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防建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防建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防建筑论文

篇1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大量人口和物资集聚于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往往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做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人防工程就是人民防空工程,是战争时期用于防空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建筑工程,主要用于保障人员、物资安全,提供医疗救护场所等。由于人防工程承担着特殊使命,因此,城市人防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1、人防工程相关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武器不断被研发出来,现代炸弹的威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进,其破袭深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报道称美国的穿地弹穿入火山深度达到22英尺。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穿地弹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其威力还将进一步加大。除了各种穿地弹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航空炸弹、陆基导弹等,都能够对城市产生巨大破坏,因此,城市人防工程所需要应对的挑战越来越大。

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是指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以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人防工程是城市人民保障自身安全的可靠手段,也是大多数国家耗资最大的民防准备活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以下简称《人民防空法》)明确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贯彻与经济技术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十二字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防工程与民用工程的结合建设已成为当前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形式,许多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已完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比例协调,平战转换措施完善的人防工程建设,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不少问题,常常由于设计环节人员对人防工程不够重视和熟悉,导致人防工程设计中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影响人防工程战时使用效果,严重时甚至失去战时防护功能[1]。

2、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常出现的问题

2.1设置人防口部洗消污水集水坑

人防工程在遭敌空袭外界染毒的情况下,人员掩蔽工程会启动滤毒通风或隔绝通风的通风方式,物资库会启动隔绝通风系统,此时人员掩蔽工程只允许少数人员在主要出入口进入,进入工程主体之前必须经过洗消区域除去身上残留的毒剂,防止将毒剂带入工程主体,物资库不允许人员进出,在外界毒剂浓度降至安全范围以内时,工作人员应对染毒的工程口部进行洗消,根据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人防工程的冲洗部分包括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排风扩散室、进风扩散室、密闭通道、滤毒室等。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防空地下室》2.5.5规定:洗消污水集水坑的设置位置是防空地下室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井或通道内,平时设有截水沟或集水池的可不另设洗消污水集水坑,所以在人防地下室设计中,一般将洗消区域的污水通过防爆地漏引入洗消污水集水坑。但是由于部分设计图纸未注明集水坑盖板为防护井盖,导致实际工程中使用普通铁篦子充当集水坑顶盖,当外界遭遇空袭时,冲击波会通过连接管道,作用在防爆地漏上。

而防爆地漏的工作原理是只能够防止正面冲击波打击,相当于冲击波绕过工程口部抗力最高的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直接进入防毒通道或密闭通道内部,这样就会对通道内部设施造成一定破坏,也不能有效阻止外界的毒剂进入工程内部,严重地影响了人防工程的战时使用功能 [2]。

2.2设置人防地下室排风口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防空地下室》2.5.1规定:“当室外确无单独设置进风口条件时,二等人员掩蔽所的进风口可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但防爆波活门外侧的上方楼板结构宜按照防倒塌设计,或在防爆波活门的外侧采取防阻塞措施。”部分设计图纸将排风口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一般情况下人防工程的排风口是结合主要出入口设置的,将排风口设置在楼梯间内会严重影响楼梯内的空气质量,不利于战时的人员进出。

2.3人防通风竖井的高度

人防工程的室外通风口应采取防倒塌、防阻塞、防雨、防地表水的措施,位于倒塌范围以内的人防工程通风口,百叶窗下沿离地面高度不宜低于1.0m,位于倒塌范围以外的人防工程通风口下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宜低于0.5m,而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2.11规定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m,并作消声处理,所以结合地下车库建设的人防工程设计时应注意本条规定,此外还需要满足相距不小于10m(进风竖井与排烟竖井间距不小于15m)或高差不小于6m的规定。

2.4防毒通道的设置

防毒通道一般结合排风扩散室设置,人防工程主体采用超压排风的方式,当工程内的气压达到额定的标准时,位于防毒通道的超压排气阀门会自动打开,将工程内的空气送进防毒通道,进而进入排风扩散室,当工程内气压小于额定值时,超压排气活门自动关闭,防止外界毒剂进入。其中被排进防毒通道的空气能够对通道内的有毒气体产生稀释的作用,这就是防毒通道的工作原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二等人掩滤毒通风时的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为40次/h,部分图纸存在防毒通道过大的问题,导致换气次数不够,不能满足战时使用要求。例如某二等人员掩蔽部工程在设计时掩蔽面积为800m2,层高4200mm,通道净高3950mm,防毒通道面积18m2,按照1人/m2的指标要求,掩蔽人数即为800人,滤毒通风状态下,室内人员新风量要求为3m3/(P×h),排风量即为800×h×3,单位小时排风2400m3,2400/(40×3.95)=15.19m2

2.5临战封堵口的设置

结合汽车库设计的人防工程,汽车库坡道一般采用临战封堵,临战时疏散人员从结合车道的人防口部进入。此时设计人员应当注意双扇人防防护密闭门采用的是哪种材料,大门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临战封堵时沙袋堆积下部不小于500mm就可以满足早期核辐射及防破片要求,堆积沙袋后人防口部防护密闭门轴页处门垛宽度大于450mm,满足开启要求,不影响人防疏散,如果此处采用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沙袋厚度不得小于1000mm,堆积沙袋后,人防口部第一道防护密闭门将无法正常开启,影响战时人员进入。

结束语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城市在开展城建工作中提出了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重地下,轻地上,地下空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然而要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功能,需要从设计阶段就严格把关,才能消除上述列举的工程问题,使人防地下室的建设质量能满足国家人防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模式

1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选聘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学习上成绩优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工作上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强,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身心上体魄健康,人格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选聘讲求公平公正和学生党员优先原则。只有通过一视同仁的考核才能更好的为助理班主任建立威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党员则是为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典型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优秀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2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2.1班级工作

协助班主任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开展入学教育,学习校规校纪,抓好班风建设,树立好学、向上的一个全新的班级新风。其他的工作还有指导新生整理内务,检查早锻炼、晚自习及宿舍卫生,评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等。

2.2班级个人辅导

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助理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深入了解新生个人身心情况,帮助解决新生的实际困难,帮助树立学习目标,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汇报新生动态,介绍和鼓励新生参加社团,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助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

3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考核、待遇及奖惩

对于学生助理班主任的考核可采用辅导员组织、班主任测评、学生自评的方式,以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为基点,建立全面细致的考评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助理班主任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予以教育和指正,经批评不改正的可考虑解聘。学生助理班主任享受的待遇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一些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提供固定的津贴或者给予勤工助学岗位待遇。这为助理班主任持续开展工作和辛勤的付出提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

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助理班主任的选拔问题和应对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对象有全国“统考统招”的高考录取批次中的最后一批学生,即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省内“单考单招”的三校生,即中职、技校、中专等毕业生。这些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欠佳、日常管理较难等问题。由于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助理班主任的选拔没有本科院校那么充足,不能保证给每个班级都提供同时具备思想上进、品学兼优、沟通能力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选。这时只能优先考虑思想和工作方面突出的同学,其他方面的能力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选拔的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学习能力一般,那么他在班级学风建设的方面影响必然有限,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选拔时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应对这类情况,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考察来选拔助理班主任。担任助理班主任的学生首先应该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其次要遵纪守法,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再次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具备一定担任学生干部的条件,最后还要具有群众威信、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要对助理班主任给予充分的信任,适当放权,放手让其有足够的自我掌控的空间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班主任要赋予助理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让其拥有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班主任同时还要注意助理班主任的个性与处事风格,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和指出助理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建立助理班主任培训的长效机制

学生助理班主任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掌握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而在他们上任之初往往会受到较多个人情感的影响,致使工作难以深入,此外由于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还不够成熟,不易区分问题的重要性及次要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助理班主任开展长期和有效的培养工作,但是各高职院校很少在助理班主任的培训上建立完备的体系,这使得助理班主任人员的培训上缺乏长效机制。

针对人员培训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需要相应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培训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将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如培养助理班主任坚定的自信心、高度的自觉性和强烈的竞争力等;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序地对助理班主任进行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对高职院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

3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责权不明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新生有时习惯于向助理班主任反映问题,这容易导致新生对助理班主任形成依赖心理,影响新生与班主任的正常交流。这类问题往往在助理班主任任期结束后才逐渐显现。此外,还要防止班主任把过多的工作任务推给助理班主任,以及助理班主任在新生基本适应校园生活后疏于班级管理等问题的出现。

篇3

一、伦敦贫民窟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英语中的“贫民窟”(slum)一词最初可能是由爱尔兰语“Slome”转变而来,意指“一片荒凉与匮乏之地”。在19世纪初的英语词典中,“slum”尚属中性词汇,被解释为背靠主街的房屋或简陋的居民区。但自19世纪中期开始,“slum”越来越被赋予某种道德上的贬义色彩,几乎成为脏乱、低劣与堕落的代名词。例如,1850年威斯敏斯特大主教魏斯曼(Wiseman)公开指责教堂附近的贫民窟是“无知、邪恶、败坏、犯罪以及肮脏、不幸和疾病的温床”。这种语义色彩的变化体现着英国社会对城市贫民窟态度的转变。

伦敦贫民窟是英国城市工人恶劣居住条件的一个缩影。经济学家克拉潘认为,伦敦底层工人“最坏的居住条件是用笔墨都无法形容的”。概括来讲,伦敦贫民窟的糟糕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空间狭小,过度拥挤。由于住房紧缺,有时6个、8个甚至10个人挤在一个房间睡觉;即便已婚家庭也被迫好几家凑在一个房子里生活。据伦敦统计协会1840年的数据,在威斯敏斯特圣约翰教区和圣玛丽教区,5366个工人家庭住在5294所住宅里(如果这还可以叫做“住宅”的话);男人、女人和小孩总共26830人,不分男女老幼挤在一起,其中,3/4的家庭只住一个房间;其二,设施简陋,环境恶劣。当时,提倡卫生改革的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在调查报告中指出,许多廉价公寓中缺少厕所、下水道、垃圾场等基本的配套设施。1848年,伦敦城区的16000座住房建筑中,只有7738座使用了排水系统,而近1/3的居民区根本没有安装排水管道;其三,通气不畅,疾病蔓延。赫克托・加文(Hector Gavin)通过逐户考察伦敦贝斯纳绿地(Bethnal Green)一带的贫民窟指出:“如果把房子的窗户关闭,在不提供新鲜氧气的情况下,屋里面的人最多能活7个小时……贫民窟经常散发出一股腐烂的气味,呼吸这种气体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由于流行性疾病的传播,伦敦东区的死亡率已经翻了一倍。”其四,成分复杂,治安混乱。贫民窟不仅住着普通工人,还混杂着小偷、骗子甚至妓。这里经常有人大声喧哗、肆意酗酒、打架斗殴,俨然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另一个伦敦城”。《泰晤士报》指责伦敦城区的贫民窟是“疾病的温床,窃贼的巢穴”。

贫民窟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既与城市工人的贫困状况有关,也与工业化时期的社会转型密不可分。收入低、房租高是迫使工人群体涌向贫民窟的直接原因。工人的职业结构决定着他们的收入水平,而收入差异进一步决定着其居住条件的优劣。就当时伦敦的工资水平来看,熟练工人平均每周可以赚到30先令以上,普通工人每周20先令左右,底层工人则只有10先令左右。以圣乔治区的贫民窟为例,根据伦敦统计协会的数据,这里以铁路工人和建筑工人为主,还有一些底层工人如水手、修桶工、搬运工、修车工、面包师和保安,以及一些熟练技工如军械工、修鞋匠、砌砖工、木工。军械工的平均收入为每周41先令9便士,平均房租开支为每周4先令;而普通水手的平均收入每周只有11先令10便士,平均房租支出为每周3先令4便士。根据戴维・英格兰德分析,19世纪英国普通工人的平均房租大概占其平均收入的16%-25%,对低收入者而言可能达到30%。而据皇家工人住房委员会统计,伦敦有近八成工人的房租占其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而近一半工人的房租占其收入的25%-50%。此外,房租支出还受到家庭结构和物价指数的影响。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可以勉强挤在一个房间里,但有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则需要租两间以上的房子,每周房租支出则至少在5先令以上。从1845年到1910年,英国房租价格指数大约涨了85个百分点。这样,即便这期间工人的工资有所提升,也很快被疯涨的房租吞噬。

从深层动因看,贫民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化的结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作为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重要港口,伦敦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大军。在英国整个制造业中,伦敦提供的就业机会占12%;在服务业中,伦敦提供的就业机会占20%。这使得伦敦人口在整个19世纪都处于不断膨胀之中(见表1)。1851年,伦敦20岁以上的139.5万居民中,近一半是外地移民。由于市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这使得许多人为了保有工作而最终选择群居在贫民窟中。尽管伦敦的新建住房在1801-1851年间增加了3倍,但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剧增的需求。在玛丽勒本街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迫转入地下室居住,成为“穴居者”(troglodytes)或“鼹鼠人”(human moles)。特别是爱尔兰后,大量爱尔兰人涌入伦敦,使住房供给更趋紧张。霍林斯黑德(John Hollingshead)在1861年《破败的伦敦》一书中写道:“爱尔兰人居住的任何庭院、街道和居民区,其周遭环境的舒适程度和清洁标准都会大大降低。”伦敦还有许多短期流动人口,他们的逗留也给住房管理和维护带来很多问题。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认为,有6-7万人在伦敦待不上3个月就会离开,但他们却总把住的地方搞得乱七八糟。

贫民窟不仅危及伦敦的城市环境,也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此衍生的传染病与犯罪问题引起英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维多利亚时期,议会通过一系列立法来应对贫民窟问题。概括来说,政府早期立法主要将贫民窟视为城市环境问题,把清理改造放在首要位置;后期政策则转向清理与重建并举,更侧重增加住房供给。由于政府在早期住房建设中的角色缺失,伦敦慈善住房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城市清理政策主导下的慈善建房

伦敦贫民窟问题实质上是工人住房短缺的反映,增加高标准住房是有效解决贫民窟问题和改善工人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扩大工人住房建设却陷入两难困境。一种困境是依靠市场手段难以解决。伦敦市区地价高昂,建筑成本高、周期长、利润低,很难吸引商业资

本;并且,商业公司的投机性会使他们抬高房租。例如,阿什利勋爵(Ashley)坚决反对商业资本参与工人住房建设,认为:“商业资本不适合为贫民建设住房,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盈利,而下层工人支付不起较高的房租。”另一种困境则在于政府干预难以介入。在自由主义甚嚣尘上的政治语境下,政府权力的伸张也受到种种限制。内务大臣乔治・格雷坚称:“毕竟,工人住房问题并非政府的责任所在,而应该诉诸个人或社会组织来解决。”这样,在市场和政府都面临尴尬的境遇下,伦敦慈善组织成为工人住房建设的主导力量。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伦敦的慈善组织发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模范住宅运动”(Model Dwelling Movement)。所谓“模范住宅”是指在卫生设施、排水系统、空间大小、舒适程度等方面都符合当时英国住房立法的最低标准,房租便宜,适合工人租居。各模范住宅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师,所建造的房屋结构与风格也不尽相同。例如,亨利・罗伯茨设计的家庭住宅曾经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以女王丈夫艾伯特亲王的名义展出,引起广泛关注。到19世纪后半期,伦敦已经成立了30多家模范住宅公司。这些公司的利润大约保持在5%左右,因此被称为“百分之五慈善”。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慈善捐赠、王室赞助、政府贷款以及吸收社会投资。1866年,政府开始向慈善住房组织提供贷款,利息为4%,期限为40年;到1875年,已提供贷款25万英镑。此外,伦敦工程委员会可以将贫民窟清理后腾出的空地优先提供给模范住宅公司,并督促其在原地建设工人住房。可以说,政府的支持为慈善住房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

最早在伦敦建立并有较大影响的两个慈善住房组织分别是“改善都市工人住房协会”(1841)和“改善劳工状况协会”(1844)。前者在成立之初就宣称自身宗旨为:“在保证收回成本的前提下,为劳工的生活提供舒适和方便。”由于“模范住宅”预期收益微薄,很难吸引社会资本,协会在最初4年内只筹集了2万英镑。它在1845年获得皇家特许状,限定利润不得超过5%。1847年开始第一项建房计划,在圣潘克拉斯路(Old st Pancras Road)修建了21套2居室住宅和90套3居室住宅。接下来又在金色广场(Golden Square)、新街(New Street)等地段修建“模范住宅”。后者在1850年获得皇家特许状,规定利润为4%。截至1875年,“改善都市工人住房协会”共修建1122套家庭住宅;“改善劳工状况协会”共修建453套家庭住宅和200套单身公寓。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慈善住房公司成立的高峰期,“皮博迪信托公司”、“改善工人住宅公司”以及“技工劳工住房公司”等模范住宅公司相继成立。“皮博迪信托”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私人住房公司和第三大模范住宅公司。大商人皮博迪在公司成立之初捐赠15万英镑,后来随着建房工程的拓展逐渐增加到50万英镑。到1894年,公司已经为1.9万人提供5000多套住房。“改善工人住宅公司”是伦敦中心区最大的建筑公司,也是第二大模范住宅公司。到19世纪末,它已经为3万人提供了住宅,其提供的住房分布在伦敦的45个街区。该公司刚刚建立时只有资金5万英镑,而到1884年已经达到92.1万英镑。“技工劳工住房公司”是伦敦最大的模范住宅公司,主要在伦敦郊区靠近铁路线的地方为工人修建村舍式住房(cottages)。到1900年,它已经为4.2万人提供了6402套住房,其在郊区与市区所修建住宅占地总面积达218英亩。

后来建立的许多“模范住宅”公司也积极地为伦敦工人建造廉租房。例如,1889年吉尼斯公司筹集了20万英镑贫民住房基金,列韦斯公司筹集了40万英镑。到1900年,东伦敦住房公司为5600人建造了利润为5%的慈善性住宅,此前的罗斯柴尔德勋爵也为3000人建造了利润仅为4%的住宅。根据1885年的统计资料,伦敦的慈善组织已经在模范住宅运动中投入650万英镑,为29700个家庭(约147000人)提供了住房,所建住宅分布在伦敦54个居民区。

下面以皮博迪信托公司为例对模范住宅公司所建住房的情况进一步展开分析。在皮博迪看来,一个良好的居所应该给人带来归属感,不仅要安全、温暖、干净、明亮,还要妥善管理,让居住者有尊严。这也是该公司的建房宗旨所在。从其在贫民窟清理点所建住房的类型和数量来看(见表2)主要以2居室和3居室住房为主,约占83.2%;而单身住房和四居室住房数量非常少,只占16.8%。初期,皮博迪公寓的平均房租为:单间每周2.5先令,3人间每周5先令;后来分别调整到3先令和7先令。这样的房租在当时属中等偏下,但底层工人仍然难以负担。从皮博迪公寓的房客登记来看,警察、邮递员、纺织工人等有稳定职业的群体是长期租居的房客,租房者的平均收入为每周1英镑3先令10便士,属于工人阶层中的体面群体。与其他模范住宅公司一样,皮博迪公司对公寓管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房客必须守秩序、讲卫生、按时交纳房租、不得在室内张贴修饰品等。每一栋楼房都有一名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保洁。这些要求对于没有稳定工作或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贫民群体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束缚。当时《泰晤士报》有人撰文指出:“一走进皮博迪公寓就知道这不是为穷人修建的。那些出生在贫民窟和住惯了地下室的人如果搬到这里来住就会像蝙蝠在白天生活一样不适应。”可见,无论从住房类型、房租以及公寓管理来看,皮博迪信托所提供住房的主要对象既非体面的中产阶级,也非贫穷的下层工人,而是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普通工薪阶层。

与皮博迪信托公司一样,其他慈善住房组织所提供的廉租公寓也主要针对熟练技工或有稳定工作的人。因为这些慈善组织都认同一种“筛选理论”(filtering theory)或“平衡理论”(1evelling-up the-ory),即相信通过为技术工人提供居所,底层工人的住房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因为前者搬走以后能够为后者提供新的房源。这种理论对英国住房政策有很大影响。例如,1903年第一位工党议员凯尔・哈迪(Keir Hardie)仍然坚持政府要优先为技术工人建设公租房,这样,由技术工人腾出的空房“会逐渐流转到底层工人手中”。作为权宜之计,这种分批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指导思想在英国福利国家尚未完善的历史语境下具有一定可行性,因为技工群体的经济状况能够保证住房成本的收回,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节约社会资本。

到1905年,伦敦九大慈善住房组织共为12.5万工人提供了住房。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住房问题,但在政府角色难以施展和商业公司不屑投资的情况下,“模范住宅”运动在缓解住房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伦敦的贫民窟与工人住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当做城市环境问题,慈善组织所提供的较高标准的公寓和廉租房对于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和伦敦的城市面貌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慈善组织的领导者缺乏对底层工人的深刻同情,他们的居所环境仍亟待改善。需要指出的是,在慈善建房过程中,政府角色并非完全缺失,而是以立法指导的方式间接施加影响,比如政府限制慈

善住房公司的利润以及优先为其提供土地、贷款等服务。

三、政府干预政策主导下的公租房建设

维多利亚后期,政府对解决贫民窟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集中体现在1875年《克罗斯法案》(cross Act)的颁布。首先,决策者不再将贫民窟问题仅视为城市环境问题,而意识到工人住房供给不足乃是根源所在。在新法案的指导下,伦敦政府开始将贫民窟清理与住房重建并举,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其次,随着城郊铁路的修建和工人支付能力的提高,政府在市中心建房的同时,也开始在郊区修建村舍式住房。

1889年,伦敦郡议会取代工程委员会成为负责伦敦市政建设的主要决策机构,这标志着伦敦市政建房的开始。与后者作为一个委任机构不同,郡议会则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它可能承载着伦敦市民对住房改革的更多期待。郡议会成立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其一、它要继续工程委员会已经开展的清理项目,并为清理地产提供高额补偿;其二,随着慈善建房运动的降温,住房危机进一步加剧,郡议会自身要承担起修建工人住房的职责。1890年《工人住房法》赋予郡议会更多权限,从而使其能更为灵活高效地进行贫民窟清理和公租房建设。比如,郡议会可安排独立的卫生督察官,负责监督住房是否符合标准;可以有自己的建筑师;负责规划住房建设。依照之前的立法,伦敦工程委员会只有清理贫民窟和出售闲置土地的权力,但无权在清理后的土地上建房。《工人住房法》通过后,郡议会不仅可以在清理贫民窟后的原地建房,还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土地来修建工人住房。郡议会在工作效率上的出色表现也避免了土地长期闲置的现象。

伦敦郡议会在市区执行的第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是邦德里街的“贝斯纳绿地改善计划”(Bethnal Green Improvement Scheme)。该计划最初要转移5719人,并为5100人提供住房,后来清理区域由原来的3个增加为5个。郡议会最终在这一计划中修建了1069套廉租公寓式住房,其中,51%为2居,37%为3居,10%为4居,只有2%是单间公寓或特大公寓。1895年以后,郡议会又陆续开展了9项清理与重建计划,例如,米尔班克监狱附近的建房可容纳4430人,克莱尔市场附近的建房可容纳2642人。到1907年,伦敦市区的贫民窟清理已经基本终止。在拆除与重建计划中,伦敦郡议会共完成住房建设大约17000间(rooms),绝大部分为五层楼房式建筑。伦敦市区的贫民窟清理与住房重建虽然可以为工人就业提供便利,但土地补偿和建筑成本所导致的财政开支浩大,颇受指摘。1905年一位统计员指出,“自1875年以来为清理贫民窟耗费伦敦纳税者202,6万英镑,这些钱足够为那些被迫转移的人在郊区提供住房……”。

随着城郊铁路的开通和工人票价的下调,自19世纪末起,通过郊区方案来解决贫民窟问题获得越来越多的舆论支持。例如,费边主义者认为:“如果有一半工人从伦敦最稠密地带撤离,高额房租会有所下降,过度拥挤会得到缓解,居民健康状况也会得以改善,而这些都无须征收或只征收少量地产税(rates)。”郊区方案与“花园城市”之父霍华德的城乡结合构想非常切合,因而也受其大力倡导。郊区方案的成功实现主要依赖于廉价、便捷的交通体系。在舆论压力下,伦敦郡议会与贸易委员会在1890年后大力改革城郊铁路系统,推出廉价工人票。到20世纪初,伦敦城郊列车每天可运载50万工人往返市区与城郊,工人票约占售票总数的40%。大量工人移居郊区进一步抑制了市区的住房建设和房屋出租。

城郊铁路系统的改善与大量工人向郊区转移也为伦敦郡议会在郊区建房创造了条件。1900年,郡议会第一项郊区建房计划在城郊铁路沿线的图汀(Tooting)执行,建筑面积约为38.5英亩,计划每个房间可住2人。之后,郡议会又分别在郊区的诺伯里(Norbury,28.5英亩)、托特纳姆(Tot-tenham,48.75英亩)购地修建村舍式住房,有些建筑规划一直持续到一战前后。与市区的楼房建筑不同,郡议会的郊区建房主要以两层式村舍住房(cottages)为主;与花园城市的城镇建房相比,其村舍式住房则更为密集简约。城郊建房成本较低,房租要比市区低廉,但与市区之间的距离和交通费用往往是工人移居郊区的主要顾虑。到1912年,郡议会的郊区计划共为2531户家庭提供了住房,其中,66.2%为市区工人,33.8%为郊区本地居民。

与慈善组织和商业公司的住房相比,伦敦郡议会的公租房在外观上具有三大特点:一、更加符合整个街区规划,讲求与周围建筑相互协调;二、在建筑群中心区或两个建筑之间都增辟公共活动场地和花园绿地;三、摆脱过去刻板的营房式建筑风格,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艺术设计。就内部布局而言,郡议会所建住房也更加舒适、宽敞、通风。1890-1898年间,将房间面积最低标准由144平方英尺增加到160平方英尺。郡议会之所以注重住房质量意在为其他住房公司做出表率,引导他们提高工人住房水平。但高质量的住房也意味着建筑成本的增加,其市区住房成本平均每间在100英镑以上,最高可达148英镑,郊区住房也在70-90英镑之间,远远高出模范住宅的建筑成本。所以,郡议会所提供公租房的房租比慈善住房公司的还要高出不少。以威斯敏斯特区为例(见表3),相同房型的房租(每周),郡议会要比皮博迪公司至少平均高出1先令。住在市政公租房中的主要是技工和有稳定职业的人,如工程师、木工、裁缝、邮递员、警察、包装工、销售者等。伦敦郡议会与慈善组织同样秉持“筛选理论”,即认为优先为工薪阶层提供住房最终有助于底层工人住房问题的解决。其住房委员会的负责人列昂(A.L.Leon)曾指出:“改革不是跨越式地直接提高底层工人的生活水准,而是先改善体面工人的境遇,再转向底层工人。”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人防工程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但是,由于人防工程产权归属的不明确,阻碍了人防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平战结合利用,既无法有效实现企业(开发商)的融资发展也制约了国家的(人防主管部门等)融资建设。因此,研究和探索人防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于推动人防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人防工程是一种有防护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抗力等级划分,工程可直接称为某级人防工程;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疗救护、配套工程、专业队工程;从工程构筑方式,又分为掘开式工程和坑地道式工程两大类。

掘开式人防工程根据工程上部地面是否有地面建筑,又分为单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坑地道人防工程从施工方法上讲是采用暗挖(掘进爆破)施工的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的所有权应当根据单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而分别认定。

单建式人防工程是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医疗救护、人防指挥等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它的投资者比较明确,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投资主体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所以,它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此,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附建式人防工程产权的归属问题。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附建式人防工程的所有权比较难以认定。我国人防法要求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修建人防工程,同时,减免人防工程的易地建设费 WriteZhu('6');。在<<人民防空法>>第五条中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依据这条简单的定义,可以归纳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但是,现行人防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附建式人防工程的所有权,以致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认识分歧较大。论文参考。概括而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国家所有说。此种观点认为,附建式人防工程属于国家所有。论文参考。因为附建式人防工程是免交土地出让费及大部分相关税费建成的。开发商不能将人防工程出售给业主。并且根据国家政策,减让了开发商在人防工程面积上的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可以看成是国家间接投资。

二是开发商所有说。此种观点认为,在房屋买卖合同中,附建式人防工程属于“附属公共配套设施”,没有进行公共面积分摊。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因此,工程建造者的开发商就应当享有所有权。在我省,也有不少小区的开发商将附建式人防工程出租,作为其拥有所有权的抗辩理由。

需要重视的是,由于人防工程目前的所有权还不甚明晰、使用权责关系和程序不清、派生权利界定模糊,使得人防工程在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最大效用上面临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多元化的进行,难以满足人防工程长期建设和重点建设的需要,降低了人防工程的防空效能,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人防工程产权制度,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防工程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甚至我省人防发展的工作重点。

1、完善法规、依法管理。在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今天,制定完善的人防工程管理法规,明确人防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当务之急,在政策上要紧密衔接,以法律的力量支持人防主管部门的管理,以规范诸方面的行为。免费论文。

2、建立产权登记制度。产权登记是落实人防工程产权管理的根本措施。根据《人民防空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人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认真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克服“产权登记可有可无”的模糊观念,提高对产权登记工作的领导,把产权登记工作作为人防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是确立机构和精干人员负责落实产权登记工作。对人防工程逐项登记,完善手续,建立档案。同时,产权登记要与明确产权相结合,与产权变更、转让、审批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产权登记的基础数据、资料的作用。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动人防工程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关系,既要适当分离,又要紧密结合,实现“人防国有资产在适当范围内有进有退”。

4、进一步明确人防工程的产权归属。论文参考。按照国家及军队“明确人防工程产权、保障国防资产,鼓励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促进社会投资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指示精神,应明确规定保障防空效能的人防工程属于国家所有,平时使用为主、兼具防空效能的地下建筑归投资人所有,以防止产权上的不明和纠纷。

篇5

1 荷载作用方式

相同点:两者均为偶然荷载,均为动荷载,设计时均按一次作用考虑。不同点:人防结构构件如果暴露于空气中则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的作用,如果埋于土中直接承受土中压缩波的作用,因此人防荷载对结构构件外表面的是直接作用,其动荷载直接作用于构件,其作用为外力;而地震动荷载则是由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其实质是惯性力,是间接的作用。建筑物的所有构件(只要有质量)均会由于地震动而存在惯性力。人防动荷载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人防地下室外表面的构件,一般可按同时作用于围护结构考虑,而人防地下室内部的墙柱等构件只间接承受围护构件及上部结构传来的动荷载。

2 荷载的大小

人防动荷载(即常规武器或核武器爆炸动荷载)其冲击波压力是随时间变化的,为方便设计计算《人防规范》将它简化成等效静荷载,它只代表作用效果的等效,等效静荷载并不是实际作用的力,但它方便了设计计算可以用静力分析的模式进行内力计算;设计时等效静荷载的大小的确定主要与设防抗力等级有关。

地震作用大小首先与震级、烈度、震源深度、建筑物离震源的距离等有关。其次与建筑物的质量大小、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条件及土质、及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如自振周期、振型、阻尼等)有关。

3 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方法通常为“三水准、二阶段”的设计方法,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实现设防目标取小震下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弹性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是大震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人防结构设计的动力分析一般采用等效静荷载法:由于在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振型与相应静荷载作用下挠曲线很相近,且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破坏规律与相应静荷载作用下破坏规律基本一致,所以在动力分析时,可将结构构件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用动力系数乘以动荷载峰值得到等效静荷载,这时结构构件在等效静荷载作用下的各项内力就是动荷载作用下相应内力的最大值。按等效静荷载分析计算的模式代替动力分析,给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带来很大方便。采用等效静荷载分析时,为满足抗力要求,结构材料参数应乘以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最后结构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极限用允许延性比[β]来控制。按允许延性比进行弹塑性工作阶段的防空地下室,即可认为满足防护和密闭要求。 转贴于

4 设计原则:

人防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一样:

4.1 结构应尽可能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钢筋砼结构构件均应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4.2 各结构构件抗力相协调的原则,避免出现薄弱部位。防空地下室的结构,应充分考虑各部位作用荷载值不同,破坏形态不同以及安全储备不同等因素,保证在规定的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各部位(如出入口和主体结构)都能正常地工作,防止由于存在个别薄弱环节致使整个结构抗力明显降低。如果某个部位失效,将导致整个人防区失效。同样抗震设计也十分强调避免出现薄弱环节(如薄弱层,软弱层等),因为大震时薄弱层或软弱层出失效将导致建筑物倒塌,产生严重后果。

5 提高延性的设计构造措施

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爆炸均属于偶然性荷载,具有量值大,作用时间短且不断衰减的特点,结构构件承受动荷载时已经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因此,结构构件具有较大的延性,对吸收动能,抵抗动荷载是十分有利的。人防结构设计时,构造上应采取“强剪弱弯” “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如可充分利用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吸收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的能量,以减轻支座截面的抗剪与柱子抗压的负担,确保结构在屈服前不出现剪切破坏和屈服后有足够的延性,最终形成塑性破坏,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又如受弯构件应双面配筋,对承受动荷载作用下可能的回弹和防止在大挠度情况下构件坍塌十分重要,另外在节点区应有足够的抗剪、抗压能力和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上述这些措施和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一致的。

篇6

1 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

1.1 基本概念

所谓人防是指人民防空,而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实际的国防需要,组织人民群众应对相关危机,从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我们主要需要考虑到平战转换的要求、应对常规武器及核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人防地下室的建造旨在当发生战争或者其他险情时能够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了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人防地下室的建造还要考虑到战时和平时的不同荷载的转换。因此,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人防地下室主体结构设计、隔墙设计及孔口防护的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人防地下室的主体设计主要含有对顶板、底板及外墙的结构进行设计,而隔墙则需要对相邻人防单元及普通的地下室的隔墙等结构进行设计,而孔口防护的设计则是包含了消波系统及人防出入口的设计。

1.2 主要特点

很多人由于对人防地下室的不了解而将人防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实则不然。一般而言,普通的地下室大多是充当储物及应对一般险情的作用,而人防地下室则是更多的考虑到应对战时的情况,尤其是武器爆炸的动荷载问题。这种动荷载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数量,但是存在时间不长而且是不断的减弱的,属于偶然性荷载,这是武器爆炸所特有的荷载类型,而人防地下室的建造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一类荷载。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地下室而言,人防地下室具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根据其应用的主要环境,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的可靠度要低于一般的地下室,其钢筋混泥土延性构建的失效率高达6.1%,远要高于一般地下室的0.069%;其次,相对于一般地下室的结构构件而言,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泥土结构构件能够按照弹塑性工作状态来进行设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人防地下室能够在爆炸后承受更高爆炸动荷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在相关材料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具有非常高的社会经济价值。此外,由于人防地下室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相对于一般地下室而言具有更高的要求,建造的过程也更为严格,在相关建造材料的选择上的要求都比一般地下室要高。另外,人防地下室主要是考虑应对武器爆炸的动荷载作用,因此要对其结构动力进行分析,这一分析能够用静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在进行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期战时和平时的荷载转换问题,要根据人防地下室地面上的建筑高度制定相应的荷载量,来应对紧急状况。

2 实例工程概况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及分析,笔者选取了一栋12层的高层建筑进行相关分析。该建筑位于较为繁华的市区,人口居住较为密集,建筑只有一层地下室,而且地下室的面积大概为2300m2,其中有效的人防面积大约为1800m2,是为战时准备的一个人防地下室。该地下室平时主要的作用是作为车库使用,而在特殊情况时则能够作为二等人员庇护中心,最大的庇护人数大约为1000人,这一人防地下室属于甲类核6级、常6级,在该工程中,忽略上层建筑对防空地下室顶板的影响,本工程主楼内的顶板区隔最大短边净跨小于9m,覆土的厚度大约为0.3m,主楼外单层地下室的附图厚度约为1.0m,最大短边净跨小于4.5m。其人防分区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3 结构设计

3.1 主体结构设计

建立电算模型:采用PK-PM软件设计本工程梁、板等部分构件,建立电算模型是以建筑专业提供材料后为前提,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点,因为本工程属于附件式人防工程,所以需要与主楼的设计相适应,在以足人防为前提之下,人防地下室的竖向承重构件应该与主楼一致。在主楼结构电算模型的基础上添加如口部、车道布置等的人防结构构件,然后再在荷载输入菜单中布置各房间的人防等效荷载和恒活荷载。第二点,先确定电算参数,首先在PMCAD的“本层信息”中填入钢筋强度和板厚、混凝土等相关信息,然后在“设计参数”中逐个填写结构体系、地下室层数、梁柱保护层厚度和地震信息等,最后应用SATWE进行结构内力分析计算后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梁配筋结果。再来分析计算结果,若结果显示梁超配筋。则可通过增加梁的宽度和高度来调整,也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等级来修正,最后是外墙、临空墙、人防底板等构件的设计,外墙除了要承受水平压力外,还有武器爆炸所产生的动荷载,所以需要根据最不利的荷载工况来决定是否施加人防荷载并设计,如果不考虑人防荷载,则按照弹性板设计,并验算挠度和裂缝,如果考虑人防荷载,则按照塑性板设计,不验算挠度和裂缝。

3.2 人防口部设计

人防口部设计包括防护密闭门与消波系统的设计、出入口通道内临空墙与门框墙的设计、孔口构件设计。开敞式通道只考虑静土侧压力,防倒塌棚架的设计分竖向和横向两项,竖向力和横向力存在时间间隔,所以不用考虑两者同时作用的情况。消波系统主要由扩散室和防爆波活门组成,其各部分尺寸由《规范》确定,扩散室前墙为临空墙活门传来的荷载和墙面的荷载一般按照临空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取值,其他可按土中压缩波压力决定;临空墙可按照一般墙体进行计算,门框墙按悬臂梁计算。由于人防工程在战时承受较为复杂的爆炸荷载,再来人防工程的特殊性,所以容易出现设计误差。

4 总 结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单位面积居住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危机的应对要求也越来越高。人防地下室作为战时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庇护所,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一种危机意识,才能够在危机发生之时将损失将为最低。

参考文献

[1]沈元红.高层建筑深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与应用[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篇7

人防工程是战时防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的发展,人防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空地下室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类型人防工程一样,它具有国家规定的防护能力和各项战时防空功能,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何设计好人防工程,使人防工程在战时能真正起到防空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防工程的设计工作,而且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结构物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的作用机理及对结构的反应比较了解。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95)及《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结合已设计建成的大量人防工程,现将防空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一)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

1.人防地下室水平荷载作用及变形特征。(1)风荷载计算均扣除地下室的高度。地下室是否约束、约束的程度与风荷载计算无关。(2)设计设定地下室部分的基本风压为零;在地上部分的风荷载计算中,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高度,地下室顶板作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起算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受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程度的影响。(3)由地下室质量产生的地震力,主要被室外的回填土吸收。

2.人防地下室竖向荷载作用及变形特征。对于一般结构而言,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几乎没有影响。当地下室出现悬挑结构,则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有一定影响。所以,地下室不应有悬挑结构。首选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因为竖向变形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当地下室体量、面积很大时,与上部结构所占面积差异太大,如超大地下室、底盘等,此时可以根据上部结构的底面积取外伸2~3跨作为地下室,并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

(二)人防结构设计的原则

人防工程依据其对冲击波的防御能力可分为四个抗力等级:6级、5级、B4级和4级。其中4级防御能力最强,等级最高。B4级仅次于4级。按照人防工程“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必须使结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设计荷载应全面考虑动荷载以及土体作用力、水压力、结构自重静荷载及地震荷载的作用,人防工程抗力等级是按照抗核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大小来划分的。人防工程除战时受到核爆炸和常规武器爆炸荷载作用外,在平时使用时,还会受到地震作用。随着人防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人防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人防结构工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某甲类防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7350m2,局部配电房、水泵房、消防水池为非人防区,其余大部分为人防区。地下室人防区分设A、B、C、D共4个六级人防单元,人防单元A为912m2,人防单元B为1580m2,人防单元C为1450m2,人防单元D为1973m2,共计5915m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不考虑风荷载作用。地下室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所得,采用C40混凝土。

(二)人防地下室底板设计

1.地下室底板人防荷载确定。本工程采用先张法高强预应力管桩,属有桩基钢筋混凝土底板,且为饱和土,底板人防荷载取值为25kNm2。

2.地下室底板反向荷载确定。依据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及室外道路标高系统,本工程设计抗浮水位标高9.2米,即相对标高为-1.05米。底板标高-4.550,底板厚度为0.3米,计算水深3.8米。底板疏水层为100~200mm,以均厚150mm计算,底板自重0.3×25+0.15×20=10.5kNm2,计算反向荷载扣除底板自重为(1.35×38-10.5)1.35=30.5kNm2。

3.底板截面设计。按人防要求,底板最小厚度250mm,因板跨、荷载较大,本工程取底板厚度为300mm,保护层厚度50mm,可满足底板承载力及裂缝宽度0.2mm的要求。最大水头H为3.8米,底板厚h为0.3米,依据《高规》表12.1.9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确定办法,Hh=3.80.3=12.7,地下室底板设计抗渗等级为0.8MPa。底板设计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考虑人防荷载、水浮力的反向荷载并扣除底板自重的倒楼盖模型进行设计,反向荷载以恒载计算,底板自重为对结构有利恒载,取分项系数1.0,人防荷载为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为1.0。

(三)人防地下室顶板设计

1.地下室顶板概况。顶板为小区花园,覆土700mm厚,设计恒载为14kNm2。小区内设有消防车道,消防车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顶板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70KNm2。地下室车库为6×8米,经与设备专业配合后,地下室净高应不小于2.8米,即梁高最大为800mm。

2.顶板截面设计。顶板设计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考虑人防荷载、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活载等的单层楼盖模型进行设计。有限制的梁高,按通常的做法无法满足大跨度下的大荷载。采用降低底板标高以增加地下室层高为增大梁高拓展空间,这势必增加地下室的开挖深度,增加工程造价。加大梁宽可以解决配筋率过大的问题,但又造成梁截面过大,形成典型的肥梁胖柱型结构,这也是结构经济性要求所不容许的。最后经过研究采用框架梁端加掖的构造措施,梁中间高度为800,支座处高度为1100,这既解决了配筋率超限的问题,又满足地下室净高的要求,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为各设备专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实现了工程的可行性。

3.嵌固及后浇带设计。主楼部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即要满足人防荷载,覆土荷载及本层活荷载的要求,又要满足本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的要求,所以在地下室顶板主楼部分的设计中,按主楼整体计算的结果进行截面设计。本工程总长度达到136.8米,总宽度为70.4米,如何解决温度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做法,地下室顶板底板以30~40米的间距设置800宽的后浇带,同时注意后浇带避开坡道及人防口部,后浇带在顶板覆土之前封闭,并加以养护。传统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经验证明这种做法是防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的最经济的措施。

篇8

近几年,我国城市轻轨交通在各大城市迅速兴建,随之而来的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下穿大量的既有建构筑物,盾构区间以其非开挖的优势,可避开建构筑物,但随之而来的是区间隧道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盾构施工会对邻近建构筑物有一定的扰动,具体表现为盾构周边土移,带动土中构筑物发生变形,影响其受力状态,因此需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其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2 工程概况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盾构区间位于中山西路下,在里程右K9+175.679(左K9+181.164)处下穿人防通道,通道顶板距隧道底部约6.2m;区间隧道从上方近于垂直穿越人防通道;此范围内隧道覆土厚度约13m,隧道线间距15m。

区间隧道外径为6.2m,内径为5.5m,管片采用宽1.2m、厚0.35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人防通道为壁厚30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隧道穿越土层主要为②2-2层灰色淤泥质粘土、③1层粘质粉土、③2层粉质粘土、④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3 数值计算

3.1 计算模型

土体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C、Φ采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值,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根据弹性模量换算,弹性模量按经验取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压缩模量的4倍。隧道衬砌及人防通道结构采用壳体单元进行模拟。计算模型如图2;。

3.2 计算结果分析

(1)周围地层变形

从图3可看出,双线隧道施工完成后、隧道拱顶最大沉降为35.2mm,拱底最大隆起量为11.6mm,地表最大沉降为28mm,符合盾构施工的常规要求。

(2)人防通道变形

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人防通道纵向差异变形为5.3mm,起变形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人防通道内力

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人防通道横向弯矩最大增量为9.9KN.m,增加幅度为6.3%,根据人防通道现有配筋核算,配筋满足要求。

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人防通道纵向弯矩最大增量为9.8KN.m,增加幅度为7.5%,根据人防通道现有配筋核算,配筋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隧道从上部穿越人防通道过程中,在左、右线隧道施工处于正常水平情况下,人防通道变形及内力都处于较小的水平。因此,在盾构施工不出现较大异常的情况下,隧道施工对人防通道的影响较小。

4 结语

本文通过三维数值方法对典型软土地区盾构区间隧道上穿人防通道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对本工程而言,在确保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在可控范围的前提下,引起的人防通道变形及内里增加处于允许范围之内。

本计算中,各项参数及工况均以设计为依据,本计算以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基础,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实际施工中,需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精心施工,将隧道周围地层位移控制在理想水平之内、以保护人防通道的安全。同时应尽量在通道周围土体中布置深层位移监测点,同时在人防通道重要部位布置结构位移监测点,实时监测周围地层及人防通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构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人防通道的安全。

篇9

1. 地下工程的排水系统

地下工程的排水设计就是将工程中使用的污废水收集后排放到室外。

根据所排污水的性质,地下工程的排水可分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生产废水(包括机械废水)、消防废水以及洗消污水。

⑴ 排水系统的特点

① 地下工程内应设集水池和提升泵。其污废水需经重力管道排到集水池,然后由水泵提升到室外地面窨井。

② 地下工程的排水点应相对集中。它的排水管道一般埋设于地下混凝土底板中,管道敷设不宜过长,以防堵塞。因此排水点不宜分散,在无法集中时应分散设排水提升设备。

③ 地下工程中应考虑消防废水的排放。一方面可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保证人员的疏散,以减少损失。

④ 由于地下工程内生活粪便污水排放量较少,不宜分流,以防污水在集水池中沉积,无法提升。

⑵ 排水系统的分类

① 生活污水系统,它包括卫生间和盥洗室的粪便污水和生活洗涤废水。

② 人防洗消污水系统,主要指人防工程人员和建筑部门冲洗、消毒的排放污水。

③ 废水系统,它用于各种生产废水、消防废水等的收集、排放。

作为生活污水,在室外必须经化粪池后再派入市政污水管网;厨房、食堂以及油库的废水,须经隔油池后才可排放;设在地下室的浴室废水,须在室外设毛发聚集器后再接入窨井。

在建筑布置时,可将用水设备直接布置在集水池上,以便排水,并尽量将集水池设在排水点附近。

2.排水管道的设计

地下多层的工程,上部的排水管道可设在楼板下,尽量贴梁布置;地下最底层的排水管可直接敷设在混凝土底板内。由于管道为掩蔽埋设,管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坡度坡向集水池,同时必须防止管道敷设过长而穿出地板。管道埋深过大后,接入集水池的深度也大,这样也减小了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其水平衡管一般可采用生活污水的标准排水坡度。

厕所间可设在污水集水池上,缩短管道长度,便于污水排放。个别清洁废水(如凝结水)的管道敷设较长时,应在管段上设清扫口,长度不宜大于10m。

为减少管道的埋设深度,地漏采用直埋式或方型铸铁地漏,或分设集水池。

所有的集水口均应设水封,防止臭气从管道中跑出。机械设备的排水,应采用漏斗接至排水管道,间接排水。为保证管道水流畅通,排水管道交叉连接时,尽量采用45°三通或90°斜三通和四通。

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同地面建筑。埋设在底板内的水平横管,检修有一定的困难,宜适当放大管径或加大管道坡度。

过去,排水管材采用排水铸铁管,人防的洗消污水和埋设在底板中较长的管道以及压力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现应按新规定调整。地下车库的排水宜采用明沟形式。

3.集水池的设计

⑴ 集水池容积的确定

污水集水池的容积与流入的污水量、水泵的工作情况有关。一般来说,集水池的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对于分散的集水坑,其容积可不小于水泵3min的出水量,或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超过6次。值得注意的是,地下工程内集水池的容积也不宜大于平均日污水量的一半。

工业废水集水池的容积,可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为保证消防电梯在消防时的正常运行,在消防电梯的井底旁应设集水井,其容积不小于2立方米,相当于2支水枪3.3min的流量。

地下室的消防也可利用消防电梯井旁的集水井排水。对于有消防给水要求而又无消防电梯的地下室,也应设消防排水,其容积应不小于2立方米。

⑵ 集水池的设计

① 集水池必须有一定的有效水深。在设计中要防止池面积大、池的深度浅及排水管淹没倒灌现象。池的超高可取得大些,一般0.3~0.5m。

② 集水池内还就设水位指示装置、检修孔口,对有大块杂质的污废水,还就在集水池入口设格栅等设备。

③ 集水池底应设集水坑,坑深一般0.4m左右。在仅排废水的集水池池底须有0.1~0.2的坡度坡向吸水井。

④ 密闭盖板的集水池应设透气管,避免水泵开启后产生负压,破坏水封。污水池的透气管宜直通室外。人防工程中的透气管在接出有困难时,可将其就近接入排风管。

⑤ 从卫生和环保的要求出发,生活污水集水池应远离生活给水池,一般保证8m以上的距离。

⑥ 专用消防集水池应尽量设在走道的顶端,采用盖板封住上部。消防排水应尽可能考虑设地漏将水集中到废水坑。

【论文关键词】:地下工程;排水设计;集水池;排水泵房

【论文摘要】:主要论述了地下工程的排水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排水管道的设计, 集水池的容积计算,排水泵房的设计。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地下空间不断得到开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的位置不同,排水设计也就有其特殊之处。

1. 地下工程的排水系统

地下工程的排水设计就是将工程中使用的污废水收集后排放到室外。

根据所排污水的性质,地下工程的排水可分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生产废水(包括机械废水)、消防废水以及洗消污水。

⑴ 排水系统的特点

① 地下工程内应设集水池和提升泵。其污废水需经重力管道排到集水池,然后由水泵提升到室外地面窨井。

② 地下工程的排水点应相对集中。它的排水管道一般埋设于地下混凝土底板中,管道敷设不宜过长,以防堵塞。因此排水点不宜分散,在无法集中时应分散设排水提升设备。

③ 地下工程中应考虑消防废水的排放。一方面可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保证人员的疏散,以减少损失。

④ 由于地下工程内生活粪便污水排放量较少,不宜分流,以防污水在集水池中沉积,无法提升。

⑵ 排水系统的分类

① 生活污水系统,它包括卫生间和盥洗室的粪便污水和生活洗涤废水。

② 人防洗消污水系统,主要指人防工程人员和建筑部门冲洗、消毒的排放污水。

③ 废水系统,它用于各种生产废水、消防废水等的收集、排放。

作为生活污水,在室外必须经化粪池后再派入市政污水管网;厨房、食堂以及油库的废水,须经隔油池后才可排放;设在地下室的浴室废水,须在室外设毛发聚集器后再接入窨井。

在建筑布置时,可将用水设备直接布置在集水池上,以便排水,并尽量将集水池设在排水点附近。

2.排水管道的设计

地下多层的工程,上部的排水管道可设在楼板下,尽量贴梁布置;地下最底层的排水管可直接敷设在混凝土底板内。由于管道为掩蔽埋设,管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坡度坡向集水池,同时必须防止管道敷设过长而穿出地板。管道埋深过大后,接入集水池的深度也大,这样也减小了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其水平衡管一般可采用生活污水的标准排水坡度。

厕所间可设在污水集水池上,缩短管道长度,便于污水排放。个别清洁废水(如凝结水)的管道敷设较长时,应在管段上设清扫口,长度不宜大于10m。

为减少管道的埋设深度,地漏采用直埋式或方型铸铁地漏,或分设集水池。

所有的集水口均应设水封,防止臭气从管道中跑出。机械设备的排水,应采用漏斗接至排水管道,间接排水。为保证管道水流畅通,排水管道交叉连接时,尽量采用45°三通或90°斜三通和四通。

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同地面建筑。埋设在底板内的水平横管,检修有一定的困难,宜适当放大管径或加大管道坡度。

过去,排水管材采用排水铸铁管,人防的洗消污水和埋设在底板中较长的管道以及压力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现应按新规定调整。地下车库的排水宜采用明沟形式。

3.集水池的设计

⑴ 集水池容积的确定

污水集水池的容积与流入的污水量、水泵的工作情况有关。一般来说,集水池的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对于分散的集水坑,其容积可不小于水泵3min的出水量,或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超过6次。值得注意的是,地下工程内集水池的容积也不宜大于平均日污水量的一半。

工业废水集水池的容积,可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为保证消防电梯在消防时的正常运行,在消防电梯的井底旁应设集水井,其容积不小于2立方米,相当于2支水枪3.3min的流量。

地下室的消防也可利用消防电梯井旁的集水井排水。对于有消防给水要求而又无消防电梯的地下室,也应设消防排水,其容积应不小于2立方米。

⑵ 集水池的设计

① 集水池必须有一定的有效水深。在设计中要防止池面积大、池的深度浅及排水管淹没倒灌现象。池的超高可取得大些,一般0.3~0.5m。

② 集水池内还就设水位指示装置、检修孔口,对有大块杂质的污废水,还就在集水池入口设格栅等设备。

③ 集水池底应设集水坑,坑深一般0.4m左右。在仅排废水的集水池池底须有0.1~0.2的坡度坡向吸水井。

篇10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Parking lot; Of civil air defense projects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其他要素的集聚,地面上建筑、设施日趋饱和,城市上下水、暖通电气、煤气、通讯等管线和地铁、公路等交通设施已向地下发展,大型地下街、地下停车场也建在地下,节省了大量的地面土地资源。城市的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其作用日益突出,会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增强城市防空防灾功能,也利于建设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建设中,因缺乏合理配置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而地下空间的开发,既兼顾人防需要,有利于防空战备,又通过与地面建筑合理配套和协调,高效利用地面土地资源,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抗震防灾功能和生态效能,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抗毁防灾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地下停车场为例分析高层住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1、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因

⑴城市建设资源:城市规划区内可利用地域范围的地表区域、地下空间、地上空间、水域、山地等,可统称为“城市建设资源”。作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存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问题,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来实现最佳效能。首要问题是规划,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当就是建设资源的浪费和使用管理的不便。城市规划,不光有地表、空间规划,也要有地下空间规划,充分利用地上、地表及地下的空间资源,做到有序有效利用、阶段性开发。

目前的规划主要考虑地表区域布局问题,而对于空间及地下空间考虑甚少,尤其是对于浅层及深层地下空间,尚未列入规划范畴。对一些城市而言,需要开展城市建设资源总量评估、开发程度评估,编制开发规划纲要,从而为地下空间规划创造条件。

⑵四维规划:规划除了三维空间之外,还应考虑第四维,即时间,称之为“四维规划”。地表区域的规划,只能称为平面规划,即二维规划;加上立轴,即考虑地上空间及地下空间,才是三维规划。实际上,规划还应考虑时间因素,因为建设有个轻重缓急或者阶段性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建设资源用足就是用好,一定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四维规划”就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规划。

(3)弥补地面规划之不足:由于市域版图形状、自然地形、地貌及地物等因素影响,往往制约城市的规划建设布局,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就可以弥补地面规划的不足。对于开发成本这一经济问题,若综合考虑,既有提供地下使用空间的交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有兼顾防护空间及地下人防干道的战备效益,以及减少地面生态破坏的环境效益,其效益还是可取的。可以成熟一步,发展一步,但首先要做好规划。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在旧城改造方面拓展思维,打破旧的拆、迁模式(旧城拆迁,往往也在破坏了原有的人气)及拆迁与文物保护方面矛盾,能合理解决新老建筑结合和功能拓展,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紧凑化(通过立体化规划和建设,提高小范围空间容量来解决)及人文关怀新的理念。

此外,城市市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城市汽车拥有量迅猛增加,需要足够的道路及停车场所,地面用地已不足以支持,这也需要大力开发利用地下交通道路及地下停车场。

2、高层住宅小区停车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小汽车已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及地区,私家车的数量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原有住宅小区的设计及高层居住区已不能满足停车的要求。如今,车辆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小区内管理混乱、环境恶化。

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国内的住宅小区容积率一般都较大,因此,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高层居住区在设计过程中也不能避免这样的矛盾,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解决居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少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就是可以把地下停车场(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

目前,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有车一族的不断壮大,停车压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除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道路网,与之配套的停车设施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针对我国特有的情况以及参考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建设地下停车场是解决城市内停车问题的最佳方式,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库)正是这种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在一些城市中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山东淄博、济南、烟台及南方部分城市等地一些已建或在建的住宅小区采用全地下或半地下停车方式,地面上除留有小区内必须的消防和出入地下车库的车道外,建成大型区内花园,创造了较佳的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技术设计要求

3.1、住宅小区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在平面布局设计中,停车难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减小的前提下解决居民停车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居住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本案地块现状,采用地下停车场的方式解决居民停车问题。在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中,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由于上部住宅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有时对地下停车场的布局造成不利,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上部住宅柱网对下部停车场的影响。特别在高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必须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更大。因此,在设计构思初期就必须把地上住宅楼的总体布局与地下车库的设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该在完成地上住宅部分的规划编排后简单地把地下车库加插在其下面。根据停车场容量越大车道所占比例最小,即停车场的使用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尽可能地把地下停车空间集中在一块,以形成整体的停车空间,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本案在设计中:一是把上部住宅尽可能环形布置,形成中心广场,下部作停车空间,地面则作为中央花园;二是适当地把住宅楼有规律的布置,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地下停车场空间的完整性;同时由于小区面积比较大,地下停车场被分割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除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使用效率外,还考虑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总平面布局还兼顾区内住户对使用车库的方便性、车辆进出小区的便捷性和避免干扰小区的安静环境等因素,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稳定的影响也在考虑之列。

3.2.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内容包含车道和停车位的布置、柱网的确定及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相协调等方面。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的车道与停车位布置首先根据住宅小区住户拥有车型的情况来确定,合理地确定标准车型进行设计可以避免盲目的经济和空间浪费或者使用不便。一般而言,私家车为小型车辆,其中以轿车占大多数。所以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应以中型轿车4.9m长X1.8m宽x1.8m高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据此的停车位尺寸应为(5—6)m长x(2.5—3)m宽,车库车道的宽度及转弯半径也应据此数据进行设计。

车辆在车库内的停放方式,根据有关的研究,与车道成90°直角的车位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由于住宅小区地下停车须最大限度地提供停车数量,采用此方式最为合理,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场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m2—30m2的低限水平。

停车通道的布置应以路线便捷、进出车位与连接车库出入口方便为原则,且避免交叉与逆行。对于较大型车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由于进出车位的需要,车道宽应在6m以上,此种情况下,车道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的车行路线方式。

3.3.车库出入口的设计

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停车场出入口的车辆使用频率为最高的地方,而且车辆进入小区对住民的生活环境和安全都造成比较大的隐患,在设计过程中将地下停车场的车行出入口与小区大门结合设置,地上除留置必要的消防通道外,小区车辆全部从小区入口处进入地下停车场停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人员出入口的设置需满足疏散要求,每栋住宅楼都与停车场互通,居民停车之后直接乘电梯或走楼梯进入住户,避免住户从室内到室外,再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不良感受和不便。另外还再设计中设置四处人员出入口直接通向室外空地,以备紧急情况时是使用。

3.4.与人防工程的结合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建设规定中要求住宅小区内需建设地下人防工程,考虑到人防工程仅在危急时刻使用,平时使用率甚低,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把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与人防工程结合设计。

在参考国内部分小区的建设经验,完全建成的人防工程是不便于停车的,因为防爆的要求使得人防地下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自然室外的汽车就无法进入其中。因此通常的方法是把人防工程的一部分(一般是人防室的一部分外墙)待建,平时留作汽车的通道,而把人防工程的一些核心部分(如内部建筑,相应的配套设施)在初期就建成。这样战前只须封堵未完成的防爆墙,便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地下停车场到人防工程的转换。

4、住宅区地下停车场的建筑艺术设计要求

长久以来对于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人们只注意其功能技术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其建筑艺术美方面的要求。一般认为停车场只要使用合理、技术完备就达到了要求。随着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不会再仅限于对使用方便的满足,对建筑美的精神要求也将随之提高。特别在住宅小区,由于拥有汽车的住户基本上每天都要使用同一个地下停车场多次,赏心悦目的建筑环境肯定有助于他们建立和保持对优良居住环境的认同。虽然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属功能单一的交道设施,但在设计中重视其建筑美的创造可以减少地下停车场通常阴森冷漠的空间感觉,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

4.1、与绿化的结合

与绿化的结合设立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后,可以把大量的停车空间移入地下,而小区的地面可以用作绿化,提高小区的环境质量。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由于总平面布局的需要、一般都布置在小区内较完整大块的空旷场地内。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部可作覆土、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花园。鉴于结构荷载的限制,覆土平均厚度宜在80—100公分左右,对于这个覆土厚度,只适应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若栽种大型乔木,则必须加设覆土坑独立的排水系统。与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结合设计的小区地面绿化还包括对地下室所需的一些通风、采光等地面设施的建筑处理,把这些纯功能的设施设计成可供观赏的建筑小品。

4.2、灯光布置

灯光布置除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基本照明要求外,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局部的照明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特殊的需要(主车道上方),适当的照明布置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设计上应重视这一因素,让驾车人士对车道的流线不会产生错误的理解,避免因此造成的不便与事故。在车库的各出人口处可适当地加大照明亮度,既可起到引导作用,又可减弱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眩目效应。

5、其它的注意事项

在住宅小区停车场的设计中,针对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使用的特殊情况须考虑下面的一些要求。

5.1.安全性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一般停留人员较少、且逗留时间较短,停车场出人口较多,加上地下室、机房、电梯间等偏僻角落较多、停放的车辆又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作用,势必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针对这一问题,除在管理上加强监控巡视外,在设计上也应作出相应措施。首先应在平面布置上避免死角过多,人车通道应简短明了,停车区域尽量完整。其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车库的出入口,或者由开向地下车库的一个出入口再通向其建筑场内其它多个出入口,方便管理。再者,增加电子监控设备,地下室车库的出入口到达地面后应在易受监视的位置,特别是高层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不易直接用作从地下车库到住宅内部的出入通道,建议另设楼梯出地面后再进入住宅门厅。

5.2.消除地下空间不良的心理影响

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印象,由此产生不安全的惯性感觉。对于住户须每天使用的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影响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除上文提到的一些措施外,应尽量把室外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入室内,消除人的封闭感和压抑感。还可以在地下车库的地面出入口处采用适当的建筑处理,如扩大出入口尺度、减少进入地下室的强烈感受,并适当地在出入口处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延伸(见右图)。

5.3.方位感

人们易在地下室迷失方向,特别是有多个出入口的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因此除在色彩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和平面流线设计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外,还须在车库内设置表达明确的指示牌,加之足够的照明。指示牌的位置和高度都应在人眼视线易于到达的地方,避免设而无用。

6、结束语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在大中型城市的设计已经比较成熟,而该城市作为一个起步比较晚的城市在住宅区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中还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地下车库的设计领域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案旨在通过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对居住区地下停车场的研究,为居民提供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居住区,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参考。

在城市设计中,居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只是地下空间设计的一个很小的分支,在设计过程中还没有引起设计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以人为本和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它必然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设计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建筑文化论丛》,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年8 月第1 版。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3] 梁雪:《从聚落选址看中国人的环境观》,《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年8 月第1 版。[4] 赖明:《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年12 月。

[5] Nils Larsson.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

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年12 月。

[6] 徐波:《营造绿色建筑,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篇11

一.前言

随着住宅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建造起来。高层住宅的地下人防工程提供了很大的利用空间,地下人防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防水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效果。人防工程的基本功能是防护和密闭,因此,外墙、底板和顶板均有严格的密封和防水要求,而且所有进出该工程结构的管道都要采取密闭、防渗措施。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一步造成钢筋锈蚀,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因此,对人防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应当认真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因此,笔者结合地下人防工程防水设计及施工的实际情况,在结构设计方面对地下人防工程结构防水提出一些建议,在今后的设计及施工中作为参考。

二.裂缝及渗水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人防工程地下室兴建面积越来越多,结构裂缝影响地下室正常使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以往人防地下室工程的分析表明,导致裂缝及渗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勘察设计原因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勘察中未发现地下水或认为地下水位低于工程埋置深度,忽视了上层滞水和壅水的危害,对地下水危害作用认识不清,从而设计中未考虑防水措施,由于设防不足造成工程竣工后开裂渗漏。工程建成后由于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当,以及相邻工程建设等原因,土层地基水位大幅度上升,同样因设防措施不足导致工程渗漏水。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留设处理不当,或设计中构造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导致构件产生裂缝。

2、 原材料原因

(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配制不准确,特别是水灰比增大,使混凝土收缩大,或由于砂石含泥量大或混入杂物,混凝土外加剂、掺料品种错误或掺量不当等,都会使混凝土的收缩加剧,成为漏水隐患。

(二)传统的热沥青纸胎防水卷材脆性大、抗裂性差、低温柔性差、吸水率高,易导致防水失败,造成局部慢渗或大面积渗漏。

(三)沥青麻丝或玛蹄脂用于变形缝嵌缝难以适应变形,沥青易于流淌变脆,施工时不易嵌填密实,不易与结构黏结等,极易造成渗漏水。

(四)管道穿墙孔采用沥青麻丝填嵌,由于嵌填不密实,材料防水性能差,常出现渗漏水。对于后凿孔洞,在采用水泥砂浆同性材料填充空隙时,则由于砂浆和金属管道收缩不一致,也常出现裂缝而造成渗漏。

(五)部分新型防水材料的配套胶合剂不过关,不能保证片材之间或片基层间的良好黏结,引起封口不严而产生渗漏。

3、 施工工艺原因

(一)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接缝不严密,特别是地室外墙与底板处及预埋件周围,容易出现蜂窝、麻面,造成地下室渗漏。

(二)混凝土模板对拉杆中间的止水片电焊质量差,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提前拆模,使对拉杆转动,外墙拆模后外侧对拉杆未作防渗处理,导致对拉杆处发生渗漏。

(三)螺栓孔眼未及时封堵。地下室外墙支模板时的穿墙螺柃孔或其他孔眼,施工后均应及时封堵,未进行处理或封堵不严均可造成渗漏。

(四)底板混凝土翻口处吊模撑脚的设置不合理,撑脚木块支撑在垫层上,拆出吊模时已过了混凝土终凝时间,留下的空洞造成渗水、漏水。

(五)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或模板拼缝过大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混凝土存在蜂窝、孔洞,局部产生裂缝。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措施不当,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差过大,造成的温差裂缝;浇筑混凝土时风速过大、烈日暴晒造成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收缩过大;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到位造成早期失水严重,形成毛细管通道,产生收缩裂缝。

三.解决措施

1、勘察设计方面

强化水文地质状况调查,在开始设计前取得全面、准确的工程地质情况资料,切实掌握地下水变化趋势,根据该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室周边及埋置范围内的水文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在设计时应注意上部结构的均衡布置,以减少上部荷载不均导致沉降差,地基基础设计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设人防地下室的主楼基础形式通过采用复合地基和调整桩基的桩长、桩数、桩径等来调整各部分的沉降量。要根据使用功能、防水等级、工程埋深等,考虑适宜的人防地下室工程主体结构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但也不应过高。要提高设计质量,抓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对不符合人防工程建设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及行业标准的施工图,提出审查修改意见,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使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人防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等。

原材料方面

(一)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在施工前进场材料必须现场抽样检验,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二)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通过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三)通过增加优质粉煤灰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实际强度超过设计强度。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粉煤灰替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制成粉煤灰混凝土,可以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性,增强混凝土后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掺性和抗裂性。

(四)严格骨料质量,特别应重视粗骨料的选择,宜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和含砂率小的石料,搅拌站也应重点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级配。

(五)掺入适量的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不但可以减少混凝土在各龄期的收缩值,而且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推迟了收缩的产生时间,提高了混凝土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从而减少了收缩裂缝的数量。

3、施工工艺方面

(一)支撑好的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加强检查,及时封堵孔洞和大模板缝,保证不漏浆;在浇筑墙板混凝土时,一定要分层浇筑,避免对模板造成过大的侧压力。

(二)模板对拉杆制作时止水片要满焊,最好是双面焊;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模板支护时外墙外侧对拉杆限位与模板间应放置一块木块,拆模后凿出木块,割去对拉杆,再用防水砂浆分两次抹平。

(三)翻口模板应采用在底板混凝土面上焊短钢筋撑脚的办法,将吊模放在钢筋撑脚上,并且焊上撑脚限位,这样既能较好的控制混凝土标高和墙板厚度,又可以解决渗漏问题。

(四)混凝土分层浇筑、分振捣时,相邻两层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情况合理确定,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的牢固结合。混凝土泵送入模时,应使其水平均匀入模,并控制其自由倾落的高度。

(五)混凝土振捣前应先根据具体的结构物设计振捣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0-30s,且要振捣密实,快插慢拔,间距得当,以混凝土开始出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六)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在同等条件下,混凝土坍落度越小,混凝土早期收缩越小,施工后主体结构出现的裂缝越少。

(七)混凝土应尽量做到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主要考虑一次混凝土浇筑强度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纹,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对接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因工程设计需要设置后浇带的地方应提高施工质量,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施工前,应面用钢丝刷认真清理,凿去表面砂浆层,完全露出新鲜混凝土后再浇筑。

四.结束语地下工程的防水原则应为“防”“放”为主,“堵”“排”结合的思路,首先在结构自防水上采取混凝土抗渗性(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极限拉应变,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率,这是有效的防渗减裂的“防水”措施;然后是合理设置施工缝、后浇带、应力释放带(缩缝)、伸缩缝,尽量减少结构的内外约束,释放收缩变形引起的拉应力,有计划地将收缩变形控制在设定的位置上完成。以达到“放”控裂的目标。

篇12

一、地下人防工程的环境特点

和地上环境相比,地下空间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地下人防工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只有一些出入口、通风口等与外界相联系,密闭性较好,地下防护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被土壤或岩石所包围,和地面环境差异较大。自然光线不足,空气流通性差,温湿度稳定,自然空气品质相对较差,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地下人防工程环境非常重要,已成为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2]。人们的长期生活已适应于地面的环境条件,因此为了让人们接受并且乐于进入地下空间,就必须提高地下空间的内部环境质量以接近地面环境水平;但由于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不足,空气流通性差、自然空气品质较差等,因而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缺乏方向感,安全感,舒适感等环境心理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阴暗、潮湿、封闭、空气品质差等[3]。

二、济南市地下人防工程利用及环境质量情况概述

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根据济南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济南市已建成地下人防工程190余万平方米, 平战结合工程利用率达到了60%。济南市先后建设经四路人防工程、经十一路地下人员掩蔽部及物资库人防工程、马鞍山路人防工程、槐荫广场地下人防工程、大众广场综合改造人防工程和槐荫广场人防工程、泉城广场地下购物广场等人防工程。济南市正逐步形成由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共同沟等组成的城市地下防护空间体系。地下空间环境与地面环境相比,表现在空气流通差、阳光缺乏、封闭和潮湿等,容易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引起一定的消极反应,如不舒适、烦闷等[4]。由于济南市地下泉脉丰富,所以济南市地下人防工程的环境特点是低温高湿,尤其是夏天,内外空气的焓差大。

三、济南市人防工程环境品质调查

本次调查目标为地下人防工程“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调查面对人群主要为地下人防商城的经营人员(如商铺雇主、商城管理维护人员等),次要人群有过客、顾客等,因此选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全面分析需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有准备、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形式。

1.地点选择

为充分实现挥本选题的社会效益,选取了位于济南中西部一闹市区内某人防地下商城,为掘开式结构坑道地下人防工程,该商城开发利用较早,周围商业氛围浓厚,人流量稳定,效益较好,全长约500米左右,深度为6米左右。

2.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考虑调研对象的文化水平与接受程度,详细设计调查问卷。

3.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过程的分季节(由于济南春秋过渡季节较短,两季节加起来大约3个月)进行,分夏季、冬季、春秋过渡季三个工况进行调研,每个季节调查三天,选取夏至、冬至、秋分三个代表性节气的当天及其前后两个天气不同的日期为调研日。每个季节的调研时间选择从每天的9点到下午5点分早中午三个时段。

4.统计结果

由于本次调查为实际面对面问卷调查,可信性较高,故本次调查结果未考虑量表信度和效度考验。调研日每天各调查20份,总共得到180份测试卷,随机调查了180个人,其中地下商场经营维护人员居多,有商铺雇主、商城的维护管理人员、保安保洁人员等长期性停留人员,还有顾客及经过商城的行人等短暂性停留的人员。

4.1热感觉调查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180人中感觉不冷不热的有112人,占62%。由此可见,人防地下商城相对于地面环境更加的恒温舒适,受天气环境影响导致的热环境波动较小。其次有46人感觉有点热,主要集中在在冬季,大部分为顾客。

4.2室内空气清新度的调查分析

在180名被调查者中,仅1人感觉室内空气清新,绝大部分感觉空气混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地下商城内部空气新风量不足,换气不及时,室内空气新鲜感较差。

4.3室内热舒适环境的总体评价调查分析

根据此次调研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室内空气品质总体评价中差和很差占65%,适中占20%,很好和好仅占15%。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环境密闭性较强,室外新风的进入量较小,由此导致的室内空气品质总体评价较差。同时,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环境密闭性较强。初步可以说明人防商城内部环境的整体热舒适环境的品质印象较差,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

四、调研结论

(1)室内空气品质较差,舒适感水平较低。

据初步调查,目前实际济南市地下人防工程内部部分封闭性强,空气不流通,有发霉味道,空气不新鲜。室内空气的新风量不足,大部分被调研者对室内热环境的总体评价较差。

(2)内部疏散指示较少,使人缺乏空间方位感。

空间方位感是指人们通过对周围环境相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的判断而形成的对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30]。大部分人防工程平面布置图及疏散指示标志较少,人深处其中时容易产生迷失感,由于自然采光较差,东西南北较难判断。特别一些地下车库,光线暗淡,布局空旷,构造一致,标志一般设A、B、C等英文简单标识,缺少详细平面位置示意图,使人有置身迷宫般的孤独感和方位缺少感。

(3)普遍令人缺乏安全感。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和隔绝性,如果内部发生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相对于地面建筑更具危险性,救灾工作更难进行。济南夏季雨季时节,暴雨和部分路段、小区排水不畅等原因,曾有某些地下人防车库发生过雨水倒灌事件,车辆浸泡,造成人们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4)入口(口部)形式较单一,大部分缺乏自然采光设计。

地下人防工程入口是地上无限空间与地下有限空间的过渡[32]。济南类似泉城广场、大众广场等下沉地下人防工程较少,大部分为通道式入口,缺少被动与主动采光,并且出入口比较狭窄、曲折,坡度较大。下沉式广场形式可以让人们从地面进入广场,然后从广场直接进入地面,过渡比较顺畅。

(5)地下人防商城普遍缺少绿化,园林景观等人性化设施,室内整体感觉色彩不活泼,不易营造宽松、舒适的氛围。大部分地下人防商城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化发挥经济效益,将出租面积利用到最大,留置的空闲、休闲面积较少,如上图5 a) 中济南市某地下人防商城,布局为走廊式,两侧为商铺,中间为人行通道,整体布局缺乏绿化、景观、休息区等人性化设施。

参考文献:

[1]钱七虎等.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13

战争无情,和平来之不易,居安思危,拉响防空警报是对身处安逸中的人们对战争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人防通信警报的建设时时增强着人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使我国的人防事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二、当前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中的问题

1.信号覆盖问题。从信号覆盖率的高低可以看出人防通信警报建设的质量和完备程度。人防通讯警报的信号覆盖要以电平超过收听点噪音电平5dB为标准。但是因为5dB属于弱声差,而且在传播中会受到种种外界因素诸如天气、时间等的影响,导致人民在收听中无法达到清晰准确的目标,这是信号覆盖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

2.建设布局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化进程蒸蒸日上取得了骄人成就,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却为人防通讯警报的布局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得其在城市的建设中无法做到协调与合理,各个地区的建设水平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同时,在对警报建设的规划中,因为人员素质的不同,使得规划人员对警报的布局出现认知上的错误,导致经济、政府机关集中地警报系统发达,但位于郊区或者学校集中地则较为零散,这与国家要求的战备标准相距甚远。

3.产品质量问题。在当前应用到实际中去的人防通讯警报系统产品种类繁杂、品牌不一,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措施,使得产品质量、寿命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其中的部分产品由具备生产执照的厂家直接生产,并经过专家的技术鉴定,但还有部分产品是由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生产的,更没有经过技术的鉴定,导致产品参次不齐。

4.运行维护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展,人防通讯警报在城市中的覆盖范围也随之蔓延,在这么大的区域中,当下的警报传送系统是先通知到警报器管理部门,再由他们负责拉响警报,这就使得警报的传送出现严重的拖延。如果在战时,人民接受到警报的时间也会延长,这就使得人民的逃生时间进一步减少,后果不堪设想。

三、加强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的措施

1.扩大信号覆盖。人防通讯警报系统在建设中,不仅要进一步增强警报的传送信号,而且还应该加大信号的覆盖面积,以达到国家的战略标准。在警报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量信号强弱的影响因素,除了要使声压级的有效性及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还要加强警报音响与噪音音响电平分贝值的差距。同时,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减少信号的传播路途中受到的损失,使信号分辨率清晰。

2.优化建设布局。

1)要科学合理地调整与完善人防通讯警报在城市中的布局,应该在现有城市布局的基础上,对应着城市的规划来作出整合,确保警报的覆盖范围。诸如:随着城市建筑的增高,可以将原先位于低点的警报调高;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也可以通过加强功率来增加覆盖范围。除此之外,可以采取查找遗漏的办法对警报覆盖的盲点进行探测,添加或者整改警报点;2)要加强对骨干警报的重视程度。城市化的加快带来城市面积的突飞猛进,城区范围的扩大使得人防通讯警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这样广泛的区域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该针对区域内不同部位进行分别对待。在警报建设过程中,可以在行政区或是行政区内对骨干警报进行安装,这类的警报应该加大设计功率,还要做好隐蔽性能的处理。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警报系统的抗毁性,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3.规范通信警报设备质量规范。人防通讯警报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警报发挥的作用,因此,应该对警报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出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生产资格与技术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从根源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4.强化运行维护管理。本地区的人民防空部门应该承担起人防通讯警报系统装置的维护与管理责任。施工方不仅要对警报装置的安装负责,还应对其后期的维护与管理进行保障。在一定时间内对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有漏洞,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漏,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此外,施工方可以建立档案,对警报装置进行记录,从而能够方便有效地对装置的使用性能作出判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防通讯警报系统在战时和平时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其建设。在当下城市中,可以采取加大覆盖率、合理布局、严格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产品的维护等方式来发挥警报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