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师高级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师高级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师高级论文

篇1

经济师是企业要设立的重要岗位,在企业发展中意义重大。但经济师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济师一职空缺,经济师的职责不明,权责失衡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企业规定经济师主管后勤工作,有的规定主管某科或某几项业务,经济师在企业中地位的不适当造成其利益也没有充分的保障,挫伤了经济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2.1经济师个人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经济师要将所学到的经济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相关经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将一知半解的知识系统化,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然后将新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每一位经济师在考取经济师证的时候,都要考试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让从事经济管理行业的人员明确该行业的职业特点、职业原则等。经济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再次,勤思考、多学多问。经济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精益求精。经济师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学习,不断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师还需对本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世界及同行业最新的管理理念接轨,结合自身企业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到有的放矢。

2.2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领导要对经济师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师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反复核实其准确性,这些可以使企业领导的决策更加灵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完善机制,强化对经济师的激励。要打破经济师职称化的格局,使其职业技能的提高与收益真正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经济师能力的高低与其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就会造成经济师不求上进,消极怠工,甚至是工作能力较强的经济师离开公司,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提高经济师的经济待遇,增加他们的工资、补贴等。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师的政治待遇,邀请经济师参与企业重要会议的讨论,让经济师承担重要的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使其对自身工作有一种全新的高度认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把好舵。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要为经济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中要有良好的纪律、工作秩序、合作流程,这样公司全体人员就会遵照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工作,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经济师在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主动学习、交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要对经济师定期考核,监督经济师正确履行职责。最后要提供优质的培训。经济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企业也要提供培训。培训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培训。加大培训的范围,可以是企业内部高层经济师的培训,也可以是各个分公司、相关部门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师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发挥经济师的职业作用,用正确的管理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出现决策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与其他人无关的不良现象,而应上下齐心,提高管理一线工作建议、意见的专业性、市场针对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希望。

3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推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将市场的潜在需求引导为现实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二:经济师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一、知识管理的起因

近2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全球范围互联网络的形成使得知识与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成为可能,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经营资源,包括资本、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知识等,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部门、地区及国家内流动,而是按照收益原则和价值规律(价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延伸至世界的所有目标顾客。

2、随着本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与重要,知识正在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原材科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最关键性生产要素,企业经营的重点也将由实物经营转为知识经营,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从而决定着企业自身的价值。

3、社会消费或使用将由传统的实物消费转为以高科技产品和知识消费为主,知识价值已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有效性的原则。知识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或是智力密集程度决定的,知识含量越高,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价值就越高。知识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甚至消失,因为新知识不断地产生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只有实施知识管理,进行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才有利于知识(包括信息)的积累、传播、共享与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自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中获得新生。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目标

知识管理是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断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区别于信息管理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1、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引企业去迎接挑战、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保证。在以知识为最重要经营资源和主要消费品的今天,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在于知识(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数量及质量),而不是有形资产或是库存。因此,只有从战略上重视知识这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并努力实施知识战略,才是经营管理之本。

2、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经营过程的紧密结合。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知识与人的认识能力的结合将导致新知识的产生。同时,知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和信息反过来又会改善企业的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管理知识资产。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或是资本,要象对其它经营资源那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知识资产的管理步骤包括知识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新知识档案的集中及知识资产的利用。

三、实施知识管理需要进行的工作

现代企业要摆脱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经营为中心的模式,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缺乏科学性的凭个人直觉、经验进行管理的家长制及缺乏灵活性的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与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官僚制(等级制度)已不能适应知识社会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要求,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其方向应是利于知识和信息迅速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网络状结构。富有弹性的网络结构能够对经营环境与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2、设立知识主管。知识作为一种越发重要的无形资产与经营资源,应有专人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知识主管的职责是营造一个促进信息与知识积累、共享和创新的环境,促进知识集成、生产和利用,并保证知识流向于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部门和个人。

篇2

笔者以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和广州6个节点城市为界线,计算相邻节点城市包含之间的地级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如郑州-武汉区间段,包括郑州与武汉分别到他们之间的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5个地级城市以及郑州-武汉的高速铁路交通时间。另外,对于北京和广州这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适当的进行空间拓宽,可以测算到北京-郑州、广州-武汉。另外,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共24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和GDP均采用城市市辖区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年》。

2模型分析

2.1数据计算通过数据查找、整理及计算,可以计算出北京等6个节点城市分别与之相邻的地级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表。通过对表1的数据研究分析可知,以时间为指标测算的节点城市与临近地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距离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经济联系逐渐降低,但由于城市规模的原因也会出现少部分如距离较近的许昌-郑州要比距离较远的漯河-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要小的现象。

2.2数据分析高速铁路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使沿线城市跨区域的交流成为可能。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取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中位数Eij=137为分界线,当节点城市i与其区域内的j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或等于137时,就视为j城市属于i城市的经济圈辐射范围;当节点城市i与其区域内的j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37时,就视为j城市不属于i城市的经济圈辐射范围。据此,针对京广高速铁路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京广高速铁路沿线6个节点城市与沿线18个地级城市将形成3大城市经济圈(见图1(a))。北京经济圈横跨北京与河北两省市,包含北京、保定、石家庄3个城市;郑州经济圈同样横跨河南与河北两个省份,包含郑州、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和漯河7个城市;武广经济圈横跨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4个省份,包含信阳、武汉、孝感、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广州、郴州、韶关和清远12个城市。从京广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圈图(见图1(a))可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武广城市经济圈呈现出跨区域经济的特征。京广高速铁路沿线信阳以南的10余个城市出现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无缝对接,从信阳—广州占京广高速铁路沿线一半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完全处在节点城市所在的经济辐射圈范围内,其中岳阳受到了武汉经济圈和长沙经济圈内两个节点城市经济的双重辐射影响。二是中部经济塌陷与城市经济联系相关性强。京广高速铁路沿线所在的湖北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市规模不强,表现在城市经济圈中则呈现出北京城市圈、郑州城市圈及武广城市圈三个经济区之间不能有效的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城市经济联系的“经济塌陷区”。三是规模大的节点城市或位于省的边界的节点城市都实现了跨省区组合城市经济圈。如北京经济圈兼并了河北省的两个城市;郑州经济圈兼并了河北的邯郸;武广经济圈兼并了河南省的信阳。跨省级行政区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将成为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及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京广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圈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在京广高速铁路沿线五省一市形成的城市行政圈(见图1(b)),城市行政圈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各级行政边界是城市经济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除北京的首都行政圈能够跨省联合河北省的两个城市,其他行政圈都局限在本省范围内,行政区阻隔是区域间和城市间经济交流的最大障碍。二是城市行政圈一旦形成,将处在相对稳定态势。如珠三角城市群这个行政经济圈的经济势力范围自形成之初就一直限定在珠江口的9个城市,粤东粤西粤北的广大地区则由于省上发展政策、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限制难以与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圈实现经济对接,致使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2.3比较分析将京广高速铁路沿线由节点城市形成的城市经济圈与城市行政圈进行对比:首先,可以发现城市经济圈普遍要比城市行政圈空间范围更大,郑州可以将沿线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城市乃至河北的邯郸都全部纳入到郑州经济圈里,而中原行政圈则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仅包含郑州及其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邻近的新乡、许昌和漯河等3个城市,即以经济联系规划的经济圈几乎是以行政手段规划的行政圈城市空间范围的数倍。其次,城市经济圈以经济联系为衡量指标,故可以实现跨省区的经济交流和经济融合发展,使节点城市的空间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城市行政圈以城市行政区为主导下形成的,基本不会跨越省级行政边界。最典型的就是武广经济圈,武广经济圈横跨4省共12个城市,形成从信阳至广州延绵1200余公里,涵盖武汉、长沙、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带;再看武汉行政圈、长株潭行政圈、广州行政圈,其经济区规划范围都只局限在本省有限的区域内,城市圈之间各自为战,受行政力量制约,无法实现跨省区的经济势力范围的空间扩张。再次,不同城市经济圈之间可以实现不同省份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大区域间的融合发展,最终将实现北京经济圈、郑州经济圈与武广经济圈三者的大融合发展趋势。随着京广高速铁路的全线开通,每天来往沿线的高速铁路近100列,沿线的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异常明显,再看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行政圈,每个城市行政圈都严格的以行政区范围为界限,致使京广高速铁路沿线5省1市之间形成了明显的4段缺乏节点大城市辐射的经济“塌陷区”,这显然不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乃是区域的融合发展。

篇3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学需要出发,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把单调的文字知识变为饱含着浓烈情感的场景,以形象或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利地进行,并且富于形象性和诱惑力。既便于学生领会和接受。又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和难度,

从学科特点角度看,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天然造化的自然美,倾心追求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乐观向上的时代美,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人生百态,风土人情,其古今中外人事物景,这些都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语文学科特点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看,情境教学中,因为情与境互为因果,两相依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智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教的投入,学生学得轻松,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教师依据文章内容,创设出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里,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语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制成课件,配以大屏幕画面,形成视频与音频的动感,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精力集中,情感专注,比教师的一般讲解更有情趣,课堂效果更理想。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让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的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插图,有说明文的实物示意图,有散文或诗歌的意境图,有小说戏剧的生活原形图,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珍贵照片。充分利用其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兴趣,深刻地领悟课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2 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由情感到境地。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有知识的,也有情感的,教师将自身的情感溶于教学中,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起其情感的涟漪,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感中,从而受到感染,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

教师的激情方式很多,暗示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例如训练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可以通过迟到的方式去暗示,课堂稍做喧哗,学生静等老师的到来,等不来,自然要想,平时老师很准时,今天是怎么了?有多少颗心也许就有多少种想法。

当老师述说了原委,一石激起千重浪,写心理活动,学生早已经“活动”了。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用一条无形的金线系住学生的思想,“牵”着他们去感受,润物细无声,每个人都进入了情境。这样,心中有情,下笔怎能没有物呢?

3 借助教学情境与教材情境在意向上的相似性,在相似中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篇4

由于高硫石油焦在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增加环保成本、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同时高硫石油焦又具有碳含量高、热值高和价格低等特点。鉴于此,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高硫石油焦更高价值的利用方式,研究表明:高硫石油焦作为气化原料制取合成气是解决高硫石油焦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高硫石油焦气化是将其在气化炉中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与气化剂反应生产合成气(主要成分CO和H2),通过高温气化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其中的C、H元素,高硫石油焦中所含的硫元素可通过克劳斯工艺进行硫磺回收,得到高纯度的硫磺,其中的重金属则可以以渣的形式排出气化炉,几乎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因此,高硫石油焦气化技术是一项清洁、高效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高硫石油焦产量的增多,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和石化企业开始重视高硫石油焦的应用。但是高硫石油焦气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性较差。大量的研究表明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远远低于一般煤或煤焦,甚至低于石墨。对于石油焦自身而言,影响其气化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碳的微晶结构、比表面积、气化剂、气化温度等,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针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较差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石油焦的反应活性,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在石油焦中添加一定量的催化剂来提高其反应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和可弃催化剂等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5。大量的研究表明:添加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和可弃催化剂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但是考虑到经济和环境因素,采用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过渡金属盐等作为石油焦气化的催化剂是难以实施的,且催化剂很难回收利用。而可弃催化剂的利用则存在着催化活性不高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石油焦的催化气化还处在研究阶段。鉴于石油焦的催化气化难以实施,大量研究转向了高硫石油焦与生物质或煤的共气化。研究结果如表6所示。研究表明生物质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还处于研究之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而我国又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煤气化技术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因此,随着我国高硫石油焦产量的逐年增多,通过在煤中掺配高硫石油焦气化制取合成气将是实现其清洁、高效利用的较佳方案之一。

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些企业开展了石油焦气化的工业试验与应用。其中主要有以湿法进料的GE、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以及干煤粉进料的Shell气化技术。1996年,Texaco公司在其ElDoradoKan炼油厂建立了一个气化单元,用来气化石油焦和其他炼油废料。2003年美国Wabash电厂和Tampa电力公司利用联合循环发电(IGCC)设施将煤炭气化更换成为石油焦气化。我国在2005年建立了以石油焦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装置,其中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煤化工运行部水煤浆气化装置采用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以煤和石油焦为原料,用于制取氢气,其中石油焦的掺配量达到30%~50%,但由于GE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温度相对较低,加上石油焦的反应活性差导致运行结果并不理想[40]。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简称安庆石化)、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以及贵州瓮福集团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Shell粉煤气化装置分别于2011—2013年期间进行了气化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的工业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对于Shell粉煤气化技术而言,原料煤中掺烧一定比例的高硫石油焦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改善入炉煤的质量,降低入炉煤灰分。与掺烧高硫焦前气化相比,掺烧高硫石油焦后比氧耗、比煤耗均有所降低,有效合成气产量有一定增加。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气化炉渣中碳含量增大、滤饼的产量增加等。

3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粉煤气化制取合成

气的模拟计算与技术经济比较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将高硫焦配煤用于气化制取合成气技术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比较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煤粉气化的技术经济性,利用Aspenplus软件对高硫焦配煤气化与干煤粉气化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焦气化的实际运行结果作了比较。

3.1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与干粉煤气化模拟计算以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制取合成气工艺为例,该单位采用的干煤粉气化方案为:A(煤):B(煤)=1:1+4%石灰石(即两种煤按照质量比为1:1并添加4%的石灰石助熔剂),记为方案1;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为A(煤):C(高硫石油焦)=3:1+6%石灰石,记为方案2。利用Aspenplus软件对方案1和方案2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了高硫石油焦和煤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两种方案的经济性。样品的基础分析数据及气化工艺条件分别如表7和表8所示。结合元素质量守恒和能量平衡两个基本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两种方案的气化模拟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中气化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与方案1相比,方案2粗合成气中CO、H2较高,比煤耗和比氧耗降低,有效气流量增加了4.38%。总体来看,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要明显优于干煤粉气化方案。由于煤炭和高硫石油焦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而原料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合成气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表10计算了煤炭和高硫石油焦价格变化对生产合成气成本的影响。其中氧气的成本按0.50元/m3进行计算。由表10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煤炭价格在6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不超过1000元/t时,当煤炭价格在7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低于1100元/t时,以及当煤炭价格大于或等于800元/t、高硫石油焦价格在700~1200元/t波动时,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的经济性全都优于干煤粉气化。且随着高硫石油焦价格的降低,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方案的经济性越明显。

3.2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气化运行结果分析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的技术经济性明显优于干煤粉气化。表11为安庆石化Shell气化装置原料煤掺烧高硫石油焦工业试验前后主要气化指标对比。与掺烧高硫石油焦前相比,掺烧高硫石油焦后,每生产1000m3的有效气体的氧耗和煤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效气流量增加2.66%。由于模拟计算是偏向于理想情况,与工业试验的运行结果略有出入,但总体趋势一致。即Shell气化装置掺烧高硫石油焦不仅技术上可行,且具有良好的效益,为高硫石油焦在气化领域大规模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篇5

1.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及政府多头干预企业的问题,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方针,许多地方成立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政府将经营权交给授权经营公司行使。然而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授权经营公司同样出现了“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资产经营中所有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资产经营收益也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企业资产收益分配和产权变动等资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

2.提高国有资产总体运营效益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将各部门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集中起来,纳入自身预算体系,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本投资规划,解决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向问题,有利于合理配置资金,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10万亿元,各类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达7万多亿元,若不能取得盈利,不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那么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

3.完善国家预算制度的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财政职能范围,加强财政调控能力,对不同性质的预算资金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障预算,壮大国有经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将为公共财政预算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因此,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不仅是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经济基础。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建立一套国有资产存量和流量的总账,及时、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投入及其产出的数量、效益、结构等情况,为国家提供预警监督信息,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资产数量和质量的科学依据,以实现分类指导,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

二、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目标

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整体规划和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国有资产权益的最大化。

2.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权,完善收益分配的管理程序,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的合法权益。

3.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的过程监控,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

4.形成一套既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又能体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内部规范化运作的制度及程序。

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区别

1.依据权能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依据的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收益索取权和支配权;公共财政预算依据的则是国家公共权利及其派生出来的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权。

2.目标取向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共财政预算侧重于实现最佳社会效益。

3.收支范围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范围限于国有资产经营企业或占用企业;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范围涉及全社会所有的经济成分,其范围比前者大。

4.收支形式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以收缴经营利润为主,支出则以投资形式出现,资金具有周转性、有偿性特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支出则采用拨款方式,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支出,资金具有一次性、无偿性特征。

5.管理手段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以产权为纽带,二者之间是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契约关系;公共财政预算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不平等的行政隶属关系。

6.筹资渠道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除收取收益外,还可以通过发放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股份制等形式向银行、单位、个人及外商筹集资金,比公共财政预算的筹资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基本内容

1.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报表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相关附表和编制说明书等。其中,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是指通过运用收入、支出类科目,反映国有资产主要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方向。不同类型的编制主体,政府或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内容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编制主体,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有关内容也是可以不同的,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中,收入项目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资本性融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历年结余收入等;支出项目包括国有资产运营支出、资本投入、债务性支出、其他支出及结转支出等,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其经营预算收支表可以有所调整;附表则主要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说明书则是对报表中主要指标的形成及变动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配套制度。①明确资产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包括财政部门作为出资人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投入国有资本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②明确与财务责任相关的考核办法,将奖励与惩罚、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与评价体系、经营者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制度;③建立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对投入国有资本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和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④规范企业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包括国有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股权的设置等;⑤规范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包括工资分配、业务招待费、企业坏账损失、大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投资损失等项目的监督以及企业捐赠等项目,研究实施规范的管理办法;⑥监督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产权变动及其财务状况变化,规范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本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建立国有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⑦规范企业的分配政策,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等。

五、逐步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工作

1.应将资本预算分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和政府预算两个层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是基础。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完成后,再汇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预算,形成政府预算。在形成政府预算框架阶段,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结合方法,由试点地区和试点经营公司在汇总分析所属授权经营公司或所属全资、控股公司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公司发展规划和上年度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汇编本地区或本公司下年度预算草案。

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生源呈现出新特点。尤其2008年,随着第一批“90后”走进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校园,给高校校园增添了活力,但同时,由于全国高校的扩招及适龄学生数的不断下降,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更加不容乐观。一是成绩基础薄弱。这也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上课听不懂,大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二是依赖性较大。大部分高职学生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独立自理能力较弱,甚至部分高职学生进校后十几天不洗澡、不洗衣服等情况并不鲜见。三是生源成分的复杂化。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为确保生源数量,既招收普通高中高考生,又招收中专校、职业中学和技校生源,再加上大量成人教育和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良好学风、校风和校园治安环境,给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大了难度。

(二)个性特点

正值青春年少的高职学生个性鲜明。其积极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学生普遍热情奔放,活泼开朗,性格直率;二是高职学生基本上积极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新闻,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追求时尚,乐于接受新事物。同时,高职学生又具有有待进一步修身改善的特点:一是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上网、聊天、打游戏,甚至打牌、赌博、酗酒、抽烟等。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公众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不少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打游戏等过程中,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别人感受,公众意识淡薄。三是不少高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

(三)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够自信。由成绩落后带来的心理自卑、自信心不足,为数不少的学生长期带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阴影。二是畏难情绪。相对于“70后”、“80后”而言,“90后”心理成熟度不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避三舍,甚或干脆不干了。三是谋求快速成功。“90后”高职生网络依赖性强,对“马云式”成功充满崇拜,想尝试、想成功、想快速富有,但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又怕吃苦,结果永远是漂浮在空中的空想。四是心理问题突出。据有关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初心理测试显示,心理或多或少有问题的高职学生正在逐年增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冲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首先,市场经济自身的自主性强化了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激烈,自我成长的迫切性;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重视个体的价值存在,敢于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的情感与追求,有明确的目标感,并为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市场经济让高职学生公平意识显著增强,认识到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努力提升自己,为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打好基础。再次,社会的商业化也让高职学生有了效益的概念,这对于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为人处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

矛盾统一是事物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冲击。比如,市场经济过分地强调个体意识,使部分学生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而膨胀的私欲支配了主导意识,便会产生极端的个人主义,过度自信、自负,导致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公众意识便会被忽视。又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容易让高职学生片面注重个体主动性,从而淡化了团体协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缺失,这对其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是不利的;再比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很容易误导高职学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为自己制定高规格的人生规划,享受高标准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提高和探寻,精神价值无法实现。从微观上来看,现代网络科技的发达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无法分辨出网络信息的真伪善恶,从而很容易误入歧途,沉溺其中,荒废了学业,自毁前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对策。

(一)创新和改革教育体制科教兴国

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为保证此战略的落实,必须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队伍,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既是后备军,又是主力军,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调其自觉性。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传统观念里的载体主要包括文化载体、网络载体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应当探索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全方位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教论坛/2014.29教学方法要改革,要避免生搬硬套和本本主义,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课堂,从身边的细节和大小事件里发掘隐藏的大道理,能够感同身受,将晦涩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到身边的一草一木,这样学生学习便随时随地无处不在了,学生也能安心坐在课堂里,耐心听完老师的一堂课,并且能够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老师也可以旁征博引,用真实的事例来论述思想教育方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参与并亲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改变教育观念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是以利益为核心的,不管在何种类型的矛盾和斗争中,利益始终是其围绕的核心,而在各种形式的利益斗争中,经济利益总是首当其冲,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和利益冲突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他们的物质利益为立足点,因为这是矛盾的所在,也是解决方法的关键所在,切勿一贯以“假大空”的方式来单纯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种空洞的说教形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也无法领会其中的要领,即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也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更加不能按图索骥,要依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原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除了健康的信念支持,先进的教育方法、优秀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等都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备条件。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和社会问题,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旦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对未来和社会失去信心,对国家的制度和指导方针产生疑惑,这样的负面情绪不仅危害高职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周围人群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担负起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虽然无法以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但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中的有关方法,诸如团体式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树立起集体责任感。

(三)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实效性的重点是教师生动而高质量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科研和推陈出新,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实际讲授课程,不能只看书本,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打牢学生的政治理论根基。”[2]结合高职学生上课实际及有关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高职学生都比较喜欢知识面广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比较枯燥难懂,理论性强,教师仅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尽量熟知古今中外,精通天文地理,这样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引经据典,博采众长,把抽象的政治理论放置于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研读文献资料,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不唯书,使学生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四)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

主体性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制度的建设和养成教育的强化。在制度建设上,高职院校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尊重学生,使其能够完全行使已有权利,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意愿基础上的制度落实,才能真正为学生带来利益。学风的建设也不能忽视,我国古代著名的故事“孟母三迁”就说明了成长环境的重要性。高职学生虽然仍身在校园,但大学的生活环境已渐趋社会化,学生主体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约束,很容易迷失自我。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赛事、活动,通过交流和竞争来严肃校纪校规,督促并培养优良学风,让学生在优良的风气中完善自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上的体现,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事事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的引领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当依托于高质量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明白学生真正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对本校学生身心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怀,包括心理上的辅导和生活中的帮助等等,才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认识到“我很重要”,其作用显而易见。首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大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平等、民主可言,教师一直处于严肃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则处在较低的地位,这样明显的心理位置的差异会导致学生有恐惧学习、恐惧老师的想法,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经常举办师生交流活动,弘扬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师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师生彼此了解,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其次,过去的授课方式一般比较枯燥单调,误导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便等同于冗长的报告和严肃的专题会议,新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把会议、报告等方式转变为拓展训练、讨论交流等活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提升自我的动力;再次,要不断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必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配合与认同,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认同和参与程度。

(五)优化育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成长环境中的重要部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职学生以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主动性,以及在思考人生相关问题时的创造性,这对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将来尽快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包括学风建设、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高职学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民俗文化等等都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带来屏障,正确引导高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杜绝民族歧视、贫富攀比、优差生分化,只有良好的交际环境,才能促进校园整体环境的优良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的新渠道。一方面要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具有说服力。

(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结合实际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在学校内部的学多是以课堂教授的理论为主,两者相脱节;另一方面又由于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加强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但总体来讲学生接触的还是理论型的学术知识较多,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以至于学生虽然真正接触过的实际操作较少,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已经绝对能够胜任,对于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将出错缘由归结于客观对象本身,而非自身。要从根源上缓解这一弊病,就要鼓励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检验所学知识是否实用,并进一步加深平时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更加的丰富化、生动化,最终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教育的目的。

篇7

2.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市场化改革中,各个公办高校的经费存在差异,如何分配使用外事经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外事工作的进程。外事工作中的留学生招生、学生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推广和选拔师生出国培训都需要经费支持,并且很难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这些工作开展的意义更重在其社会价值。如果高校对此工作投入不足,而高校外事部门又没有另外资金来源,则很难收获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也体现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融入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后,优秀教师和学者跨地区甚至跨国流动成为可能。而现实中发达地区乃至发达国家的高校往往能为外国专家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发展机遇,因而其所聘外国专家人数和学历层次相对而言更为理想。欠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国家的高校,要成功引进符合自身需要的优秀外国专家就相对有一定难度。

3.涉外需求的新变化。

以往的高校外事工作主要有引进外国专家、公派出国访问进修以及外事接待等三个方面,所引进的外国专家绝大多数是外国语言类专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学科建设日趋完善,科研方面也积极对接国际主流,高校对非语言类专业外国专家、外国短期访问学者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鼓励我国高校创设优秀学科面向世界开展交流,支持高校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这就要求高校外事部门配合高校教学科研建设,做好与国际学术机构等组织的必要沟通联络工作,乃至组织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吸引并招收留学生、协助孔子学院等开展汉语教育的国际推广都已经成为高校外事部门日趋频繁的工作内容。

二.高校外事工作的新特点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外事工作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涉外性。高校外事工作不可避免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敏感的政治性。同时,高校外事工作作为学校总体工作的一个部分,其内容、对象及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有其特殊性。外事工作不讲原则不行,没有一定的灵活性也不行。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应该兼而有之,不可偏废。外事工作的原则性是由外事工作特殊的政策性和严肃性决定的。当然,坚持原则不是搞封闭政策,不是排斥外国专家、对他们加以限制。要依靠其他部门的共同协作,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是通过结合教学、科研活动,进行面对面的宣传。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在引进外国专家等一系列高校外事工作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外事纪律教育。在我国任教的外国专家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执行所在高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我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风俗习惯;外教人员可以保持他们的,但不允许有任何传教活动;等等。高等院校外事工作必须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力求灵活、机智,游刃有余。由于高校外事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外国专家,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中国任教,语言不通,与普通中国人交往也很有限,因此往往有一种孤独感、被隔离感。高校外事工作人员要主动为他们搞好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对他们生活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尽量安排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身心愉快,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2.优越性与不足性共存。

高校的外事工作是由基层的部门来完成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加之高校办学财、物条件有限,很难专为外事工作投入过多的财力和人力,这是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但是,高校因为具有人才知识、图书资料的优越性,为外事工作创造了可以加大发展的好条件。只要加强组织领导,扬长避短,高校在外事工作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高等学校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集中了一批文化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人才。外语是高等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外语力量相对集中,不仅为本校的外事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且高校也能组织力量,为对外宣传提供可靠稳定的人才保证。特别是在对外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高校更能在这方面发挥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高校外事工作要鼓励高校的外语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翻译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料,通过为社会上的涉外部门提供咨询或办培训班等形式,为社会培训外语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高校的外事工作必须走入市场,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高校外事工作存在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相对缺乏、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以及外事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各高校对外事工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投入更多的财力用于外事工作的硬件建设。同时,高校外事工作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外事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篇8

所有的班主任都应该拥有一双“透视眼”,一眼就能看到学生心里去,与学生的交流必须细致而深入。要让每一张调查问卷,每一次家访、谈话,每一门课程成绩的记录,每日每时的细心观察,都成为伸向他们内心深处的触角。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只要在学生面前一站,透过他们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就能准确地把握他们为什么兴奋,为什么消沉,为什么哭,为什么笑,甚至是一点点情绪的波动。班主任要想达到如此的境界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入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刚烈好胜,有的舌如机簧,有的惜字如金,面对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们该如何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使他们融洽相处,积极上进?我想班主任首先应细致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作好记录,因为学生的一言一行中都会透释出他们的个性特点,然后在积累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做到了然于胸,尤其是那些温文内敛、惜字如金型的学生更应细致、深入地去把握。还有一类学生,成熟而敏感,甚至有些自卑,青春发育阶段的迷惘使家长感到恍如隔代,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孩子,解放他的思想比提高他的分数更为急迫。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其沟通,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期待着老师对他的询问和关注,有时,班主任一次鼓励的微笑足足可以令敏感的学生几天都心动不已。

二、细入学生的情感。

成人的情感世界纷繁复杂,学生的情感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会因为老师课堂上几句不经意的话语而黯然神伤,因同桌、室友几个无心的措辞而郁郁寡欢,因心仪的男孩喜欢上了别人而悲痛欲绝,因回校时父母几句“多余”的叮嘱而倍感厌烦……这些无不困扰着他们,迫切地寻找倾诉的对象,来一场痛快的情感宣泄。此时恰恰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最佳良机,千万不可错失。

班主任与学生情感交流时必须始终坚持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原则。交流时首先要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其次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管理者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倾听者,力求扮演好一个完美听众的角色,不可对向你捧出一片真心的学生表现出丝毫的轻慢,否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伤害。此外班主任还应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身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中去,不把个人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从而引导学生个性得以良好地发展。

三、细入学生的家庭。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极度不利。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就特别强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最大的根源在于其家长,在于这个学生最直接、最贴近的“精神家园”。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的离离合合,父母当年没有实现而寄予自己身上的希望,父母对自己的溺爱和苛求,父母借自己的成绩与人相攀比的心理等等,一丝一缕都在拨动学生的心弦。

班主任必须细致、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而家访是一种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获得学生在家时的表现,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根源等等,可以与家长在“拯救”学生的观点、方法、途径上达成共识——育人先于分数,从而排除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来自家长这一环节的干扰因素,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确保问题能得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对于少数极个别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学生应尽自己所能说服其家长,劝其及时将子女送医院就诊治疗,不要因丢了几天课业而失去了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细入学生的生活。

班主任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校时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学生喜怒哀乐的源头,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离开了父母的“温柔乡”,不异于折楫之舟,难以远行,尤其是初过寄宿生活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其欠缺,班主任更应主动深入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尽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关爱是一种攻无不克的利器,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教育艺术。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应放下自己是个管理者的潜意识,树立起教育服务者的意识,抛弃绷紧的面容,换上真诚的笑靥,更多的从教育服务者的角度真正走入学生的宿舍、餐厅,走入学生的冷暖、饥渴、病愁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关爱,驱走其远离父母的恐惧、哀愁,体会到另一种大家庭的温暖,搭建起让彼此心灵相通的彩虹,共同拥有那份默契,以保证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细入学生的成绩。

篇9

2.1矿井实施集中化的生产矿井管理

对煤矿矿井的井田范围进行持续调整和扩大,或者实施井口合并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矿区不同生产矿井的具体布置。提高矿井产量,并实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我们应该针对生产矿井实施科学集中管理,进而缩短施工生产战线,减少巷道开拓数量以及工程维护工作量,减少占地面积,有效适应不断变化的矿井生产需要。

2.2促进工作面长度选择的科学化

在进行煤矿矿井开拓工作和巷道布置工作时,一般需要对工作面长度进行科学选择,减少巷道工程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回采工作面单产的提高,同时实现煤矿采区集中生产。在具体工作中,工作面长度的选择应该在综合考虑矿井具体条件以及生产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并从长远角度考虑矿井的发展方向,为煤矿矿井开拓工作和采区巷道布置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3矿井对采区巷道进行联合布置

在开采煤层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煤矿的采区巷道进行联合布置,促进煤矿储量的增加,促进采区服务年限的增加,并推动生产工作面数量的增多,提升煤矿采区的实际生产能力,达到减少矿井内同时生产煤矿采区数量的目的。

篇10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缜密的系统性,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个系统性,才会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海上的日出》一文中,出现了表时间变化的词“一刹那间”,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其他表时间变化的词。学生通过阅读,又找到了“过了一会儿”、“转眼间”、等词,再让小组讨论分别表示怎样的时间变化,并把这些词记录在笔记本上,和以前学到的表时间变化的词汇集起来,完成表示时间的词汇的积累。

二、讨论题的设置要培养独立思维

随着学生的长大,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进入中高年级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维的多向性,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没有思想。例如在教授《羚羊木雕》一文时,研读环节,讨论“这能全怪我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让学生理解在这件事中父母和“我”都有做欠缺的地方,通过讨论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的和睦与温馨是需要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共同构建的。

三、讨论题的设置要具有拓展空间

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善于想象。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便于想象的问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苍穹中尽情遨游。例如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大后的苏明娟会是什么样?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教师明确指明他后来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样学生对希望工程的认识就会更深。

四、讨论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

语文新课标在语文素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讨论题的设计上不但要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例如《跳水》这篇课文,在课后有讨论题:“孩子得救了,大家都很高兴,但作为孩子父亲的船长为什么会呜咽起来?”我们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作为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与紧张使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呜咽起来。讨论的结果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五、讨论题的设置要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千差万别,因而在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时要有层次性。例如:在学习《种一片太阳花》一文时,我为较差一些的小组设计的讨论题目是:找出文中表示太阳花美丽的词语和句子,为中等水平的小组设计的题目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为较好一些的小组设计的题目是: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言可发、有机会提高,这样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六、讨论题的设置要注意提问题的时机

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要在问法上讲究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最好时机,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理想效果。如在讲授知识时,在新知识纵横交叉联系处的争议,设置讨论题;复习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两者之间的讨论题,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句诗时,可怜一词在以前是可惜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可爱,学生讨论后,对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就会升华了;讨论题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到现象,就要深入本质。但课堂讨论的手段在一堂课中次数不能多,一到两次比较合适,否则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序。

篇11

2、目标性原则

为了使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就要将过去传统的学术教育模式转变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构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规模,促进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创新。

3、规范性原则

为了避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随意和无序,务必要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计划性和严肃性。具体来说,要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体系结合起来运用到人才培养机制中,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运行和控制。另外要对高校内部的各种实践教学文件和资料进行规范整合,例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等等,保证实践教学管理能够有序、合理的开展。

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构架简述

要知道,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务必要和本校的招生机制、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地联系,在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两个时期,三大板块,四个平台,六种形式”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两个时期

两个时期既是指大类时期和专业时期,在大类时期,高校教育主要由通识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组成;而在专业时期,则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内容的教学,这样一来,在大类招生的环境下,这两种时期所构建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同时将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到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中。

2、三大板块

这里所讲的“三大板块”包括了校级实践教学板块、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板块以及被分流之后的专业实践教学板块。第一种主要针对的是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外语应用能力教学、计算机运用能力教学、社会调查研究教学等,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一般素养,这个板块是面向经济管理所有专业开设的。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板块主要是由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构成的,这种大类专业的口径比较大,涵盖了大类专业下各个专业的共性特点。而最后一种实践教学板块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实践课程,如动手实验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跨专业实践课程等。

3、四个平台

“四个平台”指的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外和校内这四个教学平台,其中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关键平台,同时也结合了相关的实训和校内模拟实验课程;而第二课堂主要是一些课外竞赛和活动,如各种社团活动、科技比赛等,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体质能力等等;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组织和开展各种实验、活动策划的重要场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运用的关键平台,学生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极大地开拓视野,增加自己得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使得学生的职业教育能够得到贯彻和实践。

4、六种形式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实训、教学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这六种主要的形式。实训是根据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某项具体的能力或者是综合的技能进行训练的方式,它能够使学生在模拟的教学案例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树立正确的学科思维,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实习是学生将知识理论转化为技能运用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覆盖性;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方式是学生自主地研究、独立思考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实际的工作状态;社会调研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科学的手段,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调研的教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最后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则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整合、综合应用的环节,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科研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写作能力。

三、对建设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1、教学理念的更新,树立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高校要充分借鉴各种实践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建设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突出本校的特色,树立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2、巧用社会资源,推行产学结合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将学校教育和企业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系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研能离开和业务能力,实现产学结合。

3、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校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促进实训、实习、社会调研、毕业论文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形式结合的有效途径,高校要从自身学校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经费预算,多方面地筹集资金,改善实践教学的各项设备设施,完善学校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篇12

1.3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考核,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却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充分地研究和指导。当前高职院校既懂理论更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明显偏少,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也无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1.4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经济管理专业需要更好地和企业合作,为学生实践应用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应用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当前的校企合作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企业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学校没有足够的社会认可度,学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要想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较好的实习平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指导作用,尤其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政府从中间搭桥,协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企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政府改进服务,加大宣传,营造较好的职业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自,营造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投入,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允许和鼓励海外大学相关机构兴办股份制学校。

2.2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知识来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感知,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指导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综合技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感知所学的经济理论,感知经济发展的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经济的管理和决策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3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实践性教学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时安排上向实践教学重点倾斜,改革当前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大胆地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实践主题,改变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观念,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当前高等院校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难题。

2.4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的模式和基础,一定要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作为高校应该联系更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相关的管理当中去,在企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感知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社会发展紧密接轨,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和社会同步发展。

篇13

(一)市场调节学说

市场调节学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呈报应由市场调节来决定,没有必要做更多规范。支持这一学说的有理论、信号理论和私有合同理论。

1.理论

理论认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如果有人怀疑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投资者可聘请审计师,通过审计鉴证来解决。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2.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源自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产品供销的信号。公司定期向市场呈报财务报告,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如果公司自愿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公司的筹资成本就越低,公司就能赢得竞争,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公司能够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的核心。公司自愿呈报财务报告信息有三种情况:经营好的公司,有动机公布公司好的财务信息,因此,这些公司会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经营中等的公司,因为怕被认为经营不好,所以也有自愿呈报财务报告的动机;经营不好的公司,如果不呈报财务报告,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公司,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呈报公司的财务报告。

因此,信号理论认为,市场已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规范公司财务报告的呈报,就不需要再有更多的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

3.私有合同理论

对于上述的两种观点或许有人会提出:公司呈报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并不能满足个别使用者的需求。对此私有合同理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法得到它,即通过签订私有合同或出资去购买。

如果市场上存在职业的财务分析家,那么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就可以通过与职业财务分析家签订私有合同,来获得需要的信息。如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另外,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报纸或杂志来获得所需的信息。购买时发生的支出,就是信息使用者为获得财务信息所支出的成本。这也可归结为是市场常常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从而达到对市场上的信息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

私有合同理论进一步提出,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信息产品,政府并不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如何披露,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编制和呈报,完全可以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应采用放权(Deregulationofdisclosure)的政策。

(二)政府规范论

政府规范论认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政府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同时,这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的。

1.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有时往往失灵。有以下三个具体理由:

(1)如果政府不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生产信息产品的垄断者。

如果市场是一个竞争的、但不规范的市场,那么生产的竞争就会带来垄断。其后果是,垄断产品的价格提高了,生产的数量减少了,最后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短缺,使产品的使用者购买和消费这一产品的成本增加。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市场上是一种信息产品,它同样符合其他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一切规则。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政府应该对财务报告这一信息产品进行规范,才能有效抑制信息产品生产垄断者的产生,降低全社会信息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的成本。

(2)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失误,会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下降。

尽管公司有向市场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的动机,但是如果政府不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就可能会影响到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因为公司经营者对财务报告编制的方法的选择性一般较大,各公司间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的可比性较差,如果没有统一的财务报告信息规范的标准,就市场的总体来看,财务报告信息就会失去可比性,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不高和有用性程度的下降。而如果审计师在审计时缺乏统一的审计依据,则可能导致审计的失误,即没有发现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要依靠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建立的信心来自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因此,政府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使会计信息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3)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司的财务报告作为该公司会计的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二是生产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表现为可以被所有与它相关的使用者免费使用,因此它的生产成本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如果在一个市场生产的产品是可以被消费者进行免费使用的,那么生产者就不愿意生产这种产品,导致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短缺,这就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的表现。显然,如果会计信息产品是短缺产品,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因此政府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以防止和解决信息产品的短缺问题。

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规范所带来的成本应由谁来承担。如果由政府承担,就成为政府对财务报告信息呈报的公司的一种“补贴”,这会导致公共产品的生产过剩;如果由公司承担,就会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公司则不会赞成政府这样的规范。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讨论。

2.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能够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使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不纠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市场的竞争就可能不公平。对此,政府规范学说认为,规范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对称的信息;法典理论解释:规范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规范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利益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一)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

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看起来是一种经济行为,实质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本身具有政治行为的性质,它与政府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对财务报告规范机构主要是政府,财政部代表国家政府行使规范的职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尽管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强有力的支持。SEC是美国的一个准立法机构。1973年SEC公布的第150号公告(ASR150),阐述SEC与FASB的关系。“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其公告和解释性文件所颁布的原则、标准和实务,将由本委员会作为具有重要的实质性的支持来加以考虑,而那些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相对立的意见将被认为不具有这方面的支持。”

(二)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

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是指参与制订规范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成功与否,规范的参与者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政府作为财务报告规范的主要参与者,对规范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以美国为例,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遵循的程序是,准则的起草、准则的讨论、举行听证会、投票表决。而最后准则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由各公司采纳,取决于SEC的认可程度。从美国的历史看,国会和SEC都曾有否定FASB已制订的会计准则的先例。SEC的官员曾这样认为,由民间组织FASB制订会计准则、然后由SEC批准会计准则的实施,这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既能发挥专家在制订中的作用,又能体现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政府的权威性。而我国的财务报告的规范主体是政府,这样的规范主体显然代表了我国国家和政府的利益。

(三)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

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是指财务报告规范实施的后果。财务报告规范的实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涉及到他们各自的经济利益。

WattsandZimmerman(1978)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即将公布的规范财务报告的新准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1.对于政府来说,政府一般会支持新准则的制订与实施,以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2.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说,如果新准则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公司的经营者会积极地应用新准则;反之,则会反对应用新准则。3.对于审计师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审计师会支持新准则的应用以减少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但是,如果新准则要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越多,那么审计的风险就会越大,审计师就可能反对新准则。4.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免费使用者(Free-riders)如财务分析家来说,他们一般都会支持新准则的应用,并希望新准则越多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准则的制订者就应十分谨慎,因为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就意味着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大,这些成本应由谁来承担?这是准则制订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一)在制订财务报告规范时,必须要考虑它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既然财务报告规范的主体是政府,它的行为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那么规范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经济后果如何就应成为规范时最重要的问题。如美国把财务报告规范研究归为“会计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ofAccounting)。在美国会计学术界,如何规范财务报告、改进财务报告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今的8年中,我国颁布了十多个会计准则,但对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产生的经济后果、经济影响,会计学术界却研究得不多。如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就引进了西方国家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思想,但至今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却应用得并不广泛;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中常采用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为什么在我国应用时有些企业愿意采纳,有些企业却不愿意采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用会计准则来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使公司会计人员有更多的选择公司会计政策判断机会,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吗?

笔者十分赞成刘峰、李少波(2000)的观点。他们撰文认为当前我国在制订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可归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不够而引起的知识存量不足,对会计准则制订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我国制订和公布的各项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很强的英美取向,即会计准则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借鉴了英美模式。他们认为:我国目前为止的会计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很多研究是对同一问题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二)重视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所产生的成本,解决好“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

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是由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具有强制性这一特征所带来的。如果规范财务报告的准则过多,就会带来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的增加和准则在应用上的困难。尽管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比较完善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有许多会计学家批评FASB制订的准则过多,目前FASB制订的准则有130多个,每年的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制订的成本过大。我国在制订准则的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不能认为制订的准则越多越好,也不能认为大、中、小公司都必须应用同一的准则,更不能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以减少不合理的成本的支出。另外,过去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会计界研究的不多。SEC曾设想:随着财务报告规范的增多,编报成本的增加部分应由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来承担。但究竟如何操作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松年,薜文君.(1999).《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第7期

2.刘峰,李少波.(2000).《会计理论研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当代财经》第6期

3.冯淑萍.(1999).《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第1期

4.葛家澍.(1999).《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