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广告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简介
1.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
言语行为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奥斯汀提出,它是关于怎样使用语言的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
2.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奥斯汀的理论,言语者会有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奥斯汀认为“在常规意义,我们把说某种事情的行为叫做完成一种叙事为”[3]。这种叙事行为就是言内行为。言外就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表明说话人为什么这么说,或者说他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义。言后行为就是话语在听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影响。
二、广告语的简介
1.广告的定义
英文中advertisement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advertere。但是目前为止对于广告一词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2.1英语广告语的音系特点
广告语经常运用押韵、象声、谐音等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使消费者听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将其熟记于心并以此来达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如:The best the man can get---Gillette Razor(吉列剃须刀)[1]。在此则广告中,运用了 best, man ,can 和get中的四个元音,使读者读起来能够具有韵律和节奏。
2.2英语广告语的形态学特点
英语广告语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对合成词、创新词等的使用上。如在摩托罗拉广告中“HelloMoto”便是一个创新词。
2.3 广告语的句法特点
广告语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熟悉其产品,以此来达到获利的目的。最可靠及有效的方法便是用简短和有效的句子来清楚地表达其意图。所以,其句法特点包括(1)以简单句为主,如:Coke adds life——Coca Cola.[1] (2)祈使句的应用,如:Obey your thirst——Spirit(雪碧).[1]
三、英语广告语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1.英语广告语的言内行为
奥斯汀认为说某种事情的行为叫做完成一种叙事行为。完成一个叙事行为大致相当于发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或话语。
2.英语广告语的言外行为
“以商品或服务为基础,广告建构了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5] 广告语的最终目的便是让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满足其自身需求。为了说服消费者,广告商便会采取十分有效的广告设计手法来吸引消费者,而言外行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便会有很好的效果。以下几种言外行为在广告语中经常出现。
2.1阐述类的言外行为
这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命题的真实性,语言和客观实践要相符合。广告设计者为了出吸引消费者,运用了阐述类的言外行为已达到促进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
2.2 指令类的言外行为
指令性的言外行为在英语广告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通过建议性和要求性的语言来组织广告的内容。它作为广告语中的一种类型,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广告语之中。并且也被称之为一种十分有效和有语言力量的用法。
2.3 承诺类的言外行为
承诺类的言外行为在英语广告中的体现更为突出。表说话者要承诺要有的一些行为,也就是说话者对将来的行为要承担的义务。这种广告类型与其他的广告不同之处主要变现为该类型广告意在强调保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荣誉。并以此来在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固定的荣誉象征,并且在产品享有荣誉的背景下,从而增加消费。
篇2
一、广告文字创作的重要特征
1.文字新颖醒目,刺激记忆,促进销售。
2.重复—成功广告之秘诀(不论是广告的重复出现,还是广告文字中的运用重复修辞手段)。
3.文字简单—有时人们并不一定想阅读广告,因此,广告则必须迅即表述其信息内容,不可浪费语言文字。字词、句子、段落的简短有助于阐明信息,使之易于阅读,接受。
4.文字通俗易懂,涵义明确—如果读者迟疑在某一不认识的字前,该广告自然失去了应有的注意力。因此,广告文字语言须通俗易懂,涵义明确,不可用深奥难解,涵义模糊之词。
二、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1.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广告英语的用词与普通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必须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富于感彩和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DifferentcountriesDifferentlanguagesDifferentcustomsOnelevelofcomfort,Worldwide(一家航空公司的广告)。动词多用短音节的最常用的词,比较上口。
2.模拟创造新词。为了促销其产品,广告商总是不断地挖空心思,创造新词,借以标新立异,吸引顾客按照英语的构词规律,毕业论文造一个独创的、能为读者所理解的词或短词,可有效地加强广告的新奇和生动,也增强吸引力。广告英语生造新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拼。在英国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DRINKAPINTAMILKADAY这是一则劝人每天喝一瓶牛奶的广告.全文应是:Drinkapintofmilkaday。这则广告利用发音把广告文字巧妙地组合,创意新颖,离奇醒目。因为这则广告的流行,pinta一词竟成了牛奶的代名词。例如牛奶涨价,不说milkhasgoneup.连报纸上也说pintahasgoneup。有些广告文甚至给pinta加上了’s,变成了复数形式.
(2)造字。例如:TheOrangemostestDrinkintheworld.这是一条饮料广告。”Orangemostest”来源于Orange——most——est,其中most与est都表示形容词的最高级,在此与orange连用,借以表现这种饮料的“高质量,高纯度,高⋯⋯”给人丰富的联想。3.借用外来词。英美国家中的许多商品都是直接由国外进口或者虽由本国生产却富于国外风味。因此商品广告中便经常出现外来语字眼,以表示商品所拥有的迥异风味或较高的质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广告英语中,使用得最多的外来语是法语和西班牙语.如:
(1)BonVoyage(一路平安)常用作香水牌号。因为法国以生产香水和化妆品著称于世,所以美容品中加上一点法语会增强这些商品的价值。
(2)Perrier——.withadded.Jenesaisquoi这是一则介绍法国软饮料的广告
“jenesaisquoi”是一句法语意为“Idon’tknowwhat”这里使用简单的法语,既增强了消费者对此饮料的好奇,又增添了它的正宗法国风味。
4.运用复合词。用复合词的构成较灵活、有新异感,故广告英语中复合词用得很多。像color-freshness颜色鲜艳,fragrant-aroma香气馥郁,top-qualitybulbs高品质灯泡,up-to-the-minutefashion最新款式的服装,line-dry一晾就干,shining-clean净亮,quickfrozenfood速冻食品。
5.大量形容词的使用。在广告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形容词.而且大都是评价性形容词及其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广告英语中的形容词按其修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情况,为顾客介绍商品的各种性能;另一类是对商品作主观评价,这类形容词有强烈的赞扬性和感彩,硕士论文称之为评价性形容词(evaluativeadjectives),如good,real.beautiful,delicious,true,fresh,mar-velour,wonderful,super,special,big,large,oversized.)等都是评价性形容词。为了推销商品,广告商们自然要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那么最能打动人心的词汇就是评价性形容词。
WhataGoodtimeforaGoodtasteofakent?——Kent烟Whyourspecialteasmakeyourpreciousmomentsevenmoreprecious?——Lipton茶
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排比、比喻、押韵、拟人、夸张、设问等。现分别举例如下:
篇3
广告的定义甚多,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给广告所下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美国广告主协会关于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诱发广告受众在获取信息后做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以及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其中诱导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各种功能都是为诱导功能服务,都在努力使广告起到最大的诱导说服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的商业效应。
由于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有些学者指出,一则成功的广告应该符合ACCA原则,即认识(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说服(conviction)、行动(action)。这是因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一则广告能否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和认识是导致广告成败的关键。同时,广告必须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否则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Sperber和Wilson(1986)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认知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但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关联(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是最佳关联,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并据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作为交际的翻译,在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出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形成对原语文本的理解;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交际的另一双方,译者通过译语文本把自己对原语文本的理解传递给译语接受者,从而使译语接受者能够推导出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正如Gutt所指出,“成功的译文就是译者确保译文中交际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期待与原文一致。”译者要传达的并不是原语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原语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与词汇层面的等同。三、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交际者(广告主)诱导和说服交际接受者(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服务等的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广告受众一般很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研读广告,因此广告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住广告受众,并应迅速说服他们做出购买的行动。这样一来,在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下,一些对交际双方而言不言自明的东西常常会被省去。而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各不相同,缺乏共享的认知环境,消费者只能通过译者对广告主交际意图的推断,在译者和消费者共有的背景知识下,接受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只有基于这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原交际者才有可能与接受者进行交际,并认为接受者会理解其交际意图,也正是基于这种共有知识,接受者才可能正确理解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打破原语广告词和句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的束缚,从原交际者(广告主)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性,然后在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广告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下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诱导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或服务。一则广告之所以成功,可以说是因为交际者与接受者之间达成了一种较为和谐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基于交际双方在共享的认知环境下得以实现的。
因此,在翻译时就不能只停留在广告的词和句的语言层面上了,而应在原广告词语与原语语境之间寻找出他们最佳关联性,然后将原广告的意图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尽管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相差甚远,但正如德国功能派译论家Reiss和Vermeer所指出的,“翻译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诱导说服性的言语行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一种语用行为。因此我们在研究广告翻译时,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对其进行指导。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只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但它却能有效地阐释广告翻译,指导翻译的实践。只要运用得当,它能够起到传统翻译理论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如下: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Goodbuy
Winter!
100%CottonKnitwear$40
这是一则冬季服装削价出售的广告。从字面上看,是指物美价廉的一桩划算的好买卖。但当读者把Goodbuy与winter连起来读的时候,才懂得该广告暗藏玄机,妙语双关。它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Goodbyewinter!)。本公司在进行换季大甩卖,提醒人们这是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作者利用Goodbuy和Goodbye谐音这一特点,使同一发音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划算的好买卖;二是向(寒冷的冬天)道别。一箭双雕,旨意深远,耐人寻味。
(2)Trustus.Over5000earsof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WEAR-EVERintroducesanewconceptinglassovenware:CLEANABILITY.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Moneydoesn’tgrowonthetrees.Butitblossomsatourbranches.
这是LioydBank(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广告。广告字面意思是: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树枝上开花结果。这则广告里的branch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字面意思,即树枝;而更深一层含义是指该银行的各个支行。该广告蕴含的意思则是:如果你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你的钱就会不断增值。就像枝头上的蓓蕾一样年年不断的绽放、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永不枯竭。
(5)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one’s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Adealwithusmeansagooddealtoyou.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good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WhichlagercanclaimtobetrulyGerman?This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can字上做文章。
(8)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tin,drink)can(refresh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
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推销甜玉米的商业广告,ear具有“穗”和“耳朵”双层含义。成语fromeartoear一语双关,既表示了因满意而乐得合不拢嘴,又表示因喜欢而吃了一穗又一穗。广告词中的双关语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令人难忘,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10)You’llgonutsforthenutsyougetinNux.
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go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1)AMarsadaykeepsyouwork,restandplay.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saway和AllworkandnoplaymakesJackadull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三、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
1.分别表义法
若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可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TheUniqueSpiritofCanada.
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3)I’mMoresatisfied.
(14)AskforMore.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Alliswellthatendswell.
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Wetakenoprideinprejudice.
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and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双关内含便不言自明了。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机智、幽默的色彩。
3.侧重译法
广告中别具匠心的双关表现手法有时难以表述于译文中,结果只好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及暗含情态,尤其是有些广告含有多组双关和一语多关,只好采取侧重译法,守住概念意义。
(17)Thedriverissaferwhentheroadisdry;Theroadissaferwhenthedriverisdry.
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18)Whenthewindhasabite…andyoufeellikeabite…thenbiteonawholeNut.
bite一词在这里有多层意思:刺痛;食物;咬。它的多层含义使全营养坚果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的感受跃然而出。这句广告词的翻译可分别把bite一词表达的多重意义表述出来:“当寒风刺骨而您又想吃点儿什么的时候,请嚼嚼全营养坚果”。
侧重译法是对广告双关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取舍。经过这种取舍后,双关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只剩下一层,所以也就没有双关可言了。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适合这种翻译方法,事实上,这种侧重译法正是双关语具有可译的例证。
4.补偿译法
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但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
(19)OIC
篇5
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传播活动,影视广告的传播过程,不仅包括从广告的内容传递到受众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受众对广告的理解、判断与接受,即广告审美。
(一)适应受众的审美趣味
审美语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一个审美语境中,又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趣味。所谓审美趣味,在影视广告层面上来讲,就是指受众对影视广告
进行鉴别、品评以及接受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喜好偏向及其选择。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审美趣味是和当下的大众文化语境紧密相关的。大众文化也叫流行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4]大众文化“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特点,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了当下最为流行、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现象,大众文化的追随群体也迅速庞大起来。基于此,影视广告就要适应受众对大众文化审美趣味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得影视广告的表现不落伍,符合受众的审美趣味,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提升受众审美水平
篇6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广告形式千姿百态,广告创意千变万化。广告语言是广告的语言文字要素,是实现广告目的的主要手段。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双关,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二、广告双关语的类型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如下: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Goodbuy
Winter!
100%CottonKnitwear$40
这是一则冬季服装削价出售的广告。从字面上看,是指物美价廉的一桩划算的好买卖。但当读者把Goodbuy与winter连起来读的时候,才懂得该广告暗藏玄机,妙语双关。它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Goodbyewinter!)。本公司在进行换季大甩卖,提醒人们这是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作者利用Goodbuy和Goodbye谐音这一特点,使同一发音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划算的好买卖;二是向(寒冷的冬天)道别。一箭双雕,旨意深远,耐人寻味。
(2)Trustus.Over5000earsof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WEAR-EVERintroducesanewconceptinglassovenware:CLEANABILITY.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Moneydoesn’tgrowonthetrees.Butitblossomsatourbranches.
这是LioydBank(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广告。广告字面意思是: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树枝上开花结果。这则广告里的branch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字面意思,即树枝;而更深一层含义是指该银行的各个支行。该广告蕴含的意思则是:如果你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你的钱就会不断增值。就像枝头上的蓓蕾一样年年不断的绽放、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永不枯竭。
(5)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one’s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Adealwithusmeansagooddealtoyou.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good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WhichlagercanclaimtobetrulyGerman?This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can字上做文章。
(8)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tin,drink)can(refresh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
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推销甜玉米的商业广告,ear具有“穗”和“耳朵”双层含义。成语fromeartoear一语双关,既表示了因满意而乐得合不拢嘴,又表示因喜欢而吃了一穗又一穗。广告词中的双关语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令人难忘,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10)You’llgonutsforthenutsyougetinNux.
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go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1)AMarsadaykeepsyouwork,restandplay.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saway和AllworkandnoplaymakesJackadull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三、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
1.分别表义法
若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可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TheUniqueSpiritofCanada.
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3)I’mMoresatisfied.
(14)AskforMore.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Alliswellthatendswell.
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Wetakenoprideinprejudice.
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and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双关内含便不言自明了。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机智、幽默的色彩。
3.侧重译法
广告中别具匠心的双关表现手法有时难以表述于译文中,结果只好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及暗含情态,尤其是有些广告含有多组双关和一语多关,只好采取侧重译法,守住概念意义。
(17)Thedriverissaferwhentheroadisdry;Theroadissaferwhenthedriverisdry.
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18)Whenthewindhasabite…andyoufeellikeabite…thenbiteonawholeNut.
bite一词在这里有多层意思:刺痛;食物;咬。它的多层含义使全营养坚果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的感受跃然而出。这句广告词的翻译可分别把bite一词表达的多重意义表述出来:“当寒风刺骨而您又想吃点儿什么的时候,请嚼嚼全营养坚果”。
侧重译法是对广告双关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取舍。经过这种取舍后,双关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只剩下一层,所以也就没有双关可言了。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适合这种翻译方法,事实上,这种侧重译法正是双关语具有可译的例证。
4.补偿译法
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但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
(19)OIC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Isee”。该广告既利用视觉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利用听觉语言表现此眼镜给视力不佳的顾客带来的欣喜之情。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同时兼顾到视觉和听觉,只能从听觉上译为:“哇!我看见了”。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这一视觉语言要素来弥补。对于依靠媒体而存在的广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
四、结束语
广告人在创造广告口号时,为了使它产生预期效力,必须严格依据一些基本广告策略,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十分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炼、丰富、诙谐,而且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但对于广告双关语的翻译问题,本文只简单讨论了几种模式,在实际翻译中,要真正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等值,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试析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法[J].抚州师专学报,2001.
[2]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2000.
[3]陈文伯.一词两义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篇7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基本属性,为某种语言的一切成员所共同理解接受。模糊语言包含的信息量大,表达简洁但效率高,同时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将语言适当的模糊处理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广告中的模糊语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更好地体现广告的联想性和明显的心理效应,并加大产品的未定性和空白度,激发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二、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
1.广告英语中语音的模糊性
语音的模糊性基于语音的自然性。广告英语中常见的就是谐音的双关。谐音双关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构成,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使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明暗两层含义,既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Sofa-So-Good.(沙发)中的Sofa与Sofar形成谐音,再与Good搭配使用,给人一种安逸宁静的联想。再如:Moresunandairforyoursonandheir.(海滨浴场)广告制作者巧妙运用了sun与son,air与heir这两对谐音词,使广告不仅和谐悦耳,而且风趣幽默,有感召力。
2.广告英语中词汇的模糊性
(1)形容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用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量使用评价性的褒义形容词。形容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越大,其意义越模糊。例如:Truevaluesneverchange.(钻石)形容词true的使用使人感到钻石真正永恒的价值,给人一种信任感。此外,比较级和最高级使其所指外延更为扩大,意义更为模糊,也使广告内容的语义得以扬升。例如:Themostnaturalkindofbeautyforeverykindofskin.(护肤品)Themostnatural迎合了大众崇尚自然美的心理,最高级most运用的恰到好处。
(2)名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常用名词做修饰语提供商品的质量、特点和规格等信息。名词修饰语可以存在相当大的模糊性,广告恰恰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TheJungle,theJungleFighter.(防汗剂广告)名词Jungle修饰Fighter就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大众会赋予名词修饰词丰富的想象,联想到社会的激烈竞争,急切地想知道有什么东西能使他们摆脱这种烦恼。广告巧妙的把社会比喻成适者生存的大战场,而防汗剂又是一种有效的战斗武器。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广告中名词修饰语尽管表面上意义模糊,深层次上语义关联却十分紧密。
(3)动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的动词大多是单音节词,意义明确且通俗易懂,但动词的模糊性也不容忽视。如look/smell/feel/taste等一些表示人感觉的模糊动词的使用语义模糊,很难确切的加以衡量,但却能增加话语的力度。例如:Goforit!Lookgood.Feelgood.Beyourbest.(健康杂志)再如:Icouldn’tbelieveit,untilItriedit!I’mimpressed!Iloveit!(微波炉)believe/try/impress/love的程度有多深,很难说清楚,但这些动词层层递进,使人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就是广告英语中使用模糊动词带来的效果。(4)数词及非数字性量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数词往往以精准形式传递模糊概念,却不会造成读者的误解反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因为数字能给人以定量的分析和实实在在的感觉。例如:Is2months’salarytoomuchtospendofsomethingthatlastsforever?(钻石)2months’salary究竟是多少因人而异,而这种模糊数词却极大的吸引了消费者。
广告英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如bagsof/massesof/some/several/enough/alittle/asmuch等非数字性模糊的量词,在特殊语境中也会产生模糊意义,从而吸引消费者。例如:Chique,onlysomewomenhaveit!(化妆品)Some一词体现出该产品是女士精英的专利品,迎合了女士高贵时尚的心理,而Some究竟是哪一部分女士呢?这就取决于人们的不同理解了。
(5)比喻词的模糊性
英语广告中常见的手法就是比喻修辞。比喻模糊了所比事物之间的界限,本身就是不确切的,但却能刺激人们的想象,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化的内容表达的生动具体,达到确切的效果。例如:Smoothassilk.(化妆品)广告中比喻词as的使用,把化妆品的特色“爽滑”用喻体“丝”表现出来,一方面说明化妆品本身细腻柔滑,同时也暗示使用此产品后将会使肌肤滑爽如丝。消费者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映,这也正是比喻词模糊性的魅力所在。
3.广告英语中句式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的模糊性也经常体现在模糊句式的运用上。这些模糊性句式包括预设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独立句、省略句等。模糊句式的运用给广告商留下足够的空间,避免夸口之嫌及消费者对广告产生的不信任感。例如:Areyougoinggraytooearly?(乌发乳)该疑问句并不需要人们作出回答,实际上是间接的请求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再如:Digitaltechnologythatmakesyousmile…todayandbeyond.(Canon)这则广告采用了省略方式,当消费者读到“数码科技给您带来欢笑”后,广告戛然而止,看似不完整,但此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smile一词,试想人们对一件能给自己带来欢笑的商品怎会不欣然接受呢?省略句式的广告词帮商家达到了促销产品的目的。
三、结语
模糊语言普遍存在于广告英语的使用中,在特定环境中可以起到特殊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恰当使用模糊语言来传达广告信息,吸引消费者。但语言的模糊性是很复杂的,广告又有其独特性,两者同时受到一定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及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广告英语中的大量模糊现象有待我们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去研究,以便能更好的了解广告英语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史煜:模糊语言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5
[2]林乐腾:广告语言[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钟守满王凌: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篇8
社会语用学注重语言使用、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语言使用者的研究,是在语言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着重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语用学试图为语言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提供一种合理语言使用形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模式,解释社会语言的语用意义和语用价值,为语言学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察视野、全新的分析方法(曾文雄2007)。因此,对广告语篇作社会语用分析,考查广告语言在现实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分析语言使用的现象和语言的社会变体,探讨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修辞学与语用学是相通的,它们都涉及社会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合适性,而作为修辞学组成部分的仿拟,在广告语篇中随处可见。
三、社会语用学理论对广告语言中仿拟话语的阐释
1.社会语用学理论对习语仿拟的解释力。广告语言中的习语仿拟往往是改动固定习语中部分词语来表达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知图像。习语(idiom)包括比喻性词语、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语或句子。习语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比喻性、整体性及和谐性等特征。习语的运用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告商就利用了人们共有知识的特点,巧妙地把一些众所周知的习语与商品内容嫁接起来,创造另外一种形象。例1: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thequestion.(某香烟广告)。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烟,吸还是不吸?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里是一则香烟广告,它套用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精彩独白:“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篇广告词似乎告诉人们,吸烟者面临了一个左右为难的抉择问题,反映了吸烟者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在告诫人们吸烟是维系“生存与毁灭”,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则广告套用那句千古名言,既富于哲理性,又具有警世性。通过这种认知方式,我们还可以创造类似新词如:“碧丽”牌花露水的广告词:Tochooseitornot?Thisisthetimetodecide.(买还是不买?现在是做决定的时候了。)读者可以一眼看出,这则“碧丽”牌花露水广告词乃仿造同一名言“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还有Tocloudornottocloud,thatisthequestion;Tolieornottolie———TheDoctor’sDilemma,等等。例如:Betterlatethanthelate.(迟到总比丧命好)这是一句向司机宣传谨慎驾驶、安全行车的广告口号,源自于英语成语“Betterlatethannever”,意思是“晚来总比不来好”。再如: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并不是每辆车都“生”而平等。)这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开拓市场的广告,仿拟自《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句名言“Allmenarecreatedequal.”(人生而平等)。例2:Eastorwest,Guilinlandscapeisthebest.(桂林山水甲天下)该广告是以英语谚语“Eastorwest,homeisthe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为本体,以“Guilinlandscape”为仿体,对原谚语进行了创新,优美贴切,既准确地表达力原文含义,又符合广告受众的欣赏习惯。上述广告充分利用了人们的百科知识,把握住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把产品的性能完美地表达出来,在形成联想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有力的宣传,对广告受众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
2.社会语用学理论对成语谐音仿拟的解释力。成语谐音主要是靠谐音字的变化来完成模仿、实现语言变异、产生新的认知图像的。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文化表达方式,由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词组组成,是中华民族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的广告语言中借用汉语成语谐音来表现产品特征的现象相当普遍。“随心所浴”是某品牌热水器的广告语;“喝酒必汾,汾酒必喝”是山西杏花村酒厂的广告语。这些成语与商品名称搭配起来,显得贴切,有一石二鸟的效果,且意境深远。这样的广告语言巧妙地把商品名称或性能移植到已有的汉语成语中,灵活机智,是融合广告创意和消费心理的结果。其语用合适性、得体性强,堪称广告界的上乘之作。例如:例3:金城所至,金石为开。是金城牌摩托车的广告语。广告语言“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是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谐音仿拟,广告商巧妙地将“精诚”二字替换成摩托车品牌“金城”,生动地表达了金城摩托车竭诚为消费者服务的承诺,形象地宣传了产品及其性能。这些英汉语篇广告均为成语谐音仿拟。成语谐音仿拟现象主要是利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替换这些成语,这样保持在读音上的相似性,同时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借助成语体现出来,这样产生的效果可谓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例如“: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我们会立即想到它的本体“贤妻良母”;“骑”乐无穷(某自行车广告)会让我们联想到它的本体“其乐无穷”;美好人生“,鸡”不可失。(某烧鸡店广告)会让我们联想到它的本体“机不可失”;中意空调,终身无“汗”(中意空调广告)会让我们联想到它的本体“终身无憾”,意指该空调会让您的选择终身无憾;饮“乳”思源。这则牛奶广告会让我们联想到它的本体“饮水思源”。这是我国台湾思源牌牛奶的经典广告词。其本体让我们想到喝水不忘本,我们喝水要想到水是从那里来的,即水源;对“痘”下药。这则广告是治疗青春痘的药的经典广告词,让我们联想到它的本体“对症下药”。其本体意为当医生给病人开处方的时候要针对医生的病症,同时向广告受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贵公司生产的治疗青春痘的药能够针对您的病症,解决您的实际问题。这样广告受众就会对该产品留下难忘的印象,注意力就会为它所吸引,吸引广告受众购买该产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述的英汉语篇广告均为成语谐音仿拟。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回味无穷、过目不忘、耐人寻味。成语谐音仿拟在英汉语篇广告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原因是因为成语谐音仿拟现象让广告受众通过读音相似性把英汉广告语篇中传递的新信息转化为非常了解和熟悉的成语的一种语言现象。让广告受众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促使其购买该产品,达到广告商促销的目的。
四、英汉广告中仿拟运用的心理机制
广告中使用的仿拟受制于心理因素。任何仿拟都是在本体的参照下生成的,因此,联想也就成了仿拟行为中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它为仿体的创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仿拟这种活动才得以进入“仿”此“拟”彼的下一阶段。有了所仿的对象即本体后,人们可以借助创造性思维完成新的语言现象的创造活动。仿拟的心理机制可以用下列模式表示如下:感知对象提取本体生成仿拟。通过“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进行分析:感知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无数女性在成为人妻成为人母之后,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在家庭中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揽下来,不是做饭就是洗衣服、擦地板、辅导孩子功课,每天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相夫教子上,这种客观现象刺激行为主体产生了这样的表达意向:我们要让更多女性有闲暇时光娱乐、美容、享受生活,把她们从繁忙的家庭承重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语义记忆信息库中提取出“贤妻”“、悠闲”等我们熟悉的表达,这样就联想到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贤妻良母”,然后从“贤妻良母”类推出“闲妻良母”这一新颖的广告语,自此形成仿拟新词。该模式就是仿拟生成和接受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大量的广告仿拟由此产生。
篇9
广告语言成为人类社会展现语言艺术的一大杰作。它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十分注重语言的美感,通常会采用各种修辞格来加强其文体美学功能,以实现广而告之的广告宣传效果。而英语是当今世界语言中的主导地位,这促使我们有必要了解广告英语,以及其文体风格,尤其是掌握广告英语的转义(transference)修辞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能在跨国界的广告宣传中做到不同语言的成功转换。
二、转义修辞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转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婉转等修辞格;但从狭义上来讲,转义修辞主要是通过比喻(Figurativespeech)来实现的。在转义修辞中,其语义转移并非完全是真正的词义转换,其过程具有对比性、参照性和目的性,其结果是实现语言表达的最佳文体效果。
因此,在广告英语中大量使用比喻,通过转义修辞,可以把相对复杂或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易于理解,同时增加语广告的语言美感和生动逼真的表达功能。实现比喻的转义修辞,必须具备六个要素:本体(即被比喻为事物,称作为“tenor”)、喻体(即用来做比的事物或现象,作为“vehicle”)、本体和喻体的相异性、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本体部分特征和喻体部分特征之间的相似性。这六个要素是每一个比喻都非具备不可的,不具备就构不成比喻,只不过有隐或现的区别。这就是比喻的实质。比喻一般可以分为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换喻(metonymy)等主要三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广告英语中这三种比喻修辞的实例进行分析来了解关广告英语中比喻的转义修辞特点。
三、转义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1.明喻(simile)
戈恩教授(WinfieldGoong)界定明喻简洁到只用一句话“Asimileisanexpressedlikeness”(明喻表述相似)。广告英语中大量使用明喻来激发消费者的想象力,对产品予以形象理解,以至留下深刻印象。
例1.Lightsasabreeze,softasacloud.
这是一则衣服广告,其中运用了两个明喻,把衣服的质地感和舒适感都体现出来了,使消费者心理联想到穿了该品牌衣服后那种轻柔的感觉,从而撩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2.Featherwater:lightasafeather.(法泽瓦眼镜广告)
法泽瓦眼镜,轻如鸿毛。
例3.Turnsiassafeasmilk.(Turns钙片广告2.隐喻(metaphor)
隐喻在体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时比在明喻中更为密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as,like)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和(be)关系。它直接把一种事物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能够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广告语言的表现力。
例1.KodakisOlympiccolor.(KodakcolorFilm).
柯达就是奥林匹克的色彩。
这是柯达为1988年奥运会所拍的广告。此处用了判断式的暗喻,将柯达彩卷的特色和奥林匹克的宗旨“更高、更快、更强”相提并论,强调了柯达彩卷对于竞技场上力与美的瞬间扑捉逼真无比,展现了该产品卓越的性能。
例2.Whatisyourchoicewheninflationisslowlyerodingthevalueofyournesteggs.
这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广告,它把你平日的积蓄比做“nesteggs”,比喻独到、形象鲜活。
例3.AllofNewYorkisastage.(旅游广告)
整个纽约是个舞台。意在鼓动游客到纽约去“表演”一番,尽兴地分光风光。
3.转喻(metonymy)
转喻是通过相近的联想,直接借喻体代替本体,而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在英语广告中运用转喻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修辞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1.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报纸广告)
“PrideandPrejudice”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杰作,众所周知。这则广告巧妙地采用引喻,表明自己的办报原则: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不倚。
例2.Washthebigcityoutofyourhair.这是一则洗发水的广告。
广告里的“thebigcity”让人马上想到“thedirtofthebigcity”(头发的污垢),生动形象,突出了该洗发水的功效:多脏的头发都能洗得干干净净。
例3.Thepenismightierthanthesword.(钢笔广告)
在这则广告中以“pen”、“sword”指使这些物的人,喻意为:文人胜于武士。
四、结论
比喻转义修辞极大地丰富了广告英语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既能获得语言的生动性,又可引起消费者的情感联想;既准确地宣传商品的特点,又可描述使用商品的感受,从而达到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7,64-70
篇10
(二)社会文化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社会文化也大不相同。这在各国表现都比较明显。中国强调“吃”的文化方面尤其明显。熟人见面问候对方的“吃”,就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强调“和”的方面,无论红白喜事举家团圆,热闹非凡就是表征之一。关于隐私方面,中国文化并不认为见面问对方的收入、年龄和家庭情况是不礼貌的探讨对方隐私的行为,相反是关心对方的表现。而在西方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其涉及到了对方的隐私,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待颜色方面,中国人喜欢“红”,红红火火是喜气、吉祥的表现。而西方则认为红色是媚俗的色彩,和妓相关。方面的差异也属于社会文化方面差异的一部分。中国主要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主要是基督教。同样是“神”,所指对象却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神”主要指佛教里面的人物,而西方的则指“上帝”。
(三)生存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地理位置在太平洋的西岸,东风给中国大陆送来雨水,给庄家的成长带了便利的条件,使农业的继续发展成为可能,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喜欢东风,并亲切地称为春风。所以有很多颂扬春风的文字,并出现以“东风”命名的品牌。而西方国家,如英国,在太平洋的东岸。东风意味着寒冷,西风对英国犹如东风之于中国,所以他们那些文豪会颂扬西风,“西风颂”。所以地理环境的差异,虽然是同样的事物,给不同地理环境的中西方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以上中西文化差异方面,可以发现这些差异存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西方都存在这样的事物,但是所指或意思却完全不同,在两种文化中的所指不匹配。二是两种文化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名称,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西方文化中却不存在,或者相反。这就带来了文化的缺失现象。在商业广告中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符合处理来彰显广告的效果。
二、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文化缺失现象
(一)用儒家的中庸之道度量西方的个性心理
儒家文化统领下的中国一直崇尚集体、心性内倾、不事张扬。一般认为别人用的就是好的,或者说大多数人用的就是好的,亦或是被官方指定、被名人用过的就是好的。所以在商业广告中,中国人常用“老少皆宜”,“四季常用”这些词语。这样的广告在国内势必引起潜在顾客的兴趣,刺激消费行为的产生。但是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西方文化属于松散文化,注重个体。所以“个性”“独立性”等常被用作广告撰稿人的诉求点或者主题。西方的儿童玩具会明确标明适合的年龄段,绝不会像中国的“适合三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孩子”如此笼统的数字。甚至连涮牙用的牙刷广告上面都建议征求牙科医生的意见。所以商业广告英译时会出现这方面的文化缺失,翻译时必须进行补偿。
(二)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有些中国文化里面的事物,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所指的事物或指称的意义也并不一样。中国的“龙”便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在中国,“龙”是瑞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祖先。但是在西方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如果在英文版的广告里面出现的dragon(龙),会给产品的宣传带来负面的效果,目标受众会反感产品。在中国,根据古诗的意蕴,人们长给酒店起名燕子楼。如果译者英译的时候单纯地起名为“swallowrestaurant”,可能西方人士很难细嚼慢咽地在那里吃饭,享受吃饭的过程。因为swallow在西方除了指称“燕子”还有“吞咽”的意思,而且和饭店联系起来肯定和“吞咽”有关。虽然东西方都存在相应的词汇,但意思却不相同,极易引起误解,译者英译时候要注意文化补偿。这就是所谓的“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基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不同文化间的翻译,如果任意拿自己的东西去代替别人的东西,把一种异质的文化血液输入到另一种文化的血液中去,这无疑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的交流,而是文化的凝血”(许崇信,1991)。另外一种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其做法是直接拿中国文化现有词汇放置英语文化中,不做任何改变。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具有中国的特质,在西方文化中根本没有对应的所指。如北京的名吃“驴打滚”,中国的本土建筑,中国的酒文化等等。在跨异域文化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广告语转换时,一定要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考虑目的语语言的文化规制和潜在顾客的心理,用合理的补偿策略补偿双方文化的差异,跨越文化障碍,达到广告的目的。
三、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的文化补偿策略
(一)显性补偿策略
所谓显性补偿是指翻译时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倾向(马,2003)。也就是施莱尔马赫所说的尽量使读者向原作靠拢。让广告的读者也就是潜在顾客体验中国的文化。这主要适合于向异质文化的潜在顾客展现自己文化的独特方面的广告。
(二)隐性补偿策略
但是如果商业广告中出现的文化空缺无法用短小的文字进行显性补偿,只能采用隐性补偿策略。隐性补偿是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如中国的东风汽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风在西方人的眼中非常寒冷可怕,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作为一个品牌名称,对其注释时要用一个句子才能解释清楚。该品牌英译时成功地译成了Aeolus,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其寓意让西方读者一目了然。这是用替代的方法,把中国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用相似的文化意蕴形象表达出来,达到商业广告的目标。如中国杜康,被译成了“ChineseBucchus”。Bu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隐性补偿策略还可以采用改写的形式。就是套用西方文化中现有的套路,在商务英语英译时进行修改套用。
篇11
中国广告发展的市场现实告诉我们,对于即将进入广告领域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拥有精湛的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充斥中国市场的大型广告公司绝大多数是外资或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也就是广告界通常说的国际4A广告公司。国际4A广告公司占有市场巨大份额,通常跨国公司的广告业务,凡是我们能想到的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IBM……,全都是他们的客户。这样就导致国际4A广告公司不管是在公司内部交流,还是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英语都是他们的唯一语言。因此,如果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不过关就根本无法工作于这些跨国广告公司。很多专业功底深厚的优秀生就因为英语这一道门槛而无法进入国际4A广告。而4A广告也为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头疼。所以,专业英语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跨国广告公司,也为他们进入其他外资企业带来了机遇。
二、广告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对广告专业开设英语授课或双语授课的大学寥寥无几。这说明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对广告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有个别学校开设了双语授课,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调查发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几种现实状况。首先大部分学校因人设课,但并没有很好的系统规划。因为某位老师英语较好,就将其所教授的某门课程开设为双语授课。这样,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中,可能就只有一门课程接触到了专业英语,没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即横向纵向都不够。也正是因为学生只是零星的在某一门课上接触专业英语,再加上学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对语言理解有障碍,因此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解释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怎么用,此种授课方式已经完全倒向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失去了专业课教学的本质。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天生惰性还致使很多老师在学期初还尽量使用英语讲述,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语言。调查发现有的双语教学最终只是多媒体课件中的重点词用了英语,老师的课堂授课基本上是汉语。这样的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有多大帮助呢?
事实上,目前双语教学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不同专家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的和操作方法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杰教授说,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1]。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博士卢丹怀则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2]。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中外两种语言讲授国外原版教材,并在答疑解惑、作业、试验、考试等个教学环境中均采用外文(通常指英语)的一种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对于双语教学到底应该用哪种语言的教材,课堂上讲哪种语言还有很大的争议。
应该肯定的是,把英语引入专业课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从国外教授英语的经验来看,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尽量使他们听说读写都能用英语。同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至于因学生感觉太难而失去兴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研究出了一套较为适合中国高校状况广告专业英语教学法。
三、广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1.模式一:全面英语教学
在中东很多国家里,都有双语教学。但他们并不是一门课既用第一语言又用第二语言教授,也不是只有一门课开设双语教学,而是某几门课程完全使用英语教学,即使用英文课本、英语授课、英语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较为连贯的英语思维和英语环境,不至于每周只在特定的某门课上和英语见一次面。语言的学习,最终要上升到思维的转化上,只有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运用某一语言才有可能领会其思维习惯。
香港对英语的教学一直很重视也很成功,而他们对语言环境的打造就更为严格。在香港EMI(EnglishasMediumInstruction,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学校,学校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必须讲英语,中文交流只限于在走廊和操场。这样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就更多,英语的氛围就更浓。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运用才有可能掌握。我们的学生在非英语国家中学习英语,那么“自然”的练习机会就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去创造语言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不间断的接触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学好英语。所以我们采取多门专业课英语教学,且规定在英语授课的课程里,听说读写全部必须用英文,即:老师全英授课,学生全英回答问题、讨论问题,阅读全英课本,听取全英授课。这样才能形成连续的、多角度的专业英语学习氛围。
2.模式二:递进式英语教学
近年来新闻传播、法律、市场营销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开设这些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英语知识,甚至可以在专业领域里灵活运用英语。但调查发现,学生很难从一学期三十六节课就彻底掌握本专业的英语,更不用说运用自如了。同时学生又反映,他们在这些专业英语课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一些最基本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于普通高校可以在第一学期先开设广告专业英语,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先掌握有关广告和营销的一些最基本词汇和日常用语。从第二学期开始,采取与模式一同样的全面英语教学。
3.模式三:英语教学实训模式
广告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远远多于理论研究。因此,将实训教学引入广告教学不但适合专业特点,而且可以从实践中理解专业知识,同时练习专业英语。实训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将学生放到一个企业全真管理模式、开发环境中,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制度,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协作进行完整的项目开发,以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技巧等。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做一份广告策划,以小组为单位用进行提案,自己则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这全程都必须是英语,包括提案稿。实训模式对于任何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变化实训项目。
以上三种模式总结在一起便是适合广告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两套教学方案,即:全面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实训模式、递进式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实训模式。当然这些教学方法要想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老师本身有很好的英语水平和生动的专业教学内容。
篇12
布局图
布局图(layout)指一条广告所有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图像、标题、副标题、正文、口号、印签、标志和签名。
布局图有几个作用,首先,布局图有助于广告公司和客户预先制作并测评广告的最终形象和感觉,为客户(他们通常都不是艺术家)提供修正、更改、评判和认可的有形依据。
其次,布局图有助于创意小组设计广告的心理成分——即非文字和符号元素。精明的广告主不仅希望广告给自己带来客流,还希望(如果可能的话)广告为自己的产品树立某种个性——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或企业)资产。要做到这一点,广告的“模样”必须明确表现出某种形象或氛围,反映或加强广告主及其产品的优点。
因此,在设计广告布局初稿时,创意小组必须对产品或企业的预期形象有很强的意识。在林地一例中,创意人员之所以将占据主要位置的空旷的图片与疏落有致的文案相组合,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形象。广告立即在目标受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为品牌平添了几分价值。
第三,挑选出最佳设计之后,布局图便发挥蓝图的作用,显示各广告元素所占的比例和位置。一旦制作部经理了解了某条广告的大小、图片数量、排字量以及颜色和插图等这些美术元素的运用,他们便可以判断出制作该广告的成本。
小样
小样(thumbnail),是美工用来具体表现布局方式的大致效果图,很小(大约为3×4英寸),省略了细节,比较粗糙,是最基本的东西。直线或水波纹表示正文的位置,方框表示图形的位置。然后,中选的小样再进一步发展。
大样
在大样中,美工画出实际大小的广告,提出候选标题和副标题的最终字样,安排插图和照片,用横线表示正文。广告公司可以向客户——尤其是在乎成本的客户——提交大样,征得他们的认可。
末稿
到末稿(comprehensivelayout/comp)这一步,制作已经非常精细,几乎和成品一样。末稿一般都很详尽,有彩色照片、确定好的字体风格、大小和配合用的小图像,再加上一张光喷纸封套。现在,末稿的文案排版以及图像元素的搭配都由电脑来执行,打印出来的广告如同四色清样一般。到这一阶段,所有图像元素都应最后落实。
样本
样本体现手册、多页材料或售点陈列被拿在手上的样子和感觉。美工借助彩色记号笔和电脑清样,用手把样本放在硬纸上,然后按尺寸进行剪裁和折叠。例如,手册的样本是逐页装订起来的,看起来同真的成品一模一样。
版面组合
交给印刷厂复制的末稿,必须把字样和图形都放在准确的位置上。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都采用电脑来完成这一部分工作,完全不需要拼版这道工序。但有些广告主仍保留着传统的版面组合方式,在一张空白版(又叫拼版pasteup)上按各自应处的位置标出黑色字体和美术元素,再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上面,标出颜色的色调和位置。由于印刷厂在着手复制之前要用一部大型制版照相机对拼版进行照相,设定广告的基本色调,复制件和胶片,因此,印刷厂常把拼版称为照相制版(camera-readyart)。
在设计过程的任何环节——直至油墨落到纸上之前——都有可能对广告的美术元素进行更改。当然,这样一来,费用也可以随环节的进展而成倍地增长,越往后,更改的代价就越高,甚至可能高达十倍。
篇13
and Appl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6]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1.
[7]Reiss,Katharina&Vermeer.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8]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