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维修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维修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维修工程论文

篇1

1.2工程中许多问题具有隐蔽性

新建工程的施工依据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可以非常有序地展开,但维修(检修)工程则随意性很大。在施工前,有许多工程问题都是隐藏的,随着工程的进行和展开,工程中的问题将会逐渐地暴露。例如,在某公司办公楼震后维修工程项目中,当工程全面展开后才发现走廊体有空壳和砌体裂缝现象,而且大小不一、位置不同;在对卫生间地面加铺地砖时发现卫生间防水层已经完全损坏等等。而在设备检修工程中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很多问题只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边解决、边签证,这也是维修(检修)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1.3维修(检修)工程点多面广,现场签证量大

现场签证单是反映实际施工情况和形成工程造价的重要资料,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对造价影响至关重要,需要审计人员严格审察工程项目现场签证执行情况及其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合理性。如果对工程项目的现场签证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则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我们审计过的项目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随结算报送的现场签证有部分是复印件,其中一张签证出现了不同笔迹,经过仔细辨别此处是粘贴复印的,立即要求其提供签证原件,对比后基本认定资料遭恶意篡改。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对工程项目的现场签证进行严格审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完善维修(检修)工程审计的对策

以上几个问题在维修(检修)工程中可能经常出现。从宏观角度上讲,思想认识左右着整个审计过程质量的好与坏。审计人员必须首先解决维修(检修)工程审计过程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再用具体的措施进行解决,使整个审计过程能够合法、合规、顺利地完成。

2.1维修(检修)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维修(检修)工程自身的特点,工程中小项目多且无正规图纸可寻,在动工前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工程的进行情况。因而会出现签证多且比较凌乱的现象。所以到后期审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整个施工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将凌乱变成有序,理顺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所以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审计人员必须加强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维修(检修)工程与其他新建工程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到维修(检修)工程审计过程的复杂性,从思想上重视它。

2.1.2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要经常深入现场,树立勤业、敬业、务实的精神,加强责任心。

2.1.3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和学习

由于维修(检修)项目的子项多且复杂,这就提升了定额套项的难度。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技能,深刻理解定额,准确把握定额。

2.2具体工程审计对策

2.2.1由于维修(检修)工程的独特性,必须在审计

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现场签证单的审察工作。对工程中的现场签证,应该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察。施工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会“签高不签低,签多不签少,签复杂不签简单”,对他们有利的签证他们会主动地去签,因而工程中有些签证单与实际工程不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现场签证单要进行详细地审察。签量的核查其工程量,签价的核查工程造价或材料单价,做到每项都有依据、每项都符合实际。在实际工程中签证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核定单,它主要是对工程进行过程中的一些纯粹技术方面变更和方案的情况,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的一种补充证明。二是经济签证单,它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生费用增减的施工方案需要甲乙双方通过协商签订的经济签证。工程签证单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明材料,尤其对于维修(检修)项目,许多工程项目通过虚假签证增加工程造价取得利益,从而使竣工结算失去真实性。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了我国建设工程招标工作全新操作模式,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施工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社会进行监督的原则。建设方承担工程量的风险,施工方承担价格风险。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量签证单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在审计工作中对工程量签证单的审计将更加重要。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签证单的签署甲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处于被动地位,尤其对于一些隐蔽工程项目,甲方工程管理部门应该会同审计部门主动及时地去签订工程量签证单。

2.2.2审计人员要介入工程全过程

一般情况,审计人员是在工程竣工后才介入工程项目及事后审计,对工程概况只能通过竣工资料进行了解。而维修(检修)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其随意性很大,竣工后乙方所提供的竣工资料不能完整、完全地反映工程实况。所以作者认为,对维修(检修)工程,审计人员应介入整个工程的全过程,从前期的合同审察到中间的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决算审计。这样,审计结果才能切实地反映工程实际。

2.2.3审计人员须深入现场,以获得最真实数据

由于维修(检修)工程缺乏图纸等原因,审计人员必须在工程竣工后,深入工程现场,做好现场收方工作,从工程现场得到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例如,在某公司“5T电弧炉设备搬迁配套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深入工程现场后发现提供的竣工图与现场实物严重不符,如:工作准备间实际只有一间,而竣工图示为两间;工作准备间1的基础深度图示为1.5米,而重新提供的竣工图上则修改为0.7米;液压站房、合金库房与现场也不一致。现场收方应有多方人员参加,如实地反映工程施工内容,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主要就是将“竣工资料”、“现场签证”、“现场收方”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有别于新建工程,在维修(检修)项目中后两项所占比例更大。

篇2

2)维修工程的规模不算大

没有达到工程所在地区的规模,但是达到了该工程所属企业公开招标的标准,就要按照该企业的标准进行招标工作。

3)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小

甚至都没有达到所在行业的标准,但是价格相对而言较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学院的积极配合。

4)维修工程的规模很小

未达到学院所组织的招标标准,那么就要求有关部门运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5)维修工程的规模十分小

已经属于零星工程的范畴,没有必要进行招标工作。对于这类的维修工程,每个项目的价格不会很高,但是会经常进行维修,所以次数较多时就会变成大额度的工程。

2、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因为维修工程属于一些较小型的项目,因此对安全的要求相对而言较低,并且有关的管理者对该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没有新建工程的高,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重复修补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还会对工程效益造成一定的损失。针对该类问题,必须要对学院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该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以及审计力度。

1)加强管理维修工程。

在安全方面和使用功能方面,维修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因为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因此,一定要重新审视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学校中,要专门设立机构对维修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对维修工程重视起来,落实到工程质量上。

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维修工程虽然面积小,但是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广泛,工艺复杂,这也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素质。但是就目前看来,学院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未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对维修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用了解的比较片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制定出专业化的管理方案,从而主导权就落到了施工单位手中,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承包商,就无法对建筑的安全性作出保证,很容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因此,学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

3)促进过程中的管理。

由于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无法对一些建筑进行维修,所以,学院的维修工程大多是在寒暑假进行。因此在这期间,学校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以保证在规定期间能顺利完成,不影响学院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一些较大的维修工程,学校还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对于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设计结构,学校应该找资质较深的单位进行设计,以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估价,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的监控,做好工程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工作是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督的关键环节,在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应当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建筑质量过关。

3、完善档案,提升效益

在每个学院都会有档案室,学院建立档案室对有关项目的运行、维修和扩建均可存留有关依据。对于新建的工程的档案一般比较完整,而对于维修工程,学院却此并未加强重视,导致维修工程的档案被忽视。大部分学院中因为当时没有做好维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至于多年后诸多工程无法顺利进行,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基建人员的工作,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几个同步,一是有关的档案管理与计划同步;二是档案管理与施工同步;三是维修档案与工程交付同步。

2)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如果学院要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就应该认识到维修工程的档案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学院相关人员的工作。因此,学院一定要对该职位进行督察,不能安排完毕后便置之不理,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严格管理,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的进程和质量。

3)提高效率。

因为管理部门要对工程的档案进行相关的备份,以形成独立档案,所以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流程,建立登记制度,防止档案流失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学院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更加便捷的电子档案,编制较为快速的检索工具,让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获得提高。

篇3

第二,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通常点多面广,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作为一个“稍显次要”的工作自然没有其它项目更受重视。思想上的忽视加上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的客观因素,还有一种情况也不得不说,即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有时候会盲目地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包括管理人员,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联系不上,致使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更显薄弱。此外,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根本就没有形成完整、严格的制度,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混乱,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台账一点也不健全,上述种种管理现状给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技术人员首先数量偏少,其次流动性大。维修人员这样的弱势致使一些工程机械设备在维修中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机械化程度低,修理质量难以保证。目前,进行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时,主要凭经验、靠感官来判断工程机械故障的部位,这样的判断方法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程度也很难得到确定。工程机械设备的疑难问题自然更难以得到解决。

二、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管理的对策

针对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对症下药,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

第一,提高操作人员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型工程机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不会用、不会修、不会管的问题日益突出。工程施工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尽量减少工程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加速的人为因素,要加强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其能最大限度地懂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为此,不妨积极探索施工培训的新路子,如工程企业与院校联手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专业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大力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此外,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在竞赛中提高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

第二,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管理。首先,在工程机械设备配件的采购以及供应方面要做好工作,充分了解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使用情况以及配件的消耗量,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该配件的采购供应时间、周期等。其次,要协同有关部门,充分掌握近期的工程机械设备的施工和训练任务,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配件采购计划,争取做到以最小的库存量,满足对配件的最大需求。再次,要收集和整理好维修档案资料。为了搞好工程机械设备维修资料的总结,要管理好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资料,以便为日后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理以及对其日后的故障分析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三,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和管理技术的研究。首先,针对工程机械设备品种多、型号杂的特点,要注重搞好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研究。要积极推广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新技术、新工艺,还要搞好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开发、消化以及革新。其次,在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中,要采用先进的检测及维修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检测仪器,搞好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预防。为了针对工程机械设备零部件的不同磨损速度开展适时修理,在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管理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测仪器,以便有效避免因盲目性造成的损失,也尽可能地缩短维修时间。

篇4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篇5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转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篇6

2.1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现阶段有很多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是忽略了更新还贷问题,就算一部分企业引起了重视,但是仅仅是走形式,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机械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这就会引起机械设备老化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故障。对于企业的负责人来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只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部分企业使用淘汰的机械设备,这让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频率大大增加,不仅仅给操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困难,也让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导致企业市场发展缓慢。

2.2维修保养体系的设置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时,经常会超负荷的工作、零件局部会受到损伤,而企业也很容易忽视维修和保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企业成本加大,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此时,企业则会重修轻改,它们只局限在当前的修改技术,而没有真正的研究必要的改造措施,由此造成机械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力,进而会被淘汰弃用。虽然一些企业引进外国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但由于修改技术的落后,维修者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故障进行诊断和修理,加大了工作的难度,而且准确率也会很低,从而就会使正常的设备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合理有效的维修保养体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要保证设计的方案科学、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量。

2.3加大培训员工维修保养能力的力度企业在设置维修保养体系的基础上,也要提高员工维修保养的能力。首先,要提高维修保养人员学习先进技术的意识,然后企业通过有条不紊、有步骤的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社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多方面需要。现如今,“预防为主”的原则已经成为企业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强制性维修和保养的又一重要手段,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的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进行保养,省时省力,又避免了浪费,可以说,“预防为主”的维修保养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工程机械设备保养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维修保养的可持续发展

3.1维修保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企业在实行维修保养时也应当注意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安全有效,最重要的是节能环保。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机械设备通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为工作人员的维修保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和故障,这样就会直接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对社会产生危害。我们在保证经济效益时,也要注重其安全性,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加大工作时间和工程负荷,而机械又得不到及时的保养,这样不但使机械设备受到摩擦和伤害,而且工作人员的身心也会受到损伤,要想实现维修保养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更加困难了。

3.2实现机械设备的节能性我们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机械的耗能问题,过多的使用电量也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企业在购买工程机械设备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功率的,或者是将原有的大功率设备改装成2个小功率的机械,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也会减少电量的使用,减少废气的排出,也保护了自然环境,这正可谓是一举多得。

3.3经济管理的关注工程机械设备在维修保养上也要体现出对经济管理的高度关注,我们建立的制度要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引进的设备也要安全、可靠。经济管理的最高体现就是以最少的财力和人力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所有的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要以社会经济为基础,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久的发展,这也是我国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自上个世纪以来,多家企业在对机械维护和保养时忽略了经济管理,进而产生了许多漏洞,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现如今颁布的企业经济管理办法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得到了良好的评价。

4实现工程中机械设备强制性维护和保养的优势

首先,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工程机械设备总是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将故障率降到最低,加大了机械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减少了机械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延长了维修的间期,从而避免了更多的事故发生,这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此外,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动力性和安全性,最少量的使用零件和材料。所以说,实现工程中机械设备强制性维护和保养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相当有益处的,它既可以保证工程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又为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篇7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一类装备有很复杂的结构,并且较为先进,如果修理需要很高水平和很复杂的程序,所以要以状态检测的维修方法应对;而某些体积小而构造简单的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木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如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出现问题后对生产过程和产品都会有恶性影响,因此要做好计划,并将预防工作做好,配合状态维修,依据生产需要适当进行合理地计划修理,并根据原则标准和时间安排来完成点检工作。

2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3同样的设备如果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下最好也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通常来说,一些人员如果找到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模式,往往将其应用在相似问题上,实际上这并不一定很好。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类型相似甚至同一种设备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虽然故障原因相同却引起效果不同。比如设备是否处于配套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有差异的。现场设备是否进行备份在问题出现后能否得到替换也是很普遍的,这是由于在现场环境不一样的状况下,工程对设备的稳定性的依赖程度不同。考虑上述情况,并从经济方面来考察,施工单位需要考虑具体状况对设备在不一样环境中所需要的不一样的修理方法,使得修理的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针对维修方式和工艺组织的现场管理对策

1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可以的状况下维修次数越少越好,尽量选择对设备干扰小的手段来完成故障排除。它的方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各式各样令人意外的故障导致机械维修需要考虑根据故障类型和后果的不同来选择修理方式,这将更加科学,结果也更好。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根据其本身的故障构成方式,在运转时间内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时间安排完成检查,了解装备的磨损恶化程度,进而使状态修理成为主要的修理方法。而状态修理的好处是有助于杜绝修理过分或者修理滞后的状况的出现。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状态修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过因为特性的原因,不会对周期计划性修理造成威胁。对某些体积较大的设备,在安全要求更高的构件或者位置以及某些不适用状态修理的位置仍然要以计划修理为主要方式。

篇8

一、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突出“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教学内容更新颖实用,如PLC技术、变频器技术。相关电气软件的充实与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的终生发展要求紧密联系,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形成行动体系的框架。避免过去学科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不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形成多个互相支撑的技能模块,其有效组合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能力。如MPS搬运站模块实训就整合了PLC、气动技术,传统电器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课时安排可以减少基础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激励、培训、到企业实践等手段促进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组织专业教师到大专院校培训进修,可以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电气技术,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最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1.课程内容综合化。将电气原理、检测、调试、诊断和维修在同一课程中讲授,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2.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制。将每一个电路或安装维修任务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既有利于讲授,又有利于模块化的考核。

3.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每个模块都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训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增加知识内容。增加机械、液压、气动方面的基础知识,吸收电工电子新技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尽可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并适应电工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材选定后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应该由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发展能力为主,由原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原来以课堂为中心变为以活动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原来彼此之间相互孤立变为彼此之间相互优化组合,由原来单一的模转自省略式变为多样化模式并存,主张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场境,主张开放、民主、多元的气氛。还需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在讲授电路原理、制作、调试等方面的内容时,尽可能利用电教板,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四、改革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1.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已经不能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了,应该尝试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授课过程中,以模块为主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结合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不必重复繁琐。理论知识考试可灵活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可采取课内外训练,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2.建立课程试题库。应组织教师编写理论和实践试题库。理论题库必须涵盖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每个单元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考核模块,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六种题型。应用题库进行理论考核时,可以按教材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为模块,进行单独的单元模块考核;也可以任选几个单元,作为任意大小的模块来进行考核;还可以将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模块,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核。

3.考核内容尽可能“岗位化”。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工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知识方面以“中级电工维修工”的岗位知识要求为基准,课程试题库中理论试题要基本涵盖《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的试题。实训技能方面则以“中级电工维修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实训技能考核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中级电工维修工”技能试题为主。

4.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斯宾塞说:“良好的社会最终还是要靠它的公民的品质。”为了适应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不应只针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从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应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5.重视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对教学前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地分析和反思。同时,学校管理者、同行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应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来,多角度、多立场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建议,以便教师能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调节、改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资料管理整理工作混乱2006年9月管养分离体制改革以来,根据这几年的工作实际和影像资料收集整理的真实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照片标注不详。照片六要素标注不统一、不具体,工程名称、区段桩号、时间日期、摄影者等标注不详细,采用模糊处理的现象较多。(2)照片针对性不强。照片没有严格按照水管单位下发的“两清单一说明”任务书的养护项目,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有缺项、漏项现象发生。(3)照片对比性不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照片对比度不强,三个阶段常缺少事前或事中的照片,或者是有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照片,但是照片的对比性强,不是同一参照物,不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养护工程面貌前后变化。(4)照片质量不高。对材料消耗量较大的项目,如坝坡石方整修、根石加固、补铺石碴等子目,其拉运进场、收料管理、隐蔽工程等主要养护过程工序照片缺失,对材料管理和质量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撑。部分照片反映的情景与标注的季节、时间不符,造成照片资料失真。(5)照片数量不够。草皮养护、堤顶刮平、行道林养护补植等长线作业项目,未按要求分区段,多组采集照片,养护过程反映不充分、不全面。(6)照片整编归档粗放。照片入册整理比较粗糙,照片档案说明等不全面或未填写,照片资料整编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照片未按合同收集整理,没有做到分项分册装订归档。(7)底片整理混乱。底片说明未能按照区段、工程名称标注清楚,事前、事中、事后排列混乱。对影像资料重视不够由于基层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影像资料是记录养护工作过程最有力的证明依据,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影像资料的成果质量不尽如人意。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负责影像资料的工作人员没有过硬的摄影技术,对养护项目的工作目的了解的不透彻,目的不明确;养护施工工艺、工序不熟悉,思路不清晰,所以拍摄的照片不能准确反映养护项目全过程。

提高影像资料质量的对策

篇10

由于在小型基建前期施工项目中对工程项目设计规划考虑不周或项目的临时变更和施工不规范,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工程项目小范围的调整。由于工程项目的变更,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量,人工及材料的投入,造成成本的增加,通过对这些小型基建及维修项目进行审计,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规划上显得过于简单

在小型基建项目工程完工正式交付使用后的消缺维修工程中,由于建设期间规划估计不足,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消缺费用增加,而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既没有相应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也没有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三措一案),同时在工程开工前没有对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及质量上做出详细的规划,对工期质量、进度、各节点验收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一边施工一边修改。很多工程的施工内容都不断调整,因此很容易出现超出项目预算的问题。

1.2施工合同的签订不规范

首先,合同中并没有对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范围进行确定;其次,从工程开工一直到工程竣工之间的时间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缺乏可行性;第三,合同没有具体的签订时间;第四,工程预付款没有详细的支付办法,很容易会被施工方钻了空子;第五,没有对审减金额进行约定,导致超出送审金额,这时施工方应该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

1.3工程招标过程不规范

首先,没有将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拿出各种理由将公开招标避开;其次,在招标文件的审核上存在漏洞;第三,制定招标价格存在不精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依据的制定也不充分。

1.4工程设计及现场变更不规范

很多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显得比较随便,没有经过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审核,也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变更,没有对计价方式进行书面约定,一些工程项目甚至出现先施工后报审的问题,在结算的时候再对造价进行讨论。还有一些现场变更也显得比较随便,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变更,也没有对计划方式及工程造价增减总额进行书面约定,这样就开始盲目的施工,等到工程结算的时候再要求对造价进行增加。在一些工程项目中,不对已经出现的增减费用进行汇总和统计,也不对以后出现的费用变化进行测算,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超出预算。

1.5隐蔽工程、包干工程现场签证不规范

首先,包干项目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应该套定额项目也实施了包干;其次,包干价格偏高;第三,没有针对计价方式进行现场约定,在节段的时候对包干价格进行补签;第四,在对隐蔽工程进行封口之前,没有向相关审计部门进行报告,也没有展开详细的现场计量,现场签证也没有落实到位,等到决算审计的时候对其进行补签。

1.6一些签证不全面、不真实,为工程结算审核带来了困难

一些工程的监理和管理人员没有详细了解有关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也没有仔细阅读施工合同,在签证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签证内容与合同条款之间是不符合的。

1.7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

甲方提供的设备和材料没有按照物资采购程序进行,一些才来哦的价位太高,质量上也不符合要求。没有对乙方购进的设备与材料进行验收和检测,直接在工程中对设备和材料进行安装和使用,为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1.8施工方没有按照图纸施工

一些施工方随意改变建筑墙体设计厚度,擅自改变施工设计等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1.9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时间对竣工阶段进行办理

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对竣工结算进行办理,等到旧痕迹不能辨认时再将其送审,这无疑为决算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国家在年底治疗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机会进行利用,故意将事情拖到年底再进行办理,然后由政府向甲方施压,以达到多给他们接工程款的目的。

2、针对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治理对策

2.1对项目申报流程进行严格管理

申报单位应聘请一些专业人士针对拟建项目的内容进行现场测量,并提出设计方案,绘制会比较详细的草图,然后将其交给上级进行审核批准,将其纳入到年度的财务预算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审计、计划等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的实施展开全程监督,避免边施工边调整问题的出现,最终保证可以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2对施工合同审核会签制度进行落实

由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分别针对合同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合同漏洞。一定要在合同中强制性的写进预留质保金、施工方虚报工程款以及工行才呢过预付款的支付进度等先关内容。

2.3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管理

一定要严格审核应该公开招标但是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如果理由不充分,一定要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应对类似或者相同的招标文件模板进行建立,在每次制作招标文件的时候,需要结合项目特点针对模板文件展开适当的修改,相关部门只需要针对招标文件中修改的内容进行审核就行了。此外,应该由内审部门针对招标控制价格进行复核,在复核的过程中针对存在不精准、不合理问题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4进一步强化项目现场管理

应该在施工合同中将设计变更及现场变更标清楚,并对相应的手续进行履行,针对没有经过审核批准的工程,其追加工程造价,审计部门有理由在计算过程中不予认可。对于包干项目中存在不合理问题的,在决算审计的时候再结合现实依据对其进行调整。在隐蔽工程封口之前,没有现场签证、不向审计部门报告、没有进行现场计量的,在决算审计的时候应该将其打开勘验,对于不能打开勘验的隐蔽工程,造价工程师可以按照相同或者类似的工程做法,对其工程造价进行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内审部门可以对现场签证单进行制作,然后施工方按照模板进行制作,严格追求监理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随意签证人员的责任。

2.5加强对采购阶段的管理

甲方应按照“物资采购程序”对设备与材料进行采购,没有经过检测和验收的材料与设备坚决不能在工程中安装或者使用,否则建设单位有权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乙方购买的设备与材料,如果没有经过甲方的验收与检测,也不能在工程中进行安装或者使用,否则审计部门可以不对其构成的工程造价进行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基建维修项目管理的规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文中提到了治理对策以外,还有很多错事可以提高维修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例如强化质量保修服务、加强工程验收等,这还需要广大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与大型的基建项目相比,零星维修工程有着工期短、形式杂、造价低、项目多,经常没有施工图纸的特点。所以针对零星维修工程的审计,也相应的存在其特殊性,如审计重点放在预算单价是否切实执行、费用支出是否符合维修标准规定、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而且零星维修工程很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高估冒算、侵占国资的漏洞,所以针对零星维修工程的审计日益重要,很多单位明确作出了对于零星维修工程不审计不结算的规定。

从工作经验出发,零星维修工程现场勘查是审计预算单价套用和工程量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紧紧抓住现场,实地调查,审核计量和结算是否立足于充分事实的基础上。

二、开展修缮及零星基建工程审计三个阶段和主要方法

(一)审计阶段

1、事前阶段

审计人员应当参加事前的招标工作全过程,如审查招标单位资格证书、考察施工队伍、取费等级、对底标、开标、评标的审核,参与投票定标,审核工程承包合同等。

对于不需要招标程序的工程,在合同签订前,应当对合同底稿和工程预算进行初审。初审主要审核该合同是否合理、合规、合法,还有签约各方的权责利是否公允合法,并对其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对工程预算的审计主要审核对工程影响较大的项目、数量和价格以及费用标准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事前纠正高估冒算的现象。

对于事前没有施工图纸的零星维修工程,审计人员在审查预算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事前进行现场勘察、明确维修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维修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丈量和考察,并做记录,对工程计算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2、事中阶段

事中现场勘察的工作主要有:查看工程量;察看建筑材料;察看工程施工进度;察看市场行情。主要在事中阶段加强过程监督,向工程管理要效益。主要审计零星维修工程的进行过程中,施工方是否按照合同或批准的规定进行施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忽视质量的野蛮施工,是否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是否存在工程进度与工程报表和拨付款额不一致的现象,工程中出现的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前付款现象应重点考察,如存在不合理因素,应当加以纠正。在事中阶段,审计人员应当经常到施工现场考察实际情况,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规现象及时加以纠正。

3、事后阶段

在事后现场勘察,规范送审程序,保证资料齐全。审计人员主要审核工程决算,在零星维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方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决算书和有关的全部资料送审,对竣工决算书的审计,应当将工程量逐项全面详细地重新计算一遍,并与竣工决算书进行比较和对。如有差异,可与被审单位共同重新计算竣工决算施工数据。如果存在取费或定额理解上的差异,可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中介机构进行裁决。

为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效益,有必要对一下环节加以控制:项目立项;合同授权;超常规审批;签证权限;结算依据;工程验收。

(二)审计方法

1、注重对年度计划的审计,要结合资金来源确保零星维修项目的预算控制

在年初就应当制定零星维修项目的预算计划,对项目改造的资金来源和规模做好预算控制。审计时对零星工程的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对施工期间新增和调整的项目,要重点审查是否有资金上的保证,对其资金来源和立项审批程序进行审查,对于没有预算资金的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坚决杜绝其开工建设。另外,对于没有施工图纸的项目,要摸清楚其实际工程情况后再施工。

2、重视维修工程的前期审计,对维修工程应达到的标准要明确落实

零星维修工程应在做好列支明细,目标明确的预算,审计部门应在事前定制合同时,对维修工程的用途、质量要求和改造标准进行清楚地调查了解,为施工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资金和质量方面的控制。

在零星维修工程事前审计时,应当以现场勘察的方式对其具体内容和维修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重点审计,审计其维修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并做好现场勘察记录,以便做好对零星维修工程的复核工作。

3、多方收集市场信息,加强对维修工程材料费的审计

在零星维修施工工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低值易耗品材料,这些材料消耗快、用量小。在前期制定费用标准时,对施工所需的价格贵的低值易耗材料,应当在事前做好审计记录工作,并经合同双方签字认可。

三、零星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应注意的细节要点

(一)应当注重以设计图纸做对照,以实物工程量为依据

零星维修工程的业务量往往比较大,特别是如砼、钢筋、铝合金门窗以及某些高级装饰,情况也相应的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以设计图纸做对照,以实物工程量为依据,遵照定额计算规则准确计算工程量,做到不重复计算也不漏算。

(二)对材料的审计

建筑材料约占总成本65%,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波动变化迅速。在这些情况下,也增加了对零星维修工程的审计难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定额消耗标准为基础,参考设计标准中所规定的做法,对多个品种、规格进行审计。根据省,市定额站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市场价格和材料价格,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协商价格,如有异议,可以把建筑材料样品或资料,共同市场调查实际销售价格,再加上采购、包装,运输,储存和损失上的费用之和,作为结算价格。

(三)加强对现场签证的管理

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载明签证事件发生的时间,签证原因和范围,确认工程量签证费或费用计算标准,并附上必要的图纸及相应的计算资料,并依发生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量和变更签证单上做手脚。

参考文献:

篇12

[2]储江伟.汽车维修工程.28.

[3]蔡伟铭,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与维修【J】内江科技,2008年06期

[4]赵伟等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汽车制动稳定性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2期

[5]张开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40-41.

[6]戈剑,杨维军.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轻工科技,2012,(4):51-53.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茂国.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清明.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4]胡光辉.汽车故障诊断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5]姚国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斌.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334-335.

[2]阳光华,陈航.浅谈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故障与维修[J].岁月,2011(12).

篇13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有关资料表明,两种制度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也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不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而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加以阐述。我们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