乎植树技术要求;对于已经基本成材的行道树,除株行距较大、补植后不影响生长外,一般不可补植。
(二)公路绿化树木的采伐
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交通,此时需要对高路华树木进行有计划的采伐。
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封闭度在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抚育。伐出生长过密、生长不良树木,其原则是密间留匀、伐劣留优、伐小留大和伐密留稀,以促进树木生长。
2.更新树木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宽时,要先经审批在采伐;工程完毕后要及时更新。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五、结语
公路绿化工作在公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美化公路沿线环境,又能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作用显着。在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针,以展示其原野自然风光,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