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士人文修养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士人文修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士人文修养论文

篇1

一、辩论教学法概述

辩论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辩论赛是一场训练,不仅仅是表达的训练,还是自我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辩论流程不是一个直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就像护理质量管理中的PDCA方式。从准备阶段开始,到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中都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学生再次搜集资料,进而分析判断,再进行有效表达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循环往返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我们常用于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只要是长期接受正确的辩论赛训练的同学,大部分都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备相当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力。

二、在高职教育中开展辩论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相对较晚,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师资队伍薄弱、实验、实训条件差的中职学校或者多所学校整合后发展而来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办学理念的更改,资金的注入,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大批量的初高中学生涌进高职院校,渐渐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管理难度大。高职学生也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低,加之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还存在部分偏见,导致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认知存在误区。二是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高中时候的后进生或者是问题学生,总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常规方法,整体文化素质低。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急需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曾经一贯推崇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了,所以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浮出水面。

三、辩论教学法的实施

1.预先安排。为了保证辩论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首先由老师简单介绍辩论赛的整个流程及要求。其次在班级里选取6名学生作为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最后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成2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每组再自由推荐3名学生分别作为第一辩手、第二辩手和第三辩手,学生将各持正反辩题进行辩论。

2.辩论准备。在辩论赛开始前2周,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作为辩论的题目,比如在讲述《护士人文修养》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学带的利与弊。每组同学派出1名学生抽题,一方作为正方,另一方成反方。在每组组长的组织领导下,针对自己方所持的观点,到学校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等。

3.辩论阶段。整个辩论过程中由老师作为主持人并公布评分标准(可参附表),评分标准应包括立论陈词、攻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评委提问、团体配合以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双方辩手开始辩论,包括立体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最后由评委组给出每组的分数,计算最终辩论赛成绩并公布。

4.点评。老师根据评委们按照评分标准所给分数总结本次辩论,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教师首先对每组的团体精神进行点评,其次是对每组四位辩手的协调一致和观点统一进行点评,最后对每位辩手的综合表现逐一进行表扬,比如普通话,立题明确、巧妙处理问题的技能、创造和谐的比赛氛围、仪容仪表的展示等,纠正个别辩手存在的问题,如语速太快、逻辑不够严密、层次感不强等。

四、开展辩论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发现辩论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意识。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从属的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满足了教学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表:

参考文献:

[1]周文琼.辩论教学法的运用与探索[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4):78-79.

篇2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护理教育中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培养[1]。有学者指出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2]。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社会知识是护理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医疗权利及患者的生命价值。

2 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中国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3] 然而我国多年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侧重专业素质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目前各院校开设的人文课偏少,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计不齐全,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沟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人文素质较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中的以人文、专业并重,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的教育现状有一定的差距[4]。

2.2我国护理教育中除了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外还存在两个问题:①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护理人文教育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的设置无统一规定,甚至缺少教材[5]。②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素质优良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削弱护理人文素质教的效果。师生对人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缺乏认识。一方面护生对学习人文课程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业务素质较好,临床经验丰富但缺乏人文知识。现已有资料显示,一些院校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提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从基本能力培训人手[6]。

2.3护理教育中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 人文素质的评价是一项集系统性、综合性、多层次、多角度于一体的工作,并非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就能一蹴而就。沈健等[7]指出,现行护理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未注重社会评价。素质测评手段机械和单一,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视人文学科知识。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测评环节也较弱,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通过测评手段起到评定、激励和督导学生学习和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护士个性人格,有利于体现护理专业价值,帮助护生建立健全的心理素质。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人文教育突出了医德上崇高无私,技术上精益求精,充分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特有品质,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体现护理专业价值。Tanioka等[8]通过对长期住院的精神患者研究发现在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将多学科相结合,给予患者必要的人文关怀是非常好的住院治疗模式。Groenhout等[9]通过对紧急医护模式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积极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格尊重与关爱。所以,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重视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

4 加强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4.1更新教育观念 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的医学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10]。医学护理人员不仅应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得到良好训练,还应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医学护理人才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的心理素质,树立为护理专业奉献的信念。人文素质教育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1],将人文素质教育寓于专业素质教育之中从护理学本身、教育本身和社会需求而言,都是护理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

4.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建设高水平的人文学科学术梯队 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师资是关键。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人文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人文学科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补充护理学基本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可将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双学位的师资力量作为人文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还应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以良好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学生的楷模。

4.3合理设置显性课程 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人文课程体系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12]。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学科门类广,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学科强的优势,通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培养护生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除加强以往所开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等课程的改革外,在教学计划调整过程中,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例和增设了一些人文课程。在增加人文课程的同时,注重精简和压缩传统的生物医学课程,彻底打破原有的三段式的护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科间内在结构和逻辑上的联系,使护、医、文相互渗透,力争体现"突出护理、加大人文"的新型的护理课程结构体系。

4.4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能使学生通过人文环境熏陶、文化知识学习、文化活动实践,优化人格、提高境界、培养素质、全面发展[13]。如开展专题演讲会,让护士表达自己对护理的认识和心声,增强对护理的热爱;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激发爱心,唤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的传达给护生;举办人文讲座、名片名著欣赏等,使她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得到不断的升华,以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

4.5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内容从侧重考察知识的记忆转向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一点上,可借鉴国外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14],包括考试、论文撰写、讲座及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等,从而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选择与评判能力等社会综合能力,全面评判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是塑造灵魂、构筑精神世界和达成完美人格的教育。护理教育中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护士热爱护理工作的情感,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和懂得患者[15]。在现代护理教育中,把科学的知识融入到人文精神中,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使护生热爱护理事业,提高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模式的需要,做一名忠诚为人类健康负责的坚强卫士。

参考文献:

[1]任志英,邵越英.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探索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J].护理研究,2006,20(11B):2996-2998.

[2]李静.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8,3(3):95-96.

[3]朱蓝玉,钟玉杰.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9):1794.

[4]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83-784.

[5]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OO6,20(9:中旬版):2439-2440.

[6]刘晓慧,张学明.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中融人人文关怀理念[J].天津护理,2008,15(3):177.

[7]沈健,李智巧,冯磊.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14-15.

[8]Tanioka T, Mano M, Takasaka Y, et al. Challenge ofpsychiatric re-habilitafion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s using the Nirje's normalization principles as a valuation standard:two case studies[J].J Med Invest,2O06,53(3).

[9]Groenhout R, Hotz K, Joldersnma C. Embodiment,nursing practice,and religious faith:a perspective from one tradition[J].J Relig Health,2005,44(2).

[10]杨晋田,时坚.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5(4):434-435.

[11]黄弋冰,许乐.临床护理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6):376-378.

[12]李秋萍,杨支兰.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32-134.

篇3

2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人才培养

2.1 急救意识、技能,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2.1.1培训项目 张环英[5]等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阶梯式培训的方法中将卫生部的颁发的50项护理技术操作列入培训计划,再结合急诊专科特点,选定18项急救护理技术及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院前急救及急救分诊的培训、群死群伤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培训、综合模拟急救演练等。王力[6]等选择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为徒手心肺复苏、电动吸痰、电除颤、深静脉穿刺,4项操作以《基础护理学技术操作程序、测评与考核》、《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教材,统一操作及评分标准;模拟抢救演示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中毒、颅内高压综合症、外伤性失血性休克和羊水栓塞7种危急重症,均以《急诊护理学》为教材,统一抢救程序及评分标准。

2.1.2 培训方法及效果 目前,各医院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开展最多的是一些院内活动,几乎很少组织短期或长期脱产学习培训。贾胜欣[7]等采用体健式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培训效果。许乐芬[8]等认为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方式普遍受到护士的认可和好评,增强了护士综合急救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护士的自信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葛宝兰[9]等认为情景模拟和个案分析的培训方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无论在加强临床理论知识水平方面,还是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夏丽[10]认为应急预案演练的重点在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廖全全[11]等采用“社区―院前―院内急诊”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社区护士,结果首次培训、复训考核合格率均为100%;首次培训优秀率31.3%,复训优秀率75.3%,复训优秀率显著高于首次加强对急救技能的培训。定期复训,尤其是基本生命支持[12]技能的定期复训非常必要,这也是急诊医学界的共识。同时还应具备因其它特殊原因如:火灾、突然停电、停氧、停水等造成的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有力的保障[7]。

2.1.3 国内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式 国内对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在智教育为主,培训基地为医院,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如2007年安徽省认定具有急诊转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有6家,江苏省论证评定的急诊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的医院有2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担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如上海创建了中医合作的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北京也正在创建与加拿大、香港合作的危急重症专科资格培训中心。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正确价值观能使人产生持久的内在动力[2]。工作在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承担着抢救生命的重任,在心理上要有为患者忠诚献身的高尚情操,珍视生命,对不同民族、种族、信仰、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的人都要平等对待[13]。充分启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业树新风,教育大家在商品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忘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2.3 护士语言素质及沟通能力培养:大多数急诊患者及家属都有急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对护士的语言非常敏感,护士在抢救操作过程中说话的内容、声调、态度、表情对患者及家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加强护士语言修养和在紧急情况下恰当揣摩他人意图、把控和驾奴病人及他人的能力。使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用词恰当得体,语言表达清楚、亲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患者和家属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气氛。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耐心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医院“实行绿色通道”,对医患紧张的情况,护士首先要保持镇定,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对不同情况、不同的对象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使患者和家属都得到满意的答复;另一方面,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掌握分寸,不要在患者面前埋怨、抱怨,所以语言素质的提高是减少急诊纠纷的一个重要方面[14]。

2.4 锻造稳定的心理素质:急诊面对突发及应急事件较多,而酗酒、吸毒、自杀、他杀及恶性事故就诊时本身就带有法律纠纷,面对这种情况,情绪稳定性差的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造成抢救工作忙而乱,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心理素质的敏感性训练,锻炼他们在应急情况下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另一方面作为领导者应重视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加强关怀、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适当提高待遇,并通过制定一些确实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护士的压力,降低护士的疲劳程度,从而使抢救质量得到保证[15]。

2.5 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教育:法律在不断走向健全和成熟,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必然。然而目前急诊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却落后于形势,在执业中不注意自我保护,为此强化急诊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任务[16]。通过对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各种文件的书写,时刻绷紧护理安全这根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明确患者的基本权利,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

2.6 提高信息素质、自学能力及科研水平: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具有独特性的本质,是一个人通过培训能把信息资源应用到其工作中的能力。采用针对性讲授法、实例系统应用法、小组讨论法培养护士的信息素质[17-18]。为护士制定读书计划,指导他们有重点地阅读中外期刊和书籍,定期写小结;并逐渐培养他们在实践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收集、整理资料,每年写1~2篇专业论文。同时加强对论文的质量把关,并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大胆思维和创新。

2.7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19],现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的医患关系已经逐步发展为“共同参与型”,在急诊工作中,医务人员不能仅仅将患者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生物个体,而更应该将他们看作是具有丰富情感和社会属性的人,真正关怀、体谅和同情患者,如果患者由于疾病的痛苦而出现不礼貌或蛮横的行为,医护人员应理解[20]。急诊患者一般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感情交流,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和相互信任的建立,彼此仅仅是治疗和被治疗的关系,因此,在急诊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更应注重对在职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当前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熟练的创造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急诊胆识、应急意识,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稳定的思想状况、高度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敏感的信息素质。只有加强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才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2] 裴少梓,包家明,赵燕.护士形象礼仪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16):1516-1517.

[3] 王宏哲.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J].医学信息,2010,23(10):316-317.

[4] 张利岩,高歌,王颖等.现代护理管理中如何提高人员与素质更新管理理念[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07-409.

[5] 张环英,张翠雁,卢秋香,等.急诊护士急救技能阶梯是培训的方法探讨[J].现代医院,2009,30(18):2186-2188.

[6] 王力,陈新怡,刘诗文,等,军队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6):98-99.

[7] 贾胜欣,吴景梅,张会然,等,体验式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22-23.

[8] 许乐芬,王茂桂,陈慧,等,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48-149.

[9] 葛宝兰,常娜,杨海娥.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10] 夏丽。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2-43.

[11] 廖全全,张文武,王立军,等,三为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在社区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7-9.

[12] 沈洪,赵世峰庚炎.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自动体外除颤(AED)与除颤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53-257.

[13] 李欧,壬重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7.

[14] 比古丽森,沈艳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急诊患者职业素质培养的见解[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1):299.

[15] 陈丽花.急诊科护士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61-562.

[16] 黄秀金,许萱荷.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广西医学,2003,25(10):2065.

[17] 刘雪松,詹洁,李冬梅等.急诊科护理人员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9):53-54.

篇4

原因分析

分析我院出现护理差错的原因有:①护理队伍素质较差(政治、心理、业务、伦理、语言等);②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长期以来,基层医院护士工作超负荷,以致患者多,护士少,秩序乱。③护士工作责任性不强:不能自觉执行三查七对,如转抄各种卡片、配药、摆药不认真进行核对。对危重患者观察不认真、不仔细。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随心所欲。巡回病房不及时,责任心不强。④有些护士家庭负担重,精神、体力疲劳过度,上班后常常精神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⑤社会对护士职业存在偏见,医疗单位对护士晋升、晋级、进修、待遇等方面考虑较少,致使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心猿意马,得过且过。⑥个别护士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因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⑦自身的生理因素,如月经期或更年期。⑧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力,给某些护理人员可乘之机,工作草率,蒙混过关。

对 策

工作责任:首先使每一位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珍视重任,尊重人的健康权力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对护士而言,在所实施的全部护理技术操作中,优先考虑的应是患者的安全,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使每个护士能够启动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和义务,从身边最熟悉的事入手,意识到自己的角色重关人命,从而营造一个强烈的护理职业安全氛围。

视质量为生命:建立护理质量监护本,结合护士长每天至少4次下病房查房,每周按护理质量进行有计划全面检查,每周、每天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亟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及时个人反馈、及时修整,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绝不宽容。如一名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被发现,当即给予严肃处理,扣罚奖金,并在科务会上进行检查,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违反,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谨慎细微,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团队协作:护士在工作时必须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工作,才能保证聚精会神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但有意注意时间久了,会使人疲劳,出现“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造成差错事故。因此,鼓励和培养护士间团结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将护理检查分为护理文件、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环境管理、药品管理四大内容,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及口头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医疗氛围。

倡导人文关怀: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的工作环境里,会使这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欠灵敏,甚至迟钝。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护士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长,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同时,若把“你辛苦了”、“谢谢”、“你做得好”、“继续努力”等鼓励和安慰的话挂在嘴边,善于发现并肯定护士的优点,不足之处以个别提醒为主,少用当众批评,尽量保护护士的自尊心,经求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好的建议予以采用,并在例会上表扬,使护士责任心、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及意识增强,关心护士业务生活爱好,尽量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对护士合理要求给予满足。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选择四川省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护理院校的专家32名。32名咨询专家平均工作年限为(27.53±6.82)年;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22名(68.75%),副高级职称10名(31.25%);最高学历博士1名(3.13%),硕士9名(28.13%),本科22名(68.74%);护理教育专家8名(25.00%),临床护理专家18名(56.25%),医疗专家6名(18.75%);来自于护理院校2名(6.25%),来自于培训基地30名(93.75%)。

1.2方法

1.2.1成立课题小组本研究课题小组包括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和硕士研究生2名,主要负责分析文献资料、拟定咨询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咨询专家、研究结果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等。

1.2.2制订咨询问卷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的培训现状和《大纲》要求,根据护士岗位胜任力(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为基本框架[5],设置培训课程和具体培训内容的条目,并选择5名规范化培训基地护士长进行预调查,通过课题小组分析、反复讨论及修改预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本次专家咨询问卷。专家咨询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①问卷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②专家的一般资料: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③问卷主体:包括专家对具体的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和权威程度自评表,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运用Likert5级评分法,将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依次赋值为5、4、3、2、1分,分值越高表明该课程越重要,设置的必要性越高。

1.2.3实施专家咨询本研究共实施两轮专家咨询,通过电子邮件或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咨询,并于发放14d后回收。课题组对第1轮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与咨询专家交流反馈后,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参考相关文献,将重要性赋值均数≥3.50、满分比>20%、变异系数<0.25设为条目筛选的指标[6],同时满足以上3项指标予以保留,不满足者删除,对于仅满足其中1项或2项的条目,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保留与否。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意见提出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采用判断依据系数(Ca)、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Cr),用均数±标准差与条目满分比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CV)、协调系数(Kendall’sW)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

2.1.1专家积极程度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分别发放咨询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咨询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占比分别为78.13%、15.63%,表明专家对本研究感兴趣、积极程度高。

2.1.2专家权威程度一般Cr≥0.7表明咨询专家在此研究中的权威程度比较高[7]。本研究2轮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5、0.92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咨询内容的权威性高,结果可信程度高。

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以评价各位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的一致性。当CV值越小、协调系数值越大,说明专家意见越统一。本研究第1轮咨询CV为0.09~0.28;第2轮咨询CV均<0.25,表明专家意见较统一,具有较高的协调性。第1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308,P<0.001;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382,P<0.001,与第1轮结果比较协调系数有所增加,说明经过第1轮咨询建议和意见的整理修改后,各专家对本研究咨询内容的评价一致性更好。

2.2专家咨询结果

2.2.1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一级指标(课程模块)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符合上述指标纳入标准,同时专家未提出意见,因而不再进行第2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和统计分析结果,二级指标(培训课程)的调整如下:按照大纲的设定及实际授课安排,将“专科技能操作”按照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进行拆分,专家认为能更系统地指导培训实施;专家对部分培训课程名称的描述进行规范统一。三级指标(培训内容)中“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及投稿”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但专家提出科研能力是执业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对于临床知识薄弱的新入职护士而言科研有一定难度,故将指标修改为“文献阅读方法”;增加课程“多重耐药菌的防护措施”;此外设置了“多元文化交流”课程,以适应四川省境内藏、羌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

2.2.2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二级、三级指标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专家只针对部分指标内容进行调整,研究者按照专家建议和研究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修改。通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以及和部分专家交流后,认为研究得出的培训课程较为合理,培训内容设置的结构恰当。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共设置186学时,包含3个培训模块、19个培训课程、122个具体培训内容,见表1。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的意义

本研究结合护士岗位胜任力和专家讨论达成的共识,运用模块化的思想,从“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进行培训内容的设置,涵盖了护士岗位所需的胜任力[9]。有报道指出,新护士岗前培训应与后续临床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衔接紧密、培训内容不重复且全面,以提高培训效果[10]。本研究与该建议相符,以护士岗位胜任力为框架,搭建了新护士从岗前培训到临床专科培训各阶段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内/外/妇产/儿科等专科知识和技能,还关注新入职护士人文修养、职业价值观和角色转换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本研究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全面,为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陈殷钰等[11]指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能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助于新护士能尽快胜任岗位工作。本研究的课程设置可靠,能有效地指导新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

3.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结果科学

本研究课程设置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同时大量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岗位胜任力为框架,并运用Delphi法对3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专家的遴选是Delphi法结果可靠的关键[4]。参与研究的32名专家均为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资深专家,高级职称者占75.12%,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35.25%,从事护理工作30年以上者占40.56%,表明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在2轮咨询中,专家给予多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统计结果表明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也反映出专家对本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因而保障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3.3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