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
3、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学会自觉锻炼的方法,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文字表达能够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方法。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
2、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窨。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3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本人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如:班级管理不完善,学生不按教师要求,学生之间挤压玩耍,会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
篇2
(一)激发了高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加强了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于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个源泉”,当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后,他就会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育知识,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对这门的课程的喜爱度直接影响到掌握这门课程的程度,当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也就会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可以学习到体育知识。
(二)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自主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这项体育知识,更是要学会去自主学习这项体育技能,在新时期的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的进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某项体育技能,使学生自己发挥自己的体育能力,从而加快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进度。
(三)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了鼓励打气的作用,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激励鼓舞后,更加用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对教师处于崇拜的阶段,更加期待老师的表扬或者赞许,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提升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像朋友一样,有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会有助于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体育知识,从而对小学高年级的体育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对我国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小学高年级体育发展比较落后。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令人担忧。一些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体育教育,尤其是小学体育教育,有些地区甚至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最基本的体育设施都没有安装,也没有配置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这就导致了我国体育教育严重停滞不前的后果,阻碍了我国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的发展脚步。
(二)教学策略
篇3
2.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是一门以室外训练活动为主的学科。在以往的室外活动课中采用枯燥单调的训练,通过反复而机械的训练来强化,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积极训练,实则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活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训练中来,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室外活动课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将枯燥机械的训练变成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游戏,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技能,能够做出标准的动作。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1.发现学生特长,找准切入口。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不是全体学生都喜爱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都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这一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但很可能在那一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有展现其特长的机会,加以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满足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与愉悦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会对体育活动形成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
2.传授学生方法。没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空有热情只能是盲目的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健康,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方法传授,而是要将锻炼方法与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负荷的最佳方案、我们要确立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锻炼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更为直接与频繁,在实施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势再加上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懒散自负、偏执逆反、孤僻不合群等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反还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篇4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项能力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同时学校也是学生长身体、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场所。在许多教育者和家长的观念里,对学校的前项功能很是看重,但对后者的认识却极为模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盛装知识能力的容器,身体是基础,没有了健康,没有了生命,知识能力无所盛载,人生的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众多干大事业者都极其重视自身体能素质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当中的“强”字就包涵有身体素质强健的意思。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已越来越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个体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体”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场所,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度过的,因而学校环境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极大。
从当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来看,总体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健康状况一般水平的多,但体质强健的少;年龄身高比亲代明显增高,但身子单薄的多;农村学生运动能力强,但容易营养不良;城市学生肥胖的多,运动能力差;营养条件好了,但不一定精气神旺;身体耐力和免疫力不强;没有长期从事负重的体力工作,许多学生却并不正直挺拔;学习上并没有过多用功,却早早地戴上了近视眼镜;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未老先衰的却很多。以上诸种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对当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当下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其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一些偏差也反映出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而造成如此状况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养、锻炼、休息、心理。当下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出现也应与这几个方面有紧密关系cssci期刊目录。这几个因素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任一个因素的缺位都会对体质健康不利,而任一个因素作用过头了,对其体质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这几个方面和谐统一于人之身体,人的身体才会真正的健康。
人的身体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才会健康存续,因社会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当下的中小学学生营养供给也渐趋于科学合理,至少严重营养不良的学生已是极少数个案。产生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家庭极度贫困,以致营养需求得不到保障;二是学生本人患有重大疾病,致使学生本人体质严重衰弱,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体征。
当下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提供的生活费在每学期已很不少,然而学生中还是会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不佳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寄宿制学生中发生的情况较多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公寓或学校附近的小餐馆提供的饭菜质量不达标。如果食堂或小餐馆的饭菜价格不菲,但质量欠佳,就会让寄宿制学生虽花了钱,但营养却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学生的食欲会越来越差,体质也会因营养不良而衰弱;二是学生把家长给的生活费用花到了吃零食或上网打游戏等非正常生活消费上,迫使生活费被削减,从而一日三餐得不到保障,长此下去造成营养不良;三是部分学生偏好吃方便面等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多了,以致消化功能不良,从而变成营养不良体质。而走读生由于大多是在家中吃饭,饭菜口味和营养应有保证,但有些学生由于偏爱吃零食,如小摊上常卖的麻辣串等,以致吃坏了自己的肠胃,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差,消化吸收功能差,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让学生体质欠佳,但同时营养过盛也会让学生体质不良。中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部分器官代谢较快,对物质营养的需求也就较多,有些学生就会出现食欲特别旺盛的现象。此类学生如果在饮食上不加节制,大饮大食,以图吃得痛快,而自身如果又属于懒于运动的一族,那么过盛的营养就会在身体里堆积,出现肥胖症状,而我们都知道过度肥胖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时下的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症状不是少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城里学生比乡下学生多,营养过盛与缺少体育锻炼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身体在于运动。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适度的体育运动是必须的,但当代的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舒适,不爱运动或运动量较小就极为普通。出门就坐车,上下楼梯乘电梯,体力活不干,平时无事就在床上卷成团,是当代中小学生真实的写照。学生的家长及教师中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只要学习好,身体锻炼不锻炼无所谓。没想到正是这无所谓让营养过盛的学生无法消耗代谢,让懒于运动的学生体质日渐下降。养尊处优的生活是健康的大敌。学校在教学期间设置了一定课时的体育课,但有些学校体育课活动单一,运动量小,学生兴趣不大,以致体育课质量不高,也有体育课形同虚设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学生体质更差。锻炼需有一种意识观念,当代人往往富于营养观念,却缺乏锻炼观念。没有科学适度的体育锻炼,人的身体也同样不会健康强壮。缺少锻炼除了会让学生体质下降外,一些疾病如颈椎腰椎病、近视眼、神经衰弱、精力差等也与缺少锻炼有关。同时锻炼还需要有强度的观念,并不是简单的走一走、跳一跳就是锻炼了,而是在锻炼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体力透支,以实现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等器官功能的锻炼。
个人良好的健康需要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虽然国家早已出台有关保证中小学学生休息时间和减轻课业负担的政策规定,但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休息时间缩减了不少,使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中小学生每天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学习上的作业负担又很重,使得中小学学生身体非常疲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健康的身体就被拖垮了。如果某些学生还有点灯熬夜的学习习惯,睡眠时间会更少,对身体健康更为不利。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互为影响的,心理出现问题,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当代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竞争大,睡眠时间不充足,在心理压力大的时候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记忆力和理解力衰退、失眠、乏力、厌学等心理症状。如果过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调节,身体体质也会衰退。除前面所述的几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外,疾病、环境污染、缺乏健康知识和不讲究卫生习惯等也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少年强则国强cssci期刊目录。”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视学校食堂的管理,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做到饭菜价格适中,切不能让食堂以营利为目的。饭菜要尽量做到种类丰富、鲜美可口、卫生安全,从而保证学生的饮食营养。各个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不能将学校食堂承包给私人经营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最好由学校集体经营,以便于学校管理食堂。学校超市是学生在校购物的主要场所,方便面等食品不要大量购进。要在学生中宣传科学的营养观念,学校要开展科学饮食的课,指导学生合理地饮食、合理的生活开支。
其次要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学校要建好体育场地,配置体育设施,学校要多举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要开足政策规定的体育课时数,并要开展高质高效的体育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体育锻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理念、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第三要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决不能因抓教学成绩就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合理作息、科学学习。
第四要开展好心理健康课,要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压力过大现象要及时排查,及时疏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5
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学识水平上。倘若作为一名老师,自身欠缺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渊博的知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没有了舞台表现力,也没有了感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想得到学生的信服、钦佩与爱戴,教师就要努力进修,充实自我,以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展现个人风采,征服学生,使其对自己形成魅力认同。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好像有“十八般武艺”,他们自然乐于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进行体育运动。如在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展示几个动作标准而又优美的三分球,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与好感自会油然而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会瞬时得到提升。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魅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与学识上,还需具有开拓的创新意识,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或教具加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中,若学校没有实心球、铁球等体育器材,教师可以用沙包或石块等进行替代,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道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的熟悉感与趣味性。再如,投掷小沙包时,老师可以借助好看的彩纸将沙包包裹,系上彩色小绳,变成“尾巴”,像“会飞的蝌蚪”,孩子们可依照飞动的“尾巴”来看投掷物的高度,兴致盎然地进行训练。此外,老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用废报纸制作多变游戏棒等。这样,就会使体育教具更充满童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常见生活物品来进行体育锻炼。
篇6
体育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学生们对运动的爱好不一,这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过分统一的组织活动会占用学生练习爱好运动的时间,而过分的自由活动又会导致以请假、旷课等方式来逃避体育课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理想,优秀率较低,甚至成绩还在及格线上浮动。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非但不处于主体地位反而处于被动接受体育锻炼的位置;第三,教学目的不明显和教学内容陈旧。大多数体育课采用的是传统教材内容,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没有目的性,教学质量也就不高。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脑体并用,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应该开展另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就是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合作学习主要看重的是体育技能、竞争意识的提高,而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国家有些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借鉴他国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面是有益的,为体育教学展现了一种新视角下的教学模式[3]。
合作学习通常是将学习水平不同、体育能力不同的各个同学合理平均地组成小组,由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使全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和提高,形成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一种团队关系。在学生努力去完成同一个任务时,他们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同舟共济的依赖性的,这种依赖性可以是合作的、竞争的、个人奋斗的;合作是为了渡过难关,竞争是为了集体荣誉,个人奋斗是为了表现自己,为小组争光。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能够增加集体凝聚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是竞争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个人荣誉需要个人的努力去争取,团体荣誉则需要整体的努力和配合去取得。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教学中非常适合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作学了能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增强体质以外,还能够培养学生领导与参与,自我探究,主动学习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活动热情和创新能力,学会分享荣誉和分担责任。在共同努力中让学生感觉到一种责任感;在信任与被信任、认同与被认同之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完成小组任务,这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所不具备的特点。
3体育合作学习的实行措施
3.1进行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是指在开展一节体育课前,教师要先针对拥有的资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安排出一个主题,并做出一份整体设计,预期可能达到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资料,结合他们的能力、性格、特长、兴趣等方面,制定一个合理的能顾及到全部学生的主题;其次教师根据所设主题进行目标确定和学习环节计划;再次要合理划分小组,让各个小组的能力大致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还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后要及时监控课堂进度,使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开展,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4]。
3.2分组合作学习
这是合作学习实施阶段。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按照计划将学生分组,然后简单介绍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再重点讲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先是要了解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根据小组任务自由讨论,通过交流探讨等手段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帮助完成任务。最后在各小组完成任务以后,要通过比赛或者展示来表现各小组的任务成果,让学生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3掌控各小组的学习进度
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经常巡查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合理给出建议,引导他们自我调节,相互制约,养成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加以指导,使各小组间的分工环节得以顺利开展。
3.4更新评价机制
传统的体育评价制度还是按照学生个人的达标成绩给学生打分,让学生被迫相互竞争,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评价打分时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更新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重在激励。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学生的进步上,而不是结果的评比上,让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都得到肯定,尽量客观、科学地进行评价,而在肯定个人的努力上还要强调小组的成绩,把个人的努力表现作为加分融进小组成绩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5]。另外,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客观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篇7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篇8
(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方式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找到真正适合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游戏环节有效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师示范完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动作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利用下课之前的时间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学生积极地对体育项目的动作和技巧进行了探究和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帮助,较快地掌握了运用技巧。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加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他们为了赢得比赛都积极地努力练习。这种游戏方式使体育教学摆脱了对学生进行强制性锻炼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兴趣,并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采用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体育知识的探究和体育技能的训练。所以,要使游戏方式的选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要考虑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使游戏和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一)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改大背景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积极地沟通交流。要让学生不再对教师怀有畏惧情感,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例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中,和他们一起进行锻炼。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提高他们短跑技能和速度的同时,对体育练习产生了兴趣。
(二)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燃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并掌握体育技能。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情境创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提高体育运用技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跳跃,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中,并和学生进行跳跃比赛,看谁先跳到终点。学生为了能赢得比赛,就会认真观察教师的跳跃姿势,学习如何跳得最远。在比赛中逐渐掌握了技能技巧,这就使他们通过游戏环节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学习任务。
三、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要注意的问题
在把游戏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持久度考虑。选择的游戏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游戏,游戏教学对学生就没了吸引力,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一)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明显,不管多好玩的游戏,如果长期反复也会令他们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变换游戏方式与内容,始终让学生保有新鲜感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编排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根据课的任务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等游戏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目的。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小球类作为游戏内容,以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既要注重趣味性,又要注重教育性
篇9
一、技工校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影响因素
1.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处于边缘化状态,在技工学校,学校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技术学习与实践层面,并没有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不进学校如此,学生家长也认为学生读技工学校主要是学好专业课,体育学习并不重要。在这样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形成体育教学不重要的潜意识,更关注文化学习,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
2.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较弱
男生和女生由于身体结构上的差异,对体育教学也会存在不同的态度。对女生来说,情绪变化更明显,加上体能上的不足,很容易从心理上对体育进行排斥。而对男生来说,虽然热爱运动,并且具有良好的体能,但是对于体育教学的参与兴趣并不高。这两种情况使得体育课堂中整体的参与兴趣都很低迷。
3.体育教师引导作用被削弱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已经在学校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管理模式,更重视文化教学,而且教师是学生的成长引导着,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教师习惯保持严肃脸,拉远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体育兴趣的分类学生的体育兴趣
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按照兴趣倾向可细分为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按照兴趣时间的持续长短可细分为稳定兴趣和短暂兴趣,按照兴趣的广度又可以续分为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在针对体育兴趣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实体育兴趣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体育教学情境性兴趣与体育学科性兴趣,前者是具体的教学情景对学生产生的吸引作用,作用是短暂的,效果有限;后者则是学生个人对体育活动的爱好与倾向,效果更长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情景性兴趣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学科性兴趣养成,陷入教育认识误区。要想提升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兴趣,不仅要积极开展情景性兴趣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行兴趣养成。
三、培养技校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重视学生教学情景性兴趣培养
⑴通过语言引导。体育教师要掌握如何通过语言引来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需要懂得一定的语言艺术内涵,并且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用更生动的方式表示出来,有效启发学生,微课堂增加趣味性,同时缓解课堂气氛,在更轻松的环境中有效开展互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与用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⑵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开展队形训练过程中,喊口令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喊,在队形排列中可以选择基本的队形,也可以尝试其他更有意思的队形进行练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⑶加入游戏教学。游戏教学可以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有很多游戏都可以被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并且游戏大多需要以集体为单位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学需要与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运动技巧,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比如在学习投篮是,教师可以通过投篮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将男生女生分组配合进行限时赛,对胜利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⑷加入音乐元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引入音乐元素的方式将音乐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借助音乐进行舞台设计,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教学中去。比如很多学生都不喜欢长跑运动,如果教师在长跑过程中播放一些具有动感的音乐,能够有效缓解运动给学生在来的疲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生体育学科性兴趣培养
⑴发挥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体育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好感。⑵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教师需要面向技工学校学生开展体育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人情体育学习的价值所在,在开展的体育事件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好处,与学生分享体育历史故事与体育明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向学生讲授必要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⑶注重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意识决定实践,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益处时,才会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彩玉体育锻炼是保障自身状态以及对学业提升的现实需要,在意识层面将体育运动与未来终身体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提升参与兴趣。⑷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提升参与兴趣。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负荷的运动。而在开展身体负荷运动之后,学生的身体能够感受到运动后的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负荷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要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才能够获得最佳的体验效果。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的文化基础差,还要承担巨大的专业学习压力,通过适度的负荷运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释压,这将成为学生提升体育参与兴趣的重要因素。⑸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参与兴趣。通过课堂成就感的获得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成功。当学生在运动技能的习得中获得成就感后,会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在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克服心理上的惰性,积极开展学习。比如教师开展目标学习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展“初步体验运动——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尝试——学习——提高”的过程,在一步步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成就感,提升参与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是一门高深的教学艺术,在时展过程中,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为了帮助技工学校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达到端来你身体的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意识到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重要性,及时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开展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教学环境的创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将体育教学转变为终身体育。
作者:李晔豪 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晓华.技校学生体能弱势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篇10
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他们对体育有着积极的应对态度,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在体育训练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并对体育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训练欲望。电子白板教学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一定的优势。电子白板技术可以让体育学习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下进行,能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使体育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之下,再有新奇的电子白板学习方式,教学画面不断变化,画面的动画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比起教师传统性的示范更具有新奇性,学习效果甚好。在授课时,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姿态,教学质量好,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能给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
篇11
体育活动的作用除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同时还是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集体的意识的最佳途径。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的年代,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也是能够立足与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体育课一般都是一个星期一节课,数量明显不多。所以体育老师可以在课外多组织一些运动类的、竞技类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竞技体育中的快乐去。也能够在培养学生体育的热情和与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除了可以一年一度举办运动会以外,同时也举办了踢毽子大赛、踢球大赛、跳皮筋大赛等等。能够让男生女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跳皮筋的比赛,可以以报名进行组队,然后一起团结协作的进行游戏的闯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游戏与比赛结合,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为以后可以培养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爱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
篇12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表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降低了对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导致当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的空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建设和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体育教师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即学生的具体运动训练,而并为向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盲目而没有方向,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反而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体育课堂也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制约,例如雨雪天气时,室外课堂无法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体系出现断截,不利于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在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探究实践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
2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发展与改进的重要阶段,针对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探讨解决措施。
2.1加强趣味性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还较为传统,学生参与性不强,如果能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应该注重教学模式创新,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例如耐久跑等体育项目,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等形式,改变耐久跑训练形式,增强趣味性,学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
2.2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教师素质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有关键性作用。针对当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教育,可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体育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拓眼界。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学校可以适当提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对在校体育教师可适当提升学历水平,通过参加专业考试等形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对体育教师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以加强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不断促进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储备。
2.3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中心是以人为主,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就是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教师准备、课堂学生表现、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课后反馈,都应该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规划和制度制定课程内容,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制定相关体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定期对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2.4建设体育文化
开展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文化将决定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因此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文化业不容小觑。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
篇13
1.2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校本教研是推进和实施体育教改新课程的有力途径,是提高教学工作者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然而在体育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中,我国小学体育在教研管理体系方面仍然有失,校本教导监督不严、教研组管理部协调不合理、各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例行的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等等都导致在实践的体育教改方面面临着“碰壁”的情况,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致使在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方面也出现了或重或轻的问题。在教师区域性缺编问题上有待及时更新和改进。体育教师总体的缺编、体育艺术教师结构性缺额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体育锻炼观念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小学生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对于体育锻炼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劳动干活、走走路、做做事就行”的阶段。而学校受制于教育评价的影响,因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也就自然地忽视了体育教学,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文字课上。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中小学,几乎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稍微爱好运动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改行教师,或者是一些部队转业安置的教师,甚至更多的还是采取语数老师兼任的方式。而这些体育教师大多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常识,更别说知道多少体育医学、体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性知识了。何况,从事体育教学还存在评价、晋级的短板,更是难以吸引年轻教师向体育专职教师转型。
2合理设置课程门类,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早在2001年教育部所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是说学校有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千差万别的,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上,开始单一门类的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所以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就必须合理的设置不同门类的课程,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方面学校应将校本课程设计成两种形式,一是自选式校本课程,学生根据学校开设体育校园活动,自主选择哪一项体育课程,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增开新的校本课程,自选式校本课程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样特长。它主要满足了不同学生需求。二是嵌入式课程,一年级开设健美操,文明礼仪;二年级开设花样皮筋和编唱童谣;三年级开设跆拳道和武术;四五年级开设花样跳绳;六年级是科技制作和劳动实践。嵌入式校本课程就是要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通过嵌入式校本课程浸润学生的灵气、朝气、正气。
3挖掘教师的资源,按需配备师资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只有配备合理,才能让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的编排教材、组织教学,学生才能学友所长,以此提高体育、艺术教师配备水平。在配备兼任教师时必须做到:课时相对集中,确保每位教师每周兼任课时大于8节;跨年段兼任体、音、美课时;参与体、音、美学科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没有特殊情况,体、音、美专业毕业的教师原则上不得转岗或兼任其他学科,已经转岗的应转回原学科任教。加强体育、艺术教师培训培养。体育、艺术“人人”工程。重点推进三项“人人”工程。一是通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学习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通过竞技与群体结合,以“3球、3跑、1操、1器(3球指篮球、足球、乒乓球三大联赛;3跑指田径、定向比赛和冬季长跑;1操指健美操比赛;1器指器乐为重点),举办市、镇(街道)、校三级联动的学生体育、艺术赛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体育、艺术活动中来;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艺术特色项目,让每位学生每年完成一次体育达标和艺术素质测评。总之,我们经过多种途径的筹措,所涉及的每一个科目都有教师任教,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4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很多孩子是凭一时兴趣而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三天热闹没兴趣,就不再愿意学习了。学生是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赏的,体育教师可通过展示—激励—进步—再激励—再进步以此来体现孩子成长的基本心态。为此,体育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各种体育形式展示的平台,首先我们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根据体育学科中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设置主题展示月活动,构建体育艺术特色人才基地建设工程,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生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依托现有普通中小学,努力建成3所学生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建立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以及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除此之外,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证体艺课时。强化日常体育艺术教学,巩固教学基本建设成果。创新教学模式和活动载体,尝试用学生自愿申报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的方式,打破班级授课制,以年级段为单位,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开展分项教学。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完善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制度,科学设计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强化日常体育锻炼。
5以体育文化节为介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体育文化节是广大青年喜爱的娱乐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同时享受到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每年举办全市学生运动会和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中小学生艺术节。校本课程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它延伸了国家课程内容,拓宽了育人渠道,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多样化,师资来源多样化,施教地点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多样化,尖端化。因此有人说学生成长在课堂,成才在课外。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每天锻炼1h、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使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建立全市中小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制度和以生源初中和生源小学为单位的学生体质监测公告制度,每年对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进行通报。开展中小学生运动处方试点工作,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适应的运动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