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通信科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的建设下一代网络就必须得构建一个拥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而由于光缆高达20年的寿命以及过高的造价,光纤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具有前瞻性,应该结合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设计。同时由于下一代电信网对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频率的高宽度,这一代的光纤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将被淘汰,那么开发新一代的光纤将势在必行。在G.652.A光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纤很好的解决了色散斜率的问题,减低系统成本,而且能实现更长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基于这些原因,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光纤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2
G300 现代妇产科进展
T063 现代化工
G653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N100 现代科学仪器
G321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087 现代雷达
G438 现代临床护理
* G798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G341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G067 现代免疫学
H417 现代农药
F25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U010 现代食品科技
T929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X673 现代隧道技术
G451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G421 现代药物与临床
G223 现代医学
N115 现代仪器
G963 现代预防医学
N111 现代制造工程
G9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G486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G826 现代肿瘤医学
M011 现代铸铁
T073 香料香精化妆品
A018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W024 项目管理技术
T064 橡胶工业
T953 消防科学与技术
P010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S027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G083 心肺血管病杂志
E046 心理学报
G476 心脑血管病防治
G419 心血管病学进展
G57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G260 心脏杂志
N080 新技术新工艺
V026 新建筑
A087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59 新疆地质
H90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H276 新疆农业科学
L007 新疆石油地质
G980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
V056 新型建筑材料
M102 新型炭材料
G721 新医学
R034 信号处理
* R052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R519 信息技术
R652 信息与电子工程
S002 信息与控制
A51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
篇3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计算机通信网在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安全性问题普遍存在,这也就促使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势在必行,但是在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要设计出能够满足系统建设的需求,并且要全方面的考虑到与计算机通信网有关的所有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篇4
二、真理需要
科技创新是探索自然奥秘、获取真理的劳动,因此,与目的合一的最高动机来自探索真理,运用真理为人类造福的需要,我们将此成为真理需要。科学真理是无阶级、无国度的,应该也可以为全人类造福。科技工作者运用智力和体力,寻求从前所不知的自然规律、技术方法和行为手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善人类境况,这是科技创新最高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境界。一旦人们从这种需求出发,形成科研动机且获得了满足,则不仅在真理的长河中注入了水流,而且自己也获得了个人经验的狭小圈子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因此,这是科研动机形成的自觉阶段。科学真理是全人类的真理,光凭个人的好奇与兴趣去从事研究,虽然比屈从与外界压力要自觉得多、也强烈得多,但如果不考虑科技工作者所负的社会责任,那么所从事的创造性劳动必然也只是以一己之得去求取心理上的宁静和智力上的快慰。应当懂得,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真理、造福人类,科技成果与社会的前进、历史的进化联系在一起。所以,外部需要必须有机地转化为内在需要,而个体的需要又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由此构成的需要系统就是以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系统。此时,探索真理、造福人类成为把个人的创造性融化在外部与内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中。由此构成的科研动机系统,清晰度和强度都达到了最高,自觉性也最高,可以持续不断地保持高度的驱策力和维持力,鼓舞和激励着科技工作者胸怀大志、刻苦努力,把自己的创造性才华无私地贡献给科学事业和人类幸福。胸怀这种科研动机的人,常常可以登上科技创新的顶峰,作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科技创新动机的系统性
上述各种需要系统转化而成的动机系统,是各种需要因素相互结合,协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呈现出鲜明的系统特征。
(一)根据需要的层次看,动机也应当是分层的
科研动机系统中总有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之分,主导动机决定着科研活动的趋向。科研动机系统由四个方面的需要转化而来,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就形成相应的主导动机,其他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究竟哪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决定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的相互作用,绝无统一模式。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科技工作者既可能主导动机相同,也可能迥然有别;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名科技工作者既可能始终不渝、不改初衷,也可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主导动机。同时,处于从属地位的非主导动机也在动机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动机系统中的各种动机是协合的
一个人可能因各种需要而产生许多行为动机,这些行为动机之间兴许存在着矛盾斗争,而且有时斗争会很激烈。但是,动机之间的斗争正好说明动机系统的动态特征,动机的相互斗争服从协合的原则。协合,指协同和综合,个体动机系统中虽有主辅动机之分,但个体在决定行为的选择时,不是把次要的或矛盾的动机弃之一旁,而是采取协同综合的方式,在各种动机的最佳配合中择优而行。如科技工作者具有远大的抱负和探索真理的愿望,因此,支配其从事科研的主导动机就是发现和认识真理,为人类造福。这在时间与精力上总与他们享受家庭生活快乐的需要有一定的冲突,似乎是鱼和熊掌不能两全。但是,这两种动机之间的矛盾远非不可调和。从长远目光看,它们是协合、互补的。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服务于全人类,当然也包括为科技人员的家庭服务;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欲望,适当地满足这些欲望不仅不影响他们的创新活动,相反却有助于充分完善他们的创新能力。否则,由于得不到正常的社会享受,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科技人员生活单调、情绪压抑、心理障碍加重,容易引起其精神不正常,削弱或阻碍他们探求真理的活动。
(三)各种行为动机构成的系统,产生系统整体效应
任何行为动作,表面上看只是受一主导动机推动,实际上是人们心中全部动机的系统效应。科技工作者因四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的动机系统,其中某一层次的主导动机驱策力最强,但其他方面的动机也不能忽视不计。任何强烈的需要只能相对满足,其中伴有其他需要的满足。所以,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从事某种科研工作,是动机系统的整体相应所致,各种分层的、驱策力不一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动机彼此相干耦合,产生系统整体效应,推动人们的外部活动。
篇5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篇6
二、考试改革的主要方法
篇7
L021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L019 石油机械
L031 石油勘探与开发
L030 石油炼制与化工
E126 石油实验地质
L005 石油物探
L028 石油学报
L012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L0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L008 石油钻采工艺
L025 石油钻探技术
G3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A113 实验技术与管理
C009 实验力学
Y018 实验流体力学
A115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G512 实用癌症杂志
G875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G534 实用放射学杂志
G586 实用妇产科杂志
G746 实用肝脏病杂志
G457 实用骨科杂志
G22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G700 实用老年医学
Q91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G652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G834 实用药物与临床
G324 实用医学杂志
G760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G768 实用预防医学
G856 实用肿瘤学杂志
G890 实用肿瘤杂志
* U049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U005 食品工业科技
U006 食品科学
U035 食品与发酵工业
U641 食品与发酵科技
U547 食品与机械
U029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H838 食用菌学报
E363 世界地震工程
E548 世界地质
A201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G90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G485 世界临床药物
G48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G483 世界中医药
A02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F033 兽类学报
R005 数据采集与处理
W009 数理统计与管理
B015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B007 数学进展
B004 数学年刊A
C036 数学物理学报
B006 数学学报
B012 数学杂志
S03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W022 数字图书馆论坛
H008 水产学报
H232 水产学杂志
Z016 水处理技术
X533 水道港口
P007 水电能源科学
W004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
W013 水科学进展
R050 水力发电
R049 水力发电学报
R587 水利经济
W011 水利水电技术
W50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W00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W003 水利学报
F010 水生生物学报
H850 水生态学杂志
H015 水土保持通报
H287 水土保持学报
H056 水土保持研究
E540 水文
E15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X528 水运工程
R566 水资源保护
W570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U056 丝绸
T094 四川兵工学报
J051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F027 四川动物
Z007 四川环境
V007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A0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75 四川医学
G745 四川中医
H862 饲料工业
H864 饲料研究
G07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T106 塑料
T014 塑料工业
T536 塑料科技
T079 塑料助剂
T580 塑性工程学报
X634 隧道建设
E123 台湾海峡
L009 太阳能学报
J01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M544 钛工业进展
T527 炭素
T015 炭素技术
N043 探测与控制学报
V531 陶瓷学报
H041 特产研究
V027 特种结构
T999 特种橡胶制品
L505 特种油气藏
N065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篇8
T532 化工科技
T146 化工设备与管道
T007 化工学报
T009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D604 化学分析计量
T025 化学工程
T567 化学工程师
T076 化学工业与工程
T50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D506 化学进展
D011 化学试剂
D018 化学通报
D030 化学学报
D501 化学研究
D037 化学研究与应用
T931 化学与黏合
T553 化学与生物工程
Z017 环境保护科学
Z005 环境工程
Z021 环境工程学报
D024 环境化学
Z554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Z506 环境科技
Z004 环境科学
Z003 环境科学学报
Z002 环境科学研究
* Z521 环境科学与管理
Z025 环境科学与技术
H049 环境昆虫学报
Z035 环境卫生工程
Z019 环境污染与防治
Z0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
G656 环球中医药
M631 黄金
Y040 火箭推进
N005 火力与指挥控制
N007 火炸药学报
X011 机车电传动
N069 机床与液压
N672 机电工程
R099 机电一体化
S004 机器人
N040 机械传动
M004 机械工程材料
N051 机械工程学报
N050 机械科学与技术
N057 机械强度
N047 机械设计
N054 机械设计与研究
N028 机械设计与制造
N053 机械与电子
N682 机械制造
N51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H24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R025 激光技术
篇9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篇10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
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篇11
J00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020 情报学报
S106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D002 燃料化学学报
P011 燃烧科学与技术
G448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E563 热带地理
E642 热带海洋学报
H516 热带农业科学
E110 热带气象学报
* H415 热带生物学报
G609 热带医学杂志
H223 热带作物学报
T105 热固性树脂
N071 热加工工艺
C134 热科学与技术
R501 热力发电
P006 热能动力工程
T013 人工晶体学报
N106 人类工效学
F041 人类学学报
G805 人民军医
T070 日用化学工业
U515 肉类研究
H097 乳业科学与技术
S011 软件学报
N029 与密封
R086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012 色谱
* H382 森林工程
E635 沙漠与绿洲气象
A063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70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E101 山地学报
G742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J022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A020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V012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A637 山东科学
H03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804 山东农业科学
A057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G511 山东医药
G06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G574 山东中医杂志
A014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39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390 山西农业科学
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R072 陕西电力
U025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17 陕西农业科学
A06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30 陕西医学杂志
G725 陕西中医
C060 上海城市规划
篇12
R028 激光杂志
E116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J042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A03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R586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H24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H227 吉林农业科学
G719 吉林中医药
E007 极地研究
G452 疾病监测
G439 脊柱外科杂志
N038 计量技术
N014 计量学报
S050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S049 计算机仿真
S0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S012 计算机工程
S034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S022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S025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S03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S520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S006 计算机科学
S085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S509 计算机系统应用
S018 计算机学报
S021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S029 计算机应用
S016 计算机应用研究
S009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S500 计算机与现代化
S014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S507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C003 计算力学学报
B014 计算数学
C094 计算物理
S718 技术经济
A656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292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A045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H240 家畜生态学报
G638 检验医学
G477 检验医学与临床
V051 建筑材料学报
V057 建筑钢结构进展
V045 建筑技术
* V523 建筑节能
V014 建筑结构
V044 建筑结构学报
S635 建筑经济
V005 建筑科学
V0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V047 建筑学报
Y564 舰船科学技术
A136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篇13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用科学的原理和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提供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师,或在学生。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按照“学与导和谐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
1、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两个层次。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两个层次即理论部分和计算分析部分,两部分知识比为30:70。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3、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
“点”是指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完成作业、实习。“线”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让学生把若干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实训。“体”是指让学生能就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高度整体把握统计的思路和统计分析、评价思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统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学家,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统计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5、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也不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木讷课堂。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统计教学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交互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