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子信息研究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服务科研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高校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信息服务中心,并通过这个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的迅速发展,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形成现代化的产学研产业链,一方面提高高校收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生产实习机会,再者也可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注入更多的投入,进入良性循环。
当前信息化社会,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的出版、收藏也出现交叉渗透。一方面,同一内容的科研、生产、建设信息分藏于档案、图书、情报和资料中;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对所需信息在数量、内容、形式、系统性、检索速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档案馆单一的信息服务模式愈来愈难以满足研究人员对信息的全面需求。科研人员迫切需要信息部门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迫切需要信息部门开拓综合性强的、能够满足他们多方面、系统化信息需求的综合化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科研工作要集成创新,信息服务工作也应该集成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信息化社会需要图书馆、档案馆改变过去陈旧的服务方式,集成双方的优势,建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二)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共享
集成图书情报档案信息,首先要优化馆藏,理顺关系,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为了解决档案馆与图书馆的馆藏信息重复、交叉现象,根据具体情况及读者利用习惯,对馆藏中的交叉重复部分,只在一个单位收藏,比如图书样本问题,档案馆应该取消保存本校样本书,改由图书馆样本库专设本校样本专柜;图书馆应该取消收藏研究生论文,只由档案馆建立研究生论文阅览室,因为一些论文有保密期限,在档案馆建立论文阅览室便于及时把解密的论文公开。另外,信息服务中心要编制高校图书档案情报资料联合目录,在校园网上共建的“信息列车”,建立高校档案馆、图书馆、资料室文献资源协作网,实现高校馆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共享。
(三)网络资源共享
信息服务中心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器,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器是档案馆与图书馆服务器的二合一,是高等学校图书、档案、资料信息大联网,它从信息的角度,集中了档案馆、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并能避免档案馆与图书馆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数据(如研究生论文数据库等),同时避免图书、情报、档案外在形式上的区别,直接进行实质上的信息内容检索,用户只需键入关键词,相关内容的图书、档案、情报资料信息就可同时检出,满足用户全方位的信息检索需求。
(四)人才资源共享
信息服务中,为了弥补网络技术人才的不足,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可以集中双方的业务骨干,形成新的工作合力,共同进行信息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研究。例如,确定电子文件与其他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和最佳途径,研究出既能满足电子文件功能要求,又能纳入电子信息资源系统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联合进行对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导向性、安全性防护研究,共同研制、开发利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容错技术、端口保护技术与主体身份验证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现有的高校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模式,多数是建立在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基础上,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档案信息载体为核心,工作对象不是档案信息,而是纸张、塑胶等载体材料。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而不是处理档案数据。其结果是非但没代替手工管理工作,而且大大增加额外手工劳动的投入。
首先,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部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不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例如,这种形式编目需大量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常常需先手工做好著录或填写好手工目录后,再往计算机中录入。编目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排版和打印出“至臻完美”的案卷目录,以供展示或手工查阅。
其次,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不同外界发生关系,它只为档案部门内部服务,作用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这样做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也失去了外在的动力。
(二)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造成标准化水平低、数据库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高校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三、管理现代化的初步构想
(一)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是通过网络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系统把这些计算机根据其功能划分为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系统处理方式同以往的“文件共享型”网络处理方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将一种应用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如用户界面、商业逻辑和数据库,并将这些部分交给多台机器(包括工作站、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分别执行,共同实现整体应用。用户在工作站(前台)看到的通常是用户界面,当前台需要调用某些数据时,工作站向被称为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Server)发出请求,服务器即对此做出响应,并把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前台,这样工作站就成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Client)。
(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在学校综合集成管理信息中,档案工作将以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为主要形式,通过计算机检索查询和提供档案信息将成为主要的服务方式。因此,为利用者提供的信息组织结构应是网状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沿着信息之间的关系链进行浏览,而不是按照规定途径进行检索和查询档案信息,手工劳动则成为辅助形式。让利用者通过Web浏览器访问,是目前先进、有效和最为大家乐于使用的访问方式,因此高校档案馆应建立自己的Web服务器,向校内外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三)档案数据库系统
现在高校档案部门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多用DBase、FoxBase、FoxPro等编写,这些程序严格讲仅是一般操作系统的延伸,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单机状态下应用还是可以胜任的,但是要建立覆盖全校各类信息的集成的MIS系统,它们无论在功能上、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应该选择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硬件平台的具有多用户、多任务和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IBM的DB2、微软的SQL Server等。
篇2
信息产业做为当今世界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发展信息产业,一个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息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一、相关理论分析
(一)信息产业的概念
信息产业做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是20世纪后半期新兴和发展起来的、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产业。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
(二)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的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我国产业结构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部门内部构成的比重等。
二、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
(二)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
1 发展概况
200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达到35%以上。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45.1%,高出全国27.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35%,高出全国16.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8亿元,增长40.3%。其中,利润46亿元,增长52.7%;出口创汇12亿美元,增长9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增长55.8%。2007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的1.18%,排名第13位。占全省GDP的0.84%。
在重大项目以及优势企业的支撑下,2008年1―10月,河北省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1.77亿元,同比增长48.87%,增速同比提高4.19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利税70.0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3.79亿元。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入统工业及全国同行业增速。
目前,河北省信息产业投资超10亿元以上大项目已达到22个,总投资1554.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720亿元。2008年1-10月。全省信息产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68亿元,同比增长130%。
2 产业内部发展特点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一直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和通信设备制造占有重要地位,但销售收入及所占比重变化较大。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逐渐减低(2006年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9.4个百分点),专用材料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的比重有所提高(2006年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2002-2006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2)软件产业
“十五”以来,河北省软件产业发展较快。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57.04%,比同期全国软件产业增长率高出21.14个百分点。2005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1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软件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亿元。2006年,完成业务收入29.24亿元,同比增长16.49%。增速下降较大。
近年来,河北省软件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相对平缓。2002-2006年,全省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1%和12.8%。截止到2006年。河北省拥有2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40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其中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2家,三级资质24家,四级资质13家;通过“双软认定”企业超过200家,产品1000余项。2006年,在统软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5家,3000万元。1亿元的17家,1000-3000万元的28家。
(3)信息服务业
近年来,河北省电信业务基本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02-2006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固定电话用户数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10.7%和27.9%。
“十五”期间,河北省电子商务步入加速发展期。电子商务的网络条件有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能覆盖全省城乡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据抽样调查,全省已有80%以上的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70%以上建立了企业网站,35%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网上订货、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部分大型商品集散中心和批发交易市场建立了网上信息系统。大多数中小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探索。目前,河北省已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经济、产品特色的专业网站,网上信息、网上销售和网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中国国际五金丝网交易网”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受到重视,全省有近50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三、河北省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
在河北省信息产业产值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占份额也相对较高。单晶硅、液晶材料、彩壳的产量居于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是最有可能持续做大、做强的领域。
而软件产业与信息服务业方面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北京、广东等信息产业发达的省市。
(二)信息产业的就业结构
便捷的交通环境和高素质的信息劳动者是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在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并且注重教育的投资。这些都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就业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人才结构远远赶不上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河北省信息产业中
高附加值的产业就业人数低于低附加值的就业人数,并且智密率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发达的城市。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河北省的就业结构变化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就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二、第三、信息产业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97年的47.85%下降到2007年的42.06%: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1997年的27.29上升到了31.28%: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不是很大,一直在17%左右:信息产业就业比重从1997年的7.88%上升到10.08%。
(三)信息产业的组织结构
电子信息企业存在“小、少、弱”的问题。
“小”,是指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小。目前,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2007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进入全国电子百强的企业仅有3家。
“少”,是指外资企业少。河北省在吸引外资入驻方面相对落后,无论是与广东、江苏,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较大。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仅占18%和21.2%。外资企业能够具有溢出技术、培养人才、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等功能,外资企业数量和规模偏少,对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弱”,是指企业的根植性弱。目前,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吸引了一些企业将制造环节转移到河北。但是,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将河北省作为制造加工基地,而研发环节、市场营销环节的转移相对较少,业务总部设在河北的较少,显示这些企业在河北的根植性较弱。
四、河北省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一)优化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加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发展中。通过加大大项目的投入来夯实传统信息产业的基础,为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带动作用。这些年,河北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4%。先后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预计投资46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200亿元。
(二)优化信息产业的就业结构。加强人才建设
河北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之中,拥有良好的交通环境,而京津地区是中国高校的集散地,为河北省信息产业高级人才的引进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因此,河北省要加强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和交;流,促进人才乃至经济资源的良好互动,优化河北省的人才结构,提升整个信息产业就业人群的整体实力,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优化信息产业的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建设
河北省信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大的企业集团。而在产业集群方面。主要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拥有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因此我们要在原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础上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形成一批大企业,或者大的企业集团,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器,河北省应根据省情实际,合理调整信息产业结构,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玲、姜奇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DB/OL],miit.省略.
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同时,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种模式来管理所有类别的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就高校来说,多数高校最近10多年来都进行了合并或升格,有的强强联合,有的弱弱联合,甚至有的本科院校与中等专业学校合并,人员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原来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差异较大。由于管理模式不统一,尤其是一些原来层次较低的学校普遍存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归类不准确、整理不规范等问题,急需用新标准来统一。
合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尝试采用ABC管理法。ABC管理法最早源于巴雷特曲线图,美国通用公司的狄凯于1951年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并命名为ABC管理法。这种管理法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法,对构成事物的影响因素按主次进行分类排列,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对它们实行分别控制的一种科学分类管理技术。它是按照分析的需要,将事物或管理对象的影响因素或所占比重的大小划分为A、B、C三部分,并对其分别进行“重点“”次要”和“一般”3种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管理,以便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分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如今在图书、档案等文献资料管理领域也得到了应用[2]。所以,合并高校人事档案无论原来隶属于那所学校,只要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的新要求,根据ABC管理法,将在职的干部教师档案作为“重点”,将在职的工人档案作为“次要”,将离休、退休、离职和死亡的职工档案作为“一般”,进行分类管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有关规定,人事档案可以建立正本、副本。正本内容丰富,能全面反映员工的情况;副本内容比较概括,是正本材料的备份或复制件,主要在领导干部档案中建立,一般人事档案只建立正本。正本由一个员工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材料所构成,包括履历、自传、鉴定、学历、职称、政审、奖励以及职务、工资等方面的10类材料。根据ABC管理法,应重点加强在职人员材料的收集与鉴定工作;应建立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专人负责的收集制度,定期收集、定向收集、随时收集、追踪收集,并根据事实准确、材料完整、手续完备的要求,对各类人员的材料进行统一的甄别和审核,根据其真伪和价值决定取舍。工人档案内容应突出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劳动合同、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重点部分,对政审和参加党团材料可从简处置。而离职和死亡人员档案可以先收集、不整理,以后根据需要再整理。
2、建立人事档案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弱化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彻底改变了空间对人的约束。档案计算机管理网络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或电子化是高校档案工作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南京大学档案馆目前已经能够提供网上信息检索“南京大学、院士简介、中青年专家简介、南大学籍、中大学籍、教授简介、校友档案、职称评聘、研究生论文、科研成果”等内容,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社会化,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南京大学档案馆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信息化和新时期组织的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整个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要涉及很多先进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因此,要采用先进的应用软件。目前,高校干部档案适宜采用中央组织部《信息结构体系》,它是为实现干部信息的标准化及大范围信息共享、按照人员管理机构及机构管理中科学的信息流程制定的,不仅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而且具有总揽全局的权威性。
高校在人事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检索信息传递网络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提高劳动效率与工作质量,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和修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当然,由于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着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所以,储存材料及载体的易损问题都不能忽视,处理不当会造成宝贵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丢失。另外,还要正确运用加密功能,在严格界定档案材料密级的基础上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防止信息丢失泄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重视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一个方面。档案是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一般说来,其内容比较真实,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正因为如此,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在各种文献中居于首位,这是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人事档案的主要原因。
现在许多高校正在或准备采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管理人事档案,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要重视信息资料的采集、开发与利用,不能为了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而忽略信息资源及系统的应用。当前高校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部分的内容材料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开放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服务,促进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政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3日
近年来,保定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针对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方向,保定市提出了要构建低碳环保型的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的产业结构、龙头带动型的产业结构。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因此,对保定市高层次人才科学的评价和选拔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层次人才的界定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人们对高层次人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到现在为止,对于高层次人才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总的来说,高层次人才处在人才结构中最高端的位置,具有非常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能,处在各个领域的前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以自身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从职称和学历来看,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从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来看,高层次人才是指在较高层次的关键岗位任职,在各主要领域中能起到核心带头作用的重要人才。从贡献角度看,高层次人才是指对全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高层次人才可以划分成以下三类:第一,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既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管理才能,在各种组织中处于领导地位,管理组织中的各项事务,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能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有着较高的造诣和威望,对全社会的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人;第三,高层次的技能人才,是指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先进装备的使用和维修、在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能完成高难度或关键动作工作,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二、保定市加强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保定市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保定市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2,000亿元。但是,和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基本市情。工业化进程不快、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加强保定市高层次人才的评价和选拔工作,可以增强高层次人才配置的有效性,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使有限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是保定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有助于促进保定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定市高校众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是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平衡。保定市第一产业高层次人才不足,占农业人口的比重小;第二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金融保险、证券期货、商业贸易、物流交通、营销决策等高层次人才急需增加。保定市提出了要构建低碳环保型的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的产业结构、龙头带动型的产业结构,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就需要促进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通过科学的评价和选拔手段吸引和合理配置人才,这样才有助于加快和更好地促进保定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有助于保定市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保值增值。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地理位置被北京、天津、石家庄包围的保定市来说,高层次人才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尽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闲置是比物质资本的闲置更为严重的浪费,人力资本在一定限度内的合理利用不但不会像物质资本的使用那样造成磨损而贬值,反而还会由于经验的增加、知识的积累等原因发生增值。通过评价和选拔工作可以把高层次人才配置到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才能,既可以达到对他们的充分开发利用,又可以使其人力资本不断地保值增值。
三、保定市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中的常见问题
(一)评价选拔责任主体的能力有限造成评价责任转移。保定市很多用人部门在评价选拔高层次人才时由于评价难度大,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评价责任转移的现象。高层次人才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进行衡量,社会评价一个人的贡献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依据,大部分人都把被考察对象的职务或是职称的高低和其贡献大小相联系。而职务和职称一般都是由被考察对象单位来决定的,这样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权力就转移给了单位。单位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主要依据的还是学历。而学历又主要来自于学校,这样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和评价选拔高层次人才时就把评价的权力又交给了学校。学校在确定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时、在确定研究生能否毕业时,主要考虑的指标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发表了多少文章,参加了多少课题。而发表文章的权力主要是由学术期刊来掌握,课题一般是由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来决定的,这样对于学校的评价权力又转移到了学术期刊和政府的手里。这种评价责任的转移使得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选拔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处于评价权力最顶端的学术期刊或者政府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就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学术垃圾和国家不需要的科研项目,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钱财,又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成长。
(二)评价选拔的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保定市大部分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选拔指标主要还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确定。首先,人的素质包括很多个维度,这四个方面并不能全面、科学的评价人才。其次,对于品德、知识、能力等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确定时也主要采取的是一些主观性的指标,一般采用民主评议、群众讨论这样的办法来确定,这些主观性的指标不易量化且可操作性差,会使得指标体系显得不合理。最后,对于绩效的评价主要反映的是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成绩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从评价的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主要包括学术的水平、经济效益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其他各方面的效益,直接评价指标可以直接反映高层次人才的绩效,但是其主观性还是较强,不易评价,可操作性差。间接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的数量、获得各种奖励的数量等等,间接指标比较精确能够量化,但是各种科研成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评价时很难采用同样的标准,需要不断地进行细分,相应的指标权重也不好确定。
(三)评价选拔采用的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和配合性。保定市目前很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选拔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同行评议法和文献计量法,在评价选拔中针对不同维度的指标应该采用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同行评议法和文献计量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指标的测评。同行评议法主要应用的是定性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由熟悉行业情况的专家进行深层次的测评,缺点是对跨行业跨专业的情况不易把握且有时因为主观因素过多专家之间不容易达成共识。文献计量法主要是根据科研项目、学术文章等能够量化的文献数量来进行评价选拔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明确的定量指标,评价时不受个人因素以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和学术道德问题。在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测评时并不能只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于品德、知识、智力、态度、个性、技能、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指标还要选用最适合自身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四、保定市加强对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评价人员的专业培训,借助人才测评服务机构提高评价能力。用人单位应当认识到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加强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评价选拔人员的业务培训,包括对于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培训,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成功案例的观摩培训、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的操作实习与研讨等各方面。针对对企业意义重大自己又不好把握的人才的评价和选拔工作,还可以借助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测评服务机构来完成,这样既可以利用人才测评服务机构的专家和经验优势减少由于企业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造成的评价误差,又可以在经历整个专业测评机构的评价过程中学到不少知识提高自身的评价能力和评价水平,从而真正摆脱对于科研项目、学术文章的简单依赖。
(二)针对不同人才构建相适应的多层次、多维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保定市高层次人才的评价选拔指标体系主要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细分得到,纵向细分增加了指标体系的层次,横向细分增加了指标的维度。横向细分时主要应该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品德素质、文化水平、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程度、其他个性素质、业绩成果等,纵向细分时身体健康情况又包括体质、体力、精力等,文化水平又包括学历层次、任职经历、知识结构等,品德素质又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智能素质又包括智力、技能、才能等,其他个性素质又包括气质、态度、需要、动机等,业绩成果又包括工作绩效、工作奖励,等等。指标体系里的每一个指标都要满足可操作的原则,为了使指标可操作、能测量,纵向细分有时要进行很多次,要分出很多个层次,一直到每一个指标都能直接测量为止。
(三)针对指标体系各指标特点选用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方法组合。在对被评价的保定市高层次人才指标体系里各个指标进行评价时应根据每个指标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方法,而且在最终给出评价结果之前应该设计一些综合评判的项目,选用一些综合评定的方法。比方说,要评价一个人的管理才能,我们可以采用评价中心的方法;要评价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选择心理测量问卷中的卡特尔16因素测验;要评价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可以采用问卷法和投射法;要评价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采用生理学测验中的测谎仪测试;要评价一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工作样本测试、工作模拟测试等;要评价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可以采用科学计量法、经济分析法来衡量一些定量指标和投入产出的效益情况;要评价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除了身体检查之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测试等方法。对于一些主观性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专家咨询法、模糊计量法等;对于一些综合评价的项目,我们可以采用同行评议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来进行。总之,针对保定市不同类型人才不同目的的各种考核指标,我们在评价选拔时一定要选择最容易测量的方法,要将各种评价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在最终进行总体评价时还要采用一些综合评价的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