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士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所有高职语文教师倍加关注的问题。而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新潜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是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活动。教好语文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接触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并使其乐在其中,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尽可能多地进行听、说、谈、写的仿真训练,使学生感到是他们为求知而上课,是他们自己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发挥,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中我们深深体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乐趣,它不仅要使得学生愉快地去学习语文,而且也要使教师欣欣然地去教语文。教学艺术在关照教学对象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关照。要达到这个境界,就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谋划和创造性的教学行为。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更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谋划中的运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对学生学习力的判断艺术、对自我教育力的估价艺术是谋划的科学依据。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结构的安排,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课堂之上。语文教学艺术中谋划的物化产品就是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我们对高职语文教学艺术的相对静态的认识。而它的动态性特征则表现为教学的具体行为艺术。实现高职语文教学课堂的“交流互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是这一行为艺术的本质特征的外现和升华。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与特征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是单向和单一的,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群体之间,通过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而构成的认知和情感和谐、多向互动的格局。这种格局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它交流的主客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师为主生为客,生为主师为客,个体为主、群体为客,群体为主、个体为客,群体为主、群体为客,等等;二是交流的互动性,也就是主客观之间的位置是不断转化的,形成多向互动为主体,相互作用的交流体系,这样才能为全体学生的探究、思考、参与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信息。因此,建立多向互动的交流格局是势在必行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处所构建的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内外的山川、草木、房屋、街道、教师、教学材料等,这是蕴藏着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要很好地开发利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物质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宜地向学生传递这种文化信息,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文化信息。教学心理环境指师生的心理交流,包括思维、情感、人格、需要、兴趣的互相传递、接受、共鸣等。只有师生心理的相通、相知,交流互动才能真正地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获得身心愉快的乐学功能。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感情倾向。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强迫学生学习是违反心理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都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对于教和学的关系而言,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对高职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创造环境我和你一块学习”。“强制”与“吸引”,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同时导致的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越学越乏味;“吸引”学习,就是教师运用精湛的语文教学艺术,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总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并非指一堂课或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代表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师对教学艺术的娴熟驾驭和教学观念的进步。
三、“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创新与运用的内容
(一)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去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教师的选材应贴近生活、贴近行业的最新的动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使课堂互动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为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大豆》一课时,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不改变体裁的情况下,改变课文结构,改变写法,改变视角,重写《大豆》,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最后教师从中选出优秀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第二步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此文后得到的启发,学生们个个七嘴八舌,想出一个个美妙的世界。第三步由此总结说明文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同学都要举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这样,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开阔了思路,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对于学生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教师要从正面加以肯定,以启迪和活跃他们的思想,扶植他们的批判精神。要培养他们善于质疑,善于否定,善于超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品质,从而不断有所创见。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方法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这样让学生自始至终有“我是其中一分子”的感受,使学生感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强烈的教学节奏,特别是让“学困生”没有“被遗忘”的感觉,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长知识、增才干、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营造“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他们只有在经历这一过程的活动中,才能使才智得到发展,才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它是“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一人登台授课的弊端逐渐显现,教师一人的三尺讲台最终将被学生多人表演的舞台所替代。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能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开放。即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即社会”,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教师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引进高职语文课堂,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围绕“时”“事”不断变换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眼光由高职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探讨社会问题的强烈欲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受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堂的“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注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名师明码标价进课堂,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事实上,无论教师知识多渊博,学生就是不去听他的课,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的课堂到座率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采取“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
3.思维的开放。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向传统挑战,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怀疑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4.学科之间的开放。现在,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并不分专业、不分学科,但学科是客观存在的。高职语文应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创设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养成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构建“多媒体”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已成为历史陈迹。“多媒体课堂”“网吧式课堂”“体闲娱乐课堂”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主流课堂。依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学生可通过网络同教师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具个性化,并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知。
总之,实现高职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现代的“交流道、交流业、共释惑”。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正如王克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说:“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二是动机。”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交流互动”教学只是无数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并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谋略与课堂教学行为,充实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朱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教育改革
1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医学教育的背景下,医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具备进行医学研究和交流的专业英语能力,还必须具有不断吸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分析现有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随着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逐步深入,医师面对外国患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能否顺畅阅读医学专业的原版书籍和文献,怎样正确撰写英语论文或英文病史以及与患者交流将成为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1]。因此,切实提高医学英语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在医学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综合各种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医学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2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区别于通用英语,其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不仅要强调运用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英语教学,而且要按照医疗实践的需要、方法以及医学规范的特殊要求来研究英语在医疗理论实践中的运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授课教师绝大部分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教学法,主要以传统的“生词—课文—练习”教学模式为主,师生互动较少,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医学英语词汇的晦涩难懂,很多医学生对医学英语这门课程望而生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了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单一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创新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单一的考试模式亦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全方位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判定。医学英语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改革势在必行。
2多元化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使医学英语课程教育适应现代医学生培养的发展要求,201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医学英语教学团队”积极申请并成功立项,旨在组建基础教学主体与临床教师整合团队,将基础与临床学科充分渗透;针对医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实施多元化创新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该院的医学英语课程由平时的基础教学、PBL小组讨论、模拟问诊视频、演讲、反馈调查、学生考核等几个部分组成。
2.1平时的基础教学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医学知识直接影响医学英语的教学。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不懂医学专业知识[2]。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一部分教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医师,另一部分教师是具备全英教学资格的医学专业教师,解决了教师英语水平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不平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该院建立教师成长中心,并与国际知名大学(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联合举办教师成长培训班,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英教学方面进行培训,每年组织青年教师赴境外参加短期英语教学培训和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知名医学院接受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进修学习,组织教师分批到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在院内设立由外籍专家授课的全英授课培训班,提高全英教学水平,建立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教师将互动式教学法及自主学习理论引入医学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模式,创造了实用与趣味相结合的课堂[3]。在第二学期,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大模块,分别是StructuralSupportandDefense、Circulation,Nutrition,HomeostasisandSurgery和NeuroendocrineRegulationandReproduction。在这三个模块中,教师注重基础医学英语知识的教学,包括各种疾病、器官和组织、诊治方法的名称及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等。而医学英语词汇是教学的基础,很多词汇较长,但是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寻,可以划分前后缀及词根等。例如:胃肠炎gastroenteritis一词可以分为词根gastr(胃),enter(肠道)和后缀itis(炎症)。在这些基础上,教师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例如小组讨论、个人提问、角色扮演、小组比赛等。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互动教学法强调的是平时的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渗透。
2.2PBL小组讨论(problembasedlearning)
教师提前1~2周给出真实临床病例及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分析与整合资料,学习病例的病理过程,参与小组讨论并最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病例作出解释。PBL在教学中的推行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捕捉重点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述观点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生词—课文—练习”教学模式为主,而PBL教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PBL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同时使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和经验得以衔接,将学科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整合,拓展了知识面。
2.3模拟问诊视频
教师规定主题(如人体内生化水平的紊乱如何导致疾病的产生),围绕医患沟通,学生小组自行分配角色,扮演医师、护士及患者模拟问诊,在问诊过程中对疾病病理进行阐述,并说明治疗方案、预后,最终制作成视频短片,放上优酷等视频网站供学生互相学习、评估。在得到教师的检查确认后,成果优秀的视频将面向公众传播。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学习如何采集病史,形成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此外,面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也赋予了这种教学模式更高的价值与意义,将课堂搬到网络,让更多的人通过视频走进医学,在潜移默化中搭建了医师与患者沟通的桥梁,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以致用,激发了医学生的热情,是汕大医学院的一个创新之举。
2.4演讲
演讲教学法要求以学生小组为参赛队伍,由教师担任评分员,在限定时间内对教师指定的主题用医学英语阐述观点。该教学方法要求参与的小组根据主题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整合后,在教师和学生面前以脱稿的形式演讲,并在演讲结束时根据观众提问的内容进行解答。演讲的主题涉及多个方面,从基础的解剖学内容到临床案例。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将成为一种实用性工具,让学生自由应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一直是教学目标之一。演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一种疾病,也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医学知识跟英语表达的结合,使医学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世界医学接轨。
2.5反馈调查
任课教师会在课后或者每次考试之后对学生进行反馈调查,以更好地促进教学。通过反馈调查,医学生和医学英语教师共同讨论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制定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和课程评估机制,对医学院进一步深化及完善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有益的建议,使医学英语课程能综合语言教育和医学教育的优势,引导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2.6学生考核
在每个模块教学之后会有一次测试,每次测试的成绩、期末考试的成绩、PBL小组讨论学生的表现、模拟问诊视频、演讲及反馈调查都占医学英语总成绩的一定比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都较为简单,即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将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很多学生考完也就忘记了这门课程,无法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5]。汕大医学院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医学英语成为一门实用技能。
3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对平时的基础教学、PBL小组讨论、模拟问诊视频教学法、演讲教学法、学生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3.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该次调查中,98%的医学生认为平时的基础教学是生动趣味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他们在教师组织引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3.2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将学习设置到具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82%的医学生认为通过病例分析能够培养整合和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技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思维能力,加强独立学习能力。
3.3提高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
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患者,83%的医学生认为通过模拟问诊,他们对门诊问诊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学会了如何采集病史、告知病情、化解医患冲突,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3.4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演讲教学法,有79%的医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提高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将来的国际学术交流,走向世界医学领域。
3.5评价自身,总结经验
随机采访医学生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反馈调查可以从各个方面有条理地评价自己,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而且这种方式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学生那里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会有利于调整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促进更好的教学。
3.6推动医学英语教育质量
96%的医学生认为多元的考核方式比单一的期末考试更适合他们,做到了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医学英语教育质量,通过这样更为多样的考核方式,他们认为自己医学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医学英语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改革。由一线的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担任教师,小班授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程体系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优化组合和交叉渗透[6]。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得到升华。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专业词汇多和难的情况下,学生的医学词汇量有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仍有欠缺。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医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探讨。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学英语课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有一套完善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整合基础与临床共进的教师团队,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临床化,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促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通过制订科学严格的形成性评价模式,规范其实施,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的能够判断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深化了医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悫,邓昌明,黄晶,等.七年制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1314
[2]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3]黄积虹.论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战线,2011(37):361365
[4]王会岩,姜勇.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