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综合音乐欣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综合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综合音乐欣赏论文

篇1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篇2

一、重要意义

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大学生德育、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l、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育。音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声音的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百态。通过指导学生恰当地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融入情境,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感情真挚,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老年听众的欢迎。因此,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等综合素养。通过引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大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提高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校学生因就业压力、相互攀比、情感波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断显现,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代名篇《乐论》中论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热爱生活,增强自信,敞开心扉,舒缓心理压力,逐步培养坚毅、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存在问题

当前,各高校将音乐素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等普及性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对照社会各界对音乐素养教育的较高期望以及课程的内在潜力,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一,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有的音乐素养课程安排的内容包含程度较深的专业知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其二,部分高校对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三,由于专业师资比较缺乏,有的音乐鉴赏课同时安排几百人大班教学,甚至随便选派音乐爱好者开课,采取播放碟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既不分析作品,也不讲授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效果难以乐观。其四,有的非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师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几个专业领域量体裁衣,安排的教学专题覆盖面不够广,内容不够全面,难以符合音乐欣赏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

三、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音乐素养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音乐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着眼学生成长明确教学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求,谋划具体的教学定位。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一般以培养音乐爱好,普及音乐常识,提高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类学生,一般以普及音乐知识,发掘自身音乐潜力,掌握进一步自学的方法为主要目标。对于影视、播音、文化创意等与音乐学科专业比较接近的学生,要求学习程度相对较深,一般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现力,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主要目标。

2、以人为本安排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代表作品的选择上,适当选取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通俗易懂的片段进行赏析,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从小练过乐器、参加过合唱团,有的学生先天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有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不同的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潜力不同,需要统筹兼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课堂观察、课余交谈,增加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能因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地加以简单评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现今部分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较陈旧,单纯介绍作品,然后欣赏作品,课堂互动较少。教师可以拓宽思路,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一,专题式教学,把课程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启发式教学,在欣赏古典作品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当代流行元素,如,在欣赏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S.H.E的《不想长大》中的部分旋律正是出自这首经典交响曲,韩剧《My Girl》中的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是Hip Hop的风格,但是它的主旋律也是出自于此,等等。其三,讨论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谈论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形式或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朗诵、演唱、论文、表演等等,可以发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

参考文献

[1]马蔚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5).

[2]张亦军,魏士林.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现状与对策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4).

[3]刘文,闫.张家口地区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的教学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1,(12).

篇3

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它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具体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就成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任务。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的认知特点就是从兴趣出发,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音乐欣赏课要以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直观性、趣味性,符合学生从兴趣出发的认知特点,如果恰当地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综合感知音乐,定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开发。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音乐欣赏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整合,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通过视觉信号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

在音乐欣赏课中使用表现音乐内容的投影、录像、录音、电脑课件等丰富的视觉信号,来弥补学生表象储备的不足,便于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分析音乐信号的含义,捕捉音乐形象。

1、课前使用:学新课前用“视觉信号”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音乐欣赏课,一般采用课前先观看描写该音乐情节的“视觉信号”材料,学生会立刻被视觉信号吸引,从中了解了音乐要表达的事物,引起对新课的兴趣。这是因为在形象信息材料中,视觉信号是第一直观的,也是第一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视觉信号了解了音乐要表达的事物后,才易感受音乐听觉信号的含义。

例:在《玩具兵进行曲》的欣赏教学中,我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以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最高宗旨,并将其贯穿全课。在听赏前,我借助媒体为音乐配上动画,根据音乐的不同内容制作出玩具兵行进的各种动作和各种玩具的跳舞画面来辅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在课堂现场引导学生自己创设了符合音乐场景的“神秘的梦境”的氛围。乐曲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梦,梦中一群玩具兵偷偷溜出来玩耍、游戏。当我提问:“玩具兵不能被打扰怎么办?”时,孩子们便纷纷自动以各种姿势“躲”了起来,安静专注地听音乐与赏动画。这样使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真正融入了音乐情景之中,这对于理解音乐起到了很大帮助。

2、课中使用:学习中对音乐形象把握不准时,用“视觉信号”帮助学生捕捉准确的音乐形象。

如:欣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教学中,学生在初听中判断出这首乐曲是ABA式的三段体,但这首乐曲表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且每一部分又在讲述着什么,学生心里是模糊的,因为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无法真正体会乐曲所反映的内容及感受。于是我请同学观看了自制音乐片《扬鞭催马运粮忙》,学生立刻在“视觉信号”中了解了第一乐段描绘丰收后的农民粮满车、歌一路,喜气扬扬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第二乐段舒展喜悦的音乐描写了农民们送公粮的心情;第三部分的音乐更加热烈欢腾,一下子把运粮车队来回奔忙、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很容易地让学生捕捉到了准确的音乐形象。

3、受阻使用:当学生在想象力训练或在自创动作表演音乐等环节思路受阻时,用“视觉信号”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又如在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想象并表演舞蹈波尔卡,学生表演得很单调,说明由于受表象储备的限制,想象力与创作动作的思路受到了阻碍。此刻我请学生观看了外国民间渠道艺术家表演的《波尔卡》舞蹈录像,学习其中简单的动作,观后再让学生根据现有的动作进行简单编创。由于学生在“视觉信号”中受到了启示,思路畅通了,设计出了比原先更丰富的队形与动作来表演音乐形象。

4、突破重难点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如:聆听完《在钟表店》时,多媒体表现各种钟表摆动的情景与声响,启发学生来探寻不同的钟表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来表现不同的节奏,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创造力。轻松地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通过听觉信号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反复地、多角度地、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下倾听音乐,最终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使用听觉信号来引导学生鉴赏音乐需要精心安排。

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一课中,我安排了欣赏曲《在钟表店里》、《野蜂飞舞》、《赛马》的片段欣赏。在这课中我并没有让同学们孤立地聆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中模拟的声音相结合着聆听,如钟表声与《在钟表店里》结合、动物的声音与《野蜂飞舞》结合、脚步声与《赛马》结合等,充分体现出音乐性。在教学时,由课件中具体的场景出发,一步步引领学生聆听、模仿、辨别日常中自然界动物界的声音,直至过渡到音乐的聆听。如果没有色彩鲜艳、形象各异的小闹钟图片和清脆悦耳的多种闹钟声来吸引学生,就难以让学生细细聆听《在钟表店里》,充分感受音乐;如果没有游戏“猜一猜”,结合着各种森林小动物的叫声与画面,就无法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心,认真聆听音乐《野蜂飞舞》;如果没有媒体的帮助,播放各种生活中的声音素材,也就无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创编各种小故事,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评价了教学效果,把音乐课推向了。整堂音乐课,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时教学中,我认为听觉信号基本可以贯穿在这样几个环节中:

1、边想边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如低年级阶段欣赏音乐时,可先用“视觉信号”及讲故事等手段使学生了解音乐要表现什么,然后提问:“音乐到底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等手段表现这个故事呢?请你听音乐,从中得到答案。”学生会边听边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带着问题去鉴赏音乐才能够引起学生对音乐的相当兴趣。

2、边动边听:

边做律动边听音乐,它可以配合“边想边听”来使用,这种活动可达到用动觉辅助听觉感知音乐的目的,能使学生在动作的韵律中很快体验到音乐的速度、力度等特点,边动边听为学生开辟出了一条鉴赏音乐的途径。

3、边视边听:

把音乐制成电脑课件,使较费解的听觉信号化为形象的视觉信号,既可以表现音乐情景,也可以表现音乐结构,如(乐段、乐句),还可以表现力度、速度、配器等,这种做法可使较抽象的听觉信号迅速转化为形象的视觉信号,使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所欣赏的曲目,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视、听、动结合创造音乐氛围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使难理解的东西变为容易理解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例如:在欣赏《四季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可以让学生在春天中欣赏冬天白雪飘飞的景色,不仅可以欣赏南方的冬天景色,也可以欣赏北国的冬天景色,更可以看一看外国的冬天景象。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视野变得更广阔,学习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从综合的知识面上学习,既发展了形象思维,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学生在这三位一体的活动中受到视觉美、听觉美、韵律美的多重熏陶,形成高超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音乐欣赏教学中,达到了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开发。由此可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音乐欣赏教学,对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

小学低年段学生受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观察事物往往只注重整体,比较笼统,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情绪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把学习当作一种游戏,学习活动本身有趣,教师态度亲切和气,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兴趣来源。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来自各方面的表扬是他们学习的绝对动力。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像给高中、大学的学生上课那样设计小学欣赏课,那样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

二、兴趣与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爱上欣赏课,首先要让学生对欣赏的曲目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应时时刻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最大可能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1.游戏的优越性

小学低年段学生具有精神集中时间短、好玩、好动的特征,而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游戏可以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爱上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游戏与小学生生活的关系

现在很多领域都提倡回归自然,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也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小学生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孩子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尽可能从小学生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利用小学生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三、如何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1.利用身体律动游戏

我们的教学可能面对很多不同的状况,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硬件等等,农村学校里面甚至没有乐器供我们上课,所以教师随时拿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就能上音乐课。身体律动游戏就不受任何设备因素影响,随时可以按节奏做出美妙的身体动作,为乐曲配上声势律动,让学生不仅能动起来,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欣赏分析乐曲。如我在上低年级欣赏音乐课《朝景》中,是这样给学生欣赏的:首先要学生闭上眼睛初听歌曲有一个大概印象,引导学生背唱乐曲的主题,当学生记住这首乐曲的音乐主题时,感悟这个音乐主题的内涵,知道这是整首乐曲的源头时,他们就会有兴趣去探究,音乐主题将如何得以发展。通过分析,我们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各部位(可以拍掌、跺脚、捻指、拍肩等)来表示清晨,并随音乐舞动,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课堂乐器游戏

低年级学生对于动手游戏是十分感兴趣的,当他们见到一件件的课堂小乐器时就会兴奋十足,恨不得马上把它拿到手上自己创作一番。如在欣赏《龟兔赛跑》一曲时,我先请学生讲故事,创设情境,表演小歌舞剧,让部分学生分角色表演,其他的学生就用课堂敲击小乐器做拉拉队,用教材指示的小乐器即兴敲击,让课堂的气氛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3.利用身边可发声物体游戏

我们可以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上课前,布置他们自带一样小乐器(纸杯、纸皮、报纸、铁罐、筷子等等),根据上课时乐曲所需配以自带的小乐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如我们在上《小鸭与大灰狼》一课中是这样操作的:故事引入乐曲《小鸭与大灰狼》后,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教师说出小动物的神态,让部分学生模仿出来,其他学生就按照老师的指示,根据故事情节,音乐气氛,利用自带的小乐器(报纸、筷子、铁盆等)烘托故事气氛,这样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挥他们原有的创意。

4.利用故事创设人物游戏

枯燥的乐曲,如果加故事人物进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如我们在上《小白兔乖乖》乐曲欣赏课时,教师边放音乐边给学生们讲故事,老师讲话的语气随着乐曲情绪做出适当的变化,这样整个故事和乐曲已经进入孩子的心里面去了,接下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角色,把小白兔如何机智拒绝大灰狼进屋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玩中进一步欣赏乐曲。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音乐游戏,采用游戏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小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立群.幼儿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篇5

顾名思义,自弹自唱就是自己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演唱声乐作品,是指在演唱歌曲的同时编配并进行钢琴伴奏的技能技巧。自弹自唱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体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掌握自弹自唱能力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弹自唱能力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的检验,充分体现了音乐理论、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即兴伴奏能力以及音乐创造力和感悟力等综合性能力,是其它任何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无法取代的。德宏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从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到高师音乐教育都还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整体音乐教师的音乐综合能力较差。地处云南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德宏师专则是当地唯一一所具有专业音乐教育的地方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是为德宏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其办学理念、思路以及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德宏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当地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德宏师专由于师资的严重欠缺,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毕业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该必须具备的自弹自唱能力非常薄弱,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教学中无法完成自弹自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德宏师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并直接影响当地的基础音乐教育。自弹自唱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自弹自唱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边疆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教学水平

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的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形式包括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教学两部分。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条件,课堂音乐教学内容、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课堂音乐教学主要有歌唱音乐综合课、音乐欣赏综合课、器乐合奏课等;综合性课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各种歌咏大赛、综合性音乐比赛、合唱训练、乐队排练、各种音乐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学校课堂音乐教学,还是课外音乐教学实践,自弹自唱能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充分利用自弹自唱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来完成教学任务。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晚,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师资、基础设施、教学环境的严重欠缺和匮乏,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音乐教育一直处于低层次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上以课堂综合性歌唱音乐教学为主,而相对单一的乐器合奏、合唱训练、乐队排练、音乐欣赏几乎没有。因而,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与内地相比,其综合性要求就更加高,对音乐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这种高度的综合性,必然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自弹自唱能力和综合音乐素质。只有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自弹自唱能力才能够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在教学中才能以热情饱满的情感弹唱,加上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才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总之,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弹自唱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边疆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自弹自唱无论对于音乐作品的诠释还是进行示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弹自唱能力水平的高低还是一个音乐教师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驾驭音乐课堂教学所必需具备的技能和手段。

2 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边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弹自唱由于“涉及较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高师教学实际中不仅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的整合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实现课程间的融合,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弹唱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锻炼机会,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高师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自弹自唱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和能力,它是衡量一个学生或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一项由多种知识、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与融合的能力。这种表现形式对音乐教师或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声知识、钢琴演奏技能、声乐演唱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即兴伴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音乐综合素质。目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音乐理论水平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起点低、音乐综合素质较差等特点。由于自弹自唱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比较广泛,因而通过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动的将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与融合,将有限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加以提升,从而使学生在自弹自唱的实践过程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演唱演奏技能,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的过程当中得到锻炼的机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专业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总之,通过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提高边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对于切实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适合于中小学需要的合格音乐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开设自弹自唱课程有利于优化边疆民族高校严重匮乏的音乐教育资源

边疆民族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紧缺、简陋,专业及教学水平偏低等问题。以德宏师专音乐专业为例:从教学设备而言,德宏师专音乐专业教学钢琴严重欠缺,目前一共只有18台钢琴,而学生有150多人,加上学前专业学生,一共有三百多人,这些钢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练琴实践;到目前为止,德宏师专音乐专业还没有专门的音乐艺术教学实践场所,没有专用的演播厅或音乐厅,没有专用的排练厅;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德宏师专只有9名音乐专业教师,他们要承担音乐专业的教学任务、学校的公共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任务、学前专业教学任务以及学校各种文艺活动与晚会的组织任务。因而,德宏师专音乐专业教师非常欠缺,无法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许多教师担任5、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都必须是全能型的教师,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根据当前德宏师专音乐专业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如果采用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结构根本就无法实现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决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德宏师专音乐专业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然而,自弹自唱课程由于其高度综合性优势,对于缓解这一矛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优化边疆民族高校严重匮乏的音乐教育资源。首先,从传统专业院校专业课程结构来看,钢琴、声乐、即兴伴奏都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开设;从上课模式看,声乐、钢琴是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要求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而当前边疆民族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根本无法满足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自弹自唱以其高度的综合性将钢琴、声乐和即兴伴奏进行整合,从而缓解了边疆高校音乐专业因教学设施和师资不足的矛盾。其次,自弹自唱能够使学生的艺术实践变得更加简单而方便。只要一台钢琴,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自我表演,对于艺术实践场所和设施不足的边疆高校而言,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4 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边疆民族高校音乐教育师生的创造力

1994年美国所通过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能否占据竞争位置的成败关键。”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我国的教育也开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技能逐渐转向重视智能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人才智能培养的核心构成,是社会与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扩散性的特征,是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对立统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能以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独创性特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音乐教育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任务,以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自弹自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高度的综合性。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即兴伴奏、和声配置、音乐理论等相关课程内容。自弹自唱所包含内容的广泛性能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学生或教师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或教师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更加主动、积极和活跃。边疆民族高校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观念、管理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比其它地区高校更加落后,传统教育中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多重视,必然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自弹自唱对于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与想象力;对于培养他们饱满热情的创造精神、高度的灵活性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自弹自唱在边疆高校音乐教育中,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对于边疆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更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5 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边疆民族高校音乐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动力,才能够高效率地将学习行为长久的保持下去。《论语・雍也》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边疆高校音乐教育通过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能够广泛的调动学生对音乐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爱好与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并锻炼学生自觉参与、独立操作的品质和能力。自弹自唱能够给予学生或教师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现和诠释音乐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使学生或教师的创作性活动受到应有的尊重,个人的理解和判断被充分认可。自弹自唱由于其高度的综合性特征,通过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能够把抽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充分的结合起来,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篇6

    一、民主性评价构建丰富的舞台

    新《课标》中指出的“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定期定量地举行形式多样的音乐会,在班级里提供一个个展示不同艺术风格的舞台,让学生的音乐技能、感受、表现、创作及特长等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习自评与互评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音乐能力的了解与评析,更好地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深人开展与提高;也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效果的客观评定,不断完善对音乐课程的管理。

    1、宽松愉悦的“演唱会”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与乐于参与的课堂形式。从歌曲演唱的考核中,可以了解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兴趣程度、合作情况及协调能力;可以测评出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感、气息运用、表现力等技能表现。举行单元性的班级演唱会能及时评价学段的教学情况,促进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真实的教学水平。“演唱会”的表现形式是自由、宽松、合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师生都是演唱的合作者、表现者,也都是现场的评委。首先老师拟定一个评定方案让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作指导性的点评或总结。例如给一定的分值,尝试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做法,让学生体验到公平的原则;参与的方式可以从本单元里自选一首歌曲,进行独唱、二重唱、小组唱、表演唱;或师生进行问答式对唱、或一组演唱另一组歌表演;一组唱歌另一组打击乐;还可以请同学为你钢琴伴奏……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形式,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都予以肯定。如果第一次不太好,但能在多次表现中逐渐进步,更应得到鼓励与支持,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的评定结果。在这种宽松、愉悦的体验与表现中,更能激发学生声情并茂演唱歌曲,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不断树立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2、诗情画意的“听赏创作会”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重要的比重。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能力,应该考虑和利用音乐与美术、文学的综合和联系,拓展思路,使之更加广阔。由于学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的差异,每个人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参与测试。例如:当学生听赏完一首或一段音乐后,他可以选择语言文字来描述,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说出来;也可以用线条、图案、绘画将联想到的与音乐有关的画面画出来;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配乐诗朗诵或拟题作文;编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创编一段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个人展现或小组合作,各小组的听赏内容可以自选,避免雷同。师生根据参与者不同特色的展示结果给予客观评议,各抒己见。评委及时在个人的评价表上作公正的评价记录。评价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心。

    3、富有创意的“课前十分钟”

    创造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创设“课前十分钟”的舞台,能为学生提供发掘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运用音乐素材再创音乐作品的空间,鼓励探索和实践,相互激励和促进,增强合作与交往,关注全体与个体的全面发展;能深化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评价与整体评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的课前十分钟就是在每次课程活动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自选内容和形式到台前来展现自我的综合音乐能力。如为学过的歌曲配上表演、配上打击乐,给听赏过的乐曲编读新的故事或配乐表演。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或生活中的素材来创作:如模仿一段潮剧中的“青衣袖水”动作,演示一首喜欢的流行歌曲,学唱一小段快板,模拟赵本山学老太太等。在“十分钟”里,我们经常收获惊人的喜悦,体验学生发自肺腑的笑声,感受孩子丰富的表现魅力。

    二、建立及时多样的评价记录

    我们强调评价的全程化,也一定要做好评价记录的有心人。随时拿起笔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才能使我们的评价更具科学性。

篇7

情绪的影响是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美的关键,而情绪是受环境与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课的教学中必须要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易产生美感与兴趣的环境气氛,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乐器、旋律、、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悦耳的声音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如果与美妙的画面相结合,则更加容易营造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气氛,所以运用电脑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使学生在视唱的同时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听优美的MIDI音乐,老师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同时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不同声部的伴奏、如钢琴、弦乐、打击乐等声部,这样丰富多彩的音响与音乐表现手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枯燥、单调而且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当充满美感的音乐与文字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激发出自身的表现与创作的欲望。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都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的音乐中,针对不同的动物画面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旋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可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如学生在欣赏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弦乐模仿的狮吼以及钢琴发出的狮王出场的音响“母鸡与公鸡(二)”中可以听到由钢琴和小提琴模仿的母鸡与公鸡此起彼落的咯咯叫声。学生听到的音乐能够形象的反应出他们眼前的画面。从而能将人们带入自然的意境当中。

在这样的意境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与以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显然要好得多。

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得到了及大的提高,而MIDI音乐也由学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得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学习MIDI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直接处理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中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表达、想象、理解、及创造等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师范院校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与其他文理科专业课教学的模式一样,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是在师范院校,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师范院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师生比例过大,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具体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一些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

现在由于音乐教师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使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实际讲解过程中及时听到音响,而且可以通过相应软件的帮助,任意地分解、组合一部复杂的音乐范例,使学生同步感受到不同组合的不同音响,这样减少了在课堂上临时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就听到谱例的实际音响效果,感受到以前的理论讲解所不可能带来的实际音响效果,一切谱例范例的真实音响都会及时出现耳前。

在和声课教学中在现实的教学中,四部和声的讲解,教师往往难以向学生展示四部和声及其进行的实际音响效果。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谱例,牢记一些和声声部进行的原则,而根本感受不到实际的影响效果,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学习“哑巴和声”、做“数字音乐游戏”的现象,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在电脑音乐技术引进后,教师可以在相应的音乐软件上,课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课需要的任何难度的谱例。根据上课的需要学生就既可以看到谱例又听到音响,而且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反复聆听任一谱例。这样既减少了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又减轻了老师讲解枯燥谱例的难度,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一边听音响一边看谱例,然后老师讲解这样方式。学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听谱例去感受乐曲的一个整体或局部的音响效果。具体在对乐曲细致结构的分析时,由于受到音响的限制只能对着无声谱例进行。而在引进电脑音乐技术的今天,教师把重点要讲解的谱例课前制作好,通过音乐软件的帮助,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段落的音响;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而将所授内容的每一细小段落详尽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淋漓尽致的分析每一首谱例。

在复调课教学上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免去了老师们抄写谱例的烦恼,节省了大量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电脑随时播放课前就制作好的谱例。控制电脑对音色、节奏以及乐队组合的变化、在电脑上用同一个谱例制作出较多的复调音响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生动谱例讲解,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到较多的谱例,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8

因为我并不像别人所说的运气好,实际上背时运格外青睐我。这几十年,我就是夹着尾巴走过来的。

上小学时正赶上“”,由于有一个“摘帽”父亲,自己身体又瘦弱,饱尝了白眼和拳头,多少苦水吞进了肚里。当语文教师的父母本来一直是要我学语文的,可不知哪里来的灵感,我偏爱上了音乐,一学就上瘾,越学越有味。二胡、笛子、琵琶、笙,都在那小城的舞台上搞过独奏,后来还学了钢琴。当演员不满足,又迷上了作曲。那时的梦就是当一名文艺工作者,或是一位音乐教师,进入音乐的殿堂。然而,高中毕业后我却被分进了一家集体工厂,然后又被借到县农村文艺工作队当演奏员兼作曲。千不该万不该写了几首好作品在省里得了奖,被电台电视台一播再播,有人不舒服了。于是我被以出身不好的理由送回工厂当工人老大哥。

好不容易盼到1977年,我踌躇满志地准备报考湖北艺术学院,厂领导——一位从灶台走向工厂的老太太硬是不予开具单位证明而剥夺了我的考试资格,我的梦破碎了。

我却是“不到黄河不死心”!1979年,24岁的我最后一次机会曲线报考,找另一位领导开了证明进而进入湖艺试场,一路过关斩将,名列考区第一名。可又是那位干部老太太,一封诬告信寄到学校。湖艺领导与我非亲非故,几位主考官最后给我的答复是:“深感遗憾”!我是个凡人,而且是凡人中的弱者,我怎能经受此种打击?回到家中关上门,我顿足捶胸,痛哭了一场,痛哭之后是不思茶饭,整夜失眠……最后一咬牙离开了工厂,到中学当了民办教师。

有人说,世上的母亲最伟大。一直是优秀教师的母亲本想好好再干几年,可为了我她作出了痛苦的选择,提前退休让我顶班。此后我虽然摆脱了那位老太太,却没有一丝喜悦。25岁的我,工作已6年,没给过母亲一分钱,却买乐器四处报考、八方求师,把父母的积蓄都榨干了,内心无比沉重。

要说运气,我和不少同龄人相比,自愧弗如。要说转运,我的转运就在于后来我当上了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满足。当年在文工队会弄几样乐器,该知足了,我却要学作曲。在工厂裁剪房裁布料,也还是一门技术工种,我还是不知足,老盼着上大学。朋友们拿《儒林外史》上的一段话劝我:“难不成读了诗书,学了裁缝偏玷污了不成。”我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我还是喜欢《早春二月》里肖涧秋那句话:“我另有所爱。”我的所爱,就是音乐。为了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我后来又两次自费到湖艺作曲系和师范部进修。著名音乐家邱刚强、蒋桂英、周振锡等人为我能得到学习机会作出了许多努力。两次进修,都只有可怜的半年,我在学习中如饥似渴地基本上学完了两个全年的课程。而我也曾在琴房里晕倒过两次。

1986年我再次正式考入了武汉音乐学院师范部(原湖艺),这是我三进湖艺了。我像一个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旅行者,终于找到了一汪甘泉。有人劝我:凭你现有的那点音乐底子,到小学教孩子们唱几支歌,绰绰有余,何苦费那么大的傻劲?是的,只想端个饭碗、对付那几十元工资,马虎一点就行了。但要当个称职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不懂的东西还多着呢。现在有人把音、体、美当作小儿科,当作点缀。然而我想说:人类实际上是先有音乐、后有语言文字的。君不闻鲁迅先生所谓的“杭育杭育”吗?真正的音乐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是人类的灵魂和生命。现在各学校最缺的就是音乐教师。我不能容忍音乐教育成为后娘的孩子,我不能眼看着音乐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继续荒芜下去。

于是,我将满腔热情倾注到音乐教学中去,努力将自己和孩子们溶为一体。我改变了以往上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的常套,打破了几十年来音乐教育中的旧格局,坚持进行视唱练耳、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教学。我不惜自找苦吃,给自己增加负荷,认真研究了流行于全世界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日本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康纳教学法,并结合我国实际,予以消化改造,熔为一炉。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多采用简谱,而我很早就坚持在课堂上采用简谱与五线谱结合教学,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国际语言。

我是个很不安分的人,渐渐地对这种灌输式的音乐教学又感到不满了。我认为,教会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只是打基础,不是目的;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发掘他们的创造热情才是更主要的。于是,从1984年起,我选定音乐基础较好的三年级开始作曲实验。

“作曲,当音乐家,我们能行吗?”不少学生心存疑虑。

“干嘛不行!上语文课要写作文,作曲,不就是音乐课的作文吗?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曲。”我在课堂上说。

摇头,一百个不相信。

“我两岁半的儿子维笳就会作曲。”

头摇得更厉害了。

篇9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上好音乐课。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2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3.教学目标

3.1唱歌部分

3.1.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3.1.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1.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3.1.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3.1.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3.2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4.教学重点、难点

4.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4.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4.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5.教学设想

5.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5.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5.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3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师改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并作出相应;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乐器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音乐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规律,突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三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10课,分别是《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其中歌曲有《早上好》、《小麻雀》、《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我的小绵羊》、《小袋鼠》、《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同坐小竹排》、《西伦达》、《金孔雀轻轻跳》、《大鹿》、《小拜年》、《过新年》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森林水车》、《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劳动歌》、《海娃的歌》《袋鼠》、《鸟店》、《百鸟朝凤》、《小乐队》、《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龟兔赛跑》、《窗花舞》、《晚会》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体验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教学重点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措施

1、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扎实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

(乐理知识等)

3、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能知识走过场。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重要思想,以落实学校工作为核心,积极投入二期课改,认真学习研究课改新教材,促进教师由观念向时间转化;以学科教学展示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组,形成学科特色。

二、教材分析

本期学科教材以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为主,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实际,以审美为核心,重在培养人的素质,改善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索性,紧密围绕高中音乐教学模块,体现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音乐艺术活动参与面不广,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经验不够。

2、合作意识不强,学生个性发展不突出,艺术潜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对音乐活动缺乏关注和参与。

四、任务和目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四种意识。

1、要树立学习意识,认真学习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深化学习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要树立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学校,关心学生,敬业爱岗。

3、要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本期工作的重点,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

4、要树立发展意识,注重实际,明确职责,更新观念,不断构建新的课程观。

(二)注重细节,重视过程,抓好常规工作。

1、规范备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周搞好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合作交流。

2、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专业训练队,并分层进行训练与管理。

3、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完成新学期的各项活动,组织好校园周周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4、组织好5月份的全县初三年级音乐特长生选拔工作以及县中小学师生艺术节文艺会演。

5、抓好高三音乐专业生的文化学习及后段高考录取志愿填报。

6、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交流与课题研究,鼓励全组教师积极撰写音乐教学论文与课例,组织本组老师参加“云阳杯”教学比武,培养青年教师,夯实学科组中坚力量。

五、教学工作措施

1、做到教研活动定时、定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要逐周探讨教学实际问题,要有中心议题,共同交流,相互引领。

2、要认真研究教材,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3、采用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六、新教材培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内容,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研教改。

2、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__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整合教学资源,研究教育动态。

七、教研教改

1、以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以说课—上课—反思—评课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基础+专业”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欣赏能力,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尽快接近教育部__年新课程高考大纲要求。

八、课外活动

在过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建立管乐、民乐、合唱、舞蹈团队,推进课外音乐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篇10

目前,体育院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开始进入规范化教学管理和科学化课程建设的阶段。构建音乐课程的教学体系成为体育院校音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修炼人性、完善人格。从这一点来说,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终极是交合的。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实践以及研究表明,体育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体育作品的创作水平和表现能力。在体育中有很多项目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体育作品中不乏音乐要素的存在,体育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和运用,体育作品的表现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音盲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优秀的体育作品,一个不通五音的人会以肢体语言深刻地表达音乐内涵。因此,密切结合体育院校专业特点,科学调整课程内容,切实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体育院校音乐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体育院校音乐课程现状分析

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普及音乐教育的大潮下,高等体育院校的音乐教育也从无到有,并取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我们也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2.1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等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与其他普通高校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体育院校以其专业性、特殊性,其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也应更具针对性。然而,这种针对专业性质的音乐课程目标设置在实践中却并没有体现出来。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目标与其他普通高校并无明显差异,忽略了音乐与体育的学科交叉,淡化了音乐对体育教育以及运动训练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体育院校大学生运用音乐完善体育作品、提高训练成绩、科学进行运动恢复等现实能力的培养。

2.2课程体系不健全

健全、系统的音乐课程体系是音乐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体系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课程设置不合理

音乐课程主要由3大模块组成,即“理论课”“欣赏课”“实践课”,但据笔者通过学术会议以及院校交流的调查显示,目前的状况是:以音乐欣赏为主,缺少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忽视了体育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音乐理论几乎不会,音乐常识基本不懂。这种状况下的音乐欣赏无异于鸭子听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2.2教材不规范

体育院校的音乐教育缺乏针对体育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编写的教材,教师往往按照专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上课,忽视教学对象的个性化。目前市场上只有一本跟体育有关联的音乐教材,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音乐知识与体育音乐》,但是音乐与体育结合得仍显欠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因此,撰写一本与体育密切结合的、有针对性、有特点的体育院校音乐教材是当务之急。

2.2.3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质量。当前体育院校音乐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比较落后。其现状是: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很多院校是一位教师“一手遮天”的状况。授课任务繁重,疲于应付讲课,难以分出精力研究教学改革和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缺乏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难以发展。

2.2.4教育设施不完善

教育设施不完善是体育院校音乐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现状是:没有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设备短缺,经费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体育院校音乐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实践教学难以实施,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3组织管理不统一目前我国体育院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方式可归结为如下3种。

2.3.1专业院系管理方式

一些体育院校成立了体育艺术院系,这些院系在承担体育相关专业音乐课程的同时,还承担着全校音乐教学和活动的任务。这种专业院系管理方式有利于音乐教育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有利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把主要精力投于专业音乐教育之中,影响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投入和质量。

2.3.2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管理方式

一些体育院校成立了公共艺术教学中心,挂靠在专业艺术院系或独立设置,作为公共艺术课堂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意在区分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这种新体制既能活跃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又能够内引外联,充分利用本校艺术院系和社会优秀师资力量,但是容易造成艺术教师队伍的人为分割,不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2.3.3公共艺术教研室(组)管理模式一些规模较小的体育院校把艺术教师组织成一个教研室(组),挂靠在人文社科类院系里,这种管理体制下的音乐教育只是某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尽力而为,不能成为体系。

3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建设的思考

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既有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又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应建立限制性、交叉性、趣味性、多元性、科学性、独立性、合作性的特殊体系。

3.1音乐课程目标建设——限制性

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价值的具体性体现。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音乐课程功能的明确。体育院校音乐课程目标建设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为体育教育以及运动训练服务

在体育中有很多项目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体育作品中不乏音乐要素的存在,体育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和运用,体育作品的表现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运动训练中音乐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运动恢复、赛前热身等。这些都需要有科学的音乐教学的指导才能够实现。

3.1.2为体育大学生提升情商服务

传统观念对于体育大学生的评价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文与科学相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现在的体育教育追求的是将项目教学变为项目教育,将传统体育教育中的“物化教育”转变为“人的教育”。技能教学是手段,人性修炼是目标。体育院校培养的不再是只有技术而情感匮乏、头脑简单的人。因此,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还应以提升体育大学生的情感、人性为目标。

3.2音乐课程内容建设——交叉性

围绕体育院校限制性音乐课程目标,其音乐课程内容应体现音乐与体育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音乐欣赏课程的选材应以形象音乐为主

音乐欣赏课以其轻松娱乐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体育院校大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音乐素养普遍偏低,欣赏非标题音乐,特别是国外的音乐作品,对于他们而言根本听不懂,更谈不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形象音乐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是比较合适的内容。形象音乐就是指标题音乐中音乐形象比较鲜明的作品。比如法国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就是一部非常适合的音乐作品。该作品刻画了13种特点迥异的音乐形象,运用不同的节奏描写动物运动的特点,刻画了领羚羊、乌龟等动物形象;运用乐器的独特音色模仿动物的叫声,刻画了鸟笼、长耳朵的角色等主题。还有一部分音乐题材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旋律,比如《天鹅》、法国民歌《啊!妈妈你会对我说吗?》、巴赫的《康康舞》等。这样的选材会使学生克服对古典传统音乐的畏惧和排斥心理,启发他们以音乐的思维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感悟音乐、享受音乐。在运动竞赛中,形象音乐的欣赏已成为调节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3.2.2音乐实践课程的内容以节奏训练为主

音乐实践课是体育院校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它包括实践技巧、表演与创作等。特别是节奏训练课程,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节奏是体育与音乐的共同点。一部音乐作品没有好的节奏就不会有感人的律动,音乐形象的刻画将无从谈起。一个体育作品没有好的节奏支撑就不会有完美的表现。运动中充满了节奏。比如带有音乐伴奏的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健美操、瑜伽等。还有一些不带音乐伴奏的项目:篮球的三步篮动作、足球的障碍带球动作等也都是各种节奏型的组合。对体育大学生内心节奏感的培养是辅助体育大学生运动训练的有效手段。

3.2.3音乐常识课程的目的应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主

音乐常识主要应包括乐理常识、曲式常识、体裁常识、乐器常识、视唱基础知识及音乐欣赏常识。它应以体育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训练和娱乐中经常遇到的常识性音乐知识为主。以音乐史课程来说。音乐史主要是介绍中外音乐发展过程,通过对音乐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个时期各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及其音乐作品风格,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的音乐教学一定要重视课程内容的交叉性,使体育大学生主动感知音乐内涵,享受音乐乐趣,辅助专业学习,达到音乐教育的最高审美效果。

3.3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趣味性

很长时期以来,我们体育院校的音乐课程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对象,因此也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只是单一地使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完全照搬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而没有真正让学生获得美感趣味。对于非音乐专业的体育大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专业音乐知识,而是他真正享受了多少音乐带给他的感动、感悟和实际价值。因此体育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应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既传授理论与技能,又进行双向审美交流,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通过撰写小论文、搜集网上有关资料做分析讲解、小组讨论等,在教学中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拓展思维,增强自学能力。比如在节奏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专项观察体会,给每一个专项动作写出对应的节奏型,并将各种节奏型组合,编成立体节奏训练和声势节奏训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教学内容。这种做法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去亲身体会和感受音乐的律动,培养其团队精神、协作意识。

3.4音乐课程评价建设——多元性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生命的精神发展、人格完善、智慧提升,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关注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因此,课程评价应该突破原来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走向多元化的目标。体育院校音乐课程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而应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音乐理解能力与情感提升的统一。破除“一卷定终生”的观念,立足过程评价,坚持全面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采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多次评价。

3.5音乐课程教材建设——科学性

教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选编科学性的、适合体育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体育院校音乐教材必须具有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循序渐进等特点,必须注意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实用与趣味的结合,使学生们学以致用,进而帮助他们丰富音乐知识构架。

3.6音乐课程师资建设——专业性

体育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好的音乐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根据教学课程需要,配备具有不同技能特长和素质结构的专业音乐教师,特别是加强与体育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体育院校音乐教学。及时开展各种渠道的师资进修、培训和交流,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创新能力。

3.7音乐教育设施建设——独立性

根据体育院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建立“五个一”的教学设施:一间固定教室,便于教师设计教学环境。一架立式钢琴,是音乐训练和音乐教学的必备。一套多媒体,便于教师使用课件和与学生的互动。一套音响,与多媒体配合,是学生进行音乐与体育作品创作的最佳组合。一台合成器,主要用于指导学生根据体育项目自主编配音乐。

3.8音乐课程组织管理——合作性

加强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建设,还应着力从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加以改进。从现实情况看,体育院校成立体育艺术系是一种趋势。音乐课程挂靠在体育艺术院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有利于公共音乐课程教师参与相关体育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体育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4结语

体育院校音乐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在今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和提高,尤其需要从事体育院校音乐教育的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以符合体育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其音乐审美需求,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音乐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达到提升体育大学生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最终使其得到情感的升华,更好地指导体育院校的音乐教育实践,有效提高当代体育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复合型”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音乐,1999(10):33-37.

[2]涂维民,刘燕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及评价体系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1-125.

[3]张振华.规范艺术课程构架科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7):24-25.

[4]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4):65-69.

[5]侯春莹,王庆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撰研究[J].艺术教育,2006(9):33-35.

[6]金玺铎,任英.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6(7):74-75.

[7]游佩琳.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1):130-132.

篇11

音乐招生由文化课与专业课两部分组成,结合第一志愿所报学校,再以文化课总分排序,录取招生计划名额.过去不仅数学不计入总分,而且其他文化课的分数要比一般文科的录取分数低几十分,这种方式只注重专业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其次高校不断扩招,扩大招生是社会的需求,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扩招也给高师生源上带来负面影响,考生质量整体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决定着音乐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毕业生在应聘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生源的基本起点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以技艺特长或声音天分来审视选拔音乐人才实在不够全面.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与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质,还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对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给予必要补充.每年所面对的各种考生,除了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做出大体一致的要求外,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据考生所报类别有针对性考察,这种考察不可能非常准确.从招生情况看,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知识面窄,音乐素质较差,很多考生为了考入学校,盲目随一些老师“突击学习”专业技能,这种急功近利的“突击学习”往往只限于几首考试曲目.音乐人才的选拔,采用测试考生一项主要特长为主考项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乐作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然后才是经过音乐学习的音乐人,其人才选拔要从全面素质出发,而不是单项技艺.

1.2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高师音乐教育缺乏师范性,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合格的师资意味着能上讲台、能做示范、能搞活动,培养的师资能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学方法;科学示范;能自弹自唱;能组织辅导音乐节目等等.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常常只是学生演唱﹙奏﹚作品,老师提出意见调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演奏个性;学习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学几首考试曲目,没有大量浏览与精加工的结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挥训练,不利于全面发展;缺少基本教学法的知识与实践.教学形式方面:缺乏艺术实践,除考试外观摩演出较少,许多曲目因没有上台机会或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使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声乐教学中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没有一个对正确声音敏感的耳朵谈何声乐教学?钢琴教学中盲目地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精炼几首作品的方式不适宜师范生,照谱死弹,学习范围狭窄,无法适应日后教学和工作需要.理论知识相对孤立零散,课程设置各门类间缺少联系与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发挥更好的作用.

1.3毕业门槛过于宽松

影响和体现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外,还有毕业生质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养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养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事基层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容量有限,人满为患,而大量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影响音乐毕业生出路及音乐事业发展.毕业生好比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是对学校的一种检验.我国各高等艺术学院在教学体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宽出”方针.总是事先定出招生总数,由此确定录取的控制数,在此基础上预测毕业的就业人数,是按计划办事.其实任何招生考试实际上只是一个学生是否有某方面培养前途进行一下预测而已,至于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要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以及学业结束时的全面考核来判知.音乐教育应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大学四年的综合熏陶,使他们不仅有相应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而且具备普及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责任.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改革现行加试录取办法

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测试,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主项与素质相加.主项测试重点考察什么?我认为非专业艺术院校不应该注重声音条件,方法技术等,更应该注重对歌曲韵味风格的理解表达,不能把技术当音乐,只有有了音乐感觉才能发展技术.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不能为表层技术程度、难度所遮盖.建立曲库,作为考生考试范围,增加可比性.为了公正客观和简化考试过程,考生录制好演唱(奏)磁带,报名上交统一编号,由评委听带打分,减少人情因素,同时为避免磁带作假,复试时对照磁带复核的同时,全程录像,留下考试轨迹.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试资格且一年内不准报考,音乐笔试统一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包括练耳、乐理、音乐知识,题型多样化,但技术和难度上不大,听力记谱反映考生音乐素质,线谱应适当加分.磁带打分成绩+笔试成绩=专业基础成绩,此为初试.复试注重其音乐素质和可塑性,曲库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视唱测评放在此轮(可增加模唱内容),进一步审视考生音乐素质,此轮为避免不正之风,也要相应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专业、文化双向考虑,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注重文化课分数,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忽略微差的专业分数.专业分数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学生专业实力差距,文化分数差距大,却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可塑性差距.同时,两项成绩划档加分,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广,人文、地理、政史、逻辑思维、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日后从师打下伏笔,虽然涉猎面广,却非常基础简单化,均是点到为止,但几乎面面俱到,所以要获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质,使他们负载起时代的使命,这样沙里淘金层层筛选出来的好苗子,对音乐教育发展将受益无穷.

2.2创新课程授课方式

坚持师范教育理念,坚持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需要,由专业艺术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转为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演唱(奏)会、音乐欣赏会、歌手赛等,使人人有登台机会,相互学习,在演出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工作,教师指导其实践和熟练舞台演出的具体环节.学生成绩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平时成绩包含演唱,问题解答、创作、论文写作等,期末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口试采用当场抽条当场讲解的方式.大一、大二侧重相关知识讲解、解答;大三重论文写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实践,实习讲课式.对专业老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自,允许学生广泛听课,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同时为避免学生道听途说盲目选择,老师也通过考试发现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并将这种方式公开化、制度化.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目标,注意对学生师范性和多项技能的培养,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底,培养“站讲台”不是“上舞台”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或变“一对一”为“一对多”方式.这一对多也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一师对多生”,一来可以节约师资,二来使学生观摩老师上课,经常得到见习,提高对正确声乐和方法的鉴别能力.第二层含义是“一生对多师”,这是指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生在广泛听课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择师,集众师之精华讲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论课中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表达的“组织者”,不仅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而且掌握科学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开设特定教室长期播放音乐类节目或音乐课件,开拓视野,鼓励支持自创课件.开设诸如《中国文化史》、《音乐美学》等大课或讲座,深化学生人文素质,把学生的思维视角引向艺术的其它种类,扩大学生认知领域.此外,流行音乐也不应被排除在音乐院校的关注外.开辟各种门类的选修课,并施行跨学科听讲,使学生增加音乐与其它门类的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篇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音乐治疗的研究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本文对我国十年间在音乐治疗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做了详细的梳理,总结近十年来我国音乐治疗学科的科研进程、实践方向及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依据。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管理及教育机制

(一)中国音乐治疗学会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于1989年?熏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的专门研究音乐治疗学的群众性学术组织。该学会目前会员近六百人,集体会员近150个。该学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第七届研讨会时,学会决定每两年召开学术会议。此后的2007年和2009年分别在江西中医学院、湖北武汉心理医院召开了第八届和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学会宣布了成立七个相关学术委员会的决定,分别是高校音乐治疗教育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与康复医学结合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科普及宣传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及音乐治疗师认证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行业规范工作委员会。其中的高校音乐治疗教育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音乐治疗教学研讨会”。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刊物名为《音乐治疗学科信息》,于每届学术研讨会之后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在学会内部发行。

(二)音乐治疗的教育教学

1988年6月文化部教育司同意试办音乐治疗专业并批准在中国音乐学院招收在职音乐治疗专科生。1989年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康医院、徐州精神病院考入的5名学员,成为中国首批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①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设立了我国第一所音乐治疗研究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全国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江西中医学院都设立了音乐治疗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三、我国传统音乐治疗思想的理论研究及

临床应用

(一)我国传统音乐治疗思想及方法简介

我国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出具有东方文化特点和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

1.五行五音疗法

中国古老的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相生又相克称“五行”。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有阴阳五行学说,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在中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中也载有五行?穴木、火、土、金、水?雪与五音(角、徵、宫、商、羽)和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关系。按这一理论五音可对相应的五脏起作用,如角音属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徵音属火通心,运用徵音可“养阴助心”等。②

2.音乐电疗

这是中国独创的一项将音乐与电疗和针灸治疗相结合的疗法。将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能增强治疗效果,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音乐转换成的电脉冲作用于人体可提高疗效。用毫针代替电极板并结合人体经络穴位形成的音乐电针疗法在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电针麻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乐电疗与音乐电针疗法广泛地应用于肌肉扭损伤、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初期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肾结石的碎石等。③

(二)理论研究

马前锋从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个性化的辨证治疗方法以及传统的中医音乐治疗三方面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论文认为中国有丰富的音乐治疗的思想。特别是五音疗法?熏反映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五音疗法整合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体现了对音乐与情绪及脏腑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现了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等的关系。五音疗法匹配了人体的不同脏腑?熏把五音、五行、五脏、人格配属用于音乐治疗的实践。④

星海音乐学院的罗小平教授针对在当代音乐治疗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很多专家及学者感兴趣的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梳理及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罗教授认为“五音对五脏”是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深入研究并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熏从古至今一直是传统医学关注的论题?熏如何使之在今天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熏尚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更系统的探究?熏在实证研究上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熏在产品的开发、制作上更加规范化。⑤

贵阳中医学院与贵州民族学院合作编制了《五行音乐曲目精选》,参与者王长城在其《五行八音盒带的编制研究》一文中总结了五行音乐的编制心得。编选乐曲的基本原则是将实用的五行音乐治疗同民族音乐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曲标准是以调式分类之外,首选古曲,次选近世传统乐曲以及现代人创作之精品和新民乐,在此标准的基础上精选了这套共计82首曲目,由八盒磁带组成的五行音乐。⑥

(三)临床应用

项春雁等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除进行肿瘤常规治疗外,试验组采用聆听中医五行音乐结合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仅聆听中医五行音乐。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及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P均<0.05?雪。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P均>0.05?雪。结论为电针不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绝对手段,而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⑦

王智将64例抑郁症患者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国古典宫、商、角、徵、羽调式音乐,根据患者的喜好自行选择2―3首音乐。对照组不做音乐治疗,只做常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综合医院情绪测评表(HAD)焦虑和抑郁评分有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角调音乐可使抑郁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改善大脑皮层各兴奋区的平衡。⑧

孔晶等将164例睡眠障碍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穴SCL―90?雪对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对照组进行睡眠健康宣教、自我调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体感振动治疗,采用专门研制的宫调体感音乐。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睡眠障碍因子、睡眠质量因子、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穴P<0.05?雪。说明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状况及身心症状。⑨

许玲等通过五行音乐与西方自然音乐的疗效对比,验证了音乐治疗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将99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配成五行音乐组、自然音乐组和安慰对照组,五行音乐组在上午针对情志和脾胃选择木系和土系的五行音乐,晚上针对睡眠选择水系音乐;自然音乐组以舒缓小夜曲作为聆听曲目;对照组选择无音乐内容的广播节目,经过为期21天、每天两次的音乐治疗临床观察,通过对量表前后差值得分的分析判断,认为音乐治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五行音乐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证明五行音乐不仅可以达到与西方自然音乐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在缓解情绪功能、疲乏状态等方面优于西方自然音乐。⑩

(三)音乐治疗的研究方法需要多元化

学术界对研究方法基本上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类,我国的音乐治疗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量化研究”的方法,尤其在医疗临床领域更是较为常用,在心理问题领域,“量化研究”也同样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然而音乐治疗是一门交叉型的人文学科,其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到整体现象而且涉及到个体变化,正因为研究的对象存在差异,选择使用哪一种研究方法才显得至关重要。“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指导思想和手段上存在差异,所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研究。{20}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治疗应该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不同,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方法。在音乐治疗心理问题领域,笔者不赞成在音乐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单纯地使用“量化研究”,虽然“量化研究”通过计算及统计分析对音乐干预手段在治疗前后的对比度上给出了准确的分析,有利于治疗师快速地对治疗效果作出概括的评价,但是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能够发现特殊现象并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及解决办法等则是“量化研究”所不能满足的,而这些正是“质性研究”的优势,所以在音乐治疗的相关研究领域,“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起来使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比单独使用一种研究方法会更有优势和力度。

我国的音乐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在学科建设和临床实践上卓有成效,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必然的现象,只有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反思、借鉴和再学习,进而促进该学科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治疗学必须努力钻研和吸纳先进的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以务实、严谨和科学的治学态度进行实践研究,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治疗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音乐治疗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①张曼琰《音乐治疗的传入及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第105―107页。

②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139页。

③马前锋、翁洁静、李琼《中国传统的音乐治疗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6期,第1470―1473页。

④罗小平《析五音与五脏关系的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27―30页。

⑤王长城《五行八音盒带的编制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熏2003年第5期,第81页。

⑥项春雁、郭全、廖娟等《中医五行音乐结合音乐电针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第11期,第969―972页。

⑦王智《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情绪改善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第7期,第846页。

⑧孔晶、刘伟等《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第12期,第1107―1109页。

⑨许玲、李宇欣《五行音乐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治疗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第10期,第150―154页。

⑩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159页。

{11}沈静《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第176―177页。

{12}周为民《音乐治疗的生理学研究》,《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1期第117―121页。

{13}周为民《评价方法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第225―228页。

{14}陈思静《谈音乐治疗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艺海》第2期第48页。

{15}吴继红、万瑛《音乐治疗中的情绪与认知》,《黄钟》,2006年第3期,第105―108页。

{16}陈思静《音乐和阈限下信息对服刑人员情绪和认知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音乐》,2010年第1期第244―250页。

{17}张炎《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8期第38―41页。

{18}解鸿雁等《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九届学会论文集》,2009年版,第48―53页。

篇13

1.通过媒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然而,在高师教学中,艺术类学生 “重艺轻理”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学习理论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授文化课(英语、政治等)的教师经常为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而大伤脑筋。在专业理论课程诸如音乐美学、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当然也包括西方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面临着上述的尴尬局面。所以,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音乐理论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的问题。

一提到西方音乐史,很多学生就害怕,为什么呢?很简单,第一害怕学习,第二害怕考试。再加上中国人对西方的历史信息、重大事件知之甚少,这一切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问题。说学生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培养的。对于音乐史的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多媒体软件由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画面、音乐和教师的解读连成一体,使得学生进入课堂就像进入电影院看一部精彩的音乐历史故事一样,学得轻松投入,学生对学科知识不再反感,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

2.通过媒体扩充课堂教学的内容

作为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以往主要是靠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和单一的黑板板书完成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知识信息仅仅靠板书显得非常的不够。并且,作为音乐史学科,所涵盖的知识信息,靠语言描述本身就很不尽人意,音乐很多东西是要靠我们用心去听、用心去感悟的。

由于音乐史的知识量很大,很多的信息通过讲解或死记硬背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尤其是谈到音乐家的生平及其各时期的创作情况时,单靠讲解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并且非常的枯燥,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也不愿意学。如果将音乐家各时期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加上图片、文字及音乐家生活环境的场景,则使得这一教学环节变成了欣赏音乐家故事,这样就使得学生很乐意接受,并且是在很小的时间片段中就可以集中大量的知识信息量。这是传统的靠单一讲授无法企及的。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之间实现了“观天下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效果。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西方音乐史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接触图片、文字、声音、色彩、等,诸多的信息,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我们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我们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欧洲各地的巴洛克建筑、绘画风格图片,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很直观的把巴洛克风格介绍学生。同时,巴洛克风格建筑、绘画、以及西欧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的多媒体展示,同时也留给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通过巴洛克时期的各姊妹艺术的间的关联对,巴洛克音乐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及时聆听巴洛克的华丽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组织语言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特征作出总结,就会使得西方音乐史的教学过程,由原来学生的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参与,最后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观念进行整合,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技课件将巴洛克的技术特征、记谱法常识、演奏法等等逐条展示给学生。极大的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使得大量书面知识成为直观的形象,使得音乐教学完成很好的互动效果。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浪费现象。

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同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具有很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再好的东西必须经过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优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喜欢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不用板书,再者,多媒体可以方便的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视频录像等素材。省事的教师干脆直接花高价购买一些音乐家生平或音乐欣赏的光碟直接在课堂上播放,从而使得音乐史课堂变成了录像课,音乐史的教学质量的严重降低,花大量金钱筹备的多媒体设备直接变成了幻灯机和电视机。多媒体变成了“单媒体”,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直接的造成了多媒体资源的浪费。

音乐史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本身具就有着自己的特殊的性,音乐史课件除了普通课件的交互性能外,其对多媒体课件的音乐也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在确保音乐优良的音质、灵活的控制的同时,对所选音乐还应当具有典型特征,能合理的阐释音乐作品,并能具有时代特性。因此,音乐史中音乐的选用并不是简单的类似于带有情调性的网页背景音乐。其次,音乐史中所选用的音乐常常需要和乐谱配合使用,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容。第三,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不能所有信息都面面俱到,像记流水账样的全部展示给学生,而需要教师做详略得当的适时讲解。

所以,在音乐史教学中也必须根据音乐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来制作出来的相关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才能做到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2.媒体课堂教学的在形式主义。

其一,课堂教学是多变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变的情况的出现。教学设计再精密,也不可能使得课堂知识没有遗漏,因为课堂教学是非常灵活的,往往需要教师的即兴的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有些知识光口头表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书面的展现给学生,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迅速输入文本。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使用媒体的教师都具有打字员一样打字速度,打字速度过缓,知识不能及时展现给学生就直接造成教学环节的中断,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的课堂教学。所以,在应对一些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解决,比如直接用黑板板书等等。所以,很多教师自从有了多媒体设备后,就干脆放弃传统教学方式,废弃了黑板的作用等等是极不可取的。所以,从实际教学中,这种单靠课堂设计和多媒体的结合就能完全控制课堂教学信息的理想状态也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