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篇2
(2)软件:中文Win95/Win98,WinXP,数据库,Office98组件。
二、课件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讲解、课程分析、综合管理。
1.课程讲解
课程讲解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主动学习的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医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另一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案例和分析项目,内容来源于国内外医学管理的最新资料,包括管理案例分析、管理图表设计及各种能力训练项目等。课程讲解形式包括文字、声音内容和图片视频信息。内容的设计以课本的篇章结构为主线,侧重课本重点,实现方式采用PPT。
2.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单一测试和多重测试。学生进行测试时,系统将根据学生选择的章节信息,自动给出相应的试题。如果是多重测试,系统将从全部试题中随机抽取。系统会自动开始计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答题的顺序,也可修改已答的项目。
3.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教师对测试题库及其他重要内容进行管理的部分。主要包括习题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等部分。
(1)习题管理:用于对测试试题的科学组织,使用对象是教师。测试题的来源均是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主观题分为简答题、名词解释等。因为学生的作答千变万化,如何评价确实困难,因此,我们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主观题题库,只保存题干和关键词。系统在对学生答案评定时,自动依要点顺序按关键词及同义词进行分析,如果学生写了这个词,就得到该要点的分数。除了上述功能外,系统自动给出的试题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各章节的试题分布要体现教学侧重点,而题型的分布也必须有一定的合理设计。
(2)学生管理:用来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学生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班级、年龄、性别、职务、获奖情况等。
(3)成绩管理:用来分析评价学生的成绩水平。学生测试后,系统将学生成绩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查询。也可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测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情况,反映某一同学每次测试的成绩变化情况或者反映每次测试时经常出错试题的内容。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重点性。
篇3
研究当前是信息化、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时刻赶超其步伐。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理念都需革新和完善,也必须要构建良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1网络化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使得消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数倍,这使得很多领域彼此之间也都拉近了距离。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很多,首先,它使得传播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传播数据时可以避免出现风险因素。其次,在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互联网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可以快速的收集各类信息,且信息的可靠性较强。再次,工作人员在整理数据时,也可以通过联网进行快速的分类和整合,并且还可以通过共享功能进行数据交换,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互联网使得信息用户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进行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一大优势。因此,在信息资源开放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是当前管理系统的重要“法宝”,这也说明未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渐会向着行业化的趋势发展,因此,也必然会加剧市场的竞争矛盾。要想快速解决问题,企业就必须要做出快速、合理的决断,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要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所谓智能化就是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带有相关的决策和支持等系统,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可以有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系统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管理人员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快速的完成各项决策,从而降低市场的竞争矛盾。
3集成化
集成化是当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又一大发展趋势,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复杂的结构以及各动态系统,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各类信息数据的集成、网络集成、功能集成等。系统集成化可以使各类数据轻松共享,得到信息互通的效果,拉近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
4安全化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来也必然朝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管理数据尤为重要,无论是数据的传播还是存储都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旦系统受到严重的侵害,那么很多重要的信息数据也必然受到损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因此,在未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防范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虚拟化
在当前的管理活动中,企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根据这一现状提供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所以,系统的更新就必须要及时,时常更新系统,改进IT构架,才能以最高效的性能服务企业。要使系统更加灵活,可以基于现有的虚拟技术进行整合服务器,以此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资金,而且更能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更好的进行服务。虚拟化技术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相关技术人员也必然会将该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更好的完善系统,革新升级。
篇4
(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收集、整理等工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档案管理成本,且工作效率并不高,工作成果也不明显,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相背离,通过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在提高档案信息储存量的同时,还增加了信息使用频率,推动档案信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为实现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体现。
二、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明确案卷概念
传统案卷文件存在组合体和报关单位双重属性,但是,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时展需求,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电子案卷,且案卷也会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全面、科学以及严谨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并将其作为案卷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技术方面内容,还需要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现代管理意识,转变工作人员传统观念,建立以电子档案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计算机技术,另外,加强对档案的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管理制度,规范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人力、物力等具体细节上的设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完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推广和普及,需要加强计算机控制和管理,深入研究自身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并配备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通过与现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开发智能和网络检索方式,推动检索方式走向现代化,实现文档一体化建设目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全面发展。
篇5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被设计出来以后,很快就实际应用到了各个图书馆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图书管理。然而,在新技术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
(一)软件设备
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有些借阅图书已经超出了应还日期,但是软件中却没能显示出来;图书条形码无法完全录入;借阅时间错误;读者权限不明显等等。软件试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常见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安排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更新,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功能补充,实现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工作人员操作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刚刚被应用到图书馆藏机构中时,工作方式和以往的传统借阅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操作人员需要一段适应期,熟练该设备。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磨合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借阅记录并没有实际登记上,有些没有借阅的读者却显示出了记录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很容易诱发管理人员和读者间的纠纷,另外,工作人员也会存在操作不当或是态度不够严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管理员应该明确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对借阅图书和还书的流程熟悉起来,借阅图书时必须听到声音响起,确实将图书信息扫入并记录以后,才能确认没有问题。另外,图书馆藏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开放借阅的书籍,这类书籍管理人员要将其与可以借阅的图书分开来,在读者查询时能够查询到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系统中登记可以借阅而实际是不能借阅的问题。
(三)读者使用
读者借阅图书,可能在不经意的状况下造成图书损毁的问题,像是书页丢失、条码模糊,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恶意偷书。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管理人员对读者进行定期的教育监督,并对违纪的读者加强道德教育,尽量用图书管理人员的真诚打动读者,真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篇6
我国银行管理系统大多以网络为核心,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分散性、灵活性和协作性的特征,在银行的发展建设中受到广泛欢迎。但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制度,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超过银行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人员数量不足、综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
2.1软件文档工作不健全软件文档工作不断健全主要表现在:银行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今后维护工作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导致实际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2.2应用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速度非常快,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储备很难满足快速更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掌握能力不足操作不规范、错误操作以及目标不明确严重制约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的发展。
2.3软件设计标准不统一在实际维护过程中银行没有针对计算机管理维护系统出台统一的软件设备及标准,相关的规范和制度缺失,设计的软件存在较大差异,可读性非常差,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因此问题重重。
3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的对策
3.1应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在软件和硬件快速更新的环境下,银行业务人员相关系统的操作规范比较模糊,应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银行要为每个柜员设置一个操作员号,登陆系统时必须输入身份信息和密码才能获取相关信息;其次,银行还应该根据柜员的身份信息设置权限,柜员必须严格按照自身的岗位需求从事各项操作。银行还应该实行统一化管理,选择专业人员负责该事物,减少操作者姓名与操作员符号不相符等问题的产生;再次,银行应该严格要求柜员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登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提高个人信息隐秘性的同时,减少因信息泄露引发的系统故障;最后,银行还应该及时更换调离工作岗位职工的登录信息,职工条例岗位后原有的登录信息应该及时注销。
3.2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是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数据库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因此,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第一,备份系统数据。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及时备份相关数据,当系统发生故障停止使用后不会因为没有备份而出现数据信息丢失等问题,银行只有有计划地进行数据备份,才能提高数据库受灾后的复原能力。第二,银行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设银行数据仓库,将发展信息数据存储在同一位置,方便今后的查询和使用。第三,银行还应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全面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网络业务的维护和管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电子业务取得较大成就,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银行网络系统逐渐成为了破坏分子关注的主要目标,加强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是保障银行发展信息安全、促进银行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网络业务的维护与管理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网络业务维护与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因素:
3.3.1检查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否具备充分的物理安全措施。物理安全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外界或者内部人员没有经过授权私自接触关键设备,因此,银行应该强化物理安全措施建设,在银行网络中心和重要设备中安装防火墙,切实保障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
3.3.2网络业务的维护与管理还要求从业人员检查数字签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确保该位置数据传输设置了加密和解密系统后,检查使用技术是否具有专业性和可靠性。
3.3.3网络业务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银行结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制度,在强化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中及时清除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4网络业务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银行利用计算机手段加强安全检查,在完善营业机构安全性的同时,为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正常依耐性提供技术保障。另外,银行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病毒防治系统,为提高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2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模式。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相混淆,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专门针对一些复杂的科学计算,经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效用计算是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属于提供服务的模型,结合各地分散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存储系统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自主计算是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来替代人类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系统能够自调优、自配置、自保护、自修复,以技术管理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际上,云计算有许多部署依赖于计算机群,也吸收了他们的特点。但是相较于以前的传统系统,云计算拥有着庞大的资源数目和广发的用户数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用户管理机制来对云计算用户进行管理,从而完善云计算技术。
2.1云计算系统用户
每个云计算系统用户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只有拥有这个标识才能向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才能进入云系统。因此,要注册成为云用户,需要经过权威机构审核、发放相应的标识,有了标识符才能成为云计算用户。
2.2云计算系统用户的命名
在云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个标示符,并且每个用户的标示符相对而言都是唯一的,通过对这些标示符的了解,我们就能知道用户的特征,如果用户的名字不能区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其他特征来进行甄别,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命名体系了。例如,我的标示符如果是李红,那么如果再有人想用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标示符就必须用附加特征来描述,比如李红@123等,标示符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即使人的名字一样,但是身份证号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能保证用户标示符的唯一性了,也能固定用户范围,有利于我们将不同用户进行区别。
2.3云计算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用户是云计算系统上的实体,就像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是通过人们创建标示符和注销标识符操作来代表它们的生命周期的开始与结束,在这一周期中,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授权与变更等操作来改变自己在与计算系统中的权利。云用户在操作方面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自己的账号,新用户创建需要提交相关的身份证明的材料。创建完成后,就拥有了用户名和密码。用户信息采集主要由用户提供信息和云的信息记录组成。云用户活动是通过用户名标识来记录的,所以说,用户名标识对于云用户来讲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的档案一样,它记录着我们这一生的足迹。其次,云用户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相关的用户称号,在其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如果有接入设置的话则可设置关联设备标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相关专用设备,云计算就能够识别,这样就不用重复输入登录操作了。再次,在云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资源和用户授权,但不会所有用户都有这个权利,这个授权是由权威的网络机构进行设定的,用户需要得到授权才能查阅和使用相应的资源。最后,如果用户要变更或者注销,也需要提交原始信息进行认证。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是一个虚拟组织,它是由用户注册的数据库和本地节点上的用户管理组成,要加入这个虚拟的组织,需要向管理员提供相应的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果和协议要求一样,管理员就会将用户加入虚拟组织数据库。
篇8
2.1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最大化。这是政府层面、国家层面的策略意识问题,我国国内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的普及程度已十分可观,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力度,为档案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对于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计算机技术的注入势必会带来高效的工作,从基础性的业务管理到档案采集、归类、整理、检索及编目环节等,操作功能完善了,专业化程度高了,大大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2.2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做好优势互补。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进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并未消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还不能解决我国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旧形式与新技术需要长时期的磨合。我们发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信息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随意增删的问题、原始性和凭证性模糊的问题、法律效率低下的问题等等,这就使得政府机关内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形式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这套内部的双轨制档案管理系统会长期并存,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能够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凭证性。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两套体系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在两种机制之间建立一个互补的通道,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以文本方式和影象方式共存,制定特定的、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2.3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计算机技术给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对于电子档案而言,一旦安全性出现问题,整个政府机关的工作都会面临着威胁。所以,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把安全、保密的原则放在第一位。档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是记录组织和个人活动的重要凭证,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文件、材料等,如果这些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一定会给机关带来损失。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须的一环,从上而下地提出具体明细的保密安全细则,对档案中涉及的秘密信息必须采取保密安全措施,如对信息采取加密的措施、动用保密文件要通过领导的审批手续、对相关计算机设置密码及使用权限的设置、安装防火墙、对系统上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增添漏洞补丁等,除此之外,还要对计算机的电磁泄漏问题进行控制,与非计算机要分开,计算机不能相互访问,非计算机不能处理、存储信息,有内容的计算机不得上互联网,不得用互联网传输信息,内部网与互联网必须实施物理隔离,对平时不用的密码、密钥或有关载体应配备保密文件柜或保险柜存放,对管理使用计算机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管理、培训。
2.4让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更符合标准化流程。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相关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严格执行《档案著录规则》等内容才能保证政府机关在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档案数据库结构,努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增加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性,规范性。
2.5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点。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与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检索方法,这样就要求档案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逐步培养他们不仅要热爱和熟悉档案工作,而且还要掌握档案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努力掌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理论和技能,将档案数据接收、存储、提供等业务环节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提高网络化管理意识,由传统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式转变,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培训、自身学习增强责任意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协调处理,严格遵守《档案法》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而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篇9
计算机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在当时只是应用在国防领域。而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相当成熟,已成为社会各行业工作的基础设施,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通过将世界上众多的计算机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大大增强了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发展同步性,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计算机技术现状
近些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深入到国人生活、生产的各方面。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已趋于普及,它不断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当今管理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不同地区的科研单位、科研机构以及技术人员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综合的网络体系,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为科研人员更好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市建造是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也是提高科技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3、计算机技术与科技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延伸出许多的新技术,科技管理技术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技术。在PC机时代,由于管理者缺乏相关的科技认识,使得大多工作都依靠管理人员纸上登记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数字系统,在进行科研管理中缺乏数据共享,使得工作效率低不说,工作质量也不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种问题,使得科技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模式应用中的优越性
根据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科技管理各环节工作的空间距离,使得科技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综合、统一的内容,大大提升了科技管理效率。在科技管理工作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能及时的了解每一个实验室、科研室的工作进度,进而实现了各种数据的共享。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但拓宽了管理渠道,而且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近年来,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咋成本核算方面。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参与者是人,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源运算公式,人力计算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计算准确度往往存在问题。基于这种现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只有利用好计算机技术,才能有效的处理计算的准确性、高效性,正确掌握市场的动态规律。计算机在企业科技管理中,由于本身可持续性强烈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而且还能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我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本身作为一种虚拟技术,它的应用不但可以进行各种虚拟实验的研究,而且能开展不同的虚拟活动,并及时的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改善自己研究的设备,并及时的对设备钻研中存在问题加以革新。
三、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不断地革新和改进了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成功摆脱了传统以人为主的管理模式,也完成了人为经验管理向技术管理转变的工作目标,使得科技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就目前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现代化应用而言,具体的应用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工作
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之内实现计算机信息、科研信息的共享。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更大的为工作者提供活动范围和管理深度,从而更好的保证科研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整体性。在工作中,通过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平台,从而更加方便工作人员了解世界同等信息。但是就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而言,由于计算机信息在传递中容易产生孤岛现象,这种问题一旦产生,必然导致资源传输安全,对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造成威胁。因此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篇10
实施多重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极为丰富,采取计算机系统则可顺利的完成这一目标。例如,在较多学校内部的各类重要管控均可设置监控系统,不仅可确保学校财务不会受到损害,还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企业之中,在安全生产、员工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化工作上也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当前,较多的企业均基于自身现实状况与核心需要引进了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或是OA办公软件,针对安全管理的工作步骤实施具体登记,并对其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而为制定安全工作对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疗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医生来讲,则可利用院内计算机网络平台针对病人特别是微重病人,进行24小时全程动态跟踪监督,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预防引发危险状况。事实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可完成多重化的安全管控,进而为各行业安全管理提供更为良好完善的借鉴资源,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划、各项决策的编制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3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管理安全问题
提供线索以及证据计算机技术具备存储海量信息的重要功能,同时可同摄像头等备件联合应用用于监控记录。还可为大众提供多重实施安全工作的重要证据以及线索。例如,某学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即教师办公室遭窃,损失了两万多的物资财产。随后警方介入开始调查,警员访问了较多教师以及学生,通过现场排查并没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而后在监控系统的帮助之下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依据视频监控展开嫌疑人调查,并在其再次作案的过程中,将嫌疑人成功抓获。从中不难看出,倘若没有监控系统提供重要线索,那么拥有员工、师生近万人的学校较难第一时间发现嫌疑人,想要破案子更是难上加难。再者他类部门与机构均装设了电子眼,可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再者,一些企业单位对生产部门机械设备应用报警系统做了一定修改,将机械报警装置同运转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全面结合在一起,倘若机械设施存在不良运行问题,则机械报警系统便会自动化的报警,并开启计算机监控体系,进而在瞬间过程中可将电源系统切断,计算机则发出远程指令将机械关闭,进而可全面预防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再者,计算机系统还会对流水线存在的故障问题做细化研究分析,提示一些隐患问题,进而为维修工作人员提供重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实际上,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应对安全问题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对信息数据流向做精准记录,并对安全管理提供更为完备的技术支撑。
篇11
1.2历史数据保护不周数据在长期变化、演进的过程中
其资源历史会被储存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以便后续工作查询。然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存还是很有限的,要长期时间保存有效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这要求,系统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更新,将这些科技信息转存到其他硬盘中,经过这样一道工序,历史数据很容易受到破坏,或遗失、或破损,总归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3处理方式刻板、传统查询与统计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两个工作项目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系统软件,对上述两种科技信息处理手段的诠释、处理大体相同。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系统功能不受破坏,但它也存在弊端,就是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快速转入功能处理模块,犹如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一样,路径只有一个,信息处理需先来后到。如此一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便会急速下降。同时,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长必经之路,作为一种集成软件,其数据来源、使用、制定的原则和基本法则是一定的。现阶段,软件开发公司、研究人员受产业服务要求限制,不愿推陈出新,从升级科技管理模式、开发新型统计结构入手,而是会按照以往软件开发的基本结构,在上面填充一些必要的功能模块。这样,软件开发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功能价值也无法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来。
2基于科技信息的功能价值探究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革新对策上文提到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其升级、革新空间很大,信息、数据的资源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革道路该如何走。
2.1规范软件需求
尽量满足管理工作者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应对软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集中测评,如该软件今后会使用于哪些行业与管理模式中,做到软件的功能需求“一对一”。近年来,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种类越来越多,为此,国家行政机关、各大企业的管理机构,都应承担起监督职责,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考核该软件是否符合自身的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及时与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并协助他们修复、改正矛盾问题。
2.2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历史信息无法有效保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们可以从自身工作入手,对科技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说:把数据管理工作分为若干个时段,如每周、月、季度、年度,管理者按照管理需要,检索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技术处理,让信息拥有一定的说明功能,再行储存。如此,可大幅度节约计算机管理系统储存历史数据的应用空间,使处理数据更加高效。此外,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历史信息的销毁、保存、转存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这类历史信息和数据,因为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全面、立体升级改革软件
首先,详细解析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变化方式,从发展角度入手,探究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软件开发的大体功能需求和指标,使软件开发、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其次,丰富软件获取、处理、传播、管理的渠道,让真实、完整、有效信息集中输入到数据库中,为管理者提供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对比发展过程,这样,软件中的信息资源会更加立体、全面,更具说明价值。最后,软件页面设计要全面地反映科研工作的内容软件设计者进入开发阶段时,软件页面设计应遵循简洁、大方、全面、适用的原则,如:系统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信息传播、打印等功能应明确分类,不能出现“重叠模块”,严防信息管理过程中出错。
篇12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开发了一个音乐喷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简称CAD-MF。在该系统中,首先提取音乐的基本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音尔的曲式特征并将整首乐曲分成若干乐段,并分析出每一段音乐所表达的基本感彩;第二步,根据音乐的曲式和情感特片,为每个乐段匹配相应的音乐喷泉基本表演程序,从而生成最初的音乐喷泉表演程序。该表演程序可以用三维动画进行仿真,并可以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修改,直至满意。最终的表演程序经过自动编译,可以控制音乐喷泉按照设计的动作进行喷射,实现音乐与喷泉的同步。
1音乐喷泉实验装置
该音乐喷泉实验装置的草图如图1所示。该喷泉由13个喷头、4组彩灯组成。其中,喷头1~6为第一组,可以沿圆圈的切向径向进行自由摆动;7~9为第二组,10~12为第三组,可以左右随意摇摆;13为第三组,不能转动。此外,这13个喷头的喷射高度还可以有3个级别的变化。同时,该装置中还配有4组(1~4)彩灯,由于每一组由3个不同颜色的灯泡组成,因此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光照效果。
2系统概述
该系统由七个部分组成,如图2。
(1)音乐特征的识别
在本系统中,选择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文件作为输入的音源。MIDI是音乐信号在电子乐器之间传输的标准,包括硬件接口标准以及电子音乐信号在不同硬件之间的异步串行传输协议[1]。MIDI格式的音乐文件记录了音乐的全部乐谱和演奏的全过程,很多基本的音乐特征都可以从中直接获得。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进一步提取旋律、和声、节奏等复杂特片。根据音乐基本特征和复杂特征在内的音乐信息,最终能够按照乐曲的结构将其分为若干乐段,并且利用模糊分类器识别出每一个乐段所带有的感彩。
(2)音乐特征与喷射动作的匹配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糊专家系统将音乐特征与喷射动作进行两个层次的匹配——段匹配和音符匹配。段匹配是指根据感彩为各个乐段找到合适的基本表演程序,即用于表现某一特定情感的典型动作序列。音符匹配则是为特定的音符安排特定的喷射动作。这两个层次的匹配过程也就是音乐喷泉表演程序的最终设计过程,它记录了音乐喷泉随着音乐舞动的全部状态。
(3)动画仿真
当表演程序被设计出来后,如果直接在喷泉装置上进行仿真,将是一个非常费时费力的过程。因此,设计了动画仿真了系统。动画的参数全部按照实际的喷泉实验装置来设计,通过动画可以实现对实际喷射效果的仿真。为了做出与实际喷射相似的喷射效果,采用粒子系统[2]。
(4)手动修改
在观看动画仿真结果后,用户可能需要对原表演程序进行修改。为了使用户能够在不需要了解内部代码的情况下对表演程序进行任意的修改,笔者开发了一个很有好的人机界面。该界面不仅可以实现单点修改、多点修改,还可以为整段音乐选择另一套表演动作。
(5)打印喷泉表演流程总谱
该总谱既包括了所有音符,又包括了与音乐对应的所有喷射动作,可以对整个表演程序一目了然。
(6)编译成控制程序
用一台PentiumIII866MHz的PC机作为控制器,它能够自动地把表演程序编译成功放输出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音乐喷泉硬件装置的喷射,实现音乐与喷泉的同步。
(7)同步播放
为了保证喷射与音乐的同步,笔者开发了同步播放程序,主要用于防止喷射相对于控制的延时。
音乐特征识别和匹配是该系统的核心。下面,将对这两个子系统进行重点介绍。
3音乐特征的识别
由于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里,选择节奏相对稳定、曲式相对固定的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的圆舞曲。
3.1音乐基本特征的提取
在该系统中,选择MIDI文件作为输入的音源。一个MIDI文件含有一个headerchunk和若干个trackchunks。速度、节拍等全局基本特片以从headerchunk中得到;而音高、音长等音符信息则可以从trackchunks中获取[3]。由于MIDI文件中含有大量音乐信息,因此许多音乐的基本特征都可以从中直接获取。这里,提取了九种基本特片:音色、调性、节拍、音高、音长、音量、力度、速度和发声时间。
3.2音乐曲式特征的提取[4]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多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是3~5个小圆舞曲,前面有序奏,最后有尾声。每首圆舞曲有两个主要旋律,用单二部曲式(AB)或单三部曲式(ABA)构成。考虑到这些旋律常常由两个非常相似的乐句组成,采用一种搜索相似旋律的方法分析音乐的曲式结构;同时,为了提高搜索效率和正确率,还兼顾了曲式结构中的和声与节奏特点。
(1)根据节奏和调性进行初步识别
一首圆舞曲常常由几百个小节组成,因此如果在全曲范围内对旋律进行搜索将会非常费时费力。乐曲节奏和调性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新段落的出现,这里首先根据这两方面的特征对全曲进行初步划分,为旋律搜索缩小范围,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2)利用旋律搜索进行重点识别
为了进一步提高相似旋律的搜索效率,根据古典音乐的特点,作三点假设。第一假设一个完整的乐句由16小节构成,这一假设在很多音乐结构的研究中被采用,并在多数情况下被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段设一个乐句的前4小节是全句的重点,这一假设能够用很少的音符表征整个乐句,同时经过检验是完全正确的。第三段设在众多的乐器中,小提琴、长笛、单簧管演奏主旋律的可能性最大,这一假设被证明非常效,它帮助从十几种乐器中迅速地找到主旋律音色,作为旋律搜索的前提。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还引入一种树状结构“旋律树”,用以记录一段旋律的总体轮廓,从而实现对相似旋律的搜索,如图3。该结构由四层组成:
·第一层代表一段16小节的旋律;
·第二层代表该旋律的前4小节;
·第三层代表每个小节的三个正拍;
·第四层代表各个小节的正拍和半拍;
在图3中,节奏是3/4,在旋律树中,仅仅需要记录相对音高。与其他记录旋律的方法相比[5,6],该旋律树有三个优点:首先,由于前4小节是整段旋律的重点,旋律树用很少的音符抓住了整段旋律的轮廊;第二,这种树状结构不仅记录了旋律的轮廓,而且记录了旋律的结构;最后,这种分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搜索效率。由于上一层的音符比下一层重要,因此,如果在比较旋律树时在上一就出现了不同,则无需对下面的各层进行比较就可以直接得出二者不同的结论。这种旋律树可以用来提取和比较旋律,在实际中证明非常有效。
(3)利用和声特征进行补充识别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大多数曲式结构可以被识别出来,但仍会有一些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曲式识别的准确性,又利用终止式[7,8](结束一个音乐结构和结束一个乐思的和声)对曲式结构进行了补充分析。由于和声分析相对复杂,这里只考虑了与终止式密切相关的主和弦和属和弦。
3.3音乐情感特征的提取
在曲式特征识别基础上,整个乐曲被划分成一个个小乐段。该部分则通过对每个乐段的音响、速度、旋律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由一个模糊分类器判断出其情感特片[9]。为了对情感特征进行合理的描述,根据在音乐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的Hevner词表[10],提出一种“情感环”的结构,如图4。
4模糊专家系统匹配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模糊专家系统对音乐特征进行段匹配和音符匹配两个层次上的匹配。
4.1段匹配
段匹配在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感分析基础上,根据情感色彩为每一段旋律找到最适合的基本表演程序。
(1)基本表演程序库的建立
基本表演程序序中存放大量的基本表演程序,即表演动作序列。基本表演程序的结构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基本表演程序除了记载所有动作的名称和动作时间和,还有该基本表演程序所体现的感彩。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动作时间是指在标准速度(定义为1小节/1秒钟)下的动作时间。因此,当乐曲速度变化时,系统要自动根据速度的改变调整运动时间,从而实现音乐与动画的同步。
(2)表演程序控制器的建立
段匹配的结果记录在表演程序控制器PPC(PerformanceProgramController)序列中,作为进一步设计表演程序的基础,如图6。表演程序控制器有六个参数:第一个是控制器编号,即乐段编号;第二个是记录该乐段旋律线的旋律树的编号;第三、四个分别是该乐段的起始和结束小节;第五个是该乐段的感情分类;最后一个则是为该乐段匹配的基本表演程序的编号。
4.2音符匹配
音符匹配包括两部分:首先根据乐曲速度决定基本表演程序中相邻动作的时间间隔;其次是为关键音符(如强音)设计一些特殊的动作。在段匹配的基础上,音符匹配使音乐动画的设计做到了点面结合。
篇13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档案信息化在实际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随着人们日常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项目逐渐增加,就会不断产生大量行政方面的资料和文件,并且后期档案的管理数量也就会相应的增加,但是一张光盘就能储存上亿的信息数据,这就最大程度降低对档案空间利用。另外还可以对存储成本的投入逐渐进行减少。第二,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使档案在进行查找的时候更简单和方便。现阶段,档案使用率不断提高,并且每一个职能的部门通常会运用一些档案来作为借鉴,不同的需求就必须要求档案管理的部门必须要及时和高效的提出有关档案的资料。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在档案实际查找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浪费更多时间而对档案查找不准确的现象,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实际管理过程当中,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对档案的信息深入加工的功能进行全方面的改善,最终可以达到对档案信息深入开发的目的。第三,要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是为了能够让档案在进行修改并且做出合理的补充,对于复制和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比较便捷。目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档案在进行储存的时候,主要是由几个部分进行,例如文字的信息、照片和设计的图纸以及录像带等等。但是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管理,就会对其中的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天气的情况和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原因都会给档案的管理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的明显,随着世界信息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化不断的发展,电子档案数据信息当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有大多数的病毒不断的入侵,就会经常出现档案数据的信息被损坏和修改以及泄露等相关的现象。第二,有关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进行提高,只有对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以及使用的技巧进行掌握,并且对各种使用类型的办公设备操作的比较熟练,才能够成为一名比较优秀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把一些具有价值档案的资料及时的送到档案使用人员的手里。第三,档案在电子管理的方面也比较薄弱,其中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档案在电子管理的过程当中,硬件是必须要用的计算机设备。一般来说,如果对硬件设备的投入比较大,就会造成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而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软件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的。
三、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他主要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也已经对经济高速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以及企业能否进行生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第二,他能够有效的对工作的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对资源进行相应的节约和利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一般都是利用人工来对资料进行收集、规整和使用以及存储,这个工程当中肯定会对人力和财力以及物理造成大量的损失,并且工作进展的速度也比较慢,已经不能和我国现阶段的工作以及生活的节奏进行适应,从而也就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第三,他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企业档案的管理主要是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的地位也非常高。
综合上文所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计算机技术方法的使用,已经在我国社会当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因为计算机自身的内存是比较大的,不仅能够对大批量的信息进行容纳,还能对档案进行查找的时间进行了节约,也能对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等多个方面的过多的损耗进行全方面的节约,并且对信息资源的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目前,这个技术的应用,也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后期对于档案管理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档案管理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李晶群 单位:牡丹江市爱民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