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检测新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电力通信系统采用网络计算机应用模式,采用拓扑结构分布,实现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传输,其有效的传输速率达到千兆。其主要的设备有数据存储器、数据服务分析其、设局检测通信展等等。电力通信管理机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数据类型,分类,对数据结构进行响应,对复合预警的信号返回警告信号信息。中心站设备负责处理数据信息内容,通过数据网路将检测数据上传至监控设备中。监控器需要安装在中心设备的机房内部,用于存储基础数据信息。电力通信检测系统通过模拟客户服务管理环节,采用网络交换TCP/IP协议,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传递,实现有效存储、处理和服务应用的效果。监控设备采用特殊图形报警,报警设置放置于值班室内,从而方便患者的操作和处理。将访问数据接口进行连接,建立良好的局域网互联效果,实现网络数据信息的实时。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传输,实现对通信检测技术设备的有效采集。通过一台主要设备控制多台分质设备,从而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综合集中化配置过程,对设备的信息终端进行设置,实现远端设备的连接管理,确保不同协议监控管理下,对不同设备之间数据的有效监测管理。另外,加强信息内容的有效反馈,实现工作站的对应显示传递效果。针对不同的协议,需要采用不同的主站转换过程。通过信息反馈确定网元数据,从而实现对不用电平信号的有效测定。
三、测定软件的应用
1.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测定软件主要应用数据库、应用平台和相关的应用程序软件进行组织简称管理。通过对实际管理数据的相关数据库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地数据库设备实用性管理,确保设备的有效离线数据统计应用,完善通信网络系统的有效数据同步管理。
2.软件应用。根据实际数据和通信实时系统进行管理,及时处理数据库中的相关梳理问题,调整数据平台的测试运行标准,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查询记录,采用逐层分析的方法,自动推送语音、文字信息。在短时间内确定计算机网络可能产生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追捕数据信息,确定计算机网络时间的逐步降低,从而有效的提升软件应用效率,确保网络正常管理,及时对网络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网络畅通合理。
四、通信电力检测技术的优势
电力通信检测网络因为是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播的,因此每一个都是具有独立的传播通道。通过软件技术,改善服务器上的服务变化类型,通过信息交换对信息媒体进行处理,从而方便通信设备的传输和维护监控,实现网络数据的有效安全信息互换。电力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较为独立的配套设备。每一个服务器在管理上都有较为方便的后续维护内容。通过扩网络交换控制通信检测技术分析,提升电力网络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综合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完善信息数据的监控管理。
1.通信图像的检测。检测通信中心的相关调度人员,通过对通信网络电站中的每一个传输设备进行操控,确定固定的摄像图像和摄像时间。给定一定特定的摄像周期,逐步收录设定周期范围内的相关查询过程,确定实际的通信图像测定效果。
2.控制远程遥控控制功能。在变电站内,对需要采取监控测试的工作人员进行远程遥控控制。例如,对没有电站值班的地域进行监控,一到发现有不法分子进入,需要通过自动报警测试系统快速的通知工作管理人员。接到通知的工作管理人员会迅速开启照明设备,记录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电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梯主要是利用电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动的箱体,以达到载人和载货的目的。由于电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其安全性更是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电梯属于特种设备,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电梯的安全性能,提升电梯质量。在加强电梯安全性能的众多措施中,检验和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电梯检验检测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简单列举了电梯检验的类型以及检验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应用广泛的电梯检验检测的核心技术,希望可以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二、对当前电梯检验检测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社会中,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其作为一种升降设备,可以有效达到载人和载物的目的,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产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发挥出了其应有的效用。正是电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更应该对其安全性提高重视。纵观近几年出现的电梯事故,仍然存在着很多滑梯、下坠等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而在保障电梯安全使用的措施中,检验检测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只要保障检验检测技术的充分使用,才能将电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从而让电梯可以更安全地为人们服务。
三、电梯检验的类型以及检验前准备
(1)电梯检验的类型
上文已经描述,对电梯进行有效的检测检验,是有效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对于电梯检验的主要类型来说,存在着以下几种:1)出厂前检验。出厂前检验主要是依照国家相关的生产标准、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同时还包括对电梯的零部件进行是否具有出场合格证明的检测。这一步骤主要保障电梯能够在组合之后可以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投入后的正常安全运行;2)交付使用前的检验。在电梯产品交付使用之前,需要对电梯的安装调试质量、整体性能和功能、主要部件和安全部件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对电梯的检验和检测,一方面包括安全单位的自检,另一方面也包括质量技术监督单位的监督检验等;3)电梯的型式检验。对于电梯的型式检验,主要包括整机、主要部件以及安全部件的型式检验等;4)电梯定期检验。对电梯的定期检测一般为一年一次,主要对电梯运行中可能因为磨损、零部件老化等问题带来的电梯安全隐患,对于没有定义检验或者检测后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坚决不能投入运行;5)电梯发生事故或者重大改造维修之后的检验。当电梯发生了事故或者进行重大改造维修之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梯进行检验检测,检测的内容和要求要结合现场的情况,比如,当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电梯的主要参数和控制系统改变时,就需要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测。其中重大改造维修主要包含主参数改变、控制系统的变更等等。
(2)电梯检验检测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电梯进行检验和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应该在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之下;其次,要对电梯检验和检测的资料、文件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涵盖出厂合格证、整机或者主要部件的型式检验报告、限速器等的调试报告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案等等;第三,要准备好检测检验中使用的检验仪器,例如游标卡尺、接地电阻测试仪、限速器测试仪等。同时,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基本工作之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电梯检测检验的内容、要求等等。
四、电梯检验检测的核心技术分析
(1)观察检测技术
在对电梯进行检验和检测时,观察检测技术是所有检测手法的基础手段之一。所谓观察检测,即是对电梯的整体外观以及运行的状况,在对电梯性能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对电梯可能发生故障问题的位置进行初步的判断。在运用观察检测技术时,主要对电梯的轿厢和控制区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仅局限于使用肉眼观察,可以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等,对电梯的零件尺寸大小进行测量,以此作为判断的基础。
(2)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在当前很多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同样,在电梯检验和检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整体性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之中不会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当前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主要包含激光检验方法和线锤检验法等两种,在实际的运用中,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两种无损检测方法的检测下,可以有效排除电梯中的很多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损技术也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未来必定会有很多先进的无损技术在其中得到应用,以使得电梯的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噪声检测技术
在电梯检验检测技术中,噪声检测同样非常重要。在电梯的噪声检测技术中,其采用的是相关测声压级传感技术来达到对电梯进行相应检测的目的。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是将测声压级传感装置放在距离地面 1.5 米高度的位置,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测试点并于传感装置 1 米的距离位置进行测量,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选取噪声最大数值进行分析。
(4)曳引钢丝绳漏磁检测技术
曳引钢丝绳漏磁检测是根据磁铁漏磁产生的磁场变化原理,将探伤传感装置放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的重要零件部位,以其磁场变化与常规磁场环境进行对比,并将磁场变化产生的信号传入计算机。曳引钢丝绳漏磁检测还需要在计算机内设定相关的电梯条件和电梯数据,然后再将漏磁产生的新号编码进行设置和带入,由计算机对电梯内部的磨损状况和设备准确程度进行分析说明,得出相应结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的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电梯的安装以及运行质量,从而进一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会受到电梯安全隐患的威胁。不过,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电梯检测检验技术中,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很多检验检测技术可以得到进一步革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相关的投入,以保障电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滕洋. 浅谈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及其检验检测[J]. 机械工程师,2012,06:156-157.
[2]李洪. 浅谈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检验检测[J]. 电气开关,2012,03:100-102+105.
[3]李红星. 谈电梯安全性的检测检验[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126-127.
[4]陈勇鑫. 浅析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及检测现场安全管理[J]. 价值工程,2011,12:255.
篇3
一、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自成立环境保护法律以来,颁布的法规政策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的,目前正在执行的环境监测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太笼统,在运用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内容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还是在6 年前正式颁布实施的,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步伐。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地接受人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改善工作逐渐地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监测形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非常高,同时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设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设备质量差距较大。然而,现在仪器采购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于受政策和资金等种种条件限制,基层监测站由统一招标到的仪器有相当部分并不合适或不是真正所需求的。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要素分析
首先,关于采样的质量,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厚度与深度以及样品的存储方法,还有时间与气象条件等。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由于周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而给布点带来影响,如果没有规范的点位布设,就进行样品的采集,那么,监测出来的数据是不会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的。其次,仪器设备在性能方面的影响,在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时候,给分析的结果带来误差的就是仪器设备,一方面是由于仪器的计量性能,包括灵敏度以及分辨力等,另一方面是在进行分析时用的仪器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校准与认证,分析人员是否对仪器进行了调试,这都是对分析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最后,分析方法的影响,样品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好的方法就是选取国家标准的方法。不管是哪一个监测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允许的限量、适用的范围以及干扰物等。但是,因为人员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原因有一定的制约,所以,就会出现选取方法不恰当的情况。还有一些分析的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般会表现在水质采样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强大。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监测的结果质量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在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质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周密性。所以,通过省级以上部门计量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相应监测活动的监测站,才能使环境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在工作中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对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定期或经常性地运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修补漏洞、纠正偏差。其次,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测设计、规划、布点、采样、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团结协。从而形成质量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推进。再次,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建设,配备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资源配置,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
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这些都为做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五、新时期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改良性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出现的新需求,有很多机遇与挑战也摆在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的面前。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综合分析报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环境监测工作如果只对监测的数据收集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综合分析环境的管理。所以,基层监测站的领导们要把思想的认识统一起来,对综合分析工作存在片面的看法纠正过来。一定要对监测站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与低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做好环境管理决策部门与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就要有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与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有关系,监测站一定要在人员配置方面做到合理,选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组建成具有较强能力的分析队伍。对于环境质量的信息还要善于收集与调整,并且还这要把数据库建立起来,为达到综合分析而积累更多的信息,对于各个企业报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要做及时的了解,第一时间掌握污染源动态。另外,还要把基础科研的工作重视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体系,在分析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培训都要不断的加强,对监测站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对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的变化趋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为质量标准及相关制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环境质量与污染现状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给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在环境保护中其生命线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所以,只有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加强起来,才能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保证,才能顺利的运行,把环境监测水平全面的提升起来,使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更加准确、及时、真实与可靠,同时,为政府的决策与环境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罗联社;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篇4
一、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人们以从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转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因为人们在只有精神生活上获得满足后才能算真正的满足。于是,公共图书馆便成为了广大人们获得精神生活上满足主要的地方。
或许有的人会说:“现如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青年人主要的信息来源,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可有可无的。”然而,根据现实生活需求来看,对有些信息的利用电脑却永远不如图书馆好。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商家开始从物质基础、设备、技术进入图书馆领域,传统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由于服务对象、重点不一样,对图书馆的影响不是很大 ,而现在现代化信息服务机构不一样,可以说是全面进入了图书馆领域,商家开始与图书馆争夺读者(客户)资源,图书馆成为商家的中间桥梁,他们希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传统图书馆业务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不仅开展传统图书馆业务中对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还进行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大型数字化资源的引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整合。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信息利用率,缩短用户的响应时间,便利快捷的信息利用方式节约用户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图书馆在信息量,以及运用方式等方面,比图书馆要好得多。可是,商业等方面没有图书馆是不行的。
事实上,公共图书馆服务更多的是儿童、和中老年人。为了其身心的健康,公共图书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让公共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建设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当代图书馆面临的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对于书本纸张上的信息的优劣和过时且不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网页浏览、百度、搜狐、SOSO、电子书的推出……,已经成为社会大部分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相对于书本纸张作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在获得信息的速度上,还是获得的信息量上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方便快捷”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然而,公共图书馆与电脑相比,一个是“隔空取物”,而一个形如“大海捞针”虽说“大海捞针”一说法或许有些夸张。然而,却更能从另一个发面来反映二者获得的信息的速度相差很多。由此,可见当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同时这也是当代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信息量”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少,关系到个人的多方面的发展问题。例如:某公司应聘,为了做好充分应聘准备,应聘者应该对该公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这便关乎到信息量的问题了,对即将应聘的公司了解的彻不彻底将会与应聘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对一个公司的了解的多少与其相关的信息量有很大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纸张上的信息量却永远的都不急电脑。由此可见,图书馆的信息量是当代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二。
通过对这两点的分析,让我们更为客观的看清当今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三、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改进对策
公共图书馆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积极有为的姿态,迎接挑战,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开创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新局面。
综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投入问题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图书馆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政府作为公益事业的建设者,其投入取向主要看某一公益事业的投资价值,即社会需求的广泛度、强烈度、长远效益。因此,要求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又要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塑造崭新的服务形象,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近几年来,一些城市把图书馆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来抓,领导直接参与图书馆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全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络建设,推动我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系统走在前面,公共图书馆较为滞后。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跃上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最后,加紧素质提升。面对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面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新课题,加紧提高新时期图书馆领导和图书馆员的素质,刻不容缓。新时期,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直接决定图书馆的办馆水平与办馆效益,是新时期图书馆应对挑战,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关键因素。
四、总结
篇5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为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血液学、体液学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扩大对教学、科研、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全国“血液学、体液学、输血学”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4月中下旬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将邀请血液学、体液学、血栓与止血、输血等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会议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大会专题学术交流。录取论文的参会代表可获得论文证书,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一) 征文领域
血液学检验 体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
临床输血 基因诊断 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与认可
(二) 征文的主要内容范围
1.血液学检验
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新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血细胞镜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管理
贫血与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
2.体液学检验
尿液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脑脊液、胸腹水常规检验与形态学
常规检验与遗传学分析
其他体液检验与质量控制
3.血栓与止血
新的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应用
项目的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与出血病的筛检
关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化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4.临床输血
临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
临床输血新技术、新进展
免疫血液学
5.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验
疾病的分子学诊断
6.实验室管理及其他
医学实验室认可
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循证检验医学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新经验
(三) 大会征文摘要格式要求及投稿方式
1.未公开发表的原创研究性论文、综述、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等,来稿请寄全文和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2.论文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DOC文件格式,A4纸打印。中文用宋体,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不超过300字,单倍行距。
3.论文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下列E-mail地址:
192.168.0.省略 ;有关本次会议的动态信息请上网查阅:jinyi.省略/
(2)如电子邮件发送方式确有困难的,也可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用邮件方式邮寄。
篇6
[2]储江伟.汽车维修工程.28.
[3]蔡伟铭,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与维修【J】内江科技,2008年06期
[4]赵伟等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汽车制动稳定性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2期
[5]张开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40-41.
[6]戈剑,杨维军.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轻工科技,2012,(4):51-53.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茂国.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清明.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4]胡光辉.汽车故障诊断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5]姚国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斌.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334-335.
[2]阳光华,陈航.浅谈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故障与维修[J].岁月,2011(12).
篇7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国家一度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材料规格,生产标准甚至是价格都有了一定的规定,在短暂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整个建筑资料市场的规范化,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建筑企业为了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使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此刻,便开始出现了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由于价格低廉,虽然明知道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但依然有许多追求暴利的企业不断使用各种劣质材料,使得建筑资料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存在着巨大的材料安全隐患,各大部门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建筑材料的本身和管理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并采取各种手段保证质量的可靠性,有力的促进了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规范,但依旧需要诸多改进。
二,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及其管理控制现状
1. 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对建筑材料实施质量检测和控制,不仅仅需要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正确熟练的操作,减少操作失误,严格客观的记录检测数据,这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学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工程业务能力,不仅仅在对质量检测设备上操作不熟练,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失去了在质量质量检测工作中的责任心和最基本的工作道德,因而,对整个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建筑材料很多检测标准难以贯彻落实,使得建筑材料检测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质量标准难以规范明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各种品牌的建筑材料,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比较松垮,同时,由于种类太多,品牌混乱,造成了即使是同样的建筑材料,但在生产中对质量的核定标准也不尽相同,各个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供应厂家,都有着自己本企业的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市场统一的规范难以贯彻实施,形同虚设,质量检测实施困难。
3. 我国各地的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各异。
实施科学严谨的监测方法,统一的检测设备,这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标准,但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市场上,每个区域,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有着各自的质量评判标准,而且,每个地方研究使用的质量检测的设备机械和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规定,但更多时候,执行的确实各地各区域,小范围的质量检测标准。标准的不统一,对整个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4. 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者缺乏质量判别能力。
国内很多建筑材料的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好坏缺乏一定的专业判别能力,千万种建筑材料日益更新,变化多端,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缺乏很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听取材料供应商或者生产商的引导,很容易被误导,当被误导且建筑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却选择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较差,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建筑材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5.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落后。
虽然我国在建筑材料市场上采取了很多质量管理措施,但从整体而言,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程度很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采用,但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6. 建筑材料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不科学。
目前,各种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最大的消费主体,但很多建筑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标准不够严格,从材料购买,缺乏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同时,在各种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区后,对不同的材料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统一的分区堆放,造成很多材料之间互相侵蚀,材料生锈变质情况严重,严重的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使得原本合格的材料失去了质量保障。
三.我国实施建材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高品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的中的失误,更可以延长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发挥出正常功能,有助于保证和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利。
2.这是促进我国建材市场规范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尚不够成熟,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建筑材料市场上,比如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措施难以得到落实,市场竞争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必须从各个小市场开始促进规范化,建筑材料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建材的管理监测,有助于保证整个建材市场的质量,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质量法规,有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规范化。
四,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和措施
1.严格材料进入标准。
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不一致,应要求退回。而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就以建筑材料中钢筋的检测标准和为例,如图可知:
钢筋进入施工单位之前,要对其规格,型号等一系列基本的质量标准作出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通过图一图二可以分析可以得出,钢筋如果受到冷却发生弯曲,则需要核对相关的参数,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2.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材料进场后应该按照检测规范进行见证抽样送检。见证抽样送检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样必须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其真实性负责,检测报告中应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3.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
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由于大部分建筑材料在受潮之后都会变质,所以还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如水泥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若存放超过3个月需要取用时必须经过反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五,结束语
质量是一个工程建筑的生命和灵魂,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管理,鼓励研发新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化操作,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建筑材料基本常识,更要本着公正,严格的原则,科学客观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保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工作的道德水平,严格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采取合适措施,促进整个质量检测市场的规范化,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融 浅谈建材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9期
[2]杜善伟 韩业强 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3]郎广 浅谈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4期
[4]江陆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1年1期
[5]刘国强 于桂华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篇8
交流会上20位同学的精彩报告和师生间热烈融洽的互动式讨论,为会议营造了极为和谐的氛围。
优秀论文涉及有关催化反应的机理探讨、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食品安全中监测方法研究、抗癌药物的活性研究、皮肤抗衰老的机理、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开发等与高新技术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
经过评委讨论,有10位同学获得壹等奖。他们是:刘嘉、黎朝、陆颖音、李永玺、戴逸婧、丁支、王荔祖、马丽君、张若男和王欢。
有十位获得二等奖,他们是:徐阳、刘媛媛、徐慧婷、应佚伦、、张蕾、沈明月、虞珊、蒋迪发和徐浩。
篇9
主办单位:北京市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方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6244
国内刊号:11-5808/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国内首本专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科技期刊.它所刊登的论文将反映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热点、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意于搭建中国食品安全与质量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学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的平台;努力成为培养和发现食品安全和质量学科人才的基地,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 读者为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及教育工作者。
篇10
1 屏蔽门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屏蔽门系统总的来说由电气和机械两部分构成,电气部分包括控制系统、监视系统以及电源系统,机械部分包括门机驱动系统和门体系统。在我国屏蔽门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半高安全门、全高安全门以及屏蔽门,其中屏蔽门是完全封闭的,全高安全门的门体结构要超过人体的高度,半高安全门的门体结构不超过人体高度。下面介绍一下屏蔽门的优点。
1.1屏蔽门可以有效的将站台区与轨道区隔离开来,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气体交换,大大降低了通风空调系统运营带来的能耗。
1.2减少了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站台上候车乘客的影响,提高了候车环境。
1.3可以更有序的管理乘客,只有列车到站停好后屏蔽门才会打开,避免了乘客拥挤造成混乱。
1.4因为屏蔽门将轨道和站台分开,可以降低乘客或物品掉入轨道的几率,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能。
2 日常检测及常见故障
一旦屏蔽门发生了故障,应该立即关闭屏蔽门,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对于日常的巡检,包括运营前以及运营中的巡检,其中运营前的巡检主要是检查屏蔽门是否处在关闭的状态,还要在PSL上进行多次开关门测试,确保屏蔽门可以正常运行,最后还要检查PSA是否有报警信息。对于运营中的检测主要是维修人员通过检测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提前解决故障。其中常见的便是屏蔽门系统和信号接口故障,屏蔽门是通过自身的单元控制器将其开关状态反馈到信号系统中,之后由信号系统反映到监控平台,一旦屏蔽门系统和信号系统之间的接口发生故障,就会使得中央信号系统只能接受屏蔽门单一信号,使得屏蔽门一直处于关闭或者开门状态。
3 故障诊断分析
为了更好的处理故障,及时对屏蔽门进行维护,应该制定系统性的故障分析方法,下面总结几条作为借鉴。
3.1使用有效的监控软件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故障的发生,可以使用有效的监控软件对屏蔽门进行高效监控及检测,在这里以易控软件为例进行分析。作为一款监控软件,易控配备了高速驱动,可以使通信速度达到100ms以上,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大量的参数进行准确的采集,并通过仿真模块,将采集来的数据按照检测人员需要的速度进行回放,使检测人员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的数据。
3.2掌握故障分布和发生的规律
当同时发生了多个门单元故障时,应该注意它们发生的共性,借此找到公共的故障点。在站台上PSL的开/关信号跟系统级PEDC的开/关信号产生的回路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辅助回路,这就使得对所有门单元的控制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判断故障发生在PSL回路、公共辅助回路、PEDC回路还是门机控制回路。
3.3了解系统控制原理
屏蔽门系统是通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门机单元阵列,经过系统级和站台级的两级电气回路控制,最终实现了屏蔽门的开关控制。从结构功能来看的话,系统级和站台级控制回路是用来执行外部的操作,所以,检修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回路中各个器件的性能、各个信号的功能以及信号形成的逻辑,这样才能熟练的分析故障以及处理紧急故障。
3.4利用PSA诊断功能
在每侧的屏蔽门的监控盘PSA都配有系统诊断软件,PSA的各级窗口会实时记录故障信息以及反映系统的运行状况,这些数据就是故障历史文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故障历史文件快速的找出典型故障发生位置,因此,熟练地掌握PSA的诊断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维修速度。
轨道交通中屏蔽门系统是一个将机械、建筑、计算机、电子和自动控制融合在一起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到通信、车辆、行车组织以及自动化集成等多个相关领域,它在我国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屏蔽门系统的构成、日常检测以及故障处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故障发生几率并且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提高整个轨道交通运营的服务水平。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必定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韬,邓协和. 论屏蔽门的最大动能测试和结构测试――对标准CJ/T236-2006的商榷意见[期刊论文]. 机械制造,2010,48.
[2] 郑燕. 屏蔽门系统媒体墙设置的研究[期刊论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3).
[3] 田霞. 地铁站台智能化屏蔽门控制系统的PTE设计[期刊论文]. 软件导刊,2010,09(4).
篇11
《材料科学前沿》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新动态,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和技术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对现代材料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近几年内材料学科的热门研究方向,介绍新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征及新材料产业与材料科学前沿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与发展规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了解新材料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的新材料表征技术。通过近几年来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笔者主要阐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教学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科学前沿领域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同时就如何进行课堂讨论和课程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以材料研究前沿动态为指引,拓展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其内容可分为前沿动态和新技术发展两个部分。课程基于ESI数据库中多个研究前沿,根据材料学科的特点,甄选出了2014-2015年排名前10的热点研究前沿和5个新兴研究方向,涉及材料科学及材料结构表征领域。
在前沿动态教学方面,主要学习材料学科前沿动态和国内外最新报道的新材料制备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在新技术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现代高新产业中正在实施产业化的新材料制备技术以及新材料研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工艺和方法。这两部分涉及知识范围较广,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新知识和新理论的系统化,需要不断更新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注重先新实验技术的介绍,以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保障。课程中对于实验原理和设备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最新设备和最新技术相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如Nature和Science等专业期刊网站的链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引导学生探索材料研发新领域,培养创新思维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缺乏重视和认可,结果造成教学的低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在课后有兴趣去网络搜索课堂介绍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科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能够在该课程有所收获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科研实例引出技术问题,从技术问题引出科学概念,由科学概念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思考所学的内容。课程基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去洞悉科学研究是如何展开的,揭示了不同研究者因探究科学问题产生的关联性。
课程中关于新技术的介绍一般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时必须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的直观现象入手,解释抽象的概念。教学计划总学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涉及有材料科学进展和前沿动态;第二部分内容涉及有先进纳米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侧重:
(1)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由于本课程中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所涉及的化学概念较多,因此学生必须对材料化学等前驱课程进行回顾。这部分章节侧重于选择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功能性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基于石墨烯的光催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与应用等前沿内容。
(2)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由于本课程中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较多,因此学生必须对材料物理等前驱课程进行回顾。这部分章节侧重于选择硅烯的生长与特性、碱金属掺杂铁硒超导体、高能量转换效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铁基高温超导等前沿内容。
(3)在材料结构表征新技术方面,为了增强学生对材料表征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将AFM、XPS、FESEM、HAADF、STEM、CEPC和SPPC等材料性能现代检测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立足金属材料专业特色,促进教学改革
篇12
主办单位:苏州电气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175
国内刊号:32-1800/TM
邮发代号:28-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13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