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历史建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历史建筑论文

篇1

1.2基地状况

基地状况可分为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人工因素包括建筑、道路、构筑物、人文景观、地下管线等;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植物、地形、地被、地质、气候等。人工因素称为环境的人工构架,自然因素称为环境的自然构架。在建筑外环境设计的前提是自然因素,主要设计内容是人工因素,通过人工因素增加外环境的功能性和景观性。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应该是从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建筑外环境产生的过程也是如此,建筑与环境共生统一,一个外环境是否能保持活力,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融于所在基地的整体中,是否能融于自然环境与人工框架中。

1.3使用者行为特征

高校历史建筑使用人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固定使用人群,一类是次要随机使用人群。随机使用人群:随机使用人群就是非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群,这样的人大致可分为家属区附近居民、来学校办事或随机的穿行三类。附近居民对于高校历史建筑外部环境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校园内大面积绿地空间,如学校入口处开敞绿地或家属区附近的绿地空间等。同时,校园内的办公建筑同时还要接纳一些进入建筑内部办事的人群,他们也直接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是外部空间部分使用者,这种使用情况一般都为快速通过式,并不做多余的停留。另外,还有一部分从建筑旁随机穿行而过的使用者,他们对建筑外部环境的感受最少,这时的建筑外环境对于这类使用人群而言只作为穿行的交通空间,有一定的刺激但是没有反馈。固定使用人群:固定使用人群即学生及教职员工,是高校建筑外部环境使用的主要人群。在高校的发展中,他们是环境中的有机体,需他们激发历史建筑的活力,产生建筑的活力,提高历史建筑的使用效率。他们需要开放、和谐、放松的交往空间来与自然、同学、同事交流学习。使用人群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的时间有周期性,在上下课和休息时间是这类人群活动的重要时段。

2哈尔滨医科大学历史建筑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设计探讨

2.1现状分析

1)历史建筑外环境布局。

哈尔滨医科大学被学府路、学府四道街、保健路和测绘路围合,校园主入口位于保健路,从主入口进入,五栋历史建筑以主楼为中心成对称分布。

2)建筑造型。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建筑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建筑一样都是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先生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建筑造型为民族形式建筑风格,建筑别具一格,中西合璧,极具特色,见图2。

3)交通系统。

校内可以进入社会车辆,大部分道路都是人车混流。

4)绿化及小品设施。

校园内绿化多采用乡土树种,大量使用常绿树种和丁香等,配套设施较少,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雕塑主题多为医疗人物雕塑。路灯布置合理,卫生设施形象欠佳,缺少坐凳、座椅等服务设施。

2.2现状问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历史建筑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建筑保护来说相对较差,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园中的历史建筑缺少必要的维护,建筑老化,长期无人管理,导致表皮脱落,建筑外观较差。建筑外环境主要由必要交通功能和大面积绿地组成,虽然绿化面积充足但绿地质量较差,由于缺乏维护,杂乱无美感,没有体现建筑的风格和时代感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无法引发使用人群的长时间停留。主楼与校园主入口形成景观轴线,空间感受度较好,其余四栋建筑周围大面积绿地分布较随意,空间协调和空间感受尺度感较差。建筑出入口处有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车辆停放占据入口疏散广场,阻碍人流疏散。主楼前部绿地中设置两处人物雕塑小品,雕塑为白求恩和李时珍,符合医科大学校园主题,但由于缺少维护,损坏未及时修复,导致景观性较差。照明设施较充足,能满足日常照明需求,但没有突出建筑和景观的效果,需要加强。其他设施小品较少,整体外环境感受较差,使得建筑外环境使用率低下。

2.3历史建筑外环境整体保护

1)核心保护范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内5栋历史建筑(包括主楼、病原学院、解剖学院、外语学院、生理学院)分布较为集中,建筑风格较为统一,将建筑群作为整体来进行保护,可提升建筑及其外环境的整体价值,所以应在校园中划定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范围。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医科大学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划定核心保护范围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有助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史文脉的形成,有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体现校园环境的场所精神。本核心保护范围处于校园的轴线上,空间比较连续,空间格局为中轴对称、建筑风格统一,整体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目标为保护建筑外环境空间尺度、改善建筑外环境绿化质量及塑造历史人文气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哈尔滨医科大学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在此范围内的建造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a.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的结构及外表皮),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周围的空间格局;b.不得擅自对道路进行改变,如有必要对现有的道路进行临时改建时,应提前记录测量空间尺度,尽量保持原有道路空间格局及其景观特征;c.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活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及扩建其他建筑物及构筑物。

2)视线通廊控制范围。

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和主入口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范围是建校初创期形成的。该区域是校园从入口开始形成了学校的中轴线,在该区域内进行建造活动将对核心保护区的轴线带来直接的视觉影响。该区域内的树木与设施小品,是控制范围内的重要因素,需要受到控制性的保护。应严格保护视觉通廊内的原有交通功能与视线角度;对视线通廊两侧的设施小品体量应当予以严格控制,其风格、色彩应当与核心保护区相协调。保护此区域内树木,不得过度修剪和砍伐。

3)高度控制。

为了达到校园环境的整体和谐性,达到真正保护的目的,除了对历史建筑及外环境的保护,还需要对周边区域建筑进行高度控制。在医科大学和核心保护区及视线通廊的影响下,将校区内划分了周边区域建筑高度控制范围。为了满足高校发展要求,缓解校园内用地紧张,可适当在临街等边缘地段少量布置高楼,尽量避免因高大体量建筑对校园历史风貌带来负面影响。但是由其他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所以,在规划原则上要控制高层建筑的层数和数量。

篇2

2.1历史建筑色彩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地域特征的定义为“在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或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范围内,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建筑色彩是建筑材料、建筑表面处理方式、、名俗、气候等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色彩的地域特色必然存在,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同时受到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的传承下,形成相对稳定的色彩风格和工艺,并深刻反映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2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方法

通常,历史建筑色彩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历史背景信息的收集,包括该历史建筑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沿革等;二是建筑色彩相关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历史建筑背景信息的调查收集包括地理区位,历史沿革等。上文已论述了地域的差异将必然造成历史建筑的多样化。该方面的调查方法是以查阅历史资料,记录拍照的方式为主。

2.3历史建筑色彩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从建成至今,历史建筑在自然环境下长久日晒、雨淋、风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脱落等现象。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在原有建筑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除了需要对文献查阅、梳理和总结外,还应该对具体的、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色彩的现状实地考察,进行现场调查。

3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原则及方法

3.1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

3.1.1真实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遵循真实性,符合其原型,对其的保护也要尽量使其恢复旧貌。否则,若失去真实性,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也将失去意义。

3.1.2整体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单一建筑进行保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周边建筑与环境。

3.1.3可持续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还要体现时代性,保护不仅是简单的仿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先进工艺来实现。它要求我们要对色彩原型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合适的方法途径,创造出能够联系与传承原型的新的色彩方案。

3.2保护方法

3.2.1建筑色彩的继承性保护

对于色彩面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历史建筑和色彩比较容易保存的建筑,通常采用继承性保护。具体方法是,剔除固有色中不和谐的部分,保留并提取其建筑色彩的精华部分,建筑色彩的保护方案则要从原始建筑的色彩中提取。

3.2.2唤醒建筑色彩的集体记忆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群体各自的特征大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这些特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一代代的传承,成为一个群体的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构成了一个群体集体认同的基础。历史建筑的色彩,也是构保存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形式。地域色彩的消失,相当于将人们关于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抹去。对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要重视这种内在的因素,唤醒人们对建筑色彩的集体认同感,这也是对建筑色彩地域性保护的根本目标-文化的传承。

篇3

文化是文明中对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学和政治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艺术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有关建筑领域所体现和表达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2建筑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了这些价值观。

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所欣赏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说明一种文化观念。举西方的教堂为例:中世纪欧洲教堂内部幽深阴暗,人们在那里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实现与天国交际;巴西利亚的国家大教堂阳光透过侧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洛杉矶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已经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

建筑的艺术美有它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比例(近似3:5)总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许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建筑风格,尽管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但仍以一种艺术力量感动着我们。然而,人们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纪中期大受欢迎,它符合了当时许多企业家要显示自己高效益的经营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为“俗套”,被企业家批评朝笑为“皮鞋盒子”,近年来它又以节能生态的面貌出现,试图体现信息时代“非物质性”和虚拟空间的存在而产生美感。说明“美”是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的。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从希腊的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如何起到巩固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帝国的消亡相关联。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丘吉尔有句名言:“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制约着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儿世同堂”理想的产物,它反过来肯定和强化那种“忠孝”的伦理思想。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那种以小企业为单位的“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的典范。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立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建筑语言(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国的曲线屋顶、法国的芒萨屋顶等都产生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国建筑师D里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中,他运用解构主义作了一个折线形的平面。他的理论是:既然犹太人本来是混居在柏林各地,与其他德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而希特勒偏要“解构地”把他们挑出来予以消灭,那么,现在兴造的犹太人博物馆,也就如实用解构手法来表现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转贴于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建筑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撑经济,它涉及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封建社会中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在古希腊,人们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术”(tec-)意思。现在我们都还能知道希腊古老建筑遗迹的设计师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国,它们的设计者或营造师,除了个别的鲁班、喻皓之外,就像《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的营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之野者,一一筹划起造”一样,被埋没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国的建筑师还没有充分地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使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设计师。社会应当更关怀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结语

篇4

3、施工工序不科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想施工质量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的工序来实施。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序存在较多不合理的现象。有不少的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抢进度,不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不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导致的结果就是建筑施工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的正常操作,同时还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因而,针对此种情况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管理。

1、增强安全施工意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提高施工人员与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将直接关系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但是如果建筑企业与施工人员在尚未充分认识到安全重要性的情况下,安全施工仍然处于缺席状态。针对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应当从上到下,加强对安全意识的树立,专门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经过此项工作就能够提高相关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

2、做好监理工作。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监理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施工中必然会涉及到与原来设计或者对建筑工程做出调整的部分。监理单位应当在此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监理人员是业主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桥梁。加强监理工作还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监理工作的作用。

3、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在建筑施工之前应当充分做好施工准备。管理人员通过组织协调控制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将建筑工程的项目完成。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够为施工环境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对建筑施工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进行很好的调配,协调各个工程与工序。

篇5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但思路上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是相一致的,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空间效果。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在视觉方面的效果,整体的空间需要做好城市的艺术空间效果,从而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韵律的印象,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秩序。所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要素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天际线。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际线,天际线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造物体和天然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看起来能够更加协调和自然。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中的后退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的整体布置出彩画幕布的效果。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升高和降低。升高和降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感官效果,比如城市建筑之间的过渡也要由地处向高处逐步调整。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的空间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最终将这种思路具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同时也要依靠具体的形式来完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理念,假如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只停留在二维的变化上,那么城市空间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除去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要保证与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相互协调,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作为支持,其作用也只能单一的表现在管理上,不能做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城市也会失去应有的协调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建筑管理就需要有效的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这也是城市建筑管理最基础的保证。

4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1)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分析,来提高城市空间设计人员的创新理念。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城市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外,还要对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如果没有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城市空间的规划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在二维空间上,要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城市建筑空间作为立体的表现形式,二维的空间效果无法有效的表达出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部,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维空间设计来取代以往的二维空间设计。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篇6

1.民用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民用建筑文化分为民居和商铺。民居各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带有那个时期文化的影响,如安徽移民的迁移给重庆带来了安徽建筑的特点,湖广移民带来了湖广建筑模式的影响等。商铺的建筑结构和居居的房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门,商铺为了便于营业,门开得大,形成了重庆独特的梭板门。

2.宗教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宗教建筑有佛寺、道观、清真寺、教堂等。遍布于重庆的各大区县,尤其是集中在人口中心地带,建筑所展现的是宗教的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母体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如佛教给建筑带来的是佛像石刻雕塑;伊斯兰斯给中国建筑带来的是他们的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上丰富多样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基督教带来的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廷式的建筑原素融入到重庆建筑之中。

3.军事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军事建筑有市区的古城门、合川钓鱼城、丰盛古镇的碉楼、云阳的磐石城等。这些军事建筑大都依地势而建,用于防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峭壁,采用当地石材建古城门、城墙,又利用嘉陵江、涪江、渠江、长江等天然屏障构建防御措施。

4.其它建筑文化形式重庆除了上述提到的建筑文化形式之外,还有园林建筑、窑址和盐泉等。这些建筑文化形式都离不开重庆的地理资源,成为依托当地环境而形成并且与其它聚居建筑整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具有生活功能的建筑。

(二)重庆古建筑的现状

通过作者调查走访,查看文献资料,重庆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虽然有唐宋及更早的建筑,但大都在明清时期重修重建了。古镇老街的居民因其商业价值,或地理位置偏远而保存得最好,其次军事建筑的保存较好,原于它的石材的运用,除了由于城市建设的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大多的古城门、古军事遗址保存较好。其余的建筑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正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消失,多数改拆建,失去原有的味道。正在消失的古建筑区域有很多,包括十八梯、石板坡居民、江北古城、两路口老街等。

二、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

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与吊脚楼、移民潮、风水论、本地人方言性格等密不分开。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吊脚楼与巴渝文化的关系,吊脚楼是巴渝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反映了巴渝人民居安思危、就地取材、巧妙利用地形的心态,体现了巴渝人民不向自然环境屈服的顽强意志。可以说没有巴渝文化就没有吊脚楼,他们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其次是移民潮,引入其原地区建筑文化。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重庆受到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建筑元素相互结合,各地区历史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如祠堂、各地会馆等。这些移民文化代表的是中国儒家思想及宗族制度,这些文化有力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建筑上,高墙深宅大院,这是建筑典范。再次,我们要谈到的是宗教建筑为何由洞开始。由于重庆地理地形的原因,地势起伏大,山多平地少,用来建设建筑物的地方有限,蛮夷之地经济不发达,宗教机构受到的捐善较少,宗教传播者利用山多洞多的地貌来开展宗教传播不外乎是很好一个选择。如早期的华岩寺、老君洞等都是如此。

篇7

1.2实现企业战略需求

现阶段,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力度的增加,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这些变化在带来行业机遇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传统建筑市场的资源、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才能获得更为有力的发展环境。在崭新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更需要具备高质量的专业管理水平。市场格局的变化,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对机遇,同时也使传统优势受到挑战,以往以行业选择侧重于对于施工单位资历、规模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随着房产消费理念的不断完善,客户更倾向于对施工“软标准”的要求,也就是工程质量、施工水平以及强有力的后续保障服务等。建筑施工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验收,虽然施工单位资质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行业工艺以及施工设备上却具有极大相似性,唯一能够拉开距离的只有管理环节,由此可见,在崭新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上,只有针对行业特点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形成,进而构建起更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需求

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施工管理中,最主要就是重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路径,机制的管理。想要达到这些方面的创新,那么就必须要深化施工管理的改革。要让我国的施工企业与国际先进的施工企业进行接轨,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又可以实现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对于建筑施工质量以及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助作用。在不少境外建筑施工公式相继进驻中国市场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实现与国际行业领域的有序接轨,并积极国战国际业务,从而实现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建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建筑施工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实现企业创新的实质性进展。

2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可行措施

2.1创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确定大目标,才能确定管理机制创新的大方向。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挑战,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以科学客观的发展视角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构建其更具实效性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的基础,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转变,这是施工管理成效提升的关键。施工管理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树立“项目管理”核心理念,而项目管理是以“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这一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管理者的高占位。第二,创新集约化管理意识,充分挖掘行业潜能,对工程质量执行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第三,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和效益核算等环节协调统一,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管理创新形式化,保障将这项工作彻底落实。

2.2技术手段创新

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升级和创新,这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所在。在实施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也会遇到更多的市场挑战。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来应当突况,从而对工程实施做出判断和调整。一旦发现措施有误,能够及时进行修正,针对问题所在利用技术优势加以克服,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集约型管理模式,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提升技术含量,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从而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2.3创新人才机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力量的参与,只有良好的人才资源,才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循环动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只有人才的合理、科学利用,才能使人才经济获得更为显著的收益。建筑行业的人才竞争成果,最终能够反映到市场发展层面,成为企业竞争市场的一张王牌。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只有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这些优秀人才不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优秀人才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程度更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才机制作为后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行业的科技化、规范化、高效化运营,良好的创新模式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大推动力。

篇8

(3)对实际施工的结果和计划之间的偏差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及时作出改正。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施工的组织不合理。比如没有明确的施工目标、任务分配不清晰、施工场地没有布置好、机器和人力没有协调好等,这些都是组织不到位的表现,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②施工技术出现问题。由于一些工程承包商没有正确的评估好工程的技术难度,贸然使用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了问题,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最终不得不进行返工。③施工条件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是合同里不可抗力的约束,使得施工无法正常的进行,从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④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2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

(1)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达到相应的施工目的。使在施工之前,以实际的情况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得到企业的相关主管部门许可后,将其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对一些新材料的使用或是对一些比较关键的地方进行施工时,要至少提前一周制定出施工方案和技术的相关保证措施,并将具体的证明材料交由监理工程师的主管进行审批。

(2)根据优化的组织设计与组织方案来做好准备工作。将分部分项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依据企业的具体规范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让他们制定出各工序工种的具体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图纸的会审、技术的培训等,并将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技术交底发放给相应的施工班组。如果要推广新的工艺或技术,则需要事先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要明晰各项施工的工序、方法、质量要求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施工的相关机械设备要合理的调配好,平时注意维修和保养,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良好的运转和工作。

(3)要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规范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隐蔽的工程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或其他相关单位签字之后才能继续展开下一道工序。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部位需要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点,派专人进行看管。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查之外,还应该在一些重点工序开展之前,对一些重要的项目展开复核,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防止细小差错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3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

(1)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危机管理的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管理的观念,加强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危机管理意识的要求对危机要有很强的敏感性,只有对各种危急时刻保持敏感才能在危机出现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应对,所以,对于建筑施工的相关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

(2)加强对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推广,创造危机管理的良好氛围。危机管理意识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最直接的就是创造较好的危机管理氛围。建筑施工的相关单位可以在建筑设施和其他各个角落展现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一些内容,比如贴出相应的口号和标语、放置一些危机管理的警示牌等。为了强化危机管理的成效。

篇9

1、主要存在的通病

1.1消防给水管网方面的通病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或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对于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小于0.6MPa。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1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经检查无渗漏,则严密性试验为合格。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当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低于1.4MPa;当设计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水压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稳定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泄漏为合格。

(2)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引起管道损坏,将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因此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应使用钢管。

1.2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方面的通病

(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一是有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无设置过梁,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不灵。二是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而且用气焊割孔,导致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三是对于建筑面积大、结构功能复杂的建筑物虽只满足了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而忽视了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为增强此类建筑物消防给水的供水可靠性,应在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

(2)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概念不清,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

(3)消火栓箱及其附件出现问题。一是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消火栓箱被装饰物遮掩,箱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未与箱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二是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扎接,接口处未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口和水带脱落。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的通病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管网安装,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100mm时,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在实际工程中,为施工方便,公称直径小于100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不安装防晃支架。

(2)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火灾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蔓延迅速;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而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的隐患存在。

(3)由于设计考虑欠周详,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甚至未设置末端试水装置,部分工程喷淋系统的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公共走廊处,附近没有排水管或地漏,造成在监督检查时无法试压或在试压过程中流出的水无法从排水系统中迅速排走。

(4)当通风管道宽度大于1.2米时,喷头未布置安装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在涂刷、粉饰天花时,将涂料喷洒在喷头上。当发生火灾时,系统不能及时动作或缩小了保护的范围。

(5)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当使用场所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所发生的报警声响不能被值班人员或保护场所内其他人员及时发现,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方便关闭水源控制阀和维修检查。

(6)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求。另外随意改变消防给水管的位置,未设置逆止阀,在给水管道上加设不必要的阀门和本来一备一用的消防给水管只设置一个,导致安装后,无法保证正常消防用水量或发生火灾时水箱不能及时供水。

2、存在通病的根源

2.1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低不同。

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觉得只要基础、结构等重要方面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而对其他建筑安装工程随意降低标准。再者,在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方面缺少相应的人才,无法具备对消防设施监测时运用科学的试验方法,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试验设备及政治和技术素质好的,熟悉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试验人员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对此类工程的施工只停留于表面,而未作技术推敲和运用科学、统一的检测和试验方法。

2.2建筑物管理单位对消防管理工作薄弱、思想麻痹大意。

任何消防设施应时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系统各组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管理,以达到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的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但在实际中这些管理单位未做到应有的每日检查、季度试验和检查、年度检查试验和对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中的探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头等消防设施的专门清洗、消防给水管道冲沙等工作,致使建筑消防设施自建好后就“一直沉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2.3各种管材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各地不断开发引进了各种新型的给排水管材,常见的有:薄壁不锈钢管、铜管、PVC管、钢塑管、PEX管、球墨铸铁管和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道材料的不断改进,在施工中以次充好,不了解产品性能的问题日益严峻。另外在消防设施的施工中,追求设施设备的美观,而未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可操作性和产品质量,顾此失彼。

2.4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现今在施工安装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只能遵循原有的规范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等。

3、存在通病的对策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充分暴露出建筑消防系统隐蔽工程安装、调试、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不规范、消防产品质量无保障,消防系统总体功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为此应当及时跟踪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过程,坚决杜绝建设、施工单位不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和经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擅自降低技术标准要求、改变消防设计等问题的发生,严厉整治建筑施工违规违章行为,防止埋下“先天火灾隐患”。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一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凡是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建筑工程,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建设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的发生。三是对社会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重点是《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3.2相关部门应加强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

对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对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单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3.3大力加强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

对于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中,验收人员只能通过眼睛来看,充其量也只是现场做出水测试,看一下水压和水量是否合格,无法来做深层次检测检验。这就需要加强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发展,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促使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真正发挥起作用,提高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另外,对于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消防产品,包括消防设备和管材,必须提供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而且该报告在时间上应与最新通报的时间相符。

3.4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首先应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健全和责任的落实,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其次行动上应规范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加大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人员的消防培训,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随着建筑工程审批、施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技术法规的不断完善,广大干部群众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消防给水新型管道材料、生产工艺和消防设施设备的不断改进,我们应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使用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篇10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把控方面

建筑施工工程往往涉及许多建筑材料,而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许多“豆腐渣工程”都是材料上出现问题导致的。材料选购环节无疑是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首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环节。在选购建筑施工材料过程中,无论是水泥的出厂日期、质量,以及钢材、混凝土的质量都要严格把控,只有质量达标,才能够应用于施工建设中,凡是质量不过关的,坚决不能使用,要从施工源头管理建筑施工质量。其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坚持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整个质量环节,充分使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在工程开始初期,通过有效风险评估和预测,在初始阶段控制存在的施工质量隐患。而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和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出现了问题,就要坚持及早发现、及早治理的方针,防止问题的扩大化。再次,是做好质量检查与事后多重质量检查。整个建筑施工实质上是多层次、多程序的活动过程。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就决定要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检验,凡未能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就必须及时整改。而在检查过程中要对质量影响的核心区域、重点流程、薄弱区域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作为监管的重点和关键。最后,要针对建筑施工质量,构建合理、完善的奖惩机制。奖罚分明是实现建筑施工顺利完成的关键和前提。通过全员管理制度管理,将要实现的管理质量目标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和程序,将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施工者和管理者的切实利益相衔接,通过有效考核,将质量控制意识贯彻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人。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员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者都要严格要求。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人员参与建筑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而针对在这一环节中,不能有效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促使整体施工责任感的形成。

2.把握管理要点、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的节点和管理的要点有重要要求。首先,要依据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制定好施工进度计划,充分考虑到设计变更、市场价格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对整个工程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在施工进度出现变化时,要依据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适时调整、系统处理。其次,整个建筑施工管理,要正确处理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环境中的安全要求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把控,但是质量目标是整个施工工程的关键和前提,任何偷工减料的方式都应该坚决杜绝。而建筑施工也是危险事故常发领域。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就要重视安全问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要加强责任管理,依据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个人责任和部门责任。把握施工管理中责任归属这一要点。要定期将施工进度进行分解,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有把控,通过最佳方法选择与控制,及时解决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与控制

做好成本管控对建筑施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而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管理,一方面要降低施工材料成本,在材料选购时,要多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施工材料。同时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其次,要合理控制人力成本,提高人力利用效率。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人员配备,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发挥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活动,通过对新兴技术和知识的不断培训,实现每个员工都能尽其能。最后,建筑施工过程往往会涉及到大量施工机械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成本高昂,且由于使用负荷率高,因此常常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维护,一旦维护不到位,将会造成极大损失。

4.重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是关系到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整个建筑施工工程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要做好施工安全教育宣传,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在施工阶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充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应变处置能力。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重重,要想充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防患于未然。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随着对污染防治的要求增高,加上对能源利用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实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就要广泛采用多种生态节能技术,充分降低费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绿色建筑施工一方面合理利用资源,而另一方面又要在建筑过程中将污染减少至最低。而之所以实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实质上可以从以下多方面出发:

1.有效提升资源管理

利用建筑施工过程实质上是资源的利用过程,巨大资源消耗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想要做到绿色管理就必须做好能源节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在资源选择和利用上,要选择能耗低、绿色环保的建筑设备。而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整个过程正常运转。不断改革利用技术,充分使用最新工具,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

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减少污染和浪费

建筑材料费用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工程成本费用,因此,有效做好施工材料管理,提升施工材料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污染,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材料浪费,从而节省建设成本,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重大贡献。而要想做好施工材料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材料的选购,同时另一方面在利用过程中,一方面对材料发放进行有效管理,还要有效储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合理利用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

建筑施工工程,水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实质上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要求和必然选择。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培养,强化节约意识。同时积极使用节水设备。而针对经常出现漏水、滴水等一系列问题,要重点防范,有效应对。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污水,进行妥善收集,同时做好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附加工作。

三、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关系

篇11

2.1人的因素

人是房建工程的主要发出者,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中重要影响。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施工技术骨干、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他们所组成的这个人际关系网,共同作用于房建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所有参与房建施工的人员,都必须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2.2材料因素

建筑房建施工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等种类繁多的材料,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施工的强度、刚度、抗震性以及施工功能,并同时会对产品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应派专业的选购人员进行材料的采购,并且要到正规厂家选择优质材料。

2.3方法因素

科学的施工技术,将会引导房建施工进入高质量的轨道。施工中的方法包括工艺流程、技术方案、检测手段以及组织措施等等。不恰当的施工技术必定会导致工期的拖欠,增加施工的成本。因此,在施工方法的选用上,一定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并综合考虑管理、技术、组织和成本等因素,最终敲定符合施工特点的最佳施工方法。

3保证建筑房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完善房建项目责任制

建筑房建施工中建立形式有效的项目责任制,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手段,由于房屋建筑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工程量,并且它还包含着层级形式的承包关系。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将施工的总体进行分解,保证每一个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都有着明确的施工目标。而对于项目较为复杂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设立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此外,还要规定各部门对施工计划有详细的书面说明。这样一来,不仅建筑施工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任务,而且能够实现工程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3.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建筑房建工程的监督机制,是维护房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避免由于较差的工程引起的安全事故,必须建立起强硬的监管机制,并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

3.3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房价工程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而这些新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同时也将推动建筑工程新的进步,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地采用各种施工措施,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实现工程施工的现代化、专业化发展。此外,新技术的使用,也将有利于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工程施工的可靠性提高到新的水平之上。就目前来说,我国房建中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建筑技能新技术等等。另外,房建单位也应当积极鼓励施工单位使用新技术,这是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3.4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在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都来自于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显而易见,与专业的技术人员相比,这些人员的在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上都非常欠缺,而且他们的流动性很大,这就无法是项目施工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施工企业和单位必须要加强各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劳动技能以及安全知识教育上的培训,以保证他们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至于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才能将房建工程的质量提高到新的档次。

3.5强化单位管理协作

建筑房建工程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它繁多的施工技术、工艺等方法上,还体现在它的施工中需要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交叉作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建筑施工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的管理。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的企业必须对工程中的各个衔接的环节和项目,紧向融洽的连接,而这项工作的完成,就需要施工企业协调好各单位的关系,使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机制,达到共同把关工程质量的目的。特别是对于设计不够规范、规则尚未明确的项目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合理处理项目中的问题。此外,对于施工中的交叉项目、特殊施工,要进行有重点的管理,并要将施工工序、施工部门的管理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与此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技术人员的交替休息,以实现规定期限内的工程竣工。

3.6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房建工程的斜屋面施工是,也可采取店面的支模方式,并要同时对浇筑时的混凝土进行及时的振捣,这样就能提高斜屋面的承受力。对于房建工程柱模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上,可以采用融合坚固性较强的材料一起对水泥桩进行浇筑,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裂缝现象。

篇12

(二)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1、要建立系统完善成本分析体系。所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体现一部分的内容也正在于此,我们要建立真个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体系,这是一个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预测的必要环节。具体来说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成本分析体系建设: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成本综合性分析,这是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比较工作,是进行降低成本的核对工作;另一方面是对个施工组织之间性成本比较工作,以便推广成本节约经验。

2、完善材料管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指出最大的环节,一些大型的安装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可达到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说,如何降低材料成本是我们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三)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1、制定进度计划。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这是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施工进行词整,并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保证建设顺利进行。

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3、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第一,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第二,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施工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第三,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建筑行业如果发生事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体系中我们所要进行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的重要问题,这个环节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想上要提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防护意识;二是从实际技术上进行施工安全常识的普及。在笔者多年的工作研究经验中,一直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主要宣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在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因此,笔者在这里要在此呼吁,施工未动,安全先行。

篇13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详细来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其一,能够帮助施工人员采取更适当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质量;其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其三,能够整合建筑施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产生更好的效益。利用适当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等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的提升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2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怎样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综合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2.1落实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切实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工作。完善责任归属制度,将技术责任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确定相关的岗位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出现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此外,通过对其实施能够激发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图纸会审的工作实施要组成相应的团队进行,推举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审通不过的施工图纸不能够批准使用。可以分级别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分开审核各个层面,让审核制度更加公平完善,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建设资料和管理技术档案要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在工程结束后交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做好建筑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并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等。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技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归属,有利于各级的技术人员开展建设工作,让管理更为严格。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大对于各个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技术人员参与到相关管理准则规范的学习中。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其作业方式,按照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操作,遇到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能够迅速的反应,并能够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工程建设中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要不断的进行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鼓励技术人员革新、创新,发扬技术民主,解决技术瓶颈,让企业发展的更好,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2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影响很大,作为企业技术管理的根本,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让施工建设按规定有序进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让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

2.3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施工日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在完善图纸审查制度的时候,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和安排,相关的技术核查人员要认真的核算设计图纸,如发现有矛盾或难以实施之处,要详细记录,并对其整改或纠正。在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方面,应详细规定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以便规范建筑施工行为。在完善技术复核制度方面时,需要先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制定定位轴线、标高、尺寸等相关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时,则需要详细的考察施工场地进行,并结合考察撰写可实施的施工方案细则。在完善施工日记制度方面,要本着规范、严谨、客观的原则进行,使得到数据更具有施工指导意义。

2.4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专用软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全球化的当前社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运用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常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有工程管理软件、施工现场设专人使用和维护软件等,为了更好的应用这些专业的软件系统,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这些专业软件系统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