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交网络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交网络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交网络论文

篇1

本文按照在线社交网络的不同应用方向,选取了CDBLP网、Arvix网、Wiki投票网络和Enron电子邮件网作为数据源。CDBLP网是一个以作者为中心的中文学术作者合作网站,文献原始数据库中包括了中国计算机领域各著名期刊历年的文章作者合作数据,其中作者的合作关系所构建的合作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间合作情况。Arvix数据与CDBLP类似,为国外免费论文共享网站。本文将其数据集抽象为表现各个作者间合作关系的无向网络。Wiki是一个由世界上众多志愿者合作完成的在线免费百科全书,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小部分是管理者。为了能够使一个普通用户变成管理者,Wiki使用了一种志愿者间相互投票决定的机制。该数据集已经在众多文献中被用来研究网络拓扑特性,比较有代表性。Enron电子邮件网数据用来验证弱连接对通过电子邮件收发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由于对网络特性的相关分析只有在一个连通子图下才具有意义,因此在实验之前需要抽取数据集中的最大连通子图作为实验对象。本文采用UCINET网络分析集成软件抽取最大子图作为最终研究数据,采用广度优先的搜索方法寻找最大连通子图,从图中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找出该顶点的等价类,然后再找出该顶点等价类中各元素的等价类,直到顶点等价类为空集,所得结果即为极大连通子图。图1为CDBLP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462个节点、1950条边。图2为Arvix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5242个节点、28980条边。图3为Wiki投票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7115个节点、103689条边。图4为Enron电子邮件网络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36692个节点、367662条边。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朋友覆盖率指标,分别计算社交网络各条边的连接强度。(2)按照连接强度值对边进行排序,当移去强连接时按照强度值从大到小排序,当移去弱连接时按照强度值从小到大排序,从网络中分别移去占总边数10%、20%、30%、40%、50%、60%、70%、80%的连接,形成信息阻断网络。(3)在各个信息阻断网络中模拟信息传播,直到收敛。(4)计算收敛后网络中被感染节点的个数。实验结果如表1~表4和图5~图8所示。在表1和表2中,第一列代表所移去边的数量百分比,第二列、第三列分别代表移去强连接和移去弱连接时模拟信息传播后信息可以覆盖的范围。首先分析CDBLP和Arvix的实验数据。从表1中可以发现,当网络完整时,CDBLP网信息传播的范围为334个节点。当移去总边数10%的边后,移去强连接后信息扩散范围为322,然而移去弱连接后信息扩散范围为285,扩散范围为前者的88%。随着移去弱连接数量的增加,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也更加显著。Arvix网实验数据与其类似。从图5和图6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在移去弱连接为20%到30%时曲线斜率最陡峭,同时移去强连接的曲线依旧按照基本固定的斜率下降。随着移去边条数的增加,对弱连接的判断精度也相应地降低,因此朋友重叠率算法的效果会渐渐趋于好转。当移去连接数为50%到80%时,弱连接曲线斜率平缓,原因是此时网络已经被分割成小块,弱连接已经起到了对信息的抑制作用。当移去连接数为50%到80%时,强连接曲线斜率平缓并且基本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移去强连接对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并不明显,其所产生的传播范围减小主要是由于连通性降低所致的。下面分析Wiki投票网和Enron电子邮件网的实验数据。从表3和表4中可以发现,移去连接后信息传播的范围基本没有变化。无论是移去强连接还是弱连接,对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均不明显,信息传播的范围只是随着移去连接数据的增加,图连通性的减弱而缓慢下降。从图7和图8中可以直观地看到,移去弱连接的曲线并没有比移去强连接的曲线整体斜率更加陡峭。两条曲线基本趋势一致,弱连接并没有显示出其对信息传播过程的阻碍作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去掉弱连接或者强连接并不能有效地对此种网络的信息传播范围产生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去掉弱连接对CDBLP合作网和Arvix网信息阻断的作用非常明显,而对于Wi-ki投票网和Enron电子邮件网,去掉弱连接或者强连接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这一实验结果与之前第2节中的矛盾结论相一致。OnnelaJP等学者采用的网络是移动电话通话记录所形成的网络,这是一个信息网络而非实体关系网络。ZhaoJi-chang等人采用的网络是Facebook和YouTube朋友关系网络,这是一个实体朋友关系网络。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认为社交网络应该分为实体关系网络和信息交换网络两种类型,而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范围的影响与具体的网络类型有关系。通过作图分析以及具体数据分析总结两类网络之间存在着如下几点主要差异:(1)实体关系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社区特性,网络由多个联系紧密的社区组成。然而,在信息交换网络中并没有此类特性。(2)信息交换网络中节点的度数差异很大,有很多节点的度数在200以上,同时又有很多的节点度数仅为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信息交换网络中度的分布与指数和幂律分别类似。然而,在实体关系网络中,大多数的节点度数相对稳定,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实体关系网络中的度的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考文献中移动电话通话记录所形成的网络与本文中的Wiki投票网络和Enron电子邮件网络同属于信息交换网络,在这一类型的网络中移去弱连接并不能实现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抑制。而Facebook和YouTube等朋友关系网络与本文中的CDBLP合作网和Arvix网同属于基于朋友关系的实体关系网络,在这一类型网络中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弱连接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控制。

篇2

1.2系统架构

有线电视数据网络和终端跟现有运营环境一样,只是在系统侧新建电视社区业务系统,并和有线原有业务系统对接,进行功能整合。接下来详细展述各个系统:1)原有系统包括: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认证鉴权系统、增值业务系统,其业务功能保持不变,电视社区系统只需跟其进行接口对接,就可使用有线系统中原有业务和资源,既聚合了原有的业务功能,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浪费。2)导航系统:系统中定义有导航算法,把终端用户信息集成到系统平台并加以分析,搜索匹配终端用户类别所对应目的地址。这样,通过对终端用户信息识别,引导终端进入到相应不同的门户页面。3)电视社区系统:用于搭建电视社区平台的数据引擎,进行信息的、共享、互动及管理的核心平台。应当具有社区的内容管理及社区群的组织管理、社区平台属性配置及管理员、用户权限和角色管理等功能。4)GIS系统:从运营支撑系统导入用户地址信息,存储、维护有线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支撑电视社区系统位置信息服务。5)统一业务接口系统:实现对第三方业务的接口调用功能,并提供相应集成接口。每个互相独立的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其业务功能在电视社区平台上的统一适配和实现。6)服务应用:基于电视社区系统和统一业务接口系统实现的服务平台上,承载丰富多样的业务功能和信息服务。包括前文提到的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生活服务和视频服务等等。

1.3系统框架层

1)基础网络层

由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和互联网构成,为终端访问系统提供数据链路。

2)系统管理层

基于基础网路层的硬件铺设情况和终端现状,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构建电视社区服务系统。其通过内容生产、内容、数据库和接口子系统等不同功能模块和子系统间的交互,向上一级框架层(平台层)提供电视社区所需业务功能服务。内容生产:定义内容模型,进行内容管理、内容审核和数据统计等,并把生产出的内容数据存入数据库中。在进行内容修改、删除、更新操作时,还需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内容:承载内容产生模块输出的数据内容和其它业务系统服务,对外展示页面和功能,响应所有终端访问和交互请求。数据库:运行数据库系统,提供整个业务系统数据支撑。接口子系统:针对其它业务系统,包括有线系统中已有的视频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和将来的第三方业务系统,实现接口调用功能,并提供相应集成接口。

3)平台层

社区服务平台进行社区群的组织管理、社区平台属性的配置,内容管理及管理员、用户管理,文件日志管理等。需注意的是,社区服务平台并不是一个单一社区的业务平台,而是按地区、位置、类别划分为许许多多个“子站”,对子站进行组织和管理,形成不同社区的分类和聚集,共享周边位置信息和区域资讯,定制互动模块。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社交化特征的社区群集平台。

4)应用服务层

承接电视社区功能实现的各种应用服务,也是系统中用户直接交互的层面。所以,该框架层中的业务开发设计中,除了需要实现服务功能性,还要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性。

2.业务流程

流程步骤说明:1)用户开启机顶盒,机顶盒访问预先设定好的导航服务器地址。2)导航服务器携带用户身份标识访问认证服务器,做接入认证请求。3)导航服务器获取认证结果,验证用户身份信息合法后,根据设定好的导航算法,进行目的地址的匹配查找,把该机顶盒指向其所在社区门户页面。4)导航服务器重定向机顶盒访问地为相应的电视社区门户。5)机顶盒访问电视社区门户。6)机顶盒展示系统中相应的电视社区内容。7)机顶盒访问其对应社区门户页面。8)系统响应机顶盒请求,展示系统平台社区内容。以上步骤7-8为浏览电视社区门户页面流程。内容信息全部由电视社区系统管理承载,系统做内容管理和更新、信息的EPG展示、风格化页面模板制作、友好交互的元素设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9)在电视社区系统内访问第三方业务EPG页面或者入口。10)电视社区系统发起业务鉴权请求。11)电视社区系统根据鉴权结果,进行业务流程处理。12)鉴权通过,电视社区系统通过业务接口系统调取接口,启动第三业务流程。13)第三方业务流程开启,展示其业务内容。14)如果第三方业务流程结束,则返回电视社区门户。15)电视社区系统响应请求,展示系统平台社区内容。以上步骤9-15为基于电视社区系统平台上的访问第三方业务流程。有线原有的双向系统业务流程访问跟此段流程步骤相同。这里不再累述。另外,异常流程处理,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

篇3

为了提高信息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目标,企业还应将构建社交网络平台架构当作重点。就目前来看,企业平台类型包括赢得的平台、付费平台、免费平台以及自有平台等。其中企业自有平台有:企业官网、企业电邮平台、企业各微博账号等;免费平台包括分类信息平台、问答平台以及博客论坛等;付费平台有微博大号的转发、各类门户广告位等;而赢得平台一般基于付费平台基础之上,不过因企业声势较大,引起人们自行转发。在明确了企业不同平台类型后,究竟该怎样使产品或品牌信息在不同的渠道上高效传播呢?首先,和行业相关的内容信息通常在企业自由平台之上,有时尽管的内容和产品或品牌的联系不是那么紧密,但经过转发企业官方账号会被更多的人看到,从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企业可将不同平台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更多的用户了解企业及产品信息,从而促成产品的销售。例如,企业可在自有平台上比较完整的信息,而后分享到官方微博平台上,这样当用户看到微博上的信息就会点击,进入到自有平台上的详细页面。其次,将一些可能引起用户自发传播的信息内容在免费平台上,而企业的自有平台进行转发,以提升企业的口碑。例如,企业可利用用户量大、门槛低的论坛、博客信息等。另外,为了避免低质量信息,企业应用户真实的评价及体验。最后,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还应注重借助付费平台的力量,以提升企业产品与品牌的人气。例如,在知名度较高的门户网站上投放广告,或要求微博大V进行转发等,均能大大提高企业产品信息及品牌的曝光率,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产品销售机会。

3.用户聚集模式

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怎样更多的聚集用户,只要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产品的销量。目前聚集用户的方式包括:吸引用户和主动寻找用户之分。其中吸引用户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首先,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使用品牌名命名,以方便用户搜索品牌名找到社交网络平台。当用户了解企业产品或品牌信息就会添加关注,为聚集更多的用户奠定基础;其次,注重线下客户向线上的引导。例如,企业可将关注方式、网址等印在广告海报上进行宣传。目前,最为流行的方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引导客户添加关注等。同时,企业还可举办大型市场活动并评选出获奖观众,而获奖观众的信息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以不断扩大企业用户群;最后,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举办抽奖、优惠活动以最大限度的聚集用户。主动的寻找用户虽然更为积极主动,但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实际操作时应注重以下内容:首先,利用关键词寻找用户。企业可在微博中搜多提及企业品牌的用户,而后对其的信息进行评论或发私信等,邀请其关注,以更加方便的关注企业的信息;其次,与比较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合作。例如,企业在举行相关活动时,要求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转发等,借助热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作社交网络平台时应与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相近,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最后,选择合适的人群。目前,不同的行业都有数不清非常活跃的QQ群、论坛以及网站,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应加入其中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并解答用户的问题,以引起用户的关注,而后再销售企业产品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4.内容时间频率模式

本文以微博为例介绍内容时间频率模式。众多周知,微博拥有很大的用户,怎样使更多的人浏览到的信息,确定合理的信息时间及频率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认真总结微博传播的特点,即,碎、平、快等,而且很多微博用户没有大量时间读完微博的全部内容,一般只是选择最新的信息,因此把握正确的时间尤为关键。研究发现,在工作日应重点把握四个时间点:8:00-10:00这一时间段多数人处于上班路上,因此有闲暇时间浏览微博;12:00-14:00这段时间人们吃过午饭处于午休时间;人们在17:00-19:00以及21:00-24:00这两个时间段拥有大量时间,因此,在微博信息时应注意把握时间;同时,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合理的微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所发信息的关注度。例如,如果的微博信息主要受众为大学生,应考虑到大学生晚上、周末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微博的时间点应选择在晚上或周末早上。另外,还应根据微博内容确定最佳时间。例如,如果是行业动态或业界新闻应在上午进行。如果微博内容是有关家居生活、休闲娱乐的内容,应将其在晚饭后的时间段。其次,在社交网络上信息时应准确控制频率。具体情况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热门时间段集中原创信息,以提高信息的关注度。如果是微博每天的原创信息不应超过10条;第二,无论是转发还是原创信息,注意时间间隔不能太短,一般在5分钟为宜,防止过多过快的信息引起用户的反感;第三,灵活处理突发信息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突发信息的频率。尤其对于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信息应及时。如果的信息不是很急切,可选择在热点时间进行。总之,企业应根据信息的具体内容,准确掌握时间与频率,不断提高用户的关注度,让更多的用户更好的了解企业及产品,为产品的顺利销售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

1.1.2SparkSpark是UCBerkeleyAMP实验室开发的通用的并行计算框架,是Pregel的优化模型,它是基于MapReduce算法实现的分布式计算框架。Spark拥有MapReduce所具有的优点,但不同于MapReduce的是,Spark采用了一种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distributeddataset,RDD)的抽象数据结构,Spark是一个基于内存计算的开源的集群计算系统。RDD是一个具有容错机制的特殊集合,它提供了一种抽象的数据架构,使用RDD逻辑转换而来的可重复使用的共享内存,而不再需要反复读写HDFS,解决了MapReduce框架在迭代计算式中要进行大量磁盘I/O操作的问题,这让数据分析更加快速,为构建低延迟的并行性大数据分析处理框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同时,Spark提供了REPL(read-eval-printloop)的交互式查询以及函数式编程,支持围绕RDD抽象的API,同时包括一套transformation(转化)和action(动作)操作以及针对大量流行编程语言的支持,比如Scala、Java和Python。在图计算方面,Spark原生的Bagel以及Graphx提供了对于图操作的API,为大规模的图计算提供了低延迟,负责优化交互式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框架,但是Spark的磁盘索引是简单的静态机制,无法随着迭代状态的变化而动态优化。

1.1.3GraphlabGraphlab是CMU的Select实验室提出的基于内存共享机制且面向机器学习的流处理并行框架,它的分布式处理是基于MPI(messagepassinginterface,消息传递接口)实现的,并且将数据抽象成图结构,它是以图的顶点为计算单元的大规模图处理系统,支持稀疏的计算依赖异步迭代计算等,解决了MapReduce不适应需要频繁数据交换的迭代机器学习算法问题,是继Google的Pregel之后的第一个开源的大规模图处理系统。Graphlab的核心思想是“以图顶点的方式思考问题”,以最小化集群计算节点之间的通信量和均衡计算节点上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为原则,对图的顶点进行切分。类似于MapReduce中的map和reduce过程,它将机器学习抽象成GAS(gather(收集)、apply(运算)、scatter(更新))3个步骤,然后按该抽象模型设计顶点程序实现算法。在gather阶段,当前点收集邻接点和边的值,结合自身的值,进行简单的用户定义的sum(求和)操作;在apply阶段,当前点根据sum得到的值及其前一时刻自身的值计算新的点值;scatter阶段当前点利用自己的新值,结合邻接点/边前一时刻的值来计算邻接边的新值,并更新邻接边。GraphLab的算法被应用于很多推荐系统,也包括银行的欺诈侦测和电脑网络中的入侵侦测等领域。

1.1.4PowerGraphPowerGraph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的一种强大的图计算分布式并行框架,它结合了Graphlab和Pregel关于图计算的优点,有效改善了Pregel和Graphlab等框架的并行化受限于顶点的邻居个数的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图,都是典型的Power-Law(幂律)分布图,其中少部分顶点连接到图中大部分的顶点上,这种图的划分对于并行的分布式框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并且图的划分效率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开销。一般的并行框架采用的是散列随机分配方案,但这种方案没有考虑局部性,划分完成后各任务负责的子图之间的强耦合性导致后续的迭代计算过程产生大量的消息通信,严重影响负载均衡。PowerGraph使用了支持同步处理和异步处理机制的GAS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种P-路顶点切割分区方案,在减少计算中通信量的同时保证了负载均衡,很好地解决了图的Power-Law问题。

1.2单机图计算工具——Graphchi除了以上介绍的分布式图计算框架外,还可以使用单机的图算法库,如BGL、LEAD、NetworkX、JDSL、StandfordGraphBase、FGL等进行图的挖掘和计算,但这种单机的方式由于内存限制的原因,对图本身的规模有了很大的限制[2]。为解决单机图计算的内存瓶颈问题,卡内基梅隆大学的Select实验室开发了Graphchi,它是Graphlab的一个分支,采用基于磁盘的以顶点为中心的计算模型,它可以在PC上进行大规模的类似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图计算,而不需要分布式的集群和云服务,也不需要考虑内存的限制。

1.2.1基于磁盘的计算要想利用单机而不利用集群来并行地进行大规模的图计算,首当其冲面临的是存储问题。庞大的图数据在内存中处理上百万条边需要几十或几百吉字节的DRAM,因为其价格昂贵,目前只对高端服务器有可用性,所以Graphchi将目光投向了价格低廉、容量大的磁盘作为其外部存储,用基于磁盘的计算模型减少内存的使用和随机存取问题。然而,如何从磁盘上处理大规模的图数据是一个难题。为了处理这个问题,Graphchi采用了新颖的PSW(parallelslidingwindow,并行式滑动窗口)模型,从磁盘上处理大的图数据。

1.2.2PSW模型Graphchi采用了PSW模型从磁盘处理大的图数据,不同于分布式框架通用的BSP模型,PSW模型能够异步处理存储在硬盘上的可扩展图数据,有效规避了“木桶效应”。PSW模型中,边的信息分区shard采用不相交子集(顶点集被分为P个子集interval(i))的形式关联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将每个子集以滑动窗口的形式分别从硬盘装入内存。Graphchi分多次取节点子集interval(i),每次取1个,并且根据节点子集中的点信息构造子图进行计算。在第p次操作所需的子图数据载入后,每个节点并行地执行用户定义的更新函数,并更新节点,节点子集更新后的块文件将被写入磁盘。图2表示PSW模型进行一次迭代的滑动窗口示意,顶点被分为4个不相交的子集,每个自己都关联一个分区,计算过程是构建一次子图顶点的子集。从内存的分区中读取顶点的入边,从每个滑动的分区中读取出边,每个分区的最顶端为当前的滑动窗口。

1.2.3Graphchi基于PSW模型的改进为了支持Graphchi的可扩展性,Graphchi对PSW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实现一个简化的、高效的I/O缓存树来支持图边的增加和删除,改进的PSW模型如图3所示。

2Graphchi应用前景

2.1分布式图计算局限性基于图的分布式框架通过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处理上百万条边的图数据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利用分布式集群进行图计算仍然面临较高的硬件和技术要求,对于那些没有分布式专业背景、没有足够的硬件资源的人来说,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首先,使用分布式框架时,使用者面临如何将强耦合性的图数据进行分割,部署到集群计算节点上的问题[3]。其次,图的分布式计算涉及复杂的处理过程,需要大量的迭代和数据通信,大多数分布式系统用到的是BSP模型,是一种同步计算模型,对于消息的处理容量有限,网络的延迟以及节点间的通信会造成“木桶效应”。再次,分布式框架处理需要计算耗时的大规模图数据时,重复计算以及系统故障使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系统的容错性也是制约运算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瓶颈。最后,对于编程者来说,调试和优化分布式算法有很大的难度。相对于复杂的分布式集群框架来说,简单的单机进行大规模的图计算,能够规避分布式框架的问题。使用者不需考虑强耦合性的图数据如何分割放置到分布式的集群节点中,也不需管理和部署众多的集群节点,并且可以减少分布式集群节点中的通信开销,规避网络延迟、“木桶效应”等问题。例如,企业如果想要在同一张图上计算多种任务(个性化推荐、图的社团发现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利益集团都要计算同一个任务的情况下,企业要想提高运算速度,就必须要增加集群节点,也就是说要增加成本。但是,如果一台机器上可以处理一个这样的大任务,企业可以为每台机器分配一个任务,每台机器之间无需互相通信,当增加机器数量时,吞吐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多种任务的处理将会变得非常简单、有效。仅仅需要一台机器就可以对大规模的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这可以大大简化分布式集群处理框架的复杂性,如图5所示。本文对单机处理图数据技术Graphchi的发展、应用场景以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验。

2.2单机Graphchi应用前景在图挖掘方面,Graphchi实现了PageRank、连通分支、社区发现等算法处理和分析现实世界中大规模的图数据;另外,应用在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系统中,Graphchi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可向用户推荐的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在图挖掘和协同过滤方面,Graphchi还提供了通用的编程框架,支持使用者调用自己的算法对图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使得Graphchi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也有更加个性化的可用性。当前Graphchi中一些应用的算法设计还不尽完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普及,Graphchi因其在图计算方面独特的模型,其单机运行的简便、高可用和可观的运行效率,将在大规模图计算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Graphchi在不同硬件环境下,不同数量级别社交网络图数据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用性,下文对不同数量级的数据在两种不同的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并且和其他分布式框架进行了对比。

3Graphchi的可行性、可用性评估实验

3.1测试环境•Intel(R)Core(TM)2DuoCPUT6600@2.20GHz、RAM2GB、Ubuntu11.04。•Dell服务器QEMUVirtualCPUVersion(cpu64-rhel6)6核CPU、4GB内存(未特殊注明,本文中数据测试环境均为服务器环境)、CentOS6.4。

3.2数据集说明本文采用的数据集来自斯坦福的Snap网站[4]以及Netflix网站。测试的数据集为Wiki、Twitter、Facebook、Friendster等流行的社交网站,数据集大小为40MB~30GB。表1是对实验中使用到的测试数据集的说明,其中|V|表示测试数据集的顶点数目,|E|表示测试数据集边的数目。

3.3Graphchi测试结果图6表示的是PageRank和CommunityDetection两种算法对除Netflix数据集外所有数据集进行的测试,X轴表示边集的数量,Y轴表示对应的运行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两种不同算法,随着数据集的增大,运行时间大体呈线性增长。图7表示PageRank和CommunityDetection两种算法以及CommunityDetection分别在4次和10次迭代过程中,吞吐量随边数的变化。X轴为边集的数量,Y轴表示吞吐量(系统每秒处理边的数量)。Graphchi每秒可以处理的边的数量为0.2×106~2×106个。Graphchi测试Twitter2010年所有的user-follower关系,14亿条边、4千万个顶点共20GB的数据,PageRank算法需要46min,CommunityDetection算法10次迭代需要70min,Trianglecounting算法需要130min;测试在线游戏Friendster,18亿个顶点、6千万条边共30GB的数据集com-friendster.ungraph,PageRank算法4次迭代需要54min。可见,Graphchi可以在1h左右完成对社交网络一年数据的分析。这种处理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者对大规模图数据进行计算的需求,并且具有较好的吞吐量。图8表示的是Graphchi测试两种数据集smallNetflix和Netflix协同过滤的7种算法进行6次迭代的运行时间。X轴表示7种协同过滤算法:SGD、ALS、RBM、SVD++、biasSGD、CCD++和PMF,Y轴对应的是各种算法的运行时间。Graphchi在协同过滤中的运行时间最长为450s,Netflix数据集的时间不超过300s。图9表示的是SGD算法运行50次迭代的运行时间以及RSME(rootsquaremeanerror)均方差的变化曲线。迭代20次时,算法的RSME已经趋于稳定,无限接近于0.92,而此时的运行时间约为350s。可见,Graphchi在协同过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以在几百秒的时间内处理2GB规模的数据。图10表示的是PageRank、CommunityDetection和ConnectedComponents3种算法,wiki-Talk和com-orkut两种测试集分别在2核CPU和6核CPU上运行时间的对比。X轴表示运行时间,Y轴表示3种算法以及两种数据集。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数据集上6核CPU的运行时间要比2核CPU运行时间快了近10倍。图11表示的是协同过滤的3种算法,Netflix测试集分别在2核CPU和6核CPU上运行时间的对比。X轴表示运行时间,Y轴表示协同过滤4种不同算法。Netflix数据集在6核CPU上的运行时间比在2核CPU上的运行时间快了5~10倍。图11表示协同过滤4种算法在不同核数CPU运行时间的对比。随着CPU数目的增加,运行速度也有明显的提升。相信在配置更高的单机上运行Graphchi将会有更加可观的性能。

3.4可行性、可用性分析对比本文对比了一些分布式的图处理框架,参考了一些其他文章的测试结果,见表2。在有50个节点、100个CPU的Spark框架下,在Twitter-2010数据集上运行5次迭代的PageRank算法的时间比Graphchi在4核CPU的环境中运行相同数据集快了大约5倍。在有1636个节点的Hadoop框架运行Twitter-2010数据集的PageRank算法迭代一次,Graphchi比Hadoop快45倍,比Powergraph慢了155倍。与运行在AMD服务器上的Graphlab相比,用ALS算法测试Netflix数据集,Graphchi运行时间是Graphlab的2.5倍。Trianglecounting算法测试Twitter-2010数据集在1636个节点的Hadoop环境,Graphchi比Hadoop快了3倍。相对于Hadoop来说,Graphchi的大规模图数据方面的性能远优于Hadoop;在协同过滤方面,Graphchi和Graphlab性能相差不大;与性能较好的Spark相比,Graphchi的性能表现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于性能强大的Powergraph,Graphchi性能还是有一些差距。总体来说,Graphchi以单机运行方式进行图运算所表现出的性能可以和一些分布式的框架相媲美,虽然不及性能强大的Powergraph,但是这样的性能表现已经可以满足一定规模的图运算了。这样的性能表现已足以为成本不足、硬件设备配置不高的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提供高可行、高可用的社交关系网络图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

4Graphchi电信图数据挖掘应用

为验证Graphchi对电信大规模图数据的处理能力,本文构造了电信通话清单数据约20GB,有4000万个顶点、14亿条边(已对数据进行匿名处理),格式见表3。

4.1PageRank算法挖掘核心人物PageRank算法是Google用于用来标识网页的等级/重要性的一种方法,是Google用来衡量一个网站好坏的唯一标准。它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理论,通过网页的链入数对网页进行投票来得出重要性排名。发展到目前,PageRank算法也被广泛用于关键人物挖掘等社交关系网络分析中。本文应用Graphchi的Pagerank算法,对电信关系网络数据进行Rank值的计算,从而找出关键人物。表4是采用Graphchi的Pagerank算法对电信数据集进行计算Rank值的排名前10的结果,在4000万个用户中,标号为1653的用户的重要性最高,为核心用户,应该对其重点挖掘和营销推广。

4.2CommunityDetection算法进行社区发现CommunityDetection社区发现算法用于发现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聚类算法。同一社区之间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而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比较稀疏。如果两者之间的联系越频繁,那么其社交关系就越紧密。如图12所示,可以找到3个关系紧密的社区。表5为采用Graphchi的CommunityDetection算法对电信数据集进行社团发现的结果,共发现社区1733613个,最大社区有35558616个用户。运营商可以对每一个社团分析其相似特征,进行潜在客户挖掘以及后续的客户关系维护。

篇5

2.具体的知识目标

掌握域名与IP地址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网站设计原则、网站建设基本流程;了解网站运行的硬件与软件环境;掌握Div+CSS技术;熟练掌握网页编辑软件Dreamweaver的使用;掌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方法及数据库的创建、管理与维护;掌握JSP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了解网站更新、故障排除及网站推广的方法;掌握网站测试的内容、方法和技巧;掌握网站的与管理方法。

3.具体的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开发网站的团队协作、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站开发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沟通协调、共同开发网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站开发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组根据网站开发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内容组织上彻底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禁锢,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线的逻辑教学结构方式。对实现案例的模块功能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知识进行了全新的组织。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针对“高职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这一主题,按照“学研学工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个整体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

1.“大案例、一案到底”教学

根据专业建设思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推行“大案例,一案到底”案例式教学,课程将真实完整的案例——“网上商城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上将网站设计与开发根据工作流程,分解成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数据库开发流程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职业训练的高职教学特征。

2.创新构建了立足基础、体现特色、面向需求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教学体系

首先,体现特色:围绕数据库技术的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其次,面向需求: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总结了一套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改造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使网站设计与开发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从“给出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应用提高”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向“工程实际问题引出概念及所需基础探索解决方法与理论应用提高”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研究式、探索式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篇6

2.是一种自主的文化

网络教育能够使学习者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特别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的业余学习。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是一种共享的文化

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能够通过计算机、卫星、电信网络等多种教学信息传输形式,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学习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共享国内外其他大学的优质资源。

4.是一种交互的文化

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学交互功能,可以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协作学习,提供网络学习交互环境和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答疑,拉近教师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机会和范围。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音、视、频等方法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教育文化建立的两个支持性因素

1.规定和标准在执行中出现控制困难

伴随着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所建树,教育质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命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试点近15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OJ1O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厅(2002J8号)]、《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教高厅(2002J1号)]等一系列文件。从整体上看,这些制度和法规对发展网络教育起到正面引导,积极支持的作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硬性的管理制度,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网络教育发展中,往往表现出迟钝和不适应的特点。不论国家,还是学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多么理性、多么科学,但在面对“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时,往往会出现“控制”的困难和执行的走样。所以,有些高校和社会机构才会发生网络教育办学失控的现象,才会出现2013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网络学历教育竟如此注水》的文章,引起了全社会对网络教育办学质量的质疑。虽然这种现象是个别的机构、个别的学校的个别现象,却是不容忽视和值得深思的。

2.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呼唤

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但其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不同教育背景下的质量观是不同的,它与经济、社会、政治及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对网络教育管理要素的复杂认识,笔者认为,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领域,应该从纯理性主义的评价转变为关注理性与非理性相融合的评价模式。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管理创新,要把强调实验和定量公式描述的西方科学和强调整体协调与和谐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新的“有机”融合。基于当前网络教育这种在创新和变革融合中引发的“动荡”,应认识到,中国当今的网络教育的发展既需要依靠“刚性”的保障体系和制度标准,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依靠柔性管理的导向和激励,即建立网络教育的文化体系,使制度的刚性与文化的柔性有机结合,用文化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思想、思维方式来引导和约束教学活动和行为原则,从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驱动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为。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自身的魅力和社会现实对网络教育发展的渴求两个方面,既是网络教育长期发展的认知积淀和悟道,又是网络教育持续创新的源泉和思想“动能”。

三、网络教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内化自觉的行为素养

网络教育文化是在有形的教学活动与无形的价值思维融合中产生的,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进入师生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教育中,制度是被主动的执行、维护,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其效果和持久性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有三种境界,即人盯人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文化引领和文化导向,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思维,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网络教育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环境,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交互关系,教师通过学习资源、网络工具引导学习者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且在相互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处事哲理和人生态度。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的影响。所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组织者,更是生活的引路者、咨询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这种精神文化,才能建立起新型的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与学习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感应,才能激发教师的使命感,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意识形态的问题具有隐蔽性,一般刚性的管理很难奏效,只有文化价值的心灵感应,才能激发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感应虽然闻之无声、视之无形,却能成为发自内心而见之于外的行动,内化成为管理者和教师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这种自发、自悟、自觉的力量能够确保网络教育持续和健康发展。

2.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合作共同体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团队的合作,校际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为从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教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无不是学科教师、资源开发者、多媒体课件的编辑等各类专业人士合作的结果。因此,合作使分离的教与学重新综合和共享,这种合作共同体形成了教学过程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共建共享式的师资团队。这种团队的合作可以促进国际间、校级间的先进教学理念的移植、优秀资源的传递,先进教学模式的再造,使协作没有国界。这种合作能够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更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孵化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团队和教育资源。另外一种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或称为“学习团体”、“学习组群”,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按照一定的过程和标准,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互帮互助分散式的学习交际团队。在学习共同体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有利于保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论是教学共同体,还是学习共同体,都是基于合作者之间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于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品味而组建的群体,是网络教育平等、开放、民主、共享的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

3.有利于营造和谐共生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是跨越时空的教育和学习形式,学习环境都是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的一种实时或者非实时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隔万里,这种非面对面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产生孤独感及惰性,这种情绪如果蔓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要消除这种心理和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就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更为高质量和更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营造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为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知觉、视觉和心灵上的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更为细致、更加周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当然,在虚拟学习空间中开展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不是简单、偶然、自发的发生,而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学习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心理、学习内容等方面。所以,应该设计出足够的、多种形式的、易于接受的教学交互手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交互方式的潜力,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相比拟的交互效果。通过音频、视频、聊天等方式开展交流。在交互过程中,双方相互间在情感上的倾向及对交互现状的满意程度,彼此之间产生的一种美妙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依恋、心理共鸣,从而产生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情感成分,产生出与交互的“零距离”。这种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学科方面的助学服务,而且提供能够缓解工作、生活和心理压力的非学科方面的服务氛围和环境的做法,能够促进学习者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篇7

通过对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确定网络技术专业的四类工作岗位,分别是:

(1)系统集成与运维(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

(3)网站开发(网页美工、网站开发工程师)

(4)IT设备销售与维护(IT设备销售员)众多的工作岗位,在短短的三年职业教育中,是无法完成所有岗位的学习。根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硬件条件、学生多年的就业方向、多年的教学效果反馈,确定了2个关键岗位,分别是“网页美工”和“网站设计”。该2个关键岗位,有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有缺口很大的就业需求。在电商行业的推动下,“网页美工”岗位的需求量很大,往这个方向就业的学生占据很大比例。2.确定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通过对关键岗位“网页美工”和“网站设计”的岗位需求分析,经过研讨,确定出每个岗位对应的课程群。三、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1.确定课程目标经过广泛调研,同时参照工作岗位的岗位需求,确定关键岗位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使其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比如课程《DIV+CSS网页布局设计》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掌握CSS设置文字、段落、图片、表单、菜单的方法,熟悉CSS+DIV页面布局的常用方法。②能力目标:能合理设计网页的布局方案,能对网页进行创意美化;能运用DIV+CSS对网页进行优化和布局,制作有创意的网页特效;能网站,并进行网站的简单维护。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2.制定课程标准

(1)项目化教学标准。在既定课程目标基础上,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作为总项目进行分解,形成可量化的子项目。课程标准以子项目展开,用项目与任务取代传统的章节。每个任务中都规定了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各个子项目的实施都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机房里完成,总学时为72学时,采用分段式集中授课的模式,每周16节,4周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2)调整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岗位上需求较弱的部分弱化,甚至删减掉。比如针对“网页美工”的工作岗位,以往都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利用Dreamweaver中的表格、菜单、控件等来制作网页。但这种方式在实际岗位需求中使用较少,于是用课程《DIV+CSS网页布局设计》替换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在课程内容上,利用4-8个学时了解Dreamweaver的内容,重点掌握“DIV+CSS”布局的技巧和方法。

3.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优秀作品赏析”、“模仿操作训练”、“小组合作”、“分段集中式教学”、“项目实战训练”、“参与真实项目”、“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形成“多模式”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迁移CDIO①教育理论到课程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4.编写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市面上很少有基于岗位能力的教材,即使有,也很难有符合本校需求的教材。为了让学时拥有一本合适的教材,2014年3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系主任联合广东省几十所高校,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编写“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了9本教材,其他教材正在编写或出版中。该套基于岗位能力的教材由多个任务或项目组成,每个任务或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环节,该环节的组合方式为:任务介绍(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实训。技能是学生自己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教材中只是给出一个引导,领学生进门,更多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实践多了,才能创新,才能做书本之外的东西。

5.“分段式”实施岗位课程

岗位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碎片式教学不利用项目化教学。“分段式”教学将18周的一个学期分成多个教学段。比如72学时的课程,利用4周的时间集中上完。在这4周时间内,只开设一门专业课程。“分段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必须是非常熟悉该门课程的老师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二、三年级学生。“分段式”教学实施岗位课程,突出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有利于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课程的顺利开展。

6.改进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国语注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改进后的评价方式由过程考核和作品考核两部分组成。在过程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职业素质评价。过程考核占总分的50%,作品考核占50%。作品考核即结果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需要提交一份与课程相关的综合性作品,作品的综合性评价分就是作品考核的分数。比如《DIV+CSS网页设计布局》课程,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任课老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个综合性的网站,学生根据要求自己选题、设计、制作。完成后提交作品,老师会根据作品评定一个分数,并提出修改意见,发回继续修改。学生修改后,再提交作品,老师根据修改的作品,重新修改分数……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多次修改作品。这种方式在时间上会拉的比较长,但是能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作品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8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核心要素的设计

1.评估项目指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关键是评估项目指标的选定和确定权重系数,其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也直接决定着被评估承包方对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工作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1)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的确定。要想全面评价承包方的工作,选取评估指标非常关键,它既要反映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又要对承包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还要简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而评估指标的选择主要依据于服务外包的内容架构,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4]笔者参照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涉及内容以及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实例,再结合我国当前网络教育技术实际情况,遵循简易可行性原则,把承包方工作过程和效果结合起来,把众多繁杂的指标简化为在实际中易于评估和操作的指标,即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技术培训、用户评价等5大指标,其中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3项指标为核心指标。(2)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系数是对评估项目指标间权重关系的数量化反映,权重分配的目的在于对各相关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一种认定和度量,它对评估前的开展工作和评估后的改进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各项目指标权重客观反映了其重要性,权重系数较大的项目其地位相应也很突出,需要平时的大量工作才能显现成效。比如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这项指标的权重在所有指标中最大,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承包方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和维护相应系统,而且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就决定了网络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又如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双方需求的一个动态变化,绝大多数项目指标每年所占的权重有所调整,像外包第一年,重要的是承包方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比较多,所以第一年应该在评价这方面服务制定较高的指标权重。而后期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维护,应该将权重偏于这方面。这样更能体现评估体系的合理性。2.关于部分指标的说明(1)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该项指标是决定网络教育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也是承包方一次性投入最大的一项,同时也反映了承包方的一个硬实力,包括了硬件系统设备配置、运行状态和网络环境的配置。服务项目及标准一方面要满足在线学生一定数量的教学需要,服务器运行顺畅,满足网络教育资源存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安全备份机制,服务器建议参考以各城际广域网网间访问并发量的相应速度的模型配置,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配置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和相关容灾软件。根据数据安全和备份需求,配置近线备份设备和离线备份设备;配置硬件网络安全防范和入侵检测设备和应用虚拟化软件。考虑到承包方成本投入资金的压力,后几项配置可视实际情况分年完成。另一方面IDC数据中心环境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教育网专线不低于一定值(视学生规模而定)。制定有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平台数据安全,配备充足技术人员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援服务,要求出现因硬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低于0.1%。(2)远程教育支持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远程教育主要是学习者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软件系统或者软件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学习将会终止,所以此指标是整个指标系统的一个核心,决定着网络教育是否能方便有效的进行,也能够集中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是外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它所占权重是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其服务项目及标准首先必须根据网络教育发展需要,利用领先技术建设教学教务所用的系统平台,并且要保证平台运行顺畅,同时要求出现因软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应低于0.1%。其次要及时对平台进行升级,再次是及时、准确的进行门户网站和平台相关资源信息和数据的更新、上传、修改。(3)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所谓技术支持服务,是指为参入网络教育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等解决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支持活动和技术保障,以及对整个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持。[5]网络教育的对象是大范围、多区域的,学习中心是高校和学员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言而喻,承包方不仅要参入学习中心技术路线的规划,协助站点建设软硬件支持系统,还要对学习中心的技术进行定期的巡查,知道学习中心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套建设,为他们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学员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被技术所困,网络教育也将失去意义,所以承包方在建设好网络教育必备设施的同时还要及时帮助学员、教师、管理人员解决技术问题,使网络教学不受技术阻碍,此项服务能直接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4)用户评价。用户评价包括学员、学习中心和学院教工的评价,用户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通过此项评价指标,可以总体性的判断承包方的服务能力和态度。3.评估方法及程序评估的方法是影响评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评估的质量,使评估对承包方工作起到规范、导向、监督等作用,使评估结果公正、准确,能真正反映被评估方的工作状态,评估宜采用综合评估方法。采取专家打分与集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估以技术服务指标为标准,同时参照技术服务月报材料和技术关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评估任务的提出、评估的实施、评估的总结与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成立评估小组: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方年度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下发评估通知:每年12月由评估小组对技术服务承包方下发技术评估通知。技术服务承包方自评:外包质量管理强调不断地自我评价以完善服务过程。快乐与不快乐的主要差异在于快乐的人常常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不快乐的人经常评价他人的行为,并指责、埋怨和审判他人,其目的是强迫别人改进他们所为。[6]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系统中,我们希望有更多快乐的人而不是正好相反。技术服务承包方根据评估通知撰写自评报告,并附相关佐证材料,一式10份及其电子文档,送交评估小组。评估组评估:评估小组专家收到评估材料(含用户报告、自评材料、技术服务月报等相关材料)3天后,对网络教育学院和技术服务承包方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技术服务承包方汇报及答辩。评估小组专家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独立打分,对技术服务承包方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和提出对今后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公布评估结果:学校根据评估小组提交的评估报告及评估结论,经审核后公布。复评申请:技术服务承包方对公布的结果有异议,可在得知评估结果的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书面复评申请。学校在收到复审申请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复评的决定。4.评估结果的表达及标准在工作测量中,笔者采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百分制数值表达评估结果。笔者通过对多个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研究分析,并根据上述提及的评估指标体系,总结出评估结论标准为:优秀: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90分;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70分,低于90分;不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低于70分。

评估体系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篇9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73-01

近年来国家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迈进,我国的文化产业正迅猛发展。因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地建立起了一些文化产业交易中心、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等。但在实际中还是出现了盲目冒进、供需不称、畸形发展等情况。积极探索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设不仅能使供求两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还可能动于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惠及整个文化产业链。文艺演出产品供求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中都占有一定比重,可以说,文艺演出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能折射当前我国文化总体发展面貌。

一、当前文化产品交易困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文化产品交易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使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畸形发展。政府近年来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了大量引导和改革,以市场化机制运作文化,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以文艺演出产品交易为例。

文化事业方面:近年来政府实行了文艺演出产品政府采购。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可选择的优秀文化演出产品极少,能上规模档次的演艺产品大都局限在原事业单位编制的文艺院团。民间艺术院团受演出规模、产品质量等限制进入政府采购序列的屈指可数。这样原本市场化运作的初衷又无形中回到了以行政命令养活文艺院团的老路。文艺院团受优厚条件的优待,文艺演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多样化、创新化产品,不能满足人民多样的艺术文化需求;且文艺演出产品价格偏高,使政府文艺演出产品采购成本逐年提高,为公共财政增加负担,更不利于文化事业市场化机制的良性发展。

文化产业方面:十六大以来,政府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各种文化演艺机构公司如春笋般出现,但社会文艺演出产品的生产与购买却无规范有序可言。目前社会演艺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盈利性演艺公司或机构整合社会文艺演出零散资源,演出产品交易相对分散,没有一个专业化网络交易平台。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网、中国文化创意网等网站,更多的是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总体展示,其中包含的文化产品交易信息相对较少。各个省市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尚在起步。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率先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的文化创意网,但市场交易功能很弱,俨然文广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网。民间演艺公司间互相无序竞争,三俗风盛行,同时由于信息的不畅,使文化生产流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文化产品实际的交换价值与市场价值更加无从体现。

当前文化产业中的产品信息传播这一环节,正越来越多的制约着文化生产与消费。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亟待改进之处。

(一)商品性的凸显

互联网的威力在当今社会表现的淋漓尽致:纸质媒体的没落、传统零售业的风光不再……。网络交易平台以低成本、开放性、海量信息等特点占据当今商业重要位置。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商品的生产传播销售、文化设备用品制造为主要活动的行业集群,当前各个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罗列了一些相关产业信息。譬如: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有产业资讯、项目动态、产业研究、文创论坛等分类。而其中任意一个项目产品,只有简单介绍和联系方式,并没有详实生动的视频图片展示,缺乏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基本元素。

当前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平台忽视了文化产业最基本的一个特性即商品性,网络平台建设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依然将文化产品当做传统商业项目、文艺活动进行展示,对网上交易、产权转让等商品市场化行为的开展相对较少,文化行业商品化的比例过低。号称全球中文第一大文化产业门户“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仅有全国文化产业招商融资信息,本身不承担交易监管责任;“中国文化产业网”的交易中心中,将买与卖区分,分别创建板块展示信息。美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直接强调了其工业化和商品化。以文艺演出产品为例,文艺演出产品首先是在市场化机制运作下生产,然后按照商品化方式传播销售。商品同时具有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现代商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必然要求对商品定位、品牌、包装、内容做直观的展示。产品应按照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方式进行运作,利用网络优势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文艺演出产品的分类可按照演出规模、节目内容、节目质量三个类别进行划分。网络交易平台上的文艺演出产品必须具有详实的产品介绍,也应具有供应者与需求者第三方联系途径,同时还应明码标价、菜单式选购文艺演出产品。

(二)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

民间文化艺术根植于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传播性。但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深刻地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分裂。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到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迫切需要结合现代表现手段手法、价值等以求获得勃勃生机;而兴起于后现代文明的当今民间文化艺术,也需要不断地历练,剔除糟粕沉淀精华,使自身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瑰宝。正如吸收了昆曲、秦腔、汉剧等地方戏曲特长的京剧,在演出形质、唱腔等做了大量改革,使之成为中国戏曲的翘楚;汉代的百戏杂糅杂技、舞蹈,发端于宋代瓦子勾栏等民间娱乐场所的唱赚、鼓子词、杂剧、细乐等无不是始于求惊搏味,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门艺术。

民间文化艺术在市民需求中生成与成长,其天生便表现出了低抗风险性,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民间艺人的流失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某种民间文化艺术的消逝。国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建设关键还是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而网络平台低成本、开放性的特点,能使民间文化艺术进入文化产业交易市场,让民间文化艺术获得发展的源生动力即价值,同时民间文化艺术也能在市场激荡中探索,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文化产品网络交易的前提是文化艺术能成为商品,民间文化艺术受资本、观念等因素影响显然不具备商品化能力。政府应对民间文化艺术商品化给予更多的帮助,包括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准入、商品信息包装、网络展示、商品定价、政策补贴、商品交易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

(三)文化创新产品的推动

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等人认为现代艺术已经深深地陷入到机械复制的娱乐工业体系深渊,显示出生产者的意识控制与受众的被动与无助。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从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娱乐工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个人的创造、技能等开发生产从而创造财富的活动,这一定义很好地强调了文化产业中人的巨大作用。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文化中人化的作用,不能整个平台只是追求最大经济价值的项目,而应对具有创造性、稀缺性的文化产品加以扶持和推广。

篇10

面向连接的网络通信的建立有多个步骤,要使用多个函数。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其比喻为“打电话”这个过程。要建立基于TCP的C-S(客户-服务器)通信,首先双方进程必须各自创建一个端点,也就是调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正如打电话之前,双方必须都拥有一台电话机一样。Socket是面向模型设计的,针对C-S通信双方提供不同的socket系统调用。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号,这类似想打电话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台入网的电话上呼叫。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调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地址和所创建的套接字句柄联系起来,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这就类似于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告知了呼叫方。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发出连接请求,就好比拨打对方的电话。而服务端有可能在完成当前请求之前又发生多个服务请求,为了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服务器调用listen函数将所有的服务请求放在一个请求队列中排队,并尽快处理这些请求[2],这就如被呼叫方在开启呼叫等待的功能,不错过任何呼叫请求。服务器端执行accept函数等待来自某一客户端的实际连接请求,实现与客户进程连接,这就如被呼叫方拿起电话,双方可以正式通话。最后,客户端与服务端完成数据传输后调用close函数关闭套接字,撤销连接。这就好比打电话双方通话结束后,挂掉电话。

(3)基于UDP的通信机制

用“邮局系统通信”来类比这一种通信机制是非常恰当的。基于UDP通信是面向非连接的,无法保证数据以正确的顺序到达。这就类似我们先后寄出两封信给对方,不能确保第一封信一定会比第二封信先到达对方手上。而在通信过程中,服务端和客户端双方首先都需要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这就好比寄信之前,对方的通信地址我们是要已知的。而客户端发送信息以及服务端回应的时候,调用sendto函数来实现,需要指明对方的地址。这如同在寄信的时候,需在信封上要注明对方的地址信息。

(4)协议端口

在讲解“协议端口”时,学生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网络通信的时候要指明端口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采取比喻教学法。大多数操作系统是支持多进程的,目的主机到底把收到的数据包送给哪个进程呢?就好比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银行的业务有多种,有多个服务窗口。我们要成功地办理业务,必须知道对应的窗口号。同理,当你的主机开启多个服务时,如FTP、WWW、E-Mail多个服务,当接收到传送过来的数据包时,主机要准确的把数据包传送给相应的进程,这就需要数据传输的双方进程开启端口,这样数据包将会有标识有源端口,确保接收方顺利地将数据包传送至这个端口。

(5)带外数据

通常数据是按顺序传输的,然而套接字API概念性的提供了一些使用程序,从而可以使得一串数据无阻的先于普通的数据到达接收端。这就是所谓的发送带外数据。这就好比大家排队在银行依次办理业务,有个强盗拿着枪走入银行,越过整个队伍走到柜员面前。这个就可看作为带外数据。这个强盗能越过整个队伍,是因为枪标识他的特殊性,给了他凌驾于众人的权力。

篇11

目前,国内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上,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品。其中,不仅包括国家组织人力物力开发的资源库,各省市乃至各个学校也在进行小规模的资源建设,以及一些公司企业也致力于此,以打开教育资源这一前途广阔的市场。

2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在对国内现状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的资源建设情况。除了基于Internet的免费在线杂志,大多站点不直接提供在线下载,而是以资源目录的方式介绍给用户,并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属性,如:作者、主题、学科和关键词等。当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资源后,在浏览器中填写表单,注明个人信息、通讯地址和支付方式。在美国,很多教育资源库采用信用卡支付,只要用户帐号的资金有保障,都可快捷的获取特定的教育资源。如美国Adobe公司建立的educationalresource()。教育资源内容既有面向基础教育的K12资源,还有各种专业资源,如保健、航天、历史文化等。资源形式以文献居多,以及大量的课程计划和方案,而视音频资源相对较少。对于教育软件或课件也以在线定购,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货。资源中心有其特定服务对象,只有具有该网站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资源,如波士顿学院图书馆为林奇教育学校提供专门的资源服务。总之,国外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大都根据实际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内容。资源来自教育机构(如教育部)、社区、高校、公司或致力于教育的个人等多种渠道,资源库之间的数据流通主要通过提供其他站点的链接或搜索引擎来实现。表面上看起来零散的资源却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和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原因在于国外的信息渠道比较丰富,除了因特网还有大量的图书馆和资源中心,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而我国在资源服务方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而必须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大规模的教育资源建设,使网络充分发挥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优势。

3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随着我国基于Internet教育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四五年前教育资源库(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库)进入人们的视野,到目前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建设模式和各类服务目标的不同形式的资源库。从存储和建设两方面来看,主要经历或并存着以下几种模式:

3.1资源存储方式

主要包括文件目录存储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1)文件目录方式根据教育资源分类方法,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不同的目录中,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直观、简单。远程访问时速度快,可通过http或ftp方式直接将该资源文件下载到本地。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安全性差,易受病毒侵蚀,易被他人盗用和破坏。目前采用这种存储方式的教育资源库比较多,如:K12资源库、四结合资源库等。(2)数据库存储方式是将资源文件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对教育资源的管理都是基于对数据库的操作。所有的资源都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数据间的关联性强,并通过数据表产生关系映射。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效率高,定位准确,容易备份,能保证资源信息的完整性。由于资源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安全性好,抗病毒能力强,并且对用户来讲,资源文件的存储方式是透明的,很难被盗用或直接访问。然而,由于要把所有关于资源文件的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必然对数据库性能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大数据量资源的读取和存储不会产生错误,同时也会延长访问时间,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必须先将资源从数据库中读取出来,再传送到客户端,这也加大了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这种存储方式一般要采用大型数据库,如oracle数据库,北京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库就采用这种存储方式。

目前各类教育资源库对教育资源属性的管理都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以便于资源的检索和定位,而对于资源文件本身的存储则各有不同。由于这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各有利弊,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折中的办法,如将数据量小的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保证其安全性,而大数据量资源,如视音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仍可采用文件目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3.2资源库建设模式

资源库建设模式是教育资源整体的分布和组织情况。总的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资源库建设模式。

3.2.1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并不局限于一个网站中,它可以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站点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地域范围为单位的教育资源网。就一个城市而言,可以形成包括城域教育资源中心系统,区、县教育资源系统和学校教育资源库系统的三层资源组织结构。每一级资源库向上一级提出资源和服务需求或将零散资源提交上一级整合汇总,因而上级对下级来说以资源中心的角色存在,如图1所示。

图1城域教育资源的三层组织结构

①城域资源中心:安装在城域教育网络中心,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各区县的资源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综合化的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和交易系统,为学校间、地区间开展有关教育资源的各项活动提供理想的大平台。

②区、县资源库:分别安装在各区、县(市)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该辖区内各学校的资源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供本辖区共享和与全市交流。

③学校资源库:分别安装在该地区的各个学校,学校资源库为各学校建设、开发和使用教育资源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局部环境。东莞市城域教育资源网即采用这种结构。必须强调的是,资源中心不仅包括教学和学习的素材,还包括各种工具资源,如:搜索引擎、讨论组和邮件列表。相邻级别的资源库能以多种渠道进行数据沟通,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宽带网、电视节目和光盘等多种方式。对于卫星宽带网,接收端只要安装特定的设备,就可定期下载成套的教学素材和课程资源,这对于因特网络不发达地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3.2.2分布式资源库系统

分布式资源库系统和资源中心的类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是由多个资源站点所构成,但前者所包括的各个站点并没有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对等的关系(peertopeer),如图2所示。

图2分布式资源库系统

每个资源站点包含其他站点的资源索引和简介,而并没有实际的物理存储,当站点A的用户检索到当地的资源时可直接使用,而需要B或C站点的资源时,站点A会提供将其他站点的资源传送给用户。整个资源网络的结构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他们在每个站点都能访问网络中的所有资源目录,而无需关注资源实际的物理位置,任何涉及到远端访问的操作,当地站点会自动启动资源为用户服务。

各站点间没有从属关系,形成了一种自由竞争的局面,尽量争取更大范围的用户。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每个站点的效益,但为了谋求共同发展,这并不是独立的竞争,它们必须遵循一致的规范,以保证其他站点的资源索引能够被收录到本地数据库中。这种资源组织方式能够避免行政手段对资源建设的过多约束,能促进资源质量的提高,如校际通公司对城域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方案就采取了这种模式。

3.2.3学科资源库

这类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资源站点只存储某一学科的资源,用户能够快速检索和定位所需资源。为了便于对各个资源库进行管理和使用,可建立所有资源的索引库,即这个库中并不存储实际的教学资源,而存储资源的物理位置,即资源索引,用户只需访问此站点,就可了解到各个学科资源的基本情况,当需要下载或购买某一资源文件时,通过索引站点的来访问其所属的学科资源库,比如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的建设方案就采取的这种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学科资源库

学科分类是资源内容划分最基本的依据,因而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便于组织和管理,可将每个学科进一步细化到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自身的特色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和运营方式。由于各个学科的资源相对独立,因而在进行建设时能够并行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总之,上述的3种资源库建设模式并无优劣之分,要根据因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资源建设工作可以由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如当地的电教馆或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政府机构往往有可靠的资金支持,并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资源建设的顺利实施。但随着教育产业化呼声的高涨,必定要有企业的介入,使教育资源建设引入产业化机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相关的企业单位不断涌现,如校际通、科利华、K12、国之源等大都涉及到了城域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使得当前的建设模式呈现为:由企业开发出教育资源库的通用平台,并和地方教育部门合作,让地方以最小的投入,建起本地的教育资源库并共享全国的教育资源。

4结论

篇12

1.2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50分钟左右的视频时间,微课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节。这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第二,内容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由于播放每节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决定了它的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第三,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存贮容量相对小,传输时间快,更适合数字时代的网络化个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网络学习者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集中连续的学习,因此对网络资源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微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正好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这种学习需求。因此,作为网络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有必要将微课程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中,推广微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2.1.1学习者中心原则

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2.1.2微型化原则

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2.1.3完整性原则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2.1.4非统一性原则

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

3、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3.1需求分析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明确教学目标

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3.2.2选择教学内容

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3.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3.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

选择相应的媒体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3.3.2微课程的开发

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3.4其他教学支持

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图5微课程部分教学支持资源。

篇13

1.2教师教学的需要

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合理运用恰当丰富的课件逐步呈现所授知识点。但自制全部课件工作量非常大,更主要是个人想法见解有局限性。

1.3学生学习的需要

现在大多数学生已从原来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是很多学生没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面对网络更多的是浏览新闻、聊天,甚至沉迷于游戏。造成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有关,同时网络学习资源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

2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

2.1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1.1技术困难

每所中小学基本上只配备二三名计算机教师,职责是负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校日常网络维护等。而网络教育资源库建立则需要很前沿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非常丰富的网站开发经验。

2.1.2经济困难

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前期需要购买相关的服务器、主机等硬件设备,需要申请域名、软件开发等费用;后期使用中还会产生软件维护和更新等费用。这些对任一所中小学来说,困难都是很大的。

2.1.3思想观念守旧

一些习惯了粉笔、黑板、教案的教师会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往往不愿意接触使用网络,即使使用也是应付工作,不会深层思考,这样根本达不到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目的。

2.1.4缺乏统一标准

如果中小学各自独立开发,必将造成多重标准、资源使用局限、功能重复单一、大量重复劳动、劳民伤财等问题。

2.2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2.2.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学校教师开发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由于都是校内教师,便于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更改,能够充分保证需求的准确性。资源库的建设完全依照任课教师、使用教材、学生要求量身订做,适用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可直接应用阶段成果,检验资源库建设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但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撑,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对大部分学校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开发人员有限,也使开发的周期过长,当遇到教材版本变化等需求变更问题,更新不及时。另外,学校自主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库在思想视野上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小型的单科网络教育资源库时,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2.2.2校-企联合开发

是指学校通过招标等方式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专业的软件公司有专门的调研组负责收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采用科学的开发方法、先进的开发软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每一过程都会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以备日后查阅。学校方面,各科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准确的描述需求,使用阶段成果,反馈信息。计算机教师要担任变更需求的描述职责,了解开发的基本过程,与开发公司共同承担资源库交付使用后的培训工作及后期使用中的简单维护。这种方式使资源库建设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开发的产品功能强大,综合性强、可扩充性、兼容性等考虑全面,开发的周期和质量能得到保证。开发别要注意的问题是需求描述准确、多沟通。再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大的经济投入,除了开发的费用,后期还涉及相应的维护、更新升级等费用。

2.2.3校-校联合开发

校-校联合可以分为中小学的联合和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两种。中小学的联合开发包括:小学与小学的联合,中学与中学的联合,中学与小学的联合。合作的学校共同探讨,制定统一的标准,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框架,然后分工协作,每个学校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部分模块,比如按学科建设分工等。这类联合可以获得互相支持、减少工作量,共同协商、拓宽思路,分工协作、共享建设成果的好处。经济上共同承担,可以减小压力。但核心技术难题没能解决,限制了网络教育资源库向高精的深层次发展。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高校(科研所)致力于科学研究,同样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拥有很多尚未投入市场的新成果,技术上十分过硬。高校(科研所)为非盈利单位,这样经济上的压力会减轻许多。另外,高校(科研所)本身也从事教育工作,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就有着自身的许多优势,更容易理解用户需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中小学的联合减轻了工作量和经济压力,再与高校(科研所)合作解决技术和经济难题,这样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就指日可待了。

2.2.4校-校-政府联合开发

校-校-政府联合更推荐的是中小学、高校(科研所)和政府的联合。政府通过相关文件,成立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的方式强调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扫清人为障碍,使其从制度上得以保证。有了政府的支持,各方人员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更加畅通,开发建设效率会大大提升。虽然在协调三方、信息沟通方面会花费一些工作量,但从资源库整体建设来看,都是值得的。而且通过这种联合开发可以带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培养带动新教师和软件人才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平台工具的选择

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平台工具有Moodle、Blackboard、Claroline、Sakai等,经过综合考虑平台性能特点、维护成本、中小学课程情况及教师学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推荐选用Claroline平台工具。Claroline提供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操作相对简单,更易于教师、学生掌握,对系统资源占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搭建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3.2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建设资金得以保障,而且各方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政府部门的参与,更能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以点带面,掀起广大教师参与建设、学生乐于使用资源网的热潮,也因此真正实现建设资源网的目的。

3.3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方便教师工作,因此一定要把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调研阶段,要真正深入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状态,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切实走到教师和学生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忌不能凭经验下结论。在需求分析阶段,认真分析需求层次。在资源平台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教师实际操作需要和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点,不宜片面追求功能先进、全面,却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不宜片面追求界面美观、炫丽,却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首要的教学功能。另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各个阶段,开发者都要与教师及学生代表保持联系,探讨阶段方案,及时交换意见,避免后期可能返工将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