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其次,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茶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茗山茶园”品种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铁观音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安溪的春秋之美,培养孩子们热爱安溪、热爱安溪茶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制茶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介绍铁观音的来源故事等,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最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篇2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地理、政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课程形式正是有效联系语文学习与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的有力纽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效完成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注重体会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的快乐
众所周知,综合性实践活动给我们所呈现的只是一场活动,或者一节展示课,但这仅仅是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冰山一角,更多、更广阔的快乐在于准备过程中搜集资料的不断“发现”。从中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为综合性实践活动本身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会到了操作、发现的快乐。由此,他们会由衷地爱上语文知识,爱上生活本身,爱上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在举行一次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准备阶段从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入手开始搜集资料。结果很多学生在后来的课堂陈述中表示,以前像戏剧剧本、诗歌、随笔这些在课堂上较为冷僻的体裁,他们根本不感兴趣,觉得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这次搜集活动过程中,他们竟然深刻体悟到了这些文学内容的巨大魅力。一名学生在看《三块钱国币》的过程中,为丁西林最后一刻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的艺术性想象写作手法尤为赞赏,当了解到他还是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时候,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并坚定了自己全面发展,绝不偏科的学习原则。有名学生在整理徐志摩的诗歌材料过程中,对其回环往复、首尾呼应的写法由衷地钦佩,并不断地模仿,不断地写作,竟然写得有模有样,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甚至还有几篇“豆腐块”在相关报刊上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与集体意识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迅猛,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强大能力,更在于其能够有效融入到具体的团队活动与集体组织当中。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学活动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与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流砥柱型人才。这方面,综合性实践活动就需要全体学生全员参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观念与集体意识。
元旦前夕,结合这一重大节日,笔者将“新年寄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搬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与特长,为“新年寄语”活动准备几个节目。不用教师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组成小组,有效合作,排练精彩有趣的节目,为新年的到来献礼。排练过程中,朗诵小组的成员全体上阵,或独口,或齐声,有模有样,煞是好看。甚至有的学生还设置了对白展示,集体发声烘托气氛,运用音乐背景为朗诵增色等活动环节,将学生们的朗诵才华与青春活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相信团队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挖掘条件,倾情投入,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延展无限时空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基于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而开设的一项学习形式。为了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几节课来进行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积极组织,即使是在学校,我们也需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的一些活动来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组织创造条件,延展无限时空。
从地点来说,不仅仅课堂是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阵地,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电教室、广播室、形体室、活动室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组织活动的有效空间,结合这些场所的具体职能,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其中,会一石多鸟,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在时间选择上,每周学校组织的升旗例会、班级班会、植树节的植树活动、团委的入团仪式、德育活动的教育讲座、安全活动的主题会议等,都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多方联系,与这些活动相整合。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锤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升华了这些专题活动的活动效果。可以说,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学校与家庭、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无限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我们需要积极挖掘,倾情投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遗余力。
篇3
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存在着方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知识的应用等问题。其实,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多是这样做的,先把重点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一遍,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即使学生把知识记住了,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不透彻,不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社会开展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学习的需要,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举例
政治课本中有很多的阅读材料就是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启迪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有哪些污染源,我们如何做才能减少环境污染。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也可以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分小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然后总结发表本组的观点,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哪些是比较好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这些都属于实践活动的内容。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践活动不以知识为中心,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知识,这样的课堂比起普通的教学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篇4
初中数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从数学活动课中习得知识,同时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课之初,我会根据活动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让他们产生去解决问题的渴望和动力.
2.在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主体性.在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以便其更多地动手参与、动脑思考,并通过一定的调查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探究结果,形成动手实践能力.
3.在活动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能够和谐互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活动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实践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思路、成果、经验的交流,适当开展一定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便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和谐活动.
4.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探索和发现.以问题为起始来开展的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对活动课上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找出数学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探究结论,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在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为能力.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巩固拓展中将知识应用与实践,以形成数学上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展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体会
1.深化了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在未付诸实践的时候,总以为实践活动课也就是一些教学形式上的变革.然而,在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活动课的实践性是我始料未及的,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传统课程望尘莫及的.同时,教师不同精力的投入,所带来的活动课的效果也会大有不同,为此,在真正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具体化的设计,优化教学思路,设置合适的教学进度.
2.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要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而不能奢望通过一节活动课就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在系列活动课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价值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要依据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新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依据对教材的研究来进行适当的筛选,从而形成具体到每一节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篇5
(一)引导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因势利导进行德育工作
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四种兴趣、本能或冲动:一、社会交往的兴趣;二、建造、制作的兴趣;三、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四、表现自我和世界的兴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不再满足于接受式的获取书本知识,有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有接受新兴事物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为学生架起的一座与生活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弥补课堂学习的缺憾。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团队协作,社会合作的实践活动。这样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应用中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适 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二)综合实践寓德育于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
参与式、体验式的教育具有实践性、自主发展性、整合性的特征,体现了人的成长与经历的辩证关系。综合实践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如学生能自发地进行自我教育则为德育的最高境界。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取决于道德体验,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时,德育才是成功的。学生的身边一直不缺乏德育的实例,例如雾霾的形成与防治,中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劣比较等等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都是综合实践教师可以利用的环境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好素材。将德育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让二者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及观念,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参与其中的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到极致。它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能自主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型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失败、喜悦、挫折,感受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生存的法则,完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逐步建立过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地内化德育准则
德育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是流于形式的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内心自愿去维护的道德标准,是自觉去履行的行为规范,以及对他人对社会应有的态度。综合实践活动用生活进行教育,学生研究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关心的问题;用研究性的方法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展现优势;通过大胆探索研究,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获得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发挥出正能量,让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向往的德育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效果
(一)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且有一定难度需具备较强的探索能力,能充分调动高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顽强的毅力实现预期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高度自主性、开放性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其在自己的兴趣和强项上找到自信,展现能力,建立自信心。这种自信会被带回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游刃有余,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交往、动手、探究、表现等兴趣得以充分表现,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同时还有利于个体个性的完善。他们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在对社会、自然的参与和了解过程中形成对自我、对社会、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养成乐观向上、坚毅执着的意志品质,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美好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实践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是在书本知识中难获得的。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教室,深入自然情境或社会,开展探究、参与、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不再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而需要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一切。研究小组成员各显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这也一个分工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配合,擅长交际的负责参访联络、协调,精通电脑的做软件,动手能力强的文笔好的负责撰稿。要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善于分享自己的见解及与大家达成共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些能力与良好的品质,这些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人生的发展轨迹,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篇6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伴随着新教改的实施,我国中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有效地提升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正是提升中职教育水平的一大举措。
(一) 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进行语文教学,例如话剧表演、情境设置等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语文知识的教学上,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 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文章表演、外出旅游、诗作比赛等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与进行,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包括了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各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如此一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 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许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的,通过这些小组式的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小组之间进行竞赛,为了能够让小组得到胜出,学生之间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合作才能够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所以,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
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正确的认识,让学生从活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能够学会反思自己,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促进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 语文课本的资源开发
中职语文课本是教育部门根据我国中职学生的平均水平而专门制定的语文教学用书,是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充分开发中职语文课本中的教育资源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够为我们学生提供高效的语文教学。
1. 充分开发并运用语文课文资源:语文课文是通过教育专家专门挑选出来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以及思想培养能力的文章,都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富有极强的教育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语文课文中挑选出一些极具特色的文章,将其转变为话剧或者是情景剧等形式来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特色可以是写作方面的特色、可以是思想上的特色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地了解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并能够充分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提升了我们的语文教育水平。
2. 充分开发并运用古代诗词资源:古代诗词是我国上下几千年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通过古代诗词的学习,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古代诗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并通过古代诗词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开发语文课文中古代诗词中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通过翻译比赛、字词理解等方式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有效地培养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充分开发并运用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板块:语文课本中经常会有与阶段性的语文教学相适应的口语交际板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板块来为我们的学生进行教学,以培养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我们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此,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为我们的学生布置各种不同的语言情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二) 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是一个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课程,在许多文章、诗作中都在表达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所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对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开发和运用,让我们的学生在自然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环境中学习到语文,感受到语文。
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运用环境资源来为我们中职学生提供有效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带领我们的学生投身到自然当中,然后让他们以各种语文表达的形式来记下自己的心情,写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慨,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普通的记叙文等形式。通过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综合积淀,涉及到了各种文化形式,既拥有历史文化的成分,又包含了艺术文化,既涵盖了中国文化,又涉及到了外国文学。那么,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开发这些文化资源,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文冲击,从而提升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
那么,为了能够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不同的历史名迹进行参观,让他们从这些名迹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远。同时,我们还能够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古文、诗词、字画的博物馆,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让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学校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学校,是我们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那么,充分开发这样熟悉的环境中的语文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有效地运用学校的语文资源,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开设与语文课程相呼应的社团,例如“诗社”、“文学社”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学校里举行一些活动,例如诗歌比赛、作文竞赛等来锻炼我们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从而能够全面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五) 专业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中职院校是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构,那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技术专业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那么,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能够将专业与其相互融合起来,开发出不同专业所包含的语文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语文的教学中,转化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提升我们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准的技术性人才。
总结: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开展的,是我国中职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充分开发和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为我们的中职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瑟南.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篇7
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综合文化站的生命力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站的生命之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增强文化站的生命力。文化站的主要是植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站的各项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因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今后应该改变单一枯燥的形式,要创新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要多鼓励群众进行创新,要吸引群众参与到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中。广场舞、扭秧歌、演小品、唱戏曲、说快板、划旱船就是最为典型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广泛开展,开展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文化活动水平。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知识宣讲活动,例如女性美容顾问、做个好妈妈以及老年人养身之道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不仅多样,而且还能够在参与中学到很多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思想道德素养,陶冶情操。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就会使得综合文化站本身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推动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综合文化站的指导地位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不仅能够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发挥文化站的指导作用,对于确立文化站的指导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受低速文化的影响,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审美趣味低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的信仰缺失。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作为基层的文化阵地,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就逐渐凸显出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这些低俗文化,对于拜金风气文化站应该坚持正确的立场,要以坚决抵制各种低俗之风。要加强对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导,要让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持续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文化站指导地位的确立是文化站建设的主要工作,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指导,是文化站建设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提高也迫切要求进行正确指导,停留在低级趣味的群众文化活动是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只有加强指导,创造更多健康的更多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有效提升活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有效解决经费紧张问题
经费紧张历来是文化站面临的瓶颈,经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限制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宣传。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独特价值。在国家大力号召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敏感的厂商会找到商机,当地的政府能够找到自身的特色文化,文化站自身的经费紧张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采用这种措施能够实现三方共赢,今后工作中应该大力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文化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当地精品的群众文化项目进行包装和宣传,最终达到企业和投资商的宣传目的。政府、群众和投资商都能够获利。
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各类人才
人才建设是文化站建设的主要工作,文化站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批具有高才能的人才队伍。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各类人才。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是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的,这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共同努力。因此多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发现具有不同专长人才。对于这些苗子应该加强培训,使其成为群众文艺活动的骨干。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不少的歌手、演员以及音乐家就是从基层文化站中脱颖而出的,甚至于有些职业艺术团甚至是由文化站组织群众业余艺术团体组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特殊意义。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有助于增加文化站的生命力,有助于巩固文化站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培养各类人才,最终是有助于实现文化站的长远发展的。因而必须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篇8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是活动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其中,教师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篇9
立足课堂教学,致力于课程的常态实施
本学期,我校按照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课程实施将采用五个环节的实施模式: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在各环节的实施中落实相应的课型,力推各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课内”的质量,保证课程实施的常态化,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我校曾有多位教师在广州市现场会上分别执教了方法指导课、开题课、资源加工课、中期汇报课、成果汇报课等不同课型的研讨课。老师们在课型的实践中有了很多优秀和宝贵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的水平,从而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我们在科组内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习。根据老师们的特长与实际的情况自愿形成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某一课型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并在科组内交流。通过对系列课型的学习和研讨,进一步的深化了老
师们对课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施效率和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实现常态化,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有生命力,必须立足课堂,建立不同的教学规范,本学期,我校通过落实课型教学,确立常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序列化、系统化的做法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和常态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长足的提高,学校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针,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到校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组织老师们到示范学校参观、听取优秀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市区教学研讨活动。
4月,广东省教研室黄x主任和广州市教研室的邹立波科长到校指导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创建工作,并且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为我校的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广州市教研室李伟成主任对老师们进行了论文写作的校本培训,提高了老师们对实践中成果的表达能力;我们还多次邀请邹立波科长对综合实践的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的撰写指导、学生小论文、小报告的撰写、学生成果的收集等培训讲座让老师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收获不少。另外,天河区教研室卢秉珍书记也多次来学校指导,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学习,吸长补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校组织老师们参加了在白云区太和一小、白云区竹料一小、天河区员村小学举行的广州市综合实践现场研讨活动;参加了在龙口西小学、汇景试验学校、长湴小学举行的区内实地教学研讨活动,还组织老师们到白云区江高中心小学取经学习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创建工作。
本学期,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在实地教学研讨的听课、评课中,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更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使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重视阶段性总结,完善成果管理
为了不断促进老师们在活动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本学期,加强了科组管理,重视活动阶段性的总结,不仅要求老师们对主题活动结束后进行案例的撰写,还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并在学期末进行各班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论文。对典型问题科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并把近两年来,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形成的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成果集萃成书籍。
(四)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综合实践科组将继续严格执行“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常态实施。
1、编写校本特色读本
篇10
校园文化布局概括为一个理念、两项特色、主题。一个理念就是“闳约深美、润泽东风”;两项特色就是“快乐英语、科幻空间”;主题就是校园“三大宝”主题系列、新课程理念主题系列、学校管理文化主题系列、虚拟博物馆文化主题系列、全员班主任管理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系列、班级文化主题系列、文化长廊主题系列。让校园的时空充盈着文化,让每个角落都是一首“无声的歌”,让每个文化符号润泽师生的心灵。
二、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润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润教育”特色课程是实施“美润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校本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班会认知活动,二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团队体验活动,三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美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美润教育”系列活动:美润德育主题活动、美润阅读主题活动、美润社团主题活动、美润综合实践主题 活动。
1.“美润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以美润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淳美学生。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东风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重视仪式教育,重点打造初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初二年级学生的入团仪式、初三年级学生的中考誓师仪式,规范学生的行为,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在欣赏美、学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养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通过开设社团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岭南文化传承艺术讲座暨学生现场书画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暨迎中考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诗情文韵、墨香书韵、琴音画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
三是“以美健体”,培养健康阳光的健美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舞蹈等社团活动,加强体艺结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润物无声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过程中颐养心灵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健美学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养和谐尚美的美润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如小广场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动静结合,寓意东风学子畅漾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东风展翅翱翔;挂于教学楼走廊及楼梯壁上的学生书画错落有致,课室内的图书角充满书香气色,让每一位师生美润心田。学校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美育培训,家长的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始终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和美的环境里,逐渐成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润学生。
2. “美润阅读”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阅读”启慧怡情。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读书活动当做常规工作抓好抓牢。近年来,语文科组也致力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顺利完成了区级课题《初中课外阅读课程化案例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论文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二是“美润阅读”傅采长才。年级班级围绕“阅读・悦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并围绕“聆听智者的教诲”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语文科组还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常规化,将名著导读纳入课堂教学,如《名著导读》《察言观行识好汉・名著导读》《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美文名篇阅读为辅的美润阅读为学生生活增添诗意,为学生生命增添钙质,使之灵魂更丰盈,精神更强健。
3. “美润社团”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引领”,社团活动课程丰富。学校教导处设计异彩纷呈社团活动招募海报,初一初二级全体老师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需要在微信选课平台上报名。
二是“美润主导”,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场上跑跳投拦,音乐室里吹弹唱舞,学科培养讲练研讨,综合实践亲力亲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学生灵性在活动中迸发。
三是“美润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艺术节上体艺类社团精彩呈现,学校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区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市比赛中均夺桂冠。综合实践类社团在省市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获佳绩。
四是“美润延伸”,社团活动拓展生活。学校鼓励社团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社团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如风之声小记者社团对番禺好人进行走访调查;创造机会请专家入场,如专家讲座粤曲文化、摄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