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钳工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今社会,钳工这项行业在整个机械制造的产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各种高精度、高技术的机械的生产和维修过程由于无法全部由机器完成,必须依靠钳工来进行手工操作。钳工虽然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同样不低,一个合格的钳工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有资格上岗工作,因此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 了解钳工行业
钳工在入职前,十分有必要对钳工这个行业进行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钳工行业是一个对机械加工、装配和修理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型职业。我们之所以称这些技术人员为钳工,就是因为用虎钳来对工件进行夹持和操作是他们工作中很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部分。钳工这个职业与其他技术型职业一样也有相应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无论哪个等级对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操作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在钳工这个行业中往上发展,拥有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二、 钳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钳工在工作中利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虎钳,配合其他的手工类工具以及工作台等机械类工具来进行零件的加工、装配和设备的修理等工作,具体的工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锉削及钻孔等,这都是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1 认识钳工的常用工具
钳工使用的工具包括台虎钳、台钻以及工作台等,其虎钳也叫虎钳,是通用的用来夹持零件的工具,以100、125和150mm这三种规格最为常见,图2-1所示的即为虎钳的示意图,使用虎钳时一定要保证钳身的工作面在整个钳台之外,一般情况下让钳台的高度与手肘保持水平最适合。台钻的全称叫做台式钻床,是小型钻床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都是手动操作,主要用于对工件打孔。图2-2所示即为台式钻床的示意图,台钻的优势就是性能非常灵活。钳工使用的工作台简称钳台,高度多为800~900mm,宽度和长度不作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长或缩短,工作台材质一般为钢材或者木材,主要是保证钳工在上面作业时更为平稳和结实,这些工具都是钳工工作时接触较多的几类工具需要进行清楚和深入的了解。
图2-1 台虎钳示意图 图2-2 台式钻床示意图
2.2 钳工作业的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所需工具
基本方法
划线
划线平台、划针、划规等
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錾削
尖錾、扁錾、手锤等
握法:松握、紧握、反握
挥法:腕挥、肘挥、臂挥
锯削
锯条
姿势:直线式、摆动式
起锯:远起锯、近起锯
锉削
锉刀
顺向锉、交叉锉、推锉
钻孔
钻床、钻头
钻通孔、盲孔、深孔
攻螺纹与套螺纹
丝锥、铰手、板牙等
确定直径和深度,依次攻头锥、二锥、三锥;力度均匀
表2-1 钳工工作的基本操作
表2-1所示的即为钳工工作中几种常见类型的基本操作,各项操作都有自己的作用:划线能够确定加工的尺寸和界线,使复杂的器件简化,并能检验工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錾削操作在对金属性的工件进行切削和加工后能提高对设备装卸时采用锤击的准确性;锯削能够切割工件或者进行锯槽;锉削则使零件的形状及粗糙程度等数据更为精确,使其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工件上钻孔可以在上面安装零件并使其能够与其他工件连接;通过攻螺纹和套螺纹则能提高螺纹的质量。对钳工来说各项操作都需要完全掌握,所需的工具也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钳工的大部分工作对精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在培训中最好能够人手一工具,并一对一进行指导。
三、 培训工作的开展
3.1 培训重点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好钳工的基本知识,在培训工作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传授与教导,一般来说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以下几点为重点:①图纸的辨识。学员经过培训后要拥有一定的图纸辨识能力,能够认识图纸中三视图和相关符号传达的立体的数据;②钳工的常识。包括金属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工作中常用的器具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原理等;③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培训中多设置实际操作任务,学员在实践中要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3.2 培训形式
培训主要采用课堂和实验授课形式进行,对于理论的知识的教学使用课堂来集中授课,实验操作则到设置的专门地点进行培训,之后到工厂参与实践,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钳工进行带领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收效最好,同时辅以资深钳工的经验传授,能够让学员了解很多操作技巧和行业要求,学到的知识将更为扎实。
3.3 培训过程安排
培训的总的过程可分为培训前准备,培训中任务和培训后评价三个基本的过程。培训前主要带领学员熟悉曾经学过或者了解过的钳工的相关知识,然后培训讲师进行整合并以课堂教学方式授以钳工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培训的真正开展主要为实训部分,可以将学员分组准备实训所需的资料、仪器和工具等,然后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模型装配和制作等,任务完成后要写出总结报告由讲师进行评价。实训完成后可以将学员带到厂内实地开展操作培训,向经验丰富的钳工讨教,丰富自己的专业方面知识。
3.4 培训工作总结
全部培训工作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总结和巩固,尤其对于钳工这类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事故的产生,组织学员对所学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技术进行总结,不懂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职业责任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工作的更深层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 总结
钳工的基础知识培训是可以说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重点,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合格钳工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培训必须与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理论学习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践操作也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在钳工就职前对其开展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钳工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基础工程作为房屋建筑的根基,故必须控制好其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通过PDCA循环与因果分析图法相结合,运用于实例,以期保证质量,并为技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较实用技术借鉴。
2.PDCA循环与因果分析图法
2.1 PDCA循环
PDCA循环即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PDCA循环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其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每个PDCA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新的提高。
2.2因果分析图法
又称为鱼刺图、树枝图,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主干线表示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如操作者、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表示造成质量问题的五大要素(称为大原因)。每个大原因可能包括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下还可能有小原因或更小原因等。可以看出,利用因果图可以分门别类地将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全部找出来,并在图上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3.基础工程实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3.1项目基础概况
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基础,桩数为1700根,桩径为600mm,有效桩长38-40m。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因果分析图法,进行严格质量的控制。
3.2第一次PDCA循环
1)调查30组成桩,其中25组合格,5组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主要问题进行排列如表1。
从表可以看出钢筋笼制作、清孔不到位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质量检查是次要因素,其原因分析如下。
2)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影响清孔不到位、钢筋笼制作及质量检查的原因如下。
①新工人操作不熟练,不按施工规程操作;
②质量检查不认真,抽样检查做法不当;
③钢筋笼制作不规范,调放钢筋笼不及时;
④钻孔桩位偏移,倾斜;
⑤地面杂填土过厚,清理不够;
⑥清孔不到位
3)对策的制定,表2所示
4)具体的实施
①组织技术骨干及施工人员学习图纸,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施工规程、操作方法及验收规程;组织施工班组进行现场口头与书面交流,统一施工方法,熟悉操作过程。建立监理报验制度,严格控制每个技术环节。
②针对各地层,采用不同档位钻进,避免硬地层中出现卡钻、断钻现象,选择相适宜的机械,严格遵守成孔工艺,施工过程保证桩位正确。
③将影响钻进的地面50cm左右厚度的杂填土以及建筑垃圾用挖掘机清除。
④钻孔偏斜,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钻几次,如无效应在孔中局部回填黏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孔。
5)阶段检查
通过以上对策实施,对五天内完成的桩进行轻便触探检查,成孔质量及桩身强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以上工艺及对策是可行的。而使整个地基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整体工程施工目标的要求,施工方法、工艺等还不太完善,还应进一步的现场调查和分析。
3.3第二次PDCA循环
1)现场调查
通过上一轮的循环,虽单桩质量有所保证,但对整体地基工程的最终验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桩位偏差、桩孔缩颈、桩孔塌陷过大,振捣效果不够,均匀性差等。
2)原因分析如图2
从人、机械、环境、工艺四个方面原因进行要因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①质量责任制没落实,缺乏细致认真的技术交底和质量检查;
②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黏土紧密填封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③桩位控制方法不当,槽内作业桩位控制不能保证;
④桩深,增加浇筑振捣的难度;
⑤设备陈旧、钻头磨损大,桩径不能满足要求。
3)具体措施,表3所示。
4)具体的实施
①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作好技术、质量交底,强化岗位素质,严把质量关。制定较完善的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和操作步骤,明确分工,实行定人、定位、定岗责任制,制定奖罚制度,加强教育,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
②对于陈旧、性能不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及时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更换。
③对各钻机就位轴线及桩位进行复核,有问题及时与专职测量人员联一系。开钻前,由专职测量人员校对桩位,合格后方可开钻,确保成桩位移小于5cm。监督钻机操作人员操作工艺,尤其检查钻头转速,以慢速为宜。对场地地坪及时组织抄平,并对每承台下桩深度进行现场控制。
④组织班组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对当天施工的桩认真检查施工记录,并于每晚进行回收,交资料人员整编。
⑤必须遵守泥浆护必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5)效果检查
①对于龄期7天的桩,任抽取2%进行了轻便触探,结果证明桩身土的均匀程度,密实度及桩直径均达到设计要求。
②对龄期15天的桩进行了开挖,发现土桩桩身及桩头全部密实,桩径≥600mm,满足设计要求。
③对每桩桩位进行复核验收,合格率95%。
4.结束语
通过两次PDCA循环和因果分析法要因分析,制定了科学的操作工艺,保证了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地基工程按期完工,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充分时间。同时通过施工中两次PDCA循环,健全了企业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实行定人、定机、定岗责任制度,更加完善了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3
一、工程概况
沿海公路大蒲河大桥为跨海湾大桥,上部结构为17—20mT型梁;下部结构为双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潮汐影响,受到海水涨落的冲刷和浸泡侵蚀,桩基础混凝土大面积剥落、钢筋锈蚀严重,造成灌注桩严重缩颈,降低了桩基础承载力,也将使桥梁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为确保桥梁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迫切需要进行桩基础加固施工工程。
二、施工方案
秦皇岛市公路勘测设计所根据检测结果,经过缜密研究决定,自局部冲刷线以下6米范围内对桩基础进行环形加固处理(俗称穿裙子)。要求遵循“确保质量,保障安全”的目标方针认真施工,在保障交通运行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按时完成桩基础加固工程的施工。
三、施工方法
1.人工凿除桩基础表面剥落的混凝土,未剥落部分进行3cm厚凿毛处理。此工作必须认真,全部达到符合强度要求的混凝土层,因为它关系到新旧混凝土的粘结程度,对最后的加固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
2.在原桩体用冲击电锤钻孔,深度20cm,直径20mm,横、纵间距30cm,孔中灌入环氧树脂砂浆,并打入Ф16mm的钢筋锚杆,后加固钢筋笼的加强箍筋与钢筋锚杆相互焊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和共同受力。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控制钢筋各个焊接点的质量,并且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刚度和强度。
3.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选定合理的钢筋混凝土配合比,减少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配比选定合理,对于防控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并尽量采用较少的水泥用量;选取合理的单位用水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早期的收缩量;选用含泥量较少,级配较好的沙子和石子,并选定合理的砂率;混凝土水灰比是影响强度和裂痕的主要因素,水灰比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其收缩亦越大,易产生裂纹,需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掺加合理掺量的优质矿物掺和粉,如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在混凝土中具有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和微集料效应,能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混凝土泌水性;在保障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胶凝材料总量。
(2)科学掺入混凝土功能性抗裂材料,遏制裂纹产生。
第一,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会形成乱向分布的重重网状系统,承托骨料,从而减少骨料的离析。当胶凝材料基体收缩时,纤维可有效地消耗收缩拉应力的能量,对克服混凝土凝结期间的塑性裂缝十分有利。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出现收缩裂缝在所难免,乱向分布的纤维能阻止其扩散成可见裂纹。目前常用的纤维主要有碳纤维、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
第二,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保持50—200微应变的膨胀状态。如硫铝酸钙类膨胀剂与水泥产生的Ca(OH)■反应形成钙矾石膨胀结晶,使混凝土水化后能产生适度的体积膨胀,在钢筋和其他约束条件下产生一定的化学预应力,在结构中形成0.2—0.7Mpa预压应力,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膨胀结晶体在混凝土内部还起到填充、切断毛细孔缝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使之更加密实,提高其抗渗和力学性能。膨胀剂常见的硫铝酸钙类、氧化钙类和氧化镁类膨胀剂。
第三,掺入混凝土减缩剂也可以减少裂缝的产生。减缩剂是由聚醚类有机物与他们的衍生物复合而成,能够降低混凝土中的毛细管张力,当混凝土由于干燥而在毛细孔中形成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收缩时,因缩减剂的存在,毛细管张力下降,从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
第四,掺加减缩剂型聚羧酸系外加剂对水泥的前期水热化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之释放得更为平缓,这对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的温控十分有利,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减缩型聚羧酸系外加剂通过调控不同共聚单体的相对比例,吸附基团的含量,以及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从而实现高分散、低收缩、高抗裂性能的统一,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在各个阶段的收缩。
第五,掺入引气型减水剂,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使之更有效地保护钢筋不受海水侵蚀。
四、加固施工的效果
篇4
引言: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做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1、地基基础在房屋安全鉴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基基础是房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是建筑物最大的构件。没有一个坚固耐久的基础,房屋上部结构就是建造得再坚固也要出问题。基础产生的病变,直接传给上部结构,而首当其冲的是墙柱。地基虽然不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但它要托住基础,承受包括基础自重在内的全部建筑物荷载。地基产生病变无疑会影响基础,使基础受到破坏。因而,地基基础的完好程度直接关系到整幢房屋的强度和稳定性,涉及居住和使用安全。所以说,房屋的安全鉴定,尤其是对地基基础的鉴定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2、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2.3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2.4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3、地基基础的施工
3.1地基基础施工选择混凝土灌注桩
目前,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混凝土进行施工,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成品混凝土合格,具有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钻孔和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钻孔工作前,首先要检查确保底座与顶端平稳,钻机的安装是否正确,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沉陷;其次要检查钻机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钻机钻至设计标高后,对成孔的孔深、孔径、垂直度及其孔内沉渣等进行检查,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后约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
3.2施工方法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3.3地基施工注意事项
3.3.1地基施工中混凝土护壁等级强度应等同于混凝土桩基强度,并且护壁应当比地面高出至少30厘米,除此之外应仔细检查护壁是否存在渗水与漏水现象。
3.3.2地基施工过程中配合混凝土比例,应在施工之前的取料现场对其实施检测,合格之后分别设计人工挖孔桩与钻孔桩的配合比例,通常情况下,钻孔桩混凝土水下坍落程度要明显高于人工混凝土挖土桩塌落程度,可是不论哪一种混凝土都应符合施工具体工艺的要求,例如混凝土塌落程度、初凝与终凝的时间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保持混凝土良好的保水性与粘聚性。
3.3.3灌注混凝土之前应严格检查孔底,察看孔底是否存在积水与沉渣。通常情况下,较为容易清除沉渣,可是因为较高的地下水位,积水难以清除,因此产生了两种处理措施:一是地下水量比较少时,可以在灌注第一盘混凝土之前使用毛毡与海绵等物品尽可能将孔底积水吸收干净,之后可以实施灌注混凝土工作。同时注意混凝土第一盘需要的水泥应适当增大,严格控制灌注的高度及初灌量。一是地下水量比较大利用毛毡等不能洗干净时,可以使用导管实施混凝土水下灌注。
3.3.4灌注地基水下混凝土时应严格计算混凝土每盘的下料用量以及拔管导管的具体高度。否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被导管拔出形成新的断层,除此之外,灌注混凝土应超过设计机顶标高0.8米,同时必须确保混凝土在桩顶的质量。
3.3.5地基人工施工中灌注混凝土应吸收干净孔积水,防止混凝土在孔底时因为积水而出现局部混凝土水灰比例增大造成的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会引发混凝土的离析。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振捣高度实施严格控制,确保充分振捣混凝土防止漏振,最后伴随着混凝土地基的不断提升,表面地基因为振捣混凝土而出现不断增加的浮浆,此时应倒掉表面存在的浮浆,尤其是基顶附近。
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加固
4.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发生,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4.2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的,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操作、施工、材料、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可以说施上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首要任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上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4.3地基局部处理与加固
对探明局部异常的地基,应探明原因和范围,进行加固处理。如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住宅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具体方法可根据地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4.3.1松土坑的处理
当基槽中有松软土、淤泥等类土时,应全部挖除,直至挖到老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地下水位较高,或坑内有积水难以夯实时,可在防潮层下设置钢筋砖圈梁或混凝土圈梁,以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4.3.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
在基槽中如发现砖井或土井,应采用与井底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井内已填好土,且较为密实,则需要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槽底1.0m以下,并用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则需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
4.3.3“橡皮土”的处理
“橡皮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人踩在地基上有一种柔软颤动的感觉。用夯实机具夯打,不仅夯不实,而且越夯越柔软。这是因为粘性土中含水量过大,且趋于饱和的原故。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全部挖除,用积配砂石回填夯实。
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上面的分析论述可知,影响工程建筑地基基础的原因多种各式,此中不一样原因所具备的特点与形成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应该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在《后资本社会主义》中指出,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是知识。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当代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产生于这一环境中。知识管理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而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是核心,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组织绩效的重要途径,对于组织提升竞争力、提高绩效水平至关重要。“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高水平的创新和提高组织绩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通用方法是知识图谱和可视化技术。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因其能够客观、直接、形象地展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避免因个人经验造成的误差而成为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选择研究方向、辅助科技决策的重要工具。词频分析是一种透过词频现象看内容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目前内容分析法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工具。国外学者Small等认为文献共被引的频次代表了文献的价值,并引入文献共被引分析网络来研究科学领域的结构,是最早从词频的角度研究学科领域问题的学者;Garfield等通过HistCite分析文献中的高频词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及演变趋势。国内已有学者利用词频分析研究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研究机构、SCI论文的选题、科学学研究、专利研究、科学计量学、生物科技、国内产业共生等问题的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鉴于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肯定将词频分析法应用于团队知识共享研究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关于团队知识共享的总结研究,多集中在利用文献梳理、内容分析、比较研究等方面,这些方法都存在由于文献资料的限制而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等不足。本文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团队知识共享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其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分析与解读,展现团队知识共享重点研究方向,可帮助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选择科研课题,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SCI数据库收录了当今国际上的重要期刊,主要包括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科学技术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社科与人文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SH)等数据,其引文索引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下载的文献数据,以“team*”为检索词检索主题,检索到1991-2011年的数据72443条数据,再分别以“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transfer*”为检索词精炼,最后得到1156条数据。每一条数据记录主要包括文献的题目(Title)、作者(Authors)、摘要(Abstract)、作者单位(Institufion)、期刊(Paper)、文献发表时间(Term)和参考文献(Descriptors and Identifiers)等信息。检索时间为2011年8月23日。本文的分析对象,团队知识共享前沿与知识基础的分析基于1156条文献以及其中41713条参考文献数据进行。
本文使用的引文分析可视化工具是基于Java平台的Cite Space应用软件。该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可视化应用软件,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具有监测科学文献中出现的研究前沿和研究演化的功能,成为近年来在全美信息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目前已更新到版本CiteSpace II。CiteSpace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可视化网络基于两个基本的概念,一是“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定义为基于研究问题的突现的概念群组,是由某一科学领域中最近最多被引文献形成的过渡性聚类组成,代表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另一个是“知识基础”(Intellective Base),定义为学科研究前沿的引文形成的共被引网络。CiteSpace绘制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是由不同颜色的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共引网络。由连续的等距离时间段序列得出一系列单独的共引网络,再将这些以时间为标记的共引网络组合成一幅整合图谱,重要的知识文献可以基于其在图谱上的突出特征而得以辨识。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交通运输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然而我国是一个桥梁生产建设的大国,截至2012年底,既有桥梁就已达63万座之多,所以整个桥梁建设和正常运作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钻孔灌注桩对桥梁建设的重要性,做好桥梁基础的建设,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保证桥梁安全建设和我国交通运输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障。钻孔灌注桩是我国目前广泛运用的桥梁基础施工的主要方式,桥桩是整个桥梁的主要承重部位,所以我们要做好整个桥梁工程建设和保证桥梁长期运作就必须得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它的施工过程,使每个桥桩都具备过硬的质量,下面将就钻孔灌注桩对桥梁建设的重要性和其工作流程为各位读者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下图1为钻机成孔示意图:
图1 钻机成孔示意图
1钻孔桩对桥梁建设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指在桥梁或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通过机械钻孔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然后浇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与钻孔桩施工相关的还有沉管灌注桩施工和挖孔灌注桩施工两种方式。钻孔桩施工与这两种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施工噪音小、震动小,可以建造直径相对较大的桩、与桩承载力关系密切且适用地基范围较广的特点。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具备受地形地势影响较小、能够充分的使用钻孔工具、技术相对成熟和经济实用等优点,使其逐渐成为了目前我国运用最为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建筑桩施工技术,是建设桥梁基础建设的主要施工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之后,在桩孔内安置钢筋笼,灌注一定比列的混凝土而形成的桩柱,承受着整个桥身的重量以及运输时通过桥梁的重量。所以,桥梁基础桩科学、合理、保质保量的建设,是保障整个桥梁正常施工和建成后长期运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且熟练的掌握这项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2钻孔桩的施工过程
深入的研究与学习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有利于我们对整个工程施工的熟练,有利于提高桩基自身的质量,有利于保证整个桥梁的正常建设与安全运行,下图2为钻孔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2 钻孔桩施工流程图
2.1施工前的准备
对每次钻孔前作出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整个钻孔施工的顺利进行,也是每个钻进施工工程的重要环节。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桩位放样、平整场地、制作和埋设护筒以及制备钻孔设备等。
2.2钻孔施工工艺
(1)为了保证成孔的质量,我们在对建筑场地进行施工时,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质选择适用于该地施工的钻孔方式,每种地形、地质都有着特殊的钻孔方式,保证钻孔的质量,提高整个工程建设的成功率。
(2)护筒的制作与安放,按照所设计的图纸,保质保量、精确的制作护筒,然后在每个桩位定出十字控制桩之后将护筒埋设到指定的位置。安置时应满足顶部需高出地面50cm、高于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与桩位中心差小于50m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等要求,保证成桩始终处于垂直的状态,增加它的承重能力。
(3)钻孔施工,因为钻孔对保证灌注桩孔混凝土浇筑具有重要基础,所以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钻机的平稳,钻头应该垂直进行作业。在钻孔过程中,为了保持表层的稳定性,需要及时进行灌浆,保证泥浆的水位稳定,控制泥浆比重。
(4)检孔和清孔,在孔桩形成之后均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检查桩孔的各项指标,保证其外径与设计桩直径相同,在安装钢筋笼前后均要对成孔各进行清孔,保证整个桩孔的安全、有效。
(5)混凝土的浇筑,当前期工序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灌注接近规定标高时应严格检测,控制灌入量,一般高于设计桩顶的0.5~1.0m以保证破除桩头后的砼质量。当遇见雨天施工时,则要保证不能让雨水进入到钻孔内,及时的进行雨水排放。
(6)为了保证整体桩基的质量,在完成整个钻孔桩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期需要对成品进行合理的保养和维护。在建设时我们应做到:在运输过程中保证钢筋笼的原有形状,防止其变形;采用科学的施工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桩位误差的出现;在保证成孔质量之后及时的浇灌混凝土,防止钢筋笼的移位或者倾斜。桩柱形成之后我们还应预测其防水、防潮等功能,并实时的对成桩进行安全检查,保障桥梁的承台及墩身正常施做。
以上观点只是钻孔施工工艺中的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的各种措施。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做到不断的探讨和研究,用最快的速度适应新时期的桥梁工程建设,完善钻孔施工工程的管理机制,保障我国骄傲的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桥梁基础钻孔桩施工管理
由于钻孔桩施工属于隐蔽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期的维修处理不但工序繁琐而且耗资巨大,因此必须确保钻孔桩施工质量。
3.1 钻孔桩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
钻孔桩施工工艺中要求的准确度比较高,因此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有:
(1)施工中出现缩径、塌孔和桩孔偏斜。选择的钻头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或在使用中出于某些原因导致钻径变小等出现缩径的现象。施工前准备工作不仔细,遇松散地质层时,没做好护壁而导致塌孔。成孔后不及时施工引起孔内水位下降致使塌孔。测量放线出现偏差使钻机移位,振动带来的钻机移位和地质原因迫使钻头不能均匀作用,出现桩孔偏斜。
(2)钢筋笼的安装不标准。钢筋笼安装高度和设计标高的误差过大。混凝土施工时为赶工期过快浇筑会导致钢筋笼上浮。施工中将导管与钢筋骨架牵连会使钢筋被迫承受上拉力作用出现向上位移。
(3)灌注混凝土不符合要求。混凝土的选配不符合设计要求会造成堵管现象。不进行水下砼的测试试验或出现测试误差,导致桩顶部位疏松。没有准确把握泥浆密度和孔下沉淤物、清孔工序不彻底、过快提升导管、灌注混凝土不连续和不按操作要求拔管,都会造成桩身砼夹泥或断桩。
3.2 钻孔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钻孔桩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整个流程启动“三严”机制是保证钻孔桩施工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1)严抓钻孔施工前的预备工作
认真的核实整个桩基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包括:审核试桩实验报告,审批试桩申请和工艺性实验、检查试桩施工;认真做好钻机、施工工具的选型:做到优选设备有出处(即选择正规厂家的出具合格保证的产品),备足易损部件,进场设备要核检。仔细复查现场基本情况,对施工道路、水电设施和地质情况要了解掌握,进行综合布置。泥浆制配要科学,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现场泥浆综合性测试试验。检查护筒的埋设和对钢筋笼、混凝土等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整个钻孔工程的顺利施工。
(2)严格标准施工作业
平衡钻机底座支垫,排查支垫物、护筒情况。护筒中心与钻机起重滑轮、转盘中心成一垂线且偏差不超过20毫米。预先对护筒进行大于3厘米的冲击锥造壁,并在壁内加稠泥浆及砾石。不同钻孔工具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固或校准。钻进过程中,加大每班对中核对的频率,防止移位并保证作业的连续性,钻进速度要适中,不得停钻过长。结合当地地质情况调控钻孔的速度,反复确认孔内护筒,保持水位足高。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成孔进行核查,无误后进行下一工序。按质量要求标准制作钢筋骨架并在每节端部加固十字撑。迅速垂直地将骨架插入孔内,用厚壁钢管平穿钢筋吊环,以十字丝调中,最后将厚壁管固定在护筒上。浇铸混凝土前,核查起吊设备、周围现场情况和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实行专人责任制,在浇筑混凝土时,定人量井记数,并配备技术人员实行每灌车混凝土量筑深一次。导管埋深力求在3到4米之间,容许最值大不超过6米。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均匀。对浇筑后期的过稠泥浆进行疏通和剔除处理。精确测量浇筑高度,计算合理的桩头预留高度。
3.3 成桩完毕的监管
重视质量施工的检验环节,认真核对施工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在整个钻孔桩建成之后,需要检测其误差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以及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的测评标准,提高基桩的质量。
3.4完善整个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整个施工流程的监管体系,保障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能源的可利用率,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科学、安全、快速的发展。
4结束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世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突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钻孔桩施工工艺因其经济适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领域基础施工。由于我国多为河流、山地、丘陵等地形,使得交通运输建设中的桥梁建设工程变得举步维艰,钻孔灌注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然而其隐蔽的特点也使钻孔灌注桩施工成为一次性工程,它的后期几乎不能进行维修或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维修或改良。在此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
参考文献:
[1]杨勇.吕国栋.浅谈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J].甘肃科技2013(9).
[2]石冬梅.桥梁钻孔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8).
篇7
一、前言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施工公司的施工技能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桥梁施工中就要求施工公司必须加强对桥梁基础的施工的研讨,并努力提高施工技能水平,运用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施工处理技能,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岩溶发育区桥梁基础地质勘探
溶洞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有三大难点期待解决:溶洞的孔壁情况以及大小、位置不清等会对冲击钻头运行情况造成隐患,如卡钻、掉钻等;溶洞的连通情况无法准确了解,这会造成孔内泥浆急剧下沉,钻孔过程中的内外水头失去平衡,有可能造成孔壁坍塌事故的发生;溶洞的走向不明,加上施工超前钻只能在桩位以外进行地质层的揭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勘探资料无法提供准确的地质分布状况,正是这种模糊的参考资料,造成施工中极大的盲目性。
传统的地质钻探方法在非灰岩地区、岩溶不发育地区,因地质匀质性较好,作为判明地基承载力,地质分层情况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可行的;但是,在岩溶发育地区,该方法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质钻孔取样所提示的地质条件并不能完全反映桩位处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因此,在初勘阶段,地质部门就应采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物探的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探测的范围比较广而全。虽然物探较难得出肯定的结论,但通过物探,对整个场地的地质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初步探明地质异常区,再与钻探相结合,对指导地质判断,合理布置钻孔、减少钻探工作量等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岩溶发育规律性不强,加上钻探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初勘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探明岩溶发育强度及分布规律上,而不要过多地考虑桥梁桩基的具置。建议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根据桥梁跨径、岩层分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进行补充勘探,以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探明桩位处的地质,确保工程安全。
桩基施工前,对桩基穿过石灰岩地层的溶洞分布情况,特别是每根桩基深度范围内溶洞分层高程、填充体、暗河水流情况的地质资料勘探清楚,尽可能做到每根桩基1孔或多孔钻探;若对大直径桩岩溶情况难以判断,每桩须钻2个或3个地质孔,探明设计桩位与溶洞的关系,如溶洞分布面积大、层数多竖向溶沟,为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可加大桥梁跨度,减少桩基工程。由该桥的勘探实践证明,由于桩基直径远大于地质勘探孔直径,个别未进行物探,仅按逐桩钻孔勘探桥梁的溶洞桩基,并不能完全揭示岩溶发育与分布规律,对于直径115m以上的桩基,必要时可用一桩三孔查明溶洞分布情况,并在桩基孔施工中,基岩面露出后,在其四周布孔,准确查明桩基直径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岩溶发育情况。
三、岩溶地质桥梁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的处理
1、砂层的钻孔处理
对砂层或软弱地层,采用钢护筒支护法进行施工处理。钢护筒应比钻孔桩设计桩径大20~40cm,壁厚8-10mm,随钻孔渐次下至砂层,并穿过砂层至少1.5米以上,有溶洞的桩位,钢护筒沉至风化岩层顶面上。通过钢护筒的支护作用,从而避免因溶洞漏浆、孔内水位骤跌造成砂层溜坍。钢护筒的沉入施工可利用钻机进行,在钻机的钻杆上附加压架,利用钻机的钻进压力和钻杆、钻头的重量,使钢护筒随钻头的钻进而下沉。
2、无地下水流溶洞的钻孔处理
在钻孔进入溶洞区时,可从孔内泥浆的变化来判断溶洞是否存在地下水流。如孔内泥浆突然下沉,反复加浆能保持孔内泥浆和水位稳定,说明此处溶洞没有地下水流。如孔内泥浆无法灌满,且泥浆稠度不断变化,说明此处溶洞有地下水流。对无地下水流的溶洞,采用抛填片石法进行施工处理。当钻至离溶洞顶部附近时,冲击钻由高冲程施工转向低冲程施工,逐渐将洞顶击穿。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仍采用小冲程轻砸,让粘土和片石充分挤入溶洞内壁。这样反复抛填片石冲挤,使片石往桩孔四周的溶洞区内排挤,直至桩孔外溶洞区内挤满片石。遇到较大的溶洞,抛填片石时可适当掺入适量的碎石土,以增强溶洞区内桩孔四周挤填片石的密实度,同时控制好泥浆的比重,使抛填片石孔壁四周形成泥浆护壁膜,利于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3、有地下水流溶洞的施工处理
有地下水流的溶洞施工处理,如出现的溶洞体积较小,地下水流较缓,孔内水位比较稳定,则仍可采用抛填片石进行施工,且抛填时可掺入适量的碎石土及絮状物,仍至整袋水泥,以增强溶洞区内桩孔四周挤填片石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小地下水流速度,阻隔地下水流。
三、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施工中常见的故障
1、卡钻
如钻进过程中被卡钻,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一是水下割护简底口挡住钻头部分,二是将钢护简上拔或顶起一定高度,腾出空间,将钻头拉出。如是因为护简底变形而引起的卡钻,可抛填片石反复冲砸,将变形部位挤出,或水下切割变形部位,将钻头斜拉上来。41812斜孔、弯孔产生斜孔、弯孔的原因有三:是斜面开孔通过溶洞时,未按正确的施工方法,如抛填粘土不及时,溶洞的位置测量不准确,以至钻头沿着软的部位下滑,造成斜孔;出现没有预见的溶洞;隔层相向的探头石,在钻进时相互扩孔,使钻成的成竖向的“S”形。纠正斜孔、弯孔的方法:回填片石、粘土重钻,反复数次;灌注水下素砼至弯曲部分以上的一定高度,待强度合格后重新施钻。
2、清孔漏浆
由于覆盖层和溶洞之间相互串通,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产生动压力,导致溶洞内钻孔所形成的人工造壁坍塌,清孔时泥浆流失,其处理方法如下:探明泥浆流失的孔洞高程,在初步清基的基础上,在钢筋笼上焊接钢护简,钢护简上下口扩成喇叭形,在其上设止水带,当钢筋笼带着堵漏护简初步就位后,进行正循环泥浆清孔。如孔弯斜严重,钢筋骨架插不下去,此时可接高钢护简,尽力振下,然后灌注水下素混凝土至洞底,待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装上钻机重新施钻清孔。
四、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施工处理
1、加强型泥浆造壁法
对一般形小洞应侧重于加强造壁护壁功能,采用加强型泥浆护壁的方法。在一般地层进行钻孔桩施工,泥浆护壁的效果好坏是成孔的关键。但在岩溶地区除在施工中加强泥浆护壁外,还存在一个通过溶洞的造壁问题。这是因为溶洞内填充物种类多且性质复杂,多为塑性或流塑性。因此,在配制优质泥浆护壁的基础上,对不同溶洞内土的不同性质,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加入烧碱、水泥、木屑、草袋、片(碎)石等混合材料。这些加入的材料经钻头的冲击捣动作用,将挤入溶洞周边和岩溶裂缝中,这就既可以达到溶洞孔壁封闭环的形成,又能增强泥浆护壁的效果。
2、不分散混凝土水下封闭法
在施钻过程中遇到洞隙洞槽或深度3~4m空洞的溶洞时,采用其他方法不能奏效可改用不分散混凝上水下封闭。此方法虽然成本较高,但操作简单。掺用VWB一2型絮凝剂配制的不分散混凝上有较好的流动性、粘稠性、水下耐冲刷而不分散的性能。因此具有遇水不离析、水泥不流失的特点,可在水中直接下落和浇注,减少导管法作业程序,操作十分方便。施工中就是利用它的粘稠性和遇水不离析的特点,提高溶洞封闭的效果。
3、传递能量法
主要用于解决岩溶钻孔桩施工中的斜面开孔的难题。由于岩面倾斜,岩质软硬不均,造成钻头刃脚受力偏心,以致产生偏孔、斜孔、弯孔故障。岩面倾斜判断:一是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钻探剖面图;二是在施钻过程中通过观察钻绳的摆动和听冲击声音的变化来判断。通过上述判断钻进接近顶板进入斜面时,应采用传递能量法作业。
在孔内回填片石和粘土块1.55m左右,同时调整钻机冲程于0.6m左右,然后继续冲孔,混合填料经反复冲砸在孔内形成高出顶板处有一个较坚硬的混合柱体,具有足够传递冲击能,达到破碎斜面之目的。同时形成坚实、竖直、圆顺的过渡孔口,为以下的钻孔作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当斜面倾斜严重或桩位于溶洞边缘时,在钻进中钻头偏向软土一侧,用传递能量法无法解决偏孔或弯孔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经检测发现偏移量不大,应继续在孔内抛片(碎)石和粘土块,将弯孔或偏孔修正。如偏移量过大可将弯孔或偏孔部分填充不分散混凝土至偏移起点位以上0.5m处,3天后重钻。
4、缓冲法
这个方法是当接近于穿越顶板进入有填充物的溶洞前使用。在施钻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在穿越顶板厚度时经常发生卡钻头,或者由于严重失浆,孔内失去压力平衡,引起塌孔埋钻头等现象。当钻进接近穿越顶板进入溶洞前,在顶板已成孔段内回填混合材料Im左右。同时变为小冲程,先放小钻头冲击,然后再用标准钻头扩孔成桩。这个办法效果明显,能起到缓冲作用,大大地减少了因一锤击穿顶板,造成卡钻和因失浆过急造成埋钻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施钻的顺利进行。
5、填充压实法
当钻进进入空洞溶洞且空洞范围不大(从失浆多少和快慢的情况判断)采用填充压实的方法。
填充压实法是沿袭在软土地段或在土洞、岩孔地层中进行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办法。其原理是利用土体自重压实。可采用两种方法:1)、沙石土填料填至空洞口以上Im左右高度时,用钻具下落慢冲程冲砸,这个工艺过程往返重复,直至钻具下落冲砸声音由弱变强,或进尺很小时为止。2)、接高钢护筒在护筒内加满泥浆,增加泥水压力。同时在护筒顶加上振动锤振沉护筒,于护筒侧顶边开孔处边振动边加泥浆,边投放混合材料。振动直至保持护筒内水头为止。待其沉压3~5天后,再恢复继续施钻。
6、钢护筒跟进法
在正常钻孔桩施工中,护筒起着定位、导向、保护孔口和维持孔内水头压力的重要作用。如果岩溶地层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溶沟、溶洞、溶槽相互连接串通,填充物多为软塑、流塑和无填充的空洞。钻孔桩施工中会出现泥浆急剧流失造成塌孔埋钻事故。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会出现混凝土流失造成拔球后埋管深度不足,造成断桩或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流塑物质挤入孔内造成混凝土夹层。因此,要保证深水岩溶地基钻孔桩施工正常进行,采用钢护筒跟进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靠施工方法。但护筒跟进施工工序多,配合设备多,进度慢成本高。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于深水桩从穿越串珠状溶洞或溶洞大而空的情况使用。
钢护筒跟进是在施钻过程中将钢护筒用震动打桩锤逐步下沉到需要保护孔壁的地层或岩石上。可用单程护筒跟进或双层护筒跟进。单跟或者双跟和跟进的深度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孔位地质钻探资料初步选定。单跟和双跟所需的钻头大小和护筒大小不同,单跟较双跟简单。确定为单跟的孔位因各种原因造成不能成孔后改为双跟更为复杂,因此在选定时要特别注意。
对串珠状溶洞其洞内填充物为软塑或卵石土且溶洞不大可采用单护筒跟进成孔。对填充物为流塑且溶洞范围大或者溶洞为空洞状的最好采用内外双护筒跟进成孔。单跟或者双跟,不一定要跟至桩底设计标高。在桩底以上一段长度内可根据地质的具体情况用以上几个方法综合使用,也能达到成孔之日的,这样可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施工处理的剖析,能够对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施工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出现问题防备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施工中对桥梁基础进行掌控,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Key words: soft wall rock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交通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迅猛发展,其中大量的长大、深埋隧道工程纷纷上马,穿越高地应力区以及遇到软弱围岩体,常导致软弱围岩大变形等相关地质灾害。本文将结合某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今后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的处治提供新的技术资料。
一、 工程概况
本文隧道起讫里程为D2K23+739~D2Κ24+812,全长1073m,为单线公路隧道。全隧道采用带仰拱的曲墙复合式衬砌、喷锚支护。隧道地层主要以变质砂岩夹板、泥岩为主,具有薄层状夹中厚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软、层间结合差、易剥落掉块、局部夹有破碎夹层等特点。
二、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原因
该隧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有以下特征:
(1) 围岩变形量大
Ⅴ级变质砂岩夹板岩施工过程中30d水平收敛总量为300~400mm,拱顶下沉总值为150~200mm。V级炭质片岩个别地段碳质含量高、地下水丰富,变形远远超出正常水平,局部水平收敛变形总量达1260mm。
(2) 变形快且变形速率高
隧道开挖后,围岩正常日水平收敛达30~50mm。一般随隧道的掘进,变形也随之加快,局部10d水平收敛超过920mm,20d累计变形量超过1560m,累计变彤达2250mm。
(3) 变形持续时间长
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一旦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变形往往达数月不止,个别地段二次衬砌施工之后依然存在变形。
(4) 变形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
隧道普遍存在左右侧变形不均匀和不对称现象,初期支护完成后不同段落左右侧变形量不同。前期水平收敛的速度和累计变形值均明显大于拱顶下沉。后期出现拱顶下沉明显增大现象,下沉达500~600mm,每天达20~30mm。
(5) 蠕变加突变
初期支护封闭后,开始虽然变形较为平稳缓慢,但由于各后续工序对围岩的扰动加速了围岩的变形,如爆破震动、阶及下台阶落底、仰拱开挖时岩体产生突变,造成初期支护突然失稳,发生垮塌。
(6) 围岩遇水软化,变肜加剧
碳质片岩遇水软化,施工时呈泥浆状,强度极低,且有地下水渗流处变形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碳质片岩具有变形长时间发展的流变性质,抗剪强度低且对震动影响很敏感;在区域地质构造作用下,地层强烈扭曲揉皱,产生大量密集的节理和顺层摩擦镜面,岩体的整体性遭到严重破坏;根据测试及分析,最大主应力σ1基本上沿铅垂方向,σ2和σ3为近水平应力,隧道洞身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MPa,隧道横截面内的最大初始应力σmax约为15.93MPa;根据国标《GB5021-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该区属极高应力区;加上围岩顺层偏压、局部围岩节理裂隙切割破碎等因素,最终引发隧道支护变形、侵限、掉块、坍塌及开裂等严重大变形现象,并且变形分布不均、不对称。
三、施工方法
通过对大变形的特征和原因的研究分析,最后确定的施工方法为:
(1) 隧道大变形段施工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快衬砌、勤量测”的原则。
(2) Ⅳ、Ⅴ级围岩碳质片岩小范围分布段落,变形控制采用超短三台阶法施工,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严格控制在35m范围内。
(3) V级围岩碳质片岩大范围分布段落,大变形控制采用上、阶加临时仰拱的方法。
(4) 在充分考虑碳质片岩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尤其应重视快速封闭成环、衬砌紧跟的思路,这是控制碳质片岩大变形的根本。
(5) 具体施工时还应按照“石变我变”的思路,动态调整施工方法。
四、实际施工中开挖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加密小导管超前支护。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1) 适度的变形
隧道地质构造及碳质片岩的岩性决定了初期支护的变形必然性。施工中必须遵循“先放后抗”的原则,根据监控量测资料,分析二次衬砌施作前的变形总量,加上一定的富余量作为变形预留量,控制初期支护不侵入二次衬砌。
(2) 尽早封闭成环,快速衬砌
碳质片岩掌子面易滑坍,应及早封闭。隧道采用单线铁路双层集装箱断面设计,高跨比大,不能有效发挥其结构受力的优点。在初期支护未完全失去围岩支撑力和保证二次衬砌净空的同时,尽早施作二次衬砌。
(3) 临时仰拱的设置
临时仰拱设置有利于结构受力,相比较阶设置临时仰拱,上台阶设置临时仰拱封闭成环断面小、刚度更大、变形更易控制;临时仰拱设置在阶处日变形量为11~24mm,而设置在上台阶处日变形量为5~13mm,变形量远比阶设置临时仰拱小;上台阶设置临时仰拱适用于变形量大、工期长的地段;阶设置临时仰拱适合变形量适中、工期紧的地段,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4) 排水措施
洞内上台阶采取初期支护背后埋设钢管引排和壁后注浆,设小型集水坑,拱脚用喷混凝土回弹料抹简易的排水沟排水。
(5) 拱脚处理
原设计拱部未有锁脚措施,变更后设锁脚小导管。但碳质片岩的成孔极易坍塌,小导管很难按设计长度打设。将Ø42小导管改为Ø25自进式中空锚杆后,锁脚锚杆不仅能施作全长,且施作循环时间比原循环时间节约了20min。
(6)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二次衬砌施作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但是,该隧道碳质片岩变形与一般围岩变形不同,量测数据的收敛形态接近直线,日变形量大部分在11~24mm之间,部分围岩段落在一定时间收敛后二次变形,常规的数据分析不能正常指导施工。对工序干扰、爆破等施工应加强监控量测,防止突变产生塌方,结合量测情况控制二次衬砌施工前的变形总量不超过预留变形量。
五、处治措施探讨
(1) 该隧道施工中尽管采取很强的支护和加固措施,但是超过20天后仍然无法杜绝变形侵限的发生,根据国内外类似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经验,初期支护几乎都采取长时间释放变形的办法。而目前国内铁路建设工期紧,限制了该办法的使用,但施工中仍必须遵循“先放后抗”的原则,否则可能给二次衬砌带来质量隐患。
(2) 隧道设计时宜采用圆形断面,这种断面结构可更有效地抵抗水平收敛,增大作业空间。
(3)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后,钢架扭曲,混凝土开裂,失去了原有设计的强大支护结构,随时可能会发生危险。施工中可按照在支护约束下尽量释放变形的原则,当初期支护变形量达到此限值时,应尽快施作二次衬砌,以防止变形过大发生隧道塌方。
(4) 单线隧道组织快速机械化施工受断面制约,可采用铣挖法预留核心土、非爆破的方式施工;或采用盾构法、圆形断面钢筋混凝土管片支护法施工,内部施作二次衬砌,同时具有铣挖的非爆优势、又有及时支护成环的优点。
(5) 高地应力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变形与隧道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岩石与工程力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篇9
1、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的根本前提
在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应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对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进行调研,例如在山岭口开挖隧道时,就不得盲目地开挖直接进入洞内,否则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工序进行,不得打乱工序,尤其是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否则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支护施工前,必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地质报告所反映的围岩基本情况,确定初期支护的各项施工参数,如超前支护形式、钢支撑规格及拱架间距,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及厚度等;在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做好围岩变形量测工作,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为初期支护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2、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2.1准备阶段的技术措施
在工程准备阶段,首先应加强与设计方的交流,明确设计意图,加强设计交底,结合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针对性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其次,应在施工之前结合实际针对性的确定施工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原材料、施工机械、人员、管理制度等最大化的确保施工顺利的进行;最后,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表工作,确保截水沟施工的有效性,并严格按照设计的需要放线刷坡工作,采取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开挖。
2.2施工阶段的技术措施
由于锚喷支护工艺本身的原因,使得它能做到支护及时迅速,甚至可以在挖掘前进进行超前支护,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密贴性能,因而更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初期支护施工中,一般要对初期支护的每个分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工程的不达标,都会造成初期支护的设计承载能力不能有效实现对围岩的变形进行控制。
2.2.1锚杆支护施工技术
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在选择锚杆类型上也有所不同,围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中空注浆锚杆;一般情况下,会选择砂浆锚杆。
在锚杆支护施工过程中,应该从锚杆数量、锚杆拔力、孔位、钻孔方向、钻孔深度、孔径、锚杆垫板进行质量控制,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现今采用一般气腿式风枪进行钻孔时,钻孔方向由于工作台车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钻孔方向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在有些工程中,为了方便施工,钻孔角度不能达到90度,大多数钻孔的角度仅为30度左右,这样锚杆的锚固、组合梁结构作用就不能有效的达到设计要求,大大的减弱了锚杆对围岩的锁定作用,出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为了简便,不认真的控制钻孔角度,例如设计锚杆为3m,在钻孔台车上钻孔的空间不足,如果风枪直接用3m的钻杆进行钻孔,钻孔角度就很难达到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在钻孔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施工中应该先用长度较短的钻杆进行钻孔,在接着用较长的钻杆继续钻孔,这样一般就能达到钻孔方向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的要求,这样锚杆对围岩的锁定作用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2.2.2钢筋网支护施工技术
钢筋网支护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在铺设第一层钢筋网时,网片应该与围岩面进行密贴铺设,这样才能与围岩达到共同承载的效果。在钢筋网支护施工中应该从网格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与受喷面的间隙、网的长、宽这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2.3钢支撑支护施工技术
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钢支撑,围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型钢钢支撑,型钢类型分为I14-I22工字钢;围岩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格栅拱架。
在钢支撑支护施工过程中,从钢支撑类型、安装间距、保护层厚度、倾斜度、安装偏差、拼装偏差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进行短台阶开挖,在支护过程中也要根据台阶进行支护,这样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增多,会造成围岩的多次变形下沉,要控制好围岩的下沉,应该严格做好初期支护的整体性控制以及每个台阶拱脚的稳固。
在整体性的控制中,一榀钢支撑一般用几节短的钢支撑通过法兰盘连接,钢支撑之间采用连接筋连接。所以,要控制好初期支护的整体性,就要严格控制法兰盘和连接筋的连接质量,有一些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法兰盘间连接采用4个或6个螺丝进行连接,但施工中并不能按设计要求的数量进行螺丝的连接或出现螺母松动,两片法兰盘处不能紧密连接;连接筋的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焊接问题,特别是在钢支撑安装中出现一点偏差时,连接筋与钢支撑翼缘出现缝隙不能密贴,这对连接筋与钢支撑翼缘之间焊接质量产生影响,焊缝长度和厚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时,施工中为了简便,也不进行处理,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出现的缝隙处应该采用钢筋填缝帮焊,使其达到焊接质量要求。
2.2.4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技术
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结,结合牢固,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当喷射混凝土作业分层进行时,最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混合料应随拌随喷,喷射混凝土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喷射混凝土应适时进行养护,隧道内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冬季施工时,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在结冰的岩面上不得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严格按照强度、厚度、空洞检查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控制,在现今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喷射混凝土背后有空腔,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对砼背后空腔采用混凝土喷实或埋置注浆钢管进行注水泥浆将空腔进行填充密实。有一些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怪现象,在出现超挖的情况下,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前,一些施工会采用石棉瓦挡在钢支撑背后将超挖部分挡住,在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这样就很恶意的造成了喷射混凝土背后空洞,这样就为以后的施工及运营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空洞的存在,初期支护与围岩面不能密贴,围岩的变形会是骤变,对初期支护产生的破坏力比较大,甚至造成大的塌方,所以在施工中严格禁止这种施工。
3、结语
对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影响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2009.10
篇10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2.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3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贝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套送桩时,应使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 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上。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3、结论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40~140. [2]白俊英.基础工程结构强化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8(4):262~264.
篇11
1 明挖基础
1.1 坑壁加固的基坑
基坑开挖后,坡度不易保持,就会出现含水量过大、基坑地质松软等现象,同时开挖场地受到限制,也会产生土方数量较大、基坑较深等问题,这是就要采用混凝土围圈护壁以及档板支撑护壁等加固方法进行施工。
1.2 坑壁不加固的基坑
均匀的结构、正常的土质湿度以及不超过2m的基坑深度就是垂直开挖坑壁的条件,还可以采用放坡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达到设计高程后砌筑基础,基坑分层夯实并及时回填。
1.3 井点降水法
桥梁墩台的基础底面离河底并不深,它通常都在海峡、湖泊以及河流之中,为了修筑较好的开挖基坑的基础,在其周围通常先修筑一道挡水的围堰然后将水排开,在基坑的周围,为了通到抽水系统并打入带有过滤管头的井点管,要将集水总管与地面连接起来,为了暂时降低基坑底下的地下水位,就要用真空泵将地下水吸进水箱后再使用水泵将其排出。
1.4 汇水井排水
汇水井排水法的费用较低而且使用的设备比较简单,若地基为透水性较小的细砂以及粉砂这些土层时极易发生涌砂现象,为避免发生坑壁坍塌、下陷或者破坏地基的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改为水下施工或者是井点法降水。在基坑的基础范围外挖出排水沟和集水坑,这样便于将水流引入汇水井,将水面降至坑底以下后用水泵来抽水。
2 沉井基础
在施工时,形如井筒状的并在基础开挖的围堰就是沉井,同时它也是一种依靠自身重量、无底无盖式的并在桥梁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础结构物。为使井孔填充后成为墩台的基础部分,就要经过混凝土的封底并克服井壁模上的阻力使其逐渐下沉,达到设计位置即可。
2.1 沉井分为浮式沉井和地下沉沉井
浮式沉井是当人工筑岛遇到困难时使用的一种方法。采用一些措施在岸边做成后并滑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中并将沉井做成空体结构,分段制造较高处的沉井,用水或者混凝土灌入空体中,在悬浮状态下拖运到设计墩位并逐步提高至沉入河底。在底层较硬以及水流较大的河流大多使用钢板桩围堰筑岛,修筑地下沉沉井时要先将场地整平并填砂筑岛,这样便要求岛面以及地面要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2.2 从原理上讲压气沉箱工法是实现人工无水挖掘、防止地水涌入的最有效的方法
近些年来,大深度基础施工最有前途的工法就是无人沉箱工法,与此同时变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沉箱技术方法。开挖的作业要在在干涸状态下方可进行,为阻止地下水渗入到作业室就要向沉箱底节密闭的工作室压送与地下水压力相应的压缩空气,但由于开挖深度逐渐加深,箱内的气压就会逐渐增大,这样极易使作业人员患上沉箱病。
3 桩基础
常用正循环回转法和反循环回转法来完成因成孔机械不同的灌注桩施工,桩基础有灌注桩和沉入桩这两种,可用振动法、静力压桩法以及锤击法来沉入。
3.1 将装有活瓣桩尖以及底部套有钢筋混凝土桩尖的钢管称为沉管灌注桩,它是用振动下或使用沉锤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并将钢筋笼以及灌注混凝土安装放置在管内,从而拔出钢管来形成。锤击沉桩通常依靠桩锤的冲击能量将桩打入黏性土或密砂类土中,所以一般它的入土深度要小于或等于50m,桩径不能小于或等于0.6m。钻孔的主要方法有冲抓法和旋转法以及冲击法这三种,在这其中旋转钻孔又分为正、反循环旋转钻和螺旋钻这三种,同时钻孔桩施工的主要工序分别有:埋设护筒准备场地、清孔钻孔、制备泥浆和浇筑水下混凝土以及钢筋笼入孔这几点。
3.2 泥浆以高压泥浆泵从泥浆池内腔经过钻头的出浆出来称为正循环旋转钻孔。它的井孔壁要靠泥浆和水头来保护,同时在旋转时,底部的钻头搅松土层并使其成为钻渣后悬浮在泥浆上,然后随着泥浆的上升逐渐溢出,最后要泥旋挖浆以及经过沉浆池沉淀净化再进行循环的使用。
3.3 混合物通过真空泵抽吸力的作用下进入到钻头的进渣口,泥浆钻与渣混合,使泥浆池流入钻孔内称为反循环旋转钻孔。在成孔中,桥梁钻孔桩处于主导的地位,钻杆内泥水上升的速度要比正循环快5倍的原因是钻杆内径与井孔直径相比要小很多,故它经过钻杆内腔后,出浆控制筏以及泥石泵要排泄到沉淀池中,净化后再使用。
3.4 爆扩桩应采用浅眼爆破,待其成孔后,就应立即向桩身浇筑混凝土。适用于在有少量地下水或者无地下水的风化软质岩层及土层的地方通常用挖孔桩基础进行施工。挖孔时必须要采取孔壁支护进行保护,同时它的孔深要小于15 m。挖孔无论是圆形或者方形,它的直径或者边长一般都要在1到4m之间。
3.5 在地质较为单一的,没有大卵石或岩石的亚砂土层、沙土层以及亚粘土层等地方,一般适用近几年来新兴的旋挖钻施工的方法。它有施工进度快以及设备成本高的特点,所以在一天内通常会完成50米以内的桩,它的桩长不应超过85米,桩径也要在2.5米以内。
4 施工实例
4.1 主墩冲刷的防护一般分为护坦区、永久防护区以及核心区这三个区域,同时要对3个区域选用不同的尺度以及防护结构类型。1为了确保永久防护区的稳定,护坦区就要保护永久防护区的床面并为永久防护区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能力,2核心区的周围,桩同作用所需要的平面尺度就是永久防护区,护坦区以及永久防护区的施工要安排在钢护筒沉设一部分后再进行,并直接采用级配石料块石护面和反滤层;3为使河床面免遭冲刷并满足钢护筒陈设的要求,河床防护核心区要建立在施工平台周边的20 m范围内,因此要先进行预防护理以及装砂,同时在钢护筒沉设完成后,进行块石护面以及级配石料反滤。
4.2 平台钢管桩的施工要分为以下几点,用起重船放置首排钢护筒并分为两截,并在初始平台上安装大刚度的悬臂式定位导向架;逐排从上游向下游推进并下沉钢护筒,最后形成钻孔施工平台;在陈设完的钢护筒上搁置定位导向架并焊接牛腿,单根护筒下沉到位后要连接相邻钢护筒以及初始平台,然后下沉另排钢护筒;辅助钻孔平台桩的是大直径钢管桩,使定位船以及起重船相互配合,成为永久钢护筒陈放初始平台并振动锤来辅助平台的钢管桩。
4.3 使用反循环钻进的施工工艺对主塔基础钻孔进行施工,同时采用优质的泥浆护壁。主要的步骤如下:用船只将在车间加工制作的施工钢筋运至现场,要在笼内设置超声波检测管以及压浆管,使龙门吊以及桅杆吊相互配合,这样在成孔检验的试验合格后将钢筋笼分成四截下放。将钻机吊装在固定的位置并钻成孔,待监理确认后使钻机钻至设计孔并反复循环的进行清理,根据钻机的性能以及地质情况调整施工参数并将钻机移开,检测孔底沉渣的厚度并将导管下放,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对水下混凝土进行浇筑。
4.4 在桩基承台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浇筑施工以及双壁钢吊箱的技术,高桩承台式结构被主墩设计所使用,它的工艺流程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a.拼装分配梁以及钢吊箱底板桁梁,牛腿要焊接在平台下层的平联上同时要铺设底板钢板;b.底板要加强桁架拼装装置,先将第一节的钢吊箱壁体拼装并在现场将其连接成一个整体;c.对千斤顶系统及支架进行安装,缓慢的将临时吊杆提升起来并割除牛腿然后放下首节钢吊箱,接下来安装第二节钢吊以及竖向支撑桁架,向夹壁内注水使其下沉至一定的高度,第三节钢吊箱同第二节的做法相同;d.焊制被反压的牛腿并调整钢吊箱的标高和平面位置,及时安装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设施并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逐一割除凿桩头和钢护筒,安装钢筋冷却水管并在吊箱内抽水。
5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为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以及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并做好基础施工,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2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兴起,进而极大地使土建基础施工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应用。深基坑支护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土建基础施工的顺利完成,使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久稳定和发展。
2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方式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的方式大体上包括: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以及土钉支护等等。具体表现如下:
2.1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将钻孔灌注桩和其中的钢筋混凝土挖孔,将其作为挡土结构的形式之一。排桩支护的主要施工要点集中在进行布置时,要让桩与桩之间保持着合适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达到标准,过疏过密都会影响土建的挡土效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桩与桩之间的长短要适中,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钢筋混凝土的浪费,保证一定的土建基础施工成本。
2.2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选择带有钳口的热轧型材料。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体现在有效利用钢板桩之间的连接,进而形成一座钢板墙,可以及时有效地发挥阻拦作用,对水土起到一定的阻拦。与此同时,钢板桩支护方法的操作流程非常简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地成效。但是,也有着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土壤的适应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应于钢板桩的使用。
2.3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主要运用在基坑不具备放坡或者地下水位偏低的条件下,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具备土钉支护的条件下使用土钉支护,可以有效地对抗壁土地进行加固和稳定,从而确保土地的强度和韧度。
3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的不足之处
3.1深基坑开挖的前期准备有所缺失
深基坑开挖是土地支护施工过程的重要部分,其中,做好深基坑起步阶段的工作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一旦处理不慎,就会造成深基坑施工中出现令人不堪设想的质量问题。因此,做好良好的深基坑工作的起步阶段非常重要,结合地形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工作,并且要根据图纸和施工的实际特点进行审核工作,要尽可能地在一次施工中完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有的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不但很少深入实地考察,而且施工人员也缺少较多的实践经验,极有可能引发深基坑施工的潜在威胁。
3.2深基坑支护结构压力计算不够精准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都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设计图纸,并且要根据物理力学对施工现场的一些建筑参数进行计算,进而方便实施一定的施工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应力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极有可能导致记录的参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发生。计算结果一旦出现误差,就会影响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3.3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的差异性较为严重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过于重视施工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无法使深基坑技术得到良好的运用和发挥;即使设计出施工图样,施工人员往往都是根据自身的行为意识进行施工,形式主义、主观性较为严重,有时还会加剧工程资源的浪费,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效。
3.4钻孔作业的操作过程并未结合分析
土体结构形式利用深基坑技术在进行钻孔作业操作时,有的施工人员不对土体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容易造成大量的残渣沉积到钻孔内,影响到浆液灌注的正常进行;还有的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施工投资成本,很少按照规定的配料比例进行合理配置,偷工减料,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钻孔作业时,要及时对土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土质状况进行仔细地观察。
4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的建议及对策
4.1结合土建基础性质,采用有效的深基坑支护办法
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要做好起步的准备工作,及时考察当地地形,随即开展一系列的审核与考察工作,保证深基坑工作的顺利完成。只有采用科学、合理、高效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才能发挥支护的最佳效果。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全面掌握当地的水位分布情况和实际的地质情况,从而确保施工工程的万无一失。
4.2规范施工流程,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设计
在施工前期要根据工程的实地情况进行考察,主要结合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挡土挡水性能和支护效果进行考虑,进而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制定好规定的设计图纸工作,设计图纸要保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在图纸的建设过程中,要就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土壤应力的实际情况,结合物理力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方便进行计算和研讨,规范施工流程对于施工工程来说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4.3做好安全稳定的后期管理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突发的问题或情况,特别在使用深基坑施工的所需原料和施工技术方面等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施工材料一定要慎重选择,对于钢筋和水泥的施工原料来说,一定要选择来自正规渠道的材料。同时,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养,切忌出现溜号走神、不专注以及粗心大意等等现象的发生,以免引发相应的机械操作失误或者工程事故的发生;要让施工人员的自身责任意识有所强化,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深基坑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4.4要时刻铭记环保、节约的施工理念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既要充分结合土建技术的施工质量,也要将保护环境的观念时刻牢记心中。在深基坑支护作业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化学污染、噪音污染等等现象,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达到减轻甚至避免的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对于土建基础施工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作用,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加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改进和创造,思想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施工人员也要恪尽职守,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深基坑施工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从而实现土建基础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13
1.建筑基础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描述
我国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有着不同的要求,必须在施工前详细勘察地质情况,制定详细的基础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其中施工质量是一个最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只有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消除这些因素带来的干扰。
基于上述问题,建筑基础工程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表现:
(1)目前,很多工程设计质量重视不足,很多业主为了省设计费,没有聘请专业设计院设计,而请一些“炒更”设计人员设计,使得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而且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构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其中框架梁柱设计的不符合率达7.3%。
(2)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原材林构件及配件的质量指标不符合规定,材料验收、入库保管、发放现场管理及材料存储日期超过规定要求,材料的加毛处理未达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等。
2.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1基础工程中的材料质量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案例施工企业也是“黑心”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首先要查验钢材的质保书和质检报告,凡不合格和不符合设计规定的钢筋不能使用,表面有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要除锈测验后方可使用。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查安装好的钢筋,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形状、锚固长度、搭接接头的长度和位置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 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应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以方便管理。
2.2基础工程的“通病”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在有些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根据笔者对阳春市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调查显示:21%的工程现场安全防护存在安全隐患;17%的工程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制度落实不到位;11%的工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拆方案制定和实施不规范。同时,还有部分施工现场还存在施工人员未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等现象。
2.3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
从表面上看,很多违规操作对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影响不大,实际上,背后潜存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断加大施工巡察力度,一旦有违规操作发生,要立即进行批评和纠正。
3.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一般方法
3.1材料质量控制采取的一般措施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只有好的建筑材料才能做出好建筑工程。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以方便管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并使得机械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促使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3.2施工质量控制采取的一般措施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和桩基础等,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基础。控制好基础的施工质量,是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及受力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由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不可逆性,且损失严重,因此质量事故管理应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使异常性因素在施工前就受到控制,从本质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式管理的任务是利用科学手段,对系统中异常性因素和潜在质量缺陷的性质构成要素、危害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定比定量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
4.结语
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核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建筑的根基,只有基础工程的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达到国家标准,人们才能住的安心,住的放心。因此质量监管尤为总要,监理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和各部分通力协调,打好基础工程,使后续的工作才能如期完成。另外,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新方法的使用,加入新的概念,以改变质量控制的“通病”。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