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量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总体来讲,我国的计量行业还很落后,自1986年计量法颁布以来所有的计量工作基本都是由国家设立的计量检定机构开展的。我国计量检定机构共有4级: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县级计量检定机构。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抚顺市共有市级计量检定机构1个,县级计量检定机构3个。计量工作有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县级计量检定机构由于客户少收入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使其很难独立运行,很多时候要依赖于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没有有资质的第三方校准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又承担了抚顺市境内大量工业企业的计量校准工作。从技术上来看,计量校准还没被基层的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很多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甚至检定机构的技术人员都认为当检定某项不合格时,为了获得有效的证书才进行校准,而对校准证书中给出的不确定度也没有基本概念,很难想象一个计量员不懂不确定度的企业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企业了解了校准的意义并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寻求相关服务时,企业的生产质量才能够提高。
2辽宁省计量体系及技术机构改革的探讨
2014年新版的《计量法》已经明确了校准行为的法律地位,并允许市场上出现第三方的校准机构,然而在垄断多年的计量行业,其他资本的介入相对困难,改革需从内部进行。以辽宁省为例,应像上述所说那些发达国家的计量技术机构转变,明确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能和设置,准确拆分省级及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变县级计量检定机构为市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派出单位。开展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由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构成。派出机构负责本县内量大面广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落实情况,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制定检定周期,实施强制检定,履行政府委托的相关任务,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向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开展计量标准的强制检定,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负责一些精确度高、技术含量高的强制检定。除开展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现有计量检定机构拆分后剩余部分成立校准集团,实施企业化管理,集团以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为核心,各市成立校准集团分公司,分区域负责各市场的校准工作。校准市场也可适当的招商引资,在辽宁省内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改革需要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要提高企业及相关部门对计量行业的正确认识,在基层推广校准服务,加强计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普及校准和不确定度的概念,提高测量水平;其次要做好计量检定机构人员的思想工作,计量检定机构都是事业单位,而对其拆分和成立集团公司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要脱离事业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机构改革的宣传,提高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人员的认识,顺应改革工作;最后要制定倾斜政策,激发校准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校准机构的资源配置予以倾斜,配置高素质人才并去老龄化,使其在市场中有强大的竞争力。机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应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走。同时要看准时机,大胆创新,抢占市场先机,尽早完善计量行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铺好基石。
作者:李淼 单位:抚顺市计量测试所
篇2
2.1工作分析与职责确定
(1)实施工作分析,进行工作描述
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的准备在进行工作分析前,首先要获得单位高层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征得他们的认可。第二步:收集有关信息包括该项工作任职条件、工作环境、设备要求、对人员的能力、学历要求等。收集信息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第三步:分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汇总、整理和组织,使之形成书面文字。第四步:编制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中规定了任职者所在岗位的职责,企业的绩效目标首先分解到部门,部门再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将绩效目标分解到各岗位,形成了各岗位的绩效目标。
(2)明确绩效管理体系中各方的职责
对于高层领导,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其主要职责是明确单位的发展和部门的工作重点;在绩效评价阶段,高层领导要对单位的目标以及内部机构目标的实现情况予以评估;而在最后绩效结果的应用阶段,高层领导要对考核的结果予以审核,并将结果应用于改善工作绩效、薪酬调整、职位升迁等方面。对于各部门的领导,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其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机构的工作目标,制定本部门员工的考核标准;在跟踪反馈阶段,部门领导应该及时跟踪本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发现偏差并及时予以控制;在绩效评价阶段,部门领导要对自身进行自评,并对员工的绩效表现予以评价;在最后的绩效结果应用时,部门领导应该参与制定考核结果的应用方案。对于员工个人,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员工要了解单位和所在部门的战略目标,根据部门领导制定的个人计划,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跟踪反馈阶段,员工作为被考核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予以控制;在最后的绩效评估阶段,员工个人要对个人的绩效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2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工作可以按照一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由单位高层管理者对单位今后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目标进行规划。在这一步要主要完成的工作有: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当前及往后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年度计划及其所在部门的业务目标和业务计划。其次,让员工了解与其个人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其所在职位的工作分析和之前关于其工作的评价。此外还要动员和教育员工,让员工了解绩效管理的目的,使单位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中。第二步:单位绩效管理主体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进行沟通。在正式沟通前,管理者首先要为员工界定其关键业务绩效领域。在正式沟通阶段,通过展开绩效计划会议的形式确定有效的目标,并就资源分配、权限、协调等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第三步:绩效计划的审定的确认。在经过前两步周密的准备工作并与员工充分沟通后,要让员工明确了在本绩效期内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完成的评价方法等信息。
(2)绩效考核
计量技术机构在绩效考核的时候需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通过积极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具有切实可行的绩效目标,既保证管理者对于管理目标的全面客观认识,也有利于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准确把握及个人发展与单位发展相互协调的把握。二是加大力度提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由考核单位和被考核对象共同参与,提高绩效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实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三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者在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直接而具体的进行绩效沟通,不能作泛泛而谈、抽象的、一般性评价。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都应有具体、客观的结果或者事实来支持,使得员工明白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与单位的期望还有哪些差距。二是在绩效面谈是要注重双向的沟通,为了尽可能使得面谈有针对性,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绩效面谈交谈中要指出员工的不足之处,但不要批评,而是要立足于帮助员工改进不足之处,指出绩效未达成的原因。四是注意绩效面谈的氛围,建立彼此信任的会谈氛围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绩效反馈这一过程中要建立绩效申述机制,同时要对正确行为的反馈和错误行为的反馈同等对待,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员工的绩效。对错误行为的反馈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减少不好的行为,针对正确行为的反馈要强化这种正确的行为。
(4)绩效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薪酬调整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将员工的薪酬分为固定薪酬、绩效薪酬两部分。固定薪酬、绩效薪酬所占的比例,可根据单位以及内部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即达到激励目的,又要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次,还可用于固定薪酬的调整。单位应根据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相关的薪酬制度,将考核的结果同固定薪酬的升降挂钩。②用于岗位调整绩效考核的结果为职位的变动提供依据,通过职位的调整,使每个员工从事更适合的工作。对于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员工,除按制度规定降低其职位工资等级外,还应酌情将其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参加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外方可重新上岗,否则做辞退处理。对于管理人员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管理者,除按制度规定降低其职务工资等级外,人力资源部还应在对其综合能力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向公司领导提出免职或降职处理建议。③用于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培训与开发要有针对性,要有效地了解员工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使培训的内容为员工所急需的知识或技能。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了解员工的优势和劣势,绩效考核的结果为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篇3
电能计量技术是当前电力企业应用于电量稽查工作中,用来预防非法窃电,加强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用户合理用电的重要计电手段,用电能计量技术的远程控制技术和电子智能计算技术对供电系统进行时时监测和数字化计算,营造市场上良好的供电秩序。
2.1电能计量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前,供电稽查工作大多都是采用人工实地操作的方法,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到现场通过记录电能表的电量数据,然后根据电量计算公式进行电费计算,这种做法比较传统,持续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工操作不精密,容易在数据的记录和计算上出现误差,导致出现电能计量数据的不准确和计算错误的现象,给用户和企业双方带来不便。现在的供电稽查工作涉及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不仅仅是只检测设备这么简单,还增添了电力的远程控制功能,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时时监控,减少人员的来回奔波,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技术上的改善,保障了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减小误差,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促进了电力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2.2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
电力企业对于防窃电行为的措施研究由来已久,除了安装高性能电能表、合理布置电线、加固电能表防护措施、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外,电能计量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对供电系统的合理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电能计量的数字化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稽查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不当用电行为,及时对违章用户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损失;根据已掌握的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电量数额控制,增加相关的电力监控设备,一旦出现特殊用电情况,就能够及时发现违章用电行为,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将违章用电等非法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减少电力损失,规范供电秩序,为电力稽查工作提供方便。
2.3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篇4
对运行的具体计量系统而言,计量系统的精度范围就是输差控制的最低值。目前,使用较多的流量计有如下几种:旋进旋涡流量计、涡轮式流量计、孔板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直接测体积的有:腰轮流量计、皮膜表。它们适用的范围和精度各有不同。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孔板式流量计和皮膜表。
2天然气计量技术与输差管理的有关措施
篇5
2.1功能需求
第一,单三相电能表应当具备双向计量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在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下客户端负荷潮流双向流动的相关需要。而且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拥有电压、电流、电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自动计算与电力统计预测的需要。
第二,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具备对电功率与电能量的冻结功能,如果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就更加方便于系统与客户二者对电能进行查询与统计,对供电与用电信息进行分析等。
第三,电能表应当能够支持阶梯电价转换功能,还需要支持即使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也能修改各个费率时段以及电价方案的功能,这样在满足电力营销政策改变的时候,也能做到无需换表就可以实现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四,支持多类事件的记录功能,在失压与失流等状态下通过监测功能能够满足对异常状态进行检测的需要。
第五,多种通信方式共享并存,当载波、无线、红外线等通讯方式并存时,应当适用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数据采集等需要。
2.2性能需求
2.2.1宽负载、高准度的计量。
在分布式能源计量的情况下,负荷波动的范围将会更宽,尤其是像风能、太阳能发电这类经常会受到环境影响的能源模式则更为明显,所以,智能电表装置在设计时应当是以高宽负载的电能表为主,并且实际的计量准确度在最低的情况下应当要满足1.0级。
2.2.2双向式公平计量。
客户一般情况既拥有用电模式还具有发电模式,电能表的双向计量务必保证准确与公平,换言之就是对于正向功率与反向功率要体现出一致性的误差特性,计量误差特性体现出的一致性会集中体现出公平计量的相关原则。
2.2.3误差带宽的相关要求。
为了保证电能表在运行时在宽负载的范围内的误差曲线能够保证平坦,这就需要利用已经规定出的相应指标对其进行严格的核对。误差带宽一般指的是一个绝对值,是通过对检定误差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进行作差运算,所得出的绝对值,通过这样的数值指标从而鉴别出电能表运行时在负载变化的范围之内的误差曲线整体的平整性。
2.2.4在动态负荷的条件下对计量准确度进行考核。
对于一些小型的分布式能源来讲,它们会存在着波动性负荷的现象,鉴于此就应该在动态负荷的情况下对电能计量的准确度与需求量计量的准确度展开一定程度的考核。
2.2.5无功潮流判断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发电上网关口与网际关口如果存在着电能功率双向流动计量点,并且当电能功率潮流如果处于临界换相角的周围时(临界换相角有功90°、270°,无功0°、180°),电能计量应当对其的潮流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对其进行考核。
2.2.6通信方式对计量误差影响的相关要求。
在分布式能源技术下,电能表的数据传输数量将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在载波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方式的使用下,很有可能会对电能计量自身时产生数据的准确度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应当将通信方式等一并纳入到电能表的影响的考核指标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允许情况下的误差值与变差值的考核应当更为严格。
2.2.7高强度干扰能力的要求。
随着载波方式、无线通信方式等的大量使用,应当加强电能表自身的电磁兼容性能与考核高频电磁场影响的能力,同时,提高在拉闸与合闸操作发生时对冲击性过电压本身的承受能力。
2.2.8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要求。
数据通信在未来的电能计量发展领域将会尤为重要,应当深入地分析装置元器件的参数变化以及环境温度对整个载波通信的频率变化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以及器件选型的标准。
2.2.9节能环保与装置可靠性的要求。
在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应当满足环保的要求,采用低功耗、绿色环保的器件进行制造,而且还必须体现出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特点,另外,在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出的MTTF的指标必须是科学的与合理的。
篇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给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也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使生产管理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量管理体系将打破传统的、相对的、机械式的量值传递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计量管理信息平台。使计量管理的各层次用户对有关计量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机构人员及设备低水平的重复工作;一些尖端检测仪器匮乏和部分精尖设备利用率极低的现象将不再出现。计量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计量器具台账管理自动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计量器具方面运用台账管理的方法,但是,传统的计量方式经常出现与实物不符的误差,测量设备台帐的管理是计量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涉及的测量设备种类多且数量多,传统台帐式管理易造成测量设备的状态不明或存在漏检、误检等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测量设备台帐进行管理,实现快速、准确地对各类测量设备进行录入、查找和统计报表等管理,并实现快速制订和打印测量设备的月度计划和送检通告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测量设备的状态不明而导致的漏检、误检等问题。
与传统的计量管理相比,运用计算机技术之后的计量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随时共享计量信息,传递数据,减少了传统计量管理人对人的传递,方便了一些信息人工收集整理的工作。管理层通过新的计量管理方式可以随时掌握实时数据,方便随时汇集各部门的计量信息,不受到人为的限制,为决策层提供方便快速的实时数据;而且有利于实施者方便快捷灵活的查询和分析计量数据,从而解决了传统计量管理更新慢、误差多等等弊端。
在计量管理中,档案管理也是一个专业很强的一门技术管理工作,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的功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所有资料分类、编目然后存档,如:测量设备管理表、测量设备确认状态变更表、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表等,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进行阅读、检索,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使各种测量设备的档案、测量人员的档案、设备供应商或外来服务商的档案以及计量确认体系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记录由几柜材料变成一个小小的磁盘、硬盘或光盘,使所有档案及数据的查询工作在翻飞的手指下轻松完成。把档案管理提高到适合时展的先进水平。并且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功能,为计量管理传播信息、分享数据,以便于顺利快速的工作。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计量的最新知识在网上共享,有效的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能随时掌握计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情况公布到网络上,真正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奖惩分明,激励员工的竞争力。
当然,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量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软件的设计或编制上的疏忽或漏洞,在运行初期会有出错现象,但随着软件不断的完善,计算机管理的优势会很快体现出来。但是,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对非程序性的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需要人参与管理。另外,对于程序性管理,同样也需要人工的参与,计算机只是一个使计量管理运行更有效的工具。总之,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量管理是计量技术和先进的测量手段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晓春陈炼单位: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篇7
2.1电子式传感器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
随着供电量不断增加,配送电设备不断更新,配送电新技术不断推广,传统的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技术需求了,需要改进。电子传感器能够应用通讯信号,将电子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从而提高了供电效率。此外,它还具有电压及电流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接受用电信息,并且结构简单,覆盖范围广泛,在智能变电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电子式传感器很够抵抗其它信号干扰,对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光纤材料传输,能有效降低电流或电压信号在传输中出现误差,从而提高了供电稳定性。电子式传感器由于具有这些优点,在供电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变电站供电运行中。
2.2智能电能表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
和传统电能计量表不同之处在于,智能电能表能够支持两种信号,如IEC61850-9-1和IEC61850-9-2,在二者的基础上,再结合变电站运行方式,对电量计信息做及时调整,从而达到高效率供电目的。智能电表所采用的信息传输材料是光纤,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这也是智能电表优于普通电表的指标之一。另外,智能变电站中之所以安装智能电表,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其优越的性能,如它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电能准确计算,如,分时正反向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功率、电网频率等组合运行参数。还能够对流失的电量自动记录,并储存在相应设备上。此外,该设备在接入端使用了数字接口,使搜集到的信息自动转换,并通过光纤传输,避免了用电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屏蔽,进而影响供电稳定性。另外,智能电能表的优越之处还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其它一些外在装置,如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分析装置等,所以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外在装置安装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使智能计量表按照规范化流程运行,才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计量系统稳定运行。
2.3合并单元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中,除了智能电表和电子式传感器,还有合并单元,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智能变电站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变电站之所以使用合并单元,是由于在该单元是变电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电气量进行有效合并,并对其中的数字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同时采用一定格式,传送给电量计量设备。该设备对接受到的信息作进一步细处理,再给予保存,该处理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站供电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合并单元采集用电信息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一,利用IEC60044-8通讯技术,同时应用内插法及同步法将不同单元给予合并,再实施用电信息采集,从而得到需要的电流或者电压信息。其二,利用IEC61850-9-1通讯技术,该技术能够采用同步法,获取用电信息,进行一定处理,传送给智能表。由此可知,合并单元在用电信息采集中,对所需要的用电信息进行获取,不仅提高了供电效率,也提高了供电稳定性,对于满足变配电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智能化变电站的电能计量纠错设计
首先,电子式传感器的纠错设计。由于电子式传感器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加大监测力度,提高计量准确性。目前,对该装置的纠错方式为,将测量数据和绝对值相比较,得到检测误差,从而实现纠错效果。具体方式为,以传统的传感器作为标准器具,供电数据在二次传输中实现自动转换,形成标准通道,并和合并单元处理的数据相比较,得到电子式传感器的运行误差,从而实现了纠错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传感器发送信号,由校验仪器接受,再传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安装在电子式传感器中,之后再通过光纤传输,将信号分析处理,从而完成误差检查。其次,智能电表纠错。智能电表通过光纤和电子式传感器连接,并在物理层面上连接到以太网上。所以,智能电表在检测时,通常和标准电表连接在一起,连接材料为光纤,当电量数据同时传输给这两个装置之后,分别计算,然后将智能电表中的信号和标准电表的相比较,从而完成误差检测,实现了智能表校验目的。
篇8
2.分析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2.1加强智能电表的应用
智能电表作为一种智能化仪表,它主要是先采集用户供电数据,然后再通过内部集成电路对采集信息进行相关处理,采集来的信息转换成脉冲进行输出,输出后经过单片机的有效处理和分析,再将脉冲转换成用电量输出。智能电表在节能降耗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准确的进行用电费用计算,有效的提高了结算效率。智能电表的实时监测功能方便了供电企业了解供电情况,避免了电能质量问题。而且,通过智能电表对水、热等能耗数据的采集,我们可以对能耗、峰值进行预测,为节能用电提供了很大帮助。
智能电表的功能性十分强大,使用智能电表可以通过电价来对用户负荷和分布式发电进行控制,在常规用电中实施分时电价控制,在短期用电需要中实行实时电价控制,在高峰期用电需求中实施紧急峰值电价控制。智能电表的使用过程中,会将有关能耗信息传达给用户,这样就能够方便用户合理用电,通过转换能源利用方式等减少能源消耗。我们也可以将智能电表提供的相关信息加以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用户能量管理系统,这样以来,就可以为各类型的用户提供能量管理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能源使用,避免了能源浪费。
除此之外,智能电表给用户提供相关能耗数据可以帮助用户改进用电方法,方便用户及时的发现各种能耗异常情况,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而且一些用户安装了分布式发电设备,这能够帮助用户进行合理用电和发电方案的制定,从而使用户实现利益最大化。
2.2促进电力计量系统的综合化
电量考核对电力管理来说尤为重要,考核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数据信息,从而针对电力市场交易情况进行考核。在对发电厂进行考核时,需要依据相应的电能量数据,与发电计划进行对比,准确得知发电厂执行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电力考核系统,需要我们优化电力计量系统,充分满足电力计量综合化需求。电力远程计量主要采用了分层式结构,利用该计量系统,不仅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光纤等方式和采集终端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将采集装置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有效的提高了节能降耗的工作效率。
2.3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高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运用效率,一定要做好计量人员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计量人员的培训工作。计量人员使计量工作的执行者,一旦计量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就会影响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对计量人员要实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工作人员提供对外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计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员操作,为了保证计量系统的有效运行,我们要不断优化人员考核系统,完善奖励机制,提高计量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动。
篇9
2.1居民电能计量装置状况
目前,广西电网居民单相电能表主要是电子式电能表和机械式电能表(包含机电式电能表),截止2011年底,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的用户比重较大,约占总数的67.3%,电子式电能表占总数的32.7%。
2.2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
2.2.1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要求
由于不同用电量对应不同的电价,居民最先关注电能表计量是否准确、可靠,对单相电能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相电能表本身应具有月冻结功能及准确的时钟,即要求电能表在每月结算日零点准确冻结用户上个月的电量。由电能计量装置现状可知,占广西电网计量装置67.3%的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只能计量用户当前电量且没有时钟,不具备任何时段冻结电量功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完全准确地计算阶梯电量。32.7%的电子式电能表有一部分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预付费售电系统,但2008年前安装的电子式电能表不具备表计月电量冻结功能,另外预付费式电能表是预售电量,不能统计月用电量,更不能基于电量而执行不同的电价和电费结算。因此完全满足阶梯电价实施要求的电能表只占一户一表用户的27%。
2.2.2对抄表结算的影响
目前广西电网除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外,其余电能表以人工抄录方式为主,大都按月或双月固定的抄表例日进行抄表。阶梯电价实施后,抄表日的提前或延后都有可能造成电量阶梯的跳变,存在较大电费差额和电费纠纷的风险,影响电网公司或用户的利益。对于具有冻结功能的电能表,计量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优先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只能抄读集中器冻结的电能表当前电量。集中器冻结电量由于受通信环境、技术稳定性等影响,成功冻结电能表当前示度在时间上会有滞后,相比电能表自身冻结电量会有较大差别,影响了电费的精确计算,且未能充分利用电能表的冻结功能。目前抄表员到现场抄表均是抄录电能表当前电量,电费核算时采用的抄表时间是抄表员上装数据的时间,并以此计算计费周期。因抄表员抄表时间不统一造成电费计费周期不一致,影响阶梯电费结算。
2.3对策分析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和要求,依据广西电网目前居民低压单相电能表种类、功能,从影响阶梯电价实施角度对各类单相表进行划分,并针对各类表计提出以下改进和应对措施。
2.3.1有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已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可实现月末零点电量的冻结,满足阶梯电价下用户对计量准确性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测试并确保电能表的广播校时功能。抄读电能表的月冻结电量,必须保证电能表时钟准确性,因此需对此类电能表进行广播对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部分单相表时间无法进行广播对时,存在时间准确性不可控的状况。a.对当前运行单相表按种类、批次以及数量统计是否具备广播校时功能,主站系统自动对时钟误差在±5min内的电能表进行校时;b.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两种对时模式:固定时刻对时和人工任意时刻对时;c.在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中约定对时时刻必须避开零点电量的冻结时刻,集中器对电能表默认对时时间设为每日02:00:00;d.对于现场时钟误差超出±5min的电能表,需现场核查并进行统计,以便统一调校或更换。
2)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重点对月度冻结电量从电能表冻结生成、集中器采集和上传、主站接收及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技术跟踪和规则完善,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a.制定集中器优先抄读冻结电量的机制,即集中器首先执行抄读电表冻结电量的命令;若电表不支持电量冻结,则集中器转为执行抄读电表实时数据并在集中器内进行冻结;b.为最大限度消除电表与集中器之间的时钟误差对冻结电量的影响,确定集中器在自身时钟到达零点并过10min后才向电表发出抄读冻结电量命令;c.对通信规约中定义对应数据帧,区分电能表是否有冻结功能。
2.3.2未能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如具备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条件,可优先接入系统,提高计量自动化覆盖率。
2)升级抄表手持终端(即抄表机)。对抄表机进行程序改造,使其具备可在现场抄读表计月度冻结电量功能;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具备月冻结功能的电能表增加标识,并将标识下发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根据标识自动切换抄表模式(抄读月冻结电量/抄读当前电量)。a.制定抄表机现场抄表机制。抄表机应按“月度冻结电量—日冻结电量—实时电量”的优先顺序进行现场抄表。b.改进抄表机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装模式,即对远程抄表缺漏的用户自动下装至手持终端,现场抄读后对上装数据扫描筛选,填补远程抄表遗漏的数据。
2.3.3已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单相表无冻结功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只能在结算时间点抄读电能表当前电量,并在系统后台进行标识。为保证准确、及时地抄读当前电量,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减少抄读时间。计量自动化主站和集中器在月末零点召测当前电量。集中器每完成300只单相表一次电量抄读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改善表计、集中器通讯及设备条件。
2)提高抄读成功率。如集中器一次抄读的成功率不高,需要补抄数据,补抄的次数越多,所需时间越长,召测电量与零点电量的误差越大,对用户电费结算影响很大。应加大运维力度,对计量自动化系统各节点以及节点间各环节可能影响数据采集的原因进行排查和解决,包括各类计量装置、集中器、采集器和通讯连接线相关故障点,以及台区设备和线路老化、通信信号等造成的采集故障。并对故障原因和出现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成功率。
2.3.4其他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
对于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改进和应对措施有:
1)确保抄表周期的一致性。此类表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目前只能实行人工抄表。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可按供电企业抄表周期,科学合理地进行抄表日的分区域设定,但抄表周期误差尽量控制在一天以内,减少对用户电费结算的影响。
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加大此类表计轮换力度。地市及县级城镇区域的一户一表居民用户新装或到期轮换改造表计全部采用具备冻结功能和广播校时的电能表。对于县级农村区域客户,由于他们的电量绝大部分处于第1档电价,可配置长寿命的机械电能表。
2.3.5预付费电能表
2.3.5.1卡式预付费电能表
目前,卡式预付费电能表只能实现本地预付费,且只能进行单一电价的设置,无法进行阶梯单价的设置和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单价,对此类电能表主要有3种解决方案:
1)购电量以年为执行周期。按购电量以年为周期执行阶梯电价,对当前系统和表计改造最小。比如,若按照第1档基本电价标准为150kWh/月,居民可按基本电价一次购买1年的总基本用电量1800kWh。如继续购买电量,则超过1800kWh的电量将按第2档、第3档的电价进行支付。
2)预付费售电系统后台结算。对预付费售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阶梯电价管理功能,修改充值程序,增加电费电量的核对、退补功能。售电时按统一电价对用户所购电量预收电费,用户所购和装到表中的均是电量,表中不设电价;实际结算以每个月用户用电量的实际抄表数为准,由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每月抄表数据给预付费售电系统,与预售电量进行比对,对用户预交电费多退少补,多交的费用结算到下月,退补电量给用户。
3)预付费电能表技术升级改造。对此类预付费电能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满足阶梯电价的设置要求。根据不同的用电量,设定每个用电量段的不同电价,并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电价,在本地实现阶梯电价预付费功能。
2.3.5.2远程预付费电能表
远程预付费电能表可通过远程控制预付费集中抄表系统在后台实现每月电量的抄读和阶梯电价电费的结算。阶梯电价实施对这类预付费表影响不大,主要工作是减少结算时间点抄读时间,提高抄读成功率,减少补抄次数。
3应用分析
3.1试点概况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后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课题研究在南宁供电局开展试点应用。试点区域共116个台区,约25000户居民用户。在试点区域开展全系统广播校时、抄读月度冻结电量功能以及相关系统主站功能升级的研究和测试工作。
3.2应用情况
1)经过实验室测试、现场升级改造等技术措施,对研发和升级效果进行验证,试点区域实现了计量自动化系统准确抄读电表的月冻结电量,并作为阶梯电价电费结算的依据,其中采集成功率达到94.74%,采集正确率100%。
2)开展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集中器升级,实现系统时钟召测、广播校时、抄读冻结电量与营销管理信息交换冻结电量数据等功能。
3)完成抄表机的升级,可在现场抄读电能表月度冻结电量。升级后的抄表机可作为自动化抄读月度冻结电量不成功时的补充手段,同时为未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月冻结电量的抄读和上装结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篇10
应用局域网络管理软件由九大模块构成,分别为:基础信息、计量标准、标准器、仪器收发、检定业务、证书制作、统计查询、系统管理和消息平台。
2.1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模块包括专业类别信息、人员管理信息、格式模板管理信息、数据模板管理信息、规程规范管理、开展项目信息、授权签字人权限、客户管理、个性化设置等,为系统的运营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1)专业类别信息。对检定专业以及对应的证书序号进行管理。(2)人员管理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人员所使用的规程、设备、模板、开展项目和专业类别进行管理,并且可以设置人员是否为登录用户。(3)格式模板管理、数据模板管理信息。对证书的首页模板和续页模板文件进行管理。其中首页模板文件根据国家对检定证书的统一要求来管理。续页模板是指输出检定数据的模板,是采用Word文件形式制作的模板,方便用户自己设置模板文件。(4)规程规范管理。对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保证使用的是现行有效规程规范。(5)开展项目信息。对机构可以开展的检定项目进行管理,并对其相关联的规范、设备和模板进行维护。(6)授权签字人权限。对科室中规定时间段内具有审核权限的人员进行管理。
2.2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模块包括计量标准名称分类、计量器具名称与分类代码、计量标准三个部分,主要是为制作证书提供必要的计量标准数据。根据JJF1022—1991《计量标准命名技术规范》,JJF1051—2009《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对命名进行规范。计量标准主要对所建的考核标准进行管理,并对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和考核复查信息进行记录。建标时对其中所规定的标准器、配套设备、配套设施和规程都建立了对应关系。
2.3标准器
标准器模块包括标准器分类、标准器管理、标准器维护、上级溯源单位和制造厂商五个部分。(1)标准器分类。对标准器分类信息进行管理。(2)标准器管理。对标准器的基本信息、标准器对应的参数、附件和附件的参数信息进行管理。(3)标准器维护。对标准器的动态信息,包括对过期或报废的标准器进行更换、修理记录、量值溯源信息、期间考核计划、使用记录进行管理。
2.4仪器收发
仪器收发包括委托单管理、器具分发、退检管理、器具返回、证书打印、发放证书和报价单管理等。(1)委托单管理是指对客户送检器具所填写的委托协议书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客户器具信息的管理、客户单位的添加、送检器具的信息一览表,实现了对送检过的器具的管理,方便快速录入和查询相关信息。委托单中的“流水号管理”指的是仪器收发室的手写单上的流水号;信息“是否连续”指的是手写单上的流水号是否连续没有断号。在手写单多页的情况下能自动生成相应的流水号,不需要录入人员输入每个流水号。用户可以通过流水号对送检器具信息进行查询。委托单中,将计量器具分到相应科室的一系列信息,如“检定科室”、“到样日期”、“客户要求”,“附件”、“备注”自动变为可编辑状态。系统可以对多条信息的列(如“检定科室”、“客户要求”、“备注”等)设置相同内容,方便用户录入。根据客户实际要求在“客户要求”中选择相应的选项,“附件”用于记录客户送检器具的附带物品。(2)器具分发是指对客户的送检器具指定相应的检定科室,系统会根据委托单的信息进行自动分发。(3)证书打印、发放证书是指证书的打印以及给用户发放的记录。(4)报价单管理是指打印用户送检器具的报价单信息。
2.5检定业务
检定业务包括分配任务、个人任务管理、领取器具、规程规范领用记录、报价管理和证书费用修改。(1)分配任务是指科室负责人把科室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检定人员。(2)个人任务管理是指检定员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进行查看和管理。(3)领取器具是指检定人员从仪器收发室领取个人任务中的客户送检器具。(4)证书费用修改是指对没有生成缴费单的证书,检定员自己修改证书的费用。
2.6证书制作
证书制作包括证书管理信息,制作证书信息,证书的核验、审核和审批,证书废弃审核,这些均应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篇11
1.2箱梁合拢控制
(1)在各孔的边跨合拢块施工前,对各悬臂箱梁高程进行联测。(2)合拢段施工的高程观测按以下6个工况实测:①安装模板前;②浇筑混凝土前;③浇筑混凝土后;④张拉部分纵向预应力钢束后;⑤拆除临时支撑后;⑥张拉完所有预应力钢束后。(3)对于连续箱梁的中孔合拢,还应在主墩临时支座拆除的前后对各测控点进行监测。
2对称平衡施工
施工中严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进行,最大混凝土浇筑重量误差不得大于该梁段自重的30%,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箱梁自重误差不大于设计要求的3%,控制梁段上的施工堆积物并及时清理箱梁中的施工垃圾,以避免由于施工荷载和桥面杂物的不平衡引起测量数据的不正确。
3质量保证措施
3.1抓好事前控制
3.1.1抓好人的质量施工测量放样工作是靠人干出来的,人是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技术,工作能力、工作责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必须了解和管理好所管辖内测量人员,有利于开展工作,必要时做好配合工作。3.1.2抓好测量仪器的质量测量放样必须有符合精度的仪器设备,才能确保精度和速度,除必要按规定进行鉴定,还必须在使用中时刻注意仪器的性能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校正。3.1.3抓好基准点的精度平面高程控制点是实施施工放样的基准点,它的精度优劣直接影响放样精度。因此,施工前必须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根据建筑物的分布,为便于放样,还需进行加密。施工阶段确保控制点的稳定完好,有破坏变动,应及时补埋补测。3.1.4抓好设计图纸的复核按设计图纸的数据进行施工,是我们的职责,设计单位要求对图纸进行复核是我们的义务,也是为了我们确保施工放样数值的准确。在复核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向设计单位反映。3.1.5学好规范、掌握规范、执行好规范规范是我们判别测放精度施工质量的标准,要养成严格执行规范的习惯,为此全面地学好规范,深刻地理解规范,认真地执行规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好执行规范,不断地总结提高。
3.2抓好事中控制
在检查时尽可能用自己的仪器自己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应及时汇报给相关的专业工程师。并有严格报验制度。3.2.1平面位置控制设站检查:全站仪对中整平后设置气象元素棱镜常数,输入站点后视点坐标,后视定向后要测距测坐标,一般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对每个放样点的检查,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即以方位角定向、距离定点,再测坐标作校对。当检查点较多或时间较长时,要及时地复查后视点。当测放水中桩或不能直接定桩时,可放辅桩,但要标明辅桩与主桩的关系(方向和距离)。检查结束后,应到点位处一看一量,看所放的点组成的线形是否与设计院设计相符,量各桩间距是否与设计值相同。护栏的放样应保证其线形流畅,保证桥面宽度,其线形要确保不出现折角。3.2.2高程检查首先要经常检查水准仪的i角,确保其良好的性能,还需检查脚架及塔尺接头是否完好。检查时须从一个水准点联测到另一个水准点,这样可以:①发现所观测的是否闭合;②水准点是否变动;③水准仪有无问题。当要引测结构物上部或下部时可采用钢尺倒挂法,钢尺必须要垂角,最好用正、倒挂尺校检。
3.3事后总结
(1)平面控制方面目前采用的坐标系:①WGS-84大地坐标系;②1980西安坐标系;③1954北京系。(2)高程控制方面国家规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它与1956黄海高程系的关系式: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1956年黄海高程值0.0286m。苏南地区采用吴淞值高程系,它与1956黄海高程系的关系式:吴淞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值+1.8971.6972.097,根据不同地区而定。(3)加密控制对被破坏的不稳定的点必须重新埋测。桥梁处的点必须稳定可靠,并作为以后联测的起讫点。复测时设计路线不宜太长,尽量控制在2-3km,以减少误差的积累。(4)导线平差中对X、Y的fx、fy分配,可应仅考虑距离而应当按方位角距离的联合影响来分配。(5)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放样最大距离的控制国家规定最大误差是中误差的2倍,以J2级测一个单角,其精度约在10″左右,而放样桥梁桩、柱的平面位置,则最大要求<5mm。S=ρ″/10″×5mm=103m,最好控制在100m以内。
篇12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使用历史成本中存在的差异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进行比较的话,财务会计更注重决策的相关性,而相关性所具备的特征肯定是需要选择和计量对象的决策最具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比较明显的显示出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无法和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地位相比较。
(二)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1.在两者中的适用范围不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所有金融工具当中相关性最大的计量属性,对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条件也可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是使用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都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它是被当作补充的计量属性来使用,只局限于资产,不包括负债。2.使用的目不同,且存在差异。近年来,财务会计由于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不断衍生,很多新的金融工具业务不断出现,它们通常都是属于履行中的合约,尤其是新衍生的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无需付出初始的净投资或者初始的净投资也很少,和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负债的转移通常也需要到相关的合约到期或者是履行时才可实现,对此类业务进行核算,就需多次的使用到公允价值。
篇13
1.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是矿山测量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矿山测量工作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以及处理,数据类型主要是图形、数字以及表格等[2]。进行资料的数字化处理,需要用到计算机的辅助绘图功能和电子图表化功能,许多测量工作者会运用VB、AutoCAD等软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
2数字化测量在地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GPS地面控制网的布设要点
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地面大比例成图、建立整体的控制奠定基础,建立地面控制网可以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把控,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和系统之间的错误信息传递,因此,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3]。GPS与地面控制测量结合,就形成了GPS地面控制网这种先进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在布设地面GPS控制网时,要充分考虑测量范围的大小、精度要求以及点位密度等因素,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边长。在分布网点时,要遵循统一的测量规则,按照严格的等级标准进行施工作业。
2.2常见的网形
GPS地面控制网对横向误差没有影响作用,但其长度却会对地下贯通的纵向产生误差,因此,两点通视网形和后视同一点网形这两种简便灵活的网形,在城市地铁的地面控制网布设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针对丘陵隧道情况,采用后视同一点布设网形不能直观的通视两个控制点之间的联系,但可以在丘陵山脊上设置一个新的控制点,实现与两点之间的通视,只要水平角度够精确,就可以显著地减少地面控制网对横向误差的影响[4]。
3数字化测量在井筒深部延伸中的应用
立井井筒深部延伸是矿井测量的一项关键工作,利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进行井筒深部延伸的贯通测量能够有效的降低横向误差,提高贯通测量的精确度,而且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还能满足井筒深部延伸的精准定位要求[5]。针对地理坐标北纬30°55′,东径117°49′,平均海拔为168.5m的丘陵地带开掘的直径3m,筒深600m的辅助井,可以直接对其改造并延伸成井,一般是先在井筒内预留一段超过5m的岩柱作为井筒隔离层,在180~300m深部采用吊罐反掘的方法刷大成井。为了提高竖井贯通工程的测量精度,采用全站仪和陀螺仪能够定向的反映辅助井的贯通施工,对丘陵地带的辅助井贯通施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
3.1贯通测量误差的预计
贯通测量误差,需要从既定的k点开始,沿平巷和下山敷设导线,并测量回到k点所引起的误差,从外部形式上看像一条闭合的导线k-1-2...15-16-k,在实际贯通之前是一条支导线,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的重要贯通误差,实质上是支导线终点k在x方向上的误差。
3.2辅助井贯通测量
在辅助井贯通测量的地面控制测量中,可在辅助井、措施井及混合井井口附加埋设3各相似的近井点,并建立以第1个近井点为坐标原点,其余两个为假定方位的坐标系统,将3个近井点之间用1条直线连接,利用全站仪测量6个回数,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往返距离,在闭合的三角形中就可以测定导线边长,同台仪器的往返测距和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可以多次使用。由测量误差所引起的x、y方向上的误差,采用全站仪导线,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为2s,测距精度为2mm+2ppm,由于平均误差小于100m,所以各边的误差均小于2.2mm。利用陀螺仪可以简化深部延伸井筒的定向程序,先在地面上独立测量3个仪器常数,再在井下定向边上独立测量2次陀螺方位,基础定位程序可以在3d之内完成。辅助井井中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井筒的垂直度,一般是先地表标记出一个以井筒为中心点的十字线,沿井筒十字线放置两根钢丝作为几何投点,通过测量多处井点,利用余角法就可以推算出井中坐标的具置,并进而确定井筒的垂直度[6]。主井与辅助井贯通时的测量误差来自于两工作面上井筒中心的相对偏差,一般是先假定井筒中心线方向为y'方向,与它垂直的方向为x'方向,最后求出井筒中心的平面位置误差。对于两个相向开凿的立井贯通,需要同时进行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和定向测量,这些测量误差的所得出的贯通相遇点的误差,需要同时预计x'、y'两个方向上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