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习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暑假实习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暑假实习论文

篇1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苦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在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个正确的目标,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篇2

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课堂说教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将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尤其是使完成教学难点更省力、更有效,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已经比较广泛的采用信息化辅助教学,但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灵丹妙药,认为一堂好的讲课关系在于课件,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弊端。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不够广泛,但在其他学科中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有时甚至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运用及分析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和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同意和协调发展。就这些而言,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培养不够: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这使得培养的学生思维上属再现型,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但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提出问题并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大信息量,打破因信息狭窄而形成的思维瓶颈。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数量和质量方面,比起多媒体技术,已明显不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授效率高,课堂信息量大。据观察,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约能提高25%的效率。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只能口头讲述一些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力极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于一身,具有只能力、数字化的功能,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甚至可以显示一些不易看清楚的技术动作。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图片及音像资料都可以及时编入电子教案,引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

例如:本人在《足球规则简介》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曾做过比较。有两个班采用常规口授加板书的形式,另外的班级则采用幻灯片结合视频剪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采用常规教学的班级各种图示、规则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与学生胡动讨论。在期末进行的《足球规则简介》笔试中发现两种不同方法教学的班级成绩差别并不大,然而在临场比赛担任小裁判方面则显示出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本人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课堂上就有通过观看比赛录象担任裁判的练习,而且老师还通过慢镜头讲解分析,与规则联系密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教学法仅仅依靠老师在讲台上比划,学生获得的直观感受较少,虽然效果要差许多,以至于临场使用顾此失彼。

3、多媒体教学虽然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不少优势,但是,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还需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来决定取舍。

例如:本人在“篮球训练之跳投”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也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一种采用常规的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然后集中讲评等方法,另一种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观看精彩的“篮球训练之跳投”片段,然后慢镜头讲解投篮动作,师生共同分析技术特点等。学生兴趣倒是很高,动作要领基本都能表述,然而练习效果却不怎么样,给人以“纸上谈兵”的感觉,教学时间还多了一个课时。反之常规教学的效果要好许多,不仅能讲,还能做。究其原因本人认为该内容宜边讲、边练、边体会,脱离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代。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要一味地追赶时髦,应该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和平共处”,像辅相成,这样才能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做时才理解。因此无论多媒体的演示多精彩,蚕毕竟只是看和听,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就谈不上理解得有多深了。所以,利用了多媒体演示,还更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⒉多媒体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如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在教学中模拟一些不易观察的、快速的、比较抽象的知识或技术动作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并不等于教学最优化,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学共组,教书才是驾驭媒体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何种媒体手段,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时间量,该用则用,不需要用就坚决不用。针对体育教学而言,一般情况是,多媒体技术应着重运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各种规则介绍、健廉知识、体育欣赏以及部分技术动作复杂不易看清或师范讲解困难的教学内容,而对那些比较感性,难度不大的内容,边师范边讲解更能主观体现的教学内容,比如大多数的技术练习、素质练习等,更适宜让学生通过观察师范、协同配合、组织练习来领会,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篇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图像与声音处理技术的数字化进程,引发了广播电视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由于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电视制作业也发生新的变化,这必将使得一批新的专业人员有了在新的技术应用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的绝好机会。例如:为专业广告人员提供收视率的依据,为编导人员提供改进的数据,,为开设新的栏目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数字电视克服了许多模拟电视难以改善的缺陷,在技术上有自己的优势

数字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人使广播电视系统为运行方式从离散、小规模、低效率转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率、高效益,从封闭走向开放、融合、竞争。数字电视在技术上有以下特点:

1.图像清晰度高、声音效果好。数字电视克服了模拟电视在传输过程中各种噪声和干扰的积累,使观众在家中收看到相当于演播室质量的电视节目。

2.服务方式从单一服务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可方便实现有条件接收系统(加密/解密),便于开展各类计费电视业务。可以实现用户和业务的良好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回收。

3.节省频率资源。利用现有占用SMH。带宽的一个模拟电视频道,可传输4-8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用户对节目的可选度大大提高。

4.传播方式从单向、固定转变为交互、移动;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式各样的信息交互式应用。

以上特点是数字移动电视在技术上独有的特点,此外数字电视易于实现信号存储。易于利用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增值业务等这些优势也是以往的模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

三、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主要业务

目前双向数字电视网络有付费节目、按次点播(IPPV)、视频点播、电视购物、咨询服务、福利彩票、电视游戏等业务。视频点播可以进行电影、电视剧、综艺、体育、教育等点播服务,并且已经与航空公司售票点实现了联网,可以通过电视超市进行机票预定。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主要的增值业务之外,目前还有很多的增值业务类型,如股票交易、证券信息等等,但是这些增值业务的赢利模式尚不清晰,只能作为数字电视业务的一种补充。

四、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实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数字电视收视费相对模拟电视的费用提高,个别人的不理解和相抵触的心理也影响了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顺利进程。

3)数字电视的前景

篇4

室内的色彩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这包括有空间、形式、结构、光线、材料以及色彩。然而设计因素中往往被忽视就是色彩。这种方式往往会使色彩的效果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应该把色彩选择纳入建筑整体设计的内容,而不应事后应付般地处理。成功的色彩设计是把所有的色彩和其他材料作为一个色彩组合来处理。最为成功的室内色彩设计与整体设计的目标一致。

二、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有很多因素对色彩设计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室内本身固有因素。例如:不同的空间的使用目的,像工作室、病房,显然在考虑色彩的要求、性格的体现、气氛的形成各不相同。再如:室内设计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间大小、形式来进一步强调或削弱。当然也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参考因素,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我们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

影响因素还包括“居住者”的因素。例如: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男女老幼对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色彩应满足居住者的喜好,再如: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用时间的长短。学习的教室,工业生产车间,不同的活动与工作内容,要求不同的视线条件,才能提高效率、安全和达到舒适的目的。Www.133229.cOm

最后,影响因素里还应包括该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因素。色彩和环境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室内,色彩的反射可以影响其他颜色。而且不同的环境,通过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内来,色彩还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三、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

1.色彩的协调问题。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色问题,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呈现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视觉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条件,对色彩会有不同搭配要求。会有很多的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对色彩的刺激本能地进行调剂,以保持视觉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补关系建立时,视觉才得到满足而趋于平衡。

2.室内色彩构图。色彩在室内构图中常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1)可以引起人注意或隐藏的目的。(2)可以物体产生收缩膨胀的感觉。(3)色彩可以虚构室内空间形式,打破原有空间格局。(4)色彩可使室内物件的品种、材料、质地、形式彼此间形成内在联系。

在室内色彩中要有主次关系:主要是背景色决定主体色,主体色决定强调色。色彩的统一与变化,是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为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运用重复、呼应、节奏、对比等方法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总之,解决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色彩构图的中心。室内色彩可以统一划分成许多层次,色彩关系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复杂,随着层次的减少而简化,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考虑为背景色和重点色。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不杂乱,色彩之间有主有从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四、家庭室内色彩分析

1.卧室的色彩。卧室是人们睡眠休息的地方,对于色彩不同年龄要求差异较大。儿童卧室,色彩以明快的浅黄、淡蓝等为主。男青少年宜以淡蓝色的冷色调为主,女青少年的卧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调为主.新婚夫妇的卧室大都采用激情、热烈的暖色调.中老年的卧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调为主。有调查表明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卧室是休息的场所,其色彩不宜过重,对比不要太强烈,宜选择优雅、宁静的色彩。

2.客厅的色彩。客厅是最能展示主人的审美情调,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设计时往往要下大力量。客厅一般面积较其他的房间大,色彩运用也最为丰富,客厅的色彩要以反映热情好客的暖色调为基调,并可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和强烈的对比,突出各个重点装饰部位。色彩浓重,可以显出高贵典雅的气派。如选用深红、黑等重颜色。墙面宜根据家具的色彩和风格,一般以选用红、紫、黄等颜色为主,调配时,不同的色彩纯度上可以有所区别。顶部的色彩则选用金黄色的装饰灯及其光线构造出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在一些装饰画或墙角也可以用灯光烘托华丽的气氛。使整个房间的整体感更强。

3.餐厅的色彩。餐厅是进餐的专用场所, 也是全家人汇聚的空间,它的空间一般会和客厅连在一起。在色彩搭配上要和客厅相协调。具体色彩可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而定,一般应选择暖色调,如深红、橘红、橙色等。这样的色彩设计不但能从心理上提高人的食欲,同时突出了温馨、祥和的气氛。在局部的色彩选择上可以选择白色或淡黄色,这是便于保持卫生的颜色。

4.厨房的色彩。厨房是制作食品的场所,是一个家庭中卫生最难打扫的地方。颜色的选择以清洁、卫生为主。因此,应以白、淡灰、淡青色为主。地面不宜过浅,可采用深灰等耐污性好的颜色,墙面宜以白色为主,便于清洁整理,顶部宜采用浅灰、浅黄等颜色。

5.书房的色彩。书房是学习、思考的空间,需要冷静理性的色彩。一般应以蓝、绿等冷色调的设计为主,以利于创造安静、清爽的学习气氛。书房的色彩绝不能过重,对比反差也不应强烈,光线一定要充足,色彩的明度要高于其他房间。局部的色彩建议选择成熟稳重的色彩。有传统色彩和风格的饰物很适合在书房使用。

6.卫生间的色彩。卫生间是洗浴、洗涤的场所,也是一个清洁卫生要求较高的空间。传统色彩设计是以白色为主的浅色调,地面及墙面均以白色、浅灰或淡蓝等颜色做表面装饰,但是现在也有较为时尚的色彩设计。以深色为主调,地面、墙面以黑色,金色、银色做小面积的装饰色彩。两种效果各有特点,第一种简明、轻松,一般家庭选择的较多,第二种具有个性强,促进思考的特性。

五、结束语

室内色彩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涉及到建筑学、色彩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色彩设计的具体过程中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如材质等。成功的设计是既能满足大家的审美要求又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表达,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收集最新的流行资讯,才能设计出最好的室内色彩案例。

篇5

(一)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训练STEP模式认为,所有的教养行为,其效果都取决于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提高教养效能、促进儿童发展、提高父母满意度的前提。Dinkmeyer等人(Dinkmeseretal,1990)认为,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四个主要条件[4]:1.相互尊重(mutualrespect)。Dinkmeyer等人认为,亲子间多数问题都起因于缺乏相互尊重。父母不尊重孩子经常唠叨、吼叫、打骂、贬损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既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无法让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会相互尊重。因此,父母首先要先尊重孩子,给予适度的关心,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和唠叨,并在友善的环境中与孩子交流;2.共享欢乐时光(takingtimeforfun)。建立关系需要时间,STEP模式非常注重家庭共享时间,该模式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父母每天都应该与孩子有一段共享的欢乐时光,在此段时间内双方(尤其是父母)都不会强迫对方做如何事情。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上床睡觉前如能有段与父母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要。STEP模式建议父母轮流单独与孩子共享欢乐时光,以增进亲子情感。3.鼓励(encouragement)。STEP模式强调儿童有成长的内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的信任感、价值感,父母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内部力量和成长。鼓励孩子还有利于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亲子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4.传达爱(communicatinglove)。儿童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来源于爱与被爱,父母应随时将爱•198•传达给子女,付诸行动的爱的表达,如说出爱、抚摸、拥抱、亲吻等对孩子的成长、对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相互尊重以及发展责任感与独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Dinkmeyer&McKay,1989[5])。

(二)有效的亲子沟通训练STEP模式的另一重点是训练父母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亲子间的沟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的符号系统,向孩子传递着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等。积极的沟通,使父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表现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欣赏,减少孩子的逆反和防御,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沟通训练包括:1.积极倾听训练。父母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感觉,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才可能使孩子敞开心扉,并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展信任、理解,感受支持和爱。积极倾听的训练内容包括:表现出对孩子的谈话感兴趣;放下判断与批评;察觉非语言线索;让孩子把话说完;反映孩子的感受。2.清楚的自我表达训练。在讨论孩子面临的困扰时,父母要用倾听来表达父母的接纳,以帮助孩子认识、应对或解决其困扰,让孩子有机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

(三)检查、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目标的训练1.检查孩子的不良行为目标。儿童的不良行为目标主要在于获得注意、争取权力、进行报复与表现自己的不适应。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就可以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目标所在,所以,消除这些不良行为目标是STEP的另一个核心问题。2.消除不良行为目标。首先要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的人。STEP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对挑战的资源。父母的职责是要为儿童提供挑战,使儿童获得挑战的经验,并发展自我资源。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的人,以向儿童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令人尊重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对家庭社会有贡献的一员,从而获得自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教导他们责任、自主、正义、公平等作为他们的行为目标。同时家庭还要满足孩子的“附属感”,父母应该给儿童提供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机会,尤其是自我负责的机会,容许所有的成员自我表达,每个人在家中有平等的权力。这样,儿童才能产生“附属感”,感到自己对家庭、社会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贡献。此外,减少“权力斗争”也是减少不良行为的重要环节。不良行为有时是“权力斗争”(powerstruggle)的一种反映,是儿童向父母争权(“谁能主宰我”)的一种形式。如果儿童的不良行为起因于赢得父母的注意和争取权力,那么,除非这种情况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就难以消除。尤其当儿童争权失败,儿童会增加对父母的抗拒,进而放弃表现适宜行为的机会。改变儿童不良的行为关键在于亲子关系,尤其是儿童被父母的接纳程度(Dreikurs&Soltz.1964)。

STEP的有效性研究

STEP也常利用团体方式通常最多十几个人编一组,进行STEP相关的学习活动与演练,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表明,这种模式有其可取之处(Berger,1995)。Nystul(1982)研究STEP对父母教养态度的影响,他们对70位母亲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参加训练的实验组母亲比没有参加训练的控制组母亲在教养态度上更为民主;实验组母亲也更多地口头表扬孩子。而Burnett(1988)在对STEP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参加STEP方案显著改善了父母的教养观念,使他们明显地减少了权威、增加民主、感受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与自我了解;在教养方式上则倾向于减少严格的管教、增加口头鼓励;而孩子在行为的责任感、自尊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变化;被试的家庭气氛、亲子互动也都更积极(Schultz&Nystul,1980;Tavormina&Hampson,1980).台湾学者也基于STEP方案做了很多实证研究。刘姿吟[6](1992)以台北县秀朗小学23位五、六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对实验组家长进行了为期八周的“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并分别在训练一周后和八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满意度”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父母在教养态度上的总分及“自信程度”、“接纳程度”、“了解程度”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控制组,八周后两组差异仍然显著;实验组被试在教养方式总分及“接受—拒绝”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控制组,但八周后两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在亲子关系的满意度上没有即刻效果,但八周后实验组高于控制组;接受训练的实验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生活常规、责任性、亲子关系、抱怨行为上有明显改善,八周后除“生活常规”外,依然有效。张爱华(1986)[7]也发现,STEP方案对改善母亲的教养态度(如民主vs权威)和教养行为有影响。曾家炎(2005)[8]STEP方案明显改善了父母的“教养态度”,他们在自信、归因、接纳、了解四个维度上都有明显进步;“亲子关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和“情绪”两个维度明显提高;提高最为显著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以及自我反省及觉察能力,以上改变在一个月以后的测试中仍然有效。国内赵阿勐(2006)研究指出在亲子沟通水平和教养态度上都发生了积极正向的改变,可以达到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子女成长的目的。潘子彦和伍新春(2008)运用STEP模式对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做了实证研究,对天津两所小学中11名家长进行了父母效能系统训练,通过对父母和孩子进行访谈证实,他们所感受到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通过前后测结果发现在亲子关系类型中,家长报告中严格型、不安型达到显著差异;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方面有了显著变化。

STEP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启发

作为一套协助父母增强教养能力的方案,STEP方案在美国约有200万人以上的受益者(PaulW.Robinsonetal.2003)。对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指向于儿童成长、家庭健康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篇6

1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及课程体系

1.1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高层次化

随着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重视,以及“现实数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兴起,新加坡中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基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学教师教育模式及其课程设置近年来多次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已从本科教育学士,发展成为“中等教育研究生文凭”(ThepostgraduateDiplomainEducation(secondary)PGDE(s)),层次较高。即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并向高层次发展。中等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招收立志从事中学数学教育、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第五年专攻教师教育专业,重点是进行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这类似于美国的“4+1”培养模式。

1.2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多样化与综合化

采用PGDE(S)这种一枝独秀的培养模式说明新加坡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资格要求很高。要想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还必须专攻一年的数学教育专业以获得中等数学教育研究生文凭。而且,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学科的综合化趋势,本科阶段要求研修两门专业,对来自不同专业并且申请获准进入PGDE(S)培养项目的本科毕业生,教育部将依据他们在本科阶段的主辅修专业背景实施双科教育,以便他们能执教数学和其它一门中学课程。这种高起点,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从学术性和师范性两个方面保证了中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

1.3课程设置与分析

从横向上看,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由核心课程、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3类构成;而从纵向上看,它又由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育实践、语言与书写技能四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下又分若干专题。

教育研究系列是所有师范生的公共课,含有教学设计、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学与课堂管理四门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则内容丰富,主要开设有:学法指导、学习动机与心理学、教与学的评价、教学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与教学、有效思维与学习的策略、对天才学生的理解与帮助、危机处理等二十多门限定选修课,以及IT在教学和评价中的应用、激励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等14门专题性任选课。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开拓师范生的视野,丰富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课程研究系列则由两门执教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组成。其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要求必修数学教师必备的数学基础、数学的教与学1、数学的教与学2三门核心课程”。特别地,数学基础旨在强化师范生对所教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以自学和研究中学数学的方式完成,不占学分,但是作为必修课,期末需通过一个与中学数学国家级考试对应的测验。

从课程内容的主体结构不难发现,数学的教与学1—2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并集数学学习论、课程论、方法论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化课程,其课程理念随着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已从2O世纪80年代初过于关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为90年代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反思并重,并在理论的学习掌握、内容选取、教学策略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

其中,教与学1包括中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数学概念的形成及学习原理,数学思维策略、问题解决与数学交流,课堂教学设计与IT技术应用等理论性专题。课程主题则由围绕中学数学大纲中的具体课程课题开展的学习困难诊断及教学设计和分析等实践性专题构成,以引导师范生们在中学数学课程所涉及的算术、代数、测量与几何、函数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三角、集合、矩阵、向量、微积分等具体课题中,一一检验和考查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习分析和诊断各专题学习中学生的困难,讨论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等。特别地,对于中学数学大纲中的核心课题、问题解决与方法策略的教学研究则渗透和贯穿在上述领域的各专题之中。

数学教与学2则为数学教与学I的发展与深化课程,主要由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和模拟实习等专题构成。教学方式包括学生上模拟课前与指导教师和小组同学进行的研讨,以及模拟课后指导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的反思、改进、讨论等多样化活动,目的是促进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和改进他们所学理论和在上述专题研讨中形成的教学设计与思想,发展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内涵、方法、技艺的丰富性、专业性、复杂性、创造性等认识,教学模式由传授一训练性向反思型实践转变。

教育实践是新加坡数学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和主要部分,在为期一年的教育研究生计划中长达1O周,不占学分,由专设的等级进行评定,其中有1周于上学期到中学见习与观摩,其余9周于下学期在中学全方位的开展教学实践,并在专业化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成长。

教学语言与书写技能系列均由选修专题构成,大多不设学分,旨在提升师范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沟通、书写技能。

综合上述介绍,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课程设置系列化、综合化、专题化。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关注教师应有的高等、初等数学知识背景;另一方面,特别强调数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突出数学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引领作用,突出教育实践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这种模块课程设计使每个学生在修业年限内的数学学术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都达到较高要求,保障了数学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也解决了“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

二是突出研究性教师的培养。PGDE(s)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根本性目标不是培养一般的教学型数学教师,它通过对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高要求,利用基础性教育课程和深化拓展性教育课程系列的有机结合,以及广泛的开展反思、改进、讨论、研究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实现从操作型向概念型转化,为学生将来向学术型、科研型教师转化奠定基础。

三是突出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接轨。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师范生对所教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对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解,关注学生解决中学数学问题的能力,立足于中学课堂展开教学研究,紧跟中学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基础数学教育改革。这种紧密围绕中学数学内容及其认知规律、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等来建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现了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与数学教育学科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

四是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注重合作学习与个人反思的作用,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性意识的培养,教学模式由传授一训练型向反思型实践模式转变。

五是教育类课程比例高,教学实践课时足。从整个大学教育学习教育类课程的时数上看,比例上已占总学时的20%,绝对课时远远高于其它各国的教学课时。包括模拟实习在内的教学实践时间充分,考核方式灵活。

六是重视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在课程设置上,既有通识性的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又设有数学学科专业的多媒体学习模块,这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更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观念。

2我国普通师范学院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

比较中新两国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结合普通师范院校数学教师教育培训中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数学教师教育凸显出以下主要问题:

2.1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层次单调,课程形式简单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课程设置只偏重数学专业课程,忽视教育类课程,除了开设通识性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一般只开设数学教学论课程,没有后续课程,也没有相关课程的辅助。理论课、学术课偏多,实践课、实务课极少。学生普遍把它们作为一般的考试课程,违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发展规律,严重制约着学生从师任教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

2.2缺乏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真正接轨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师教育更多的是进行肤浅的应对,如开设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或要求教师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论》教学中;面对中学数学教材,既没有相应的中学数学解题研究,也没有相应的中学数学教材分析研究,更没有中学数学知识的衔接研究等。单一的《数学教学论》包打天下,缺乏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中学数学内容来设计课程的观念。

2.3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高师院校偏重数学专业课程,忽视教育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单一的现象使得教学理论与中学教学实际相脱离,与中学数学教材相割裂。师范生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用处,不清楚教师讲授内容的背景,不了解教育学科内容的实际价值。他对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理解停留于操作水平上,即使就业后随着教龄的增长,在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后,其数学学术功底明显缺乏后劲,教育科研方面的弱势就逐渐显现出来。

2.4教学技能培训形式化,教学实践薄弱

高师普遍开设有模拟实习、观摩见习等技能培训活动。但由于指导教师的缺乏,不少从未接触过中学数学教育的高师教师滥竽充数的担任指导教师,难以有效的开展实践、反思模式的专题培训。这样的培训更多是一种形式或一个过程。而在教育实习中,由于中学数学教师受到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不少实习生象征性的上过几节习题课或讲评课,没有真正的体验数学概念教学、公式与定理教学、复习课教学等这些典型的数学课。尽管有6—10周不等的实习时间,其真实的实习时间又有几何呢?而即使在这样的课时数下,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例也仅仅为5%,远远低于新加坡。

2.5有计算机技术,无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观念与能力

中新两国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客观而言,当代师范生计算机技术娴熟,占有技术优势。但在学生的课件制作作业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所谓的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多媒体代替小黑板,或课件放映代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其标榜为一种整合,不如说是一种赶时髦。

3新加坡教师教育课程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是普通文化课程、数学专业课程、一般教育学科课程、数学教育学课程、教育技能与实践课程几方面的结合。由于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予现代教师以崭新的角色定位。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现高师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师范生的整体专业发展,统整其教学能力结构,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富有个性的教师,以确保高师毕业生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适应未来、创造未来”。借鉴新加坡教师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提出构建数学教育课程群的指导思想:以现代学习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指导,以促进师范生的数学专业化水平为宗旨,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核心,立足于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和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构建新的数学教育类课程群体系。

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和高师培养目标,我们以“高师学生教学能力构成”为核心,结合对在校师范生、部分往届毕业生以及中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反馈,借鉴新加坡课程改革经验,并研究分析与思考,构建与实施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反思层面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数学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置。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学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上促使他们“上路”,从科研意识和思路上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从而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本课程改革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课改项目。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关注以下重要因素:(1)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为研究性教师奠定基础;(2)数学教师的双专业性——数学知识和数学教育齐头并进;(3)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接轨——保证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针对性;(4)学生就业面试内容——教师数学专业化发展的动力;(5)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特色。

篇7

一、送别类诗歌

《诗经》云:“燕燕,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E3]古人送别如此伤感,皆因交通不便,相见甚难。津口渡头~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因此,自古以来,送别、寄怀成了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吴嘉纪送别诗的写作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朋友旅程的描写,或实或虚,或忧或喜,或春光明媚,或愁云惨淡。如其《送乔东湖之吴门》(卷八)云:“出门忽大笑,雪尽见青山。挂席东风来,浦禽鸣关关。草木带行李,春晴无愧颜,前路游趣佳,掉头海岸远……”好友去苏州,诗人牵手相送,两人交谈甚欢。送别路上春光明媚、草木翠绿、小鸟鸣唱.好似诗人正携友游春。送别的苦楚诗中无迹可寻,“挂席东风来”、“前路游趣佳”等句隐含了诗人对朋友游历东吴的欣喜和祝福。再如《送王季鸿之西泠》(卷三):“西湖春二月,桃李争芳妍;观者皆快意,游子独怆然!此乡虽云乐,不如归旧川。”同样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但对于漂泊求食的王季鸿来讲,西湖的美景、桃李的芳香却抵消不了思乡和穷困的悲愁。诗人不禁为老友掬一把同情之泪。同时,诗人还在诗中想象了朋友在旅程中的情境,如《送汪左严北上》(卷三):“村冷鸡早鸣,桥危马暗渡。悚星照童仆,残梦经道路。淮甸隔云望.金台仰面遇。三策献庙廊,知音笑相觑。”诗人仿佛是伴随着汪左严一路北行,其境其景犹如身临其境。对于朋友的离别,吴嘉纪很少流露出如“沾巾”、“涕泪”等儿女情长.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却溢于言表:“看君策斑马,自首搔天涯。”(卷三《送汪左严归新安》)“去者方愉悦,送者忽彷徨。”(卷三《送程翼士》)“后夜酒醒思旧伴,乌啼残月不胜愁。”(卷四《送吴仁趾》)“采花带叶故乡路,独倚杖黎看去人。”(卷十《四月一日,送汪梅坡之东亭》)面对老友离别,诗人时常感叹:“酒伴纷纷去,天涯独黯怀。”(卷八《送汪三于鼎归新安》)希望朋友们“别时去我远,记得频回顾”(卷十四《忆老朋》)。吴嘉纪的送别诗虽有离愁别绪之抒发.但没有故意渲染离别的痛苦、无端的哀怨,而是以一种较为平和、自然的情调和坦率的情感,给人一种恬淡、真挚的感受。

吴嘉纪还有一些在清廷做官的友人,特别是诗人晚年,好友汪楫、汪懋麟等都一一出仕,诗人一方面坚守自己的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对朋友们的选择表示理解,在为友人欢喜的同时隐藏的却是自己心酸的泪滴。如卷三《七夕送王阮亭先生》其一:黄河新秋时,凉风吹去舫。帆底宦游人,欲发重惆怅。月高银汉斜.双星默相向。回首望广陵.烟树浮新涨。一鸟失其群,云宵自飘扬。

诗人对王士稹深怀知遇之恩.虽知与王“出处虽不同,吾曹各努力”(卷三《七夕同诸子集禅智寺硕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但在1665年秋王士稹离扬赴京仍让当时扬州许多遗民文人“耆老泪盈把”。诗人借“鸟”的意象对王阮亭的前程表示祝福对于汪楫、汪左严等人的出仕,诗人既赞扬他们的才能,义能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忠告。如《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赣榆教谕任》(卷八)中对汪楫既有“可怜天下才.逡巡就小官”的惋惜.又有“良骥不好枥.美瑜不恋山”的鼓励,更有“黄鹄已高翔,鸥鸟难随飞”的自励。诗人常对友人提出劝告.如“依然是负米,勉矣宦游人”(卷八《送汪左严之太湖教谕任》)、“爱憎实自致,攀条君寞哀”(卷八《诗四首赠程云家》)、“羊裘懒与轩车近,恐使弹冠薄钓缗”(卷八《正月六日,王于番邀同程云家泛舟西溪》),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玉洁冰心、真挚感情。

二、寄怀类诗歌

吴嘉纪寄怀诗数量也较多,由于诗人独寓一隅,对远方的朋友思念已久,故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诗歌显得更情深味醇。如《寄吴公调》(卷一):“昔日穷愁里,看余发旧林,悬知游子况,尚在故人心,书去梦魂远,花开离别深,喈喈啼绿树,求友愧作禽。”友人分别后的情况一直为诗人所关心,梦中不由想起昔日读书交游之景.诗人恨不得变成一只禽鸟飞向友人。可见其思念何其之切。诗人惦念友人,更关心他们生活的细节,如:“春风至芜城,曾否苏疚疾?”(卷j三《早春寄汪三韩》)“问君远归来,.啼无衣?”(卷十五《寄吴介兹》)诗人对那些奔赴家乡的友人有“饥雀恋空仓,赢骥怀故轩”(卷四《寄汪虚中》)之理解,安慰他们“荣达事事好,不如老亲傍。人生得终养,短褐庸何伤!”(卷七《寄邓孝威》)

吴嘉纪重友情。不仅因为其时常感到孤独。更是其内心情感渴望的表现,因而是一种寂寥中更为炽热的情感。诗人有“不得来携手,思君颜色凋”(卷二《寄程浊庵》)的思念之苦,有“同心思离居,白发禁久别”(卷五《寄汤严夫》)的心灵相交,更有“极尽余生乐,朝朝扣尔门”(卷五《秋日怀孙八豹人六首》)的重逢盼望。特别是对于与自己一样漂泊求食的友人,诗人常在诗中为他们的命运呜不平,如他的好友王又旦,诗人以“扬州青铜镜,多年陷泥滓;雕文已半蚀,妙质幸犹在。”(卷五《古意寄王黄湄》)来痛惜其不得重用。同时.诗人还以“悠悠天地间,真赏那易得”(卷四《寄汪虚中》)来劝慰失意的朋友,以“黄金散尽归乡邑,惟有贫交不忘君”(卷十一《寄澄塘吴仁夫》)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忠贞不渝之情。

吴嘉纪还有一些酬赠诗,多为应酬而作,如《十月六日罗母初度赠诗六首》(卷二)、《程临沧、飞涛两尊人双寿诗》(卷三)、《诗四首为隆阜戴节妇赋》(卷十)等,诗中多为歌德颂节之语,其艺术价值相对较低,故不在此赘述。自古以来,“柳”已作为留别的意象存在于诸多送别诗中,而吴嘉纪的送别、寄怀诗中较少有些意象,出现“柳”字的只有两处,其一为“暮春作客意无赖,况复折柳天一涯”(卷十二《送汪叔定》)。此处“柳”被组合成“折椤”一词,也不过是送别的代称,并无更多的含义。其二为“何日鸣琴重到此?海鸥陧柳最相思”(卷七《送分司汪芾斯先生归钱塘》)。此处“柳”作为景物衬托相思之情,已非蕴含无限凄离别情之“柳”。

篇8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独特的家庭结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伦情感

严格定义留守儿童需要确定三方面主要因素:外出父母数量、父母外出时间、子女年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上述三方面因素的界定标准尚不统一:一是大部分学者针对外出父母数量,认为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其子女就被界定为留守儿童;--是针对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以半年为界限;三是针对子女年龄的界定,认为应该限定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综合现有文献,笔者采用上述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界定标准,对农村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人伦情感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及其他长辈之间与生俱来的亲情。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体会父母的疼爱与家庭的温暖,在父母长期缺位的生活环境中,其人伦情感明显缺失。

(二)独特的家庭结构分析

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共分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属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五类。调查数据显示:隔代监护最为普遍,所占比例为55.7%,子女大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其次是单亲监护(父母一方在家中照顾子女),所占比例为23.1%,且留在家中的大多为母亲;亲属监护占比例为17.7%,同辈监护与自我监护比较少见。与正常家庭相比较,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无疑是比较特殊的,父母缺位造成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方面。

二、农村留守儿童人伦情感缺失导致的家庭疏离问题

(一)人伦情感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出现差异

在家庭里,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角色,子女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非常强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文化教养、行为方式、观念态度”都将给子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也是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模仿逐步形成与之类似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态度。而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多数情况下是从身边个体或群体的模仿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完整、系统地将自身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子女,更无法教化子女认同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随着子女的成长,其人生观、价值观等已经基本形成,但这些贯穿于子女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思想理念却是在人伦情感缺失的状况下产生并形成的,子女通过模仿其他人所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必然会与父母产生强烈的冲突。

个案:(小张,13岁,父母外出打工)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在班级里担任班长,我很重视这个职务,同学们都巴结我,因为我是老师眼前的红人,像我村的人都巴结村干部小刘哥哥一样。刚入初三时,我外出打工的妈妈怕这个职务影响我学习,就找班主任撤销我班长的职务,因此,我特烦她,就算她是为我成绩着想,可是她都不知道同学现在都很势力,我自从不当班长后再也没有人巴结、奉承我了,真讨厌我妈妈什么都不懂还瞎操心。

从上述个案中明显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人伦情感缺失所形成的价值观与父母不同,行为处事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碍于家长的权威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但这种接受是被迫的,孩子“口服心不服”,对父母产生强烈反感。

(二)人伦情感缺失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谐与道德情感的变异

良好的人伦情感关系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彼此的亲切接触”,子女感受父母的爱能够产生安全感与责任感。良好的人伦情感关系还能够保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和谐。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父母会以直接的形式向子女传递道德知识与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与良好的同伴关系,最终促成子女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内化。家庭是个互动群体,家庭中每个成员既是施动者也是受动者,子女在互动中“身心的发展、品德、个性”都得以完成。然而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无法陪伴在子女身旁,不可能有这种互动。

个案:(一个外出打工的父亲,39岁)我在外打工,妻子已经过世,有一个儿子在上初中,我把儿子寄养在父母那,因为是男孩子,父母都比较疼他。我平时因忙碌工作很少给他打电话,现在孩子和我也不像以前那么亲了。过年回家的时候看到儿子吃饭挑食就说了他几句,他就很不耐烦。看到儿子总是看电视却不学习,我就让他好好学习,他却说:“你谁啊,有什么资格管我?”我听了很伤心,长时间不与儿子在一起生活,我们之间感情越来越冷淡了,儿子对我外出打工一点都不理解。我也想好好与儿子相处,但是没办法啊,我总得出来赚钱养活他啊!

从上述个案中能够明显看出,该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子女因人伦情感缺失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谐与道德情感的变异。农村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而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淡漠,子女因父母外出打工、人伦情感缺失而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从而很难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调查发现,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人伦情感缺失仅仅片面接受爱却不施爱,缺乏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一些孩子表现出“冷漠、自负”等情感障碍,甚至具有严重的攻击。

(三)人伦情感缺失导致隔代抚养中的教育偏离

父母外出打工后,隔代监护是最为普遍的抚养方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60岁左右的人口中有40%没有受过教育,而且这部分人中95%都聚集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因自身成长环境、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价值观与时代相去甚远,祖辈的受教育程度从客观上决定了对孙辈的监护抚养只能停留在温饱式抚育的水平上。

个案:据新华网报道,小王,14岁,在上初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其寄养在孩子的祖父母家中。小王花钱大手大脚并迷恋网络游戏,两位老人对其劝说,小王不仅不听,并威胁说“再管我,我就离家出走”。两位老人在与其父母通电话时总是报喜不报忧,对小王的变化遮遮掩掩,无形中纵容了小王的堕落。最后小王因没钱去抢劫同校学生,最终落入法网。

祖辈对孙辈因天然的血缘关系对孙辈相对溺爱,在相处中对孙辈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在监护和施教时偏重于对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缺乏道德与精神上的管束和引导。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异,祖辈对孙辈不能科学合理辅导其功课并对其学习进行有效监督。这就容易使孩子的道德心理发展出现偏差,即以自我为中心,在道德认知上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而不能将自己的观

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在农村,大多数祖辈的观念与教育方式相对比较陈旧,祖孙之间的隔阂比较严重,话题大多是唠叨生活琐事,当孩子遇到一些情况时,在家庭中往往缺乏具有共同语言的交流对象(与祖辈交流困难且又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这就无法有效满足子女成长中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加之老年人因身心的衰老与退化,在情绪上通常表现出明显的“空虚感、孤独感、焦虑感、怀旧感”等消极特征,这些消极特征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儿童,并使之形成“沮丧、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情感特征。

三、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疏离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父母应为孩子提供相对熟悉、稳定的家庭环境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旦父母离开子女,很容易导致子女对“父母角色认同”出现疑问,让子女很难对父母产生依恋,加之叛逆期与父母意见不同,出现矛盾时因缺乏交流一时得不到解决会使其隔阂不断加深,可以说任何抚养方式都无法完全替代父母对子女的抚养。笔者认为,除非家庭发生重大突然变故等情况,否则父母应尽量在子女身边进行抚养并为之提供相对熟悉、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并将子女留在家中,这本身对子女的成长就是不利的。父母外出打工应尽量选择将子女带在身边。或者父母双方留一方在家中陪伴子女,外出的另一方则需要经常与子女联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方外出对子女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种陪伴,能够有效帮助子女建立稳定的“家庭认同意识”,避免子女因感情投向过于单一而将原本家庭中“父、母、子”三方共同分享的“家庭之爱”将外出打工的父母排除在子女的“家庭认同意识”之外,让孩子出现“恋母”、“恋父”或对父母双方都不依赖的情况。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去适应不断变动的生活环境能够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一个缺乏稳定的家庭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孩子被频繁寄养于不同的家庭中,很难建立稳定的“家庭认同意识”且家庭社会化功能也无法有效实现。农村一些父母外出打工时,选择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家中,这就要求父母尽量选择让孩子在相对熟悉、稳定且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家庭中(曾经共同生活过且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的祖辈家庭或亲戚家庭),家庭是子女“过渡时间最长、建立最持久、最有影响力关系”的环境,稳定且适当的环境对于子女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子女对被寄养家庭的“生活习惯、成员间相处方式、管教期望值”比较熟悉,能够保证子女较快融入并适应新的家庭生活,且寄养家庭也能较快适应其加入,可以有效防止与避免子女出现“寄人篱下”、“局外人”的不良情感感受。

(二)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生活家庭的交流机会

1.父母应增加与子女的交流

子女被寄养后,出于对父母的依恋与思念,使其对寄养家庭中的抚养者产生一定逆反心理,寄养儿童往往性格中存在“疑惑、过敏、世故”。一些父母外出打工后将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亲戚照顾就不再理会,认为子女有人照顾就万事大吉了,这类潜意识中将子女视为一种负担并将与子女分离的期限模糊化将给子女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让子女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且亲子之间极易产生隔阂。一旦子女在被托付的家庭中无法很好地适应,子女会很容易产生凄苦的感受。父母外出打工后,其家庭中与子女交流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极低”四大特点,这就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功效降低到最弱,也是形成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其家庭社会化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应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例如电话),以帮助子女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生活,且能够有助于子女克服“寄人篱下”的心理,有条件的父母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与子女相处的时间(例如孩子放假时把孩子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或者回家看望孩子),通过与子女多沟通、多联系,尽量缩短亲子分离的时间并将亲子分离的期限明确化。

2.父母应增加与子女寄养家庭的交流

父母外出打工一般会选择将子女寄养在祖辈家庭或亲戚家庭中,当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或回到自己原本的家庭生活时,已经不再适应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寄养在祖辈家庭中,祖辈对孙辈太过溺爱。寄养在亲戚家庭中,寄养家长往往考虑到与孩子父母的关系,对其管教时存在多方面顾虑,毕竟管教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担心管教太严格孩子会有可能误解并向其父母“告状”,于是在管教过程中因无原则地迁就、顺从而导致监管不力。对此,笔者认为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寄养子女时应与寄养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管教、期望、教养方式”等多方面尽量达成一致,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子女面对新家庭的生活形态时产生心理冲突,还能让子女在寄养家庭中较快地去融入、适应,保证子女在不同家庭生活中的前后一致性,避免子女对当前家庭生活与管理人因存在不满情绪难以建立认同问题。父母在与子女寄养家庭的交流中要多关注子女的心理需要与情感需求。将子女的思想动态及其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后,与寄养家庭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子女与寄养家庭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并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与理解,让子女在新的家庭中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构建学校监护体系,加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辅导

学校在留守儿童人校时应对其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库。作为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校,应为留守儿童构建学校监护体系,通过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健全相应配套措施,安排农村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设立“代管家长制”,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以保障“代管家长”真正有效担负临时家长的相应责任。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相关辅导,以促进其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电话、信件等联系方式,加强与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

(四)改革教育体制,有效加强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重要的生活场所――农村社区,应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在农村社区建立“健康服务中心、抚养人支持小组、被抚养儿童心理治疗小组、信息公告服务中心”等机构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类心理与健康问题,让被抚养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应在社区中建立相应的“社会互助网络、农村留守家庭互助组织”,呼吁社区各界志愿者结对帮助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参考文献:

[1]徐爱东.家庭功能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周洁,钱金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发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35)

[3]李孜,李燕.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实践性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陈

蓉.需要理论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刘宾,欧阳文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报告[J].陇东学院学报,2010,(3)

[6]董士昙,李梅.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与犯罪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贾婀娜,毕经华,贾潇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10,(4)

篇9

新观念的产生和传播

艺术家自我肖像的出现首先与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观的产生密切相关。在欧洲中世纪,绘画、雕塑和建筑分散在相关手工行业内。一般被视为体力劳动性质的“机械学科”(mechanical arts),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只是与鞋匠、理发师等一样地位卑微的手艺人。他们穷困潦倒、目不识丁、举止粗俗,为上层人士所鄙视。13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首次将画家奇马布埃和乔托的名字写进其《神曲》,并将他们与两位诗人相提并论,这显示了对艺术和艺术家态度的某种变化。到14, 15世纪,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激发的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中,老普利尼、贺拉斯、瓦洛、维特鲁威等古罗马作家的艺术理论逐渐获得复兴。按照他们的观念,艺术不仅与诗歌一样同属于知识性的“自由学科”(liberal arts),艺术家也不是卑微无知的手艺人,而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其中,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论建筑》中就强调了建筑师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他“应当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解剖)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学家的理论,具有天文学和天体理论的知识。”在文艺复兴时期崇尚和模仿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这些古代作家的理论或言论被文人、学者们一再重申和引用,古代作家的艺术观念便也由此传逐渐播开来,并对当时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艺术和自身的价值。从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初的切尼诺·切尼尼、洛伦佐吉贝尔蒂、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到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的安东尼奥·菲拉雷特、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和莱奥纳多·达·芬奇等,艺术家们日益感到,三门艺术(即绘画、雕塑和建筑)不是“机械学科”,而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知识性的自由学科,艺术家也不是卑微无知的匠人,而是具有古典文化和艺术修养、通晓自由学科和科学知识的社会精英。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们开始在自己艺术作品的一角留下本人的肖像。借助自我肖像,借助对自我知识修养、社会地位、财富、服饰、仪态、风度等的展示和炫耀,艺术家表达了他们关于艺术和自身的新观念,及提高艺术和自身的地位,重塑自身形象的理想和愿望。

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自我肖像的特点及其意义

新艺术观的影响在14世纪早期的艺术作品中便开始有所体现。1330年,在佛罗伦萨雕塑家安德烈亚·皮萨诺为乔托所建之钟楼制作的装饰浮雕中,绘画、雕塑和建筑的拟人浮雕就独立于其他机械学科,而紧挨着七门自由学科。第一件真正的艺术家自我肖像出自佛罗伦萨雕塑家安德烈亚·奥卡涅亚之手。1359年,在为佛罗伦萨奥尔圣米歇尔教堂创作《圣母升天》浮雕时,他在最右边的角落做了本人的半身像:圆而光滑的脸,双目下垂,身着带风帽的当代服饰,其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使徒,五官的刻画也较少理想化,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来。16世纪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在其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也提到奥卡涅亚的这件自塑像:“这是一个老人的雕像,圆圆的脸,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头戴风帽。"15世纪初,洛伦佐·吉贝尔蒂在为佛罗伦萨洗礼堂铸造第一座和第二座青铜门时依然分别作了自塑像,而且,第二件自塑像还刻意采用古代诸神和帝王的半身像风格,以显示其古典文化修养。15世纪晚期,雕塑家和建筑师安东尼奥·菲拉雷特在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制作浮雕装饰时,也制作了一幅与作坊学徒在一起的浮雕,并以此表达了他关于建筑师的新观念。图中,菲拉雷特与学徒们分别拿着一件与建筑相关的工具,象征他们在作坊内的工作和身份。其中,学徒们手中拿着的是镰刀、锉刀、泥瓦刀、锤子等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工具,而菲拉雷特手中却是一支大圆规,圆规象征几何学,菲拉雷特用圆规强调了建筑与数学的联系,也表达了建筑师是从事知识性话动的学者这一观念。

不仅如此,在这此艺术家自我肖像中,作为身份和地位之重要象征的服饰的变化,也反映)艺术家对白身社会和文化角色的认识及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1400年,画家科拉·佩特鲁乔在佩鲁贾城的圣多明我教长装饰壁画中的自画像还穿着象征手艺人身份的罩衫和尖顶卜作帽。后来,这种传统的手艺人装扮逐渐被贵族式的华贵服饰取代。如15世纪晚期,画家贝诺佐·哥佐利为美迪奇宫制作的湿壁画《三王来拜》中的自画像,就一改手艺人的形象。画中的他不再是身穿罩衫、头戴工作帽的画匠,而是穿着暗红色绣花锦缎紧身上衣和头戴天鹅绒红帽的绅士。另外,艺术家肖像在其作品中的位置也从不起眼的角落或边缘逐渐靠近画面中心,尺寸也不断增加。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在美迪奇宫的湿壁画《三王来拜》中的自画像,不仅与其美迪奇赞助人一样是全身像,而且_占据着与赞助人完全平等的位苦,他侧睑望着画外,神态大胆甚至有点趾高气扬。另一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约在佛罗伦萨新圣马利亚医院创创作的《约阿西姆被逐出圣典》中的自画像也是如此:他与老师和两个助手都以全身像出现,而且与其美迪奇赞助人两两相对,两组人像的尺寸及在画中的位置均完全平等。

事实上,艺术家与赞助人在肖像画中获得的“平等”,并非只是艺术家的理想或愿望而已,到15世纪晚期,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艺术品,像壁画、装饰祭坛的木板}叫、大型雕塑等往往都是赞助人订做的,因此,赞助人在艺术仁作中享有极大权力。从当时赞助人与艺术家签定的委托制作合同或其他文件来看,赞助人能决定艺术品的构图、题材、圣像,布局、背景,甚至人物的姿态和服饰等细节。而到15世纪晚期,至少就著名艺术家而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贝诺佐·哥佐利在为美迪奇宫绘制湿壁画《三王来拜》时,赞助人皮耶罗·德、美迪奇曾写信要求他删除画中两个天使,但他并没有顺从。威尼斯画家乔万尼·贝利尼也曾迫使倔强的费拉拉女赞助人伊莎贝拉·代斯特在题材上问题上做出让步。而这位女赞助人在雇请莱奥纳多、达·芬奇时一开始就给子对方很大自主权,让他自己决定题材和工_作时间。所以,这一时期艺术家在其肖像中位置和尺寸的变化既表现了他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愿望,在·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现实成就的生动记录。当然,这此与赞助人在一起的自我肖像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有用的宣传手段,与这些显赫人物的密切关系必定有助于改善他们传统的卑微形象,抬高其身价。

像章是15世纪出现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家自我肖像。在占代,像章主要是为神、英雄和帝王而做,艺术家为自己制作像章这本身就颇有深意。不仅如此,艺术家的像章与其自画像和塑像一样,也表达一r他们关于艺术和自身的新观念及提高社会和文化地位的愿望。1458年,威尼斯艺术家乔万尼·波尔杜为自己制作了两枚像章。他在其中一枚的正面肖像身穿锦缎紧身衣,头戴高帽,像个贵族;而另一枚的正面肖像则采用仿一古风格以显示其古典文化修养。非拉雷特也在1460年制作了一枚像章,正面是其侧面像,个性特点极为鲜明,鼻孔凹陷,目光凝视前方,皮肤上布满麻点,嘴唇紧闭。头顶上方是他希腊名字的寓意图(“菲拉雷特”在希腊语中意为“热爱美德的人”),三只象征忠诚美德、勤奋与卓越创造力的蜜蜂点缀在“Architectvs(建筑师)”字母中间。16世纪,建筑师布拉曼特也为自己制作了一枚像章,在其正面,布拉曼特以自己仿古风格的半身像展示了他的古典文化修养;在像章背面是建筑的女性拟人像:她左手拿着测量标尺,右手举着象征几何学的圆规,脚放在铅锤上,在她身后左侧是布拉曼特为圣彼得教堂制作的模型。需要注意的是,该像章正面和反面的图案都没有任何关于体力劳动的联想,而都强调了布拉曼特作为一位新型的建筑师的形象:他是博学、智慧并具有神圣创造力的学者,他不参与任何建筑实践,而只从事构思和设计。

总的来说,14、 15世纪,随着新艺术观的形成和传播,艺术家开始在其绘画或雕塑作品的一角留下自己的肖像,虽然这些肖像还不是近代意义的独立画像或塑像,但它们仍在很多方面生动地表现了新观念对艺术家的影响。从这些自我肖像来看,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艺术和自身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他们不仅努力为三门艺术争取自由学科中的一席之地,同时也竭力自我塑造为从事知识性活动的“自由”学者。

独立肖像中的廷臣一艺术家

到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艺术家开始制作真正的独立肖像。独立自画像就像艺术家的自传,表达了艺术家更远大的理想、抱负,对自身价值的更高自信及社会地位方面的更大成功。在这里,艺术家成为作品中唯一的主角,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借助赞助人来证明其价值。不仅如此,从这一时期艺术家视觉形象的自我塑造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和自身观念的许多重要变化。

15世纪晚期,雕塑家安德烈亚、曼特涅亚为自己的墓室制作了一件独特的自塑像。这件青铜像不再出现在作品一角或边框中,而是一件真正的独立塑像,它采用古罗马的帝王半身像风格,以斑岩圆盾为背景,四周环以伊斯特利安白石边框,肖像为头戴桂冠的半身裸像。在这里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首先是桂冠,因为此前它只出现在君王和伟大诗人的肖像中,曼特涅亚无疑以桂冠将自己比作“艺术王国之王”。其次,塑像的仿古风格展示了曼特涅亚的古典文化修养,事实上,曼特涅亚在古典文化方面确有很高造诣,曾被伊莎贝拉?代斯特称为“古物学教授”。最后,曼特涅亚还以青铜、斑岩、伊斯特利安白石等昂贵材料炫耀了自己的富有和成功。

大约同时,画家佩鲁吉诺在佩鲁贾城的康比奥( Cambio,银行家行会会所)会客厅作了一件“独立自画像”。这幅自画像虽仍出现在湿壁画的一角,但与以前的艺术家自画像不同的是它有独立边框,并被描绘成一幅挂在墙上的架上画。此时,佩鲁吉诺正处于其艺术事业的颠峰,声名远播,订件应接不暇,这件“独立自画像”无疑表达了作者更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对艺术和自身价值的更高自信,事实上,画像下方刻写板上的署名就印证了艺术家的这种自IR"“假如绘画艺术已经衰落,杰出的佩鲁贾人皮耶特罗会使他复兴。假如绘画艺术根本未曾存在过,他也能在这样的水平上为我们创造。

到16世纪,佩鲁吉诺的杰出弟子,乌尔比诺的天才艺术家拉斐尔将其师开创的这种艺术类型发展为真正的独立架上画。独立自画像在拉斐尔这里发展成熟并非偶然,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改善自身社会和文化地位的最成功典范之一。拉斐尔出身艺术之家,其父乔万尼·桑蒂曾在乌尔比诺宫廷工作且深受公爵赏识,在事业和社会地位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功。拉斐尔早年曾投身佩鲁吉诺门下,后者是当时意大利最走红的画家之一,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宫廷的氛围、父亲和老师事业和社会上的成功,使拉斐尔很早就深刻感受到艺术家的价值。在他眼里,父亲和老师与那些穷困潦倒、粗俗无知的手艺人必定有是有天壤之别的。1506-1507年,拉斐尔二十岁出头,但已在当地艺术界赢得很高知名度,也就在此时,他创作了第一件独众自画像。这幅画像生动表现了拉斐尔早熟的、强烈的自我观念。画像以3/4示人,黑色的直发垂到双肩,画中的拉斐尔英气勃勃,以无比自信、大胆的眼神望着观众。他像贵族一样穿着整洁、质料昂贵的衣服,外套的胸口处有两个以其名字构成的圆圈。

拉斐尔具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的卓越天赋,却不像他们那样傲岸不驯。瓦萨里说他“谦虚、善良,就像那些和蔼、温柔,又知书达礼、举止端庄的人一样,在任何场合下,其一言一行都让各阶层的人感到亲切、友善……。除优雅的举止、迷人的风度、非凡的艺术天赋外,他还能吟诗作赋。所以,当成年后的拉斐尔来到罗马,很快便得到教皇朱利乌斯止世和利奥十世的垂青,使他得以成就一生的伟业并获得万贯家产。他住在山布拉曼特设计的宫殿般的豪宅里,一位枢机主教打算把侄女嫁给他,利奥十世甚至许诺封他为枢机主教。事业和社会上的成功也表现在拉斐尔的自画像中。在成年时期的所有白画像中,拉斐尔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在宫廷赢得巨大成功的、高贵的廷臣:多才多艺、仪态高雅、风度迷人。

拉斐尔非凡的个人魅力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该时期学者巴尔达萨雷·卡斯提廖内笔下“廷臣”的原型。按照卡斯提廖内的观点,“廷臣”是最完美的人的化身,他多才多艺,既有高超的武艺和无比的勇气,也能吟诗作赋,他还能歌善舞、擅丹青,他仪态优雅、风度迷人,是君主的得力助手,也是其亲密的朋友,廷臣的高贵并非来自血统或门第,而是源于其修养和德行。

在拉斐尔的影响下,“廷臣”成为16世纪艺术家进行自我形象塑造的典范。在拉斐尔之后,艺术家们纷纷制作独立肖像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拉斐尔式的“廷臣一艺术家”,画家帕米加尼诺借一面凸镜绘制的独立白画像就是如此。画中,他身穿皮毛镶边的细麻布上衣,尤其是那在前景被放大了的右手,是一只白皙、修长、细嫩的贵族的手(小指上还戴着一枚金戒),而不是肮脏的、饱经风霜的劳动者的手。艺术家巴乔·班迪内利也制作了许多此类独扭自画像,在几乎所有自画像中,他都以廷臣面貌示人:整洁、昂贵的服饰及显眼的贵族标志(他曾在西班牙被授予“圣迪亚哥骑士团”骑士)。乔尔乔、瓦萨里也是一位成功的宫廷艺术家,而他自己最满意的独立自画像也以是廷臣艺术家的面貌出现的:昂贵、整洁的衣服,胸前金链上坠着“金马刺和圣彼得骑士团”标志,圆规和平面图(象征他的建筑师身份)及钢笔(象征他的巨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另外,16世纪艺术家的自我肖像还反映了该时期重要的艺术理论,即“构图”对艺术家的影响。最旱提出“构图”这一概念的是彼特拉克,他把“构图”视为绘画与雕塑艺术共同的基础:“画家和雕塑家从事的是同一门艺术,如果说它们不同,它们至少也都来自同一本源一构图(disegno)。 "吉贝尔蒂在其《回忆录》中也指出构图是绘画和雕塑的理论基础。巧世纪晚期,莱奥纳多·达·芬奇将构图与某种先验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认为画家必须“借助构图,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向视觉提供最先在他的想象中形成的一种理念(idea)或创意”,并认为“无论何种以本质、材料形式或想象存在的事物,无不首先形成于艺术家的头脑,然后才通过手表现在其艺术作品中。到16世纪,乔尔乔?瓦萨里系统地阐述了“构图”理论,并将其普遍运用于三门艺术。瓦萨里认为“构图”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之父,是一种源于“理念”(idea)或“普遍ail断”(universal judgment)的图像(image)及用双手将其表现出来的过程。“构图”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人们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观念,按照这种理论,不仅三门艺术与其他手工活动分离开来,它们还统一成一门具有共同理论基础的、独立的知识性学科(这为后来五门“美术”学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构图”理论还使三门艺术摆脱了对自由学科的依赖,按照这一理论,艺术成为具有自身特点但与自由学科一样高贵的知识性学科,艺术不再需要借助与自由学科的联系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艺术中的手工操作也如同诗人或作家的写作,获得了独立的重要性。“构图”理论的影响在该时期艺术家的自我肖像中得到生动体现。

由于绘画、雕塑和建筑都成为“构图”学科,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自我肖像逐渐摒弃画笔、画刷、刻刀、泥瓦刀、大头锤等传统的职业标志,而采用“构图”的象征,即绘画、雕塑的素描或建筑模型、平面图作为其身份和职业的标志,如在巴乔·班迪内利1540年作的一件独立自画像就只用一幅《赫拉克勒斯打败卡库斯》的素描来表明其雕塑家的身份。稍后,乔尔乔·瓦萨里在为“老宫”绘制的壁画《科西莫·德·美迪奇公爵与其建筑师、工程师和雕塑家在一起》中,也把科西莫公爵描绘成手拿建筑平面图的建筑师,而艺术家G.B.迪.圣马里诺、巴蒂斯塔·德尔·塔索、特里波罗和瓦萨里本人,也都以各自艺术作品的素描或模型作为身份标志。另外,这幅画还向我们显示了带此时为止,文艺复兴艺术家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以前是艺术家需借赞助人提高身价,但在这里却是赞助人仰仗艺术和艺术家的光辉来为自己增色。而瓦萨里在“老宫”的另一幅壁画《艺术家作坊成员的肖像》则是其“构图”理论的生动阐述:画中,瓦萨里作坊的学徒,即那些传统上被看作体力劳动者的石匠、木匠、镀金匠和怪诞花饰画匠,也脱掉了手艺人的围裙和工作服,换上了绅士的高贵服饰,因为按照“构图”理论,手工操作也是“构图”必不可少的内容,因而那些需要大量用手工作的学徒也一样成为从事“构图”的学者。

篇10

您好!

我是__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姓名),因本人暑假(7月初至8月底)要参加大学统一安排的暑期专业实习活动,不能参加__的实习安排,特此向您请假,恳请批准。

此致

敬礼

____届____班 ________

__-__-__

实习请假条模板2尊敬的系领导:

本人计划在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间到 省 市实习。在请假期间本人作出如下承诺,并保证严格履行。

一、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已经选好题目,题为:

指导老师为: 。

由于外出实习,本人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计划。计划附后,并有指导老师的签字。指导老师同意我的计划,也同意了我在外出实习的同时完成论文、设计。如果由于本人不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而导致毕业或毕业论文(设计)受到影响或外出后毕业设计(论文)跟不上进度,其后果将由本人负责。本人实习单位名称为:其负责人联系方式为:

二、保证每周至少与指导老师联系一次,本人的家庭电话为: ; 本人的'手机号码为:。电话如有变动,保证及时告知班主任和指导老师。本人的e—mail是:qq号是:

三、本人保证家长已经知道本人承诺的详细内容,本人外出找工作也已经得到家长的同意。家长于 年 月日给班主任打电话,表示同意的意见。家长的名字是,家长的联系方式为: 。

四、本人保证外出期间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外出期间自行负责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保证在 年 月 日前安全回到学校。

五、本人外出的目的是尽快就业,所以本人承诺:在毕业答辩前一定签订就业协议书或者拿回单位的录用证明。

特向领导请假,请批准。

本请假条一式三份,指导老师、班主任、学生本人各一份。

本人签名:三联阅读/转载请保留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意见 班主任意见 系领导意见

同学的毕业论文(计划)完成计划切实可行,并向老师提供了联系方式。

同意外出实习。

签名:

日期:

同学家长已经与班主任联系,家长同意学生外出。

同意外出实习。

签名:

日期:

实习请假条模板3我是 ___班的___,学号___,因为在北京零度科技红有限公司实习,故不能回学校撰写论文,特请假从4月10日到4月28日,请___老师批准。

请假期间,我将及时和导师沟通,并按照导师要求认真、及时的完成论文。请假期间,我将遵守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确保自身安全,认真实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请假期间,我将及时登陆学校网站、学院网站、班级qq群,了解与毕业有关的信息,并保障通信设备的畅通,我的手机号码为:___,并请在校的___同学(电话:___)帮我传达相关信息。三联阅读/转载请保留

请导师考虑我的实习情况,批准我的请假。

请假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实习请假条模板4尊敬的 :

我因自主实习需要,特向您请假。我会在假期结束后及时返校。 实习单位名称:

单位联系人:

请 假 时 间:

家长联系电话:

本人联系电话:

班主任签字:

请假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实习请假条模板5尊敬的 (科)领导:

本人系 (学校) (学院) (专业)的学生,现在在贵科实习,因 (原因),需请假 天。

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

篇11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篇12

1.毕业论文研究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锤炼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经验,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大学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指点、自己调研与思索,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计划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

2.毕业论文试验与论文写作可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与作风

科研试验需要系统严谨的设计,试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与偏差,这都需要学生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不得有半点马虎,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做事风格有重要作用。

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千锤百炼,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修改培养学生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修改论文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需要。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一些个过渡时期,是学生的角色转变、心理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

毕业论文(设计)是老师指导下的系统工作与锻炼,是大学生上岗前一次综合训练,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及综合能力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成长及适应社会需要有着深刻影响。有时候学生刚走上工作,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实践太少,对生产和科研都感到很神秘,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毕业实习正是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心理逐步转变的过渡时期,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慢慢消除,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胆略和经验。

4.毕业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实习的试验研究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独立进行,一般是几个同学共同协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试验操作、结果分析总结和论文撰写,在此过程需要很多的沟通与协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好作用。

二、近年来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

1.主观上的问题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可能会面对烈日炎炎、满身泥水,因此会有同学对这一行业忘而却步,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独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够,专业思想不牢,甚至对农业有排斥的心态。这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造成学生对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以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作风来对待。

另外,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毕业实习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文学功底很好,写作没有问题,不需要锻炼,这些都是误区。毕业实习的科研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工作量,农学类专业还会需要田间操作,可能会有比较苦、比较累,但要认清正是在这些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与平时的散文等写作存在较大区别,更需要逻辑思维和科学严谨的试验依据,是需要一个系统的锻炼过程的。对于这些要有清楚的认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实习锻炼效果。

2.客观上的问题

(1)考研热给毕业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由于就业观念趋向的变化和大学生扩招带来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些同学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学习冲刺上,争分夺秒,忽视了毕业实习工作。导致毕业实习投入的精力不够,花的时间较少,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

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这半年里是毕业实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现在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突出,而且现在的就业是双向选择,都需要一个考察选择的过程。所以很多同学在四年级就开始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严格按照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一般不会请假。这就使同学没有时间参加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工作。

(3)毕业论文内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

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都是以做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很多同学的论的太尖、太深、面太窄,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毕业后是面向基层,或是到企业上班,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内容毕业后用的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个周期,现在的多数同学毕业实习和论文试验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长的某个阶段,不能跨整个生长季节,这使实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最好是能经历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

三、提升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积极性

专业思想的培养与巩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学科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二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与意志;三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四是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沟通与谈心。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时,把“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谈心的重要主题。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大大增强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心与决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考研同学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问题

总体原则是采取把毕业论文课题内容与考研方向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导师的研究内容与学生考研方向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转导师,转到研究内容与考研内容相近的导师。尽量探索一条两全齐美的办法。另外,毕业实习对考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参加与考研学科相近内容的毕业实习,可以增加对研领域的深入了解,增强本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对考研题目的答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现在的考研试题一般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应试同学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对待提前到就业单位上班的问题

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对于毕业生提前到就业单位边实习边进行双方选择的问题不能一律禁止,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则是要从方法上着手,尝试在就业单位设立导师,探索一条学校导师与就业单位导师联合共同指导模式,即要求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与校方的指导老师共同拟定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实施。特别是加强就业单位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对接模式,论文选题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共同联手来提高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效果与毕业论文质量。

4.鼓励和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应用性内容研究

选题内容向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研究转型,探索拓宽知识面、增加系统性的选题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实践应用性不强的的选题内容,提高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这方面,本研究团队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设计系统性强、内容涉及面较宽的题目。通过尝试,感觉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已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把这些想法与创新的方法进行总结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并在本科生实习中进行新一轮的实践。

另外,考虑到作物生长的周期性问题,已尝试从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期间开始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内容实施,在第七学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参与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这样同学在毕业实习中可经历作物的全生长周期,使实习内容做到系统化。

5.加强毕业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要做好毕业论文质量的把关,重要的做好毕业论文试验研究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切实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写好开题报告、任务书、毕业论文等内容以外,增加实习过程的详细记录、心得体会(经验与问题分析),并成立毕业实习督导小组,对毕业实习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过去的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本研究小组正在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所做所学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2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蔺万煌,王华,魏宝阳,苏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

篇13

 

一、三维立体学习法

 

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三维立体学习法。欧洲学者费奥和博迈森提出的学习立体模型,该模型把学习分成三个维度,即实践性,交往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不用老师逼迫,自己主动学习,上课时,主动把老师讲的不懂的或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下课通过网络、书籍、图书馆等深入了解信息和知识。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做的不够好,认为只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行了,考试及格就可以了,记住,你学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带不走,抢不去,天长日久的积累就是你的资源和财富,应付和对付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白白溜走了时间。

 

(二)交往学习

 

所谓交往学习,就是知识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学,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有很多好处:不但能倾听别人的经验、方法,取长补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便于今后在职场上快速融入团队。这就是为什么教师上课时要给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分组做一个调研报告,分组模拟一个操作等,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分组作业时能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作用,不要搭便车。

 

(三)实践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学生们不单单要学习饭店的发展历史,还要学习前厅部、宴会部的一线员工是如何服务的,不仅要学习导游的工作流程,讲解技巧,更要在实践中体会、琢磨。

 

本文重点谈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二、如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一)增强课后扩展阅读

 

1、国家旅游局官网

 

这里不但有旅游业的实时焦点新闻,还有相关旅游统计公报,各省旅游要闻等,是了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另外,浏览各省旅游局的官网,更可详细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态,以及最新的产业政策等。如:辽宁旅游政务网,辽宁旅游资讯网。

 

2、各类旅游报刊杂志

 

《中国旅游报》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旅游行业报。建议班级订阅一份,互相传阅。一些可读性强的相关旅游杂志,主要从旅游者的角度,图文并茂,感悟旅游目的地的精彩,经常阅读,练就旅游达人。如:国家地理、中国国家旅游、旅行者、悦旅、旅游时代、旅游纵览、旅游情报、世界、华夏地理等。

 

3、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业态

 

学生要了解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水泥加鼠标的新业态,尤其是在线旅游运营商的发展,这些旅游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如:携程、艺龙、同程、去哪儿、途牛等。

 

(二)多与学长沟通

 

著名职场励志书《你能行》的作者,北京优可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老可曾在这本书中写到他请职业规划师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一点建议时,那位规划师毫不犹豫地说“在大一的时候认识20个师兄师姐,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从他们那里完成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从而尽早判断你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建议同学们多和老师沟通,了解毕业生的去向和联系方式,向他们去取经。或由他们介绍给行业内的前辈、精英,平时多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发展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三)学习课程时的及时实践

 

有一些同学抱怨毕业后到旅游企业的工作都是一线服务员,我们是本科生,还有许多专科生也在那做,真是大材小用,本科学生毕业后当服务员?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少!想一想,专科生比我们本科生学的更专,工作后上手快,相比之下,我们本科生年龄比人家大,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有一些同学说,我们不是学旅游管理的吗,我们毕业之后不是要当管理人员的吗,同学们,管理不是空中花,管理要接地气,任何管理者都要从一线做起,了解操作流程,方法、技巧,这样才能去管人,所谓管人就是让人去做好事,如果你连这个事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那又怎么去管理呢。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本科生如何赶超时间要比专科生做的好。随时实践!不要等到大四实习时老师给你安排一个岗位,那时候就太晚了,去什么方向的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涉外保险、旅游景区?不实践,哪个是你喜欢的你自己也不晓得,即使选择了一个大的方向,现在实习的时候也都是双选,企业选不选你还不一定呢,这是不是就丧失了去你心仪的企业的机会。所以,建议在平时要随时去实践。这种实践包括:

 

1、老师在课堂上留的调研报告

 

比如在讲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留了一个调研报告,调查一下酒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人员流失情况,其实,不光是让大家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更注重的是让同学们有一个和企业接触的任务,逼迫大家主动接触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并向企业展示优良的自我形象和学校形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不错,学生做完调研回来,向老师汇报,有一个旅行社非常看好我们的学生,并欢迎学生课后做兼职实习。又有一个知名旅行社的客户经理看到我们学生的风采后,特意打电话给老师,让老师推荐10余个优秀毕业学生到企业实习。此种实践方法的效果是看得见的。还有一些学生在完成该作业时,时常有企业人员不接待的现象,万事开头难,慢慢来,一定行的,这样,学生锻炼了胆识,磨练了意志,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一份调查报告作业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这样,在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上,以作业形式丰富学生实践经历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

 

2、课程内的参观实践

 

在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上,都设计一些参观课程,并听取相关业界人士的讲座,增加对业界的了解。

 

3、模拟实践环节

 

根据相关课程,设置了导游模拟训练,酒店和客房模拟训练等模拟实践环节,通过对相关岗位的模拟操作,达到领悟技能、流程的目的。

 

(四)寒暑假的短期兼职

 

有些学生在寒暑假时无事可做。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时间比较紧凑,是一个在行业体验实践的好机会。尤其是在暑假,这个时候是旅游旺季,旅行社和酒店的人员都比较缺,容易找到兼职机会。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基本能了解和掌握实习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服务流程,并对该行业有大致了解,不但能把老师在学校对该门专业课的讲解深入体会,更能发现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回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与我校有着很好合作基础的沈阳故宫旅行社,每年到旅游旺季都会招收一些兼职景区导游员,这时我就会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在校学生,通过旅行社的反馈,我校学生表现非常优秀,其中有同学还获得了游客的表扬信,从在该旅行社实习的学生的导游技能看,要比没有去实习的同学高出很多。以后行业内发的机会更多。

 

(五)毕业实习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旅游管理专业从2010级的学生开始实行三加一的人才的新模式。所谓三加一教学方式,即在有效的四年制本科学习中,集中三年时间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年进行实践锻练和毕业论文。加强学生在校最后一年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意识,提高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积极创建各类实习基地,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时间上采取“3+1”的新学制,第一,专业实习必须从第六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开始,必须在一个实习单位实习满规定时间(酒店、餐饮满6个月或达到6个月的工作量;旅行社满3个月),不同实习单位实习时间不可以累计。实习时间不满的学生,其实习成绩作零分处理,并按规定重新安排实习。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制定了实习管理与评估管理办法,使校外分散实习能够落实到实处,保证了实习计划的完成和实习质量。第二,要求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于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通过“三加一”教学模式,本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一方面,是实习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另一方面,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2010届、2011届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结合实习岗位相关内容写的,所以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言之有物,质量普遍较好。

 

(六)参加各种旅游学术会议、讲座

 

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旅游学术会议、讲座,或网络上搜索观看一些讲座视频,增加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深深层次了解,同时增加和同行业界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七)参加各种旅游服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