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商管理专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

篇1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篇2

在开放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涉及行业广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注重综合技能培养等特点,因而一直对以成人在职学员为主体的广大学习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于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既能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又具有处理实际管理问题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员工。目前的生源以未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企业在职员工为主,这些学员一方面具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构架。对于这一类学员,在教学中通过讲授企业实践案例引起他们的共鸣,并进而促使他们探索蕴含其中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员对案例的学习意愿无疑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强烈的学习意愿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管理论文,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因素。”(李向红,2009)。学员的案例学习意愿的高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调查和分析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现状,找出其影响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增强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途径。

本文以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总体,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学员案例学习意愿方面的情况,期望以此为依据指导开放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更好地进行案例学习。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态度量表中普遍适用的李克特式量表法(Likert-type Scale),量表填答方式选用5点量表法中国学术期刊网。根据问卷内容,对部分题项设计了反问题,在项目分析时对这些题项进行了重新编码,以确保题项计分方式的一致性。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使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

本研究的样本为上海电视大学系统的开放教育学院、徐汇财贸分校、普陀工作站、杨浦工作站、虹口分校等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涉及到的课程分别为专科层次的《中小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和本科层次的《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发放和回收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一 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员工商管理案例学习情况问卷的样本分布

 

问卷涉及的课程

教学层次

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有效问卷

中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5

41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8

41

公司概论

开放教育本科

50

43

37

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本科

篇3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于1967年成立,是专门从事MBA质量认证的独立机构,是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权威的管理教育认证体系之_。随着DBA项目在部分国家的开设与发展,自2006年起,AMBA开始对DBA项目进行认证,截至2012年6月,英国、荷兰、法国、秘鲁、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8个项目通过了AMBA的认证。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DBA项目须具备如下条件:_是在过去3年时间里至少培养出3名DBA;二是如果学校有MBA项目,那么只有在MBA项目获得AMBA认证之后,才能继续进行DBA项目的认证。换言之,经过认证的MBA项目是DBA项目认证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学校不提供MBA项目,DBA项目的认证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接受。AMBA对DBA项目的认证要求分为两部分:_是对提供DBA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二是对DBA项目本身进行评估。

 

一、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的联系与区别

 

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从学位层级来看,DBA学位与PhD学位都是博士层次,EMBA则是硕士层次。从培养对象来看,DBA项目与EMBA项目的培养对象都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很多管理技能,希望通过合适的途径怡当地表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思想,并与更多的人来交流与分享,进而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与升华,但是D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拥有

 

MBA、EMBA或同等硕士学位,EM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仅需要大学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PhD项目的培养对象是能在理论研究或学科发展方面有所创新或贡献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的人。从培养目标来看,DB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使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学者型领导”,他们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问题;PhD项目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者或理论研究人员。正是由于DBA学位与EMBA、PhD有上述区别,AMBA对该学位的认证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二、AMBA协会对学校或学院的认证要求

 

AMBA在对DBA项目进行认证之前,首先要对提供该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一般来讲,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学院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有能够清晰表述和定期审核的怡当的理念。该理念能反映学校或学院的优势,并认可研究和研究训练的重要性。第二,具备清晰、可信和连贯的战略,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或学院拥有的资源、约束条件及使命。第三,要有清晰的可实现的治理政策。学校或学院的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发展其治理政策。第四,要有市场合法性、安全的资金保障和制度连续性。第五,要有相对独立的身份,对决策如下事项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如战略发展、教育资源的管理等。第六,从事学校或学院管理的组织要完整而且有效,该组织要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能控制机构的未来。第七,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人群并且对其产品要有不断发展的市场意识,学校或学院要经常听取雇主的意见。第八,顾客导向,关于学校或学院与管理界的关系要有明确的阐述和有效的政策[3]。

 

除了上述要求外,学校或学院必须提供能够培养DBA学生或者是哲学博士或硕士的明确依据。学校还应该在内外部审核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拥有培养博士水平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资源,如图书馆、计算机、高质量的研究设施、商业数据库等。

 

三、AMBA对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认证要求

 

什么样的DBA项目才能通过认证?AMBA认为-所学校或学院提供的DBA项目需要在培养目标与结果、教师与学生、课程结构与论文评审、学习模式与学制等方面达到1定的标准才能够通过认证。

 

1.培养目标与结果

 

AMBA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培养目标和结果:_是预期的培养目标,二是教育结果,即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三是雇主期望DBA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DBA项目要培养的是商业领域中“学者型领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_,有助于跨学科的管理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二,使研究生具备从事商业管理研究的能力;第三,通过商业管理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第四,通过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使研究生具备解决真实的、独特的商业问题的能力[3]。

 

就知识和理解力而言,DBA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水平:_是在商业和管理的_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方面达到博士水平;二是具备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三是彻底掌握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管理研究方面的知识;四是具备为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辩护的能力;五是具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改革和管理变革的能力[3]。

 

雇主期望DBA项目的毕业生具备下述能力:一是能带来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解决新出现的商业管理问题产生影响;二是能向专业和非专业的听众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能采用创新或创造性的方式解决商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能领导组织变革;五是能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3]。

 

2.教师与学生

 

学校或学院应该为DBA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环境,其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要想获得AMBA认证,从事DBA项目教学和论文指导的大部分教师都要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有可靠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记录。教师尤其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水平或研究成果要在国内达到优异水平,部分要在国际上达到优异水平。学校或学院要制定合适的教师发展政策,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满足高标准。学位论文是衡量DBA学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准。因此,学校或学院需要为每个DBA学生配备至少两名论文指导教师,这两位教师应该具有优异的研究成果,至少有一名导师有作为哲学博士生或工商管理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另一名导师的研究领域必须与DBA学生的研究领域相同。

 

攻读DBA学位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_是拥有MBA学位或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或者是持有同等专业资格的人;二是有潜力满足DBA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要求的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者。_般来讲,学生在获得MBA学位或同等学力后,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攻读DBA学位,特殊情况下,有3年工作经验也会被允许[3]。

 

3.课程结构和论文评审

 

DBA项目的课程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位论文,二是课程。在攻读DBA学位期间,基于研究而做的学位论文是授予DBA学位的基本条件。该论文不仅要在管理专业实践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而且应该在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等方面作出贡献。该论文要求达到博士水平,并且必须通过口头答辩。答辩委员至少要有两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中_名必须来自校外。如果论文的写作和陈述用的不是英语,那么必须将其全部翻译成英语,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不同学校对论文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英国阿斯顿大学要求论文的字数大约在8万字左右,而我国香港科技大学要求在5万字左右,并要达到能出版的水平。

 

关于课程,研究方法训练课是DBA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陈述[3]。其他课程由学校或学院决定,这些课程应该达到博士水平。香港科技大学的DBA项目包括8门课程:_门必修课程,商业研究分析与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学生可以从如下三门课程中选择两门:经济计量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咨询;管理研究统计分析;5门选修课,从高级商业战略、高级金融管理、商业决策的方法论、战略供应链和后勤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前沿问题、领导力研究前沿等数十门课程中选修5门。此外,还有2次为期4天的研究小组活动[4]。为了拓宽学员的视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还邀请了世界_流的学者和企业家开设讲座。

 

4.学习模式与学制

 

DBA项目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全曰制、非全曰制、远程或开放学习或多种模式相结合。关于学制,一般要求是全曰制3年,非全曰制4年。由于攻读DBA学位的大多是公司或企业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因此,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非全曰制或远程学习模式。

 

如果学生采用远程或开放学习的方式,学校应在如下方面确保学习效果:第_,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学校的研究设施和图书馆资源;第二,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团队要密切合作;第三,确保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第四,确保学生与其他学位项目成员之间的互动;第五,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监管;第六,保证课程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第七,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

 

四、结论

 

在全球化时代不断变化、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素养,更需要具有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正是对此要求的回应。对大学或商学院来说,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巩固大学或学院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成为大学发展重要关系网的有机组成部分[5]。而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开设DBA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自1998年批准设立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一临床医学博士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设立了5种专业博士学位,分别是临床医学博士、兽医博士、口腔医学博士、教育博士和工程博士,分布在医学、教育学和工学三个学科门类。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共分两步走:“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气由此可知,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

 

1比较与借鉴

 

篇4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我国的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大背景应运而生。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于独立学院都是依附于一所公立大学举办的,母体高校的专业优势往往就成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基础。因此,除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雷同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专业设置同质化的不良后果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办学特色无法凸显、办学优势不明显。现行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就业和后续发展图4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调查图5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求调查以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为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表述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岗位胜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特色是以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为主线,重点训练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大众化和普通化,如除去专业公共基础课不谈,专业技术基础课有9门: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资本营运,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有12门:工业生产技术学(金属工艺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多媒体制作,管理心理学,项目管理学,财务管理,中国税制,货币银行学,专业英语;任选课有6门,部分课程的开出不尽合理,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实际存在脱节比较突出的是所选用的教材与实际联系不够,理论性太强,应用性不足。课程设置有重复和低效情况存在,如专业技术基础课中,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中,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就属于此种情况。轻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还会转向“普及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能在各种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我们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留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只设置了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结合工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企业考察),企业系统决策ERP课程设计,专业论文,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这些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差甚远。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管理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三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部门;四是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到国外学校深造学习。但不论是何种就业渠道,用人单位都会给毕业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很多毕业生经过职场的碰撞后,觉得原来我们院校的工商管理培养广而不精,使其感到在工作岗位上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也不会做,很是尴尬。那么用工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呢?图1-5显示的调查数据就能说明问题。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没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想直接进入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是不太现实的,专业博而不精是主要原因,缺乏实践的历练是其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克服“短板”,使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呢?对于我们独立学院来说,就要修正培养方案使之更为贴近市场才是关键。目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专科院校中均有开设。从近几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二是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如:北京大学按照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分为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英语和数学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再分专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应做重大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模块,四年本科的前一年为基础模块,后三年为专业模块。这样可起到前一年是厚基础,后三年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由其自我选择以后作为职业方向的专业。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其经管学部目前有8大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课根据意愿选择在其他专业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前一年的基础模块设置如表2。通过这样的修改,就能较好地改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困境,也可使我们独立学院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更加具有实用性而受市场欢迎。

本文作者:廖宇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

篇5

关于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教学”)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些特点与解决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1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基础。当前人们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定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研究认为,目前对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即远程学习者多以在职人员为主,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实践场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需进行实践教学[3]。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电大也把实践教学放在从属地位。是居于从属地位,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抑或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是实践教学定位的核心问题。中央电大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工商管理专业又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求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中,提高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和动脑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侧重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全面介绍了小企业从创办、制定计划,到企业运作的过程,目的是让成人学生学会如何创办和经营管理一个小企业。如果教师只介绍各章理论,讲解书本上一般知识,学生会感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如果通过介绍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则一方面,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进发新的思维火花,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极好途径。因此,对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电大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摆正两者的位置: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主干,从课程教学到集中实践,学校应该自始至终把实践教学放在主导的位置,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紧抓不放,锲而不舍。实践教学的主导性,是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

2.2实践教学的目标特点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要使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但是质量标准如何界定?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相比有何特点?这就要分析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它是界定实践教学目标的依据。(1)电大开放教育是成人教育,是利用成人的工作业余时间而对他们开展教育。相对普通学校学生而言,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业余生活。他们有工作,有家务,要为生计、事业奔波,虽然是学生,但学习不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工”与“学”的关系上,他们以工作为主,不可能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集中精力在读书学习上。(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多在企业工作,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工作忙,加班多,压力大,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更是有限。如以前我们曾提出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作为课程教学实践的形式,但是后来感到不可行,难以组织起来。又有的电大学校提出建立实践基地,实践证明也缺乏操作性。(3)学生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比较了解,有些是企业的管理者,实际经验比较丰富。(4)学生基础存在“先天不足”,很多学生进校时的基本学习素质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这样有些实践教学形式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于六七千字甚至上万字的论文无法驾驭,主要表现为: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缺少专业理论,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对论题、论点进行说理、论述;语句不通顺,标点不正确等。甚至一些学生选题喜欢选大题目、易找资料的题目,以致论文出现抄袭现象。综上所述,电大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有区别,实践教学的形式要简化,目标要适度,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到企业调查实习、参观实践,毕业论文的形式和内容也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目标的适度性,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特点。

2.3实践教学的手段特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电大的优势所在。开放教育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教育项E1,1999年中央电大进行开放教育试点的初衷,是注重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大教育已没有传统的广播电视的痕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已得到较快发展,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远程教育模式已经形成。“天网”指我国的卫星电视网络,“地网”指互联网,“人网”指电大系统的教学管理网络。而学习群体越来越大,截止到2010年底,安徽电大全省在校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为3067人,专科生9300多人,而全省工商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不到20人。师资的有限性和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覆盖面,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因此,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多元性和先进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运用手段的现代性,构成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特点。

3实践教学限制因素分析

十多年来,电大在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了多种形式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模拟实验、毕业论文等;但是,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它们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问题。

3.1资金、硬件条件不足资金、硬件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美国学者沃克温(J.F.Volkwein)1989年对86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联系最紧密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多少和学校规模的大小]。相对于普通高校,全国各级电大的普遍情况是,教学投入资金少,硬件条件差。各级电大均存在科研经费严重短缺情况。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难以在科研中得到提升和成长;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研究、实验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教师的积极性等,都受到限制。

3.2师资条件的限制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且要有较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实践经验,更需要有较高教学水平。例如,电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般都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有些还有多年的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需要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际问题有综合的分析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在毕业论文环节,电大学生基础理论普遍薄弱,写作功底、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要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还要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电大办学一直十分重视校内的课堂管理,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以管理课程、现代技术教学、传统授课为主,实践教学除了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之外,始终没有纳入教学管理的正常轨道,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比如工商管理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参与企业经营的策划,带领学生实习参观等;参加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科研课题也比较少。事实证明,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工作,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均大有帮助。在这方面,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比电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普通高校参加经济活动研究较多、科研课题多,一些高职院校都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3学风环境的影响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有人认为,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学风是学校内涵的重要标志之一『8】。普通高校存在学风问题,电大开放教育也面临学风问题。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为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态度不端正,学习只为一张文凭;有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读书,不上课,不看网上资源;少数学生缺乏认真踏实的学习精神,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等。不良的学风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一些学生不愿深入调查,不愿认真查找资料,缺乏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的精神,结果论文观点缺乏准确性,材料缺乏真实性,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环节未能真正体现实践特色。

3.4学生自身的因素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与学生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包括:(1)学习时间的有限性。(2)学生学习的业余性。开展实践性教学一般要求学生集中甚至脱产进行,比如社会调查,只能在企业正常上班时间完成,而学生也要上班,时间上有冲突。(3)学生住地的分散性。特别是市县级办单位,交通不便,学生分散,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更为困难。(4)学生基础的不平衡性。

4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4.1明确实践教学的形式

关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中央电大和各省市电大的有关规定以及不同的学者都提出多种不同的分类。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管理规定(暂行)》,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综合实践环节又分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文经类的课程实践包括课程实务、案例分析、课程社会调查、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课程等;社会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毕业论文环节包括毕业作业、毕业论文等。[11I有些省市电大把平时作业、案例大赛也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形式分类繁杂,且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有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其中,一些不应该列为实践教学的范围,如平时作业是正常教学所必需的学习环节,案例大赛只是少数学生偶尔参与的一种比赛活动,把这些列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显得牵强附会;有些在实际中难以操作,如参观、实习等。本文认为,限于电大的资金、硬件条件一时难以获得改观,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删繁就简,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最终目的,按照“简洁、可行”的原则确定实践教学的形式。可把以下4种形式作为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案例教学,课程实践,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其中,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课程实践主要是结合课程知识的社会调查,可以与平时作业综合考虑实施。中央电大应及时调整平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安排要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可以把平时作业作为课程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一。但是当前许多专业课程的平时作业实践教学特色尚不够,如“小企业管理”的4次平时作业,只有一次是涉及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

4.2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搞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关键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对企业经济管理实际和经济建设实际有更深的了解;模拟实验、毕业论文等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为此,必须做到: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建立新型队伍。树立重素质、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空对空”教学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对于今天电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多深入实际,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熟悉经济建设实际的新型教师队伍。第二,加强科研工作,实现“教研相长”。实践证明,教师单纯地教书对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是有限的,而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加强了工商管理教师与企业和社会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了解,积累实践教学的感性知识;另一方面,在科研中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4.3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整体把握,才能有效开展好这项工作,其中好的学风环境是前提条件。学校没有良好的学风,学生不愿意学,不花时间学,再好的师资条件、再硬的教学设施都是枉然。一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摆正学风建设中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二要抓好教、学、考的各环节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的管理,把学风建设与严格治教、严格考风相结合,把抓好过程管理与严格考风考纪相结合。三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动机,特别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篇6

工商管理学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学科,在国外只有硕士才会开展的该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已十分普遍,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不少从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反而不精,学术基础不牢,实践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也反映所学内容太过宽泛,缺乏实际锻炼,使得自己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当前高校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具有更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质量评价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提高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1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企业等方面知识,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适合管理工作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结成明显多于实践课程,且在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专业理论偏多,侧重于实用的知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课堂授课为中心,未能有效联系管理实践,导致学生缺乏操作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其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工商管理专业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由于这些知识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直接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没什么作用,忽视了部分理论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中对个案的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实验软件等进行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企业日常运行环境中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明确部分理论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将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加强实践,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创业教育和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变化多端的环境,只有勤加思考、努力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写作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也是个人应具有的重要才能,而沟通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有很多集体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基础。

1.4反馈教学信息

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管理手段的一种,也是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监督与调控,通过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水平、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节师生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是教学是在课外进行,传统的听课方式很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工商管理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实际操作为主,获得基本操作技能和感性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学。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落实较为困难,工科专科的学生只需在相应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即可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获得时间经验,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则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其时间很难用工科实习活动一般以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为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的控制与操作,构建并完善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主观随意进行的,而是受到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共同制约,这种约束也使得在构建工商管理学科时间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时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

客观性原则。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将其定义为各个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来权衡轻重,做到全面考虑和指标设置的客观性。

方向性原则。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来进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3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与课程实验。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既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大胆的去设计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验教学评价要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等方面来考察,确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所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制度、教学队伍、实验室配置、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来比较各项目标的轻重,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到社会组织的训练和考察,了解企业组织的管理概貌,对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毕业实习通常是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行,进入实习基地进行训练,技能弥补在校学习中理论知识的不足,又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演练的机会,还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有用的实践素材。根据以上两种实习方式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价。

3.3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是考验学生创造性运用、整合所学知识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可通过以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来进行。其具体指标可包括,在质量评价方面:选题质量(指导思想、题目难度、题目工作量、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文献资料运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水平、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毕业设计质量(论文技术规范、论文格式规范);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组织实施(毕业设计文件与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准备、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职称)、答辩及答辩组织情况、成绩评定。

3.4其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中,除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外,还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其都是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逐渐重视,实践教学的规模与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既有教学环节如学术论文报告、社会调查、软件模拟实习,也有将一种教学方式或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此外,还包括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可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结果表达、组织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

以上四个方面即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各个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流程、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福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非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所暴露出的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4.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均较低,很多学生不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式。师资力量匮乏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大阻碍,很多高校未能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在指导时,有些老师更多的重视科研与教学,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4.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了解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意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出改进建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高校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阻碍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少老师认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果的实践教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很多学生也认为即使参加实践教学,也可能仅仅是投入精力时间而得不到回报。以上观点使得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测系统,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有作用的建议。

因此,高校应端正师生态度,根据自身的实践模式来建立一整套与学校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5总结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各院校只有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2]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

[5]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6]刘与愿,李晓青.基于AHP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7]顾国爱.基于模糊AHP法的咨询服务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理论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篇7

自2001年起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从2001年的114万,到2017年的795万,差不多翻了七倍。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也出现了毕业就失业的现象,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不高,近日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含海归人员)技能结构与市场脱节,眼高手低,工作满意度低;而约有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状况,这类专业在很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时也都是热门专业,但是在学生毕业时,毕业生的就业却没有那么热了。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偏差,职业能力的培养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本质研究。职业教育当中的职业是指一般职业非专门职业,即Vocation而不是Profession。那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一般职业导向性,教育内容的选择以一般职业为导向,教学环境应建立与一般职业相类似的真实情景为基础,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能够在一般职业中就业并且得到发展为主要目标。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认知。应用型大学首先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并投入教学实践,相关研究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5A2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应用科技大学即相当于5A2类型。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工商管理职业教育课程,就是对高等专科课程甚至是本科课程的复制,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存在严重的照抄照搬现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果以工商管理类课程作为主导课程,对操作环节忽视,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实用性的话,不能够完成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的侧重点也不同。因为工商管理类职业能力教育的职业性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中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工商管理职业活动经验。

三、目前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与企业等市场主体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存在结构性矛盾。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跨入大众教育阶段,经过约20年的扩招,现在每年本科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已经达300多万,很多高校已经建设了新的校区,师资队伍的规模也相应增大了许多。但是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方面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情况,据有关调查显示,不能学有所用,专业对口的就业情况更是普遍,很多大学生觉得学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企业等用人单位反映难以招聘到优秀学生,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职业能力欠缺,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定位不清晰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特色不足。目前我国本科高校主要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不同类型的高校能够获取的有关办学资源差别很大,传统的985、211高校比一般普通高校可获得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造成很多高校的办学定位依旧以研究型综合大学为努力方向,不能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按照传统老牌高校的标准来,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工商管理类学科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沿袭精英教育的思路,偏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而脱离了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使得各个学校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三)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考评不合理

目前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考核与其他高校教师的考核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高校教师的考评特别是职称的评聘,各类型的本科高校主要还是以课题、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人才培养的因素,特别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与取得的成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课题与论文也是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考核及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在教师职称考核晋级的考核指标体系内,使得高校教师与经济社会生活脱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不懂经济管理实践,从理论到理论,偏重学术研究,本身不具备有关的职业能力,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也理解不深刻,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

(四)有关的多主体缺乏协同

高校、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等人才需求方在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方面不够。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离不开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协同。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学校本身的师资、教学条件等还远远难以满足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开始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开设课堂、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课堂授课等多种方式推进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企业等校外主体的积极性还不足,校内外不同主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方案都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其中的协调工作非常巨大。

四、建立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

(一)准确定位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工商管理类人才也是用人单位的重要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调研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是高校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

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涉及到多个主体,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人才培养有关政策规划的制定者,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和更新相关制度,而高等学校是核心,承担着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计划、实施等工作,企业等市场主体是人才的需求方,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最终需要市场来检验,同时企业等市场主体也应该参与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全程介入。

(三)重塑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考评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区别于传统的学术研究型高校,应用型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一线中,具备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高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依据以传统的知识考试为主,而忽视了职业能力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依旧以传统的课题论文为主,而忽视了教师本身的职业能力的考核,对应用型高校的考核评价也往往与其他类型的高校采取同样的考核标准,难以体现出应用型特色要求。因此有必要重塑应用型高校学生、教师及高校本身的考评体系,充分考虑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起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篇8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篇9

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所以,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是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考试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报考时间:

   

每年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中旬现场确认,12月底参加统考,3月中旬公布国家线,4-5月复试调剂,9月开学。

 

报名官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

 

招生专业:

   

金融、应用心理、口腔医学、应用统计、翻译、公共卫生、税务、新闻与传播、护理、国际商务、出版、药学、保险、文物与博物馆、中药学、资产评估、建筑学、军事、审计、工程、工商管理、法律、城市规划、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农业推广、会计、警务、兽医、旅游管理、教育、风景园林、图书情报、体育、林业、工程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艺术、中医等。

 

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获得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以毕业到入学的时间计)。

 

2.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3.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参加单独考试需要满足:

 

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并且是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

 

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数学或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篇10

一、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和墓础

从行业实践看,现代不动产管理是综合性管理活动,专业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投资及少量的工程知识。这一学科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原因,在于这一行业中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特殊性,以及开发过程和交易过程的复杂性、专业性,专业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其中,不动产市场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没有统一的市场、产品的非标准化(区位特性不同)、交易时产品不可移动交割等方面。房地产行业工作实践中,有估价、经纪、、法律服务、资产管理,也包括征地拆迁、报建、报批、项目筹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运营、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工作所需要的大部分都是“法商管理”专业知识。

“法商管理”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法商管理是以财经、政法类专业知识为主的法商综合应用管理,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营销、金融、投资、保险、会计、财经、政法等方面。由于其专业细分程度高,学科设置齐全,内容实用性强,能较好适应现代不动产行业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和要求。现代不动产行业管理中,还包含少量工程、规划知识。以法商综合管理为基础,经过专业资源整合,可以办起“现代不动产”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美国著名不动产学者查尔斯·H温茨巴奇等人所编写的《现代不动产》一书,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现代不动产管理专业内容的全貌,主要内容也是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从国外高等院校不动产教育的先进经验来看,不动产类专业作为一门应用管理专业,综合性强,专业性内容含量高,并非哪类专业基础都能办好。即使是有土木建筑专业的工科院校,也不一定在办房地产类专业方面具有优势,这与一般人头脑中的印象相反。在国际上,法商院校兴办的“不动产管理”专业教育,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表明,现代房地产管理教育应以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为基础。

二、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规范和引导

办好不动产专业教育,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引导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搞好学科管理和指导

建议由国家教育部组织,联合国家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国家司法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各大高等院校不动产相关专业的学者,成立“现代不动产管理”学科和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和发展我国高校现有的房地产类专业教育。 目前各个高校的房地产专业教育,分属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三个不同专业,这是计划经济观念的产物,必须加以规范和统一协调,才能有利于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发展。

(二)主要由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来兴办

从专业特点和内容看,兴办现代不动产专业教育,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更有优势和潜力。以广东商学院为例,房地产专业教育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在房地产营销、投资、资本运营、估价、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师资,已有一定的基础。此外,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的房地产金融、法学院的房地产法也有相应的师资。再加上正在筹建的行政与公共管理专业,若能进行资源整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在广东高校群同类教育竞争中有鲜明特点和相对优势。

(三)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定位

第一,“房地产经营管理”是个大专业,学历层次以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为主,还可考虑设置“房地产金融投资”、“房地产法律”等专业方向。若仅以其中的“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则可发展专科教育。因为房地产是应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不是专科两年所能学透的,否则学生毕业后,将难于胜任相关工作。

第二,专业内容规划可包括不动产营销咨询、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投资、不动产法律服务、不动产估价经纪、不动产公共管理。培养目标面向国土房管、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律师所、估价所、经纪所、行、咨询公司等)。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房地产专业师资,另一方面吸纳相关基础学科的人才。房地产是新兴学科,目前国内房地产类专业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人民大学、清华等少数几家高校。部分高校若引进房地产类的博士、教授有困难,但是,如果有选择地吸纳房地产相关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的专家、教授,如经济学、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区域经济、民法学等学科的人才,这些领域有很多高层次人才,也有兴趣从事不动产这一专业,吸纳这些方面的人才并不困难。

(三)做好相关学科的分工协调

不动产管理的学科有“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不动产法律”、“不动产估价”、“不动产投资”、“物业管理,’(本质是资产管理与服务)等,而“城市规划”、“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只是不动产管理的相关基础。

篇11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的培养特色取向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a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b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这一点主要反映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c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d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e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共性趋同

不少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

2.培养目标定位偏高

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3.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中专、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层次性不明显,从而使毕业生特色不鲜明。

4.适应能力差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无论在教育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专业”性质,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因此,急需我们加快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特色培养

要确定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合理定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构建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新模式。坚持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服务的思想,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以科学管理技能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准确定位,构造完整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从时间过程看,实践教学活动应贯穿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全部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经济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管理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去观察、认识现实的社会经济现状、市场竞争现象,去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环境与问题。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能,利用现代管理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针对性培养,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许多管理、财经和经贸院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人事管理、经营决策等实验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南京大学将投资建立“商学院实验室”,项目主要涉及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领域;

3.4实践与理论并举,措施得力,注重实效

(1)领导协调工作。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校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得到教务、规划、人事、财务、设备、科研等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篇1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篇13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