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

篇1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篇2

1.2高中数学与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虽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抽象概括、推理论证、数据搜集处理等基本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条文,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高分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这样使数学的思维属性丧失殆尽,还易导致学生讨厌数学。因此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中的态度、意志、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虽然也有提高数学素养的目标,但更强调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强调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作用,更强调课程的目标的职业导向。两门课程目标虽有所差异,但从数学研究的对象性质、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以及逻辑思维规律几个方面来看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内容衔接现状

2.1高中阶段概率统计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均分必修与选修,但各地区高中数学所用版本不一,下面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为例《。必修3》、《选修2-3》《选修1-2》涵盖了高中概率统计内容。高中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通过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基本概念,多是通过实例给出描述性说明,没有具体的定义。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使用科学计算器等基本技能。在《选修2-3》中,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但没有涉及条件概率的基本性质,没有明确给出概率的乘法公式,没有给出随机变量的严格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未扩充到可列个,未涉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布函数的概念。正态分布也仅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入其密度曲线,掌握它的特点及表示的意义,并没有给出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表、没有介绍标准正态分布,也不需计算正态分布随机变量落到任意区间的概率。未涉及泊松(Poisson)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内容,未要学会应用非专业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

2.2高中概率统计与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高中数学《必修3》是先教统计再教概率,在《选修2-3》中先讲概率分布再讲统计案例。因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了的一些概率常识,这些对于学习的统计一些基础理论已经够用了,且概率理论较为抽象,统计则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用统计带动概率的学习,用统计的思想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更注重学科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先安排高等数学与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再进行统计的教学,并对定理给出必要的证明。

2.3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

2.3.1教学内容重复

文理科高中生都学习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算术均数、中位数、中位数、线性回归方程等统计学中的概念,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等概率论中的概念。对于理科高中生来说,总共学习了46学时的概率统计知识,对于文科高中生来说,总共学习了34学时的概率统计知识。这些知识大约覆盖了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10%以上教学内容。

2.3.2教学内容脱节

基础知识点缺失。文科高中数学对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排列组合等知识不作要求,但它们却是医药数理统计学习所必需的前期基础知识。

3.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顺利衔接的措施

3.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在医药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用严谨科学的态度,用统计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之相关生产、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深刻”的内容,可以通过医药数理统计的学习,给予相应的解释,使这些统计案例能得到应有高度来认识。大学数学教师把教材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使其范围、深度、速度能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关于医药数理统计教材内容改革,许多数学教学工作者都作出了尝试,但医药数理统计内容的改革必须依据循序渐进原则或有序性原则,要依据科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顺序特点编写。改革时,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了解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情况,关注高中数学教材改革动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建立在高中数学平台上,较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明显重复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对于因某些高中未教或是文理分科,或者涉及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应及时补充以免形成空白造成脱节,使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顺利衔接。

篇3

1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思想和做法

由于此门课程的讲解注重应用因此应着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讲解,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2《医药数理统计学》课程部分难点重点的教学措施

2.1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有现代数学中泛函分析的初步思想,因此分布函数的定义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强化分布函数的讲解和应用,在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时强调分布函数的作用,让学生多练习使用分布函数,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他们接受了分布函数的定义之后,也就潜移默化地有一点现代数学思想。

2.2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的两个重要理论,对它们的理解是接受概率思想的标志。它们都是极限问题,需要极限的思想和任意小的概念。只靠语言叙述、定理证明是很难理解它们的。我们在教学中淡化定理的证明,着重于定理的分析理解,例如,作某种观察或试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情绪、仪器的偏移、主观感觉等等。它们每一个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都很小,但是它们综合起来构成了观察误差。观察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是很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变量的总和。按中心极限定理,这个总和(随机变量)应服从正态分布。结合实际例子,使大数定律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形成。多举一些与医药学联系紧密的例题和习题。

2.3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方法不容易掌握,求解过程也比较烦琐,而它又是实际中很有意义的估计方法。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一个老猎人带领一个新手进山打猎,遇见一只飞跑的兔子,他们各发一弹,兔子被打中了,但身上只中一弹,到底是谁打中的呢?凭知觉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老猎手打中的;医生看病,在问明病人的症状后(包括必要的一些检查),作出诊断时总是对那些可能直接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多加考虑等,通过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初步的最大概率的想法。这种选择一个参数使得实验结果具有最大概率的思想就是极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将直观想法化成理论表示,建立模型函数,最后找出估计量。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

2.4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

假设检验是依据经典数学的反正法原理,结合概率论中的小概率原理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的方法。理解它的难度大,往往学生会套公式做,但不会解释,更不能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对此可采取多将实例,细讲分析过程,讲明白小概率事件原理,同时注重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踊跃回答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提高《医药数理统计学》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出几点建议

3.1善于归纳

本课程内容较为散乱,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背景,系统归结,找出共性,有利于整体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古典概型所求概率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是随机事件样本点数与样本点总数之比,几何概型虽然对象不同(样本点无穷多个,不可数),所求概率是两个几何体度量之比,但也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两者本质思路都是一样的,搞清这一点,对全面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学科交叉,提高认识

本课程虽然内容独特,但我们将概率视为函数之后,就可以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广泛应用极限、导数、积分之后,不仅处理问题严格科学,更提高了对问题的理解认识。

3.3加强练习,掌握技巧

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后练习,对例题及课后习题作精心选取,重点选择既具有实用背景又能对阐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例题和习题,利用课堂讨论、思考练习、课外答疑、批改讲评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概率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医药学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工程或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了统计方法,也记忆了很多公式以后,很茫然,不知该选用哪种方法来处理资料。例如:为了比较两种安眠药的疗效,将20名年龄、性别、病情等状况大体相同的失眠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新旧两种安眠药,测得的睡眠延长时数如下表。

新药组xi1.90.81.10.1-0.14.45.51.64.63.4

旧药组yi0.00.7-0.2-1.2-0.12.03.70.83.42.4

假定两组睡眠延长时数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试检验两种安眠药的疗效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很多学生发现两组样本含量相同,往往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设计方法的内涵。配对设计的每对数据要求测自同一个个体(称为自身配对设计)或同一个来源的两个个体(称为同源配对设计)或条件相近的两个个体(称为条件相近者配对设计)。题中从失眠病患者这一总体中随机抽取20例受试对象,然后随机平分为两组,是典型的成组设计。如果题中说20例患者按照某一条件(对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配成10对,然后把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分到新药组和旧药组中,问新旧两种药物对睡眠延长时数效果有无差别,这才是配对设计,所以学生一定要明白实验的设计方案,这是正确选用统计方法的前提。

3.4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是迫切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需要。当今社会环境中,医药学、生物学、经济等大量问题都可以用概率方法研究解决,让学生们做一些相关资料处理工作,把所学的统计方法用到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每讲授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后,学生除了完成基本作业外,还要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找出运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的文献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查阅文献,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这一过程,对所学的统计方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对一些杂志的文章所用的统计方法提出质疑,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

3.5在《医药数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CAI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CAI的引入,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因材施教、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但CAI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不在于CAI课件的吸引力,而在于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不可在教学的全部过程应用CAI课件,不适合过多地用课件进行讲授,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研究目的不同、设计方法不同、资料类型不同,选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则不同。例如:2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t检验;而多组(≥3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方差分析(即F检验),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想了解差异存在于哪两组之间,再进一步做q检验或LSD-t检验。许多作者对多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两两组间t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又如:等级资料的比较应采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或行平均得分差检验。许多作者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

3 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

假设检验的结论是一种概率性的推断,无论是拒绝H0还是不拒绝H0,都有可能发生错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因此,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

4 P值的大小并不表示实际差别的大小

研究结论包括统计结论和专业结论两部分。统计结论只说明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明专业上的差异大小。P值的大小不能说明实际效果的“显著”或“不显著”。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对比组之间有(或无)显著的差异。P≤0.01比P≤0.05更有理由拒绝H0,并不表示P≤0.01时比P≤0.05时实际差异更大。只有将统计结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研究结论。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一致,则最终结论也一致;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不一致,则最终结论需根据专业知识而定。判断被试因素的有效性时,要求在统计学上和专业上都有意义。

5 假设检验结果表达

篇5

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创新

20世纪数学不仅有辉煌的理论成就,而且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就体现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该课程的教材是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尽力增加了其在医药学中应用的实例。但是,由于各类教材受到传统数学的影响,都着重强调数学知识传播的连续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而且大部分该课程的教材所选用的例题、习题还相当陈旧,不能体现知识的更新,不能更好的体现统计在现代医药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实现以数学理论为重点到以数学应用为重点的思想转变。对概率论部分的知识进行精讲,淡化定理的推理论证,注重教会学生用概率的思想理解基本概念,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理统计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讲解统计概念及统计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应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理统计并不单纯是公式和符号,它是一门工具,运用它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和奥秘,可以解决很多医药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授课时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为了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适当增加与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新进展,引入数理统计在医药领域的新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其应用性,而数学建模改变了这种情况。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 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医药学问题都建立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医生问诊时的贝叶斯模型、药物分析的假设检验模型等。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建模,不仅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与现代数学的发展接轨。

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数学教学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教师讲课过于呆板和技术化,二是课堂上缺少师生交流与互动,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在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给学生确定一定范围的专题供选择。另外考虑到学生没有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所以我们在选题特别注意所选专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比如估算池塘中鱼的数量、合理验血问题、医疗保险的赔偿问题等等。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实践,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知识来给出解决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也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一方面,我们制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把它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再加上动画演示,不仅从感官上调动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授课时加入了蒲丰投针、二项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等等很多内容的演示,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用它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前很多的统计软件,如Excel(电子表格)、SAS(统计分析系统)和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演示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通过统计软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在实际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借助科学手段对数据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4 转变考试观念,体现科学考核的创新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考核方式多采用笔试,笔试是一种最省事的考核办法,但绝不是最科学的办法。规范化的试卷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和每位学生不同的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工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创新。我们把学生本课程的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研究报告(或论文)及期末考试成绩3部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每章的作业、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研究报告(或论文)是要求学生根据数学建模或研究性学习的专题情况,形成一个总结性的论文,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效果及创新能力;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开卷考试既减轻了学生机械背公式的负担,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年的教学实践促使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也发现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数学实验课还不能开展,学生学习的一些统计软件还不能亲自实践,只能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另外,医药数理统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要通晓在医药学的相关知识,更要掌握医药科研工作中数理统计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结合教材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的知识面亟待扩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研究、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医药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但现代中医药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医药数理统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原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自学和合作。而PBL教学模式正好满足我们所求,另外互联网普及可以让我们更方便的查找资料,这也使得我们推广PBL教学成为可能。

2开设案例教学是推行PBL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经常有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和写论文时,看别人的文章的数据不知如何根据情况进行变通。比如在做新药疗效分析时根据国外的数据要重新算出样本最小值,结果不会,即使给了公式也看不懂。其实用到都是数理统计里的最基本的知识。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上课时往往孤立的讲公式,没有放到具体的案例里,也没有让学生有动手经验和思考的空间,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如果将公式放到案例里让学生真切思考为什么要选用它,亲身感受到如何使用它,学生不仅能记牢还能学到与其相关的有用的知识。

3一个PBL教学模式范例

下面以制定医学正常值的范围来说明如何在数理统计中实施关于正态分布的PBL模式教学。正常值范围是指正常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生理常数,正常人体液和排泄物中某种生理、生化指标或某种元素的含量,以及人体对各种试验的正常反应值等。由于存在变异,各种数据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还会随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而需要确定其波动的范围,即正常值范围。制定正常值范围先根据指标的实际用途确定单侧或双侧界值:若某种指标过高或过低均属异常,需要确定正常值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如白细胞计数;若某指标过高为异常,需确定上限,如尿铅;若某指标过低为异常,需确定下限,如肺活量。再根据研究目的的和实用要求选定适当的百分界值,常用80%、90%、95%或99%,其中最常用的是95%。最后根据资料的分布特点,选用恰当的界值计算方法,如正态分布资料用正态分布法;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用对数正态分布法;偏态分布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比较常用的是正态分布法。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如下几步来实现PBL教学模式

①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

在医学常规检查中有一项我们熟悉的血常规检查,其中有一列是参考范围也即正常值范围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制定出本年级男生身高的正常值的范围。

②学生查阅资料,归纳出相关问题和要掌握的相关知识。

临床上的正常值范围指的是什么?如何确定单侧或双侧界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临床上大多生化指标都可以借助正态分布来制定?什么是正态分布?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能用正态分布?利用正态分布如何制定正常值范围?如何制定出本年级男生身高正常值的范围?和所查资料中男生身高正常值范围有无区别?

③分组实验。

针对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或工程计算常用软件Matlab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图像处理,画出本年级男子身高的正态分布图,给出相应的正常值范围,这一部分在实验室完成。

④课堂讨论总结

篇7

一、不健康食品的解读

本文将腌制食品,肉类加工食品,防腐剂随意添加的食品,饼干(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方便面,罐头,冷冻甜品,话梅蜜饯,油炸、烧烤类食品以及学校周边的小摊小吃,麻辣烫、麻辣拌、麻辣香锅、米线等食物归类为不健康食品。

二、调查问卷设计,发放

1.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选取三个年级十个分院300名学生进行分层抽样。

2.问卷设计:将不健康食品分为主食类和零食类。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即学生自身素质,家庭影响,校园及周边就餐环境及食品本身特点。

三、不健康食品摄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学生不健康食品摄入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不健康食品摄入情况。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流行性因素即学生们更关注食品的外观、广告,容易受周边热潮的影响,此外,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希望学生们增强健康意识,更多地注重健康饮食,尽量免受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在追求流行个性化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可进.现代不健康食品的解读与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2006.

[2]王伯金.吉林省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调查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邓若冰.电视食品广告对城市小学生健康影响研究――以江苏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篇8

一、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现状

1.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数理统计学数学知识,而医学生数学知识薄弱成为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瓶颈。其次,这门课程一般于大学第三、四学年开设,学生经过前几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已经形成中医辨证思维模式,这对卫生统计学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较难接受,所以大多数学生感觉这门学科很难掌握,甚至有的同学反映听课犹如听天书。

2.对卫生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足。西医院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认识普遍不足,中医药院校学生更是如此[2],甚至情况更为严重。现阶段,本科生没有科研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迫切需求与压力,认识不到统计学对他们将来工作学习的重要性,一直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途,而现阶段学习统计学仅仅是为了期末应付考试,取得卷面成绩,最终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3.授课方式需改革。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统计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俗称填鸭式教学,即任课老师单向灌输书本知识,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其次,有些老师在讲课时过分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及计算,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繁琐,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对统计学的学习非常不利。

二、《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认真、谨慎的学习态度呢?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非常必要。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认识到卫生统计学会在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及学习的效果。

卫生统计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抽象难懂,甚至很多公式难以理解和记忆,但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就愿意多花时间和功夫来攻克这个难关,主动学习[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应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科研实例来验证统计学的应用。

2.逐步训练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能力。据调查,当前医学科研论文中有大约70%~80%的文章所应用的都是最基本的统计学方法[4],如经常用到的t检验(单样本设计及配对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等[5]。整个统计学学习过程中,难点集中在假设检验基本思想的理解及各种方法应用上。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对理论思想的剖析讲解,减少指标的手工计算及公式的推导。另外,在每种方法的讲解过程中,应多列举案例或选取一些典型论文,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方法,强调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不同资料的分析方法,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特点。这样,通过案例的讲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在医学中主要是研究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后的应用。因此,授课内容要与临床实例相联系,一方面,通过具体实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临床工作,这样,他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判断变量类型、资料分布类型,从而判断分析数据应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强化了他们的科研意识。

4.加强统计学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数据分析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而本门课程的学习计算不是重点,方法应用才是目的。因此,卫生统计学教学应在掌握理解基本理论思想的前提下,尽快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实习,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践课时,让教师把教学(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选择统计方法和对数据的结果解释上。目前,比较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和Epidata[6]。不同的软件各有优缺点,但考虑到中医院校学生的基础,教师应该选择方法全面、操作简便的SPSS软件。通过软件学习,不但简化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授课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学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教学目的出发,以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2]王均琴,李国春.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难点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1,15:230.

[3]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7(1):36-37.

篇9

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给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十几年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微型计算机以其界面好、操作简单人性化,存贮信息具有宏观、系统、联系的特性,完全满足了中医文献的管理和科研需要。在中医病案管理和中医文献研究中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不少对中医感兴趣的软件爱好者自行开发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中医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有些高校、医院和软件开发商强强联合,共同研发出了功能比较强大和实用的中医文献或中医病案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具有文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在中医研究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

1 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

长期以来,纸张作为病案记载的主要载体,给医院病案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库房不足,病案的查找、保护困难。另外纸张病案还存在着保存安全的问题,如水灾、火灾,人为的涂改、盗窃。医院为了保存好病案因此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廉价的大容量存储介质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备案,节省了大量的纸张。特别是光盘,以其价格低、容量大、安全性高、易携带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计算机的易操作性和易查询检索性使得中医病案的管理比较用纸张记录,减少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逐步在国内各地区大医院推广普及,发达国家已开发出了实用可行的电子病案应用于病案的存储和管理,实现了无纸化管理、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满足了所有的医疗、法律管理的要求。电子病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下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记录用电子方式来保存个人终生健康状况和保健信息,完全代替了纸质,甚至超越了纸质医案的全部功能[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取代纸质病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2 用于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

中医药古代文献浩瀚如海,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古代医家各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不计其数的经方、验方等待我们去发掘。多年来,中医古籍的整理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将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深入发掘古代医籍所含的信息,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不少的中医古籍爱好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周莲菊等[2]建立了“《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系统”,对该书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原文编排、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途径的检索系统实现计算机化,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提供了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南京中医学院研制出的“针灸腧穴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包含50多部在我国针灸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针灸著作中有关的腧穴资料[3];陕西中医研究院开发出了“针灸甲乙经通检系统”;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成“《针灸大成》检索系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了“ACULARS针灸文献检索系统”。这些数据库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我们研究中医古籍提供了快捷的浏览和检索手段,方便了我们对中医古籍的研究。

3 用于方剂的组方研究和文献收集整理

中医药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的辨证论治,而且组方用药也千变万化。古今名医家遣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规律。虽然历经各朝代医家的传承和发掘,仍有许多经方、验方中的规律我们没有发现,所以摆在当代中医药者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掘古今名医家辨证用药规律。用数据库系统对方剂文献进行整理和收集,可以快速地分类检索、分类查询、分类统计,有助于我们发现名医组方用药规律,使方剂学向着计算机化迈进。

尝景胜(《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了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主治病症规律和用药的配伍规律。李爱敏等[4]分析了《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的处方,并以桂枝、甘草为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三个线性回归方程两两之间回归系数的比较,探索出了在六经辨证以及太阳证和太阴证的处方中,桂枝和甘草配伍用量的规律性。艾华等[5]人对《伤寒论》经方桂枝加芍药汤的症状、舌脉象和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手术后黏连引起的腹痛等后遗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南京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方剂编码及文献数据库系统”,收录了古今方剂101903首,该系统可以进行方名、书名、处方药物、功能、主治等的检索。吴根秀等[6]人以FoxBase+ 数据库系统和UCDOS为汉字支持环境,研制成了古代中药方管理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按朝代、病名、病证等各种情况及用药特点、用药成分等查询和统计,为中药方分类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段。“中医历代常用方剂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了中医历代常用方剂一万余首。该系统既可按纵向从方剂名检索异名、方源、作者、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药理作用和用法等,还可从根据组成考察方剂的沿革、变化、比较方剂的配伍关系,根据功用查询同类方剂,根据主治和药理查询相应的方剂[7]。

张清苓[8]收集了古今1128例应用桂枝汤类方剂的临床医案,并对这些医案加以统计,重点分析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的总体特点。即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九个方证的具体临床运用特点。揭示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并明确了桂枝汤等9个方剂临床运用的个性特点及某些方证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

陈和等[9]对古代医籍和1978年以后出版的中医期刊中治疗阳痿的方剂324首,以主要治法为主体,统计其辨证方法、治法和血肉益精药物出现的频率。认为辨证论治是阳痿辨治的最主要方法,其次是辨病论治、专病专方,最后是溯因论治。3种辨治方法各有所长,临证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范欣生[10]对古今治疗哮喘的方剂进行药物类型、构成比、主要药物及出现频率分析后发现:治疗哮喘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主要是化痰、解表、理气、清热、温里、祛湿、收敛、活血、泻下和熄风类药物。其中化痰药占所有方剂构成的30%以上;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半夏、杏仁、桑皮、葶苈子、麻黄等;较之古方,今方中清热、熄风类药物比例明显增高;麻黄、五味子、细辛、地龙、苏子、黄芩等药的使用频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辨证用药倾向。

谢鸣[11]对补益剂中的补血方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医血虚病机的认识及大量古今补血方剂的用药分析,总结出中医补血方剂配伍组方模式和5类不同补血方的配伍特征。经对补血方的统计分析发现,补血方剂以补气、养血、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6大类药配伍为其基本结构,体现了益气生血、填精补血、安神养血、生津养血、活血生血5种基本模式,并分别以益气、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类药在方中配伍占较大比例为特征,具有多类药伍用的倾向。此外,还提示补血方中择用补肾药应以味厚滋填之品为宜,同时须阴阳水火既济,慎防温热刚燥;活血生血不能妄用攻破以伤正;某些金石类或平肝熄风药可能是补血方中有潜力的部分。

来平凡等[12]为探讨历代益智方中常用药物及配伍用量的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健脑益智疗法》中所收集的自唐代以来历代主要中医书籍中的健脑益智方剂共300个。结果显示常用健脑益智药物为人参、远志、茯苓、甘草、石菖蒲、茯神、当归、麦门冬。其中最常用药物人参、远志、茯苓3者之间的配伍用量有一定的规律,其关系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

4 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

中医临床仅用四诊方法获取证候进行分型诊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影响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完善,结合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中医专家的经验,利用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来实现辨证论治的目的已经实现。

李晓春等[13]利用计算机将西医疾病名称和其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总结、归纳,开发出来的虚拟专家系统经过在实践中的检验,其诊断正确符合率能达90%以上,足以证明应用计算机来实现辨证论治是完全可行的方法。张风娥等[14]将基因组学融入中医学,从基因微观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诊断这一课题做出合理的设想,通过对足量的同一病位或病性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立了“辨证要素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进而组合成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以此作为辨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标准。谢英彪[15]针对中药滋补产品生产、食用和宣传的盲目性,研制和开发了补品服用指导系统,先弄清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再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将临床常用的400余种组方、合理、安全有效的新老中成药、经验方及保健品按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医、西医、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方面的有关专家共同论证,联合研制出TCMCADS(中医临床辅助辨证系统)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模糊的判别模式模拟建库者的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报告诊断结果,包括立法方药、诊断概率等,并有能对舌脉进行客观辨证等功能。

5 用于舌脉诊的研究

舌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从《黄帝内经》开始,舌脉诊就已经被作为基本的诊察疾病的手段,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每病均言脉证并治,可见脉诊在中医诊断上的重要性。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舌脉诊已成为中医学最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和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舌脉诊主要依靠前人的经验和口笔相传,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支持。因此,开发舌脉诊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平台,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病学调查和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是使中医诊断学走向科学化、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天津中医药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赵松雪开发的舌脉诊断综合分析系统,录入10818例病例,然后将舌脉证录入数据库,经过该系统的分析统计,可以反映出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定某一脉象,可以显示与该脉象对应的舌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直观显示出该脉象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舌象,可以显示与该舌象对应的脉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直观显示出该舌象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证型,可以显示与该证型对应的脉象和舌象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直观地显示该证型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小(《天津中医药学院1999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天津中医学院99级硕士研究生刘晋平开发的“脉象软件”,将明清及现代病案3006例拆分为病名、证型、舌象、脉象和症状5项填入Execel中相应的位置,用SPSS软件作初步的处理,筛选出6种脉象,然后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创建了“脉象软件”。该“脉象软件”可以从病名推出相关的脉象,分析出病名与各脉象之间的联系;还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疾病,显示各疾病所占的百分比;还可从证型推出相应的脉象,显示各脉象的频度;也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证型,显示各证型所占的百分比(《天津中医药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为了辅助本课题对当代名中医案例舌脉诊规律的研究,我们开发出了中医病案OLAP系统,也是一个包含舌脉诊研究的多功能平台,可以反映出舌脉象分布和应用规律,对舌、脉、证、病等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6 中医文献的数据统计分析

中医药是一门高度抽象、综合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必须借助于现代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医药的理论研究,突出其优势和特点,使其得到健康、顺利发展。除了作为实验室或者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的中医药研究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日本学者将多元分析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多元分析主要包括有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辨别分析、聚类分析、尺度解析法、语义尺度法等,主要用于中医证的研究、方剂研究和脉证研究三方面。聚类分析用于中医文献的研究,可以避免数据处理时掺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在文献资料中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周鸣心[16]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傅青主女科》的方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傅青主女科》的主要特点是:选药简约、构方奇巧;善施补药,突出补血,推崇肝肾;制方量宏力专,遣药主次跌宕起伏。张启明等[17]用SAS统计软件对脏腑病辨证用药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种证不同的用药情况;黄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对618例慢性乙型肝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证型的构成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得出逍遥散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方,治法为扶正驱邪并重,肝脾肾通调,补气解郁,兼顾活血。乔模[18]从对《金匮要略》药物的统计分析入手,采用以药测证的方法研究仲景关于杂病的病因、病机和学术思想。认为仲景之杂病病因实证主要是痰湿水饮,虚证主要是脾虚气弱,在治疗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八法,并创立了如固涩、杀虫、安神等治则。蒋永光等[19]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伤寒论》中4个方剂使用芍药和茯苓的配伍用量规律,以及治疗阴阳两虚的部分方剂中的五味子、人参、覆盆子和肉苁蓉的配伍用量规律,认为这些方剂中所研究的药物的配伍用量具有严谨的规律,可作为临床处方用药的指导。

7 结语

近几十年来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广大学者在原文整理、医案中辨证论治规律、医家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文献研究中的运用,利用数据库发掘知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医文献和医案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再发掘,探索其内部规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医理论,将是下一步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毕辉, 姜新丽.电子病案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病案,2005,6(6):29.

[2]周莲菊,赵 敏,刘绍武,等.《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J].天津中医,2002,19(4):77.

[3]施 诚.针灸领域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概况与展望[J].中国针灸,1994,14(增刊):353.

[4]李爱敏, 王立堂,宋丽军.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J].中医研究,1995,8(5):9.

[5]艾 华,谭素娟.桂枝加芍药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J].中医函授通讯,1997,16(2):4.

[6]吴根秀,何 雁.古代中药处方管理分析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1996,46(2):34.

[7]施 诚.电子计算机在中药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1,14(10):670.

[8]张清苓.桂枝汤类方剂临床临床运用的统计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13,16.

[9]陈 和,陈通文.古今文献治阳痿病324方治法统计分析[J].陕西中医,2002,23(5):456.

[10]范欣生.哮喘方组方规律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33.

[11]谢 鸣.中药补血组方规律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91,6(4);15.

[12]来平凡,范 英.历代益智方中常用药物及其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1);46.

[13]李晓春,李有田,西村千秋,等.计算机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报,1997,27(3);328.

[14]张凤娥.关于建立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的设想[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3);1.

[15]谢英彪.中国补品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路与医理设计[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66.

[16]周鸣心.用计量化方法探讨《傅青主女科》方药特点及及作者真伪[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55.

篇10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篇11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篇12

Excel提供了一组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使用分析工具库可以在用户建立复杂统计或工程分析时节省许多操作步骤。但由于“分析工具库”中的分析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在统计学或工程学的特定领域应用得比较广泛,因此普通的Excel用户对此“分析工具库”工具都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很少有用户使用Excel的“分析工具库”功能及其提供的内容丰富的函数。其实在Excel的“分析工具库”中包括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解决许多Excel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Excel以其简便易学已为大多数研究人员所掌握,其中的“分析工具库”能做一些常用的统计处理,我们只要针对实际问题找到对应的分析工具就可以了。

鉴于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功能,而在药学研究中,血药浓度的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求解、给药方案的设计、数据设计及组织管理、绘制图表等,需要进行大量而繁琐的数据处理、绘制各式图形。在医学数据的处理上,数据的统计缝隙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子表格处理系统Microsoft Excel for Windows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及管理、图表绘制和打印等功能的软件,该系统操作简单,提供数据的动态显示和报告,数据分析工作直观,图表与Word等字处理软件兼容性好,能相互切换,可以方便地用于医学和药学研究的数据处理。

2 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

2.1 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分析工具用于生成源数据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统计分析报表,提供有大数据趋中性和离散性的综合信息[1]。

2.1.1 示例 某医院用中药治疗青光眼的试验中一些患者眼压的变化,用“描述分析”对这组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

2.1.2 操作步骤 因为改统计分析软件操作界面比较简单直观,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填写相应的数据即可得到所需的结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输入界面如图1所示。图1 “描述统计”输入操作界面(略) 汇总统计结果可以包含:平均值、标准误差(相对于平均值)、中值、众数、标准偏差、方差、峰值、偏度、极差(全距)、最小值、最大值、总和、总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和置信度[2]。

2.1.3 结果分析 如图2所示,输出了实验数据所需的各种统计结果,以备医务工作者分析患者的病情。 图2 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略)

2.2 t检验 实际工作中,除需要判断某种处理结果与某一已知结果间的差异外,还需比较两种处理的效果,即比较两个样本总体的统一参数的差异。本节将讨论Excel“统计分析”工具包中的t检验。适用于等方差、异方差和成对数据的情况。

2.2.1 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等方差假设这个分析工具可用来确定等方差的两个样本均值是否相等或均值差是否等于给定值。

示例:考察一组成年男女体重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要求用t检验来验证两组体重数据的均值差是否为20。

2.2.2 操作过程 打开t检验工具的对话框,按要求填入相应的检验参数,如图3所示。 图3 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检验(略)

2.2.3 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从中可以得出分析结果为T统计量(0.020046449)小于双尾临界值(1.972016435),也小于单尾临界值(1.652585979);而相应的双尾概率高达0.984026506,单尾概率也达到0.492013253。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认为均值差等于给定值20。

2.3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数理统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统计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方差分析的运算量随着变量的增多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不使用计算机,很难完成大规模数据的方差分析。在应用统计学的几个主要领域里,方差分析也是惟一无法直接用Excel 2002中的函数完成的科目(当然,如果耐心地对每组数据逐个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函数实现,但繁重的运算会使得工作效率变得很低,错误率增大)。

方差分析主要分为单变量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变量分析和有重复双变量方差分析。Exce1 2002在“统计分析”工具包中就对应地提供了这三个工具。下面仅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作用是通过对某一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多次观测,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判断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考察指标的影响是否相同。从理论上讲,这实质上是在检验几个等方差正态总体的等均值假设。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是各组的均值相等。

2.3.1 示例 进行某化学合成反应时,为了解催化剂对收率是否有影响,分别用5种不同的催化剂独立地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每种催化剂实验4次,要求用方差分析判断催化剂对收率是否有影响[3]。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问题,催化剂是一个因素,而不同的催化剂可以视作该因素的不同水平。

2.3.2 操作过程 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表,打开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按要求填写选项。

转贴于

2.3.3 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从中可以得出分析结果为

运算结果分成概要和方差分析两部分。

概要:返回每组数据(代表因素的一个水平)的样本数、合计、均值和方差。

方差分析:返回标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其中包括离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统计量、概率值、F临界值。

分析组内和组间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组数据对总体离差的贡献。将F统计量的值与F临界值比较,可以判定是否接受等均值的假设。其中F临界值是用 FINV函数计算得出的。本例中F统计量的值是10.34346,远远大于F临界值3.055568。所以,拒绝等均值假设,即认为5种催化剂的对收率差异有显著性。从显著性分析上也可以看出,概率为0.000317,远远小于0.05。因此也拒绝零假设。

3 讨论

数理统计方面的软件应该说目前为止比较流行的软件也有一些,如SPSS、SASS、STATISTICA等等,但这些软件一是专业性比较强,艰深难懂,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且基本上是英文版的,对于一般人来讲还使用起来会觉得不方便的,二是软件价格过于昂贵[4]。

Excel是微软公司出品的办公系列软件,是很多人非常愿意使用的软件,所以它的普及程度比较高,即使是人们没有太多的使用Excel的许多高级应用,学习起来也会比其他的专业软件得心应手一些。

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智能地同步引用了多个统计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可同时返回所希望的多个分析结果甚至图表,使医药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及实验数据处理时不再忙于繁杂的数据计算过程,而更加专注于试验设计,计算(分析)结果的编辑打印则更便于资料的存档和交流。

本文只引用了几个应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医药数据统计的实例,其实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还有好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它们能够进行非常复杂的统计计算,这种计算功能非常强大,如果采用人工计算会费时费力,得不偿失,比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各种检验统计分析等等。Excel友好的界面,清晰的统计分析结果,使医药工作者在使用Excel的“数据分析软件”时会感到非常的方便快捷,灵活实用。由于论文篇幅的限制,Excel“数据分析工具”的其他应用实例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参考文献

1 王晓民.Excel 2002高级应用—数理统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14.

篇1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2010级和2011级本科女大学生200名(除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检索关于体育选项课选课特征、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论文,并查阅相关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信息资料,了解相关体育选项课研究现状,同时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访谈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三所普通高校,与女大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她们选课意愿。数理统计法:将有效问卷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从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以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20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62%的女大学生对待体育选项课的态度是积极的,大家都喜欢上体育选项课,认为体育选项课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情绪,并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然而对于持有32%的女大学生持有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体育选项课的态度,问其原因是其随个人心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等因素而定。对于这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应该引起关注。仅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上体育选项课的原因也是基于一些外部因素,如选课机制、场地设施等。仅有4.5%的女大学不喜欢体育选项课,其中3人完全持否定态度。分析其原因也是基于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怕苦、怕累、怕晒;或由于少数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内容标准太高;缺乏对体育选项课目的意义的认识不足等原因。

2.2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倾向

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健美操、羽毛球、瑜伽、乒乓球和网球是女大学生喜欢选择的体育项目,她们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多少和该项目运动特点有关。健美操以其独特的健身、塑造形体美、韵律感强且运动量适中,迎合了大多数女大学生追求时尚和爱美的心理特点。所以健美操以83%的选择比例位居最受欢迎女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榜首。其次是选择率为羽毛球63%,第三位的是瑜伽,所占比例为58.5%,第四位的是乒乓球,所占比例为50.5%,第五位的是网球,所占比例为47.5%。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均是社会上比较流行、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项目,因此可以认为女大学生比较偏爱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小,具有形体健美功能,韵律感强,还可以在室内场地运动的体育项目。

2.3 主要影响女大学生选课因素

2.3.1 体育兴趣爱好是影响学生选课主要因素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两个年级的女大学生在选课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占总人数的44.5%。这种兴趣爱好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本身长期喜欢参与某一项体育项目的结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2011级新生所占32.6%,而2010级学生所占53.5%。我们不难发现大二的学生比大一新生因兴趣爱好而选择运动项目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一现象证明体育选项(下转第103页)(上接第85页)课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有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最初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目的。

2.3.2 调节心理压力是学生选课不可缺少因素之一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下,给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在女大学生选课意愿调查中发现有36.1%的2011级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会考虑哪个项目更适合自己调节心理压力,而经过一年学习的女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39.5%。因此调节心理压力也成为影响女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2.3.3 选课目的是影响部分学生选课因素之一

女大学生的选课目的是不一样的。据调查表明:有31.5%的女大学生会有目的性地选课。有的女大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是很满意,想选个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锻炼重新塑造身体形态;有的女大学生因为身体体质差,想选个可以进一步加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项目;有的女大学生想选一个有利于就业的体育项目,想通过学习把体育项目和自己未来的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选课的目的性也成为女大学生选课考虑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