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场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场址地处秦岭南麓,秦巴山区。该地四季分明,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15.0℃。年平均降雨量621mm,集中在7,8,9三个月,日最大降水量181mm,年平均蒸发量493.8mm。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局部为基岩裂隙水和上层滞水。主要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和强风化基岩层,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0.02m/d,强风化基岩层渗透系数0.02m/d~0.06m/d。
2)构造地质。
该地区内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有多条活动断裂并发育有大量的滑坡。近场区内发育了规模不等的11条断裂,其中1条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活动断层,8条为早中更新世断裂,2条为前第四纪断裂。场区内无断裂构造,地壳基本稳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为抗震一般地段。
3)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分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填土层(Qml4):层厚0.20m~1.60m。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姜结石颗粒及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②粉质粘土层(Qdl+pl4):厚度0.60m~27.40m,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土质较均匀,局部裂隙较发育,分布有粉土薄层,见白色钙质条纹,含钙质结核,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具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Ⅰ级非自重。③强风化基岩层(N2):厚度2.30m~5.40m,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出露部位产状为65°/SE∠10°。半成岩,砖红色,以砂质泥岩为主,表层含少量钙质结核,分布有砂岩薄层。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长石等为主,泥钙质胶结,岩体呈巨厚层状结构,岩石呈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微裂隙及风化裂隙较发育,遇水易软化,致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④中风化基岩层(N2):厚度2.80m~43.70m(未穿透),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矿物成分及岩石结构同③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1.2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
长期以来粗粒料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粗粒料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各国高土石坝工程的兴建,粗粒料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大型工程的广泛兴建,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粗粒料特性问题,由于粗粒料具有物质组成的不均一性、颗粒破碎性、剪胀性、湿化性以及较强渗透性等诸多工程特性,加之岩土体中裂隙杂乱分布,使得各种大型粗粒料填筑工程显得异常困难。拟建场地位于强风化岩层出露区,根据“填挖平衡、就地取材”的原则,填筑材料必然要采用挖方区粉质粘土与强、中风化岩组成的粗粒料。虽然各相关行业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处于初期阶段,并不十分成熟,在民航领域还没有专门研究。而且机场粗粒料高填方与土石坝工程仍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经验也不适用。另外粗粒料造成的破坏是长期的、反复的和潜在的,而机场的建设周期又比较短,拟建机场工程填挖方高度均比较大,所以对于该工程而言,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1)粗粒料的工程特性;2)机场高填方地基的稳定与变形(沉降与差异沉降);3)高填方和深挖方边坡的稳定性;4)填挖交界面的处治。
1.3对存在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
1.3.1粗粒料的工程特性
工程填筑材料采用挖方区粉质粘土与强、中风化泥岩组成的粗粒料,其工程特性决定了存在如下岩土工程问题:
1)粗粒料的级配。
由于粗细颗粒的不均一性,在填筑体粗粒料中,泥岩、砂岩的大颗粒作骨架时,细料粉质粘土充填孔隙,充填愈好,土体密度愈大,其抗剪强度愈高,沉陷变形愈小;反之,则沉陷变形大,不利于岩土体工程的稳定性。泥岩作为填料时,破碎粒径指标、填充粉质粘土的粘度特征、粘粒含量、粗细粒的比例关系等对高填方工程至关重要,应进行重点研究。
2)泥岩的遇水软化和崩解。
该工程粗粒料主要由泥岩组成,泥岩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浸水后,由于颗粒间被水以及颗粒矿物浸水软化,颗粒发生相互滑移、破碎和重新排列,导致岩体软化;当水贯入泥岩的孔隙、裂隙中时,细小岩粒的吸附水膜便会增厚,部分胶结物会被软化或溶解,从而引起岩石颗粒的崩裂解体,产生岩土体变形失稳,使得控制地表沉降以及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显得异常困难,因此研究泥岩遇水软化和崩解性对本工程的建设尤为重要。
3)粗粒料的蠕变特性。
粗粒料大多采用人工爆破等方法开采出来,往往存在很多微裂隙,加之棱角尖锐、填筑高,在高围压条件下产生蠕变,岩土体会沿着破裂面破碎,宏观上表现为开裂、折断或整块断裂等形式的颗粒破碎,从而引起高填方沉降变形以及边坡失稳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
4)粗粒料的强渗透性。
粗粒料具有强渗透性,降水能较快的入渗填筑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高填方破坏失稳的进程。因此应研究粗粒料的渗透特性,为坡面、道面的防水和排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5)粗粒料的施工工艺。
如何控制粗粒料填筑施工质量,如何确定其施工参数及采用哪种方法和控制指标对填筑体质量进行检测也是该工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1.3.2高填方变形
沉降变形是高填方工程中普遍存在,又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拟建机场工程填方高(预计最高达45m)、荷载大且填料具备颗粒破碎性、剪胀性、遇水软化崩解、蠕变、强渗水性等诸多工程特性,地面沉降控制难度极大。如何去监测,如何埋传感器,在哪些位置埋设能够有效的监测,采取哪些措施既能经济有效、又能降低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是本机场工程建设的另一核心技术难题。
1.3.3高边坡的稳定性
高填挖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包括挖方区、填方区两部分。对于挖方边坡,由于场地地形复杂,自然坡度陡,高差大,开挖卸荷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加之岩土体强风化、胶结程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等特性,一旦降水沿裂隙入渗,极易导致边坡滑动破坏,因此,需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填方边坡,由于本身填筑高,同时粗粒料具有颗粒不均一性、泥岩遇水软化、蠕变、强渗透性等工程特性,在外界诱发因素(降水、地震、施工振动等)的作用下,极可能引发失稳等岩土工程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探索粗粒料工程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合理的填筑体边坡坡比。同时,拟建场区位于地震高发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考虑到该工程的重要性需提高1度设防,即按9度考虑。因此,需高度重视地震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
1.3.4填挖交界面的处治
受地形地貌的限制,该机场建设中存在多处填挖方交界面,不可避免的面临填挖交界的处治问题。从总体上看,填挖交界处具有材料或结构的不一致性,在纵向上刚度出现差异,加之原地层是倾斜的,一旦工程处治不当,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填挖交界处发生偏移,甚至滑动破坏,对于填挖交界的有效处治问题是该机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2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1解决方案
由于该项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性,仅靠室内试验参数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是不能满足要求的,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案,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原位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该机场工程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2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处理方案的技术路线概括为:首先开展文献调研,收集资料,对研究现状、类似实例进行调查分析,寻求突破点进行初步研究;其次对粗粒料高填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初步论证,确定粗粒料高填方工程试验研究方案;再次进行粗粒料的工程特性试验及高填方稳定性理论分析,根据分析展开现场试验段研究,包括现场的模型试验、检测及监测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粗粒料工程特性的分析方法与处理对策,提出与粗粒料工程特性相适应的高填方问题的处理对策,通过高填方变形监测,对地基的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同时提出控制高填方沉降变形的工程措施,预测高填方的工后剩余沉降量,对研究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得出初步结论,进行粗粒料加筋处理与土方设计,待土方工程结束后对全场重要部位进行变形监测,并对试验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进行比较,验证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与工程处理对策方法,必要时予以修正;最后编写试验研究总结报告。
篇2
1.2基础标高偏差
在基础工程施工至室内地平面时,经常会出现标高不同问题,如果基础标高偏差较大,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下部基层标高差相对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标高的控制。在施工时基础结构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不能有效控制基础结构与皮数杆之间的高度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砌筑方式时,受铺灰施工厚度均匀度用以及施工面长度影响,砌筑速度往往跟不上,灰浆因为中间施工时间太长而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轴线偏移处理措施
在定位防线施工时,外墙角应设置龙门板,并做好相应保护措施,避免因为槽边堆土或者是其他作业施工而发生位移。门龙板下应设置永久性中心桃,并将其打入地面保持齐平,应用混凝土将其四周封固。待龙门板拉通线时,应首先将其与中心桩进行核对[2]。横墙轴线一般不推荐采用基槽内排尺法进行控制,可以选择设置中心桩的方式。要求横墙中心桩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与拉中心线处理,中心桩之间不能堆土或者放料。在挖榴时应选择用砖覆盖处理,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需要对相邻轴线距离进行复核,确保中心桩没有发生位移。另外,为了防止因为砌筑施工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产生的轴线位移,需要在基础收分部分施工完毕后,拉通线重新进行核对,并且需要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最后完成基础直墙部分的施工。
2.2基础防潮处理措施
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时,防潮处理应该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进行,其中24cm墙防潮层下丁皮砖应该选择满丁砌筑方式。现场施工时,应将基础防潮施工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避免填土施工时对防潮层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而对与设计中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可以选择2cm厚1:2.5水泥砂浆掺加适量防水剂的方式来进行施工[3]。另外,防潮层砂浆与混凝土中严谨掺加盐,并且为避免低温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无保温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低温情况下施工。
2.3基础标高偏差处理措施
在进行基础结构施工前,应对基层标高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局部低凹处应选择用细石混凝土将其垫平。基础皮数杆可以选择用小断面2×2cm方术或者钢筋进行制作。在具体施工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结构中心位置即可。如果是选择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该搭配水准尺进行校对。另外,针对基础放大脚的施工,尽量选择用双面挂线处理方式,保持横向水平。在对填芯砖进行施工时,应该选择小面积铺灰的方式,并且要边铺边砌,将顶面控制在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现场施工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实例分析
3.1工程概述
以某工程为例,基础工程包括局部一层地下室与桩单独承台,其中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3m,桩单独承台基础底标高为-1.5m,垫层均厚为110mm,两者高差相对较大,不能选择同步施工。因此,在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时,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做好地下室与单独承台之间施工的搭接。
3.2施工方案
结合此工程特点,地下室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地下室顶板、底板以及剪力墙侧壁等,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工序以及内容比较多,为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应首先完成地下室施工,避免对工程后续工序的进行造成影响。结合地下室剪力墙以及相连基础量表高-0.4m处留有施工缝,地下室剪力墙部分应首先施工,并留有施工缝的基础梁与单独承台一起整体浇筑施工。
3.3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3.1基础承台、梁施工基础承台地面采用230厚M7.5砖,M10水泥砂浆内粉,钢筋主要通过选择施工现场合格材料加工成半成品[4]。由于基础梁洁面相对较大,所需钢筋重量也比较大,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钢筋能够就位准确,需要在钢筋绑扎前先搭设脚手架最为钢筋的支撑,等到钢筋绑扎处理完成后,再将脚手架拆除。3.3.2底板施工在底板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的绑扎处理,在绑扎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柱、墙插筋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牢固性。对此可以选择在垫层上弹墨线的方式来对底板钢筋间距进行控制。对于地下室底板上、下钢筋的绑扎处理,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置来设置撑脚,并且要做好地下室门洞的预留处理。对于楼梯插筋的预埋,可以选择用厚3mm的钢板防水,并将施工缝高度控制在300mm。在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应该选择平行推进的方式,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不需要预留施工缝。尤其是要加强对止水口处混凝土的浇筑管理,保证其密实度,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篇3
1.2进度动态管理
对进度计划的管理采取本月检查完成情况、下三个月预报的动态跟踪方式,同时,根据设计进度计划提前编制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计划,并根据资料到位情况随时更新接口计划和设计计划。对影响到施工里程碑的重要图纸缺资料情况提交书面文件,使设计、施工、业主各方及时了解问题并采取措施。
1.3定期的设计进度协调会
设计分包院与设计总体院每月召开一次设计进度协调会,所有设计单位参加的多方设计协调会约2~3个月召开一次。设计进度协调会有利于总包方对设计进度的了解控制,也有利于各方交流专业技术问题和设计管理问题,是各设计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
2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进度管理中的问题
2.1计划工期
阳江核电厂工程在参考其他CPR1000项目的基础上,制定的单台机组计划工期是56个月。在编制工期计划时,对于参考电站的不同点考虑不够完善,如:施工逻辑、设计方案、承包商的人力资源等。该工程常规岛主厂房框架与楼面同时施工到顶、500kV开关站进出线方案反复变化等,这些都导致原计划一级里程碑调整,以及后期调试工期紧张。1号机组实际工期63个月,比原计划多7个月。
2.2二级进度计划的联动性
为保证一级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虽然各板块二级进度计划编制时都有提前考虑局部施工计划,但板块间的接口点和逻辑关系仍然不够明确和清晰,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各板块的二级进度计划的匹配性不强,联动性差。各板块计划不匹配,不能形成联动,造成下游施工的二级进度受影响。
2.3采购进度计划的执行
采购进度计划的执行主要以单个或成组采购包的形式进行,采购二级进度计划也是按采购包安排进度计划,未考虑向设计提资的问题。设备制造方面,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进度普遍延误,辅助设备中也存在设备到货时间晚于计划时间的情况,对现场施工造成影响。
2.4BOP进度计划
阳江核电厂工程承担BOP数量较大,较多BOP并无参考资料,部分BOP施工进度受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等因素影响,计划普遍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二级施工计划、三级设计计划与实际施工时间之间偏差很大。
3进度管理改进建议
根据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进度管理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对其他核电项目的设计分包院的进度管理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加强各方进度考核指标的关联性
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设计总体院、设计分包院、施工承包商进度考核与里程碑不一致的情况,部分里程碑形同虚设。建议加强各方进度考核指标的关联性,不仅能激发项目参建各方达到进度考核指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业主对项目进度的管理。
3.2参与进度策划
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分包合同规定,工程设计三级进度由工程总包方负责编制,设计分包院在计划编制阶段不能参与,因此对计划的管理没有主动权,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建议设计分包院能积极争取参与到设计进度策划中,根据设计规律、设计方案编制更合理的设计三级进度计划。
篇4
(二)仔细准备答疑应对方案
在建筑策划的招标环节中,一定会有策划方案的答疑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招标者会仔细研究各个投标者送来的投标方案,如果是大型工程或者是关键性建筑,招标者还会仔细研究方案中的细节,其中,最重要的还会问及工程的造价。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一答疑环节被否定掉的方案不在少数。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仔细准备答疑应对方案。首先,要对工程中存在的技术性尤其是创新性手法充分了解,准备应答此类问题。其次,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对自己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充分的了解,在答疑中,充分将自己方案中的优势体现出来,例如在设计和经济方面的优势等,对于自身的劣势问题,也大可不必避讳,在答疑中尽可以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并提出自己准备的,应对和弥补这些劣势的具体方案,使自己的方案更具竞争力。再次,建筑工程企业要对自身方案实施的造价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往往是招标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要太过绝对,因为方案在施工中必定会有多方面的改动,但建筑工程企业也不能吹嘘,不能模糊其辞,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个较为可能的价格范围,既能符合实际,又能使招标者对工程的造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促成双方的合作。最后,在答疑环节中,建筑工程企业还应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强调,例如合作方式等问题,并可以要求招标者提供一定的协助,为双方的互利共赢达成一致,促成双方的合作。
2工程施工问题的造价管理
工程的施工是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工作的主体部分,也是其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其效益的决定性一环,因此要加强市场经济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还是要着眼于工程施工的造价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环节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其中大都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唯利主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方案,管理工程的施工造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先进企业都有了一些相关的措施,在此,笔者就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造价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加强施工所需的造价管理
当前,我国的建筑事业不断发展,因此,建筑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断增加,对于建筑所需求的这些东西,我们统称为工程所需,而工程所需,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靠,是工程施工的关键,在工程造价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市场经济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就必须注重工程所需的,加强其管理,对其造价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统计,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站。
(二)加强施工造价监督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已经有多领域出现了唯利主义现象,许多的工作都集中到了利益的获取中,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也不乏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监督工作,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为我国建筑施工的造价方案提供保障。在这之中,我们要对施工的人才、材料都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分析,将施工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另外,监督部门还要大概了解工程的各方面造价,为监督工作提供便利。
篇5
对公路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公路工程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为了实现公路工程建设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尽快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促进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不仅要深化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要进行公路工程外部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3、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者的行业素质培养
树立一切以公路工程建设为重的观念,加强责任意识。还要对他们公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可以通过开办学习班的方法对道路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公路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还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增加道路施工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福利,以调动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劳动积极性,确保公路工程建设快速有序的展开。还要实行公路工程建设责任制度,把每个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和职能划分清楚,人员与岗位要分配到位,让公路工程建设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卦能动性,以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发展的目标。
4、对公路工程实现成本控制
完善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管理。我们都知道,要想对公路工程获取经济利益,就一定要注意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问题,要在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降低公路工程建设成本。比如,和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而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筛选,各个部门之间要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等。
5、完善对于公路工程内部的经济管理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于公路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人员实行奖惩制度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保证公路建设成本预算的全面性,另外,在整个项目预算的过程中,要对权力、责任、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要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单位,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确保公路建设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公路运输建设在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要对公路建设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建设在投入使用之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公路建设成本的预算管理,这也是确保公路运输经济效益管理的重要措施。在对公路建设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核算,要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各个项目成本进行管理。
6、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必须要实行技术管理
因为所有管理的实行必须要技术先行,技术是其他管理环节得以实现的基石。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包括:对公路工程的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公路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管,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修改进行书写和修改等等。这在施工过程只重视十分必要的,关系到公路工程的进度以及经济效益。要想通过技术管理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整个公路工程有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对原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认真贯彻并执行国家公路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在对公路实现技术管理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来执行。最后,在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之前,要和投资方就资金、设计等问题进行洽谈,避免发生因双方意见不合,导致公路工程的建设无法实施等问题的发生。
7、进行必要的合同管理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公路工程的合同内容。投资方和施工方在公路工程确定下来后要签订合同,需要设计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施工预算、原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施工人员的确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双方合同管理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有效的接洽,避免在签订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资金不足、工程更改等问题。这样会延长公路工程的建设周期,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篇6
一、当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工程管理作为技术型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从专业技术上具有较高的施工经验,同时,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作出科学的解决,因此,从管理素质上对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公路建设涉及的部门及专业较多,面对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和部门间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从整个工程建设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中来把握全局,做好施工现场人员、施工重点、以及施工中各类材料的合理配比与科学组合,以真正确保公路施工质量,减少工程隐患的发生。
(二)对公路工程施工及后期管养重视不够
公路工程管理是全过程、全周期性管理,不仅涵盖施工过程中各类复杂工序的交叉施工,还包括施工后期对公路工程的科学养护上。因此,既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来加大施工材料的有效监管,还要针对各工程实际特点,从制度及管理方法上来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水平。
(三)对公路工程管理中的文档及会计工作管理不够
公路工程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行业体制的影响,对于施工管理中的材料控制及安全管理认识不够,思想上缺少重视,很容易在实践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违规施工,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文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效率上来加大管理职责划分,科学调配资源,合理调度施工机械,切实从有效监管上来落实管理责任,形成管理合力。
二、强化公路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制度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制度建设是确保工程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关键。为此,从长远规划着手,必须注重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学习,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来深入到工程管理实践,并能够从运用新技术、引入新工艺,改进新方法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新老人员的上进心。同时,强化奖惩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公平,面对新的管理形势,只有从思想上树立科学的管理观,注重从学习中来提升自身能力,并营造团结一致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强化工程勘察设计管理,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是确保项目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从质量管理要求出发,搞好公路工程勘察工作,从责任及目标管理上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避免个人因素而导致的设计方案的随意性。同时,项目审核人员也应该从自身职责出发,将质量意识与设计规范进行全面对照,切实从制度上来提升勘察设计能力和水平。
(三)规范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对于招投标项目管理来说,关键是做好公平、公开、公正,而对于人情标、关系标要给予坚决杜绝。公路建设是民心工程,必须要从工程质量上来严把招投标管理,对于施工单位及分包项目来说,都要从健全公平、公正上来择优选择优势单位,并从最广泛的竞争中来健全市场建设机制,促进招投标工作的科学化、市场化的发展。
(四)强化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既包括对人的管理,又涵盖对物的调控,尤其是对于施工中各项工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从而促进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有序性、科学性。公路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管理中是首要问题,也是提高公路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从严管理、高度重视工程中的问题,如放样不精确、私自提高标高、对横坡度等问题缺少统一、严格的控制,难以做好基层的标高与平整度要求等。为此,加强工程施工工序控制,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技术论证和职责划分,提前确定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结合施工方案来合理推进各类施工资源有序进行。如对集料和施工机械的科学调度和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避免环境污染,做好场地整洁卫生,工器具摆放合乎管理要求等。
针对公路建设中对材料的管理实际,需要结合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规格要求,进行相关工程试验,确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在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常规试验之外,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场地、施工环境,来对材料的技术参数进行试验,以确保工程材料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由于公路工程管理涉及多方协调工作,对于施工方的自检、监理方的抽检,以及政府机构的直接监督等,还需要从公路管理质量要求上,对各阶段性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把关。
(五)强化公路工程检测工作,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质量
项目试验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结合工程施工建设需要,对于某类产品或工序需要借助于检测来给予工程质量控制,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从试验中进行推广成功经验,并促进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提升。如对施工附近的砂石、填料进行试验检测,达到工程要求后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通过进行科学判定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形成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的良好氛围,必然为提升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全方位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始终是重要环节。为此,必须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上来做好人员、组织、及制度三者的协调,从项目责任制到各阶段、各分项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都需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如在项目施工前,必须从施工方法来完善各项施工工序及技术指标,砂石、水泥、沥青等路面施工要求,并从施工检测频率和检测误差中控制好工程质量标准;做好公路工程各交叉工序施工中的交接验收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规范,同时对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进场前的抽检与控制,确保原材料保质保量;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对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控制,并从碾压结束后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
(七)强化公路项目监理制度建设,提升我国工程技术国际化标准
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大对项目建设监理制的落实,作为重要的工程管理新举措,必须尽快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去。加大监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理管理水平,加强对监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明确监理程序及监理细则,逐步形成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新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的三者的制约关系,为促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发展,充分放权,才能更好的将公路工程监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于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来说,随着现代化施工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将管理方法融入到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来推进公路工程制度创新,构建完善的工程组织与监督体系,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同时,公路工程管理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工程管理企业也只有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从根本上建立企业管理文化环境,引入人才优势,切实推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公路工程建设作为综合性管理领域,既要重视管理人员对各类业务的认识,又要重视工程施工建设及公路后期养护工作的跟进,整合好内部资源,优化好工程管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好工程管理项目的公正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切实从管理水平上实现高质、高效、严谨、规范。
参考文献:
[1]张少锦.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2
[2]刘树利.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4
篇7
前言
在制造业中制造各种零件对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制造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工具和材料,但各种工具的用途和性能不同,其组成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零部件,如果生产条件和批量大小的不同,其加工工艺也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于齿轮的需要显著增加。因此,多快好省精的生产齿轮已经成为发展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齿轮加工工艺过程中常见问题
1.1 齿数不正确
在齿轮的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齿轮齿数的确定原则和要求先初定齿轮模数及传动轴直径,以便满足结构要求。首先,滚刀选用不正确。由于齿轮齿形比较复杂,影响其加工精度的因素也十分复杂多变。除滚齿设备的自身精度、齿坯的安装调整、齿轮材质、热处理等因素外,齿轮滚刀的合理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齿数误差会引起每对齿轮啮合过程中传动比的瞬时变化。其次,工件毛坯尺寸不正确。传统毛坯尺寸基准设计忽略了工艺过程的差异,而统一将零件图中各尺寸基准作为毛坯尺寸基准,导致毛坯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余量误差增大而浪费材料。第三,附加运动方向不对。在滚齿机加工斜齿轮时,附加运动方向的判定比较困难,再加上铣削方式、工件螺旋方向及滚刀螺旋方向等因素的变化,更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1.2 齿形不对称
首先,滚刀安装不对中。滚刀的安装好坏影响着滚刀径向、轴向跳动,最终影响切齿精度。一般安装滚刀前宜先校正刀轴,控制两端径向圆跳动小于0.005mm。台阶与螺母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应小于0.01mm,垫圈应淬硬磨平。滚刀装到刀轴上需校正两边凸台的径向圆跳动,尽可能使其“同步”,即两端径向圆跳动的最高点在同一方向。其次,滚刀刃磨后,螺旋角或导程误差大。常用的加工外啮合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的刀具。加工时,滚刀相当于一个螺旋角很大的螺旋齿轮,其齿数即为滚刀的头数,工件相当于另一个螺旋齿轮,彼此按照一对螺旋齿轮作空间啮合,以固定的速比旋转,由依次切削的各相邻位置的刀齿齿形包络成齿轮的齿形。
1.3 齿形误差
齿形误差是指在齿形工作部门内,包容实际齿形廓线的理想齿形(渐开线)廓线间的法向间隔。齿轮滚刀是加工外啮合直齿和斜齿圆柱渐开线齿轮最常用的一种刀具。这种滚刀侧后刀面的轴向截形是直线,如果用它代替渐开线滚刀切齿时,则切出的齿轮齿形不是渐开线,因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齿形误差,称为齿轮滚刀的造形误差。另外,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完全准确的渐开线齿形,老是存在各种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的平稳性。齿轮的基圆是决定渐开线齿形的惟一参数,假如在滚齿加工时基圆产生误差,齿形势必也会有误差。
二、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2.1 正确确定齿轮齿数
首先,合理选用滚刀。我们要选择模数、压力角相同,螺旋角相近,变位系数差异在0.1mm内,这样齿根差异才不会太大。如果相差很大,也可以通过微调滚刀的安装角度,以达到图纸上要求的根径。如果发现做出的齿轮齿顶变宽,根径变小,情况不严重时,也可以适当加大刀架角度,这样滚出的齿轮的齿顶就会变尖一点。根径变小。其次,确认好工件毛坯尺寸。加工前的齿轮毛坯加工,在整个齿轮加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提高生产率,还是从保证齿轮的加工质量,都必须重视齿轮毛坯的加工。因此,在齿轮的技术要求中,应注意齿顶圆的尺寸精度要求,因为齿厚的检测是以齿顶圆为测量基准的,齿顶圆精度太低,必然使所测量出的齿厚值无法正确反映齿侧问隙的大小。第三,附加运动方向要准确。目前,金属切削机床书籍及有关资料中,对滚切斜齿圆柱齿轮时工件附加运动方向的判定是:滚刀竖直移动工件螺旋线导程的过程中,当滚刀与齿轮螺旋线方向相同时,工件应多转一周,即工件附加运动方向与工件展成运动方向相同。反之,当滚刀与齿轮螺旋线方向相反时,工件应少转一周。由此可见,附加运动是形成齿轮螺旋线的运动。附加运动方向与展成运动方向、铣削方式、工件螺旋方向有关。因此,附加运动一定要准确才能保证齿轮加工质量。
2.2 齿形要对称
齿形加工是齿轮加工的关键,其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设备条件、齿轮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硬度等。首先,保证滚刀的安装精度。滚刀安装在滚齿机的心轴上,需要用千分表检验滚刀两端凸台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0.005 12"11/1。同时,要适时窜位。滚刀在滚切齿轮时,通常情况下只有中间几个刀齿切削工件,因此这几个刀齿容易磨损。为使各刀齿磨损均匀,延长滚刀耐用度,可采取当滚刀切削一定数量的齿轮后,用手动或机动方法沿滚刀轴线移动一个或几个齿距,以提高滚刀寿命。其次,控制滚刀刃磨质量。积极采用滚刀刃磨床,它具有精度高、价格低、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采用高精度直线导轨、精密分度盘,保证了滚刀刃磨的精度。独立的砂轮修整装置和滚刀的螺旋进刀、对刀装置,大大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和刃磨滚刀的工作效率。第三,检查交换齿轮的安装及运转状况。交换齿轮是用以改变机床切削速度或进给量(见切削用量)的可更换齿轮组,并在应用中能够交换位置使用的齿轮。通过使用交换齿轮能够将原来的升(降)速传动变成降(升)速传动,而传动比互为倒数。因此,为了保证车床的正常运转,必须及时检查交换齿轮的安装及运转情况。
2.3 避免齿形误差
首先,合理选用工件装夹。数控加工时夹具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夹具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刚度;二是夹具应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选用夹具时一是要通常考虑可调整夹具,组合夹具及其它适用夹具,避免采用专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当在成批生产时,才考虑采用专用夹具,并力求结构简单。装卸工件要迅速方便,以减少机床的停机时间。其次,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随着毛坯制造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目前毛坯制造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如精铸、精锻、冷轧、冷挤压、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方法可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节约材料,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三,做好定位基准的选择。对于齿轮定位基准的选择常因齿轮的结构形状不同,而有所差异。带轴齿轮主要采用顶尖定位,孔径大时则采用锥堵。顶尖定位的精度高,且能做到基准统一。
结束语
齿轮的加工过程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为了获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齿轮,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围绕着齿形加工工序服务的。如今,齿轮加工朝着高效、高精度及绿色制造方向快速发展,齿轮加工也正朝着全数控、功能复合、智能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广大技术工作者要抓住这一发展趋势,更好地为我国的齿轮加工行业提供高效、复合、智能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1.2落实到位现场交底及标准化布置
施工图审查通过后,必须按照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将现场交底工作落实到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必须积极、充分地交流和沟通,确保现场施工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楚掌握现场施工的每一项具体要求、操作规程和实施细节,以免“纸上谈兵”,实际现场施工违背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的情况发生。现场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求后,在布置施工现场时还要按照标准化规定进行,这是油气田基建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安全环保进行施工的重要保障。除了要做好现场施工区域隔离封闭、准确标识以及按规定标准摆放和检查区域内各项设施等常规标准化布置之外,还要针对油气田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其特有的标准化控制,例如油气加工厂区、油气站场等地面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前应当提前划定指挥办公区、机具设备区、料场等标准化布置区域并做好相应的清晰标识,而建设油气集输工程项目在隔离施工区域时必须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带控制无关人员接近作业区等等。
2、全面加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控制
2.1严格控制现场施工进度
在约定工期内合格竣工投产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油田基建工程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工作。首先,要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计划书和施工方案监控施工进度,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做到在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及时处理,对于因设计变更导致无法按期竣工的,必须严格按照原执行审批手续并且做好高福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基建工程管理部黑龙江大庆163000数据采集和备案;其次,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巡检机制,既要确保施工人员出勤率以便完成每日施工进度,又要通过“日检”、“周检”、“月检”、“季检”来保障施工质量;再次,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工期网络计划档案,对每日施工情况做好数据采集,及时分析导致施工延误的因素,进而“对症下药”进行人员、机具设备的有效调配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的有效调整,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2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环保
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环保是增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核心工作。首先,要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一是要根据施工需求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备,同时入场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施工图和各项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二是入场施工的机具设备和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书并且符合施工质量要求;三是不能盲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而是应当选择适合施工现场条件的,当施工图和施工方案采用的方法和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因条件变化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时,应当按照规定审批手续进行设计变更;四是按照HSE标准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高危作业必须严格按照高危作业规程进行,同时要及时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废料、废气,以避免安全事故和施工环境恶化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其次,通过“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四位一体的巡检制度监控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环保措施,对质量不达标和不符合HSE标准的施工现场必须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整改,并在巡检时进行验收。
2.3强化现场签证的监督管理
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履行监督职能,尤其是要对现场签证变更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查:一是要严格审核签证变更的申请是否真实且符合规定程序;二是审核签证变更范围是否准确,签证变更相应的预算是否已经扣除;三是审核现场签证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且得到及时认证;四是当监理单位不能确定是否应当批准现场签证时,应当同建设单位和发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篇9
1.调研分析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定位分析,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1)教材分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讲述了计算机常用的七大类、十几个工具型软件,理论知识较少,难度较低,各软件之间关联性不大,主要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学习计算机操作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技工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有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主动实践、探索完成其感兴趣的计算机操作,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如简单的压缩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学生喜欢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如图片编辑软件、简单动画制作软件等。
(3)课程定位。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同时归纳同类软件相通的使用方法。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
(4)教学模式。根据以上分析,本学期要学习十几款软件、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每一款软件的所有功能,因此要确定本课程采用“优秀学生模拟讲课、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的实施
(1)划分学习小组。按教材中软件的分类把学生分为七个组,每组负责一类软件的讲解,并把七个组按照软件的名称给予命名,如图像工具组、动画制作工具组,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分组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个组中,这样有所带动、有所提高,不至于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更不喜欢。学生的组合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节课,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里,他们都必须合作学习。如图像工具组,他们将一起合作学习图像浏览与捕捉工具软件,图像美化与变形工具中的幻影2008、奇幻变脸秀两个软件,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和图像制作工具软件。
篇10
1.给水工程设计
1.1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合理最优的供水方式。
1.2高层建筑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一般需要增设加压设备,目前一般采用无负压供水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以减少管理费用。
1.3建筑内部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热水器及太阳能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预留热水管道。
1.4生活热水管道热力膨胀引起管道伸长及断裂生活热水管道安装施工时的温度与正常运行时的温度相差较大,往往是施工时为常温,运行时输送热水,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管道伸长、缩短,产生热膨胀与冷收缩。为此,常采用管道上分段设置固定支座或留一定量的缓冲拉应力变形空间,常见的是在两个固定支座之间设置补偿器或采用自然补偿的办法解决。
1.5适当增设单体建筑室外及室内控制阀门,使管道检修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因局部管道破裂造成更大损失。
1.6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由于水流高速运动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引发管道啸叫及振动。综合防治措施为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绕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设计中为避免噪音问题应合理选择管径,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速。
2.消防系统的设计
2.1消防水池设计问题
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水量的设计计算。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明确的一点时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建筑内所有的消防灭火系统全部动作,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以便经济、合理、科学的利用建筑消防水量。
2.2高层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减压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建筑设计中一般在系统静压大于0.3-0.4Mpa的位置设置减压稳压消火栓,在静水压力小于此值的场所设置普通室内消火栓。尽量减少减压孔板的使用,以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2.3消防水泵的问题
设计中参考NFPA20的规定可以解决消防系统中超压和泄压问题。NFPA20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规定如下:水泵出流量为选定工作点的流量的150%时,其扬程不小于选定的工作点的扬程的65%,关闭水泵时的扬程不大于选定工作点扬程的140%。其实际时规定了水泵的性能曲线为一条平滑的曲线。
2.4室内消火栓布置的原则
①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②消火栓的间距不能太小。③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不能计入室内消火栓总数内。④应根据防火分区布置消火栓。
3.排水系统的设计
3.1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3.2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屋面雨水及空调冷凝水的排放,设置空调搁板及冷凝水排水管,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
3.3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住宅可以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型底楼(水封高度≥50mm)。
3.4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最小排出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经过观察研究后发现这些规定只适用与楼面排水不适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太小,容易堵塞,不宜疏通,设计中地面排水最小管径一般控制为DN75以上。
3.5立管排水:对于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适用功能。
3.6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道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建筑排水立管应选用螺旋消音型UPVC 管材或芯层发泡型UPVC管。
3.7室内排水管没有设置伸缩节及废水有续排放室内排水管道在夏季管外环境与管内温差过大而结露,应进行保温。
3.8聚氯乙烯排水管受环境温度和污水温度变化的伸缩长度是相同条件下钢管伸缩长度的5-7倍,管道应该长度比例设置伸缩节。
3.9坐便器排水口的设置问题:在设计中应要求甲方确定洁具型号及设施安装的具体结构位置,以便在设计中确定排水口的位置。设计中座便器排水口距装修后墙面300mm左右比较适宜。
4.节水节能技术
4.1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无负压供水。
4.2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长流水的小便槽。
4.3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
4.4排水和雨水
①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②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③中水的利用。④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⑤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⑥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4.5冷却水。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4.6建筑中水的回用,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喷洒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供水管道系统-用水点。
5.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节能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21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2007.
篇11
主油箱一般靠近A列布置,主油箱与A列之间只有5m的距离(有的甚至达不到5m)。靠近A列设置了阀门后要留出2条通道,则只能是阀门两侧顺着A列的通道;而总有1台机的主油箱是靠边的,所以这侧的通道只能通过主油箱,但事故放油管道一般从沟道内通向室外事故油池,这样2个阀门之间的检漏点不便于运行巡视。
实例说明
图1为常规300MW级工程事故放油阀门的布置方式。如图所示,事故放油阀门与主油箱留出了足够的距离,但“2条通道可以到达”的要求没有满足:左侧为检修场地,开有大门,可以算作1条通道;而右侧是空冷汽机的大排汽管道和采暖抽汽大管道的管沟等,布置复杂,很难留出合适的通道。此工程为1台机组,若是2台机组,则必有1台机组靠主油箱,靠近主油箱这一端为厂房的端部(固定端或扩建端),实现“2条通道可以到达”则更难:左侧通道必须通过主油箱,右侧则需要通过排汽大管道及采暖管沟等。另外,图中2个阀门之间的检漏点不易操作,检查巡视不方便;在事故放油阀门上方,本是1条从厂房内通往精处理取样架及进入精处理靠A轴这一侧的通道,但在事故放油阀门上加装的传动装置正好在此通道上,严重阻碍通行。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主油箱应紧靠A列布置,在主油箱另一侧留通道,事故放油管道从地上穿出主厂房,然后在A列外设置阀门小间以布置事故放油阀门及检漏点,事故放油管再从地下通向事故油池。
(2)主油箱及事故放油管道维持原设计不变,将事故放油的2道阀门全部布置在室外,同样在A列外设置阀门小间。这样布置可以缓解空间紧张的问题,而且将阀门设置在室外的安全性远远大于室内,同时也满足了《强条》的规定。
汽水及油管道布置
1条文内容及解释
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强条》规定:“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及油管道穿越。”
按照规定,在布置管道时应避开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而对于其他电气热控的房间及设备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设计中也应尽量避开管道。如果布置电气热控的房间及设备旁边的汽水管道的阀门法兰处发生泄漏,将会损坏电气设备。
2常规的汽水及油管道布置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空冷设备间侧循环水及有无压放水管道进出主厂房时,总要穿越空冷电子设备间,在穿越时有采用整体加套管的方式,也有采用降低标高彻底直埋在空冷电子设备间下的方式。加套管的方式对预留套管及墙壁的防水要求高,容易漏水;直埋的方式不利于日后检修。因此按照《强条》规定,在布置汽水及油管道时应该彻底避开空冷设备间,从其他方向进出主厂房。
常规设计中,电气低压配电间是封闭的,管道及阀门一般不会布置在房间中(即使布置在房间中也很容易发现,能够尽早修改),一般都是顺着房间的墙边布置,即使阀门法兰泄漏也不会直接对配电间中的配电柜造成损坏,及时消除泄漏不会产生次生危险。还有一些工程设计中,电气低压配电间采用敞开式设置,周围用栏杆围起来,管道阀门就不能布置在其周围,否则阀门法兰或管道等泄漏将对配电间造成威胁。
3实例分析
3.1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以科右中电厂为例,如图2所示,配电间在固定端为敞开式设置,按照常规设计在1轴处,在1轴的A列与1/A列之间为室外管道进入主厂房的空间,除盐水管道进入主厂房后设置了1道阀门,氢气管道从此处进来后也设置了阀门。在安装期间,除盐水管道阀门法兰泄漏,导致周围配电柜进水,幸好配电柜未带电,没有造成重大事故;后统一将配电间周围的阀门移至远离配电间的地方,同时对配电间周围的管道焊缝均做了射线探伤,彻底消除了隐患。
3.2建议
建议敞开式的配电间周围不要设置法兰阀门、法兰对夹式的流量测量装置或用法兰连接管道;同时应在图纸上标明周围的管道焊缝以便做射线探伤,确保日后运行的安全性。
制粉系统防爆和灭火设施设置
1条文内容
选自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条》规定:“制粉系统(全部烧无烟煤除外)必须有防爆和灭火设施。对煤粉仓、磨煤机及制粉系统,应设有通惰化介质和灭火介质的设施。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磨煤机、给煤机只有蒸汽灭火设施,并没有设计通惰化介质设施,只有煤斗既有通惰化介质设施也有蒸汽灭火设施。目前多数给煤机厂家在设备上没有设计消防蒸汽的接口,因此在设计中也就取消了蒸汽灭火设施。这些设置方式都不满足《强条》的规定。
3实例说明
在科右中电厂工程设计中,只给磨煤机设置蒸汽灭火设施,蒸汽从除氧器引出;煤斗设计了通惰化介质的设施;由于给煤机厂家没有设置消防灭火接口,所以没有设计消防灭火设施。之后为给煤机加装消防灭火设施;蒸汽从暖通用减温减压器后引出,然后与磨煤机消防蒸汽母管连接,磨煤机与给煤机的消防蒸汽成为双路汽源。正常运行时用除氧器内的汽作为灭火汽源,停机状态下用暖通减温减压器后的汽作为灭火汽源。更改后的系统见图3。
这样更改的原因是:此工程为单机运行,长期停机的可能性较大,在停机状态下,除氧器中是没有蒸汽的,为防止给煤机中存煤在停机状态下自燃(燃用煤种为褐煤),单从除氧器接出的消防蒸汽汽源是不可靠的;而停机时的蒸汽来源只有启动锅炉房来汽,蒸汽进入辅汽联箱后向各个用汽点分配。为提高消防蒸汽的可靠性,从暖通减温减压器后引出1路汽源作为停机状态下的消防蒸汽汽源。这样更改后,制粉系统的主要设备均有了灭火设施,任一设备事故都能及时消除,确保运行的安全性,但这样不满足《强条》中“应设有通惰化介质和灭火介质的设施”的要求。
4建议
针对此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强条》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设置;同时将事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消防蒸汽汽源。
抗燃油集装装置基础设计
选自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条》规定:“当汽轮机调速系统和旁路系统的控制油采用抗燃油时,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值不应超过现行的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抗燃油集装装置基础均设计为直接做1个基础台面,或做1个槽钢架子,将设备放在上面,并没有按照条文中所要求的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建议
抗燃油属于有毒介质,为防止其泄漏造成事故扩散,同时为了检修时易清理泵内残留的油,基础应该类似于油区的围堰,在抗燃油集装装置底部的基础台面四周也做1圈。围堰的底部留出排油口,放置1个小油桶接收事故及检修时泄漏的抗燃油,防止事故及检修时抗燃油泄漏而造成次生危害;在基础平台的表面要求贴防腐瓷砖,以便在基础沾油后易于清除,尽可能地减少其挥发量。
排汽口设置
1条文内容
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部分《强条》规定:“排汽管道出口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应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排汽口离屋面(或露面、平台)的高度,应不小于2500mm。”
2排汽口设置形式选择
实际设计中,“排汽口离屋面(或露面、平台)的高度,应不小于2500mm”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但是部分设计不满足“排汽管道出口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应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的要求,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排汽口形式不同,喷出的扩散汽流差别较大。室外排汽口的设置大致可分为6种形式(见图4)。在以往的设计中,从侧墙引出的排汽口大部分采用图4中a的形式,排出的汽流有斜向下扩散的趋势,但高度很难计算,因为汽流高度与排汽时的压力及排汽时长等均有关系,而这些数据不确定,即使排汽口标高大于2500mm后,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采用方式e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若采用这2种方式,为保证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只能在2500mm的基础上进一步抬高排汽口的标高,这样势必增加排汽阻力并浪费材料,而且标高也受厂房结构的限制。除此2种方式外,其余4种方式喷出的汽流均为向上扩散,在满足2500mm的情况下一般也能达到扩散汽流不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的要求。这4种方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同1个工程应选择1种排汽口方式,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在选择时要注意,c、d、f3种方式均有可能导致雨水进入排气口,需要做防雨罩。防雨罩的设置也比较麻烦,不如直接使用方式b好一些。
3建议
一些小排汽管道宜采用方式b,因为小的排汽管道排汽反力小,支架容易设置,同时也满足《强条》的规定;对于一些大的排汽管道类似定排扩容后的排汽管道,则宜采用方式d,因为这类排汽管道不怕雨水不易从排汽口进入设备,同时管道管径比较大,排汽反力大,可以较好地平衡管道排汽时的水力,垂直的反力利用支架来承受,整个管系的稳定性较好。
燃油管道补偿能力设计
1条文内容
DL/T5047—19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的《强条》规定:“燃油系统管道安装结束后应进行清水冲洗或蒸汽吹洗,吹洗前止回阀芯、调整阀芯和孔板等应取出;靶式流量计应整体取下,以短管代替;吹洗次数应不少于2次,直至吹扫出介质洁净为合格;吹扫结束后应清除死角积渣。”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规定:“伴热管道应留有足够的热补偿,应按设计温度计算布置π形补偿器的距离”“,在燃油管道的热补偿计算中,管材的热态许用应力和弹性模量应选用在燃油管道扫线介质温度下的数值”。
2条文解释
从上面条款中可以看出,燃油管道在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吹洗。以往的常规设计中,燃油管道的吹洗均为蒸汽吹洗,蒸汽管道均设计了π形补偿弯。
对于燃油管道补偿,管线若为管沟内的布置方式,因在设计沟道时就考虑了蒸汽管道的π形补偿弯,最终的沟道就是带π形弯的走向,所以燃油管道布置时也只能顺着沟道走π形弯,同时也实现了燃油管道的热补偿,不容易漏掉补偿弯。然而,随着电厂管理日趋人性化,为方便日后巡视维护,很多电厂在设计中要求而不设置管沟。
3实例分析
科右中电厂采用综合管架的布置方式,综合管架一般为直线式,顺着管架有将近200m的直管段。管道补偿则可在管架内或超出管架通过上下管架的方式设置补偿弯,不需要补偿的可以顺着管架一直走下去,而不受沟道走向的约束;但对于一些有高温工况而长期在低温状态下运行的管道,容易漏掉补偿弯。
管道安装结束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蒸汽吹洗,整条管道一起吹洗,而不是分段吹洗;吹洗时从锅炉房一端进汽,一直吹到燃油泵房排汽。由于燃油管道直管段太长,导致靠燃油泵房一侧位移量过大,将接入燃油管道的吹扫点撕裂,管道支架也均滑出了滑动支架的底座。为确保日后运行的安全性,最终取消中间设置的吹扫点,只留两端的吹扫点,在管道中部设置放油点。
4燃油管道补偿能力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燃油管道布置,尤其是综合管架上的燃油管道布置应考虑足够的补偿能力,计算补偿时的温度,应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吹扫蒸汽的温度,以免在吹扫时补偿不够位移太大而造成焊缝撕裂;尤其应该考虑的是管道安装结束后吹洗时的补偿能力,因为安装结束后的吹洗都是从开始的一端一直吹洗到结束的一端,这样就相当于整个管系处于高温状态下,若没有设计足够的补偿能力,则容易产生裂纹,甚至造成焊缝撕裂的事故,给日后的运行留下隐患。
管道对接焊口距离设计
1条文内容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文》规定“:管道对接焊口,其中心线距离管道弯曲起点不小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定型管件除外),距支、吊架边缘不小于50mm。同管道2个对接焊口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50mm,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500mm时,同管道2个对接焊口间距离不得小于500mm。”
2条文解释
在管道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留出足够的间距。对阀门密集或空间小的地方,通过调整布置,使管道对接焊口满足条文要求,否则将造成施工不合格,焊接后再更改布置较困难。
3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出现焊缝间距不符合规定的主要有凝结水管道的阀门站、各低加进出口及旁路阀门(集中布置时)、循环冷却水管道阀门(集中布置时)、高低加危急疏水管道靠疏水扩容器侧的阀门站、轴封供汽管道的阀门站。在这些管道设计时,阀门前后的直管段一定要满足要求,因为管道穿越楼板或墙板的孔洞已经开好,如果现场因为焊缝间距不够而平移管道,势必会造成预留的孔洞偏离。
篇12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信息传输的载体三个基本要素。高职学生与所有年轻人一样,思维活跃、喜欢交往、责任感强、乐于探索新事物,求知欲望强,但在学习上较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因此在选取教学方法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应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体系。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工作过程、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1~2个市场调研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跟随市场调研项目教学进度,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做自己感兴趣的市场调研项目,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寻找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调研问题及目标,寻找调研方法,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做”市场调研项目中,“学”到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知识,掌握了调研综合技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考核办法
篇13
一、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目前施工阶段的问题:⑴施工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⑵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由于建筑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材料采购价格失真,也使占建安工程成本60%~70%的材料费难以控制。⑶在施工组织方面,多数施工企业还一直沿用老办法,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⑷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
根据这些通病,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2)材料价格是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做为建设单位我们一定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
(5)加强项目总体管理避免发生索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预防承包商索赔事件的发生,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方面。就目前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承包商提出索赔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归结到费用的增加和工期的延长。而工期的延长往往伴随着工程费用的增加。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的总体管理,规范行为,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6)做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中各有关方面因素的归集整理工作,为顺利进行竣工结算准备完善条件。施工期间工程造价控制属于过程控制的范围,此期间各环节控制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在竣工结算时需重新归集汇总。只有处理好在施工过程中各类费用的归集和整理,才能对于竣工结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化。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分部编制预算对降低工程成本有指导的意义,关键在于搞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1、开工前的预算书是根据图纸计算得来,而施工过程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或洽商变更)等偏离图纸的情况,因此,需对设计变更(或洽商变更)重新计算,并修改原预算书相关内容,始终保持施工预算的可依据性和指导性。
2、依据施工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计划,有效控制施工过程。
3、项目完工,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
通过以上三阶段的实施,使成本处于全过程的监控之下,即使发生偏离标准成本的情况,也会因为能在发生环节及时发现,而避免了成本失控的进一步扩大,使成本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根本无力作好此项工作,因此我认为应该提倡全员参与、人人有成本意识,提倡将施工环节进行分解,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从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和项目投资控制看,前期准备阶段在整个建设项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资金使用角度看施工阶段实质才是资金发生密集流动的阶段。此阶段除施工的进展发生建设直接费用外,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施工的环节不断物化,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实现项目投资。
三、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决算是重中之重
已经竣工使用的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影响投资效益提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1.扩大了基建投资支出。工程建成使用后,因为没有办理交工验收,所发生的维修费及其他费用都在基建投资中列支扩大了建设支出。